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计划应包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内容。阅读下面的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了解如何合理安排课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九年级化学化学肥料第一课时的教案(汇总13篇)篇一
[将放学时,师生互道再见的情景图贴于黑板,并写goodbye.]。
教案点评:。
本课时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英语,引入相当重要。通过卡通片、歌曲和游戏等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愿望。本课时主要语言点是学习见面打招呼、自我介绍及道别用语。刚好教师和学生也是第一次见面,可以利用这一真实情景运用所学的语言点来操练对话,设计的几幅情景图是让学生进一步运用所学,巩固知识,实现真正的语言交流,从而使学生初步体验用英语交流的成就感和快乐。
探究活动。
what’smissing?
活动目的:强化本单元单词的记忆,巩固所学单词。
九年级化学化学肥料第一课时的教案(汇总13篇)篇二
1.知道只要细心观察,处处留心,随时都能学习语文。
2.练习写好钢笔字与毛笔字,注意正确的写字姿势。
3.读读背背,积累成语与古诗。
4.口语交际:让学生懂得当别人帮助你时,要学会用准确的语言感谢别人,在感谢中奉献真情,拥抱快乐。
重、难点。
处处留心与口语交际。
课时划分: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完成《处处留心》这一习题,让学生明白只要处处留心,随时能学习语文。
课前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教学《处处留心》。
1.阅读一篇短文。
(1)读读小短文。
(2)从这篇小短文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3)在日常生活中你自己有没有类似的事?谈谈你的感受。
2.认一认几个动物的标牌。
(2)指名读、正音。
(3)齐读。
(4)你对这几种动物有什么了解:交流一下。
(5)指名读这几种动物标牌。
3.修改一篇日记。
(1)审题,指读题目。
(2)指导学生读文字,找一找存在的毛病,弄清小芳不大满意的原因。
(语言不简洁,显得十分罗嗦。如“这些小象”在文中竟出现了五处之多。)。
(3)如何修改这段文字呢?自己先试一试,在全班交流。
(第一处“这些小象”可改为“它们都有”;第三处“这些小象”可改为“它们”;第五处“这些小象”可以删去。)。
(4)把修改好的蚊文字连起来读一读。
二、作业。
1、给下面这些动物注音。
水獭()麝()狒狒()。
扬子鳄()貉()犀牛()獾()。
2、修改下面一段文字。
幼儿园里有许多小朋友。这些小朋友天真可爱,一天到晚都很开心,见到我总是“姐姐、姐姐”叫个不停。我非常喜欢这些小朋友,一有空就到幼儿园,给这些小朋友糖吃。这些小朋友吃完了又围上来,这些小朋友七嘴八舌地说:“真好吃,我还要吃。”
九年级化学化学肥料第一课时的教案(汇总13篇)篇三
1.知道化学元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2.认识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3.知道化肥、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1.通过阅读教材内容,学会如何探寻重点要点,有条理地归纳整理新知识。
2.通过同学间的合作进行活动探究-化肥的简易鉴别,学会如何团结小组成员成功地、有效地完成探究实验和探究报告。
3.培养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知道化肥农药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懂得"科学种田,越种越甜"的道理。
2.通过分析化肥、农药对环境的利弊,树立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意识。
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通过探究实验学会区分氮肥、磷肥和钾肥的方法。
实验探究多媒体教学。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情景导入:
人的成长离不开营养,植物的生长也是一样,需要。
充足的养分。
讲授新课:
阅读: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77页第一、第二段并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1)农作物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有哪些?
(2)农民或你家经常使用的化肥有哪些?
讲解:虽然植物需要的营养元素种类很多,但氮、磷、钾的需求量较大,因此我们常见的化肥有氮肥、磷肥、钾肥。合理施肥已成为农业增产的重要手段。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有关化学肥料的知识。
投影:
常见种类对植物所起的作用缺少时的症状。
氮肥。
磷肥。
钾肥。
复合肥。
提问:我们知道,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氮气,植物能不能吸收并转化成氮肥呢?
