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大全(19篇)

时间:2023-11-16 作者:笔砚校外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大全(19篇)

范例是在写作时可以参考的样本或者模板,有助于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些优秀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参考。

校外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大全(19篇)篇一

时光在流逝,从不停歇,又迎来了一个全新的起点,来为今后的学习制定一份计划。好的计划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庄刘小学校外课程资源开发计划,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这个世界正在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科技和信息把我们带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知识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地悄然兴起,知识产品生产和脑力劳动在整个社会生产系统中占据了主导地位,知识上升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地位;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国家与国家、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可持续发展观念和战略既要求社会成员具有终身发展的愿望和能力,又要求发展和保护并重。

面对全新的社会背景,基础教育如何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健全的价值观和负责的生活态度,具有创造意识和能力,善于发现和探究,具有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善于和他人共同生活、工作,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生态伦理意识,能够与周围环境和谐相处成为各国课程改革的核心命题。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观照欧美各国和日本、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的课程改革的基础上适时地提出了在我国中小学开设校外课程资源。

但是,在国内,校外课程资源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特别是小学。目前全国第一批三十八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在课改中碰到的最大困难即是如何实施校外课程资源开发。一方面,教育部下发给各实验区的《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仅仅给出了课程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的一些大的要求和原则,缺乏大量的可供借鉴的案例,给课程实施带来了操作上的重大困难;另一方面,校外课程从课程资源上说具有极强的地方性,不同地区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文化状况、文化传统千差万别,使得校外课程在具体的课程内容上不可能统一,无法形成统一的教材或参考资料,校外课程资源本身特有的生成性也拒绝固定的统一教材,这对于习惯了以教科书和教参为教学原点的小学教师来说,一下子无所适从;第三,近年来,高中段的研究性学习蓬勃开展,已经有了一批成果,出了不少书,但是,以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知识、能力储备,根本无法搬用高中研究性学习的经验。

因此,加强小学校外课程资源的实践探索,积累课程实施经验,对于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十分重要而迫切,而且,从课程本身的特点来讲,每所学校必须在经历了校外课程资源之后才能获得课程实施的经验,才可能在新课程全面推行的时候不致于手忙脚乱,无所适从。校外课程资源不可能按照别人探索出来的现成模式去套用,只能从同类型学校的经验中得到一定的借鉴。所以,不管是对校外课程资源经验的积累还是对课程实施规律的探索,作为庄刘小学,非常有必要化力气进行校外课程资源的研究和实践。

1、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2、转变教师教育教学观念,提升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积累校外课程资源教育经验,为课程的正式实施做好师资准备。

3、以课题研究带动学校在教育质量、教育科研、师资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学校管理等方面的全面提高,提升办学层次。

4、为小学校外课程资源提供有效案例,提供我校开展校外实践活动的一些共性经验。

1、小学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

(1)小学低年级主题实践活动资源开发

(2)小学中年级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及学习

(3)小学高年级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

2、小学校外课程资源的组织实施

(1)小学低年级主题校外实践活动课程的组织实施

(2)小学中年级校外课程资源的组织实施

(3)小学高年级校外课程资源的组织实施

3、小学校外课程资源的课程评价

4、小学校外课程资源的组织管理

5、信息技术在小学校外课程资源开发中的作用

1、准备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1月):

(1)成立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

(2)分层次学习课程改革的相关理论,做好教师培训;

(3)送骨干教师到外地参观学习;

(4)强化劳技学科、信息技术学科师资队伍;

(5)制定详细的研究实施方案。

(6)落实社区校外实践活动基地;

2、组织实施阶段(20xx年12月—20xx年12月):

(1)举行课题开题仪式;

(2)分年段按计划开发校外课程资源;

(3)对开发过程进行动态管理和调控;

(4)定期组织校外课程资源工作交流和阶段成果汇报观摩活动;

(5)在实施过程中组织教师动态培训,外出参观学习;

(6)采集研究有关数据,积累资料,完成研究内容中规定的五大块研究任务。

3、总结阶段(20xx年5月):完成课题研究主报告。

行动研究法

1、学校主要领导对校外课程资源开发高度重视,有一定的教育科研经验,承担过市级课题的研究。

2、学校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方面后来居上,建成了功能完备的校园网,为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准备了优良的网络条件。

3、近几年,教师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青年教师在教师队伍中占了绝大多数,为教育科研提供了师资队伍基本素质上的保证。

4、学校所在的社区管理作了重大改革,客观上为学校开展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1、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2、按教师个人特长,建立指导教师组,并在组内按年级进行相对指导分工。

3、班主任组织班内校外活动分组管理和协调。

1、根据学校现有条件,合理校外活动指定领域和时间。

2、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知识背景,在活动安排上由浅入深,体现由扶到放。一、二年级段以教师主导的集体活动为主,以口头表达教师要求的活动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尽可能地让学生在表达时有自由选择的余地;三、四年级学生能按照学习包所规定的范围和提示的要求相对独立地完成活动,在规定范围内有自己选择研究、体验对象的自由,有书面的活动记录和认识体会,有活动过程中必要的设计活动和实践服务活动,必须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掌握基本的调查、资料收集的方法,并注意科学性;五、六年级则在学校提供的大的选题范围内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研究课题,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完成研究活动,要求整个过程符合科学研究的一般规范。

一、二年级注重的是对自然、社会和自我的初步感知;三、四年级注重的是对自然、社会和自我的进一步认识、体验,并能参加符合自身年龄特点的实践,把自己的想法运用在实践中;五、六年级则侧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究的能力,强调理性思维和综合性。

校外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大全(19篇)篇二

在今天的教育领域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课堂教学中拥有着重要的地位。课程设置和资源的使用对于教学效果的提高和学生学习成果的提升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对于教师而言,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已经成为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在本文中,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我对于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贴近实际,紧跟时代。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和方式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完善。随之而来的,便是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方式的变革。对于教师而言,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是十分必要的。在我的教学过程中,我相信高质量的课程资源不仅能够提高课堂效率,也能讲授出更加深入的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第三段:针对不同学生,定制各类资源。

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中,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及其能力水平的差异性,因此,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学生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案,针对不同学生推出不同的课程资源,让学生在学习中变得更加轻松和愉悦。正如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推出不同难度的课件、单元测试以及不同级别的小组讨论,通过优秀的课程资源帮助他们逐渐提高自身的能力。

