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作文是一种展示个人思维和表达能力的途径,通过文字的安排和组织能让读者了解作者的内心世界。以下是一些优秀作文的片段,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作文写作上的启示和指导。
游锦绣中华民俗文化村(优秀17篇)篇一
奶奶今年八十岁了,姑姑、叔叔特意回家给奶奶做寿,办完寿宴,姑姑问奶奶还有什么心愿,奶奶说:“听说山区湖村现在是四星级风景区,我多年没去了,不妨我们去走一走。”大家听了都很赞成。
说走就走,姑父开车来,大家都上了车。一路上,姑姑们一会儿向奶奶介绍窗外的景色,一会儿说有趣的事,一会儿唱起了黄梅戏,逗得奶奶笑声不断。我也不闲着,抓紧拍下奶奶的开心时刻。
不知不觉,汽车已快到湖村,只见横幅上写着“太极湖村欢迎您”,车子缓缓驶进停车场,姑姑们扶着奶奶下了车,只见她环顾四周,吃惊地喊:“啊,这不是原来的下山庙吗?”奶奶边指边说,“这里、那里,怎末都变了?”大姑说:“对,妈妈,这里原来是石灰窑,现在变成了三层楼的宾馆;那里原来是学校,但场地小、设备不齐全,就修建了些徽派建筑,供人们游赏”。“不错,不错”众人围着奶奶往前走,路边柳树、桃树,一棵棵挺立着,光着杆子,但还是不得不令人想像到那叶茂花开的景色。
走了一段路,来到村头,只见一条宽三四米的护村坝,坝顶用鹅卵石铺成,两边种有花草。一条清澈的.河贯穿整个村庄,几座木头桥通到河对面,沿河的一排凉亭,走廊蜿蜒在河面上,亭檐上盏盏红灯笼摇曳着。奶奶来了兴致非要到亭子里走走,爸妈赶紧扶着奶奶走木桥,奶奶边走边顿一下,说:“走在上面,就好像回到了孩童时代啊。”亭子里的人真多,有的在下棋,有的在品茶,有的还唱起了黄梅戏。奶奶扶着走廊上的栏杆,望着波光粼粼的河面,听着歌声、笑声,感慨着说:“变了,变了!过去只有城市里才有的娱乐设施,咱们山区也有喽!过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民也会享受生活了。”
我们回到河对岸继续往前走,“木雕精品屋”几个大字映入眼帘。走近一看,这里的木雕内容丰富,有历史人物像,有名贵花草,还有的反映了农村生活,个个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奶奶像个老顽童一样一下看这,一下看那。购买雕刻画的人也很多,老板都应付不过来了,开心地说着:“过去有劲无处使,现在不仅游客要买回去做纪念品,当地的农民们文化素质也提高了,客厅、书房都要挂上一两幅。”
太阳西沉,我们也依依不舍地离开太极湖村,一路上奶奶余兴不减,滔滔不绝地对比着过去和现在的农民生活,高兴地说着,这都是党的政策好啊!
游锦绣中华民俗文化村(优秀17篇)篇二
大老远,就看到了西藏的布达拉宫,走进去,又依次看到了:广西的象鼻山,北京的故宫,颐和园,云南的石林,西安的秦兵马俑……,看得我叹为观止,每一个景色都栩栩如生,淋漓尽致。看了这么多,我仿佛在全国各地都走了一遍。
天渐渐地黑了,我们来到了文艺晚会的会场,准备观看文艺表演,晚会隆重的开演了.由两个小丑开场的.一阵鼓掌声,舞台由漆黑一片,变的辉煌起来.演员们投入的表演起来,演太阳的女儿的演员甩动着长发,扭动着腰.突然一阵鼓声,把我从那婀娜多姿的表演里惊醒.几十名演员拿着鼓棰敲打着大鼓.声音惊天动地.旁边,又有几匹马飞奔过来,演员们在马背上做一些惊险的动作,看得我们叹为观止.
节目演完了,我们去泼水,泼水节是傣族的节日,用来泼去各自的霉运,今天,我也来玩一玩.一开始,大家先要朝佛祖拜两拜.再在河里装满一盆水,就开始泼了.大家泼完了一盆又一盆.不有一会,我就变成了落汤鸡了,当然,谁也不例外.我玩得是兴高采烈,就是怕回家病上几天!我装好一盆水,跑到人堆里,一泼,几人受“益”.我开怀大笑.可笑到一半,那几个人全把水朝我泼来.走为上策,溜了!
一个半小时过得好快呀!我是一身湿湿的的回家.一边走还一边滴水.还是有毛巾.要不然就要重病在床啊!
