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不仅仅是教师的工作,同时也需要与家长和其他教育工作者的合作共同完成教学目标。接下来是一些经过实践验证的大班教案,希望能为大家的教学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
花瓶和花大班教案(汇总22篇)篇一
1、鼓励学生大胆设计、制作陶艺飞毯。
2、激发学生对陶艺制作的兴趣。
1、紫砂泥、泥工板、陶艺服。
2、辅助工具:印花工具(小雪花积塑、带有凹凸不平花纹的小玩具、小图钉)几何图形模具(硬币、扑克牌折成的三角形、)等。
3、成品———神奇的飞毯。
一、导入活动,引起学生兴趣。
二、欣赏各种陶艺飞毯艺术。
1、出示各种飞毯让学生观察。
老师:“你们喜欢这些地毯吗?这些地毯是什么形状的?上面是什么样子的花纹?花纹是一样排列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地毯有圆形的、方形、椭圆形、正方形、菱形、半圆形等。上面的图案不同,有动物的、有花卉、有水果的、有花纹。
2、师:“你们知道这些地毯是用什么工具做出来的?
三、介绍陶艺飞毯制作方法。
先选择一块紫砂泥,用撮的方法将泥撮成又有粗又长的长条,然后用小雪花片或带有凹凸不平的小玩具来装饰四周的花边,中间可以用小鸡的印画工具,有的小鸡正展开翅膀玩前跑,有的小鸡好象正在捉小虫,有的小鸡好象吃饱了,有的累了正在休息。
这样的图案喜欢吗?
四、学生制作飞毯。
1、“那你们想做什么样的地毯?请学生说出自己想法。
2、交待要求,学生操作。
“快要过新年了,你们也来做条飞毯把我们的教室打扮得喜气洋洋呢?”鼓励学生创作,引导学生塑造出不同图案的飞毯。
五、结束。
完成后放于陶艺角一起展览。
花瓶和花大班教案(汇总22篇)篇二
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用蛋壳拼贴在花瓶上。
2、引导幼儿学习不同的手工操作材料的使用方法,培养幼儿对手工活动的兴趣。
3、培养幼儿细心操作的习惯,保持作品整洁。
准备:
1、花瓶实物2~3个。
2、操作卡片《花瓶》、压平后,蛋衣连在一起的蛋壳、水粉颜料、毛笔、调色盘、浆糊、干抹布等。
过程:
1、导人活动,引起兴趣。
教师:今天我们来做设计师,每人设计一个花瓶并用蛋壳来制作设计好的花瓶。
2、引导幼儿观察实物花瓶的特征。
教师出示实物花瓶:这几种花瓶的式样各有什么特点?幼儿议论、回答后,教师总结:花瓶样式很多,有颈子长、肚子大的,有上下粗、中间细的,有瓶口大、颈子细、肚子略大的。
3、引导幼儿学习蛋壳花瓶的制作方法。
教师示范并讲解:先在图画纸上设计一个花瓶式样,画出轮廓线,再用浆糊把蛋壳满满地贴在轮廓内,也可稍微超出轮廓线。然后用颜料涂在蛋壳上,让颜色渗入裂纹中,再用干抹布轻轻抹去多余颜料。用另一张同样大小的图画纸剪去一个同样大小的花瓶轮廓后(注意保持轮廓线的平滑),贴在有蛋壳的`图画纸上,使两只花瓶轮廓重合,再在花瓶上面添画上花,一只插满鲜花的花瓶就做成了。
4、交代要求,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教师:下面请小朋友来做花瓶,要先设计好花瓶式样,再贴蛋壳,最后添画。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提醒幼儿注意蛋壳要贴满,花瓶轮廓线要剪平滑,图画纸相贴时注意花瓶的位置。
5、评价作品,结束活动。
展示作品,找出谁设计的花瓶式样最新颖,谁制作的花瓶最精美。
延伸:
将生鸡蛋的蛋清倒出来,可用蛋壳做不倒翁、花篮、茶杯等。半个鸡蛋壳可做小船。
花瓶和花大班教案(汇总22篇)篇三
花,加强手工操作的动手能力。
意识到植物也有生命,要好好爱护它们。
1、活动前组织幼儿观察过各种各样的花。
2、草地背景图一幅。小蜜蜂图片(2张)
3、废报纸、颜料、各种正方形蜡光纸、各种没涂色的花。
4、蜡笔、卡纸、剪刀等工具
活动重点:用折、剪、画、贴等形式来表现各种各样的花。
活动难点:培养幼儿对材料的运用能力。
一、创设情境(3分钟)
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看这里有什么?(出示背景、蜜蜂、花朵)”“蜜蜂在做什么呢?”“采花蜜”(1分钟)
教师:我们来看看你们都认识那些花?(出示花图片,让幼儿说出花的名称(2分钟)
二、回忆经验,复习表述(5分钟)
1、花园里的花真美丽,前几天,我们在花园里都看到了哪些花呢?(蝴蝶花、迎春花、杜鹃花??)(2分钟)
2、小朋友回答得真棒,现在请你和旁边的好朋友一起说说,你看到了哪些花?(幼儿讨论)(2分钟)
3、现在有一片草地没有美丽的花陪伴它,我们一起来帮它找小伙伴好吗?(1分钟)
三、创造表现(15分钟)
请你用能干的小手做些各种姿态各种形状的花送给草地,好吗?