第四段: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激发个性发展。

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仅仅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发个性的发展。通过多样化的资源形式和学习方式,让学生更好地获取知识,进而更好地挖掘和展现自我。在教学过程中,我通常会使用音频、视频、漫画等多种资源方式,意在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学习中保持学习积极性。

第五段:总结。

总之,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课堂教学与学生学习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只有真正掌握利用好课程资源的方法,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在现代的教育领域中,只有不断深入探究、勇于创新,才能为更多的学生带来更优质的教育资源,让教育水平得到不断提高,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校外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大全(19篇)篇三

第一段——引言:

学习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而课程资源是学习的重要基础。在课程开发与设计中,如何更好地利用课程资源,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质量。在我所在的学校,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成为了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课程资源是教学的重要支撑,它们可以包括学习用书、幻灯片、讲义、教学视频等多种形式。课程的设计与开发应遵循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需求,制作的课程资源应可靠、易懂、严谨,同时紧紧围绕知识点和情境进行设计。

我们可以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等工具,开发和共享实用的课程资源。另外,对于学科前沿研究的发展动态,我们应及时更新和开发相关的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的日益增长的需求。

课程资源的利用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种形式的课程资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在利用课程资源时,应尊重学生的不同学习风格和节奏,使用适合学生认知特点的课程资源,促进课堂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应进行课程资源的评价和反思。评价不仅包括课程资源的质量和可行性,还涉及到课堂教学效率的评估。通过课程资源的反思,我们可以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以便在后续教学中做出改进和完善。

同时,评价和反思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利用课程资源,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第五段——结论:

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是学校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地利用课程资源有助于促进课程的质量和发展。通过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实践与反思,我们可以逐步完善与提高教学水平,为学生成长和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校外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大全(19篇)篇四

2012.2科学教育的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从空间上可分为学校资源、家庭资源和社区资源三类。学校要充分调动教师、家长、学生和其他社区成员的积极性,并根据农村和城市学校特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以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开发与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共同促进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和发展。

新课程标也指出:“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习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如何发挥家庭优势和地区优势、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丰富学生的实践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是课改中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家庭,每个家庭里都有可开发利用的课程资源。因不同年级学生年龄、生活范围、认知水平的不同,开发家庭的课程资源显得尤为重要。要让学生感到:家庭有,在家庭。

学生放学后回到家里,总会与家长有一些对话交流。学生在回答这些问题时,实际上就是在进行着交际训练,在交际过程中,学生能否“完整讲述”,态度是否“自然大方”“有礼貌”,表达是否有“自信心”,这些都要提醒家长注意,如有不当,家长要立即给孩子指出来,这样,就可利用家庭教育的资源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2.在收集中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学生在家里可以看到电视、电脑,也可在家里看到各种各样的农具和农副产品等,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一课程资源,拓宽学生的认知渠道。

3.在关爱中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家庭教育还体现在案情教育上。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尊敬长辈变成自己的实际行动,丰富了实践活动。

4.在生产活动中开发利用家庭课程资源。

力来说是个很好的机会。

社会是人类的大家庭,关心社会是人类关心的一大主题,教师要让学生走进社会,了解社会,关注社会,维护社会,开发、利用社会的课程资源。

1.深入村镇文化环境,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在农村,孩子们除了学校之外,还可看到房屋墙壁上的广告,可以看到《村规民约》《计划生育公开栏》,还可以看到春节过后各农户的对联,这些都是课程资源,都可以增加知识。

2.参加社会活动,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利用各种节日、参加农村特有的社会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感染,提高素养。清明节,教师带领学生给烈士扫墓,观看烈士生平事迹展,瞻仰烈士遗物。

3.参加社会生产,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学生可以参与社区工厂,村办工厂的劳动实践,也可以参与技术改造和实行社会调查,获得分析和认知的方面的知识,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校外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大全(19篇)篇五

什么是课程资源?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课程资源也称教学资源,就是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或者指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凡是有利于实现地理课程目标的因素都可以列入地理课程资源的范畴。开发课程资源,不仅为学校和教师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参照条件,为教师提供各种教学素材、案例、条件和手段,丰富教学模式,并且也有利于开发校本课程,更重要的是,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转变课程功能和创新学习方式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可以超越唯教材是举的狭隘的教育内容,让师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教学过程,使学生懂得关注自然,关注社会,体现教育的社会价值;另一方面,能够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为知识的共同建构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还可以开阔教师的教育视野,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从而更好地激发教师的创造智慧。课程资源的开发:经过几年的实践,笔者认为,初中地理课程资源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校内资源。

1.1.1文本资源:教材(教科书)资源、图书资料。

主要包括教材及相关文字资料。虽然教材(主要是教科书)作为课程资源的作用正呈下降的趋势,但仍然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再说作为文本资源的教材也不是以往相对固定的教科书,而是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由师生随时补充、完善的学习材料,尤其地理学科比其他学科有更多的动态数据,以及更多的新的地理事物的发生,要求教师更加关注这些文本资源,对教材进行适当而必要的补充,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对各种版本的教材进行优选,组合,从学生兴趣与经验出发,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精选对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渗透思想方法,尝试以多样、有趣、富有探索性的素材展示教育内容,并且能够提出观察、实验、操作、调查、讨论的建议。

1.1.2教学用具:挂图、模型、标本、罗盘。

包括世界地形图、世界政区图等教学挂图;地球仪、等高线地形模型等教学模型和标本;罗盘、照相机等教学器材等。这些教学用具,可以适当的指导学生进行制作,一方面可以充实学校的资源库,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1.1.3音像资料:多媒体课件、素材库、录象、影碟等。

1.1.4校内人力资源:科任教师、班主任、学习专长生以及生生关系、师生关系等学校风气。

教师是人力资源开发的核心要素,教师本身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又是课程资源可法和利用的主力军。因此地理教师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水平。地理教师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其一,提高理念素养,在完善自身学科知识的同时,要掌握必须的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了解地理课程改革的最新动向;其二,转变角色,教师不仅是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者与利用者,而且也应该是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与合作者。地理教师应该围绕学生的学习,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充分利用校外课程资源,在社会的大环境中进行地理学习与探索。