要回家,我当然还是有点舍不得.但不回家是不可能的.我只好恋恋不舍的回家了.
游锦绣中华民俗文化村(优秀17篇)篇三
春天,是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季节,最适合踏春了!所以,我们清林小学四(5)班组织了去"锦绣中华民俗文化村"的`一场游览活动。
司机叔叔开了很久的车,终于到达了目的地。一跨进大门,春天的气息向我迎面而来,有牡丹花、玫瑰花、风信子……,美极了!我向远望去,就看到了迷你的布达拉宫,走进去又依次看到了广西的象鼻山,北京的故宫,颐和园,云南的石林,西安的秦兵马俑……,每个我看得都赞不绝口,每个景物都栩栩如生,琳琅满目。像是全中国都走了一遍。
接着,我们还去看了一场精彩的表演"金戈王朝"讲述的是:四百多年前的历年间,辽东地区满族英雄"努尔哈赤"以十三铠甲,起兵建州,以区区四万军队和无畏气概迎战数倍于他的朝廷四十七万大军,打响了一场生死存亡的壮烈之争。
玩了一天终于玩爽了!这是我终生难忘的活动!
游锦绣中华民俗文化村(优秀17篇)篇四
周日无事,老同学打电话说,看到地方电视台播放的李家染房民俗文化村景致不错,值得一看,随一同前往观赏。
我们选择的线路是,沿着宽阔,平坦,漂亮的光化大道,中途东转,来到大张营村、张家竹园,再向南行,顺着青山脚下的渠道水泥小路,取道马冲水库。然后,翻过山岭,进入李家染房。
暮春时节,处到莺歌燕舞,鸟语花香。田野上麦浪滚滚,一望无际。路边一排排,一棵棵青翠的绿杨枝上,棉絮绒毛的一样杨花,漫天飘飞。一个个村庄,掩隐在绿荫丛里。
村头屋后,边边角角的菜地里,蔬菜青翠欲滴。白萝卜花、芫荽花、葱花,在温暖的阳光照射下,香气浓郁,剌人鼻孔,蜜蜂嗡嗡,菜蝶成群。三五成群的麻鸡,钻在齐腿深的青稞丛啄食。卧在树荫下的黄牛,悠闲地嚼吃鲜嫩的青草。有村民拾掇农具,为麦收和播种作准备。几个人坐在门前,喝茶聊天。两只小花狗,围在主人跟前嬉戏撒欢。麦收前的村庄,一派恬淡,悠闲、宁静。
沿着渠沟南行,不时惊飞麦田里、草丛中鸟儿,高叫着远遁。更令惊喜的是,见到两白鹭在水沟边觅食,我们的到来,打扰了它们的宁静,扇动着翅膀,腾空高飞。渠水静静细流。沟埂两边,长满了灌木杂草野花,清香扑鼻,翠色映衣。一方清澈见底的野塘,四周塘埂上爬满了厚厚的经经络络、藤藤蔓蔓的的青草,水中间长着蒜苗叶一样的一片叫毛蜡烛(不知学名)水草,夏秋长出一个个褐黄色的长圆棒样的实果。记得小时候,割猪草弄伤手,抠点毛蜡烛果实上的绒绒,按在伤口上,能治住流血。
来到马冲水库脚下的大门口,院内树木郁郁葱葱,遮天蔽日。透过一方水塘,长满绿草的高大坝身上,白色石子拼成的“马冲水库”四个大字映入眼帘。穿过林荫大道,登上几十级台阶,上到坝顶。只见一库清水,碧波荡漾,波光粼粼,烟波浩渺,含山映天。四周草木葱笼,满目青翠,清风徐来,心旷神怡。水边绿杨树下,三三两两,有开车骑车,打着太阳伞,垂钓的人们。
走一段弯曲陡坡土路,上到水库南面岗岭,向阳的岗坡麦子,由青变黄,还有几块油菜已经收割。感叹时间过得真快,春天美景还没来得及细品,转眼即逝,就像饥饿的人,食物在嘴里不知道啥味,早已下肚。同一个地方,不同地势的作物,成熟时间也不一样。自然界的这些细微差别,不用心体察,感觉不到。
山洼处,几台大型工程机械,正在挖山架桥。一打听,是316国道经此。穿过工地不远,就是李家染房村。汉十高速公路和县乡公路交汇于此。县乡公路两旁,是两口大堰塘。塘边高大的木廊架上,高挂着七种颜色的布匹,在艳阳高照下,鲜艳夺目。塘周围散落几户人家,二三层楼房,砌有马头墙,粉墙灰瓦,仿明清民居建筑风格。房前屋后,绿树环绕,花木扶疏,青枝绿叶,火红的.月季,花开正艳,缀满枝头,清香四溢。花圃里,亭阁间,曲径通幽。涵洞桥梁上,“李家染房民俗文化村”几个大字,白底红字,分外耀眼。
过了汉十高速公路涵洞,是一山岭,岭上岭下都长着翠竹,绿意盎然。岭尖公路旁,有一座青砖灰瓦,质朴自然,门楼古色古香,前高后低的院落。原以为是一个民俗文化展览馆。忍不住停车进去观看。这是一幢三层楼房,高门大窗,窗明几净,装修漂亮,清新雅致。主人夫妻俩,正在一楼同客人用午餐,见到我们非常客气,向我们介绍,这是一家正准备开业的农家乐饭馆,并十分真诚地邀请我们一同进餐。盛情难却,只有落座,同主人和客人共饮几杯。
