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是语文考试中的重点,写好一篇优秀作文可以为我们带来不少分数。希望大家能够从这些优秀作文范文中汲取灵感,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我心中故乡的山(汇总12篇)篇一
时光飞逝,转眼间已过去了二十年,我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成了一名解优秀的医生。但我对家乡的思念越来越深,故乡的一草一木都使我魂牵梦萦,特别是那两位白发苍苍、把毕生心血都倾注在我身上的父母亲。于是,我决定回故乡看一看。
到了,到了!我下了飞机,走在回家的路上。坐在出租车里,我一路望着窗外,家乡的变化让我张口结舌:一条条柏油马路干净而又平整,不像以前那样尘土飞扬。道路两旁种满了奇花异草,每隔几米就种着一棵树,有桂花树、丁香树、还有许多我叫不出名字来的树,那香味真让人神清气爽。
公园里,老人们正散步着,小孩在一旁快乐地玩耍。瞧,小溪边种着几株依依多情的杨柳,那长长的、柔软的柳枝随风飘动着,像是在说“欢迎你,欢迎你”!小鸟在枝头歌唱着,这一幅幅画面是那么美好,那么和谐。
终于回到了家。还没进门,我就大喊道:“爸--妈--,我回来啦!”爸爸妈妈连忙迎了出来,搂着我的肩,紧握着我的手,泪水在眼里打转……我仔细地端详着两位老人,爸爸妈妈并不像我想象的那样白发苍苍,年迈体弱,反而容光焕发,显得格外有精神。爸妈带着我在村里逛了一圈,平房变洋楼,村道变公路,水沟变池塘,茅房变公厕……我不禁感叹:“家乡的变化真大呀!”
路上,你听不到脏话,看不到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的行为。你看到的是微笑、是问候、是关心,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多次让爸妈跟我到大城市去生活,可他们怎么也不同意得原因了。
我坚信故乡发展的速度犹如芝麻开花——节节高,我坚信我们的祖国一定会更加富强,更加繁荣!
我心中故乡的山(汇总12篇)篇二
故乡,是每一个背乡离井的人所怀念的地方。
夏天和冬天咱就不说了,来说说秋天的山谷。
秋天的山谷可是非常“美味的”!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山里的野芒果啊,远远就能闻到香味;桑椹啊,摘一颗含在嘴里酸里带甜特别带劲,让人忍不住要多吃几颗;杨桃啊沉淀淀、绿盈盈挂满枝头,风一吹感觉快要掉下来似的;地上的菠萝金黄黄一片,可真的是让人兴奋。
说完青山,我们就来说说绿水。
啊,故乡!梦里寻你千百度,你却已永驻我心!
我心中故乡的山(汇总12篇)篇三
在故乡中快乐地生活时,故乡,是一间温暖、充满爱的家。
我在屋中快乐地玩耍,只看到太阳高高升起。
当离开故乡,去学习时,故乡,是一张照片。
一拿出来,就能清晰地看到,在睡梦中,总有故乡的回忆。
当远在他乡的'时候,故乡,是一个月亮的倒影。
只要看着月亮,就能看见,在月光之下,总能想起故乡。
我心中故乡的山(汇总12篇)篇四
离开家乡已经快半年了,虽然从小在外地上已经不怎么想家,但现在在离家很远的东北求学忽然思乡之情涌上心头。看到窗外的雪,我想家乡这时也应该下雪了吧!