十分重要的角色。因此,在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中,要把改变学生角色放在一个显著的地位。学生角色的转变要注意:其一,学生应该成为地理课程资源的主体和地理学习的主人;其二,学生应该学会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资源,为自身的学习与探索性活动服务;其三,学生要很好地在学校与家庭之间“斡旋”,调动家长的积极性,使家长成为地理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力量。

1.1.4其他学科资源。

1.2校外资源:

照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可以把课程资源划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而学校图书馆兼备了这两方面的属性,是目前最可利用的资源。科技馆、博物馆、天文台、青少年宫等场所,一方面可以提供活动场所和活动资料,另一方面也拥有众多的专业人士。积极开发和利用这些学习资源,对于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提高学生兴趣,扩大学生知识领域,陶冶学生情操,开发学生智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2.2自然环境和自然条件。

与地理课程相关的资源有社区的地形、地貌、地势;植被;天气、气候和季节等。

1.2.3人文景观(乡土资源):民风民俗、传统文化、生活和生产经验宗教信仰、民俗活动、文物古迹等的形成与地理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引导学生研究这些问题既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又能培养他们分析问题、收集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红学生也会学会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

1.2.4媒体资源:报纸、报刊、网络。

电子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地理课程资源极大地丰富化。它一方面大大拓展了地理科学的视野,扩大了对地理环境、社会经济活动和大地关系的认识深度;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满足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是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有效平台之一,媒体资源既是课堂教学的手段,也是其补充、发展和完善的重要途径。当然,要特别注意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减少媒体资源的负面作用。网络资源从内容上看,涵盖了工作、学习、生活、社会的方方面面,可谓是包罗万象;从形式上看,包括了文字、声音、图像等;从数量上看,浩如烟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从服务对象上看,即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这些资源为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创造了条件。通过网络,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具有交互功能的计算机和网络学习资源还能及时为学生提供反馈信息。这样使师生之间的相互帮助、分享学习资源成为可能。

1.2.5社区人力资源:

2.1与教材进行整合:取舍、增删。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们的做法大都是“用教材教”,惟教材独尊,视教材为“圣经”,不敢越教材半步,备课、上课等各个教学环节,只是重视如何把知识传授给学生,重视方法技巧训练。对开发课程资源,既没有强烈的意识,更没有实际行动。

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实际,灵活和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比如:对教材内容作适当的增减,使之更加符合学生的需要,更具有时代感,更贴近生活;对教材内容顺序作适当调整,使教学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对教材进行改写,使之更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除此之外,与教材配套的练习册、教学挂图、音像资料等,都是教师要合理利用的资源。

2.2构建“开放性”的地理课堂。

2.3开展研究性学习。

社区资源是缄默的课程资源。社区是多样的,正如我们的生活是五彩的,所以我们的课程资源也应是缤纷的。其一,深入社会生活就能体验角色。组织实践活动,首先重在体验。可以组织学生“当一天小农民”、“当一天小工人”,或者“今天我当家”,当“小小导游”等,让学生深入社会生活,充当社会中的一员,在实践中体验甘苦,丰富内心世界,锻炼自己,提升自己。同时,让学生把这些体验写下来或办小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其二,汇入自然生活就能认识世界。可以组织学生游览自然风光,参观名胜古迹,了解风俗民情,采访新人新事,可以想方设法让学生经常接触自然状态中的人、物、景,丰富生活世界,增强社会交往能力。学校与社区应该建立稳定的联系,建立校外教育基地,聘请校外辅导员,创设地理研究性学习的环境,开展形式多样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其三,融入精神生活就能打造人品。学校应有机开发社区资源,恰当地引导学生关心身边的事物,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比如,让学生进行“我家的开销情况”、“邻里关系”、“村庄安全状况”“化工厂对农田的影响”等社会热点调查,再进行研讨交流,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向社会发起倡议。

2.4促进学科融合:

2.5建立课程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

建立课程资源库一般包括以下环节:资源调查,建立课程资源数据库;明确调查目标;编制调查工作手册或方案;制定调查工作计划;组织实地调查;调查资料的整理和分析;撰写调查报告。并使资源库能够与其他教师、学校等实现共享。

参考文献。

[1]常华锋.初中地理新课程教学法.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吕世虎.刘玉莲.新课程与教学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校外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大全(19篇)篇六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3333。

更新时间:2004-5-10。

文章录入:zhang]。

-----浙江嘉兴平湖市乍浦镇第一小学屠园中执笔。

一、课题的背景及现实意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国家为了加快教育的发展都推行了由国家发起的课程改革运动,建立了国家课程开发中心,采用自上而下的课程开发推广模式,希望以此来提高教育的质量。但是国家课程开发模式并未取得预期成效,作为对此模式固有缺陷的反思,20世纪70年代初,逐渐兴起了校本课程开发运动。

至80年代,校本课程开发已成为课程开发的一股强大思潮,达到了发展的全盛时期。在我国,早在十多年前,就有学者提出“三级课程、三级管理”的设想。1999年6月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我国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这标志着我国课程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校本课程作为“三级课程”的结构,其开发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可以弥补国家课程开发的不足,有利于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满足“个性化”的学校发展,还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和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真正满足学生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那么,如何开发校本课程呢?这给我们学校的老师们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我们在学校已有课题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乡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的课题,意在以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家庭资源为背景构建校本课程体系。我们认为利用乡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至少有以下几个现实意义。

在利用乡土资源进行教学方面,我们有一定的研究。“小学乡土作文教学研究”课题已经结题。这一课题从丰富写作内容入手,让学生在乡土资源实践活动中,主动探索、实践和体验,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激发了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但是我们也发现这一课题只把乡土资源与作文教学相结合,过于狭窄,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乡土化的校本课程,把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家庭资源和各科教学相结合,拓展和扩充了国家课程,有利于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有利于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统一的课程设置,难以反应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和特殊需要。从当地经济、文化特色,学校、教师、家长的实际出发,开发校本课程,有利于凸现学校的办学特色。我们利用乡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使自己学校区别于其他学校,能使学校从一般中凸现出来,形成自己的特色,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