攀谈中得知,主人就是李家染房村人,姓李,今年40多岁,中等身材,国字脸上,有几个麻点,为人粗犷豪放。年轻时跟叔叔在西安打拚,做汽车修理业务。现在有了一定积储,久有报效乡梓想法,就响应地方政府的号召,为打造新乡村和恢复李家染房传统文化,以尽拳拳赤子之心。李说,他就是李家染房后人。李家染房鼎盛于清代,分南中北院,生意随汉水,遍布于鄂西北一带。败落于清末民初。土改时,一座座天井院带阁楼房屋,分给一些贫农,有的不敢要,要了也不敢住。
现在开家农家乐,平时交给家门自己人打理,他们还在西安忙自己的事情,忙时回家照应一下。这只是第一个打算。下一步,为配合马冲水库准备建成全国环库自行车赛区,策划沿竹林小径,依山傍水建成一个古色古香的小吃一条街,既挖掘地方旅游资源和传统文化,又改善村民居住条件,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带着对主人深深敬意告辞,祝愿主人生意红红火火,更期待主人的远景规划,能早日落地开花,建成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村,成为地方经济和文化建设的一大亮点。
游锦绣中华民俗文化村(优秀17篇)篇五
说起锦绣中华,不能不提起原香港中旅集团总经理马志民。被誉为“中国主题公园之父”的马志民在欧洲考察时受到荷兰“马都洛丹”小人国的启示,有了在深圳建设锦绣中华的想法。把中国的名山大川和人文古迹以微缩模型的形式集中展示在“锦绣中华”主题公园内,这在当时是一个非常大胆的想法。1989年锦绣中华成功开业,这不仅让一个毫无旅游资源的深圳小渔村一跃成为全国极具吸引力的旅游城市,也成为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型主题公园。1990年,锦绣中华的纯利润达到5600万元,接待游客超300万人次,当年就收回了全部投资。
“锦绣中华”为了真实再现原景观的风格和艺术价值,在开始筹备建设的过程中,就邀请原景物所在地的文物研究部门以及上百名著名的古建专家、雕塑艺术家、园林工艺专家当顾问或亲身投入创作。当时全国有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多名工程技术人员,专程赴深圳进行雕塑创造。这些景点,无论从艺术构思、建筑风格、还是人物的塑造上,都有其独到的艺术特色,这是2000多名专家、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智慧才华的结晶。
锦绣中华的名胜古迹和自然山水微缩景点与实景的比例,大部分为1:15,个别景点为1:10或1:8,最大的是1:1(莫高窟中的两个洞窟),而国际上的微缩比例一般为1:25.因此,“锦绣中华”的景点体量都比较大。“锦绣中华”的景点均是按它在中国版图上的位置布置的,全园的景点按照祖国版图科学排布,游客在“锦绣中华”游览时,感觉就像在巨大的中国地图上行走一样。安置在各个景点上的陶艺小人达五万多人,正是因为园区内有着众多的陶艺小人,“锦绣中华”又被叫做“小人国”。
在园区内的世界名人植树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中外名人游览锦绣中华、中国民俗文化村时,种植下的象征友谊的纪念树。迄今为止,世界名人植树园中已有30多位中外首脑和要人在这里植树。
此外,皇帝祭天、光绪大婚、孔庙祭典的场面与民间的婚丧嫁娶风俗尽呈眼前。在编钟馆,还能欣赏到古装乐队为您演奏千古绝响——楚乐编钟。可以在一天之内领略中华五千年历史风云,畅游大江南北锦绣河山。
“锦绣中华”在游览路线的设计、园林的绿化、商业区的设置以及卫生管理等方面确实别具匠心。游人在园内可以一边漫步在绿树掩映、花团锦簇的园林小径中,一边欣赏散布的艺术珍品似的微缩景点;还可以在园中的小舞台旁欣赏传统的民间舞蹈;在那白墙青瓦的苏州街内,可以品尝各地风味小吃,购买富有特色的工艺和土特产品。
游锦绣中华民俗文化村(优秀17篇)篇六
周六的早上,我不赖床,一早就起床了,准备去永嘉。你们猜为什么要去永嘉呢?因为我们温州瓯网日报小记者今天有活动啦!这次的景区课堂要来到永嘉的一个宋代古村落,名叫苍坡古村!
