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作文可以激发读者的思维和想象力,引导读者去思考和探索更深层次的问题。下面是一些经典的优秀作文选段,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作者的才情。
改写卜算子·咏梅(通用15篇)篇一
1、整体感词里的艺术形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艺术境界。
2、学习衬托的手法。
3、背诵这两首词。
一课时。
诵读、点播、赏析。
一导语。
请同学回忆上学期的两首词,略微点评,温故为知新做准备。
二、听范读感知这两首词。
三、自读疏通词语。
卜算子:词牌名咏梅:题目咏:用诗词叙述。
犹:还,仍然俏:俊俏,美好的样子。
烂漫:色彩鲜艳而美丽。这里是形容盛开的样子。
寂寞(jimo):孤单冷清苦:竭力,尽力。
任凭:一任零落:凋谢。
四、诵读、点播、赏析。
1、请学生试读,略评。
2、点播分析。
(1)、词里的梅花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那些词可以点明它生活的环境?
讨论明确:寒冷艰险的环境里;飞雪:寒冷的冬天;悬崖:险恶;。
百丈冰:寒;。
讨论点播赏析:一般花都因为畏惧严寒而凋零枯萎了。
独有梅花不畏恶劣的天气,险恶的环境,迎着风雪,傲然盛开。
俏:表现出来了。
傲寒俊俏,积极乐观的形象。
积极乐观的思想感情。
带着积极乐观的感情齐读上阕。
讨论、点播、赏析:俏-——正面;不争——反面;只——别无所求。
表现梅花的谦逊无私。
烂漫山花——笑:藐视困难的笑:苦尽甘来的面对胜利无比欣慰的笑;功成身退谦逊的笑;对未来充满信心的笑。
(4)、词里用是什么手法?
讨论点播:衬托。
风雪、悬崖、百丈冰(俏)——衬托梅花的傲寒俊俏,不畏困难的形象。
山花烂漫(笑)——衬托乐观向上,高风亮节。
(5)该词的境界美在哪里?
讨论、点播、赏析:给人以胸怀广阔,志向高远,乐观向上的境界美。
小节:这首词通过对梅花形象的描绘,表现梅花坚忍不拔,对胜利充满信心和谦逊无私的精神,给人以胸怀广阔,志向高远,乐观向上的境界美。
(6)理解诵读。
(7)对比赏析陆游的词。
疏通全词大意:远离驿站,那偏僻的残破的小桥边,梅花寂寞冷清的开放,无人观赏。黄昏时光已令你忧愁悲伤,更何况加上狂风鄹雨。
从不在争奇斗艳上费心思,下工夫,也不理睬百花的嫉妒不满。凋零的花瓣在地上,被车碾碎,但你仍旧和以前一样,散发着淡淡的缕缕清香。
同学们比较看看这个梅花是什么形象?表达了作者这样的思想感情?词的境界如何?
讨论、点播、赏析:寂寞凄凉,饱受摧残形象。
低沉孤傲。
消沉无奈。
两首词相同点在哪里?
讨论、点播:1都写了梅花不畏严寒的特点;2都写了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特点3都写了梅花的高尚品质。
两首词不同点在哪里?
讨论,点播:1、形象不同。陆游的梅花是寂寞凄凉,饱受打击摧残的形象。毛泽东词里梅花是傲寒俊俏,积极向上的形象。
3、感情基调不同。毛泽东的词,感情基调是积极乐观,充满自信的。陆游的词低沉孤高的。
(8)、理解背诵该词。
板书。
毛泽东陆游。
形象傲雪俊俏,积极乐观寂寞凄凉,饱受摧残。
思想感情乐观向上,充满自信低沉孤高,悲观消沉。
境界气势恢弘,博大高远狭隘局促,灰暗抑郁。
(9)、作业:探究学习。
(10)、欣赏《红梅赞》歌曲。
改写卜算子·咏梅(通用15篇)篇二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天色不早了,老人也要回家了,但是他好像突然记起来什么事情,他神秘的凑到我的耳边悄悄说“老夫名叫陆游”
冬天来了,我独自一人在北风傲雪盛开。我一想到陆游写给我这首词,我就感到非常自豪!平日我总是听见其他花枝嫉妒的声音——嫉妒我可以在冬天开出最美的花朵。我仔细想想,对喔,为什么不往高兴的地方想想呢:我虽然孤独,但我就是最美最坚强的花朵。
陆游的这首词和我的花香将会流芳百世!
