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能够帮助教师在时间上合理安排学习任务,避免教学进度过快或过慢。请您浏览下面这些教学计划样本,了解如何有效地组织和安排教学活动。
复习教学设计(精选16篇)篇一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复习共分为五部分: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表内乘法,长度单位和角的初步认识,观察物体,统计。本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属于扩展学生数学思维的,只要学生了解就可以了,因此,在总复习中没有单独安排相应内容的复习。
总复习的编排注意突出本学期的教学目标,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如把表内乘法集中复习,使学生从整体上掌握乘法口诀,同时,注意计算与解决问题相结合,达到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来巩固计算熟练程度的作用。
1.复习前,应根据学生平时学习的情况,制订适合本班实际的复习计划,以使复习更有针对性。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师的引导下,采取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复习时,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本学期的重点内容是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以及表内乘法,这些知识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要使学生切实掌握好。“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观察物体”和“统计”等知识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复习过程中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4.这部分内容可用5课时进行复习。
1.“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的复习。
教材中安排了两道小题,着重复习笔算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复习时,可以引导学生回忆本学期所学习的笔算两位数加、减法是怎样计算的。教学中应注意的是,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正确表述即可,教师不必总结出条文让学生背,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多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说一说,逐渐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对于具体计算,允许学生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如学生可以用笔算也可以用口算,只要学生计算正确就可以了。
2.“表内乘法”的复习。
教材主要从两方面复习:用乘法口诀计算乘法,用计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乘法口诀是计算乘法的基础,必须让学生熟记。因此,教材安排了让学生背出全部乘法口诀。对于乘法计算,要求学生熟练地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在复习乘法口诀时,既要注意全面,同时,要注意有所侧重。如7~9的乘法口诀,数目比较大,学生容易出现错误,应该多让学生做些练习。另外,对乘法口诀,应注意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避免机械背诵。
复习解决问题时,先让学生认真看图,说一说图意。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根据图中描述的事情,要解决题目的问题,应该怎样做?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讨论后,按小组汇报讨论的结果,全班进行交流。也可以先让学生独立解答,然后再说一说解题的思路。只要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清楚就可以了,不必按照一定的模式来叙述。
3.“米和厘米、角和直角”的复习。
(1)“米和厘米”的复习。
本学期所学的长度单位是米和厘米。要求学生能够形成比较清晰的“米”和“厘米”的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能够用适当的测量工具量出有关物体或距离的长度,并会在某些情景下对物体或距离的长度进行简单的估计。
教材安排了两道题。第4题是让学生用自己身体的某一部分表示“米”和“厘米”的长度。这种练习对学生形成长度单位的表象非常重要。第5题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并训练测量方法。
复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活动加深对“米”和“厘米”的认识。可以像教材中要求的“用手臂表示1米大约有多长”和“用手指表示1厘米有多长”,也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用自己身体的其他部位表示这些长度。还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借助某一具体实物形成长度单位的表象。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把数学知识的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估计和测量的复习,可以先让学生独立操作,然后集体交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估计的,交流估计的方法。对于量线段,学生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如有的学生从0刻度开始,有的从其他刻度开始),只要学生量的正确都是可以的。教学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对一些实物的长度进行估计和测量,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2)“角和直角”的复习。
本学期所学的角的有关知识,要求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并初步学会画角和直角。
教材先通过数图中角和直角的个数,复习角和直角的概念。然后,通过在图中加一条线段的`活动,把画直角和数直角结合起来复习。
复习时,一方面要引导学生会在几何中发现角或直角,并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另一方面,应尽量结合现实生活,引导学生观察周围实物的面上有什么样的角(对直角要进行判断),使学生经常注意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4.“观察物体”的复习。
教材中安排了两个题目。第7题是从三个方向观察物体,第8题是画轴对称图形。