早上8点,我和妈妈带上弟弟准时出发啦,早上是先到大若岩楠溪云岚售楼处集合。9点45分我们到的时候,小记者们都已经在那儿了,现场还有肖老师,徐老师和瞿老师在呢!瞿老师等大伙到齐了带我们玩了两个集体游戏,可好玩了,主要在于大家配合合作的是不是很好。游戏结束,肖老师给我们大家上了一堂生动的写作课,怎样能写好作文!我们听着入神,时间就飞快的过去了!到了吃饭时间,我们来到了一家风情农家乐,吃了永嘉特色的菜,饱餐了一顿啊!
下午时间到了,苍坡古村落我们来啦!徐老师介绍苍坡村按“文房四宝”(笔、墨、纸、砚)来布局的:整个村庄大地是一张大纸,池塘是砚,这条东西走向的街是笔,笔尖正对村西的笔架山,笔街旁边的石条为墨锭。
进村以后,我们听到有人在咿咿呀呀的唱戏,原来在村口礼堂里正好有人在唱大戏,好多村民都在呢!我们看了20多分钟的大戏,瞿老师说要寻宝啦!老师给每一小分队都发了自己手写的任务卡,我们的任务是寻找古井,还要让当地村民告诉我们古井旁的三个水塘有什么用处。我们彗星小分队赶紧沿着中间的街找去,终于找到了古井,在水井外边还有三个小水塘。我们找到了一个小店的老板,老板跟我们说:这水井已经很古老了,是从山上流下来的,这水好喝,村民们用这水煮饭还特别香呢!我们边采访边赶紧把老板说的都录了下来。然后我们又问了这三个小水塘干吗用的啊?老板告诉我们,这三个小水塘用处可不小啊,并且还是有顺序的,第一个水塘以前是洗菜的',第二个水塘是洗衣服拖把的,第三个水塘是洗马桶的。水是按顺序流到下一个水塘,还不会倒流,太神奇了!以前的人就懂得这么环保,节约水源,我们真是要向他们学习啊!
我们完成了任务,也完成了加分题的任务,彗星小分队第一个到达礼堂,给老师看了证件,然后等其他小队回来,徐老师给我们上课,问了我们很多古村落的问题,我们争先恐后得把刚才看到的听到的,都告诉老师,我们还拿了很多小礼物哟!
快乐的一天很快过去了,我们开心开心地回家了。我觉得这次的游玩古村落不仅好玩,跟小记者们在一起团结合作也很重要,还让我学习到了很多在课本上学习不到的知识,多观察身边的事物,人文景观,都有智慧在里面,然后我们要用笔记录下来,分享给更多的人!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游锦绣中华民俗文化村(优秀17篇)篇七
一大早,为了参观中华恐龙园,我就被爸爸叫醒了。“真是的',明明是暑假,不能多睡一会吗?”我小声的嘟哝道。爸爸说:“今天是周末,人肯定很多,快起床。”我不太情愿地穿好衣服,下楼吃好早饭后,终于要去我期待已久的中华恐龙园了。
到了恐龙园,我就发现我错了。今天一早太阳就火辣辣的,在这烈日炎炎下,有很多人比我们早到,在等开园。爸爸赶紧去排队,总算买到了票。可这热浪滚滚的天气早就让我想钻进冰箱凉快凉快!我真希望妈妈带了泳衣,好去恐龙园里的水世界。进入公园,我兴奋地东张西望,和好多在水池里的、草地上的仿真恐龙拍照合影后,我们准备玩“穿越侏罗纪”这个游戏。可谁知道,眼前这个队伍会排三个小时呢?害得我们一家满头大汗,中间买了好几次水都不解渴,想想这经历,也不知道是怎么度过的!
