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报告可以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为决策者提供科学可靠的信息。下面,我们将展示一些优秀的调查报告样本,供大家学习和借鉴,期待能够为大家带来一些启发。
玉米调查报告(实用12篇)篇一
此次调查,共涉及21家企业生产的24个产品型号。在21家企业中,中等规模企业有15家,占被调查企业的71.4%。
在制造能力方面,有20家企业具有主要部件的自制能力。被调查的21家企业中,只有1家采取全部自制件方式生产,其余20家均采取部分来件组装或全部来件组装方式生产。各企业一般建有总装线、部装线,17家企业建有加工中心。从2018年销量情况看,有6家企业销量在200台以下,11家在200-500台,4家在1000台以上。
在质量保障能力方面,12家企业持有iso9001认证证书,7家企业通过计量认证,8家企业具有负压/真空试验台,19家企业具有指夹式排种器校验试验台。5个产品获得部级推广鉴定证书,19个产品获得省级推广鉴定证书。被调查企业具备基本的质量保障能力。
在售后服务能力方面,有10家以本企业直接“三包”维修服务为主,11家以委托销售方维修为主,有16家企业建立了呼叫中心。根据企业规模、维修服务形式不同,维修网点和维修服务人员数量差别显著。
(二)调查用户情况。
文化程度较低,初中及以下占86.4%;
多数机手具有一定的免耕播种机作业经验,3年以上经验的占21.9%,86.4%的机手接受过培训,97.1%的机手阅读过产品使用说明书。
(三)调查产品情况。
二是气力式,有2种型号共30台;
三是型孔轮式,有2种型号共20台。
2.机具作业情况。本次调查机具平均作业时间约490小时,平均作业量约240公顷,其中最少的作业13公顷,最多的作业1170公顷,差距显著,但82.6%的机具总作业量在100公顷以上。
二、调查结果。
(一)综合评价。
用户总体反映“一般”的有5个企业的5个型号,占20.8%。
总体满意指数一览表。
项目。
分值。
产品总体满意指数。
78.11。
安全性总体满意指数。
77.00。
可靠性总体满意指数。
82.46。
适用性总体满意指数。
77.56。
售后服务状况总体满意指数。
74.35。
(二)“三性一状况”调查结果。
1.安全性。用户对安全性总体满意度评价“满意”,在满意区间的下限。安全性总体满意指数为77.0分,用户未反映发生过质量安全事故。
2.可靠性。用户对可靠性总体满意度评价为“满意”,可靠性总体满意指数为82.46分。调查反映,共有124台发生过故障,占被调查机具台数的29.5%,累计出现故障317次,其中25台发生过严重故障或损坏故障,占被调查机具台数的6%。
3.适用性。用户对适用性总体评价为“满意”,但分值偏低,适用性总体满意指数为77.6分。在用玉米免耕播种机适用性差异较大,对“堵塞情况”评价最低,“不满意”及“很不满意”之和占4.5%。
4.售后服务状况。用户对售后服务状况总体评价为“一般”,在“三性一状况”总体评价中分数最低,总体满意指数为74.4分。调查产品满意指数最高为80.2分,最低为68分,分值差距较大,生产企业间售后服务不平衡。尤其是“机具的配件供应”和“售后服务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2项指标,“不满意”及“很不满意”加和占比相对较高,分别为7.3%和5.6%。
三、
调查反映问题。
从制造方面看:一是部分产品设计不合理。企业在设计时,未充分考虑不同地区作业条件和农艺要求,造成拖堆、堵塞、易进泥土等。二是企业质量差异较大。一些企业盲目降低生产成本,减配装载台、防护罩等安全设施,甚至选用质次价低的切草圆盘、轴承、链条等零部件。个别企业在明知自身产品自重较轻的情形下,还强行加装牵引梁,致使用户在进行免耕播种作业时,无法有效破茬清垄,影响播种效果。三是强标贯彻不到位。部分企业未按规定执行国家强制性标准,安全防护装置缺失,如外露的传动(旋转)部件无安全防护罩、无装载台、装载台不防滑等,未按规定加施安全标志。四是售后服务能力弱。一些企业维修网点少,对经销商售后服务能力要求低,人员培训不到位。
