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兵马俑说课稿(实用18篇)

时间:2023-12-07 作者:念青松

教案模板能够系统化地安排教学内容,提供了有序的教学步骤和教学方法。接下来是一些经典的教案模板范文,供教师在备课中参考借鉴。

秦兵马俑说课稿(实用18篇)篇一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秦兵马俑》,下面我将从说教材、教学目标、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等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秦兵马俑》是苏教版五年级第四单元的一篇状物类散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宏大的规模、众多的类型、鲜明的个性,艺术地再现了秦军当时的宏伟气势,抒发了民族自豪感,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编者选编这篇课文,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秦兵马俑,感受其宏伟气势,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通过阅读课文,想象秦兵马俑宏伟的气势和鲜明而丰富多样的神态,激发民族自豪感。

根据新课标中对高年级识字教学、阅读教学的要求,结合教材剖析及学生的知识构造特色,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与能力: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具体分析,从数字体会兵马俑的宏大,通过表演、想象来体会它的个性鲜明。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和古代人民的聪慧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通过阅读课文,想象秦兵马俑宏伟的气势和鲜明而丰富多样的神态,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从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感受我国悠久灿烂的文化和人民无穷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根据学生的知识程度和教材特色,我采用下列方法:

1、创设情境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自主探究法让学生自读自悟,自主获取知识,发现问题、体会情绪、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

3、品读促悟教学法是小学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教学方式,通过多种情势的朗读,让学生感悟,同时要求学生进行评价,激发学生完成朗读目的。

课件:兵马俑视频、图片及资料。

为达到教学目的,本课我分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我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自由、充分地朗读课文,达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初步感知全文内容,弄清每一自然段的意思。

下面我着重介绍第二课时的教学流程,我主要安排了三大环节:

(一)复习回忆,再次感知。

虽然学生对秦兵马俑本身非常感兴趣,但它毕竟是离我们两千多年前秦王朝的产物,这除了给秦兵马俑本身罩上了一层神秘感之外,也让学生对于它的理解与想象产生了很大的难度。因此,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观看兵马俑视频,借助音乐和画面将学生带到西安,带到秦俑坑前。(板书课题)。

1、学生试着说说自己对秦兵马俑的感受。

2、复习词语:举世无双、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绝无仅有。

(二)、合作探究,精读课文。

1、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文中能概括秦兵马俑形象特色的句子:“秦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课文第三自然段是对全文主要内容的概括,同时又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细心品读,小组交流讨论。

2、抓住关键词“规模宏大”,引导学生划出文中相关语句与数字,重复朗读,并用课件出示图片。在讲解时可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去体会兵马俑的规模宏大,如从一个篮球场联想到五十个篮球场的面积之大,从学校学生的人数来体会八千人的数量之多。同时引导学生注意文章所用的表达方法。

3、第四至第十自然段是本课精读的重点,抓住关键词语“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引导学生找出相关的句子,自由品读,分角色朗读,交换感受。

(1)从“身材魁梧、体态匀称、整装待发”等词来体会人物特点。

(2)理解“颔首低眉、若有所思、目光炯炯”等词语的意思。

(3)让学生来一场秦兵马俑模特大赛,摆出各种姿势,引导其他同学引用课文中的语言对其进行描述,以达到语言、形象同步积累的目的,并加深对“个性鲜明”的感悟。

(4)播放课件,对照图片体会作者生动传神的描写。

4、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这一自然段总结了全文,并与第一自然段相照应,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

(1)抓住“惟妙惟肖”,要求学生找出与之相吻合的句子,并交流讨论。如“有的……有的……有的……”。

(2)抓住“绝无仅有”,要求学生找出近义词,并读一读相对应的句子,领悟课文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

(三)、总结全文,延伸拓展。

1、师生配乐读课文,并讨论:秦兵马俑不仅……而且……、在我国是享誉世界的……、在古今中外的雕刻史上是……。

2、你想对秦代的劳动人民说什么?

设立这两项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体会兵马俑的珍贵历史价值,加深对中华民族悠久文化和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的感受,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总结拓展。

秦兵马俑气势恢弘,形态逼真,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强大的力量。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为此骄傲自豪。其实,中华民族值得我们骄傲的历史文化遗产还有很多,等待我们去了解、发现。引导学生课后去搜集感兴趣的相关资料,参与延伸性的语文学习,培养探究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兴趣。

恰当的运用板书,不仅能加强内容的直观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起到提纲契领的作用。本课板书,我是这样设计的:

规模宏大。

举世无双类型众多绝无仅有。

个性鲜明。

秦兵马俑说课稿(实用18篇)篇二

《秦兵马俑》是一篇状物类散文,文章条理很清楚。刘老师注重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教学中,她能围绕教学目标,抓住“规模宏大”和“类型众多、个性鲜明”两块内容,以复习朗读感受“规模宏大”导入,把侧重点放在探究“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之上,化整为零、化难为易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感悟,思路清晰,环环相扣,课堂教学有效而精彩!听后受益匪浅,感慨颇多,综合起来有以下几点:

复习导入,适时引导学生诵读课文,让学生在自己的诵读中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之中,品味语言文字丰富的表现力。训练学生学会抓住文中描写兵马俑神态、动作、衣着等表现兵马俑的特点。

在教学中,刘老师十分注意创造意境,给学生提供放飞想象的空间,并以此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比如,当教学兵马俑神态,借助资料让学生观看了其他兵马俑后,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这节课的时间安排不合理,本节课的重点应放在学生的想象写作上,但学生真正在写的时间只有5分钟。展示的时间也较短。这一环节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教师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

秦兵马俑说课稿(实用18篇)篇三

《秦兵马俑》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位的一篇说明文。同《埃及的金字塔》《音乐之都维也纳》同属第四单位。课文生动地刻画了秦戎马俑的范围弘大、范例浩繁、本性光显的特点。基于课文的特点,凭据《语文课程尺度》的要求,联合课本的编满意图及本班学生学情,我订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的:

1、能通过准确、流畅、有情感地朗读课文,感觉戎马俑的样子容貌形状与魄力。

2、明白并领会戎马俑“范围弘大,范例浩繁、本性光显”的特点。

3、感觉故国久长辉煌光耀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伶俐,引发民族自大感。

教学重点:体会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发展学生的个性,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与狼共舞方显英雄本色,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环境中,培养学生“敢为天下先”的品质尤为重要,借鉴窦桂梅老师“主题教学”的模式,我把感受秦始皇“横扫六国、一统天下”、“敢为天下先”的英雄气概作为本节课的难点。

1、直观演示法:为了突出教学重点,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为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兵马俑的特点和有效进行学生、文本、教师对话提供了平台。

2、启发式教学法:新课标指出,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启发者、引导者,因此我在教学中采用启发与指导学生感情朗读的方法让学生感悟课文内容。

1、读中感悟法。“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学生理解兵马俑的特点时,我通过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自主感悟。

2、合作探究法: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为了让学生更有创造性地理解与体会兵马俑个性鲜明的特点,我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去体验。

本节课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

1、简介背景,导入课内。

课始,我以旅游作为话题,由学生熟悉的话题过渡到兵马俑,(教师板书课题),通过对背景的介绍,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2、抓住过渡,感悟重点。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了课文后,我让学生说出给自己留下印象最深的感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完成板书。这样的环节设计,教师没有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体现了个性化阅读的理念。

3、学习“规模宏大”部分。

在感受兵马俑规模宏大时,我抓住具体的词句进行指导朗读,并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让学生认识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在感受的过程中,教师只向学生提出了读好句子的要求,这样不仅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学生的朗读水平也大大提高了。

4、学习“类型众多,个性鲜明”部分。

我让学生读出自己最感兴趣了一种类型来,并出示具体的兵马俑图片进行指导朗读。这样尊重了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地位。

在感受兵马俑“个性鲜明”特点时,我利用省略号巧妙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练习的愿望,体现了课程标准“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的理念。

5、学习首尾,体验情感。

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注重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我通过指导学生感情朗读首位段落和观看影像资料,让学生感受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与智慧,领略了秦始皇“敢为天下先”的英雄气概,形成了敢于张扬个性的人生观。这样不仅突破了教学难点,也体现了窦桂梅老师“主题教学”的理念。

6、课外拓展。

语文教学应注意讲堂的延伸与拓展,表现生存到处有语文,造就学生终身学习语文的愿望和风俗。为此,我计划了两个有选择性的拓展训练。

总之,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注意了语言笔墨的根本训练和学生的阅读感悟相联合,注意了学生读写根本技能与语文实践本领相融合,注意了语文学科的东西性与人文性雷同一。接纳主题教学的模式,造就了学生“敢为天下先”的本性品格。