看到雪让我想起了家乡的一切,这时回忆袭来,心中多了一份恬静,多了一份笑容,多了一份自豪。
家乡虽然不及城市繁华,但是家乡人朴实,山美水更澈。家乡少了一份城市的繁华,因而多了一份宁静。
于其说陇南是“陇上江南”,不如说我的家乡草坪是“陇上江南的江南”。想起家乡的春夏秋冬让人感觉到自己仿佛早已回到童年,在村子里戏耍去了,当那笑声慢慢停下来才发现早已泪流满面。
心中多了一份恬静,因为家乡的春是一种生命的节拍。
春天来临时,山上的雪慢慢融化凸显出一片一片的绿茵,像是害羞的新娘揭起了盖头,从头到脚都充满着喜气。从山上留下的那条河流冬天时全都结了冰,现在冰融了,冰随着水,水和着冰,哗啦啦直响,像是一把古筝弹奏着生命的乐曲,充满着激情。
心中多了一份恬静,因为家乡的夏充满自然和谐的旋律。
夏天,在中午有很多孩子放学后背着书包,哼着不着调的流行歌曲直奔大人们干活的田里。然后拿着大人们拿的干粮吃着去斗蚂蚁,或追着一只蝴蝶在田里跑来跑去,其实早已踩坏了庄家,全然不顾大人们的呵斥。孩子们的笑声,歌声,家长们的训斥声,久久回荡在田间。
心中有了一份恬静,因为家乡的秋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到了这个季节就让人情不自禁的思念家乡。
秋天,树叶已经开始凋零。这时全村人都开始忙秋收了。虽然每天早起晚归,可是看到那田里结着满支果实的小麦,大豆时就忘记了疲惫。每年高考后,村子里那家的孩子考上大学都要请亲戚朋友吃饭以此表示庆贺,看着家长嘴角的微笑我读出了父辈的心声:“为了孩子累点值得”。
晚上夜幕降临时,村子里传来阵阵的狗吠声,路上有3个或5个一起去朋友家串门的,也有干脆就站在路上闲聊的。一幅幅的画面,一声声的狗叫让出门在外的游子梦里有着幸福的笑容。
心中多了一份恬静,因为家乡的冬是那么的.温暖,让出门在外的家乡人心中永远是那么的温暖。
冬天,大山上早已被大雪覆盖。这时有些爱打猎的青年人吃玩饭,打着饱嗝和朋友去山上打野兔、野鸡等。晚上回来后叫上亲戚朋友一起分享,就一口小酒吃的红光满面。
村里人每家每年都会养几头猪,到11月后就会杀掉吞起来等过年吃。杀猪那天,及家人联合起来杀,一般一天能杀两三头。晚上时把最好的瘦肉抄一大锅,然后叫上邻居、亲戚朋友聚在一起吃。第二天还把猪血蒸的“血馍馍”送一点给邻居、亲戚朋友。这就是我的家乡,一个很朴实的农村。
天未明,上学的孩子就背起书包去喊自己的伙伴去上学。当村里飘起缕缕炊烟时,那炊烟和孩子们在校园里传出的琅琅读书声一起飘的很远很远。那读书声带着童音,带着对未来梦想。
这就是我的,一个理想中的世外桃源,那山、那水、那人无不牵动着每个游子对家乡的思念。
我心中一份恬静,那是我的家乡对我的馈赠。
文档为doc格式。
我心中故乡的山(汇总12篇)篇五
每个人的家乡都有一些令人难以忘怀的景色,我的家乡是一个有着竹林、小溪和晚霞村庄。
从村民的瓦房后走过去,就到了家乡的竹林了。每天上午去那儿散步,是再好不过的了。竹林遮天蔽日,棵棵翠竹傲然挺立,像一个个挺拔的士兵,守卫着那石子铺成的林间小路。竹子有高有矮,高的大有“欲与天公试比高”之势,矮的.只有一个孩童个头。如是春天,阵阵细雨钻入泥土,便会有一颗颗鲜嫩的竹笋冒出来,脱掉那原先黑黑的旧衣裳,换上一件件绿色的新衣,显得如孩童般活泼。
在竹林深处,有一条清澈的小溪。溪中的水十分有趣,只要翻开溪中的小石头,吸附在上面的气泡便摇晃着上升到水面。阳光把它变成了七彩的,不一会儿,它就“啵”地爆开来了。有时,在石头下面会遇到一些小螃蟹、小鱼或小虾,它们会不开心地爬走或游走,表示它对我拆了它的住所十分不高兴。
傍晚的村庄,是最和谐的。常常会听见母亲呼喊着在外面玩耍的孩子的小名,示意他们该回家吃饭了。这时,家乡特有的晚霞出来了。刚升上天空时,朵朵云彩呈淡红色,渐渐地,云彩又从淡红色变成紫色了!又过了一会儿,云彩最美丽的时候来到了。云霞由紫色变成了五彩缤纷的了!云霞千变万化,此时,正像一匹奔腾在草原中的骏马,过了一会儿,又变成一只十分威武雄壮的雄狮……真是美不胜收!
