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后的感悟与书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相互交融,形成了独一无二的读后感。如果还不清楚读后感应该如何写作,可以阅读以下几篇范文来获取一些灵感。希望对大家的读后感写作有所帮助。
读了点灯者的读后感想(优质15篇)篇一
今天,我在《格林童话》看了一个故事,名叫《睡美人》。的大概内容是这样的:从前,有一位国王和王后,他们一直想要一个孩子。一天,王后坐在河边,一只青蛙对她说:“你的愿望马上就要实现了,不到一年,就会有一个女儿。”青蛙的话果然灵验了。后来,王后真的生了一个小女孩。一个恶毒的女预言家预言,她恶狠狠地说:“要让公主十五岁的那天,被纺锤刺伤了,倒在地上死去。”到公主十五岁时候,真的应了咒,公主被纺锤刺伤了手指头,公主沉沉地倒在地上睡着了。后来,全国都流传公主的。过了很多年以后,一位王子终于救醒了她,那时恰好到了一百年,以后,他们一直快乐地生活在一起。
读了这个,明白了一句话:坚持就是胜利,要勇于克服困难。最终,邪不能胜正。
以后,要多读课外书,吸收多一点课外知识。可以了解更多的内容,收集更多的好词好句,写出更优秀的作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读了点灯者的读后感想(优质15篇)篇二
深夜,我静静的躺在床上,看窗外寥落的灯光,在微风细雨中无力的延伸着,竟把我的心照得一片单寒。偶而传来舍友痴人的呓语与小虫凄凄的鸣叫,仿佛连夜也要睡去。此时,我飘飞的思绪已不在这漆黑的夜里,它徜徉在历史的上空,河流一般的将往事沉载与洗涤,从童年到成年,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仿佛要把那一桩桩迷失在岁月里的痕迹一一浮现。
山村的夜总是那么不平静。两个小孩互相依偎着,对着那窄小的窗向外瞭望。他们能看见的,只是远处山腰上晃动着幽深的蓝色的“鬼火”。他们害怕着,却不肯睡去,他们希望的只是看到那黑夜里亮着的一盏灯。在这偏僻的山村,会有人在深夜里把灯久久的亮着吗?夜很黑,风摇曳着林子发出“沙沙”的响,不时传来各种鸟兽奇异的叫声,回荡在山村的夜里,久久不能退去。
记忆告诉我,那其中的一个小孩便是我,而另一个则是现在正拼搏于异乡的兄长,他可否还记得童年的那一个个无眠的夜晚?难以置信,儿时希望看到深夜里的灯光,竟是我那时的一大梦想。现实便是如此,还未从饥饿中完全走出来的乡村,继续延续着古老的习俗,她已习惯于沉睡在漆黑的夜里,几十年、几百年。
就这样,我那似乎无限美好的童年,如今也落下了遗憾,父母枯瘦的面孔,那比他们更加贫瘠的土地,是我心里永远无法抹去的画面。就是在那样艰苦的岁月里,我的父母,他们从未对生活有过抱怨,他们辛勤的劳作着,哪怕生活对他们的回报总是那么少。他们那愈益干涸的眼瞳,总是带着微笑,仿佛一盏灯亮着,让他们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直到多年以后,我才明白我就是父母心中的那盏灯。也许是造化捉弄人吧,我此刻才体会到父母亲对我的爱,是那么深沉而含蓄。儿时,他们总打着我,可我发现他们有时也留着泪,他们也痛吗?直到现在我回忆那时的光景,竟感到无限的温馨。我知道,我的父母再也无力举起那沉重的棍子,代替棍子的是一双长满了老茧的手,轻轻的抚摸在我的头上,就像是在摸索那逝去的岁月。岁月如歌--那首歌太过辛酸,而我依然会两眼泪光,曾经是痛,而今亦是痛。
