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学生是学校的骄傲和希望,他们为学校争光,也为自己创造了更好的未来。优秀学生的学习方法和经验在以下范文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小学生欢度元宵(优秀19篇)篇一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这是宋朝词人辛弃疾笔下的元宵节。有幸在元宵这天到蒲城一游。这夜,必定是个无眠的夜晚。
“小店青帘疏雨后,遥村红树夕阳间。”此刻已是落日残霞,万丈霞光笼罩大地。远处深巷中,传出的不仅是锣鼓的响声,还有那七光饼的阵阵香味。那家家户户门前,都挂上了火红的灯笼,星星点点般点缀着整个古城。
天已黑,夜幕降临,天空一片漆黑,几颗星星零零散散地散布在夜空中,一片宁静。但此刻的.蒲城却截然不同。处处张灯结彩,无不显示出喜气洋洋。人们在大街小巷中游走,面露喜色。不知是哪条深巷中传来“嘿,嘿”的喊声,随后紧接是“咚咚锵锵”的锣鼓声,那声音由远到近,人群都往那声音的源头走去。
近了,更近了。巷子的拐角处出现了一位汉子,他手中的棒子顶起一花球,身后跟着许多汉子,他们抬着一顶轿,轿中抬着一尊雕像,这是晏公,是这里的保护神。人们把晏公抬出来,是为了驱散妖魔鬼怪,保一家平安,这是“拔五更”晏公所到之处,鞭炮声就不停。花轿后是一条“龙”,那“龙”扑来倒去,只为叼到眼前的花球。“龙”后便是各种花灯,各式各样,各形各色,鲤鱼灯、天女散花灯、八仙过海灯,无不栩栩如生。人们站在路两旁,无不惊叹这精妙的表演,和那巧夺天工的花灯。
正月十六的“抢红”,把元宵推向了高潮,晏公庙内热闹非凡,人们都挤在这座庙中,只为抢到那在菩萨身上的红布,迎个好兆头,谁抢到这块红布,就会在新的一年中有好运,全家财运享通,一路平安,过得甜甜蜜蜜。
蒲城,这座古城,依旧保持着古老的习俗,让人不禁愿到这古城停驻一下匆匆前行的脚步。
小学生欢度元宵(优秀19篇)篇二
今天是正月十五,也是一年一度的鞭炮和花灯的节日,晚上我和哥哥的几个朋友到街上去看花灯,街上很热闹,卖什么的都有,街上人山人海,大约在7:00的时候,各式各样的烟花都争先恐后的出现在上空!这时天空中出现了一束束五彩斑斓的烟花,就像是仙女洒下的花瓣,一条一条的,就像是川流不息的瀑布,烟花又从地面上连续不断地冒出来,有红的、黄的、紫的、蓝的,呈现出一道道特别的美景。看完烟花,哥哥又带着我去看了五颜六色的花灯。花灯什么样式都有,有鸡、有龙、有牛,真好看。
过正月十五真好!!!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这天晚上,我和妈妈到小区的广场和小朋友们一起点灯笼。小朋友的灯笼各种各样,真好看!我们还放烟花,那烟花可漂亮啦,在黑夜中发出灿烂的光,映着小朋友们的笑脸。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到了该回家的时候了,我依依不舍地和妈妈回家了。回到家,我们一家人还一起吃汤圆,真甜!
真是一个又快乐又甜的元宵节!
