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作文是独具创意和独特思考的表达方式,通过丰富的修辞手法和精准的逻辑结构给人以美的享受。下面是一篇从多个角度深入剖析问题的优秀作文,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启发。
懒蚂蚁效应记叙(实用15篇)篇一
中午,我在院子里玩耍时,在一棵树底下发现了一大群红色的蚂蚁(我就叫它们红蚂蚁吧)。
一个令人吃惊的现象吸引了我——它们竟然在搬运一只大马蜂!我问正在洗碗的爸爸:“红蚂蚁吃肉吗?”爸爸说:“当然了,大部分蚂蚁是杂食性昆虫,它们的食物来源很广泛。”我想起来了,法布尔的《昆虫记》里好像也是这么说的。可是,它们竟然吃长有毒针的马蜂,真是匪夷所思。
我开始仔细观察它们。一只蚂蚁爬到马蜂头上,接着是第二只、第三只……很快,蚂蚁越来越多,把马蜂团团包围,好似一团红雾,看起来非常好玩。马蜂开始移动了!再仔细看,有的蚂蚁在前头用嘴死死咬住马蜂的触角,使劲拽;有的蚂蚁在马蜂尾部往前推;有的蚂蚁匆匆忙忙地围着马蜂来回转,好像在为自己使不上力气而着急……蚂蚁的数量在不断增加,馬蜂移动的速度也在加快。
我问爸爸:“它们是不是有‘复制功能,数量怎么增加得这么快?”
“你仔细观察观察,没看到‘信息传递员吗?”
懒蚂蚁效应记叙(实用15篇)篇二
有位学者,他看到日常生活中一群蚂蚁在搬运食物,大多数都能积极主动,来去奔波,往返劳累,不辞辛苦地工作着。可总有那么几只,整天东张西望这里转一圈,哪里兜一圈,游手好闲。他感到很奇怪,一次他突发奇想,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决定把原来的食源给蚂蚁断掉,结果发现,原来拼命工作的那些蚂蚁,一个个都像没头苍蝇似的、毫无目标的到处瞎跑,而那几只原来看似懒惰的蚂蚁,却很快地找到新的食源,并很快地组织其它的蚂蚁,开始搬运食物,他把这一现象叫做“懒蚂蚁效应”。
原来,那几只懒蚂蚁,平时并非无所事事,而是在不断地工作——找寻新的食源,并做好记录,以备不时之需。
这一“懒蚂蚁效应”被聪明的日本人,很快地运用于很多企业管理阶层,使得这些企业产生了很大的经济效益,并且储备了大量的人才。
诚然每个企业都需要,像普通蚂蚁那样的.员工,积极肯干,吃苦耐劳,他们是企业的经济来源。但企业要想更好地发展,立于不败之地,则更需要像懒蚂蚁一样的人才。因为他们才是企业真正的希望,是企业的脊梁骨、顶梁柱。每个企业都不可能一帆风顺,都需要不断地技术革新,产品更新换代,更需要挖掘开发新市场,只有“懒蚂蚁们”才具有这种睿智和才能,能更好地完成任务。
我对“蚂蚁效应”有着切身的体验,我是搞通用技术的人,因我来自技术欠发达的地方,开始进入我公司时,只能进入普通蚁工的行列,发现,与苏南相比,不是以往所说的落后二十年,而是五十年,甚至有些技术有上百年的差距。我本来在本市可以说技术是名列前茅的,可一看到苏南领先的技术时,如堕云烟,很多处于陌生状态,都得重新学习。
我用了近四年时间,不断地翻阅书籍,查阅资料,甚至多次偷师于大家风范,异军突起般地迈入“懒蚂蚁”的行列,成为没有工程师职称而又享受其待遇的人。老总为了鼓励我,为我购置商品房,将我的户口迁入江南。与此同时,对我上下班时间不作规定,他说:“只要我的机器在正常运转,你爱干什么,就去干什么!”当然,我也是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的人,做到凡在我技术范围内的,从不求援别人。
正因有宽容的氛围,我利用技术,同时兼管五六家公司,发现越是制度或管理过严的企业,它的效益倒不一定好,甚至有的在这场金融危机中业已倒闭。综观其内在原因,当然有多种,但有一条是铁定的,就是没有正常发挥或轻视了“懒蚂蚁”的作用。
打个比方说:在有的公司里,禁止在上班时间看包括技术书籍的任何书籍;而我公司不仅允许看,还可以借助电脑平台,只要对技术有帮助的,还一律给予报销。一个杜绝,一个鼓励,产生的结果肯定是天壤之别。再如有的公司禁止员工外出打“野鸡”,而我公司老总则多次叫我帮客户和兄弟单位维修设备,甚至还帮我介绍兼职单位,还说:“没事,反正你闲着也是闲着,说不定还能带回点新技术,新产品回来。”越是他这样做,使我更不愿意把专业技术外传,相反地在工作完毕后,立即加上密码,更不说走漏商业秘密了。
