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荷花情结篇一
然而我来看坟的真正原因是:在那么多的坟墓中,有一座埋着我最亲最想看的奶奶。奶奶的坟很容易找到,因为只有奶奶的坟前立着一座高大的墓碑,上面除了立碑日期,奶奶的名字外,还有一大串立碑人,当然是奶奶的亲人。但你在那一大串人名中,永远找不到我的名字,我不是奶奶的孙女?不!我是!我是她唯一的孙女!
仿佛我的出生就是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人出生了就是一个事实,没有辩驳的余地,可是我还是忍不住要问:既然它是一个事实,那么它又在证明什么呢?记忆中,我从来都没有和奶奶单独吃过一顿饭,我从来都没有和奶奶一起像别人家的奶奶和孙女一样去打牌,当奶奶赢了,我可以在一旁拍手大喊:“奶奶真棒,”从来都没有!我甚至从来都没有得到过奶奶的一个关爱的眼神,一个慈爱的笑,她甚至从未正眼看过我!是我不愿意吗?不,我愿意,我打心眼里愿意,我连做梦都想。
大年三十晚上,外面下着大雪,屋里却喜气洋洋,奶奶的家里,一家团圆。奶奶坐在沙发上,看着忙碌的儿女,一脸的幸福,饺子出锅后,妈妈盛了第一碗端给了奶奶,奶奶却慢慢的站起来,颤颤巍巍地走到一张桌子前,把那碗饺子端到上面,桌子上放着一个陌生女人的照片。我很奇怪,便也来到桌旁,踮着脚看;“奶奶,这是谁呀?”手不禁去摸那张照片,突然一双比我还快的手把我的手狠狠地打了下去,“谁让你动的!”奶奶喝斥的声音好大,我吓坏了,惊恐地看着她,奶奶的脸上再没有先前的笑容,脸色变得发青,她拉起我的胳膊,用力推我出门:“你出去”,这一举动,让屋里所有的人都静了下来,目光齐刷刷的朝我这聚。我站在门口面对着屋里所有的人,而我的背后就是铺天盖地的大雪,就是天寒地冻的世界。
沉默它让人喘不过气来。我抬起头,用孩子的眼光去看每一个人,我看见我的伯母们都转过脸,爸爸低着头和奶奶说着什么,哥哥们朝我做鬼脸,只有妈妈仍然用那种充满无限怜爱的眼睛看着我,我就像我做错了事时,妈妈看我的那种眼光,但又不全是。我只是在心里一遍又一遍的自问“我错在哪里?我错在哪里呢?”我用充满疑问、不解与泪水的眼睛去看每一个人,祈求着她们能给我答案,我清清楚楚的知道,她们在可怜我,我也知道,那一刻我的心在流血,但这一点,她们甚至我的母亲都不曾看到……最后,我在众人的注视下,一步步的退出了房门,又一步步地走出了大门,然后不顾一切的疯跑在漫天风雪中,让风,让雪进入我的身体,让她们同我的心,比寒……那一天,我才六岁!
那是生命中最大的一场雪,最冷的一个冬天,在那年的雪地里,你会发现一串长长的、小小的但深深的脚印,它们组合起来就是这样的一句话:就在这一年,一个孩子的心被扼杀并流干了血。
这就是我的童年,在我的童年里,你找不到快乐以及映在眼中的美好世界,当她只有六岁时,命运便让她的眼中充满泪水,不解与疑问,命运达到了目的,没有任何理由摧残人的目的,然而命运在它享受这一成就感时,它不知道它这样做会让这个童年早衰的孩子怎样步入少年、青年……一直到死亡,它不知道的是它这样做,会剥夺这个孩子一生的幸福,它更不知道的是它这样做,会让这感饿孩子去厌恶整个世界。
小时候的我没有得过什么大病,可那一次,我却与死神擦肩而过。
那年我出麻疹,高烧不退,父母着急了,要带我去城里看病。那些天,暴雨一直下个不停,街道泥泞不堪,一不小心,就会有翻车的危险。但父母为了我,还是决定要租车进城。奶奶听说了,便冒着大雨火速赶来。她进门后,不是直接问我的病情,她甚至未正眼看过我,而是劈天盖脸的数落爸爸。奶奶呀,去看看你的孙女吧;虽然你的一句话。一个怜悯的眼神不能够给她减轻痛苦,但那至少能让她知道:奶奶是关心她的奶奶;去看看你的唯一的孙女吧,她高烧不退,她正在与病魔抗争着,如果她失败了,那就意味着你永远失去了她,永远失去了一个有多么爱你的孩子。
