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计划的重要性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校所认识和重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和帮助。
大熊猫教案(优质17篇)篇一
1、自主学习,了解我国大熊猫的有关知识,认识其生存状态。
2、理清文章说明顺序,学习形象生动的说明方法。
3、举行辩论会,讨论大熊猫的生存繁衍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组织学生观看以熊猫为主题的录象片段,增强学生对熊猫的感性认识。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一些关于"国宝"的特点、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及时给予肯定、鼓励。)也可以让学生描绘一下大熊猫的特征。(只要抓住特征就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大熊猫的生存现状并提高保护动物的'意识,开展宣传活动,号召社会一起关注关心大熊猫。
重点、难点:
1、大熊猫的特点和习性及其成为国宝的原因;。
2、准确、形象生动的说明;。
教学突破:
两课时。
(一)明确目标。
(二)教学流程。
1、情趣导入。
1961年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成立时,大熊猫因为它的珍稀,被选中作为会徽的图案。又因为它只有中国的个别地区才有,所以它还常常作为"和平大使"的身份,带着中国人民的友谊到国外去攀亲结友。但是,伴随着现代工业文明的持续高速发展,在提高了人类生活品质的同时,自然环境所遭受的破坏程度也日益严重,人类恣意破坏动物的生态环境,肆意捕杀野生动物,许多珍奇动物,已濒临灭绝的地步,像丹顶鹤、朱鹮、大熊猫等。因此,对于初一的学生很有必要了解和关注大熊猫等珍稀动物的生存现状,为保护这些古老的物种献计献策。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介绍大熊猫的文章《国宝—大熊猫》。(板书课题、作者、体裁)。
这节课我们主要是(亮标):
2、课前热身。
叶永烈(1940—):科普文艺作家、报告文学家。浙江温州人。1957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化学系。1958年开始科学普及读物的创作。1963年毕业后,在上海科教电影制片厂任编导。1981年起在上海市科技协会专事写作。1982年被选为世界科幻小说协会理事,并任中国科普创作常务理事、上海科普创作协会副理事长等职。作品有中篇科幻小说《小灵通漫游未来》获全国第二届少年儿童文艺作品评选一等奖。
大熊猫教案(优质17篇)篇二
教学目标:
1、欣赏《大熊猫》,对音乐形象充分展开想象。
教学重点:
1、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想象。
2、用生动形象的'动作表达自己想象中的动物神态。
教学难点:
感受乐曲的意境和情景,能跟着音乐表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2、小朋友在大森林里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呢?
4、小朋友看到的熊猫有……的,它在表演……,我们也来学学熊猫可爱的样子。
6、生根据音乐速度变化分段。
7、生总赏全曲,随音乐根据自己的感受和理解自由表演。
三、课堂总结。
大熊猫教案(优质17篇)篇三
第一课时(表格式,请往下看)。
课题大 熊 猫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字15个,会用生字组词;
2.现在教师想给大家读一遍课文,请你注意你标出来的生字。3.找认字多的学生读课文。
1.大声地再读一遍课文,看还有什么问题?
第二课时。
利用学生喜爱大熊猫的心理特点,鼓励他们自学,培养其独立自主思考的习惯,提高其理解能力。
1、流畅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正确理解课文的内容,使学生了解大熊猫的外形特征和它的生活习性。
课文挂图录像。
角色表演交流讨论。
一、观看录像,初步认识大熊猫。
2、指名说说看见了什么?让所有的学生都大胆发言。
二、朗读课文,进一步了解大熊猫。
1、教师领读课文。
2、指导学生自己读课文。
3、指名个别读课文。
三、讲读课文,深入了解大熊猫。
1、出示教学挂图,通过看挂图学习大熊猫的样子。
教师让学生说出挂图上有什么?再根据学生说的,教师再指句子,让学生理解句子意思。
2、利用角色表演理解第二自然段的意思。
(1)师生齐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教师让学生都想象自己是一只大熊猫,教师边读课文边让学生表演。(指导学生表演好:爬上爬下用爪子抱着脑袋呼呼地睡大觉睁开眼睛睡醒了摆动着走来走去)。
