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是为小班儿童设计的一种教学计划和教学指导方案,旨在帮助他们全面发展和提高学习成绩,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经验。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的小班教案范文,希望能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小班语言教案捉蜻蜓听说游戏(模板14篇)篇一
1、要求幼儿正确发出“天、灵、捉、蜻蜓”等字音。
2、学说“xx,xx飞呀飞”的短句,进行简单的句式模仿。
3、培养幼儿动作的敏捷性和遵守游戏规则的良好习惯。
飞舞的蜻蜓教具一个。
1、边念游戏儿歌,边抖动飞舞的蜻蜓教具,引起幼儿的兴趣。接着教师带领幼儿学念游戏儿歌,重点练习发准“天、灵、捉、蜻蜓”等字音,让幼儿基本了解游戏的内容。
2、提出“怎样捉蜻蜓,用什么捉蜻蜓”等问题,启发幼儿采用用手掌做网,手指做蜻蜓的方式开展游戏活动。
3、向幼儿介绍游戏的玩法和规则:
(1)扮网的幼儿必须将手掌伸平,掌心向下。扮蜻蜓的幼儿必须将食指碰到渔网(即手掌)。游戏时,大家必须念儿歌。
(2)儿歌念完后,扮蜻蜓的幼儿要迅速缩回食指,扮网的幼儿捉蜻蜓。
(3)被捉住的幼儿必须说“xx,xx飞呀飞”的`短句,若回答正确,扮网的幼儿与此幼儿交换角色,大家一起玩“捉xx”的游戏。若同时抓住几位幼儿,可请一幼儿作为代表;若一位幼儿也捉住,游戏继续进行。
4、先组织幼儿讨论,丰富有关游戏的知识和经验。
幼儿用“xx,xx飞呀飞”的短句来表达。
接着教师扮网,请几位幼儿扮蜻蜓与教师玩游戏2~3遍。
5、先组织幼儿与旁边幼儿两两结对玩游戏,让幼儿熟悉游戏的玩法。然后请一对幼儿上来表演一遍,教师针对游戏的情况给予简单的评价。最后,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教师先指定一幼儿扮网。游戏活动前,教师提醒幼儿遵守规则,与同伴友好协商及交往,使游戏活动开展的更加快乐。
附游戏儿歌。
捉蜻蜓。
天灵灵,地灵灵,
满天满地捉蜻蜓。
捉蜻蜓,捉蜻蜓,
捉到一只小蜻蜓。
新《纲要》指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
小班语言教案捉蜻蜓听说游戏(模板14篇)篇二
1、要求幼儿正确发出“天、灵、捉、蜻蜓”等字音。
2、学说“××,××飞呀飞”的短句,进行简单的句式模仿。
3、培养幼儿动作的敏捷性和遵守游戏规则的良好习惯。
飞舞的蜻蜓教具一个。
1、边念游戏儿歌,边抖动飞舞的蜻蜓教具,引起幼儿的兴趣。接着教师带领幼儿学念游戏儿歌,重点练习发准“天、灵、捉、蜻蜓”等字音,让幼儿基本了解游戏的内容。
2、提出“怎样捉蜻蜓,用什么捉蜻蜓”等问题,启发幼儿采用用手掌做网,手指做蜻蜓的'方式开展游戏。
3、向幼儿介绍游戏的玩法和规则:
(1)扮网的幼儿必须将手掌伸平,掌心向下。扮蜻蜓的幼儿必须将食指碰到渔网(即手掌)。游戏时,大家必须念儿歌。
(2)儿歌念完后,扮蜻蜓的幼儿要迅速缩回食指,扮网的幼儿捉蜻蜓。
(3)被捉住的幼儿必须说“××,××飞呀飞”的短句,若回答正确,扮网的幼儿与此幼儿交换角色,大家一起玩“捉××”的游戏。若同时抓住几位幼儿,可请一幼儿作为代表;若一位幼儿也捉住,游戏继续进行。
4、先组织幼儿讨论,丰富有关游戏的知识和经验。
师“还有哪些动物或虫子是在天上飞的?”(引导幼儿说鸽子、野鸭、天鹅、大雁,以及蚊子、苍蝇、蝴蝶、蝙蝠等。)要求幼儿用“××,××飞呀飞”的短句来表达。
接着教师扮网,请几位幼儿扮蜻蜓与教师玩游戏2"3遍。