迷迷糊糊中,我听到了奶奶训斥爸爸的声音和妈妈低沉的缀泣声:“你们怎么就因为一个孩子就不顾整个家呢?这天气出车不是自寻死路吗?反正我是不会同意的,再说她的命不是很硬吗……?”后来,我又睡着了。
值得庆幸的是,我没有死,我硬是咬着牙熬了过来。我不知道我是怎样死里逃生,但决不是我的命硬。从那以后,我便落下一个毛病,每当我独自一人睡觉时,我便会做恶梦。
年幼的我不曾懂得什么是残忍,可悲的是我在懂得之前便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可当我懂得什么是残忍时,我又不愿意承认它可以用来形容我的奶奶。
尽管这样我仍想说一下奶奶对我的好,奶奶有一次赶集回来,买了几串糖葫芦,分给哥哥们一人一串,当然没有我的。当奶奶分完后,哥哥说了一句:“怎么没有妹妹的?”奶奶看着我的好像有些不自在,她从哥哥的那一串口摘了一个放到我的手上。当时,我如获珍宝,看着手心里晶莹通红的糖葫芦,我仿佛感受到了只有在梦中才能感受到的奶奶的爱,我知道一串糖葫芦上有九颗,而我只得到了一颗,但是我却很满足,当一个孩子深切的渴望得到满足时,她不在乎数量的多,而只在乎能够拥有。
生长在无人知晓的地方的小花,有机会也能得到雨水的滋润,即便是有一天它枯萎了,它也会笑着死去的。
我知道奶奶在买糖葫芦时,就没有想到我,她已经习惯了给孩子买东西只买五份,而我也习惯了没有的感受,即便给她一块蛋糕,让她任意去切,她也只能切成五块。但我不怨她,真的不怨,我只怨命运的不公,不能让我得到奶奶的爱,更怨自己的无能,不能讨奶奶的欢心,我宁愿把所有的不是都归罪自己。我一直认为自己曾经做过让奶奶不能原谅的事,我这样说,是在自慰,是不承认奶奶从不爱我,我就一直这样想,奶奶训斥我的时候我这样想,奶奶抛下那句话时我这样想,我甚至永远希望都这样想。但是我错了,大错特错,错得一塌糊涂,错得不可收拾。
我知道你们一定会有许许多多的疑问,可我却不想告诉你们答案,但我又不能不说,要不然我会对不起我早衰的童年。
所有的一都明白了,如果你们还不懂,我就转述给你们听:
就在我的妈妈添女儿的时候,奶奶失去了她唯一的女儿!
这就是我不该出生的原因,这就是我的出生是不可饶恕的错误的原因,这就是我所要的答案,这就是能够解答眼中曾有过的所有不解与一切疑问的答案!
我没有错,错不在我,错在命运,天意弄人。
寒冷的冬天,奶奶去了,她是抱着姑姑的照片去的,她生前的遗嘱是:墓碑上不能有我的名字。奶奶至死也不会原谅我。我怎么会让我恨的人陪伴我呢。奶奶下葬的那一天,我就是站在房顶上远远地看着,时间也是黄昏。
荷花情结篇二
围巾,我的最爱。我要写它。
钟情于围巾没有时间,也没有缘由。
纯色、花的。棉麻的、布的、丝绸的。各种颜色,质地的围巾,我衣柜一道靓丽风景。
天凉。不同颜色围巾装饰我的脖间。
朋友总觉得我会搭配。其实不然。搭配围巾是一种感觉。各种的颜色,配上去,舒服了,感觉就是好。
最贵的围巾是姐姐相送。多年前,流行三角围巾。柜台上,黑底,金丝线,暗含红牡丹。它的美一下子入了我的眼。好看的,价格也不菲。姐姐看出我的喜欢毫不犹豫买下。那时,钱还真是钱。哪里像现在。不过,姐发了奖金,出手也大方。