的农民常把其它植物与豆科植物种在一起。这种将氮气转化成氮的化合物的过程叫氮的固定。
辩论:将全班同学分成正方和反方两大组,以"使用化肥、农药的利与弊"为题进行辩论。
第二课时:
过渡:农家往往有几种品种不同的化肥,如果表面的字样在磨掉的情况下怎样区分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初步区分氮肥、磷肥和钾肥的方法。
[活动与探究]:
1、桌上的几种化肥从颜色上看有哪些不同?
2、闻一下气味哪些肥料会有特殊味道?
3、各取少量溶于水,观察溶解情况。
4、各取少量分别加少量熟石灰研磨,能否闻到气味?为什么?
讨论分析:上述问题。
九年级化学化学肥料第一课时的教案(汇总13篇)篇四
1、知道化学元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2、认识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3、知道化肥、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化学肥料通常指、三大肥料。氮肥能磷肥能,钾肥。
(指导阅读)。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p76~77的'有关内容,展现样品,引导学生观察,并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完成表格。
常见种类、颜色、状态。
对植物所起的作用。
缺少时的症状。
氮肥。
活动1:用几瓶碳酸氢铵样品分小组学生传递闻气味,体验什么是氨味。
讨论:
1、含有铵根离子的氮肥能否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
补充实验:氯化铵固体与氢氧化钙固体研磨。
现象:
结论:
2、我们知道,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氮气,植物能不能吸收氮气并转化成氮肥呢?
常见种类、颜色、状态。
对植物所起的作用。
缺少时的症状。
磷肥。
讨论:磷肥施用过量对植物的影响?
常见种类、颜色、状态。
对植物所起的作用。
缺少时的症状。
钾肥。
常见种类、颜色、状态。
对植物所起的作用。
缺少时的症状。
复合肥。
九年级化学化学肥料第一课时的教案(汇总13篇)篇五
课题1空气(第一课时)【教学目的】知识目标: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重、难、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了解空气的组成;2.难点:通过实验推断空气的组成;3.疑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的原理;4.解决办法:(1)采用猜谜和回顾空气成分的发现史,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2)在学生对空气及其成分的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采用边讲解、边实验、边引导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启发学生思考、分析而得出结论。【教材分析】这一单元是学习化学的启蒙单元,又是初中化学中讲授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开始。本节介绍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人们最为熟悉的空气,既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又能自然而然地引入到氧气的有关内容,可以说本节是本单元乃至整个初中化学的一个引子。【教学方法】实验探讨法、课堂讨论启发式讲解法。【教学用具】(略)【实验用品】仪器:燃烧匙、、集气瓶、烧杯、乳胶管、导管、双孔橡皮塞、弹簧夹、酒精灯。药品:红磷、水。其它:火柴。【电教仪器】幻灯片投影仪【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猜谜语,唐代诗人李峤有一首绝句: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三尺浪,入竹万竿斜。【设问】诗中的自然现象是什么?风实际上又是什么?【讲述】空气是人类和一切动植物的生命支柱,同时也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是一种“看不到摸不着”的天然物质,它跟我们的生活最密切,它是由一种物质组成还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呢?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有关空气的知识。【板书】课题1空气【设问】如何证明空气的存在?【讲述】空气如此重要,它的成分有哪些?