再拿年年老声常谈的大学生就业问题来说吧,一边是饥饿得象嗷嗷待哺的婴儿一样的企业,急需人才,另一面则是挑肥拣瘦,没有好岗位拒不谋面的大学生,形成了极大分歧,其实这一分歧很好解决,一是企业适当增加一些待遇,学生适当降低一点期望值,双方朝一个焦点看,最好。
打一比方来说一下,从整个中国的教学书本来说,它是落后于生产的真正应用。你就是一个门门功课都ok的大学生,在你即使专业对口的情况下,而学的知识本身就是落后于现实应用的,所以你必须重新学习。另一方面,真正生产应用的,往往还需要其他学科的专业知识,从而形成了工作力不从心,如果你不能端正思想,后果可以想象。
一进企业,就成为懒蚂蚁,你将会更累,因为你不仅要学习本职工作经验和技术外,还要补上普通蚁工的那一课,显而易见,就要加倍努力,还得要从普通蚁工学起。何况还有“高处不胜寒”的威胁,企业需要懒蚂蚁,但不可能需要没有作为的懒蚂蚁,产生“懒蚂蚁效应”是企业的追求。
懒蚂蚁效应记叙(实用15篇)篇三
生物学家发现,当蚁群食物源断绝时,常常是那些平时看上去无所事事的懒蚂蚁挺身而出,带领团队找到新的食物源。
“懒”蚂蚁其实不懒。它们靠的是自己一副勤奋思考的大脑和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这种脑力劳动的勤奋对于只知道搬运食物的体力勤快的蚂蚁来说,显得更加难能可贵,更值得人们肯定和称赞!
动物世界的生存需要“懒蚂蚁”,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同样需要这样的“懒蚂蚁”。有人曾经戏谑地说:“世界是懒人创造的。”此话乍听虽有些偏激,但如果换个角度思考,又觉得包含着耐人寻味的哲理。是的,纵观人类社会的每一步发展,“懒人”在其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他们渴望省力、方便、快捷,才会想方设法制造先进的器械代替低效的人工:大机器生产代替了体力劳动,激光照排印刷代替了手工抄写,电话、电报代替了千里投递,汽车、火车、飞机的高速行驶代替了双足步行……“懒”促使人们不满足于已有的生产生活状况,“懒”激发了人们改变社会的热情,“懒”逼迫着人们千方百计提高生产效率,让人类逐渐摆脱繁重的体力劳动。
物质生产的高速发展使得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化,社会需要四肢勤快的体力劳动者,也需要东张西望、不满现状的脑力劳动者。他们常常能够想别人之未想,见别人之未见,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诸葛孔明既无关云长之勇,也无张翼德之猛,手无缚鸡之力,从未披挂上阵,羽扇纶巾,谈笑自若,看似逍遥自在,实则胸怀无限韬略,腹有万卷兵书,指挥若定,料敌如神,排兵布阵,百战不殆。诸葛亮虽不能动刀动枪,却善于用心动脑,他对刘备的作用是十个、百个关、张都无法替代的。
二十世纪的科学巨匠爱因斯坦生活自理能力很差,常常蓬头垢面,衣冠不整,是常人心目中典型的“懒”人,但正是这样的“懒”人,在不到三十岁的年龄就创立了举世闻名的“相对论”,跻身于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的行列。爱因斯坦生活上的“懒”恰恰成就了他科学上的“勤”,如果人们求全责备,要求爱因斯坦成为常人眼中的“完人”,那么人类就会失去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因此,我们不能用统一的标准和固定不变的思维来衡量和评价身边的每个人,也许你眼中的“懒”人将来就可能是诸葛亮,可能是爱因斯坦。
有趣的“懒蚂蚁效应”揭示了换一种眼光看问题的道理,如果今天的人们还死抱着传统评价标准不放,不懂得换一种眼光的重要性,那就更加迂腐可笑了!