复习观察物体时,可以让学生看书上的图,想像每个小朋友观察到的应该是哪个图。教学中还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方向观察一些其他实际物体,说一说看到了什么,对学生的语言表达不必要求过高,只要能说清楚就可以了。
复习对称图形时,先让学生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是对称图形,然后再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对称图形。最后,在全班进行交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复习教学设计(精选16篇)篇二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已经接触过逗号、句号、冒号、引号、问号和感叹号。这六个标点符号也是要求三年级学生必须能正确运用的常用标点符号。但冒号和引号相对三年级学生来说,能正确运用还是很有难度的,特别是引号,很多学生要么会漏,要么用错。
教学理念:
练中学。
教学策略:
感悟语感,以练带讲,练中巩固。
教学目标:
1、纠正平时标点符号使用和书写中的不规范行为。
2、熟悉常用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
3、掌握易错标点符号(引号)的用法。
教学重点:
六种符号的用法。
教学难点:
冒号和引号的用法。
教学准备:
生字格磁贴。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2分)。
有些人对标点符号极不重视。他们认为只要字不写错,用不用或者随意使用标点符号都无所谓,不会影响到文章的表情达意。其实不然,文学大师郭沫若就十分重视文章标点,他曾多次强调:“标点一定要恰当,标点好像一个人的五官,不能因为它不是字就显得无足轻重,标点错了,意义也就变了。”
(课件出示)曾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个富翁生性吝啬,聘请教书先生时,讲明膳食供给很微薄。当时,这位教书先生一口应允了。但借口恐怕口说无凭,写了一张没有加标点符号的合约:“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富翁根据自己主观愿望。理解为“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欣然签字。哪知吃第一顿饭时,教书先生就大喊大叫:“怎么尽是素菜,没有荤菜?我们不是约定了‘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的吗?”弄得这个富翁哭笑不得。
可见,改动标点符号,会产生奇妙的变化。
二、知道六个标点符号的名字(1分)。
今天,我们班上就来了六位老朋友,谁知道会有哪些老朋友呢?(指名说出六种常用标点符号的名称。)。
三、知道标点的位置(3分)。
1.谁能帮它们找到家?学生在磁贴格上写,教师讲。
(1)逗号(,)占一格,点在格的左下方。
(2)句号(。)占一格,点在格的左下方。
(3)问号(?)占一格,点在格的左边。
(4)感叹号(!)占一格,点在格的左边。
(5)冒号(:)占一格,点在格的左下方。
(6)引号(“”)前后引号各占一格,前引号写在右半格,后引号写在左半格。
教师(指着引号):在这六个标点符号中,其中有一个标点很特殊,它叫引号,每次出现都是成对的,前面的叫前引号,后面的叫后引号。因为它前后各由两个小蝌蚪模样的组成的,所以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双引号,但是它很调皮哦,有时候会前后各脱掉一顶小帽子,那叫单引号。
2.我们光知道了它们的名字,住的地方还不行,还得正确使用它们哦。
四、学会正确使用标点符号(20分)。
1.课件出示,指名读。教师:这句该填什么标点?为什么?(4分)。
一天爸爸给我带回一只白鸽。
我多么向往外面那明媚的春光啊。
逗号(,)表示一句话说完之后的停顿。
感叹号(!)表示一句有强烈感情的话完了之后的停顿。
2.自己读一读,想一想,加什么标点?(5分)。
你会做这道题了吗。
难道这样做是错的吗。
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小朋友的眼睛里。
(1)教师补充:第一句叫疑问句,第二句叫反问句,第三句叫设问句,因为都是表示问的语气,所以都要用问号。
(2)谁来通过朗读,读出问的语气?指名读,齐读。
3.谁来读这句话?(3分)。
(课件出示)那位翻译对朱总司令说我去找找他们吧。
谁来给这句话加上标点?(指名,课件出示标点答案)。
教师:什么时候要用冒号?(用来提示下文。)。
教师:为什么加引号?表示引用对话或文章里的一段文字。
这时候,我们标点应怎么写?(冒号、前引号、句号、后引号写在一格中,教师示范,特别要注意句号一定要加在后引号里边。)。
4.读读下面三个句子,你有什么发现?(5分)。
她不好意思地说我舍不得摘整朵花。
为什么只摘花瓣呢我轻轻地问。
爸爸在南沙当解放军小女孩含着泪花说他常常来信叫我听妈妈的话。
a.提示语位置不同,加的标点也不同。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划出提示语。
b.学生说(要说出理由),教师加标点。(1)提示语在前,冒号加引号。(2)提示语在中间,把对话分成了两段,前面一段对话用引号,后面一段用引号,中间加逗号。(3)提示语在后,前面用引号,后面用句号。
小结方法:给对话加标点时,首先干什么?(好好读读这个句子)然后呢?(打提示语,看看在句子中的位置)最后加上正确的标点。
板书:读读句子找提示语加上标点。
5.你学会了吗?谁来挑战?(3分)。
哥哥说我要是能把大雁射下来就煮着吃。
我是海上救护机水上飞机笑着说。
这个蘑菇有毒小白兔疑惑地问那我们怎么看蘑菇有没有毒呢。
教师拓展:其实,引号的本领还不止这些呢。有时虽然不是讲的话,但是因为表示特殊的含义,也要用引号。它还有很多用途,我们以后会慢慢学到。
五、做一做(5分)。
1.过渡:你学会正确使用这几个标点的本领了吗?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2.学生练习加标点。(1分)。
(1)暑假里我又一次走进王大伯的桃园。
(2)你怎么能抄作业呢。
(3)公园里的景色真美啊。
(4)为什么汤姆很不情愿地嚷起来。
(5)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爸爸斩钉截铁地说我们应该遵守规定。
3.我们一起来批一批,看看他有没有把标点符号放对位置。(2分)(学生讲,教师批改)全对的举手!我们把掌声送给这些全对的同学。
5.有没有像引号一样成对出现的?(2分)。
我们一起喊喊它们的名字:顿号(、)、分号(;)、省略号(……)、书名号()、破折号(――)。
这些标点在书写时也要注意,比如,“……“”――“写时要占两格。还有很多标点朋友等着我们以后慢慢去认识、了解。
六、火眼金睛(5分)。
这些小小的标点,看似简单,学问可大了。如不仔细推敲,不仅会犯错误,更会闹笑话呢。比如老师这儿就有几个句子,请你们当当小医生,诊断诊断,看看他得了什么病。(说清错误后,集体修改)。
1.有些同学喜欢捉蜻蜓,使好多蜻蜓死于非命,我感到非常痛心,蜻蜓是捉虫能手,一只蜻蜓一小时可以吃20只苍蝇或840只蚊子。(一逗到底病)。
2.小燕子对小鱼说:“你也快点搬家吧。(有头无尾病)。
3.今天,下午我和姐姐玩了捉迷藏的游戏。(乱点标点病)。
4.昨天放晚学我看到校门外的公告栏里写着星期二吃圣果圣果是什么呢我想来想去想了好久都不知道我又问了几个同学他们都说不知道今天中午吃饭时我就注意看圣果是什么一看原来圣果就是小蕃茄(没有标点病)。
七、想一想(标点符号趣味题)(4分)。
标点的学问可多啦!同一个句子,不用的点法,表达的意思也不一样哦!比如这个句子。自由读一读。
(课件出示)弟弟找不到爸爸妈妈很着急。
你有几种点法?