元宵节到了,我和妈妈兴高采烈地去村里的戏台看节目表演。到了戏台一看,已经有许多人正在观看耍狮子。两只狮子使出全身的力气去争红彩球,好精彩啊!一会儿,秧歌,落子也纷纷上场了,他们扭啊,跳啊,可高兴了,大家都给他们鼓掌喝彩。
文艺表演结束了,燃放烟花开始了。五颜六色的烟花在空中绽放,美丽极了。我和妈妈点燃了一盏孔明灯,孔明灯带着我们美好的愿望飞向了天空。
小学生欢度元宵(优秀19篇)篇三
元宵节张灯是我国人民的传统习俗。古往今来,不仅有大量脍炙人口的元宵咏灯诗,而且也留下了无数情趣盎然的元宵吟灯联。
北宋时,有个叫贾似道的人镇守淮阴(今扬州)时,有一年上元灯节张灯,门客中有人摘唐诗诗句作门灯联“天下三分明月夜,扬州十里小红楼。”据说,此联为我国最早的灯联。此后历代都有人争相效仿,在大门或显眼的柱子镶挂壁灯联、门灯联,不仅为元宵佳节增添了节日情趣,也为赏灯的人们增加了欣赏的内容。
被称为“父子双学士,老小二宰相”的清代安徽桐城人张英、张廷玉,皆能诗善对。有一年元宵佳节,张府照例张灯挂彩,燃放鞭炮。老宰相出联试子“高烧红烛映长天,亮,光铺满地。”小廷玉思索时听到门外一声花炮响,顿时领悟,对曰“低点花炮震大地,响,气吐冲天。”对仗工整,天衣无缝,堪称妙对。
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恐怕是北宋王安石妙联为媒的故事了。王安石20岁时赴京赶考,元宵节路过某地,边走边赏灯,见一大户人家高悬走马灯,灯下悬一上联,征对招亲。联曰“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王安石见了,一时对答不出,便默记心中。到了京城,主考官以随风飘动的飞虎旗出对“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王安石即以招亲联应对出,被取为进士。归乡路过那户人家,闻知指亲联仍无人对出,便以主考官的出联回对,被招为快婿。一副巧合对联,竟成就了王安石两大喜事。
传说明成祖朱棣于某年元宵节微服出游,遇一秀才,谈得颇投机。朱棣出上联试他才情,联云:“灯明月明,灯月长明,大明一统。”那秀才立即对出下联“君乐民乐,君民同乐,永乐万年。”“永乐”是明成祖年号,朱棣大喜,遂赐他为状元。
传说,有一年元宵节,乾隆皇帝带着一群文武大臣,兴致勃勃前去观看灯会。左看各种灯笼五颜六色,美不胜收;右瞧各种灯笼别致风趣,耐人寻味。看到高兴时,乾隆皇帝陪他的大臣们也出了一谜联,让大家猜一猜。随同的学士纪晓岚稍思片刻,就挥笔在宫灯上写了一副对联:“黑不是,白不是,红黄更不是。和狐狼猫狗仿佛,既非家畜,又非野兽。诗也有,词也有,论语上也有。对东西南北模糊,虽为短品,也是妙文”。
乾隆皇帝看了冥思苦想,文武大臣一个个抓耳挠腮,怎么也猜不出来,最后还是纪晓岚自己揭了谜底:猜谜。
小学生欢度元宵(优秀19篇)篇四
元宵节刚过去不久,很多活动都让我记忆犹新,但我认为最好玩、有趣的应该是星期四时做圆子的活动。
星期四下午,同学们个个迫不及待得想做圆子,待食堂阿姨将面团送来时,我们争先恐后地上去领。刚领到小面团,我们就开始做了。
老师说可以做的有创意,所以我思考了一会,决定做成正方形的,看起来像一个小盒子。好朋友做的是三角形的,好似金字塔那样!别的同学做的也都很有趣,有卡通人物,有可爱的小兔子,有逼真的雪人,还有……做完后,经过耐心地等待,终于两名同学将圆子断了上来,大家享用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这次活动真有趣呀!希望下次还能开展!
元宵节。
今天是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在这特别的日子里,家家户户都要吃汤圆、猜灯谜、放炮竹、赏花灯来庆祝元宵。
我们学校也不例外。元宵节那天,同学们各自施展才能,亲手制作了花灯,有“兔子灯”、“红包灯”、“柚子灯”等,真是琳琅满目、千姿百态!接着,我们还猜了灯谜。大家各自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灯谜谜面,贴在灯笼的底部,然后拿到走廊里让别人猜自己的灯谜,猜中还有小奖品哦!顿时,教室外的走廊里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另外,我们优在食堂阿姨的帮助下亲自制作了汤圆。我们做的汤圆跟超市卖的可不一样。是大家发挥想象力、捏出了自己心目中汤圆的样子。那形状五花八门、层出不穷,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我们做不到的!
最后,我们一边吃着自己做的汤圆,一边谈笑风生,愉快地度过了这个难忘的元宵节。
小学生欢度元宵(优秀19篇)篇五
昨天看完焰火回来太晚了,今天放学后,把昨天看到的焰火晚会写下来,和大家一起分享。我和爸爸去如意湖看焰火,从黄河东路走到九如东路已经戒严不让车辆通过了,我们只好把车停在桥上,走路到会展中心最近的地方,一个很适合看焰火的位置。停下之来,我看看前后的人群,真的是人山人海,场面好壮观!不时看到天上飞起一个个孔明灯,带着人们的美好祝愿飞上了天空!终于等到八点,东区的焰火开始了,真漂亮呀,有的象奥运五环一样;有的象字母l,v;有的象美丽绽放的花朵,有的象骄艳的牡丹花,有的象飞来飞去的蝴蝶,有的象漂落的瀑布;还有的烟花燃放完之后落下一串串的红灯笼,还有的象毛毛虫一样,真的是太漂亮了!美丽的焰火照亮的东区的夜空,我看的是眼花缭乱!每一个礼花盛开,都传来人们的一阵阵惊呼声!“哇!真的是太漂亮了!”
