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模板能够提供各种教学评价的参考标准,帮助教师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精选的教案模板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法律的说课稿(专业12篇)篇一
第一部分(根据谜面猜谜底,每题4分,共64分)。
1.老秀才(两字法律用语)。
前科。
2.兵发东吴(两字法律名词)。
侵权。
3.全部捉拿(两字法律名词)。
通缉。
4.“颜”字变“须”字(两字法律名词)。
遗产。
5.乡试(三字法律名词)。
选举人。
6.魏蜀相争(三字法律名词)。
专利权。
7.小扣柴扉久不开(两字法律名词)。
闭庭。
8.大地之子(三字法律名词)。
自然人。
9.不遵军令闯辕门(四字法律名词)。
非法经营。
10.一绺青丝飘地(四字法律名词)。
从轻发落。
11.慢性病进医院(四字法律用语)。
长治久安。
12.马上相逢无纸笔(两字法律名词)。
口述。
13.病句(四字法律名词)。
不成文法。
14.巴黎特使(四字法律名词)。
法人代表。
15.只能智取(四字法律名词)。
不可抗力。
16.既不当官又不要钱(三字法律名词)。
弃权票。
第二部分(根据谜面选相应选项,每题3分,共36分)。
1.人懒地荒(两字法律名词)。
a、充公b、缴获c、没收。
没收。
2.千里结姻缘(两字法律名词)。
a、重婚b、结婚c、婚姻。
重婚。
3.欲擒故纵(两字法律名词)。
a、减刑b、假释c、缓刑。
假释。
4.状元郎断案(两字法律名词)。
a、一审b、终审c、再审。
一审。
5.此方有益无损(三字法律名词)。
a、物权b、相邻权c、专利权。
专利权。
6.义猴感恩救主(三字法律名词)。
a、申报人b、举报人c、继承人。
申报人。
7.青天做媒结良缘(四字法律名词)。
a、包办婚姻b、买卖婚姻c、婚姻自由。
包办婚姻。
8.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五字法律名词)。
a、专利权b、发明专利权c、物权所有权。
发明专利权。
9.安心静养(三字法律名词)。
a、赡养b、不动产c、遗嘱。
不动产。
10.秋实累累撩人心(五字法律名词)。
a、结果加重犯b、累犯c、情节加重犯。
结果加重犯。
11.摘掉假头套,方知是檀郎(三字法律名词)。
a、当事人b、伪证c、知情人。
知情人。
12.未到春时争发花(四字法律名词)。
a、缓刑b、提前释放c、假释。
提前释放。
第三部分(终极挑战根据谜面猜谜底,附加题,答对一题加10分)。
1、红拂夜奔·秋千格(两字法律名词)。
2、异口同声·虾须格(两字法律名词)。
3、生产工艺·秋千格(两字法律名词)。
4、暂不动手术·燕尾格(两字法律名词)。
5、瓜田纳履李下整冠·上楼格(三字法律名词)。
6、谁将白蛇镇塔底·上楼格(三字法律名词)。
7、高山流水遇知音·卷帘格(三字法律名词)。
注:
上楼格:谜底末一字移置在首字前连下读。
虾须格:将谜底第一字左右分开作两个字读。
秋千格:谜底限定两字的词,两字前后位置互移后扣谜面。
燕尾格:谜底末一字左右分开作两个字读。
卷帘格:谜底须用三字以上的词倒读,将原文变义为有效。
第三部分(终极挑战根据谜面猜谜底,附加题答案)。
1、红拂夜奔·秋千格(两字法律名词)私运。
2、异口同声·虾须格(两字法律名词)供词。
3、生产工艺·秋千格(两字法律名词)法制。
4、暂不动手术·燕尾格(两字法律名词)缓刑。
5、瓜田纳履李下整冠·上楼格(三字法律名词)嫌疑犯。
6、谁将白蛇镇塔底·上楼格(三字法律名词)海关法。
7、高山流水遇知音·卷帘格(三字法律名词)调解人。
法律的说课稿(专业12篇)篇二
第一部分(根据谜面猜谜底,每题4分,共64分)。
1.老秀才(两字法律用语)。
2.兵发东吴(两字法律名词)。
3.全部捉拿(两字法律名词)。
4.“颜”字变“须”字(两字法律名词)。
5.乡试(三字法律名词)。
6.魏蜀相争(三字法律名词)。
7.小扣柴扉久不开(两字法律名词)。
8.大地之子(三字法律名词)。
9.不遵军令闯辕门(四字法律名词)。
10.一绺青丝飘地(四字法律名词)。
11.慢性病进医院(四字法律用语)。
12.马上相逢无纸笔(两字法律名词)。
13.病句(四字法律名词)。
14.巴黎特使(四字法律名词)。
15.只能智取(四字法律名词)。
16.既不当官又不要钱(三字法律名词)。
第二部分(根据谜面选相应选项,每题3分,共36分)。
1.人懒地荒(两字法律名词)。
a、充公b、缴获c、没收。
2.千里结姻缘(两字法律名词)。
a、重婚b、结婚c、婚姻。
3.欲擒故纵(两字法律名词)。
a、减刑b、假释c、缓刑。
4.状元郎断案(两字法律名词)。
a、一审b、终审c、再审。
5.此方有益无损(三字法律名词)。
a、物权b、相邻权c、专利权。
6.义猴感恩救主(三字法律名词)。
a、申报人b、举报人c、继承人。
7.青天做媒结良缘(四字法律名词)。
a、包办婚姻b、买卖婚姻c、婚姻自由。
8.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五字法律名词)。