西单有个华威大厦,不知现在还有没有。我喜欢穿白衣。姐特地在那里买给我。白衣的外面就是金丝牡丹三角围巾,那是我对围巾最深刻的印象。这么贵的围巾舍不得戴,压了箱子底,知道过了时,知道它贵,它好,它美,一旦不再流行,再也想不起来它。想起的,是一年的深秋,金丝,黑底,红牡丹。好看的颜色。还想起年轻、漂亮的姐姐。那时,她是小街一道靓丽风景。那时,宠爱我这个妹妹。
工作后,单位三层闲置,被一家企业租了去。经营的是杭州丝巾。一条条悬挂在墙上。薄凉的丝巾,像少女的发,柔柔的。只是,看不出哪一条更好。看花了眼么?也不是,颜色的老,太不适于自己。那种质地花色,更适于男子,呢子大衣里面配上这样的围巾一定文雅。好像买了一条,什么颜色,一点儿也不记得。
围巾随时间流逝,随买随丢。如今剩下的,一条浅棕羊绒围巾。因为质地好,丢弃也太败家。索性珍藏了它。时装也是风水轮流转,说不定,哪天它又流行。
方巾戴在头上流行一时。方形的`围巾对角一折,戴在头上,头巾从前往后折两折,在脖间交叉后绕在脖子后打上一个结。记得我买过红边丝质围巾。戴在头上更显得眼睛的大。其实这样的戴法真是挑人,五官不正最好免去这种戴法,戴不好更暴露脸上的缺点。那时北京的四季极为分明,夏天热的要死,冬天冷得不行。既美观,也不失保暖方式。
忽然想到我的儿时。北京的冬天从没有像现在的冬天这么温暖。每年的冬天,妈妈总要去商场扯一块漂亮的布,买上新鲜柔软的棉花。秋天一到,晚上在灯下一针一线给我们姐妹做棉袄。那个年代的女人手就是巧。我记得妈妈除了给我们做棉袄,还给我们做上衣和裤子。只穿棉袄上学还是冷,妈妈再给我们买个大棉服套在棉袄的外面。我再也没有见过那么冷的北京的冬天。冰天雪地,万里雪飘,还有房檐上的冰柱。
那时,北京的冬天冷得不行。因了冷,时兴过毛线制作,带松紧的脖套。可以直接套在脖子上,还可以从后面往头上戴。护住了头也护住了耳朵。妈妈给我买了一个鹅黄色。至今想起,我还记得自己冻红的小脸,被鹅黄色的脖套衬托的红苹果似的脸。鹅黄色好看是好看,可是极爱脏。几天下来,就要洗一洗,干净的鹅黄被水浸泡后鲜亮如初。
时间倒流,妈妈的围巾是纯色红、蓝、还有绿……那个时代的产物。因为天的冷,厚厚的围巾驱散了严寒。那种颜色的围巾成为历史。不得不说,也是北京寒冷冬天的记忆。
我不是心灵手巧的女子。恋爱时女友都在为心爱的人织围巾。看着一条长长的围巾两三天的功夫在心爱的人脖间缠绕,我羡慕的不行。不会可以学。为了爱情一定学会它。特意买了浅灰色毛线,特意学了简单编织方法。一针一线开始编织爱情。编的丢了针,求姐姐,不会收针求姐姐。总算表达了一份心意。他拿着我织的围巾就笑。一条围巾至今还被他珍藏在他的柜子里。礼轻,情重,爱也绵长。
他到云南出差,买了各色围巾给我。云南特色的围巾,别致的图案,协调的色真是喜欢。围巾较厚,可以围在脖间。深秋还没有供暖,在办公间工作,披在身上很温暖。温暖的还有他疼爱的心。
朋友见我围巾一天一个样,好奇我怎么有那么多的围巾。
我爱逛小店。围巾常常是小店一道独特风景。有的挂在模特的脖间搭配着时装,有的挂在墙壁的架子上。遇到好看围巾,我总要痴迷地看,看颜色还有感受手间的质感。这一摸时常摸出了缘分,买下它放在衣柜里。
天气转凉,下班沿途摆地摊卖围巾比比皆是。爱看的还是围巾。粉的,花的……卖家往地上一摆,老远的就看见各种颜色在秋日里飘,想不看也不行。只一眼就一个心动,我蹲下看它,抚摸它,想它。搭配什么颜色的服装好,心里有了数,砍价买下。朋友总说我的围巾好看,询问哪里淘来。怎么也不相信来自街边。连连说,你可真会买。
买围巾有着学问。
大妈级人物卖围巾最好不看。看一看她们臃肿的身材,浑身上下服装不协调的搭配,别说围巾颜色,就是质地也好不了哪去。有些时候,沿街摆地摊的是从小店里走出的商户,也许因了小店的僻静,寻一处繁华地带兜售。这些商户多是美丽年轻的女子。进货的围巾有一定的审美。看上了,买下它。我的围巾有的也就二十元一条,至今戴着,谁也看不出它的廉价。这样的围巾即使不喜欢,戴它一两年扔掉也不可惜。
