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作文的写作过程不仅需要有丰富的词汇和句型运用,还需要我们有较强的逻辑思维和条理性。接下来是一些优秀作文的案例,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思路和灵感。
中国好家风(优秀16篇)篇一
家风是社会风尚的一种表现,是习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代代传承的宝贵财富。作为中国人,我们一直秉承着家风的传统,将其视为生活的基石和教育的源泉。经过多年的体验和思考,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国家风的重要性,并从中获得了一些宝贵的心得体会。
首先,家风是家庭的灵魂。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摇篮,而家风则是这个摇篮的灵魂。良好的家风凝聚了整个家族的力量和智慧,给人以温暖和安定的感受。在我家,家风的体现主要体现在尊敬长辈和爱护下一代的传统上。从小,我们就被教导要尊敬长辈,尊重他们的话语和决策。这种尊敬不仅仅是表面的客套,更是做出真正的行动。长辈对我们有所期望,我们要努力让他们感到骄傲。同时,我们家也强调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责任心,尽量让他们在关键时刻能够自己做出正确的决策。
其次,家风是社会的基石。一个家庭的家风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风气。良好的家庭风气可以积极影响和塑造周围人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在我看来,一个孩子所受到的家庭教育和家庭风气,将直接影响到他在社会中的表现和行为。我们家秉承着诚实守信、勤劳奋进的家风。这种风气不仅用于家人之间的交往,同样适用于与他人的交往。对于陌生人,我们始终保持着诚实守信和勤劳奋进的态度。互助互帮、和睦相处成了家庭的共同追求。
再次,家风是传承的源泉。家风代代相传,将我们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渗透到下一代的心灵中。一个好的家庭,家风的传承往往意味着文化的传承。在我们家,祖上就有一个传统:家中必须贴有"家和万事兴"的挂坠。这是我们一家人传承下来的信仰,代表着我们心灵的寄托和对世界的美好期许。我们相信,只有有了家庭的和睦与幸福,我们才能积极向上,面对困难。这种传统不仅仅是个人的信仰,更是代代相传的宝贵财富。
最后,家风是美德的体现。中国人一直很重视家庭价值观念中的美德培养,这些美德不仅对个人的成长有着积极的影响,更能为整个社会带来正能量。我家强调勤劳、孝顺和仁爱的品质。勤劳是个人能力的提升和事业成功的基础,孝顺是对家人的尊重和爱护,仁爱是对社会的关怀和参与。通过培养这些美德,我们一家人能够积极向上,对周围的人和事持有正确的价值观。
总而言之,中国家风作为一种传统的社会文化形态,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时刻铭记家风的作用,传承和发扬优秀的家庭价值观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设起更加和谐、文明和进步的社会。通过我家的经历,我深刻体会到家风的重要性,也为自己将来构建一个良好的家风而充满信心和动力。
中国好家风(优秀16篇)篇二
暑假里,我读了一套书——《中国好家风》,在这套书中,编者教给了我们十五个字“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温、良、恭、俭、让”,这简简单单的十五个字里蕴含着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精髓,通过阅读它,我深入了解了中华民族的好家风,明白了处世以诚、待人以恭的多种道理。
