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师主动适应教学环境和教育改革需求的重要手段。如果你需要编写一份完美的教学工作计划,以下是一些范文供你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闹元宵教案参考(专业17篇)篇一
我们借来了一个大的电饭煲。水烧开了,我们把小朋友带来的大大、小小的元宵都放进大电饭煲里开始煮,在煮的的过程中我们让幼儿观察元宵煮到什么时候算熟了。通过观察,幼儿知道元宵一个个浮在水面上了就熟了。
芝麻味的元宵先浮起来,肉馅的元宵煮起来要慢,后浮起来。
闹元宵教案参考(专业17篇)篇二
1、认识元宵节及花灯,并初步感受民俗曲风。
2、通过肢体造型、乐器感应重音。
3、让幼儿了解元宵节的由来,感受节日欢乐的气氛,一起欢度节日。
4、乐于参与节日的活动。
二、活动准备。
音乐cd,cd播放机。
花灯图片,鼓、打棒。
三、活动重难点。
通过肢体造型、乐器感应重音。
四、活动过程。
1、暖身活动。
师:今天老师带你们逛灯会,让我们听着鼓声踏着有序的节奏出发吧!(老师敲鼓,幼儿随节奏的快慢迈着前进的步伐,每到结束部分,幼儿听到重音的就做各种各样的造型原地不动。)。
2、认识元宵节和花灯。
(1)谈话(出示花灯图片)。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样的花灯?我们来学一学花灯的样子吧?
在哪里可以看到花灯呢?什么时候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花灯?
(2)小结:农历正月十五日是元宵节,夜晚小朋友提着灯笼外出,街道上张灯结彩,庙会上人山人海,非常热闹。
3、肢体造型感应重音。
(1)有一首曲子讲的是元宵灯会的事情,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听了这说曲子,让幼儿说说自己的感受。
拍子:拍腿感应拍子。
重音:拍地板感应重音。
(2)引导幼儿引用不同的肢体动作感应重音。
(4)幼儿再次欣赏音乐,感应重音。
(5)肢体造型。
师:让我们也变成一盏盏美丽的花灯吧!幼儿随音乐的节拍快步走,在重音处,幼儿做各种花灯造型,老师拍照。
4、乐器感应重音。
(1)出示乐器并介绍名称及用法。
(2)乐器感应重音。
拍子:打棒互敲。
重音:铃鼓。
(3)幼儿轮换敲奏。
5、结束。
小朋友都表现得很棒!能准确找到重音。也能用乐器把它敲奏出来。请小朋友把乐器按顺序收好吧!
闹元宵教案参考(专业17篇)篇三
通过谈话我们让幼儿了解了元宵节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又叫正月十五,是春节的最后一天。古时候,过了这一天,人们就要结束春假,开始一年的工作。因此,在这一天,人们要尽情地欢乐,进行观灯、猜灯谜、舞狮、舞龙、扭秧歌等有趣、有益的活动,一家人聚在一起,吃象征团圆的元宵,祝愿家人在新的一年里顺顺利利,团团圆圆。
闹元宵教案参考(专业17篇)篇四
元宵是幼儿从家里带来的。于是我问幼儿:“你的元宵是什么馅的?是甜的还是咸的?”幼儿自由介绍自己的元宵。有的幼儿说:“我的元宵是妈妈给我超市里买来的,里面是芝麻的。甜甜的很好吃的。”也有幼儿说:“我的元宵大大的,是奶奶自己做的,里面放了肉和菜,是咸的,味道很好的。”
闹元宵教案参考(专业17篇)篇五
活动目标:
1.欣赏各种各样的花灯,进一步感受花灯丰富的外形、色彩、图案等特点。
2.能大胆地用连贯的语言讲述自己的经验和观察中的发现。
3.产生自己制作花灯的愿望。
4.体验节日的快乐氛围。
5.愿意积极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
园内布置花灯展。
活动过程:
1.参观花灯展,感受花灯的多种多样。
(1)进入展厅,提出参观要求。
(2)自由结伴欣赏和交流。
(3)集体交流自己的感受与发现。
2.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花灯欣赏并讲述。
(1)教师示范讲述,为幼儿提供欣赏和讲述的思路。
(2)幼儿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花灯进行欣赏。
(3)幼儿讲述自己最喜欢的花灯。
(4)归纳、丰富讲述经验。
3.拓展思维,激发自制花灯的愿望。
(1)回忆已有经验,进一步了解花灯的多样性。
(2)欣赏用废旧材料制作的花灯,激发自制花灯的愿望。