(3)学生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3、通过朗读,让学生自己理解课文第三自然段。
教师问:大熊猫最喜爱吃什么?学生齐回答。再指图让学生看大熊猫吃竹子的样子。
四、课堂检测。
1、教师出示问题:大熊猫是什么样子?大熊猫小时候和长大以后有什么不同?大熊猫爱吃什么?学生自读问题,思考题意。
2、指导学生自己独立思考问题。
3、让同座位的两个同学交流、讨论,教师指导。
4、指导学生自己写出答句,教师个别讲析。
五、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大熊猫教案(优质17篇)篇四
1、使幼儿认识大熊猫的主要外形特征,了解大熊猫的生活习性。
2、让幼儿知道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贵动物,是国宝,应保护大熊猫。
3、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丰富词汇:珍贵、竹笋。
一、用谜语引出课题,让幼儿猜:"像熊比熊小,像猫比猫大。竹笋当粮食,竹林里安家。"(大熊猫)。
二、出示大熊猫玩具,引导幼儿观察大熊猫的外形特征。
教师出示大熊猫玩具,提出问题,引导幼儿依次观察大熊猫的头、嘴、眼睛、耳朵、鼻子、身体、四肢、尾巴等。
小结:大熊猫的头是圆形,头上有嘴、鼻子、眼睛、耳朵。一张嘴,一对小眼睛周围长着黑色的毛,像带黑色的眼镜。鼻子是黑色的,在脸的中央,两只小耳朵是黑色的。身体胖乎乎的是椭圆形,全是白色。有四条粗短的腿,长圆形,是黑色的,尾巴短短的是黑色。
三、讲述大熊猫的生活习性。
教师提出问题:大熊猫生活在哪里?它喜欢吃什么?怎样生活?是怎样走路的?小结:大熊猫住在长有竹林的高山上,喜欢吃竹叶、竹笋。它喜欢独居,白天睡觉,晚上出来吃东西,会爬树,走起路来摇摇摆摆的。
四、谈话:大熊猫与人类的关系。
"为什么称大熊猫为国宝?你在什么地方见过大熊猫?你喜欢大熊猫吗?为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它?"。
小结:(为什么称大熊猫为国宝参见教学资料)小朋友在动物园、电影、电视或图书中见过大熊猫。大熊猫形体美丽,动作有趣,性情温雅,可供大家观赏,还可以表演精彩的节目,是我们和世界人民喜爱的动物。但它却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危险,我们要救救大熊猫,保护大熊猫,让它永远生活在地球上。
科学教育蕴含的教育价值主要在于亲历探究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从而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应用。幼儿学习的动机与成人不同,他们的动机完全依赖于对被认知对象感兴趣的程度。
大熊猫教案(优质17篇)篇五
大熊猫,一般称作“熊猫”,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动物之一,数量十分稀少,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体色为黑白相间,被誉为“中国国宝”。
1、通过学习了解大熊猫的简单知识,能简单的画出大熊猫的体态,形状。
2、增强幼儿爱护大熊猫的情感。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大胆尝试绘画,并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画好椭圆,和圆形
画好椭圆,和圆形
一、开始部分:
二、基本部分:
1、出示图片:(大熊猫吃竹子的画面、玩耍的画面),让幼儿观察并讲述大熊猫的外形特征。
小朋友,图上是谁啊?(大熊猫)大熊猫在干什么?(在吃竹子、在玩……)大熊猫长什么样子啊?(大熊猫有一个圆圆的脑袋,椭圆形的身子,椭圆形的四肢,半圆形的耳朵,圆圆的眼睛,尖尖的鼻子,弯弯的嘴。
(老师)小朋友们真棒,刚才看得太仔细了,大熊猫身子很肥胖,长有粗壮的四肢。
2、老师在黑板上示范并讲解大熊猫的画法。
首先,咱们画大熊猫圆圆的大脑袋。 然后在脑袋下面画一个椭圆形的身子,然后画大熊猫椭圆形的四肢,最后,咱们给大熊猫添画上圆圆的眼睛,尖尖的鼻子,弯弯的嘴 。小朋友们,老师刚刚给你们说了,大熊猫爱吃什么?(竹叶)所以,我们在画画时,要给大熊猫添画上竹叶。
3、让幼儿自己操作
1)、幼儿在绘画纸进行绘画。老师巡回指导,必要时给予帮助。
2)、画简单的大熊猫的基础上,大胆想象,画出不同形态的大熊猫。
3)、为大熊猫添画竹笋、竹叶等。
4)、给大熊猫进行着色。注意画面的整洁,涂色要均匀。(涂色时老师要强调,用油画棒涂色时要朝一个方向涂)
4、对孩子的作品进行评价,组织孩子们选出不同姿态的大熊猫,组成熊猫的一家,进行组合活动,并进行讲述活动,发展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合能力。
三、活动延伸:
刚才小朋友们表现太棒了,现在,咱们去把你们画的漂亮的熊猫贴在画廊上。
四、结束部分:
让幼儿模仿大熊猫走路,依次走出教室。