终于轮到了我们,先坐上小船顺着河水向前漂。上坡了,船靠传动带“咯噔、格咚”往上爬,两边不时有巨大的“恐龙”出没:霸王龙、雷龙等等。四周漆黑一片,这就是所说的原始森林了。“恐龙”的叫声让人毛骨悚然。不一会,我们来到了火山喷发的地方了,一颗颗小石子闪闪发光,真像岩浆呢!不知不觉,船在黑暗中又爬过了几个坡,我的心始终悬着。突然,我眼前一亮,由于在黑得环境下待了好十几分钟,难免有点刺眼,“啊!”我这一叫,瞬间,我们连人带船从18米的高度,沿着近60度的陡峭的滑道迅速下到了地面的水池,溅起了巨大的水花,幸亏上船前穿上了雨披,不然准变成落汤鸡了。过了好一会儿我才缓过神来。真是太刺激了,想想排了3个小时的队还真是值得。
接下来,我们又去了恐龙馆,里面有很多恐龙化石搭起的骨架。站在这些骨架面前,我们人类显得非常渺小。在这里,我看了许多介绍恐龙的图片后,才知道自己平时了解的恐龙知识是很少很少。详实的图片资料和栩栩如生的恐龙骨架等让我一饱眼福,也让我领略了中华恐龙园这座美丽的东方侏罗纪公园。
游锦绣中华民俗文化村(优秀17篇)篇八
你到过深圳吗?你到过深圳就一定知道是深圳十大景点之一,今天我有幸到游览了一番。
走近民俗村,就看到一个大招牌“中国”七个大字一目了然地耸立在那里。
一进大门,看到了漫画阁,茶楼……各有乾坤,我们边走边欣赏着这仿古建筑,好像有回到了从前的小镇。正走着就听见好热闹的喧哗声,把我的目光吸引了过去,一看原来是一群人在玩抛绣球,那可不是真抛绣球,是一块得分板,一个球,一根绳子,组合成的绣球,只要轻轻地甩着绳子一松手,球就飞向对面得分板。看谁得分最多,我也参加了一份,我的运气可没有这么好,抛了八个球只有两个打中得分板。可算是“倒霉”的了。玩完抛绣球,在往前走一匹白色的马进入了我的视线,大家可能不知道,我可是一个“马迷”一看见马我就想遛一圈,无奈爸爸只好淘腰包了,我迫不及待地跨上马背,感觉可真好。可等我遛玩一圈回来就已吓个半死,真是后悔莫及。
我们边走边聊,看见了苗寨,布依寨……,还有乐器,草鞋,蓑衣等等,每一个寨子都有自己的特色,看得我眼花缭乱。最吸引我的还是“激流勇进”这个项目,我们穿上雨衣,座在象船一样的飘浮物,缓缓地向前开走了,一路上,看着两边的风景,看着一个又一个的动物模型,想象着动物模型是用来干嘛的?正想着,感觉有水喷到了我的脸上,这水从那来的?原来是从动物嘴里来的,真相大白。我们慢慢地漂着,有水帘,有浪花,我们都提心吊胆地向前漂着,还是防不胜防,喷了一身的水,他们用各式各样的法子来“整”我们。好不容易要上岸了,又被水枪射了两下。结果下来整一个“落汤鸡”的模样。
中国真是太好玩了,我在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朋友,如果你有机会就自己来游览一番吧!
游锦绣中华民俗文化村(优秀17篇)篇九
在祖国的大好河山里,我游览的景点数不胜数,其中最令我颌首低眉的还是中华锦绣民俗文化村,“一步迈进历史,一日游遍中国”正是民俗村的真实写照,把中国的历史、文化、艺术反映的淋漓尽致。
民俗文化村中的景点让我大开眼界,景区内都是中国有名的微缩建筑物,有西藏的布达拉宫、广西的象鼻山、北京的故宫、颐和园、云南的石林、西安的秦兵马俑……其中最让我叹为观止的是长城。
虽然是缩小版的建筑,但长城在城墙上有几十米长。长城真长啊,长得像一条蜿蜒的长;长城真宽啊,宽得都可以让二三辆车并排了;长城真整齐啊,一块块石砖错落有致地摆在那儿,让人看了就感觉到非常雄伟。
中华锦绣民俗文化村让我见识了许多地方,了解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走遍了中国的名山大川。也让我深深体会到,付出多少劳动人民的心血才能造就如此多的建筑呢?他们实在是太伟大了,我要学习他们做一个坚持不懈的人。
游锦绣中华民俗文化村(优秀17篇)篇十
我们盼望的春游终于来到了。
这天我们在何老师和导游的带领下,来到了锦绣中华,一进门,我发现锦绣中华好大啊!听导游介绍说,原来锦绣中华景区浓缩了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和全国各地的风景名胜“一步迈进历史,一天游偏中国,真的!我一进去眼睛都花了。”
我看到了,我最向往的万里长城,听导游说:“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劳动人民用血汗和智慧建成的,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我还到了其它非常有名的名胜古迹,有乐山大佛。天安门,孔子庙等
接着我们又来到了民俗文化村,我看到了好些少数民族的建筑和服饰,还看了一场大型的演出,那就是“金戈王朝”那是一场激烈的比赛,场面看的越来越起劲、激烈。
游览了一整天,我感到中国好大啊,还有很多的地方没有去,中国人真聪明啊,建筑了那么多的伟大建筑,我以后一定有机会,把祖国的大好河山美丽风景都游遍!