入秋,围巾不过是点缀。冬季,不仅点缀,也温暖了自己。脸颊轻靠在围巾上格外安稳。仿佛我漂流的心终于靠了岸。
最好看的是鸡心领的衣服搭配围巾,洋气得很。从前往后绕一圈两边搭在胸前。除了长发飘飘,挽一个发髻,一条飘荡在脖子间的围巾真是好看,人也提了精神。
爱着格子衫。穿在身上的格子衫总有些异样。格子衫我很喜欢。最不喜欢的是领子的形式。我在领子下面系一条围巾在胸前系上一个结。天真也纯情。或者,宽宽的围巾一围,不好看的领子被掩藏起来。
披肩也是围巾的一种。朋友送我一个圆形披肩,红底黑花。一身黑衣黑裙的外面穿一个大披肩,很好看。它别致,少见。为了美,穿它。为了暖,穿它。刮风了,把围巾抻到头上挡住了风。这种穿法有点像撒哈拉大沙漠的女人。
姐姐生日送条围巾,她笑,我也笑。想起青春岁月她对我的疼爱,送条围巾去感恩。朋友生日,除了送鲜花,还送围巾。看着友人戴着我精心挑选的围巾,她美,我也美。
围巾里有数不尽的光阴,老去的岁月,深藏着爱和友谊。一条围巾,一个故事,一段历史和回忆。回忆里点点滴滴的全是美好。爱着围巾,爱着温暖我的人,也爱着爱美丽的自己。
荷花情结篇三
;前些日子,爬二郎山時看到一棵榆树刚刚开花,这种花叫“榆钱”。于是,我情不自禁地走上前去,伸手采摘了榆钱,吃在嘴里感觉香甜可口。
记得小时候,陕北的农村春天没有新鲜蔬菜,更没有大棚种菜的事情。每到春天,头一年冬天淹制的酸白菜也吃完了,即使没有吃完也因天气暖和,气温升高而腐烂变质,不能食用。在这个青黄不接的季节里,山上能够食用的唯一绿色食品就是“榆钱”了。
每到四月底五月初的日子,山上榆树花开了,榆钱挂满树梢,一串串榆钱是最好吃的东西了。这时,家里大人小孩一齐出动,拿着镰刀箩筐,采摘榆钱,一边采摘,一边大口大口地吃着。采摘下来的榆钱除了鲜吃外,还可晾干食用。
榆树的皮也可食用,春夏之交,榆树刚发芽之时,榆树皮最好剥落。树皮剥下后,把紧靠树干里层的那层嫩皮剥下来晒干,用碾子或者石臼压碎,再用箩子箩成面。榆皮面可以少量掺杂到用高粱面和玉米面拌野菜的窝头料里,加了榆皮面以后,蒸熟的窝头就会有粘性,口感好,也好吞咽,但榆皮面几乎全是粗纤维,不易消化吸收,只宜充饥。
陕北的榆树一般生长在黄土崖壁上,大部分独棵存活,也有几棵一丛生长,很少成片生长,且最耐干旱。榆树的枝条细长且韧性特好,夏秋交替之季,把细长的枝条割下用来编制箩筐、草帽等生产生活用具。榆树的木质非常坚硬,是一种珍贵的木材,一般用来打制箱子等家居用品。
榆树陪伴我度过了童年,也帮我度过了饥荒年代。
榆树是我最深的记忆,也是最值得回味的记忆。
相关热词搜索:;荷花情结篇四
;一进堂屋,便看见墙壁上挂着一个中国结。火红火红的颜色,在这简单得只有一张桌子、几把椅子的屋子里,在这光秃秃的墙壁上,格外显眼。
火红的中国结上布满了灰尘,挂在微微发黄的墙壁上,一切都那么陈旧,却又显得那么温馨,就像外婆,一辈子的心血都扑在了那块不大的土地上,而她拥有的,只有这间老屋。
我承认,当我看到这中国结时,我确实被感动了,心底涌上一股暖流。这是外婆七十岁生日时,我送给她的生日礼物,也该有好几年了,没想到外婆竟一直把它挂在堂屋中。
外婆的老屋掩映在一片绿色之中。每当太阳刚刚下山,远处的天总是灰蒙蒙的一片,与那片绿色融在一起。几只不知名的小鸟,拍打着翅膀,低低地掠过屋顶,偶尔发出一两声尖叫,划破天际。这时,外婆的屋顶上会冒出缕缕轻烟。烟慢慢升腾,逐渐消散在空中。