第一个部分:通过猜谜语的方式,激发幼儿对这节活动课的喜爱
第二各部分:通过老师的讲解,让小朋友们了解大熊猫,初步知道大熊猫长什么样子,喜爱什么?这节最大的难点是,幼儿对画椭圆与圆形掌握不好。所以在幼儿实际操作中,老师要给予幼儿帮助。多鼓励幼儿。
第三部分:通过贴画,来鼓励幼儿。
最后,我认为通过这节美术课,能让幼儿简单了解熊猫,让幼儿知道什么是圆与椭圆,让幼儿知道大熊猫喜欢吃竹叶,是我们国家的一级保护动物。
大熊猫教案(优质17篇)篇六
1.能查找资料,整合信息,围绕提示的问题写一写大熊猫。
2.通过自评和互评,能用修改符号修改不准确的内容并补充新的内容。
多媒体课件。
1课时。
一、观看大熊猫,激趣导入。
1.出示多媒体课件:大熊猫。
大熊猫是哺乳动物,体色为黑白两色,它有着圆圆的脸颊,大大的黑眼圈,胖嘟嘟的身体,以及标志性的.内八字的行走方式,还有锋利的爪子。
大熊猫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大熊猫主要分布在四川、陕西和甘肃等地。
看到可爱的大熊猫,你想知道哪些问题呢?
3.出示教材中的问题。
4.这次习作我们就围绕这些问题,介绍一下大熊猫。
二、捕捉信息,明确要求。
1.课件出示表现大熊猫生活习性的画面。
2.出示课本中的图表。
3.明确要求。
(1)这次习作要围绕课本中提出的三个问题或其他问题介绍大熊猫。
(2)写作时可参考教材图表中提供的材料,也可以再查找其他资料。
(3)写完后注意修改,同学之间可以互评。
三、教师点拨,指导习作。
1.明确要求,拓展思路。认真阅读需要解答的问题,明确习作的内容,抓住大熊猫的特点和生活习性进行描写。
2.搜集资料,选择材料。描写大熊猫的外形特点,要仔细看它的头部、尾部、颜色、四肢是什么样的。描写大熊猫的生活习性,要抓住它怎样吃食、怎样游戏、怎样睡觉等来写。
3.突出重点,表达心情。描写大熊猫的样子要侧重于静态描写,描写它的活动情况,要侧重于动态描写。按照从静态到动态,有条理、有层次地观察和描写,就能把习作写得清楚、细致、感人。在描写大熊猫的时候,也要表达自己的感情。
4.细致描写,条理清晰。描写大熊猫时,要细致描写,认真刻画。特别是在描写它的生活习性时,要注意准确地使用动词,再现它的活动情景。
在描写时一定要想好怎样开头,怎样结尾,全篇文章怎样组合。把这些想好之后再动笔,才能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四、试写初稿,修改完善。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巡回指导,并对写作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学生完成初稿,自己反复朗读,进行修改。
3.在小组内进行互评互改。
五、修改习作,誊写习作。
学生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把修改后的习作抄写在作文本上。
1.查找资料,围绕提的问题写。
2.自评、互评习作。
大熊猫教案(优质17篇)篇七
教材内容:《大熊猫》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语文s版)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介绍大熊猫的文章。文中一共有四个自然段,课文语言浅显易懂,描写形象生动。通过介绍大熊猫的可爱外形,小的时候和长大后的不同生活习性,最爱吃什么,以及大熊猫的珍贵和受欢迎,一只可爱的大熊猫形象跃然于纸上,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大熊猫的喜爱之情,增强保护珍稀动物的意识。
学生分析:
1、大部分的学生虽然没有亲眼见过大熊猫,但是他们通过各种信息渠道,对大熊猫有一定的熟悉度。
2、一年级的学生,虽然已有初步的认识事物的能力,对一些客观的生活情景能进行简单的表述。但是,那些仅仅是一些零碎的、不规范的语言。为了使他们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在课堂上必须要努力创设直观的教学情景,帮助他们学习、感悟、积累语言。
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让学生与文本对话,是我们在新课程实验中致力寻求的新理念,也是我们语文教学的至高追求。通过对话,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充分的张扬,让他们享受学习语文的乐趣,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2、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激发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重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正确情感和态度。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熊猫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