从使用方面看:用户安全意识薄弱,存在自行拆卸安全防护装置的情况。对农机“三包”规定了解不够,发生售后维修时,不索要维修证据材料等。很大一部分用户不注重机具作业后的保养,对易损件的维护和更换不及时。
从管理方面看:对用户保护性耕作技术、质量维权等方面专业性、系统性的培训还不够。
对于这次调查中发现机具质量方面的问题,将进一步加大证后监督力度,向企业一对一发出整改通知,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改进售后服务。对于机手购买使用方面的问题,各地农业农村部门要加强产品选型鉴定,加大试验示范力度,加强机手培训指导,不断提升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实施的质量和效益。
三十年一耕精选。
玉米调查报告(实用12篇)篇二
xx县辖13处乡镇(街道),全县总面积1119平方公里,592个行政村,60.56万人,现有耕地面积82万亩,主要农作物是小麦、玉米,玉米是该县第二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7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32%。据调查统计,玉米主要以夏玉米为主。目前该县小麦耕、播、收等主要生产环节基本实现机械化,而玉米从种到收大部分采用人工方式,玉米收获机械化已成为制约该县农机化发展的瓶颈。玉米生产过程中收获是最繁重的体力劳动,靠手工作业不仅占用劳动力多,劳动强度大,而且生产效率低。加快玉米联合收获,已成为发展农机化当务之急。近年来,xx县农机部门根据省、市农机主管部门xx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玉米机收、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机械化的推广应用上来,连续组织实施了以玉米收获和秸秆综合利用为主要内容的农机购置补贴项目、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与禁烧项目,通过政策扶持、宣传发动、现场交流、典型示范等措施,较好地推动了全县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发展。经过试验、示范和推广,广大农民群众逐步认识到玉米机收秸秆还田的好处,焚烧秸秆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秸秆还田面积逐年增加,机械化收获正在加快发展,截至目前,全县玉米联合收获机、秸秆还田机、小麦免耕播种机保有量分别达到58台、42台和10台。今年三秋拟积极引进外地机械来xx县跨区作业,计划引进秸秆还田机30台,集中玉米联合收获机、秸秆还田机、小麦免耕播种机在西部的杨柳、金庄、柘沟、济河、泗河等5个乡镇(街道)集中开展机械化作业,预计机收3万亩,机收率力争超过10%,秸秆还田面积4.5万亩,还田率力争超过15%。拟派出15台玉米联合收获机,30台秸秆还田机去河南、河北、宁阳、济宁、兖州、曲阜、汶上等地进行跨区作业。
要完成市局下达的秸秆还田面积占玉米种植面积80%的任务,需完成秸秆还田面积21.6万亩。据往年统计,一台秸秆还田机或玉米联合收获机平均年作业量为400亩,全县21.6万亩玉米需540台秸秆还田机或玉米联合收获机,目前我县的秸秆还田机和玉米联合收获机保有量共100台,尚需440台秸秆还田机或玉米联合收获机才能完成市局下达的秸秆还田面积占玉米种植面积80%的目标。
多年实践证明,利用农作物耕种收获的时间差、地域差,组织开展大范围跨区域的农机作业,对于提升农机化水平、提高农民收入、减轻农民劳动强度、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努力探索和完善三秋跨区作业的运行机制、效益机制、激励机制、服务机制和管理机制,创新玉米跨区作业的组织形式和服务模式,尽快将玉米机收跨区作业市场培育成完善、健康、发达的农机作业市场。
玉米调查报告(实用12篇)篇三