改写卜算子·咏梅(通用15篇)篇三
一株梅花,在寒风之中摇曳着,在驿站外的断桥边,无比寂寞。
驿站人来人往,却没有人注意到它——这株香气浓郁却又孤独的梅花。
太阳渐渐沉了下来,用最后的余晖照亮了即将朦胧的大地,傍晚来临了。梅花渐渐把花梢低了下来,独自发愁:什么时候我才能去肥沃的土地?什么时候人们才会青睐我?想着想着,它把头抬了起来,坚毅中带着一份倔强,高傲中透着一股凄凉。
天渐渐冷了起来。梅花依然高傲挺立,豆大的雨珠从天上落下来,落在花瓣上,又从树梢上滚下来,到完全没有水分的土中——好久没有这种美好的享受了,梅花心想。
雨停了,梅花开得更艳了,香气更浓了。寒风呼啸而来,把梅花逼得东倒西歪,可是,她却好似翩翩起舞。
和风雨每天搏斗的梅花,从来没有想过去和风细雨的春天绽放,因为寒风的凛冽,正是她练就一身傲骨必需的营养。
突然,一辆马车急驶而来,掀起一股子尘土,又碾过这俏丽的梅花。或许,梅花早已被击破在雨中,碾压成泥,化作尘土。但驿外,仍旧隐隐约约地飘着梅的清香,似有似无,若隐若现。
作者: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改写卜算子·咏梅(通用15篇)篇四
一株梅花,在寒风之中摇曳着,在驿站外的断桥边,无比寂寞。
驿站人来人往,却没有人注意到它——这株香气浓郁却又孤独的梅花。
太阳渐渐沉了下来,用最后的余晖照亮了即将朦胧的大地,傍晚来临了。梅花渐渐把花梢低了下来,独自发愁:什么时候我才能去肥沃的土地?什么时候人们才会青睐我?想着想着,它把头抬了起来,坚毅中带着一份倔强,高傲中透着一股凄凉。
天渐渐冷了起来。梅花依然高傲挺立,豆大的雨珠从天上落下来,落在花瓣上,又从树梢上滚下来,到完全没有水分的土中——好久没有这种美好的享受了,梅花心想。
雨停了,梅花开得更艳了,香气更浓了。寒风呼啸而来,把梅花逼得东倒西歪,可是,她却好似翩翩起舞。
和风雨每天搏斗的梅花,从来没有想过去和风细雨的春天绽放,因为寒风的凛冽,正是她练就一身傲骨必需的营养。
突然,一辆马车急驶而来,掀起一股子尘土,又碾过这俏丽的梅花。或许,梅花早已被击破在雨中,碾压成泥,化作尘土。但驿外,仍旧隐隐约约地飘着梅的清香,似有似无,若隐若现。
女性的政治改写
所见改写作文400字三篇
【精品】悯农改写作文三篇
有关望洞庭改写作文四篇
改写卜算子·咏梅(通用15篇)篇五
信息资料: 。
1、搜集古今诗人的咏梅作品。 。
2、师生查阅1961年国内社会背景的资料。 。
3、分别查阅关于两首作的赏析文章。 。
教学要求: 。
2、能够创造性地处理使用搜集的材料,并能主动地与同学进行合作学习。 。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
4、从梅花的高贵品质中受到人生观、价值观的感染熏陶。 。
教学时数:2课时 。
第一课时: 。
教学流程: 。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丰富认知 。
1、由“你见过梅花吗?你了解梅花吗?”引入。 。
二、进行新课,了解背景,理解全词。 。
1、根据学生的搜集的资料,引出课题,并结合学生旧知弄清词牌、题目等。 。
2、启发学生根据预习,提出问题。 。
3、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搜集的资料,小组合作,读文研讨。 。
三、汇报交流,明确理解,感情读背。 。
1、指读课文,互相评价。 。
2、结合自己小组喜欢的词句,畅谈学习收获。 。
3、有感情练读,教师相机指导,尝试背诵。 。
四、巩固练习,丰富积累。 。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并试着说出这样填的理由。 。
( )的梅花 。
第二课时: 。
教学流程: 。
一、创设情境,引发对照,激发兴趣。 。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
[回顾旧知,创设学习情境。] 。
[巧妙布疑,诱发学生思索。] 。
二、由疑而入,自主学读,理解研读。 。
三、交流研讨,促进理解,个性表达。 。
2、学习小结。 。
四、深悟情感、创意表达。 。
2、成果展示,相互评价。 。
五、感情读背,升华理解。 。
[有余力的学生可选择陆游的词作来进行读背练习。] 。
改写卜算子·咏梅(通用15篇)篇六
学习要求:
1、结合搜集查阅的资料和对两首咏梅词的比照分析,理解作品内容及思想感情,丰富语文积累。
2、能够创造性地处理使用搜集的材料,并能主动地与同学进行合作学习。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从梅花的高贵品质中受到人生观、价值观的感染熏陶。
教学准备:
1、搜集古今诗人的咏梅作品。
2、师生查阅1961年国内社会背景的资料。
3、分别查阅关于两首作的赏析文章。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丰富认知。
1、由"你见过梅花吗?你了解梅花吗?"引入。
请大家介绍一下自己了解的梅花,学生自由发言。
2、以"多彩的梅世界"为题,组织同学汇报交流搜集的资料(诗文、图片、乐曲等)。
由搜集人自行介绍。(详细内容、搜集渠道、自我感受)。
3、在师评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评、互评。
(针对搜集信息的质量、渠道、展示效果等方面)。
二、进行新课,了解背景,理解全词。
1、根据学生的搜集的资料,引出课题,并结合学生旧知弄清词牌、题目等。
2、启发学生根据预习,提出问题。
3、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搜集的资料,小组合作,读文研讨。