(一)介绍材料与操作要求。(分成2组)
1、第一组小朋友可以用报纸团一团。蘸一点颜料印上去
2、第二组可以用老师为你准备的各种蜡花纸折花贴上去
3、好了,小朋友你可以选你喜欢的材料,也可以每一组材料都去试一试。
(二)幼儿操作,老师观察指导
(三)、鼓励交流、体验情感
2、我们一起和小草、花宝宝说说话吧。
四、作品展示(2分钟)
(1)展示幼儿的艺术成品,并让幼儿说说他做的是什么。
(2)对幼儿要及时给予鼓励与肯定,并点评。
将课程延伸到日常生活中,让幼儿观察花园里除了花和蜜蜂,还有什么。
花瓶和花大班教案(汇总22篇)篇四
"皱纹纸粘贴"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一种美术活动,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还可以促进幼儿脑、眼、手的协调,锻炼手部小肌肉群,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而且,因为其制作过程比较细致,时间较长,同时也培养了幼儿耐心细致的良好习惯。所以,皱纹纸粘贴画教学是幼儿园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师应该积极地开展此项美工活动,正如《纲要》中所说的,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我们应充分发挥幼儿的艺术潜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
本班级幼儿对绘画和手工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构图时线条流畅,画面布局合理,有一定的色彩感,能大胆用色,有一定的审美能力,班级幼儿在小、中班的时候已经学习过用皱纹纸团纸团、搓、捏的技能,为本次开展皱纹纸粘贴画活动打下了基础。班级幼儿从未尝试制作过皱纹纸粘贴画,我选择了幼儿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体——"花瓶"作为素材,所表现的形象装饰性较强,能够产生浅浮雕的效果,活动中将引导幼儿用灵巧的小手与皱纹纸尽情地在卡纸上粘贴出自己的世界与可爱的想法,发挥自己的特点,敢于大胆尝试,有创新意识和挑战意识,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1、通过欣赏,让幼儿了解单个物体组拼成图案的形式美法则及浅显的艺术规律。
2、学习、运用纸团、纸绳粘贴画的方法技能,创作装饰画《花瓶》。
3、喜欢皱纹纸粘贴画,体验动手制作的乐趣,初步养成耐心细致制作的良好习惯。
1、黑色卡纸16张(幼儿已画好底稿"花瓶"图案),范例4张(欣赏);
3、各色纸团、纸绳若干(幼儿课前已经制作好)。
1、感知材料,欣赏导入:
(1)欣赏运用纸团、纸绳制作好的作品(幼儿分为4组,每组一张范例)——提问:"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张漂亮的画,请小朋友们看一看、摸一摸这些画和我们平时的画有什么不一样?(是一幅粘贴画,画面是凸起的)——提问:"这些画是用什么材料来粘贴的?"(皱纹纸纸团、纸绳等)——教师向幼儿介绍皱纹纸的特性及皱纹纸粘贴画的特点。
2、出示课件,引导幼儿了解皱纹纸粘贴画中单个物体组拼成图案的形式美法则及浅显的艺术规律。
(1)请幼儿观看图片,说出画面中表现的是什么内容?
(2)请幼儿观察并讨论:
——"画面中物体各部分是用什么颜色的什么材料进行粘贴的?"——"材料粘贴的时候有什么规律?"(综合采用纸团、纸绳进行粘贴画时,应利用这些富于色彩和纹理变化的材料特点,根据画面中点、线、面的呈现方式,巧妙利用材料进行设计。)。
3、探究制作方法并学习制作皱纹纸粘贴画。
(1)幼儿人手一份底稿,根据草图,讨论:
——"画面上哪里用什么颜色的纸团粘贴?哪里用什么颜色的纸绳粘贴?怎样粘贴?"。
(2)引导幼儿自己动脑筋想一想制作过程。
(3)幼儿观看课件,学习制作方法。
4、幼儿粘贴,教师巡回指导。
——提示幼儿注意纸团、纸绳与底纸的色彩搭配。
——粘贴顺序是先大后小,请幼儿注意纸团和纸绳排列的疏密、方向与画面的效果。
5、教师带幼儿评析作品,帮助幼儿将他们在创作中获得的感性经验予以整理、归纳。
——"你最喜欢哪幅画?为什么?(引导幼儿从构图、色彩和粘贴技能方面来说一说)——"怎样搭配会更好,这张画和其他画有不同的地方?你觉得什么地方可以学的?"。
6、作品展览。
7、活动延伸:请幼儿利用所学装饰一下自己的卧室。
花瓶和花大班教案(汇总22篇)篇五
教学课题:
第四课花瓶(水彩画)。
教学目标:
1.德育:培养学生懂得感恩;增强团队意识、竞争意识和质量意识。
2.智育:初步形成物体形体结构、比例概念、对称概念;认识各种不同色彩:初步了解色彩的深浅度、对比度概念;了解水彩画的特点与基本要求。发展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技能:初步学习水彩画,懂得水彩画的基本画法与步骤。
4.实训:自己动手完成一幅《花瓶》水彩画习作。
教学方法:
运用启发式,边教边画,讲练结合。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水彩画的基本画法与步骤。
教学难点:
正确选色、调色和上色。
教学器材:
打字纸20张;铅笔20支;橡皮20块;12色水彩画颜料5盒;小塑料桶5个;画笔20支;水彩花瓶画作1幅;直尺1把;彩色卡1套。
教学过程:
1.点名、检查学生到课情况。
生:会!
师:很好!你们都是好宝宝!
生:鲜花放在什么地方才能保存得更好更久呢?
生:放在有水的花瓶里。
师:现在,我们就来画一个漂亮的水彩花瓶送给妈妈好不吗?
生:好!
3.认识花瓶形体结构师:(展示一幅水彩花瓶作品)花瓶有哪几个部分呢?
生:有瓶口、瓶颈、瓶身和瓶底四个部分。
师:大家认真观察,仔细想想,它们的形状各像什么呢?
生:瓶口是圆形;瓶颈马鞍形,又像个溜溜球;瓶身和瓶底合起来像个大酒杯。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想象力很丰富。很好!哪一部分最粗?哪一部分最细?
生:瓶身上方最粗,瓶身中部最细。
师:哪一部分最长?哪一部分最短?
