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作文是一幅丰富多彩的图画,通过文字描绘,将读者带入作者的世界。接下来是一些优秀作文的赏析,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
汉字的有趣(实用15篇)篇一
1、知道汉字是中国人发明的文字。
2、能看着图画、象形字认读相对应的汉字,产生对认识汉字的兴趣,对汉字符号有一定的敏感性。
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1、挂图。
2、幼儿活动材料。
3、汉字卡片。(可以都带有提手边旁的)
一、认识汉字。
1、出示个别幼儿的名字:小朋友,请看这是谁的名字?请你念一念。
2、原来我们小朋友的名字都是用汉字写出来的。你们知道是怎么写的吗?(是一笔一划地写出来的,教师可在黑板上写一写给幼儿看一看)
3、我们现在看过了汉字的样子,还知道汉字是一笔一划写出来的。(出示挂图一)现在请你找一找哪些字是汉字?你为什么觉得他是汉字?(方块的、一笔一划)
4、教师介绍汉字的由来:你们知道汉字是哪个国家发明的吗?(聪明的中国人)所以我们中国人上小学的时候就开始学习认识汉字、写汉字。
二、认识象形字。
2、出示旁边的图画:你们猜得对不对?它是什么字?(幼儿猜后就出示旁边的图画部分及相应的汉字)。
小结:你们刚才看到的这个字叫“象形字”,是我们中国最早发明的文字,它是从各种具体形象的图画中创造演变过来的。
3、出示另外的象形字:老师这儿还有一些象形字,你们想来玩一个游戏吗?老师这里有一张操作卡,有的是象形字,有的是汉字,字宝宝都只有一个很孤单,请你们帮这些字宝宝找一个好朋友,让他们变成一对,好吗?记住不要送错了,图片宝宝在第一间房子里,象形字宝宝在第二间房子里,汉字宝宝住在第三个房间里。(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及时进行指导。)
4、教师对幼儿的操作进行讲评。(讲评时注意放的位置和匹配是否正确)
三、有趣的汉字。
1、刚才我们认识了这些汉字,你还认识什么汉字?(幼儿自由说一说)
2、(出示吹、喝、吃三个字)请你们看看这几个字,它们有什么地方是一样的?(理解口旁的字和嘴的动作有关)小结:这些真是有趣的汉字,我们看到这样的旁边有个口的字,就知道这些字和我们的嘴巴有关系了。
我重新把活动的过程梳理了一下,从流程来看,这次活动有四个环节:一、找汉字;二、看图猜字;三、游戏:“图画、象形字、汉字找朋友”,四、有趣的汉字。由于先前的经验,孩子已经认识了不少汉字,而且在“中国娃娃”主题的区域活动中,已经玩过文字转盘的游戏了。为了加深难度,我又找了2个象形字雨和羊,幼儿也能说出来。认识汉字对于幼儿来说还是比较建大的,但在操作的时候,却出现了问题,花了过长的时间,导致最后一部分来不及上。其实在设计的时候可以把它换成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来完成,节约了时间,也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孩子之间还可以互相帮助不会的下朋友。
操作的效果不是很理想,可以添加到接下来的区域游戏中,再次进行配对,加深认识和理解。
汉字是迄今为止持续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也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者,中国历代皆以汉字为主要的官方文字。在古代,汉字还充当东亚地区唯一的国际交流文字,20世纪前仍是日本越南、琉球等国家的官方书面规范文字,东亚诸国都在一定程度上自行创制汉字。在非汉语体系中,日本人自行简化汉字并制定了日本新字体;而历史上曾使用过汉字的越南、蒙古等国,现今已废弃汉字。
汉字的有趣(实用15篇)篇二
活动目标:
1.了解汉字的起源,知道汉字是中国人发明的文字。
2.尝试根据图画、象形字寻找相对应的汉字,并能进行认读。
3.关注周围环境中的汉字,产生对汉字的兴趣。
准备:
2、了解本班幼儿对汉字的兴趣和识字的情况。
活动过程:
1、出示挂图一,今天老师带来一张很特别的图片。提问:我们一起看看图片上有什么?(字)。
2、这些文字一样吗?有谁知道这些字是哪些国家的文字。
3、找出图片中的汉字,一起读一读。
4、小结:汉字是中国人发明和使用的文字,中国的汉字又叫方块字,已经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了,有了汉字,就可以让我们很方便的交流,知道更多的东西,中国人很了不起。
二、交流关于汉字的经验。
1、除了图片上的汉字,你还见过哪些汉字,是在什么地方看见的?请你和好朋友说一说。
2、幼儿讲述见过的汉字,教师记录幼儿所说的。认读过程中,及时纠正幼儿不正确的发音。
3、和爸爸妈妈说一说。
三、看图猜字。
2、出示挂图二象形字部分。请幼儿猜猜是什么?(幼儿自由猜测)。
3、你认识它吗?老师来告诉你们这个呀是古代人用的字,你看了这个字想到了什么?感觉它象什么?引导幼儿观察汉字“火、口、山”的图画部分和象形字,猜一猜,认一认,出示现代汉字,并说说这些汉字是怎么认出来的。原来古代的人把山的样子画了下来,用这个符号表示山字,人们一看就看懂了,因为它很象一幅图画。认读现代汉字“火、口、山”。
4、帮助幼儿了解我国最早的文字叫“象形字”,是从各种具体形象的图画中创造演变过来的。
5、小朋友们都说了很多,这些到底会是什么字呢?在这些字的旁边都有一幅图画,请你们把图画和字一起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他们现在变成什么样子了,给他们找到朋友,然后贴在旁边。
7、一起说一说这些到底是什么字。
四、游戏:寄信。
1、我们帮博物馆的叔叔解决了困难,现在,我们把答案寄给叔叔,好吗?