课件出示:
1.弟弟找不到,爸爸妈妈很着急。――弟弟丢了,着急的是爸爸妈妈。
2.弟弟找不到爸爸,妈妈很着急。――爸爸不见了,着急的是妈妈。
3.弟弟找不到爸爸妈妈,很着急。――弟弟走失了,弟弟着急。
八、用儿歌巩固。
教师:你们真聪明,为了让大家记住这向个朋友的用法,老师编了一首儿歌呢,想学?(课件出示)。
写文章,要周到,讲清楚,很重要。
说话中,要停顿,一口气,说不了。
表达好,有门道,加标点,用符号。
学习标点并不难,形状用法要记牢。
句号(。)是个小圆点,用它表示说话完。
逗号(,)小点带尾巴,句内停顿要用它。
顿号(、)像个芝麻点,并列词语点中间。
分号(;)两点拖条尾,并列分句中间点。
冒号(:)小小两圆点,要说话儿写后边。
问号(?)好像耳朵样,表示一句问话完。
叹号(!)像个小炸弹,表示惊喜和感叹。
引号(“”)好像小蝌蚪,内放引文或对话。
省略号(……)六个点,表示意思还没完。
破折号(――)短横线,表示解说、话题转。
书名号()两头尖,书刊名称放中间。
学标点,并不难,多看多练才熟练。
同学们,小小标点符号奥妙无穷。掌握了这些秘诀,会对我们的阅读、写作带来很大的帮助。老师希望每一个同学和这些标点符号交上朋友!
板书:标点符号。
:“”
复习教学设计(精选16篇)篇三
1、对全单元所学知识进行回忆整理,使学生体会分类总结,归纳整理和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与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加深学生对其计算方法的理解。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与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加深学生对其计算方法的理解。
口算卡片,
一、分类整理:
出示一组口算卡片。
25+839+4036+759+2。
50+1621+642+347+30。
可能会出现下面两种情况:
1、25+821+636+759+242+350+1639+4037+40。
2、21+642+325+836+759+250+1639+4047+30。
告诉小朋友你为什么会这么分呀?
(板书: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不进位加),两位数加整十数。)。
二、计算各题,总结计算方法:
这些都是我们学过的知识,你能很快算出来吗?比一比谁算得快?
总结: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突出进位加法。(请学生说算法)。
三、练习:
这类的题目有很多,同时也是一个难点,谁愿意再给大家出几道这样的题?(分小组活动)。
每个小组都有这样的.一张表,请你们把表填写完整,各个小组四个朋友合作完成。
(小组活动)。
四、汇报交流:谁愿意把你们的结果公布给大家,让大家评评(重点讲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回忆了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小朋友们自己出题,自己做题都很棒。
两痊数加整十数。
加法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进位。
减法两位数减整十数。
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
退位。
复习教学设计(精选16篇)篇四
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共分为五部分:小数的乘、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观察物体,可能性。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旨在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向学生渗透“编码”的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初步感受、体会数学的魅力,不作具体要求,因此,在本单元没有单独安排复习内容。
总复习的内容在编排上,同时考虑了《标准》规定的知识领域和前面教学内容的顺序,并把有些分散学习的内容适当归并,注意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这样,便于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使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例如,把小数的乘法和小数的除法集中复习,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同时,把小数乘、除法与整数乘、除法进行比较,加强两者计算法则的联系。
通过总复习,把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一步系统化,使学生对所学的概念、计算法则、规律性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代数思想、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得以进一步发展,获得自身数学能力提高的成功体验,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这部分内容可分4课时进行复习,教师也可以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灵活掌握。
1.复习“小数的乘、除法”时,可先让学生完成总复习第1题,让学生根据具体的题目说一说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与整数乘、除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再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也可以带着复习一下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使学生对小数四则运算的法则进行全面的整理。
2.复习“简易方程”时,要注意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体会代数的思想,巩固一些特殊的写法,例如,数字与字母之间的乘号可以省略不写,数字要写在字母的前面,一个数的平方的意义和写法,等等。
3.复习“多边形的面积”时,除了要求学生正确应用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以外,更要注意引导学生回忆这些公式的推导过程,加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掌握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4.复习“观察物体”时,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想像等活动去辨认几何形体在不同方向的投影。
5.复习“可能性”时,要结合具体实例综合复习涉及到的相关知识,如总复习第9题中要判断游戏规则是否公平,首先要用组合的知识列出两枚硬币朝上图案的所有可能结果,进而求出朝上图案相同的可能性大小,使学生学会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
第一课时
课题:小数乘法和除法
1、整理小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小数乘、除法。
2、理解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结果与第二个因数和除数的关系。
3、应用运算定律能进行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简便运算。
4、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会用循环小数表示商。
5、能用进一法和收尾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1、口算:
(1)120页第1题
填书。
(2)小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方法与整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简要小结。
2、在计算中理解法则。
(1)4.05×2
1.84×3.7
7.55÷0.25
15.75÷0.63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2)计算小数乘法和除法要注意什么?