2、能力目标:有感情朗读全文。
3、情感目标:体会大熊猫的可爱,激发爱护珍稀动物,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大熊猫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大熊猫的可爱,激发保护珍稀动物,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教师引言: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看谁能猜出来。(出示课件)对,就是大熊猫。我国有许多珍奇动物,最可爱的要数大熊猫了。
2、播放大熊猫生活片断。(出示课件)。
3、教师引言:你们喜欢大熊猫吗?(喜欢)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好好地认识大熊猫。(板书课题:大熊猫)请齐读课题。
二、引入情景,品读感悟,理解课文。
1、让学生欣赏大熊猫的生活写真。(出示课件)。
2、请学生说一说大熊猫的样子。(出示课件)。
按照课件中的顺序,让学生逐一回答。(总结板书:样子 很可爱)。
3、指导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
(1)教师范读。
(2)指名读,齐读。
4、教师引言:我们刚才通过图片学习了第2自然段。下面我们来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5、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2)指名说说:大熊猫小的时候和长大以后有什么不同的表现。
教师相机出示课件:小时候——爬上爬下(板书:小时侯 很活泼)。
长大——抱头睡大觉(板书:长大 爱睡觉)。
(3)欣赏大熊猫小时侯和睡觉的图片。(出示课件)。
(4)指导朗读。
6、寓学于练:(出示课件)。
读一读,说一说:
大熊猫走来走去找东西吃,
小鸟在风雨中__来__去,迷了路。
小鱼在水中__来__去做游戏。
小狗在院子里__来__去,找骨头吃。
7、有感情朗读第4自然段。
(1)让学生看大熊猫吃竹子的图片。(出示课件)。
(2)教师引言:你知道大熊猫最爱吃什么吗?(竹叶,竹笋)。
教师相机出示课件:爱吃——竹叶、竹笋(板书:爱吃 竹叶、竹笋)。
(3)教师引言:想想,我们该用怎样的语气和表情来朗读第4自然段。指名读第4自然段。
8、指导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
(1)教师引言:大熊猫非常可爱,而且,只有我们国家拥有。它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称为“国宝”。它那么珍贵,难怪在动物里成了最吸引人,最受欢迎的动物。
(2)、让学生想想该用怎样的语气和表情来读这一段。
三、检查词语(出示课件)。
1、先指名读出每个词语。
2、不同形式读每个词语。
四、拓宽视野,情感升华。
1、教师引言:今天我们通过学习,认识了大熊猫,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首关于大熊猫的歌曲。(出示课件)。
教师总结大熊猫的生活现状。
五、作业超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样子(很可爱)。
7.大熊猫 小(很活泼)。
大(爱睡觉)。
爱吃(竹子竹笋)。
大熊猫教案(优质17篇)篇八
教学重点及难点:
1、大熊猫的特点和习性及其成为国宝的原因;
2、形象生动的说明;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熊猫的图片。
(二)预习课文。
2、查阅工具书,能够顺畅地熟读课文。
3、熟读课文,学生自己概括大熊猫的外形、分布、生活环境、习性、繁殖、现状等知识。
4、画出有代表性的能表现大熊猫特点的句子。
5、编写课文结构提纲,理清思路,了解大意。
第三部分(第17、18段),介绍大熊猫生活历史古老的特征,说明它是“活化石”。
(三)课文说明顺序。
从全文看,文章紧紧围绕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这个中心来进行说明;在结构上按由果到因的逻辑歹顷序来安排组织材料。文章开始先从我国特有、国际公认、古籍记载三个方面概括说明大熊猫的珍贵,暗扣说明中心,然后依次从“体态可爱”“数量稀少”“活化石”三方面说明它珍贵的原因,篇末直接点明说明中心。从第二部分和文章的第三部分看,文章在介绍大熊猫作为一般动物的概念,介绍了大熊猫生活习惯和繁殖情况之后,又特别介绍了大熊猫有别于其他动物的特殊的价值是为一般到特殊的介绍方法。就文章的第三部分看,在介绍大熊猫的生存环境、食性特点、活动范围和繁殖困难等外部条件和内部因素后,指出它有濒临灭绝的危险,必须加以保护,这又是由因到果。
(四)阅读提示,小组讨论:
1、本文1-7段主要是说明大熊猫的什么特点?
2、哪些段落介绍了野生大熊猫的生长环境和生活习性?
3、大熊猫具有怎样的珍贵科学价值?