我总是无法做到,我辗转于尘世间的每一个角落,辗转与梦幻与现实之间,面对每天有如繁星般升起的城市灯火,我感觉到了黑夜的来临,感到又一天将要过去。我那沾满尘埃的皮鞋,他们走过了大街小巷,可曾走近我的梦想?我知道,成功与失败是没有确切的定义的,于是我只能努力着,再努力着。
或许,父母心中的那盏灯,是我今生永远无法到达的彼岸;或许,我永远只能从平凡走向平凡,就像那城市里的尘埃,落定才是他们最终的理想。
一日,打电话给远在他乡的父母,告诉了他们我的近况,不料几周后竟收到了家里的来信。信很短,是由我上小学的侄子代笔的,字写的不是很清晰,却依稀可以读懂里面的意思。父母亲很挂念我,要我一定要保重身体,不要顾虑太多,能走出山村已经很不错了。最后他们希望我过年可以回家。信我看了很多遍,最后竟被泪水打湿了。
我把信折好,放进贴身的内衣里,我明白,我永远无法像父母嘱托的那样,如尘埃般地落定。我将系着父母的叮咛上路,在每一个失败的夜里,点燃我心中的那盏灯,浮沉中等待着黎明的到来。
读了点灯者的读后感想(优质15篇)篇三
听了这个故事,我觉得邪恶的巫婆她很坏,因为城堡里的国王没有邀请她,她都来了,而且她送的愿很恶毒,巫婆许的愿是――当公主5岁那年生日被纺锤刺伤晕倒,她将会沉睡,除非00年有一位王子来亲吻她,她才会醒来。
城堡被荆棘包围住了,可是这个城堡很奇怪,有很多王子想进去亲吻她,可是都被挡住了,可是有一位王子他到城堡的时候,荆棘让出了一条路,旁边还长出了很多美丽的小花,因为其他王子没有带着真爱进去,所以荆棘才不会让出一条道路,而那一位王子是带着真爱进去的,他救醒了公主。
读了点灯者的读后感想(优质15篇)篇四
读一本书,爱一个人。
读过她的《撒哈拉的沙漠》,有幸也领略几分沙漠的奇观,可爱的爱人荷西和她待人真诚的态度。
当然,真正令我为之动容的绝不是她细腻的文笔,我深深所喜欢的,是她的灵魂。她有一个自由的灵魂,又有一颗八面玲珑,十分剔透的心。这是令我羡慕不已的。
读她的每句话,都能找到与自己的灵魂相契合的地方,都能让我们引发共鸣。
周游五十多个国家,造就了她对每一种人生的感悟。
提笔即来的,无不是她的经验所致,“我们不肯探究自己本身的价值,我们看重他人在自己的生命中的参与。于是,孤独不再美好,失去了他人,我们惶恐不安。”*和的语言,却将我们所谓的彷徨毫不犹豫的撕开,将事实暴露在我们面前,逼迫我们面对事实,反倒有了一种解脱的感觉。
我们每个人都能从其中找到自己的相似点。
而我所向往的她的灵魂的存在,绝不是一蹴而就的。热爱自由,拿得起,放得下。是环境恶劣的撒哈拉沙漠苦中作乐,是敢于坚持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爱什么去做什么,这份果决与勇气都不是我所具有的。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三毛在家里食物匮乏时仍然能满足自己精神上的追求,买一束价格低廉的白花装饰自己的家。她迫切的跟着生活的脚步紧赶慢赶,生怕错过了什么。最终,她还是错过了爱人荷西。从此人生郁郁寡欢。
她和亲人曾提起,“我想死去。人生太无聊了。我最爱的人已经走了,我这辈子想做的事情都做完了。你看我去旅行,世界都被我走遍了,我这辈子过得比别人三辈子都多。我觉得够了。我觉得够了。”
我很羡慕她,处在一种安之若素的断舍离状态中,做完自己想做的事情,可以安然的与世界告别。