三、汇报交流,明确理解,感情读背。
1、指读课文,互相评价。
2、结合自己小组喜欢的词句,畅谈学习收获。
3、有感情练读,教师相机指导,尝试背诵。
四、巩固练习,丰富积累。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并试着说出这样填的理由。
( )的梅花。
2、在搜集的资料中,把自己认为最好的内容,介绍给同桌,择优抄在积累本上。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引发对照,激发兴趣。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回顾旧知,创设学习情境。
2、出示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故设疑问:同样是描写梅花,它们有什么不同吗?
二、由疑而入,自主学读,理解研读。
2、把搜集的关于两首词的赏析文章,发给各小组,鼓励各组根据阅读理解,探究发现,深入体会两词的内容及思想感情。
三、交流研讨,促进理解,个性表达。
1、学生结合本组的学习,交流理解与收获,教师相机引导点拨。引导学生互相补充、评价。
2、学习小结。
四、深悟情感、创意表达。
1、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词句的理解或对梅花的感情,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感受。(写作、绘画、背诵、抄录等均可。)。
2、成果展示,相互评价。
五、感情读背,升华理解。
有余力的学生可选择陆游的词作来进行读背练习。
改写卜算子·咏梅(通用15篇)篇七
师:同学们,梅花是我国的名花之一,它具有色、香、姿、韵的外形美和内质美。在大自然千姿百态的花卉中,毛泽东同志对梅花情有独钟,他用过的茶杯、饭碗、烟缸、地毯、笔筒上均可见花枝摇曳的梅花图案,这一梅花情结,寄寓着一代伟人的生活情趣和人生追求。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词《卜算子咏梅》。请同学们拿出学案研读学习目标(生读)相信同学们通过这节课一定能够完成学习目标。
二、对子同学把全词读流利。
师:请大家打开课本,完成学案上尝试探究的第1小题,注意要给对方打分。
师:好,大家读得十分认真。下面请一位同学来朗读一下。
师:他读得怎样?大家评评看。(简单评价)。
师:大家谈得不错,另外,要把一首诗词读出感情来,首先要准确理解全词内容,把握作者情感。要理解全词内容,必须了解这首词的写作背景。(学生汇报所查阅的写作背景)。
三、理解并有感情的朗读全词。
师:下面,请同学们先自己联系上下文推想这些重点词语的意思,(如果有困难,可以借助工具书)再有疑问与小组同学讨论并理解整首词,在弄懂词义的基础上与组内成员合作,用不同的形式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并结合词义对其他组的朗读做出评价。
(播放课件:出示重点词语。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师参与讨论)。
四、全班展示。
师:刚才我参与了同学们的讨论,大家都非常认真,都在积极地思考,下面就请各位小小朗诵家来向全班展示你们组的设计。(指定一个组来读,其他组结合词义一句一句的进行评价。)如果你评价的有理有据可要给你们组加分啊(学生评价)如果你能比他读的更好也能为你们组加分。
预设:
1、“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这两句叙述了季节的变化,交代了梅花开放的.背景,读时要舒缓些。联系时代背景和作者的身份看,这里的“春归”“春到”象征政治形势的变化发展,体现了诗人对形势发展的预测和对胜利充满信心。“到”字要重音读,并读出喜悦之情。
2、“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悄”。这里用夸张的手法写悬崖上的冰凌,说明天气十分寒冷,在这样恶劣的天气里,其他的花都凋谢了,只有梅花还在开放,所以“百丈冰”和“悄”要重读。“悬崖百丈冰”是起衬托作用,写出了梅花不畏严寒,顶着寒风开放的坚强形象,因此我们要把梅花面对困难坚强不屈的精神读出来。“犹”字起加强语气的作用,读时要用重音,要读出激昂豪放的语气。
3、“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这两句是说梅花俏丽开放却不想争占春光,她只是向人们报告春天来临的消息,这说明了梅花很谦虚。读时,速度要稍慢,饱含深情。这两句反映了梅花不居功自傲,谦逊伟大的胸怀和崇高的精神境界。我们要用赞叹的语气读,对“不争春”和“报”进行重音朗读。这里的“也”起舒缓语气的作用。
4、“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在寒冷的冬天,其他花儿都枯萎了,梅花却傲然开放,用她的俏丽装点世界,春天来了,百花争艳,万紫千红,这时梅花却谢了,但她不伤心,看到山花烂漫的春天,她却笑逐颜开,这种豁达乐观的精神真让人感动、赞赏。我们要读出感动敬佩的语气。这里的“山花烂漫”衬托了梅花的胸怀,“笑”写出了梅花的乐观,要读得深情些。那个“笑”字,把梅花写活了,写出了梅花光彩照人的形象。这“笑”,是藐视困难的笑,是苦尽甘来面对胜利无比欣慰的笑,是功成身退谦逊的笑,是对未来充满信心的笑。
五、合作展示诵读。
师:了解了这首词的写作背景,理解了词义,下面我们小组再次合作,读出伟人这首词里所蕴含的积极、乐观、充满自信的情感。
师:请哪一组自告奋勇来朗诵全词。