美丽的郑东新区,漂亮的焰火晚会!我度过了一个最开心的晚上。
文档为doc格式。
小学生欢度元宵(优秀19篇)篇六
元宵节是一年中第二个节日,象征着春节的结束,每当元宵节来临的时候,我都无比高兴。早晨,太阳还未升起,街坊邻居都已早早地起床了,我也不落后,匆忙穿上衣服后便去叫姐姐,姐姐总爱睡懒觉,我花了好长时间才使她起床,等她洗漱完毕,我们一家就开始吃早餐,吃完早餐,妈妈便下达了命令:你们几个拿点钱到街上买点菜,再买点汤圆。一听到汤圆我就高兴地跳了起来,姐姐带上钱就带着我去街上玩。
来到街上,我立马呆住了:这么多人!街两旁摆着各种好吃的摊子,本来就不宽的街上到处都是人,有的带着小孩,有的跟着朋友,这条街被堵的水泄不通。我们在川流不息的人群中艰难的行进着,找到要买的食材后,便加快脚步赶回家。
晚上,妈妈把我们买来的汤圆下到锅里,大约五分钟,一个个圆滚滚的汤圆便煮好了,妈妈给我们每个人盛了一碗,我拿起筷子夹住汤圆,谁知正要张嘴咬它时,它灵活地从筷子上跳了下去,姐姐看到后告诉我:拿筷子夹不住的话就用勺子吧。说着边给我拿了一个勺子,我把汤圆盛在勺子里高兴的叫到:哈哈,你逃不掉了吧然后一口一个吃起来。
吃完汤圆,姐姐拉着我说:走,咱俩去街上玩。来到街上,我再一次呆住了:好多灯啊!街道两旁的房子上挂着各种各样的灯笼,灯笼上画着各种各样的图案,有动物,有风景,还有建筑。整条街被灯笼照的特别明亮,远看就好像在地上行走的一条发光的巨龙。
各种各样的灯笼让我目不暇接,看都看不过来,有些灯笼上写着字,姐姐说,那是灯谜,谁要是猜对了,可以领到奖品,我一听有奖品,立马认真地答起灯谜来,我走近一个灯笼,上面是一个字迷,谜面是:早不说,晚不说。周围的人都是眉头紧锁,我仔细地想着,忽然茅塞顿开,我激动地对老板说:我猜到了,是许,也许的许!老板高兴地说:你还挺聪明的,这么多大人都没有答出来,你一下子就答出来了,给,你的奖品。说着便递给我一个又大又红的棉花糖,我高兴地说:太好了,谢谢你。
美好的时光总觉得短暂,元宵节在欢声笑语中结束了,怀着喜悦的心情,我向元宵节挥手告别,抱着期待的心情等待着下一个元宵节的到来。
小学生欢度元宵(优秀19篇)篇七
盼望着,盼望着,元宵节来到了我的身边。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精心收集整理的欢度元宵节小学生。
作文。
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让下面的观众哄堂大笑。
元宵节在我们的笑声中渐渐过了,我们的假期也过了。
今天是元宵节,妈妈说,在滨江公园有猜灯谜的活动。她还说,看花灯、猜灯谜、还有吃汤圆是元宵节的民俗。
晚上七点半,我和妈妈还有亲戚一起来到滨江公园,人真多,非常热闹!那里没有猜灯谜,我好失望。但是我们放了烟花,还放了孔明灯和河灯,真是太有趣了!