3、简便运算
(1)123页第2题
填书,集体订正时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乘法的运算定律.
(2)用简便方法计算。
0.25×32×1.2510.1×85
2.85×5.2+2.85×5.8-2.853.6÷0.25÷0.4
3、计算结果有几种取近似值的方法?
4、什么叫循环小数?
1、两个因数都是两位小数,它的积是两位小数。
2、m×0.98的积一定小于m.
3、3.636363是循环小数。
4、2.5×17+2.5×13=2.5×(17+13)运用了乘法结合律。
5、小毛看一本120页的故事书,每天看35页,要看4天。
师:学会小数乘除法,还要学会运用知道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1、120页第2题
学生审题,独立解答,集体订正时说一说怎样想的。
2、123页第4题
独立列式计算,集体订正。
3、李老师用200元买字典,每本40.8元,可以买几本?
4、工地上有171吨货物,用载重8吨的汽车要运多少次?
今天这节课复习了哪些内容?还有什么问题?
p123页第1、3题,p125页第13、15题。
本课分为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主要完成了计算部分的复习(包括口算、笔算、对计算结果取近似值)、相关概念的判断。第二课时完成简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复习。
在第一课时,建议笔算选取学生易错的几类题型进行针对性练习。主要有以下几种常见错误:转化成整数后是两位数乘三位数的小数乘法。如:1.4乘1.32;整数乘小数,且整数未尾有0的乘法。如:140乘1.3;商中间有0的小数除法,如:89.44÷43。
在第二课时,对于简便运算中乘法分配律的灵活应用应适当加强,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根据实际情况对计算结果取近似值,即去尾法或进一法教材的练习中没有涉及,教师要有意识地补充相关内容,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课时
课题:简易方程复习
复习教学设计(精选16篇)篇五
复习内容:因数和倍数。
复习目标:
2: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掌握求因数、倍数、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复习重点:自主梳理知识,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
复习难点:辨析和理解知识间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步骤
一、巩固相关概念,理解它们的区别与联系。
同学们回忆一下,有关因数与倍数我们学到了什么?介绍了哪些概念?
板书概念名称,并让学生说出每个概念及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相关概念,并形成相应的知识网络。
二、巩固练习
1、复习自然数、整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
(1)在2、3、0、91、0.25、1、65和50中,()是自然数,()是奇数,()是偶数,()是质数,()是合数。
(2)教材第138页第2题。
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写出答案,并集体交流。
将其中的合数分解质因数。
问:质数与分解质因数有什么不同?
(3)师小结:自然数按能否被2整除分为奇数和偶数。自然数(0除外)按因数的个数分为1、质数和合数。
2、复习因数、倍数、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和互质数。
判断。完成141页第1题(引导学生完成,教师订正)
补充:(1)一个数的倍数都比它的因数大。()
(2)4.2÷0.6=7,我们说4.2是0.6的倍数。()
说明:“4.2是0.6的7倍”是对的,但几倍与倍数是有区别的。因数和倍数只在整数范围内研究。所以,我们不能说0.6是4.2的因数,4.2是0.6的倍数。
(3)24÷6=4,我们说24是倍数,6是因数。()
(4)是互质数的两个数一定是质数。()
问:互质数与质数有什么不同?