师:从(第一次朗读的组)的两次朗读中,大家看,理解了内容,把握了作者的情感后读起来就是不一样。好,请大家一起有感情地朗诵全诗。(各组展示感情诵读)老师及时评价(你们让老师听到了伟人--,给你们组加3分,老师从你们的朗读中体会到了--,同样给你们组加3分)。
六、盘点收获。
师:诗歌的韵味,伴着我们的声音,我们的情感,敲击着我们的心灵。刚才,我们通过朗读来感受了梅花的气韵、内神美和全词胸怀广阔、志向高远、乐观向上的境界美。下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完成学案上的盘点收获!
(学生纷纷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互相评价。)。
师:这首词前面的小序说:“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那么,它和陆游词在内容及思想感情表达上有什么异同呢?这就是我们下节课预习到学的内容。
改写卜算子·咏梅(通用15篇)篇八
一、教材分析:
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一生孜孜以求地收复中原,报效国家,却屡遭主和派打击、排斥,晚年甚至受到好友杨万里的诗讽。他一生很爱梅花,因为梅花象征着气节。他的这首咏梅词正寄寓了他忧国伤时、坚守节操的情志:在孤独和寂寞中,他坚守心灵的恬定;面对悲剧性的消亡,他矢志不渝。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已接触过该词,词的大意稍有了解,教学的重点不必拘于此点。因此,引导学生学习、掌握鉴赏诗、词、曲的方法,培养他们热爱我国的传统文化是该课的重点。
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对本文做了以下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归纳总结鉴赏诗词的基本方法。
2、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把握作者感情。
【教学重点】分析词的意象;理解作者词中表达的'感情。
【教学难点】整体感知词里的艺术形象,学习归纳鉴赏诗词的基本方法。
【知识目标】了解陆游的生平以及爱国情感;理解梅花的形象和品格内涵;背诵本词。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把握作者的情感;掌握鉴赏诗、词、曲的方法。
【情感目标】热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培养积极健康审美情趣。
三、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分析与设计:
(一)教法设计。
根据“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改革理念,结合该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体现“学会学习”的教学观念,在教学中主要采取了以下方法:
(1)讲授法:
为了帮助更好地理解《卜算子·咏梅》中梅花的形象,讲解作者的生平,介绍作者写词的时代背景,串解本词的意境。
(2)启发式教学法:
适时运用多媒体等手段抛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挖掘学生思维潜能,帮助学生提高解决疑难问题的实践能力。
(3)知识迁移法:
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金钥匙,是学生自主发展的关键。在学习《卜算子·咏梅》时,引导学生概括归纳鉴赏诗词的方法,建立知识的网络结构,为学生的自主探索提供可行性前提,再让学生利用所学的方法去鉴赏其他的诗词就水到渠成了。
(二)学法设计。
(1)观察分析法。
在导入部分,播放梅花的相关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梅花的人格魅力。再结合日常对梅花的了解,概括常态的梅花具有的人格内涵。
(2)诵读法。
“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寐时,咏其文,见其义,所得多矣。”利用诵读法可以使学生在读书时眼观其文,口读其声,耳听其音,脑思其义,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眼、口、耳、脑。同时,诵读法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帮助理解,加深记忆。
(3)小组讨论法。
促使学生在观察、思考的过程中,学会总结归纳,进行知识迁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踊跃参与课堂教学,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在民主的氛围中引导学生总结提升,最终能够独立鉴赏任意的诗词。
四、教学过程:
(一)由多媒体课件——“梅花”的图片导入。
(二)作者情况及写作背景。
(三)初读——释义——了解词的大意。
(四)讲授“意象”与“意境”的相关知识点。
(五)再读注意节奏与情感。
(六)总结鉴赏诗、词、曲的方法。
(七)拓展巩固:马思远“天净沙·秋思”
(八)作业。