闹元宵教案参考(专业17篇)篇六
1、能随音乐自由大胆的表现小碎片自由飞舞的动作。
2、学习与同伴边唱歌边卷炮仗,并用象声词表现炮仗爆炸的过程,体验与同伴协作游戏的乐趣。
玩法。
选一名幼儿当点炮仗的人,其余幼儿手拉手站成一排(或头尾不相连的一个圆圈),带头人带领大家随音乐边唱边走成螺旋形。当歌曲结束时所有的幼儿蹲下静止不动。点炮仗的幼儿用手指“点燃”某个幼儿,同时发出“嘶”的声音。“嘶”声一停,被点的幼儿就跳起来发出第一声爆炸声“嘭”,紧接着其余幼儿一起跳起来发出第二声“啪”,并随音乐表现出“炮仗”爆炸后漫天飞舞的各种姿态。
规则。
1、当歌曲结束时,所有的幼儿要蹲下静止不动。
2、被点者在“嘶”声一停时立即说“嘭”,其他幼儿紧接着说“啪”,并跳起来表现炮仗爆炸后漫天飞舞的样子。
建议。
1、初学时,可由教师当带头人,带领幼儿玩游戏,熟练后可分成2—3组同时游戏。
2、鼓励幼儿大胆用身体动作表现小碎步自由自在放松飞舞的样子。创新玩法更换不同的舞步进行游戏。用不同的身体动作表现炮仗爆炸后漫天飞舞的样子。
闹元宵教案参考(专业17篇)篇七
活动目标:
通过故事学习,让幼儿了解元宵节的来历及有关风俗,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挂图、故事磁带。
活动过程:
1、教师讲述故事。提问: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边看挂图边听故事。
3、教师讲解故事,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4、分组游戏。
活动延伸:
请家长带领幼儿参观十五灯展。
闹元宵教案参考(专业17篇)篇八
元宵节又被称作"灯节"。每逢上元,民间有张灯抚玩的风尚。那么上元张灯之俗事实起于何时呢?对此,历来有起于道教和始于释教两种说法。前者认为,西汉武帝时道教有燃灯以祭祀"太一神"的习惯。太一神近似后人所说的"天帝"、"老天爷"。南宋朱弁《曲洧旧闻》称:上元张灯,自唐时沿袭汉武帝祠太一自昏至明故事。但据《史记.乐书》,并未提到祭奠太一须大明灯火,并且西汉期间也没有民间元宵灯的记载,所以宋洪迈在《容斋漫笔》中指出了这种说法不成靠。明郎瑛《七修类稿》又认为,上元张灯起于东汉的道教,说是正月十五是三官下凡之日,而三官各有所好,天官好乐,地官大好人,水官好灯,所以元宵要张灯纵乐。然而事实上道教的教义和典礼均无张灯之说,正月十五为上元节,也无下元水官越俎代办大放华灯之理,可见张灯之俗起于东汉道教也属牵强附会。始于佛教说认为,元宵张灯与东汉明帝时佛教传入东土有关。东汉时,蔡暗从印度求得了佛法,摩腾竺法兰东来布道,汉明帝敕令阃月十五佛祖神变之日燃灯.并亲自到寺院张灯,以示礼佛。据《僧史略》载,佛祖释迦牟尼示现神变、降伏群魔是在西方12月30日,即东土正月十五日,为纪念经祖神变,此日需举燃灯法会。东汉明帝为倡始佛教,便命令在元宵节,岂论士族庶民,一律挂灯,以暗示对佛教的尊敬和虔敬。自此以后,元宵张灯便蔚然成风。由此看来,元宵张灯之俗源于佛教,始于东汉之说较为符实。如斯,元宵张灯,既是宗教礼节,又成民间习俗。之后,灯节以其"火树银花"的热闹景观,"城开不夜"的自由氛围,获得庶民喜爱,所以宗教的色彩垂垂淡化。自从人类学会用火之后,就有了灯。人们也常会因火的开导而想到灯。
元宵点灯的来历,在平易近间还有一个动听的传说:相传汉武帝时,有个叫东方朔的人,诙谐风趣,足智多谋,常为汉武帝献计逗乐,得到武帝的厚爱。有一年腊月大雪纷飞,东方朔见汉武帝无聊,便去御花圃给武帝折梅,见一宫女两泪汪汪,极其悲伤,问其原由,得知宫女叫元宵,家住长安城外,家中丰年迈双亲,自被选进宫来,每逢过年,忖量亲人而不得见,心如刀割。现在又近十蒲月圆,无法与家人团聚,怎不哀痛?东方朔便快慰了她一番,准许设法让她与家人团聚。东方朔出宫后,到元宵家作了一番放置。然后回到长安衔,扮作巫师卖起卦来。所有占卦的人所得都是"正月十五火焚身"的签语,于是纷纷向他询求解脱的法子。东方朔便告诉他们:"正月十三,火神君将变幻成一个穿大红袄的姑娘,骑着赤红色的毛驴到长安城来察看地形,你们可到城北大道口拦路阻道去哭求,全城或可获救。"人们听了东方朔的话都深信不疑,互相转告,于正月十三日在街上等待,东方朔于时请了一位民女,扮作红衣姑娘,骑着毛驴徐徐进城而来。众老乡亲见果真有红衣姑娘光降,便拦路苦苦请求,那红衣姑娘对众乡亲说:"我乃领了天帝之旨来焚烧长安的,今既承长者求情,此一偈帖就请你们转呈天子吧。"说罢离去。父老们拿了红帖,献给汉武帝。只见帖上偈语写道:"十五天火,焚掠帝阙。"武帝看罢,吓得六神无主,忙向东方朔求教。