我觉得最有意思的是放孔明灯。我先在上面写了“希望我学习100分”,然后妈妈把蜡烛固定在孔明灯上,我用打火机点燃蜡烛,孔明灯全都鼓起来时,就松开手,它就慢慢地升向了天空。我真希望能梦想成真。
元宵节晚上真热闹,这里,那里,鞭炮的声音连续不断。
龙灯来了,这是用一条条板凳连成的,龙头张着大嘴巴,两根须须一抖一抖,真神气;龙身是一盏盏红灯笼,扭来扭去,好像一条活的龙在飞舞。
今晚的月亮特别圆,特别亮,也许它跟我们一起在欢庆元宵节吧。
盼望着,盼望着,元宵节来到了我的身边。
妈妈带着我和妹妹一起来到了市民广场。来到市民广场,我一眼望去,那里人山人海,拥挤极了。来到里面,映入眼帘的是一盏盏美丽的花灯,第一盏花灯的样子是两匹马的中间有一个大圆柱,大圆柱的上面有一朵花,花心的中间有一个“福”字。第二盏花灯的样子是有三个大鼓,像一个“山”字,第一个大鼓中间是一匹马,另外两个鼓的中间是城市。各式各样的花灯看得我眼花缭乱。美丽极了!
多么热闹的元宵节啊!
这是一个欢乐的元宵节。
人们常说:“虎虎生威。”因为今年是鼠年,也寓意着有老虎的智慧、力量,所以大家都想沾上老虎的喜气。
看,大街上的人们黑压压的一片,到处堵得水泄不通。在我家二楼的阳台上,能看见外面所有的景色。有卖各种各样灯笼的、五花八门玩具的、还有卖各种颜色孔明灯的。我抬头一看,有无数颗星星在眼前晃动,仔细一看,原来是孔明灯。
七点整,烟火晚会开始了。各种各样的烟花就像五颜六色的花朵,在夜空中争相开放。
首先,用烟火组成的字:“祝全市人民新春快乐。”接着,出现了一道银白色的“瀑布”,晚会正式开始了!无数枝烟花冲天而上,在半空中向四周射出光芒。突然,一声轰响,你看高空放射出更加夺目的烟火,有的像菊花、雨点、玫瑰花、蒲公英、牵牛花……还有的像无数条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
人们感叹着、喝彩着,这是一个多么令人难忘的元宵之夜啊!
小学生欢度元宵(优秀19篇)篇八
盼望着,盼望着,今年的元宵节终于到来了。
下午,奶奶早早就打电话,让我和爸爸去吃汤圆。我和爸爸接了电话后,赶快赶到了奶奶家去吃汤圆。吃过汤圆后,夜幕渐渐降临了,街道两旁的灯光都亮了起来,树上的彩灯发出五彩的光芒。川流不息的人群都涌向了新城区广场。不一会儿,广场的烟花腾空而起,在夜空中变幻出各种各样的花朵,把夜晚的天空照得如同白昼一样。我凝视着五彩绚烂的夜空,久久不想离开。
噢,对了,每逢佳节倍思亲,我突然想起了在兰州的妈妈,愿她也和我一样也度过一个美好而又难忘的元宵夜晚。
小学生欢度元宵(优秀19篇)篇九
正月十五,我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走进了我们的校园。
那天早上,一走进校园,就看见校园里到处张灯结彩,学校的大堂挂着一串串又大又红的灯笼,很有节日气氛。只见校长和主任神气飞扬地站在大堂,每人手里都拿着一大沓红包,活像两个财神爷。我走了过去问好,主任就高兴地给了我一个红包。我很光奋,因为老师在前一天已经和我们说过,红包里有卡通小猪卡片的同学可以上台领奖发言。我紧紧地握住红包,生怕机会从我身上溜走,心想:“我会不会就是那个幸运儿?”上到教室,我急忙找到小樊一起拆红包,我小心翼翼地拆开红包:“唉!空欢喜一场!我没有卡通小猪!”“太好了!我有卡通小猪。”小樊惊叫到。在她欣喜若狂的时侯,我已经默默地走开了。这红包,真是让我欢喜让我愁呀!