家乡犹如一幅美丽的山水画,至少我认为是这样的。而这幅山水画,还有无尽的美好景色让我去发现、去体会呢!
我心中故乡的山(汇总12篇)篇六
我仍记得在镇上求学的时候,每每被问及芙蓉的特产是什么,全班近四十个孩子异口同声地回答“麦饼”。我仍记得外婆是怎样把大勺大勺的馅料裹进生面,用蘸过面粉的手拾起擀面杖,熟练地把面团擀成厚薄均匀的面饼,再把面饼扔进烧热了的锅中徒手来回翻动。小时候我傻傻地问她会不会烫,她只是笑笑,把刚出炉的麦饼送到我的桌上。我仍记得咬进麦饼时的每一寸质感,先是脆生生的面皮,柔软的鸡蛋,香浓多汁的肉,喷香的虾皮,让人恨不得把鼻子也扎进去大啃一口。
传说在南宋初,金兵大举伐宋,奸相秦桧对侵略者纳币称臣,对抗金名将却一味打击。爱国军民对秦桧的卖国行径恨之入骨,于是将麦粉和油放进烘缸里烤制而成,取名麦缸饼,即“卖国饼”,久而久之就叫成了麦饼。这是个事关国家与民族的故事,但对于我,麦饼仅仅意味着,故乡。
我不知道是不是每一个芙蓉的孩子,都像我一样对故乡的麦饼怀着这种特殊的情感,爱它,又忍不住恨它。爱它那让人感觉踏实的气味和分量,爱它留在口中淳朴亲切的乡土味道;恨它那样咸,那样干。然而那恨也是深深的,沉沉的,不曾掀起惊涛骇浪。
其实故乡的大多吃食,与乐清多地的相类似,我却总宁愿吃小镇上卖的或自家做的。我分外想念外婆做的麦油煎。她洗净了手,可以直接用手蘸着面糊在平底锅上摊出一张张薄薄的饼,再炒三两配菜,多是炒面,鸡蛋韭菜丝,豆腐干,丰盛时还有笋、豆芽、萝卜等,每样取一些裹进卷饼后可以做出粗粗的一筒,咬一口便汁水四溢。热乎的面饼极有韧性,不当正餐时可以直接拽着吃。
逢年过节,家中长辈过生日或者仅仅全家人难道团聚,外婆总会张罗着在自家做麦油煎。她会花一个下午的时间忙东忙西地准备,在我们全部落座后她仍笑盈盈地立在炉边候着新菜,偶尔应一两句舅妈的调侃,乐得大笑。
还有梅雨时节乡下爷爷家带来的大个儿杨梅,红得发紫,紫得发黑,仿佛沉淀了最深的色彩和最浓郁的香味。用它们酿成的酸酒,让人含一口便不忍下咽。外公最喜欢在吃饭时从酒罐里舀上满满一杯,也不打饭,就着几碟素菜细细慢慢地品,一派闲士风度。酒不醉人,而人已自醉。
写到这儿,竟真的饿了。呵,故乡,我忍不住低低地念,我舌尖上的故乡啊。
我心中故乡的山(汇总12篇)篇七
北京是一座有着三千多年的历史古都。更是祖国的心脏,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我真正意义上的故乡。
从我懂事起就生活在这里,爸爸告诉我:我的老家是东北的黑龙江齐齐哈尔市克山县,可是我对我那个名义上的故乡却一点印象也没有。我童年所有的记忆,所有的喜怒哀乐都发生在这座叫“北京”的城市。
许多历史上发生的故事,都能在北京重新感受当年的金戈铁马。爸爸带我去过当年被八国联军洗劫一空的圆明园,看到书里描绘的万园之园如今只剩下断壁残垣,我深深感到我们作为祖国的未来肩上的责任,“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要努力学好文化知识,让我们的国家更加强大!再也不让历史重演。
北京是一座拥有无数只“候鸟”的城市,更是一座充满着历史文化气息的现代化都市。爸爸带我去过天安门,也带我登上过天安门城楼,爸爸告诉我毛爷爷就是在这里由宣布新中国成立的,我在城楼上走了一遍又一遍,心情激动极了,从那天起我更加坚定了心中的理想。
鸟巢、水立方、国家图书馆、军事博物馆这些外省孩子向往的地方爸爸都带我去过,我深深地明白只有我们的祖国富强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才能幸福快乐地生活。而懂得这些道理,不只是从课本上就能了解到的。所以,我庆幸我出生在北京、生活在北京,让我早早地就能看到梦想的样子,让梦想近在咫尺,让我看到先辈们流血牺牲换来的秀丽江山是如此多娇。
生活在北京,不由自主就会产生一种使命感,每当看到天安门广场上空飘扬的五星红旗,我就想快快长大,甚至恨不得生出一双翅膀,变成一只雄鹰伴着五星红旗在天空翱翔。
我不知道我的故乡是什么样子,但我知道我年少的心已经深深扎根在北京,我要让我的梦想在这里起航,从这里走向远方!