生:瓶身最长,瓶底最短。
师:大家再认真看看,这个花瓶在形状上还有什么特点?我们把它左右对折一下,不难发现,花瓶的左右两部分对折线来说是对称的。即大小一样,长短一样,相应部分离折线远近相同。我们身上的左手和右手、左眼和右眼、左耳和右耳也是左右对称的。对称是一种美。我们在画花瓶时,一定要把这种美表现出来。
4.水彩画的特点师:水彩画就是用水调和颜料在白纸上作画。水彩画的最大特点是亮丽、颜色薄而透明,很像是我国古代传统的水墨画。
5.画水彩画的方法与步骤师:怎样画水彩花瓶呢?下面我们介绍一种易学的方法:
第一步:用铅笔轻轻画出花瓶草图;第二步:用浓色彩画出花瓶轮廓线;第三步:选色、调色、上色、调整,完成作品。
5.教师示范表演第一步,学生观摩边画边讲解要点,突出强调要较准确地表现花瓶的形状结构和对称性质。
生:……师: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不同的颜色给人的感觉是不同的。白色和黑色放在一起,对比分明,对比度大;橙色黄色放在一起,很难分清,对比度小。颜色有深浅、浓淡、冷暖和轻重的不同。绘画时,我们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和自己的爱好挑选运用,创造性地去发挥。
8.教师示范表演第二步,学生观摩师:下面,我选用较深的天蓝色把花瓶的外形轮廓画出来,它显得简朴典雅。要特别注意把花瓶的左右对称特点细心画出来,一边高一边低就不对称,千万别那么画。你们可根据自己的喜爱选出一种较深颜色,把花瓶的外形轮廓画出来,完成第二步。
9.学生实训,教师巡视指导(10分钟)。
10.教师示范表演第三步,学生观摩师:怎样给花瓶用湿画法上色呢?如先把选好的适量红色颜料挤些调色盘内,加水用毛笔调均匀,然后在画面上需要上色的地方,果断用笔,一气呵成,不要反复涂抹,使画出的效果明快流畅。注意不要用毛笔接在颜料锡管上,沾一点画一点。上色时,要注意计划性,先画大面积的色彩,或从主要部分开始。少用白色或黑色,换色彩画时要把毛笔洗干净,保持色彩纯度,避免画面出现脏乱现象。下面,大家按照我说的这些方法,动手上色。比比看,哪个小组的同学画得好,画得快,画得美。开始!
11.学生上色,教师巡视指导(10分钟)。
12.评比、总结和表彰。
13.课后小结师:记住画水彩画的方法是:打草稿、上色、调整完成。今天刚入门,以后大家要多多练习。熟能生巧,慢慢就会越画越好。
教学反思:
幼儿美术活动,是一种需要他们手、眼、脑并用,并需要把自己的想象和从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转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再用一定的美术媒介把它表现出来的操作活动。
花瓶和花大班教案(汇总22篇)篇六
1、能够掌握包、扎、绕的技能,并对玻璃瓶进行装饰。
2、体验废旧物品再利用以及手工活动带来的乐趣。
1、各种各样的玻璃瓶子、花布、布条。
2、照片、数码照相机。
一、展示照片:各种各样的玻璃瓶子(酒瓶、罐头瓶、饮料瓶)各种花色、形状的布以及布条、绳子,引出主题。
2、幼儿讨论,引出主题:把玻璃瓶子装饰成花瓶。
二、幼儿观察,并根据已有经验探索装饰的方法。
1、我们平时见到的花瓶身上哪个地方有装饰?
(瓶口、瓶颈、瓶腹)。
2、这些布、绳子怎样装饰,才能让瓶子变得漂亮呢?幼儿动手尝试装饰的方法。
三、教师总结幼儿探索的方法,给予鼓励和肯定。
根据幼儿实际操作水平,重点讲解操作过程中的难点:包、扎、绕的技能。
四、幼儿动手装饰,教师指导。
1、鼓励幼儿互相之间进行合作。
2、启发幼儿装饰的有新意和别人的不一样。
五、介绍评比自己的作品。
1、幼儿介绍自己制作花瓶的材料、方法,认为最好看的是什么地方。
2、以插花的形式互相评比,学习别人优点。
六、装饰教室,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快乐。
1、用数码照相机拍出幼儿制作的作品,和没有装饰前的碎布、瓶子作比较,让幼儿感受自己创作的成功,以及废旧物品再利用带来的乐趣。
2、提示幼儿花瓶这么漂亮,我们是不是还可以用它装饰我们的教室呢?
花瓶和花大班教案(汇总22篇)篇七
1、欣赏各种花瓶,感受工艺品的美。
2、根据花瓶的造型及其变化用各种不同的纹样设计花瓶。
3、发挥幼儿想象力、创造力。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能用不同的`纹样来设计装饰花瓶以及纹样在花瓶中的位置。
课件、纸、彩笔、花瓶范画一张、各种花瓶图案的范例若干。
1、出示课件,引导幼儿欣赏:这些花瓶漂亮吗?哪几部分最漂亮?