这套书中最让我感触的是“恭”这个字,恭就是恭敬。“处世以诚,待人以恭”这样才能赢得相互的尊重,是为人处世的基本道理。但当我读到了“唐太宗教子敬师”的故事后,我有了深刻的感悟,这个故事是这样讲述的:唐太宗李世民虽为一国之君,但对老师非常的恭敬。他不管老师官职的高低,自始至终都是严谨选师,恭敬待师。唐太宗为魏王李泰请来了礼部尚书王珪为师,但李泰初时仗着自己的聪明伶俐对待自己的老师极不服气,对老师极不尊重。太宗非常生气,当着王珪的面把深受自己溺爱的儿子狠狠批评了一通。后来李泰见到王珪也从不以亲王身份自居,不仅见师以礼,拜答如礼,还主动向王珪请教忠孝之道,王珪逝世,唐太宗特下诏令李泰亲率百官亲往临哭后《养正图解》专门为魏王李泰崇师问道一事作画,清代的乾隆、嘉庆皆作诗称赞。这里描述的李泰初时的心态和对待老师的态度和我是何等的相似,我在平时的培训班学习中,经常会碰到没比我大多少的年轻老师,对于这种“姐姐”级的老师,我有时很不服气,还会跟她们顶嘴,认为她们也没啥了不起的。当时外婆和妈妈都跟我叮嘱过:虽然老师没大你几岁,但你一定要懂得尊师重道,态度要恭敬,不可怠慢。对外婆妈妈的叮嘱我是一边耳朵进一边耳朵出,没当回事。但李泰高居亲王之位,深受皇帝溺爱的情况下,仍能改正自己的缺点,学会尊师重道,留下千古流传的美德故事,我为什么不能呢?我深深地自我反省,努力在实际中改进自己。“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个人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貌思恭,事思敬”相互尊敬,才能让他人更好的和我交流知识。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中华民族传承五千年好家风告诉我们为人处世的最基础道理,非常值得我们以此“三省己身”,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我要从小事做起,以“处世以诚,待人以恭”为准绳,做一个道德品质优良的高尚之人。
中国好家风(优秀16篇)篇三
时值寒假,我拜读了《家风》一书。本书从“修身”、“律己”、“做人”、“做事”、“亲情”、“影响”、“家国”和“研讨”几大篇章让读者在读悟中不断汲取“心”的能量。书中一篇篇优秀的文章让我学到了许多,思考了许多,也回忆了许多。李校长说:“好的家风是给孩子一种品质”。
我家的家风是什么?给了我怎样的影响?回忆我的自身成长历程,身上的一些美好品质确实离不开家里长辈的引导和影响。
常言道:家和万事兴。一家老小,互相关爱和理解,其乐融融,这本身就是一种良好的家风。在这样和睦的家庭长大的我,性情温婉、心态平和。
回忆和父母一起生活的岁月,点点滴滴,他们教会了我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
我的父亲平时话不多,但是为人正直、磊落,从不在背后论人长短与是非。记得小时候我有一次在吃饭的时候说班里一个同学的坏话,爸爸听了很不高兴,把筷子“啪”地拍在了桌上,厉声对我说:“别老在背后议论别人,谁没有点缺点和错误!”当时,虽然满肚子委屈和不服,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觉得爸爸说的是对的。总看到别人缺点的人,不懂得欣赏和学习,朋友也自然不会多。也正是因为爸爸的这种教导,我很少在背后议论他人,也能够更加宽容地看待别人的缺点。
我的母亲非常敬业,每年都被评为单位的“优秀员工”,是车间里的一把好手。妈妈还总是跟爸爸比赛谁的奖状多,两个人对工作勤勤恳恳,认真对待。当我参加工作以后,妈妈总是对我说:“你得把那些小孩都当成自己的孩子,家长们那么信任你,你得好好教人家。”当我有时工作累了跟妈妈发牢骚时,妈妈总会劝我:“你的工作很伟大!”“你的工作很有意义!”可能也因为如此,工作中我经常提醒自己:“我得对得起我教的这些孩子。”
父母非常孝顺。记得我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姥姥瘫痪在床。照顾姥姥成为了我家和舅舅家这一大家人的重心。为了更好地照顾姥姥,妈妈后来跟单位申请调成值夜班,每天白天照顾姥姥,傍晚骑车去上班。由于单位搬了家,每天要骑二十里地才能到单位。就是这样,妈妈坚持了三年多的光阴。后来我家拆迁也搬到了很远的地方,爸爸每天送我和弟弟上学后再去上班,下了班再接我们回来。回到家又赶紧到姥姥家帮忙。在这样的环境下,年幼的我也很自然地帮忙照顾姥姥。帮姥姥换尿盆、盖被子,给姥姥读故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日子看起来虽然艰难,但一家人也很快乐。妈妈常说,在妈妈很小的时候姥爷就不在了,姥姥没有再嫁,那么艰苦的岁月一个人把自己和舅舅带大,多么不容易!所以,妈妈和舅舅他们就特别孝敬姥姥。我想:我也一定要孝敬我的父母。
现在,我也有了自己的孩子,因为有着教师和家长的双重身份,让我格外地清醒。我知道我身上肩负着的重任,让好的家风带给我的宝贝更加良好的品质!