2、在“有趣的汉字”反面写上你们自己的名字,这样,叔叔就知道谁做的了,然后放在大信封里,寄给博物馆的叔叔。
3、幼儿写名字,装入大信封。
汉字的有趣(实用15篇)篇三
今天,我们开展了一个汉字活动,使我们知道了汉字的起源、汉字的有趣。
首先,是猜字迷活动,组长是刘琛,说了一段开头语后,组员开始给我们猜了。江彦说:“两个人是地主。”我们沉思了半天,我突然想:两个人,不就是双人旁吗?再一个地主的主,就是“往”了。我猜了出来。刘许薇给我们猜了两个字谜,一个是“阎罗王”,同学们想了半天,汤铭华说是“闰”,可不是那个字,刘许薇提示了一下:“阎罗王是干什么的?”张聪猜是“鬼”字,可也不是。最终,我们败了下来,老师叫刘许薇把答案说出来,是“瑰”字,因为阎罗王吗,就是“王”,又因为是鬼,再加一“鬼”就是了。这个猜字谜活动让我们感受到了猜汉字的乐趣。
下面一个是猜。
歇后语。
组长安美晨上来的人有十几个阵容最强大让我们羡慕不已。王雅青说了一个“郑家的姑娘给何家”让我们说下面的同学们互相望不知如何猜最后还是王雅青把答案告诉了我们是郑家姑娘给何家---正合适(郑何氏)。”龙腾宇写了一个“龙门石窟”不知哪个同学猜了出来原来是“老实(石)人。”陈嘉诚写了一个“唐僧的书”我一下子猜了出来:是一本真(正)经。”知道我怎么猜出来的吗?我是在老师网站里找到的那里的“书香文摘”里有很多歇后语我抄了几个其中就有那句。
“哈哈哈!”听了我的讲述,你一定觉得很有趣吧,你们也开展一个猜汉活动吧!
汉字的有趣(实用15篇)篇四
设计意图:
我们班的小朋友在中班下学期对汉字已经有了浓厚地兴趣,在阅读图书的时候,孩子们总是三五成群的在一起争论:“这是山”、“不对,这是火”,可是总也争不出结果。我就想,为何不及时抓住这一教育契机,让孩子们了解中国汉字是由象形字演变而来的,从而感受我国汉字的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
活动目标:
1、了解汉字的起源,知道汉字是从象形字慢慢演变而来的。
2、感受我国汉字的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进一步培养幼儿对汉字的兴趣。
3、让幼儿练习书写自己的姓名,通过交换名片卡增进友谊。
活动准备:
“水”的汉字卡和“water”英文卡各一张;《有趣的汉字》动画;色卡、彩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教师出示两张不同国家文字的卡片。
(二)播放象形字的课件,引导幼儿观察。
1、播放“日”的文字演变图。
问:这是什么?象形字的日和图画太阳有哪里相似?汉字日和象形字的日又有哪里相似?
小结:在古代的时候人们为了记住太阳就把它的样子画下来就成了我国最早的文字—象形字,随着时间的推移象形字渐渐的又演变成现在的汉字(日)。、2、播放“山”的文字演变图。
问:这是什么?象形字的山和图画山有哪里相似?汉字山和象形字的山又有哪里相似?
小结:中间高高的山峰,一座低的山峰连着另一座山峰,这就是“山”字。
3、播放“水”的文字演变图。
问:这是什么?象形字的水和图画水有哪里相似?汉字水和象形字的水又有哪里相似?
