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作文是在语言运用上精准、流畅、生动,能够让读者产生强烈的阅读冲动。以下是一些备受赞誉的优秀作文范文,通过阅读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海伦凯勒传的小学大全(16篇)篇一
读了这篇课文,我认识了一位双目失明,双耳失聪,具有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的海伦·凯勒,海伦凯勒读后感作文600字。但是,为什么我们能看到奇妙的世界,能听到各种声音,却不能像她一样成为美国人心中的偶像?那是因为我们没有她那种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所以才没有取得成功。海伦不仅成为别人的偶像,还在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写下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我没有她那种精神,也就没有取得成功。记得暑假里,我暗自定下了每日必做之事——描写一页纸的钢笔字。暑假前几天,我认真地握着钢笔一笔一画地描写着,还一边描一边读这些名言警句。描到难写的字,我还会皱着眉头思考字的结构,应该怎样写这个字。根本不受外界干扰,有时还会多描写几张,或者把这些名言警句记在心里。但好景不长,几天后我就开始厌烦了。总觉得这是多余的,实际上不用练的,反正老师没有要求。再说我还要写暑假作业呢。于是,我放下了钢笔,被电视和伙伴们吸引了过去。
正是因为我没有坚持下来,所以钢笔字才没有很好的发展下去。自从学了这篇课文,我就决定每个星期认真看完一本书,并描写一张钢笔字。
海伦凯勒传的小学大全(16篇)篇二
春天是波光粼粼的湖水,清澈透亮;夏天是荷花在池中舞动,秋天是坚贞不屈的菊花在风中挺立;冬天是我们在快乐的玩耍,堆雪人。对我们来说,不过是平平常常的事,可对于双目失明的人来说,要看见这一切,简直比登天还要难!海伦凯乐是这本书的作者。她四岁时因一场重病而双目失明,但她的老师莎莉还是教她学习,买来凸起的字来教她,就这样,海伦凯乐学会了读书。后来,她许下了一个心愿:给她三天光明。这个愿望,突出了海伦凯乐的内心世界并不黑暗,而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读完了这本书,我非常崇敬海伦凯乐。她是个盲人,可是她还是坚持学习。她虽然失明了,但她对这个世界充满了热爱,她是用自己的心感受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这让我想到我们身边的许多盲人。海伦凯乐也是盲人,可为什么她能活的快乐、多彩?因为她乐观,她坚强,不被突如其来的黑暗下倒。难道不是吗?一个人,只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多大的困难都能克服,不论你是健全人还是残疾人。
我同时也深感惭愧。她是个盲人,可是她还是坚持学习。看看她,比比我,我一下子变成了一只沙小的蚂蚁,她小时侯就出版了一部小说。我呢?一事没成。当然,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生命是有限的,但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创造出无限的价值。让我们行动吧!去创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
海伦凯勒传的小学大全(16篇)篇三
课文讲述了海伦一岁半时遭遇一场重病后,从此双目失明、双耳失聪。在沙利文老师的指导帮助下,如饥似渴地摸读盲文,在萨勒教师的指导下,学会了说话。考上大学后,她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残疾人身上的故事。赞扬了海伦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传递了终身努力便成天才的价值追求。
文章较长,但语言凝炼,明白易懂,便于理解概括。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她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喜悦,感到生命有了新的开始”,“知识打开了海伦的眼界,增强了海伦生活的勇气和信心”等句子的含义。
抓住重点语段体会人物的生活观及精神世界。
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
1. 情境教学法。
2. 提纲挈领,自主学习法。
读写结合训练法。
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收集海伦凯勒的资料 。
课前学生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一、课前游戏-----词语速递。
二、谈话导入,激发情感。
宣布规则。
(出示海伦凯勒的照片)。
板书课题。
学生完成活动。
生:海伦凯勒。
书空课题。
满怀尊敬地读课题。
让学生感受盲、聋、哑的交流方式。
三、整体感知,走进人物。
板书:不屈不挠。
交流:不屈不挠。
自主读书,整体感悟人物。
四、细读课文,感悟精神。
(一)引导学生体会“不屈不挠”的精神。
读书要求:默读4、6自然段。
2.指名说出第一处句子。
出示:“她不分昼夜……摸出了血”。师:这段话中有哪些词语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3.师:你有什么感受?
4.指名朗读。
5.创设情境在音乐声中一起感受海伦的艰难学习历程。
6.小结。
(指导朗读)。
过渡:这段话帮助我们理解了“不屈不挠”,那么文中还有哪一段话能帮助我们进一步感受这种精神的句子。
出示:“为是我的伙伴----即使是最亲密的伙伴…………练习……练习……”
提问:这段话中哪几个词跳入了你的眼帘?
追问:你从这些词语中感受到了什么?
7.相机进行学法指导。
8.播放海伦凯勒的演讲视频,真实体会她学说话的艰辛。
8.指导朗读。
多种形式读。引读、齐读、指名读。
(二)感悟海伦凯勒无私的“爱”
1.师:是谁唤起了她对生活的热爱?是什么信念支撑着她不屈不挠的奋斗呢?