我心中故乡的山(汇总12篇)篇八
故乡是梦的主题,是我永远的思念,我思念故乡的云。它悬浮于如洗的天空.仰望蓝天白云。我会清除心中最后一丝烦恼,躺在那如絮的云朵上我做着甜甜的梦。我思念故乡细雨,来时带着湿润的风,滴滴入地激起泥土的芳香,唤醒干涸的土地沉睡的种子。于是你便跟随着领春的大雁,从南到北从西到东。点染着每一块土地,柳枝抽芽,麦苗返青,雨后的大地复苏,广袤的田野沸腾。
我思念故乡的微风,是你吹绿了春水,吹绿了柳稍。叫醒了菜园的羊角葱,叫醒了蛰伏的草虫,于是便有了蛙声咯咯,悉蟀声声。我思念老家门前那两棵老榆树,算起来已是百岁高龄,如今已不再枝叶茂盛。我思念当年树影下妈妈做针线时的身影,如今的妈妈已年过古稀不再年轻。都说树老了有灵性,我相信。老愉树啊!真想和你一起回到梦中。
我思念窗外映入婆娑的树影和老火车的汽笛声。枝头那荡着秋千的鸟儿唧唧喳喳的叫个不停。还有车站调度员在大喇叭里发出的调车指令,最让我期盼的是中午12点报时的笛声,跑回家时桌上香喷喷那饭菜已在等待中。家中的规矩是奶奶不上桌,谁也不能先动筷子,就是饿了.馋了也得等.这一切都不再重复,只有那时光流逝记永恒。
我思念田间的小路,那里有鸟语花香有儿时的伙伴,摘一片向日葵叶子做帽子,拿着小木抢打冲锋,埋地雷挖陷阱惹了不少小祸,那一条条埋在青纱帐中的小路,承载着我儿时青翠欲滴的梦.。
我心中故乡的山(汇总12篇)篇九
晚饭时,我犹犹豫豫地对外公提起我找到的西安之美。外公爽朗地笑了,他扶了扶鼻梁上的老花镜,和蔼地对我说:“身边的美,就在身边。美丽西安,你也是行动者呀!”
我恍然大悟,美丽西安我也是小小行动者啊!每天上下学路上,我总会看到不论是大公交还是私家车,都整齐划一地停在斑马线前,耐心等待一众爷爷奶奶和小朋友们安全通过。没有厌烦嘈杂的鸣笛声,有的只是一张张暖心的笑脸,照亮和守护着我们的学途。路上偶遇不自觉的叔叔乱扔烟头时,总会闪出“身手敏捷”的小朋友,抢在我前面捡起烟头,扔进垃圾桶。“车让行人”“烟头革命”,都在潜移默化中转变着关中人曾经的铭牌——“生楞硬蹭”。原来,我们西安人的自信务实才是城市最靓丽的风景线啊!
外公看着我茅塞顿开的模样,笑的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说:“不止如此,还有呢。去,下楼帮爷爷买包烟吧。”
看过我的小练笔作文,杜老师和蔼可亲地对我说:“桐言,你真棒!大美西安被你找到啦!”
“可是老师,我找到了好多。它们都是吗?”
“其实,你找到的就是最美的那一个。那个最能打动你心弦,无时无处不在你身边的包容与和谐之美。你看,不论是古都气象与现代时尚,还是耿直率真与自信务实;不论是人与人,还是人与自然,都是和谐之大美。和谐之美被包容进西安博大的胸襟之中,这不正是我们身边的大美西安吗?”
