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月工作总结,我们可以发现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进而制定相应的改进计划。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月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
民政局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优质15篇)篇一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区委胡书记提出在政策范围之内,最大限度的对“困中之困、难中之难”的特困群体在“物质上援助、精神上关爱、政策上倾斜、难题上解决”的指示要求。我局对xx区各区直单位摸底上报的包联社区(村)的337户拟帮扶特困户对象,结合民政救助政策,进行了进一步排查。根据困难户的致困原因、困难程度进行分类,分别提出帮扶建议,并通过各乡镇(街道)审核把关,最后确定民政可再行救助对象184户和拟办理特困人员供养39户,对于涉及残联、工会、慈善、医疗保障、住建局等职能部门可救助的对象,我们也及时进行了汇总和转介。民政可再行救助的184户困难对象,我们按照低保提标和进行临时救助两大类进行帮扶。针对拟办理特困人员供养的39户困难对象,我们利用两天时间进行逐一入户走访调查,结合特困人员供养认定条件,最后确定17户符合纳入特困人员供养,并第一时间告知所在乡镇(街道)民政科工作人员,积极协助办理审核审批手续。
民政局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优质15篇)篇二
紧紧围绕省、市、区委的部署要求,结合民政工作实际,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围绕“六个破除、六个着力、六个坚持”和区委胡书记提出的“新春三问”,扎实开展了“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通过认真组织动员部署,深入开展学习讨论,聆听先进典型报告,开展“对标一流”述职评议,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组织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等多种形式,将“改革创新、奋发有为”与民政工作有机结合,认真梳理出“关于城乡低保中“息访”保的问题;关于城市街道之间有管理区域相互交叉、相互重合的现象,存在管辖范围不清管理界限不明的问题;关于我区范围内新建居民小区社会职能归属问题”3项突出问题,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整改方案,形成问题整改责任清单,并对标一流逐一落实,推动了民政各项工作创新发展。
民政局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优质15篇)篇三
1.全面完成民政牵头的六项市惠民实事,达到或超过省的目标要求。一是城乡低保补差水平分别提高到523元/人月、248元/人月以上,其中东南板块分别达543元/人月、410元/人月,全部达到省要求。二是孤儿基本生活水平最低养育标准集中养育和分散养育水平分别提高到1800元和1000元,全部超出省标准要求,其中东南板块分别达1800元和1282元。三是城乡特困人员年供养标准达到14400元,其中xx高新区、端州区分别达到30000元和20100元,提标后,我市特困供养人员基本生活标准不低于当地最低生活标准的1.6倍。四是困难群众的基本医疗费用政策范围内自付部分医疗救助比例提高到80%,全市全面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开展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达到省的要求。五是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分别提高到每人每年2000元和2700元,达到省的标准要求。六是实现60岁以上老年人“银龄安康行动”全覆盖。
2.稳妥推进县城镇改街、村改居。一是指导封开县、怀集县政府成立“镇改街”工作领导小组,召集相关镇、单位召开会议,落实“镇改街”和“村改居”工作责任。二是指导相关县研究制定方案,目前封开县江口镇已明确整体改设街道方案,正启动有关申报程序;怀集县怀城镇、广宁县南街镇正在修订方案。三是加强与省民政厅沟通,对有关县申报流程工作时间上作出指引,进一步推进有关工作开展。
3.养老服务机构公建民营和医养结合试点有序推进。一是鼎湖区、广宁县、德庆县、怀集县公办养老服务机构公建民营试点改革革方案均已上报省民政厅。其中鼎湖区已完成招标工作,并与中标方签订了营运合同,已进入改造施工阶段。德庆县已于4月24日完成招标;广宁县、怀集县正在筹集招投标工作。二是在xx伸手助人护老颐养院设立市级、封开县设立县级医养结合示范点,使养老机构与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护理技术、转诊服务方面建立起相对稳定的合作关系。目前,卫计部门已批准xx伸手助人护老颐养院设置护理院,该院已递交资料申请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正等待验收。封开县中医医养结合示范点已于2020年1月29日正式开业。目前全市有113家养老机构能够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占全部养老机构的98.26%。
