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清明节的调查报告(汇总8篇)

时间:2023-10-15 作者:紫薇儿最新清明节的调查报告(汇总8篇)

无论是对于职场新人还是资深职员,竞聘报告都是展示自身能力的有效方式之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实践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清明节的调查报告篇一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而且关于寒食,有这样一个传说: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关于清明节的传说是多种多样的,是说不完的,今天就讲到这里吧!从去年开始,清明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日,便于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去祭奠亲人。清明节真是来之不易啊!

清明节日期间,我跟家里人去扫墓的时候,看到山上人头攒动,鞭炮声此起彼伏,家家的先人的墓碑前都有大堆大堆纸钱(冥币)燃烧过后的灰烬。我想,这么多的纸张被烧掉了,多浪费啊!如果变成作业本都够我用好多年了!于是,我对今年清明节人们烧纸钱的情况进行了一次调查。

清明节的调查报告篇二

上已节在三月上旬的第一个已日,在周朝以前就有了:“郑国之俗,三月上已,于溱洧雨水之上,执简招魂,祓除不祥。(《风俗通》)”到了魏晋以后,就统一在三月三日过上已节了:“三月三日为上已,此是魏晋以后相沿,汉犹用已,不以三日也。(明《五杂俎》)”但仍有“于溱洧雨水之上,执简招魂,祓除不祥”之俗的延续,就是“曲水流觞”,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是大家所熟知的了。

再说寒食节,稍晚于上已节几日,据说是起源于晋文公重耳烧死介之推的故事,这天是三月五日。后人为纪念介之推,就“禁火寒食”(古时长达一个月)。又说晋文公取介之推死时抱住的那棵树的木头制成木履,穿在脚上,时时想念,这就是古人尊称对方为“足下”的由来。

寒食节的第三天才是清明节,唐朝禁火甚严,官府还派人到民间检查,用羽毛插入炉中,如若变焦,以死罪论。因此老百姓在几天前就得先备下糕、@之类。要到清明节晚上,才由宫中传出火炬:“内宫初赐清明火(唐韦庄)”,第二天的火就是新火了:“朝来新火起新烟(唐杜甫)”。

现在说清明节。现在人多不过上已节和寒食节了。中国人以清明、七月半、十月朔为三大鬼节,那么清明最具特色的活动当然是扫墓了,各地大致一样,说说我老家仙游的`风俗。在家里要在祖宗遗像(或牌位)前上供。到了坟地,除草添土,摆上供品,右侧的“后土”也要摆供品,然后点香烛、烧纸钱、放鞭炮:“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宋高菊卿)”接着就按辈份高低依次在坟前跪拜,祈求祖宗保佑,仪式基本结束。接下来就是大家围着吃供品,说这是祖先赐予的,如这时有路人经过,可以邀其同享或给他点吃的。在供品里除了酒肉水果,花生是不能少的,“生”和“丁”在兴化语是谐音的(福州方言称花生,兴化方言称地生,闽南方言称土豆),吃了花生就是“添丁”,生男孩,人丁兴旺,一定要吃的,如有未到场的,就要带几个给他。兴化人除清明节扫墓,冬至也扫墓,一年两祭。“清明前,冬至后”,意思是说清明日扫墓,也可以稍前几天,冬至日扫墓,也可以稍后几天。

清明还吃“清明@”,是用野地里的一种草(俗称清明草,也叫“波波”草,因此做出来的@也叫“波波@”)榨的汁和米粉做成的,因此是绿色的。这种草只在清明时长的很旺,平时却少见。据说是清凉解毒,还真是“绿色食品”。我只买过,吃过,不知怎么做法。有会做的朋友吗,补充一下。

清明节还有插柳的习俗,说柳可辟邪却鬼,“术曰:正月旦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后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也许是爱佛教的影响,观音菩萨就是用柳枝沾水济度众生。还有一种说法:“清明不带柳,死在黄巢手。”据说黄巢起义,以清明为期,以带柳为号。

此外,还有放风筝、荡秋千等活动,唐玄宗李隆基就称荡秋千为“半仙之戏”,南方人更把清明节当作踏青郊游的活动日。

清明节的习俗在中国南方和北方地区的规模、方式不尽相同。一般说来,北方人重墓祭;南方人则多藉此踏青郊游。民间还有插戴柳枝、放风筝、取薪火、画蛋、斗鸡、荡秋千等活动。