只有多读书,才会有想出去看看的念头。我也想像三毛一样,去不一样的世界看一看。
希望未来的我,可以成为一个不虚伪,不矫情的普通学者。
读了点灯者的读后感想(优质15篇)篇五
读完这本书后,我很佩服这个小男孩儿。他并没有因为自己变成老鼠而难过,而伤心,而悲伤,而是心里充满了信心,决定打败女巫们。他并不知难而退,而是知难而进。
生活中,我也会像小男孩一样,遇到种种困难。我初学钢琴时,因为手指粘连性太强,高抬指怎么也抬不高,可我不灰心,天天练,“一遍,两遍,三遍……”经过了两年的努力,我终于克服了这个困难,钢琴也弹得非常棒了。因为我相信: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有付出就有回报,有信心就会取得胜利。
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我国的运动健儿勇夺38枚金牌,居金牌榜第二名。其中游泳冠军叶诗文,还破了奥运会纪录,很了不起,她才十六岁!体操男团夺冠就更不容易了,他们经历了临时换人,预赛出现失误,排名小组第六,陈一冰还带伤等困难,最终夺得了金牌。他们的精神是很伟大的,值得我们学习,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要放弃,勇敢地向前,相信自己,实现梦想。
“假如你变成了一只老鼠,你还有活下去的信心吗?”让我们再次勇敢地说:“有!”因为只要有勇气和信心,不管是变得有多么弱小,也能够消灭全世界最强大的敌人,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与和谐。
读了点灯者的读后感想(优质15篇)篇六
“文学名著永远是全世界人民的无价之宝,是值得全世界人民特别是青少年朋友继承和发扬光大的精神财富。”这句名言相信大家都听说过,但我在读了《盲人点灯》这则故事后,觉得它说得并不完整,小故事也有大道理,而且往往是能改变人一生的大道理!
大家可能会说“瞎子点灯——白费蜡嘛!这个歇后语我们都知道啊!”但是你听我讲完这个故事这不会这么说了。一个漆黑的夜晚,一个苦行僧走到一个荒僻的村落中,他看见有一位盲人挑着灯走过来,百思不得其解:盲人挑灯岂不可笑!于是他问盲人:“敢问施主,既然你什么也看不见,为何挑一盏灯啊?”“如果黑夜里没有灯光,那么满世界的`人都和我一样是‘盲人’。”僧人若有所悟地说:“原来你是为别人照明啊!”“不,我是为我自己,虽说我是盲人,但我挑这盏灯既为别人照亮了路,也让别人看到了我而不会碰撞!”
“为别人就是为自己!”一个盲人能有如此大彻大悟的理解,令人钦佩至极!这个盲人是不幸的,他永远丧失了光明,但他每次都能为别人设身处地着想,从而一次也没被别人撞倒过,但我们这些健康人,却不能像那个盲人,每次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去想,从来不为别人着想,虽然我们健康,眼睛不瞎,但内心却是漆黑一片,是心盲!人们常用“瞎子点灯——白费蜡”来讽刺那些劳而无功的人,其实也不尽然。“盲人点灯”这个故事就是对这一说法有力的反驳!“与人方便,与已方便。”一个人心里有别人,懂得设身处地地替他人着想,用爱心真情的奉献得到的是内心的充实,也同样会得到爱心的照耀,真情的温暖!
对每个人来说,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是一种幸福,但有一颗善良、正直的心灵,这才是生存的真正价值!
