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的编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以及教材内容和教育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学计划的制定需要教师对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掌握,以下是一些教学计划范本,供大家参考阅读。
实用统编版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模板17篇)篇一
《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圆明园的毁灭》的教学设计体现了这一点,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以情激情,努力让课堂成为学生张扬个性的广阔天地,让阅读教学焕发出生命的色彩。
依托电教媒体教学,充分体现《课标》提出的“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人的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借助媒体集“声、色、画”于一体,烘托渲染,使学生的情感自然而然的与作者情感交融在一起,入情入境。
1、知识与技能:
(2)能联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理解课文。
2、过程与方法:
训练学生在读中体会,获得真实的感受,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认识到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是我国近代屈辱历史的见证,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责任感和使命感。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过去的辉煌和遭八国联军损毁后的惨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培养学生感悟、想象能力,激发爱国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1、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节选《火烧圆明园》的录象。
2、收集关于圆明园的资料。
以读代讲法、情景创设法、读中感悟法等。
一、名言引题,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翻开历史的长卷,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历历在目。今天,让我们把目光锁定在1860年,因为当时的中国人用自己的智慧和血汗建造了举世闻名的圆明园。法国最著名的大作家雨果曾这样说:“在世界东方的中国,有着人类的一大奇迹,这一奇迹,就是圆明园。”让我们一起走进圆明园,去欣赏这万园之园的精华吧!(板书圆明园)。(出示课件)。
二.美景再现,感悟体会。
(一)学习课文2—4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读后谈谈感受。请同学读感受最深的自然段。
(1)如果学生读第二自然段,学生谈感受。
课件展示,重点理解“众星拱月”。
(2)如果学生读第三自然段,读后谈感受。
这一段介绍了圆明园的建筑宏伟。引导学生读得慢些,想象圆明园是何等的宏伟。让学生展开想象描述一下自己喜欢的美景。
(3)如果同学读第四自然段,读后说感受。欣赏图片。(课件出示)。
2、同学们自由读书找一找找出文章中高度评价圆明园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的句子。边读边勾画、批注。(3句话)。
师:同学们会读书的人要善于抓住要点,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学习方法,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出圆明园。引导学生概括,师给与评价。
3、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呼唤它的名字,让我们再一次自豪地呼唤它的名字。(师生齐读)。
4.这座历经六代皇帝花费了150年修建的圆明园中,有风格别致、巧夺天工的民族建筑,有引人入胜的西洋景观,再加上收藏了无数稀世珍宝,中外的史学家们给与它至高的荣誉,让我们一起走进圆明园,欣赏这一世界的伟大奇迹吧!(课件出示圆明园全景录像)。
5、此时此刻你的心情如何呢?好,就让我们带着自豪的语气来读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吧。
三.面对现实,激发情感。
1、老师引语:然而今天,我不得不在它的后面加上两个字,这两个字读起来让人心里也沉甸甸的。读一读课题。
2、读了课题,学生提出疑惑。
3、师引语:此时此刻的圆明园被无情地践踏、掠夺,就让我们到这些充满着血雨腥风的文字当中去寻找这些强盗们罪恶的嘴脸吧!
4、引导学生朗读第五自然段。
(1)先分别请同学读课文,谈感受。
(2)愿意读的同学站起来读。
(3)此时此刻,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用最精练的文字概括。
(4)划出所有暴露侵略者残暴罪行的词语。同学们,他们企图放火烧毁罪证,罪行是活的东西,销毁了吗?所有愤怒的同学们,把你的满腔怒火读出来吧1860年10月6日——读(生齐读)。
5、让我们再一次把历史的长卷翻开,撕开那道在中国人的心底里永远不可能愈合的伤疤。(课件播放《火烧圆明园》录像)。
6、这把火烧毁了什么?请你把它写在纸上的任何一个空白地方,把它写到你的心上。(学生写自己的感受,交流)(课件出示)。
7、圆明园的毁灭告诉我们什么?(引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四.激发情感,表达心声。
师引入: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英法联军,他们用中国人发明的指南针指引着他们的舰队驶入中国领海,用中国人发明的火药制成的枪弹、炮弹屠杀中国人,然后,逼迫满清政府在中国人发明的纸上签订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我想每一个中国人一定有很多话要说。对自己,对别人。把此时此刻要说的话写下来。
同学们,拿起笔来,表述你的心声吧!(配入《我的中国心》歌曲)。
(大屏显示)1生自由创作,老师巡视鼓励。2生交流感受。
五、知识拓展,自由讨论。
课下小组讨论:圆明园该不该重修?
实用统编版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模板17篇)篇二
目标确定的依据。
(1)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并能抓住文章的大意。
(2)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5)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能修改自己的习作,书写规范、整洁。
通过阅读让学生了解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
3.学情分析。
1.认识本课的生字,能正确书写,能正确读写词语。背诵第3、4自然段。
1.通过学习过程中的一、二环节,检验目标1的达成。
2.通过学习过程中的第三、四、五环节,检验目标2的达成。
3、通过学习过程中的第六环节,检验目标3的达成。
环节。
学习过程。
评价要点。
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3分钟。
2.让我们走进这段历史去回忆一下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吧!
1.回顾课文。
2.理解文本。
自读课文。
10分钟。
1.读2-4自然段,想一想你在圆明园中看到了什么?
3.哪个词写出了圆明园布局的特点?(众星拱月)出示ppt。
4读一读第2自然段来体会这众星拱月的圆明园吧!
1.学习自读。
2.在自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理解课文内容。
3.谈词语的理解和作用。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读课文并抓住课文中的四字词语。
11分钟。
1.第三自然段中有许多美丽的建筑(出示图片)。
2.圆明园中的景物真的太美了,让我们带着体会一起齐读这一段吧!
(朗读配乐)。
板书:有....也有....
有....也有....
3.这一段中还有很多的四字词来描述这美丽的圆明园,你能找到吗?
指导写玲珑剔透的“剔”
4.我们感受到了圆明园是这样的...(读四字词语)。
1细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环节四。
再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并体会情感。
16分钟。
1.圆明园不仅美,还藏着许多珍贵历史文物,指读第4自然段。
上自....下至....(出示图片)。
2.作为中国人我们祖国的圆明园建筑这么美,珍贵文物这么多,你有什么感受?
4.让我们带着自豪的心情再读2.3.4自然段(配乐)。
1.体会语句的和字词所表达的效果。
2.体会情感,感受圆明园的雄伟。
研读句子,
品味感情。
16分钟。
1.我们祖国的圆明园究竟代表着什么呢?请同学们看第一自然段,用一个词来概括。
2.圆明园的价值是祖国的文化史是不可估量的,同样也是世界文化史不可估量的。
1.感受圆明园不可估量的价值。
激发情感,
阅读感悟。
16分钟。
1.当著名作家雨果走进我国这段历史时却说了这句话。(出示ppt)。
3.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我们去看一看(视频播放)并范读第五自然段。
1.激发感受圆明园被侵略者毁坏的心情。
2.体会感情,对文本有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环节五。
激发情感,
阅读感悟。
16分钟。
1.你的体会如何?请同学问看第五自然段,找出令你印象最深的句子。
2.这是一种什么行为?(恶劣、无耻、暴力)。
3.我国这样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化成一片灰烬。
1.激发感受圆明园被侵略者毁坏的心情。
2.体会感情,对文本有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自考感悟。
激发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1.思考:为什么我们祖国的圆明园会被侵略者毁灭?(搜集背景资料)。
2.我们应该如何去做才能避免当时这种历史惨剧再次发生呢?怎样改变?
1.了解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
板书设计:
剔没有......也没有....文化。
没有.....也没有.......