中国好家风(优秀16篇)篇四
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国好家风》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国好家风》这本书以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廉耻勇,这十五个字概括了中国良好的家风。通过小故事和大道理讲述了当代和传统的结合,深入浅出,生动活泼地诠释了中华优秀家庭的伦理文化。
读了这本书其中我最喜欢是《诸葛亮智退敌军》这篇故事。故事里面写道当时蜀军由于军事上的失误,失去了一个重要的战略要地——街亭,所以对魏军的攻势也是由进攻转为防守。诸葛亮在西城得知司马懿准备率领大军活捉它他。诸葛亮这次来吸尘办事没有大象跟随身边,只有五千兵马,而司马懿有15万人马。
而诸葛亮用了一记空城计,成功将司马懿的15万大军吓退,非常的聪明。
托马斯也说过。智者宁可防病于未然,不可治病于已发;宁可勉力克服痛苦,免得为了痛苦而寻求慰籍。所以智慧在家庭里面是不可少缺的.,智慧可以让一对,即将离婚的夫妻变成非常体贴他人的好家庭。
在中国好家风里你可以感受到他们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廉耻勇。慢慢的你也会变成一个对父母非常好,而且富有智慧,勤工俭学的,终于奉献,不怕耻辱,非常勇敢,非常守信的人。
中国好家风(优秀16篇)篇五
又到生日,妈妈送我的礼物是一套《中国好家风》全集。
读这本书,就像是听一位智者向你讲述一个个动人的家风故事,当读到“谦逊温和的李文靖公”时,我懂得一个令人敬佩的人,善不是靠拳头或暴力来制止他人。而是用“温和”这剂良药。“温和”是一种家风。
当读到“善良的郭翻”时,无论是面对他人的无理要求,还是主动帮助陌生人,无不体现他的高尚。古人云:爱人者,人恒爱之。这让我想起我的.妈妈,她言传身教的助人为乐让我学到很多。因为行善,我也很快乐。“善良”是一种家风。
当读到“唐太宗教子敬师”时,他不仅恭敬自持,还教导子女待人恭敬,尊师敬师。在生活中,我偶尔会因为老师的惩罚觉得委屈和不公,但妈妈说:“这都是“爱”,因为爱才有要求,有期待,真正爱你的人会因你的退步而焦虑,因你的进步而高兴,于是我渐渐释然,也尊重身边的每一个人,“恭敬”是一种家风。
当读到”宋太祖教女知俭朴”时,赵匡胤身为大宋开国皇帝,以身作则,厉行节俭,富贵之后不忘本,心系百姓,不失为一代明君。生活中,我们应学习这种节俭,不要大手大脚。“节俭”是一种家风。
当我读到这儿,我想到我的家风,从小妈妈就教导我要温和待人,尊老爱幼,礼貌谦让,勤俭节约,她以身作则,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好家风成就了中国这个古老伟大的民族,它是我们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让我们一起做一个品格高尚、诚实守信、无私奉献,为“大家”,为国家奉献的人!
中国好家风(优秀16篇)篇六
中国家风,是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传统美德,是家庭成员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深感家风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多年来,我不断思考和总结,对于中国家风的心得体会如下。
首先,中国家风注重家庭成员之间的尊重和关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单位,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牢不可破。在我的家庭中,父母始终是权威的象征,兄弟姐妹之间保持着和睦、守望相助的态度。我们理解彼此的差异,尊重对方的个人空间和意见,从不强加自己的意志。这样的尊重和关爱是家庭和睦的基石,也是传承中国家风的重要保障。
其次,中国家风强调家庭成员的勤劳和诚信。中国人有着勤劳致富的传统美德,这种精神通过家风代代相传。在我成长的家庭中,父母秉持着辛勤劳作的信条,把勤劳作为一种美德通过言传身教给我。他们从不懈怠,勇于担当家庭责任,用自己的努力为我和家人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同时,家庭中也注重诚信的培养,我们坚守承诺,言行一致。这样的勤奋和诚信使得家庭更加团结,也塑造了我个人的品格。
第三,中国家风弘扬传统文化和孝道精神。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国家,中国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在中国家庭中,父母是家庭的中心和核心,孝道被视为最重要的家庭美德。孝顺父母、尊敬长辈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这种孝道精神不仅体现在言行上,更是内化为我们心灵深处的价值观。在我的家庭中,我见证了父母对于长辈的尊敬和照顾,这种行为影响着我,让我明白孝顺的重要性,并将其融入自己的行为准则中。
第四,中国家风注重家庭教育和传统文化的继承。中国家庭教育是培养下一代的重要途径,也是传承传统文化的根本保障。在我成长的家庭中,父母注重对我的教育,通过讲述家族历史、传统价值观和故事,让我了解和熟知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父母的言传身教让我在家庭中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家庭中,我也学会了积极向上的心态,学会了怎样与人相处,培养了良好的道德品质。这些教育的潜移默化,让我成长为一个有着传统家风的人。