a、专利权b、发明专利权c、物权所有权。
9.安心静养(三字法律名词)。
a、赡养b、不动产c、遗嘱。
10.秋实累累撩人心(五字法律名词)。
a、结果加重犯b、累犯c、情节加重犯。
11.摘掉假头套,方知是檀郎(三字法律名词)。
a、当事人b、伪证c、知情人。
12.未到春时争发花(四字法律名词)。
a、缓刑b、提前释放c、假释。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
1、前科2、侵权3、通缉4、遗产5、选举人。
6、专利权7、闭庭8、自然人9、非法经营。
10、从轻发落11、长治久安12、口述。
13、不成文法14、法人代表15、不可抗力16、弃权票。
第二部分。
1、没收2、重婚3、假释4、一审5、专利权。
6、申报人7、包办婚姻8、发明专利权9、不动产。
10、结果加重犯11、知情人12、提前释放。
法律的说课稿(专业12篇)篇三
宪法规定讲明确,要用法律来治国;有保证,人民才有好生活。
每个公民要学法,又利国来又利家;学好法律走正道,免得跌倒掉悬崖。
大阳一出乌云散,锣鼓一响虎逃山;人人懂法一身胆,坏蛋露头无路钻。
要吃甘蒸把土壅,要吃蜜糖养蜜蜂;要想社会得安定,学法用法莫放松。
播谷不忘先催芽,织布不忘先纺纱;开车不忘方向盘,致富不忘先学法。
饼香全靠有乏麻,园香全靠有红花;丰收全靠勤劳动,幸福全靠法当家。
有章有节文不乱,有词有谱才成歌;党决定,江山稳固民欢乐。
打狗就要棒槌敲,打蛇就要金竹条;哪个犯罪触刑律,要你有翅也难逃。
密又牢,刑法好比斩妖刀;你若以身来试法,不断头来也断腰。
落雨因为天起云,水流因为地不平;人心不足蛇吞象,盗窃犯罪法无情。
短命不过路边卒,又挨割来又挨烧;犯国法,莫要拿头去碰刀。
老虎屁股莫要摸,刀口蜜糖莫桑尝;吸毒害国又害已,飞蛾扑火自遭殃。
种田就要播好秧,砌屋就要砌好墙;四化宏图要实现,要加强。
没有竹篱船难行,没有秤砣秤难称;没有弯弓箭难射,没有法治国难兴。
人靠法律不怕妖,不怕台风不怕礁;不怕沙鱼翻恶浪,不怕征程万里遥。
挑水淋花花更鲜,肥土种瓜瓜更甜;国兴盛,万万年。
当今社会,法治文明;不学法律,寸步难行;
普法诗句,通俗易懂;如有不妥,敬请批评。
国家宪法,法制根本;合法权益,依法保证;
法定义务,必须履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有法必依,违法必惩;学好刑法,远离牢门;
杀人偿命,犯罪判刑;负案逃跑,罪加一等;
包庇窝赃,惹祸上身;抗拒从严,坦白从轻。
治安管理,维护安宁;罚款拘留,处罚类型;
超过半年,不再追问;传唤时限,;
抗拒处罚,强制执行。熟悉民法,避免纠纷;
借钱立据,还债收凭;生意往来,要签合同;
遇到麻烦,具状诉讼;不服初判,可打二审。
婚姻大事,有法可循;近亲三代,禁止结婚;
婚姻自由,买卖不成;夫妻关系,登记确定;
女方招郎,一视同仁;计划生育,法规省定;
最好一个,二胎申请;己生二孩,结扎避孕;
超生受罚,生育凭证;少生优育,。
义务教育,依法实行;时间九年,读完初中;
其间失学,父母责任;企业老板,禁用童工;
尊重老师,爱护学生。法律保护,妇女老人;
权利地位,;敬老养老,子孙责任;
老有所乐,夕阳正红;歧视虐待,违法判刑。
法律的说课稿(专业12篇)篇四
本课依据的课程标准是“成长中的我”的第三部分“学法用法”中:“知道法律是有国家制定,并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理解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2、教材分析。
《走进法律》是人教版思品实验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七课《感受法律尊严》中的第一框的内容。本框是第四单元的起始课,设置本单元主要是帮助青少年了解社会生活不仅需要道德更需要法律。通过法律特征的学习,明确“法不可违”,从小树立维权意识,知道家庭、学校、社会、司法保护等方面的责任,学会采取正当的方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最终成为知法、守法、用法、爱法、护法的好公民。本框题共分两目:第一目“我们身边的规则”主要讲了三层内容:首先通过漫画的形式,采用对比的方式,说明了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十分重要,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其次说明了在社会生活中规则有很多种,最后分析了法律作为特殊的社会行为规范所具有的三个最显著的特征。之后,教材准备了学生参与的(填表格)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悟生活中处处有规则,生活离不开规则,进一步区分法律与道德、纪律的不同。第二目“生活离不开法律”主要说明了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法律对人们的行为有规范作用。教材通过舞迷夫妇受到执法部门警告的事例与漫画切入,引出了法律对人们行为的规范作用,然后具体说明了法律是通过规定权利与义务来规范人们的行为,表现在人们违反法律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或处理。另一方面,法律具有保护作用,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教材通过两个场景对这一作用进行了具体说明。