(九)教学反思。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是学习诗歌的方法之一。朗读指导可在学生基本了解词意、体会作者情感的基础上进行。指导的基本方式是: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试读——示范指导——再练读——再试读。还可以创设情境,如展示图片、配上激昂欢快的乐曲等,使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词的朗读与古诗略有不同,同样讲究节奏与韵律,但句与句之间的语气更加连贯,上下阕之间停顿略长一些,注重意境的营造。这首词在语言形式上接近现代汉语,便于朗读时情感的酝酿与抒发。教师可启发学生讲一讲词的大意,对讲错的地方,师生互相补充修正。在熟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课后延伸:可以让学生在课下把诗词朗诵用录音机录下来,同学之间相互欣赏,激发学生诵读和积累古典诗词的兴趣。
五、预期教学效果。
(一)本堂课的主要特色。
以梅花的图片导入,配合廖昌永的《梅花引》歌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引起他们对梅花所具有的人格内涵进行思考。
注重“知识迁移”的学习方法。分析诗词的意象和梅花的品格将作为整堂课的重点,学习之后学生能概括总结出鉴赏方法并能迁移运用到鉴赏其他诗词中去。
(二)教学效果预测及应对措施。
针对学生的知识结构,良好的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求知欲和探究心理的有效方法。采用多媒体播放梅花凌寒独自开的壮美景色,加上音乐的渲染,有声有色,具有直观性,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兴趣,为学习新知识架设了桥梁。这个环节学生基本上注意力比较集中,兴趣会比较高涨,能独立概括出梅花的坚强、冰清玉洁的特点。陆游资料的恰当引用补充了学生认识上的空白,对于理解诗词的情感做了很好的铺垫。
但本课容易以老师的讲解为主,学生只是倾听。所以在理解诗词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放手让学生去独立思考,当学生感觉不知从何下手时,老师再及时地点拨。
改写卜算子·咏梅(通用15篇)篇九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
:幻灯片课件。
一、 导入。
对今天,我们学习《卜算子 咏梅》这首词,让我们通过对诗词的学习,走近毛泽东,了解他伟大的胸怀,学习他伟大的思想。
三、 掌 握生字与词语、尽量结合诗句的意思谈。
四、理解诗句的意思。
1、交流第一段:风雨刚刚把春天送回来,飞舞的雪花又在迎接春天的来到。已经是冰封雪冻最寒冷的时刻,悬崖边上还盛开着俏丽的梅花。
2、指导感情朗读这一部分。
3、同学们自己或者小组准备第二段诗词解释: 。
梅花虽然美丽,但并不炫耀自己,只是为了向人们报告春天到来的信息。等到百花盛开的时候,她将感到无比欣慰。
讨论:梅花的特点——凌寒独放、俏不争春、乐观谦虚来讨论交流,领悟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与开阔的胸襟,从而满含激昂赞叹之情读出梅的风姿,梅的品格。
五、感情朗读、背诵总结。
这首词是毛泽东读了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同题词后写的。陆游的原词是他坚贞不屈的品格的写照。
读一读,比较一下异同点。
这两首词,虽然写的都是梅花,但由于毛泽东和陆游所处的时代不同,性格不同,经历不同,审美情趣不同,所以词的思想内涵也就明显的不同。
感悟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谦逊的作风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所赞颂的梅花不畏艰难险阻、凌寒独放的品格和不居功自傲的精神在读熟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
欣赏毛泽东的《沁园春雪》。
课后延伸:可以让学生在课下把诗词朗诵用录音机录下来,同学之间相互欣赏,激发学生诵读和积累毛泽东诗词的兴趣。
板书:
: 。
改写卜算子·咏梅(通用15篇)篇十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读懂诗词的意思。
2、结合相关资料理解诗词深刻的时代寓意,体会共产党人在险恶的环境下决不屈服,勇敢地迎接挑战,直到取得最后胜利的伟大决心。
3、学习梅花凌寒开放的品格,锻炼自己的意志,勇于克服生活中、学习中的困难。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理解诗词意思是教学重点。
2、学习革命前辈不怕困难、迎难而上的品格,锻炼自己意志是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学生了解梅花的资料,搜集咏梅的诗词。
教师制作相关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课件出示梅花的相关视频资料,学生欣赏梅花凌寒盛开、傲雪绽放的身姿。
2、谁来说说自己欣赏后的感受?(鼓励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谈感受,使其初步感知梅花的.美丽与坚韧品格。)。