2、根据幼儿回答,教师归纳小结:花瓶有胖有瘦,有高有矮;花瓶口有的是平口,有的是花边口;花瓶颈有粗有细,有长有短,有的两边还有“小耳朵”;花瓶肚圆的、椭圆的,还有扁的,等等。
3、引导幼儿学习花瓶造型的设计。
(1)出示范例,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
(2)请1~2个幼儿运用将花瓶的主要组成部分(瓶口、瓶颈、瓶肚)进行组合变化的方法来设计花瓶。
4、引导幼儿学习花瓶图案的装饰设计。
(1)引导幼儿观察花瓶上的图案,说说它们一般在花瓶的什么部位。
(2)出示花瓶图案范例,引导幼儿欣赏。
5、幼儿创作教师指导。
鼓励幼儿设计出新颖的花瓶造型和图案。要求幼儿注意画面的整洁及色彩的丰富。
6、讲评幼儿作品:
将幼儿作品集中起来开一个“花瓶展览会”,引导幼儿互相欣赏、评价。
幼儿通过观察能发现花纹的排列规律,会运用组合花纹设计花瓶的各种图案。大部分幼儿能发挥想象力、创造力设计出各种纹样,一小部分幼儿由于基础较差设计出的纹样较单一。
花瓶和花大班教案(汇总22篇)篇八
1、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逐渐懂得留意和利用身边的废旧物品。
2、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
3、体验绘画与手工相结合的活动乐趣。
教师贴好牛奶杯的作画卡纸、废旧纸张、双面胶、记号笔、油画棒。
一、导入。
师出示空的牛奶杯,问:小朋友觉得它可以做什么用甲再出示被剪成一半的牛奶杯,问小朋友:觉得像什么?先肯定小朋友的各种想法(为课后的作业布置埋下伏笔),再引出今天要做的课题—牛奶杯变花瓶。
二、讲解示范。
分发教师已贴好的牛奶杯的卡纸(中班的孩子贴的是完整的杯形。大班的孩子贴的是杯子的一小部分,由孩子自己把杯子补充完整)和废旧纸张、讲解要补充的地方示范揉纸、撕纸成花以及贴的动作。
三、幼儿操作。
1、请小朋友自己选择喜欢的废旧纸张(旧书、广告宣传单等)揉成团或撕成片后粘在合适的位置,数量和位置由小朋友自己决定。
2、花朵粘好后、再用记号笔画出花枝、叶子。
3、最后引导小朋友大胆添加合适的背景。
四、展示、总结。
分享各组小朋友的完成作品。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用牛奶杯做花瓶,但是牛奶杯还有好多用途呢,请小朋友回去再想一想,它还可以做什么用?可以在家里和爸爸妈妈一起动手做一做、也可以把想法告诉老师......
花瓶和花大班教案(汇总22篇)篇九
1、通过回忆、欣赏,能细致地描述花瓶的各种造型、色彩、图案,感受花瓶的和谐美和均衡美。
2、了解纸版画的创作、转版、制作和拓印的基本方法,能在教师的提示下有序地进行制作活动。
3、知道将操作材料放回原处。
花瓶和花大班教案(汇总22篇)篇十
1、引导幼儿观赏花瓶盆栽,了解春天有许多花儿开放了。
2、通过游戏让幼儿初步感知几种花的特征,感受春天的美丽。
3、培养幼儿的质疑能力和观察能力。
仙客来、瓜叶菊等盆栽、“春天”的音乐磁带。
1、师:教室里面有许多的花,你们都认识他们吗?你们知道春天第一个开的是什么花吗?就是上次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去观察的花。
师:今天这里带来了几种春天开的花,你们看。我们一起数一数有几盆?
2、幼儿观赏,对各种漂亮的花有初步的了解。
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三盆花都一样吗?那我们现在来认识一下它们。
1、师:数一数有几种颜色的花呢?它们分别是什么颜色呢?这是紫色的。花儿花儿朵朵开,五颜六色真美丽。
2、引导幼儿知道花的名称,并比较花的茎、叶子、花蕊是不一样的。
师小结:这一种花的叶子大大的,像个西瓜的叶子,我们把它叫做瓜叶菊。而这一种花的叶子好像在向客人打招呼,我们就把它叫做仙客来。
3、引导幼儿进一步感知漂亮的花。
师:我们一起来闻一闻香不香?花朵就像你们的小脸一样,它高兴的时候就露出美丽的笑容。
师:你们喜欢美丽的花吗?我们只能看不能摘,这样才是好孩子。那我们要怎样保护花呢?
播放音乐《春天》,引导幼儿游戏。
师:花儿真美丽,我们一起变成小蜜蜂和蝴蝶去和花儿一起玩,一起采花蜜吧
花瓶和花大班教案(汇总22篇)篇十一
1.引导幼儿学习用蛋壳拼贴在花瓶上。
2.引导幼儿学习不同的手工操作材料的使用方法,培养幼儿对手工活动的兴趣。
1.花瓶实物2~3个。
2.操作卡片《花瓶》、压平后,蛋衣连在一起的蛋壳、水粉颜料、毛笔、调色盘、浆糊、干抹布等。
1.导人活动,引起兴趣。
教师:今天我们来做设计师,每人设计一个花瓶并用蛋壳来制作设计好的花瓶。
2.引导幼儿观察实物花瓶的.特征。
教师出示实物花瓶:这几种花瓶的式样各有什么特点?幼儿议论、回答后,教师总结:花瓶样式很多,有颈子长、肚子大的,有上下粗、中间细的,有瓶口大、颈子细、肚子略大的。
3.引导幼儿学习蛋壳花瓶的制作方法。
教师示范并讲解:先在图画纸上设计一个花瓶式样,画出轮廓线,再用浆糊把蛋壳满满地贴在轮廓内,也可稍微超出轮廓线。然后用颜料涂在蛋壳上,让颜色渗入裂纹中,再用干抹布轻轻抹去多余颜料。用另一张同样大小的图画纸剪去一个同样大小的花瓶轮廓后(注意保持轮廓线的平滑),贴在有蛋壳的图画纸上,使两只花瓶轮廓重合,再在花瓶上面添画上花,一只插满鲜花的花瓶就做成了。
4.交代要求,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教师:下面请小朋友来做花瓶,要先设计好花瓶式样,再贴蛋壳,最后添画。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提醒幼儿注意蛋壳要贴满,花瓶轮廓线要剪平滑,图画纸相贴时注意花瓶的位置。
5.评价作品,结束活动。
展示作品,找出谁设计的花瓶式样最新颖,谁制作的花瓶最精美。
将生鸡蛋的蛋清倒出来,可用蛋壳做不倒翁、花篮、茶杯等。半个鸡蛋壳可做小船。
花瓶和花大班教案(汇总22篇)篇十二
本学期,我们采用了"幼儿园渗透式领域课程",在艺术领域有一节《花瓶设计与装饰》活动,孩子们对各种各样的花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图画本上设计出了千奇百怪、五颜六色的花瓶,活动结束后仍然感觉意犹未尽。于是,我结合孩子们的这一兴趣,搜集了各种瓶子,孩子们可以通过动眼、动脑、动手的过程把自己的探索欲望、创造欲望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装饰出来的花瓶还具有实用价值,用它装饰教室不仅让孩子们时时感受成功的快乐,还可以处处体验创造美的存在。
1、能够掌握包、扎、绕的技能,并对玻璃瓶进行装饰。
2、体验废旧物品再利用以及手工活动带来的乐趣。
1、各种各样的玻璃瓶子、花布、布条。
2、照片、数码照相机。
一、展示照片:各种各样的玻璃瓶子(酒瓶、罐头瓶、饮料瓶)各种花色、形状的布以及布条、绳子,引出主题。
2、幼儿讨论,引出主题:把玻璃瓶子装饰成花瓶。
二、幼儿观察,并根据已有经验探索装饰的方法。
1、我们平时见到的花瓶身上哪个地方有装饰?