1.用波浪线在文中画出能帮助自己理解这个词语的句子。
学生交流。
2.齐读这段话。
“不分昼夜”“拼命”“不停地”“如饥似渴”“摸出了血”
3.学生交流感受。
4.读出感悟。
5.听音乐想象走进海伦凯勒的世界。
6.交流自己想象到的画面。
7.找到句子并交流。
交流:“夜以继日”“反复”“每天”“坚持”“练习”
生:海伦学习刻苦、艰难、有非凡的毅力……。
观看视频。
8.带着自己对文字的理解和体会,读一读这一段。
学生默读课文第3、5、8自然段体会海伦凯勒的内心的感受。
交流体会海伦凯勒的“大爱”“无私的爱”
看重学生的独特体验,紧贴文本、抓住关键段落理解。
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这段话。
以读促悟。
在具体的情境中深入体会。
抓住关键字体会。
视频播放起到渲染和催化情感的作用。
读中悟。
悟中读。
通过这一部分的学习突出中心,深化学生对海伦“不屈不挠”精神的理解。
五、深入体悟,升华认识。
六、拓展作业,课外积累。
1.出示海伦凯勒著作中的名句。
2.师:读了《海伦凯勒》这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有什么话想说吗?
1.学生配乐朗读。
2.交流自己在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感动自己的优美段落。
3.学生谈谈感受。
全体起立,满怀尊敬地朗诵。
课外知识得补充,加深体悟。
外在的感动内化为学习的动力。
书
鼓励学生读书,读整本书。
教学反思:
今天,我教完了《海伦·凯勒》这课。海伦·凯勒坚忍不拔的赞美和她对生活的热爱深深打动了我和同学们。本文以感人的笔触向我们介绍了一位与生命抗争的英雄——海伦·凯勒。文章选取了海伦一生中最重要的两件事情(学会手语、学会口语),赞扬了海伦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传递了终身努力便成天才的价值追求和她无私奉献爱的精神。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以读解文,以情带读,通过仔细品味关键词句,把学生带入课文描述的意境,感受海伦·凯勒的形象,体会她丰富的内心世界。
所以在教学时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抓住中心辐射全篇文章,打开文章教学的突破口。这篇文章的最后一句“ 海伦凯勒这种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永远留在世人心中。”是文章的中心句。我仅仅抓住“不屈不挠”,作为学习课文的唯一一个问题,抓住“不分昼夜”、“拼命”、“如饥似渴”、“摸出了血”“夜以继日”、“努力”、“反复”、“高声”、“几个小时”、“坚持练习,练习,练习……”等等词语一一体会,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感悟,逐层深入,使学生对“不屈不挠”的理解更加丰满。力求避免一些琐碎的无效提问,学生学起来也觉得思路清晰,教学重点才能得以落实。
二、适度展开想象,填补文本空白。充分利用文字空间,拓展文字的张力。让学生紧密结合文本,展开丰富的想象,走近海伦的内心世界。在音乐声中想想走进海伦学习的世界,体会她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
三、反复朗读感悟。文中写海伦学盲文“她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我夜以继日地努力,反复高声朗读某些词语获句子,有时甚至要读几个小时,直到自己觉得读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她拼命摸读盲文,不停地书写单词和句子。她是这样的如饥似渴,以至小手指都摸出了血。”写海伦学说话“为使我的伙伴——即使是最亲密的伙伴——能听懂我的话对了为止。我每天坚持练习,练习,练习……”这两个重点段落先采用整体感悟,给了你什么感受?为什么?然后把你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反复读,读中悟,悟中读,能读好,就说明读懂了。
四、收集课外读物,积累名言强化情感。从主人公的几篇代表作中摘取与课文主题密切相关的精华语言,既能帮助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地了解主人公,丰富对人物形象的认识,又有机渗透了人文教育,给予学生很深的思想启迪。
五、课内延伸课外。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走出文本,阅读与之相关的背景材料,把积极的学习状态,渴求知识的心境带到课外,拓展学生的视眼,明亮学生的心灵。这是语文教学的一个要务。向学生介绍《海伦凯勒自传》,开展“走近海伦”的读书活动。
六、多媒体课件、音乐、视频的应用使课堂的整体效果非常好,为学生感悟人物品格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
不足之处:
1.课堂对海伦·凯勒不屈不挠精神的挖掘不够深入,学生感悟比较浅。主要原因是在教学关键段落时没有放手让学生自主理解,给学生考虑问题的时间不充分,没有让学生充分表达感受。
2.课堂上虽然“听、说、读、写”面面俱到,但是安排不合理,如果在填补文本空白,想象海伦凯勒刻苦学习的场面时,说一说可能效果更好。而课文结束时,谈自己在学习文章感受的时候最好让学生先写一写,再交流最好。
3.教师的教学语言不够流畅,需要加强。
海伦凯勒传的小学大全(16篇)篇四
大家应该都对19世纪的一位外国名人有些了解,她的名字叫做:海伦·凯勒。海伦·凯勒在一岁半时就因为高烧而双目失明、双耳失聪、嘴巴也说不了话了。可是她却成为了一名作家。我很佩服她,想体验一下她每天的生活。
体验从早上开始。随着闹钟声的响起,我醒了。我立刻闭上眼睛,用手把自己从床上撑了起来。我开始在床上摸衣服,我先在床的左边摸了一下,没有摸到衣服;于是又在床的右边摸了一下,也没有摸到我的.衣服。我心想:昨天的衣服是放在这儿的呀,怎么没了?我又找了一会儿,还是没有找到。我在大脑中搜索着衣服放在哪儿了,突然,我想到妈妈曾经说过我有睡觉踢被子的坏习惯,可能衣服被我睡觉时踢到床底下去了。于是,我慢慢地扶着床沿,弯下腰,在床下寻找着我的衣服。终于,我费尽周折摸到了一团毛绒绒的东西,我通过毛绒绒上的两只衣袖,判断出这就是我的毛衣。开始穿衣服了,我用心地用手去感觉毛衣上的纹理,我摸到了毛衣上光滑的一面,就知道这是毛衣的背面,摸到了毛衣上粗糙的一面,就知道这是毛衣的正面。我把衣服的正面朝下,反面朝上,把头钻进了毛衣下面的大口子,把手伸进衣袖,把头套进了衣领。穿完了衣服我开始穿裤子。我摸到了“一堆长布条”,我从上面的裤兜判断出这是我的裤子,我又摸到了裤子上的裤兜,摸到了裤兜里的跳绳,我想到跳绳是放在右边裤兜里的,从而判断出裤子的正反面,穿好了裤子,我睁开了眼睛,见到了久违的光。