4.统筹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一是完善组织架构。市减灾委员会办公室4月1日补充调整了市减灾委组织架构,成员单位由原来28个增加到34个,并修订完善了《xx市自然灾害应急预案》。二是扎实做好救灾工作。强降雨和台风“艾云尼”袭肇期间,共发放帐篷、毛巾被、衣服、矿泉水、方便面等生活救助物资,折款85万元,使受困群众基本生活有保障。三是积极开展“防灾减灾日”宣传周活动。5月7日至13日活动期间,我市张贴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挂图3183份,悬挂宣传横额676条,发放宣传资料81900多份,市县级制作专题节目12个,组织各类演练1190场(次),参加活动人数9.26万人。
5.全面推进“双拥”工作。一是做好2020年随军家属安置准备工作,就接收安置随军家属问题联合市有关单位进行广泛征求意见,并将相关情况与市编办进行会商。二是组织开展好拥军优属系列活动。圆满完成2020年春节拥军优属慰问系列活动,全市共支出慰问经费430多万元。7月,经市政府同意,制定《xx市2020年“八一”建军节拥军优属慰问活动方案》。三是做好符合政府安排工作退役士兵安置工作。今年我市共接收2020年退役士兵1024名,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条件退役士兵16名,复员干部1名,已100%安置。四是加强退役士兵教育培训。积极宣传组织退役士兵参加教育培训工作,发放宣传资料1500份,引导退役士兵积极参训,24人报考2020年退役士兵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同比增加50%,全市拟参加2020年度两年中等职业技能培训为1199人。
6.加快建设复退军人服务体系。经市政府同意制定出台了《xx市民政局xx市财政局关于印发xx市复退军人困难生活临时救助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肇民〔2020〕64号)、《xx市民政局xx市财政局xx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关于印发xx市复退军人临时医疗救助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肇民〔2020〕66号)和《xx市民政局关于印发关于建立复退军人沟通联系机制的实施方案的通知》(肇民〔2020〕76号)等文件,四会市出台了“双扶”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办法,德庆县投入120万元建立“双扶”专项资金。复退军人子女教育、住房保障、创业就业实施办法、考核奖惩办法正在呈市政府审批。有关制度的加快出台,有力推动了复退军人服务体系建设。
民政局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优质15篇)篇四
1.按时足额下发定期生活补助金。1-6月,我局向在乡复员军人军人、参战退伍军人等433名重点优抚对象发放定期生活困难补助金共计170.12万元;向申请临时救助生活困难优抚对象5人发放临时救助金1.13万元。
2.大力推进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1-6月,发放2020年秋季、冬季退役士兵一次性经济补助金共计56.7万元。继续加大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工作力度,动员退役士兵积极参加培训,1-6月共发放驾驶培训补助金4万元。
3.优抚医疗发放工作。1-6月,发放重点优抚对象医疗补助34人次,发放补助金4.24万元;分批定期报销重点优抚对象医疗保险缴费补助79人,报销金额1.59万元;优抚对象灵活就业医保缴费12人,报销金额2.43万元。
4.双拥工作。积极开展双拥宣传工作,举办共建活动,结合传统节日动员组织单位职工、中小学生、群众居民到烈士陵园开展祭祀先烈活动,推进双拥工作宣传深入开展。同时,根据部队传来的立功通知,联合武装部、街道办组织人员将立功喜报送到军属家中,进一步提升军人和军属的光荣感和荣誉感,激发广大青年当兵的热情,大力营造一人立功全家光荣的浓厚氛围。
民政局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优质15篇)篇五
1.继续加大政府购买第三方社会组织机构服务力度,将购买服务拓展到残疾人、低收入等救助工作。
2.加快社区服务场所建设,确保在年底之前所有社区服务场所面积达到500平方米以上。
3.继续抓好全国和自治区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及社区减灾准备认证工作。指导社区开展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及社区减灾准备认证,通过创建提高社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4.继续完善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工作,关爱特困人员,坚持应保尽保。
5.加强惠民资金使用管理,加快惠民项目建设,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惠民资金管理制度,实现惠民资金效益最大化。
6.继续加强社区建设,举办社区“两委”人员和网格员培训,提高社区干部队伍综合素质。
7.进一步明确残疾人补贴补助工作申请审批发放流程,做好每项补贴补助的审定和发放工作、信息统计工作、复核工作。