秦兵马俑说课稿(实用18篇)篇四

我目前担任小学中段的语文教学工作的老师,星期四那天,我有幸听了xx老师主见的《秦兵马俑》这节课,对我来说,真的是受益匪浅。在此,我只是谈一谈我个人的听课感受和学习体会,不当之处还望予以指正。

接下来说说让我眼前一亮的几个”闪耀点”:。

(一)运用了先进的教学理念。

陈老师的这节课体现了以生为本,注意培养学生的基本语文素质,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符合了小班化教学的特点。

(二)确定了明确的教学目标。

《秦兵马俑》是一篇状物类散文,文章条理清楚,陈老师抓住教材特点,紧扣中年段的教学,准确地定位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感受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和体会作者的说明方法。由此展开教学,目标明确,化难为易,易于被学生所接受。

(三)突出了鲜明的教学主线。

本节课的教学,陈老师突出了一条教学主线:内容主线。即理解兵马俑规模宏大的特点和体会作者的说明方法,整堂课让学生理解了一种写作手法,即观察加想象。陈老师不仅利用了图文结合,更加让学生动手去写小练笔。彻底掌握一种写作方法。作为一位新教师能够呈现出这样的效果,已经很不错了。

唯一值得指出的不足之处,就是课堂学生的朗读环节太少,以及当中学生的演一演的环节需要展示学生的反馈成果。

文档为doc格式。

秦兵马俑说课稿(实用18篇)篇五

《秦兵马俑》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一方面用详尽的数据说明了兵马俑宏大的规模,另一方面从身材体格、衣着披挂、动作神态等方面,准确、细腻地表现了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文中既有说明、描述的文字,也有作者丰富的联想与想象,使我们如临其境。

文章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秦兵马俑,感受其宏伟气势,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课文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句话的作用。

3、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和古代人民的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

:通过阅读课文,想象秦兵马俑宏伟的气势和鲜明而丰富多样的神态,激发民族自豪感。

二、说教法与学法。

我在进行教学时,选择了以默读为主,同时穿插了浏览、自读、齐读、有选择的读、师生配合读这些读书形式。在这个充分接触文本的基础上,给学生大量的时间去想象、感悟、交流。我在教学秦兵马俑的两个不同方面时分别采取了三种不同的学习形式:

规模宏大:默读批划—反馈—感悟。

三、说教学过程。

(一)介绍历史背景,激趣导入。

1、虽然学生对秦兵马俑本身非常感兴趣,但它毕竟是离我们两千多年前秦王朝的产物,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太远,这除了给秦兵马俑本身罩上了一层神秘感之外,也让学生对于它的理解与想象产生了很大的难度。因此我在开课时首先用一首李白的诗导入:"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候尽西来。"让学生一下子感受到秦王的霸气。然后我对秦王朝以及兵马俑做了简单的历史背景介绍。在这个大的历史背景下,为学生接下来在阅读中感悟文本打下伏笔。

2、在板书课题后,问学生:知道什么是俑吗?什么又是秦兵马俑呢?《课标》对中年段的学生要求有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因些我在课前布置学生去搜集相关资料。这个问题的提出一方面是了解学生搜集资料的情况,另一方面是使学生对秦兵马俑有初步的认识,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初读感知,直奔重点。

1、默读课文,读完后想一想从中感受到什么?在学生初次接触文本后,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感想,扩散学生的思维。

2、兵马俑究竟有哪些特点,文中一句话概括的好,迅速浏览课文,找一找。课文第三自然段是对全文主要内容的概括,同时又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让学生通过浏览课文的形式再次接触文本,直奔重点,抓出兵马俑的三个特点: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三)体会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1、采用默读批划的形式,让学生默读相关部分,并划出能感受到规模宏大的句子。

2、在反馈时,重点指导学生从"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20000平方米,差不多有五十个篮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八千个。"这句话中感悟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结合课文中的数据"五十个篮球场""八千个兵马俑",用学生熟悉的事物作比较,使模糊的概念清晰化,同时引导学生注意文章所用的表达方法。

(四)了解兵马俑的多种类型,感受他们威武的气势。

1、课文介绍了兵马俑的哪几种类型,默读相关部分,找一找。

2、在学生了解了兵马俑的各种类型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阅读喜好,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类,认真读一读那一段,然后结合自己的想象和同桌交流读后的感受。

(五)走近兵马俑,感受每个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精品。

1、走近兵马俑,仔细端祥,会看到什么呢?在文中找一找。指名反馈。

2、默读这一段,想想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3、在学生谈完自己的感受后,再次读一读这一段,看看兵马俑都有着什么样的神态,然后师生配合读。通过多次对这段文本不同形式的朗读,挖掘学生的想象空间。

4、还有的兵马俑会是什么样子,它们又在想着什么呢?请学生也用"有的……好像……"来说一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感受兵马俑的神态各异,扩展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六)总结谈话,激发学生探究中国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师进行总结:秦兵马俑,这沉睡了几千年的艺术瑰宝,一朝醒来,震惊了全世界。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为拥有这颗异彩独放的明珠而感到骄傲。其实,中华民族值得我们骄傲的历史文化遗产,还有很多,等待着我们去了解、发现。请大家下课以后,就行动起来,去搜集你感兴趣的相关资料。课文虽然学完了,但是语文学习并没有结束,而应是一个新的开始,通过这个巧妙的点拨,引导学生参与延伸性的语文学习,培养学生探究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兴趣。

恰当的运用板书,不仅能加强内容的直观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起到提纲契领的作用。本课板书,我是这样设计的:

规模宏大。

类型众多举世无双。

个性鲜明。

秦兵马俑说课稿(实用18篇)篇六

《秦兵马俑》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一方面用详尽的数据说明了兵马俑宏大的规模,另一方面从身材体格、衣着披挂、动作神态等方面,准确、细腻地表现了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文中既有说明、描述的文字,也有作者丰富的联想与想象,使我们如临其境。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秦兵马俑,感受其宏伟气势,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制定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能力:认识8个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和方法:会默读课文,能结合自己的想象感受兵马俑的神态与气势。

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畅谈自己的阅读感受,激发民族自豪感。

本课教学的重难点:通过阅读课文,想象秦兵马俑宏伟的气势和鲜明而丰富多样的神态,激发民族自豪感。

我在进行教学时,选择了以默读为主,同时穿插了浏览、自读、齐读、有选择的读、师生配合读这些读书形式。在这个充分接触文本的基础上,给学生大量的时间去想象、感悟、交流。我在教学秦兵马俑的两个不同方面时分别采取了三种不同的学习形式:

规模宏大:默读批划—反馈—感悟。

类型众多:默读—有重点的读—感悟—感情朗读—信息反馈。

个性鲜明:默读—感悟—想象扩展。

1、虽然学生对秦兵马俑本身非常感兴趣,但它毕竟是离我们两千多年前秦王朝的产物,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太远,这除了给秦兵马俑本身罩上了一层神秘感之外,也让学生对于它的理解与想象产生了很大的难度。因此我在开课时首先用一首李白的诗导入:“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候尽西来。”让学生一下子感受到秦王的霸气。然后我对秦王朝以及兵马俑做了简单的历史背景介绍。在这个大的历史背景下,为学生接下来在阅读中感悟文本打下伏笔。

2、在板书课题后,问学生:知道什么是俑吗?什么又是秦兵马俑呢?《课标》对中年段的学生要求有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因些我在课前布置学生去搜集相关资料。这个问题的提出一方面是了解学生搜集资料的情况,另一方面是使学生对秦兵马俑有初步的认识,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1、默读课文,读完后想一想从中感受到什么?在学生初次接触文本后,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感想,扩散学生的思维。

2、兵马俑究竟有哪些特点,文中一句话概括的好,迅速浏览课文,找一找。课文第三自然段是对全文主要内容的概括,同时又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让学生通过浏览课文的形式再次接触文本,直奔重点,抓出兵马俑的三个特点: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1、采用默读批划的形式,让学生默读相关部分,并划出能感受到规模宏大的句子。

2、在反馈时,重点指导学生从“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20000平方米,差不多有五十个篮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八千个。”这句话中感悟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结合课文中的数据“五十个篮球场”“八千个兵马俑”,用学生熟悉的事物作比较,使模糊的概念清晰化,同时引导学生注意文章所用的表达方法。