读了点灯者的读后感想(优质15篇)篇七
四、活动对象:
1、活动的对象:坪市中学和隆木中学的孩子们(以班级图书角的形式让孩子们利用书籍,图书角按年级班级轮流)。
2、捐赠者:南康中学12年毕业班:文科实验班;及各位同学的亲戚朋友。
五、活动安排:
2、前期宣传:
制作有关的海报以及宣传单。(刘芳,吴靓,余晓)。
摄像及录影:拍及录收集书籍、捐赠等现场。(蔡兀飞)。
3、捐书的方式:收集捐赠书籍的负责人职责:每次收到书籍时都要有相应的记录,每天上交总结表。(张强,张鹏)。
4、书本来源:全班同学及其亲戚朋友的捐赠书籍以及部分购买的书籍。
5、捐助书籍:
(1)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等资料书;
(2).课外书籍类,包括文学类、历史类、艺术类书籍等;
(3).报刊、杂志类,包括学术科研报刊、新闻报刊、文化娱乐报刊、英文报刊等;
(4)工具书类,包括专业辞典、外文词典等;
(6)其他内容健康向上的书籍及学习必需品。
6、整理:将书籍进行分类。(刘兰英)。
读了点灯者的读后感想(优质15篇)篇八
“在人生中,我们总该有那么一次为自己的梦想百分之百下注,发挥自己,活出自己。要能活出自己的智能,能让生命圆融;活出自己的价值,能让智能变成永恒;活出自己的尊严,能让心灵变成自在;活出自己的光彩,能让人生变成辉煌灿烂。”说得多好呀!《心灵点灯》这本书中一则则小故事所蕴的意义,会成为我们自身的营养素,修正我们日常生活的习惯……特别是读了“透过别人的眼睛看自己”这则故事后感触颇深!
“走你的路,休看他人的眼色。”我也曾试着这样我行我素过几回。但总觉得,我们毕竟是生活在社会这个大熔炉之中,不可能不接触其他人事,不可能不受其他人事的影响,不可能不听到什么或者忍不住说或做些什么。那么该不该不管别人的感受,自顾自的走下去呢?还是像书上所说的“透过别人的眼睛看自己”!
哲人说,以人为镜,可以正己。在社会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不与他人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在这种联系中建立了自己的价值取向,奋斗目标,成功与失败的模式,达到理想途径和方法,别人的经验和教训,就是我们自己可借鉴的榜样。我们如果做的不好,别人可能议论或者批评,无论是来自老师、同学、朋友或者亲人,只要中肯善意的东西,我们如果采纳用以纠正我们的错处,那么,至少我们成功的路上会少走弯路。我们学习、工作、或者生活中肯定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嘛,这其实并不怕。只要听了别人好的建议或意见,回到正确的路上,走好就没问题了。比如,我们现在还年轻,如果不知道现在时间的宝贵,所以在本该努力学习的阶段,太贪玩,老师给我们指出来,说知识改变命运,家长供上学多不容易呀,我们若能从现在,一改以前的劣性,勤奋刻苦,学有所成,考上了大学或者毕业后找到工作,不但回报了父母、老师、社会,也算对得起自己了。这叫浪子回头。
更多的是,当我们取得成绩的时候,从别人的口中,我们会得到赞誉之声,那是社会对我们的努力的肯定,我们会由衷地感到骄傲和自豪的。我们对家人,对朋友,对社会,所付出的关爱,我们的人生价值,我们的闪光点,都从这个侧面得到体现,照耀着我们今后所走的前程。应该说,透过别人的眼睛看自己,是一件神奇的事情!