东方朔动弹心计心情,便说:"请圣上传谕京城国民,今起下手做灯划国长在股,的品需前没号发出指。。十五晚,大街小巷、家家户户都挂上红灯,满城点放炊火爆仗,并让城外苍生进城观灯,皇帝、臣僚、贵妃、宫女,都去灯市玩赏,杂在庶民中消灾出亡。"武帝听罢,传旨就按此举措去做。十五晚,整个长安城灯火照耀,烟花满天。元宵的怙恃也来城里观灯,看到了"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撞见了元宵,惊喜万分,一家人团聚,诉说衷肠。如此,闹了一夜灯火,京城平安无事。汉武帝大喜,敕令从此每逢是日都挂灯放焰火。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称为元宵节。
这便是民间传说的元宵节的来历。关于灯节的民间传说良多,较为可托的说法是元宵放灯发源于古时农家"照田蚕"的风俗。所谓照田蚕,是指元宵之夜,农家在长竹竿上挂一盏灯插在田间,察看火色以展望一年的水旱情形,以期乐岁。方鹏《昆山志》记载:元宵之灯火,火色偏红预兆旱,火色偏白预兆涝。事后将点灯的蜡烛余烬保藏起来,置于床头,则能给主人家的蚕桑临盆带来优点。跟着后来照田蚕的时刻,人们纷纷争奇斗艳络求线理了移,复员分不动社雇,把做体因。,各种彩灯愈做愈精巧,照田蚕也就落空了原本的意思,演酿成一种闹花灯的娱乐举动。
闹元宵教案参考(专业17篇)篇九
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风俗,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
活动过程:
窗外月儿圆又圆,
全家欢聚吃汤圆。
正月十五元宵节,
家家户户庆团圆。
1、同学们,你们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
2、有谁知道“元宵”一词的含义呢?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那么元宵节是怎么来的呢?一起分享两个小故事
1、点彩灯的来历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打它们,有一只神鸟因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
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就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
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心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2、东方朔与元宵姑娘
这一则传说与吃元宵的习俗有关:相传汉武帝有个宠臣名叫东方朔,他善良又风趣。有一年冬天,下了几天大雪,东方朔就到御花园去给武帝折梅花。刚进园门,就发现有个宫女泪流满面准备投井。东方朔慌忙上前搭救,并问明她要自杀的原因。原来,这个宫女名叫元宵,家里还有双亲及一个妹妹,自从她进宫以后,就再也无缘和家人见面,每年到了腊尽春来的时节,就比平常更加的思念家人。觉得不能在双亲跟前尽孝,不如一死了之。东方朔听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证,一定设法让她和家人团聚。
一天,东方朔出宫在长安街上摆了一个占卜摊。不少人都争着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个人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签语。一时之间,长安里起了很大恐慌。人们纷纷求问解灾的办法。东方朔就说:“正月十五日傍晚,火神君会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访,她就是奉旨烧长安的使者,我把抄录的偈语给你们,可让当今天子想想办法。”说完,便扔下一张红帖,扬长而去。老百姓拿起红帖,赶紧送到皇宫去禀报皇上。