8.继续抓好全国和自治区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及社区减灾准备认证工作以提高社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9.加强防艾工作宣传教育,对养老服务机构工作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加强对机构内老年人的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
民政局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优质15篇)篇六
殡葬工作方面。一是做好清明节期间群众祭扫活动的安全保障:根据区委区政府关于清明节工作部署要求,有序开展了清明节安全祭扫工作,通过召开专题会议,提前安排部署工作,设置清明节临时指挥部,制定《2020年清明节安全文明祭扫工作应急预案》、公墓值班值守表,分管领导负责,责任到人,分工明确,做到了无火情、无各类安全事件发生;二是开展为期一个月的私建违规违法“住宅式”墓地等突出问题专项摸排工作“回头看”;三是进一步科学规划,推进墓地规范化建设,对全区公墓和骨灰堂进行排查,摸清底数,为区委区政府制定殡葬改革方案提供依据。
婚姻登记工作方面。坚持“依法行政,服务民生”的宗旨,以优质文明服务为目标,全面规范了登记程序和办法,提高了登记人员的业务素质。逢特殊日520、521,我单位提前制定预案,增设办证窗口,增加工作人员,全天不歇岗,仅520当天共办理婚姻登记342对,确保高峰日婚姻登记各项工作顺利进行。截止到目前,共办理婚姻登记3860对,其中结婚登记3123对,离婚登记737对,全部合法有效,登记合格率100%。
流浪救助工作方面。截止目前,救助站共救助流浪乞讨人员37人。其中,为14人提供回家路费已自主返乡,有19位受助的流浪乞讨人员也通过头条寻人,寻亲成功后回归了家庭。还有4名滞留人员无法查到亲属信息,现托养在托养机构。
儿童福利工作方面。截止目前,我局接收办理收养手续4名(福利院弃婴收养),发放第一季度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2941人,440000元,第二季度补贴即将发放;发放60名社会散居孤儿生活费358400元,同时联合慈善会发放孤儿救助金30000元。机构合并后,融合完善原城郊两区残疾人员信息1942人,录入残疾人两补系统信息1928条,接收区残联移交2020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花名册4871人,下步准备2020年度护理补贴发放工作。
民政局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优质15篇)篇七
1.未成年人保护、孤儿救助工作。通过对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及孤儿进行了摸底排查,共排查出符合条件的儿童308名,其中210名困境儿童已建立一人一档进行动态管理。至今年6月我区共计孤儿14名,每月按标准足额发放。开展六一儿童节情暖童心活动,共开展2场大型宣传活动。
2.流浪乞讨救助工作。1-5月,我区流浪乞讨救助工作坚持经常化、主动化救助,形成区民政局、街道、社区三级联动和公安、执法、卫计、妇联、团委协作的工作机制,开展集中巡查4处,开展日常巡查多次,救助流浪乞讨人员40余人次,集中宣传7次。
3.推进殡葬改革,倡导殡葬新风尚清明期间制作文明祭扫宣传资料、贴画和横幅发放给各社区街道,在坟墓较多区域悬挂横幅、张贴宣传画报,并给社会群众发放宣传资料,大力推进殡葬改革,倡导殡葬新风尚。
4.规范婚姻登记管理。2020年1月至6月8日共办理结婚登记1213对、离婚登记643对、补领结婚登记124对、补领离婚登记26对、出具婚姻记录证明5例并整理归档。
民政局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优质15篇)篇八
1.社区服务场所建设取得新成绩。一是全面收尾2020年申报项目在建工程,16个社区迁入全新建设的社区办公用房,社区配套提升,办公服务条件极大改善;二是启动和推进2020年社区服务场所建设项目,今年新申报项目总数15个,已落地实施8个,各项工作有序实施;三是启动老旧达标社区“穿衣戴帽”工程,对老旧社区进行规范化标识改造,范围涵盖21个社区,其中18个社区将于7月份完成改造,打造社区规范统一的形象。
2.惠民资金使用规范有实效。一是修订社区惠民资金使用管理细则,完善惠民项目申报和审批程序,进一步规范惠民资金使用,上半年拨付惠民资金共计980万元,惠民项目完成立项287项。二是严抓惠项目监督验收,凡五万元以上项目,领导小组参与验收,确保资金用在实处,取得实效,普惠于民。截止民5月底,今年立项项目已经完成110项目,正在建设121项,建设成果取得良好社区效应,得到了居民群众的广泛认可。
3.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稳步推进。完善居民议事、城乡协商等相关配套制度,提高居民社区事务知晓率和参与度。印发《xx区社区绩效考核工作方案》,对照其他城区,将社区工作人员绩效每个档次分别上调100元。根据自治区最低工资调整的通知,上调社区工作人员基本补贴,提高工作待遇,增强了社区干部队伍的稳定性和工作积极性;加强社区干部的培训工作。组织开展了2020年xx区社区(村)书记、主任培训班,不断提高居委会工作效率和水平,更好地为社区群众服务。
民政局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优质15篇)篇九
根据省、市、县扶贫开发脱贫攻坚工作总体部署,民政部门作为社会保障兜底牵头部门,举民政救助保障能力,全力以赴投入到扶贫攻坚战役,并紧紧围绕贫困对象“两不愁、四保障”目标,以“五个一批、六个精准”为主要抓手,落实扶贫政策,并充分发挥民政社会救助制度的基础性作用,全面加强农村低保的社会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脱贫攻坚的有效衔接,坚持精准脱贫、精准兜底,为稳步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打下坚实基础,通过走访入户,民主评议等方式对符合条件的困难人群纳入低保进行兜底保障,登记造册,建档立卡,实行规范化管理机制。