元宵节猜灯谜是必不可少的。第二节课之后,每个班的门口都挂满了五颜六色的小纸条,纸条上都有一个灯谜。在老师宣布可以去猜灯谜的话音下,我便牵着我们好友小利的手一起去六(2)班猜灯彩谜。“三个石头搭积木。”我思考了一下,在记录本上写了个“磊”字。我怀着紧张的心情走进(2)班去盖章,究竟有没有这个字的呢?我不敢肯定。算了,试一下吧!“咔嚓”一声,一个鲜红的印章盖在我的本子上,我高兴地跳了起来。后来我知道这个是“光明磊落”的“磊”字。这一个开门红,大大增强了我的信心。接下来,我们又去了其他班猜灯谜,又剑合壁,我们猜猜了整整七十一个,太让人高兴了。
妈妈告诉我,元宵节除了猜灯谜,还有的就是“吃汤圆”,代表的.团团圆圆。这天下午,家委们把已经搓好的糯米团分到我们每个同学的手中。那面团暖暖的,软软的,就像妈妈抚摸我的大手。我捏了捏,手感如纸粘土一般。我先把面团压平,再把红豆馅放进去,然后把它搓圆就行了。家委的阿姨们把我们煮好的汤圆倒进锅里煮,我们则分享各自家乡的美食。大家说说笑笑,其乐融融。汤圆煮好了,我们用各自的饭盒来装汤圆,吃着自己做的汤圆,我们的脸上都洋着幸福。虽然味道一般,但是我们全班同学一起吃,还是觉得很高兴。
那天,我国的传统文化元宵,不但走进了校园,还走进了我们的心里。
小学生欢度元宵(优秀19篇)篇十
今年的元宵节是在老家过的,这和在城市里相比大不相同,别有一番趣味。
我的老家在金华浦江县,是有名的书画之乡。我们村被群山环抱,风景优美,交通便利。由于整个村子都是同宗同族,都姓何,现在的村庄是由于人口增长后新迁的,所以叫做新何村。听爷爷奶奶说,我们村已经有1000多年历史了,有很多的风俗习惯是代代传承下来的。元宵节作为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有很多有特色的地方。
根据习俗,元宵节这天是灶王爷从天庭汇报完工作返回人家的日子。一大早,爷爷奶奶便点燃香烛,恭迎灶王爷回家。农村人崇尚节俭,整个正月期间的剩菜剩饭都舍不得倒掉,所以一般早饭都是用昨天晚上的剩菜剩饭一起煮的稀饭,现在生活条件好了,都用新鲜蔬菜加上剩饭和肉菜,大锅熬炖出来的,香气扑鼻,连我都能一口气吃一大碗。
吃完早饭,奶奶便开始准备晚上的大餐——麦饼了。做麦饼是一项大工程,所以一大早就要开始准备了。首先是做麦皮,用面粉加温水和盐揉成面团,面团不能太干,然后放好醒面。接着是准备和馅料了,用农村自家腌的咸菜、做的豆腐、熬的油和油渣,剁碎后加盐和在一起,还可以根据各自喜欢的口味加肉、蔬菜甚至萝卜丝等等。再把馅料分成一份份并揉成圆球形备用。忙活好这些,基本上到中午了,这时候为了方便,就煮上一锅汤圆,大家围坐在一起作文吃汤圆,边吃边讨论今天晚上要吃几个麦饼,其乐融融。
吃完午饭稍事休息,便又要开始忙碌了。首先要把面团摘成一个个面球,然后把馅料包到里面,这一步和做包子差不多,但这还只是开始,麦饼的雏形还没显现。做完这一步又要等待10—20分钟,进行下一步的麦饼成型工作,如果没有这10—20分钟的等待,一会拍麦饼时会破皮、露馅的。
待到傍晚时分,便开始正式做麦饼了。这时候先在高压锅里炖上一锅稀饭,以便一会用来就麦饼。因为麦饼要用油锅煎煨,所以比较油腻,需要用稀饭来配合减腻。这时奶奶用手拿起准备好的麦饼胚子,用手慢慢拍打,让它变扁变圆,最后用擀面杖再修平,就可以下油锅煎煨了。不一会,在油和面粉、馅料的多重作用下,阵阵香味扑鼻而来,让人口水直流三千尺。看着这金黄的饼、闻着那扑鼻的香,让人不禁想马上咬上一口,那软软的、谈谈的、香香的口感,肯定让人食指大开。当然,第一个麦饼是要供给刚刚“出差”回来的灶王爷的,毕竟他刚刚“上天呈好事”了嘛。
吃完麦饼,天也黑了,龙灯舞起来了,人们三五一群的聚在一起,观看舞龙灯表演,一方面庆贺新年到来,另一方面也向龙王祈祷新春雨水充足,来年有个好收成。因为过完元宵节,意味着年正式过完了,又要开始一年的辛苦劳作了。
啊!家乡的元宵节真让人记忆深刻!
小学生欢度元宵(优秀19篇)篇十一
看报纸,说今年的元宵花灯不在街上举行了,而是办在了过去的群艺馆,现在叫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内,虽然外面春雨沥沥,但丝毫没有影响我和外公外婆赏灯的.兴致。
不同形状,各具特色,真是“张灯结彩”!你看,那孔雀开屏,全都是用绢花做的,十分精致,比真花更妩媚;更引人注目的是,每盏花灯都一闪一闪,放射出各种光芒,使花灯看上去更加的异彩纷呈,美不胜收。让我们不得不赞叹花灯的光彩夺目,不得不佩服花灯师傅的巧夺天工。
有时间,大家都去看一看哦!