(5)两个质数相乘的积一定是合数。()
(6)如果一个自然数是6的倍数,那么它一事实上是2的倍数。()
小结: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是有限的,最小是1,最大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3复习2、3、5的倍数的特征。
做教材138页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4、复习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完成第141页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小结:当两个数是互质数时,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总人倍数数是它们的乘积。当较大数是较小数的倍数时,较小数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较大数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三、全课总结(略)
四、作业:
课后反思
复习课是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某一阶段,以巩固、疏理已学知识、技能,促进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主要任务的一种课型。这与我们教研组以前提出的复习课要进行“知识梳理、查漏补缺、巩固提升”是基本一致的。本节课的流程也是“知识梳理、查漏补缺、巩固提升”这样三步骤。
一节课下来,通过讨论和自己的进一步思考,觉得还是有一些不足。
1.课堂不够开放。
开放的数学课堂已经成为当前数学课堂教学形式的主流。现在的数学课堂教学应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学习体验。在复习课的教学中,应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我回忆”、“自我整理”、“质疑问难”、“自我反思”的空间。这与传统的复习课中,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系统的知识结构图呈现在学生面前,供学生复习是有很大区别的。
这节课中,学生的自我知识的整理,还可以进一步放手。可以完全由学生自己来完成,一个人完成不了的,可以小组合作完成。只有通过真正的自我整理,学生才会形成清晰的知识结构。
在回忆了知识点之后,还可以设计这样一道开放题:请你从7、14、21、25、35这列数中找出与众不同的一个,并说明理由。这样可以充分激起学生的知识储备,灵活主动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2.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反思还不够。
复习教学设计(精选16篇)篇六
课时目标:
1、按声母的顺序连线组成动物图形,通过有趣的练习形式复习声母。
2、运用事物摆字母的字形。
3、了解同学的姓,能够拼读姓,明确声母是什么。
教学过程:
(一)第一题:俺会连。
1、卡片认读23个声母。
2、讲清方法:从声母b开始,按顺序连线,同学用铅笔试连。
3、问:你是怎么连的?(什么字母和什么字母相连)。
4、连成了什么动物图形。(同桌互相检查,教师巡查。)。
(二)第二题:俺会摆。
1、看图,猜猜图上摆出的是什么字母?
2、你能学着他的样子,摆摆俺们已经学过的字母吗?(鼓励发挥想象)。
3、读一读摆出的字母,可背顺口溜。
(三)第三题:俺会想。
1、你叫什么名字?你知道同学们的名字吗?
2、师:每个人的名字都由姓和名两局部组成,在名字前面的是姓,一般都是一个字,如:……,但也有两个字的姓,如:……。跟在姓后面的.就是你的名,如:……。
3、你能说说自身的姓和名吗?同学的呢?
4、认读声母:gkhjqxzhchsh,看看哪些同学的姓里有这些字母。
5、游戏,老师报同学的名字,大家立即说出姓的声母。
复习教学设计(精选16篇)篇七
1、比较系统地理解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的意义。
2、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3、对各种数进行分类整理,体验分类整理的原则与方法。
教学重点: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加深对各种数的意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分类整理,形成系统,理解数与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关键:数的意义的理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课前整理,课上交流,形成网络。
1。课前,同学们把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进行了整理和分类,你是按什么分的,分成哪几类呢?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整理出一份你们认为最合理的,小组长做好记录。咱们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整理的既全面又条理。
2。哪个小组愿意给大家汇报一下你们小组整理的情况,其他小组的同学要认真倾听,一会儿你可以提问,可以补充,也可以反驳。
(学生汇报交流,构建知识网络)。
二、唤醒记忆,沟通联系。
1、用数表示数轴上的各点,唤醒学生对数的认识。
(1)我们所学的这些数都可以在数轴上表示出来,首先确定“0”和1、—1、的位置,然后由学生分别指出2、—2、、0。3、1、1。7所在的点各用什么数表示。
(2)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从这条数轴上,你能发现什么?
(正数0,负数0,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从0往右,数越来越大,从0往左,数越来越小,把数按大小来分,可以分成正数,0和负数,真分数1,假分数或=1)。
2。沟通联系,加深认识。
(1)教师:我们认识了很多的数,可是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这些数呢?(指名学生口答)。
如果生活中缺少了数将会是怎样的呢?(只问不答)。
请同学们看一则新闻:(课件出示)。
看了这则新闻,你想说点什么?
(出示数据)。
看到这些数据,你有什么感受?
80%表示什么意思?
教师小结: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出这次地震造成的灾害有多么严重,也同时深刻的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伟大,人民的团结和友爱。
(2)这节课我们复习了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这些数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先自己想一想,再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讨论后汇报)。
谁能概括的说一说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试着说给你的同位听。
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都可以表示两种量之间的关系,但是百分数不能表示具体数量。
三.应用提高。
下面就请同学们运用今天复习的知识解决下面的数学问题:
1.书p115t5(投影出示)。
学生独立做在练习本上,不用抄题直接做。
集体订正:同学们看,这个同学做的,对吗?
同位互相批改,做错的请改正过来。
2.t6。
学生独立做在练习本上,不用抄题直接做。
集体订正:谁愿意给大家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
做对的同学请举手,
通过用正负数记录数据,你有什么感受?
师小结:用正负数记录数据简单,清楚,明了。
3.t7。
同学们看,这是著名的四川乐山大佛,在这次地震中,它幸免于难,请同学们根据提供的信息解决下面的问题:
集体订正时问: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
复习教学设计(精选16篇)篇八
(一)习题1-6。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更正。
(二)课堂作业新设计。
1.写出分母是8的所有真分数(),其中()是最简分数。
2.把下面大小相等的分数填人相同的圈中。
3.比较下面每组分数的.大小。
和和和和和和4.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的保留两位小数。
(三)思维训练。
1.分数是真分数,而且可以化成有限小数,x最大是几?