从调查数据来看,20xx年调查户玉米播种面积xx亩,比上年的xx亩增加xx亩,增幅13%。亩均产量xx公斤,较去年的xx公斤增加xx公斤,增幅9.41%。
播种面积增加的原因分析:
一是价格因素。自20xx年春节开始,我市玉米收购价格止跌趋稳,逐步上涨,玉米种植收益有所提高;而其他经济作物如洋葱、红辣椒、甜菜等经济作物的价格不稳定,收益缺乏保障,农户临时调整种植意向,增加了玉米的种植面积。
二是气候因素。由于玉米喜温,而今年春季我市气温突然升高,耕地返潮早,播种期不适宜种植其他作物,但气温、土壤绝对含水量都适宜种植玉米。
三是需求因素。自上年下半年开始,我市生猪、肉羊价格持续上涨,养殖户大幅增加了存栏量,从而引发了玉米需求量的增长,玉米自用及出售增加,农民储存量减少,需要增加玉米种植面积。
四是种植方式因素。由于种植玉米较小麦机械化程度高、务作简单,收益高,在目前农村家庭劳动力不足的情况下,农户选择种植玉米。
从亩均产量来看,今年亩均产量xx公斤,较20xx年大幅增加,处于近几年的较高水平,但据20xx年最高产量xx公斤还有一定的差距,究其原因:
三是近年我市生态条件改善,农村各类野鸟数量增加,春季吃种子、秋季叼玉米,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产量损失。
玉米调查报告(实用12篇)篇四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一、调查基本情况。
(一)生产企业情况。
此次调查,共涉及21家企业生产的24个产品型号。在21家企业中,中等规模企业有15家,占被调查企业的71.4%。
在制造能力方面,有20家企业具有主要部件的自制能力。被调查的21家企业中,只有1家采取全部自制件方式生产,其余20家均采取部分来件组装或全部来件组装方式生产。各企业一般建有总装线、部装线,17家企业建有加工中心。从2018年销量情况看,有6家企业销量在200台以下,11家在200-500台,4家在1000台以上。
在质量保障能力方面,12家企业持有iso9001认证证书,7家企业通过计量认证,8家企业具有负压/真空试验台,19家企业具有指夹式排种器校验试验台。5个产品获得部级推广鉴定证书,19个产品获得省级推广鉴定证书。被调查企业具备基本的质量保障能力。
在售后服务能力方面,有10家以本企业直接“三包”维修服务为主,11家以委托销售方维修为主,有16家企业建立了呼叫中心。根据企业规模、维修服务形式不同,维修网点和维修服务人员数量差别显著。
(二)调查用户情况。
调查反映,机手年龄跨度较大,从23-70岁;文化程度较低,初中及以下占86.4%;多数机手具有一定的免耕播种机作业经验,3年以上经验的占21.9%,86.4%的机手接受过培训,97.1%的机手阅读过产品使用说明书。
(三)调查产品情况。
本次调查产品涉及2种机具挂接形式,一种为牵引式,包含23种型号共410台;一种为悬挂式,包含1种型号共10台。排种器结构形式有3种,一是指夹式,有20种型号共370台;二是气力式,有2种型号共30台;三是型孔轮式,有2种型号共20台。
本次调查机具平均作业时间约490小时,平均作业量约240公顷,其中最少的作业13公顷,最多的作业1170公顷,差距显著,但82.6%的机具总作业量在100公顷以上。
二、调查结果。
(一)综合评价。
本次调查产品总体满意指数为78.1分,用户对玉米免耕播种机产品综合评价总体“满意”。其中,用户总体反映“满意”的有17个企业的19个型号,占79.2%;用户总体反映“一般”的有5个企业的5个型号,占20.8%。
总体满意指数一览表。
项目。
分值。
产品总体满意指数。
78.11。
安全性总体满意指数。
77.00。
可靠性总体满意指数。
82.46。
适用性总体满意指数。
77.56。
售后服务状况总体满意指数。
74.35。
(二)“三性一状况”调查结果。
用户对安全性总体满意度评价“满意”,在满意区间的下限。安全性总体满意指数为77.0分,用户未反映发生过质量安全事故。
用户对可靠性总体满意度评价为“满意”,可靠性总体满意指数为82.46分。调查反映,共有124台发生过故障,占被调查机具台数的29.5%,累计出现故障317次,其中25台发生过严重故障或损坏故障,占被调查机具台数的6%。