小学生欢度元宵(优秀19篇)篇十二
今天是元宵节,是年的最后一天。也就是说,从今天开始,人们在今年就再也不能问候说“新年快乐了”。元宵节十分热闹,看社火、赏花灯、放烟花、舞狮子、吃汤圆······样样都是别具一番风味,样样都是精彩趣味!
早上,我和全家人到公园看社火,街上到处张灯结彩,公园里有跳舞的,有敲锣打鼓的,有舞狮子的,还有玩空竹的。
扭秧歌的老太太们左手挥着大扇子,右手转着红手帕,脚下还踩着整齐规律的步伐,看的大家应接不暇。跳藏族舞的姑娘小伙们,脖子上挂着洁白的哈达,手上甩着长长的水袖,舞蹈的风格十分活泼,看得人眼花缭乱。跳现代舞的也不亚于他们,现代流行歌曲很有节奏感,有旋律性,舞者们踏着鼓点,轻快地旋转,跳跃,这是个雅俗共赏的节目。
再和家人团圆在一起猜猜灯谜,聊聊家常,静静聆听年踮着脚尖悄悄溜走的脚步。
小学生欢度元宵(优秀19篇)篇十三
昨天是元宵节,下午我和姥姥、姥爷去看扭秧歌,哪儿简直就是人山人海,真热闹啊!
我和姥爷在人群里挤了好大一会儿,才挤到了人群的前面,看到了扭秧歌的队伍。那些扭秧歌的阿姨们穿着五彩缤纷的衣服,随着大鼓和铜锣的节奏开心的跳着喜庆的舞蹈。我还看到了舞龙,好几个人举着一条威武的彩龙在他们的头顶上舞动着。在队伍的最前面,有一些人戴着大头娃娃的头套在人群中穿梭着。他们的精彩表演,给大家带来了节日的.欢笑。
小学生欢度元宵(优秀19篇)篇十四
春节刚过,元宵节就要到了。元宵节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是从汉代流传下来的。这一天,月亮很圆,所以我们应该吃饺子。汤圆也叫饺子,意思是圆圆的。这一天,我花了它逛街,吃元宵,看烟花。
午饭后,我和爸爸妈妈兴高采烈地来到城里看热闹,逛街。多热闹的街道啊!这里人山人海,马路成了“人行道”,马路两旁成了“超市”。到处都有生意,比如卖书、卖衣服、卖糖人、卖套圈、打奖品、打灯谜.令人眼花缭乱,眼花缭乱!
逛了一下午,吃完妈妈做的元宵,我们就去街上看烟花。只听“砰”的一声,一个巨大的彩球挂在天空,四处迸裂,像一颗盛开的小流星。突然,一个几十米长的“瀑布”出现在人们面前。它仿佛是一个仙女,轻抚着自己的头发,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画卷。突然,天空中有一个红色的球从远处飘来,伴随着烟花燃放。那是一架“飞机”?是流星吗?不,是孔明灯笼。然后,一个个,带着人们的美好祝愿,划破长空,飞向远方,淹没在夜空中。
人们忍不住拿起手机和相机,给这个海市蜃楼拍照。这时,无数烟花升起,用火焰洒在天空,让世界大放异彩。人们控制不住自己的激动,尽情欢呼!
今年的元宵节真的很热闹。伴随着欢呼声,这里的焰火晚会结束了。皎洁的月光下,人们不时回头看远处隐约可见的烟火,有说有笑,依依不舍地离去。
小学生欢度元宵(优秀19篇)篇十五
今天是元宵节,是年的最后一天。也就是说,从今天开始,人们在今年就再也不能问候说新年快乐了。元宵节十分热闹,看社火、赏花灯、放烟花、舞狮子、吃汤圆。样样都是别具一番风味,样样都是精彩趣味!
