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总结已经成为我们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范文范本是在学习和写作过程中常用的一种参考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写作水平。如何写一篇优秀的范文范本是每个人都关心的问题,需要我们有一些写作技巧和经验。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范本,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诗词文化艺术欣赏范文(17篇)篇一
独酌长亭与月邻。
空怀昔日读书人。
红裙百褶藏诗韵。
素手千回记梦真。
虫蛀遗篇风带雨。
云收残泪客寒唇。
古来皆是相思苦。
何必情牵占卜神。
2。踏莎行·科尔沁格格。
展翅雄鹰。
浓情辣妹。
弯弓在手腾空起。
草原万里慕威名。
金刀驸马敖包会。
篝火燃情。
歌声传意。
三生石印千年纪。
红裙飘逸闪秋波。
回眸一笑望风靡。
3。七绝·石头。
经年垫脚卧街边。
解水之愁任滴穿。
纵是闲来听月语。
风来几许又情牵。
4。七绝·投名状。
落草无非不做囚。
拼来酒肉忘前仇。
江湖若有青天顾。
岂肯抛家此处留。
古诗词文化艺术欣赏范文(17篇)篇二
柔风春气日融融,农事劳劬马达隆。
雨霁麦禾芳草湿,叶浓嘉木野畴葱。
家燕乡梓初晴秀,芍药天香别样红。
应学田间勤稼穑,种粮岂靠妪和翁。
《谷雨》。
作者:朱槔朝代:宋。
天点纷林际,虚檐写梦中。
明朝知谷雨,无策禁花风。
石渚收机巧,烟蓑建事功。
越禽牢闭口,吾道寄天公。
《谷雨后一日子大再有诗次其韵》。
作者:王炎朝代:唐。
花气浓于百和香,郊行缓臂聊翱翔。
壶中春色自不老,小白浅红蒙短墙。
平畴翠浪麦秋近,老农之意方扬扬。
吾侪饱饭幸无事,日繙芸简寻遗芳。
闲中更觉春昼长,酒酣耳热如清狂。
自怜藿食徒过计,袖手看人能蹶张。
《春不雨》。
王士祯[清]。
西亭石竹新作芽,游丝已罥樱桃花。
鸣鸠乳燕春欲晚,杖藜时复话田家。
田家父老向我说,“谷雨久过三月节。
春田龟坼苗不滋,犹赖立春三日雪。”
我闻此语重叹息,瘠土年年事耕织。
暮闻穷巷叱牛归,晓见公家催赋入。
去年旸雨幸无愆,稍稍三农获晏食。
春来谷赋复伤农,不见饥鸟啄余粒。
即今土亢不可耕,布谷飞飞朝暮鸣。
舂莩作饭藜作羹,吁嗟荆益方用兵。
《点绛唇》。
李铨[北宋]。
一朵千金,帝城谷雨初晴后。粉拖香透。雅称群芳首。
把酒题诗,遐想欢如旧。花知否。故人清瘦。长忆同携手。
《蝶恋花·春涨一篙添水面》。
范成大[南宋]。
春涨一篙添水面。芳草鹅儿,绿满微风岸。
画舫夷犹湾百转。横塘塔近依前远。
江国多寒农事晚。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
秀麦连冈桑叶贱。看看尝面收新茧。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古诗词文化艺术欣赏范文(17篇)篇三
衣亦未装绵。
半夜风翻屋,
侵晨雪满船。
非时良可怪,
吾老最堪怜。
通袖藏酸指,
凭栏耸冻肩。
枯肠忽萧索,
残菊尚鲜妍。
贫苦无衾者,
应多疾病缠。
立冬。
明・王稚登。
秋风吹尽旧庭柯,
黄叶丹枫客里过。
一点禅灯半轮月,。
今宵寒较昨宵多。
立冬。
唐・李白。
冻笔新诗懒写,
寒炉美酒时温。
醉看墨花月白,
恍疑雪满前村。
立冬日野外行吟。
宋・释文。
吟行不惮遥,
风景尽堪抄。
天水清相入,
秋冬气始交。
饮虹消海曲,
宿雁下塘坳。
归去须乘月,
松门许夜敲。
更多。
古诗词文化艺术欣赏范文(17篇)篇四
笔锋之下山水明。
离别不易思时愧,
云动天青会有情。
《情动》。
飞时风卷草帘枯,
刀乱钟情漫漫路。
非是英雄梦海角,
相思长苦任心古。
《虹中》。
沁雨飘浮颜却泪,
情飞爱转怎追回?
