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再读童年篇一
以前在幼儿园时,老师曾经给我们讲过《花婆婆》的故事。
现在,我一年级了,认识好多字了,自己可以阅读了,对这本绘本故事有了新的认识。
昨晚,我和妈妈一起再次阅读了《花婆婆》的故事。
这个故事讲的是艾莉丝每天都坐在爷爷的腿上听他讲故事。有一天,艾莉丝对爷爷说:我也要到很远的地方旅游,还要在海边买一幢房子。爷爷听了,说:你还要做第三件事,就是把世界变得更美丽。
小女孩很快就长大了。她当了一名图书管理员,为大家做了很多事,自己也看了很多书,明白了很多道理。
她去了一座真正的`热带小岛,小岛的村长送了她一个漂亮的珍珠贝,上面刻着一个天堂鸟和一行字我永远记得你。她还爬过雪山,走过沙漠。当她从骆驼背上摔下来以后,受伤了,她在海边买了一座小房子住下来。对了,我答应爷爷,要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但是做什么好呢?她不断地想着这个问题。
冬去又春来,她爬上山顶,发现那里开满了一大片蓝色、紫色和粉红色的鲁冰花。于是她买来了一大包鲁冰花的种子,一路走一路撒,撒在了公路和乡间的小路边,撒在了教堂后面,撒在了空地和高墙下面。第二年春天,这些种子几乎同时都开花了。她终于完成了第三件事,也是最困难的一件事。
她现在已经非常老了,头发也白了,可她还是在不停地种花,每年都开出更多更美丽的鲁冰花。
人们都喊她:花婆婆。
花婆婆用自己勤劳的双手种出美丽的鲁冰花,做了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让世界变得更美并非遥不可及,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可以在自己家阳台上种花像我外婆那样,可以保护我们身边的环境,才能让世界变得更美。创造美好的环境,给别人带来美丽,自己也会加倍地感到快乐的。
再读童年篇二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坪地第一小学五(2)班黄婷君《匆匆》是朱自清写的一篇抒情散文,讲的是时间流逝之快与它的一去不复返,我读过之后,深有感触。
提到“匆匆”,能引起许许多多的联想,学习的匆匆,工作的匆匆,马路上行人的匆匆……可归根结底,这世上的匆匆根源在于时光的匆匆!
那些没有按时完成任务的人的总是借口说自己很忙。但他们可曾想过,这样“朝看水东,暮看西日坠。”等到他们老态龙钟时,等待着他们的只有无尽的忧伤与后悔了。这是多么可悲的事啊!
是啊,时间就是这么特别,随时随地从你身旁溜走,却再也不会回来。星移斗转、日月如梭,时间就这么不辞而别,飞奔而去。
时间老人是最公平的,分给每个人相同的时间。我们只有抓住这每一分每一妙的时间,努力学习,努力工作,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若问日月如梭,人生几何?只有看自己是把握命运,还是要命运左右你了。
再读童年篇三
一年了,当我再次翻开那本熟悉的《边城》时,仍会被那凄美的乡村爱情故事所感动。书中所示的人性美浸透着完美,而翠翠的无限期等待又显示着不完美,她独自在等着,等着那个也许永远不回来,也许明天回来的人。
上次读它是在初中毕业的那个暑假,当时并未被书中的故事所吸引,很是不理解翠翠的“疯狂举动”——孤独的等待与离开。更是不能接受故事凄怆悲凉的结尾——山崖上再也听不到天保和傩送兄弟月夜的山歌,天保在漩涡中溺水身亡,傩送悲痛之际又不愿接受家中“新碾坊”的催逼,去了遥远的“桃源”地方。心中一连串的疑惑给了我再次打开它的勇气。
随着故事的再次演绎,迷惑也一步步地被解开,我对结尾的理解是这样的:作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悲剧来凸显湘西茶峒人们的善良美好与心灵的澄澈纯净。但这样的悲剧也是由当时的年代造成的,清朝末年,斗争四起,辛亥革命的不彻底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让当时人们的思想混乱不堪,而这里,湘西的古城里的人们却依旧保持着纯美与善良。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到了冬天,那个圯坍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可是那个在月下歌唱,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轻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
