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数字钟实验报告总结(通用5篇)

时间:2023-09-29 作者:笔砚最新数字钟实验报告总结(通用5篇)

报告材料主要是向上级汇报工作,其表达方式以叙述、说明为主,在语言运用上要突出陈述性,把事情交代清楚,充分显示内容的真实和材料的客观。报告帮助人们了解特定问题或情况,并提供解决方案或建议。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数字钟实验报告总结篇一

闹钟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之一,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提醒、时间管理等重要的作用。近期,在一个心理学实验中,我与同伴们一起参与了一项关于闹钟的实验。通过亲自体验和观察实验结果,我深刻认识到了闹钟在时间管理上的重要性,并对实验过程和结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以下将详细介绍我的心得及体会。

二、实验目的

我们这次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类型闹钟对时间管理的影响。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使用传统的机械闹钟和智能手机上的闹钟进行对比。通过观察每个人在使用不同闹钟的情况下的表现,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闹钟对时间管理的效果。

三、实验过程

实验过程中,我发现了不同闹钟对时间管理的影响。在使用机械闹钟的时候,我可以清晰地听到钟声,而且闹钟的声音逐渐增大,使我能够从梦中清醒过来,并意识到自己需要起床。而当我使用手机上的闹钟时,由于手机放在靠近床头的地方,声音相对较小,我经常会一直处于迷糊状态,辗转反侧,最终导致迟到。通过对比两种不同闹钟的使用情况,我意识到了机械闹钟的优势。

四、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我们得出了结论:机械闹钟在时间管理上更加有效。机械闹钟的钟声逐渐增大,能够有效激起人的注意力,使人快速从梦中清醒过来。而手机上的闹钟声音相对较小,容易被忽略,甚至根本无法将人从睡眠中唤醒。这种情况下,容易出现迟到的情况。

五、心得体会

此次实验让我深刻认识到了合理的时间管理对我们的重要性。选择一个合适的闹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时间、提升效率。在实验前,我从未仔细思考过闹钟的影响,觉得只要设置一个闹钟就能起床。然而,实验结果却让我颇为震惊。在生活中,许多人习惯性地使用手机上的闹钟,我觉得这是一个需要改进的地方。我们应该选择一个能够准确、有效提醒自己起床的闹钟,以便更好地控制时间、增加生活的效能。

通过这次实验,我对时间管理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我也认识到,我们要从日常小事做起,比如选择一个合适的闹钟,去合理安排我们的时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提升生活质量,更高效地利用时间,实现自己的目标。

总之,通过这个闹钟实验,我对时间管理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决定将这次实验得出的结论付诸行动,选择一个合适的闹钟,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我相信,在日常生活中,一个合适的闹钟可以成为我有效控制时间的良师益友。

数字钟实验报告总结篇二

基于avr单片机mega16的电子时钟设计摘要】mega16是一款采用先进risc精简指令,内置a/d的8位单片机,可支持低电压联机flash和eeprom写入功能;同时还支持basic和c等高级语言编程。

用它设计电子时钟不仅成本低,硬件简单,。

基于avr单片机mega16的电子时钟设计

摘要】mega16是一款采用先进risc精简指令,内置a/d的8位单片机,可支持低电压联机flash和eeprom写入功能;同时还支持basic和c等高级语言编程。