游锦绣中华民俗文化村(优秀17篇)篇十一
12月9日,学校组织同学们去锦绣中华民俗文化村游玩。
这次去秋游,与以往不同:以往我们主要是去玩的,这次却是去看的。
那天天气很晴朗,我们早早地来到学校,坐上了旅游的大巴。一路上兴致勃勃,唧唧喳喳个不停。
我们先去参观全国各地的风景名胜.有:故宫、长城、天安门、秦兵马俑(当然,都是微缩型的。)······其中我最难忘的便是天安门了。天安门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市区中心,面临长安街。天安门原是明、清两朝皇城的正门,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建成,当时名叫承天门。清顺治八年(1651年)更名为天安门。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这里举行了开国大典,并被设计入国徽。1961年,天安门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接着,我们来到了民俗文化村。体验个民族村寨生活。有:苗寨、傣寨、陕北窑洞、蒙古包等。那一个个像小蘑菇的房子是蒙古包;陕北人不是睡在床上,而是睡在炕上,千奇百怪。
我们还看了一场大型的马战表演——金戈王朝。里面的马战使我眼花缭乱,精彩的表演使我禁不住拍手叫好。
这次秋游,让我受益匪浅。让我更多地了解到我国的风景名胜和少数民族。希望以后也能够多参加这种有益的实践活动。
游锦绣中华民俗文化村(优秀17篇)篇十二
在一个万里无云的星期天,妈妈带我去民俗文化村游玩。
我和妈妈先去了朝鲜族的小村寨里。里面的房子很大,院子里铺满了沙子。村子的男男女女都穿着艳丽的民族服装,伴着悦耳的民族音乐,在屋子里载歌载舞。看着他们好看的舞蹈,我也不禁地加入了他们的舞蹈中去,好玩极了。
接着我和妈妈去傣族村落看了大象表演。别看大象长得这么笨重,表演起来还挺灵活的。大象表演了鼻子抛球、叠象梯、喷水雾等节目。在场的观众都看得捧腹大笑,开心极了。
最精彩的节目要数由文化村的演员们表演的“龙凤舞中华”了。据说这个节目花了一亿元打造出来的。凝聚数百位艺术家的奇思妙想,将声、光、电、水等现代舞台手段悉数用尽,让舞蹈、杂技、魔术等艺术手段共聚一堂。一个豪迈大气的专业舞台、500多名演员、1200多套服装、55分钟的演出,让我们尽情体验中华民族文化的绚丽风姿。看完后让我很受震撼。
玩了一天,虽然很累,但是我还是觉得这趟游玩不枉此行。
游锦绣中华民俗文化村(优秀17篇)篇十三
我国有56个民族,各民族的生活习俗是怎样的呢?今年寒假的一天,我怀着好奇而又愉快的心情和爸爸妈妈来到了深圳的“中国民俗文化村”。它是我国第一个荟萃民族民间艺术、民俗风情和民居建筑于一园的大型游览区。
“咚咚呛,咚咚呛……”那一阵阵有节奏的鼓声把我吸引了过去。噢!原来是一些身着远古时代服装的叔叔正在表演远古舞蹈。那铿锵的锣鼓声把我们带到了遥远的远古时代,我仿佛看到我们的先人们正和着这有力的锣鼓声在同大自然搏斗呢!
往前走不远,我便看见一片宽广的内蒙古大草原。几只乳白色的蒙古包把绿色的草原点缀得宁静、安详。我迫不及待地脱了鞋,一头钻进了蒙古包里。哇!里边好漂亮啊。墙上挂着图案别致的挂毯,地上铺着色彩艳丽的地毯,桌上精致的小铜碗里是为客人准备的热奶茶,房柱上的猎枪、弓箭和马鞭是骑马、放牧、打猎用的。寥寥几件物品已生动地体现出了蒙古族人民心灵手巧、热情好客和勇敢奔放的特点。我们被那漂亮的蒙古族服装吸引了,也不由得穿戴起来。你瞧,妈妈头戴五颜六色的珍珠帽,身着红色长裙,像一位漂亮的王妃。我和爸爸自然就是公主和王爷喽!走出蒙古包,我们在草原上随着悠扬的马头琴声翩翩起舞,深深地陶醉于这浓郁的民族风情之中。
接着我们又兴致勃勃地参观了幽雅别致的傣族小竹楼、结构严谨的北京四合院、金碧辉煌的藏族寺庙,最后来到了陕北窑洞。
窑洞里黄白色的墙壁和高高的土坑好像在向人们讲述着黄土高坡的历史;那窗户上贴的各种精致的剪纸和门前放的一架纺车向人们展示了大西北人民的心灵手巧和勤劳朴实的特点。看!胖娃娃剪纸多么逼真、漂亮。一个扎着羊角辫儿,穿着红兜兜的小女孩活灵活现地在向我们微笑。瞧!那漂亮的六瓣窗花剪纸贴在明晃晃的玻璃窗上,每个花瓣仿佛都会随风散发出清香。我站在纺车前,好像看见一位慈祥的老奶奶正坐在那里吱呀吱呀地纺线线呢!