用户对适用性总体评价为“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满意”,但分值偏低,适用性总体满意指数为77.6分。在用玉米免耕播种机适用性差异较大,对“堵塞情况”评价最低,“不满意”及“很不满意”之和占4.5%。
用户对售后服务状况总体评价为“一般”,在“三性一状况”总体评价中分数最低,总体满意指数为74.4分。调查产品满意指数最高为80.2分,最低为68分,分值差距较大,生产企业间售后服务不平衡。尤其是“机具的配件供应”和“售后服务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2项指标,“不满意”及“很不满意”加和占比相对较高,分别为7.3%和5.6%。
三、调查反映问题。
从制造方面看:一是部分产品设计不合理。企业在设计时,未充分考虑不同地区作业条件和农艺要求,造成拖堆、堵塞、易进泥土等。二是企业质量差异较大。一些企业盲目降低生产成本,减配装载台、防护罩等安全设施,甚至选用质次价低的切草圆盘、轴承、链条等零部件。个别企业在明知自身产品自重较轻的情形下,还强行加装牵引梁,致使用户在进行免耕播种作业时,无法有效破茬清垄,影响播种效果。三是强标贯彻不到位。部分企业未按规定执行国家强制性标准,安全防护装置缺失,如外露的传动(旋转)部件无安全防护罩、无装载台、装载台不防滑等,未按规定加施安全标志。四是售后服务能力弱。一些企业维修网点少,对经销商售后服务能力要求低,人员培训不到位。
从使用方面看:用户安全意识薄弱,存在自行拆卸安全防护装置的情况。对农机“三包”规定了解不够,发生售后维修时,不索要维修证据材料等。很大一部分用户不注重机具作业后的保养,对易损件的维护和更换不及时。
从管理方面看:对用户保护性耕作技术、质量维权等方面专业性、系统性的培训还不够。
对于这次调查中发现机具质量方面的问题,将进一步加大证后监督力度,向企业一对一发出整改通知,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改进售后服务。对于机手购买使用方面的问题,各地农业农村部门要加强产品选型鉴定,加大试验示范力度,加强机手培训指导,不断提升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实施的质量和效益。
玉米调查报告(实用12篇)篇五
据了解,20xx年新疆棉花面积增加主要集中在北疆地区,南疆由于地理气候原因,农作物可选性较少,再加上植棉习惯,近些年植棉面积基本保持稳定。其中北疆昌吉面积增幅大,产量增幅也大,塔城地区面积和产量均小幅增加,但是奎屯地区产量并未随着面积增加而增加,表现出一定差异性。
据统计,截至20xx年1月13日,昌吉地区棉花加工量30.31万吨,同比增加8.12万吨,增幅达到了36.6%。20xx年昌吉州植棉面积是140-150万亩,20xx年植棉面积是210多万亩,同比增加了六七十万亩,面积增幅为40-50%。可见,棉花单产有一定程度下降。奎屯棉花加工量达到了18.29万吨,20xx年度是18.9万吨,由于距离加工结束还有半个月时间,因此,最终产量应该基本持平。20xx年奎屯植棉面积176万亩,同比增41万亩,增幅为30%,但是从产量看,却并没有与之相匹配,可见单产下降比较严重。塔城地区棉花加工量已达48.74万吨,同比增加5.37万吨,塔城地区棉花主产区包括乌苏市、沙湾县。据调查,今年这两个主产区植棉面积小幅增加,单产稳定,因此产量也是小幅增加。
在兵团方面,新疆第三师、第五师产量均出现了下降,原因是亩均单产降低,其余师团产量均有小幅增加,但是第六师产量增幅低于预期。20xx年第六师植棉面积为120万亩,20xx年增加至180万亩,增幅50%,产量也由13.9万吨,增加至15.51万吨,增幅为11.6%。面积增加原因是去年棉花价格好,其他农作物退出改种棉花,比如向日葵、哈密瓜、玉米、小麦等。
我们摘抄了20xx年新疆棉花种植成本调查报告。调查结果显示,新疆棉农租地费用平均434元/亩,同比上涨24元/亩。除租地费用外,新疆地方手摘棉种植成本1869元/亩,同比下降10元/亩,机采棉种植成本1199元/亩,同比上涨9元/亩,新疆兵团机采棉种植成本1453元/亩,同比上涨3元/亩。具体情况如下:
一、新疆地区。
手摘棉:植棉成本1869元/亩,其中生产总成本655元/亩、人工总成本1010元/亩、机械作业总成本160元/亩、其他成本45元/亩,在总成本中所占比重分别为35%、54%、8.6%和2.4%。总体来看,拾花用工费所占比重最大,为43.3%,其次是化肥、水电费,分别为13.4%、10.3%,若加上租地费用434元/亩,新疆地方手摘棉种植总成本为2303元/亩。
机采棉:植棉成本1199元/亩,其中生产总成本655元/亩、人工总成本138元/亩、机械作业总成本350元/亩、其他成本56元/亩,在总成本中所占比重分别为54.6%、11.5%、29.2%和4.7%。总体来看,化肥所占比重最大,为21%,其次是水电费和机械拾花费,分别为16%和15.8%,若加上租地费用434元/亩,新疆地方机采棉种植总成本为1633元/亩。
二、新疆兵团。
机采棉:种植成本1453元/亩,其中生产总成本808元/亩、人工总成本110元/亩、机械作业总成本421元/亩、其他成本114元/亩,在总成本中所占比重分别为55.6%、7.6%、29%和7.8%。总体来看,化肥所占比重最大,为24.7%,其次是水电费和机械拾花费,分别为15.1%、13.5%,若加上租地费用434元/亩,新疆兵团机采棉种植总成本为1887元/亩。
20xx年内地棉农租地费用平均452元/亩,同比上涨9元/亩,新疆棉农租地费用平均434元/亩,同比上涨24元/亩。除租地费用外,内地手摘棉种植成本791元/亩,同比上涨20元/亩,新疆地方手摘棉种植成本1869元/亩,同比下降10元/亩,机采棉种植成本1199元/亩,同比上涨9元/亩,新疆兵团机采棉种植成本1453元/亩,同比上涨3元/亩。
玉米调查报告(实用12篇)篇六
20xx年玉米亩均总成本为xx元,比上年的xx元增加xx元,增幅9.62%。生产成本为xx元,比上年的xx元增加222.42元,增幅15.37%。
生产总成本增加的原因分析:
(一)物质与服务费用增加。20xx年我市玉米亩均物质与服务费用xx元,与去年xx元相比,增加xx元,增幅4.25%。物质与服务费用变化较大的项目有:
1.化肥费及用量增加。据调查,20xx年我市玉米每亩化肥费为xx元,同比20xx年每亩xx元,增加xx元,增幅9.89%;分析原因:一是农资价格上涨,使化肥费投入增加。二是农民为增加产量保证收入,化肥用量相对提高。
2.种子费增加。今年玉米种子费为xx元,较上年的xx元,增加xx元,增幅44.9%。分析原因一是农民为提高产量,部分调查户由原来的使用自留玉米种子改为购买高价优质玉米种子进行种植,导致种子费支出增加。二是今年春季返潮较早,部分农户种植裸地玉米(不铺地膜),为防止种子被老鼠、野鸟偷吃,保证出苗率,增加了播种量。
3.农家肥费减少。今年玉米种植农家肥费为每亩xx元,较去年的xx元,减少1.53元,减幅13.83%。由于农家肥在储肥、运输、施肥等环节相对使用化肥要繁琐麻烦,再加上目前农户对农家肥施肥比重没有科学的均衡概念,为了省时、省力、省人工费,今年农家肥的使用量相对减少。
4.机械作业费增加。今年我市玉米种植机械作业费为xx元,较上年的xx元,增加xx元,增幅xx%。原因是由于现代农业的推广与实施,农户用机械代替人工种植的习惯在不断改善,机械收割面积增加,油价不断的上涨使机械作业费有所增加。
5.农药费增加。今年玉米种植农药费为xx元,较上年的xx元,增加xx元,增幅30.31%。原因是7月我市天气炎热,玉米大小斑病、炭疽病、霉斑病、发病率增加,造成农药使用量增加。
6.排灌费减少。今年玉米种植排灌费为xx元,较上年的xx元,减少xx元,减幅0.91%。根据调查,为配合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国家加大了对农田水利设施的投入,部分地区u型渠铺设、农田井渠优化、节水滴灌、低压管灌等基础设施已投入使用,调查户灌溉用水量减少,同时农业用水价格上调,两因相抵后水费支出略有下降。
7.农膜费减少。今年玉米种植农膜费为xx元,较上年的xx元,减少xx元,减幅31.71%。原因是今年春季气候回暖早,部分地区土壤墒情好,个别农户没有使用地膜进行铺种,农膜费减少。