最后,中国家风需要大家共同继承和弘扬。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关乎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作为年轻一代,我们要传承中国家风,保持家庭和睦、勤劳诚信的传统美德,尊敬尊重长辈,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我们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来传播中华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的家风,认同中国的家庭价值观。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共同继承和弘扬中国家风,我们才能使家庭更加和谐,社会更加稳定。
总之,中国家风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瑰宝,是家庭成员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通过家庭成员之间的尊重和关爱,勤劳和诚信,传统文化和孝道精神的传承,中国家风在现代社会依然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意识到自己是家庭文化传承的一份子,并将家风的美德贯彻到自己的言行之中。通过共同努力,我们可以传承好中国家风,让家庭和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中国好家风(优秀16篇)篇七
家庭是田,孩子是苗。家风如雨,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润下才能健康成长。孩子只有在优良家风的熏陶下,才能出类拔萃。最近,随着“家风”一词火了起来,脑海中不禁涌出妈妈教育我的一幅幅景象。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是人们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但一问到你们家的家风是什么?家教是什么?这些问题,有的同学就傻眼了。
我的家风是孝,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父母一直告诫我:百善孝为先!家风是一条应该牢记的座右铭。有了它我们才可以在社会上立足,才能让自己走的更远!铭记家风,为自己的人生奠定坚定的基础,踏出坚定的步伐,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还记得小时候,我每次去和好朋友玩耍,都会忘记妈妈规定的时间,玩得尽兴后才会回家去。让大人们很是着急,于是妈妈就很认真的对我说:“我们是怎么规定时间的,为什么每次都不遵守规定,这么晚才回来。现在我们就规定,同样的错误不可以再犯第三次。你同意吗?”我点了点头并向妈妈保证下一次一定按时回家。
好景不长,我的老毛病又犯了。一次暑假的时候我作业完成了就出去找朋友玩了。妈妈告诉我六点半是最晚的期限,不要影响别人吃饭的时间,我同意了,我们玩的很开心。他的妈妈再三邀请我在他家吃饭。我欣然接受了。饭吃到一半,妈妈打电话要我回家。阿姨再三劝说,但最终还是没能够说服妈妈,我只好乖乖的回去了。一回到家,就被妈妈狠狠的批评了一顿。我知道自己的错误是没有准时回家,并且打扰到了别人吃饭,也给别人带来了负担,暗下决心以后绝对不会再犯。
现在我终于明白了家风,家教,家训是什么。家风是一家子的风气,家风一旦败坏,这一家的思想品德也会跟着坏。这家就难以培养优秀的后代了。如果没有家训,那么会把后代宠坏,只有让他知错就改,然后再慢慢的教育。我想这就是家风家教家训吧。
中国好家风(优秀16篇)篇八
《中国好家风》这本书以“夫妻情笃”“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持家有友”“注重家教”等五个方面,通过小故事和大道理讲述了当代和传统的结合,深入浅出,生动活泼地诠释了中华优秀家庭的伦理文化。
读了这本书其中我最喜欢是《做人的尊严》这一篇故事。这一篇故事中的唐雪嫣看见了一起卖香烟老板偷梁换柱的把戏,而被骗的爸爸并没有因为老板的强势而退缩,坚持自己的原则并要求老板道歉。最后老板在证据和众人质疑中向爸爸道歉了。这位爸爸并没有因事小而不为。我特别欣赏这位爸爸说的。这名话:“钱是小事,可如果我让步了,我在儿子心里的地位就垮了。我必须保住爸爸的尊严。”爸爸说的没错,如果向老板屈服了,他儿子的小小心灵就会种下失败的种子。
所以家教最重要,无家教无规矩。无论人生的路怎么走,都要保持培养自己的良好家风。
家风好,社会风气便好,国家风气也就好了!而如何培养好的家风,曾仕强老师一语道破天机:“家风就是在家里能发挥多少儒家的思想。”千家万户来实践、落实儒家思想。那么儒家思想是什么?只有我们了解了儒家思想,我们才能去实践,而《论语》《孟子》《大学》《中庸》《易经》等经典是儒家思想的精华。所以在我看来,家家户户都要开始读儒家经典。因为只有知道了儒家思想的内涵,我们才能依照经典去行。先知再行,知行合一。
“学而时习之,不易说乎!”把儒家思想学到了,并去践行练习,一定是快乐的,一定是幸福的,因为家庭和谐了,家和万事兴!所以我说,培养好家风,从读好经典开始!每天去读经典,假以时日,整个家庭的风气必然有大的转变。
而读经典在塑造好的家风的同时,是在修养个人,个人好了,家庭才能好。先修身、再齐家,而读经典是修身最好的方式。古人云“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言语无味。”不读经典,个人的面目可憎,何以修身,何以养成好的家风。“自天子以至于庶人,皆以修身为本。”修身是形成家风的本和基础,而读经是修身的途径和不二法门。
为何现在的家风不和,是因为修身不够,而修身不好,是因为读经不足。那么读经不足是什么原因呢?是我们很久都没有读经了,不读经,不知儒家先贤思想,何以践行儒家思想,何以养成好的家风?现行教育在培养好的家风中起到什么作用呢?看看现在的教育,不管是何等资质,全部用一个标准答案去丈量,学校生产出来的只不过是标准件!