体验了海伦·凯勒的生活之后,我不经感叹:海伦·凯勒的生活太困难了,可是她面对困难却不服输,而我们呢?我们要向海伦·凯勒学习,学习她那碰到困难不服输的精神。
海伦凯勒传的小学大全(16篇)篇五
美国盲聋学校有位女学者,名为海伦.凯勒。她双目失明,又失去听力,可是她却凭着超强毅力,学会讲话,学会了五种语言以及文字,为人类作出了许多巨大贡献,深受各国人民的爱戴与赞扬,她闻名各地的着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永远在人与人之间飘荡,广为流传。
一个盲聋人士,为何可以取得如此大成绩?如果海伦.凯勒当初屈服于不幸之中的命运,那么,她将成为一个可怜而无知的人,这时是何等的浪费。一个将成为闻名遐迩的人才就等于一个自痴,那是何等的残忍;一位著名作家的着作将接受天帝的撕灭,多么浪费。然而,她没有向命运低头,采用惊人的毅力,顽强的精神走完了自己光彩而有趣的人生之路,成为一个知识广博、受人尊敬而重视的人。
这时,我深刻认识到:一个人能否取得成训,不在于条件好坏,而在于有没有奋斗精神。平日里,有某人总以条件差,困难多作为不能取得成功地理由。但是,与海伦.凯勒相比,这些条件显得多么的微不足道呀!一个人只要胸怀远大,并为这个志向、目标去不懈努力,为受客观条件束缚,胸有成竹地去获得成功。
我深深感谢海伦.凯勒,因为是的她事迹影响了我,让我获得人生巨大的宝藏--奋斗!
海伦凯勒传的小学大全(16篇)篇六
假如我是一丝光,我会来到那些穷得连一个灯泡都买不起的人的家里,并且永永远远的呆在他们的家里,这样,他们就不会因为没有光线而摔跤了。
假如我是一粒大树的种子我会努力地吸收太阳公公对我的”爱“;我会努力地把雨妈妈对我的”爱“一滴一滴地喝光掉;我不会让风伯伯帮我把厚厚的泥土吹走,不是因为瞧不起风伯伯,而是我想用自己柔软的身体慢慢地顶开那厚厚的、坚硬的土(对于种子来说),也许你会说我傻不拉唧的,有便宜都不知道捡,可是我却会说:”你不知道吧!我呀!从中学到了坚强!“每当人们来到我那高大的身体下乘凉、避雨的时后,我就会看到一张一张的笑脸,看见人们快乐的样子,我的心里比喝了蜂蜜还要甜!
四年级:张汇涓。
上一篇:2015年的第一场雪。
海伦凯勒传的小学大全(16篇)篇七
这本书记叙了美国盲聋作家海伦凯勒的一生。海伦一岁半时就因病丧失了视觉和听力,这对于一般人来说是不可想象的噩运,但莎莉文老师用她无私的爱,让海伦学会了“说话”,并掌握了五种文字;二十四岁时,海伦更加以优等成绩毕业于哈佛大学。此后,她把毕生精力都投入到为世界盲人、聋人谋利益的事业中。
看了这篇文章,我真的无法相信一个盲聋人能取得比正常人还好的成绩。海伦的命运是凄惨不幸的,她完全可以屈服于这种不幸的命运,依靠他人和社会怜悯而存活下来,成为一个可怜愚昧的寄生者,人们也只会报以同情而不是责难。然而她并没有向命运低头,她以惊人的毅力,顽强的精神,走完了人生的道路,并为人类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
文档为doc格式。
海伦凯勒传的小学大全(16篇)篇八
计划学时。
2
学习内容分析。
文章主要选取了海伦一生中最重要的两件事来写:如饥似渴地学习盲文;夜以继日地学习说话,从而成功地考上大学。作者通过对这两件事的详细描写,表现了海伦不屈不挠的与命运作斗争的精神。课文开头先介绍了海伦小时候因遭受疾病而夺去了她健康的人生,从此她便与这个有声有色的世界所隔绝,但小海伦并没有就此沉沦,而是顽强地站了起来与残疾做着常人无法想像的斗争,终于以她的实际行动向世人证明了自己虽然身体残疾,但残而不废!她用自己奋斗的一生告诉世人生命的价值、人生的意义。海伦成了一种精神的象征,她的这种精神永远激励着人们面对挫折与不幸,我们始终应该做一个强者,做一个永远“凌驾于命运之上的人”。
学习者分析。
文章的主人公海伦的境遇与学生有着明显的区别,因为学生的生活经历有限,加上文章对海伦的一生,只是蜻蜓点水,高度概括,虽然有些例子,但并不具体完整曲折,可能无法使学生真正从心灵上受到震撼。如何带领学生走进海伦呢?首先,得通过深入读悟课文,从语言文字中感受海伦生活学习的艰辛,感受她成功的不易。其次得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丰富课文的内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过程与方法:
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她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喜悦,感到生命有了新的开始”,“知识打开了海伦的眼界,增强了海伦生活的勇气和信心”等句子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
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
1、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体验感受、交流,感受海伦。凯勒非凡的毅力,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同时也能从海伦的经历中,感受到知识的力量,精神的力量。
2、解决措施:教学应该以读为主,在反复诵读中感受到知识的力量,精神的力量。
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
1、难点:结合课文具体语言材料,体会海伦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
2、解决措施: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抓住关键词语,体会体会海伦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
媒体内容与形式。
多媒体 。
教学过程 。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揭题,导入新课。
1、中国的张海迪、南京的聋哑儿童周婷婷的事迹你们听说过吗?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
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位外国大姐姐的事迹,她就是海伦•凯勒。
3、本文讲了她的什么事呢?