(二)人工成本上升。随着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劳动日工价逐年上升,今年我市劳动日工价为xx元,较上年的xx元增长8%,劳动日工价上升是人工成本上升的主因。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农民人均纯收入不断提高,生活成本亦在不断上升,同时随着进城务工农民增加,农村季节性劳动力短缺矛盾突出,农忙时节用工难现象日益严重,使人工成本呈刚性上升态势。
(三)土地成本下降。20xx年玉米自营地租金为xx元/亩,较上年的xx元下降xx元,减幅14.47%。主要原因是去年以来农产品价格持续下跌,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处于亏损状态,而其他农产品价格也不稳定,农民种植收益得不到保障,土地流转价格无法继续攀升,土地成本略有下降。
玉米调查报告(实用12篇)篇七
机采棉:种植成本1453元/亩,其中生产总成本808元/亩、人工总成本110元/亩、机械作业总成本421元/亩、其他成本114元/亩,在总成本中所占比重分别为55.6%、7.6%、29%和7.8%。总体来看,化肥所占比重最大,为24.7%,其次是水电费和机械拾花费,分别为15.1%、13.5%,若加上租地费用434元/亩,新疆兵团机采棉种植总成本为1887元/亩。
20xx年内地棉农租地费用平均452元/亩,同比上涨9元/亩,新疆棉农租地费用平均434元/亩,同比上涨24元/亩。除租地费用外,内地手摘棉种植成本791元/亩,同比上涨20元/亩,新疆地方手摘棉种植成本1869元/亩,同比下降10元/亩,机采棉种植成本1199元/亩,同比上涨9元/亩,新疆兵团机采棉种植成本1453元/亩,同比上涨3元/亩。
玉米调查报告(实用12篇)篇八
根据调查统计对象的要求,市调查了市丰达酒业有限责任公司、县调查了三家白酒生产企业。
1、市丰达酒业有限责任公司是我市酒类流通领域五大放心示范企业,主要原料为玉米、高粱,玉米年消耗能力1000吨(日产能3吨/日),经请示省局,不属于玉米深加工企业。
2、县调查了三家白酒生产企业,但经实地了解,这三家企业年生产经营量较小,其产品主要以山丹军马厂、武威酒厂的白酒为原料,用自己的技术进行勾兑生产,年生产白酒数量较小,经营量均在3000-4000斤之间,亦非玉米深加工企业。
玉米调查报告(实用12篇)篇九
根据省粮食局《关于开展年及年上半年主食产业化和年上半年玉米深加工专项调查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和省局专题会议的安排,我局及时召集县粮食局有关领导召开专门会议,传达了文件和会议精神,安排部署了专项调查任务,并对此项调查进行了具体分工。6月13日—15日市、县粮食局主管领导亲自带队深入企业调查,通过采集质检、工商、税务部门信息和实地调查,我市没有符合调查条件的主食产业和玉米深加工企业。现将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玉米调查报告(实用12篇)篇十
手摘棉:植棉成本1869元/亩,其中生产总成本655元/亩、人工总成本1010元/亩、机械作业总成本160元/亩、其他成本45元/亩,在总成本中所占比重分别为35%、54%、8.6%和2.4%。总体来看,拾花用工费所占比重最大,为43.3%,其次是化肥、水电费,分别为13.4%、10.3%,若加上租地费用434元/亩,新疆地方手摘棉种植总成本为2303元/亩。
机采棉:植棉成本1199元/亩,其中生产总成本655元/亩、人工总成本138元/亩、机械作业总成本350元/亩、其他成本56元/亩,在总成本中所占比重分别为54.6%、11.5%、29.2%和4.7%。总体来看,化肥所占比重最大,为21%,其次是水电费和机械拾花费,分别为16%和15.8%,若加上租地费用434元/亩,新疆地方机采棉种植总成本为1633元/亩。
玉米调查报告(实用12篇)篇十一