(五)感悟课文,理解吸收。
1、朗读自己喜欢的语句,说说为什么喜欢。
2、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对课文做补充,比一比:哪一组又多又详细。
3、查找我国13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联系课文,用简要的文字说说建立保护区的意义。
根据资料,仿照生物书体系,编写一篇生物课文:介绍大熊猫的知识。
写倡议书:主题:保护野生动物。题目、内容、形式自定。
课后语文实践活动:
1、参观动物园的大熊猫,或观看专题片《国宝——大熊猫》,结合课文上学到的知识,在小组里向同学说一说自己心目中的大熊猫。
2、办一期手抄报,画一些图片,介绍有关大熊猫的知识,。
3、把大熊猫当作你的朋友,给他写一封信,表达你对他的问候和关心。
开展宣传活动,号召社会一起关注关心大熊猫。
大熊猫教案(优质17篇)篇九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大熊猫的特点和习性及成为国宝的原因。
技能目标:品味文中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
情感目标:了解大熊猫的生存现状提高保护动物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1、了解大熊猫的特点和习性及成为国宝的原因。
2、品味文中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
三、教学难点:
1、积累品味文中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
四、教具学具准备:
五、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看视频、学生说感受;
2、学习新课叶永烈的《国宝大熊猫》(师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出示字词(略)。
(二)初读感知。
(三)品读课文。
学生再读课文并思考:
1、课文中的哪些地方表现了大熊猫的可爱?请从修辞、词语运用等角度进行赏析。
2、哪些地方体现了大熊猫的珍贵?请从从说明方法等角度来品读。
(四)拓展延伸。
1、出示有关大熊猫的生存现状材料。
2、学生概括原因。
3、学生说说世界动物的生存现状。
4、让学生写几条保护动物的公益性标语。
(五)总结课堂的学习。
(六)布置作业。
大熊猫教案(优质17篇)篇十
教学目标:
1.针对教材提出的问题,搜集国宝大熊猫的相关资料信息。
2初步学习整合信息,从不同方面介绍国宝大熊猫。
3.语句要通顺,调理要清晰,内容要清楚明白。能适当的用上一些说明方法。
教学重点:
初步学习整合大熊猫的信息,从不同方面介绍大熊猫。
教学难点:
能恰当的用上一定的说明方法,文从字顺,条理清晰地写作。
教具准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同学们见过真的大熊猫吗?在哪见过?你对它有哪些了解?
设计意图:出示大熊猫图片,让学生再现生活场景,便于学生思维的激活,激起表达的欲望。为后面的话题交流创设了轻松地氛围。
2.教师讲述,明确任务: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这节。
课我们从不同方面来介绍大熊猫,让我们通过交流多一些对它的了解认识。
3.出示交流的问题。
(3)大熊猫生活在什么地方?
(4)大熊猫身上哪些地方是白的?哪些地方是黑的?
(5)大熊猫为什么被视为中国的国宝?
4.组内交流,推选代表全班交流。
教师相机板书:。
样子门类分布食物数量……。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学习抓住关键词提取信息的学习意识,为接下来的写作梳理提纲。
5.明确写作要。
(1)整合信息,确定从几个不同的方面进行介绍。
(2)信息要准确〖〗,语句要通顺,内容要清楚,结构要完整。
(3)会使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6.整合资料,自主写作。
第二课时。
一、展示作品,评价交流。
1.教师随机抽取小组学生作品展示,师生共同点评。
展示学生作品,先学生评价,老师再补充评价,点拨指导。
设计意图:作品展示,更能彰显学生的成就,提升写作的兴趣,尊重学生的个性认知,提升了学生的欣赏水平。
二、组内互评,互改,教师巡视,相机关注指导。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便于学生相互取长补短,互相促进,相互提升。
三、整理誊写。
板书设计:
整理信息。
大熊猫教案(优质17篇)篇十一
认识15歌声字,了解大熊猫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激发学生热爱大熊猫的思想感情。
识字,理解课文内容。
识字,理解课文内容。
挂图、课件、识字卡片。
一.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活动过程:
1.课件出示大熊猫吃竹子图。
3.读课文,找到那一段是描写大熊猫样子的。
4.指名读第二段后说一说大熊猫的样子。
5.让学生用铅笔轻轻地在30页的白描图中涂上应该是黑色的部位。
6.认识:熊许物最乎短黑圈(方法同前)。
7.课件演示大熊猫的'一些生活习性。
8.对照课文找到描写大熊猫习性的段落。
9.生读课文,熟读后清学生会大大熊猫有那些生活习性。
10.提问:大熊猫喜欢吃什么?