3、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提升学习者的主体性,培养学习者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向。利用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和家庭资源,开发校本课程,有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4、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课程设计通常有课程专家来完成,教师只是课程的实施者。而开发校本课程,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更是课程的设计者。校本课程开发赋予了教师一定的自主权,为教师提供了发挥创造性的空间。教师在课程开发的实践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二、国内外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综述。

国外的校本课程开发起步较早。各国教育管理体制的差异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发展等方面的各不相同,使校本课程开发各有特色。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地方分权的国家,国家只是提供统一的课程标准,课程开发的主体在学校,学校的所有课程都可以称之为校本课程;而法国、俄罗斯、泰国等中央集权的国家,国家一级制定严密的计划,地方和学校执行计划,在课时安排上只留出一小部分,给学校自主设计课程。

在国内,校本课程开发的起步较晚。近几年来,随着学校在课程决策方面自主权的增多,特别是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的决定》发布后,各地、各校根据《决定》提出的“建立新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的精神,进行了校本课程开发的探索和实验。较典型的有江苏锡山中学、上海七宝中学、杭州临平一小等学校。这些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内容、程度及评价等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在乡土资源的利用上,我们往往比较重视资源的知识性,而忽视实践性。如某些地区编制的《乡土教材》就是知识性的教材。如果只重视乡土资源的知识性,而忽视实践性,那就无法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这样的知识性校本课程确实没有多少存在的价值。

综观校本课程开发现状,一些学校在利用学校、社区等资源,进行校本活动课程的开发上做过一些研究。如台湾g中学确立“培养社区人才、传扬社区文化、提供公共空间,建立社区学习机制”的办学宗旨,以深入社区、贴近社区的方式创建社区文化的理念,孕育了学校的校本课程。杭州临平一小开展《让绿色走向未来》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与研究,在活动课中,让学生围绕一个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综合各学科的知识,收集相关的信息,获得研究成果。

三、课题概念的界定。

1、乡土,是我们出生、成长的地方。乡土资源,就是指我们出生、成长的地方的地域特色、自然景观、文物古迹、地名沿革、历史变迁、社会发展以及民间艺术、名俗风情、名人轶事、语言文化等。它包括自然地理资源、人文历史资源和社会发展资源等。这是狭义的理解。广义的乡土资源还包括学生所在学校的校园环境、师资状况、校风学风、学生特长以及学生的家庭环境、家长特长等。本课题所研究的乡土资源包括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家庭资源三个方面。

2、校本,就是以学校为本位。校本课程是指学校做出的关于课程开发的决定或所采取的课程开发活动方式,其立足点、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校自身,其核心在于强调以学校为课程开发的基地,以学校为课程开发的基础和决策依据,以教师为课程开发的主体。

3、本课题提出的“利用乡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就是以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和家庭资源为背景构建校本课程体系。本课题强调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理念,以学校为基地,以教师为课程开发的主体,进行课程的规划,方案的设计,活动的组织、辅导、评价与展示,使学生通过参观、访问、调查、搜集、讨论和游戏等诸多方式去进行活动,还给孩子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空间,从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研究的预期目标。

3、使学生了解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和家庭资源,培养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综。

合运用思考问题,实践活动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尊重事实,尊重他人,敢于发表,乐于合作的精神;激发学生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通过课程的研究,形成一种校园文化,一种优良的校风、学风和教风,突出事实求是、从实际出发,敢于实践、勇于创新的学校精神。这一目标蕴涵在学科教学、德育教学、学校管理及其师生的言谈举止中,从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可以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五、开展本课题研究的条件和优势。

从本课题的概念界定和研究预期目标不难看出,本课题研究的是以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和家庭资源为背景构建校本课程体系。这一课题要求学校、家庭及其周边地区必须具有丰富的教育资源。我们学校就具备这方面的条件和优势。

项目主。

社会自然地理依山傍海、风景秀丽、环境优美、交通发达。人文历史历史悠久,文物、古迹、名人众多。社会发展经济发展迅猛,各项事业蒸蒸日上。

学校校园环境环境优美设施齐全,拥有天然的小山丘。师资状况踏实好学、刻苦钻研,动手能力强。学生特点为人朴实、学习努力,活动能力强。家庭家庭环境小区环境优美,家庭经济条件好。家长情况服装加工业工人,家庭教育比较重视。

乍浦镇位于长江三角洲南翼,浙江省东北部,杭州湾北岸。依山傍海,风景秀丽、环境优美,已有1200多年的建镇历史,自古就有“海口重镇”之称。镇境内现存古迹众多,人文景观丰富。改革开发以来,经济发展迅猛,港口、电厂等重点企业落户古镇,跨海大桥即将建设,给古镇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正在形成乍浦港务局、乍浦镇、嘉兴港区三位一体的格局。我校就坐落在乍浦镇,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学校环境优美,设施齐全,拥有天然的小山丘,建有劳动实践基地。学校有较先进的办学理念,较民主的领导班子。专任教师85人,绝大多数家住农村,虽专业知识与城镇教师有一定差距,但工作踏实、勤奋好学、刻苦钻研,且有很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学校41个教学班,学生1600多人,都为农村孩子,虽然在学习自觉性、学习能力上与城镇孩子有一定差距,但为人朴实、学习努力,而且活动能力强。由于港区的开发建设,大部分学生家庭搬进了新建的小区,小区环境优美。大部分学生家长也走出了世代耕种的土地,走进了工厂,从事本地区的支柱产业——服装加工业,对孩子受教育的要求正在不断提高。校内外主要优势见表。

在利用乡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方面我们有一定的基础。小学乡土作文教学研究已经结题,成果获得嘉兴市第二届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这一课题将乡土资源与小学作文教学相结合,构建了乡土化的作文内容,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和多样化的作文形式。在乡土作文教学研究的带动下,美术教学、常识教学、综合实践活动等学科也作了一些尝试,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鉴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我们不仅具有丰富的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和家庭资源,而且在利用乡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六、研究的内容及操作措施。

1、课程规划的研究(1)课程目标规划。

以乡土资源为背景的校本课程目标的规划体现“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课程改革方针。在知识目标方面,重视体验性知识、策略性知识和跨学科知识;在能力目标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认知能力、计划能力、表现能力、管理能力、创造能力和信息的搜集和处理能力;在情感目标方面,着重培育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责任心,发展学生的个性。