一天,屋外下着蒙蒙细雨,那时我只有七八岁,正是调皮的年龄。我一个人溜出去玩,独自奔跑在泥泞的小路上,竟不知不觉迷失了方向。忽然间,我听到了外婆的声音。回过头,我看见外婆小小的身影,撑着把黑布伞,颠着脚儿,在小路上追着我。我转过身,朝着外婆奔去,却摔进一个泥塘里,摔得浑身是泥。我哭了,抬头看见外婆撑着伞,正急匆匆地赶过来。那时,我觉得周围的一切景物仿佛都变得模糊,最后消失在雨中,只剩外婆和我。
外婆扶起了我,没有责备,只是抹去了我脸上的泪花。我躲在黑布伞下,那一刻,我发觉自己是那么的无助与渺小。外婆的大手牵着我的小手,掌心与掌心慢慢地贴近。直到今日,我依然记得外婆骨瘦如柴的大手是多么的温暖。
寒冬的夜晚,我总会躲进外婆的被窝。外婆的被窝总是那么温暖,我就把冰凉的小手、小脚放在外婆暖和的大手、大脚上。外婆的手脚枯瘦,像干枯的树枝,外婆的皮肤也很粗糙,可我仍喜欢外婆的大手、大脚,因为它们是那么温暖。我依偎着外婆,听着雨夹着冰拍打玻璃窗和冷风呼呼地掠过的声音,渐渐地睡着了。
在外婆七十大寿的前两天,我用自己节省下的几元钱买了一个火红的中国结,结编得很是细致。我没有想到外婆竟是那样的高兴,更没想到外婆竟将它挂在墙上,直到今天。
相关热词搜索:;荷花情结篇五
记忆中的鼓楼坝,不过是两条窄窄的小巷:一边靠着市政府,另一边靠着南川饭店,中间夹着一排平房。却占据在南川东南西北四条街的交汇之处。
初次随父亲进城,在这里居然把自己转丢了。找不到父亲,不敢站在市府门口,只好孤零零地立在饭店旁边等。“刚出笼的鸳鸯包子”鸳鸯包子,好美的名字!我谗谗地望着柜台上热气腾腾的小笼包子:它外形酷似灯笼,白里透红的脸蛋上张着粉嘟嘟的小嘴。我下意识地咽了一下口水。落魄的我得到了服务员的“同情”,他随手递过来一个(意思很简单:要打发我走开)。虽从小就有“廉者不受嗟来之食”的家训,但我还是没挡住诱惑地接了过来,咬一口,薄薄的皮里藏着红红的陷,甜甜的、咸咸的、香香的??鼓楼坝的“鸳鸯包子”成了我永不磨灭的回忆。
在北街师范念书那会儿,最喜欢的却是鼓楼上空的暮鼓晨钟。“铛——铛、铛——铛”气势磅礴、掷地有声,虽在学校寝室就能声闻,但还是常常站在坝上仰望:圆溜溜的鼓、圆溜溜的钟。街因钟而得名;坝的得名自然也来源于鼓。我不知道人们为什么要在那一横一竖的两栋楼上搁这么大的钟和鼓,不过听着它振聋发聩的声音,的确有些催人奋进。
现在,鼓楼上的鼓已不知去向,钟楼上的钟也早已换了新颜,曾有一食之恩的南川饭店成了一遍绿荫地,而鼓楼坝却更名副其实了:原本局促的街道豁然开朗,梯级的鼓楼广场处处绿树红花,雄伟气派的市府大楼鸟瞰着熙熙攘攘的人流,一曲《美丽南川我的家》奏响在广场上空。老人们在读报栏前津津乐道地谈论时事;欢乐的'小孩四处追逐嬉戏;一对对恋人花旁树下絮絮低语。要是遇上什么节日庆典的,晚上露天舞台灯火辉煌,帅歌靓妹敞开美丽的歌喉,扭动迷人的舞姿,尽情地释放着青春的活力。古老而年轻的鼓楼广场,承载着南川人民太多的幸福和欢愉。
和妻的初次见面竟是在新修的广场中央,在欣赏美丽的音乐喷泉的时候,我意外地发现了她:她和我一样忘情地看着那时高时低的水柱。“现在的鼓楼坝真美!”“嗯,没想到南川变化这么快。”后来我才知道她刚从重庆念书回来,两年没回家,难怪这么惊讶。而我却亲眼目睹了一排排旧房倒下,一幢幢新楼升起;一棵棵绿树栽下,一丛丛小草吐芽……于是,在大理石的花台上,在葱绿的黄葛树下,我如数家珍,滔滔不绝,听得纯情的她津津有味。“你就这么爱鼓楼坝,甚至超过了对我?”她俏皮地问我。
其实,我也说不清与鼓楼坝到底有多深的感情,只是闲暇时总会不知不觉地走到那里。陪着妻子牵着两岁的儿子漫步其间,仰望满天星辰,俯瞰悠闲自在的人们,心中就有一种说不清的喜悦悄悄浮出,我想那是作为一个南川人的自豪吧!