11.指名读最后一段。
12.学习生字:侯爬爪抱睁香(方法同前)。
13.同学们通过学习你喜欢大熊猫吗?让我们齐读第一段。
14.自己读课文,喜欢哪段读哪段。
三.课堂总结: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它特产于我国,也是全世界的珍奇动物。
四.教学回顾:
大熊猫教案(优质17篇)篇十二
一、用谜语引出课题,让幼儿猜:"像熊比熊小,像猫比猫大。竹笋当粮食,竹林里安家。"(大熊猫)。
二、出示大熊猫玩具,引导幼儿观察大熊猫的外形特征。
教师出示大熊猫玩具,提出问题,引导幼儿依次观察大熊猫的头、嘴、眼睛、耳朵、鼻子、身体、四肢、尾巴等。
小结:大熊猫的头是圆形,头上有嘴、鼻子、眼睛、耳朵。一张嘴,一对小眼睛周围长着黑色的毛,像带黑色的眼镜。鼻子是黑色的,在脸的中央,两只小耳朵是黑色的。身体胖乎乎的是椭圆形,全是白色。有四条粗短的腿,长圆形,是黑色的,尾巴短短的是黑色。
三、讲述大熊猫的生活习性。
教师提出问题:大熊猫生活在哪里?它喜欢吃什么?怎样生活?是怎样走路的?小结:大熊猫住在长有竹林的高山上,喜欢吃竹叶、竹笋。它喜欢独居,白天睡觉,晚上出来吃东西,会爬树,走起路来摇摇摆摆的。
四、谈话:大熊猫与人类的关系。
"为什么称大熊猫为国宝?你在什么地方见过大熊猫?你喜欢大熊猫吗?为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它?"。
小结:(为什么称大熊猫为国宝参见教学资料)小朋友在动物园、电影、电视或图书中见过大熊猫。大熊猫形体美丽,动作有趣,性情温雅,可供大家观赏,还可以表演精彩的节目,是我们和世界人民喜爱的动物。但它却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危险,我们要救救大熊猫,保护大熊猫,让它永远生活在地球上。
大熊猫教案(优质17篇)篇十三
2.了解大熊猫的生存现状并提高保护动物的意识;。
3.学习形象生动的说明方法。
一、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观看以熊猫为主题的录像片断,增强学生对熊猫的感性认识。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一些关于熊猫的特点、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也可以让学生描绘一下大熊猫的特征。
二、整体感知,研读课文。
明确:本文是一篇介绍珍稀动物大熊猫的科普说明文。课文标题中的“大熊猫”,表明了文章说明的对象,“国宝”一词点明了说明的重点。先说“国宝”,再用表示解释说明的破折号引出被称为国宝的对象“大熊猫”,起着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突出大熊猫的'珍贵;二是引起读者的注意:
2.熟读课文之后,如果让你来介绍大熊猫,你会从哪些方面来介绍?(可鼓励学生用第一人称的方式,上台介绍大熊猫)。
明确:外形特点:可爱。
生长环境:人烟稀少、泉水丰富、竹类众多。
生活习性:喜爱食竹、食量很大、性情孤僻、爱独处。
活动范围:随季节交替而改变活动范围。
繁殖情况:繁殖力低,大多每胎产一仔。
三、揣摩运用,体味语言。
1.作者生动传神地描写了大熊猫的举止神态,突出了它可爱、机警的特点。其中你最喜欢哪些语句?为什么?(根据学情,可引导学生学习本文生动的说明方法:引用、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诠释等,以及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不必过细分析。)。
2.比较探讨:
大熊猫体态丰满,四肢粗壮,尾巴短秃,色奇特,头和身躯乳白色,而四肢和肩部黑色,头上有一对整齐的黑耳朵,还有两个黑眼眶,很象戴着一副八字形的黑眼镜。大熊猫长相俊俏,神态温驯,给人以优美、活泼的感觉。(《国宝——大熊猫》)。
体肥胖,形似熊而略小,长约1.5米,肩高66厘米,尾很短。密而具光泽,眼周、耳、前后肢和肩部黑色,其余均为白色。(《辞海》)。
3.结合课文以及你所了解的有关情况,请你谈一谈大熊猫的生存现状?
(大熊猫生活现状:学生可根据有关资料,围绕大熊猫濒临灭绝,阐述自己的观点。)。
四、以“如何来保护我们的国宝——大熊猫”为主题,展开专题研究。
1.将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进行整理、归纳。
2.以小组为单位,确定研究子课题。
3.分工合作,拟定研究方案,并组织实施。
4.交流、汇报。
(不断鼓励学生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此部分可在课余完成,达到学科整合的目的。)。
五、布置作业:
最近,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新开辟了一条旅游路线,沿途关于保护野生动物的标语尚未拟写,请各方阵同学帮它拟写。
大熊猫教案(优质17篇)篇十四
认识15歌声字,了解大熊猫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激发学生热爱大熊猫的思想感情。
识字,理解课文内容。
识字,理解课文内容。
挂图、识字卡片。
一、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活动过程:
2、学生观察大熊猫是什么样的?