(瓶口、瓶颈、瓶腹)。
2、这些布、绳子怎样装饰,才能让瓶子变得漂亮呢?幼儿动手尝试装饰的方法。
三、教师总结幼儿探索的方法,给予鼓励和肯定。
根据幼儿实际操作水平,重点讲解操作过程中的难点:包、扎、绕的'技能。
四、幼儿动手装饰,教师指导。
1、鼓励幼儿互相之间进行合作。
2、启发幼儿装饰的有新意和别人的不一样。
五、介绍评比自己的作品。
1、幼儿介绍自己制作花瓶的材料、方法,认为最好看的是什么地方。
2、以插花的形式互相评比,学习别人优点。
六、装饰教室,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快乐。
1、用数码照相机拍出幼儿制作的作品,和没有装饰前的碎布、瓶子作比较,让幼儿感受自己创作的成功,以及废旧物品再利用带来的乐趣。
2、提示幼儿花瓶这么漂亮,我们是不是还可以用它装饰我们的教室呢?
本活动是在欣赏过各种花瓶的基础上进行的。重点是欣赏各种各样的花瓶,感受花瓶独特的造型和装饰,通过欣赏和与教师的对话,体验不同造型和装饰所带来的美感,幼儿对操作活动感兴趣,能细心地装饰。
花瓶和花大班教案(汇总22篇)篇十三
1、设计自己喜欢的瓶子并在瓶子上表现青花图案。
2、尝试用剪、贴、画的方式完成自己的创作。
3、体验创作带给自己的成功感。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5、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设计自己喜欢的瓶子并在瓶子上表现青花图案。
教学难点:
尝试用剪、贴、画的方式完成自己的创作。
1、一些青花瓷器,青花瓶ppt,教师范例步骤图,背景音乐。
2、白色、蓝色油画棒,彩色卡纸,浆糊,抹布,棉签,白纸,剪刀,黑色签字笔。
一、观察瓷器,了解青花瓷。
1、出示青花瓷器,请幼儿观察这些瓷器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瓷器,你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些瓷器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教师小结:这些瓷器都是白色底子,上面有蓝色图案。这种白底蓝色的瓷器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青花瓷。为什么叫青花瓷呢?是因为古代人把蓝色叫做青,他们又觉得这种瓷器像花儿一样美,所以叫青花瓷。青花瓷是我们中国特有的瓷器。
二、观看ppt,感受青花瓶的不同形状和图案。
1、教师:“青花瓷的物品有很多,有青花盘、青花缸、青花碗、青花盆、青花瓶等,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些青花瓶的图片,一起来欣赏。”
2、幼儿观看ppt,引导幼儿先欣赏青花瓶的形状,然后欣赏青花瓶的花纹。
3、教师小结,引起幼儿创作的兴趣。
教师:“我们欣赏的这些青花瓶的形状都不一样,上面的青花图案也不一样。瓶颈和瓶底上都是用小一些的花纹进行装饰,而瓶肚上的图案比较大,有的画了美丽的花朵在比美,有的画了神气活现的龙在飞舞,有的画了孩子们在玩耍做游戏。每一个青花瓶都是那么漂亮,那么让人喜爱,你们想不想也来设计一个青花瓶呢?”
三、教师出示范例步骤图,边出示边讲解创作步骤。
1、先用蓝色油画棒在白纸上设计自己喜欢的瓶子形状,设计的瓶子要画的大一些。
2、用蓝色油画棒给瓶子装饰花纹,瓶颈和瓶底可以选用小一些的花纹,瓶肚上的图案可以画的大一些。
3、用白色油画棒在花瓶的空白处图上白色,白色和蓝色融合在一起,能表现出颜色的深浅变化。
4、把设计好的青花瓶沿着边线剪下来,贴到彩色卡纸上。
5、用黑色签字笔在卡纸上添上台布。
四、幼儿自主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1、鼓励幼儿大胆设计与众不同的瓶子形状并大胆装饰。
2、提醒幼儿在装饰中用点线面结合的方法,让画面不显得单调。
五、评价幼儿的作品。
1、把幼儿的作品张贴起来。
2、引导幼儿说一说最喜欢哪一幅作品,喜欢作品的什么地方。
1、以幼儿为主体,充分调动兴趣。
活动开始,教师就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简明地提出要求:请幼儿仔细观察瓷器,寻找这些瓷器的相同点。幼儿的兴趣一下被调动起来,积极寻找相同点。当幼儿发现相同点后,教师进行小结,提升幼儿的经验。在教师的小结中,幼儿不仅再次巩固了青花瓷的相同点,而且了解了青花瓷命名的缘由,知道青花瓷是中国特有的瓷器,对青花瓷再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面的环节中,幼儿观看ppt、自己创作设计、共同欣赏作品,兴趣一直伴随着幼儿。所以,在这个活动中,每一个幼儿都是积极参与活动的,课堂气氛活跃,幼儿真正成为了活动的主体。
2、丰富感性经验,巧妙化解难点。
在制作ppt时,教师选择的青花瓶范例就考虑到了形状和上面的图案花纹。范例上的青花瓶有的上面粗,下面细;有的`像个葫芦形;有的瓶口细、瓶肚粗。瓶上的青花图案也不一样,通过欣赏,幼儿就发现瓶口和瓶底的花纹多选用小一些连续纹样的图案来装饰,而瓶肚上则选用一幅完整的画面来装饰。有的选用了植物、有的选用了动物,还有的选用了人物。教师示范时选用了图示法,既缩短了教师当堂示范的时间,又让幼儿对操作过程有了清晰的认识,同时又让幼儿欣赏了教师的创作。这些感性经验的获得,巧妙地化解了活动的重难点,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之中完成了自己的创作。