实用统编版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模板17篇)篇三
教材分析:
《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短小却又优秀的精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圆明园当年辉煌的景观和它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还引发读者深深的思考。文章构思巧妙,把圆明园的辉煌放在毁灭中写,题眼是毁灭,文章重点却写辉煌。根据本文的特点和学生认知、情感产生与发展的规律,依据课程标准的三个维度来设定教学目标,我力求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展开丰富的想象,了解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激发他们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在此基础上,学习强盗们肆意毁坏圆明园的罪行,就更能激起了学生们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通过美与丑、善与恶的对比,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并更进一步认识到:侵略者之所以如此肆意妄为,是因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从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鉴于文章语言精练,教学中将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展想象,以读促学来感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英法侵略者的野蛮行径。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感悟,并展开丰富的想象,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它的毁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不忘国耻,兴我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通过重点词句的品读,感悟圆明园的辉煌和作者的表达方法。
3.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
教学准备:
1.由于圆明园的景观都已不复存在,要想真正感受到它昔日的辉煌,学生课前最好能搜集有关圆明园的文字、图片和音像资料,这也是本组课文的训练点。
2.文史不分家。本课涉及到中国近代史的一段屈辱,教学前教师要对战争前后的历史有所了解,同时搜集有关圆明园的各种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揭题解题。
1.以奥运为话题,通过谈话导入本课的学习。
3.毁灭意味着什么?再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课文,检查预习。
2.用简洁的语言按一定顺序讲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生谈初读课文的感受。
三、体会情感,引导质疑。
1.齐读第一段,从文字中聆听作者心底的声音。
2.重点品析:不可估量,体会作者痛惜、愤怒的思想感情。
(板书:不可估量不可估量)。
(引导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研读感悟,升华“爱”情。
1.读二、三、四自然段,看看借助文字你能看到什么,然后选择最吸引你的一处,抓住有关的句子或者是词语仔细品味,展开想象,一会儿我们把看到的和同学一起来交流。
2.学生自学并小组交流。
3.学生汇报学习情况。
第二自然段:
重点理解:众星拱月。引导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圆明园布局独特,规模宏大。
第三自然段。
1.重点体会“金碧辉煌”。抓住“有……也有……有……也有”体会作者用词之妙和园中各种景观应有尽有。
2.出示景观图,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园中各种建筑风格、景观精美迷人。
3.教师引读,帮助学生理清本段的层次,同时感受圆明园景观之丰富。
4.引导学生读好“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第四自然段:
1.过渡句:……不但……还……。
2.引导学生抓住“上自……下至……”感受圆明园内文物之多及年代悠久。
3.师:然而就是这样一座将古今、南北、中西建筑之美和谐集于一身的,这一座收藏着无数奇珍异宝的,堪称当时世界之最的博物馆、艺术馆,它已不存在了,它是被英法联军毁灭的,请看侵略者野蛮行径的一幕。
四、再现情境,激起“仇恨”。
1.放录像。
2.同学们,带着你们的感受一起读读最后一段,读中品味“凡是、统统、任意”等词。
3.思考:化为灰烬的是什么?
五、表达情感,引发思考。
1.带着我们的情感再读第一自然段。
3.总结升华。
六、作业。
1.观看《百家讲坛》阎崇年老师《清十二帝疑案之咸丰下》。
2.完成课后选做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巩固所学。
1.听写“估量、殿堂、销毁、玲珑剔透”等词语。
2.积累词语。
二、交流圆明园的资料,进一步感受圆明园。
三、积累佳句。
指导学生背诵课文3.4自然段。
四、再读课文,揣摩写法。
引导学生探究:文章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而作者为什么却用大量的篇幅来描绘昔日的辉煌?让学生体会作者安排材料的独具匠心。
五、读写结合,以读促写。
结合本单元“语文园地”习作的要求,指导学生学写读后感。
文档为doc格式。
实用统编版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模板17篇)篇四
1、由读通课文到初步读懂课文,并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
2、奠定情感基调,以情促读,从读中体悟语感。
3、从语言文字中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读出文本的个性体会,感悟文章的思想情感。
一、揭题导入,奠定情感基调。
1.知道哪些人文景观,名胜古迹?这些,在一座皇家园林里都有。那就是——圆明园。
2.但就是这样一座园林,在1860年被侵略者给毁灭了。你听说这样的消息后,有何感想?带着这种感受读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指导学生读书做记号的方法。
1.让学生养成读书做记号的习惯。
2.做上记号是自己读书思考的痕迹,有意识指导学生读书做上不同记号来表达自己的思考。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1.由学生初读文章的情感直奔第五自然段。
2.齐读、指名读。
四、学习第二、三、四自然段。
师:同学们,为什么英法联军毁了一座圆明园会激起每一个中国人那么大的恨?请大家到课文2、3、4自然段去寻找答案。
1.学生默读2、3、4自然段。(读书方法:把书由厚读薄,归纳中心)
2.组织学生归纳原因。(板书:不但……而且……)
3.指名读第二自然段,通过理解“众星拱月”词意来体会圆明园的面积之大。
4.讲读第三自然度。
(1)本段有几句话,老师应该找几个同学来读。
(2)走进圆明园,园内有些什么?
板书:有……也有……
有……也有……还有……还有……
不仅有……还有……
(3)假若要写尽园内所有景观,你认为还要多少个“有”?能在文章中找到理由吗?
师:难怪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叹:齐读最后一句。
(5)师:然而,可惜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被英法联军毁灭了,让我们记住这天――1860年10月6日,端起书,再次读第五自然段,把我们的恨、怒读出来。
5.略读第四自然段。(教学方法同上)
板书:上自……下至……
五、历史再现,激荡情感。
1.师;就是这样一座园林艺术瑰宝的圆明园,就是这样一座建筑艺术精华的圆明园,就这样被“英法联军”这两帮强盗无情地烧毁了。
(播放火烧圆明园的录象片段)
2.出示:这把火烧毁了什么?
板书:没有了……也没有了……
没有了……也没有了……还没有了……还没有了……
不仅没有了……还没有了……
没有了上自……也没有了下至……
3.师:什么都没有了,只剩下了几根残垣断壁,一片废墟。因此我们说圆明园的毁灭,它损失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拿起书,齐读第一段。
六、悬念设疑,激发深读读文。
实用统编版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模板17篇)篇五
一、学习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字,能正确读写“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众星拱月、举世闻名、玲珑剔透、诗情画意”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过程,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仿写段落升华情感。
二、学习重、难点:
1、重点:目标1、2、3。
2、难点:目标3。
三、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
2、教师制作课件:内容有生字词、部分句段、有关图片和视频资料等。
第一课时教学预设。
一、板书课题大声读,巧设铺垫蒙情感。
1、板题铺垫:同学们,把你写字的手高高地举起,咱们一起认认真真地书写“圆明园的毁灭”。“圆”是圆满无缺的“圆”、“明”是光明普照的“明”、后面这个“园”是皇家园林的“园”。齐读:“圆明园”。再读、大声读。
2、蒙发情感:同学们,一座圆满无缺的.皇家园林,一座光明普照的皇家园林,被英国和法国两个强盗给“毁灭”了(板)。齐读题目、再读一遍。
二、初读课文识字词,抓住首尾引叹惋。
2、学习生字词,扫除障碍。
3、抓住首尾、引发叹惋:
抓首段的“不可估量”:
(1)、谁来说说,读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追问,两次随板:不可估量。
(2)、你是怎么理解不可估量的?当两个不可估量叠在一起时又意味着什么呢?齐读体会这种“不可估量”!