汉武帝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他心中大惊,连忙请来了足智多谋的东方朔。东方朔假意的想了一想,就说:“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中的元宵不是经常给你做汤圆吗?十五晚上可让元宵做好汤圆。万岁焚香上供,传令京都家家都做汤圆,一齐敬奉火神君。再传谕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好像满城大火,这样就可以瞒过玉帝了。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进城观灯,杂在人群中消灾解难”。武帝听后,十分高兴,就传旨照东方朔的办法去做。
分类:
到了正月十五日长安城里张灯结彩,游人熙来攘往,热闹非常。宫女元宵的父母也带着妹妹进城观灯。当他们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惊喜的高喊:“元宵!元宵!”,元宵听到喊声,终于和家里的亲人团聚了。
如此热闹了一夜,长安城果然平安无事。汉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样全城挂灯放烟火。因为元宵做的汤圆最好,人们就把汤圆叫元宵,这天叫做元宵节。
宵和春节的年糕,端午节的粽子一样,都是节日食品。吃元宵象征家庭象月圆一样团圆,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元宵在南方称"汤圆"、"圆子"、"浮圆子"、"水圆",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
元宵节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元宵节燃灯放火,自汉朝时已有此风俗,唐时,对元宵节倍加重视;在元宵节燃灯更成为一种习俗。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元宵节燃灯的习俗,经过历朝历代的传承,节日的灯式越来越多,灯的名目内容也越来越多,有镜灯、凤灯、琉璃灯等等。元宵节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元宵节除了庆祝活动外,还有信仰性的活动。那就是"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过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动。
元宵争看采莲船,
宝马香车拾坠钿;
风雨夜深人散尽,
孤灯犹唤卖汤元。
—————(宋)姜石白
1、同学们,你们将如何度过这次元宵节呢?
2、学生畅谈
闹元宵教案参考(专业17篇)篇十
1、敢于大胆尝试高跷的不同玩法。
2、能在有20cm间隔的曲线、十字型的高跷上较平稳的行走,并保持身体的平衡和协调。
3、感受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有自我保护意识。
1、自制高跷(用“椰风挡不住”饮料瓶制做、粗烟花筒制做),每人一副。
2、场地布置确保幼儿足够安全的活动空间。
3、录音机,磁带。音乐《和快乐在一起》、《运动员进行曲》。
4、彩色绸带若干、花环若干。
一、听音乐做热身运动,激发兴趣
组织幼儿用自制的高跷做“响筒”热身操,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并将幼儿带入快乐的运动状态。
二、自由探索,体验玩法
1、自由探索玩高跷
(1)幼儿自由探索高跷的玩法,可以自己玩,也可以与几个小朋友一块玩。
(2)鼓励幼儿想出高跷的多种玩法。
(3)教师在观察的过程,针对幼儿的不同情况请幼儿尝试平衡走、节奏走、曲线走等不同的动作。
(4)幼儿讲述自己探索的高跷玩法。
2、讲解玩法实践要领
(1)教师讲解高跷的玩法。
a、两只脚踩在高跷上,两手分别抓住固定在高跷上的绳子,双脚交替往前走。
b、请个别走得稳的幼儿示范,引导其他幼儿发现并掌握动作要领:用脚底中心踩在高跷上,双手要拉直绳子,眼睛向前看。
(2)请幼儿按照动作要领进行尝试。
三、游戏“向森林晚会出发”
1、情境中提出直线走、曲线走的游戏规则,提问:
a、通往森林的路有两条用花环铺成的路,一条是直线的小路;一条是曲线的小路,小朋友可以自由选择走哪一条路。
b、提醒幼儿一定要考虑好到底要选走哪一条路,交流走小路和大路的要领。
2、幼儿探索直线、曲线走
(1)教师针对幼儿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让平衡能力差的幼儿直线通过,让能力强的幼儿曲线通过。
(教师不时用眼神、手势、语气鼓励幼儿:“试一试你能走过大路还是小路?遇到困难怎么办?)