根据省粮食局《关于开展年及年上半年主食产业化和年上半年玉米深加工专项调查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和省局专题会议的安排,我局及时召集县粮食局有关领导召开专门会议,传达了文件和会议精神,安排部署了专项调查任务,并对此项调查进行了具体分工。6月13日—15日市、县粮食局主管领导亲自带队深入企业调查,通过采集质检、工商、税务部门信息和实地调查,我市没有符合调查条件的主食产业和玉米深加工企业。现将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根据此次调查统计对象的要求,我们提取了全市在工商局注册、在技术监督局取得许可证的各类食品企业名录,与税务、农牧局、工信委等部门的相关信息核对后,逐一进行筛选,确定调查对象并逐个实地调查。市重点调查了4家规模相对较大的企业:市白玉豆制品有限责任公司、市丰达酒业有限责任公司、兰州爱里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分公司、好来喜食品店。县调查了46户主食加工店。
1、市白玉豆制品有限责任公司,是我市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产业,市放心食品示范企业。主要产品是以大豆为原料的豆腐、豆浆及其他豆制品,年生产能力1000吨(日产能3吨/日),规模较小。经请示省局,该企业属副食产业而非主食产业,不在此次调查范围内,故不上报。
2、兰州爱里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分公司是兰州爱里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的连锁店市区内共有有3家分店,以加工面包、蛋糕为主,年生产能力10吨(日产能0.3吨/日),规模较小,面粉原料由兰州总店统一配送。
3、好来喜食品店,以加工面包、蛋糕为主,年生产能力20吨(日产能0.16吨/日),产量小,属家庭作坊式。
4、县调查的46户主食加工店,主要以馒头、面条、饼子、花卷生产为主,其中:生产馒头、饼子、花卷的25户,鲜湿面条生产的21户,这些均系家庭手工作坊,以个体生产为主,都不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按要求不属于调查对象。
5、我市至今还没有米制主食品和速冻主食品生产企业。
根据调查统计对象的要求,市调查了市丰达酒业有限责任公司、县调查了三家白酒生产企业。
1、市丰达酒业有限责任公司是我市酒类流通领域五大放心示范企业,主要原料为玉米、高粱,玉米年消耗能力1000吨(日产能3吨/日),经请示省局,不属于玉米深加工企业。
2、县调查了三家白酒生产企业,但经实地了解,这三家企业年生产经营量较小,其产品主要以山丹军马厂、武威酒厂的白酒为原料,用自己的技术进行勾兑生产,年生产白酒数量较小,经营量均在3000-4000斤之间,亦非玉米深加工企业。
此次调查我市虽然没有符合上报条件的企业,但经过对全市各类涉粮企业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摸底调查,做到了案上有资料,手中有数据,心中明底细,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调查中突出的印象一是我市主食生产中普遍存在规模小,大多属家庭式作坊。二是管理粗放,每月进入的面、油等原料和每月售出的加工品记载不清楚。三是业主不愿如实提供生产总值、销售收入等经济指标。我局将以此调查为契机,加强我市粮油产业运行情况统计调查监测,服务于粮油加工业转型升级,延伸工作触角,力所能及地为企业提供行业指导及服务。
玉米调查报告(实用12篇)篇十二
根据此次调查统计对象的要求,我们提取了全市在工商局注册、在技术监督局取得许可证的各类食品企业名录,与税务、农牧局、工信委等部门的相关信息核对后,逐一进行筛选,确定调查对象并逐个实地调查。市重点调查了4家规模相对较大的企业:市白玉豆制品有限责任公司、市丰达酒业有限责任公司、兰州爱里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分公司、好来喜食品店。县调查了46户主食加工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