(3)、画下这个词,同学们,打开课文,读了第一句话,印入你眼帘的第一个词是“不可估量”,第二个词还是“不可估量”,你们的内心是一种什么滋味?齐读第一自然段。
(4)、此时此刻,你的心情可以估量吗?随板“不可估量”(第三次)。
抓尾段的“化成灰烬”:
(1)、谁来告诉大家,读了文章的最后一段,你又知道了什么?板(第一次):化成灰烬。(指导写“烬”字)。
(2)、仔细看一看,化为灰烬的是什么?(随板第二次)还有什么“化为灰烬”了呢?(随板第三次)还有什么?(说不完,指读)。
三、抓“有”想象复沓读,读写结合悟壮观。
1、同学们,除了第一段和最后一段,你还知道些什么?快速默读中间部分,把你知道的记下来。
2、汇报:读了课文中间部分你知道些什么?(随机追问:你还知道了什么?)。
你知道的这一切可以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哪个词?
随机板书:宏伟建筑、举世闻名、珍贵文物。
随机理解词语:“举世闻名”(随机复习解词方法:顾名思义、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等等)。
3、小结汇报,引找过度句:同学们,你们知道的这一切,概括成一句话,那就是:“圆明园不但有举世闻名的宏伟建筑,还有珍贵文物。”用文中的一个过度句来说,就是------生找(第4自然段第1句话“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指读。
4、“宏伟建筑”
(2)、引读画面(课件幻示):来,一个一个读给大家听。
师:圆明园中有------生:接读……师:这是第一“有”;(“金壁辉煌”看图理解)。
师:圆明园中------生:接读……师:这是第二“有”;(“玲珑剔透”老师说意)。
第三有;第四“有”;……这是第六“有”。
师:天呐!整整六个“有”啊!来,一起读读这象征着宏伟建筑的六个“有”。
(3)、同学们,老师头脑里突然冒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要写尽圆明园中的所有景观、所有建筑,还要用上多少个“有”?根据是什么?可能会有什么?从书中找根据(默读第三自然段)想象还会“有”什么?找到的想到的请举手。
生1说:……师:这是依据一,你很会想象!
生2说:……师:这是依据二,你真会想象!
生3说:……师:这是依据三、四、五、六、
(4)、读写结合:不能再往下说了,真是没完没了的依据啊!展开想象的翅膀,依据这些没有穷尽的依据,结合资料,写下你心中圆明园辉煌的景色吧!课件幻示资料,配乐仿写。
生写后,交流所写。
是的,圆明园的景观怎能写得尽啊?圆明园的建筑怎能说得完呢?!
当你走进这样宏伟、这样精美的皇家园林,你怎能不发出这样的感叹呢!
(5)、复沓引读,积累背诵:
课件幻文(引导读背):“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同学们,一起去漫步吧!齐读(评:多美的感叹呀!)。
晨光熹微时,云雾蒙蒙,生读“漫步园内……境界里。”
晴空万里时,阳光普照,生读……。
夕阳西下时,晚霞如丹,生读……明月高悬时,月光如水,生读……。
评读后范读:真是由衷的感叹呐!我们漫步,我们饱览,我们流连,我们幻想……这一切,都是因为这圆满无缺的皇家园林;这一切,都是因为这光明普照的皇家园林。课件示图景,师配乐范读“漫步园内,有如……境界里。”
同学们,一起去漫步吧!------生“漫步园内,有如……。
四、视频升情抓眼球、激情写话心灵撼。
1、过度语:但是,
这一切早已不复存在了!(擦或圈板书第一行)。
这一切早已永远消失了!(擦或圈板书第二行)。
这一切早已被两个强盗的一把大火化为灰烬了!(擦或圈板书第三行)。
课件出示句式填空练习写话:没有了(),也没有了();不但没有了(),还没有了()。
2、同学们,这样一座世界上最宏伟、最精美的皇家园林,被后人誉为“万园之园”的皇家园林,就是在这样一场空前的大火中化为灰烬的!视频课件《火烧圆明园》电影片段,配乐,定格于烈火。
3、同学们,面对这场罪恶的大火,面对圆明园的断垣残壁,你有什么话想说呢?结合你搜集的有关资料写下来,下堂课我们来交流。
4、同学们,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日子------1860年10月6日,这场大火,烧毁的是一座幻想之园、万园之园。但是,这场大火也烧醒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和平崛起的信心和壮志!但愿这样的历史永远不再重演!
不可估量举世闻名化为灰烬。
不可估量宏伟建筑化为灰烬。
不可估量珍贵文物化为灰烬。
第二课时(略)。
实用统编版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模板17篇)篇六
一、检查学生背诵第二段。
二、理解第三段。
1、指名朗读第三段。
2、各人小声朗读第三段,边读边想,英法联军采用了哪些手段毁灭圆明园的?
3、学生自学后讨论。
4、小结。(一是抢掠,二是破坏,三是火烧。)。
5、再指名朗读第三段,读出气愤的语气。
三、联系全文,理解第一段。
1、齐读第一段。
四、朗读全文,体会中心思想。
1、自由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课文,你产生了怎样的思想感情?(集中到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这一中心思想上)。
五、布置作业:朗读课文。
实用统编版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模板17篇)篇七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挡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奇珍异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园明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2、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了解“圆明园毁灭”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
1、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辉煌景观,感受祖国的灿烂文化。
2、文章的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而大量篇幅却是描绘昔日的辉煌,要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是教学的又一难点。
一、直接入题。
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圆明园的毁灭》。
板书课题:让我们举起写字的手,一起写下课题:“圆”是“圆满无缺”的“圆”,“明”是“光明普照”的“明”,“园”是“皇家园林”的“园”。齐读“圆明园的毁灭”。
二、走进文本,引发质疑。
课题是整篇文章的窗户,看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圆明园被谁毁了?被怎样毁掉了?圆明园为什么会被毁掉?圆明园被毁之前是什么样的?)。
三、学习结尾,感受被毁之耻。
1、请同学们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2、听了这段文字的朗读,你了解了什么?
(圆明园是在1860年被英法联军践踏、毁掉的;)。
3、他们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课件出示,根据学生回答强调“掠、搬、毁、烧”)。
我看得出,此时一定有一种情感什么充满着你的胸膛,是什么情感?(屈辱、愤怒、痛恨……)。
四、昔日辉煌,更添被毁之痛。
2、一边读,一边思考,要静心、专心读书。
3、根据学生回答,大投影出示。
(因为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因为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而且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4、这就是2、3、4自然段告诉我们的。它不但建筑宏伟而且是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所以,它的毁灭,使每一个中国人痛心,会激起每一个中国人对英法联军、对当时腐败无能的满清政府的痛恨,读一读,想想课文哪几个部分写的是建筑宏伟?(2、3自然段)。
5、找一位同学为我们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圆明园在北京西郊……众星拱月般地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1)这句话是介绍圆明园什么的?(位置和结构)。
(2)如果让你带着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来读这段话,你会强调哪些词语?(众星拱月)知道这个词语的意思吗?说说看。
众星拱月:群星环绕着月亮。比喻许多东西围绕着一个中心。(出示课件,看圆明园的分布构成,在图上找一找,那个是“星”,哪个是“月”,体会圆明园的辉煌和宏伟。)。
圆明园的面积相当于我们180多个学校那么大。各个大园以及小园众星拱月般地环绕在圆明园周围,是多么壮丽的景观!带着这样的感受,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齐读第二段)。
6、如此气势恢宏的圆明园里,有多少让我们啧啧称奇、留恋往返的美景呢?快速浏览课文第三自然段,你能从中找到几个“有”?(7个)。
7、指名读带“有”的句子,相机板书:“有……也有;有……也有……;还有……;不仅有……还有……”
(1)这些句子让你体会到什么?(圆明园的建筑各具风格,千姿百态,既有殿堂的宏伟之美,又有亭台楼阁的秀巧之美;既有热闹的街市风光,又有幽静的自然风光,所以说它是建筑艺术的精华。)。
(2)圆明园中的建筑有大的、有小的;有热闹的、有宁静的;有现实的、有虚幻的;有民族的、有西洋的。各式各样的建筑都集中在一个圆明园里,大家想一想,假如我们漫步园内……学生接读:“有如漫步在天南海北……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我们又怎能不惊叹,圆明园是——(出示大投影)“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3)法国大作家雨果眼中的圆明园是怎样的呢?
