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作文是一种能够通过文学语言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艺术形式,它能够触动人心、引起共鸣。下面是一些优秀作文的片段摘录,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灵感和借鉴。
我心中的年味初二(模板20篇)篇一
灯笼、春联、福字贴、烟花、丰盛的菜肴、香甜的瓜果、吃团圆饭、看春晚、亲朋好友叩拜祝福,无论城市或农村都弥漫着醇香浓郁的年味。
五彩缤纷的烟花,长辈们给的压岁红包,这是我的年味。
我的父母亲都是乡村里走出来的,有些年头的春节,是邀请亲朋好友一起在城里过的,我们总觉得在城里过春节没有在农村热闹,大年三十的前两天到正月初八,熙熙攘攘的人群消失了,车水马龙的车流不见了,大街小巷的喧闹声退却了,广场上跳舞的大妈返乡了,共享单车闲置了,公共汽车成了“专车”。在淡香的年味中,这座城市放了一个小假,得以释放它的疲倦与忙碌。
去年,我随父母回乡过年。拥堵的车流堵了我们好久,才到家。家乡的小县城里人山人海,我似乎来到了“黄兴路步行街”,浓香的年味熏得人人醉。父亲遇见了几个返乡过节的.儿时玩伴,他们在外奔波一年,返乡与年迈的父母和未成年的子女团圆过节。在子夜的爆竹声中,热气腾腾的年夜饭里,化解了他们一年的疲惫与脆弱。在亲友们的问候与关爱中融化了他们的迷茫与沉重。
老人们常感叹:“现在日子红火了,年味却淡了”。也许吧!在物质短缺的年代,人们面对面互相叩拜、祝福、舌尖也得以享受,如今大家借助通讯方式来拜年、抢红包、发祝福、热热闹闹的,年长的老人可能有些不习惯。
中国人的春节,是古老又现代的文化载体。醇厚而香甜的春节滋味,化解了人们的乡愁,凝聚了我们的情感。塑造出一个融入世界缤纷文化的浓浓中国味。
我心中的年味初二(模板20篇)篇二
“宝贝,快来看春节晚会了”妈妈再卧室里大声的喊我。我跑进去一看一年一度的春晚开始了。幽默的贾玲笑翻全场,毒舌蔡明和冯巩大叔演绎什么是人间真情,还有富有文化内涵的相声--诗词接龙。看着看着,心中慢慢的多了一份开心,家里也多了一份生气。看到已经有了白发的父母笑得东倒西歪,眉眼里满满的幸福。我霎那间明白,年味是亲人相互依偎的温暖,年味是眉眼间开心的笑容,年味是一家团圆的甜蜜。
国家为了保护生态环境,甚至有的农村都禁止燃放烟花;很多在外打拼的亲人因为各种原因,能够真的团圆在一起的机会也越来越少,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或许没人再在意那一桌子大鱼大肉的饭菜。可是我们却都在每一年的同一时间看着同样的节目,在不同的地方有着同样的思念。以前总有人说春晚越来越不好看,是啊,众口难调,总有人喜欢,也有人不喜欢,可是正是这春晚让我觉得年来了。我想,年味就是对春晚恒古不变的守候,年味就是跨越半个地球都扯不断的思念!
我心中的年味初二(模板20篇)篇三
最喜欢过年烟花爆竹那硝烟的味道,新的一年家家户户都充满了年味,热热闹闹的景象无处不在,大街上更是人山人海,现在即将迎来个旺旺年,每年这个时候家家户户备年货,贴对联,吃年夜饭等。
大年三十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忙着贴春联,贴春联非常有讲究,对联要从左往右贴,“福”字倒过来贴,这样象征着福到了,我们也早早地身着新装,喜气洋洋。个个都眉开眼笑。笑声中都夹杂着年味的香醇,使人陶醉。一年到头走得再远千金也难换家乡的味道,“恭维已久”的年夜饭,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一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团团圆圆,开开心心,热热闹闹。每碗菜都是热腾腾的,都蕴含着浓浓的爱,我的心也是暖暖的。
初一的早晨,起的特早给爷爷奶奶长辈拜年,满满的吉祥话。当然相传已久的民间习俗也相继流传,奶奶早早地用猪肉,鱼,鸭肉、“拜老爷”这样是为了表达自已心中的敬意并且让老公公,老婆婆在新的一年给我们带来好的运气,保佑我们都平平安安。随后,大家欢聚一起,新的一年,新的开始,当然也少不了红布盖住零食,礼炮声过后掀开红布,代表新的一年红红火火,大家互敬甜酒,每次倒两次,寓意好事成双,大家举起酒杯,各自送上最真挚的祝福。
春节是我最喜欢的节日,因为它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并且在这一刻能与亲人相聚,充满了不一样的韵味!
我心中的年味初二(模板20篇)篇四
寒假到了,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大街上到处是购置年货的人们,而所谓的年味也就被这熙熙攘攘的人群搅得浓浓的了。
但今年我没能见到家乡农村的新年盛景,只因今年的寒假一放假我就去了澳大利亚游学,除夕前一天才回来。而寒假作业多多,哪还有时间回老家乡下过春节呀!但在长沙过年显然没有老家的年味浓,但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无非是城市的水泥森林隔绝了人与人的温度,显得有点人情淡薄罢了。不像乡间的老老少少,从大年初一开始,就你来我往,爆竹连天,“恭喜恭喜,发财发财!”满脸堆笑。烟酒浓茶,瓜子花生,糖果饼干,就没有从桌子上少过。大块的东坡猪肉,清蒸的全鸡全鸭,整条的油烹大鱼,和着自家酿的包谷酒,也就少不了“家家扶得醉人归”的景致。锣鼓声闹,狮子龙灯走村串户,男女老少个个喜上眉头,连连放爆仗,迎接狮子龙灯进家门。狮子队的十八般武艺,比了又比,龙灯队的龙灯歌賽了又赛,禾场坪里的乡村戏,你方唱罢我登台。这些喜庆活要闹到元宵才算完。说年味,这才叫年味,城里人体会得到吗?至于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确实是城里人乡里人都期盼的,可以说是最具年味的节目,可是这节目每况愈下,人们也就渐渐失去了耐心,难得去守大年夜了。
回忆了乡里的年味,再来说说我家的年味。
在我家,年味之谈,你可能没法想象。家里从来就不过什么本土节更不过洋节日,用我爸的话说,如果说过年就是吃好的穿好的,现在哪天不是吃好的穿好的,可以说朝朝日日是过年。如果说是为了乐一乐就是过年,如今人们不仅从体力上解放了出来,精神上更是得到了大放松,吃不愁,穿不愁,用不愁,乐子多得很,电视和智能手机谁没有,乐在其中都不能自拔了!如果说访亲问友是过年,那倒是有几分人情味,人们有规律地工作了一年,放它7天的长假,看看年老的父母长辈和乡里乡亲,以慰亲情,这才是我们追求的年味!所以我们家的春节几乎都是在家乡过的。只是7天实在太短,若能将7天春节假延长到元宵,那就是顺乎民意之举,可我们说了不算,期盼而已。
所以,我想,年味还是回归平淡好。年味节味谈了,情绪平静,真好。
我心中的年味初二(模板20篇)篇五
墨香浓郁的新春对联,亲人团聚的欢呼雀跃,响彻神州、辞旧迎新的新年鞭炮,都是我心中的年味!