风飘梦沉忽回醒,
一抹金虹逝笑归。
《潇湘神·秋记》。
秋雨寒,
秋雨寒,
冽风至处远凭栏。
但见送别休暮色,
谁人曾悼水波澜。
《静涟轩》。
静晴会景兰芳落,
四处无人晓酒歌。
涟泛小溪清几许,
身独心寂古轩乐。
尘缘难见问心忧,
明月何明恨海愁。
求乞苍天圆宿梦,
倾华为宇照神舟。
古诗词文化艺术欣赏范文(17篇)篇五
(新韵)。
岁暮天寒日,狂风裹玉尘。
皑皑白地毯,习习素霞衾。
雪柳银妆树,菩提挚爱心。
塔松迎圣诞,红帽释经文。
注:玉尘,喻雪。
霞衾,霞衾以云霞为衾。
二、【原创】鹧鸪天·良宵曲(新韵)。
朵朵白云过半空,星辰伴月默无声。
山间流水良宵曲,岭上竹篱拥翠松。
挥翰墨,画秋情,纤纤素手笔尖行。
岁寒三友鸾箫管,兴趣盎然乐此中。
三、【原创】藏头诗·夜祝好友平安快乐(古风新韵)。
夜静更阑喜融融,祝福飞传到亲朋。
好语似珠书心意,友情如海比渊深。
平分秋色得其所,安常履顺创业人。
快心快意迎圣诞,乐山乐水舞风云。
古诗词文化艺术欣赏范文(17篇)篇六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
《西游记》吴承恩。
人心生一念,天地悉皆知,
善恶若无报,乾坤必有私。
《赠梁任父同年》黄遵宪。
寸寸河山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
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
《狱中题壁》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劝学》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发愤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长歌行》汉乐府。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浪淘沙》刘禹锡。
莫道谗言如浪深,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竹石》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雪梅》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夏日绝句》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古诗词文化艺术欣赏范文(17篇)篇七
(唐)罗隐。
君与田苏即旧游,我于交分亦绸缪。
二年隔绝黄泉下,尽日悲凉曲水头。
鸥鸟似能齐物理,杏花疑欲伴人愁。
寡妻稚子应寒食,遥望江陵一泪流。
清明即事。
(唐)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唐)孟浩然。
林卧愁春尽,开轩览物华。
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
丹灶初开火,仙桃正发花。
童颜若可驻,何惜醉流霞!
《渔歌子》柳如眉。
(唐)魏承班。
柳如眉,云似发,鲛绡雾縠笼香雪。
梦魂惊,钟漏歇,窗外晓莺残月。
几多情,无处说,落花飞絮清明节。
少年郎,容易别,一去音书断绝。
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唐)窦巩。
烟水初销见万家,东风吹柳万条斜。
大堤欲上谁相伴,马踏春泥半是花。
清明。
(唐)孙昌胤。
清明暮春里,怅望北山陲。
燧火开新焰,桐花发故枝。
沈冥惭岁物,欢宴阻朋知。
不及林间鸟,迁乔并羽仪。
清明日忆诸弟。
(唐)韦应物。
冷食方多病,开襟一忻然。
终令思故郡,烟火满晴川。
杏粥犹堪食,榆羹已稍煎。
唯恨乖亲燕,坐度此芳年。
长安清明。
(唐)韦庄。
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
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
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
古诗词文化艺术欣赏范文(17篇)篇八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注释。
渔歌子:原是曲调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
西塞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或湖北省黄石市。
白鹭:一种白色的水鸟。
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箬笠:用竹篾、箬叶编的斗笠。
蓑衣:用草或棕麻编织的雨衣。
译文。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飞翔,江岸桃花盛开,春水初涨,水中鳜鱼肥美。
渔翁头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乐然垂钓,用不着回家。
创作背景。