读了点灯者的读后感想(优质15篇)篇九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文章的名字是盲人点灯。盲人的邻居一直照顾他,为了感谢他的邻居,在大年三十的晚上,他一手提灯笼,一手端饺子,给邻居送。
不过,不知道为什么他要提灯笼,看到了最后我才明白,他提灯笼的原因,因为他害怕别人看不见路不小心把他的饺子碰撒到路上。虽然他的眼睛看不见,可是他做事的时候一直很用心的。
我们要像这个盲人一样用心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读了点灯者的读后感想(优质15篇)篇十
书的一开始,就带出了人物、老船夫、小女孩—翠翠和小黄狗,时间推回民初湘西的小山城,背山面水,老船夫就守在这小溪边,为往来的过渡人摆渡,翠翠是老船夫的孙女,翠翠的母亲,十五年前和茶峒军人相熟而生了翠翠,因愧对父亲,在溪边故意口契了许多冷水而死,留下这对遗孤,随着翠翠的年纪增长,欲显娇美可爱,在一次端阳节,仅隹送大老二老﹙城中最有名望的家族的大小儿子﹚对她一见倾心,争着作摆渡人的孙女婿,哥儿俩说好,月夜时轮流去摆渡口去为翠翠唱歌,谁得到回答,谁便继续用那张唱歌胜利的嘴唇,服侍那划渡船的外孙女,但翠翠欢喜那仅隹送二者,大老内心是知道的,不愿再争的大老决定顺流而下,远离这伤心之地,孰知在玆滩出了事,掉到滩下漩水裡,人就这样淹坏了,这对二老是一大衝击,对哥哥是亏欠,对老船父是满心的怨怼与不谅解,对翠翠却是无奈与挣扎,放手吧,打开这纠结的心,二老决意远走他乡,等心凉了,或许会回家,或许不回家了,而那个令他倾心的伊人呢?在渡口,伴着小船,悠悠的等,也许那个把她的灵魂,轻轻浮起的青年人,不回来了,也许明天会回来。
读完这本书,心裡满满是惆怅,但我却爱这分惆怅,绵绵密密的直鑚入心,心疼却又无可奈何,疑问的背后是等待,等待的过程是煎熬的,但岂不也是一种甜蜜的负担?我也爱老船夫和翠翠彼此的对话,平淡的对话,愈显亲情的可贵,对答中有翠翠对祖父的.孝顺与体贴,有老船父对孙女的期待与担忧,以及对过世女儿的惋惜与感嘆。白河,是贯穿本书的轴线,蜿蜒流经这小乡城,带出特有的湘西文化,人民的生活全反映在白河上,老船夫守着这渡船,这渡口,这条河,克忠职守、大半辈子,它也同时伴着翠翠长大,如同她另一个母亲,傍着河水的线型村落,依水而建的吊脚楼,饱含人民生活的点滴,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端阳节,串起这小小边城对河的感情,也为往后的情节铺陈脉络,白河牵引老船夫与翠翠的亲,仅隹送二老对翠翠的爱,以及人民彼此之间的情,哪天我也要到湘西凤凰城去,探访这城这水,寻觅那残存故事的味道,也许在下一个街角,乍见仅隹送二老牵着翠翠,含笑着向我走来。
读了点灯者的读后感想(优质15篇)篇十一
英国作家斯蒂文森写过一首著名的诗《点灯的人》。诗中的那个叫李利的小伙子总会在每天太阳落山后点亮街灯,温暖每个路人的心。作为一名小学老师,在育人的道路上我不停摸索前进着,渴望也能像李利一样点亮孩子们的心灯。
20xx年9月,刚从师范学校毕业的我成了温州市建设小学的一名语文老师,接手一个崭新的班级,担任这个班的班主任。刚刚工作的我,热情满腔,充满理想,我相信我只要认真努力,就一定能将工作做好,将学生教好。但是路途总是没有想象中的平坦。开学没两天,班级里就出现了”问题人物”许某某。他上课走来走去,爬窗户吐口水,打所有同学,抢他人学习用品……而我经常在办公室批作业批到一半接到任课老师投诉:严重影响他人学习。这时候我只好先放下手头工作,将他领到办公室继续教育。
每天上班时间里耳边都是小朋友的投诉:许某某…许某某…每天下班以后全是家长的电话投诉:许某某…许某某…继而和许某某的家长电话沟通也是每日必做的功课。那时候,我刚刚正式上班不到10天,正值熟悉了解教师工作的时期,生疏的我要花比别的老师更多更多的时间批作业,备课,学习。而处理许某某问题的时间却占用了我上班下班的一大部分。
但情况又是那样紧急,由于孩子们的口口相传,几乎不到一周时间全班家长都对许某某有了初步的坏印象。我担心扣上了坏孩子的帽子后,会使这个孩子更加叛逆,会使教育过程变得更加艰难。家长问题,班主任工作,教学工作三重压力导致当时那段日子的我几乎有点崩溃了。
我母亲心疼我:如果许某某没有分到你班级就好了。
对母亲的话我深思了很久,教育好许某某已经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问题了,如果我不花百分百的精力非要将这个局面扭转过来的话,接下来整个班级的风气都会受影响。而对于许某某,既然他已经分到了我的班级,那就是我的学生了,也是种缘份,我是不会放弃他的!