走出民俗文化村,我兴奋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国56个民族,民俗、民风、民间艺术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汇聚到一起就是一幅异彩纷呈的巨幅画卷,就是一本举世无双的博大巨著。今天,有幸能够走进这画卷一览,踏进这巨著一读,我真高兴啊!
游锦绣中华民俗文化村(优秀17篇)篇十四
今天,我兴奋的来到了学校。因为今天要去锦绣中华民俗文化村春游喽!
在陈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有序的上了大巴,在大巴上我们欢快的度过了一个小时。下车后我们稍微的看了一下凤凰广场,就到了下一站—这一站是布达拉宫。布达拉宫建立在一个小山坡上面,布达拉宫的旁边到处是小花小草。你从不同角度看布达拉宫,布达拉宫的风景就不同。从前面看就会感觉很雄伟,从侧面看就会感觉一眼望不到头。布达拉宫的侧面是一眼望不到头的万里长城,这就是我游览的第三站。长城建在一条长长的山路上面,从下往上看,长城上面有许多射击口和瞭望台。经过了雄伟的长城,我们来到了蒙古包。虽然蒙古包不是真的,但是那些栩栩如生的模型让你感到像真的一样。中间我们又欣赏了许多许多的景点,最后一站是秦兵马俑。兵马俑似乎各有各的心事,有的在思念家乡的亲人,有的在准备待命出击……看完了公园的名胜古迹,我们又欣赏了大雁塔、故宫、御花园等。
下午我们去看了表演,战马表演一次比一次精彩,战马跳火盆的表演让人印象最为深刻;我们还去看了佤族人带给我们的精彩表演,踢踏舞、腰鼓表演精彩绝伦。最后,我们还学了怎样编织中国结。
这次的春游带给了我无限的乐趣,观看了许多美景,欣赏了出色的表演,还学会了编中国结,希望明年的春游早日到来!
游锦绣中华民俗文化村(优秀17篇)篇十五
今天,是国庆假期的第四天,妈妈带着我来到象山游玩。
一走进大门,一阵沁人心脾的桂花香扑鼻而来,接着就是一棵棵高大挺拔的桂花树映入我的眼帘。往里走,只见一座大石头上刻着七个大字——“象山”,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再向右走,在我们眼前出现一架军绿色的直升飞机,我们都异口同声地叫出:“哇——”我和朋友们一起奔向入口。一踏进飞机,一股臭臭的热气就向我们袭来,但是能看到这么惊人的一幕,没事!我们看见机舱内“躺”着一顶顶五颜六色的降落伞:有红色的、黄色的、绿色的、橘红色的……令人眼花缭乱;柜子里还有一张张飞行员的照片,一套套飞行员穿的衣服,一双双飞行员穿的鞋子……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英姿飒爽的飞行员穿着整齐的制服,驾驶飞机翱翔天际的情景。走着走着,不知不觉地就到了驾驶舱,我们迈进门坎,抬头一看,呀,这里有好多个按钮,我们都忍不住去摸摸按按。看着这些按钮,我想;看来想驾驶这架飞机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接着,我们又坐在驾驶座上拍了一张张五花八门的照片,让我真正地当了一回小飞行员。
再往前走,有一条碧绿的小河,河水哗哗地流着,隐隐约约还能听见古筝的声音。河边,有一排用树藤做的藤椅,椅子上的图案也非常精美,我们坐在椅子上一边欣赏着这如诗如画的风景,一边听着这动听悦耳的曲子,真是令人心旷神怡!
咦,前面怎么有那么多人?我们也急忙走向那里。看,里面有琳琅满目的工艺品,线条是那么的优美,连一根手指头也雕得那么逼真,肯定是价值连城!