清明节的调查报告篇三

关于清明节的调查报告

二、调查方法

1、上网浏览,了解清明节的由来;清明节的习俗

2、通过多种渠道,知道清明节是否是固定日期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信息渠道涉及的方面具体内容

上网节气清明清明也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书籍、报刊清明节是哪天?20xx年清明节是4月4号。清明节作为我国传统节气,是根据每年的春分点来计算的,春分点每过15天会有一个节气,所以清明在阳历4月4日至6日之间,5日居多。不是固定在阳历4月5日,也不是以农历来决定的。

上网清明由来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四、研究结论

(一)清明节不是固定在哪一天,根据春分点的变化而变化。

(二)节气清明与清明节不同。

(三)原来清明节起源与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为忠臣和孝子介子推。

(四)在清明节人们纪念先人,同时也要多多植树。

现在的中国科技日新月异,我们不能再迷信了。不能在清明节用火,要多多植树,在文明社会里,我们要迈向小康社会,让文明、卫生、科技伴我们成长!

清明节的调查报告篇四

清明节日期间,我跟家里人去扫墓的时候,看到山上人头攒动,鞭炮声此起彼伏,家家的先人的墓碑前都有大堆大堆纸钱(冥币)燃烧过后的灰烬。我想,这么多的纸张被烧掉了,多浪费啊!如果变成作业本都够我用好多年了!于是,我对今年清明节人们烧纸钱的情况进行了一次调查。

调查

我调查了外公所住的村子里10户人家今年用于扫墓的花费,其中单单用于买纸钱的花费是这样的:20元以下的有3家,40元的有5家,50元以上的有2家。平均每家人要花费大概36元买纸钱。

分析

清明节是我国特有的传统节日,我们有用放鞭炮、烧纸钱、焚香烛的习俗来祭拜祖先,所以,许多人在扫墓、追思先人的时候也花费了一笔钱。外公住的村子里有住户35户,那么,今年全村人用于清明节燃烧纸钱的费用就是1260元。全县如果按50000户人标准算,今年烧纸钱要花费180万元。这足以建设好多所希望小学了!

结论

我不赞成清明节祭拜祖先时燃放鞭炮、烧纸钱。原因有:

1、燃放鞭炮、烧纸钱时会造成巨大的环境污染,还会白白浪费许多的金钱。

2、大多数人在燃放鞭炮、烧纸钱时不会注意脚下的花草,直接在草地上烧,会把花草和小树烧死。

3、有时忽然一阵大风就把燃烧的纸钱吹到干燥的草丛中,引发森林大火。

总之,我发现清明节燃放鞭炮、烧纸钱的习俗有很多不好之处,而且会浪费掉宝贵的金钱。

建议

清明节的调查报告篇五

花木芳香,草长莺飞,怎奈一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使得清明二字在文字深处更增添了几分烟雨迷蒙的感觉。下面有小编整理的清明节调查报告优秀范文,欢迎阅读!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而且关于寒食,有这样一个传说: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关于清明节的传说是多种多样的,是说不完的,今天就讲到这里吧!从去年开始,清明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日,便于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去祭奠亲人。清明节真是来之不易啊!

清明节日期间,我跟家里人去扫墓的时候,看到山上人头攒动,鞭炮声此起彼伏,家家的先人的墓碑前都有大堆大堆纸钱(冥币)燃烧过后的灰烬。我想,这么多的纸张被烧掉了,多浪费啊!如果变成作业本都够我用好多年了!于是,我对今年清明节人们烧纸钱的情况进行了一次调查。

调 查

我调查了外公所住的村子里10户人家今年用于扫墓的花费,其中单单用于买纸钱的花费是这样的:20元以下的有3家,40元的有5家,50元以上的有2家。平均每家人要花费大概36元买纸钱。

分 析

清明节是我国特有的传统节日,我们有用放鞭炮、烧纸钱、焚香烛的习俗来祭拜祖先,所以,许多人在扫墓、追思先人的时候也花费了一笔钱。外公住的村子里有住户35户,那么,今年全村人用于清明节燃烧纸钱的费用就是1260元。全县如果按50000户人标准算,今年烧纸钱要花费180万元。这足以建设好多所希望小学了!