懒蚂蚁效应记叙(实用15篇)篇四
大自然是神奇的,它给我们人类许多启示,可以说,大自然是我们人类的最好的老师。学校的的蚂蚁给我们上了一课。
今天,我早早的写完作业,来到外面看蚂蚁。
我很快发现了一群蚂蚁,大部分都在巢里,只有一小部分在外面,我怀着好奇的心情在离巢不远的地方放了一点面包,蚂蚁的侦察兵马上发现了那一点面包,可它怎么搬也搬不动,就只好回巢搬救兵了。
那只蚂蚁侦察兵以极快的速度爬回了巢穴。
对那些刚出来的蚂蚁猛烈的摆动头上的那对触角,那些蚂蚁也跟着跑到面包旁,用力地搬起。
一二三,一二三,那一点面包终于于被那一小队蚂蚁搬动了,它们一步一步的把面包搬到巢里去了。
蚂蚁搬东西告诉我,团结力量大,什么都都打不破团结,遇到困难也要像蚂蚁一样去搬救兵,把尽量能做的事情做下来,不能遇到困难就退缩,千万别做一个缩头乌龟。
懒蚂蚁效应记叙(实用15篇)篇五
从前,有一只小蚂蚁想周游森林,它找到一大块西瓜皮,慢慢地把它推进河里,然后自己爬上去,它找到背包里的小“木浆”划起来了,它呢,东看看,西看看,“小蚂蚁,你划西瓜船这是要去哪儿呢?”一只七星瓢虫不解的问道。
小蚂蚁停了下来,七星瓢虫也降落在西瓜船上,小蚂蚁热情的答道:“我这是要去周游森林呢!你要不要参加啊?”七星瓢虫欣喜若狂的说:“好啊!好啊!”接下来就是瀑布了,小蚂蚁又停了下来,七星瓢虫帮助小蚂蚁将船移上岸,小蚂蚁拜托七星瓢虫找到一些吃的,它来搭帐篷、铺被子,七星瓢虫说:“你以后不要叫我七星瓢虫了,叫我的名字:小可。”小蚂蚁点点头。
七星瓢虫小可去了差不多一个多小时才回来的,小蚂蚁不解的问:“你去哪里了,怎么到现在才回来?”小可说:“没事,没事,你看我装了三大袋水果呢!”小蚂蚁也没有多问,吃完就睡了,第二天,小蚂蚁没有发现小可,而是看见了一封信:
亲爱的小蚂蚁:
我对不起你,我一个虫子独自逃跑,没叫醒你一起逃,老虎大王发现了我,警告我别再有像这样的一次,对不起。
你最好的朋友小可
20xx年11月28日
小蚂蚁一个虫子走了,它继续划啊划啊,它又看到一只螳螂,螳螂说:“小蚂蚁,我能借载你的船去河对岸吗?”小蚂蚁说:“好。”就这样,小蚂蚁帮助了许多的虫子,老虎夫人也很欣慰。
小蚂蚁永远也无法忘记这一次!
懒蚂蚁效应记叙(实用15篇)篇六
小小的蚂蚁看似微不足道,渺小,但却教会我人生的启迪。
一天,我看见一群蚂蚁在大门前搬过冬的食物。我蹲下来,往地上随便一瞟,看见一只比芝麻还小的蚂蚁在搬一块橡皮大小的面包,我心想:“哼,一只小小的蚂蚁,竟妄想把比自身大100多倍的面包搬走。我知道蚂蚁可以搬起比自身大15倍多的东西,可100多倍,那就是古人说的白日做梦!”可是,看它一直在努力。好奇心使我停下脚步,看看他要怎么搬动这座“泰山”。它搬了一会,似乎坚持不住了,就“灰溜溜”地爬走了。正当我准备离开时,一群小黑点,快速向这块面包袭来,原来是一群蚂蚁。它们围到面包的四周一起搬。我还是觉得很不自量力,你以为多几只蚂蚁就能搬得走吗?他们的行为太不理智了!可是过了一会儿,那一块面包竟然动了起来!不一会儿一块“大”面包就搬进了他们共同的家。我被它们的行为震惊了!
其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先来说说班级。如果同学们都团结的话,教室里的打骂声、脏话的声音也会大幅度减少。卫生也会干净许多,团体比赛时胜算会更加大,班级集体荣誉感也会加强。
再来说说社会。社会上要是人都团结,自卑的人会变得开朗,团结之后,那就会实现“人心齐,泰山移”。虽搬不走泰山,但还是能攻下许多“大山”。
团结,是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信任!