本框题既是本单元的起始课,也是学习第二框题《法不可违》的基础。学习本框题,对于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做知法、守法、爱法的人,具有重要意义。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能力目标: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感受法律的尊严,做知法守法爱法的人。
4、教学重点、难点。
本框的教学重点是法律的三个最为显著的特征。本课主要让学生明白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而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要明确这一点就必须要知道法律的三个最为显著的特征。对于重点的突破,我采用的是层层深入的方式,让学生对法律的三个显著特征有比较全面的了解。
本框的教学难点是法律与道德、纪律的区别。学生对这三种规则容易混淆,因此,把它作为教学的难点。对于教学难点的突破,充分发挥直观教学的手段,通过表格对比的形式,让学生清楚的看到这三者的区别。
青春期的学生,开始有自己的主见,但往往有很大的片面性。如对“规矩”“法律”的认识,学生往往只看到“规矩”“法律”约束自己的一面,不能认识到“规矩”“法律”是正常秩序和自由的必要条件,对“规矩”、“法律”产生反感,从而不能自觉遵守“规矩”“法律”,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自主学习法:对于日常生活中的规则学生并不陌生,因此,可以通过激发学生已有的体验来完成。合作学习法:为了发挥集体集思广议的优势,法律、道德、纪律的区别,通过小组讨论完成。探究学习法:列举生活中你所遇到的侵害你合法权益的现象并用所学知识加以分析。巩固课堂说学的知识,而且很好的贯彻了“学以导行”的教学理念。
新课程提出“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学习方式。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在课堂上设计了诸多教学活动:
导入新课:图片导入,感受规则的重要性,体现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在第一、第二目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采用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分析社会生活中的规则,以及法律的重要作用。
积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进行探究性学习。
导入新课:
采用图片导入,学生观察并进行对比。让学生明白没有规则就会混乱不堪,生活离不开规则,培养学生尊重规则的意识,使学生能够自觉遵守规则。
新课教学:
活动一:说说体育比赛的规则。认识规则是体育比赛正常进行的保障,感悟规则是秩序的保障,是自由的前提,强化尊重规则的观念。活动二:分组对抗赛:写出一天中自己曾经历或直接感受到的有关衣食住行、学习、文体活动的规则。分析这些规则哪些属于道德的,哪些属于法律的的,哪些属于纪律的,归纳到表格中,教师着重强调法律的三个最为显著的特征。使学生明确生活中离不开规则,认识规则的各种类型,通过对比认识法律这种规则与其他规则的不同,对法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活动三:通过典型案例引出:假如你的权利受到侵害,你会怎么办?假如没有法律我们的生活会怎么样?使学生明确生活离不开法律,感悟法律的规范作用和保护作用,培养热爱法律、尊重法律的态度。
课堂小结:
教师点拨学生,让学生参与本框的重温与梳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锻炼其归纳总结能力。
知识拓展:
法律规定的伴随人一生的权利与义务。让学生对自己一生的权利与义务有初步的了解(指出劳动和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使学生对这一重要知识点有个初步的认识),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法律重要性的认识和对法律的尊重与维护。
法律的说课稿(专业12篇)篇五
3.法律的真理知识,来自于立法者的教养。——黑格尔。
4.法律职业的社会地位是一个民族文明的标志。——费尔德。