(2)幼儿随《和快乐在一起》音乐,跟着节奏直线走和曲线走、绕圈走、退步走、十字步走;体验运动成功的快乐。
(3)教师及时关注并鼓励不同能力幼儿勇敢、顺利的通过小路。说出走过大路或小路后的感受。
闹元宵教案参考(专业17篇)篇十一
活动目标:
了解灯谜的由来、种类和结构,积极参与赏灯猜谜活动,感受灯谜的主要特点,学习猜谜的方法,体验竞猜的快乐。
活动准备:
园内展出各种各样的花灯和灯谜。
活动建议:
1.参观花灯展,欣赏花灯的外形、色彩、图案。
2.交流对灯谜的认知经验,丰富对灯谜由来、种类和结构的认识。
3.积极参与赏灯猜谜活动,老师对优胜者给予适当的奖励。
4.请猜谜有困难的幼儿提出自己的问题,师幼共同研究帮助的方法。
闹元宵教案参考(专业17篇)篇十二
谜面:女人来了就和她们一样(打二字国家名)。
谜底:也门。
小贴士:“也门”二字分别添加上“女人”,就成了“她们”一样。
谜面:灯谜泄底(打一成语)。
谜底:不打自招。
小贴士:灯谜,又称文虎,所以猜灯谜,亦称打虎。谜底中的“打”,引申为“打虎”。
谜面:涂上白,反而黑(打一字)。
谜底:七。
小贴士:“七”字涂上“白”,就成了“皂”字。“皂”,字义为黑色。
谜面:王羲之愿写《黄庭经》(打二字动物名)。
谜底:企鹅。
小贴士:王羲之,是东晋的大书法家,非常喜欢鹅。相传,有一天他看到道士养的一群白鹅,非常的喜欢,欲买下群鹅。道士知道他是鼎鼎大名的王羲之,要求他亲笔书写《黄庭经》拿来交换,王羲之欣然同意。本谜正是引用“书成换鹅”之典,谜底“企鹅”别解为“企求得到白鹅”。
谜面:挠痒要使劲(打三字俗语)。
谜底:抓重点。
小贴士:“抓”,是挠痒的动作;“重点”,别解为“力气要重一点”,与“使劲”之意相扣。
谜面:大喜过望(打唐诗五言)。
谜底:十五始展眉。
小贴士:谜面中的“望”,别指“望日”,指农历每月十五或十六日。
谜面:男人占多数(打一字)。
谜底:妙。
小贴士:“男人占多数”,反过来就是“女生占少数”,简化为“女少”。
谜面:何以解忧?(打二字娱乐场所)。
谜底:酒吧。
小贴士:谜面出自《短歌行》,下句为“唯有杜康”,“杜康”代指“酒”。“吧”,作语气词使用。谜底“酒吧”,应别解为“是酒啊”。
谜面:让妲己做先锋(打三字《笑傲江湖》人物)。
谜底:令狐冲。
小贴士:本谜引用《封神演义》的说法,妲己是千年狐精附体,受女娲之命来祸乱殷商的。故将谜面中的“妲己”引申为“狐”。
谜面:拔苗助长(打二字战国人名,梨花格)。
谜底:商鞅。
小贴士:灯谜中“梨花格”规定,谜底不得少于两个字,且要用同音字来替代,才能与谜面扣合。所以谜底“商鞅”要以“伤秧”来替代,才能扣合谜面。
谜面:听音便是意中人(打一字)。
谜底:因。
小贴士:“意”字的中间是“曰”,与“人”组合,可成为“因”字。“因”,与“音”的读音相同。
谜面:林冲为何被逼上梁山(打二字电力名词)。
谜底:高压。
小贴士:根据《水浒传》的故事,太尉高俅为帮助高衙内霸占林冲妻子,设计陷害林冲。后来林冲被发配到沧州看管草料,高俅还派人火烧草料场,林冲自知死罪,便连夜奔上梁山。谜底中的“高压”,别解为“高俅施加的压力”,一问一答,扣合紧密。