懒蚂蚁效应记叙(实用15篇)篇七
今天,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项观察昆虫的作业。写完其他作业后,我拿着笔和本子就下楼了。
观察什么呢?我在地上搜寻着。忽然,我看见一群蚂蚁走进了一个小洞,于是我就决定观察蚂蚁。我蹲在地上,发现从小洞里出来了几只蚂蚁,其中一只用它的触角触到了旁边一只蚂蚁的触角,第二只又用它的触角触到了第三只蚂蚁的触角,第三只又触到了第四只蚂蚁的触角好像在传递着什么信息。过了一会儿,从小洞里又出来了几十只蚂蚁和前面的蚂蚁一起向洞口的右边走去,它们到底要干什么呢?只见它们走着,走着,在一只死虫子前停住了。
哦,原来它们是在传递“右边有食物”的信息啊。这时,只见它们有的抬虫子的头,有的抬尾,有的抬腰,有的抬肩,不一会儿就回到了洞口。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洞口太小,虫子塞不进去。蚂蚁们也不着急,它们又召集了一些蚂蚁去塞虫子,最后硬是把那只死虫子塞进去了!
懒蚂蚁效应记叙(实用15篇)篇八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也就是说蚂蚁那小小的身躯能把堤岸推翻。每当我看见这句话或听见这句话的时候都觉得不可思议:“蚂蚁这小小的身躯,连个米饭搬起来都很困难,何况是那长长的堤岸?”可直到有一次,我亲眼目睹了一幕,顿时对这句话有了新的'理解。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放学回家走进楼梯道时,发现前方有个黑点在来回移动着,那是什么?我决定走过去一看究竟。不看不知道,一看可让我惊讶地合不拢嘴。一只只蚂蚁想搬一只死蝉,可蝉却比蚂蚁大上百倍呢。我一时来了兴致,想看看它们是哪来的力量搬走的。
只见一只小蚂蚁在蝉旁边爬了爬,站立着想了想,飞快的爬入了旁边的一个小洞——蚁穴,叫了一群蚂蚁过来。不知那只带头的蚂蚁说了什么,蚂蚁们全都一拥而上,爬到了蝉身上。不知多久过去了。蝉竟分成了一小块一小块的。蚂蚁们全都下来了,一只搬了一小块肉,就整齐有序地排着队伍走进洞中。
等到它们全走进洞中,我还呆在原地静静地蹲着,想着刚才发生的一切。突然,我一拍脑门,这不就是为什么蚂蚁能推翻堤岸的原因吗?一只蚂蚁的力量虽然很微小,可成千上万只蚂蚁的力量简直是不可估计的呀!
“人心齐,泰山移”。个人的力量是薄弱的,团结的力量是无限的,让我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吧!
懒蚂蚁效应记叙(实用15篇)篇九
今天,蚂蚁们发现了一只死苍蝇,它们立刻呼唤许多蚂蚁来,团团围住苍蝇,用大嘴死死地咬住苍蝇,往蚂蚁窝爬去,它们齐心协力地爬着,其他的蚂蚁在旁边呐喊助威,还从蚁窝里把同伴们叫了出来,一起加油。蚂蚁们爬到了洞口旁,可是蚁洞建在光滑的墙面上,非常不容易上去,蚂蚁们努力地一步一步往上爬,就快到了,蚂蚁们加快了步子。我想逗一下它们,把苍蝇拨了一下,这时,蚂蚁们马上迅速的带着苍蝇爬进洞口,享受他们辛苦得来的食物。
我又用苍蝇拍拍死了几只苍蝇,可这时,另一个蚁巢的蚂蚁也发现了这些美味的苍蝇,蚂蚁大战即将一触即发。我连忙把苍蝇分成两份,一份只有一只小苍蝇,另一份由四只大苍蝇,多的一份给原来的蚁群,少的给入侵者。
蚂蚁们继续寻找食物,突然,一条肥嘟嘟,毛茸茸的毛毛虫慢慢的爬了出来,蚂蚁们看见了,回到窝里,叫来了一大批人马,一拥而上,有的`咬头,有的咬肚子,有的咬腿。但毛毛虫并没有就此罢休,听任蚂蚁的摆布,它爬起来,猛烈的摇晃身子,把身上的蚂蚁用力甩开,用背上的尖利的小刺对付蚂蚁。可蚂蚁人多力量大,不一会就把虫子的脑袋咬开,肚子咬破。真正的问题在于如何在于把这条大毛毛虫抬进洞,洞里太小了,蚂蚁们很着急,有的蚂蚁还急的团团转。我想了想,用树枝把毛毛虫的身体分成小块,这样一来,蚂蚁们的工作轻松多了,它们把小块的肉搬回了蚂蚁窝。看来,蚂蚁们今天可以吃个痛快了。
蚂蚁的世界真是奇妙无比!