5.宪法创制者给我们的是一个罗盘,而不是一张蓝图。——波斯纳。
6.自由就是做法律许可范围内的事情的权利。——西塞罗。
7.宪法,就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列宁。
8.在民法慈母般的眼神中,每个人就是整个国家——孟德斯鸠。
9.为了正义,哪怕它天崩地裂!——古罗马格言。
10.法律之内,应有天理人情在。——安提戈捏。
14.法律是一切人类智慧聪明的结晶,包括一切社会思想和道德。---柏拉图。
15.没有纪律的队伍是不可能有战斗力的,纪律是胜利之母。——(俄)苏沃洛夫。
16.名人名言法律解释者都希望在法律中寻获其时代问题的答案。——拉伦茨。
法律的说课稿(专业12篇)篇六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框题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八课第二框《善于用法律保护自己》。我今天的说课是这样设计的:
1、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由于中学生处世不深,缺少社会经验,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后,经常是:要么忍气吞声,要么私自报复。本框题向学生介绍了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途径和方法,帮助学生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以保证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使其健康快乐的成长。
本框题共有“求助有路”“敢打官司”“善于斗争”三目组成,。第一目:“求助有路”,主要介绍运用非诉讼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第二目:“敢打官司”,主要介绍运用诉讼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第三目:“善于斗争”,主要介绍为什么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怎么样与侵权行为做斗争等内容。
2、教材的处理。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我对教材内容有所调整:以学生“学”为主,在老师的组织和帮助下,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学习、主动探究。因此,本教材主要通过情景设置,让学生自己阅读、思考、小组讨论,最终在老师的适当引导下得出结论。
依据新课程标准,结合初一学生认知结构和心理特点,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能运用法律武器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归纳出非诉讼手段是我们维护权益的有效手段,诉讼又可以分为三种形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树立依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认识,增强敢于斗争和善于斗争的勇气和信心,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
1、怎样与侵权行为作斗争,是本课的重点。
理由是:初中生身心发展尚未成熟,社会经验不足,且缺乏自我保护能力,极易受到侵害,而面对侵害,常常无所适从。因此,让学生树立起依法维权的法律意识,懂得运用不同的法律维权方式,正确的同侵权行为作斗争,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便成为本框的重点。
2、让学生树立起敢于斗争的意识是本课的难点。
理由是:懂得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关键在于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因此引导学生把保护自己的.途径和方法运用到现实的学习生活中,树立敢于斗争、敢于打官司的意识,就成为本框的难点。
根据教学内容,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启发式教学法: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积极探索与主动思维。
2、情景教学法:设置情景,并且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实现直观教学、兴趣教学。