这样一想,信心增多了不少!
从此改变的故事一幕幕上演,而过程却是如此艰辛。
有一次班级选眼保健操监督员,我想这是一个让许某某表现的好机会。我当着全班的面将这个光荣的任务交给了他,看得出,他的脸上是有些许惊讶的表情的。走马上任以后,我发现了一个渐渐变好的现象,老师对他的信任引发了同学们对他的信任,开始有同学愿意主动和他玩了,因此他对学校的抵触情绪也慢慢减弱了。但是偶尔还是会有孩子来跟我告状。我告诉自己,一定要有耐心,改变是有过程的。
一天上午第二节后,我刚刚走到办公室,人还没坐下,就有好多孩子冲进来大喊:“老师,不好了,许某某拿着蓝色粉笔在外面柱子上写东西,写我们一(6)班……还写一(4)班……”当时有点火,为什么他总是不消停呢?我叫孩子把许某某叫过来。过了一会儿,孩子们又冲进来大嚷:“许某某不过来!”“再去叫!老师请他过来!”2分钟后,满头大汗的许某某晃进办公室了。“知道老师为什么叫你来吗?”他看着我不说话。这是他n次进我办公室,也是n次面对我责备的眼神了,估计也很熟悉了,或许他也能猜到我们接下来的对话。我叹了一口气,或许能换一种方式。
“老师首先要表扬你,老师叫你来,你就来了,比上学期进步多了。”
他抬头看了下我,眼神闪过一丝惊奇。
我继续说。
“你觉得你刚才做的事情合适吗?”
“不合适……”他今天还是比较配合的。
“好,再表扬你一次。因为你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那我们怎么处理呢?”
他不支声了。
我拿出餐巾纸,看着他,“你说怎么办?”
他楞了一下,马上反应过来了,接过纸巾,“我去把那些擦掉!”
“很好,老师再表扬你一次,因为你已经懂得如何对自己做过的事情负责。那么以后呢?”
“我再也不做了!”
“真不错,你还是个知错就改的好孩子呢。快去吧。”
许某某拿着纸巾跑开了。
这一天里,再也没有孩子来跟我打过许某某的报告。
这件事以后,我对他的信心又增多了一点。
继而发生的一件事情,我相信我和他都不会忘记,也可以算是一个小小的转折点吧。
那天他做了坏事,还扬言老师奈何不了他。我说,在你完全认识错误之前,你的家长是不会来接你的。他不相信。果然,他放学后不见自己妈妈的踪影,非常生气,背着书包哼哼,怒视所有周围的人。后来天越来越暗了,他开始真的担心了,但口气依然不松。到最后天完全暗下来了,我把他领到办公室。我批作业,他坐一边看我。就这样过了一会儿,我见他已经完全平静下来了,就语重心长地和他谈了一番。我还记得那天是11月18日,那次的谈话是非常成功的。谈完后,我带他出去吃饭,然后打电话给他家长。等许某某的妈妈来接他时,我看了下表,已经快8点了。那天的教育是比较深刻的,从那天之后许某某的行为习惯都好了很多。
接触了一年,我已很了解他了,乍看是调皮捣蛋,但也并不是无情无义的坏孩子。一次语文课,我请小朋友上讲台读自己写的今日写话,那次的主题正好是我爱爸爸妈妈,我故意叫许某某上台读。他写的不错,他说妈妈每天送他上学很辛苦,他要对妈妈好一点。我追问他,怎样才算是对妈妈好一点?他立刻说,好好学习报答妈妈。我摇摇头,不仅仅如此,妈妈最大的心愿是许某某永远当一个好孩子。那天我站在讲台上,搂着许某某的肩,对全班学生讲了很多妈妈的故事。那节课的气氛特别好,每个孩子都那么专注。我转头看看身边的许某某,他凝重的表情让我相信他一定已经明白了我的意思。
最后说一件挺开心的事。在一个不是教师节也不是妇女节的日子里,我很意外地收到了一份小礼物----许某某自己画的一张小纸片。说意外还因为许某某刚刚才因为口试不及时来测被我批评教育过。
我就问他:为什么要把这个送给老师啊?