1、孤儿救助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实行动态管理,应保尽保,并制定了《xx县2020年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实施办法》。全县现有孤儿保障对象38人,其中集中供养4人,分散供养34人,共发放孤儿保障金20.6万元,投资完成率达51.5%。
2、《制定了2020年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养老智慧化建设实施办法》。共发放居家养老服务补贴13.17万,计2204人;80岁以上高龄津贴135.36万元,计4787人;其中90岁以上51.45万元,计435人。
3、全县现有公办养老机构18所,床位689张。目前全县居家养老服务“三级中心”已建成42处,其中:县级指导中心1处,社区服务站5处,乡镇服务中心18处,村级服务站18处,完成城乡居家养老示范点选址工作。
4、对生活无着人员社会救助坚持“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原则。共接待和劝导救助人员63人次,开展“寒冬送温暖”、“传递温暖,关爱救助”宣传月等活动,共发放棉被15床、棉衣21套、宣传手册、宣传手袋、救助小名片等近3000余份。
5、农村五保对象应保尽保,全县现有农村五保对象938人,其中分散供养801人,每人每月450元,集中供养137人,每人每月550元,共发放农村五保供养及运行维护资金290.1万;六是临时救助标准稳步提高,修订了《xx县城乡居民临时救助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救助对象范围,规范审核审批程序,共救助146人次,累计救助资金26.3万元,人均1801元;发放残疾人护理补贴94.85万元、发放残疾人生活补贴115万元。
民政局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优质15篇)篇十
2.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根据关于印发《2020年宿州市社会养老服务实施办法》的通知(宿民发〔2020〕180号)的文件要求,着力抓好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后续工作,使日间照料正常运作起来,主要采取社会化运作,推向社会,交给专业养老机构运行,为社区老人提供日间就餐、居住、休闲娱乐等服务,丰富老人的日常生活。
3.双基工程建设。我区农村低保覆盖面达4.12%,汴北高新区和金海街道覆盖面在3%-4%之间;今年全区新建公益性公墓10个,目前芦岭镇、蒿沟和大店骨灰堂已经投入使用。高新区公墓已开工,正在建设中。夏刘寨、西苑、光明村整改为公益性公墓。夹沟镇公益性公墓、符离公益性公墓、褚兰公益性公墓、永安公益性公墓、杨庄公益性公墓已经完成选址,正在设计中;目前全区养老床位10502张,其中护理型床位2850张,次项工作完成;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35%。目前,11个老服务中心已全部建成,北关街道、符离镇、朱仙镇、西二铺乡、桃园镇、栏杆镇、芦岭镇、支河乡、灰古镇、大营镇、褚兰镇等养老服务中心,已挂牌投入运营;三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脱贫攻坚的一项新内容,今年我区的建设任务是居家养老服务站116个,5月底已经全面建成,现在正在制定相关制度,推向社会,全面运营。同时乡镇救助服务站39个已全部建成。
民政局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优质15篇)篇十一
(一)按照省市民政部门统一部署和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实施意见》(祁发〔2020〕2号)要求,开展一次全县村规民约“大体检”工作,完善乡村和社区治理体系,充分发挥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在城乡社区治理中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增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开展社区协商、服务社区居民的能力。
(二)根据省、市公益性公墓建设要求,督促各乡镇加快建设进度,补齐殡葬基本公共服务短板,满足群众殡葬需求,针对前期排查出的违规建设的殡葬设施,按照已制定的分类整治方案,督促各乡镇加大整治力度,认真做好全县殡葬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情况“回头看”和违法违规私建大墓、豪华墓等突出问题专项摸排整治工作,编制《xx县殡葬事业发展规划(2020-2024)》。
(三)完成2020年居家养老服务“三级中心”建设任务,打造完成祁山镇北街社区、历口夕阳红养老服务站、渚口乡渚口村养老服务站三个居家养老示范点。