结 论

我不赞成清明节祭拜祖先时燃放鞭炮、烧纸钱。原因有:

1、燃放鞭炮、烧纸钱时会造成巨大的环境污染,还会白白浪费许多的金钱。

2、大多数人在燃放鞭炮、烧纸钱时不会注意脚下的花草,直接在草地上烧,会把花草和小树烧死。

3、有时忽然一阵大风就把燃烧的纸钱吹到干燥的草丛中,引发森林大火。

总之,我发现清明节燃放鞭炮、烧纸钱的习俗有很多不好之处,而且会浪费掉宝贵的金钱。

建 议

古人云:“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当我想起唐代大诗人的这句诗歌时就想到好像清明节快要到了,清明的脚步已经不远了,只剩下了一步之差。

由于,清明节是在学校过的不能在家里过。在家里,吃上那平时吃不到的的清明果,那可真是佳肴啊!而且不能在家里和家人一起去乡下扫墓(踏青),给死去的故人请安,给他们拜年,送上家中做出来的佳肴--清明果让他们保佑我的学习更好,学业成功。

于是,星期六爸爸在优秀范文版权所有家很空,决定带我回乡下去给奶奶扫墓。我立即拿来自己家里做出来的清明果,拿来一个篮子在下面铺了一张干净的报纸,然后小心翼翼的把清明果平铺在里面,以免发生一想不到的“事故”。最后,我把篮子放在车子的后备箱中。一切准备就绪,我们全家就坐上了车子。在坑坑洼洼的山路上车子不停的颠簸,这时我想起了后备箱中的佳肴非常担心,心急如焚。我叫爸爸开慢些特别是有坑的地方。我们就慢慢悠悠的坐车,就像老牛拖慢腿。

经过,半个小时的颠簸,我们终于到了奶奶的坟前,我拿出清明果放好,拿香深深的鞠了一个躬,拜了几拜。给奶奶请了安,向他问优秀范文版权所有好。对他行完了中华民族的礼仪以后,就拿出鞭炮“劈劈啪啪”的响了起来。那声音震耳欲聋,就像天上打雷一样。把弟弟吓的呜呜大哭起来。后来我又默默的在坟墓前许愿“希望奶奶能保佑我学习快些进步,全家生活快乐,身体健康,学业有成”。(上坟的经过不具体)

不愧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节日啊,是那么的有意义,不平常好多了了,是那么的有趣不同寻常。又有活动,又有学问,还有佳肴。是一个与其他节日不同的节日。比西方节日有趣多,有深刻的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关于清明节的调查报告

二、调查方法

1、上网浏览,了解清明节的由来;清明节的习俗

2、通过多种渠道,知道清明节是否是固定日期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体内容

上网 节气清明 清明也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书籍、报刊 清明节是哪天? 20xx年清明节是4月4号。 清明节作为我国传统节气,是根据每年的春分点来计算的,春分点每过15天会有一个节气,所以清明在阳历4月4日至6日之间,5日居多。不是固定在阳历4月5日,也不是以农历来决定的。

上网 清明由来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四、研究结论

(一)清明节不是固定在哪一天,根据春分点的变化而变化。

(二)节气清明与清明节不同。

(三)原来清明节起源与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为忠臣和孝子——介子推。

(四)在清明节人们纪念先人,同时也要多多植树。

现在的中国科技日新月异,我们不能再迷信了。不能在清明节用火,要多多植树,在文明社会里,我们要迈向小康社会,让文明、卫生、科技伴我们成长!