谜面:汉高祖欲废刘盈(打一成语)。
谜底:称心如意。
小贴士:刘盈,汉高祖刘邦与吕后之子,6岁时被立为皇太子。刘盈为人仁弱,高祖觉得他不像自己,所以并不喜欢刘盈。而戚夫人所生子刘如意深得刘邦喜爱,刘邦几次想要废掉刘盈,改立刘如意为太子。谜底中的“如意”别指“刘如意”。
谜面:差一点到上海(打一字)。
谜底:渥。
小贴士:“上海”简称为“沪”,“到上海”即可理解为“至沪”;谜底“渥”字差“一点”就可成为“至沪”。
谜面:改变旧貌争第一(打一字)。
谜底:甲。
小贴士:“旧”字的样貌改变后,可成为“甲”字。“甲”的字义为“第一”。
闹元宵教案参考(专业17篇)篇十三
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节。晚上吃过元宵,我和爸爸、妈妈去东阿广场看彩灯。
走在马路上,我看到路两旁的树上挂满了小彩灯,有红色的、黄色的、蓝色的、绿色的、银色的……五颜六色,闪闪发光,像挂满树的星星和钻石,真是漂亮极了!
走到广场,来看花灯的人真多啊!人山人海,水泄不通。我们首先看到的是用花灯扎成的大彩门,走进彩门,是一个两边挂满红灯笼的走廊。我们往左走,看到十二生肖灯,小老鼠、小牛、小老虎……活灵活现,真是好看极了;再往里走是。
谜语。
灯,爸爸读,我猜,我猜对了好几个,真是太好玩了;再往里走是许多巨大的造型灯,有白兔闹春灯、水果乐园灯、十二星座灯……各式各样,其中的全家福灯,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围在一起,两个小孩站在两边,真是漂亮极了。
元宵节也是一个浪漫的节日,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也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元宵灯节期间,又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
在中国台湾,还有未婚女性在元宵夜偷摘葱或菜将会嫁到好丈夫的传统习俗,俗称:“偷挽葱,嫁好尪”、“偷挽菜,嫁好婿”,希望婚姻美满的女孩,要在元宵之夜到菜园里偷摘葱或青菜,期待未来家庭幸福,唐代的灯市还出现乐舞百戏表演,成千上万的宫女,民间少女在灯火下载歌载舞,叫做行歌、踏歌。
元宵节的晚上我和梅倩玉、汪志棋一起去赤壁公园观灯。
一进公园的大门,梅倩玉说:“快去看灯吧!”
这么多的彩灯,把人们的脸照得五颜六色;把世界装饰得五彩斑斓。
赤壁公园的花灯,真令人赏心悦目。
今天是元宵节,妈妈给我买了许多元宵,有黑芝麻的。有五仁的。有豆沙的等等。
晚上,妈妈给我煮了元宵吃,元宵圆圆的,像个小雪球,别看它小,味道可好了。
吃完元宵后,我从网上查找了关于元宵节的介绍,它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在我国古代,每年到元宵节的日子,人们都合家团圆。猜灯谜。耍龙灯,来庆祝这美好的日子。
这真是一次有趣的元宵节呀!