懒蚂蚁效应记叙(实用15篇)篇十
蚂蚁对人们来说,只不过是一种微不足道的生物罢了。但是,有一些蚂蚁的奥秘,连科学家都没解开,所以,我就特地观察了一下蚂蚁。
我拿来一把小铁锹,顺着一个蚂蚁常进出的地方轻轻刨开,不一会儿,我就发现了一个小洞穴!不断有蚂蚁从小缝隙里爬进爬出,找到蚂蚁的通道喽!我把一只死蜈蚣放在小洞穴的旁边,等待蚂蚁来吃它。
不一会儿,两只蚂蚁爬了过来,一只蚂蚁和蜈蚣玩起了捉迷藏,一会在蜈蚣的前面,一会在蜈蚣的后面,钻来钻去的。另一只蚂蚁则原路返回,估计是去搬救兵了。路上遇见同伴就用触角相互碰一碰,其它的蚂蚁就朝着蜈蚣的方向进军。不一会,就召集了一大群蚂蚁过来,有的咬蜈蚣的背,有的咬它的头,还有的蚂蚁钻到它肚子下面去咬它的肚子。
懒蚂蚁效应记叙(实用15篇)篇十一
清晨,远离了城市的喧嚣,踏一条小径,我来到一片幽静的草丛中,寻找我的好朋友。
咦?一块面包屑快速地移动着,这是怎么回事?难道它被施了魔法不成?我定睛一瞧,哈哈!原来是一只蚂蚁正在搬着面包屑呢!蚂蚁对这里的环境已经非常熟悉,我跟随着它,来到了蚂蚁的乐土。
这些可爱的小精灵们生活在草茎森林的边缘。背着面包屑的蚂蚁受到了蚂蚁村落的村民们的热烈欢迎。它们热情地迎上前,取下面包屑,放入了一个洞穴。也许,里面有一只即将产卵的母蚁吧!看来,蚂蚁很关心同伴!
看!一片空地上,几十只蚂蚁端端正正地坐在地上,目光紧紧地粘着另一只大蚂蚁,这应该就是蚂蚁学校吧!大蚂蚁把大地作为黑板,用脚在上面写写画画,真是一群勤奋好学的蚁族朋友啊!
蚂蚁的生活可真是有滋有味。一只小蚂蚁藏在草丛中,收缩着身体,想让草茎遮住它,一动也不敢动。另外一只小蚂蚁不断地扒开草丛,左顾右盼。眼见着另外一只小蚂蚁离自己越来越近,草丛中的小蚂蚁瞪大了眼睛,悄悄地往后退,尽力不让自己发出声响。可是,另外一只小蚂蚁的听觉灵敏得很,听到了草叶发出的“沙沙”声,顺着声音找到了小蚂蚁。嘿,小蚂蚁也会玩捉迷藏!
再看看那边的一只蚂蚁,正在疯狂地甩动着步子,围绕着森林一圈又一圈地跑。它一定是在锻炼身体!
还有许多许多……
妈妈的叫声打断了正在专注观察的我。我找到了蚂蚁的乐土,我也收获了快乐与惊喜!