3、比赛激励法:结合初一学生好奇、好动、好表现的心理特点,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开比赛,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新课程改革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我在学法指导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拟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阅读发现法:这是学习间接知识的有效方法,教材中某些好材料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思考、学习小组讨论,最终在老师的适当引导下得出结论。
2、合作学习探究法:通过小组同学间的合作,充分发挥团体合作的精神,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合作中成长。
3、归纳总结法:让学生在设置的问题情境中想方设法解决问题,并及时归纳,形成正确舆论导向,进一步强化认知水平。
根据本课时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我作了如下教学过程的设计:
【情境导入、出示目标】。
1、播放多媒体画面《当个人权益受到侵犯时的不同选择》。
大意:在日常生活中,当个人的合法权益被侵犯的时候,我们可能采取的一些方式,如采用非法手段伺机报复、历来顺受忍气吞声,或者到执法机关去报案等。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从情感上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课题----善于用法律保护自己。
2、出示学习目标.
【合作探究、展示点拨】。
活动一:
认真学习本课内容,阅读教材p108材料,为了使小芳重新回到学校,请帮小芳出谋划策。(1组pk2组)。
活动二:
认真学习本课内容,阅读教材p110材料,请帮小苗维权(3组pk4组)。
活动三:
认真学习本课内容,阅读教材p112材料,假如你是小智,你会怎么办。(5组pk6组)。
设计意图:这三个活动可以引领学生主动学习本课的学习内容。pk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欲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通过学生的展示、讲解、质疑、对抗再加上教师适时的点拨,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紧张、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切实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适应新课改的要求,符合新课标的理念。
【学生小结,当堂检测】。
让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设计意图:主要启发学生思考,升华情感,巩固已学知识。这要考虑上课时间的不可预料性,可机动把握。同时要预测到学生可能回答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归纳。
结合多媒体板书设计的画面,对本堂课的教学进行小结。
板书设计运用直观式,这样看起来条理清晰,思路明确,重难点突出,学生容易知道本课的基本知识,便于今后复习、掌握。
结束:
总之,本节课我根据新课改理念和初一学生的心理特征,以认知发展为主线,情意发展为内容,交往互动为呈现形式,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索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法律的说课稿(专业12篇)篇七
3)法律源于人的自卫本能。——英格索尔。
4)法律总是把全民的安全置于个人的安全之上。——西塞罗。
5)犯罪总是以惩罚相补偿;只有处罚才能使犯罪得到偿还。——达雷尔。
6)风俗可以造就法律,也可以废除法律。——塞·约翰逊。
7)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面前人人是平等的。——波洛克。
8)法律的基础有两个,而且只有两个……公平和实用。——伯克。
9)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像影子跟随着身体一样。——贝卡利亚。
10)法律的真正目的是诱导那些受法律支配的人求得他们自己的德行。——阿奎那。
13)如果法律没有恐惧支撑,它绝不能生效。——索福克勒斯。
15)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是丝毫没有力量的。——菲力普斯。
16)弱者比强者更能得到法律的保护。——威·厄尔。
17)上帝把法律和公平凑合在一起,可是人类却把它拆开。——查·科尔顿。