上已节在三月上旬的第一个已日,在周朝以前就有了:"郑国之俗,三月上已,于溱洧雨水之上,执简招魂,祓除不祥。(《风俗通》)"到了魏晋以后,就统一在三月三日过上已节了:"三月三日为上已,此是魏晋以后相沿,汉犹用已,不以三日也。(明《五杂俎》)" 但仍有"于溱洧雨水之上,执简招魂,祓除不祥"之俗的延续,就是"曲水流觞",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是大家所熟知的了。

再说寒食节,稍晚于上已节几日,据说是起源于晋文公重耳烧死介之推的故事,这天是三月五日。后人为纪念介之推,就"禁火寒食"(古时长达一个月)。又说晋文公取介之推死时抱住的那棵树的木头制成木履,穿在脚上,时时想念,这就是古人尊称对方为"足下"的由来。

寒食节的第三天才是清明节,唐朝禁火甚严,官府还派人到民间检查,用羽毛插入炉中,如若变焦,以死罪论。因此老百姓在几天前就得先备下糕、粿之类。要到清明节晚上,才由宫中传出火炬:"内宫初赐清明火(唐 韦庄)",第二天的火就是新火了:"朝来新火起新烟(唐 杜甫)"。

现在说清明节。现在人多不过上已节和寒食节了。中国人以清明、七月半、十月朔为三大鬼节,那么清明最具特色的活动当然是扫墓了,各地大致一样,说说我老家仙游的风俗。在家里要在祖宗遗像(或牌位)前上供。到了坟地,除草添土,摆上供品,右侧的"后土"也要摆供品,然后点香烛、烧纸钱、放鞭炮:"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宋 高菊卿)"接着就按辈份高低依次在坟前跪拜,祈求祖宗保佑,仪式基本结束。接下来就是大家围着吃供品,说这是祖先赐予的,如这时有路人经过,可以邀其同享或给他点吃的。在供品里除了酒肉水果,花生是不能少的,"生"和"丁"在兴化语是谐音的(福州方言称花生,兴化方言称地生,闽南方言称土豆),吃了花生就是"添丁",生男孩,人丁兴旺,一定要吃的,如有未到场的,就要带几个给他。兴化人除清明节扫墓,冬至也扫墓,一年两祭。"清明前,冬至后",意思是说清明日扫墓,也可以稍前几天,冬至日扫墓,也可以稍后几天。

清明还吃"清明粿",是用野地里的一种草(俗称清明草,也叫"波波"草,因此做出来的粿也叫"波波粿")榨的汁和米粉做成的,因此是绿色的。这种草只在清明时长的很旺,平时却少见。据说是清凉解毒,还真是"绿色食品"。我只买过,吃过,不知怎么做法。有会做的朋友吗,补充一下。

清明节还有插柳的习俗,说柳可辟邪却鬼,"术曰:正月旦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后魏 贾思勰《齐民要术》)",也许是爱佛教的影响,观音菩萨就是用柳枝沾水济度众生。还有一种说法:"清明不带柳,死在黄巢手。"据说黄巢起义,以清明为期,以带柳为号。

此外,还有放风筝、荡秋千等活动,唐玄宗李隆基就称荡秋千为"半仙之戏",南方人更把清明节当作踏青郊游的活动日。

清明节的习俗在中国南方和北方地区的规模、方式不尽相同。一般说来,北方人重墓祭;南方人则多藉此踏青郊游。民间还有插戴柳枝、放风筝、取薪火、画蛋、斗鸡、荡秋千等活动。此习俗也流行于白族、苗族、蒙古族、纳西族等少数民族。

清明节的调查报告篇六

“清明”一词作为节气名始于汉代。《淮南子天文训》道:“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为清明。”但此时的“清明”只是一个人们进行农业生产活动的物候划分标志。《四民月令》载:“清明节,命蚕妾,治蚕室……”尚未蕴含与祭祖有关的民俗学意义。祭祖活动仍在二十四节气中不固定进行。唐初,出现了在清明前一两日的寒食节上坟拜扫、缅怀祖先的活动。《通典》卷五十二《礼十二上陵》记载唐玄宗开元二十年制曰:“寒食上墓,礼经无文,近代相传,浸以成俗。士庶有不合庙享,何以用展孝思?宜许上墓。”寒食节在承载祭祖职能的同时,却要求禁火,而上坟时烧纸钱之俗在唐代已入朝廷祖典。可以重生新火的清明日逐渐代替寒食节成为祭祀祖先的日子。清明上坟要去郊外,与“三月三日天气新”的上巳节职能重合,清明日也逐渐取代了上巳节。清明日成为以祭祀祖先为主要内容,兼带踏青游春,包含丰富礼俗仪式的传统节日。