用它设计电子时钟不仅成本低,硬件简单,而且很容易实现系统移植。

介绍了如何利用avr系列单片机mega16及1602字符液晶来设计电子时钟的方法,同时给出了相应的电路原理及部分语言程序。

数字电路课程设计的心得体会

为什么没人啊?都在忙本科教育评估去了。

最核心的是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要培养出良好的空间想象能力。

高性能的数字信号处理芯片,不用标准单片机和标准嵌入系统,那速度慢,要缴纳知识产权许可费用,发达国家都是专门有针对性设计的时序逻辑电路的独立设计。

例如上个世纪80年代的苹果牌个人计算机,就是用许多通用中小规模数字集成电路搭建的时序逻辑电路,国内以此仿照了中华学习机。

现在的cpu设计复杂,时序逻辑电路都集成在芯片里面,集成度高,要靠高等院校的教材和实验课程,实在没法设计出低端的cpu。

所以一般都是购买国外集成电路系统的构架,以此为基础设计,这就有知识产权的费用,到了流片的时候,人家要统计你的生产数量,要收费的。

这就是基础教育关系的国家安全的一个例子。

电子时钟课程设计报告

我们刚刚做完的课程设计。

给你啦~~数字钟设计报告设计者:2006207320062046目录1设计目的32设计要求指标32。

1基本功能32。

2扩展功能43。

方案论证与比较44总体框图设计45电路原理分析45。

1数字钟的构成45。

1。

1分频器电路55。

1。

2时间计数器电路55。

1。

3分频器电路65。

1。

4振荡器电路65。

1。

5数字时钟的计数显示电路65。

2校时电路75。

3整点报时电路86系统仿真与调试87。

结论8参考文献9实验作品附图10数字钟摘要:数字钟是一种用数字电路技术实现时、分、秒计时的装置,与机械式时钟相比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直观性,且无机械装置,具有更更长的使用寿命,因此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数字钟从原理上讲是一种典型的数字电路,其中包括了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电路。

目前,数字钟的功能越来越强,并且有多种专门的大规模集成电路可供选择。

从有利于学习的角度考虑,这里主要介绍以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设计数字钟的方法。

经过了数字电路设计这门课程的系统学习,特别经过了关于组合逻辑电路与时序逻辑电路部分的学习,我们已经具备了设计小规模集成电路的能力,借由本次设计的机会,充分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

本次课程设计要求设计一个数字钟,基本要求为数字钟的时间周期为24小时,数字钟显示时、分、秒,数字钟的时间基准一秒对应现实生活中的时钟的一秒。

供扩展的方面涉及到定时自动报警、按时自动打铃、定时广播、定时启闭路灯等。

因此,研究数字钟及扩大其应用,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

1设计目的1。

掌握数字钟的设计、组装与调试方法。

2。

熟悉集成元器件的选择和集成电路芯片的逻辑功能及使用方法。

3。

掌握面包板结构及其接线方法4。

熟悉仿真软件的使用。

2设计要求及指标2。

1基本功能1)时钟显示功能,能够正确显示“时”、“分”、“秒”。

2)具有快速校准时、分、秒的功能。

3)用555定时器与rc组成的多谐振荡器产生一个标准频率(1hz)的方波脉冲信号。

2。

2扩展功能1)用晶体振荡器产生一个标准频率(1hz)的脉冲信号。

2)具有整点报时的功能。

3)具有闹钟的功能。

4)……3、方案论证与比较本设计方案使用555多谐振荡器来产生1hz的信号。

通过改变相应的电阻电容值可使频率微调,不必使用分频器来对高频信号进行分频使电路繁复。

虽然此振荡器没有石英晶体稳定度和精确性高,由于设计方便,操作简单,成为了设计时的首选,但是由于与实验中使用的555芯片产生的脉冲相比较,利用晶振产生的脉冲信号更加的稳定,同过电压表的测量能很好的观察到这一点,同时在显示上能够更加接进预定的值,受外界环境的干扰较少,一定程度上优于使用555芯片产生信号方式。

我们组依然同时设计了555和晶振两个信号产生电路。

(本实验报告中着重按照原方案设计的555电路进行说明)4、系统设计框图数字式计时器一般由振荡器、分频器、计数器、译码器、显示器等几部分组成。

在本设计中555振荡器及其相应外部电路组成标准秒信号发生器,由不同进制的计数器、译码器和显示器组成计时系统。

秒信号送入计数器进行计数,把累计的结果以"时"、"分"、"秒"的数字显示出来。

"时"显示由二十四进制计数器、译码器、显示器构成,"分"、"秒"显示分别由六十进制计数器、译码器、显示器构成。

其原理框图如图1。

1所示。

5、电路原理分析5。

1数字钟的构成数字钟实际上是一个对标准频率(1hz)进行计数的计数电路。

由于计数的起始时间不可能与标准时间一致,故需要在电路上加一个校时电路,同时标准的1hz时间信号必须做到准确稳定。

在此使用555振荡器组成1hz的信号。

数字钟原理框图(1。

1)5。

1。

1振荡器电路555定时器组成的振荡器电路给数字钟提供一个频率为1hz的方波信号。

其中out为输出。

5。

1。

2时间计数器电路时间计数电路由秒个位和秒十位计数器,分个位和分十位计数器及时个位和时十位计数器电路构成,其中秒个位和秒十位计数器、分个位和分十位计数器为60进制计数器,而根据设计要求,时个位和时十位计数器为24进制计数器。