3.一个最简分数,把它的分子扩大2倍,而分母缩小到原来的后,正好等于,这个分数原来是()。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分数的意义、真分数和假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分数和小数的互化等概念更加清楚。同时,进一步明确了这些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能灵活应用这些概念解决问题。
复习教学设计(精选16篇)篇九
出示"皮卡丘"这个卡通形象,告诉学生今天"皮卡丘"要和小朋友一起去"拼音王国"里旅游一下,并会带给大家很多拼音小星星。
(教学一开始引出"皮卡丘"这个学生喜爱的卡通形象,调节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抢读声母。师出示部分难记的声母,学生认读。
请学生拿出自制的23张声母卡片,按顺序排队,同桌互读互相检查是否排对了,读对了。
2、变魔术。出现半圆和小棒,变出b-d、p-q让学生加以区分,让学生也来变一变魔术。
3、多种方式练读。指名读,小组读,男女生赛读,齐读。提醒学生声母要读得又轻又短。
(读得好的奖给学生小星星)。
1、复习单韵母。每位学生拿出六张单韵母卡片,自己读一读,全班齐读。
2、同桌合作,把任意两张单韵母组合成复韵母。
3、游戏"排队",把24个韵母按顺序排队。
4、多种方式读加以巩固。
(声母、韵母复习完后,做一下课间小活动)。
1、出示写有整体认读音节和一些可以拼读的音节卡片,请学生找一找。
2、游戏"看谁听得准,举得快"。
老师读,学生找卡片;同桌游戏,"皮卡丘"把小星星奖给合作得好的同座两同学。
3、集体练读。
1、出示"读一读"中的双音节词语。
2、小组合作拼读音节完后,把你会读的词语大声读出来,并带着全班同学读一遍。
复习教学设计(精选16篇)篇十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声母、单韵母、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
2、看拼音拼读音节。
3、拼读练习,看图讲故事。
教学重难点:正确拼读音节,借助拼音认识汉字。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准备: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到今天为止,有关拼音的一些内容就全部学完了。小朋友掌握得怎么样呢?今天我们就到拼音王国里去看一看。
二、复习声母、韵母的发音。
2、教师出示卡片,学生读。
3、在声母大哥家做了客,我们到韵母妹妹家去好吗?
4、出示韵母卡片,学生读。
三、复习整体认读音节。
1、请同学们看黑板,谁认识这些是什么音节?
2、整体认读音节应该怎样读?谁愿意来试一试?
3、抽学生读整体认读音节。
4、学生带调读整体音节,可以组成词语。
四、读一读。
1、聪明的小朋友,我们一起到“词语馆”去,在那里你会认识很多朋友,指导读题:读一读。
2、出示音节,学生拼读。
3、小老师教读。
五、拼一拼,认一认。
1、小朋友们,我们学会了许多拼音知识,就可以自己认字、读动听的儿歌了。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小朋友们真了不起,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鼻韵母。鼻韵母在发音上比前面学的内容难,可是每一个小朋友都认真主动地去学习。你们掌握得怎么样?今天我们就来进行一次比赛,看谁最棒。
二、讲授。
1、读一读。
指名变换顺序读,看谁读得又快又好。练习直呼。
2、拼一拼,读一读。
(1)自己拼读,对照插图检查。
(2)有困难的同学可先看图再拼读。
(3)指名检查,对快又准的学生给予表扬。
重点检查:huangguashancunqunzi(读中体会)。
3、比一比,记一记。
(1)出示卡片读。
anangenenginingunun。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辨形、辨因。
(3)同桌互读,齐读。
4、连一连,再涂色。
(1)出示小黑板:
(1)(2)。
maozihong。
kuzihei。
shoutaolu。
maoyilan。
weibohuang。
xiehong。
(2)拼读音节,拼正确就涂色,看谁涂得最漂亮。
(3)有能力的孩子可以上规定的颜色,完成(1)的任务。
(4)作品欣赏。
5、拼一拼,读一读。
(1)自由拼读,练习直呼。
(2)小组交流,纠正错误。
(3)交流汇报,评价质疑。
(4)指名读字,读词。
九、练习。
摘果子。果子上写的是韵母,让学生将丰收的果子放在筐子里。结合第57页拼音的复习记一记韵母。
第三课时。
一.师导入。
孩子们,这节课老师要带同学们去动物园快快乐乐玩一玩。动物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快比比谁认识的朋友多。
二、谈话。
拼一拼。
(1)看书,借助拼音拼一拼,尽量不先看图。
(2)说说你都拼出了哪些小动物,把你的好朋友挑出来,介绍给大家。
(3)你还认识哪些小动物?把你喜欢的动物描述给伙伴听。
(4)师介绍一些珍稀动物,渗透保护动物的意识。
(注重拼音与识字的结合,使学生不仅会拼读,而且会实际应用,开拓学生思维,发展口语表达能力,渗透对动物、自然的爱的情感教育。)。
复习教学设计(精选16篇)篇十一
出示“皮卡丘”这个卡通形象,告诉学生今天“皮卡丘”要和小朋友一起去“拼音王国”里旅游一下,并会带给大家很多拼音小星星。
(教学一开始引出“皮卡丘”这个学生喜爱的卡通形象,调节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复习声母。
1、抢读声母。师出示部分难记的声母,学生认读。
请学生拿出自制的23张声母卡片,按顺序排队,同桌互读互相检查是否排对了,读对了。
2、变魔术。出现半圆和小棒,变出b-d、p-q让学生加以区分,让学生也来变一变魔术。
3、多种方式练读。指名读,小组读,男女生赛读,齐读。提醒学生声母要读得又轻又短。
(读得好的奖给学生小星星)。
三、复习韵母。