3、展示幼儿作品,提供交流机会。
新《纲要》指出:“要为幼儿创设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因此,幼儿完成创作后,教师就把幼儿的作品悬挂起来进行展览,请先完成的幼儿和同伴说一说自己的作品。幼儿都完成后,组织幼儿一起欣赏,并说说自己最喜欢哪幅作品,为什么喜欢。孩子们畅所欲言,有一个孩子说最喜欢自己创作的作品,因为青花瓷是中国特有的瓷器,而自己设计的青花瓶的台布上有五星红旗的图案,五星红旗是中国的国旗,所以自己很喜欢,他的回答赢得了伙伴们的掌声。在欣赏作品中,幼儿还发现装饰的图案不仅要有线条,还要用点线面结合的方法来装饰,这样装饰出来的作品不单调,比较大气。在相互交流、相互欣赏中幼儿都得到了提高。
花瓶和花大班教案(汇总22篇)篇十四
1、学习用盘泥条、泥片成型、泥球成型等方法,制作花瓶。
2、在花瓶制作过程中,运用巧妙的方法使得花瓶增加其趣味性。
3、对陶艺活动感兴趣,并从中学习专注的优秀品质。
物质准备:人手一份陶泥、ppt。
经验准备:已经学会了盘筑、泥条和泥球间如何融合。
一、感知与体验。
1、回忆原有的经验,梳理制作技巧。
师:我们以前也做过花瓶,我们都运用了哪些技巧呢?
二、探索与发现。
1、师:看一看,图片中的花瓶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这里的花瓶有瓶身大小的变化,看上去很美观;有些是用泥圈排列组合起来的。
2、师:你们知道该怎么收花瓶的瓶口吗?怎样才会出来这种效果呢?
小结:在收瓶口的时候,我们可以稍微改变下泥条盘住的叠放位置,渐渐地往外扩散或者往里收紧。
三、创作与表现。
1、幼儿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2、鼓励幼儿运用多种技能制作容器。
四、欣赏与评价。
1、在集体面前能大胆地介绍自己的陶泥作品,并把其中的技能技巧与大家分享。
2、评选出最精致优秀的10种花盆。
1、在制作花瓶时可以多点装饰物。
2、泥片厚薄需要均匀些。
花瓶和花大班教案(汇总22篇)篇十五
从作品可以看出,孩子们的创造力和表现力都很强,对静物写生虽然是第一次,孩子们没有什么基础,但我觉得他们还是比较好地理解和把握的,且成功的表现出来了。作为五、六岁的孩子能完成这样一幅幅特点突出,色彩鲜艳的作品,让老师由衷的欣慰,同时我也从中得到了几点启示:。
1、教师应注意引导、启发、善于发现孩子们发展能力的不同之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并且因材施教,帮助他们完成自己的表现,促进其个体发展。
2、幼儿所画教材内容多少存在一些易难问题,并且活动过程是由浅入深,由浅到繁的这个循序渐进过程,只要老师善于发现,注意引导,推陈出新,激活他们学习的思维点和积极性,那么,他们就会表现的更丰富、更生动。
3、早期教育教育的一切努力就是要调动出潜藏在儿童期的艺术创造力,通过写生训练,体现了这一点,所以要大力提倡、抓住最佳期对幼儿进行早期开发,并坚持不懈。
花瓶和花大班教案(汇总22篇)篇十六
2、锻炼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1、先让幼儿自己说说有哪些颜色的.花瓶。
2、讲活动规则:花瓶之让和自己同样颜色的花插进去,不同颜色的花不能插进花瓶里。
3、示范怎样用手撕的方式将彩纸变成花朵来。
4、示范如何轻松地将花朵贴上去,以及该贴在什么位置。
5、示范撕绿叶并贴在花丛中以衬托出花的魅力。
6、提要求:固体胶用后应改好盖子,小纸片不要扔地上,应放入框框中。
7、发放活动用品,指导孩子进行活动。
8、对孩子的作品进行讲评、表扬以及鼓励。
9、对活动中观察到的不良习惯、错误做法进行纠正。
花瓶和花大班教案(汇总22篇)篇十七
《春天来了》的主题活动,我们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经过各种不同形式的活动,孩子们对于春天越来越喜爱,他们探索春天的秘密,歌唱春天的美好,画上美丽的春景……,特别是对于自己周围的变化,显得尤为关注,幼儿园里的小花、小草都成了他们讨论的重点。《纲要》中指出,教育内容应“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于是,针对孩子们的兴趣点、经验和需求,结合主题中数方面的内容,我设计了本次的活动,通过让班级变得更美丽,更春天,尝试自己设计花瓶内的小花(分花)这一情景,和孩子一起进行多重分类,一方面帮助幼儿提升归纳分类的经验,发展幼儿的多角度的思维抽象能力。另一方面在分类的基础上,尝试记录,也提高幼儿记录的能力。
1、通过观察、寻找小花间的不同特征进行多重分类,尝试用简单的图示或数字记录分类的方法。
2、了解春天的季节特征,感受春暖花开的美丽春景。
1、分类的物品(有颜色、形状、大小等不同)、一号花瓶、二号花瓶。
2、供分类用的记录纸和笔等。
一、导入。
1、春天到了,看看周围,你发现了有哪些变化?
小结:春天到了,燕子、大雁都飞回南方了,小花都开了,小树都长出了嫩叶,小草都从泥土里钻了出来。
2、你知道小花为什么会开吗?
小结:春天,天气暖和了,太阳晒一晒,小雨淋一淋,小花得到了阳光,得到了雨水,都争着开放了,真是美丽极了。
二、为小花分类。
1、可是,我们教室里只有两个花瓶,这么多的小花,我要怎么放在一起才好看呢?