腊月三十是除夕,到了贴对联的日子,我们一家老少早早地起床准备。现在大部分人家都是用买的对联,而我们家依然是使用的手写对联,那执笔之人,就是我们家的“活宝”爷爷,他写得一手好字,年轻时经常有人找他写对联。只见他拿出一张红纸,平铺在桌上,“嘶嘶”几下,就裁成了写对联用的长方形纸条,爷爷手拿毛笔,双眉并成了个“一”字,酝酿了一阵之后,提笔“哗哗”,不要一会儿,书写对联的任务就完成了。爷爷写的字排列的整整齐齐,横直竖挺,带有劲键的笔锋,字形或婉转婀娜,或如矫健勇猛的战士,或深沉冷峻,整体看起来或如春风拂面,又如繁华一片,给人一种不可名状的美感。我正沉醉于其中时,爸爸端来煮好的浆糊,用刷子在门框上均匀的刷一层浆糊,爸爸按住上端,我用力扯着下端,对联就整个的贴在门框上,最后用纸板把它抹平,就大功告成了。不一会儿功夫,各个门上都焕然一新。
我们正忙于贴对联时,妈妈、奶奶、小姨们也已经开始准备连夜饭了。太阳渐渐落山了,厨房里飘来阵阵香味,这香味沁人心脾,冲击着我的味蕾,我叫上弟弟,一起去厨房看看。我们潜入厨房,刚刚“得手”,“啪!啪!”两声,我们两个人一人被打了一巴掌,“都这么大了,还偷嘴!”奶奶略带着微笑说,我和弟弟放下手中的东西,跑出了厨房。过了不久,就听到小姨的呦呵声:“开饭啦!”我们一家人聚在一起,爷爷、奶奶坐在上席,我们小孩子坐在他们对面。待大家都入座之后,爷爷、奶奶长辈们动筷后,我们才能开动。桌上的美食佳肴琳琅满目,时不时妈妈会给我夹菜;有时,小姨会给我到饮料;有时,爷爷会……从这些美食里,我吃出的是温暖,是年味。大人们互相敬酒,有的送新春祝福,有的谈一年的收获……亲人们微红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我们家习俗,鞭炮是在大年初一早晨放的,不是在凌晨,所以大家在看完春晚之后,都先去休息了。早上五、六点钟,迷迷糊糊的就被爸爸叫起来了。出门一看,大家都已经起床了,每个人都换上了新衣服。“捂好耳朵,准备放烟花了!”爸爸大声提醒着我们。“嗖—嗖—”一束束烟花直冲天际,“咚—咚—”烟花在空中开放,照亮了半个天空,绚烂无比。不远处的山坡上,也升起了烟花,“咚、咚”,那边又响起来了,又是一处……顷刻间,像万马奔腾,像愤怒的江水,汹涌澎湃,愈来愈多,愈来愈大的烟花、鞭炮声响彻神州大地。
我心中的年味,在那红纸黑字中,在那团圆饭中,在那烟花爆竹声中,在那亲人团聚中,在那欢声笑语中,它是幸福,是温馨,是和谐,是我们心中永远丢不掉的情结!
我心中的年味初二(模板20篇)篇六
云淡风轻,斑驳了岁月的痕迹,流光回转,抹不去心中最质朴的记忆。在山东临沭的羊肠小道旁,竖立着一间间充满文化底蕴的老房子,那对老夫妻的手艺,雀跃了我的内心。
临沭,因柳编而文明,漫步在青苔漫长的小巷中、石块上,享受着传统手工艺的清芬。随缘走进一家工艺品店,与柳编撞个满怀,红棕色的木屋,满是木的清香,柔情似水。古色古香的柳编。店中摆满了柳枝编成的各种工艺器皿,还有小巧玲珑的装饰品,轻执一件,它在灯光的照耀下闪着光辉,每两条柳枝间缝隙均匀,交织的纹络有种浑然天成的和谐之感。柳条原本单一的色调也被纯净的釉蓝或是沉稳的浑棕。放眼望去,仿佛每一种柳编织成品都是在阳光下闪着光芒的金子,而这一屋,变成了那引人耳目的宝库。
在纯朴好客的店家指引下,来到了匠人的小屋。一对年过六旬的老夫妻,正将柳条编织成工艺品。老夫妻后面是散落一地的或是编成捆的柳条,也有老夫妻经手的堆积如丘的柳筐。他们低垂着眼,神情悠然自得,柳条在他们的指尖蹁跹流转,似蝶在花丛中飞舞,似鸟儿灵巧地拍打翅膀,这应该是一种天生自来的默契。这一种无言的默契即是缘分,亦能伴随一生,亦是匠人惆怅的寄托。须臾,一件完美无瑕的柳编织品便浮于眼前,暖人的微笑爬上了老夫妻布满皱纹的脸上,仿佛这就是他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眼中闪烁着对柳编与传统手工业的热爱。
暗香浮动,柳条在老夫妻的指尖穿梭,诉说着匠人的故事,柳条将在夫妻的一切都承担起来。四十余年,这对老夫妻坚守着一份匠心、一份传承、一份中华的美好品德。四十余年,日复一日,他们将纯粹的感情投入到柳编中,因为那才是他们真正的心灵憩所。四十余年,与柳条相伴,他们盼儿归来、传承柳编,却又拦不住儿女闯天地的一番热血,他们有一颗经过时代变迁却仍热血沸腾的心,更有一颗经得起沉淀的心。他们希望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趁着自己还年轻,将柳编——中国著名的传统文化传播出去,弘扬中国伟大而又不朽的文化,向世界证明:中国的文化是最美的!