他想了好一会儿,说:因为老师辛苦了。
我摸摸他的头:你乖点老师就不辛苦了。
他点点头。
我相信他。
发生在我、他,还有其他孩子身上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他在慢慢改变慢慢融入我们这个集体。
现在的他,虽然还是那样大大咧咧的,但和刚来的时候已经大大不同了。刚开始,他和我对着干,现在,他信任我;刚开始,他不信任同学,现在,他又自己的好朋友了。生日那天还请了很多同学去开party。
回想这么长时间以来,面对许某某的事,一件一件的,真的非常辛苦。我用了各种教育方式方法,真的是不遗余力了。但是辛苦的背后还是有甜蜜的,毕竟孩子进步了很多,这就是为人师的最大欣慰吧。
当老师的时间越长我越发现“育人”的重要性胜过“教书”,“育人”是要摆在第一位的。一个孩子光学习成绩好但是道德不过关,那长大后只是个祸害;一个孩子光会考高分,但是一遇到挫折就败下阵来自暴自弃,那他永远成不了成功的人。老师就像一位指路人,为孩子指一条明路,然后让他们自己去走。
我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可爱的,只要老师能用心去点亮孩子们内心的那盏灯,让他们从心底感到温暖,那么他们一定也会愈发可爱起来。
“以自己的努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益处,使得他们一生都受到影响。”这句话一直深深影响真我。就去做一名有梦想的老师吧,去取教育的真经。以心为田,以善为灯,点一盏心灯,去照亮孩子们的前程。
读了点灯者的读后感想(优质15篇)篇十二
在我记忆的水晶宫里,有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水晶球,那就是我充满快乐的童年。随便拿起一颗,就会想起一件幼稚可笑的往事。
其中一颗水晶球让我特别难以忘怀。
那是我5岁那年的夏天。有一次,爸爸妈妈都不在家,让外婆来照顾我。外婆爱看电视,每当外婆看电视时,我和表妹就在房间里玩过家家的游戏,可我们每次都玩这些,太无聊了,于是我脑瓜子一转,想出了一个新玩法,我连忙叫来表妹,在她耳边小声地嘀咕了一会儿,表妹立刻笑了起来,猛地点头。接,我们悄悄溜进妈妈的房间,站在梳妆桌前,我在桌面上的瓶瓶盖盖里找来找去,嘴里念叨:“润肤霜、粉底、口红……”就像一位专业的化妆师,可是所有的瓶子上写的都是英文,我一个字都看不懂。
最后,我什么都不管了,拿起一个蓝色的瓶子,打开盖子,从里面拿出一点淡蓝色的霜体,往表妹的脸上抹了一点,也在自己的脸上抹了一点,感觉凉凉的,很舒服。然后我又找出一一盒粉状的东西,学妈妈的样,在脸上乱抹一阵,一看镜子,哇,一个苍白、恐怖的鬼脸呈现在眼前,我不由得“哇”地大叫一声,表妹呢,笑成了一团。
这可不是我要的效果,我赶紧又埋头找来找去,结果找出一支红色的唇膏,我用指甲挖了一些出来,在手掌里搓开,然后擦到脸颊上去,正忙,这时门外传来了脚步声,不好,外婆进来了,我赶紧拉表妹往被窝里一钻,藏了起来,刚藏好,门就“咔嚓”地开了,外婆没见我们,但见被窝一动一动的,就用力一拉被子,我们这两只大花脸就没地可藏了。外婆看了,嘴巴都成了“o”形,半天说不出话来。
每当想起这件事,我都会不由自主地笑起来。
这童年的点点滴滴使我快乐、使我幸福、让我难以忘怀。
读了点灯者的读后感想(优质15篇)篇十三
《童年》是作者高尔基以自己童年为基础写的一部自传体小说,《童年》是作者高尔基以自己童年为基础写的一部自传体小说。它揭作文。它揭露了俄国沙皇时期的黑暗、残暴和非人生活。而高尔基从小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受尽折磨与欺辱,无论是在精神上或是肉体上,都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但是高尔基却没有对生活失去信心,而是坚强地走了过来。