出示雨果的文章,指名读。
“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雨果”
8、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齐读“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从哪一段知道的?(第四自然段)。
(1)那位同学愿意为大家读第四自然段?(指名读)。
(2)从先秦到清朝大约多少年的时间?(两千多年)。
(3)经历秦、汉、隋、唐、宋、元、明、清,大约是两千三百多年的时间。想想会有多少名人字画和奇珍异宝。请用自己能想到的词语来形容。
(应有尽有、不计其数、成千上万、数不胜数……)。
(4)知道了这些,你心里又怎样的感受?带着你的惊叹和自豪齐读四自然段。
五、美毁对比,拓展引发深思。
1、是啊,多么恢弘,多么美好的圆明园!如果它完好无损地保存着,我们每个中国人现在看了该是多么自豪。可惜,它被英法联军掠走了,搬去了,毁掉了……圆明园里,有的是荒凉的废墟,有的是残垣断壁,没有了……没有了……也没有了……(缓缓擦去板书,只留淡淡的痕迹)。
圆明园的毁灭是——学生齐读: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2、圆明园的毁灭仅仅是个损失吗?不是的。他还是我们这个国家、我们民族的耻辱。作为一名学生,我们不能忘掉中华民族百年的耻辱,我们要好好学习把国家建设的更加强大。
3、假如现在你站在圆明园的废墟旁,你心中是否有很多话想说,把他说出来。(学生自由表达)。
在我们祖国逐渐强大的今天,我们不能忘记过去屈辱的历史,让我们永远记住一百四十多年前的噩梦,记住写在圆明园残柱上的耻辱,让我们永远记住历史告诉我们的教训“落后就要挨打”。因此,我们要努力用自己的双手建设强大、繁荣的祖国,使火烧圆明园的历史悲剧永远不再重演。让我们“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实用统编版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模板17篇)篇八
教学目标:
1、由读通课文到初步读懂课文,并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
2、奠定情感基调,以情促读,从读中体悟语感。
3、从语言文字中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读出文本的个性体会,感悟文章的思想情感。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奠定情感基调。
1.知道哪些人文景观,名胜古迹?这些,在一座皇家园林里都有。那就是——圆明园。
2.但就是这样一座园林,在1860年被侵略者给毁灭了。你听说这样的消息后,有何感想?带着这种感受读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指导学生读书做记号的方法。
1.让学生养成读书做记号的习惯。
2.做上记号是自己读书思考的痕迹,有意识指导学生读书做上不同记号来表达自己的思考。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1.由学生初读文章的情感直奔第五自然段。
2.齐读、指名读。
四、学习第二、三、四自然段。
师:同学们,为什么英法联军毁了一座圆明园会激起每一个中国人那么大的恨?请大家到课文2、3、4自然段去寻找答案。
1.学生默读2、3、4自然段。(读书方法:把书由厚读薄,归纳中心)。
2.组织学生归纳原因。(板书:不但……而且……)。
3.指名读第二自然段,通过理解“众星拱月”词意来体会圆明园的面积之大。
4.讲读第三自然度。
(1)本段有几句话,老师应该找几个同学来读。
(2)走进圆明园,园内有些什么?
板书:有……也有……。
有……也有……还有……还有……。
不仅有……还有……。
(3)假若要写尽园内所有景观,你认为还要多少个“有”?能在文章中找到理由吗?
师:难怪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叹:齐读最后一句。
(5)师:然而,可惜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被英法联军毁灭了,让我们记住这天――1860年10月6日,端起书,再次读第五自然段,把我们的恨、怒读出来。
5.略读第四自然段。(教学方法同上)。
板书:上自……下至……。
五、历史再现,激荡情感。
1.师;就是这样一座园林艺术瑰宝的圆明园,就是这样一座建筑艺术精华的圆明园,就这样被“英法联军”这两帮强盗无情地烧毁了。
2.出示:这把火烧毁了什么?
板书:没有了……也没有了……。
没有了……也没有了……还没有了……还没有了……。
不仅没有了……还没有了……。
没有了上自……也没有了下至……。
3.师:什么都没有了,只剩下了几根残垣断壁,一片废墟。因此我们说圆明园的毁灭,它损失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拿起书,齐读第一段。
六、悬念设疑,激发深读读文。
实用统编版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模板17篇)篇九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挡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奇珍异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园明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2.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了解“圆明园毁灭”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
教学难点
1.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辉煌景观,感受祖国的灿烂文化。
2.文章的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而大量篇幅却是描绘昔日的辉煌,要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是教学的又一难点。
3.教学用具
ppt课件
4.标签
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圆明园的毁灭》。
板书课题:让我们举起写字的手,一起写下课题:“圆”是“圆满无缺”的“圆”,“明”是“光明普照”的“明”,“园”是“皇家园林”的“园”。齐读“圆明园的毁灭”。
课题是整篇文章的窗户,看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圆明园被谁毁了?被怎样毁掉了?圆明园为什么会被毁掉?圆明园被毁之前是什么样的?)
1.请同学们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2.听了这段文字的朗读,你了解了什么?
(圆明园是在1860年被英法联军践踏、毁掉的;)
3.他们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课件出示,根据学生回答强调“掠、搬、毁、烧”)
我看得出,此时一定有一种情感什么充满着你的胸膛,是什么情感?(屈辱、愤怒、痛恨……)
2.一边读,一边思考,要静心、专心读书。
3.根据学生回答,大投影出示
(因为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因为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而且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4.这就是2、3、4自然段告诉我们的。它不但建筑宏伟而且是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所以,它的毁灭,使每一个中国人痛心,会激起每一个中国人对英法联军、对当时腐败无能的满清政府的痛恨,读一读,想想课文哪几个部分写的是建筑宏伟?(2、3自然段)
5.找一位同学为我们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圆明园在北京西郊……众星拱月般地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1)这句话是介绍圆明园什么的?(位置和结构)
(2)如果让你带着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来读这段话,你会强调哪些词语?(众星拱月)知道这个词语的意思吗?说说看。
众星拱月:群星环绕着月亮。比喻许多东西围绕着一个中心。(出示课件,看圆明园的分布构成,在图上找一找,那个是“星”,哪个是“月”,体会圆明园的辉煌和宏伟。)
圆明园的面积相当于我们180多个学校那么大。各个大园以及小园众星拱月般地环绕在圆明园周围,是多么壮丽的景观!带着这样的感受,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齐读第二段)
6.如此气势恢宏的圆明园里,有多少让我们啧啧称奇、留恋往返的美景呢?快速浏览课文第三自然段,你能从中找到几个“有”?(7个)
7.指名读带“有”的句子,相机板书:“有……也有;有……也有……;还有……;不仅有……还有……”
(1)这些句子让你体会到什么?(圆明园的建筑各具风格,千姿百态,既有殿堂的宏伟之美,又有亭台楼阁的秀巧之美;既有热闹的街市风光,又有幽静的自然风光,所以说它是建筑艺术的精华。)
(2)圆明园中的建筑有大的、有小的;有热闹的、有宁静的;有现实的、有虚幻的;有民族的、有西洋的。各式各样的建筑都集中在一个圆明园里,大家想一想,假如我们漫步园内……学生接读:“有如漫步在天南海北……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我们又怎能不惊叹,圆明园是——(出示大投影)“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3)法国大作家雨果眼中的圆明园是怎样的呢?