3、大家说得真好。梅花不仅美丽,它还象征坚忍不拔,百折不挠,奋勇当先,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别的花都是春天才开,它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梅花成为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千年吟咏不绝的主题。你知道哪些歌咏梅花的诗词?(学生吟诵相关诗词)。
4、今天,我们再来一起欣赏一首咏梅的名篇——毛泽东同志所作的《卜算子·咏梅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板书课题,出示诗词。)。
改写卜算子·咏梅(通用15篇)篇十一
1961年12月。
教学目的:
1、了解词的特点,理解词的含意以及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受到乐观主义教育。
2、有感情地这首诗,并背诵。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词的含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具准备:
一幅风雪中盛开的梅花的挂图,录音磁带。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几首词。词是由古代五言诗、七言诗和民间歌谣发展起来的一种配乐歌唱的诗体。一般人上阕和下阕。词有不同的词牌,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今天,我们学习一首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写的词。(板书课题,齐读)。
2、介绍背景。
本课韪中的“卜算子”是一种词牌名,“咏梅”是词的韪。这首词是毛泽东主席读了宋代诗人、词人、散文大家陆游的咏梅词以后写的,毛主席“反其意而用之”写下了这首词。
二、初读这首词,做到读通。
1、录音范读。
2、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韵味。
3、请几个同学站起来读,其他同学听后评议,教师范读。
4、全班齐读。
三、再读这首词,初知大意。
1、学生自由反复读,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不懂的可以查阅工具书,再想想这首词的意思。
2、学生按以上要求自学。
3、小组讨论交流。
4、集体汇报交流。
(1)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2)请几个同学试着说说这首词的意思。
这首词上阕的意思是:风雨把春天送回大地,漫天的飞雪迎来了春天。在那的百丈高的悬崖上,还有俏丽的梅花枝。
这首词下阕的意思是:那俏丽的花枝却不与百花争那明媚的春色,只把春天的消息向人间报告。等到山花烂漫的时候,梅花在花丛中绽开笑脸。
四、细读这首词,领会情感。
1、反复读这首词,想想词中写了梅花的什么特点?赞扬了梅花怎样的品格?
2、学生讨论交流。
3、教师概括小结:
词中写了梅花超凡脱俗、不畏严寒、傲雪开放、不与众花相沉浮的特点。赞扬了梅花孤傲高洁、耐寒顽强不与群芳斗艳的品格。
五、拓展想象,延伸思维。
1、请同学们眳“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同学是一幅什么样的景色,把这幅画面描述给同桌听。
2、请几个同学站起来描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画面,其他同学评议。
3、请大家试着把这幅画用简笔画画出来,另外请两个同学到黑板上来画。
六、指导朗读并背诵。
1、请同学们试着给这首词标出重音和节奏。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2、请几个同学朗读这首词,其他同学评议。
3、试着背诵这首词。
4、个别试背,齐背。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课题,简介作者。
1、同学们,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知道毛泽东是在读了陆游的词《卜算子·咏梅》后“反其意而用之”写下了这首词。那么它们的风格有什么不同呢?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陆游的这首词。(板书课题)。
2、简介作者。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文学家。越州人。他是中国文学史上写诗数量最多的人,共写了九千多首诗,也擅长写词,堪称大家。乾首二年(1166年),陆游因“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被罢免了隆兴通判的官职。这首词中的梅花形象,正是作者受掩护的身世和壮志未就的心境的鲜明写照。
二、布置自学要求,自学这首词。
1、自由读,读通句子。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不懂的地方可查阅工具书,也可以与同桌交流。
3、想想这首词的意思。
三、以四人为一小组,学生汇报各自的自学情况,教师巡视指导。
四、集体汇报交流。
1、检查读的情况。
2、检查对词语的理解情况。
3、检查学生对这首词的意思的理解。
荒凉的驿亭外面、断桥旁边,梅花孤独地开着,漫无目的。已是黄昏时候了,梅花独自含愁,更带着些风丝雨丝。
梅花无意想要与百花争春斗艳,任凭百花来妒忌吧。即便梅花凋零飘落,成泥成尘,它的芳香依旧不变啊!