沈先生诗歌般精妙的几笔点缀,给人留下了悠长的惋惜和无限的牵挂期盼。作者让翠翠的等待留在纸上,几十几十年的.等下去,希望等到翠翠好的出路。而如今看看我们周围的世界,翠翠所象征的文化,到了今天,真的得到好的出路了吗?或许,得到了拯救,或许,只留下了残迹而已。
就这样,《边城》的故事演绎完了,而我心中的疑惑也随它一去不复返。
再读童年篇四
再读《骆驼祥子》,我已是一个高一的学生了。正是那种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年纪,学习压力不轻也不重,成绩不算拔尖可也过得去。每天过得平平凡凡,不特别忧郁伤感,不特别开朗疯狂,对什么也无所谓。我不是没有理想,只是我的理想于我似乎是一件高不可攀的事,以致我没有实现理想的决心罢了。
这时,我与祥子再次“会面”了。祥子开始时是个有理想的人,而且是那种为了理想可以奋不顾身的人,做事的目的性强。我佩服这时的他。他租了人家的车,整天做个没完没了,像被人家抽着转的陀螺。“可是在这种旋转之中,他的眼并没有花,心并没有乱,他老想着远远的一辆车,可以使他自由,独立,像自己手脚的那么一辆车。”做拥有车的高等车夫是祥子最初的理想,为了这个理想他不喝酒不抽烟,没命地拉车,连病了也舍不得花钱看医生。可是即使是这样,那也花了他三年的时间才实现了他的理想。可见实现理想真的不容易。但祥子做到了。像祥子那样一旦有了理想就一定得实现的话,理想无疑成为了生活最大的动力。不然社会上也不会有那么多为了理想奋斗一生的人,没有这些人,也就没有我们今天繁荣的社会。至于我的理想还不能成为我的动力,大概是还没有像祥子那样剧烈的渴望,还没有他强烈的决心吧。
因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概,己受不住高价的诱惑,样子做了一件冒险的事。结果,祥子连人带车被抢了,逃出来时只剩下一身破衣和牵来的几匹骆驼,卖了骆驼,他又恢复到他最早曾实现过的梦想。由于对当时社会的`不满,他辞工了。老实可怜的祥子。就在这时被精明得多的虎妞算计了。祥子,从为自己的理想奋斗到成为了为虎妞服务的上具,他实现理想的激情已慢慢消退了。虎妞难产死了,祥子的车卖了,眼泪流下来了,没了,什么都没了,这就是他几年来努力的结果:空空的两手。他病了,好了,可心却好不起来,他对生活几乎是绝望了。祥子越来越懒了,刮风下雨,身上有点酸痛,一歇就是两三天,善良正盲的祥子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心变了质的完完全全的车夫。“经验是生活的肥料,有什么样的经验便变成什么样的人,在沙漠里养小出牡丹来。”真的是这样吗?试想一下刚出来体验生活的小伙子,接二连三地遭到不幸,还有几个不对生活失望?还有几个不被社会这个大染缸把原来纯洁的思想染上杂色?也许是真的。
知道小福子死后,祥子彻底堕落了。他仅能靠残存的仪式与规矩生活。而且他不肯吃一点亏了,不论对方是谁。至此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健壮的祥子已成了历史。他的理想在生活中磨圆了角。
什么是生活的主流?难道生活就是要我们懂得“强权就是真理”“拜金不拜心”“好人难当”之类的吗?我相信不是的。我一直坚持自己的信念,我帮助没钱回家的陌生人,尽管父母常说他们是骗子。但我总是想他们要是真的没钱回家那不是太可怜了吗?我比祥子乐观多了,我始终相信积极才是社会的主流。
生活改变了样子,我无话可说。我只想到一句话:“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我要做的应该是这样的人。
再读童年篇五
;摘要:目前,我国社会仍然面临着收入差距大和分配不公的挑战,其中明星高额收入问题已成为社会全民关注的热点问题,而马克思的分配理论正是能够最有效地缓解社会收入不均的一种分配理论,阐明了生产关系与分配关系的相互联系,劳动价值论是其理论基础,劳动力商品论、剩余价值和资本积累理论是马克思分配理论的三大支点,以及分配在社会再生产中的重要作用。本文从对马克思分配理论主要内容的理解出发,思考明星高额收入背后产生的原因以及合理性,进而结合《资本论》中马克思分配理论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资本论》;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明星高额收入
分配问题关系到社会各经济阶层如何获得回报、获得多少回报,能影响人民对社会生产是否具有积极性,从而进一步促进社会产值的增加,推动社会经济整体发展。目前,我国2017年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为0.467,已超过国际贫富差距警戒线0.4。目前明星天价片酬与收入的话题热度居高不下,再次引起社会对于收入分配的广泛讨论。