(四)继续落实中央、省、市督导反馈问题整改工作,按照“有黑扫黑、有恶除恶、有乱治乱”的要求,深入推进民政各个领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推进农村涉黑涉恶问题线索,特别是把持侵蚀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涉黑涉恶问题线索排查工作,深入推进民生领域腐败和不正之风专项整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五)紧紧围绕贫困对象“两不愁、四保障”目标,以“五个一批、六个精准”为主要抓手,落实扶贫政策,充分发挥民政社会救助制度的基础性作用,全面加强农村低保的社会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脱贫攻坚的有效衔接,坚持精准脱贫、精准兜底,为稳步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六)严格履职尽责,打赢脱贫攻坚。扶贫先扶志,扶智先扶心,将扶志扶智作为重要抓手,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全方位宣传脱贫攻坚政策,教育群众摒除依赖思想,树立勤劳人能过上好日子的信心。强化包保责任,真正做到人员到位、责任到位、投入到位、措施到位。同时抓准基础数据,做好痕迹管理和基础数据的收集整理工作,以严实作风保证工作质量,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
民政局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优质15篇)篇十二
1.着力实施精准救助,充分发挥社会救助在扶贫工作中的兜底保障功能。把社会救助工作和扶贫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要求各乡镇、街道认真排查,切实做到“应保尽保”,不断提高农村低保等社会救助覆盖率,确保到2020年底,我区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就业帮扶脱贫的贫困人口、无力脱贫的贫困人口和暂时不能脱贫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社会救助范围,充分发挥社会救助在扶贫工作中的兜底保障功能。
2.着力推进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基层社会治理创新。
一是继续加强城乡社区基础设施和标准化建设。大力开展城乡和谐社区示范创建活动,以网格化、信息化、扁平化为方向,推进城乡社区标准化建设,深化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大力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和网格化管理,实现城市社区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全覆盖。继续做好农村社区“以奖代补”项目申报工作。二是大力发展社会组织。全面落实和完善社会组织直接登记制度。通过多种形式,重点培育、优先发展一批服务能力强、作用发挥好、公信力高的品牌社会组织。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提高党组织在社会组织中的有效覆盖。三是抓好全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一是着力抓好第十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和第七届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二是以第十届(第七届)村(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为契机,认真开展村(居)务公开、民主管理及“难点村”治理的后续工作。三是对在第十届(第七届)村(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中新当选的村(居)委会成员组织进行法律、政策、业务、技能等培训前工作准备。四是加强调查研究,深入开展村(居)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示范创建活动,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扎实推进村务(居)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
3.着力推进城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一是顺应养老需求,积极推进敬老院转型升级。更好地提高农村敬老院管理服务水平,把农村敬老院打造成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充分发挥公办养老机构示范引领作用。二是积极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投资养老服务业。落实好民办养老机构一次性建设补贴和床位运营补贴等扶持政策。三是扎实推进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及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保障低收入老人基本养老需求。