空气成分是怎样发现的呢?让我们回到二百年以前,走进拉瓦锡的实验室,来看一看拉瓦锡是怎样探究空气成分的。【多媒体展示】【板书】一、空气的组成【讲述】.让我们回到课堂,那么我们能否模仿拉瓦锡来设计一个简单的试验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板书】: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背景信息】磷+氧气五氧化二磷(白色固体,可溶于水)硫+氧气二氧化硫(无色气体,易溶于水)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无色气体)+水【教师活动】:介绍实验装置及原理,【学生】探讨装置的可行性【老师】引导,点拨,激励,评价【板书】磷+氧气五氧化二磷(化学变化)【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成败的原因。【总结】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燃烧匙内应放过量的红磷;3、要恢复到室温再读数;点燃红磷立即深入瓶中,并塞进瓶塞;4、冷却后在打开止水夹。……【设问】1、水为什么会进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与什么物质的体积有关?2、实验中为什么气体减少的体积不等于1/5?3、剩余的气体是否都是氮气?4、实验中空气表现了那些性质,是哪种物质的性质?【板书】:2.空气的成分【教师】指导阅读教材【总结】:成分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及杂质%78%21%0.94%0.03%0.03%【略讲】纯净物和混合物【板书】二、纯净物和混合物【讲解】空气是一种复杂的混合物【作业】1、完成空气存在和组成的探究报告2查阅有关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的资料3、查阅有关大气污染方面的资料,了解什么是大气污染、污染的来源、如何减少污染、空气质量日报、预报空气污染指数等。【课后反思】:【板书设计】课题1空气(第一课时)一、空气的组成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2、磷+氧气五氧化二磷(化学变化)3、空气的成分二、纯净物和混合物空气是一种复杂的混合物
九年级化学化学肥料第一课时的教案(汇总13篇)篇六
1、狼牙山五壮士(第一课时)。
1、狼牙山五壮士(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
2、初知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弄清五壮士是哪五位战士。
3、指导读懂单元提示,理清课文层次。
4、初步感受五壮士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
重点:
自学生字新词,初知课文内容,学习单元提示。
难点:
读通课文,了解课文中安排的材料。
一、导入新课:
1、简介背景:
1941年秋,日寇集中兵力,向我晋察冀根据地的狼牙山区大举进犯。七连奉命在这一带坚持游击战争。
经过一个多月的英勇奋战,七连向龙王庙一带转移,把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交给了六班的五位战士。
2、出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狼牙山五壮士》(齐读课题)。
二、讲授新课:
(一)、整体感知:
1、听录音,思考:这里的.“五壮士”是哪几位战士?为什么称他们为“壮士”?
2、交流。
(二)、自学课文。
要求:
1、读准生字,记住字形。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弄懂新词意思。
2、读通课文,想想五壮士给你留下的初步印象是什么。
3、发现疑难处标上“――?”
(三)检查自学,理清层次。
1、同桌检查词语的认读,互相正音。
2、交流对五壮士的初步印象,指名板书。
3、指名朗读相关的课文段落。
(1)五壮士在狼牙山顶峰英勇杀敌。
(2)五壮士完成任务,壮烈地跳下悬崖。
(3)五壮士决定把敌人引上绝路。
(4)五壮士一边痛击敌人,一边把敌人引上狼牙山。
(5)六班接受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
4、根据朗读,学生分好段落。
5、选定自己喜欢的一段朗读,概括出小标题。
6、交流。
(四)指导学习单元提示。
1、课文是如何安排这些材料的?重点材料是什么?
2、自学单元提示,划出要点。
3、交流自学。
4、讨论:学过的课文中,哪些也是用这种方法安排材料的?
三、课堂小结。
四、课堂作业:作业本1、2、
板书:
1、狼牙山五壮士。
马宝玉。
葛振林。
胡德林。
胡福才。
宋学义。
一、接受任务。
二、引敌上山。
三、引上绝路。
四、英勇杀敌。
五、壮烈跳崖。
1、狼牙山五壮士(第一课时)由本站会员分享,,请注明出处!