中国好家风(优秀16篇)篇九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风一直被视为重要的一环。它代表了家庭的价值观、行为准则以及传统习俗。作为一名中国人,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国家风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和力量。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我对中国家风有着自己的理解和体会。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中国家风的五段式心得体会。
首先,中国家风注重家庭的和睦和亲情。家庭是社会的基石,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与关爱是中国家风的核心。我记得小时候,每天晚上,全家人会围坐在一起吃饭。我们会互相分享彼此的一天,无论是开心的还是不开心的事情,我们都会倾听和关心对方。这种家庭的和睦氛围给了我莫大的安慰和支持,让我感到家庭是一个温暖的避风港。
其次,中国家风强调孝道和家庭责任。在中国文化中,孝顺父母是每个人的基本义务。我经常看到年长的亲戚受到家庭成员的尊重和呵护。他们会用最好的食物照顾年长的家庭成员,尽量满足他们的需求,并给予他们情感上的支持。这种关爱和尊重让我明白,作为家庭的一员,我应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对家人负责,照顾他们的生活和情感需求。
第三,中国家风注重教育和传承。中国有句古话:“不教子不教孙,一教到底”。这句话表达了中国人对子孙教育的重视。我从小受到了父母和长辈们的精心教导和激励。他们教导我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勤奋学习、尊重他人。除了传授知识和技能,他们还告诉我我们的学习和成长应该有一个远大的目标,我们应该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这种传统的价值观教育,使我在学习和工作中拥有坚定的信念和毅力。
第四,中国家风注重节俭和勤劳。中国人有着千百年来的节俭传统,我们认为节俭是一种美德。我的父母一直教我珍惜每一分每一秒,节约用水用电,避免浪费。他们告诉我,勤劳是人生的智慧和成功的基础。我的父母和祖父母总是用自己的劳动来养家糊口,他们从不抱怨劳累,从不怠慢工作。他们的勤劳和节俭是我学习的榜样,它们给了我坚持努力的动力,教会了我如何去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最后,在中国家风中,有一种传统的美德叫做“以和为贵”。这种美德强调的是人际关系的和谐,以及通过合作和互助来解决问题。我记得小时候,我家附近的邻居经常一起做饭、聊天、庆祝节日。我们之间的关系非常亲密,我们互相帮助,分享快乐和忧愁。这种和谐的人际关系使我感受到了家庭和社区的温暖,教会了我如何与他人建立积极的关系,以及如何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总而言之,中国家风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教会了我亲情的价值,明白了作为家庭的一员应该尽到自己的责任,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培养了我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塑造了我做人的品格,让我懂得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的重要性。它是我生活中的定心丸,也是我在异乡奋斗的动力源泉。通过传承中国的家风,我相信我们的国家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中国好家风(优秀16篇)篇十
“爱国如爱家,爱家如爱国,人讲精气神,国讲正清和;家风连国风,国风兴家风,,”每当听到这首《中华好家风》,我就想到了那一次,妈妈对我的教导。
每个家庭的孩子犹如一颗小树苗,他能不能长成参天大树,取决于有没有良好的家庭教养。良好家风的形成决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长期的熏陶与积淀,应该加强教育,反复训练,注重养成,成为每个成员的自觉意识和行为。首先要有意识的去培育养成。要明白代代相传的不仅是家财和地位,更应该有内涵和精神。把老一辈留下的美好品德和作风接续下来、传递下去,是造福当代、惠及后人的大事,接力棒在手,我自有责任,让良好家风薪火相传,发扬光大。
其次要在家庭中营造崇尚学习的气氛。古人讲,“非学无以明志,非学无以广才”,知书才能明礼,学习就能升华。要让家里多一分书香气,茶余饭后,看看书,读读报,谈天论事,让家人从中得到更多的教化和启迪。当然,培养家人的读书情趣,在悠静的家庭环境里畅游书海,总能给人心情恬淡的意境,使人有所收获,有所感悟。同时要创造和谐文明的家庭环境。居家里外,干净、明亮、整洁、有序。去朋友家串门,有的家庭还很注意家风家教文化,悬挂着激励感人的家训格言,如“积金积玉不如积书教子,宽天宽地莫若宽以待人”、“敦行致远,吃亏是福”、“家和万事兴”等等,让人置身其中,产生良好的心理状态,一种清新雅致的感受油然而生。凡此等等,都是家风无言化春雨的鲜明体现。