唐代宗大历七年(772)九月,颜真卿任湖州刺史,次年到任。张志和驾舟往谒,时值暮春,桃花水涨,鳜鱼水美,他们即兴唱和,张志和首唱,作词五首,这首词是其中之一。这首词于唐宪宗时一度散失,长庆三年(823),李德裕访得之,著录于其《玄真子渔歌记》文中,始流传至今。
内容赏析。
西塞山在今浙江省吴兴区境内的西苕溪上,从前叫道士矶,是一座突出在河边的大石岩。西苕溪北通太湖,南邻莫干山,风景很优美。张志和这首词描绘春汛期的景物,反映了太湖流域水乡的可爱。
白鹭就是平常人们叫做鹭鸶的那种水鸟。远远望去,它的外形有点象白鹤,腿和脖子特别长,便于在水中寻找食物。“西塞山前白鹭飞”,它们在西塞山前,展翅飞翔,使这个鱼米之乡更显得生趣洋溢了。“桃花流水”就是桃花水。南方每年二三月间,桃花盛开,天气暖和,雨水比冬天多,下几场春雨,河水就会上涨,于是逆水而上的鱼群便多起来了。作者没有简单地说春汛到来,而是用“桃花流水鳜鱼肥”来描写,这就更能勾起读者的想象,使人们似乎看见了两岸盛开的、红艳艳的桃花;河水陡涨时,江南特有的鳜鱼不时跃出水面,多肥大呀。“鳜鱼”是一种味道特别鲜美的淡水鱼,嘴大鳞细,颜色呈黄褐色。春汛来了,渔夫当然不会闲着,他们也忙碌开了。“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写的都是他们。”归”,回家。“不须归”,是说也不须回家了。从渔翁头戴箬笠,身披蓑衣,在斜风细雨里欣赏春天水面的景物,读者便可以体会到渔夫在捕鱼时的愉快心情。
作者是一位山水画家,据说他曾将《渔歌子》画成图画。确实,这首词是富于画意的.。苍岩,白鹭,鲜艳的桃林,清澈的流水,黄褐色的鳜鱼,青色的斗笠,绿色的蓑衣,色彩鲜明,构思巧妙,意境优美,使读者仿佛是在看一幅出色的水乡春汛图。
这首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词中更吸引读者的不是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父,而是江乡二月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而这既体现了作者的艺术匠心,也反映了他高远、冲澹、悠然脱俗的意趣。
艺术手法。
这首词的前两句勾勒出一幅江南风景长卷。“西塞山前”点明地点。“白鹭”是闲适的象征,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渔夫的悠闲自得。“桃红”与“流水”相映,显现了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
末两句描写渔父捕鱼的情态。与富有诗情画意的大自然完全融合在一起,令人神往。作者虽只是概括地叙述了渔夫捕鱼的生活,但从词的言外之意中,读者不难发现作者对渔父悠闲自在的生活的向往。
这首词构思巧妙,意境优美,语言生动,格调清新,寄情于景,显现出一种出污泥而不染的清纯和淡泊,成为一首千古流传、脍炙人口的词作。
作者简介。
张志和(732年—774年),唐代诗人,字子同,初名龟龄,号玄真子。祁门县灯塔乡张村庇人,祖籍浙江金华,先祖湖州长兴房塘。张志和三岁就能读书,六岁做文章,十六岁明经及第,先后任翰林待诏、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南浦县尉等职。后有感于宦海**和人生无常,在母亲和妻子相继故去的情况下,弃官弃家,浪迹江湖。著作有《玄真子》十二卷三万字,《大易》十五卷,有《渔夫词》五首、诗七首传世。
作者故事。
张志和因生活在唐帝国从鼎盛跌落中衰的转变期,“安史之乱”对他的思想和处世立身产生消极影响。张志和不过他志不在官,只是守持真元,葆养神气,已有卧在雪地上不怕冷,进入水中不沾湿的功夫。
唐肃宗年间,张志和离开了养育他的婺城到京城“游太学”,取得国子学士资格。不久一举明经擢第,此年仅16岁。一个弱冠少年就能向玄宗皇帝献策,可谓少年得志,因张志和才华出众,受肃宗李亨赏识,特加奖掖,任命为待诏翰林,授予左金吾录事参军,玄宗同时还赐名“志和”与他,自此志和即为其名。正当他少年春风,荣宠之际,却不慎因事得罪朝廷,被贬为南浦(今重庆万州)为尉官。虽然被贬时间不长,中途即量移他郡,不久又遇赦回到京城长安,但却在他心灵上留下一道深痕,他似乎看破官场,泯灭仕念。于是趁家亲亡故之机,以奔丧为由请求辞官返金华。
其兄张松龄,担心弟弟浪迹湖海,遁世不还,写了一首《和答弟志和渔父歌》召其归来,张志和听从兄长安排,回越居住。他生活简朴,不修边幅。常去水滨河溪效法姜太公无饵垂鱼。如此逍遥隐居生活。
唐大历9年秋冬,颜真卿偕同门生、弟侄、宾客前来平望驿游览,大家饮酒作词,畅酣淋漓,张志和酒酣耳热,忘乎所以,飘然若仙,他乘兴要为众人表演水上游戏。他将坐席铺在水上,并坐上去,那坐席能在水上漂浮自如,左右来回,有行舟般的声音。霎时间,一群白鹤飞来,围绕着张志和委婉鸣叫,在岸上的人们无一不惊讶的。张志和向颜真卿摆摆手,以示谢意。最后,他与白鹤一起飞上云霄。
颜真卿为他撰碑铭说:张志和自沉于水。这就是他的归宿了。
古诗词文化艺术欣赏范文(17篇)篇九
1、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宋.秦观《鹊桥仙》)。
2、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唐.徐凝.《七夕》)。
3、伤心拍遍无人会,自掐檀痕教小伶。(明.汤显祖.《七夕醉答君东》)。
4、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唐.杜牧.《秋夕》)。