九年级化学化学肥料第一课时的教案(汇总13篇)篇七
1.知道化学元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2.认识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3.知道化肥、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教材内容,学会如何探寻重点要点,有条理地归纳整理新知识。
2.通过同学间的合作进行活动探究——化肥的简易鉴别,学会如何团结小组成员成功地、有效地完成探究实验和探究报告。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道化肥农药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懂得“科学种田,越种越甜”的道理。
2.通过分析化肥、农药对环境的利弊,树立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区分氮、磷、钾肥的方法。
难点。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工具。
仪器:试管、试管架、试管夹、研钵、酒精灯、火柴、烧杯;实物:缺氮肥的包心菜叶片、缺磷的小麦植株(高、矮各1株)、缺钾的大豆叶片;常见化肥样品;电脑及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人类对农产品需求量增大,增施化肥逐渐成为农作物增产的最有力措施。农作物对氮、磷、钾的需求量大,因此氮肥、磷肥、钾肥是最主要的肥料。
二、新课教学。
1.氮肥、磷肥、钾肥是重要的肥料。
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情况及收集资料的情况,归纳常见氮肥及其作用、常见磷肥及其作用、常见钾肥及其作用,教师适当补充。
(1)氮肥。
常见的氮肥有尿素[co(nh2)2]、氨水(nh3·h2o)、铵盐(如:nh4hco3、nh4cl)、硝酸盐(如:nh4no3、nano3)等含氮化合物。
氮是植物体内蛋白质、核酸和叶绿素的组成元素。氮肥对植物的生命活动以及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合理施用氮肥是极为重要的。
作物缺氮会绿色褪淡、生长缓慢、瘦小直立、成熟提早、产量品质下降、果小皮硬。
大豆、蚕豆等一些植物无需或只需少量施用氮肥。它们可以将氮气转化为氮的化合物而被植物吸收。将氮气转化为氮的化合物的方法叫做氮的固定。
(2)磷肥。
常见的磷肥有磷矿粉[ca3(po4)2]、钙镁磷肥(钙和镁的磷酸盐)、过磷酸钙(磷酸二氢钙和硫酸钙的混合物)等含磷物质。
磷是植物体内蛋白质、核酸和酶等多种重要化合物的组成元素。磷可以促进作物生长,还可增强作物的抗寒、抗旱能力。
作物缺磷时会生长迟缓、产量降低、植株矮小、苍老、瘦弱、茎细直立、分枝少、叶片小、缺光泽、根系发育差、易老化、成熟迟缓。
(3)钾肥。
常见的钾肥有硫酸钾、氯化钾等含钾化合物。
钾具有保证各种代谢过程的顺利进行、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抗病虫害和抗倒伏能力等功能。
作物缺钾表现为最初老叶叶尖及叶缘发黄,以后黄化部分逐步向内伸展同时叶缘变褐、焦枯,叶片出现褐斑,严重时叶肉坏死、脱落。
2.复合肥。
师:以上各化肥营养元素比较单一,为使作物均匀地吸收各营养成分,人工合成了一些含多种营养元素的复合肥料。例如:硝酸钾、磷酸铵。请说出以上复合肥料所含的营养元素。(钾元素、氮元素、磷元素。)。
3.合理使用化肥。
师:任何事物都有利有弊,我们应该一分为二地去看待问题。谈谈你对化肥弊端的了解。
生:不合理地使用化肥,可能会造成:(1)土壤污染。(2)水污染。(3)大气污染。
师:除了化学肥料外,化学农药对农业的高产丰收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除草杀虫,保护农业,但也存在着潜在的危害。
师:人们利用科学技术,生产了化肥、农药,发展了农业,同时还应注意利用科学技术,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尽量减少污染。(板书)。
不同土壤结构需不同营养元素的化肥,那我们如何区分各种化肥,以防施肥不合理呢?
4.化肥的简易鉴别。
【活动与探究】初步区分氮肥、磷肥和钾肥的方法。
(1)比较氮肥(氯化铵、碳酸氢铵)、磷肥(磷矿粉、过磷酸钙)和钾肥(硫酸钾、氯化钾)的外观、气味和在水中的溶解性,归纳它们的性质。
(2)取研细的氮肥(硫酸铵、氯化铵)、钾肥(硫酸钾、氯化钾)各0.5g,分别放在铁片上灼烧(如右图所示),观察现象。
再取上述化肥各少量,分别加入少量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能否嗅到气味?