简要介绍。
简短的导语,既提出指定要求,又明确书写规范,还进行读的训练,同时也很自然地渗透了情感的熏陶,让学生一下子知道海伦﹒凯勒这个名字,会写并读好这个名字,并在心里印下海伦﹒凯勒这个非常了不起的人物。
初读课文。
1、出示生字词卡片,开火车朗读,纠正读音。识记字型。
2、指名朗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提示:“吮”不要读成yun,霖应读前鼻音,“挠”声母是n。
3、默读全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哪些地方读不懂,做上记号。
1、出示生字词卡片,开火车朗读,纠正读音。识记字型。
2、指名朗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巧妙地统一到了一起。
理清脉络。
1、轻声读课文,想想课文可以分几段,每段讲了些什么?
2、分小组讨论。
3、全班汇报。
第一段:讲海伦在一岁半时,一场大病给她带来的灾难。
第二段:在沙利文老师的热情关怀、精心辅导下,海伦如饥似渴地学习盲文,拼写单词。
第三段:海伦经过艰苦的努力,使自己的说话能力和一般人没什么两样。
第四段:海伦大学毕业时,决心像自己的老师一样,为更多和自己一样不幸的人服务。
4、分段朗读。
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读课文,这样可减少学生阅读的盲目性,引导学生弄清思路,对于情节、理解内容非常重要。
第二课时。
复习。
课文主要写了海伦哪些事情?
学习课文第一段。
1、默读第一段,思考:这一段告诉了我们什么?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2、同桌交流。
3、出示词句。
双目失明双耳失聪隔绝倾诉。
天哪,谁能想到,当时,她才是个一岁半的娃娃呀!
她面对着的是……她不能……也不能……。
4、从这些词句中你能看出什么?朗读,体会她的痛苦和悲哀。
5、假如是你,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海伦又是怎么做的呢?
默读。
同桌交流。
让学生知道怎样才能真正的读书,怎样才能读好了书,读懂了书。还要让他们明白:读书并不是什么高深神秘的事,只要我们聚精会神,用心感悟,有真心真情读进去,就会觉得读书真是一件快乐的事。
学习课文第二段。
1、就在这时,沙利文老师来到了海伦身边,她是怎样做的?默读课文,划出有关句子。
2、四人小组讨论。
3、集体交流:
(1)沙利文老师开始怎样教海伦摸盲文、拼单词的?后来呢?
(2)海伦开始的表现怎样?
理解她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喜悦,感到生命有了新的开始。
“猛然醒悟”说明了什么?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3)海伦接着做的是什么?找出句子读一读。
“她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
读了上面的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4)“知识打开了海伦的眼界,增强了生活的勇气和信心。”从哪里体会出来?
4、有感情朗读第二段。
1、四人小组讨论。
2、集体交流:
(1)读课文,读出老师对海伦的期待、鼓励、爱护。
(2)理解:“学会了……学会了……”反复朗读,体会海伦在学习中所经受的常人难以想象的磨练和他的顽强的毅力。
(4)朗读,体会出心中美丽的世界和她对生活的无比热爱。
进一步体会老师对海伦的爱和海伦对知识的渴求。
既看重学生各自的独特体验,又紧贴文本、思想,民主而集中,形散而神聚,对中心词的把握和谐有效。
学习课文第三段。
1、指名朗读,思考:萨勒老师怎么教海伦说话的?海伦是怎样练习的?
2、同桌互读并讨论。
3、全班汇报。
4、海伦努力的结果是什么?自读理解。
“她说话的能力和一般人没什么两样了。”应如何读这句话?
有感情朗读,说体会。
1、指名朗读,思考。
2、同桌互读并讨论。
3、全班汇报。
4、读、说、朗读体会。
如何理解词语,读懂句段,学好语文,这样的设计流程给人亲切、自然之感,既循序渐进,又明确交代,训练扎实,学生乐于探究。
学习第四段。
齐读,想想海伦为什么会永远流在人们心中。
通读全文。
1、自读全文。海伦的哪些做法最让你感动?为什么?读读说说。
2、你有什么启发吗?
1、自读全文。读读说说。
2、你有什么启发吗?