懒蚂蚁效应记叙(实用15篇)篇十二
坐了一天的车,我们终于来到了蚂蚁岛,可天色已晚,大家便去睡觉了。
第二天,我们一大早便起床了。我和小土叔叔最先跑出宾馆,我们住的小宾馆正面对着大海,我和小土叔叔都带来了相机,准备拍下太阳“跳”出海面的那番情景。我们走出宾馆时,太阳还没露出它那红彤彤的娃娃脸,却已经有人在海边垂钓了,我们连忙拿起相机“咔咔咔”地拍了起来。正当我们拍得尽兴时,我发现天边已经有了一小轮红彤彤却还没有完全发出耀眼的光芒的太阳。我高兴得跳了起来,连声叫着小土叔叔,小土叔叔也看到了那小半轮太阳,连忙招呼我拍下来。渐渐地,太阳升上来了,由带着点黄的红色变成了桔红色,又由不刺眼的光变成了鲜明耀眼的光,照耀着整个大地与整片海洋。一眨眼间,微波粼粼的海面变成金色的了,海面上还倒映着太阳的倒影。过了一会儿,太阳完全穿出了云层,升上了天空。我完全陶醉在了这美丽的景色之中。
拍好照片,吃好早饭,接着就是与当地渔民一起下海捕鱼,体验渔民的生活了。
我们来到海边,跳上早为我们准备好的小渔船,就要下海捕鱼了。我站在渔船翘起的船头上,凉爽的海风一阵阵袭来。我们边说边笑边拍照,“忙”得是不亦乐乎。过了一段时间,来到了海中心,渔船速度渐渐缓了下来。原来是要开始拉锚了,几个大男人在帮着渔民拉锚,就连只有4岁的“巧克力”小妹妹都想去凑凑热闹。拉上来一个有小孩那么大的锚,我们继续向前进发。过了一会儿,渔夫又拉上来一只蟹笼,里头有三四只大螃蟹。接着他们又拉上来了一只又一只的蟹笼,没过一会儿,笼子里便装满了大螃蟹。后来,我们又去抓了鱼。虽然大鱼没抓着,但小东西可网了不少:有全身滑溜溜的玉秃鱼,透明的龙头鱼,彩色的深海鱼,活蹦乱跳的虾,张牙舞爪的螃蟹,软绵绵的海参,还有浑身是刺的海胆。
我既高兴又兴奋,一则是因为我第一次下海捕鱼,二则是因为我看到了这么多稀奇古怪的海洋生物。
下午,我为了去游泳,特地到朱家尖南沙那儿游泳戏水。一到南沙,我便兴奋得不得了,虽说我已经来过南沙了,但这是我第一次到南沙游泳。我连忙脱掉鞋子,整个南沙的沙子金灿灿的一片,犹如金子那么灿烂。找好沙滩座位,我拿起救生圈,直奔大海,接着一下子蹿进大海。浪头一下子扑过来,淹过了我整个人。妈妈也来凑热闹了,由于没有很多的救生圈了,于是,妈妈只好与我“同舟共济”———用同一个救生圈。玩着玩着,我们玩累了,于是我们打算上岸吃一点东西,补充一点体力。上了岸,我们吃了一个又大又甜的沙地瓜,又吃了几颗绿盛牛肉能量枣。突然,不知哪位“高人”提出要玩“沙埋活人”游戏。大家的兴致便一下子升了上来,河豚叔叔第一个自告奋勇,叫我们大家一起埋他。我们正埋得起劲时,小土叔叔来了,他看到我们在玩埋人,他也想来凑凑热闹。正好,我挖了一个洞,他便把脚伸了进去。埋了大半天,我们终于把他俩给埋完了,接下来就要进行“加工”了。妈妈拿着一双沙滩拖鞋帮河豚叔叔做了一条美人鱼尾巴,“山鸡”阿姨见到小土叔叔的脚伸进了洞里,就像一个残疾人,便借题发挥,叫大家帮小土叔叔安几条腿,最后竟然安了两条长腿和一条短腿,成了怪人。最可笑的是“山鸡”阿姨还“帮”小土叔叔安了两个乳房,成了个男女不分的三腿怪人。我们大家都捧腹大笑,连在土里的两个人也忍不住哈哈大笑了起来。就这样,美丽的“沙雕作品”玩完了,沙子裂出了一条条缝,土里的两个叔叔在也忍不住了,一下子破土而出。玩好了沙子,我们又一次下了海。这次下海,厄运降临在了我身上。正当我准备躲一个巨浪时,不知谁在我的救生圈上按了一把,由于救生圈太滑,又由于浪头太急太大,我一下子被冲到了海底的沙子上,顿时,我没了知觉。但后来我还是找回了知觉,用力用双腿一蹬,跳出了海面。整个事件就像恶梦一般,吓得我整个魂都快出了壳。后来,我休息了一会儿,调整了一下,又打算出海了。这一次,我有了经验,紧紧扣住救生圈。
就这样,短暂的一天结束了,回到家已经凌晨1:00多了,我和妈妈经过了整整一天的“疲惫生活”,一躺下便进入了甜甜的梦乡。
懒蚂蚁效应记叙(实用15篇)篇十三
我从小就喜欢观察小动物,比如小蚂蚁,小蚯蚓之类的。你看,今天我又与我的朋友相见了!