我凝视着老夫妻,他们正享受着生命中最快乐的时光。中国的科技飞速发展,自动化大趋势下,机械的批量生产与质量确实高于手工艺。但是他们仍能用灵巧的手工点亮中国,使异形异色的工艺品充满人情味。中国的传统手工艺并不需要机械批量生产出来的那样冰凉。手工艺人们以热爱为笔,以信念为墨,化执着、爱国为纸,写下千古名句。手工艺人在我们的心中盈添了雀跃。让我们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沁人心脾,与一丝的温暖和情谊,他们为中国璀璨的传统文化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独流清香微澜的平静,一缕清香飘渺其间。如今,再度忆起柳编,忆起那对老夫妻,将雀跃置于心中的最深的角落。
我心中的年味初二(模板20篇)篇七
黄昏时分,我们骑车回酒店,晚风轻轻的吹着邛海,依然美丽!刹那间,我忽然觉得自己非常渺小,邛海却非常伟大,感到自己对于宇宙来说,不及一粒灰尘。夜晚降临了,放眼一望,邛海对面除了房子以外,都是黑色的。邛海还是一样,不过风小了很多,我静静的躺在草地上仰望着天空,满天繁星挂在漆黑的天空。爸爸坐在我的身旁,告诉我这一颗是金星,然后指着那颗最亮的星。邛海的夜空真美!
我心中的年味初二(模板20篇)篇八
点点桂花,长长华香,让我心欢。桂花香,重阳到,父母归,吃薯包。
临近重阳节,一出门,总会不经赞叹:“香!”不用想也知道,这花香是由桂花散发出来的。就在这桂花香飘的季节里,迎来了吃薯包的节日——重阳节,也就在这桂花香飘的季节里,我的父母从大老远的地方赶回来和我们一起过这个重阳节,一起吃奶奶炸的超级好吃的薯包。
重阳节当天,奶奶正热火朝天地炸薯包,一股薯包香夹杂着桂花香进入我的鼻孔,让我的口水流啊流,终耐不住美食的诱惑,蹑手蹑脚地进了厨房,就快得手了,突然一只手出现在我眼前,无情地把我和薯包分开了。我转过身,正看见我哥拿着我刚才就要得手的薯包炫耀,我一个脾气这么好的的人也被他气得火冒三丈。接着,我拿着扫把,对他笑了一笑,就拿起扫把抄家伙。他非但不怕,反而做了一个鬼脸给我,我真的忍无可忍,拿着扫把向他丢去。他倒还敏捷,躲过了那让人害怕的扫把,可这扫把竟打碎了一个花瓶,发出了刺耳又巨大的响声,让我惊慌失措。桂花香飘着,可我却不在觉得香,反而还有点臭。
接着,大家都闻声而至。爸爸问:“发生了什么?”我结结巴巴地说:“我……我把……”还没等我说完,我哥就争着说:“这花瓶是因为我才打碎的,跟妹妹无关。”我真的没想到我哥会这样说,我突然觉得我哥好高大桂花好香。我也不结巴了,说:“爸爸,是我不小心打碎的,跟哥哥无关。”“不,如果不是我,花瓶就不会碎了”哥哥焦急地说。“明明是我打碎的”我也急了。接着就是我和我哥争着说是自己打碎的'。“够了!”爸爸生气地说,我和哥哥都吓了一跳,不知道爸爸会怎样处罚我们。
爸爸眉头皱着,表情忧郁,感觉桂花香中还飘淡着一股可怕的气息。爸爸终于说了一句:“这个还要争啊,我不管你们谁打碎的花瓶,你们俩晚上必须多吃几个薯包。”这个回答真的出乎我意料,但还是说了一句“谢皇上隆恩!”一切都恢复了平静,桂花也恢复了原来的芳香。
晚上,奶奶做了一桌子的好菜,我这只小馋猫早已受不了了,偷偷捻起几个薯包就往外跑,被哥哥撞见,还抢走了我可爱的薯包,我依然重蹈覆辙,拿着扫把追着他打。
桂花香依然飘着,飘进人心底。
我心中的年味初二(模板20篇)篇九
近了,更近了,年的气味在空气中越酿越浓了。
天空划过一道道优美的弧线,七彩的光束照亮了天空;一声巨响,打破了这大年初一凌晨的宁静,紧接着此起彼伏的鞭炮声,震耳欲聋,拉开了新年出行的序幕。
离家远的,电话或视频拜年、祝福,近距离的则拎着大盘小盘的鞭炮拜年。我们伴着一路的鞭炮声,来到老家。爸爸飞速奔向主人家已准备好的木梯,将若大一盘粗细匀称的鞭炮认真地盘在木梯上,仿佛给木梯围上了漂亮的红围巾。“啪”“啪啪啪”“……”一阵阵鞭炮声响彻云霄,鞭炮的烟味和香味便氤氤开来。屋外的响声刚停,屋里也响起了一阵鞭炮声,这是家乡的传统“回鞭”礼,表示对客人的回敬。在城里,在乡下,到处都是这样的响声,到处都弥漫着浓郁的鞭炮的烟味和香味。
老家的堂屋正中,满满地摆上了一桌大大小小的美食,大家按长辈晚辈的顺序依次坐下,主人盛满自家酿的纯正粗粮酒,晚辈总是主动向长辈敬酒,以示敬重,长辈也频频回敬。酒酣了,觥筹交错,笑声飞扬,个个红光满面,辣在舌尖上,甜在心口里。餐桌上鱼是最寻常的,看着酥香可口的鱼,我忍不住夹中间那条大的,可妈妈很快用筷子挡住了我。后来才明白,那条大鱼是留着不吃的,意味着“年年有余”。
最吸引我的是金黄油亮的炸胡椒炒五花肉。做法也不难,将浸泡过的细碎玉米粒、辣椒碎和适量盐搅拌,封口发酵即可。可老家的,每每端上桌时,一股股酸辣的香味扑鼻而来,细细嚼来,酸辣味里带着玉米原始的香味,和着五花肉漫品,还有一种很有韧性的香滑的口感,韧的是炸胡椒,香滑的是五花肉,这是春节回老家吃才有的独有的风味。