2、幼儿操作。
1)请你们做一个设计师,先来设计一下,怎么放才好看?
2)介绍记录卡,把分给一号花瓶是怎么样的小花,分给2号花瓶是怎么样的小花?
2)请你尝试,并把分小花的方法记录在纸上。
3、交流分享。
1)你在一号花瓶里放了怎么样的.小花?又在二号花瓶里放了怎么样的小花?
2)你是怎么做记录的?(颜色、图案等)。
4、你们真棒,小花分的真好看。班里还有其他的朋友今天没来,不知道他们会不会同意你们的方法,这样吧,我们一起来比一比,哪个朋友的方法最多,办法越多,他们就可以进行挑选了,所以请你在仔细的找一找,除了你自己找到的这种方法,还有其他的方法吗?想到一种方法就把他记录下来。这样,你就可以向其他的朋友介绍第一种方法、第二种方法、第三种方法,并让他们来选择一下。
5、幼儿再次操作。
1)提醒幼儿想到一种方法就及时进行记录。
6、再次交流讲评。
1)你想到了几种方法?
2)展示记录卡,你都是这么做记录的?
7、小结:你们真棒,想了这么多分小花的方法,我们一起去把这些方法告诉班级里的朋友吧。
花瓶和花大班教案(汇总22篇)篇十八
1、尝试用橡皮泥造型并运用多种方式、材料有规律地来装饰瓶子,激发幼儿对制作活动的兴趣。
2、能合理利用周围生活中的废旧材料来美化生活,增强环保意识。
重点:目标1。
难点:能运用多种方法,有规律地装饰瓶子。
二、活动准备。
1、环境布置:花瓶展览。
2、材料收集:各种瓶子、橡皮泥、各类干果、贝壳、毛线、树枝等。
三、活动过程。
1、欣赏花瓶展,梳理感性经验。
“这些花瓶哪些地方不一样?花瓶身上的花纹有什么秘密?”
2、发现美,用简笔画归纳规律。
1)主题式的装饰。
2)图案、颜色间隔的装饰。
3)瓶口、瓶底对应的装饰。
3、观察装饰好的花瓶,激发制作欲望。
“它们是用什么材料装饰的?运用了上面的哪种方法?”
4、幼儿动手尝试制作。
1)鼓励幼儿用多种材料进行装饰。
2)帮助能力强的幼儿富有个性的创作。
5、共同布置花瓶展,相互欣赏、评价。
“你是用哪种方法来装饰的?你喜欢哪个花瓶?为什么?”
花瓶和花大班教案(汇总22篇)篇十九
1、对绘画活动感兴趣,乐意参与此活动。
2、懂得用各种好看的颜色进行绘画。
3、掌握用蜡笔涂色的方法。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5、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1、导入活动:用好玩的语气引起幼儿为花瓶穿新衣的兴趣。
2、告诉幼儿为花瓶穿新衣的方法。
3、幼儿进行操作,教师指导。
4、幼儿相互欣赏作品。
1、提醒幼儿绘画时所要注意的问题。
2、提醒幼儿注意卫生以及握笔的方法。
3、鼓励幼儿大胆的用色。
蜡笔画好花瓶形状的白纸。
新《纲要》指出:“要为幼儿创设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因此,幼儿完成创作后,教师就把幼儿的`作品悬挂起来进行展览,请先完成的幼儿和同伴说一说自己的作品。幼儿都完成后,组织幼儿一起欣赏,并说说自己最喜欢哪幅作品,为什么喜欢。在欣赏作品中,幼儿还发现装饰的图案不仅要有线条,还要用点线面结合的方法来装饰,这样装饰出来的作品不单调,比较大气。在相互交流、相互欣赏中幼儿都得到了提高。
花瓶和花大班教案(汇总22篇)篇二十
1.设计自己喜欢的瓶子并在瓶子上表现青花图案。
2.尝试用剪、贴、画的方式完成自己的创作。
3.体验创作带给自己的成功感。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
设计自己喜欢的瓶子并在瓶子上表现青花图案。
教学难点:
尝试用剪、贴、画的方式完成自己的创作。
教学准备:
1.一些青花瓷器,青花瓶ppt,教师范例步骤图,背景音乐。
2.白色、蓝色油画棒,彩色卡纸,浆糊,抹布,棉签,白纸,剪刀,黑色签字笔。
一、观察瓷器,了解青花瓷。
1.出示青花瓷器,请幼儿观察这些瓷器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瓷器,你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些瓷器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教师小结:这些瓷器都是白色底子,上面有蓝色图案。这种白底蓝色的瓷器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青花瓷。为什么叫青花瓷呢?是因为古代人把蓝色叫做青,他们又觉得这种瓷器像花儿一样美,所以叫青花瓷。青花瓷是我们中国特有的瓷器。
二、观看ppt,感受青花瓶的不同形状和图案。
1.教师:“青花瓷的物品有很多,有青花盘、青花缸、青花碗、青花盆、青花瓶等,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些青花瓶的图片,一起来欣赏。”
2.幼儿观看ppt,引导幼儿先欣赏青花瓶的形状,然后欣赏青花瓶的花纹。
3.教师小结,引起幼儿创作的兴趣。
教师:“我们欣赏的这些青花瓶的形状都不一样,上面的青花图案也不一样。瓶颈和瓶底上都是用小一些的花纹进行装饰,而瓶肚上的图案比较大,有的画了美丽的花朵在比美,有的画了神气活现的龙在飞舞,有的画了孩子们在玩耍做游戏。每一个青花瓶都是那么漂亮,那么让人喜爱,你们想不想也来设计一个青花瓶呢?”