出示雨果的文章,指名读。
“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
—— 雨果”
8.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齐读“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从哪一段知道的?(第四自然段)
(1)那位同学愿意为大家读第四自然段?(指名读)
(2)从先秦到清朝大约多少年的时间?(两千多年)
(3)经历秦、汉、隋、唐、宋、元、明、清,大约是两千三百多年的时间。想想会有多少名人字画和奇珍异宝。请用自己能想到的词语来形容。
(应有尽有、不计其数、成千上万、数不胜数……)
(4)知道了这些,你心里又怎样的感受?带着你的惊叹和自豪齐读四自然段。
1.是啊,多么恢弘,多么美好的圆明园!如果它完好无损地保存着,我们每个中国人现在看了该是多么自豪。可惜,它被英法联军掠走了,搬去了,毁掉了……圆明园里,有的是荒凉的废墟,有的是残垣断壁,没有了……没有了……也没有了……(缓缓擦去板书,只留淡淡的痕迹)
圆明园的毁灭是——学生齐读: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2、圆明园的毁灭仅仅是个损失吗?不是的。他还是我们这个国家、我们民族的耻辱。作为一名学生,我们不能忘掉中华民族百年的耻辱,我们要好好学习把国家建设的更加强大。
3、假如现在你站在圆明园的废墟旁,你心中是否有很多话想说,把他说出来。(学生自由表达)
在我们祖国逐渐强大的今天,我们不能忘记过去屈辱的历史,让我们永远记住一百四十多年前的噩梦,记住写在圆明园残柱上的耻辱,让我们永远记住历史告诉我们的教训“落后就要挨打”。因此,我们要努力用自己的双手建设强大、繁荣的祖国,使火烧圆明园的历史悲剧永远不再重演。让我们“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实用统编版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模板17篇)篇十
1、练习从内容中体会思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3、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通过语言文字的理解,想象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了解它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多媒体演示法;启发引导法;感情朗读法。
一、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3课,看老师板书课题。注意两个“圆”字不同,“毁”字的写法。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复习。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请同学们回想一下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展标。
下面我们细读课文,重点学习课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抒发对圆明园的热爱和对帝国主义者的憎恨。
四、学习第一部分。
1、指读,思考:这一部分主要写的什么?
2、再读,比较用两个“不可估量”比用一个感觉怎样?
3、回读体会。读出惋惜之情。
五、学习第二部分。
1、指名朗读,大家思考:请你用简练的语言说说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2、出示课件:圆明园平面图。观看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4、出示课件:圆明园示意图。理解“众星拱月”
5、相机板书:布局众星拱月。
6、回读体会作者用词准确,清楚。读出布局美。
六、学习第三部分。
1、默读,用笔画一画这一部分可以分成几层,想想每一层分别写的什么?
2、学习第一层。
(1)出示课件:“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2)指名朗读,思考:课文介绍了哪些景观?
(3)再读,看看课文是怎样具体写的?
(4)相机出示课件:“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5)说说自己的理解。抓“金碧辉煌”、“玲珑剔透”。
(6)出示课件:“圆明园中,有殿堂,亭台楼阁,‘买卖街’和山乡村野。”比较表达效果。
(7)相机板书:景观多而优美。
(8)出示课件原句,回读体会用词的形象,有条理。读出喜爱之请。
(a指名读。b教师范读。c赛读。)。
3、学习第二层。过渡语:我们再往下读,看看课文的第二层主要写的什么。
(1)出示课件:“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等。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2)指名朗读。
(3)再读,想想课文是怎样写这些景物的?
(4)听读“园中有许多景物。如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武陵春色、海宁的安澜园,蓬莱瑶台、苏州的狮子林,还有西洋景观。”比较表达效果。
(5)自由朗读,体会一下作者写的有条理。
(6)出示课件:图片。
a、平湖秋月。
b、雷峰夕照。
c、安澜园。
d、狮子林。
e、蓬莱瑶台。
f、武陵春色。
g、西洋景观。
(7)看后有什么感觉?相机板书:爱。
(8)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这些美丽的景物,读出喜爱之情。
过渡语:那么读了你有什么感受呢?指名说说。我们来看下面一层。
4、学习第三层。
(1)出示课件:“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2)读读,说说你的理解。
(3)齐读这句话,共同体会一下这种美妙的感觉。
5、引导背诵。
(让我们把这么优美的语言积累起来,把圆明园的美景常留心间。)。
(1)教师引导: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这一部分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2)出示课件(背诵提示):
“圆明园中,有————,也有————;有————,也有————。园中许多景物都是————建造的。如————、————,————,————等。还有很多景物是————建造的,如———、————……园中不仅有————,还有————。漫步园内,有如————,————;流连其间,仿佛————。”
(3)练习背诵。
七、学习第四部分,分小组合作学习。
1、出示课件:“学习提示:a先读读,看看这一部分写了什么?b画出重点词语。c再读,看看课文是怎样写的。”
2、汇报。抓“上自……下至”、两个“最”字。
3、相机板书:文物多而珍贵。
4、回读体会。
5、引导背诵。
过渡语:圆明园真美呀!它不愧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是用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建造的。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的最后一部分。看看主要写了什么。
八、学习第五部分。
1、速读。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地说说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2、再读,思考:侵略者采用了哪些手段毁灭古代劳动人民用血汗和智慧建造的圆明园的?找出重点词。
3、朗读,看看课文是怎样写出来的?
4、出示课件:“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名侵略军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整个北京城。”
5、回读,体会语言的准确,生动。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
6、出示课件:被毁灭的图片。(四幅)。
7、你们看后有什么感受。
8、有感情地回读第5自然段。带着憎恨之情读出侵略者的贪婪与野蛮。
出示课件:“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九、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十、作业:讨论:你同意在圆明园的旧址上重建圆明园,恢复它的原貌吗?
实用统编版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模板17篇)篇十一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搜索、整理资料的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及毁灭的过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观。
情境教学、互动谈话、品词析句、读文想象。
1.学生预习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初步认识本课生字词。搜集圆明园的资料。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影资料。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直写课题,关注“毁灭”
(一)今天我们一块来学习21课《圆明园的毁灭》,(板书课题:21课圆明园的毁灭)。注意“毁”的笔顺,区分“圆”与“园”,大家齐读课题,再读课题。
(二)课题中,哪个词引起了你的注意,让你更有感触?它是什么意思?(揭示毁灭,初步感知词义)。
过渡:看来,大家都关注到了“毁灭”一词,那么,现在让我们打开课本,自由读文。在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基础上,找一找,课文哪些自然段描写了圆明园的毁灭。
二、走进“毁灭”,感知“毁灭”
(一)品读第5自然段,了解毁灭经过。
1.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你从哪些词语句子体会到了毁灭?你是什么心情?
2.请带着这份心情齐读这一段,哪些字词如匕首一样刺痛了你的心?更让你愤怒?(随同句子出示重点词:闯进、凡是、统统、任意等,谈理解,谈体会,指名感情朗读。)。
3.链接“火烧圆明园”的视频,激发学生对侵略者强烈的恨。看完后你想说些什么?
(二)图片展示,加深毁灭的印象,激荡情感。
1.多媒体展示被毁后的圆明园。
2.你能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你所看到的吗?
过渡:这是我们对圆明园的印象,看看大屏幕,看看法国大作家雨果对圆明园的评价,完全不同,这是为什么?用你搜集的资料试着说说。想想,课文中哪些部分也可以解释这个问题。
三、重温昔日辉煌。
(一)默读2——4自然段,初步感知昔日辉煌。
1.这几自然段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圆明园?