高尔基原名阿列克谢·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小名阿廖沙。他自幼丧父,随着父亲和外祖母来到外祖父家。着一切只是主人公阿廖沙艰哭命运的开始。外祖父家,与其说是家,不如说是人间地狱。外祖父掌管着家里的一切,脾气非常暴躁、视财如命,主人公阿廖沙时常因为犯错而被痛打;两个舅舅常为了分家而争吵、大打出手;家中的女人更是没有地位,任丈夫打骂,发泄,小学二年级作文《《童年》是作者高尔基以自己童年为基础写的一部自传体小说。它揭作文》。这一切在阿廖沙幼小的心灵留下了阴影。
之后,阿廖沙离开了外祖父家,独自一人踏上社会。他曾在许多地方打过杂,在这期间阿廖沙饱受欺辱,但他还是熬了过来。因为他被自己坚强、不屈服与困难的精神与信念一直支撑着。
时代在不断进步,但人们却越发变得懦弱了,遇到困难就想要退缩、逃避或者走捷径。屠格涅夫说过:“想要得到幸福,你首先要学会吃得起苦。”美好的生活必须有所付出,才会长久,有所争取,才会得到。
读了点灯者的读后感想(优质15篇)篇十四
孟轲的文字,已经是论点论据俱全,长于说理,不若《论语》般读整书方知逻辑,也不若《道德经》玄妙牵强,读起来萌化感比较强。《孟子》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先从一般事物说起,再慢慢引出道理,让别人不知不觉间承认自己的错误。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是孟子的重民思想。真是啊,广大的人民群众又怎么能忽视的呢?《荀子·王制》:"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多大的江山也能保住吗?"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译:君主把百姓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百姓也就会把君主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君主把百姓的忧患当作自己的忧患,百姓也就会把君主的忧患当作自己的忧患。这个思想一直延续到现在。以人为本,"三个代表",党的宗旨,无不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体现。
读了点灯者的读后感想(优质15篇)篇十五
在这个充满快乐而又有意义的寒假里,我读了一本书,名字叫《童年》,它对我感触颇深。
故事中小主人公阿寥沙的生活环境让人心酸。其实阿寥沙的原型就是高尔基本人。主要写他10岁之前的童年生活。阿廖沙4岁的时候,爸爸因为霍乱病去世了,他跟妈妈到了外公家生活,外公家的情况非常复杂,两个舅舅勾心斗角,贪婪无知的争家产;外公自私脾气暴躁;孤独可怜的妈妈受不了这压抑的气氛,到这里没多久就出走了。在这孤苦的环境下,除了善良慈祥的外婆一直守护着阿廖沙之外,还有快乐能干的好小伙茨冈;沉默寡言的老仆人格里高里;房客“好事情”等人的友谊,温暖着阿廖沙的心灵。
在那样艰苦的生存环境之下,在充诉着黑暗和丑恶的社会败象之下,少年阿廖沙并没有向艰难困难所妥协,他的心灵并没有被污秽思想所沾污,在外婆和其他人的鼓舞下,他满怀希望,不断探索着新生活。最终成为举世闻名的俄罗斯作家。
读完这个故事,想想高尔基童年的生活真是太悲惨了!父母,唯一疼爱他的外婆都死了。而我们呢,有父母亲人的关爱,老师的关怀,而且丰衣足食,生活无忧无虑,所以,我们更要好好学习,勤奋努力,成为国家的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