“国之大事,惟祀与戎”。中国自殷周时起便有祖先崇拜的传统,具体形式表现为对祖先亡灵敬奉的祭祖活动。祭祖心理的产生大致出于以下几个目的:一是避祸,唯恐不小心得罪了祖先亡灵而受到惩罚;二是祈福,乞求祖先在天之灵保佑自己;三是悼念先人,表达缅怀祖先的情怀;四是追念祖先的功德,激励后人。祭祖心理早期源于原始人对死亡与自然规律的不解与恐惧,偏重于前两个目的,直至西周时出于确立王朝正统性与巩固宗法制血缘政治组织模式的需要,开始重视祭祖心理的后两种目的,对祖先进行“追孝”、“享孝”,并最终发展成涵盖社会伦理各方面的孝观念。祭祖的前两个目的反而与宗教结合,成为民间宗教信仰。祭祖行为已成为以稳定农耕经济为生产方式,以血缘宗族为社会组织形式的中国社会的显著特征,成为中国文化千年承续的纽带。在祭祖祖先中所获得的孝敬意识、光宗耀祖意识更成为内睦家庭,外兴邦国的源泉。祭祖活动除了辞旧迎新时的家祭外,主要以清明祭祖为主。

关中作为周公制礼作乐之地,有着丰富的民间礼俗文化。清明祭祖习俗在关中也有着悠久传统。据民国年间《续修陕西通志稿》记载,有“三月清明节,前二日为寒食,人民祭墓烧纸及钱马,谓之上坟”,“清明折柳枝插门取‘清明’意”,“清明前二日携冷面祭坟”,“为秋千之戏,士女游于郊原,日跴青,即踏青也”等丰富的礼俗活动。xx县作为周文王丰京故地,xx县始置于秦孝公时,均是礼乐文明,农耕文化发达之地;靠近西安城,又使其成为发展较快,工业化、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县域,不失为传统社会转型期的范例。xx县与xx县的礼俗活动状况可以较全面地反映传统礼俗的文化内涵及其在当地社会的变化情况。

为了全面了解关中农村各类人群清明祭祖的主要活动及蕴涵于其中的思想意识,通过对现代关中农村丧葬礼俗(丧、葬、祭)中的孝道状况及思想根源进行分析评估,为关中农村现有风俗提供合理化建议。本项目组以关中地区的xx县与xx县为例,就清明祭祖问题进行社会问卷调查。本调查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以年龄段作为划分依据进行抽样。调查资料收集方法采用自填问卷法。本调查在两县合计发放问卷210份,收回问卷200份,问卷有效率为95。2%。

二、问卷分析

(一)调查对象的个人信息

受访者居住于城镇者(城市、城郊、乡镇)与居住在农村者大致持平(108∶92)。性别比基本均衡(113∶87)。在年龄分布中,20-40岁人口比例最高(32。5%),其次为20岁以下人口(28%),60岁以上人口仅占16。5%。由于历史原因,现在40岁以下的人群普遍经历过传统文化的断层阶段,复苏后的传统民俗往往陷入有“文”无“献”的形式化境地,他们对清明祭祖活动的认知是不拘于传统的,这对清明祭祖活动价值取向无疑是双刃剑。“先认识,后实践”,在从事清明祭祖活动时较前人的因循守旧更多了个体意识的参与,他们对清明祭祖活动的思考与实践决定着传统文化今日的发展方向。

受访者的家庭内部关系既是其家庭伦理关系的反映,也会对其祭祖目的产生影响,故笔者以多项多选方式考察了受访者的家庭结构。受访者多处于中青年年龄段,负有赡养老人与抚育后代的双重责任。在已婚的受访者七成以上选择不与父母或长辈同住,家庭结构以只有夫妻二人或兼有子女的子系核心家庭为主。

对传统民俗文化的认知主要来源于周边环境(如家人的思想意识,当地经济方式、信仰状况),但受访者的文化程度与职业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自身对外界事物的理性认识能力与认同度。就两县受访者文化程度而言,以初中文化程度及以下为主(初中文化38%,小学及以下文化20%),高中文化程度(22%)及大学文化程度(20%)及以上者较少,农民(39。5%)、与自由职业者(11%)的比例超过五成,在客观上也使其接触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机会减少,对清明祭祖现象的认识不会完全与社会主流文化契合,在传统与反传统间具有多元性的个体意识。