激情洋溢,清晰精美的文字投影,配以声情并茂的引读,震撼人心,发人深省。
板书设计。
8 海伦•凯勒。
生病失聪失明。
奋斗复聪复明不屈不挠奋斗。
奉献永生留名。
教后反思 。
见博客“回复”部分。
海伦凯勒传的小学大全(16篇)篇九
如果,我们付出小海伦的千分之一,也不至于学不好英语呀!读了他自转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更惊叹不已,因为她一个盲聋哑人竟能写出如此好的文章,我不相信,可事实就是如此写到这儿,我更加惭愧了。一个残疾人有那么大的作为,而我身为正常人却没有那么大的作为。在这里,我想对小海伦说:“你在精神上是一个健全者,你虽然双目失明、双耳失聪,可你却比头脑发达四肢健全的人都要刻苦、努力。认识了海伦,我更加要好好的反醒自己:遇到困难,遇到挫折,我会胆怯,没有勇气继续前进,没有“在哪里跌倒就在那里站起来”的精神。今天,读了这篇课文,我明白了人类所有财富中最宝贵的精神,那就是不屈不挠的精神。有些人,虽然身体是残疾的,但他们却是精神上的健全者;有些人,虽然身体是健全的,但他们的精神的是残缺的。今后我不仅要做一个身体上的健全者,还要做一个精神上的健全者!我还要学习海伦凯勒的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
海伦凯勒传的小学大全(16篇)篇十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体验感受、对话交流,感受海伦·凯勒非凡的毅力,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同时也能从海伦的经历中,感受到知识的力量,精神的力量。
文章介绍了海伦·凯勒小时因病双目失明、双耳失聪,在家庭教师萨利文老师的帮助下走进了知识的大门。知识给了她生活的勇气与力量,使她享受到无声黑暗世界中独有的美:她在想象中感受世界,用触觉学会了说话……她用自己的一生,告诉所有的奋斗的力量以及生命的美好。
第一课时。
人能走多远,不要问双腿而要问志向;人能攀多高,不要问双手而要问毅力。我们要为自己树立起高远的目标,不仅是为了争取一种光荣,更为了追求一种境界。不管目标实现与否,人生都会因为这一路风雨跋涉变得丰富而充实。(听力内容)。
十九世纪,有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女性,让世界都为之震惊。她志存高远,坚忍不拔,她用自己奋斗的一生,告诉世人生命的价值,人生的意义。她的名字就是——海伦·凯勒。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第二遍默读浏览,感知大意。
1、出示词语,指名读,正音。
2、按照词语的提示,联系复述课文。
3、指名复述,师生评议。
1、抄写出示词语两遍。
第二课时。
请学生自由交流收集到的有关海伦的资料,让学生通过资料的交流,加深对海伦这个人物的印象,为更好理解课文中的人物的形象作好铺垫。
1、老师请几位同学,给他们蒙上眼睛,塞住耳朵,让后让他们回座位。
2、等他们座位后,帮他们恢复正常,请他们谈谈自己双耳失聪、双目失明一刻的感受。
3、根据学生的感受,老师.总结,引入新课,特别理解“隔绝”、“黑暗”、“沉寂”、“暴躁”
4、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
话题一:是什么改变了小海伦,使她从黑暗和沉寂中走出来。
(可以从萨利文老师的帮助、小海伦自己的如饥似渴的.学习、知识打开了海伦沉寂与黑暗的世界等方面谈,鼓励学生有自己的理解。)。
(引导学生理解海伦在想象中感受自然的美,用触觉学会说话,给世界留下自己的声音。)。
话题三:从海伦的一生中,你有什么感触?
(这三个话题是教师预设的,在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加以调整。另外。
在交流对话中,相机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在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时同时受到海。
伦人格魅力的熏陶。)。
推荐阅读、拓展延伸。
推荐文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海伦凯勒传的小学大全(16篇)篇十一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她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喜悦,感到生命有了新的开始”,“知识打开了海伦的眼界,增强了海伦生活的勇气和信心”等句子的含义。
4. 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海伦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
5. 会用“如饥似渴”、“倾注”造句。
教学重点、难点。
1. 过对课文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感悟,受到海伦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的感染,从而对她产生由衷的敬意。
2. 理解文中重点句。
教具准备。
课文配乐朗读磁带、生字词卡片、海伦资料、海伦图像。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题。
2. 今天我们要读读一位外国大姐姐的事迹,她就是海伦.凯勒。简介海伦.凯勒,(略)。
3. 本文讲了她的什么事呢?
二、初读课文。
1. 各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2. 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学生读,师相机纠正读音。
(2)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是否做到“四不”。
(4)指名交流。
三、再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1. 轻声朗读课文,想想你读懂了什么?课文那些内容使你印象深刻?
2. 师生交流。师相机归纳学生读懂的内容,适时板书。
3. 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根据板书给课文分段。
4. 分小组讨论,然后师生交流。第一段(1);第二段(2-5);第三段(6-7)第四段(8)。
5. 分段朗读,要求读通读顺。
四、作业。
1、 指导写生字。
2、 用钢笔描红、临写。
3、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2. 这堂课我们就细细研读课文,感受海伦.凯勒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二、学习课文(根着学生的思路学习)。
轻读课文,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海伦.凯勒那不屈不挠的精神?
(一)学习课文第二段(2-5)节。
1. 自读课文2-5节,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海伦.凯勒那不屈不挠的精神?
2. 小组交流讨论自己的感受。
3. 师生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1)出示文字灯片“她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她拼命摸读盲文,不停地书写单词和句子,她是这样的如饥似渴,以至小手指都摸出了血。”引导体会海伦.凯勒那不屈不挠的精神。
(2)指导朗读。
(3)她怎么会有如此大的决心,这么顽强的意志呢?引导理解“她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喜悦,感到生命有了新的开始。”一句。
(4)引读“就这样,海伦学会了阅读、书写和算术,学会了用手指说话。”
(5)学习第五节,出示部分文字“我常常感觉到一阵微风吹过,花瓣散落在我身上,于是,我把落日想象为一座很大很大的玫瑰园,原站园中的花瓣从空中纷纷扬扬地落下来。”引导体会正是海伦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她的感受才会这么美妙,这是她用心所看到的世界。
(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5节。
(二)学习第三段(6-7)节。
1. 自读6-7节,你还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海伦.凯勒那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2. 同桌交流。
3. 师生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1)出示灯片“萨勒让海伦摸清舌头、牙齿、嘴唇和喉咙的位置,以此体会怎样发音。这种完全*触觉学习说话的方法,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引导学生在读句中感悟海伦学习发音的艰难。
(2)文中还写到了这一点,你找到了吗?“海伦后来在回忆自己的这段学习生活时说:‘为使我的伙伴——即使是最亲密的伙伴——能听懂我的话,我夜以继日地努力,反复高声朗读某些词语或句子,有时甚至要读几个小时,知道自己觉得读对了为止。我每天坚持练习,练习,练习……’”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感悟她练习发音的艰难和她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
(3)指导朗读。
(三)学习第一段。
1. 指名朗读第一段,你能体会他们的心情吗?