小结:弯弯的小河流向远方,微风吹过,旁边泛起了浪花,这就是“水”字。
4、播放“火”的文字演变图。
问:这是什么?象形字的火和图画火有哪里相似?汉字火和象形字的火又有哪里相似?
小结:下面是架在一起的木柴,上面是燃烧的火焰,这就组成了“火”字。
5、同时播放四个象形字。
师:这就是我们中国人发明的象形文字,是我国最早的汉字,是从各种具体形象的图画中演变而来的。
师:关于象形字,还有一段非常有趣的动画片,请小朋友在观看的时候仔细看看里面有没有你认识的象形字!
观看动画片后,请幼儿表述他所看到的象形字。教师根据幼儿表述在黑板上画出相对应象形字。
(四)交流关于汉字的经验。
师:你们都认识自己的名字吗?那会写自己的名字吗?
1、请幼儿制作名片,认识自己的名字并认识其他幼儿名字!
2、幼儿互相交换名片,增进感情,活动结束。
汉字的有趣(实用15篇)篇五
今天,在作文课上,老师带我们玩了一个神奇的游戏,它的名字叫谜。
“汉字迷”的规则是:老师在电脑上发一个图案,根据图案的提示说出相应的汉字。
听完游戏规则,大家都十分好奇,不知接下来会出现怎样神奇的画面。第一题开始了,图画里面有一个孩子,一个同学眼疾嘴快站起来脱口而出:“是坏小孩。因为小孩子的上面是坏,下面是孩,中间眼睛和鼻子是小,合起来就是坏小孩。”老师听到这个答案,似乎十分意外,她还没想到我们这样聪明呢!这位同学刚坐下来教室里就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接下来,第二题开始了,只见里面有一只雄鹰。正在展翅飞翔,没想到我们都没来不及思考,又有一个同学说:“是雄鹰翱翔。”“真棒!”教室里传来了同学们的惊讶声和赞叹声。第三个出来了,这题很简单。我根据图案和汉字分析,试着想出了答案。于是,我第一个站起来回答:“是美丽的姑娘。”我答对了……经过自己思考得的`果实,无比甘甜!
游戏还在欢乐地进行着,教室里时不时的就会响起一阵阵掌声.终于,到了最后一题了,出现了一个猪八戒,我们都异口同声地答:“猪八戒。”可是正确答案是“猪悟能”,因为我们没有看仔细,以为是猪八戒,所以才出错。看来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掉以轻心啊!
这样的游戏真有趣,希望我们以后还能做这样的游戏。
汉字的有趣(实用15篇)篇六
目的:1、在看看讲讲中,鼓励幼儿大胆地用语言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从中感受人的聪明。
2、激发幼儿对汉字的兴趣。
准备:汉字(现代、象形字)若干。
过程:
一、导入语,激发幼儿说的兴趣。
师:最近,我们小朋友对字宝宝特别感兴趣,收集了许多字宝宝,张老师把你们的字宝宝集合在一起,让大家看得更清楚。
二、说说我们的字宝宝。
师:1.谁愿意来向我们说说你认识的字宝宝?
(在幼儿说的过程中,老师随机引导,鼓励幼儿发表不同的见解。)。
2.师:你们有什么看不懂的字宝宝吗?
三、设疑。
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些字宝宝有个秘密?
(鼓励幼儿仔细观察,并积极参与讨论)。
四、延伸活动。
根据幼儿的热点继续对文字进行探究。
汉字的有趣(实用15篇)篇七
早在旧石器时代的晚期,中国古代的人们已经有了审美观念,懂得美化自己的生活,并已发明了染色。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纺织业和陶瓷业的国家。这一切都反映到汉字中来。
在甲骨文中,就有了四个表示颜色的字——“幽”、“白”、“赤”、“黄”。《说文解字》中收了表示颜色意义的字75个,后世又增加了一些。这些汉字按部首可分为部、丹部、青部、部、赤部、白部、木部、黄部、黑部、衣部、羽部、玉部等。下面是一些例子:
红。《说文》:“帛赤白色。”本义指浅赤色的帛,后世常用来指大红绸子。唐代杨汝士《贺筵占赠营妓》有诗句:“一曲高歌红一匹,两头娘子谢夫人。”其中的“红”,指的是大红绸子。“红”最常用的义项是表示颜色的粉红色、桃红色以及像鲜血一样的赤色。
绿。《说文》:“帛青黄色也。”本义指蓝染料与黄染料调配后染成的帛,后来引申指像草和树叶壮盛时的颜色。
紫。《说文》:“帛青赤色。”本义指青赤色的帛,后来引申指青赤色。
素。《说文》:“白也。”本义指本色的生帛,后来引申指本白色。
丹。《说文》:“丹,巴、越之赤石也。”原来指的是一种水银与硫黄的天然化合物,后来引申指大红色。