5、先组织幼儿与旁边幼儿两两结对玩游戏,让幼儿熟悉游戏的玩法。然后请一对幼儿上来表演一遍,教师针对游戏的情况给予简单的评价。最后,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教师先指定一幼儿扮网。游戏活动前,教师提醒幼儿遵守规则,与同伴友好协商及交往,使游戏活动开展的更加快乐。
天灵灵,地灵灵,
捉蜻蜓,捉蜻蜓,
捉到一只小蜻蜓。
小班语言教案捉蜻蜓听说游戏(模板14篇)篇三
1、要求幼儿正确发出“天、灵、捉、蜻蜓”等字音。
2、学说“××,××飞呀飞”的短句,进行简单的句式模仿。
3、培养幼儿动作的敏捷性和遵守游戏规则的良好习惯。
飞舞的蜻蜓教具一个。
1、边念游戏儿歌,边抖动飞舞的蜻蜓教具,引起幼儿的兴趣。接着教师带领幼儿学念游戏儿歌,重点练习发准“天、灵、捉、蜻蜓”等字音,让幼儿基本了解游戏的内容。
2、提出“怎样捉蜻蜓,用什么捉蜻蜓”等问题,启发幼儿采用用手掌做网,手指做蜻蜓的方式开展游戏活动。
3、向幼儿介绍游戏的玩法和规则:
(1)扮网的幼儿必须将手掌伸平,掌心向下。扮蜻蜓的幼儿必须将食指碰到渔网(即手掌)。游戏时,大家必须念儿歌。
(2)儿歌念完后,扮蜻蜓的幼儿要迅速缩回食指,扮网的幼儿捉蜻蜓。
(3)被捉住的幼儿必须说“××,××飞呀飞”的短句,若回答正确,扮网的幼儿与此幼儿交换角色,大家一起玩“捉××”的游戏。若同时抓住几位幼儿,可请一幼儿作为代表;若一位幼儿也捉住,游戏继续进行。
4、先组织幼儿讨论,丰富有关游戏的知识和经验。
幼儿用“××,××飞呀飞”的短句来表达。
接着教师扮网,请几位幼儿扮蜻蜓与教师玩游戏2~3遍。
5、先组织幼儿与旁边幼儿两两结对玩游戏,让幼儿熟悉游戏的玩法。然后请一对幼儿上来表演一遍,教师针对游戏的情况给予简单的评价。最后,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教师先指定一幼儿扮网。游戏活动前,教师提醒幼儿遵守规则,与同伴友好协商及交往,使游戏活动开展的更加快乐。
附游戏儿歌。
捉蜻蜓。
天灵灵,地灵灵,
捉蜻蜓,捉蜻蜓,
捉到一只小蜻蜓。
新《纲要》指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
小班语言教案捉蜻蜓听说游戏(模板14篇)篇四
1、通过游戏,让幼儿巩固对五官的认识。
2、通过游戏培养幼儿的反应灵敏。
1、一张人脸的画(五官要具体的)2、幼儿对五官的认识,可以说出名称以及指出正确的位子。
游戏规则:老师说眼睛,幼儿就不可以指眼睛,一定要指脸上其他的五官,比如鼻子,嘴巴等。
1、先选能力比较强的,而且控制一下时间,三四轮后可以换人,争取让更多的幼儿参与)。
2、在课前,可以利用示范画向幼儿再介绍一下五官以及作用,帮助幼儿巩固。
3、如果是两个幼儿互相玩的话,可以让他们边玩边说,比如:(甲:我指我的眼睛乙:我指我的眉毛)让他们可以实物对应。
小班语言教案捉蜻蜓听说游戏(模板14篇)篇五
1、要求幼儿正确发出“天、灵、捉、蜻蜓”等字音。
2、学说“xx,xx飞呀飞”的短句,进行简单的句式模仿。
3、培养幼儿动作的敏捷性和遵守游戏规则的良好习惯。
飞舞的.蜻蜓教具一个。
1、边念游戏儿歌,边抖动飞舞的蜻蜓教具,引起幼儿的兴趣。接着教师带领幼儿学念游戏儿歌,重点练习发准“天、灵、捉、蜻蜓”等字音,让幼儿基本了解游戏的内容。
2、提出“怎样捉蜻蜓,用什么捉蜻蜓”等问题,启发幼儿采用用手掌做网,手指做蜻蜓的方式开展游戏活动。
3、向幼儿介绍游戏的玩法和规则:
(1)扮网的幼儿必须将手掌伸平,掌心向下。扮蜻蜓的幼儿必须将食指碰到渔网(即手掌)。游戏时,大家必须念儿歌。
(2)儿歌念完后,扮蜻蜓的幼儿要迅速缩回食指,扮网的幼儿捉蜻蜓。
(3)被捉住的幼儿必须说“xx,xx飞呀飞”的短句,若回答正确,扮网的幼儿与此幼儿交换角色,大家一起玩“捉xx”的游戏。若同时抓住几位幼儿,可请一幼儿作为代表;若一位幼儿也捉住,游戏继续进行。