三、教师出示范例步骤图,边出示边讲解创作步骤。
1.先用蓝色油画棒在白纸上设计自己喜欢的瓶子形状,设计的瓶子要画的大一些。
2.用蓝色油画棒给瓶子装饰花纹,瓶颈和瓶底可以选用小一些的花纹,瓶肚上的图案可以画的大一些。
3.用白色油画棒在花瓶的空白处图上白色,白色和蓝色融合在一起,能表现出颜色的深浅变化。
4.把设计好的青花瓶沿着边线剪下来,贴到彩色卡纸上。
5.用黑色签字笔在卡纸上添上台布。
四、幼儿自主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1.鼓励幼儿大胆设计与众不同的瓶子形状并大胆装饰。
2.提醒幼儿在装饰中用点线面结合的方法,让画面不显得单调。
五、评价幼儿的作品。
1.把幼儿的作品张贴起来。
2.引导幼儿说一说最喜欢哪一幅作品,喜欢作品的什么地方。
1.以幼儿为主体,充分调动兴趣。
活动开始,教师就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简明地提出要求:请幼儿仔细观察瓷器,寻找这些瓷器的相同点。幼儿的兴趣一下被调动起来,积极寻找相同点。当幼儿发现相同点后,教师进行小结,提升幼儿的经验。在教师的小结中,幼儿不仅再次巩固了青花瓷的相同点,而且了解了青花瓷命名的缘由,知道青花瓷是中国特有的瓷器,对青花瓷再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面的环节中,幼儿观看ppt、自己创作设计、共同欣赏作品,兴趣一直伴随着幼儿。所以,在这个活动中,每一个幼儿都是积极参与活动的,课堂气氛活跃,幼儿真正成为了活动的主体。
2.丰富感性经验,巧妙化解难点。
在制作ppt时,教师选择的青花瓶范例就考虑到了形状和上面的图案花纹。范例上的青花瓶有的上面粗,下面细;有的像个葫芦形;有的瓶口细、瓶肚粗。瓶上的青花图案也不一样,通过欣赏,幼儿就发现瓶口和瓶底的花纹多选用小一些连续纹样的图案来装饰,而瓶肚上则选用一幅完整的画面来装饰。有的选用了植物、有的选用了动物,还有的选用了人物。教师示范时选用了图示法,既缩短了教师当堂示范的时间,又让幼儿对操作过程有了清晰的认识,同时又让幼儿欣赏了教师的创作。这些感性经验的获得,巧妙地化解了活动的重难点,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之中完成了自己的创作。
3.展示幼儿作品,提供交流机会。
新《纲要》指出:“要为幼儿创设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因此,幼儿完成创作后,教师就把幼儿的作品悬挂起来进行展览,请先完成的幼儿和同伴说一说自己的作品。幼儿都完成后,组织幼儿一起欣赏,并说说自己最喜欢哪幅作品,为什么喜欢。孩子们畅所欲言,有一个孩子说最喜欢自己创作的作品,因为青花瓷是中国特有的瓷器,而自己设计的青花瓶的台布上有五星红旗的图案,五星红旗是中国的国旗,所以自己很喜欢,他的回答赢得了伙伴们的掌声。在欣赏作品中,幼儿还发现装饰的图案不仅要有线条,还要用点线面结合的方法来装饰,这样装饰出来的作品不单调,比较大气。在相互交流、相互欣赏中幼儿都得到了提高。
花瓶和花大班教案(汇总22篇)篇二十一
1、能运用泥塑中搓条、压扁等技法,塑造出花瓶的基本造型,并做适当的装饰。
2、感受手工劳动带来的乐趣。
黄泥或者彩泥、泥工板。
1、回忆以前的花瓶欣赏和绘画设计等已有经验,导入活动。
教师:小朋友已经画过花瓶了,今天我们用泥贴一个花瓶,你觉得用什么方法能贴出花瓶呢?(泥塑中的搓条技法可以贴出花瓶。)。
2、请幼儿讨论并演示泥贴花瓶的具体方法。
教师:你会怎样装饰花瓶呢?
幼儿自由充分讨论。(可以用泥条围合成图案,也可以用搓圆压扁的方法拼贴成图案)。
3、幼儿操作,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创新,尝试探索各种可能的.方法制作花瓶泥贴画。
教学变式:在装饰花瓶的过程中,还可以借助瓶盖、牙签等工具进行图案装饰。
可以用撕纸、剪纸碎片来粘贴花瓶,或用蛋壳制作蛋彩花瓶。
可以在活动室的美工区,为幼儿提供彩泥或油泥,让幼儿自由塑形。
花瓶和花大班教案(汇总22篇)篇二十二
1、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逐渐懂得留意和利用身边的废旧物品。
2、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
3、体验绘画与手工相结合的活动乐趣。
4、对方形、圆形,线条等涂鸦感兴趣,并尝试大胆添画,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5、鼓励儿童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幼儿对美术的热爱之情。
【活动准备】。
教师贴好牛奶杯的作画卡纸,废旧纸张、双面胶、记号笔、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出示空的牛奶杯,问:小朋友觉得它可以做什么用?再出示被剪成一半的牛奶杯,问小朋友:觉得像什么?先肯定小朋友的各种想法(为课后的作业布置埋下伏笔),再引出今天要做的课题--牛奶杯变花瓶。
二、讲解示范。
分发教师已贴好的牛奶杯的卡纸(中班的孩子贴的是完整的杯形。大班的孩子贴的是杯子的一小部分,由孩子自己把杯子补充完整)和废旧纸张、讲解要补充的地方示范揉纸、撕纸成花以及贴的动作。
三、幼儿操作。
1、请小朋友自己选择喜欢的废旧纸张(旧书、广告宣传单等)揉成团或撕成片后粘在合适的位置,数量和位置由小朋友们自己决定。
2、花朵粘好后,再用记号笔画出花枝、叶子。
3、最后引导小朋友大胆添加合适的背景。
【活动总结】。
【活动反思】。
学生实验的操作的热情非常的高,但是在实验的操作上有一些不规范。个别的同学在向牛奶中加入各种物质的时候,在老师要求每次只加入一种的情况,还是加入各种物质。这样现象观察不到,因此需要要求同学积极的按照步骤进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