正月初一,一家老小,从里到外都换上了新衣,预示着新一年里的新气象。饭后茶余,一家人聚在温室火笼中,大家一起讲述着旧一年的趣事,展望着新一年的美好,笑着乐着。室内,大人们满面春风,谈笑风生。室外,小孩子玩得不亦乐乎:围在一起放烟花;一点着鞭炮,立马疯跑,总担心炸着自己;数着一年比一年多的压岁钱,数着数着脸上就乐开了花;望着这样的情景,感受着这浓浓的温馨的年味,我心里像浸了蜜一样甜。
在我们要走时,家人们跟着送出来走了好远好远。是啊,这浓浓的亲情是永远也无法割舍的,这样的年味也在我心中永远定格了。
我心中的年味初二(模板20篇)篇十
醒在白菜炒年糕的香气里,窗外爆竹绽放后的烟雾淡淡散开。
我睡眼朦胧地走进客厅,望见摆放整齐的两张大桌子,毛笔有粗有细,悬挂在笔架上。浓稠的墨水在砚里盛放着,淡淡清香散开来。
外公正抱着一捆红纸,看见我来了,他连忙招呼我过去,一老一小小心翼翼地展开红纸,扯住四个角,我先把两角和外公的叠在一起,又捏住最下面的一条边,用手掌抚平,再叠合。重复几次,纸又重新被我们展开,我用手撑住边缘,专注地看着戴起老花镜的外公拿着剪刀把大纸裁开。不一会儿,纸成了长条状,我帮外公把纸平铺在桌子上,用镇纸压好。
外公洗好了手,卷起袖子,闭上眼睛深呼吸一会儿,我站在一边目不转睛地注视着。他左手压住纸的一边,右手拿起毛笔,大拇指和其他手指各一边,紧紧捏住笔杆。他把笔头伸进墨汁里蘸了蘸,更加浓烈的墨香浮动在空气里,刮掉多余的墨汁后,他直立起笔杆,在纸上留下遒劲的`一撇,再一竖,一勾,随着一个漂亮的走之落笔,端正的"迎"字跃然纸上,外公大笔一挥,上联一气呵成,我凑近一瞧,"迎新春事事如意"字字排列整齐,端庄中显露出灵动,让人拍手叫好。
外公很快写好了下联和横批,又吩咐我拿来装封好的红包,他换上一支细细的毛笔,重新沾墨,一笔一画地写下祝福语和受赠人,极细的毛笔字不如大字遒劲,却也端正清晰,格外美观。
我正如痴如醉地欣赏着,从厨房忙活的外婆走出来,置办年货的爸妈也回家了,一家人聚集在书桌旁,在外公的提议下,开始写春联比赛。爸爸的字粗犷大气,外婆的字纤细秀丽,妈妈的字一言难尽,我的字歪歪扭扭,看着我满面通红,鼻子和手上沾满了墨水的囧样,一家人哈哈大笑,其乐融融。
我从梦中醒来,却发现书架上的毛笔早已落满了灰尘,望着外公的遗像,我泣不成声。随着外公的离去和网络红包的日渐发达,墨香中的年味渐渐远去,手写春联和现金红包的逐渐淘汰,也让浓厚传统的年味和相互陪伴的亲情成了一个遥远的梦。
此刻我认真梳洗,着装整齐,取下落满灰尘的毛笔,在一笔一画中唤起回忆,让浓浓年味在墨香中重生。望着在母亲协助下贴好的手写对联,我的内心荡漾起久违的激动和欣喜。
我心中的年味初二(模板20篇)篇十一
也许受爸爸爱看书的影响,我这个“小书虫”有先天爱看书的遗传,每年大部分压岁钱都被我用来买书了,这不,大年初四,我已准备选购新学期的教铺资料了。
我来到南京新街口书城,店里红红的中国结和大灯笼衬托出浓浓的“年味”。书城内人来人往,很是热闹,为读者准备的座位已座无虚席,找不到位置的我只好站在书架前看书。一些“小书虫”干脆就席地而坐,地面虽然很冷,但丝毫没有影响他们看书的热情。
听旁边的工作人员说,今年春节每一天来书城的人都很多,早晨书城还没开门,就有不少孩子等着进场了,不少像我这样的“小书虫”在书城一呆就是半天。等我精心挑选了几本自我喜欢的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繁星春水》、《鲁宾逊漂流记》,结账的队伍已经排成了一条长龙。我惊喜地发现其中不少孩子是爸妈陪同来购书的,手里拿的是沉甸甸的新书。
新春的“年味”里融入了书城暖暖情调的书香味!
出游乐。
大年初五,我和老爸、老妈一起出游,首选景点秦淮河。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秦淮八艳、乌衣巷、王谢故居、六朝烟雨——旧时的秦淮曾让那些文人墨客留念不已。
在石头城公园外秦淮河游船码头上,已经是人山人海,聚集了从四面八方赶来的人们。码头上停靠8艘张灯结彩的画舫,聚光灯巨大的光束游移在水面上、游船上、岸上、灯影桨上一片辉煌。我迫不及待地用数码相机摄下一个个美丽的瞬间,处处是景、移步换景,最后连自我也融入了这个美丽的画卷中。
“嘭、嘭、嘭”天空中不时绽放出五彩缤纷的烟花,火树银花不夜天,更是增加了春节的喜庆氛围,就连空气中弥漫的火药味似乎都融入了“年味”!
新春的“年味”里融入了夜游秦淮、火树银花不夜天的火药味!
当春节的脚步离我们渐行渐远的时候,我们依然深深的保留对亲人对朋友的祝福。新的一年,让我们在遐想的时候,感受春节的快乐;新的一年,让我们走向期望,感受春节美丽的梦幻;新的一年,让我们走向成功,更多的感受春节文化带给我们的新“年味”。
我心中的年味初二(模板20篇)篇十二
年味是小时候穿新衣放鞭炮的那份喜悦,年味是柱子大门上火红的对联灯笼,年味是长辈坐在炕上晚辈们趴在地上叩头敬酒的的那份敬重,年味是兜兜里逐渐变厚的压岁钱。年味是大年初一早上抢来的那颗果糖,年味是除夕夜花炮烟火的火味道,年味是打麦场上荡秋千飘到半空时的那声尖叫.......