2. 小组讨论交流。
3. 指名交流,师小结:海伦的幼年是在无声无色的世界中度过的,她面对的是无边无际的黑暗和死一般的沉寂。双目失明和双耳失聪给她带来的是无尽的痛苦,是她对生活的热爱促使她不断地学习,而这种学习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她不屈不挠,不断突破自己的难关,是的,她成功了,她和正常人一样能说话了,这种无比激动和兴奋的心情你能体会吗?而父母又是多么的骄傲呀!
4. 学到这儿。你的心情如何?带着敬佩的感情读1-7节。
(四)学习第四段。
1.齐读第四段,想想海伦为什么会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
2.交流。理解重点词、句。
三、回顾全文,朗读体会。
1. 自读全文,你想学习海伦什么?
2.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作业。
1. 将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讨论课后3、4题。
4. 书写一篇读后感。
海伦凯勒传的小学大全(16篇)篇十二
1、有人说,知识就是力量。对我来说,知识就是幸福。有了知识,你就能够区别真理和谬误,能够分清高尚与渺小。当你了解到各个时期人们的思想行为时,你就会对发展到今日的人类产生同情和亲近的感情。
2、信心是命运的主宰
3、我身上的所有原子都是振动仪。经过房屋到处感觉到的振动,我能猜出每一天都在发生什么事情。
4、我努力求取知识,目的在于期望日后能使用,为社会贡献一点力量。
5、坚定的信心,能使平凡的人们,做出惊人的事业。对于凌驾命运之上的人来说,信心就是生命的主宰。
6、不怀期望,不论什么事情都做不出来。
7、爱是摸不着的,但你却能感到她带来的甜蜜。
8、对于凌驾命运之上的人来说,信心就是生命的主宰。
9、仅仅靠触觉就能感受到这么多的幸福,那么,如果能看见,我发现多少更完美的东西啊!
10、人生最大的灾难,不在于过去的创伤,而在于把未来放下。
11、只要朝着阳光,便不会看见阴影。
14、世界上最好和最美的东西时看不倒也摸不到的……它们只能被心灵感受到。
15、无论处于什么环境,都要不断努力。
16、残忍的命运挡住了入口,我会不甘愿地质问命运为何作这样专横的宣判,因为我的心尚未驯服,仍是狂热的;但刻薄无情的话到口里,我的舌头却没有说出来,像还未落下的泪,又流回我的心中。
17、世界上最美丽的东西,看不见也摸不着,要靠心灵去感受。
18、只要是真正有益于社会的事情,而又是我能做的,我都将全力以赴。
19、我的任务是练习,练习,不断地练习。失败和疲劳常常将我绊倒,但一想到再坚持一会儿就能让我所爱的人看到我的提高,我就有了勇气。
20、像明天就要失去那样去利用你的眼睛。
21、我用整个身心来感受世界万物,一刻也闲不住。我的生命充满了活力,就像那些朝生夕死的小昆虫,把一生挤到一天之内,生命或是一种大胆的冒险,或是一无是处。
海伦凯勒传的小学大全(16篇)篇十三
1.出示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的句子:
第一天,我要看人,他们的善良、温厚与友谊使我的生活值得一过。第二天,我要在黎明起身,去看黑夜变为白昼的动人奇迹。第三天,也是我有视觉的最后一天,我将在当前的日常世界中度过。
同学们,现在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屏幕上的这些话。
这是海伦凯勒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的句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写一写这个名字。一个曾经感动世界的名字。(认真地写)。
2、让我们一起轻轻地满怀尊敬地读这个名字——海伦·凯勒(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走近人物。
1、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完课文后用一个词来概括你眼中的海伦凯勒。
2、出示词语:不幸 失明失聪 隔绝 沉寂 暴躁。
吮吸甘霖 摸读 如饥似渴 不分昼夜 夜以继日 不屈不饶。
3、文中是怎样评价海伦凯勒的?(用文中的一个词)。
(板书:不屈不挠)这是课文结尾对海伦精神的概括,谁来读出这句话。
三、精读课文,感动内心。
(一)找出“不屈不饶”的语句,自读自悟后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2)交流:抓关键词语体会海伦的坚强、不屈不挠。
a.“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
练习写话,体会海伦凯勒不分昼夜学习的精神。
在春日的清晨,她( );
在夏日的午后,她( );
在秋日的傍晚,她( );
在冬日的夜晚,她( );
b.“拼命摸读”
c.“如饥似渴”“摸出了血”
2、齐读这句话。同学们你们知道盲人是怎样读、写盲文的吗?
(二)还从哪些语句中读出她不屈不挠精神的?
(1)首先请同学们想想:海伦既聋又盲,那她是怎样学习说话的?