1、课文介绍了兵马俑的哪几种类型,默读相关部分,找一找。

2、在学生了解了兵马俑的各种类型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阅读喜好,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类,认真读一读那一段,然后结合自己的想象和同桌交流读后的感受。

1、走近兵马俑,仔细端祥,会看到什么呢?在文中找一找。指名反馈。

2、默读这一段,想想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3、在学生谈完自己的感受后,再次读一读这一段,看看兵马俑都有着什么样的神态,然后师生配合读。通过多次对这段文本不同形式的朗读,挖掘学生的想象空间。

4、还有的兵马俑会是什么样子,它们又在想着什么呢?请学生也用“有的……好像……”来说一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感受兵马俑的神态各异,扩展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教师进行总结:秦兵马俑,这沉睡了几千年的艺术瑰宝,一朝醒来,震惊了全世界。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为拥有这颗异彩独放的明珠而感到骄傲。其实,中华民族值得我们骄傲的历史文化遗产,还有很多,等待着我们去了解、发现。请大家下课以后,就行动起来,去搜集你感兴趣的相关资料。课文虽然学完了,但是语文学习并没有结束,而应是一个新的开始,通过这个巧妙的点拨,引导学生参与延伸性的语文学习,培养学生探究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兴趣。

恰当的运用板书,不仅能加强内容的直观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起到提纲契领的作用。本课板书,我是这样设计的:

规模宏大。

类型众多举世无双。

个性鲜明来源。

秦兵马俑说课稿(实用18篇)篇七

《秦兵马俑》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略读课文,从两方面详尽介绍了秦兵马俑:一是用详实的数据说明了兵马俑宏大的规模;二是从身材体格、衣着披挂、动作神态等方面,准确、细腻地表现了兵马俑的类型众多、神态各异、篇课文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习8个生字,积累运用诸如:举世无双、享誉世界、惟妙惟肖等词语;了解秦兵马俑,想象兵马俑神态,感受其宏伟气势,激发民族自豪感;领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这篇课文围绕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写作思路,理清课文结构,也可以从整体上去感受秦兵马俑的气势磅礴,避免把文章讲读得支离破碎。

基于以上理念和年段目标,我把教学目标确定为:

1、通过本课学习,认识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了解过渡段在文中的作用。

2、朗读课文,回顾说明的方法,学习写实加想象的写作方法。

本课教学的重难点:通过阅读课文,让学生了解秦兵马俑,感受其宏伟气势,学习想象的写作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标,教学方法选择至关重要。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读中明白文章的结构,在思中感悟兵马俑的特点,在说中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在写中展开想象的翅膀。

教法方面,主要采用重点突破法,以过渡段为切入点,展开学习;我还采取多层次阅读法,引导学生尽情的阅读课文,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悟理。学法方面,主要运用读写结合法,使学生的读、思、说、写有机结合。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课前播放介绍兵马俑在世界上的地位这一视频作为铺垫,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顺势导入课题。板书:秦兵马俑,并指导“秦”的写法,揭示“俑”的意思。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字词学习是开展阅读教学的基石,阅读教学若是不基于字词理解之上,则是舍本逐末、空中楼阁。我安排了检查生字的环节,本着短、平、快的指导思想,以最简便的方法理解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扫清阅读障碍,完成识字任务。

初读之后,全班正音评价,教师指导学生将句子说完整。然后再读课文,探索感知。

(三)默读课文,探索感知。

默读时,为学生设计了三个有梯度的问题:

(1)作者用哪一句话点明了兵马俑的特点?它有什么作用?

(2)作者用什么方法写清楚兵马俑“规模宏大”的?

(3)作者笔下的兵马俑“类型众多、心得,引导学生将语言表达的正确通顺。

师生交流:

问题一:赏析过渡段承上启下的作用。

问题二:重温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问题三:作者看到的是泥土做成的冷冰冰的陶俑,正是源于内心的喜爱之情促使了想象产生,使兵马俑的形象栩栩如生的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想象,具有神奇的'魔力,它赋予了兵马俑生命,使他们活了起来。下面,清请大家闭上眼睛,让我们再次走近兵马俑,去感受那轻微的呼吸声,……(由教师范读“每一个兵马俑都是极为珍贵的艺术珍品”部分。)。

(四)回顾文本,整体把握。

总结课文,一般都是由老师完成。我反其道而行,设计了三个环节:

1、回顾重点句。

师:同学们,现在让你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评价兵马俑,你会引用哪一句?

教师规范语言,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总起段、过渡段、总结段都是提取中心的首选。

2、回顾重点词语。

师:你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秦兵马俑特点的话,你会用哪一个词?

学生梳理词语,教师整理成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传神。

3、回顾课文的写作顺序。

师:同学们,作者的词汇是多么丰富呀!你会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写这段话吗?

作者先写秦兵马俑举世无双,是()的珍贵历史文物。再用列数字、打比方的方法说明它()。文中过渡句写到:兵马俑不仅(),而且()()。作者紧接着把看到的和想到的结合起来写,使兵马俑给人栩栩如生的感觉。在文章最后,作者再次赞叹道:秦兵马俑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的。

以这种方式进行课内知识回顾,旨在训练学生的总结文章中心内容的能力;发展学生积累语言和摄取信息的能力;系统回顾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方法,落实人文教育。

教材中的任何一篇选文都承载着训练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任务。用教材教的是方法,学生除了学知识,还应该掌握表达内容的方法、驾驭语言的技巧。濮阳有著名的戚城文化遗产,我抓住这一宝贵资源,引导学生运用在本课中学到的表达方法写一段话。对濮阳的孩子来说,一是戚城不陌生,二是介绍自己家乡的名胜,他们有一种自豪感和责任感,更容易调动内驱力,也就更容易收获成功的喜悦。

板书分两块内容:第一部分提取兵说明马俑特点的关键词: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写作方法:写实加想象。

秦兵马俑说课稿(实用18篇)篇八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语文第十册第13课的《秦兵马俑》。

这是一篇状物类的散文,课文从两方面详尽而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形象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文中既有说明、描述的文字,也有作者丰富的联想与想象,使我们如临其境,而且深深地体会到字里行间洋溢着的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编者选编这篇课文,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秦兵马俑,感受其宏伟气势,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通过阅读课文,想象秦兵马俑宏伟的气势和鲜明而丰富多样的神态,激发民族自豪感,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教学中如果想仅仅通过课文的语言材料让学生来感受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和古代人民的无穷智慧,似乎有点难度。

因为,虽然学生对秦兵马俑本身非常感兴趣,但它毕竟是离我们两千多年前秦王朝的产物,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太远太远,这除了给秦兵马俑本身罩上了一层神秘感之外,也让学生对于它的理解与想象产生了很大的难度。采用课件能拉近了时间与空间的距离,让秦兵马俑似乎一下子处在触手可及的地方。

因此本课的教学我就充分运用了课件来组织学生学习课文,感悟语言,进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本篇课文共分两教时教学,我所执教的是第二课时。根据本篇课文的类型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次教学的目标确定如下:

1、知识与技能。精读课文第3——11小节,理解秦兵马俑“类型众多、形象鲜明”的特点,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

2、过程与方法。利用课件资料,结合课文内容,组织、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味、解读,理解秦兵马俑“类型众多、形象鲜明”的特点,感受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和人民的智慧。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课文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学习课文第二段,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理解“举世无双”的含义,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一)、复习导入。

在这一环节,我从整体入手,请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加深学生对本篇课文的总体印象,然后再顺理成章地导入今天的新课。

导入新课。

1、在上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秦兵马俑》,领略了世界第八大奇迹的魅力,那么你用一个词语说说秦兵马俑给你留下的印象吗?(规模宏大)。

2、“宏大”往往给我们的是一股荡气回肠的气势,一种粗狂豪迈的气概。作为一项人间奇迹,光有恢宏的气势还不够,必然还有一些重要的元素,会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习3----10自然段。

(二)、精读课文第3——10自然段。

课文的3——10小节是本课时教的重点,也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内容。但秦兵马俑所处的时代毕竟离学生已经久远,要想让学生真正理解课文的内容,并透过课文的语言文字去触摸那段凝重的历史,去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首先就要使学生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