好家风就是一所好学校,其教育的方式就渗透在方方面面的密切接触里,谆谆诱导,亲切教诲,热情鼓励,严格要求,无不影响着家庭的每个成员,并且影响到邻里和社会。只要大家都来关注家庭文明建设,社会必定会留下一片和谐、一片温馨。大家一起行动起来吧,传承持家养家的精华,建设培育新时代下的现代文明!让积极健康的思想氛围,勤劳的立家之本,节俭的生活氛围,和文明的习惯,处处在生活中闪耀。在家风家训的指引下,展望未来,实现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指日可待,十九大的胜利召开鼓舞着每一个中国人与时代同发展,与祖国共奋进;如今,践行家风好家训,就是为祖国这一个美丽的大厦,添砖加瓦贡献自己的力量。
孝——我们的坚持家风,是一种由家中长辈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身体力行的对家中的其他人言传身教,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一股具有家庭特色的作风。家风在家庭中经过了长期的培养,有着一股强大的感染力量。
近日看了先儒王船山的忠孝家风纪录片,通过先贤的一举一动,让我对家风有了更深层次的一个认识,受益匪浅。记录片中提到王船山为了救自己的父亲,竟然做出了一个自残的壮举,机智的救出了自己的父亲。可以看出王船山的重要品德——孝。孝不止是王夫之的家风传承,更是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美好品德,百善孝为先。哪怕在自然界中,也有着孝的存在。如:
乌鸦反哺、羊羔跪乳。通过王夫之的事例,对于孝这个字,我的感受更加深刻。这从来不是嘴上夸夸其谈,是需要自身用实际行动让长辈感觉到自己对他们的用心,对他们的真诚。孝是我们每一个人应有的品德,不伟大也不难达成。美好的品德既廉价也无价。但王夫之却让孝这个字,更加的伟大,更加熠熠生辉。他敢于奉献,懂得报恩。
王夫之用自己给后世人做出了一个榜样,一个典范,更是一种无形的文化,融合在孝字里面的文化。其实王船山先生这样也是深受其父亲的耳濡目染,他的父亲王朝聘也是一位品行高洁的人,母亲卧病在床,尽管他事务繁忙,但他依然侍奉汤药寸步不离陪伴左右。不仅仅是孝,更有忠,忠于自己的信仰,忠于人品,忠于孝悌。父子两人对后世,也有着深远的影响,想要形成这样高尚的家风,不是一朝一夕,而是经过他们无时无刻以身作则,甚至是几代人,这般一丝不苟的坚守,将忠孝贯彻到底。当今社会文明高速发展,传统的价值观在发展中受到了冲击,“孝”更多的只是停留于表面。为人父母,都不愿意拖累自己的儿女,惟愿他们幸福安康。父母心,我们只有感恩。不过却有着许多人通过满足父母基本生活需求,经济需求,便自以为是做到了忠孝。殊不知可笑可恨。孝,是自己发自内心的去感恩,而不是不情愿的履行职责一般。
王夫之父子如此,我们亦是如此,这是一种美好的品德,更是中华文化历史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忠孝两难全是一种自私的说法,只要自己坚定不移,守住孝,忠自然不难达成,汉文帝亲尝汤药,董永卖身葬父,丁兰刻木求亲。这些孝的故事感染着千秋万世的人。而王夫之的精神也正是通过忠孝两全来感染着当时的人,奉献自己所有的智慧和热情,最终形成了真知灼见的船山文化,忠孝两字贯穿其中,通过这短短的记录片我所了解的还只是冰山一角,沧海一粟。还有更深的精神文化等待我去挖掘,我也希望通过自己这种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感染着身边的人,让自己的“个人风”更美好!
中国好家风(优秀16篇)篇十一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陆陇其,字稼书,清,浙江平湖人,陆陇其素以孝闻名。据说,父亲去世的时候,他正在京城赶考,得知父亲去世消息,立刻赤足步行日夜兼程的往家赶。到了家里,日夜哭泣,每天也不入内室,只是席地而卧。
他在灵寿当知县的时候,为政清简,深得人民爱戴。一天,一位老妇人状告她的儿子不孝。陆陇其对老妇人说:“我还没有侍从,你的儿子正好合适,如果找到合适人选,就给他施用杖刑,然后遣送回家。”就这样,这位青年成了陆陇其的侍从。每天早晨,陆陇其都恭候在老母门外,等母亲起床后,就照应着母亲洗漱、吃早饭。午饭的时候,他在旁边服侍着,时常逗母亲开心,母亲吃完了,他才吃剩下的饭菜。晚饭也是如此。只要有点空余时间,就前来陪母亲说笑。母亲稍有不适之感,立刻找医生,买药煎药,日夜守候在母亲左右。这样过了几个月,这个青年突然跪在陆陇其面前,泪流满面,请求回家看望母亲。陆陇其问:“你不是讨厌你的母亲吗?年轻人哭着说:“过去我不懂事,对母亲不好,现在好后悔啊!”青年跟母亲回家后,与以前判若两人,还因为孝顺在乡里闻名。
家风不仅是一个家族的性格特征,也是一种家庭内部的道德规范。良好家风的重要基础是团结、平等、和谐的家庭关系。家庭关系不和谐,互相指责、埋怨、争斗,孩子感受到的是冷淡、敌对情绪,心灵深处就会留下痛苦的伤痕。
好家风是优良品质形成的关键,是良好习惯养成的基础,是一代又一代人健康成长的保证,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正能量。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悠久文化,就要同时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好家风。我们要从孝亲敬老做起,培育好家风,传承好家训,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向上向善的正能量。
谢谢大家!