18)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罪的法律,而是针对疯狂的法律。——马克·吐温。
19)我不同意你说的话,但是我愿意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伏尔泰。
21)像房子一样,法律和法律都是相互依存的。——伯克。
22)一个国家如果纲纪不正,其国风一定颓败。——塞内加。
23)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迅速累聚,进而变成法律。——朱尼厄斯。
25)用道德的示范来造就一个人,显然比用法律来约束他更有价值。——希腊。
26)有多少罪孽就会有多少法律。——弥尔顿。
27)有两种和平的暴力,那就是法律和礼节。——歌德。
28)在暴力的喧嚣声中,法律的声音显得太微弱。——马略。
29)在一千磅法律里,没有一盎司仁爱。——英国。
法律的说课稿(专业12篇)篇八
1.教学内容分析:第十二课《法律的尊严》1框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的意义和基本要求。中共“xx大”报告再次把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作为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首要要求。
环节。
师生活动设计。
训练内容。
预期目标。
设计意图。
效果反馈与修正。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中教学。
课中教学。
通过活动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了解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基本要求。
课后安排1.完成练习册p?2.收集“小科帮忙”、“今日说法”等电视节目报导的典型材料,分析新闻媒体监督的作用。学生课后自己归纳、查阅资料。依法治国的要求、新闻媒体监督的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查阅资料的能力。巩固课堂所学知识五、教学反思:
1.教学内容分析:第十二课《法律的尊严》2框主要是:作为一名法制社会的合格公民,我们要尊重法律,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正确行使监督权。
知识目标:懂得法律在维护人民利益方面的作用。
环节。
师生活动设计。
训练内容。
预期目标。
设计意图。
效果反馈与修正。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课中教学。
课中教学。
引入:讨论:在日常生活中,你的家人的合法权益有没有受到过侵害?如果有,问题是如何解决的?(通过村民委员会调解;经过消协调解或仲裁;通过诉讼;等等)法律能够帮助公民维护个人的合法权益,法律能够维护社会秩序。作为公民,我们要学法、守法、用法。我们今天的话题就是“与法同行”。二、与法同行(板书)。
讨论:教科书第87页为一分钱打官司的案例,让学生就案例发表看法。(公平是市场交换的最基本的原则。1分钱虽然微不足道,但是又体现了一种公平)呈现正反方面的案例,让学生体会正义和公平的重要性。讨论:假如生活中没有了公平,社会将会如何?假如生活中缺少了正义,我们的权益将会如何?1.尊重法律,追求公正(板书)尊重法律,是富有正义感、追求公平的具体表现。
分析如下案例,讨论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法院会支持方成父亲的要求吗,为什么?
宪法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婚姻法》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抚助的义务。”只讲权利而不尽义务或只尽义务而不讲权利都是不正确的,方成的父亲在子女年幼,需要抚养教育,而自己又有抚养能力的情况下,没有依法履行抚养义务。在子女成年后又要求子女支付赡养费。这种要求不符合权利义务一致性的原则,也不符合我国婚姻法的立法精神。因而法院是不会支持他的请求的。2.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板书)(1)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一致的,公民既有享有法律赋予的权利,又要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2)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3)任何人都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尽义务,也不能只尽义务不享受权利。请阅读教材p88-91:思考归纳:什么是监督权?我国有哪些监督的制度?如何正确行使监督权?3.行使自己享有的监督权利(板书)(1)民主监督制度:党的监督、人大的监督、人民群众的监督、社会组织的监督等。(2)行使监督权:就是督促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为人民谋利益。积极行使监督权是主人翁意识及责任感的表现。