“过年”是天底下最愉快的事,是一年的期盼,满心的欢喜。
一句“过年好!”里包含了多少的暖心,多少的亲热,多少的甜蜜!
此去经年,年味是扭秧歌跳狮子跑龙船的那份狂欢。从大年三十放鞭炮烟花到元宵夜跳完“火堆”、送走“火把”,整个村庄整天锣鼓喧天,欢歌劲舞,龙腾虎妖,是一片欢乐的海洋。小伙子们嘻皮赖脸地跟在姑娘屁股后看社火,追逐嬉闹,今天这个庄子,明天那个村上,到处是穿戴一新的人流,遍地是如花的笑脸,无论是小的还是老的都在过着全年最幸福最开心的日子。年味是激情荡漾的海,年味是青春闪烁的火焰。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
“回家过年”是人们共同的心愿。亲情相聚,万语千言;一家团圆,其乐无边,共享太平盛世的欢颜。出门在外的儿女们向老人谈论外面世界的精彩,老爸老妈总会向儿女们谈起当年,对比现在,年味是父亲的感慨,母亲的关爱;年味是那份孝心,那声问候,那顿丰盛的饭,那段半醉时的狂言。
年味是一种承诺,一种兑现。
年味是一种,一种打算。
年味是一种担当,一种责任。
年味是一首酸酸甜甜的歌,想唱好却又总是无法唱得很好的歌!
我心中的年味初二(模板20篇)篇十三
“这边,这边,用抹布擦一下,快点快点……还有那边……”耳边不停传来妈妈的指挥声。但我并没有一丝不耐烦,反而乐此不疲。在这干净的家中,我贪婪的嗅着这味道,快了快了,新年就要到了。
除去了一年的“旧事”,就到了我们最开心的时候了——办置年货。随着家人来到街上,人真多阿,真是比肩接踵,向前行走都是个问题,正因如此,母亲怕把我弄丢了,一手握住我,一手拽住父亲的衣袖,起初我还有些反感,想要挣脱出来,母亲扭过头笑着对我说:“你看,这样我们就不会走丢了呀。”我没有说话,低头看向紧握着我的手,我不禁又握重了几分。
“老板,这个橘子怎么卖阿?不酸吧?”妈妈蹲在一个摊子边,挑起一个橘子,放在手中端详,一丝问题也不放过,唉!真是老毛病又犯了,妈妈是医生,所以对待任何事都严查,丝毫不放过。买橘子的老板连忙说道:“您可真是好眼光,我的橘子一点都不酸,而且很甜,不信你尝尝。”她边说边递向我们,妈妈接了过来,放在嘴里,嚼了几下,“嗯,不错,多少钱一斤?”她拿起称“不贵不贵,2。5一斤,你要多少?”母亲看了看我爸爸,父亲不紧不慢的说“10斤吧。”这么多,吃的完嘛?我便陷入了无限沉思……尽管再多疑惑也没有说出来。母亲拉着我的手:“走啦,买别的去。”我这才醒过来,这么快。而后,也都是这样过来的。到家后,我终于忍不住问出了心中的疑惑“买这多干嘛,又吃不完。”问完这个问题,她们都哈哈大笑起来,父亲拍着我的头说“你是学糊涂了嘛?过年阿,不买多点?”好像也是,我傻笑着点了点头。
清早,被一阵说话声音吵醒。便再没有了睡觉的念头,从床上一骨碌爬了起来,三下五除二的穿好衣服,想要看看外面来了谁。探头一看,原来是二姨三姨她们来了。这下就真的是一家团圆了。太好啦!弟弟看到我起来了,赶忙跑到我身边,要我抱他,我就只好一把把他撸起来,坐在桌前,听大人们唠嗑。哥哥则在里面打游戏,我把弟弟抱到电脑房里,让他坐在床上。我说:“哥,你还打lol呐?你们玩几天阿?”哥哥手在键盘上不停敲击着,“嗯,不知道,看他们咯”我撇了撇嘴:“行吧行吧,下午我们出去爬紫薇山呗,天气这么好。”哥哥没有回话,而是继续着他的游戏。我便和弟弟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
到了中午,家中便忙碌了起来。奶奶母亲她们在厨房里做饭,爷爷父亲他们老早就坐在桌子旁喝酒谈笑起来。我们三个只好坐在桌前边看电视边吃饭。不过我们也挺享受的。一家人的欢笑声唤起了太阳,让整个大地更加明亮。
我心中的年味初二(模板20篇)篇十四
点一滴清水,轻轻研磨;铺一张红纸,细细剪裁。墨香在空气中悄悄晕开,这就是我心中的年味。
自我学书法的那年起,新年与墨为伴已成为一种习惯。今年亦是如此,回到家的第一眼便是爷爷为我准备齐全的文房四宝,如同见到久别的老友一般亲切。轻抚着笔尖的细毫,像是久别的亲昵;摩挲着这红纸,“沙沙,沙沙”像是一声声“好久不见。”而那墨香,早已沁入心脾。
先来个“年年有余。”提笔、运笔,笔尖的细毫如同一条灵活的小鱼在红纸上尽兴畅游,留下美好的祝福。由于没把握好字与字间的间隔,最后的“余”比其他的字要格外大些,失误,失误。不过仔细一想,这也是一种美丽的寓意,年年有大余(鱼)。我满意的将它放在一旁,博得邻里们的啧啧称赞,如火的红纸映红了我的脸。
再来一个“黄金万两”,人们巧妙地将这四个字组合为一个,复杂的结构中蕴含着最质朴的祝福。由于长期没写,字的结构有些遗忘,只好凭着感觉写。一竖、一横、一撇、一捺,在阳光的怀抱里都如同镀了金一般。“多了一点吧。”一旁的叔叔说到。细细一看确实如此,但爷爷却又立马笑道:“多一点,总比少一点好。”一问一答,如此巧妙,那多一点的黄金万两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最后来一个“福”字,一个福字承载了太多太多美好的祝愿。任笔尖在红纸跌宕起伏,或轻或重,或缓或急……我将美好情感注与红纸:横,似金鱼,那是年年有余的快乐;竖,如竹笋,那是步步高升得喜悦;撇,若牡丹,那是富贵无忧的美好;捺,像硕果,那是五谷丰登的欢欣……“福”字写成,沉稳含蓄,却处处彰显着欢乐。