5、桑蚕不作茧,尽夜长悬丝。(晋.《七夕夜女歌》)。
6、烟外柳丝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黄。(清.姚燮.《韩庄闸舟中七夕》)。
7、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8、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唐.杨璞.《七夕》)。
9、未得渡清浅,相对遥相望。(唐.孟郊.《古意》)。
10、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唐.权德舆.《七夕》)。
11、当日佳期鹊误传,至今犹作断肠仙。(宋.晏几道.《七夕》)。
12、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唐.李商隐.《马嵬其二》)。
古诗词文化艺术欣赏范文(17篇)篇十
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悼亡诗,咏物诗,军旅诗等。古体诗有《诗经》《楚辞》《乐府》《汉赋》《南北朝民歌》等。近体诗一般是绝句,律诗,排律(长律)。
体裁。
古诗:古体诗一般又叫古风,这是依照古诗的作法写的,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两类。五言古体诗简称五古;七言古体诗简称七古;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
近体诗:绝句:4句1、2、4句最后一字押韵音律,一句五个字称“五绝”,七字称“七绝”
律诗:8句,4联2、4、6、8句最后一字押韵音律,一句五个字称“五律”,七字称“七律”
(颔联、颈联对仗)。
词:别名:长短句、诗余、曲子词。
组成:词牌名、题目。
分类:小令(58字以下)、中词(59~90字)、长词(91字以上)。
风格:婉约派、豪放派。
曲:组成:宫调(曲调)、曲牌、题目。
欣赏。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李白《行路难三首》之二。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刘邦《大风歌》。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马诗二十三首》之五。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沉浮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杜牧《遣怀》。
上邪下难正,众枉不可矫。---何承天《上邪篇》。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
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水浒传》。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白居《琵琶行》。
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同光。---屈原《楚辞.九章.涉江》。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陆游《夜泊水村》。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牧《过华清宫绝句》。
一片飞花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杜甫《曲江》之一。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白居易《暮江吟》。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鲁迅。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乐游原》。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
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
瓦罐不离井上破,将军难免阵中亡。---《水浒传》。
古诗词文化艺术欣赏范文(17篇)篇十一
top1:《十五夜望月》(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top2:《子夜吴歌秋歌》(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top3:《望月怀远》(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top4:《月夜》(唐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top5:《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top6:《太常引》(宋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top7:《木兰花慢》(宋辛弃疾)。