4、先组织幼儿讨论,丰富有关游戏的知识和经验。
幼儿用“xx,xx飞呀飞”的短句来表达。
接着教师扮网,请几位幼儿扮蜻蜓与教师玩游戏2~3遍。
5、先组织幼儿与旁边幼儿两两结对玩游戏,让幼儿熟悉游戏的玩法。然后请一对幼儿上来表演一遍,教师针对游戏的情况给予简单的评价。最后,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教师先指定一幼儿扮网。游戏活动前,教师提醒幼儿遵守规则,与同伴友好协商及交往,使游戏活动开展的更加快乐。
附游戏儿歌。
捉蜻蜓。
天灵灵,地灵灵,。
满天满地捉蜻蜓。
捉蜻蜓,捉蜻蜓,。
捉到一只小蜻蜓。
小班语言教案捉蜻蜓听说游戏(模板14篇)篇六
1、要求正确发出“天、灵、捉、蜻蜓”等字音。
2、学说“××,××飞呀飞”的短句,进行简单的句式模仿。
3、培养动作的敏捷性和遵守游戏规则的良好习惯。
飞舞的蜻蜓教具一个。
1、边念游戏儿歌,边抖动飞舞的蜻蜓教具,引起幼儿的兴趣。接着带领幼儿学念游戏儿歌,重点练习发准“天、灵、捉、蜻蜓”等字音,让基本了解游戏的内容。
2、提出“怎样捉蜻蜓,用什么捉蜻蜓”等问题,启发采用用手掌做网,手指做蜻蜓的方式开展游戏活动。
3、向介绍游戏的玩法和规则:
(1)扮网的幼儿必须将手掌伸平,掌心向下。扮蜻蜓的必须将食指碰到渔网(即手掌)。游戏时,大家必须念儿歌。
(2)儿歌念完后,扮蜻蜓的幼儿要迅速缩回食指,扮网的捉蜻蜓。
(3)被捉住的幼儿必须说“××,××飞呀飞”的短句,若回答正确,扮网的幼儿与此幼儿交换角色,大家一起玩“捉××”的游戏。若同时抓住几位幼儿,可请一幼儿作为代表;若一位也捉住,游戏继续进行。
4、先组织讨论,丰富有关游戏的知识和经验。
师“还有哪些动物或虫子是在天上飞的?”(引导说鸽子、野鸭、天鹅、大雁,以及蚊子、苍蝇、蝴蝶、蝙蝠等。)要求用“××,××飞呀飞”的短句来表达。
5、扮网玩游戏,请几位扮蜻蜓与玩游戏2~3遍。
(1)先组织幼儿与旁边幼儿两两结对玩游戏,让幼儿熟悉游戏的玩法。
(2)然后请一对幼儿上来表演一遍,教师针对游戏的情况给予简单的评价。
(3)最后,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教师先指定一幼儿扮网。
注意:游戏活动前,提醒遵守规则,与同伴友好协商及交往,使游戏活动开展的更加快乐。
附儿歌:捉蜻蜓天灵灵,地灵灵,满天满地捉蜻蜓。
捉蜻蜓,捉蜻蜓,捉到一只小蜻蜓。
小班语言教案捉蜻蜓听说游戏(模板14篇)篇七
2、能听懂老师的口令,做出相应的动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知道五官是我们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懂得怎样去保护自己的五官。
4、体验模仿的乐趣。
5、大胆说出自己的理解。
同样的人物头像2幅,眼、耳、口、鼻的图片各1幅。
小朋友们好!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认识我们的头部。请小朋友们认真的看一看老师的头部和小伙伴的头部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一张脸,一个鼻子,两只耳朵,一张嘴巴,两只眼睛)。
1、按教师的指令做相应的动作眨眨你们的小眼睛,指指你们的小鼻子,张张你们的小嘴巴,摸摸你们的小耳朵。
1、我们的嘴巴有什么用?(说话、吃东西)。
2、我们的鼻子有什么用?(呼吸、闻气味)。
3、我们的眼睛有什么用?(看东西)。
4、我们的耳朵有什么用?(听声音)。
师总结:同样的一张脸,如果弄脏了就不好看,所以请小朋友们要爱护自己的五官,同时也要注意不能弄脏别人的五官。
五官很重要,我们必须要保护它。怎样保护它们呢?