3、读课文,找到那一段是描写大熊猫样子的。
4、指名读第二段后说一说大熊猫的样子。
5、让学生用铅笔轻轻地在30页的白描图中涂上应该是黑色的部位。
6、认识:熊许物最乎短黑圈(方法同前)。
7、师说大熊猫的一些生活习性。
8、对照课文找到描写大熊猫习性的'段落。
9、生读课文,熟读后清学生会大大熊猫有那些生活习性。
11、指名读最后一段。
12、学习生字:侯爬爪抱睁香(方法同前)。
13、同学们通过学习你喜欢大熊猫吗?让我们齐读第一段。
14、自己读课文,喜欢哪段读哪段。
三、课堂总结:
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它特产于我国,也是全世界的珍奇动物。
板书设计。
身子胖乎乎白。
尾巴短。
头白黑耳朵黑眼圈。
四肢黑。
熊许物最乎短黑圈侯爬爪抱睁香。
大熊猫教案(优质17篇)篇十五
1、初步学会用“回答几个问题,把答案连起来归纳课文的段落大意”的方法。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3、培养喜爱“大熊猫”的感情,懂得要爱护野生动物。
教学重难点:初步学会用“回答几个问题,把答案连起来归纳课文的段落大意”的方法。
一、谈话揭题
复习第一节课的内容。你还了解大熊猫的一些什么知识?
二、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了解大熊猫的样子。
(2)有感情地朗读有关描写大、小熊猫的句子,让人感受到它们的可爱!把它说给同桌听,记住句子。
2、那我们是怎样找到大熊猫的“家”的呢?
(1)读第3自然段。这里说了什么?
(发现大熊猫的踪迹——粪便)
(2)指名读第4自然段。又发现了什么?
(听到大熊猫幼仔的声音)
(3)读第5自然段。我们循声而去发现了什么?
(我们找到一个紧贴地面的枯树洞就是大熊猫的家)
(4)最后我们看到了——
(5)这几个自然段作者的感情有何变化?应该怎样在朗读上体现出来?自由练,指名读。
3、自由读第6—8小节。
三、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1、根据课后题2给课文分段。
2、学习单元提示。说说怎样用提问法概括段落大意?
3、回答课后题3,学习用提问法概括段意
(1)把每一问的答案连起来概括段意。
(注意修改:一要适当改变或补充词语,正确表达意思,不能简单地把问题的答案一字不换的连起来。二要注意只要表达得正确清楚、完整,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法,不要千篇一律)
(2)概括段意并写下来。
(3)评议。
4、小结方法。
四、总结延伸
1、你喜欢大熊猫吗?为什么说大熊猫不愧是大自然的“明星”,咱们的“国宝”?
2、说说要怎样对待、保护动物?
五、课堂作业
25、大熊猫的故乡
一、来到大熊猫的故乡
二、找到大熊猫的家:发现、听到、找到
三、看到大熊猫:可爱、文静悠闲(明星、国宝)]
大熊猫教案(优质17篇)篇十六
标:
1、自主学习,了解大熊猫的有关知识。
2、品味语言,感受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与生动。
3、调查研究,关注大熊猫的生存现状。
3、大熊猫的特点和习性及其成为国宝的原因;。
4、形象生动的说明;。
5、本文的结构比较简单,只要求学生掌握整体的思路;。
6、运用多媒体教学;。
7、教学方式: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8、课时安排:一教时。
1、导入:
在自然界中有许多珍奇可爱的动物,你最喜欢哪一种呢?
(学生自由回答)。
2、播放大熊猫影片,让学生对大熊猫有个初步了解。
3、从题目中找出大熊猫的特点。
明确:珍贵。
4、阅读课文:
思考:(1)大熊猫为什么珍贵?请用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
板书:
体态可爱。
数量稀少。
活化石。
(2)文中哪些语句分别表现这些特点。请用适当的语气语调朗读出来。
5、品读课文:
思考:作者是如何来说明大熊猫的珍贵?