哦!我懂了,我真的懂了!大美西安,或春风和煦、或夏花绚烂、或秋叶静美、或冬雪莹莹,我的故乡——大美西安,在北纬34度,等你来!
我心中故乡的山(汇总12篇)篇十
故乡,是草原,是响马,装满父亲的话匣。我时常饶有兴味地翻开地图,在辽阔的蒙古草原上,找那个小而又小却在却在父亲心中划出永恒弧光的故乡。它平躺在阴山北麓,四面环着如黛山峦,一道长长的狭口向外延伸,黄河打这里流过,在冰天雪地里,父亲曾在黄河故道上快活地溜冰,看氤氲喧嚣中的跑车跑马。故乡的人把眼前的山亲昵地称作“大青山”,大青山里的人多了,大青山里的马儿多了,于是便多出许许多多的故事来......
当祖先背着亲人的尸骨从暗哑悲怆的秦腔中走出,踏上迁徙征途的那一天起,便注定他们必须成为草原的子孙,马背上的好汉。他们潇洒地套马,信缰驰骋,在蓝天大地间挥洒生存的汗水。五爷爷是个远近闻名的好骑手,多么难驯的马儿,只要他手中那条长杆上的绳圈轻轻一套,便乖乖停住,任他御驭。有一年,家里一匹极好的跑马被附近的土匪看上,曾爷爷一拍胸脯:“好!那就让老五骑上,三天之内,只要你追的上,这马就是你们的了!”于是,五爷爷带上母亲亲手做的羊肉饸饸,箭般奔驰到草原深处,他围着大青山转了三天三夜,土匪们也在后面追了三天三夜,第四天,一匹咆沙咆雪独嘶的骏马在这一个神勇的骑手出现在亲人们的翘盼之中。于是,这个近百年前发生的真实事情也变成了父亲话匣中最带传奇色彩的故事。
故乡的羔羊云般可爱,甚至它舔过的青草,都会变得异常芬芳,父亲忘不了那草儿的香气,每每来一句:“奇怪,那草可真香!”我忽然想起儿时那次在如诗的黄昏,看余晖里漫山坡的野蝶和雏菊。如今,那芳菲早已褪尽了颜色,但那方奇景却定格在心灵间,而在某一次静默独处的瞬间,来个闪回,令你感到一种别样的自由和无羁。
父亲的故事太多太多,我朦胧的乡恋便如四月里的紫桐花般散漫清淡的暗香。终有一天风尘仆仆地走出“口外”,在广袤的原野中找寻那只低回的牧歌。故乡的亲人早已迁徙都市,故乡的名字便在亲人的谈话中频频出现:“后山”已没有亲戚了,年轻的后生们开始厌倦脸朝黄土背朝天的营生;“后山”依旧点着羊油灯,依旧用牛粪烧着火红火红的炉膛......
从遥远的故乡回来,父亲依然爱说他的草原和套马,有时把电视电影里的好汉们也搬进故事中,我笑过之后,便觉得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永远留守的故乡,而父亲心中的故乡,便如他早逝的母亲,永远都是那般爽朗强悍,思念永不褪色,那一方水土曾经生活过爱他的人,他稚嫩的前几步曾留得太深太深。而我心中的故乡则必定有那深含亘古不变犊之情的我的父母,有那雪夜微光中携手踏过的小路;有那浮沉中挣扎攀缘的多味感受;以及在生命的延续中早已注定的那段时开时谢的乡愁......
我心中故乡的山(汇总12篇)篇十一
国庆期间,我回了趟老家。但眼前的一切让我觉得不可思议:原来那座郁郁葱葱的小山,现在已经变成了一堆堆红色的土壤,好像露出了一块块红色的伤疤。这不由让我想起了以前那一派繁荣的景象。
平日,哪家做了好吃的,都会这家送一点,那家送一点。一次,我过生日,隔壁家的王婆婆送了我一串香肠,虽然不怎样,但是礼轻情意重。再说,她家也不富裕,能给我送香肠,已经很不错了。
如今:老屋的巷子里一片寂静,清澈的小河干枯了,金黄的稻田变得野草丛生,光秃秃的山峦在风中呜咽,鸟儿们也飞离了它们原来的家正是因为人们乱砍滥伐,无休止的占地建房,才会造成现在这样惨不忍睹的景象。人类啊,请觉悟吧,爱护你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吧!