不要把脏东西放到嘴巴里,不用手指挖鼻子,不揉眼睛,不掏耳朵,不把小东西放在口、鼻、眼、耳中。
这是我的眼睛,眼睛会看;这是我的鼻子,鼻子会呼吸;这是我的嘴巴,嘴巴会说话;这是我的耳朵,耳朵会听话。
小班语言教案捉蜻蜓听说游戏(模板14篇)篇八
1.比较脚和脚印,感知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
2.观察鞋底的花纹,用颜料印出鞋印,并能分辨自己的鞋印。
3.积极参与活动,感受活动的乐趣。
1.截取用绘本局部画面放制作而成的图卡:猫脚、猫脚印,鸟脚、鸟脚印,象脚、象脚印,鞋子、鞋印。
2.长卷白纸,脚垫,红、绿两色的颜料盘。
3.请家长为孩子穿鞋底花纹明显、干净的鞋子。
一、感知脚和脚印的关系。
1.回顾故事中的主要角色。
师:我们阅读了一本有趣的书《谁的脚印》,小姑娘先遇到了谁?然后遇到了谁?最后遇到了谁?(引导并提示幼儿按序讲出三个动物。)。
2.观察脚和脚印,学习配对。
师(出示三张动物脚的图卡):你能从它们的脚看出是什么动物吗?(幼儿自由讲述,教师将图卡按序贴好。)。
师(出示三张脚印图卡):这是谁的脚印呢?是谁的脚印就把它贴到脚的卡片下面。(教师先随机抽出一张,幼儿表达,教师示范对应摆放。然后请两个幼儿把另两张卡片对应贴好。)。
师:看看它们的脚和脚印,你发现了什么秘密?(脚和脚印很像,外形轮廓一样。)。
师(小结):不同的脚就有不同的脚印,脚和脚印的形状相同。
二、观察鞋印。
1.观察绘本中小姑娘的鞋子和鞋印。
师(出示小姑娘的鞋子和鞋印图卡):小姑娘的'鞋子是什么形状?鞋印呢?(都是长长的。)。
师:除了形状相同,还有什么相同呢?(教师揭下鞋子图片放到鞋印上,引导幼儿观察它们小相同的特征。)。
师:鞋印为什么有花纹呢?(鞋底有花纹。)花纹有什么用处?(好看、防止滑倒。)。
2.观察自己和同伴的鞋底。
师:请脱下自己的一只鞋子,看看鞋底上的花纹是怎么样的。(幼儿观察并描述。)。
师:找你旁边的朋友,把你们的鞋子放在一起,看看鞋底的花纹有什么不同。
师(小结):不同的鞋子,鞋底的花纹不同。
三、印鞋印。
师:今天我们也来用自己的鞋子印个鞋印吧。
1.展开长卷白纸,让幼儿围坐四周。教师边示范边提出操作要求:手拿鞋子,放到颜料盘中轻轻按一按,然后放到白纸上用力按,不要移动,鞋头、中间、鞋跟各按一下。
2.先请女孩用颜料来印,再请男孩用绿色颜料印。提醒男孩不要印到女孩的鞋印上。
3.引导幼儿观察自己的鞋底和鞋印花纹、小是否相同,再和旁边小朋友的鞋印比比是不是一样。
四、找鞋印。
师:你能找到自己的鞋印吗?