推门,看见窗棂上一抹火红,它承载着我的爱与祝福。那墨香,早已融入血中;那红纸上的祝福,是我心中永远的年味。
我心中的年味初二(模板20篇)篇十五
年味是什么?年味,是大街小巷挂的大红灯笼,是街头巷尾放不完的烟花爆竹;年味,是餐桌上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是新衣新裤口袋里装不下的糖果和蜜饯;年味,是爸爸几经周折抢到的返乡车票,更是远在他乡的游子回归故乡的团圆喜庆之情。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到了,大街小巷,家家户户都焕然一新,洋溢着欢乐的.笑声,充满了“年”的味道。一阵阵噼里啪啦的鞭炮声连绵不断的响起。“过年了,过年了!”每当过年的时候,我们几个孩子们都会兴致冲冲地跑到院子里,迫不及待地玩耍早已准备好的鞭炮,这是我和弟弟期盼已久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啪啪啪……,鞭炮的声音震耳欲聋,那浓烈的硝烟味,既呛人又使人兴奋不已。
接下来便是团圆饭,我看着满汉全席,活脱脱一只小馋猫,马上就要开动了!金黄的油焖大虾、中国红的红烧肉、嫩嫩的鲫鱼……在父母长辈的杯盏交错之间,我是风卷残云,狼吞虎咽,时不时有油滴在桌上,我不经意地笑了,妈妈看着我,不禁无可奈何地微笑了。
“恭喜发财,红包拿来!”一阵阵熟悉的声音传来,是发压岁钱的时候到了!我急忙丢下碗筷,脸上不经意间莞尔一笑,开开心心地提着红灯笼走街串巷,看着口袋里面鼓鼓囊囊的小荷包,我笑了。
“表哥,表弟,快出来玩呀!”鞭炮之后,“嗖嗖嗖”,那一声声清脆的烟花声在天空划下一道道痕迹,五彩缤纷的烟花在天空中绽放,烟花的光芒把天空染成了五颜六色,天空霎时成了美丽的殿堂。
淡淡的年味,浓浓的情结,年味是家的味道,是爱的味道,是幸福的味道,这便是,充满了温暖与喜悦。
我心中的年味初二(模板20篇)篇十六
“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家乡的春节,最是热闹,处处张灯结彩,灯火通明,处处洋溢着浓浓的年味儿。
漫步街上,放眼望去,处处都是一片耀眼的大红:一幅幅春联喜气十足,趣味横生;一个个“福”字金光灿灿,遒劲有力;一只只大红灯笼喜气洋洋,迎风飘动;一束束彩色气球五光十色,艳丽夺目……人们穿着新衣,挨家挨户拜年。一句句祝福萦绕耳畔,一阵阵欢声笑语渐渐溢出。人们都满面春风,神采奕奕,脸上洋溢着欢乐的笑容。过年的味道,便是这热闹、红火的味道,是喜庆的味道。
年味浓,最浓是子夜。过年最重要的莫过于一家人围坐桌旁吃年夜饭了。桌上总是摆满了各种山珍海味,特色佳肴和时令小菜。然而有两种菜必不可少,那就是鱼和汤圆。它们预示着全家富贵吉祥有余,有家人团圆美满甜蜜之意。大人们总是让长辈和老人先入座,然后再依次坐下。一家人开怀畅饮,共叙亲情。人们迫不及待地互相倒满酒和饮料,向好久不见的亲人敬酒。“恭喜发财,万事如意!”“祝您事业有成,年年有余!”“祝您……”餐桌上,清脆悦耳的酒杯碰撞声预示着来年的兴旺,开怀爽朗的笑声预示着来年的美满,热情真挚的祝福预示着来年的幸福。过年的味道,便是一家人团圆、幸福美满的味道。
吃完饭,大家一起围坐在电视机旁,边聊天边看春晚。客厅的桌上又摆满了瓜子、糖果和点心。小孩子们耐不住寂寞,便跑到屋外去放烟花。将近午夜12点时,大家准备好烟花和鞭炮,蓄势待发。“五——四——三——二——一——”随着人们倒计时,十二点的钟声敲响了,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响彻云霄,烟花一个接着一个飞上天空,五颜六色、形态各异。有的像星星,一闪一闪;有的像飞舞的龙,直入天空;有的像洁白无瑕的雪花,从空中纷纷飘落……在满天的万紫千红中,人们许下心愿,迎接着崭新的一年。过年的味道,便是满天的绚丽多彩,是人们真挚的祈祷和祝福。
这便是,喜庆、团圆、幸福、甜蜜,是一年中我最开心、最珍贵的时刻。
我心中的年味初二(模板20篇)篇十七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吟着王安石的诗句,春节终于在我们翘首以待中,风风火火地赶来了。
“年货办好了吗?”“在哪儿过年啊?”“到时候去给你拜年啊!”大人们见面后寒暄的话语时时飘在耳畔。
走在大街小巷,放眼望去,人来人往,接踵而至,车辆川流不息。街边挂着各式各样的大红灯笼、中国结、色彩斑斓的门画,红彤彤的对联,包装精致的新年礼品等琳琅满目,目不暇接,满街的红红火火。置身于人流中,自己仿佛被一股过年的喜气所托起,无不流淌着年味。小贩们摆着摊儿,传来一阵阵吆喝声,叫卖着各种烟花和糖果,空气中弥漫着鞭炮的火药味和各种味道的糖果儿,这是年的味道。小孩子嘴里含着糖果聚在一起放烟花,“这烟花好看,声音也好响亮哦。”你追我赶,相互吓唬,“哈哈哈”满脸的开心全写在脸上了。大人们在忙着挑选糖果,嘴馋的小孩有时也凑过来插几句嘴,向大人推荐“这个好,这个好”。这时大人也不吵他们了,反而笑着说:“好好,就依你们。过年嘛,多买点儿。”小孩子笑声更大了。