top8:《中秋月》(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top9:《念奴娇过洞庭》(宋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top10:《浣溪沙》(宋郭应祥)。
屈指中秋一日期。雨余云薄月来迟。冰轮犹自欠些儿。世事孰非颠倒相,客居东位主人西。觞行莫惜醉如泥。
top11:《水调歌头》(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top12:《满江红中秋寄远》(宋辛弃疾)。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谁做冰壶浮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问常娥、孤冷有愁无。应华发。
云液满,琼杯滑。长袖起,清歌咽。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
top13:《绮怀》(清黄景仁)。
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
三五年时三五月,可怜杯酒不曾消。
top14:《中秋对月有怀》(清曹雪芹)。
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
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
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
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
top15:《五律.喜闻捷报》(现代xxx)。
一九四七年中秋步运河上,闻西北野战军收复蟠龙作。
秋风度河上,大野入苍穹。
佳令随人至,明月傍云生。
故里鸿音绝,妻儿信未通。
满宇频翘望,凯歌奏边城。
古诗词文化艺术欣赏范文(17篇)篇十二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点评:这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也是自古以来写中秋的作品中,公认的绝唱。它构思奇拔,独辟蹊径,神话与现实、出尘与入世、感慨与旷达,层层交织,极富浪漫主义色彩,也极富哲理与人情。通观全篇,皆是佳句,很好地体现出苏词清雄旷达的风格。
这首词写于宋神宗熙宁九年,这一年苏轼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县)任太守。其时,苏轼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出守外郡已历时五载,而在齐州做官的.弟弟苏辙(字子由)又长达七年未能晤面。政治上不能施展抱负,生活上兄弟天各一方。中秋之夜,他喝酒赏月,直到天亮。每逢佳节倍思亲,他不禁怀念起不在身边的弟弟苏辙。这首词就是他为赏月思念亲人而作。
古诗词文化艺术欣赏范文(17篇)篇十三
古道天道长人道短,我道天道短人道长。
天道昼夜回转不曾住,春秋冬夏忙。颠风暴雨电雷狂,
晴被阴暗,月夺日光。往往星宿,日亦堂堂。天既职性命,
道德人自强。尧舜有圣德,天不能遣,寿命永昌。
泥金刻玉,与秦始皇。周公傅说,何不长宰相。老聃仲尼,
何事栖遑。莽卓恭显,皆数十年富贵。梁冀夫妇,
车马煌煌。若此颠倒事,岂非天道短,岂非人道长。
尧舜留得神圣事,百代天子有典章。仲尼留得孝顺语,
千年万岁父子不敢相灭亡。殁后千馀载,
唐家天子封作文宣王。老君留得五千字,子孙万万称圣唐。
谥作玄元帝,魂魄坐天堂。周公周礼二十卷,
有能行者知纪纲。傅说说命三四纸,有能师者称祖宗。
天能夭人命,人使道无穷。若此神圣事,谁道人道短,
岂非人道长。天能种百草,莸得十年有气息,蕣才一日芳。
人能拣得丁沈兰蕙,料理百和香。天解养禽兽,
喂虎豹豺狼。人解和曲糵.充礿祀烝尝。杜鹃无百作,
天遣百鸟哺雏,不遣哺凤凰。巨蟒寿千岁,
天遣食牛吞象充腹肠。蛟螭与变化,鬼怪与隐藏。
蚊蚋与利觜,枳棘与锋铓。赖得人道有拣别,
信任天道真茫茫。若此撩乱事,岂非天道短,赖得人道长。
点评。
此十九首(按指《古题乐府》)中最可注意者,莫如《人道短》一篇。通篇皆以议论行之,词意皆极奇诡,颇疑此篇与微之并世文雄如韩退之、柳子厚、刘梦得诸公之论有所关涉。盖天人长短之说,固为元和时文士中一重要公案也。……(刘《天论》)为唐人说理之第一等文字也。至韩、柳之说,则文人感慨愤激之言也。微之《人道短》一篇,畅论天道似长而实短,人道似短而实长。
其诗中“天既职性命,道德人自强”之句,则与梦得“天之道在生植,人之道在法制,其用在是非”。似有所合;但细绎“赖得人道有拣别,信任天道真茫茫。
若此撩乱事,岂非天道短,赖得人道长”之结论,则微之自有创见,貌似梦得为说理之词,意同韩、柳抒愤激之旨,此恐非偶然所致,疑微之于作此诗前得见柳、刘之文,与其作《连昌宫词》之前亦得见乐天《新丰折臂翁》、昌黎《和李正封过连昌宫》七绝受其暗示者相似。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汉族,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生平。