具体的目标是:使学生了解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和家庭资源,培养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综合运用思考问题,实践活动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尊重事实,尊重他人,敢于发表,乐于合作的精神;激发学生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根据不同年段学生的年龄特点,规划各年段的校本课程目标。

低段(1-2年级):初步接触家乡、日常生活中的基本常识;初步培养学生观察、质疑、探究的能力和思考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初步获得参与探究的体验,培育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初步培育学生的生活热情和爱美情趣。

中段(3-4年级):初步了解家乡、日常生活中的基本常识,初步了解家乡的地域风情和习俗;培养学生观察、质疑、探究态度和能力,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收集信息、分析和利用信息的方法;使学生获得参与探究体验,培育学生的生活热情和爱美情趣,培养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自信心和意志力。

利用乡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必须对内容进行规划。乡土资源包括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家庭资源三个方面。本地区的社会资源包括三大块,即自然地理、人文历史、社会发展;学校资源包括校园环境、教师特点、学生特长;家庭资源包括家长特长、家庭特点、家园环境等。这些内容可以是综合性的,也可以是主题性的。教师既要根据自己的特长和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规划不同的内容,又可对乡土资源进行改编、补充或拓展。

2、方案设计的研究。

以乡土资源为背景的校本课程的方案有两类,即校本课程的总方案和教学案例。校本课程的总方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计划书,设计了校本课程的目标、结构、实施、评价等一系列的项目。要重视总方案的设计,并根据实际及时进行修正。完整的校本课程总方案包括:需要分析,总体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评价设想,保障措施,课时设置等内容。

教学案例是校本课程的个案,设计了具体的目标、内容、组织与辅导方式、评价与展示方法等。要研究校本课程的案例的设计格式。案例格式一般包括以下项目:辅导教师、课程内容、课程类型、活动时间、活动对象、活动目标、课程安排、评价展示等。要根据教师实际和学生特点设计校本课程的案例,探索案例的设计模式。

3、组织与辅导的研究。

在利用乡土资源开展的校本课程中,应尽量提供学生真实体验的机会,倡导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以实践性、综合化沙龙式、研究为基本的活动形式,根据教学的内容合理匹配辅导教师和教学媒体,灵活应变活动的组织结构和教学的场所,为达成校本课程的目标创设优良的学习环境。

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辅导方式。要积极探索辅导方式的多样性。

如:主题活动模式,就是通过围绕乡土资源中较重大的问题开展活动,达到各科知识的综合,按照问题的逻辑线索组织活动内容;综合活动模式,围绕一个乡土资源开展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生提出各自的问题,学生围绕自己的问题开展探究活动;问题中心模式,围绕某个乡土资源进行讨论,提出问题后进行综合,选择一个内涵比较丰富有一定价值的主题,学生围绕这一主题去研究。

4、评价与展示的研究。

以乡土教育资源为背景的校本课程,应重视课程评价和展示的方式的研究。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即教师、学生自己、同学、家长等共同参与评价;评价主体的互动性,即评价主体间进行双向的、多向的评价;评价内容的多元性,即以发展的眼光,从认知、行为等层面,多角度、多视点地分析评价;评价过程的动态性,即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注重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评价,使学生逐步感悟自身的发展,提高发展的欲望;实现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如表格统计式、谈话式、语言描述式、档案袋式、社会式等。

在评价的同时,积极探索成果的展示方式。可以通过竞赛、汇演、表演、报告会等形式及时地把学生丰富多彩的阶段性成果,如科技报告、演唱、演讲、舞蹈、模型和地图、画图和制表、摄影、表演剧等集中展示出来,供人品评。也可以运用文本、多媒体、网络等途径展示校本课程开发的成果。

八、研究的对象。

全校41个教学班,1600多名学生。

九、研究的方法。

采用行动研究法。研究准备阶段运用文献法、调查法。结题阶段运用问卷法、测试法、调查法、行为观察等方法。

十、研究的步骤。

(一)准备阶段:2003年4月——5月。

1、收集、整理乡土资源,汇编成学习包。

2、查阅文献,了解校本课程开发的信息,掌握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

3、调查分析学校内外情景,进行课题的可行性研究。

4、撰写课题实施方案,申报课题。

(二)实施阶段:2003年6月——2004年7月。

1、开展实质性研究。根据研究方案开展各项研究。

2、完善校本课程总方案,设计校本课程案例,并组织实施。

3、对校本课程成果进行评价及展示活动。

4、及时总结课题研究的经验和教训,不断改进研究方案。

(三)结题阶段:2004年8月。

收集课题研究的资料,汇编成册;总结课题成果,撰写课题报告,申请结题。

十一、成果的形式。

以报告为载体的乡土化校本课程的设计程序、辅导方式等;以书面资料为载体的课题报告、校本课程开发总方案及案例集等;以网络为载体的校本课程开发成果;以实物、图片、声像等为载体的学生实践活动成果。

十二、课题组人员及分工。

负责人:屠园中。负责课题的总体设计,方案、报告的起草,课题的实施指导等工作。重点研究校本课程开发总方案的设计、研究内容及措施的确定及乡土资源学习材料的制作。

十三、课题经费:预计人民币20000元。

参考书目:

1、《谁来决定我们学校的课程——谈谈校本课程的开发》北京大学出版社。

杨平。

周广强。

主编。

2、《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

教育科学出版社。

崔允漷。

3、《开创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局面——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文件汇编》。

团结出版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编。

4、《教育科研过程》。

新疆大学出版社。

杨章宏。

5、《校本课程论》。

上海教育出版社。

王斌华。

校外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大全(19篇)篇七

初中物理实验课程的实践中,对于课程资源进行深入开发与利用非常重要,这不仅有助于实验教学效率的提升,也能培养学生想象力、创造力以及综合实验素养。初中物理课程中涉及的很多实验都较为生活化,实验的原理学生其实都能够了解,操作也并不复杂。基于物理实验的这些特征,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自主实验能力以及动手能力的培养,并且要锻炼学生的实验开发与利用能力。