中国好家风(优秀16篇)篇十二
暑假期间,反复读了《中国家风》一书,流连于字里行间,畅怀于一个个家风故事,感受于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俗话说得好,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所谓的家规归根到底就是每个家庭的家风家训,现如今,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人已经耳熟能详,根据这个,我们结合自己家的情况,梳理制定了自己的家训。我们的家风家训是:孝敬长辈、诚信做人、俭以养德、行善为美、宽容待人、自强自立。
为了和大家一起分享我们的家风家训,我在这里简单跟大家交流一下:
我们的家风家训第一条就是“孝敬长辈”,常言道:“百善孝为先”,一个人无论他多么有成就,都要以孝字当头,只有孝敬父母,他的事业以及未来都会更加出色;“诚信做人”就是告诉我们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这样我们的周围才会有更多的朋友,也会让自己的工作与家庭受益无穷。
“行善为美”是要以善来践行自己的行动,要日行一善,做到语善、视善、耳善、心善、行善,因为美是从善行开始的;“俭以养德”,要做勤俭的人,一个家庭如果不勤俭无论有再多的钱财,都会散失殆尽。
古人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圣人修身、齐家、治国,都离不开勤俭之道,诸葛亮把“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作为“修身”之道;朱子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当作“齐家”的训言。小到一个家庭更应该以勤俭来治家;“德”是衡量一个人做人的标准,如果一个人只有出众的才华,而他的品格恶劣,那么他的才华会黯淡无光;一个人的才华是建立在品格高尚的基础上,只有品格高尚的人,他的才华才能熠熠生辉。“自强自立”就是要自己独立生活,有志气,不让父母操心。遇到困难挫折,想出一切有利的办法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每一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风家训,家风家训是一种延续,更是一种传承。俗话说得好:“以小家治大家。”只有我们每个家庭自己做好了,国家才会更和谐,世界也会更美好。让我们每个家庭通过自己的家风家训来拥有更多的正能量,这也是实现“中国梦”的所在。
中国好家风(优秀16篇)篇十三
读这本书,就像是听一位智者向你讲述一个个动人的家风故事,当读到“谦逊温和的李文靖公”时,我懂得一个令人敬佩的人,善不是靠拳头或暴力来制止他人。而是用“温和”这剂良药。“温和”是一种家风。
当读到“善良的郭翻”时,无论是面对他人的无理要求,还是主动帮助陌生人,无不体现他的高尚。古人云:爱人者,人恒爱之。这让我想起我的妈妈,她言传身教的助人为乐让我学到很多。因为行善,我也很快乐。“善良”是一种家风。
当读到“唐太宗教子敬师”时,他不仅恭敬自持,还教导子女待人恭敬,尊师敬师。在生活中,我偶尔会因为老师的惩罚觉得委屈和不公,但妈妈说:“这都是“爱”,因为爱才有要求,有期待,真正爱你的人会因你的退步而焦虑,因你的进步而高兴,于是我渐渐释然,也尊重身边的每一个人,“恭敬”是一种家风。当读到”宋太祖教女知俭朴”时,赵匡胤身为大宋开国皇帝,以身作则,厉行节俭,富贵之后不忘本,心系百姓,不失为一代明君。生活中,我们应学习这种节俭,不要大手大脚。“节俭”是一种家风。
当我读到这儿,我想到我的.家风,从小妈妈就教导我要温和待人,尊老爱幼,礼貌谦让,勤俭节约,她以身作则,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好家风成就了中国这个古老伟大的民族,它是我们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让我们一起做一个品格高尚、诚实守信、无私奉献,为“大家”——国家奉献的人!
中国好家风(优秀16篇)篇十四
亲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学生们:
大家好!
父亲为我们家暂定了家风的内容。父亲说,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家的家风内容会增加。目前有两件事,一是诚实,二是做时间的主人。
诚,子曰:“人不信,不知能为。大车没有脚镣,小车没有脚镣。为什么能做到?”人没有信用能干什么?就像没有栏杆的大车,没有栏杆的大车,怎么会开?没毛病。在这个世界上,没有诚信,很难成为一个成功的人。就算幸运成功,也没有办法长久。最近有个很热的消息。一个电信骗子骗走了贫困女大学生的全部学费,导致大学生突发心脏骤停不幸身亡,骗子很快从网上掉了下来。这个骗子没有诚信,只要能骗到钱。别人的钱用来干嘛跟他没关系,他肯定不会善终。可见,诚实是一个人的基础。如果不谈信用,就算是高官贵人也是不成功的人。
时间大师。成功为时间的主人,努力的节约一分一秒。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时间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这句话无疑是十分正确的。爸爸就常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他为了给我树立榜样,一直在坚持在写工作时间计划表,计划表让他的工作井井有条。我也学着写了起来,有了计划表让我在这个暑期里的时间大大的利用了起来,按照计划表的要求,一项项的任务随着时间的过去全部完成了,而且还富余了好多的时间,这是在没有计划表时不可想象的。做好时间计划表,让我能更好的安排学习和生活,确确实实从中感受到了好处,我将会成为时间的主人。
这就是我们家目前家风的内容,先做好这些,还会有更好的优良品质和好习惯增加进来的。努力做好自己,传承好品质。
中国好家风(优秀16篇)篇十五
家像是一束光,在我要陷入无边的黑暗时,把我的世界重新照亮,指引我走上正确的道路。
我是一个毛手毛脚、大大咧咧的人,因此家里的易碎品妈妈从未让我动过。毕竟我打碎三、四个盘子与七、八只玻璃杯的显著“战绩”,那可是板上钉钉的事实。就在前两天,妈妈刚入手了一套古色古香的茶具,这让我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但任我百般央求,妈妈也毫不动摇半分,甚至把它藏了起来。我感觉整个世界都不美好了。正当我的世界在飘雪时,妈妈突然有事要出去。我油然而生了一个不正经的念头……我满面春风的与妈妈友好道别。然后蹑手蹑脚地打开了妈妈的房门。毕竟俗话说得好“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一般来说,妈妈会把一些小东西放到柜子里。可母亲大人房间的柜子不少,只好采用“地毯式”搜索了。
时间碎在指针一圈圈走动的表盘上,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找到了那套茶具。可能我的手真的开过光,这一次,我也不负众望地把一个茶杯……“成功”打碎了。我小心翼翼的捧着其它的茶具放到一旁,再把碎片一片片拾起来,手足无措的捧着它们不知道该往哪里放。这次是真的“杯具”了。我想把碎片藏起来,可一想起妈妈整天所唠叨的那句“人贵在诚”,只好默默地等从母上大人的发落。
空气中响着钥匙插进锁孔的声音,在安静的氛围里听起来格外扎耳,是妈妈回来了。当妈妈听完我十分诚恳的“自首”后,竟然笑了起来,让我不知所措地懵了。
“您不生气?”