所以,在这一环节,我首先播放了一段录象,让震撼人心的画面及铿锵有力的音乐一下子抓住学生的心灵,带领他们穿越时空的遂道,去亲身感受秦兵马俑的魅力。事实证明,在那撼人心魄的音乐中,学生全神贯注,一个个目不斜视,紧盯着大屏幕。此时无声胜有声,一下子将两千年前的那段历史拉到了学生的眼前。此时,对于课文学生已经是有些迫不及待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再让学生翻开课本,去字里行间细细品味,感受秦兵马俑众多的类型及鲜明的形象,无疑是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欣赏完录象之后,我首先请学生说说这几小节主要写了什么?然后提供充裕的时间让他们反复地读课文,找一找,秦兵马俑以怎样鲜明的形象吸引着中外的游客,同时,老师以大屏幕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图片,要求学生在自读、理解的基础上,图文对照,选择自己喜欢的、形象最鲜明的2——3种兵马俑进行细细地研究,从字里行间去品味它鲜明的个性。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在这一环节,我还特意要求学生在书上圈圈画画,或者将自己的理解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写下来。

在学生汇报交流的时候,我始终抓住一个评价原则——理解各种兵马俑的类型特点,并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在此基础上,相机指导学生朗读,通过读,把自己的理解表现出来。

引读课文的第10小节,并追问学生:“你从中还读懂了什么?”让学生用“有的……有的……”练习说话,让学生张开想像的翅膀去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到秦兵马俑的惟妙惟肖,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勤劳。

(三)、学习第11小节。

这一段,我以读代讲,让学生读后再说说自己的体会,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进一步展示课件,着重理解“绝无仅有”这个词,以此来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那种举世无双的创造才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总结课文、课后延伸。

学生对于兵马俑的探究兴趣不能局限于课堂,而应将这种学习兴趣延伸到课外。为此我设计了如下的拓展训练:课后继续上网收集有关兵马俑的资料,继续进行探究,增强民族自豪感。这一设计主要是让学生利用提供的网络,积极为自己提供更为广阔的学习资源背景,从而使学生不断地完成新知的建构过程,自觉地养成信息的“获取——内化——提升——再获取”的习惯。

综上所述,我在整堂课的教学设计中充分利用课件,集中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让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潜能和自主性,让他们在主动、互动、创造性的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交流信息的能力,最终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五)、教学媒体运用的说明。

1、录象音乐给学生提供直观的感受,使他们对秦兵马俑有个初步的印象。

2、将军俑、武士俑等图片、录像能让学生直观了解不同兵马俑的特征。

3、提供一些兵马俑网站,让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去网上查阅搜集资料。

xx。

秦兵马俑说课稿(实用18篇)篇九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语文第十二册第19课的《秦兵马俑》。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状物类的散文,课文从两方面详尽而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形象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文中既有说明、描述的文字,也有作者丰富的联想与想象,使我们如临其境,而且深深地体会到字里行间洋溢着的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二、学情分析。

编者选编这篇课文,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秦兵马俑,感受其宏伟气势,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通过阅读课文,想象秦兵马俑宏伟的气势和鲜明而丰富多样的神态,激发民族自豪感,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教学中如果想仅仅通过课文的语言材料让学生来感受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和古代人民的无穷智慧,似乎有点难度。因为,虽然学生对秦兵马俑本身非常感兴趣,但它毕竟是离我们两千多年前秦王朝的产物,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太远太远,这除了给秦兵马俑本身罩上了一层神秘感之外,也让学生对于它的理解与想象产生了很大的难度。采用课件能拉近了时间与空间的距离,让秦兵马俑似乎一下子处在触手可及的地方。因此本课的教学我就充分运用了课件来组织学生学习课文,感悟语言,进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目标。

本篇课文共分两教时教学,我所执教的是第二课时。根据本篇课文的类型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次教学的目标确定如下:

1、知识与技能。精读课文第3——11小节,理解秦兵马俑“类型众多、形象鲜明”的特点,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

2、过程与方法。利用课件资料,结合课文内容,组织、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味、解读,理解秦兵马俑“类型众多、形象鲜明”的特点,感受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和人民的智慧。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课文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重难点。

学习课文第二段,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理解“举世无双”的含义,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导入。

在这一环节,我从整体入手,请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加深学生对本篇课文的总体印象,然后再顺理成章地导入今天的新课。

导入新课。

1、在上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秦兵马俑》,领略了世界第八大奇迹的魅力,那么你用一个词语说说秦兵马俑给你留下的印象吗?(规模宏大)。

2、“宏大”往往给我们的是一股荡气回肠的气势,一种粗狂豪迈的气概。作为一项人间奇迹,光有恢宏的气势还不够,必然还有一些重要的元素,会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习3----10自然段。

(二)、精读课文第3——10自然段。

课文的3——10小节是本课时教的重点,也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内容。但秦兵马俑所处的时代毕竟离学生已经久远,要想让学生真正理解课文的内容,并透过课文的语言文字去触摸那段凝重的历史,去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首先就要使学生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所以,在这一环节,我首先播放了一段录象,让震撼人心的画面及铿锵有力的音乐一下子抓住学生的心灵,带领他们穿越时空的遂道,去亲身感受秦兵马俑的魅力。事实证明,在那撼人心魄的音乐中,学生全神贯注,一个个目不斜视,紧盯着大屏幕。此时无声胜有声,一下子将两千年前的那段历史拉到了学生的眼前。此时,对于课文学生已经是有些迫不及待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再让学生翻开课本,去字里行间细细品味,感受秦兵马俑众多的类型及鲜明的形象,无疑是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欣赏完录象之后,我首先请学生说说这几小节主要写了什么?然后提供充裕的时间让他们反复地读课文,找一找,秦兵马俑以怎样鲜明的形象吸引着中外的游客,同时,老师以大屏幕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图片,要求学生在自读、理解的基础上,图文对照,选择自己喜欢的、形象最鲜明的2——3种兵马俑进行细细地研究,从字里行间去品味它鲜明的个性。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在这一环节,我还特意要求学生在书上圈圈画画,或者将自己的理解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写下来。

在学生汇报交流的时候,我始终抓住一个评价原则——理解各种兵马俑的类型特点,并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在此基础上,相机指导学生朗读,通过读,把自己的理解表现出来。

引读课文的第10小节,并追问学生:“你从中还读懂了什么?”让学生用“有的……有的……”练习说话,让学生张开想像的翅膀去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到秦兵马俑的惟妙惟肖,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勤劳。

三、学习第11小节。

这一段,我以读代讲,让学生读后再说说自己的体会,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进一步展示课件,着重理解“”这个词,以此来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那种举世无双的创造才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总结课文、课后延伸。

学生对于兵马俑的探究兴趣不能局限于课堂,而应将这种学习兴趣延伸到课外。为此我设计了如下的拓展训练:课后继续上网收集有关兵马俑的资料,继续进行探究,增强民族自豪感。这一设计主要是让学生利用提供的网络,积极为自己提供更为广阔的学习资源背景,从而使学生不断地完成新知的建构过程,自觉地养成信息的“获取——内化——提升——再获取”的习惯。

综上所述,我在整堂课的教学设计中充分利用课件,集中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让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潜能和自主性,让他们在主动、互动、创造性的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交流信息的能力,最终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五、教学媒体运用的说明。

1、录象音乐给学生提供直观的感受,使他们对秦兵马俑有个初步的印象。

2、将军俑、武士俑等图片、录像能让学生直观了解不同兵马俑的特征。

3、提供一些兵马俑网站,让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去网上查阅搜集资料。

六、教学反思。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秦兵马俑说课稿(实用18篇)篇十

《秦兵马俑》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一方面用详尽的数据说明了兵马俑宏大的规模,另一方面从身材体格、衣着披挂、动作神态等方面,准确、细腻地表现了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文中既有说明、描述的文字,也有作者丰富的联想与想象,使我们如临其境。

文章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秦兵马俑,感受其宏伟气势,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课文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句话的作用。

3、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和古代人民的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

:通过阅读课文,想象秦兵马俑宏伟的气势和鲜明而丰富多样的神态,激发民族自豪感。

二、说教法与学法

我在进行教学时,选择了以默读为主,同时穿插了浏览、自读、齐读、有选择的读、师生配合读这些读书形式。在这个充分接触文本的基础上,给学生大量的时间去想象、感悟、交流。我在教学秦兵马俑的两个不同方面时分别采取了三种不同的学习形式:

规模宏大:默读批划—反馈—感悟

三、说教学过程

(一)介绍历史背景,激趣导入

1、虽然学生对秦兵马俑本身非常感兴趣,但它毕竟是离我们两千多年前秦王朝的产物,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太远,这除了给秦兵马俑本身罩上了一层神秘感之外,也让学生对于它的理解与想象产生了很大的难度。因此我在开课时首先用一首李白的诗导入:"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候尽西来。"让学生一下子感受到秦王的霸气。然后我对秦王朝以及兵马俑做了简单的历史背景介绍。在这个大的历史背景下,为学生接下来在阅读中感悟文本打下伏笔。

2、在板书课题后,问学生:知道什么是俑吗?什么又是秦兵马俑呢?《课标》对中年段的学生要求有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因些我在课前布置学生去搜集相关资料。这个问题的提出一方面是了解学生搜集资料的情况,另一方面是使学生对秦兵马俑有初步的认识,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初读感知,直奔重点

1、默读课文,读完后想一想从中感受到什么?在学生初次接触文本后,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感想,扩散学生的思维。

2、兵马俑究竟有哪些特点,文中一句话概括的好,迅速浏览课文,找一找。课文第三自然段是对全文主要内容的概括,同时又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让学生通过浏览课文的形式再次接触文本,直奔重点,抓出兵马俑的三个特点: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三)体会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1、采用默读批划的形式,让学生默读相关部分,并划出能感受到规模宏大的句子。

2、在反馈时,重点指导学生从"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20000平方米,差不多有五十个篮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八千个。"这句话中感悟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结合课文中的数据"五十个篮球场""八千个兵马俑",用学生熟悉的事物作比较,使模糊的概念清晰化,同时引导学生注意文章所用的表达方法。

(四)了解兵马俑的多种类型,感受他们威武的气势。

1、课文介绍了兵马俑的哪几种类型,默读相关部分,找一找。

2、在学生了解了兵马俑的各种类型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阅读喜好,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类,认真读一读那一段,然后结合自己的想象和同桌交流读后的感受。

(五)走近兵马俑,感受每个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精品。

1、走近兵马俑,仔细端祥,会看到什么呢?在文中找一找。指名反馈。

2、默读这一段,想想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3、在学生谈完自己的感受后,再次读一读这一段,看看兵马俑都有着什么样的神态,然后师生配合读。通过多次对这段文本不同形式的朗读,挖掘学生的想象空间。

4、还有的兵马俑会是什么样子,它们又在想着什么呢?请学生也用"有的……好像……"来说一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感受兵马俑的神态各异,扩展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六)总结谈话,激发学生探究中国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师进行总结:秦兵马俑,这沉睡了几千年的艺术瑰宝,一朝醒来,震惊了全世界。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为拥有这颗异彩独放的明珠而感到骄傲。其实,中华民族值得我们骄傲的历史文化遗产,还有很多,等待着我们去了解、发现。请大家下课以后,就行动起来,去搜集你感兴趣的相关资料。课文虽然学完了,但是语文学习并没有结束,而应是一个新的开始,通过这个巧妙的点拨,引导学生参与延伸性的语文学习,培养学生探究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兴趣。

恰当的运用板书,不仅能加强内容的直观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起到提纲契领的作用。

秦兵马俑说课稿(实用18篇)篇十一

《秦兵马俑》是苏教版第十册的一篇状物类的散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宏大的规模、众多的类型、鲜明的个性,艺术地再现了秦军当时的宏伟气势,抒发了民族自豪感,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编者选编这篇课文,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秦兵马俑,感受其宏伟气势,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通过阅读课文,想象秦兵马俑宏伟的气势和鲜明而丰富多样的神态,激发民族自豪感,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本课采用网络教学,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是运用网络平台自主探究,包括网上阅读、网上欣赏、网上交流讨论,有目的地搜集并灵活运用自己所需要的资料。根据教材和网络学习的特点,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探究性阅读,赏读、积累语言,综合音乐、美术等多种网络资源,深切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杰出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3、借助网络,创设自主学习、交流、合作的空间,培养学生的搜集、整理加工信息和网上阅读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而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感悟秦俑的艺术精美,增强民族自豪感,是本文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所在。

本课的教学资源主要为“秦兵马俑”专题学习。下面我简单地为大家作一个介绍:

第一:大容量的信息。

网络的无限容量,使得课文教学所需要的资料可以大量储存。而面对大量的原始材料,必须通过归类整理、提取内核才能真正获取所需要的意义。因此,这需要建立“秦兵马俑”专题学习网站。在网站中输入大量经过加工整理的信息,学生可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遨游,在信息的沃土上自由耕耘。

第二:图文并茂的网页。

秦兵马俑以“大、多、精、美”闻名于世,教学中如果想仅仅通过课文的语言材料让学生来感受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和古代人民的无穷智慧,似乎有点难度,要充分领略秦兵马俑的艺术魅力,离不开生动具体的图片再现,要对它形成较全面的认知,离不开相关文字资料的补充阅读。因此在专题网站中,将大量的图片、视频、音乐和生动详实的文字资料有机结合,为学生营造一个庞大实用的信息资源库,同时页面设计得要富有美感,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获得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愉悦。

第三、活泼多变的版块形式。

本网站,以教材为依托,设计“回首秦俑”、“走进课文”、“宏大规模”、“典型陶俑”、“友情链接”、“师生互动”这六个各具独立的版块,将教材与课程资源紧密融合,为学生的操作实践带来了快捷与便利。友情链接则是与这一版块内容相关的图片、文字及其他的资料,处理后的内容便于学生搜索,提高了对有效信息的捕捉效率,加大了课堂的信息量。在“师生互动”版块中设计了自我检验,在人机交互中学生检测自己对每一部分的掌握情况,提高学习的兴趣,更好地畅所欲言。

本课设计了四大教学环节:一、复习回忆,明确目标;二、浏览网站,体会特点;三、观察画面,想像感受;四、延伸拓展,升华情感。

(一)复习回忆,明确目标。

虽然学生对秦兵马俑本身非常感兴趣,但它毕竟是离我们两千多年前秦王朝的产物,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太远太远,这除了给秦兵马俑本身罩上了一层神秘感之外,也让学生对于它的理解与想象产生了很大的难度。因此,首先给学生播放歌曲《千年兵马俑》,观看兵马俑视频,借助音乐、画面将学生再次带到西安,带到秦俑坑前,教师配以语言引导:上一课,我们领略了秦略了秦兵马俑宏大的规模,知道了已挖掘的俑坑内有兵马俑近----七千个。这样巨大而又围绕一个主题展现的艺术群雕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接下来提出本课的学习目标:今天,我们通过网上学习,感受兵马俑鲜明的.个性。

(二)浏览网站,体会特点,这是本课的重点,课文一共介绍了六类兵马俑,学习、欣赏不同类型的兵马俑时,网站中每一类兵马俑都有多幅图片和大量的相关资料,在时间有限的课堂内不可能一一仔细欣赏、研究,因此,在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读一读课文中的介绍,看看课文写了哪些类型的兵马俑?浏览一下网站上不同类型的兵马俑图片,想想你喜欢哪一类?自己通过网络进行探究,结合网站中的图片、文字资料,最后再回到课文,体会兵马俑的特点。这一环节的安排,珍视了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学生可以对自己感兴趣的一类兵马俑进行“个体研究”,在学生独立探索、研究的过程中,他可以自主选择学习方式,看图片,浏览相关资料,品读课文描写……学生自主、自由地操纵鼠标去点击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学生通过网络进行探究后,让他们将自己感兴趣的一类俑的特点在全班介绍,在说喜欢的理由过程中引导学生结合网上阅读的资料和欣赏的图片来说说自己的感受。这样学生调动着网站上所获得的信息,感受将军俑“久经沙场肩负重任”;武士俑“高大健壮、威武凝重”等不同类型兵马俑的艺术特点,这样通过班级的合作互助学习,使对研究的同一类型兵马俑的学生对这一类兵马俑能有进一步的理解,同时让研究不同类型的兵马俑的学生能够信息互补,形成对不同类型的兵马俑较为全面的认识。

(三)观察画面,想像感受。

这时再次利用网络的交互功能建成的“师生互动”,让学生在网上留言,旨在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表自己的见解与大家交流的机会,将学习的体会进行归纳整理,升华情感,真正宽容了差异,使师生、生生间的学习互动成为可能。

网络环境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可以使师生获得一种全新的课堂活动感受,在大容量信息中,既能获得知识的传承和心灵的撞击,也能提高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秦兵马俑说课稿(实用18篇)篇十二