1、复习单韵母。每位学生拿出六张单韵母卡片,自己读一读,全班齐读。
2、同桌合作,把任意两张单韵母组合成复韵母。
3、游戏“排队”,把24个韵母按顺序排队。
4、多种方式读加以巩固。
(声母、韵母复习完后,做一下课间小活动)。
1、出示写有整体认读音节和一些可以拼读的音节卡片,请学生找一找。
2、游戏“看谁听得准,举得快”。
老师读,学生找卡片;同桌游戏,“皮卡丘”把小星星奖给合作得好的同座两同学。
3、集体练读。
五、复习“读一读”
1、出示“读一读”中的双音节词语。
2、小组合作拼读音节完后,把你会读的词语大声读出来,并带着全班同学读一遍。
复习教学设计(精选16篇)篇十二
1、使学生熟练掌握圆的周长、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2、使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有关的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3、能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正。
重点: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难点:应用圆的周长和面积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提问: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用到和谁有关的知识?
2、这节课我们就对圆的有关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自主整理。
说一说本单元你学习了有关圆的哪些知识?
(1)学生可翻阅课本,并简要记录各节要点。
(2)小组内交流.
(3)整理知识点:
内容。
知识要点。
举例。
圆的认识。
圆的周长。
圆的面积。
2.小组汇报。
学生分组汇报整理结果,汇报时其他学生认真听,完善补充。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1.基础知识。
(1)圆是平面上的()线图形。()决定圆的位置,()决定圆的大小。
(2)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就是圆的()。
(3)圆的半径扩大3倍,它的周长扩大()倍,面积扩大()倍。
(4)正方形的边长是2厘米,剪下一个最大圆的半径是()厘米,周长是()厘米,面积是()平方厘米。
2.判断:教材79页的6题。
学生说出判断的理由,进一步对基础知识进行巩固。
3.解决问题:
(1)79页的4题:明确场地的直径是8+1+1=10m。
(2)79页的9题:仔细观察图,明确四个扇形合在一起正好是一个半径1m的圆。
(3)79页的10题:
提问:操场跑一圈是多少?
让学生明确圆的周长加上正方形两条边的长度,就是操场的周长。
四、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1.判断题。
(1)圆的直径等于半径的2倍。()。
(2)半径2厘米的圆,它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3)一个圆的半径扩大4倍,它的面积扩大8倍。()。
(4)周长相等的长方形、正方形、圆中,圆的面积最大。()(5)半圆的面积就是圆面积的一半.()。
(6)半圆的周长就是圆周长的一半.()。
2.解决问题:
练习十七的1、2、3、5题。
小组内评价。
3.师:谁来评价一下自己这节课的表现。
复习教学设计(精选16篇)篇十三
1、出示教学情境挂图。
2、说一说图上都有什么?
4、你能解决这两个问题吗?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分小组交流前一段时间学到了什么?
2、组织全班交流,对前一段时间所学的内容进行整理回顾。在整理回顾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发言将前四个单元的内容进行分类板书,并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强调与说明。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第1题。(1)学生独立完成;(2)后抽取几道算式让学生说一说计算方法。
2、第2题。
(1)齐读题目,提问:书上告诉我们什么知识?需要我们解决什么数学问题?
(2)独立完成。
(3)全班交流,订正。
3、第3题。
读题后,独立完成。
交流计算方法,并核对,订正。
四、数学万花筒。
自行读数学万花筒。
说说,你有什么不明白的?
师作适当指导。
五、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今天我们对开学来学习的数学知识进行整理与复习,每个同学都有不同的收获,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你留下怎样的成长足迹?我们来一起说一说吧。
1、引导学生根据教材提示,从什么是数学、怎样学数学、怎么用数学等角度来寻找自己的成长足迹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2、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成长足迹以写“数学日记”的方式纪录下来。
3、课外作业:第2题。
复习教学设计(精选16篇)篇十四
1、复习所有的声母,先认读卡片上的声母,再背一背。
1、导入:是谁在欢迎我们的到来啊?(出示连线图)猜一猜(海豚)。
2、你怎么知道是海豚的啊?学生各抒己见。
3、是的,只要我们把所有的声母按顺序连起来,海豚就出现了。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4、在实物投影中校对。
1、导入:你看!海豚正跳着欢快的舞蹈欢迎我们呢!(出示海豚摆出的类似声母的图片)我们一起来认一认。
2、小组合作:
(1)导入:海豚用身体摆出声母的形状,你还能用其他的东西摆出声母的形状吗?