妈妈顿了一下,然后又笑了。
“人贵在诚。”家风——人贵在诚。
鹤壁二中七年级二班张明月。
家像是一束光,在我要陷入无边的黑暗时,把我的世界重新照亮,指引我走上正确的道路。
我是一个毛手毛脚、大大咧咧的人,因此家里的易碎品妈妈从未让我动过。毕竟我打碎三、四个盘子与七、八只玻璃杯的显著“战绩”,那可是板上钉钉的事实。就在前两天,妈妈刚入手了一套古色古香的茶具,这让我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但任我百般央求,妈妈也毫不动摇半分,甚至把它藏了起来。我感觉整个世界都不美好了。正当我的世界在飘雪时,妈妈突然有事要出去。我油然而生了一个不正经的念头……我满面春风的与妈妈友好道别。然后蹑手蹑脚地打开了妈妈的房门。毕竟俗话说得好“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一般来说,妈妈会把一些小东西放到柜子里。可母亲大人房间的柜子不少,只好采用“地毯式”搜索了。
时间碎在指针一圈圈走动的表盘上,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找到了那套茶具。可能我的手真的开过光,这一次,我也不负众望地把一个茶杯……“成功”打碎了。我小心翼翼的捧着其它的茶具放到一旁,再把碎片一片片拾起来,手足无措的捧着它们不知道该往哪里放。这次是真的“杯具”了。我想把碎片藏起来,可一想起妈妈整天所唠叨的那句“人贵在诚”,只好默默地等从母上大人的发落。
空气中响着钥匙插进锁孔的声音,在安静的氛围里听起来格外扎耳,是妈妈回来了。当妈妈听完我十分诚恳的“自首”后,竟然笑了起来,让我不知所措地懵了。
“您不生气?”
妈妈顿了一下,然后又笑了。
“人贵在诚。”
中国好家风(优秀16篇)篇十六
我的家很温馨,有勤劳的爸爸跟善良的妈妈,他们常常教导我做人要有爱心,要帮助人,做个善良的人。
这是从我爷爷这一辈传下来的甚至更早的时候传下来的,因为我爷爷等许多人爱帮助人,所以,我们的家风就这样形成啦,而且大家都是这样做的。
有一次,我上学坐公交车,坐到第六医院的时候,有许多老人上车,随后,有许多人都站着,我穿过了三位老人,把哪位腿脚不利索的老爷爷让到了我的座位上。这位老爷爷跟我说了好多话,我并不感到厌烦,而是觉得很开心,人都有老的时候啊,我们要有爱心啊!
还有一次,我在上学的路上看到有一位老爷爷突然摔倒在地,我忙跑过去扶,因为要上学啦,所以心里又着急又害怕,又因为当时急于上学去,刚刚把老爷爷扶起来,也没看身边,转身跑向学校。结果,又不小心碰倒了一个路人,当时也还是非常着急,只是小声嘀咕啦一声“对不起”便跑走了。
没想到,妈妈就在后面远远地看着我,她回头给别人说话,没看见我扶老人,只看见我撞倒了路人,妈妈很失望,回到到家不停的批评我,我很冤枉,我给妈妈诉说自己的苦衷,妈妈听了恍然大悟,接着妈妈告诉我:“你的做法又让无辜的路人受到了伤害,这不是我们家人的作风,要引以为戒啊。”
我默默的惩罚自己,半个月不许玩电脑。
自从这件事过去之后,我越来越明白,爱心要真心对待,帮助人要全心全意,一定不能漫不经心的去帮助别人。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