青。《说文》:“青,东方色也。”青原指靛青,是古代最常用的染料之一,后引申指蓝色或深绿色,也可指黑色。
蓝。《说文》:“染青草也。”蓝的本义是蓼蓝,古代最重要的染草之一。后引申指颜色。
碧。《说文》:“碧,石之青美者。”原指一种青绿色的玉石,后引申为青绿色。
白。《说文》:“西方色也。”白本义指日光的白色,后引申为白色。
黑。《说文》:“火所熏之色也。”指的是火熏过的颜色。
朱。《说文》:“朱,赤心木,松柏属。”本义是一种木材,后来指朱红色。
黄。《说文》:“黄,地之色也。”本义指大地的颜色。在古代是尊严崇高的颜色,帝王都穿黄袍,皇宫用金黄色的琉璃瓦。
翠。《说文》:“翠,青羽雀也。”本义指一种鸟,后引申为颜色。
从以上这些字的本义和引申义,可以看出古人敏锐的观察力和了不起的创造力。
二、表示衣服的一些字。
汉字里表示衣服的字很多。这些字多是象形字和形声字,而且和古代的礼制有关。
举例如下:
冠。贵族男子戴的普通帽子。“冠”字里的“元”即首,表示头的意思;“寸”表示法度的意思。冠是身份的象征,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冠主要是由冠圈、冠梁和缨组成。缨是冠圈两旁的丝绳。冠还有一个必不可少的附件叫“笄”,也叫“簪”,是用来把冠固定在头发上的细长签子。由于簪和缨是戴冠所必不可少的,所以古代作品中常用来指戴冠的人。如:“空余老宾客,身上愧簪缨。”(杜甫《八哀诗》)。
冕。天子、诸侯、大夫祭祀时戴的礼帽。从字形上看,“冕”字从“曰”,可知是一种帽子。
弁。古代贵族男子穿礼服时戴的一种次于冕的帽子。
胄。古代士兵作战时戴的头盔。“介胄”指穿戴盔甲的士兵。如:“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史记·绛侯世家》)。
帽。据考证,“帽”字是汉代以后才出现的。“曰”和“冒”是帽的古字。古代特指用布帛缝合的圆形软帽,一般不在正式场合佩戴。到了唐代,帽子已经很普及,而且常常出现在正式场合。
巾。可以裹头,也可以擦汗。“巾”是象形字。戴头巾之风,汉末时盛行。以后有诸葛巾、东坡巾、山谷巾、程子巾等不同的名目。
衣。衣服的总称。古人特指上衣。《周易》:“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意思是说,治理天下从衣裳开始。可见,衣服是礼仪制度的象征。
裳。古人特指下衣。如《诗经·齐风》:“东方未明,颠倒衣裳。”时说天还没亮就起床,急急忙忙把上衣下衣穿倒了。
襦。指短上衣,是一般人平时御寒所服。
禅。指单衣,是夏天的衣服。
亵。指贴身穿的上衣。
裘。指皮衣。如:“五花马,千斤裘。”(李白《将近酒》)。
袍。指长袄,长至脚背,有里子面子,中间絮丝棉或乱麻。“袍”是形声字,声旁“包”有包住全身的意思。
褐。用粗毛或粗麻制成的短衣,贫苦人所穿。
衰(蓑)。用草编成的雨衣。
襟。最初指衣的交领,后来指衣服的前幅。也叫“衽”。
裾。指衣服的下摆。
袖。很长的袖子。如古代作品中常提到“长袖”和“广袖”。也叫“袂”。
绅。指腰带系结后的下垂部分。古代士大大入朝时,把记事的手版“笏”插在腰带间,叫“缙绅”。所以后来“缙绅”就成了士大夫的代称。裙。指下衣,也就是“裳”。
裤。古代写作“绔”。只有两个裤筒,两腿分别套入裤腿,没有裆。和现在的裤子不同。
三、表示植物的一些字。
古人很早就对身边的植物进行观察、研究,这也反映到汉字的字形和意义上。常用的汉字里有植物部首的汉字数量很大。
据《说文解字》,与植物有关的汉字中,“草”部字有445个,“木”部字有421个,“竹”部字有144个,“禾”部字有87个。这些字的总和占到《说文解字》所收总数的11.7%,比例很高,汉字与植物的密切关系由此可见一斑。
植物分为草本和木本两大类。草本植物的类名,汉字用“草”来表示。《说文解字》解释为“百卉也”,即百草的总名。在汉语中,“草”除了表示草本植物总称以外,还有“草野”、“草率”、“微贱”、“起草”等义,这些都与草的特点有关,反映了古人对草的认识。
木本植物的类名,汉字用“木”和“树”来表示。“木”字,甲骨文写作“”,也是一个象形字,上部象枝和茎,下部象根。
植物种类繁多,名目各异,一般叫得上名来的植物,都有相应的汉字。尤其是一些名贵花木,不光有表示专名的汉字,而且这些汉字经过历代文人的运用,还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比如松、竹、梅、兰等。