4.着力构建双拥工作大格局,保障优抚安置对象合法权益。一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省军区出台的《关于聚焦强军目标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意见》,扎实开展“双拥在基层”活动。深入推进“两新组织”拥军工作,搭建拥军平台,创新拥军载体,积极吸纳“两新组织”参与军民共建活动,提升“两新组织”参与双拥工作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进一步完善双拥长效机制,继续加大双拥创建工作宣传力度,巩固双拥创建成果。二是严格落实“普惠加优待”的各项优抚政策。深入贯彻《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和《烈士褒扬条例》,完善优抚经费自然增长机制,探索建立抚恤补助与社会平均生活水平相适应的联动机制。突出抓好“普惠加优待”的政策落实。全面完成零散烈士纪念设施抢救保护任务。三是稳妥推进退役士兵安置工作。多措并举,保证符合安排工作条件的四类退役士兵上岗就业。健全安置补助经费保障机制,确保退役士兵相应补助及时足额到位。积极协调落实退役士兵有关优惠政策。认真贯彻落实《安徽省退役士兵教育培训实施办法》,开展好退役士兵技能培训工作。深入开展政策宣传解释,掌握舆情动态,确保社会稳定。
5.着力抢抓机遇,全力推进殡葬管理再上新台阶。一要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意见》,严格执行《殡葬管理目标责任书》的规定,不断加大督查问责力度,坚定不移推进殡葬改革,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推动殡葬改革、文明节俭办丧事、绿色生态安葬等方面的带头作用。二要积极推进殡葬基础设施建设,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千方百计加快建设进度,实现全区公益性公墓全覆盖,以满足群众安置骨灰的需求。
民政局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优质15篇)篇十三
1.农村低保工作。2020年6月我区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560元。2020年6月我区农村低保29456户56790人,其中有扶贫任务乡镇(街道)的农村低保27954户54217人,纳入建档立卡扶贫对象15175户32344人,扶贫占比60%。发放低保金2147.0737万元。1-6月我区农村低保累计救助252899人次,总支出资金7223.7952万元,累计人均补助285.6元。年初,我区农村低保19215户37184人,覆盖面为2.64%,截止到5月31号乡镇(街道)共报送13904户26867人低保审批表,其中审批通过10541户20467人,比3月份发款净增10241户19606人,覆盖面提高到4.12%,全区乡镇(街道)覆盖面均达到4%以上。
2.城乡医疗救助(含健康脱贫民政救助)。2020年1-5城乡医疗救助累计46698人次,发放救助金2396.5955万元。1-5月通过市区定点医疗机构救助困难群众5886人次,救助金额541.5587元,救助率95%。截止到5月底健康兜底脱贫民政救助40524人次,支出资金1755.7421万元。
3.临时救助。2020年1-5月共救助296户,发放救助金119.5056万元。
4.健康脱贫政府兜底。截止到5月底我区健康脱贫政府兜底共31184人次2277.0758万元,其中住院30261人次2259.9143万元,门诊923人次17.1615万元。
5.特困人员供养工作。2020年农村分散供养五保对象供养标准为每人每年4260元(每人每月355元);集中供养标准为每人每年5280元(每人每月440元),含每人每年600元水、电、煤补贴,同时按照等级评定给予运行维护费用补助,标准是:一星级标准每人每年600元、二星级标准每人每年1200元、三星级标准每人每年2400元,调整后的特困人员供养标准从2020年1月1日起执行。1-6月新增审批155人,核定全区五保户总数7039人。其中,分散供养5940人,集中供养1099人。累计发放救助资金1597.3588万元,发放率100%。落实了动态管理,确保应保尽保。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实现规范化管理。分散供养五保对象按照轻、中、重失能失智情况,护理标准为40、50、60元/人/月。集中供养五保对象根据其失能失智轻、中、重情况,护理标准为100、200、300元/人/月,2020年1-6月全区失能失智五保户855人,共计发放护理补贴60.354万元。
社会散居孤儿每人每月基本生活费标准900元,福利机构集中供养孤儿每人每月1300元,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按上述孤儿保障标准执行。新标准从2020年5月1日开始执行。落实监护责任,开展委托监护或者家庭寄养的按每人每月60元给予监护人劳务补贴。2020年1-6月全区申请救助752人,救助资金359.7万元;监护人救助562人,救助资金20.496万元。在保障孤儿基本生活的同时,为孤儿代缴新农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孤儿医疗救助;对于在校就读的孤儿,我局积极与教育部门对接,减免一定的学费,确实维护好其基本权益。
1-6月我区为自愿接受救助的城镇流浪乞讨人员提供救助服务,目前救助297人次,其中未成年1人次(含安置弃婴1人),基本实现应助尽助,应救尽救率达100%。1-6月份共花费流浪乞讨救助金68.4648万元。
6.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及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标准一级、二级残疾人为每人每月80元;三级、四级残疾人为每人每月40元。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60元。1-6月统计一级、二级残疾人12874,发放生活补助费602.088万元;三级、四级残疾人4667,发放生活补助费106.804万元;共计救助17541人,发放708.960万元。1-6月核定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保障人数19284人,累计发放救助资金677.85万元。