……。
游锦绣中华民俗文化村(优秀17篇)篇十六
白洋淀水域辽阔,烟波浩淼,是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泊,诗赞“北国江南”。在这个以船代车,淀区比陆地还大的独特区域,积淀下来许多独特的水乡民俗风情。
“茭草青青野水明,小船满载鸬鹚行。鸬鹚敛翼欲下水,只待渔翁口里声。船头一声鱼魄散,哑哑齐下波光乱。中有雄者逢大鱼,吞却一半余一半……”这是古代诗人吴嘉纪在七言歌行《捉鱼行》中,对鱼鹰捕鱼的一段生动描写。诗中所写的鸬鹚,就是白洋淀上的鱼鹰。
如今,只要你走进白洋淀鸳鸯岛民俗文化村,依然能欣赏到具体浓郁地方特色的“鱼鹰捕鱼”。牧鹰人都是当地经验丰富的老渔民了,甚至还有几个白发苍苍的老者,但放鹰时的矫健身姿丝毫不输给年轻人。窄小的鹰排子在牧鹰人的掌控中矫若游龙,行驶于浪尖。只要一声令下,鱼鹰便一个猛子扎入水中,开始了捕鱼行动。一发现有鱼鹰叼着鱼浮出水面,牧鹰人便眼疾手快地一手抓鹰,一手把鱼扔进舱内。
有趣的是,对于捕鱼的“功臣”,牧鹰人还采取了奖罚分明的措施。鱼鹰在正式捕鱼前总要先饿上一阵,这样才有助于它更卖力地“工作”。它的喉下有一个皮囊,可以暂存捕捉到的鱼,而皮囊的下端则被皮条草(淀中一种特有的水草)扎着――为了不让鱼进入鹰的胃里。当然,若是捕鱼有功的话,鱼鹰也会得到两三条小鱼的奖励,稍事休息后再次跃入水中开始新一轮渔猎。
早就听说白洋淀的苇席久负盛名,产量多,质量好,远销日本、加拿大。据《安新县志》记载,唐宋时期,白洋淀苇席已作为土特产品上贡国家,足见白洋淀苇席生产历史悠久。在著名作家孙犁的名作《荷花淀》一文中,那段脍炙人口的描写――“……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使我们看到质地柔韧、色泽洁白的白洋淀席那诱人的魅力了。
在民俗表演中,我们未能有幸观赏到编苇席的场面,倒是看到了几位老妈妈用芦苇编织草帽的现场演示。只见她们手法娴熟地将手中芦苇上穿下绕,几个回合下来,一顶帽子的外罩、里子和帽沿就初具雏形了。据其中一位老妈妈介绍,她们完成一顶苇帽要三人合作花费一天时间完成。成品之后的形状犹如斗笠,看上去结实耐用,而且做工相当精致细巧,一打听,如此具有白洋淀水乡特色的纯手工艺制品的价格也不算贵。
中国人迎亲用轿,而以“船轿”迎亲,当属白洋淀独特的婚嫁风情,这也是水乡人家在婚礼中一种自娱自乐的喜庆习俗。
白洋淀上的婚嫁很有讲究,除去一些早巳被废弃的迷信礼仪外,一般有六道程序:提亲、订婚、过礼、催妆、结婚、回门。船轿迎亲是结婚中真正热闹的日子,也是婚嫁仪式的高潮。船轿一般用两顶,一顶是男青年坐的简单的蓝轿,一顶是迎新娘用的红轿。红轿轿顶由彩缎搭成,轿身也用红绸缎扎好,就连架在船舷上的轿杆,也都用红绸裹严。驶船的艄公是村民公认的驶船高手,船轿驶在广阔的淀面上没有一丝偏斜晃当,意喻“小两口今后的生活平平稳稳”。
船轿迎亲由来已久,并为白洋淀人所津津乐道,大概是它太富有水乡特色、令人回味无穷的缘故吧!要是你有机会到白洋淀游玩的话,依然可以欣赏到热闹红火、别有风情的船轿迎亲表演,感受那份来自“北国江南”的喜庆气氛。
游锦绣中华民俗文化村(优秀17篇)篇十七
大家顺着石梯往前走,看见了一个茶馆,我们进去品了几杯茶就走了。茶馆外有好多花呀!红的、白的,还有花的,五颜六色、各有千秋。接着又往前走,我们来到种有美人蕉的地方。经过管理员的精心照顾,它的.长势越来越旺,那鲜艳的花朵似红莲映水。微风吹来,片片花瓣好似一只翩翩起舞的美丽的蝴蝶。走着,走着……我们来到一个花园,看见里面有很多向日葵。在太阳的灼烧下,别的植物,都变得无精打采地垂下了头,只有园子里的向日葵在强烈的阳光下仍然昂首挺胸。
我们游览了民俗文化村,不但玩儿了好多东西,而且还观赏了无价之宝——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