荷花情结篇六
;土豆情结 “二姨,我想吃你做的蒸丸子,你做的比外面的买的好吃多了”小妹笑眯眯地对我妈说。“蒸丸子”是我们家的方言,就是大家熟知的洋芋擦擦,它是用土豆和面粉做的一种陕北小吃,也是我从小吃到大的家常饭,尽管是家常饭,现在仍然对它念念不忘,对土豆更是有着别样的情怀。
土豆也称“洋芋蛋”,一年可以种植两次,会开出白色的小花,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且产量高,适合生长在陕北这片贫瘠的土地。作为地地道道的陕北人,我从小吃着土豆长大,也见证着土豆从解决温饱到健康饮食,从家乡土地走向世界餐桌。
小时候,家里生活条件比较艰苦,土豆又便宜又能吃得饱,一日两餐顿顿少不了土豆。洋芋擦擦、黑愣愣、土豆丝、土豆条、土豆片、蒸土豆、烤土豆、煮土豆……数不尽土豆的做法,朴实的陕北人换着花样儿把土豆端到饭桌上,养育了一代又一代陕北人。
夏天的时候,雨多炎热,山坡上、园子里的土豆长得正是茂盛,在风中摇曳多姿,在雨水和日光的滋养下,埋藏在土里的土豆们,开始不安分了,它们膨胀着身体挤开土地的一条条裂缝,露出早熟的小脸。一颗颗土豆从土里翻出来,一筐一筐的背回了家,新鲜的土豆成了我们的最爱,蒸土豆就是我们饭后的甜点,我们把蒸好的土豆用勺子压扁,再放一点盐巴,一些熟油,搅拌起来就可以吃了,绵绵的、软软的,让人久久回味。
放暑假的时候,土豆大规模上市,母亲才能舍得给我们吃洋芋擦擦,上午蒸着吃,再放一些柿子酱、辣椒,百吃不厌,下午的时候把上午剩下的炒一炒,再配点稀饭,真的是“妙极了”,那是让人难以忘怀的味道。
冬天的时候,家家开始烧炉子,我们就会拿出存放在地窖里的土豆,放在炉子下面烤着吃,晚上睡觉的时候把土豆放进去,炉子里红红的碳火慢慢烤着土豆,睡梦中都能闻到可口的烤土豆味,早上醒来的时候烤的刚刚好,拿在手里热乎乎的冒着香气,一个又一个地吃下去,爽口又爽心,温暖了冬天冰冷的身体。
上大学离开家以后,我能吃到土豆的机会就变少了,实在馋的不行,就坐十几站的公交到北郊买来解解馋。工作以后能吃到的机会就更少了,只能空闲的时候自己简单做一做蒸洋芋擦擦,每次一蒸就是一大锅,邀请几个同事一起尝一尝,隔壁宿舍的阿坤说“这也太好吃了吧,土豆还可以这样做”,作为一个东北人,她说这是她第一次吃。后来结婚了,婆家是外地人,基本不吃土豆,每次回家我都会给大家蒸一锅洋芋擦擦,刚开始他们吃不习惯,看着我吃的津津有味,就会问真的这么好吃?“真的是很好吃”我一边点头一边说着,后来,在我的感染下,我们一家人对土豆有了新的认识,现在我婆婆也喜欢上了炖土豆,炒土豆丝,我女儿吃饭的时候也会嚷嚷着“我要吃土豆丝”。
已经吃了30年土豆的我,还是觉得吃不够,吃不腻,只要饭桌上有土豆,叨的第一筷子一定是土豆,长相各异的土豆,放在哪里都是一道美味佳肴。常有人问我土豆那么好吃吗?其好吃与否看厨艺,土豆吸引我更多的是它落地扎根、疯狂生长的野性与生命力,它简单淳朴、不失水准的味道与造型,以及它陪伴我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成长的欢喜与感动。
热电中心 杨梅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