而马克思的分配理论正是能够最有效地缓解社会收入不均的一种分配理论,深入正确理解马克思的分配理论,对于解决我国当前收入分配领域出现的问题,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资本论》分配理论主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分为根本方法和具体方法两个层次[1],从这两个方面创立起独具特色的分配理论,这一理论体系从根本上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和资本积累论之上,具有科学性和生命力。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第一次提出“按劳分配”原则[2]。
生产关系与分配关系的相互联系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对分配关系进行了深刻剖析,他认为“一定的生产决定一定的消费、分配、交换和这些不同要素相互间的一定关系”[3],揭示出存在于生產总过程中的生产和分配,既处于同一生产总过程但又并非同类事物,不是分配关系决定生产关系,而是生产关系决定分配关系。所以说,研究分配关系的基础或者出发点就是研究生产关系。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分配理论的理论基础
虽然马克思批判了从“斯密教条”到萨伊“三位一体”分配公式宣称的各种生产要素都创造价值,因为各种生产要素都能获得相应报酬的错误观点,但不能说马克思的分配理论与其劳动价值论毫无关系,恰恰相反,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至少有两条理论线索与分配紧密相关[4],在探讨价值根源问题和描述社会整体分配问题上,将价值统一归结为劳动的论断[5],“不仅确定了价值范畴的物质属性,同时也为各种经济范畴的物质统一性奠定了基础”。
这是一个虽容易理解,但需要高度抽象思维的结论,它揭示了价值的本质的物质内涵。
结合《资本论》对当下明星高额收入的思考
造成明星高额收入的原因
为什么明星的收入可以那么高呢?这一点可以从稀缺性来解释[6],明星在荧幕面前的形象往往是独一无二的,其供给量在一定时期是不变的,由于社会对明星的需求很大,高价的片酬大多是市场发展的结果,在供求规律下,消费群体愿意消费,而往往是价高者得,那么稀缺的商品必然有很高的市场价值,即交换价值。
价值的生产过程和分配过程是两个不同的阶段。稀缺性显然会影响分配过程,是分配过程的条件,但在价值的生产过程中,它并不是价值构成的因素。因此,我们不难理解价值唯一来源于劳动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分配会倾向于“按要素分配”之间不协调的原因,两者其实并不矛盾。分配关系是社会的、历史的选择,它具有明显的历史阶段性。“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原则在现实中是可以相互配合使用的,坚持公平与效率、稳定与发展的社会客观需要。
关于明星高额收入的不合理性
尽管“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原则并不矛盾,但我国作为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家,应该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那么明星的收入应该与他们的劳动量相匹配,显然,这与高额收入的现状实在不相符。
同时,明星所能给社会带来的产能增加也不与之高额收入相匹配,过高的收入甚至将影响我国实体经济的增长。反观推动科学进步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科学家,他们促进了社会产能的增加和资本积累,但他们的收入却比明星低得多,是社会财富大量流入明星的手中,降低了社会效率,这明显与分配公平理念相左,加剧社会贫富差距。显然,从这一角度出发,明星高额收入是不合理的。
(作者单位:大连理工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二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