表示植物各个部分的字,也很有讲究。表示植物的根的文字有“本”、“根”、“柢”。“本”字是在“木”字下加一横,指明根的位置;“根”和“柢”则是形声字,“根”指蔓根或旁根,“柢”指的是直根。“枝”字,即树干上旁生的小条。“叶”是“ ”的简体字,《说文解字》说:“ ,草木之 也。”“花”字,是个形声字,《说文解字》里写作“”和“”(即)两字。“果”字,在金文里作“”,像是树上结了一个大果子的形状。
与植物性状有关的汉字,有茁、荏、荟、萃、萋、葆、蔚、蕃等;与植物有关的表示动作的汉字有相、析、休、算、箝、箍、藏、蔽、薅等。
三、表示度量衡的一些字。
度量衡,现代称作“计量”。古代用于计量的汉字很多,比较常见的有丈、尺、寸、分、厘、毫、石、斗、升、斤、两、钱、顷、亩、里等。其中一些字的含义古今有很大变化,比如斤,旧制一斤合十六两。有一个成语是“半斤八两”,本意是说半斤和八两相等,比喻不相上下,彼此一样。
此外还有以下几类:
关于长度的计量字有:丝、忽、寻、常、仞、庹、咫、索、肘、武、指、扶、弓、墨等。
关于纺织品的计量字有:匹、端、纵、张、两、寻、常、墨等。
关于容量的计量字有:斛、龠、合、勺、撮、抄、圭、粟、颗、粒、黍、溢、掬、豆、区、釜、钟等。
关于质量的计量字有:担、钧、铢、锊、鼓、锱、镒、锤、捷、举、衡、引、粟、圭、黍等。
关于土地、里程的计量字有:步、肘、弓、引、晌、绳、硅、方等。
关于禾谷的计量字有:秉、庾、秭、缶等。
关于时间的计量字有:时、刻、分、秒等。
在这些传统计量用字里,有相当一部分以手、足、毛、禾、米、弓、金等为意符的,说明古代的计量方式主要是以人体某部位(如肘、指),以某自然物(如粟、豆),以常用器物为准的(如弓、斛)。
四、表示动物的一些字。
早在甲骨文时代,就有许多表示动物本身的汉字。最初形成的表示动物本体的文字一般是“画成其物,随体诘诎”的独体象形字,它们与动物的关系是直接对应的,比如:牛、羊、犬、豕,等等。
除了这些独体象形字,还有不少合体字也指示动物本体,比如:
雀,依人小鸟也。从小、隹。
翟,山雉尾长者。从羽从隹。
蝇,营营青蝇,虫之大腹者。从黾从虫。
枭,不孝鸟也。从鸟头在木上。
狼,似犬。锐头白颊,高前广后。从犬良声。
熊,兽,似豕。山居各蛰。从能,炎省声。
豫,象之大者。从象予声。
凤,神鸟也。从鸟凡声。
这样的汉字还有不少。它们都是古人对动物的形象化的描述。
还有一些汉字的形体明显与动物有关,意思却不直接指示动物本体,而是表示某些与动物有联系的概念,比如:
闯,马出门貌。从马在门中。
骑,跨马也。从马奇声。
旅行也。鹿之性见食急,则必旅行,从鹿丽声。
在《说文解字》中,明确地将有关动物的六十几个独体字作为部首去统领一系列合体字。这些动物部首字有虫、鸟、马、鱼、犬、贝、牛、隹、羊、鹿、虎、豕、鼠、兔等。具有这些部首的汉字数量很大。可以看出,动物部首字的产生,标志着中国古代人们对动物的认识进入了新阶段。
五、表示人体部位的一些字。
从一些表示人体部位的汉字的形体和含义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人们对自身的认识,由此也反映出汉人的文化、思想观念。
“人”字,甲骨文写作“”或“”,小篆与其字形相近。《说文》说这个字“象臂胫之形”。“尸”字在甲骨文中写作“”,像现在人们坐在凳子或椅子上的姿式。这是当时东夷人典型的坐姿。汉族人当时的坐姿反映在“”字上,甲骨文写作“”,像人跪着的样子。这几个字都反映了一个完整的人。
“头”字,繁体字写作“ ”,该字右半部分是头的古字“”,篆体写作“”,像是人头下连着身子。以“”作偏旁的字很多,如“颅、须、项、颈”等等,都与头有关。
“目”字,小篆写作“”。其实,甲骨文的“目”写作“”,画的就是人的一只眼睛。金文写作“”,已作了一定的简化。金文之后,人们又将“目”立了起来变成“”,最后形成小篆的“”。
“耳”字,小篆写作“”,它是由甲骨文“”逐渐演变而来的。从它的字形可以明显看出象形特征。
“手”字,金文写作“”,是一个象形字。古代表示手的还有“又”字,从甲骨文到小篆均写作“”,像人的三个手指加上腕部。
“足”字,金文写作“”,即一个圆圈下有三个脚趾。
“腰”字,小篆写作“”,上像人头,下像人脚,中间就是“腰”。
“背”的古字是“北”,即“”,很像是两个背对背站立的人。
汉字的有趣(实用15篇)篇八
中国的每个字都用不同的感情组成的,含了很多感情,也有些汉字是十分有趣的让我们走进作文,看看有些汉字包含了什么样的感情、有趣。
“感”字包含了感谢父母的爱,如:有一首歌唱的好,“感恩的心,感谢有你…
这是一首包含了父爱与母爱的歌,父母苦苦养育我们,让我们快快乐乐的成长。