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1974年春天,陕西临潼县的农民在打井时,偶然发现了兵马俑的秘密。于是,相隔二千二百多年,秦代艺术家们的杰作终于重见天日。

这篇状物散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

仔细读读课文,文章分为四个部分来介绍以上内容的。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写了秦兵马俑的价值和出土的地方。

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介绍兵马俑的规模十分宏大。

第三部分(第三至十自然段),写了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第四部分(第十一自然段)写了秦兵马俑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在古今中外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1、凭借课文的语文材料,感受中国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2、联系课文内容领会过渡段在文中的作用。

这篇文章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差甚远,全班没有一个亲眼见过,如果光靠老师说,他们一定是听得云里雾里,索然无味。所幸,网络社会为学生更快速、直接地学习这课提供了有效的帮助。学生可以根据网站中的图片、文字等大量资料,尽情地遨游于秦兵马俑中,如果此时再由老师来讲解,又显得多余了,于是,我在教学设计中紧扣重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他们自己去寻,去学,去实践,而老师仅仅做了一个穿针引线的指导者、引路人。

这个网站是为六年级学生学习《19秦兵马俑》一课专门制作的学习主题网站,共分九个版块。“主页”是学习的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学习有问题,可以点击“选题探究”,在打开的网页打出自己的问题。怎样解决问题呢?可以点击“课文点导”,去研究自己的问题,也可以点击“资料集锦”或直接上网(点击“在线资源”)对解决问题会有很大帮助。需要讨论,可点击“讨论交流”,体现协作精神!学得怎样,肯定想自我测试,可点击“在线测试”看看自己学得怎么样。怎样汇报自己研究的成果呢?只要点击“呈现评价”就会提醒你!还有问题下课继续研究!回家有问题,可点击“给我来信”以电子信箱形式发给我。

在教学这篇课文第二课时的时候,我抓住书后的第4题来进行。书后的问题是:“这篇课文从哪两个方面介绍兵马俑的,是用哪句话连接起来的?”

课文着重介绍了兵马俑的规模宏大和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两方面的内容。这两部分是通过课文的第三自然段的一句话,即“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连接起来的。这句话在文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文的第二自然段,就具体描绘了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1)读一读,在文中圈出表示外貌、神态、动作的词。

(2)议一议,你喜欢哪一类兵马俑,为什么?小组交流。并且自己从网站中寻找你感兴趣的内容。

(3)演一演,根据书上的描写做一个动作,其他同学猜猜演的是什么俑。

接下来让学生自己交流。

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用心地读读第三至十自然段,说会真正体会到:“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从而,由衷地热爱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赞美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深切感受到做一个中国人的自豪!

1、依照文中的过渡段练写片断。

2、继续搜集秦兵马俑相关的课外资料,把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制作成一个powerpoint,下节课交流。

在这样的安排下,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学生自主地学习,感兴趣地学习,给他们提供环境,一个容量较大的网站;给他们提供一个舞台,自编自演,展示才能;给他们一个扩展的空间,制作powerpoint交流。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秦兵马俑说课稿(实用18篇)篇十三

各位评委老师:

上午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秦兵马俑》,下面我将从说教材、教学目标、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等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秦兵马俑》是苏教版五年级第四单元的一篇状物类散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宏大的规模、众多的类型、鲜明的个性,艺术地再现了秦军当时的宏伟气势,抒发了民族自豪感,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编者选编这篇课文,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秦兵马俑,感受其宏伟气势,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通过阅读课文,想象秦兵马俑宏伟的气势和鲜明而丰富多样的神态,激发民族自豪感。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中对高年级识字教学、阅读教学的要求,结合教材剖析及学生的知识构造特色,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与能力: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具体分析,从数字体会兵马俑的宏大,通过表演、想象来体会它的个性鲜明。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和古代人民的聪慧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说教学重难点。

通过阅读课文,想象秦兵马俑宏伟的气势和鲜明而丰富多样的神态,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从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感受我国悠久灿烂的文化和人民无穷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说教法与学法。

根据学生的知识程度和教材特色,我采用下列方法:

1、创设情境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自主探究法让学生自读自悟,自主获取知识,发现问题、体会情绪、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

3、品读促悟教学法是小学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教学方式,通过多种情势的朗读,让学生感悟,同时要求学生进行评价,激发学生完成朗读目的。

五、说教学准备。

课件:兵马俑视频、图片及资料。

六、说教学过程。

为达到教学目的,本课我分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我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自由、充分地朗读课文,达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初步感知全文内容,弄清每一自然段的意思。

下面我着重介绍第二课时的教学流程,我主要安排了三大环节:

(一)复习回忆,再次感知。

虽然学生对秦兵马俑本身非常感兴趣,但它毕竟是离我们两千多年前秦王朝的产物,这除了给秦兵马俑本身罩上了一层神秘感之外,也让学生对于它的理解与想象产生了很大的难度。因此,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观看兵马俑视频,借助音乐和画面将学生带到西安,带到秦俑坑前。(板书课题)。

1、学生试着说说自己对秦兵马俑的感受。

2、复习词语:举世无双、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绝无仅有。

(二)、合作探究,精读课文。

1、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文中能概括秦兵马俑形象特色的句子:“秦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课文第三自然段是对全文主要内容的概括,同时又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细心品读,小组交流讨论。

2、抓住关键词“规模宏大”,引导学生划出文中相关语句与数字,重复朗读,并用课件出示图片。在讲解时可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去体会兵马俑的规模宏大,如从一个篮球场联想到五十个篮球场的面积之大,从学校学生的人数来体会八千人的数量之多。同时引导学生注意文章所用的表达方法。

3、第四至第十自然段是本课精读的重点,抓住关键词语“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引导学生找出相关的句子,自由品读,分角色朗读,交换感受。

(1)从“身材魁梧、体态匀称、整装待发”等词来体会人物特点。

(2)理解“颔首低眉、若有所思、目光炯炯”等词语的意思。

(3)让学生来一场秦兵马俑模特大赛,摆出各种姿势,引导其他同学引用课文中的语言对其进行描述,以达到语言、形象同步积累的目的,并加深对“个性鲜明”的感悟。

(4)播放课件,对照图片体会作者生动传神的描写。

4、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这一自然段总结了全文,并与第一自然段相照应,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

(1)抓住“惟妙惟肖”,要求学生找出与之相吻合的句子,并交流讨论。如“有的……有的……有的……”。

(2)抓住“绝无仅有”,要求学生找出近义词,并读一读相对应的句子,领悟课文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

(三)、总结全文,延伸拓展。

1、师生配乐读课文,并讨论:秦兵马俑不仅……而且……、在我国是享誉世界的……、在古今中外的雕刻史上是……。

2、你想对秦代的劳动人民说什么?

设立这两项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体会兵马俑的珍贵历史价值,加深对中华民族悠久文化和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的感受,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总结拓展。

秦兵马俑气势恢弘,形态逼真,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强大的力量。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为此骄傲自豪。其实,中华民族值得我们骄傲的历史文化遗产还有很多,等待我们去了解、发现。引导学生课后去搜集感兴趣的相关资料,参与延伸性的语文学习,培养探究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兴趣。

七、说板书设计。

恰当的运用板书,不仅能加强内容的直观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起到提纲契领的作用。本课板书,我是这样设计的:

规模宏大。

举世无双类型众多绝无仅有。

个性鲜明。

秦兵马俑说课稿(实用18篇)篇十四

我评课的内容是傅老师执教的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秦兵马俑》一课。这是一堂精彩、生动、愉快的课!听此一课让我受益匪浅,感慨颇多,综合起来有以下几点:

1、在教学思想上傅老师体现了大语文教学观、人文观等新课程理念。

2、教师能围绕教学目标,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以此展开,化整为零,化难为易,易于让学生接受。

3、教情与学情状态:教师语言亲切、自然,身着得体、大方、高雅,很有个人魅力。这些有利于教师的知识传授,特别是教师的语言,犹如春风化雨滋润着渴望知识的禾苗。一个微笑,一个善意的眼神都能让学生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老师的关爱、老师的温暖。是真正的把学生看成一个人,一个真正的人。生互评富有激励性,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对于学生回答的问题,答案不要求同一,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同时也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在本节课中,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始终处于一种高昂兴奋的状态。

秦兵马俑说课稿(实用18篇)篇十五

各位评委老师:

上午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秦兵马俑》,下面我将从说教材、教学目标、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等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秦兵马俑》是苏教版五年级第四单元的一篇状物类散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宏大的规模、众多的类型、鲜明的个性,艺术地再现了秦军当时的宏伟气势,抒发了民族自豪感,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编者选编这篇课文,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秦兵马俑,感受其宏伟气势,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通过阅读课文,想象秦兵马俑宏伟的气势和鲜明而丰富多样的神态,激发民族自豪感。

根据新课标中对高年级识字教学、阅读教学的要求,结合教材剖析及学生的知识构造特色,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与能力: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具体分析,从数字体会兵马俑的宏大,通过表演、想象来体会它的个性鲜明。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和古代人民的聪慧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通过阅读课文,想象秦兵马俑宏伟的气势和鲜明而丰富多样的神态,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从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感受我国悠久灿烂的文化和人民无穷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根据学生的知识程度和教材特色,我采用下列方法:

1、创设情境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自主探究法让学生自读自悟,自主获取知识,发现问题、体会情绪、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

3、品读促悟教学法是小学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教学方式,通过多种情势的朗读,让学生感悟,同时要求学生进行评价,激发学生完成朗读目的。

课件:兵马俑视频、图片及资料

为达到教学目的,本课我分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我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自由、充分地朗读课文,达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初步感知全文内容,弄清每一自然段的意思。

下面我着重介绍第二课时的教学流程,我主要安排了三大环节:

(一)复习回忆,再次感知

虽然学生对秦兵马俑本身非常感兴趣,但它毕竟是离我们两千多年前秦王朝的产物,这除了给秦兵马俑本身罩上了一层神秘感之外,也让学生对于它的理解与想象产生了很大的难度。因此,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观看兵马俑视频,借助音乐和画面将学生带到西安,带到秦俑坑前。(板书课题)

1、学生试着说说自己对秦兵马俑的感受。

2、复习词语:举世无双、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绝无仅有。

(二)、合作探究,精读课文。

1、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文中能概括秦兵马俑形象特色的句子:“秦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课文第三自然段是对全文主要内容的概括,同时又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细心品读,小组交流讨论。

2、抓住关键词“规模宏大”,引导学生划出文中相关语句与数字,重复朗读,并用课件出示图片。在讲解时可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去体会兵马俑的规模宏大,如从一个篮球场联想到五十个篮球场的面积之大,从学校学生的人数来体会八千人的数量之多。同时引导学生注意文章所用的表达方法。

3、第四至第十自然段是本课精读的重点,抓住关键词语“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引导学生找出相关的句子,自由品读,分角色朗读,交换感受。

(1)从“身材魁梧、体态匀称、整装待发”等词来体会人物特点。

(2)理解“颔首低眉、若有所思、目光炯炯”等词语的意思。

(3)让学生来一场秦兵马俑模特大赛,摆出各种姿势,引导其他同学引用课文中的语言对其进行描述,以达到语言、形象同步积累的目的,并加深对“个性鲜明”的感悟。

(4)播放课件,对照图片体会作者生动传神的描写。

4、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这一自然段总结了全文,并与第一自然段相照应,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

(1)抓住“惟妙惟肖”,要求学生找出与之相吻合的句子,并交流讨论。如“有的……有的……有的……”。

(2)抓住“绝无仅有”,要求学生找出近义词,并读一读相对应的句子,领悟课文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

(三)、总结全文,延伸拓展

1、师生配乐读课文,并讨论:秦兵马俑不仅……而且……、在我国是享誉世界的……、在古今中外的雕刻史上是……。

2、你想对秦代的劳动人民说什么?

设立这两项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体会兵马俑的珍贵历史价值,加深对中华民族悠久文化和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的感受,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总结拓展

秦兵马俑气势恢弘,形态逼真,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强大的力量。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为此骄傲自豪。其实,中华民族值得我们骄傲的历史文化遗产还有很多,等待我们去了解、发现。引导学生课后去搜集感兴趣的相关资料,参与延伸性的语文学习,培养探究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兴趣。

恰当的运用板书,不仅能加强内容的直观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起到提纲契领的作用。本课板书,我是这样设计的:

13、秦兵马俑

规模宏大

举世无双类型众多绝无仅有

个性鲜明

秦兵马俑说课稿(实用18篇)篇十六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语文第十二册第19课的《秦兵马俑》。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状物类的散文,课文从两方面详尽而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形象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文中既有说明、描述的文字,也有作者丰富的联想与想象,使我们如临其境,而且深深地体会到字里行间洋溢着的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二、学情分析。

编者选编这篇课文,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秦兵马俑,感受其宏伟气势,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通过阅读课文,想象秦兵马俑宏伟的气势和鲜明而丰富多样的神态,激发民族自豪感,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教学中如果想仅仅通过课文的语言材料让学生来感受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和古代人民的无穷智慧,似乎有点难度。因为,虽然学生对秦兵马俑本身非常感兴趣,但它毕竟是离我们两千多年前秦王朝的产物,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太远太远,这除了给秦兵马俑本身罩上了一层神秘感之外,也让学生对于它的理解与想象产生了很大的难度。采用课件能拉近了时间与空间的距离,让秦兵马俑似乎一下子处在触手可及的地方。因此本课的教学我就充分运用了课件来组织学生学习课文,感悟语言,进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目标。

本篇课文共分两教时教学,我所执教的是第二课时。根据本篇课文的类型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次教学的目标确定如下:

1、知识与技能。精读课文第3——11小节,理解秦兵马俑“类型众多、形象鲜明”的特点,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

2、过程与方法。利用课件资料,结合课文内容,组织、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味、解读,理解秦兵马俑“类型众多、形象鲜明”的特点,感受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和人民的智慧。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课文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重难点。

学习课文第二段,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理解“举世无双”的含义,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导入。

在这一环节,我从整体入手,请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加深学生对本篇课文的总体印象,然后再顺理成章地导入今天的新课。

导入新课。

1、在上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秦兵马俑》,领略了世界第八大奇迹的魅力,那么你用一个词语说说秦兵马俑给你留下的印象吗?(规模宏大)。

2、“宏大”往往给我们的是一股荡气回肠的气势,一种粗狂豪迈的气概。作为一项人间奇迹,光有恢宏的气势还不够,必然还有一些重要的元素,会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习3----10自然段。

(二)、精读课文第3——10自然段。

课文的3——10小节是本课时教的重点,也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内容。但秦兵马俑所处的时代毕竟离学生已经久远,要想让学生真正理解课文的内容,并透过课文的语言文字去触摸那段凝重的历史,去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首先就要使学生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所以,在这一环节,我首先播放了一段录象,让震撼人心的画面及铿锵有力的音乐一下子抓住学生的心灵,带领他们穿越时空的遂道,去亲身感受秦兵马俑的魅力。事实证明,在那撼人心魄的音乐中,学生全神贯注,一个个目不斜视,紧盯着大屏幕。此时无声胜有声,一下子将两千年前的那段历史拉到了学生的眼前。此时,对于课文学生已经是有些迫不及待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再让学生翻开课本,去字里行间细细品味,感受秦兵马俑众多的类型及鲜明的形象,无疑是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欣赏完录象之后,我首先请学生说说这几小节主要写了什么?然后提供充裕的时间让他们反复地读课文,找一找,秦兵马俑以怎样鲜明的形象吸引着中外的游客,同时,老师以大屏幕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图片,要求学生在自读、理解的基础上,图文对照,选择自己喜欢的、形象最鲜明的2——3种兵马俑进行细细地研究,从字里行间去品味它鲜明的个性。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在这一环节,我还特意要求学生在书上圈圈画画,或者将自己的理解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写下来。

在学生汇报交流的时候,我始终抓住一个评价原则——理解各种兵马俑的类型特点,并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在此基础上,相机指导学生朗读,通过读,把自己的理解表现出来。

引读课文的第10小节,并追问学生:“你从中还读懂了什么?”让学生用“有的……有的……”练习说话,让学生张开想像的翅膀去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到秦兵马俑的惟妙惟肖,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勤劳。

三、学习第11小节。

这一段,我以读代讲,让学生读后再说说自己的体会,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进一步展示课件,着重理解“”这个词,以此来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那种举世无双的创造才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总结课文、课后延伸。

学生对于兵马俑的探究兴趣不能局限于课堂,而应将这种学习兴趣延伸到课外。为此我设计了如下的拓展训练:课后继续上网收集有关兵马俑的资料,继续进行探究,增强民族自豪感。这一设计主要是让学生利用提供的网络,积极为自己提供更为广阔的学习资源背景,从而使学生不断地完成新知的建构过程,自觉地养成信息的“获取——内化——提升——再获取”的习惯。