今天晚上,我好兴奋。一做好作业,就吵着要去看的灯会。妈妈没办法只好带我去了。我兴致勃勃地来到街头,茫茫人海上有一盏盏彩灯高挂着。有花灯、有兔灯、有猴灯、有鸡灯、还有荷花灯……它们映着月光,鲜艳夺目,我的眼都花了。街上张灯结彩,装饰一新。对了,不光有各种各样五光十色的彩灯,还有变幻着迷人光彩的霓虹灯。
精品屋,品牌专卖店吸引了好多顾客,沿街的店里各种商品应有尽有,有叔叔穿的西装,阿姨戴的首饰,还有小朋友最爱吃的冰糖葫芦与珍珠奶茶。人们兴高采烈地来到街上观赏夜景,灯会。
我仿佛走进了人与灯的天地。
闹元宵教案参考(专业17篇)篇十四
1、了解民间花灯的制作材料、工具、程序,产生亲手制作的愿望。
2、能大胆地提出自己的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
3、在参与装饰花灯的`过程中,丰富审美感受与体验。
4、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节日的日子及习俗,乐于参与节日的活动。
5、体验与同伴集体过节日的快乐。
1、请民间艺人来园现场表演制作花灯。
2、半成品花灯骨架、各色纸。
1、介绍做花灯的艺人,激发参与活动的愿望。
2、观察已经制作好的花灯,讨论制作需要的材料。
3、看艺人现场表演扎兔子灯,了解做兔子灯的工具、材料及制作方法。
(1)幼儿猜测兔子灯的制作方法。
(2)幼儿观看扎制兔子灯,大胆提出疑惑的问题,寻求问题的解决办法。
(3)讨论、归纳兔子灯的制作方法。(用竹篾扎成兔子的骨架――裱糊白纸――用彩色纸进行美化装饰――装上可以滚动的轮子并安上蜡烛。)
4、分组合作,对半成品花灯骨架进行美化、装饰。
(1)观察半成品花灯骨架,商量装饰的办法。
(2)分组合作,美化装饰花灯。
在区域中提供可拼插成花灯的吹塑纸、毛线、剪刀、笔等制作材料,供幼儿尝试用对插连接的方法自制花灯并运用各种材料和方法进行装饰。
闹元宵教案参考(专业17篇)篇十五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上元竹枝词》清,符曾)元宵也叫“汤圆”、“圆子”。汉武帝时期,宫中有个宫女叫元宵,做汤元十分拿手,从此以后,世人就以这个宫女的名字来命名。据说元宵象征合家团圆,吃元宵意味新的一年合家幸福、万事如意。以往的元宵节,我都是在家吃元宵,可今天在。
作文。
学校老师却教我们自己做元宵,这下我心里别提多高兴了。我们先将糯米粉用开水调和成皮,注意水不可以太多,多了会过稀;也不能过少,少了没粘性。然后取一块皮在手掌中搓成圆形,再用手指在上面按一个窝,把馅放在里面“包”好。放馅时一定不可以太贪心,否则会把皮的“肚子”给撑破的。包好后,终于可以下锅了。我按照老师说的煮元宵的四个诀窍:“开水下锅,慢水煮,点冷水,勤换水”将自己辛辛苦苦做好的元宵放进水里。没多久,可以起锅了,掀开盖子,只见一个个雪白的汤圆漂浮在水中,彼此紧贴着,好像一粒粒珍珠,看得我直流口水,将它们舀到碗里,闻着那香喷喷的味道,忍不住咬了一口,真好吃啊,又香又糯,我开始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
闹元宵教案参考(专业17篇)篇十六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生查子·元夕张祜(唐代)。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正月十五夜灯苏味道(唐代)。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正月十五夜李清照(宋代)。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永遇乐·落日熔金元好问(宋代)。
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京都元夕崔液(唐代)。
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上元夜六首·其一王守仁(明代)。