“家”字里写出了家是一个温暖的地方。“宀”代表房檐,“宀”下面有很多笔画,那就代表人。人无论受到了多大的挫折和困难,只要有家的温暖和帮助下,就一定能克服困难,家人是谁也离不开谁。
朋”写出了如果世上没有月亮,人们在没有手电筒的帮助下就不能在晚上看见任何东西,就会和人或和一些建筑物撞到,也可能会被一个东西绊倒,但是,朋友和朋友一起走在路上,如果一个人撞到了或绊倒了,别一个朋友就会来扶他。
如果有人看见“哭”就会十分伤心,因为“哭”上面有两个口,代表两只眼睛,两个“口”下面有一点,那代表眼泪,点下面“大”代表一个嘴巴。
“笑是”令人开心,“轻”。
汉字的有趣(实用15篇)篇九
其实汉字不是那样枯燥、乏味,而是有趣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像这样,这需要大家去搜集。
我愿以为中国汉字是那样枯燥乏味,单调难写,而且难于学习记忆。可是,今天老师给我们上了一节课,让我改变了我的看法。
上课的时候,老师对我们说有些人将桥字的木字旁,写成了禾字旁,这样可以吗?为什么不能把木字旁换成禾字旁呢?因为禾字代表的是庄稼,用庄稼的秆子来造桥,怎么能走人呢?我想了想:是呀,人一走上用庄稼秆子造的桥就会塌掉,那样就起不到桥的作用,而且还会淹死人的呀!
像这样的`汉字还有很多,比如说“聪”字就很有趣。为什么呢?你想,只要有耳朵、一双眼、一张嘴、一颗心,你才能聪明。而“聪”字就包括这些东西。你看,“聪”字的左边就是一个“耳”字,代表耳朵;右边最上面的两点,看起来就像眼睛;右边的中间是一张口;下面是一颗心。这个汉字很有趣吧!
“孙”字和“睡”字也很有趣。“孙”字的左边有一个“子”字,右边是一个“小”字,“小”、“子”自然就是晚辈的意思了,所以“孙”字是“子”和“小”组成的。“睡”字左边是一个“目”字,代表眼睛,眼皮垂下去了,肯定是要休息、睡觉了。
汉字的有趣(实用15篇)篇十
无价之宝:用多少钱也买不到的宝物。指极其稀有的珍贵东西。绝口不提:因回避而不说。
理直气壮:指理由正确充分,说话很有气势。近义词“振振有词”,反义词“理屈词穷”。
完璧归赵:比喻把原物完整地归还原主。胆怯:指心里非常害怕。
推辞:拒绝。近义词“推却”。
攻无不克:攻城夺地,没有拿不下来的。形容善于打仗。
战无不胜:每次战斗,没有不胜利的。
负荆请罪:指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完全承认自己的错误,请求对方惩罚。同心协力:思想一致,共同努力。近义词“齐心协力”,反义词“离心离德”。
妒忌: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近义词“嫉妒”
迟延:耽搁,拖延。近义词“耽搁”。自有妙用:自然有巧妙的用处。
神机妙算: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形势,决定策略。
踉踉跄跄:走路不稳,跌跌撞撞的样子。例句:他像喝醉了酒似的,走路踉踉跄跄。
酥软:身体软弱无力。喜不自胜:形容非常高兴。天造地设:自然形成又合乎理想。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意思是一个人如果没有信用,不知道他怎么去做人。
象形字:人、月、山、牛、马、指事字:上——上加一横指上。下——下加一横,指下。
会意字:休——表示人靠在树旁休息。采——表示手在树上摘。
形声字:左形右声:蚂、蚁、编、清。
课文简析。
1、《将相和》是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改编。《史记》用为人物写传的形式来反映历史,成功地描写了众多有血有肉、性格鲜明的人物。如大禹、屈原、项羽。作者是汉代的司马迁。《将相和》中的“将”指廉颇“相”指蔺相如,“和”的意思是团结。课文写了三个小故事: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课文写了将相之间由和到分又到和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顾全大局、心胸宽广、机智勇敢的好品质,也赞扬了廉颇知错就改的精神。
2、《三国演义》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这部著名的长篇历史小说写的是三国时期魏、蜀、吴的故事,书中塑造曹操、孙权、刘备、诸葛亮、张飞、关羽等人物形象,家喻户晓。书中的许多故事,如:“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火烧赤壁”、“空城计”等广为流传。