5。

1。

3分频器电路通常,数字钟的晶体振荡器输出频率较高,为了得到1hz的秒信号输入,需要对振荡器的输出信号进行分频。

通常实现分频器的电路是计数器电路,一般采用多级2进制计数器来实现。

例如,将32768hz的振荡信号分频为1hz的分频倍数为32768(),即实现该分频功能的计数器相当于15级2进制计数器。

5。

1。

4振荡器电路利用555定时器组成的多谐振荡器接通电源后,电容c1被充电,当电压上升到一定数值时里面集成的三极管导通,然后通过电阻和三极管放电,不断的充放电从而产生一定周期的脉冲,通过改变电路上器件的值可以微调脉冲周期。

5。

1。

5数字时钟的计数显示控制在设计中,我们使用的是74__160十进制计数器,来实现计数的功能,实验中主要用到了160的置数清零功能(特点:消耗一个时钟脉冲),清零功能(特点:不耗时钟脉冲),在上级160控制下级160时候通过组合电路(主要利用与非门)实现,在连接电路的时候要注意并且强调使能端的连接,其将影响到。

基于单片机的电子时钟的设计与制作(c语言)要求:采用万年历芯片进行设计

采用万年历芯片,其实可以用时钟芯片ds1302。

显示用什么,是数码管,还是lcd1602?设计与制作,是要做出实物吗?要是仿真,给你一个仿真图,可以做参考。

数字钟实验报告总结篇三

闹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它的作用是帮助我们准时起床或提醒日程安排。然而,对于一些懒散或迷失在时间中的人来说,闹钟可能变得毫无用处。为了更好地了解自己在使用闹钟时的行为和心理状态,我进行了一项闹钟实验,并在报告中做了总结和心得体会。

二、实验设计

本次实验我选择了六个不同的闹钟,并在不同的时间设置了这些闹钟。我记录了每次设置闹钟的时间、实际起床时间以及我的心理感受。通过这个实验设计,我希望了解不同的闹钟对我的影响以及我的起床习惯。

三、实验结果

在实验中,我发现不同的闹钟对我的起床效果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其中,声音较大的闹钟对我来说更容易起床,但也容易使我感到烦躁。而声音较小的闹钟则容易被忽略,导致我延迟起床。

另外,我还发现无论闹钟的声音大小,如果我选择闭上眼睛和继续睡觉,闹钟对我来说就变得毫无意义。只有当我下意识地选择立刻起床,闹钟才真正起到了提醒的作用。

此外,在实验过程中,我还发现起床时间的阶段对我的心理状态有重要影响。例如,如果我在较浅的睡眠阶段被闹钟吵醒,我会感到疲倦和不满。而如果在较深的睡眠阶段被闹钟吵醒,我会感到烦躁和困惑。

四、实验心得

通过这个实验,我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在使用闹钟时的一些问题。首先,我发现我对于声音较小的闹钟很容易忽视,导致我起床延迟。因此,我认识到在选择闹钟时,要选择声音较大且刺激性的,这样更容易起到提醒作用。此外,我也意识到自己在被闹钟吵醒后,需要立即起床,否则闹钟的存在就毫无意义。最后,我也认识到合理的睡眠时间和阶段对于起床后的心理状态有重要影响,因此要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五、结语

通过这次闹钟实验,我对自己在使用闹钟时的行为和心理状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个实验不仅让我意识到使用闹钟需要注意的问题,也启发我关于时间管理和作息习惯的思考。希望通过这次实验的总结和心得体会,我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利用闹钟,提高自己的起床效率和时间管理能力。同时,我也希望能够引发更多人对于闹钟的思考,并找到适合自己的起床方式,建立健康的作息习惯。

数字钟实验报告总结篇四

数字电子钟的逻辑框图如图3-4所示。它由555集成芯片构成的振荡电路、分频器、计数器、显示器和校时电路组成。555集成芯片构成的振荡电路产生的信号经过分频器作为秒脉冲,秒脉冲送入计数器,计数结果通过“时”、“分”、“秒”译码器显示时间。

1.振荡器

石英晶体振荡器的特点是振荡频率准确、电路结构简单、频率易调整。它还具有压电效应,在晶体某一方向加一电场,则在与此垂直的方向产生机械振动,有了机械振动,就会在相应的垂直面上产生电场,从而机械振动和电场互为因果,这种循环过程一直持续到晶体的机械强度限止时,才达到最后稳定。这用压电谐振的频率即为晶体振荡器的固有频率。

一般来说,般来说,振荡器的频率越高,计时精度越高,但耗电量将增大。如果精度要求不高也可以采用由集成电路定时器555与rc组成的多谐振荡器。如图3-4-1所示。设振荡频率f=1khz,r为可调电阻,微调r1可以调出1khz输出。