综上所述,我在整堂课的教学设计中充分利用课件,集中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让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潜能和自主性,让他们在主动、互动、创造性的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交流信息的能力,最终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五、教学媒体运用的说明。

1、录象音乐给学生提供直观的感受,使他们对秦兵马俑有个初步的印象。

2、将军俑、武士俑等图片、录像能让学生直观了解不同兵马俑的特征。

3、提供一些兵马俑网站,让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去网上查阅搜集资料。

六、教学反思。

秦兵马俑说课稿(实用18篇)篇十七

作者先写秦兵马俑举世无双,是()的珍贵历史文物。再用列数字、打比方的方法说明它()。文中过渡句写到:兵马俑不仅(),而且()()。作者紧接着把看到的和想到的结合起来写,使兵马俑给人栩栩如生的感觉。在文章最后,作者再次赞叹道:秦兵马俑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的。

以这种方式进行课内知识回顾,旨在训练学生的总结文章中心内容的能力;发展学生积累语言和摄取信息的能力;系统回顾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方法,落实人文教育。

教材中的任何一篇选文都承载着训练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任务。用教材教的是方法,学生除了学知识,还应该掌握表达内容的方法、驾驭语言的技巧。濮阳有著名的戚城文化遗产,我抓住这一宝贵资源,引导学生运用在本课中学到的表达方法写一段话。对濮阳的孩子来说,一是戚城不陌生,二是介绍自己家乡的名胜,他们有一种自豪感和责任感,更容易调动内驱力,也就更容易收获成功的喜悦。

秦兵马俑说课稿(实用18篇)篇十八

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语文第十二册第19课的《秦兵马俑》。

这是一篇状物类的散文,课文从两方面详尽而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形象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文中既有说明、描述的文字,也有作者丰富的联想与想象,使我们如临其境,而且深深地体会到字里行间洋溢着的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编者选编这篇课文,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秦兵马俑,感受其宏伟气势,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通过阅读课文,想象秦兵马俑宏伟的气势和鲜明而丰富多样的神态,激发民族自豪感,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中如果想仅仅通过课文的语言材料让学生来感受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和古代人民的无穷智慧,似乎有点难度。因为,虽然学生对秦兵马俑本身非常感兴趣,但它毕竟是离我们两千多年前秦王朝的产物,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太远太远,这除了给秦兵马俑本身罩上了一层神秘感之外,也让学生对于它的理解与想象产生了很大的难度。

采用课件能拉近了时间与空间的距离,让秦兵马俑似乎一下子处在触手可及的地方。因此本课的教学我就充分运用了课件来组织学生学习课文,感悟语言,进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本篇课文共分两教时教学,我所执教的是第二课时。根据本篇课文的类型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次教学的目标确定如下:

1、知识与技能。精读课文第3——11小节,理解秦兵马俑“类型众多、形象鲜明”的特点,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

2、过程与方法。利用课件资料,结合课文内容,组织、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味、解读,理解秦兵马俑“类型众多、形象鲜明”的特点,感受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和人民的智慧。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课文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学习课文第二段,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理解“举世无双”的含义,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一)、复习导入

在这一环节,我从整体入手,请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加深学生对本篇课文的总体印象,然后再顺理成章地导入今天的新课。

导入新课

1、在上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秦兵马俑》,领略了世界第八大奇迹的魅力,那么你用一个词语说说秦兵马俑给你留下的印象吗?(规模宏大)

2、“宏大”往往给我们的是一股荡气回肠的气势,一种粗狂豪迈的气概。作为一项人间奇迹,光有恢宏的气势还不够,必然还有一些重要的元素,会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习3----10自然段。

(二)、精读课文第3——10自然段。

课文的3——10小节是本课时教的重点,也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内容。但秦兵马俑所处的时代毕竟离学生已经久远,要想让学生真正理解课文的内容,并透过课文的语言文字去触摸那段凝重的历史,去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首先就要使学生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所以,在这一环节,我首先播放了一段录象,让震撼人心的画面及铿锵有力的音乐一下子抓住学生的心灵,带领他们穿越时空的遂道,去亲身感受秦兵马俑的魅力。

事实证明,在那撼人心魄的音乐中,学生全神贯注,一个个目不斜视,紧盯着大屏幕。此时无声胜有声,一下子将两千年前的那段历史拉到了学生的眼前。此时,对于课文学生已经是有些迫不及待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再让学生翻开课本,去字里行间细细品味,感受秦兵马俑众多的类型及鲜明的形象,无疑是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欣赏完录象之后,我首先请学生说说这几小节主要写了什么?然后提供充裕的时间让他们反复地读课文,找一找,秦兵马俑以怎样鲜明的形象吸引着中外的游客,同时,老师以大屏幕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图片,要求学生在自读、理解的基础上,图文对照,选择自己喜欢的、形象最鲜明的2——3种兵马俑进行细细地研究,从字里行间去品味它鲜明的个性。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在这一环节,我还特意要求学生在书上圈圈画画,或者将自己的理解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写下来。

在学生汇报交流的时候,我始终抓住一个评价原则——理解各种兵马俑的类型特点,并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在此基础上,相机指导学生朗读,通过读,把自己的理解表现出来。引读课文的第10小节,并追问学生:“你从中还读懂了什么?”让学生用“有的……有的……”练习说话,让学生张开想像的翅膀去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到秦兵马俑的惟妙惟肖,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勤劳。

(三)学习第11小节。

这一段,我以读代讲,让学生读后再说说自己的体会,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进一步展示课件,着重理解“绝无仅有”这个词,以此来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那种举世无双的创造才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学生对于兵马俑的探究兴趣不能局限于课堂,而应将这种学习兴趣延伸到课外。为此我设计了如下的拓展训练:课后继续上网收集有关兵马俑的资料,继续进行探究,增强民族自豪感。这一设计主要是让学生利用提供的网络,积极为自己提供更为广阔的学习资源背景,从而使学生不断地完成新知的建构过程,自觉地养成信息的“获取——内化——提升——再获取”的习惯。

综上所述,我在整堂课的教学设计中充分利用课件,集中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让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潜能和自主性,让他们在主动、互动、创造性的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交流信息的能力,最终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1、录象音乐给学生提供直观的感受,使他们对秦兵马俑有个初步的印象。

2、将军俑、武士俑等图片、录像能让学生直观了解不同兵马俑的特征。

3、提供一些兵马俑网站,让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去网上查阅搜集资料。

相关范文推荐

    教师登山活动总结(专业17篇)

    活动总结是一种对活动过程的再次思考,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活动的目的和意义。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活动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实习生月报告(通用16篇)

    无论是学术研究报告、工作汇报还是市场调研报告,都需要遵循一定的结构和格式来确保信息的传达效果。这是一份经过精心整理的报告范文集合,涵盖了各个领域和主题的研究成果

    任性少一点会更好(优秀18篇)

    优秀作文是在作文创作过程中展现出杰出才能和独到观点的一种表现形式,它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激发读者的思考。面对考试或者写作任务,我们都希望能够写一篇优秀作文,彰显

    元宵节真热闹(汇总21篇)

    元宵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正月十五这一天庆祝。在这一天,人们会吃元宵、赏灯、观烟火,并参加各种庆祝活动。元宵节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的重

    镇团委思想教育工作总结大全(21篇)

    通过月工作总结,我们可以及时发现并弥补工作中的短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月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我们

    个人的述职报告(汇总15篇)

    在述职报告中,可以对自己在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和成果进行总结和概括,以及对未来工作的期望和规划。下面是一些精选的述职报告范文,希望能为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参考。

    三分钟特色的自我介绍(模板24篇)

    在自我介绍中,我们要注意言辞的简洁明了,避免过于冗长和啰嗦。下面是一些自我介绍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灵感和启示。尊敬的领导:你们好!我

    工作总结的语(专业21篇)

    每个月的工作总结是提高自己工作能力和发现问题的重要方式,值得我们认真对待。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份优秀的月工作总结范文,学习其中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年味三年级(汇总19篇)

    优秀作文不仅在形式上具备一定的艺术性,更重要的是能够给读者带来思考的启示和情感的共鸣。接下来是一些优秀作文的案例,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思路和灵感。

    企业指导教师实习鉴定评语(模板13篇)

    实习鉴定可以为学校和实习单位提供学生表现的参考依据。下面是一些精选的实习鉴定样例,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激发大家的写作灵感,写出一篇有价值的实习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