7.老龄工作。2020年第一批80周岁以上(含80周岁)老人高龄津贴共发放35706人,发放金额884.56万元。其中80-89周岁26946人,发放金额538.9万;90-99周岁6000人,发放金额180万元;80-99周岁低保2761人,发放金额165.66万元;100周岁以上(含100周岁)百岁保健金发放132人,发放金额约31.68万元(年底发放)。我区已建立老龄信息系统,进行了数据的采集录入、核对。目前,已审核各乡镇、街道提交上来的老龄信息数26万左右,消除了空白村居。老年证共办理2030本(60-69周岁老年证办理120本;70周岁以上的老年证办理1910本)。xx区累计收取“银龄安康”保险保费277.927万左右,总投保人数59545人(其中五保7175人,重点优抚对象12623人)。
8.生产救灾工作。3月份“打卡”发放2020年冬令款,全区已下发救灾资金640万元,共计救助近3人。5月初,部分乡镇遭受风雹灾害,造成各类损失327万余元,及时通过国家自然灾害灾情报送系统上报灾情。市区联动组织开展5.12年全国第十个防灾减灾宣传日(周)活动。期间,组织培训157场次,共培训7789人。组织应急演练99场次,参加演练人数共8579人。组织志愿者进社区104次,志愿者人数共989人次。设立咨询台83个,咨询服务人数4861人次。印发宣传手册3704册,宣传彩页16307张。制作展板92块,贴标语592张,挂横幅640条,贴墙报200处。通过广播公众微信号宣传活动次数263次,报送图片297张,发放防灾减灾环保水杯500个。同时开展“三百”活动,即百名志愿者进入百个社区进行百次宣讲活动,邀请专业救援团队进行宣讲,活动效果良好。组织开展2020年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全区共有9个社区申报。将历年已挂牌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申报材料录入“一体化”平台,并逐级上报。
民政局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优质15篇)篇十四
1.双拥工作。春季慰问驻宿部队14.5万元,对越参战部队慰问25.53万元,发放2020年现役军人立功受奖奖励金27.275万元。合计72.225万元。发放光荣家牌668块,年画及春联80665幅。组织学习了《安徽省拥军优属条例》,督促双拥成员单位及非成员单位认真落实双拥政策。
2.优抚工作。我区享受定期抚恤和定期补助的优抚对象12612人,其中,“三属”146人,伤残582人,复员525人,带病回乡退伍军人1686人,参战参试退役人员1064人,农村籍60周岁以上退役军人7500人,60周岁烈士子女314人,2020年1-6月份共计发放各类人员定期补助金2845万元。从2020年4月份起开始采集各类优抚对象的身份验证,要求必须见人,进一步规范了数据管理,确保了各类人员数据的真实性与准确性。优抚对象核查现已完成30%。
3.安置工作。2020年冬季退役士兵共接收249人,其中城镇退役士兵30人,农村退役士兵165人,复员士官54人。同时完成2020年秋季和冬季退役士兵档案整理工作,移交宿州市民政局安置科市属退役士兵共47份档案。2020年度转业士官l7人陆续报到中。按要求协调落实退役士兵自主就业优惠政策,扶持退役士兵就业创业。进一步完善退役士兵免费教育培训工作,努力提高参训率、合格率和就业率。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2020年实施33项民生工程的通知》(皖政〔2020〕10号)要求,退役士兵培训工作已纳入33项民生工程。2020年秋季和冬季共有509名退役士兵报名参加,我区已超额完成任务。安置志愿兵未上岗共145人,135人政策已落实,10人政策未落实,其中4人为事业编制养老、医疗保险未落实,2人拒不配合,2人在外地打工未办理手续,2人正在办理中。
(四)以养老机构安全管理为保障,切实抓好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提升。一是积极推进养老机构消防改造。目前,我区共有公办敬老院59所,床位3656张,社会办养老机构43所,床位4560张。由于前期投入不足,我区养老机构消防设施欠账较多。2020年,我区启动公办敬老院消防改造工程,2020年1月完成招标手续,总投资1100万元。目前正在施工。2020年,民政部《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办法》颁布,按照《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办法》要求,我局要求已运营的社会办养老机构补办消防手续,区局去年补助民办院自行安装消防设施以奖代补资金30多万元已全部兑现。二是严格落实养老机构24小时值班制度及部门监管常态化。为确保各养老机构日常运营安全,要求各养老机构必须坚持24小时全天候值班,做到值班人员在状态、值班情况有记录、交班接班有签字。同时为加强对各养老机构值班情况的了解,我局准备为每个养老机构安装远程监控系统,目前正在采购中,运营后可以实时了解各养老机构值班情况,实现监管常态化、手段多样化。三是加强督查,确保各社会办养老机构安全运营。我局坚持每季度对全区所有养老机构开展安全工作督查。重点督查各养老机构安全责任制度落实、消防设施配备、室内外用电线路、食品卫生等方面的情况。半年以来,通过安全督查,共发现安全隐患42处。针对排查出来的安全隐患,及时向存在安全隐患的养老机构下发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书,同时,向养老机构所在乡镇、街道发安全隐患整改函,督促乡镇、街道切实履行属地监管职责,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养老机构,限期进行整改,并及时上报整改情况,建立了养老机构安全隐患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整改清单。截止目前,全区养老机构未出现安全责任事故。