2.分频器

由于振荡器产生的频率很高,要得到秒脉冲,需要分屏电路。本实验由集成电路定时器555与rc组成的多谐振荡器,产生1khz的脉冲信号。故采用3片中规模集成电路计数器74ls90来实现,得到需要的秒脉冲信号。

3.计数器

秒脉冲信号经过6级计数器,分别得到“秒”个位、十位、“分”个位、十位以及“时”个位、十位的计时。“秒”“分”计数器为六十进制,小时为十二进制。

(1)六十进制计数

由分频器来的秒脉冲信号,首先送到“秒”计数器进行累加计数,秒计数器应完成一分钟之内秒数目的累加,并达到60秒时产生一个进位信号,所以,选用一片74ls90和一片74ls92组成六十进制计数器,采用反馈归零的方法来实现六十进制计数。其中,“秒”十位是六进制,“秒”个位是十进制。如图3-4-3-1所示。

(2)十二四进制计数

“12翻1”小时计数器是按照“01——02——03——……——11——12——01——02——……”规律计数的,这与日常生活中的计时规律相同。在此实验中,小时的个位计数器由4位二进制同步可逆计数器74ls191构成,十位计数器由d触发器74ls74构成,将它们级连组成“12翻1”小时计数器。

计数器的状态要发生两次跳跃:一是计数器计到9,即个位计数器的状态为q03q02q01q00=1001,在下一脉冲作用下计数器进入暂态1010,利用暂态的两个1即q03q01使个位异步置0,同时向十位计数器进位使q10=1;二是计数器计到12后,在第13个脉冲作用下个位计数器的状态应为q03q02q01q00=0001,十位计数器的q10=0。第二次跳跃的十位清0和个位置1信号可由暂态为1的输出端q10,q01,q00来产生。

图3-4-3-2m12计数器功能表

4.译码器

译码是指把给定的代码进行翻译的过程。计数器采用的码制不同,译码电路也不同。74ls48驱动器是与8421bcd编码计数器配合用的七段译码驱动器。74ls48配有灯测试lt、动态灭灯输入rbi,灭灯输入/动态灭灯输出bi/rbo,当lt=0时,74ls48出去全1。

5.显示器

本系统用七段发光二极管来显示译码器输出的数字,显示器有两种:共阳极显示器或共阴极显示器。74ls48译码器对应的显示器是共阴极显示器。

6.校时电路

当数字钟走时出现误差时,需要校正时间。校时电路实现对“时”“分”“秒”的校准。在电路中设有正常计时和校对位置。本实验实现“时”“分”的校对。

对校时的要求是,在小时校正时不影响分和秒的正常计数;在分校正时不影响秒和小时的正常计数。需要注意的时,校时电路是由与非门构成的组合逻辑电路,开关s1或s2为“0”或“1”时,可能会产生抖动,为防止这一情况的发生我们接入一个由rs触发器组成的防抖动电路来控制。

图3-4-6-1校时开关的功能表

3.5实验主体电路的装调

·由图3-4所示的数字中系统组成框图按照信号的流向分级安装,逐级级联。这里的每一级是指组成数字中的各个功能电路。

·级联时如果出现时序配合不同步,或剑锋脉冲干扰,引起的逻辑混乱,可以增加多级逻辑门来延时。如果显示字符变化很快,模糊不清,可能是由于电源电流的跳变引起的,可在集成电路器件的电源端vcc加退藕滤波电容。通常用几十微法的大电容与0.01μf的小电容相并联。

·画数字钟的主体逻辑电路图。如图3-5

图3-5数字钟的主体电路逻辑图

3.6功能扩展电路

(1)定时控制电路

数字钟在指定的时刻发出信号,或驱动音响电路“闹时”,或对某装置的电源进行接通或断开“控制”。不管是闹时还是控制,都要求时间准确,即信号的开始时刻与持续时间必须满足规定的要求。

例如要求上午7时59分发出闹时信号,持续时间为1分钟。本实验设计为7时59分时,音响电路的晶体管导通,则扬声器发出1khz的声音。持续1分钟到8点整晶体管因输入端为“0”而截止,电路停闹。