早上,我和全家人到公园看社火,街上到处张灯结彩,公园里有跳舞的,有敲锣打鼓的,有舞狮子的,还有玩空竹的。
扭秧歌的老太太们左手挥着大扇子,右手转着红手帕,脚下还踩着整齐规律的步伐,看的大家应接不暇。跳藏族舞的姑娘小伙们,脖子上挂着洁白的哈达,手上甩着长长的水袖,舞蹈的风格十分活泼,看得人眼花缭乱。跳现代舞的也不亚于他们,现代流行歌曲很有节奏感,有旋律性,舞者们踏着鼓点,轻快地旋转,跳跃,这是个雅俗共赏的节目。
到了晚上,我们坐在电视机前,看着元宵联欢晚会,吃着甜甜的汤圆,看着绚丽的烟花在天空绽放,听着爆竹声声,有时,一些胆小的车辆还会被烟花爆竹巨大的声响吓得吱哩哇啦地乱叫。
再和家人团圆在一起猜猜灯谜,聊聊家常,静静聆听年踮着脚尖悄悄溜走的脚步。
小学生欢度元宵(优秀19篇)篇十六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相传,汉文帝(前179—前157年)为庆祝周勃于正月十五勘平诸吕之乱,每逢此夜,必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称元月,汉文帝就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这一夜就叫元宵。司马迁创建《太初历》,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隋书·音乐志》日:“每当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戏为戏场”,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元宵节吃汤圆(3)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朝就有了。据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太一:主宰宇宙一切的神),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
元宵,原意为“上元节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节”主要活动是晚上的吃汤圆赏月,后来节日名称演化为“元宵节”。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元宵在早期节庆形成过程之时,只称正月十五日、正月半或月望,隋以后称元夕或元夜。唐初受了道教的影响,又称上元,唐末才偶称元宵。但自宋以后也称灯夕。到了清朝,就另称灯节。在国外,元宵也以thelanternfestival而为人所知。
传说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在吕后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
汉文帝(3)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襄耳中,刘襄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
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元宵节是中国自古的传统节日,元宵赏灯始于上古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直到今天,中国西南一些地区的人们还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成群结队高举火把在田头或晒谷场跳舞。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三元说。
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圆之夜的意思。上元节的由来,《岁时杂记》记载说,这是因循道教的陈规。道教曾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下元节,合称“三元”。汉末道教的重要派别五斗米道崇奉的神为天官、地官、水官,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并以三元配三官,说上元天官正月十五日生,中元地官七月十五日生,下元水官十月十五日生。这样,正月十五日就被称为上元节。南宋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说:“正月十五日元夕节,乃上元天官赐福之辰。”故上元节要燃灯。
东汉明帝源于佛教说。这种说法主要是胡申生先生主编的《社会风俗三百题》中:“佛教教义中把火光比作佛之威神,《无量寿经》有‘无量火焰,照耀无极’说法。在佛教教义中,灯一直是作为佛前的供具之一。而且佛教经典中反复宣传:‘百千灯明忏悔罪’(《菩萨藏经》),‘为世灯明最福田’(《无量寿经》)。逢遇佛教盛会都要大明灯火。在佛教传说中,于正月十五张灯有关系的是有关佛祖神变的事迹。据《僧史略》载,佛祖释迦牟尼示现神变、降伏神魔是在西方12月30日,即东土正月十五日,为纪念佛祖神变,此日需举行燃灯法会。东汉明帝时,摩腾竺法兰东来传教,汉明帝就敕令正月十五佛祖神变之日燃灯,并亲自到寺院张灯,以示礼佛。自此以后,元宵灯便蔚然成风。”但是也有学者认为,此种观点站不住脚,认为佛教只是在这一天利用人们的节庆气氛来扩大自己的影响。
唐朝,在国力空前强大的唐朝,元宵赏灯十分兴盛,无论是京城或是乡镇,处处张挂彩灯,人们还制作巨大的灯轮、灯树、灯柱等,满城的火树银花,十分繁华热闹。
宋朝,宋代元宵除了“妇女出游街巷,自夜达旦,男女混淆”的狂欢外,还有官员派发利是、君王与百姓同赏元宵;甚至有恐怖色彩,刑狱机构会利用灯饰、图像演绎狱户故事或陈列狱具等。元宵节在宋代发展成最热闹的世俗狂欢节,灯节更加丰富多彩,元宵赏灯持续五天,灯的样式繁复多样,逛灯市更是一件十分赏心悦目的事情。诗人辛弃疾写道:“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说的就是宋朝灯节花灯无数,烟花如星雨。那时还兴起了猜灯谜,即将各种灯谜写在纸条上,贴在花灯上,猜中的人还能得到小小的奖励。这种娱乐益智的活动受到人们喜爱,广为流传。
到了元代大部分假期都被取消,元朝统治者认为生命在于运动,工作就是休息,全年假期只有16天。
明朝的灯节持续的时间更长,自正月初八到十七整整十天,以显示歌舞升平。
清朝,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元宵节清朝则只有三天,但是灯火璀璨,灯也更加精致奇幻,依然十分吸引人。
现代,日期缩短为五天,一直延续到今天。近年来,代表委员建议元宵节放假。
小学生欢度元宵(优秀19篇)篇十七
春节已经过去了,元宵节也过去了。昨天就是元宵节,在元宵节的.这一天我过得是非常的愉快的,请听我细细道来吧!