实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可以从很多方面展开,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合理地开发利用实验器材。物理学实验不像化学或者生物实验那么专业,用到的器材、药品等都非常固定的,物理实验的开放性更强,能够让学生的思维有更大的发挥空间,这一点在实验器材上就可以得到充分体现。不少标准实验中用到的器材其实都可以用生活中一些常见物品加以替换。在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这种创新能力,并且要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可以用于物理实验的各种器材、物品。这将会极大地丰富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体现物理实验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教学价值。其次,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结合实验教学进行合理创新,在课堂上学习了相应的实验课程后,可以对实验进行发散与延伸,让学生挖掘生活中是否也存在可以用于具体实验的器材。慢慢地,学生会发现很多实验器材都可以灵活地替代,如我们可以充分发挥试管在实验教学中的作用,利用试管探究音调问题:用嘴对着空试管吹,让其发声,再在试管中加一些水,再对着试管口吹气,让学生去体会声音的不同,从而感知音调;又如,在学习大气压强的时候,可以做“大小试管”的实验,让学生体会大气压强的存在;在学习浮力的时候,可以利用试管制作浮沉子演示上浮、悬浮、下沉;等等。学生如果善于发现,并且思维非常灵活,会找到很多生活中的可以作为物理实验器材的物品。学生如果具备这样的发掘能力,既体现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同时也能够让教师十分牢固地理解与掌握知识。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捕捉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并且让学生发挥想象,对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实景或者物品的用途等进行灵活的改造,进而呈现出相应的物理学实验的过程。这种方式同样有着一定的操作空间,教师如果鼓励学生深入挖掘生活资源,很多生活中常见的事物都可以成为物理课堂实验教学的有效资源。在教学时,教师要给予学生自由学习与探究的空间,并引导学生发展开放性与创新型的思维,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的知识探究能力,也能显著提升学生的'综合实验素养。例如,不少学生想到可以用生活用品做实验:用饭盆研究声音产生的原因;用尺做实验说明弦乐器的音调与长度的关系;用塑料尺研究摩擦起电;用手表的闹钟功能研究材料的隔声性能;用美术课用的颜料研究颜料的混合;用易拉罐研究小孔成像;用小钢勺研究凸面镜和凹面镜的成像规律;用篮球、足球、乒乓研究日食、月食;用玻璃水杯研究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惯性;近视眼镜研究凹透镜的成像;等等。这些都是非常有价值的实验资源。从中我们看出,对于物理实验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其实有着极大的空间,重点在于要鼓励学生发展开放性与创新性的思维,这样才能让物理实验课堂变得更为丰富有趣。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对一些重点实验,教师要保障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有较为深入的掌握。对于这部分教学素材,教师可以灵活创新实验课程资源,在一些十分巧妙的实验变化的过程中来帮助学生更有效地揭露实验的实质,进而让学生对教学知识点有更深入的领会。在以这种形式进行实验教学时,教师对于实验教学的准备一定要充分,也要合理地预设课堂上可能出现的一些情况。这样才能够保障实验教学的创新收获预期的教学效果,并且能够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加深对学生综合实验素养的培养与锻炼。如“探究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点实验,绝大多数教师采取讲实验的方式进行教学,因为实验过程中要求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只有这样物体在水平方向上才受平衡力,摩擦力才等于拉力,而实际操作中很难实现,成功的可能性非常小。基于这样的限制,很多教师都无法在课堂上演示这个实验过程,学生无法看到具体的实验过程,只能通过教师的讲授来理解知识。在教学时,教师其实可以进行一些灵活的创新,比如,我和学生们设计了新型摩擦力演示器,弥补了这一缺点。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科学素养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开放思维,并且要想办法化解各种教学难题,这样才能够有效提升实验教学的整体效率和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校外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大全(19篇)篇八

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课程设计,而课程设计离不开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最近,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泛在化应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进入了全新的阶段。这些年来,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不断探索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同时也在反思中收获了不少宝贵的经验和启示,现在将这些心得与大家分享。

开发课程资源的方法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比如自主创作、挑选和网上搜索等。我发现,在实践中,最有效的方法是利用本部门的知识库来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在班级管理平台上,我们可以共享大量资料和教学资源,如课程设计案例、测验试卷、关键词和学科领域的主题兴趣等。同时,利用互联网上的资源,例如各大院校和教学平台的公开课、TED演讲和在线培训课程等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在使用课程资源时,我始终遵循学生中心原则,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此,我采取了一些具体措施,如利用有趣的课程演示、视频和图形信息等,挑战学生的思考能力,让他们主动探究、自由探索、自主创新,从而真正实现知识的吸收与转化。同时,在给学生布置任务的时候,我也会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来设计不同的任务,并要求学生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利用课程资源进行自主学习。

第四段:实践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实践中,我也遇到了一些挑战和问题。发现很多课程资源的质量参差不齐,有些资源内容老旧过时,对学生学习的帮助不大。而且,学生使用现代科技设备时也要注意遵守学校和管理规定。因此,我们在课程资源的选择和使用上不能一刀切,要慎思明辨、把握好度,全方位地为学生着想。

第五段:总结。

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我们需要注重创造性思维和教学研究,在掌握新技能和新方法的同时,要随时调整、改进和完善。而且,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真正体验到成功的快感,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与动力,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和终身学习。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我会继续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实践,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校外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大全(19篇)篇九

西平中心小学校外课程资源开发计划为进一步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结合我校教育辖区的实际,特制定校外资源开发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教育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为指针,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综合课程为突破口,继续扎实地开展校外活动,进一步挖掘校外课程资源,从而使学生在自主选择、自主探索、主动参与的氛围中丰富内涵、开拓视野、提高能力。

1、挖掘社会资源,拓宽育人途径,填补学校教育的不足。

2、开拓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人生经历,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3、完善学校、家庭、社区都育人的大德育环境,提高学校教育的实效。

1、文明礼仪教育。由于我校教育辖区内,文明礼仪程度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确立了长期、持续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的计划,并把学生在家礼仪、社会礼仪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

2、汉文化名胜古迹游览。结合沛县的“刘氏会馆”、“汉城公园”“泗水亭公园”、“歌风台”、沛公园等名胜旅游景点,挖掘汉文化乡土教材,开展实践教育活动。

3、利用微山湖畔的地理优势,挖掘古运河文化,感受古人的才智和创造力。

4、结合社会的热点新闻,每学期开展1-2次社会公益活动。如,甲型hini的预防宣传和保护环境等活动。

(一)校外活动组织建设。

加强社区学习活动小组组织建设。根据我校教育辖区分布广的特点,在每个年级成立了打破班级界限以“村庄为单位的”活动小组,每个小组4-5名同学,利用周六、周日或节假日进行校外活动。