2.毁灭前的圆明园里面有什么?找出能准确概括的一句话。(明确过渡句的作用,板书:建筑宏伟;文物珍贵。)。
(二)圆明园精巧的布局。
1.指名读第2自然段,这段讲什么?哪个词可以准确概括圆明园的布局?
2.出示圆明园的布局图,体会“众星拱月”意思。
1.指名朗读,我们看到了哪些景观,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交流:针对你印象深刻的一处景观说说你的感受,再带着感受读给大家。
3.师生配合读,和老师一起走进美丽的圆明园。(师读一句,生读一句,实现背诵。)。
4.学生想象圆明园的美景,交流自己想象到的。(多媒体展示各个景观,学生结合图片想象美景,指导他们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来。)。
5.有感情的朗读第3自然段,把圆明园的美读出来。
(四)学生自学第4自然段,赏识文物,感受珍奇。
(五)感悟评价,升华自豪之情。
1.找出对于圆明园建筑、文物两方面的评价,再找出对它的总评价。
2.用关联词语巧妙连接这几句评价。
3.圆明园这么美,作为一个炎黄子孙,此时你想说些什么?
(六)思考:课题是“圆明园的毁灭”,可为什么用较大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
过渡:的确圆明园的毁灭是我们心中永远的痛,这把火烧毁了金碧辉煌的殿堂,烧毁了(学生续接,多媒体展示景观一一消失),还烧毁了人们的血汗,这就是我们关注的“毁灭”,这就是巨大的损失。(板书:昔日,今日)。
四、感受损失。
1.哪一段评价这种损失?用了哪个词?释“不可估量”。(板书:不可估量的损失)。
2.齐读,两个“不可估量”用在开头,你体会到了什么?
五、课后拓展,升华爱国情感。
(一)出示资料《我们的国宝在哪儿》,激发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之情。
(二)课后小练笔:如今,走进圆明园,看见最多的就是这些孤独伫立的石柱子,这些石柱子在这里伫立了150多年,它们呜咽着,好像对天空诉说着什么?假如你正面对着这片废墟,你想说些什么?你想对谁说?想一想,写下来。
(三)课外搜集文字或图片资料,了解旧中国曾经猛兽的耻辱和今日祖国的强大,试着整理下来。
【设计意图:此处设计意在让学生情动而辞发,这是借。
板书设计:
建筑宏伟。
昔日。
文物珍贵。
今日化为灰烬。
不可估量的损失。
【设计意图:板书应简明扼要,反映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巩固生字,词语;交流小练笔;交流搜集的资料。感受中国今日的强大,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教学过程:
(略)。
实用统编版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模板17篇)篇十二
四年级的学生,知识面较宽,尤其是经过长期的培养和训练,他们已具备了丰富的想象能力和较强的理解能力。
设计理念。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切实地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位置,注重学生的自我阅读,自我理解和情感体验,教师在关键处作些点拨和引导,体现教师是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合作者和支持者。
2、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训练学生在读中认真思考、认真体会,从而获得真实的感受,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4、通过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教学流程。
(投影出示插图)请学生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然后告诉学生,这就是曾被誉为“万圆之园”的圆明园。
现在我们看到的只是残墙断壁,那么圆明园以前是什么样儿?它又是怎样被毁灭的呢?想知道吗?我们读懂了课本上的内容,你们就能找到答案了。(板书课题)。
(1)自读课文、读准生字的语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把课文读通顺,不懂的词语可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来理解。(明确读的要求,这样可以提高读书的效率,有利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检查认读生字词情况。(抽卡片、开火车读、比赛读等多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3)默读课文,你都知道了什么?
(4)读了课文,你们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自由质疑,学生能解答的就让学生自己去说,教师不作具体的解答。)。
(5)对比感受,体会“置身幻想境界中”这句话。(现实生活中没有“蓬莱”、“武陵”,是人们根据想象建成的,所以会有“置身幻想境界中”的感受。教师读这一段,请同学们充分展开想象。)。
(6)指点:古代劳动人民多了不起,他们具有非凡的想象力,创造力,当你了解圆明园的灿烂文化和辉煌景观之后,你对它产生了什么样的情感?(学生可自由发言,进行德育渗透,结合学生回答板书:爱)。
(8)交流体会圆明园上怎样被毁灭的。(学生畅所欲言,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恨)。
(9)练习感情朗读。
(10)齐读第一自然段,说说圆明园的毁灭造成的损失有多大?(理解“不可估量”,联系时代背景,进行思想教育。)。
(1)关于要不要重修圆明园,有几种不同的意见,你的意见呢?和同学们讨论讨论,说说你的理由和主张。
实用统编版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模板17篇)篇十三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引导学生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把搜集与整理、运用资料结合起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运用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创设的情境中,引导学生围绕主题进行自主探究。
一、导入新课。
ppt展示20xx年中国的成就。可以说,今天的中国让国人自豪,让世界惊叹。然而,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一百多年前的那个年代,由于清政府腐x无能,导致西方列强不断入侵我们中国,就在1860年的10月18日,在中国上空,烟云笼罩,那时正发生着一件让国人耻辱,让世界震惊的事情。孩子们,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吗?对,圆明园被毁灭了,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题目就是“圆明园的毁灭”。伸出手,和老师一起来写课题。大家注意这个毁,上面是一个臼齿的“臼”,下面的“工”最后一笔要变成提。
同学们,毁灭意味着什么?毁灭不是一般的毁坏,一旦毁灭,就再也没有了!也就是说,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就再也不存在了。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2、交流:课文主要写了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
三、感悟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看来同学们对文章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我们来看看课文怎样来评价圆明园的毁灭的。请同学们齐读第一自然段。
师:不可以去计算的损失,可见损失非常大。作者在开篇就在这一句话中用了两个不可估量,让我们感受到圆明园的毁灭给祖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造成的巨大损失。
ppt出示第一段,再齐读。
那么,这究竟是怎样的一座园林,让作者这样说呢?让我们走进昔日的圆明园,却领略一番它的风景,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看看圆明园里都有什么,抓住词句,展开想象,将自己的想象批注在书上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想象的`景观和自己收集的圆明园的景观。
(二)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交流:圆明园里都有什么?
1、第二段中重点指导理解“众星拱月”众星拱月是什么样子?哪一字表示“环绕”?
那么大家知道吗?如此巧妙的布局,有100多公顷,那是多大啊?见过足球场吗?圆明园相当于640多个足球场那么大。
2、在这座园林里都有什么?抓住你最感兴趣的来和大家讲一讲。
“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
能具体说说吗?你见过金碧辉煌吗?(生回答)。
同学们,这是一种高大的宏伟的建筑。除了这种建筑,你还看到了什么?
指导朗读:金碧辉煌的殿堂,那是很有气势的,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那是非常精美的,谁再来读?指名读。
生再读。
一个热闹,一个宁静,给人的感觉也迥然不同。……谁能连起来把这句话读一读?
太好了,每种建筑的风格都表现出来了。老师把也字去掉,大家再来试一试。
生读。
有感觉吗?不同风格的景观应有尽有。这就是这个也字的妙处。请大家再来读一读。
这次我们男生和女生发挥各自的优势,男同学读前两种,女同学读后两种。
(园中有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圆明园中景物有一百多处,而且一步一景,一景一物,想看看吗?圆明园已经被毁灭了,但老师从影片中为大家截取了一段。同学们,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圆明园。
看了,你有怎样的感受?这里的景色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
是啊,任何一个词来形容圆明园都不过分,难怪文中最后一句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师:在这样的园林中漫步,那是怎样的一种感受啊?同学们,我们读读文中的最后一句。
3、圆明园除了建筑宏伟,还有哪些东西?