(3)根据上述实验,归纳初步区分氮肥、磷肥和钾肥的步骤和方法。
[交流](1)比较外观、气味、溶解性:
(2)观察现象:
(3)区分常见化肥的方法:
师:氮肥有多种,不同氮肥性质也有差异,我们可以利用下述方法区分不同氮肥。
氮肥中的氨水是液态,碳酸氢铵有强烈的氨味,据此可直接将它们与其他氮肥相区别。
其他常见氮肥可按下列步骤鉴别:(见课件)。
课后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三种重要的化肥的作用,了解了在利用它们优点的同时要考虑到其对环境的危害,最后又总结出了利用物理、化学性质区分常见化肥的方法。
九年级化学化学肥料第一课时的教案(汇总13篇)篇八
知识与能力:
1.学习作者用真正的北京口语(京白)介绍回荡在京城胡同小巷中的叫卖声。
2.结合课文介绍的北京吆喝声,引导学生感受京城特色的民风民俗。
过程与方法:
以情景感受,重点研读,活动品味的方式进行学习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京城特色的民风民俗;体验中国地方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点、难点。
1.生动幽默的语言。
2.结构安排独特。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招徕(1ai2)铁铉(xuan4)囿于(you4)。
隔阂(he2)饽饽(bo1)秫秸(shu2jie1)。
商贩(fan4)吹嘘(xu1)吆喝(yao1he)。
小钹(bo1)荸荠(bi2qi2)。
2.解释下列词语。
招徕:招揽。
饽饽:馒头或其他面食,也指用杂粮面制成的'块状食物。
秫秸:去掉穗的高粱秆。
随机应变:跟着情况的变化,掌握时机,灵活应付。
合辙押韵:这里指押韵。
油嘴滑舌:形容说话油滑。
囿于:局限于;拘泥于。
隔阂:彼此情意不通,思想有距离。
吹嘘:夸大地或无中生有地说自己或别人的优点;夸张地宣扬。
吆喝:大声喊叫(多指叫卖东西、赶牲口、呼唤等)。
二、导人。
如果时光倒流几十年,在旧北京城的大街小巷,人们经常可以听到商贩叫卖的各种吆喝声。如今,这些清脆的叫卖声大多已经淹没在都市的喧嚣中,但听一听萧乾的吆喝,依旧能引发我们无尽的遐思。
教师借助录音、录像等媒体播放一些街头叫卖的吆喝声,增加学生的听觉、视觉方面对“吆喝”的了解。
作者简介:
萧乾(1910~)原名萧丙乾,蒙古族。北京人。作家、记者、翻译家。早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曾任《大公报》编辑、记者,伦敦大学讲师,《大公报》驻英特派员。1946年回国后,历任复旦大学教授、《人民中国》(英文)副总编辑,《文艺报》副总编辑、中央文史馆馆长。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在作者看来,北京小贩货郎的叫卖声简直就是一种“戏剧性”的艺术。作者介绍了从白天的叫卖声到夜晚的叫卖声,从卖吃食的、放留声机的,到乞讨的,还有富有四季特色的叫卖声等等,从中流露出作者对北京的吆喝声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那就是愉悦和怀想。
九年级化学化学肥料第一课时的教案(汇总13篇)篇九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用分步算式和综合算式解决含有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检验解答的正确性。
2、初步培养在实际生活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掌握含有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的方法。
2、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读题、分析、列式。
二、新课。
出示例4。
问:指名学生看图说题意。
问:你知道了什么?怎样解答?
(4)还要烤几次?54÷9=6(次)。
问:你会列综合算式吗?
问:解答正确吗?指名学生检验是否正确。
归纳:如果一个问题需要多个步骤才能解决,要想好先解答什么,解答什么。
二、做一做。
1、让学生说一说题意,再说说怎样解答,让学生独立解答,订正时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分步是怎样解答,综合算式是怎样解答的。
2、了8行树苗,每行7棵,其中女生栽了28棵,男生栽了多少棵?
3、动物园有10只黑鸽子,22只白鸽子,每个笼子里住4只,一共需要多少个笼子?