我心中故乡的山(汇总12篇)篇十二
我父母故乡皖北砀山,他们苏州大学毕业后定居苏州,由是砀山成了我祖籍。
故土难舍,亲人难离,这些年我们总是常回老家看看。父母说砀山是个好地方,有山有水有林。我就抬杠:故黄河东西横亘,是有水;世界最大连片梨园,当然有树林;山呢?愚公移山上瘾,给移跑了?他们口气不容置疑说“芒山”。行走砀城,见“芒砀宾馆”,发现芒砀招牌不少,悟,这是历史情感,不易割舍。芒山解放后划归河南省,可是砀山人如晃膀子长的株株梨树,根深挺拔,就咬住芒山那地盘是他们的。
“砀”字不常用,在苏州总是听到有人咋咋呼呼“汤山梨”真好吃。我对这张冠李戴不高兴。砀山美味多,羊肉汤、煎包、烧饼夹狗肉很有名,都能大快朵颐后挥笔大块文章。砀山酥梨东周开始栽培,至今两千五百多年,我想成就孔融美名的是砀山梨。明清时期是宫廷贡品,乾隆没少啃,吃欢了,追根溯源,下江南时拐了个弯到砀山探梨花。都说苏杭出美女,砀山姑娘更水灵,曼妙如梨花,明眸皓齿,还不是常吃砀山梨吃的?苏州香雪海看梅花,大冬天冷飕飕,梅花有精神,人打不起精神。清明前后砀山梨花节,国内外游人如织,百里的故黄河两岸,梨花竞放,可划船可骑行可驱车可飞骑可坐飞机鸟瞰,春风荡漾,春光明媚,春水清柔,梨树铁干嶙峋,首如万千蝶聚,身如乌龙披雪。七十万亩梨花白,不辞做个桃源人。
砀山梨是仙果,晶莹丰满,皮薄多汁,核小多肉,酥脆甘甜,止渴生津,润肺化痰,止渴利尿……呵呵,有王婆卖瓜之嫌,打住。源于水土,故黄河水清澈隐匿蓝天白云,每次行走岸边我都手掌拨清波亲近一会,想掬在手喝一口。沙地的瓜甜,沙地的梨也一样,咬一口,祥和袭心。因质量好,外省东施效颦,在北方多省都有种植,也美其名砀山梨,一吃,橘枳之别。鱼目混珠,砀山梨价格日下,导致坎坎伐檀兮。拉大锯的声音惊动著名苏州作家车前子(顾盼),他两篇散文里写到砀山梨:农民锯掉梨树后,种了许多茶树。读到此处,可喜毁我了(老爸说老家不是太湖西山,没有一棵茶树)。另一篇文章写梨子卖不出烂掉,其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梨花落尽结梨子,一只一只掉尘埃。”堪比“悯农诗”,他吃出砀山梨另外一种味道。车前子写的是九十年代,这些年果农不愁销路,运输车辚辚马萧萧不说,还有电商和快递,果农都走上脱贫致富路。
苏州才子祝枝山游历砀山,大约在冬季,没吃上砀山梨,否则会挥毫炫耀。苏州范烟桥先生过徐州,在站台买梨子,吃后来灵感,写文章见报直说莱阳梨真好吃。他朋友指出在徐州买的那应该是砀山梨。人家范先生不含糊,还郑重其事登报给砀山梨正名呢。我爱吃梨,并刀如水,砀梨胜雪,嫩手破新梨,从底部旋削梨皮,自始至终,皮如线如簧,下垂颤抖不绝,长一米余,睹之,心欢如厨娘似庖丁。
父亲犹记多年前老家同学畅饮,冬日深夜,踏雪醉归,呆立院中,腹内火焚,无计可施,遂打开储存梨的地窖门,下去摸出一颗梨子,在袄襟来回搓几下,抱住就啃,涓涓甜流沁人,最后梨核也入口大嚼,竟酸甜有桔滋味。之后,多次醉酒,握梨,也似当初,只是再也找不到当年的那种感觉。而今,那个少年郎已双鬓微霜,像一棵他故乡的梨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