3、《水浒传》是我国著名的古代长篇小说,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也有说作者是施耐庵和罗贯中。小说写的是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人在水泊梁山起义的故事,形象地描绘了农民起义从发生、发展到失败的全过程。
4、《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神话小说,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全书共一百回,书中讲述了唐朝法师西天取经的故事,表现了惩恶扬善的古老主题。书中的主要人物是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其中“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火焰山”等故事更是妇孺皆知,耳熟能详。
汉字的有趣(实用15篇)篇十一
汉字又称中文字、中国字、方块字,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以下是“有趣的汉字歇后语”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药铺里开抽屉——找玩(丸)。
茶食店里失火——果然(燃)。
茶馆里招手——胡(壶)来。
草把作灯——粗心(芯)。
草泥塘里翻泡——发笑(酵)。
草帽子当锣——想(响)不起来。
草滩失火——留情(青)。
荞麦皮打浆糊——两不沾(粘)。
荆条棵上挂鞋底——扯(刺)皮。
带马桶坐大堂——赃(脏)官。
树小荫凉少——照应(罩影)不到。
空蒸笼上锅台——争(蒸)气。
肩膀上放烘笼——恼(脑)火。
线板上的针——憋(别)着。
春天的果园——有道理(桃李)。
春秋望田头——专门找差(岔)儿。
玻璃菩萨——明白人(神)。
赵匡胤卖包子——御驾亲征(蒸)。
赵匡胤流鼻血——正(朕)在红。
泥水匠整耗子——敷衍(眼)了事。
泥水匠无灰——专(砖)等着。
泥水匠招手——要你(泥)。
泥水匠的瓦刀——光图(涂)表面。
泥菩萨身上长草——慌(荒)了神。
泥鳅打鼓——乱谈(弹)。
怯木匠——就是一句(锯)。
空中挂灯笼——玄(悬)了。
空梭子补网——没法治(织)。
树倒了——没影(荫)。
咸肉汤下面——不用言(盐)。
咸盐吃多了——尽管闲(咸)事。
咸菜烧豆腐——有言(盐)在先。
咸菜煮豆腐——不必多言(盐)。
咸菜蘸大酱——太严(盐)重了。
歪头和尚拜忏——不对劲(颈)。
面条点灯——犯(饭)不着。
挖了眼的`判官——瞎管(鬼)。
城隍庙的鼓——鬼瞧(敲)。
城隍老爷的马——不见奇(骑)。
城隍老爷的胡豆——鬼吵(炒)。
城隍老爷戴孝——白跑(袍)。
药店里的甘草——少不了的一位(味)。
汉字的有趣(实用15篇)篇十二
中华汉字,生动形象。传播文明,盖世无双。连缀成句,顿挫顿扬。书法字体,各具特长。篆书隶书,古色古香。
但有人却说,汉字是枯燥、乏味的。我认为汉字是非常有趣的。
汉字的谐音非常有趣。比如:外甥打灯笼——照旧(舅);四月的冰河——开动(冻)了;上鞋不用锥子——真(针)好。还有一些商家也为了推销自己的产品,用一些谐音的四字词语做广告,如:卖蚊香的就用“默默无蚊”;卖房子的就有“出神入画”;卖水杯的就用“有杯无患”。这又为汉字增添了很多乐趣,读起来朗朗上口。
汉字不是一个个僵硬的小符号,而是一群带着深厚感情的可爱小精灵,神奇有趣。我们可以找出窍门记住它。三口“品”,两人“从”,三人“众”,三石“磊”,三木“森”……这些字都是某个简单的字在一个地方多次出现,形成了另外一个字。还有其他有窍门的字,如:弓长“张”,干勾“于”,耳东“陈”等等。
汉字不光神奇有趣,还有着悠久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真是奇妙无比!汉字在4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字体发生了很大变化,每一个汉字都有着生动有趣的来历。有的汉字躯干弯曲,末梢放纵;有的汉字两边修长,躯干矮小;还有的汉字不方不圆,若行若飞。我真是想学习更多有趣的汉字!