(2)小组合作:先商量分工,谁是组长、汇报员、记录员,再开始合作。
(3)各小组汇报。
2、示范:海豚姐姐,你好,欢迎你到我们班来,我想和你交朋友。我是陈老师,我姓陈。我的姓里的声母ch和你身上的ch是一样的,很高兴认识你。
3、小组合作:以小组的形式找自己姓里的声母。轮流说,空下的同学当裁判,说对的奖一颗小红星。教师巡查。
这节课我们大家一起见到了海豚,通过大家的介绍,海豚对我们有了一定的了解,接下来它会带我们去哪里,去干什么呢?我们下节课再继续。
复习教学设计(精选16篇)篇十五
1、复习本单元的55个生字,正确读写“沐浴、训斥”等49个词语。筛选出易错、难记的字词重点强化巩固。
2、以读为本,能够运用学到的阅读方法读通读懂课文,背诵相关课文。
3、回顾课文内容从不同人物身上体会做人的道理。教学重点与难点。
1、掌握积累语言的方法,培养积累语言的习惯。
2、复习课文,体会作者用饲准确、生动。教学方法与手段。
情境教学法、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课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复习语文第四单元“自尊自爱”(板书)。
二、回顾课文内容。
同学们,这一单元的主题是自尊自爱。围绕这个专题安排了哪些课文?(师板书)这四篇课文都用故事的形式向我们说明的一些深刻的道理。
三、预习成果展示:
1、表扬完成复习提纲好的同学。
2、展示背诵情况。
四、精讲点拨。
(一)、复习生字词,课件展示。
1、复习生字:齐读。
3、说说喜欢哪个词语,照样子写一写。
4、形近字(七色光2题)。
5、多音字。
(1)学生找出4小题里的多音字(扎、塞)。(2)找找本单元积累的多音字。(3)集体交流。
(4)完成七色光1小题多音字训练。
(二)、句子训练。
1、填一填出示七色光3小题资源评价40页。
6、7题。
3、体会每组句子表达效果上的不同。(1)“我不能为这些蠢货演奏!”“我决不能为这些蠢货演奏!”
(2)“你成为亲王,是因为你的出身,而我靠自己的努力成功的。“。
“你成为亲王,只不过是因为你的出身而已,而我却是靠自己的努力成功的。“。
4、读读背背七色光四中名言。
四、归纳方法。
1、学生交流复习好方法。
2、教师点拨:背诵积累,认真观察,运用好词佳句和修辞方法,抓重点句段,揣摩大意。
3、回归单元主题:生活中怎样做是自尊自爱?
复习教学设计(精选16篇)篇十六
一、教材简说:
本次复习有五项内容。一是认读6个单韵母、10个声母。二是比较并抄写形近的字母。三是看图拼读音节。四是练习拼音,认识事物,把音节和图画正确地连起来。五是认读巩固学过的字词。
二、教学目标:
1、掌握所学的6个单韵母和10个声母。
2、比较并抄写形近的声韵母。
3、能够看图说话,拼读音节。
4、认识事物,把音节和图正确地连接起来。
5、能认读本单元所学的生字和词语。
6、课中加强文明礼貌用语,做一个有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
三、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大家都看到了,这节课,有几位老师来咱们班做客。首先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对各位老师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你们想给各位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吗?那咱们就来比一比,谁的表现最好。
2、这节课,咱们邀请各位老师和我们一起畅游拼音王国吧。
(二)我会读:
1、我们漫步在向往已久的拼音王国,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棵粗壮的大树,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像搭起了一个绿色的凉棚。秋天到了,树上结满了又大又甜的果子,有红红的苹果、甜甜的鸭梨、弯弯的香蕉,还有红通通的大柿子……淘气可爱的拼音宝宝看见了,蹦蹦跳跳地跳到了它们上面,给它们取了名字,和它们打个招呼吧。
4、一起把这些拼音宝宝送回家。
(三)我会认:
2、为了方便大家记忆,老师编了一个小儿歌送给你,请你们读读吧。
3、相信这个时候你对它们已经很熟悉了,和它们亲切地打个招呼吧。
4、想和它们做朋友吗?只有能把它写漂亮的人才有资格和它们做真正的好朋友。你行吗?
(四)我会拼。
1、看到同学们这么热情好客,拼音宝宝把他们的好朋友也带来了,你还认识它们吗?(用拼音卡片随机组合拼读音节)。
2、这些好朋友高高兴兴回家了。我们再去拼音小超市看看吧。出示“读读看看”。
3、同学们拼音学得这么好,小青蛙也来凑热闹,它也想考考大家,你敢接受挑战吗?
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我们该和拼音王国说再见了!
(五)我会连:
1、玩了一天的动物朋友也累了,它们多想回家美美地睡上一大觉,你能帮他们找到家吗?
2、在书上连一连,把这些动物朋友领回家吧。
(六)我会认:
2、换一个地方,你还认识它们吗?
3、练习用上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字词说一句完整的话吧。
4、让他们陪我们一起登高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