(1)出示幻灯片:比较课文第6段和《辞海》中对大熊猫形体的不同说明,讨论这段文字语言的特点和表达效果。
体肥胖,形似熊而略小,长约1、5米,肩高66厘米,尾很短。毛密而具光泽,眼周、耳、前后肢和肩部黑色,其余均为白色。
―――《辞海》。
(2)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类似的'句子加以品析,进一步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注:学生相互评价)。
6、归纳总结:如何增强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和准确性?
明确:(1)、准确使用形容词和动词,增强说明文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2)、巧妙运用拟人、排比、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增强说明文的生动性。
(3)、科学使用副词增强说明文的准确性。
7、学以致用:
请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选择感兴趣的话题,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以第一人称来介绍大熊猫。
1、我的家族史。
2、我的“家”
3、我的明星路。
4、我的特殊身份。
5、我的饮食习惯。
6、自拟题。
(提示:尽量运用自己语言)。
8、进一步明确大熊猫生活现状。
9、请你自己设计一份拯救大熊猫的倡议书。
格式:
倡议书。
我们该怎样去做:
倡议人:
时间:
10、教师总结:
向全社会呼吁:关注保护野生动物。
大熊猫教案(优质17篇)篇十七
本课是一篇说明文,重要介绍了大熊猫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食物及进食特点,字里行间渗透着对大熊猫的喜爱之情。
低年级学生对动物都比较感兴趣,也有机会接触和了解一些动物,但由于地理位置位置的原因,我们这里的学生很少能亲眼见到大熊猫,对大熊猫充满了好奇心,这就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兴趣,针对这个特点,本课的教学安排将学生课前自己动手收集资料、了解有关大熊猫的知识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不仅使学生初步学习了一些记字方法和阅读方法,同时也锻炼了他们动手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1、通过学习本课了解大熊猫的外形特征与生活习性,了解更多有关大熊猫的知识,感受大熊猫的可爱,树立保护动物的意识。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模仿课文简单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动物。
了解大熊猫的外形特征与生活习性。
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收集大熊猫的资料。
你最喜欢哪种动物?
你能给大家说一说你喜欢的动物长得什么样吗?你知道它最喜欢吃什么吗?
(出示幻灯)学生齐答:大熊猫。
师:对,它就是被我们称作国宝的大熊猫(师板书课题)。你们喜欢它吗?
那么你们为什么喜欢它呢?(生根据收集到的资料自由发言)。
(师相机板书:珍贵,可爱,国宝)。
同学们说得真好,那么,你们想不想知道更多的关于大熊猫的知识呢?今天老师就带你们更好地了解一下大熊猫,下面我们来看课文。
1、师范读课文。
2、生自由读课文:同学们,听完了课文,你们是不是更喜欢大熊猫了?那么下面你们就带着喜爱的感情认真地读读课文吧。阅读要求:一边读一边在课文中标出自然段。
3、指名分段读课文。
4、再次齐读课文。
1、你最喜欢文中哪一段?就用喜爱的语气来给大家读一读吧。
2、学习第一段:读完后,你们知道了什么?
等国家和地区赠送大熊猫,这些大熊猫在这些国家和地区都受到很高的待遇,住在为它们专门修建的熊猫馆。并且大熊猫还被选做北京2008奥运会的会标呢。(出示奥运福娃的图片及赴港大熊猫的图片)这就是赠送给香港的两只大熊猫团团和圆圆,它们的名字还是经过网络征集的呢。那么,它们为什么能受到那么多人的喜爱呢?我们就来看看下面的课文吧。(生齐读课文)。
a)生边读,师画简笔画。
b)生根据课文内容和老师一起完成描图。
c)边看图边指导学生背课文。
d)出示幻灯,学生填空。1,大熊猫的身子(),尾巴(),皮毛很()。头和身子是(),四肢是()。它头上长着一对()的黑耳朵,还有两个()黑眼圈。
2,比一比,你认为哪个句子更好?为什么?
大熊猫的身子很胖。
大熊猫的身子胖乎乎的。
3、照样子,写词语:毛茸茸。
胖乎乎()。
4、学习第三段:
大熊猫不仅长得可爱,它的生活习惯也很有特点,那么谁来读读下面这段课文呢?教师板书:
小时候:活泼,喜欢爬上爬下。(很可爱)。
长大以后:不大爱活动,常常用爪子抱着头呼呼睡大觉。(憨态可掬)。
5、学习第四段:
最后,我们来看看大熊猫都吃些什么?
(1)、认真观察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动物,然后模仿课文给同学介绍一下这种动物,并把它记在日记里面。
(2)、把你想对大熊猫说的话写下来。
(3)、写一句话吸引更多的人们和我们一起保护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