想像一下,两千三百多年,该有多少青桐礼器?该有多少名人书画,该有多少奇珍异宝?(数不胜数)难怪作者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拿起书,自豪地读一读。生读。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同学们,这就是圆明园,这就是号称万园之园的圆明园,这就是被称作东方的凡尔赛宫的圆明园,然而,这一切的一切都被英法联军毁灭了!我们来看一段录像。
【播放录像】。
教师解说:1860年10月,英法联军闯入北京……化为灰烬!
此时此刻,你有怎样的感受?愤怒憎恨惋惜。
交流:那一句话最能表达你此刻的心情?
(因为圆明园是世界上最大的艺术馆和博物馆,也是多名建筑工人多年劳动的成果。)。
你再读一读最后一句话。生读我们的心都在流泪!……你还想读哪一句?
(他们把园里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他们把这些东西统统拿走,真是很可惜!)。
那是怎样的破坏?生:想怎么破坏就怎么破坏。师:想怎么破坏就怎么破坏。想摔——就摔!师:想砸——就砸!
谁还想读读这句话?点生读再次齐读。
然而这一切都被英法联军的一把大火给毁灭了!……这样的损失能估量吗?
所以作者这样说,齐读: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生:清政府,怎么会那么无能呢?
师:是啊,清政府到哪儿去了呢?同学们,课文的学习暂时就到这里,但我们的思考还没有停止。希望孩子们带着自己的问题走出课堂,通过查阅资料等方式,进一步地了解圆明园。一座圆明园,半部清代史。让我们继续查阅资料并把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它不仅是物质上的损失,更重要的是损失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同学们,当时的英法联军还有后来的八国联军,用中国人发明的指南针,指引他们的军队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然后用中国人发明的火药制成了枪弹炮弹屠杀中国人,最后逼迫满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圆明园被烧成了灰烬。同学们,学到这儿,难道你不想对自己说点什么?难道你不想把自己的心情表达一下吗?拿起笔,把你此时此刻最想对自己说的话、对别人说的,特别是对至今还在搞霸权主义的国家说的话写下来。
实用统编版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模板17篇)篇十四
《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短小却又优秀的精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圆明园当年辉煌的景观和它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还引发读者深深的思考。文章构思巧妙,把圆明园的辉煌放在毁灭中写,题眼是毁灭,文章重点却写辉煌。根据本文的特点和学生认知、情感产生与发展的规律,依据课程标准的三个维度来设定教学目标,我力求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展开丰富的想象,了解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激发他们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在此基础上,学习强盗们肆意毁坏圆明园的罪行,就更能激起了学生们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通过美与丑、善与恶的对比,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并更进一步认识到:侵略者之所以如此肆意妄为,是因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从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鉴于文章语言精练,教学中将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展想象,以读促学来感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英法侵略者的野蛮行径。
1.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感悟,并展开丰富的想象,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它的毁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不忘国耻,兴我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通过重点词句的品读,感悟圆明园的辉煌和作者的表达方法。
3.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
1.由于圆明园的景观都已不复存在,要想真正感受到它昔日的辉煌,学生课前最好能搜集有关圆明园的文字、图片和音像资料,这也是本组课文的训练点。
2.文史不分家。本课涉及到中国近代史的一段屈辱,教学前教师要对战争前后的历史有所了解,同时搜集有关圆明园的各种资料。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揭题解题。
1.以奥运为话题,通过谈话导入本课的学习。
3.毁灭意味着什么?再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课文,检查预习。
2.用简洁的语言按一定顺序讲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生谈初读课文的感受。
三、体会情感,引导质疑。
1.齐读第一段,从文字中聆听作者心底的声音。
2.重点品析:不可估量,体会作者痛惜、愤怒的思想感情。
(板书:不可估量不可估量)。
(引导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研读感悟,升华“爱”情。
1.读二、三、四自然段,看看借助文字你能看到什么,然后选择最吸引你的一处,抓住有关的句子或者是词语仔细品味,展开想象,一会儿我们把看到的和同学一起来交流。
2.学生自学并小组交流。
3.学生汇报学习情况。
第二自然段:
重点理解:众星拱月。引导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圆明园布局独特,规模宏大。
第三自然段。
1.重点体会“金碧辉煌”。抓住“有……也有……有……也有”体会作者用词之妙和园中各种景观应有尽有。
2.出示景观图,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园中各种建筑风格、景观精美迷人。
3.教师引读,帮助学生理清本段的层次,同时感受圆明园景观之丰富。
4.引导学生读好“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第四自然段:
1.过渡句:……不但……还……。
2.引导学生抓住“上自……下至……”感受圆明园内文物之多及年代悠久。
3.师:然而就是这样一座将古今、南北、中西建筑之美和谐集于一身的,这一座收藏着无数奇珍异宝的,堪称当时世界之最的博物馆、艺术馆,它已不存在了,它是被英法联军毁灭的,请看侵略者野蛮行径的一幕。
四、再现情境,激起“仇恨”。
1.放录像。
2.同学们,带着你们的感受一起读读最后一段,读中品味“凡是、统统、任意”等词。
3.思考:化为灰烬的是什么?
五、表达情感,引发思考。
1.带着我们的情感再读第一自然段。
3.总结升华。
六、作业。
1.观看《百家讲坛》阎崇年老师《清十二帝疑案之咸丰下》。
2.完成课后选做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巩固所学。
1.听写“估量、殿堂、销毁、玲珑剔透”等词语。
2.积累词语。
二、交流圆明园的资料,进一步感受圆明园。
三、积累佳句。
指导学生背诵课文3.4自然段。
四、再读课文,揣摩写法。
引导学生探究:文章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而作者为什么却用大量的篇幅来描绘昔日的辉煌?让学生体会作者安排材料的独具匠心。
五、读写结合,以读促写。
结合本单元“语文园地”习作的要求,指导学生学写读后感。
实用统编版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模板17篇)篇十五
这篇课文文字优美,字里行间饱含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教学时可以以情激情,以读激情,以景激情,以史实激情,特别是要重视以读激情,充分体现阅读教学“以读为本”。通过读书,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运用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创设的情境中,引导他们把最感兴趣的景观想象出来,并谈一谈自己的脑海里浮现的画面。感受到圆明园的瑰丽与辉煌再去读圆明园的毁灭,更能激发学生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目标:
1.课程标准:新课标“实施建议”第三条教学建议的第一条中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2.知识与技能:
(1)通过大量图片,让学生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激发学生表达自己对侵略者的痛恨,激起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3.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课文阅读,初步感受毁灭前圆明园的美;。
(2)能够通过观看展现圆明园昔日辉煌的图片,进一步感受圆明园的美;。
(4)能够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意见或看法;能够仔细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有对课文的理解感悟用语言表达出来与其他同学交流的愿望,体验协作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教学难点:
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珍贵的历史文物和毁灭的经过,体会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策略:
1.任务驱动法策略:a.学生通过朗读课文,自己提出问题,(如:圆明园中的文物为什么珍贵?)老师在总结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的基础上,精炼出几个主要问题(提出问题)b.分小组讨论提炼出的问题,在其他同学的帮助或教师的点拨下自主解决问题,对理解有困难的问题,如“众星拱月”通过课件演示帮助理解。(问题解决)。
2.自主学习策略: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拓展资料和进行汇报交流,在深入理解课文主题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促进思维的深层次加工。
教学环境和资源准备:
1.教学环境:多媒体环境。
2.资源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学习情景、激发探究欲望。
1.导语:(出示圆明园的风景照,边欣赏边解说引入)北京圆明园是清政府集中了全国的能工巧匠和耗费巨额资财,前后共用了一百五十年修建而成的。曾经是世界上最精美、最壮观的一座皇家园林,当时它被人们誉为“万园之园”“一切园林艺术的典范”。如今,当我们走进圆明园游览时,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残垣断壁,一片荒凉的废墟。圆明园已经被彻底毁灭了。昔日圆明园是怎样辉煌、壮观,又是怎样被毁灭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1课《圆明园的毁灭》。
(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看了题目,你们想了解些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欣赏圆明园美景时,不知不觉走进了课堂。老师富有激情的解说,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对课题的发问,便显得水到渠成,而这一问题的设计更具有发散性,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孩子们的回答五彩缤纷,极具个性。
二、走进开头,读文引发质疑。
这节课,让我们再次文本,细细地阅读课文,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
1.请同学们打开书,迅速翻到第二十一课,自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自由出声读)。
(悲痛、愤怒、伤心……)。
3.我们来读读这个开头,把你的心情读出来。你现在最想知道的是什么?