鉴于家庭经济状况会对受访者清明祭祖规模的支持能力产生影响,本调查分别考察两县受访者的家庭年收入。两县受访者家庭年收入均多集中于5000元以下区间(38%)及5000-10000元区间(6%),除生活基本支出外难以有过多财力用于礼俗消费。

(二)受访者清明祭祖的大致状况

54%的受访者都选择清明节“一定会”祭祖,几乎没有人选择“从来不会”(1。5%),这反映了清明节祭祖民俗的广泛性与持久性。与此同时,也有不少受访者选择“大部分时候会”(26%)及“偶尔会”(18。5%),生活节奏的加快与人口流动性的增加使人们因生计忙碌难以返回故里,清明节祭祖随之无法按时,有可能会造成人们精神信仰的缺失与孝道观念的淡漠。

一般认为祭祖方式主要为墓祭,我们的调查也证明了这一观点。70。5%的受访者都选择墓祭方式,坟墓是亡者的魂魄合一之处,“祭在如神在”,视故去者为亲密家庭分子的观念仍占主导,不同于完全地将死者神灵化、虚无化的宗教祭祀,反映中国人传统的重实际、重伦理的观念。此外有15。5%的受访者选择在家祭祖,也各有少量受访者选择“在风景优美处祭奠”(8%)及“在网上祭奠”(6%),这种既与近些年盛行的环保风尚有关,也是儒家传统“心丧”文化的延续。

清明节的调查报告篇七

“关于清明节的调查报告

二、调查方法

1、上网浏览,了解清明节的由来;清明节的习俗

2、通过多种渠道,知道清明节是否是固定日期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信息渠道涉及的方面具体内容

上网节气清明清明也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书籍、报刊清明节是哪天?20xx年清明节是4月4号。清明节作为我国传统节气,是根据每年的春分点来计算的,春分点每过15天会有一个节气,所以清明在阳历4月4日至6日之间,5日居多。不是固定在阳历4月5日,也不是以农历来决定的。

清明节调查报告

古人云:“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当我想起唐代大诗人的这句诗歌时就想到好像清明节快要到了,清明的脚步已经不远了,只剩下了一步之差。

由于,清明节是在学校过的不能在家里过。在家里,吃上那平时吃不到的的清明果,那可真是佳肴啊!而且不能在家里和家人一起去乡下扫墓(踏青),给死去的故人请安,给他们拜年,送上家中做出来的佳肴--清明果让他们保佑我的学习更好,学业成功。

于是,星期六爸爸在优秀范文家很空,决定带我回乡下去给奶奶扫墓。我立即拿来自己家里做出来的清明果,拿来一个篮子在下面铺了一张干净的报纸,然后小心翼翼的把清明果平铺在里面,以免发生一想不到的“事故”。最后,我把篮子放在车子的后备箱中。一切准备就绪,我们全家就坐上了车子。在坑坑洼洼的山路上车子不停的颠簸,这时我想起了后备箱中的佳肴非常担心,心急如焚。我叫爸爸开慢些特别是有坑的地方。我们就慢慢悠悠的坐车,就像老牛拖慢腿。

经过,半个小时的颠簸,我们终于到了奶奶的坟前,我拿出清明果放好,拿香深深的鞠了一个躬,拜了几拜。给奶奶请了安,向他问优秀范文好。对他行完了中华民族的礼仪以后,就拿出鞭炮“劈劈啪啪”的响了起来。那声音震耳欲聋,就像天上打雷一样。把弟弟吓的呜呜大哭起来。后来我又默默的在坟墓前许愿“希望奶奶能保佑我学习快些进步,全家生活快乐,身体健康,学业有成”。(上坟的经过不具体)

不愧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节日啊,是那么的有意义,不平常好多了了,是那么的有趣不同寻常。又有活动,又有学问,还有佳肴。是一个与其他节日不同的节日。比西方节日有趣多,有深刻的意义。

上网清明由来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四、研究结论

(一)清明节不是固定在哪一天,根据春分点的变化而变化。

(二)节气清明与清明节不同。

(三)原来清明节起源与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为忠臣和孝子——介子推。

(四)在清明节人们纪念先人,同时也要多多植树。

现在的中国科技日新月异,我们不能再迷信了。不能在清明节用火,要多多植树,在文明社会里,我们要迈向小康社会,让文明、卫生、科技伴我们成长!