1.请幼儿先分散站到活动室四周,等教师发出信号后,幼儿走到白纸旁找自己的鞋印,指着鞋印说"这就是我自己的鞋印呀"。
2.检查幼儿是否找对,提醒找错的幼儿通过比较花纹、颜色、小,找到自己的鞋印。
3.调换长卷方向,增加寻找难度,要求幼儿再次寻找自己的鞋印。
小班语言教案捉蜻蜓听说游戏(模板14篇)篇九
1、认真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2、体验与他人分享快乐。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能简单复述故事内容,并进行角色表演。
1、幼儿已经有照镜子的经验。
2、1面大镜子。
重点及难点重点:懂得体验与他人分享快乐。
一、出示镜子,引导活动主题。
教师指着镜子提问:小朋友知道这是什么吗?
二、讲述故事:(小毛毛照镜子),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1、教师完整的讲述一遍故事。
2、师:小毛毛做了什么动作?镜子中的小毛毛做了什么?
3、引导幼儿学说故事中的`四句话:小毛毛连连摇着小脑袋,大镜子里的小毛毛也连连摇着小脑袋。小毛毛吃着甜果果,大镜子里的小毛毛也吃着甜果果。你送给他甜果果,他也会送给你甜果果。小毛毛慢慢地把甜果果送过去,大镜子里的小毛毛也把甜果果慢慢地送过来。
4、师:为什么两个甜果果慢慢地碰到一起后,两个小毛毛都笑了?引导幼儿懂得,有了好东西要和别人分享,这样大家都会快乐。
三、引导幼儿玩镜子游戏,尝试用故事的句式说一句话。
教师小结:在镜子面前我们做一个动作,大镜子里的我们也会做同样的动作。
活动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能清楚地了解故事内容,同时也感受到了照镜子的乐趣。
小班语言教案捉蜻蜓听说游戏(模板14篇)篇十
教案是指导老师自己上课用的。也是考察一个教师备课的一个依据。下面是应届毕业生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的小班优秀语言教案《捉蜻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要求幼儿正确发出“天、灵、捉、蜻蜓”等字音。
2、学说“××,××飞呀飞”的短句,进行简单的句式模仿。
3、培养幼儿动作的`敏捷性和遵守游戏规则的良好习惯。
飞舞的蜻蜓教具一个。
1、边念游戏儿歌,边抖动飞舞的蜻蜓教具,引起幼儿的兴趣。接着教师带领幼儿学念游戏儿歌,重点练习发准“天、灵、捉、蜻蜓”等字音,让幼儿基本了解游戏的内容。
2、提出“怎样捉蜻蜓,用什么捉蜻蜓”等问题,启发幼儿采用用手掌做网,手指做蜻蜓的方式开展游戏活动。
3、向幼儿介绍游戏的玩法和规则:
(1)扮网的幼儿必须将手掌伸平,掌心向下。扮蜻蜓的幼儿必须将食指碰到渔网(即手掌)。游戏时,大家必须念儿歌。
(2)儿歌念完后,扮蜻蜓的幼儿要迅速缩回食指,扮网的幼儿捉蜻蜓。
(3)被捉住的幼儿必须说“××,××飞呀飞”的短句,若回答正确,扮网的幼儿与此幼儿交换角色,大家一起玩“捉××”的游戏。若同时抓住几位幼儿,可请一幼儿作为代表;若一位幼儿也捉住,游戏继续进行。
4、先组织幼儿讨论,丰富有关游戏的知识和经验。
师“还有哪些动物或虫子是在天上飞的?”(引导幼儿说鸽子、野鸭、天鹅、大雁,以及蚊子、苍蝇、蝴蝶、蝙蝠等。)要求幼儿用“××,××飞呀飞”的短句来表达。
接着教师扮网,请几位幼儿扮蜻蜓与教师玩游戏2"3遍。
5、先组织幼儿与旁边幼儿两两结对玩游戏,让幼儿熟悉游戏的玩法。然后请一对幼儿上来表演一遍,教师针对游戏的情况给予简单的评价。最后,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教师先指定一幼儿扮网。游戏活动前,教师提醒幼儿遵守规则,与同伴友好协商及交往,使游戏活动开展的更加快乐。
天灵灵,地灵灵,
满天满地捉蜻蜓。
捉蜻蜓,捉蜻蜓,
捉到一只小蜻蜓。
小班语言教案捉蜻蜓听说游戏(模板14篇)篇十一