(4)指导朗读。
海伦凯勒传的小学大全(16篇)篇十四
1、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她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喜悦,感到生命有了新的开始,知识打开了海伦的眼界,增强了海伦生活的勇气和信心等句子的含义。
4、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
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
三课时
1、中国的张海迪、南京的聋哑儿童周婷婷的事迹你们听说过吗?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
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位外国大姐姐的事迹,她就是海伦·凯勒。
简介:
海伦·凯勒,美国女学者,一岁半时因病成了一个盲聋哑人。在家庭教师沙利文热情关怀、精心辅导下,她凭着自己顽强的毅力,学习数学、自然、法语、德语,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哈佛大学女子学院,1940年毕业。她在一生中完成了14部著作,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赢得了世界舆论的赞扬。
3、本文讲了她的什么事呢?
1、出示生字词卡片,开火车朗读,纠正读音。识记字型。
2、指名朗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提示:吮不要读成yun,霖应读前鼻音,挠声母是n。
3、默读全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哪些地方读不懂,做上记号。
(课文主要讲了海伦在老师指导下摸盲文,拼写单词,艰苦地训练自己的说话能力。
1、轻声读课文,想想课文可以分几段,每段讲了些什么?
2、分小组讨论。
3、全班汇报。
第一段:讲海伦在一岁半时,一场大病给她带来的灾难。
第二段:在沙利文老师的热情关怀、精心辅导下,海伦如饥似渴地学习盲文,拼写单词。
第三段:海伦经过艰苦的努力,使自己的说话能力和一般人没什么两样。
第四段:海伦大学毕业时,决心像自己的老师一样,为更多和自己一样不幸的人服务。
4、分段朗读。
1、用钢笔描红,临写。
2、朗读课文。
课文主要写了海伦哪些事情?
1、默读第一段,思考:这一段告诉了我们什么?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2、同桌交流。
3、出示词句。
双目失明双耳失聪隔绝倾诉
天哪,谁能想到,当时,她才是个一岁半的娃娃呀!
她面对着的是她不能也不能
4、从这些词句中你能看出什么?朗读,体会她的痛苦和悲哀。
5、假如是你,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海伦又是怎么做的呢?
1、就在这时,沙利文老师来到了海伦身边,她是怎样做的?默读课文,划出有关句子。
2、四人小组讨论。
3、集体交流:
(1)沙利文老师开始怎样教海伦摸盲文、拼单词的?后来呢?
理解句子沙利文老师把海伦的一只手放在拼写了水字。从这里可以看出她是一位怎样的老师?(有耐心、有智慧,善于启发海伦用触觉去学习知识)
沙利文老师心疼地布用把他的手指一一包扎起来。(老师倾注了更多的爱)
读课文,读出老师对海伦的期待、鼓励、爱护。
(2)海伦开始的表现怎样?
理解她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喜悦,感到生命有了新的开始。
猛然醒悟说明了什么?读后你知道了什么?(老师的爱给了海伦巨大的信心和力量)
(3)海伦接着做的是什么?找出句子读一读。
理解:学会了学会了她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
读了上面的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海伦坚韧不拔的学习精神)
反复朗读,体会海伦在学习中所经受的常人难以想象的磨练和他的顽强的毅力。
(4)知识打开了海伦的眼界,增强了生活的勇气和信心。从哪里体会出来?
朗读,体会出心中美丽的世界和她对生活的无比热爱。
1、抄写词语
2、朗读
3、造句
1、用喜悦、如饥是渴说一句话。
过渡:海伦是怎样学说话的?
1、指名朗读,思考:萨勒老师怎么教海伦说话的?海伦是怎样练习的?
2、同桌互读并讨论。
3、全班汇报。
理解:萨勒让海伦摸清怎样发音。这是靠什么来学习说话。
我夜以继日的努力,反复高声朗读夜以继日是什么意思?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海伦学说话的艰辛以及她拼命学习的精神。)
你能通过朗读把海伦的精神读出来吗?
4、海伦努力的结果是什么?自读理解。
读、说、朗读体会。
她说话的能力和一般人没什么两样了。应如何读这句话?(读出惊喜、终于成功了的语气)
海伦回到家里,大声喊道:爸爸妈妈,我回来了!刹那间,爸爸和妈妈紧紧地抱住海伦,流下了兴奋的眼泪。
有感情朗读,说体会。
齐读,想想海伦为什么会永远流在人们心中。(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为他人服务的精神)
1、自读全文。海伦的哪些做法最让你感动?为什么?读读说说。
2、你有什么启发吗?
1、引号有哪些用法?完成课后习题4。
2、在第2课中,你能找到类似的用法吗?
3、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
3
海伦·凯勒
生病
失聪失明
奋斗
复聪复明
不屈不挠奋斗
奉献
永生留名
海伦凯勒传的小学大全(16篇)篇十五
沉浸在激动之中的爸爸又发现了一个重要信息----海伦的生日是1880年6月27日,和我的生日简直是天哪!
天哪!她的生日是1980年6月27日,细算算,和海伦的生日刚好相差一百年。
她叫周婷婷,是个聋人,她的爸爸常常为这件事而苦恼,但自从读了海伦自转后,才庆幸,自己的女儿虽失聪,但还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前途不是更光明吗?就在这无意之间,他发现了婷婷竟然是海伦的转世。
我呆住了,海伦转世,想都没想过那!我知道了,我是海伦的再生!找到了这个强大的支柱后,我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是信心百倍。后来,我能背下圆周率小数点后1000位。
小数点后1000位,这对于我们正常人都很难,何况是3岁才学会说第一个词的小婷婷。但是有了信心,恒心。什么都可以做到。也正是因为她内心升腾的这股力量,她学会了快速记忆。比如一个名字:邓朴方,她稍加思索,马上作出反应:邓小平在打扑(朴)克,扑克是方的。我连声称赞:这是个奇迹,真是一个奇迹!