元稹8岁丧父,15岁以明两经擢第。21岁初仕河中府,25岁登书判出类拔萃,授秘书省校书郎。28岁列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第一名,授左拾遗。母郑贤而文,亲授书传。举明经书判入等,补校书郎。元和初,应制策第一。元和四年(809)为监察御史。因触犯宦官权贵,次年贬江陵府士曹参军。后历通州(今四川达州市)司马、虢州长史。元和十四年任膳部员外郎。次年靠宦官崔潭峻援引,擢祠部郎中、知制诰。长庆元年(821)迁中书舍人,充翰林院承旨。
次年,居相位三月,出为同州刺史、浙东观察使。大和三年(829)为尚书左丞,五年,逝于武昌军节度使任上。年五十三卒,赠尚书右仆射。稹自少与白居易倡和,当时言诗者称“元白”,号为“元和体”。其诗辞浅意哀,仿佛孤凤悲吟,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元稹的创作,以诗成就最大。其乐府诗创作,多受张籍、王建的影响,而其“新题乐府”则直接缘于李绅。
与白居易齐名,并称元白,同为新乐府运动倡导者。作有传奇《莺莺传》,又名《会真记》,为后来《西厢记》故事所由。有《元氏长庆集》60卷,补遗6卷,存诗八百三十多余首,收录诗赋、诏册、铭谏、论议等共100卷。
古诗词文化艺术欣赏范文(17篇)篇十四
古道天道长人道短,我道天道短人道长。
天道昼夜回转不曾住,春秋冬夏忙。颠风暴雨电雷狂,
晴被阴暗,月夺日光。往往星宿,日亦堂堂。天既职性命,
道德人自强。尧舜有圣德,天不能遣,寿命永昌。
泥金刻玉,与秦始皇。周公傅说,何不长宰相。老聃仲尼,
何事栖遑。莽卓恭显,皆数十年富贵。梁冀夫妇,
车马煌煌。若此颠倒事,岂非天道短,岂非人道长。
尧舜留得神圣事,百代天子有典章。仲尼留得孝顺语,
千年万岁父子不敢相灭亡。殁后千余载,
唐家天子封作文宣王。老君留得五千字,子孙万万称圣唐。
谥作玄元帝,魂魄坐天堂。周公周礼二十卷,
有能行者知纪纲。傅说说命三四纸,有能师者称祖宗。
天能夭人命,人使道无穷。若此神圣事,谁道人道短,
岂非人道长。天能种百草,莸得十年有气息,蕣才一日芳。
人能拣得丁沈兰蕙,料理百和香。天解养禽兽,
喂虎豹豺狼。人解和曲糵。充礿祀烝尝。杜鹃无百作,
天遣百鸟哺雏,不遣哺凤凰。巨蟒寿千岁,
天遣食牛吞象充腹肠。蛟螭与变化,鬼怪与隐藏。
蚊蚋与利觜,枳棘与锋铓。赖得人道有拣别,
信任天道真茫茫。若此撩乱事,岂非天道短,赖得人道长。
古诗词文化艺术欣赏范文(17篇)篇十五
冬至吃狗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现在的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冬至传说之二。
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儿子不成才,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冬至传说之三。
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
吃“捏冻耳朵”是冬至河南人吃饺子的俗称。缘何有这种食俗呢?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曾在长沙为官,他告老还乡那时适是大雪纷飞的冬天,寒风刺骨。他看见南阳白河两岸的乡亲衣不遮体,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心里非常难过,就叫其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下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服食后,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是故形成“捏冻耳朵”此种习俗。以后人们称它为“饺子,也有的称它为“扁食”和“烫面饺”,人们还纷纷传说吃了冬至的饺子不冻人。
古诗词文化艺术欣赏范文(17篇)篇十六
春天踏着轻盈的脚步走来了,它给大地穿上了一层绿色的`服装,使大地焕然一新,春天是非常美丽的,历史上也留下了很多赞美春天景色的古诗。
【写作素材】与春有关的古诗词。
【漫兴九首·其二】【清明(孙昌胤)】【相思(王维)】【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春宿左省(杜甫)】【春望(杜甫)】【春思(李白)】。
【江南春绝句(杜牧)】【鸟鸣涧(王维)】【春夜喜雨(杜甫)】【咏柳(贺知章)】。
【绝句(杜甫)】【鸟鸣涧】【钱塘湖春行【玉楼春】【春日】【江畔独步寻花】。
古诗词文化艺术欣赏范文(17篇)篇十七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蛱蝶飞。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交流四水抱城斜,
散作千溪遍万家。
深处种菱浅种稻,
不深不浅种荷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