1.学习有序地翻阅图书,跟随故事讲述的节奏翻页,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进一步熟悉故事情节,感受重复句式的特点,学习角色间的对话。
3.体验阅读的乐趣。
实物展示台,师幼人手一本绘本,小花裙、小猫、小鸟、象等胸饰。
一、有序翻页,阅读图书。
1.教师运用"打招呼"小游戏,调动幼儿的阅读兴趣。
师:请你们把图书放在自己面前的桌子上,摆正。
师:眼睛看着书上的小姑娘,手指点在上面,和小姑娘打个招呼吧。
师:用同样的方法也可以和小动物打个招呼。
2.教师运用实物展示台,和幼儿同步翻阅图书,指导幼儿正确翻页。
(1)看封面。
师幼一起指着封面上的问号,说出故事的名字"谁的脚印"。
(2)介绍翻书方法。
师:请你们把两只手放在书的两边,左手轻轻压住书的左边,用右手翻书。(镜面示范。)。
(3)教师用较慢的速度讲故事,讲述中要求幼儿用手指出画面中的主要情节,眼睛跟随画面。一页讲完后,提醒幼儿翻页。
二、角色表演,练习对话。
1.教师和幼儿分别扮演小姑娘、小猫,表演对话。
师幼翻书至小花猫页面。
(1)师:小姑娘问了什么?小猫是怎样回答的?我来扮演小姑娘,请小朋友扮演小花猫,一起来说说吧。
(2)请个别不善于表达的幼儿扮演小花猫,和教师扮演的小姑娘进行对话表演。
2.幼儿分组扮演小姑娘、小鸟,进行对话表演。
师幼翻书至小鸟页面。
师:他们说了什么?谁愿意来扮演他们?
(1)请幼儿两个一组表演对话。
(2)引导幼儿在对话中加入角色特点,用细细的声音学小鸟讲话。
师:小鸟那么娇小,它的声音是什么样的呢?
(3)男女分组扮演角色进行对话表演。
3.幼儿模拟象的声音,进行对话表演。
师幼翻书至象页面。
(1)师:他们说了什么?谁来试一下?
(2)学习用象的声音讲话。
师:用什么样的声音来说话会比较像象呢?(粗粗的、比较低沉的声音。)。
(3)请女孩扮演小姑娘,男孩扮演象,进行对话表演。
4.集体表达最后一句话。
师幼翻书至第18、19、20页,一起学小姑娘用开心的声音说:"我知道了,原来是我自己的鞋印呀。"。
三、师幼一起边阅读边讲述。
师:你们喜欢这本图书吗?让我们再来看一遍吧,一边看一边跟着老师一起讲故事。
四、整理收拾图书。
师:请把书合起来,送到书架上,摞成一叠。
小班语言教案捉蜻蜓听说游戏(模板14篇)篇十二
1、通过让幼儿正确说出图片上水果的名称,并用短句“我要买xx”讲述出来,初步培养幼儿思维的严谨性。
2、培养幼儿专注倾听别人讲述的良好习惯。
3、通过反复游戏,引导幼儿能初步说完整的短句,大胆进行讲述,培养幼儿的自主性、独立性。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知识。
5、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一)物质准备。
小图片及水果实物若干,(苹果、梨、哈密瓜、西瓜、葡萄、橘子等)(与幼儿人数相等)水果汉字卡片若干。
(二)环境准备。
布置成水果专柜,教师扮卖水果的阿姨。
(三)知识经验准备。
认识水果,对水果汉字有了初步认识。
1、请幼儿扮买水果的顾客。买水果时要有礼貌地说:“阿姨,我要买水果。”阿姨问:“你要买什么水果?”小顾客要正确地讲出自己要买的水果名称,如:“我要买苹果。”
2、正确地讲出水果的名称后,阿姨就把水果的.图片或实物卖给他,小顾客把水果放在自己的篮子里;如发音不正确,其他幼儿可帮助纠正。
3、买到“水果”的小顾客要说:“谢谢阿姨,再见!”然后再换另一幼儿买水果。引导幼儿买与别人不同的水果。幼儿熟悉玩法后,售货员阿姨的角色可由幼儿自己扮演。
4、在此基础上,教师把水果汉字分发给幼儿,要求幼儿根据汉字买相应的水果。
“买水果”这一活动,就是基于从儿童身边的事物中寻找教育资源这一原则,利用孩子们非常喜欢的水果,作足文章。并结合小班幼儿好动、爱模仿的特点,运用多种游戏,巩固幼儿对水果的认识。以整合的理念引导整个活动过程,让孩子们在看看、说说、玩玩的活动环节中,积累幼儿的知识经验。
小班语言教案捉蜻蜓听说游戏(模板14篇)篇十三
1、能认出自己的小伞,并简单描述自己的伞的颜色、特征,能用一句连贯的话“我喜欢我的伞,它是什么色的”描述。