独立完成,订正时说一说解题过程。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2)还要烤几次?54÷9=6(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九年级化学化学肥料第一课时的教案(汇总13篇)篇十
1、能够把握文章内容及论证思路。
2、学会论证方法。
3、认识艺术中的无言之美,提升的审美素养。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冰泉冷涩弦凝绝,。
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
二.作者简介。
【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安徽桐城人。朱光潜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也是第一个在中国广泛介绍西方美学的人。
三.整体感知。
2、阅读表现言意关系的语段,用一句话概括言和意之间的关系。
四.细读感悟。
1、作者对文学的定义是怎样的?
3、作者从哪些方面证明“无言”也能产生美?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4、你能简要说说文本的论证思路吗?说说作者是如何论述“无言”之美的。
【文本探究】。
1、请你结合作者的任意一则论据,说说你对“无言之美”的感受。
2、体会下面一段话,说说你品味到“无言之美”的例子。
“拿美术来表现思想和情感……因为在欣赏者的头脑里所生的印象和美感,有含蓄比较尽量流露的还要更加深刻。”
如《孤独之旅》,文章结尾仅以鸭子下蛋结尾,这就给读者留下了足够大的想象空间,鸭下蛋了杜小康可能就要回去了;杜小康也许要抒发自己长大的感慨了。作者不出一言,而像是以千言万言促使着我们在脑中构造图景,这就是一种“无言之美”。
九年级化学化学肥料第一课时的教案(汇总13篇)篇十一
四年级上搭石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随文识字,理解“脱鞋绾裤、理所当然”的意思。2、了解什么是搭石和搭石给人们带来的方便。3、交流学习人们认为理所当然的事,体会乡亲们淳朴和谐的生活气息,感悟生活中的美德。教学流程:一、直接导入,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上搭石,把课题整整齐齐地读一遍。在生活中,你有没有听到过搭石?什么是搭石?课文告诉我们了,先请小朋友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再找一找什么是搭石?二、交流学习什么是搭石。1、刚才小朋友读得很认真,你知道什么是搭石了吗?(生找出)出示: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2、出示图片:为什么他们要在河中搭上这样一排石头?3、交流体会“脱鞋绾裤”的意思。“脱鞋绾裤”是什么意思?出工――脱鞋绾裤收工――脱鞋绾裤赶集――脱鞋绾裤访友――脱鞋绾裤……来来去去――脱鞋绾裤4、体会搭石带来的方便,再读这一段。三、交流体会“理所当然”的事。1、理解“理所当然”的意思。我们读了课文,搭石是不是需要花钱请人搭或发通知啊?(不是)因为这里的人把这件事看成是理所当然的。谁来说说理所当然的意思。2、默读课文,找一找理所当然的事。在这里的村民认为理所当然的事仅仅是这么一件吗?请小朋友再读课文,把其他村民认为理所当然的事划出来。3、出示找出来的句子:谁来读?说说你感动于这个瞬间的是什么?(1)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石头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感悟付出的美德)(2)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感悟礼让的美德)(3)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感悟尊老的美德)4、交流体会从画面中体会到的美。如果我们将这三个瞬间凝固,将是三幅画面出现在我们面前,听老师读,想想能用哪个词来说出现在你面前的三幅画。(板书)5、再读感悟。小朋友想不想走一走搭石?让我们来读这一段,想想搭石上能看到些什么,听到些什么?四、小结生活中到处都有这样的美,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就会发现美就在我们身边的每一件平凡的小事中,让我们像刘章爷爷那样,拿起手中的笔,记录下美的瞬间吧。
九年级化学化学肥料第一课时的教案(汇总13篇)篇十二
1、知道化学元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2、认识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3、知道化肥、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课前预习。
化学肥料通常指、、三大肥料。氮肥能磷肥能,钾肥。
课堂学案。
(指导阅读)。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p76~77的有关内容,展现样品,引导学生观察,并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完成表格。
一、氮肥。
常见种类、颜色、状态。
对植物所起的`作用。
缺少时的症状。
氮肥。
活动1:用几瓶碳酸氢铵样品分小组学生传递闻气味,体验什么是氨味。
讨论:
1、含有铵根离子的氮肥能否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
补充实验:氯化铵固体与氢氧化钙固体研磨。
现象:
结论:
2、我们知道,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氮气,植物能不能吸收氮气并转化成氮肥呢?