(二)成立社区社会监督小组。

在成立社区活动小组的基础上,从每个村庄的每个年级的学生家长中,挑选1-2名责任心强,关心学生、热心教育的家长代表,组成我校的社会监督小组,负责对学生在校外时间的表现进行评价和监督。

与学校开展的各种实践活动相结合,把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纳入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

五、主要工作。

1、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寻找家乡的的几个变化。

2、带领学生到社区企业参观学习。

3、沛公园参观学习活动。

4、甲型hini流感社会宣传。

西平乡中心小学。

校外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大全(19篇)篇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外课程资源。学校应广泛利用校外的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和科研院所等各种社会资源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可见,学校高度重视校外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仅有利于我们在课程观念和行为层面上的根本性变革,也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实施不可或缺的支撑系统。更重要的是,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角度对校外资源开发进行研究,不仅拓展了课程理论研究的视野,而且有助于解决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中的一些深层问题,这就使校外资源的开发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为此,我们结合学校实际开发校外课程资源,让丰富的社区资源成为小学生校外实践的重要阵地。因此我们有计划地进行实施校外课程资源开发。

一、时间合理安排。

以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通过多样化的活动方式进行设计、调研、参观、访问、实验、制作、交流与评价等,渗透亲子共成长工程、家长课程学校等内容,促成其相互融合,相互整合,达成其研究目标。

二、研究方法。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强调更多的是在活动过程中的各种体验,而不是追求研究的结果。所以,对活动过程的管理显得特别重要。研究主要以研究性学习为重点,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主线,以联系现实生活,立足课堂为主渠道,以行动研究法为主,遵循边研究、边实践、边改革的方式,注重思想教育与行为指导相结合法,点面结合法,专家咨询法,个案积累与总结、理论与实践结合法等各种方法的相互协调与促进。分析如下:

1、调查研究法。学生、教师、家长联合参与对校外资源的存在种类、形成、作用、发展、贡献教育功能等内容进行调查,选择可融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育因素加以开发利用。

2、体验研究法。师生亲自置身于校外资源中去认。

识触摸感受、操作,亲自体验探究、交往和实践。

3、基地研究法。在校外建立资源基地,使其课程资源与学校教育共享。

三、研究的步骤。

准备阶段:2010年9月,研究方案,明确各自研究任务。

实施时间:2010年10月-12月的星期天和假期组织与管理者:各班班主任。

四、活动内容:

1、在教室的带领下到养殖厂参观。

2、到社区打扫卫生。

3、到社区街道等调查错别字。

五、具体活动步骤:

1、向学生、家长阐述开展本项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召开家长会,争取家长的支持与认同;

2、组织实施:组织实施过程中,强调进行安全教育,杜绝安全事故和责任事故的发生,还强调保护花草树木爱护环境。

3、学生利用星期天和节假日时间到大街小巷调查。

错别字,记录下来并加以纠正。

六、方案的结果落实。

活动总结评比:

1举行参观游览写话展览。

2举行错别字大搜集展览。

对方案实施结果的落实及时收集学生在研究过程中收集到的实物、图片、音带等各种资料,以课题组为单位及时归档。低中高段的每个阶段活动及其设计方案都及时上交归档,每个阶段结束还及时进行工作总结,多优胜者给予一定的表扬和物质奖励。对整个综合实践活动中各个重要环节,课题组分别用照片进行记录。

校外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大全(19篇)篇十一

思想政治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需要国家和政府、学校、教师等开发主体通过自主开发、共同开发、本地开发和特色开发等几个途径加以实现,鼓励教师自主开发课程资源,鼓励各个主体共同开发课程资源,进一步加强特色开发力度.

作者:易琳琳王敏作者单位:济宁医学院社会科学部,山东日照,276826刊名:新西部(下半月)英文刊名:newwest年,卷(期):“”(12)分类号:g63关键词: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开发途径

校外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大全(19篇)篇十二

摘要:随着课堂改革的实施与深入,教育者本身以及被教育的对象都不再满足于教材上的知识,也不再似以前的唯教材而教,而是吃透教材、挖掘教材,继而跳出教材、驾驭教材,教师从此不再囿于教材的束缚。但是由于生成性资源的未可知性,使得教师虽然重视却难以预料,而显得被动,如果再缺乏驾驭课堂的能力,就更难利用这些生成性的资源了。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仅是保证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更主要的是教师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几乎是只要参与就会有所收益。因为教师本身就该是一个巨大的可利用的课程资源,教科书不应该也不可能成为唯一的课程资源。

随着课堂改革的实施与深入,我们要倡导所有的学校和教师都积极投身到课程资源的开发工作中来,改变过去过于注重教材、机械训练的倾向,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开展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开发利用校内外一切可利用的课程资源,为实施新课程提供环境,也为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益奠定坚实的基础。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必须各自具备一定的知识经验,才可使得课堂的教学效益得到提高,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而要达到这一点,要求广大的师生必须主动广泛地猎取各方面的知识与信息。例如教学《生活中的负数》一课时,如果学生闻所未闻气温的表示方法,不懂得零上和零下的一般知识,区别不开赚与亏的表示方法,想象不出海平面以上和以下的意思,那么要建构负数的概念是十分困难的。因此,要实施课程资源的开发并加以利用,优化课堂效益。

一、“广种薄收”,亦可丰收。

1、鼓励学生多“看”。课程资源的闲置与浪费,客观上是由于拥有者教育服务意识不强,但是主观上,广大师生也缺乏积极主动的开发与利用的意识。基于这一点,我们不仅自己要主动参与,更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多看有意义的电视节目,增加课外阅读量。对于身边缺乏了解途径的信息要多浏览因特网,网上冲浪不仅可获得感官的享受,更能给学生带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资源,为自己的学习服务。

作为教师,不仅要在平时给学生多加以引导,以防止学生误入不健康的书刊、网络陷阱之中,更要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探索复杂问题、多角度理解数学思想的机会,丰富学生数学探索的视野。教师的平时教学也不能受课堂的时空局限,而要突破课堂积极向课外延伸,为一些有需要的学生提供个体学习的机会。如在《生活中的负数》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在学生初步感知了负数的意义后让学生掌握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最低谷――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分别高于海平面8848米、低于海平面11034米,应记作+8848米、―11034米。这些知识的建构都必须建立在学生熟悉珠穆朗玛峰、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的一些常识之上。