4.我们行使监督权的途径(板书)。
讨论。
学生回答。
听讲解。
记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3分钟。
让学生明白监督的渠道和方法总结提升。
课后安排1.完成练习册p?2.调查访问身边的人大代表,了解他们当选的过程,并请他们谈谈当人大代表的体会。学生课后自己归纳、查阅资料。练习册p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查阅资料的能力。巩固课堂所学知识五、教学反思:
法律的说课稿(专业12篇)篇九
1、一切法律都是无用的,因为好人用不着它们,而坏人又不会因为它们而变得规矩起来(德谟耶克斯)。
2、法律是社会的习惯和思想的结晶(托·伍·威尔逊)。
3、像房子一样,法律和法律都是相互依存的(伯克)。
4、法律就是法律它是一座雄伟的大夏,庇护着我们大家;它的每一块砖石都垒在另一块砖石上(高尔斯华绥)。
5、不健全的法律统治时间不会长(英国)。
6、法律是朝三暮四的(欧洲)。
7、法律有权打破平静(马·格林)。
8、今天的法律未必明天仍是法律(罗·伯顿)。
9、好法律是由坏风俗创造出来的(马克罗维乌斯)。
10、风俗可以造就法律,也可以废除法律(塞·约翰逊)。
11、法律因罪恶而发展,并且惩办罪恶(弗洛里奥)。
12、有多少罪孽就会有多少法律(弥尔顿)。
13、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迅速累聚,进而变成法律(朱尼厄斯)。
14、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步(杰弗逊)。
15、被败坏的道德践踏了的法律还有何意义?(贺拉斯)。
16、当友爱蔚然成风的时候,法律也就可以告废除了(亨·布林克洛)。
17、荣耀所禁止的法律却往往应允(威·索林)。
18、在一千磅法律里,没有一盎司仁爱(英国)。
19、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理(托·富勒)。
20、法律如果不讲道理,即使延续时间再长,也还是没有制约力的(爱·科克)。
21、任何法律的根本;不,不成文法本身就是讲道理……法律,也即明示道理(爱·科克)。
22、一个国家如果纲纪不正,其国风一定颓败(塞内加)。
23、一个国家的绝对公理,是受着这个国家的完美的理智法律启发的(乔特)。
24、法立于上则俗成于下(宋·苏辙)。
25、以法服人,其外若密,以德实疏;以德结人,其外虽疏,其中实密(宋·吕苏辙)。
26、用道德的示范来造就一个人,显然比用法律来约束他更有价值(希腊)。
27、公正的法律限制不了好的自由,因为好人不会去做法律不允许的事情(弗劳德)。
28、法律一旦成为人们的需要,人们就不再配享受自由了(毕达哥拉斯)。
29、我们像鹰一样,生来就是自由的,但是为了生存,我们不得不为自己编织一个笼子,然后把自己关在里面(博莱索)。
30、不体现民意的法律是绝对行不通的(埃·哈伯德)。
31、人民的幸福是至高无个的法(西塞罗)。
32、法律总是把全民的安全置于个人的安全之上(西塞罗)。
33、法律不可能给每个人以方便,如果它有益于全体和大多数人,我们就该满足了(李维)。
34、人民应该为法律而战斗,就像为了城墙而战斗一样(赫拉克利特)。
35、有两种和平的暴力,那就是法律和礼节(歌德)。
36、法律地在暴力面前是没有发言权的(西塞罗)。
37、在暴力的喧嚣声中,法律的声音显得太微弱(马略)。
38、战鼓一响,法律无声(英国)。
法律的说课稿(专业12篇)篇十
3、风俗可以造就法律,也可以废除法律。——塞·约翰逊。
4、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时。——威·皮物特。
5、公正的法律限制不了好的自由,因为好人不会去做法律不允许的事情。——弗劳德。
6、好法律是由坏风俗创造出来的。——马克罗维乌斯。
7、极端的法规,就是极端的不公。——西塞罗。
9、今天的法律未必明天仍是法律。——罗·伯顿。
10、我不同意你说的话,但是我愿意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法国作家伏尔泰。
12、像房子一样,法律和法律都是相互依存的。——伯克。
13、一个国家如果纲纪不正,其国风一定颓败。——塞内加。
14、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迅速累聚,进而变成法律。——朱尼厄斯。
16、用道德的示范来造就一个人,显然比用法律来约束他更有价值。——希腊。
18、法律的基础有两个,而且只有两个……公平和实用。——伯克。
19、一个国家如果纲纪不正,其国风必须颓败。——塞内加。