故园今夕是元宵,独向蛮村坐寂寥 元夕二首李商隐(唐代)。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观灯乐行姜夔(宋代)。
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鹧鸪天·元夕有所梦贺铸(宋代)。
闹元宵教案参考(专业17篇)篇十七
帅小伙,满脸毛,长的身材棒棒好。(打一生活用品)。
谜底/答案:牙刷。
大姐长的真漂亮,身穿桔红花衣裳。七颗黑星上面镶,爱吃蚜虫饱肚肠。二妹最爱嗡嗡唱,百花园里忙又忙。后腿携带花粉筐,装满食品喂儿郎。三姐身披黄衣裳,腰儿细来腿儿长。飞到田间捉害虫,尾巴毒针塞刀枪。(打三益虫)。
谜底/答案:瓢虫,蜜蜂,黄蜂(马蜂)。
驼背公公,力大无穷;爱驮什么车水马龙。(打一物)。
谜底/答案:桥。
一个老头,不跑不走;请他睡觉,他就摇头。(打一物)。
谜底/答案:不倒翁。
上不怕水,下不怕火;家家厨房,都有一个。(打一生活用品)。
谜底/答案:锅。
圆筒白浆糊,早晚挤一股,兄弟三十二,都说有好处。(打一生活用品)。
谜底/答案:牙膏。
白嫩小宝宝,洗澡吹泡泡,洗洗身体小,再洗不见了。(打一生活用品)。
谜底/答案:香皂。
有面没有口,有脚没有手,虽有四只脚,自己不会走。(打一家居用品)。
谜底/答案:桌子。
颜色白如雪,身子硬如铁,一日洗三遍,夜晚柜中歇。(打一厨具)。
谜底/答案:碗。
一个小姑娘,生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衫,坐在绿船上。(打一植物)。
谜底/答案:荷花。
独木造高楼,没瓦没砖头,人在水下走,水在人上流。(打一常用物)。
谜底/答案:雨伞。
身穿大皮袄,野草吃个饱,过了严冬天,献出一身毛。(打一动物)。
谜底/答案:绵羊。
弟兄七八个,围着柱子坐,只要一分开,衣服就扯破。(打一植物)。
谜底/答案:蒜。
两只小口袋,天天随身带,要是少一只,就把人笑坏。(打一服饰)。
谜底/答案:袜子。
屋子方方,有门没窗,屋外热烘,屋里冰霜。(打一家电)。
谜底/答案:冰箱。
人脱衣服,它穿衣服,人脱帽子,它戴帽子。(打一居家用品)。
谜底/答案:衣帽架。
勤劳又勇敢,飞到百花园。鲜花采个遍,酿成蜜更甜。(打一动物)。
谜底/答案:蜜蜂。
一个庄稼汉,事事讲实干。拉车又耕田,从来没怨言。(打一动物)。
谜底/答案:牛。
有头没有手,有尾没有腿。能行千里路,不能离开水。(打一动物)。
谜底/答案:鱼。
沙漠上面一只船,船上载着两座山。远看像笔架,近看一身毡。(打一动物)。
谜底/答案:双峰骆驼。
尾巴大得像扇子,窜来窜去采果子。夏天树上来乘凉,到了冬天洞里藏。(打一动物)。
谜底/答案:松鼠。
一个医生嘴巴尖,天天出诊去林间。这敲敲,那听听,要动手术把头点。(打一动物)。
谜底/答案:啄木鸟。
一物生来强,每天织网忙。织完静静坐,专等蚊虫撞。(打一动物)。
谜底/答案:蜘蛛。
会飞不是鸟,总在树上叫。夸口全知道,其实不知道。(打一动物)。
谜底/答案:蝉。
红眼睛,白皮袍,短尾巴,长耳朵。爱吃青菜和萝卜,走起路来蹦蹦跳。(打一动物)。
谜底/答案:兔子。
年纪不算大,胡子一大把。不管看见谁,总是叫“妈妈”。(打一动物)。
谜底/答案:山羊。
两角弯弯像香蕉,身上长着白卷毛。浑身是宝贡献大,最爱吃的是青草。(打一动物)。
谜底/答案:绵羊。
一只小鸟真漂亮,红色嘴巴绿衣裳。张嘴就爱学人话,你说啥来它说啥。(打一动物)。
谜底/答案:鹦鹉。
白天待在家,夜晚当警察。就睁一只眼,也能把鼠抓。(打一动物)。
谜底/答案:猫头鹰。
头戴红帽子,身穿白袍子。走路摆架子,说话伸脖子。(打一动物)。
谜底/答案:鹅。
鼻子像钩子,耳朵像扇子,大腿像柱子,尾巴像辫子。(打一动物)。
谜底/答案:大象。
一朵红花头上戴,一件花衣身上盖。天还没亮就起床,唱得太阳升起来。(打一动物)。
谜底/答案:公鸡。
我是蛙泳发明家,说起话来呱呱呱。小时有尾没有腿,长大有腿没有尾。(打一动物)。
谜底/答案:青蛙。
胡子不多两边翘,张嘴爱说妙妙妙。厨房粮库它放哨,老鼠见了把命逃。(打一动物)。
谜底/答案:猫。
大眼睛,黑眼圈,圆圆胖胖逗人爱。攀得高,爬得快,竹笋野果当饭菜。(打一动物)。
谜底/答案:熊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