五、细读这首词,品味思想感情。
1、反复读这首词,想想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2、请几个同学描述所想象到的画面。
3、试着画图。
4、结合背景,说说你体会到词中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p5。
六、指导朗读并背诵。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七、拓展延伸。
改写卜算子·咏梅(通用15篇)篇十二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淋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刚读这首诗时只感到作者内心的寂寞与孤独。断桥边,无主、寞开放的花,“花”自好看,却无人欣赏,加上风和雨的无情摧残,所以“花”在黄昏中独自哀愁。
悲哀之中有希望,就是这首诗最大的特点,也是陆游后期创作的特点,诗中一开始就流露出“消极”的、“凄怆”的“悲凉”的情怀,但很快就转入积极的、健康的、乐观的思想,使人不能不被诗人高超的写作技能和丰富的思想情感所折服。但最感染人的并不是上述那些从文字表面所折射出来的思想,而是诗人内心那种豁达、乐观、积极、“清高”的品格。
这首诗我从很小的时候就开使背了,但每次读都能读到许多不同的东西,从单纯的背文字到对诗人的思想感情有了更深层的了解。从了解字面意思到体会子内所蕴含的思想情感,无不是在学习中体会到得。所以在以后的学习中,我更应该注重知识的积累,这样才能体会到每篇文章作者所要表达出的思想情感,才能更深入的理解作者,才能真正算是读懂了一篇文章。
改写卜算子·咏梅(通用15篇)篇十三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会生字,能正确读写“卜算子、咏梅”等词语。
能力目标: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情感目标:了解词的大意,感悟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谦逊的作风。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具准备:投影仪。
教学反思: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朗读指导可在学生基本了解词意、体会作者情感的基础上进行。指导的基本方式是: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试读――示范指导――再练读――再试读。还可以创设情境,如展示图片、配上激昂欢快的乐曲等,使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词的朗读与古诗略有不同,同样讲究节奏与韵律,但句与句之间的语气更加连贯,上下阕之间停顿略长一些,注重意境的营造。这首词在语言形式上接近现代汉语,便于朗读时情感的酝酿与抒发。教师可启发学生讲一讲词的大意,对讲错的地方,师生互相补充修正。在读熟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课后延伸:可以让学生在课下把诗词朗诵用录音机录下来,同学之间相互欣赏,激发学生诵读和积累毛泽东诗词的兴趣。
改写卜算子·咏梅(通用15篇)篇十四
目标:
1.解释课题,介绍.写作背景。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3.自学课文,质疑问难。
教学过程:
-、揭示课题。
1.解题。
2.介绍.写作背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2.指名读,纠正读音。
3.熟读课文,思考:词中写了梅花的什么特点?赞扬了梅花怎样的品格?