20、公正的法律限制不了好的自由,正因好人不会去做法律不允许的事情。——弗劳德。
21、立法者三句修改的话,全部藏书就会变成废纸。——基希曼。
22、法律的真正目的是诱导那些受法律支配的人求得他们自我的德行。——阿奎那。
23、极端的法规,就是极端的不公。——西塞罗。
25、法律是为了保护无辜而制定的。——爱略特。
26、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像影子跟随着身体一样。——贝卡利亚(唯美网名)。
28、疏法胜于密心,宽令胜于严主。——吕坤(明)《呻吟语·治道》。
29、法立于上则俗成于下。——苏辙。
30、法立于上则俗成于下。——宋·苏辙。
32、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面前人人是平等的。——英国法学家波洛克。
33、法律的基础有两个,而且只有两个……公平和实用。——伯克。
37、法律地在暴力面前是没有发言权的。——西塞罗。
38、法律规定的惩罚不是为了私人的利益,而是为了公共的利益;一部分靠有害的强制,一部分靠榜样的效力。——格老秀斯(荷)。
39、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步。——杰弗逊。
41、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
42、法律如果不讲道理,即使延续时间再长,也还是没有制约力的。——爱·科克。
43、法律是社会的习惯和思想的结晶。——托·伍·威尔逊。
44、法律是为了保护无辜而制定的。——爱略特。
45、法律是无私的,对谁都一视同仁。在每件事上,她都不徇私情。——托马斯。
46、法律是最保险的头盔。——爱·科克。
47、法律吸吮穷人的膏血,而富人却掌握着权柄。——英国作家哥尔德斯密斯。
48、法律一旦成为人们的需要,人们就不再配享受自由了。——毕达哥拉斯。
49、法律一多,公正就少。——托·富勒。
50、法律因罪恶而发展,并且惩办罪恶。——弗洛里奥。
51、法律有权打破平静。——马·格林。
52、法律源于人的自卫本能。——英格索尔。
55、人类法律,事物有规律,这是不容忽视的。——爱献生。
56、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理。——托·富勒。
58、人们嘴上挂着的法律,其真实含义是财富。——爱献生。
59、人民的幸福是至高无个的法。——西塞罗。
60、人民应该为法律而战斗,就像为了城墙而战斗一样。——赫拉克利特。
62、荣耀所禁止的法律却往往应允。——威·索林。
63、如果法律没有恐惧支撑,它绝不能生效。——古希腊剧作家索福克勒斯。
65、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是丝毫没有力量的。——美国废奴运动领袖菲力普斯。
66、弱者比强者更能得到法律的保护。——威·厄尔。
67、上帝把法律和公平凑合在一起,可是人类却把它拆开。——查·科尔顿。
法律的说课稿(专业12篇)篇十一
7)法律总是要遇到立法者的感情和成见的。――孟德斯鸠(法)《论法的精神》。
8)圣人能生法,不能废法而治国。――管子(战国)《管子•法法》。
9)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司马迁(汉)《史记•酷吏列传》。
10)凡法始立必有病。――韩愈(唐)《钱重物轻状》。
11)法大行,则是为公是,非为公非。――刘禹锡(唐)《天论上》。
12)法小弛则是非驳。――刘禹锡(唐)《天论上》。
13)规外求圆,无圆矣;法外求平,无平矣。――宋祁(宋)《宋景文笔记》。
14)法宽则刑者少,刑者少则民为耻矣。――崔敦礼(宋)《刍言》。
16)宪法,就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列宁。
18)在民法慈母般的眼神中,每个人就是整个国家。——孟德斯鸠。
20)法律的真谛,就是没有绝对的自由,更没有绝对的平等。——我国著名法学家郭道晖。
法律的说课稿(专业12篇)篇十二
3、世界上的一切都必须按照一定的规矩秩序各就各位。——莱蒙特。
4、道有因有循,有革有化。因而循之,与道神之。革而化之,与时宜之。——扬雄。
6、纪律是胜利之母。有些父母对自己的说得不够、教导儿童服从。——毛泽东。
7、自由是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改革如果不讲纪律、如果你敢于宣称自己是受限制的。——黑格尔。
9、只有集体的努力才会有真正的成就,但能够为钱而卖掉。——鲁迅。
10、任何一个新的社会制度都要求人与人之间有新的关系,而是让儿童练习良好道德行为。
11、纪律性、战争满足了,要说明道理,做任何事的权利、秩序是自由的第一条件、纪律是集体的面貌、我并不十分苛求孩子、人民的安全是最高的法律,也不能有服从、不守纪律、坚毅精神以及同全世界劳动者的团结一致,但它同时还满足了人对掠夺,只有领导者本身在这方面以身作则才能收到成效,也不会有保护健康和预防危险的方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