我听说班上除了我这个聋人学生外,还有一个盲人学生,她叫筝。
在上学的这些时期,婷婷和筝成了好朋友,她们甚至被婷婷的爸爸称作是海伦。凯勒号联合舰队。
她们在生活中互相帮助,婷婷听不见,就看筝的说话嘴型;筝看不见,就听婷婷讲故事,虽然常常闹出一些笑话。
一次,从食堂打饭回来,我们聊着聊着,突然从她嘴里冒出一个新学到的英文单词straightface。我一时没有反应过来,以为她说的是中文,就根据她的口型,问道:一嘴痱子?什么?她一听,肚皮都笑痛了。
正是因为这些笑话,使她们的生活丰富多彩。
我挺佩服她的,她是个聋人,却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她没有正常人智慧,却努力勤奋,终于学会了快速记忆,让专家都听得膛目结舌,垭口无言;她又珍惜友谊,她说:遇到筝,我觉得我和她的相识就像是冥冥之中有人安排好了似的。她完全像一个正常人一样自由快乐的生活着,甚至比正常人更出色。我想,挨近她,倾听她的声音,感受她的经历,也许会给我带来许多人生上的启迪吧。
海伦凯勒传的小学大全(16篇)篇十六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她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喜悦,感到生命有了新的开始”,“知识打开了海伦的眼界,增强了海伦生活的勇气和信心”等句子的含义。
4、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海伦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
5、会用“如饥似渴”、“倾注”造句。
1、过对课文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感悟,受到海伦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的感染,从而对她产生由衷的敬意。
2、理解文中重点句。
课文配乐朗读磁带、生字词卡片、海伦资料、海伦图像。
三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题。
2、今天我们要读读一位外国大姐姐的事迹,她就是海伦·凯勒。简介海伦·凯勒,(略)。
3、本文讲了她的什么事呢?
二、初读课文。
1、各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学生读,师相机纠正读音。
(2)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是否做到“四不”。
(4)指名交流。
三、再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1、轻声朗读课文,想想你读懂了什么?课文那些内容使你印象深刻?
2、师生交流。师相机归纳学生读懂的内容,适时板书。
3、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根据板书给课文分段。
4、分小组讨论,然后师生交流。第一段(1);第二段(2—5);第三段(6—7)第四段(8)。
5、分段朗读,要求读通读顺。
四、作业。
1、指导写生字。
2、用钢笔描红、临写。
3、朗读课文。
一、复习。
2、这堂课我们就细细研读课文,感受海伦·凯勒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二、学习课文(根着学生的思路学习)。
轻读课文,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海伦·凯勒那不屈不挠的精神?
(一)学习课文第二段(2—5)节。
1、自读课文2—5节,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海伦·凯勒那不屈不挠的精神?
2、小组交流讨论自己的感受。
3、师生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1)出示文字灯片“她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她拼命摸读盲文,不停地书写单词和句子,她是这样的如饥似渴,以至小手指都摸出了血。”引导体会海伦·凯勒那不屈不挠的精神。
(2)指导朗读。
(3)她怎么会有如此大的决心,这么顽强的意志呢?引导理解“她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喜悦,感到生命有了新的开始。”一句。
(4)引读“就这样,海伦学会了阅读、书写和算术,学会了用手指说话。”
(5)学习第五节,出示部分文字“我常常感觉到一阵微风吹过,花瓣散落在我身上,于是,我把落日想象为一座很大很大的'玫瑰园,原站园中的花瓣从空中纷纷扬扬地落下来。”引导体会正是海伦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她的感受才会这么美妙,这是她用心所看到的世界。
(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5节。
(二)学习第三段(6—7)节。
1、自读6—7节,你还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海伦·凯勒那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2、同桌交流。
3、师生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1)出示灯片“萨勒让海伦摸清舌头、牙齿、嘴唇和喉咙的位置,以此体会怎样发音。这种完全靠触觉学习说话的方法,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引导学生在读句中感悟海伦学习发音的艰难。
(2)文中还写到了这一点,你找到了吗?“海伦后来在回忆自己的这段学习生活时说:‘为使我的伙伴——即使是最亲密的伙伴——能听懂我的话,我夜以继日地努力,反复高声朗读某些词语或句子,有时甚至要读几个小时,知道自己觉得读对了为止。我每天坚持练习,练习,练习……’”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感悟她练习发音的艰难和她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
(3)指导朗读。
(三)学习第一段。
1、指名朗读第一段,你能体会他们的心情吗?
2、小组讨论交流。
3、指名交流,师小结:海伦的幼年是在无声无色的世界中度过的,她面对的是无边无际的黑暗和死一般的沉寂。双目失明和双耳失聪给她带来的是无尽的痛苦,是她对生活的热爱促使她不断地学习,而这种学习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她不屈不挠,不断突破自己的难关,是的,她成功了,她和正常人一样能说话了,这种无比激动和兴奋的心情你能体会吗?而父母又是多么的骄傲呀!
4、学到这儿。你的心情如何?带着敬佩的感情读1—7节。
(四)学习第四段。
1、齐读第四段,想想海伦为什么会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
2、交流。理解重点词、句。
三、回顾全文,朗读体会。
1、自读全文,你想学习海伦什么?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作业。
1、将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讨论课后3、4题。
4、书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
生病——失聪失明。
奋斗——复聪复明不屈不挠奋斗。
奉献——永生留名。
教学随笔:在学习课文过程当中,学生被海伦·凯勒那种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所鼓舞着,从而更加坚定了战胜各种困难,努力学习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