进了超市,又是一股“年味”扑面而来。大人们拎着篮子忙乎着挑选各种蔬菜和水果,小孩们掂着脚尖寻找平时爱吃的零食,售货员们掂着箱子窜来窜去,及时补充商品,货架上的商品也越来越丰富了。广播里,锣鼓阵阵,乐曲激昂。瞧,8个收银台处更是人声鼎沸,大人们双手不空,拎着大篮子小袋子排着龙队似的等着付款,他们一句怨言也没有,反而喜滋滋地说“人这么多,这才叫过年嘛!”。
乡下的年味比城里的更浓。外公外婆坐在火炉旁取暖,品茶,嗑瓜子,脸上写满了幸福。爸爸忙着贴对联,挂灯笼。当我看见去年的对联被换成红纸黑字的新对联时,我不禁念起了“总把新桃换旧符”。“来帮我扶好梯子。”爸爸微笑地示意着,右手提着崭新的红灯笼,左手扶着梯子,小心翼翼地挂灯笼。“好啦!”爸爸从梯子上爬下来,仔细端详着他的成果——“春、节”随风摇曳的两个红灯笼被灯光的衬托煞是好看。这时房顶上的烟囱里冒出一缕炊烟,白茫茫的。从窗里钻出一股饭香和菜香味儿,扑鼻而来。嘿,饺子味、年糕味、馍馍味、肉丸子味,炖汤味……这是年的味道。
我也忙碌着,擦窗户,清除蜘蛛网,手中的扫把一刻也没消停着。低着头,弓着腰,认真地打扫楼上楼下的房间,不落下每一个角落。空气中扬起了一股灰尘味,虽累却快乐着,这也是年味。
团年,我们三家亲人围坐在摆满美味佳肴的圆桌边,欢聚一堂。在鞭炮响起的同时,妹妹趁大家不注意,像个馋猫似的迫不及待地扑了上去,偷偷地挑了个糯米丸子送进嘴里,捂着嘴,低着头,抢先吃一个,吃完后用舌头舔舔嘴巴,回味香甜,目光仍然扫来扫去,接着眼睛盯上了另一个目标,双手紧紧握住筷子,又准备下手了。家里人看她这副馋样,都哈哈大笑起来,她刷地扭过脸藏在小姨背后。这时,外公站了起来,举起手中的杯子,笑眯眯地说:“新春之际,大家一起干杯吧!”全家人都站了起来,举起手中的酒杯,轻轻地碰在一起,互相说着祝福的话。我也不甘落后,默默地在心里打了一个小小的草稿,然后举起饮料杯,鼓足了勇气,大声地说:“祝外公外婆、爷爷奶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祝小姨、姨父新年发大财;祝爸爸妈妈新年快乐,工作顺利!妹妹,健康快乐……”说完了,我的脸像桌上煮熟的大虾似的。家里人听了都投来了赞许的目光。“呵呵,我们的女儿也能说会道了呀!”爸爸竖起了大拇指,“爸爸妈妈也希望乐乐在新的一年里学习更上一层楼!”
除夕夜,全家人围坐在火炉边,聊着这一年的喜与乐,观看春节联欢晚会。“当当当……”随着新年钟声的敲响,窗外震耳欲聋的烟花爆竹齐鸣。我和爸爸拿出了早已准备好的烟花,点燃了烟花筒。只听见“轰”的一声巨响,一颗烟花弹升到了空中,在一瞬间爆炸了,那爆炸了的烟花仿佛是一朵美丽的莲花在空中展开了花瓣,接着,一颗颗烟花又从烟花筒中喷发,如钢花飞溅,麦浪滚滚,金雨阵阵,银花朵朵,红燕飞舞,孔雀开屏……让我眼花缭乱。此时的夜空仿佛一个偌大的电视荧屏,正在播放着万家庆新春的精彩节目,真是“灯火辉煌庆佳节,欢声笑语迎新年”啊!
鞭炮声声迎新年,妙联横生贴门前。笑声处处传入耳,美味佳肴上餐桌。谈天论地成一片,灯光通明照残夜。稚童新衣相夸耀,旧去新来气象清。伴随着种种年味,新年伊始,捎上我的心愿:希望自己健康成长,成绩优异。
我心中的年味初二(模板20篇)篇十八
轰!横空飞来地一声巨响,让整个小城都进入了一片欢腾之中。噼里啪啦,鞭炮声不绝于耳。窗外,是一片热闹非凡的景象。而窗内,我们一家人却静静地看着电视。正百无聊赖的看着,这突然的巨响便一下子把我吸引住了,急忙趴到窗前,依稀可见那红红的鞭纸在半空中被炸得飞散开来。我怔怔的看着那绚丽的烟花,思绪飘到了几年前。
我们在老家过年。每逢大年三十的前几天,我便会同大人们一起跑到集市上买东西去。但我是个不太乖的小孩,总爱在那人头攒动的集市里跑来跑去,还一边高兴地大喊办年货喽,办年货喽!于是一会儿便不见了踪影。但不久之后又准会回来,心甘情愿地帮忙拎东西。那时候,我是真正爱过年的。
等回到家,我便学着和母亲、奶奶一起包包子、包饺子。奶奶总是包的又快又好,而我,却包的歪歪扭扭,不成样子。于是童言无忌的我便说:奶奶的包子呀,就像花儿一样,妈妈的包子也还好,至于我的嘛嘿嘿,有点像便便。听罢,奶奶便笑的合不拢嘴了。而妈妈嗔怪地看了我一眼,笑着说,这孩子,这些我们可都还要吃的啊。就这样,我们三个便在欢声笑语中准备好了过年所需的特殊食物。
又过了几天,终于到大年三十了。早晨我便早早的起了床,和哥哥姐姐一起贴窗花、贴对联。红红的对联、红红的福字,还有那父亲与大伯共同挂起的红灯笼,一切都是红的,红的那么喜庆,红的那么吉祥。晚上,我们一大家子便团聚在一起享受着美味佳肴。然而,刚吃完团圆饭没多久,便听到了一阵阵从远方传来的鞭炮声,于是赶忙和同伴们一起,匆匆忙忙就往外飞奔。呀,舞狮子的,就要来了。