图3-6闹时电路

(2)仿广播电台整点报时电路

仿广播电台整点报时电路的功能要求是,每当数字钟计时快要到整点时发出声响,通常按照4低音1高音的顺序发出间断声响,以最后一声高音结束的时刻为整点时刻。

设4声低音(约500hz)分别发生在59分51秒、53秒、55秒及57秒,最后一声高音(约1khz)发生在59分59秒,它们的持续时间均为1秒。

图3.7整个电路的组装及调试

和扩展电路检查均无连线错误并且显示正常后,将两个电路连为一个整体,接上+5v电源。观察时钟是否显示正常;是否在上午7时59分发出闹时信号,持续时间一分钟;是否有四声低音分别发生在59分51秒、53秒、55秒及57秒,最后一声高音法正在59分59秒,它们持续时间均为1秒。若不正常则检查电路各个部分,直到得到满意的结果。我们共经过两天的调试,圆满完成了这次为期两周的课程设计。

四.实验总结

题,后来一步一步的检查,发现总的地线没接,接上总的地线,一切正常。副版是我的同组刘玉龙连接的电路,在主板和副版连接起来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第一,计数太快了,正常一秒,我们设计的数字电子表却可以走两三秒,显然输入不是1hz的脉冲信号;第二,我们的校时电路连接正确,可是每次校时,开关s1或s2为“0”或“1”时,会产生抖动,无法正常校时。针对这两个问题,我们进行了分析,进而转化为实际的操作。我们在+5v电压和地线之间分别加了两个电容,通过滤波,选择我们需要的1hz脉冲信号。对于无法正常校时的问题,在设计中接入一个由rs触发器组成的防抖动电路来控制校时。把时间调到上午7点58分,等7点59分准确闹钟响起,持续一分钟。再将时间跳到58分,等59分51秒、53秒、55秒及57秒都发出4声低音,最后一声高音发生在59分59秒。,持续时间都是一秒钟。数字电子钟已经成功完成了。

我的动手能力又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我感到十分的高兴。同时学到了课本上没有的东西,也锻炼了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会有很大的用处。但是我还有不足,按照电路连接实物时,器件的摆放不够科学,最终导致了,只有自己能看懂电路的走向。不过我会在以后的学习中逐步提高,做一个动手能力强的大学生。

十分感谢自动化系提供这么好的机会,让我们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同时谢谢老师的耐心指导。

数字钟实验报告总结篇五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发展,每天起床变得越来越困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许多人依赖于闹钟来叫醒自己。然而,这种叫醒方式是否真正有效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进行了一次关于闹钟的实验。通过此次实验,我得出了一些重要的心得和体会。

在实验中,我邀请了十名朋友参与。他们每天都需要使用闹钟来叫醒自己,所以这个实验对他们来说是非常实际的。实验的步骤是这样的:参与者在晚上10点上床睡觉,然后设置好他们通常使用的闹钟。第二天早上,他们需要记录他们醒来的时间、感觉和精神状态。这个实验持续了一周。

通过对参与者的记录和观察,我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首先,大多数人都没有正确估计他们醒来的时间。他们往往认为自己醒得更早,或者醒得更晚,而实际上会有一定误差。这表明闹钟无法准确地控制我们的生物钟,我们的身体有时会在需要的时候自然醒来。

其次,参与者在使用闹钟叫醒后,往往感到疲倦和迟钝。他们需要一些时间来清醒过来,才能开始一天的工作。这说明闹钟虽然叫醒了我们,但却无法帮助我们真正地恢复精力和提高专注力。在实验的过程中,很多参与者纷纷表示他们希望有一种更温和和自然的叫醒方式,以提升他们的工作效率。

另外,实验中的参与者也发现在没有闹钟的情况下,他们的醒来时间比平时提前了一些。这表明,当我们没有外界的干扰时,我们的身体可以更好地控制自己的生物钟,并在需要的时候自然醒来。因此,许多参与者认为在平时可以尝试减少对闹钟的依赖,让自己能够更好地使用自然的生物钟。

根据这次实验,我得出了一些重要的心得和体会。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闹钟只是一种辅助工具,而不是完全依赖它。我们应该尝试让自己的身体和生物钟更好地配合,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其次,我们可以尝试寻找一种温和和自然的叫醒方式,例如利用自然光来唤醒,这样我们可以更容易地清醒过来。最后,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好闹钟的功能,确保我们按时醒来,避免迟到或错过重要的事情。

总体而言,闹钟实验让我对使用闹钟的方式和作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闹钟可以帮助我们按时醒来,但它并不能解决我们的困倦和迟钝问题。我们应该在使用闹钟的同时,与自然的生物钟相协调,提高我们的生活品质。我希望通过这次实验的结果和心得,可以引起更多人对闹钟使用方式的反思,以改善我们的健康和生活。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