元宵节那一天,我一回到家里的时候就立刻去写作业,不一会儿作业就完成了。我和弟弟吃了元宵,拿上炮,欢欢喜喜蹦跳着下楼放炮去了。
我和弟弟刚下去,便听见空中传出了“哧溜”的声音,好像百鸟也在为这元宵佳节高唱赞美之歌。“砰!”一声,我们都吓了一大跳,抬头一看,原来是一朵“五颜六色”的花儿在空中开放了!我们都赞叹:“真是漂亮!”
我们一路小跑到了广场,先点燃了鞭炮,“噼噼啪啪”鞭炮响了,震的我们都用双手捂住自己的耳朵。我情不自禁的叫了起来“放炮喽!放炮喽!”我们先放了一个喷花,喷花先开始喷,之后又发出了“噼噼啪啪”的响声,喷的越来越高,接着,便慢慢的,喷的越来越小了,直到没有。接下来,我们放的是礼花,我拿上打火机,一点着,就马上跑开,并习惯性的用手捂住了耳朵。“哧~~啪”礼花以每秒一次的频率飞上天再炸开,好看极了。
似乎响应我们似的,园子的其他地方,礼花也竞相开放:“红牡丹”繁花似锦,“金菊”金光灿烂,“春风杨柳”绿叶莹莹。节日的夜空简直像个大花园,漂亮极了。
可惜的是,我们很快就把炮放完了,只好依依不舍的回家了。
我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大家的学习、生活也像礼花一样,竞相开放。
小学生欢度元宵(优秀19篇)篇十八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今天是什么节日吗?对了,今天就是元宵节。我还知道一个关于元宵节的故事呢,让我来讲给你们听吧!
在古时候,有一个叫汉武帝的皇帝,他有一个大臣名叫东方朔。有一天东方朔在花园里看梅花时看到一位姑娘投井,他就冲过去把这位姑娘扶住了。后来他知道那位姑娘叫元宵,她因为不能看见自己的父母而伤心自尽。东方朔听了,劝姑娘不要哭,并承诺一定让姑娘见到自己的父母。东方朔说完,就打扮成一位算命先生。他来到最热闹的集市,有许多人来找他算命。每个人都说正月十五城里会起大火,他们问东方朔怎么办呀?东方朔说:“我也不知道,你们可以去问皇帝,”百姓们把这件事告诉了汉武帝,汉武帝也不太清楚就问东方朔,东方朔说:“听说火神君爱吃汤圆,敬奉火神君,”汉武帝说:“不错,不错,可是怎么瞒过玉帝呢?”东方朔说:“让百姓放烟花,挂灯笼,像着大火,就可以瞒过玉帝了,”汉武帝说好,我这就叫人去办,到了正月十五那天,元宵父母也来了,当他们看见写着“元宵”字样的汤圆,兴奋的喊“元宵,元宵”,元宵跑到宫外终于和父母团聚了。
从此人们就过起了元宵节,这就是元宵节的由来。
小学生欢度元宵(优秀19篇)篇十九
“元宵好,元宵妙。元宵好吃呱呱叫,赏花灯,猜灯谜,欢天喜地闹元宵。”一说到这童谣,我就想到了元宵节,今年的元宵节,我会怎么过呢?接下来就让我给大家一一到来吧。
天色渐渐暗下来了,妈妈也早已准备好丰富的晚餐了,可我无心品尝了,因为街上放烟花的响声和直冲云宵的火光使我按耐不住了,我?忙吃完,也加入到放烟花的行列中。我边放边欣赏,你看!满天的烟花真漂亮,有红的、黄的、蓝的、紫的、绿的,颜色各异这些“花儿”千姿百态:有的像今晚的月亮一样圆;有的像火箭直冲云宵;有的像驼螺一样飞快旋;还有像脚印一样在天空留下足迹……有的烟花以颜色取胜;有的烟花以声音见长;有的烟长既有声又有色……看着看着,仿佛来到了一个神秘而喧闹的世界,真是“火树银花不夜天”。
随着一声声的炮响,人们在惊呼,在赞叹,夜色中,人们微微扬起的脸上也变幻着多姿的色彩,也露出了幸福的笑容,他们不也像一朵朵美丽的烟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