(五)以精准识别、精准救助为基础,扎实做好社会兜底扶贫工作。一是强化领导,落实责任。社会救助兜底扶贫工作直接关系困难群众的切身利益,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其实施情况直接关系到扶贫工作成效。为加强对社会救助兜底扶贫工作的领导,区民政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社会救助兜底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分管副局长为直接责任人,业务股室为具体责任人,全面组织实施社会救助兜底扶贫工作。各乡镇、街道也都成立了社会救助兜底扶贫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单位社会救助兜底扶贫工作的实施,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措施有力。二是加大宣传,提高知晓率。2020年我局将印制10万份民政扶贫政策宣传册及政策宣传袋,做到社会兜底贫困户每户一册,内容简洁,易于理解。通过社会救助公示栏。把各项社会救助兜底政策和贫困户中享受社会救助人员信息在公示栏中公示,做到政策、救助对象家庭信息全部公开,提高了政策透明度,让群众知晓各项救助政策的对象、标准、范围、程序。实行“兜底保障”,推进城乡低保提标扩面工作,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三是细化措施、确保实效。2020年省级下拨贫困户医疗救助资金4165.8万元,含区级配套资金2000万元,省市区兜底资金2521万元含区级配套1500万元。截至6月份,贫困户医疗救助47423人次,贫困户医疗救助资金支出2033.1万元,兜底支出2643.37万元,合计支出4676.47万元。同时,及时将符合条件的贫困户纳入农村低保、五保供养范围,确保社会兜底扶贫工作取得实效。四是解决问题,突出精准。成立扶贫攻坚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局各项扶贫工作的协调、督导和推进。局党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双包”工作,确保“双包”工作后勤有保障。针对贫困户反映的困难问题,解决处理力求迅速、准确。实地走访中了解的问题,由包保干部和村委会干部一起进一步核实情况,协调处理。非实地走访期间贫困户反映的困难,由帮扶责任人协调,即时处理,及时向贫困户反馈。疑难问题由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集中研究解决。领导小组会同驻村工作队及村“两委”干部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帮扶工作。充分发挥驻村干部作用,一方面要求驻村干部要当好村级扶贫工作的参谋,为帮扶村扶贫基础信息档案、产业发展工作出力献策。另一方面要求驻村干部要当好单位“双包”工作的参谋,掌握镇、村各阶段工作重心,定期向局扶贫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报,方便合理安排单位“双包”工作,同镇、村工作保持合拍,形成合力。半年以来,我局包保贫困户的财拨干部职工29人,分散包保5个村110户贫困户221人,2月份,局为包保村魏寨村、两个扶贫工作队周坡村、赵集村分别购买了10床毛毯和10桶食用油,送去了节日的慰问。同时在办公经费中拿出20%用于扶贫。按照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到户开展“万名干部走亲戚”活动的通知》,全局包保人员自带食材,同吃连心饭,共同探讨脱贫的路子。同时紧紧围绕活动安排,入户开展核对信息、整理好资料、落实好措施、做好连心饭、打扫好卫生、宣传好措施等方面。
民政局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优质15篇)篇十五
1.基层民政力量严重不足。目前,我区基层民政所人员严重不足,大概缺三分之一,且兼有残联等多项业务以及有相当一部分乡镇街道把民政所工作抽调到其他部门工作与民政业务无关等,与当前繁重的民政业务极不匹配,基层民政力量的薄弱,严重制约了各项民政工作的开展,是我区各项民政工作在全市排位靠后的重要原因。
2.民政公共服务设施短板仍然较大。今年以来,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虽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是离实现农村社区(村)公墓全覆盖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仍不能满足群众安葬骨灰的需要。
3.养老服务质量不高、供给不足。主要表现为养老机构管护人员年龄偏大,专业化水平较低,绝大部分人员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社会办养老机构大都是租赁房屋,租赁自建房改造难度大,发展受限、安全隐患较大,且规模小、服务内容单一、生存空间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