氮的固定:。
二、磷肥(展示样品)。
常见种类、颜色、状态。
对植物所起的作用。
缺少时的症状。
磷肥。
讨论:1、磷肥施用过量对植物的影响?
三、钾肥(展示样品)。
常见种类、颜色、状态。
对植物所起的作用。
缺少时的症状。
钾肥。
四、复合肥。
常见种类、颜色、状态。
对植物所起的作用。
缺少时的症状。
复合肥。
五、化肥、农药与生活。
不公道地使用化肥,可能会形成:1.____污染2._____污染3.____污染。
九年级化学化学肥料第一课时的教案(汇总13篇)篇十三
学习目标。
1、了解文学常识及写作背景。
2、初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
重点初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
难点初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
导学探究。
【导入新课】。
猜猜他是谁?
名家点评:
鲁迅:他是一个遭社会凉薄的苦人。
叶圣陶:他是一个潦倒、不幸的读书人。
李欧梵(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他是一个历史转折时期,落后于时代的,固守着过去价值观的被侮辱、被损害的读书人。
刘再复(美学家):他是一个贫贱而悲惨的“多余人”,失去人的尊严与资格、被社会所耻的下层知识分子。
钱理群(北大教授,鲁迅研究专家):他是一个值得同情与焦虑的,有着悲剧性、荒谬性地位和命运的知识分子。
【走近作者】。
鲁迅笔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主要作品还有小说集《彷徨》《呐喊》,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及杂文集《坟》《二心集》等。本文是他在五四前夕继《狂人日记》之后写的第二篇白话小说,是又一篇讨伐封建制度与封建文化的战斗檄文,刊于《新青年》后选入《呐喊》。
【写作背景】。
《孔乙己》写于19冬天,当时以《新青年》为阵地,虽已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但是封建复古的逆流仍很猖獗。科举制度虽于19废除,但是培植孔乙己这种人的社会基础依然存在,孔孟之道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这样就有可能产生新的“孔乙己”。要拯救青年一代,不能让他们再走孔乙己的老路。鲁迅选取了社会的一角--鲁镇的咸亨酒店,艺术地展现了20多年前社会上的这种贫苦知识分子的生活,就在于启发读者对照孔乙己的生活道路和当时的教育现状,思考当时的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度。
【知识储备】。
1、封建科举考试制度介绍。
封建科举制度是隋朝以后封建王朝用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科举是分科举人的意思。它分为:
院试:院试由县、府、省主持,及格者称秀才。
乡试:每三年在省城举行,主考由朝庭委派,参加者须是秀才,乡试及格者称举人,第一名叫解元。
会试:在乡试的第二年二月举行,由礼部主持,及格者称为贡生,第一名叫会员。
殿试:由皇帝在皇宫大殿亲自主持,中者称进士,前三名称状元、榜眼、探花。
2、封建科举制度的残酷性。
戊戌变法前,全国每年有100多万读书人,参加考选“秀才”,只有百分之一入选;三年一考的“举人”,入选者只有千分之一;三年一考的“进士”,入选者只有万分之一。许多读书人老死科场,利欲熏心,精神畸形,成了科举的奴隶,成了科举制度的受害者。
这些读书人“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他们处理社会事物、谋划生计的能力是很缺乏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观念又让他们鄙视体力劳动,至于经商营业,更是不耻。所以实际上,封建文化和科举制度所培养出的人是一群无用的人。我们要学的课文中的主人公孔乙己,就是其中的一个。
【初读文本】。
1、看视频,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2、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
3、试用语言概括你对视频中的一些人物的初步看法。
反思。
盼盼。
[孔乙己第一课时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