2、认识不同的伞,比如遮阳伞,沙滩伞等等,知道伞有不同的用途。
3、通过对伞的进一步体会,能提高对生活的经验,热爱生活。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1、请家长准备孩子们各自的小伞。
2、ppt。各种伞的图片。
1、教师拿出事先准备的伞,摆放在桌子上,并且说“哇,小朋友们,这几天下了好大的雨,你们是拿什么来躲雨啊?”引出话题,然后请小朋友上前认领自己的小伞。
2、等小朋友们认领自己的小伞后,教师先进行示范“这是我的'伞,我喜欢我的伞,它是蓝色的,它上面有小花。”然后让小朋友一个一个描述尽量根据自己的句式描述自己的伞。
3、教师打开ppt,让小朋友看不同的伞,并请孩子分组讨论这些不同的伞的用途。
4、然后教师请小组代表上台展示自己组喜欢的伞,并且请孩子说出理由,还可进一步提问孩子他们喜欢的这种伞可以用到什么用途上,比如“小朋友们喜欢哪种伞呢?为什么呢?”孩子们就可回答“太阳伞,因为可以在上学的时候遮太阳”引导孩子将生活经验联系起来。
5、ppt展示完毕,教师拿出自己的伞,告诉孩子们伞的结构,并且告诉孩子们伞端的尖锐,使用时要小心,不要对着人打开等注意事项,提高孩子的保护意识。
节课孩子们很感兴趣,回答问题特别的积极,小雨伞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他们都比较了解,但是没有特意的去观察过伞上的花纹,在我的带领下,孩子们可以认真的去发现,雨伞上面的花纹,注意雨伞的颜色,活动进行得很顺利。
小班语言教案捉蜻蜓听说游戏(模板14篇)篇十四
1、认识动物脚印的不同形状,学习分辨不同特征,培养思维的严谨性。
2、学习续编故事情节,培养幼儿大胆想象、完整说话的能力。
3、感知故事中象声词运用的趣味性。
4、初步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语言的重复性特点。
1、教学挂图:“蛋糕失窃案”中小鸭、小鸡、小猫及三种相应的动物脚印图片。(可自己画)。
2、幼儿脚印图一幅;故事操作卡片每人1套。
一、游戏“印脚印”,引起幼儿学习兴趣。
玩“印脚印”游戏后,出示鸭、鸡、猫等动物脚印图片,让幼儿知道不同的动物有不同形状的脚印,并学习分辨它们的特征。(丰富词语:脚印)。
二、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故事画面内容,并启发幼儿根据提示续编故事。
教师用提问的形式帮助幼儿了解故事内容:图上有谁?为什么它会这么高兴?(幼儿回答后,教师再有表情地讲述图一内容。)丰富词语:蛋糕、可口的。出示图二,教师继续讲述故事,讲到蛋糕没有了一半时,停下引导幼儿观察图画,启发幼儿大胆续编故事情节:“蛋糕怎么没了一半?地下还有许多脚印,这是怎么――回事?”
三、教师讲述故事后,幼儿学习完整讲述故事。
1、幼儿续编故事后,教师根据幼儿续编的情况,有表情地把故事完整地讲述一遍。
2、幼儿边操作图卡边根据自己的`想像练习完整地讲述故事,教师帮助能力差的幼儿学习较完整地讲述故事。
3、请个别能力强的幼儿在集体前,讲述自己续编的故事。
四、教师小结。
表扬大胆想象和积极发言的幼儿,并教育幼儿凡事都要多动脑筋想一想。此外,根据幼儿续编的情况,教育幼儿不拿别人的东西,让幼儿知道这种行为是不对的。
五、各领域渗透。
社会:教师根据本班情况,引导幼儿讨论一些事情的对错。通过讨论,让幼儿学习辨别事情的是非,并教育幼儿做事前要先想一想,再去做。
新课程的理念是让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活动中,我紧紧把握这个理念,使幼儿在积极愉快的气氛中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轻松地认识、理解了学习内容。课上的气氛也是很活跃的,发言也很积极,较好地达到了预期设计的活动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