现在,我学会了猜字谜、编字谜,激起了我对汉字的无限兴趣!
汉字的有趣(实用15篇)篇十三
目标:
1.了解汉字的起源,知道汉字是人发明的文字。
2.尝试根据图画、象形字认读想对应的汉字,产生对汉字的兴趣
准备:了解本班儿童的识字情况
字图配对的卡片若干张
——出示图一。图片上有什么,这些文字一样么,有谁知道是哪些国家的文字。
——请儿童找出汉字
——古时候是没有汉字的,人们想传递信息该怎么办?
——看图猜字游戏。提问: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教师:这就是我们人发明的象形文字,是我国最早的汉字,是从各种具体形象的图画中演变而来的。
三、交流关于汉字的经验
——你们认识汉字么,都认识什么汉字
——教师记录儿童所说汉字,及时纠正儿童不正确的发音。
——进行字画配对的拍卡片游戏
——将字图配对的卡片放在区角中,儿童自由操作。
汉字的有趣(实用15篇)篇十四
活动目标:
1、了解汉字的起源,知道汉字是从象形字慢慢演变而来的。
2、感受我国汉字的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进一步培养幼儿对汉字的兴趣。
3、让幼儿练习书写自己的姓名,通过交换名片卡增进友谊。
活动准备:
“水”的汉字卡和“water”英文卡各一张;《有趣的汉字》动画;色卡、彩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教师出示两张不同国家文字的卡片。
(二)播放象形字的课件,引导幼儿观察。
1、播放“日”的文字演变图。
2、播放“山”的文字演变图。
问:这是什么?象形字的山和图画山有哪里相似?汉字山和象形字的山又有哪里相似?
小结:中间高高的山峰,一座低的山峰连着另一座山峰,这就是“山”字。
3、播放“水”的文字演变图。
问:这是什么?象形字的水和图画水有哪里相似?汉字水和象形字的水又有哪里相似?
小结:弯弯的小河流向远方,微风吹过,旁边泛起了浪花,这就是“水”字。
4、播放“火”的文字演变图。
问:这是什么?象形字的火和图画火有哪里相似?汉字火和象形字的火又有哪里相似?
小结:下面是架在一起的木柴,上面是燃烧的火焰,这就组成了“火”字。
5、同时播放四个象形字。
师:这就是我们中国人发明的象形文字,是我国最早的汉字,是从各种具体形象的图画中演变而来的。
师:关于象形字,还有一段非常有趣的动画片,请小朋友在观看的时候仔细看看里面有没有你认识的象形字!
观看动画片后,请幼儿表述他所看到的象形字。教师根据幼儿表述在黑板上画出相对应象形字。
(四)交流关于汉字的经验。
师:你们都认识自己的名字吗?那会写自己的名字吗?
1、请幼儿制作名片,认识自己的名字并认识其他幼儿名字!
2、幼儿互相交换名片,增进感情,活动结束。
汉字的有趣(实用15篇)篇十五
今天,老师带领我们一起举行遨游汉字王国的活动。
活动开始,我们一起了解了汉字的起源和发展:甲古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看了这些,我恍然大悟,原来汉字是这样变化而来的呀!
甲骨文就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它是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最早的成体系的、相当成熟的汉字材料;金文是铸写在青铜器上的文字,也被称为“钟鼎文”或“铭文”,金文让汉字摆脱了图画性,也是汉字发展的里程碑;小篆是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所用的文字;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从程邈创立的隶书逐渐演化而来。
认识了这些汉字后,我们又做了一个游戏——猜字谜游戏。比如:十一笔一字,无横又无直。你们知道它的谜底是什么吗?就是“淡”。还比如:一横又一直,不能猜作“十”,它的谜底就是“支”。又比如:四张嘴,有头有尾,它的谜底是“申”。
我们还玩了汉字歇后语这个游戏。奇妙的`汉字组成了许多有趣的歇后语:秃子打伞-无法无天(无发无天);三九天穿裙子-美丽冻人(美丽动人)等等。
通过这些游戏,我深刻体会到:汉字可真有意思。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我们要爱它。看着“鸟”字,我就仿佛看到有鸟在天上飞;看着“火”字,我就仿佛看到一团熊熊烈火在燃烧;看着“水”字,我就仿佛看到一股清水在流淌。
我爱你,汉字!我爱你,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