(圆明园被谁毁了?被怎样毁掉了?圆明园为什么会被毁掉?圆明园被毁之前是什么样的?)。
三、学习结尾,感受被毁之耻。
1.请同学们听老师读课文第五自然段,画出最让你触目惊心的词语。
2.听了这段文字的朗读,你了解了什么?
(圆明园是在1860年被英法联军践踏、毁掉的;)。
3.他们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课件出示,根据学生回答强调“掠、搬、毁、烧”)。
4.哪些词语让你触目惊心?
(凡是、统统、任意、毁掉、连烧、笼罩……)。
5.删词换词,体会这些词语的表达效果,感受侵略者的残暴与野蛮。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了灰烬。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来到北京,进入圆明园。他们把园内能拿走的东西拿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运不走的.,就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烧了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了灰烬。
(1)分别读这两段话。
(2)换掉或删除一些词语后,有什么不一样?谈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4.我们来看一段录像(播放火烧圆明园的录像)。
我看得出,看录像中,一定有一种情感什么充满着你的胸膛,是什么情感?(屈辱、愤怒、痛恨……)。
四、昔日辉煌,更添被毁之痛。
2.一边读,一边思考,要静心、专心读书。
3.根据学生回答,大投影出示。
(因为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因为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而且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4.这就是2、3、4自然段告诉我们的。它不但建筑宏伟而且是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所以,它的毁灭,使每一个中国人痛心,会激起每一个中国人对英法联军、对当时腐败无能的满清政府的痛恨,读一读,想想课文哪几个部分写的是建筑宏伟?(2、3自然段)。
5.找一位同学为我们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圆明园在北京西郊……众星拱月般地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1)这句话是介绍圆明园什么的?(位置和结构)。
实用统编版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模板17篇)篇十六
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毁灭来叙述内容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组织学生自学。
1、上节课的学习,大家意犹未尽,今天我们将通过孩子们的自学进一步品读课文2、3、4段,感受圆明园的美。上节课,我们通过大家的推选,邀请了三位自学小组的负责人,他们在课前已经做好了准备,今天就将由他们带领大家进一步品读课文。请大家看自学提示。
2、请三位自学负责人到小黑板前,其他的同学也早就选好了自学的段落,请你们到自学小组负责人那里,进行今天的学习。
3、分组学习:
学生借助小黑板进行学习活动,并且汇报自己在自学中的收获。
4、按照学习小组的顺序进行汇报:
汇报时,由学习负责人选择参加汇报的同学,其他同学面向相关学习小组,听取其他组学习的收获。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给予点评。)。
5、这三个段学完了,孩子们口中传出的,全是溢美之词,正是因为我们走进课文,用心去读了、才能真正领略到圆明园无穷的魅力。请你用你能用上的最美的词汇来赞美圆明园。
6、教师小结:
孩子们说得真好。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历经一百五十年才建成。多少能工巧匠的心血和智慧,多少稀世珍宝汇聚园中,才凝结成这座旷世名园。每一个细节,都能让我们感受到匠心独运,每一处收藏都能让我们感受到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听了孩子们的赞美,老师想用这样的词语来概括圆明园的美:美的心动!孩子们同意吗?读一读这句话。(美得心动。)一起读一读这三个段,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这座让我们怦然心动的万园之园吧!
(学生读2、3、4段。)。
三、师生共学,体会课文首尾两段。
1、上节课孩子们留了两个段给老师讲,老师也一直在思考怎样才能讲好这两个段。今天我发现了,其实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孩子们走入课文,用心去品读课文,去感悟,我们只要能把自己融入课文,和作者的情感引起共鸣,就能真正读懂课文,这样,你们在课文学习中所能生成的东西远比老师能给你们的要多得多。
学生自读最后一段,你有什么感受?把你看到的侵略者的兽行读给大家听!
(学生自读最后一段中的句子。)。
我感受到了,孩子们在读句子的时候,把关键词读得太好了,老师来读也不过如此,我知道这是你们真正读懂了课文,并且很好地表达出了自己情感的结果。
2、孩子们读得太好了,似乎让我们每个人眼前都浮现出了这样的画面。(放映影片)看了影片,我看见很多孩子早已压抑不住内心的怒火,都想说些什么,我们把自己的感情读入课文,这一次读书,你一定会和前一次读书不一样。(学生在读课文最后一段)圆明园随着侵略者狰狞的大火灰飞烟灭,再也不复存在了,这一个令人叹为观止无与伦比的艺术杰作,随着升腾起的烟雾永远地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被化成了灰烬。
3、指导学生读好句子:
美得心动,毁得心痛!(读两遍)。
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最后一句话。
三次读书:想想圆明园宏伟的建筑,孩子们读。想想圆明园秀美的园林景观,孩子们再读;想想圆明园无数的奇珍异宝,孩子们再读。
(学生发言。)。
5、教师小结:
正是因为圆明园太美了,所以美到了极点,她的毁灭就让我们痛到了极点,美到了极点,她的毁灭就让我们恨到了极点。当侵略者的火把圆明园变成一片火海的时候,他们可曾想到,每烧一天,我们五十年的心血,上千年的珍藏就化为了灰烬,当圆明园彻底被毁灭的时候,他们可曾想到这对世界文化史,对整个人类来说,是怎可估量的损失啊!读第一段。
圆明园的美景已经消失,我们痛失了圆明园,这让我们每个人都感到无比的痛惜,留给我们的只是对侵略者无尽的痛恨。这把火可以烧毁有着一百五十多年建造历史的旷世名园,却烧不毁侵略者罄竹难书的滔天罪行,这把火可以劫掠走无数的珠宝玉器、妙笔丹青,却烧不毁中华民族的仇恨,更无法焚灭中国人民的勤劳与智慧!今天的学习就要结束了,今天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感受到了孩子们用心去读课文带给我的那份震撼,我想听课的老师也会被你们深深地感动。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只要我们用心去读,就能真正领略到语言文字的魅力,感受到最深最真的情感。
实用统编版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模板17篇)篇十七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奇珍异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
1、让学生了解圆明园毁灭的经过,激发爱国之情。
2、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辉煌景观。
3、让学生体会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
第一课时。
我们曾经学过一篇课文《颐和园》,知道了北京的颐和园是一座拥山抱水、气象万千的古典园林,在园内外享有很高的盛誉。在北京西北郊还有一座被誉为“万国之园”的皇家园林。遗憾的是,这一园林艺术杰作,被英法联军劫掠和焚烧,使一代名园化为废墟。今天,我们学习课文《圆明园的毁灭》,了解一下昔日园林的风采和侵略者对它的毁灭情况。
1、自己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自己读课文,想想课文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练习分段。
4、全班讨论课文的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第二段(第2至4自然段)具体介绍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观。
第三段(第5自然段)讲圆明园怎样被毁灭的。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圆明园的资料。
练习朗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