“嗨,朋友们,近日可好呀?我想死你们啦!”哦,不好意思,因为小蚂蚁们都在忙碌着呢!没听到我讲的话,算了,不打扰它们拉!我们就悄悄的跟踪它们吧,看看它们到底在忙些什么。
哦,你们看,它们在搬家呢!嘘,太大声了,小声点!你看,他们多勤快呀,一只也没有偷懒,该搬食物的搬食物,该搬泥土的搬泥土,该搬卵的就搬卵,没有休息,也没有偷懒。
懒蚂蚁效应记叙(实用15篇)篇十四
公园里到处生机勃勃,展现着春的气息,花儿正艳,小草更绿,呼吸着大自然的空气,心情也舒服极了!
星期五放学后我和同学们来到学校旁边公园里观察小动物。我们走在公园的小道上,眼睛厉害的我发现脚下有几只窜来窜去的小蚂蚁引起了我的好奇心。大家立马蹲下来一起观察着。
蚂蚁长得比较特别,头上顶着两只小小的触角,六只小脚,有点点偏棕色的身体。我赶紧把同学手上弄点面包渣扔在蚂蚁前面,看蚂蚁有什么样的反应?发现几只蚂蚁非常灵敏,立马窜过来用触角碰了碰面包渣,然后它们互相碰着触角,我不知道它们这是在干什么,然后它们又走进草丛里了,我奇怪的想着:怎么回事?那么美味的面包渣它们居然不爱吃?我等了一会儿还没出来,我正想要准备走开的时候,发现面包渣自己在动,又激起了我的好奇心。发现面包渣底下有好多只蚂蚁抬着面包渣,前面一只大的蚂蚁带队,就像一个军官带领着它的战士们前进!似乎在说着:“大家听我口令,立正!向前走!121,121,121……”整块面包渣就这样被慢慢抬进草丛里分享去了。
此刻,我恍然大悟!原来它们发现食物是互相碰着触角,是在以它们的方式告诉对方,这里有一块巨大的食物,要赶紧叫大家一起抬回去分享。大自然真的太奇妙了,不到一厘米长的蚂蚁,居然有那么大的力量,就像那句话说的人多力量大。时候不早了,我和同学们一起开开心心的去坐公交车回家了。
每个人都有他的优点,就像蚂蚁一样,永远都是团结的集体。齐心协力,集体分享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懒蚂蚁效应记叙(实用15篇)篇十五
“你怎么这么淘气呀?成天只知道玩”小蚂蚁的爸爸、妈妈又在批评小蚂蚁了,他们却不知道小蚂蚁已暗下决心要独立了——离家出走。
小蚂蚁的家住在乡下的农场,爸爸、妈妈没有读过书,小蚂蚁犯了错误以后,就只知道打或骂,慢慢的,小蚂蚁和爸爸、妈妈产生了很大的代沟,觉得老是呆在家里,听爸爸、妈妈唠叨太无聊了,要是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那该多好啊!
于是,小蚂蚁在树叶上啃了三个洞,告诉爸爸、妈妈:“爸爸、妈妈,我已经长大了,不想成天挨骂,我走了,请爸爸、妈妈保重身体,不要为我担心,等我在外面取得成绩,我会回来看望你们的。”
小蚂蚁背上自己的行李就走出了家门。一路上小蚂蚁感觉今天的花特别的红,草特别的绿,天特别的蓝,真是一个好彩头,小蚂蚁想到这里不禁挺起胸膛走了起来,因为,他一个人要去探险了。嘴上还哼着小曲。还自言自语地说:“我真为我自己感到自豪。”
不知过了多久,小蚂蚁感觉头疼得特别厉害,周围好像有轻轻的说话声,他费力地睁开眼睛,咦,怎么自己睡在软绵绵的床上,爸爸和妈妈和蔼的站在床边,妈妈见小蚂蚁醒了,就说:“小蚂蚁,多亏了老虎警长送你回来的。都是爸爸、妈妈不好,我们以后再也不打你、骂你了。”小蚂蚁说:“不,爸爸、妈妈,是我不好,我以后再也不淘气了。”
从此以后,小蚂蚁再也不贪玩好耍了,每天认真学习之后还抢着帮爸爸、妈妈干家务事,大家都夸他是个听话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