于是在路旁迫不及待的等了好久,舞狮子的才终于来了。只见一只耀武扬威的金色大雄狮子,摇头晃脑的踏步踱来。突然,有人在它身后扔了一串鞭炮,于是它便如离弦之箭般往前溜去,而后又飞快地往上一跃,紧接着,地面响起了一阵鞭炮的炸响。可我们还来不及赞叹,又有一串又一串的鞭炮与它擦肩而过,只见它左闪右闪突然一个急转弯,便成功的躲开了所有威胁。好不精彩!四周立刻掌声如雷,喝彩声不绝于耳。
看完了表演,我们还玩了烟花,守岁到很晚才去睡觉。第二天,便开开心心的去拜年了。又过了几天,已经到了正月十五,我却依旧沉浸在过年的氛围中,意犹未尽。
我心中的年味初二(模板20篇)篇十九
这边,这边,用抹布擦一下,快点快点还有那边耳边不停传来妈妈的指挥声。但我并没有一丝不耐烦,反而乐此不疲。在这干净的家中,我贪婪的嗅着这味道,快了快了,新年就要到了。
除去了一年的旧事,就到了我们最开心的时候了办置年货。随着家人来到街上,人真多阿,真是比肩接踵,向前行走都是个问题,正因如此,母亲怕把我弄丢了,一手握住我,一手拽住父亲的衣袖,起初我还有些反感,想要挣脱出来,母亲扭过头笑着对我说:你看,这样我们就不会走丢了呀。我没有说话,低头看向紧握着我的手,我不禁又握重了几分。
老板,这个橘子怎么卖阿?不酸吧?妈妈蹲在一个摊子边,挑起一个橘子,放在手中端详,一丝问题也不放过,唉!真是老毛病又犯了,妈妈是医生,所以对待任何事都严查,丝毫不放过。买橘子的老板连忙说道:您可真是好眼光,我的橘子一点都不酸,而且很甜,不信你尝尝。她边说边递向我们,妈妈接了过来,放在嘴里,嚼了几下,嗯,不错,多少钱一斤?她拿起称不贵不贵,2。5一斤,你要多少?母亲看了看我爸爸,父亲不紧不慢的说10斤吧。这么多,吃的完嘛?我便陷入了无限沉思尽管再多疑惑也没有说出来。母亲拉着我的手:走啦,买别的去。我这才醒过来,这么快。而后,也都是这样过来的。到家后,我终于忍不住问出了心中的疑惑买这多干嘛,又吃不完。问完这个问题,她们都哈哈大笑起来,父亲拍着我的头说你是学糊涂了嘛?过年阿,不买多点?好像也是,我傻笑着点了点头。
清早,被一阵说话声音吵醒。便再没有了睡觉的念头,从床上一骨碌爬了起来,三下五除二的穿好衣服,想要看看外面来了谁。探头一看,原来是二姨三姨她们来了。这下就真的是一家团圆了。太好啦!弟弟看到我起来了,赶忙跑到我身边,要我抱他,我就只好一把把他撸起来,坐在桌前,听大人们唠嗑。哥哥则在里面打游戏,我把弟弟抱到电脑房里,让他坐在床上。我说:哥,你还打lol呐?你们玩几天阿?哥哥手在键盘上不停敲击着,嗯,不知道,看他们咯我撇了撇嘴:行吧行吧,下午我们出去爬紫薇山呗,天气这么好。哥哥没有回话,而是继续着他的游戏。我便和弟弟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
到了中午,家中便忙碌了起来。奶奶母亲她们在厨房里做饭,爷爷父亲他们老早就坐在桌子旁喝酒谈笑起来。我们三个只好坐在桌前边看电视边吃饭。不过我们也挺享受的。一家人的欢笑声唤起了太阳,让整个大地更加明亮。
就是这样,平平淡淡却又充满着幸福。
我心中的年味初二(模板20篇)篇二十
寒暑交迭,万象更新,一瞬间岁月的年轮在不经意中多划了一个圆圈,在这辞旧迎新的时刻,年的味道,逐渐清晰。
老家门前有一口已经干涸的堰塘,里面长着密密的苇丛,风一吹,洁白的绒毛便像雪花一样扬扬洒洒地飘动,比“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有过之而无不及。过年的时候,大人们会把在厨房里扰得鸡飞狗跳的孩子们赶出家门,任他们在外面疯。于是,这个不算太大的堰塘,便成了孩子们的天堂。
顽皮的孩子总是不会缺少的。天还没黑,这里就聚集了不少的孩子。三个一群,五个一伙,有的跑去街上买鞭炮,剩下的就在这里疯玩。那浓密而厚重的苇丛,就像天然的软床,在苇丛里打个滚儿,高高的芦苇便折了腰,细腻柔软的绒毛轻抚着孩子娇嫩的脸庞,微微酥麻的痒意使得在这儿玩耍的人咯咯直笑。若是捉迷藏,那就更好玩了。看似不大的堰塘里,虽一眼望不见人,却不知藏了多少孩子呢。但只要在浓密的苇丛里走一圈,保证一抓一个准儿。只要看到埋在淤泥里的枯荷叶杆儿或莲藕,就一定会有人招来一群伙伴,把淹没在泥里的好东西拔出来,几个人平分。枯荷叶杆儿拿来玩儿,莲藕拿回家让大人做藕夹吃。
买到鞭炮的孩子一回来,天就要黑了,家家户户飘出食物的香气,如同一根根无形的丝线,把在外面玩得不亦乐乎的孩子们牵回了家。一回到家,大人们便勒令脏兮兮的孩子换上新衣服,洗得干干净净地去吃团年饭。餐桌上,大人们谈着家常,孩子们数着红包。等到饭吃完了,孩子们便迫不及待地跑出家门,和别的孩子一起放鞭炮去了。
这时,大人们也来凑热闹。相比之下,孩子们的鞭炮算是小巫见大巫了。一大箱子的烟花被点燃,只听“嗖”地一声,绚烂的烟花便炸天在天际,明亮如同朵朵火莲绽放。又是几声轰响,孩子们兴奋地尖叫着,那一刻,黑夜被照得如同白昼,斑斓的色彩映在每个人的眼里,漆黑的眸子被照得雪亮。
烟花声声,炸响了新一个鲜活的春天!侧耳聆听,传来清脆的晨钟。年啊,年,你的味道竟是如此清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