文档为doc格式

清明节的调查报告篇八

1、清明节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它源起于汉代,前身是失传已久的“冷食节”。而清明节的风俗在上千年的历史演化中,也经历了从禁火到祭扫、从踏青到狂欢的变化。

2、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奠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讲,它是在每一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自唐宋成为民俗节日以后,清明踏青的活动非常丰富,常见的活动有荡秋千、拔河、扑蝶、采百草、放鹞子、插柳、植树等风俗。

3、有很多人往祭拜先烈和为国家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辈。

4、有少数家庭为祭祖花费比较大,有浪费现象,也有信迷信的现象。

1、清明休假制度,为人们祭祖扫墓、亲近自然带来了便利,从更深远的意义看,将是对这个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保护,对恢复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建立民族认同感、文化认同感,增进人与自然之间的和睦关系,无疑都有直接的好处。

2、清明节让我体会到家庭的暖和,感遭到浓浓的人情味。

3、祭奠先烈和先辈,让我们知道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容易,要倍加珍惜,好好学习,建立长大报效祖国的理想。

4、清明节节我们要留意环保和勤俭。

由于知识能力的限制,部份同学的访谈水平有待进步;对清明节的风俗习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有待进一步体会发掘。

相关范文推荐

    最新读活教育心得体会(实用15篇)

    教学反思可以使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更灵活地调整教学策略,提供有效的教育帮助。如果你对写工作心得感到困惑,不妨看看以下小编为大家推荐的一些范文,或许能给

    最新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是干的 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专业求职信(优秀8篇)

    不同类型的作品有不同的范文范本,我们需要据此选择适合自己需求的范本进行参考。范文范本应该具备一定的实用性,它应该能够指导读者在实际写作中解决问题和提升写作技巧。

    三潭景点的传说 三潭印月导游词(汇总14篇)

    奋斗可以塑造我们的品格,开创我们的未来,使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此外,需要不断克服自身的惰性和懒散,要主动出击,积极投身到工作或学习中去。在这里推荐一些优秀的奋斗

    最新拒绝小告白 拒绝塑料心得体会(汇总17篇)

    理想是我们对未来的向往和希望,它驱动着我们向前,让我们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如何发展理想?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能力,拓宽视野和思维方式。接下来要介绍的是一些成功人

    2023年学车心得体会和不足 学车简单心得体会(通用14篇)

    教学反思可以促使我们审视教育教学的目标和意义,引领我们走向更高层次的教育实践。下面是一些经典的军训心得案例,仅供参考,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学车心得体会和

    2023年小班美术教案彩虹糖(通用18篇)

    安全教案的实施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以下是一些优秀教师编写的教案案例,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教学的灵感和方向。小班美术教案彩虹糖篇一活动目

    最新广播稿开场白和结束语(模板11篇)

    企业标语的创作需要考虑到目标受众的需求和喜好,以及与企业形象的一致性。一个好的企业标语应该具备独特性,能够与其他竞争对手区别开来。"用心服务,创造价值"广播稿开

    2023年超市中秋节活动策划广告语 超市中秋节促销活动方案(大全13篇)

    梦想是内心激荡的音符,它唤醒我们对生活的热情和渴望。怎样才能让梦想更加明确和具体呢?这些范文中的梦想实现经验,可以为我们提供指导和启发。超市中秋节活动策划广告语

    最新转正自荐书(模板8篇)

    提前请示可以展现出我们对工作的负责态度,也能够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在请示之前,可以先进行一些独立思考和自我答疑,以找到问题的核心和关键点。在这些范文中,请示者

    2023年保教工作总结(模板7篇)

    月工作总结是对本月工作内容、进展和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的一种重要方法。在下面,我们为大家整理了一些转正工作总结的参考文献,希望可以为大家提供一些启示。保教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