自学课文。
(鼓励学生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的意思,不理解的地方可作上记号,对重点词句的理解可以简单地作一下批注。)。
1.个人自学。
2.小组内交流讨论。
3.质疑问难。
(学生提出的问题有的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来解决,有些带有共性的问题,教师进行归纳,待第二课时解决。)。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读一读陆游的《咏梅》词。
3.自主探究疑难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弄懂字词及重点句的含义,体会梅花的品格。
2.理解这首词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4.感受梅花不畏严寒,在风雪中怒放之美。
5.想象词中描绘的“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景象,并用简笔画画下来。
教学过程:
-、导入。
齐读这首词。
二、学习新课。
1.出示学习目标。
2.小组讨论交流。
3.集体汇报,教师适时点拨。(重点体会梅花的品格。)。
(1)“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句意:梅花在冰天雪地里,依然盛开着。赞颂了梅花傲霜斗雪的坚强品格。
(2)“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句意:当山花漫山遍野盛开之时,梅花在百花丛中感到无比自豪和幸福。赞颂了梅花谦逊的品格和宽广的胸怀。
4.指导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指导学生反复吟诵,读出词的韵律和节奏,从中感受作者坚强的革命意志和谦逊的品格以及宽广的'革命胸怀。)。
5.激发想像,画一画。
(鼓励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把词中“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描绘的景象画下来。)。
6.背诵这首词。
(自由背、齐背、指名背。)。
三、.、拓展。
1.师生小结。
毛主席的《咏梅》一词,用精炼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梅花不畏严寒的特点,进而赞颂了梅花坚强、乐观的高尚品格,表达了作者谦逊的品格和宽广的革命胸怀。
2.读写结合。
结合自己对这首词的理解,把它改写成一段话。
附:板书设计。
卜算子。
咏梅(毛泽东)。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教案点评:
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自学,通过朗读,讨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理解词句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课上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词的内容,在了解梅花特点,体会梅花品格的基础上,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课后鼓励学生读毛泽东主席的其他诗词,背一背陆游的咏梅词,把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
探究活动。
1.读一读毛泽东的其它诗词。
2.读读背背陆游的《咏梅》词。
改写卜算子·咏梅(通用15篇)篇十五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赏析。
这是陆游一首咏梅的词,其实也是陆游自己的咏怀之作。陆游一生酷爱梅花,写有大量歌咏梅花的诗,歌颂梅花傲霜雪,凌寒风,不畏强暴,不羡富贵的高贵品格。诗所塑造的梅花形象中,有诗人自身的影子,正如他的《梅花绝句》里写的:“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这首《卜算子》,也是明写梅花,暗写抱负。其特点是着重写梅花的精神,而不从外表形态上去描写。
上片首二句说梅花开在驿外野地,不在金屋玉堂,不属达官贵人所有。后二句说梅花的遭遇:在凄风苦雨摧残中开放。它植根的地方,是荒凉的驿亭外面,断桥旁边。驿亭是古代传递公文的.人和行旅中途歇息的处所。加上黄昏时候的风风雨雨,这环境被渲染得多么冷落凄凉!写梅花的遭遇,也是作者自写被排挤的政治遭遇。
下片写梅花的品格:说他不与群芳争春,任群芳猜忌一任百花嫉妒,我却无意与它们争春斗艳。即使凋零飘落,成泥成尘,我依旧保持着清香。如果结合诗人一生累遭投降派的打击而报国之志不衰的情形来体会,真是“一树梅花一放翁”了。
末两句即是《离骚》“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的精神。比王安石咏杏:“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之句用意更深沉。
陆游一生的政治生涯:早年参加考试被荐送第一,为秦桧所嫉;孝宗时又为龙大渊、曾觌一群小人所排挤;在四川王炎幕府时要经略中原,又见扼于统治集团,不得遂其志;晚年赞成韩侂胄北伐,韩侂胄失败后被诬陷。我们读他这首词,联系他的政治遭遇,可以看出它是他的身世的缩影。词中所写的梅花是他高洁的品格的化身。
唐宋文人尊重梅花的品格,与六朝文人不同。但是象林和靖所写的“暗香、疏影”等名句,都只是高人、隐士的情怀;虽然也有一些作家借梅花自写品格的,但也只能说:“原没春风情性,如何共,海棠说。”(南宋肃泰来《霜天晓角·咏梅》)这只是陆游词“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的一面。陆游的友人陈亮有四句梅花诗说:“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写出他自己对政治有先见,不怕打击,坚持正义的精神,是陈亮自己整个人格的体现。陆游这首词则是写失意的英雄志士的兀傲形象。我认为在宋代,这是写梅花诗词中最突出的两首好作品。
这是陆游一首咏梅的词(被选入沪教版语文书试用本第3版第3单元宋词集粹;下;),其实也是陆游的咏怀之作。压住一“愁”字,表现了梅花的寂寞与无人问津,渗透的更是作者本身的孤独。下阕写梅花的遭遇,也是作者自写被排挤的政治遭遇,而最后一句更是写出了梅花伶仃的孤芳自赏,陆游立志不与恶势力同流合污。
陆游一生主张坚决抗金、收复中原,因此为统治集团中求和派所压制。创作本词时陆游正处在人生的低谷,主战派被排挤压迫,士气低落,这首咏梅词,其实也是陆游自己的咏怀之作。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