2、引导学生多“想”。对于学生从各方面获取的信息,教师要从适合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出发,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宗旨,适时地引导学生对各方面获取的资源加以整理与揉合,使之成为受用的东西。表现在课堂教学中,教者要积极引导学生多“思”,将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固有的知识结构相联系,唤起学生记忆;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思考解决问题,学生只要能抓住事物的本质,合情合理,都应给予肯定。其实,每个孩子都有着极强的创造力,教师在教学中应遵循儿童的心理规律,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欢乐,鼓励学生标新立异。这样有利于对知识的迁移与延伸,能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二、“三人行,必有我师”

这是大教育家孔子的至理名言,个中道理不言而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提倡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这种交流与对话中,学生所获取的'知识往往是直接的、平白的,也是教师所无法估计的。正是这种双赢互惠式的交流互动,使得学生成为开发课程资源的双方甚至是多向的互为利用者。我们要求学生必须做到以下两点:

一是学会倾听。学会倾听是一种获取知识信息的行之有效的途径。教师要教育学生学会倾听,能够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再融合自己的观点,这样形成的知识结构一定会比原先来得更扎实、更透彻。

二是学会表达。有位哲学家对于合作学习打过这样一个比方:甲方两人各有一个苹果,两人互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如果两人各有一个思想,交换思想后,每人就会有两个思想。而这个交换的完成,表达是重要的支撑,只有用科学而又严谨、生动而又活泼的表达方法,自己的观点才会使人乐于接受、甘于接受。学习的过程本来就是一种能动的建构过程,是学习者将来自外部环境的刺激进行同化与顺应来构建知识的内部图式。

同样,在课改道路上,我们广大教师要善于挖掘、巧妙利用一切课程资源整合教学,在师生的“表述”中显现资源,让各种适合教学的资源走进数学课堂,不断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能更积极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从而使他们获得有效发展。因此,每位教师之间都要加强交流和合作,共享资源,避免课件的低水平复制。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课程资源的开发,缩短开发的进程,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毕竟,“三人行,必有我师也”。

三、“拿来主义”,未必不可取。

这种“拿来主义”是指通过各种途径、各种渠道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并加以运用。这里的“拿来”是学习,是深化,而不是单纯的生搬硬套、照本宣科。

人类的进步,科学的发展,都是在无数的科学家亦或是社会个体成员在获取前人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加以内化,形成自己的观点,从而得到创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我们在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征途中,不可避免地要实行“拿来主义”,毕竟,靠个人的奋斗、个人的探索终究力单势薄、难成大器。因此,对于前人已形成观点或成就,在人群中已形成共识的,我们不必让学生再事事去探究,也不必再浪费脑细胞――“拿来主义”,未必不可取。

学生是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第256页、第257页。

2、《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第37页、第38页。

3、《新课程与学校发展》。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年5月,第136页。

4、《江苏教育》。2007年期刊,第7、8期。

校外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大全(19篇)篇十三

从2008年2月起,我在学校低年级中进行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小课题研究。经过初步探索,参与这一课题实验的教师无论是从理念的转变,行为的变化,还是学生的发展方面都有初步进展。

下面介绍我校开展课题实验工作中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健全机构,加强组织管理,保障课题实验的有效实施。

1、为确保课题实验工作顺利有序,扎实有效地进行,我们成立了品德小课题组,由副校长亲自指导,黄雍萍老师负责主抓,时晶老师组织,做到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并建立了学习研究制度,制定了课题实验方案和计划,使课题实验工作一开始就步入了正轨。

领导小组成员带头深入课堂,关心帮助每一位课题实验教师,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想教师之所想,急教师之所急,一切为课题的实验顺利开展服务,全程参与。和教师共同探讨课题研究中的困难与困惑成为教师的参谋,使课题教师增强了搞好课题实验的信心,使我校品德小课题研究工作稳步有序的进行。

二、狠抓落实,使课题实验初见成效。

校领导把课题实验放到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参与品德小课题组的备课、听课、评课,及时了解情况,提供意见,课后参与评议,与教师共同磋商。

1、搞好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素质。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是国家现阶段教育方针,教育观念在教学领域的具体体现。课题组对小课题教师进行理论培训,把《新课标》的思想,观念渗透到课题实验当中,在参与式的学习中,使教师领会其精髓,感悟其本质,为实验顺利到开展奠定基础。

2、开展校内集研活动。

加强集研,发挥群体力量,我校规定各教研组每周一下午5:20——6:20是集研时间,雷打不动,集研时及时反馈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成功的做法,从参与献计献策,12月分集研都是以“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小课题研讨为中心,在讨论中、争论中、思考中、合作中进行,解决了许多实验中的问题。

3、开展“课题研讨课”活动。

本学期课题组安排黄雍萍老师指导时晶老师上研讨课,课后大家针对这节课从授课内容环节指向性、学生利用课程资源效果、教师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等方面进行研讨,哪些地方处理得好,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另有什么不足,怎样改进。在教学中将如何处理,还有哪些困惑等问题,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通过研讨,大家一致认为,在授课内容指向性方面和教师的培养方面,做的较好,老师都能认真的听学生回答。老师设计的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和小组合作的环节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但是对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培养还较浅显,仅仅停留在课本等提示上,是今后重点研究的对象。

三、实验的成效分析。

1、主体性品质方面。

课题开展后,我们发现实验班级学生充分利用课程资源的能力有所改观。虽然,课题研究处于初始阶段,但学生开发课程资源的有效性表现在信息的交流中能有所碰撞和讨论。这也体现出习惯的培养要有个循序渐进的培养过程的。

2、教师注重授课内容的指向性。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凡是小组合作学习等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往往能更吸引学生去有效的开发利用身边的资源,并且让学生学会自尊自爱、善待他人,善于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以他人的眼光看待问题,尊重不同的价值观念,能从不同的角度解决问题,与他人协同活动的能力不断增强。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1、加强对学生开发利用课程资源能力的培养及学习方法的研究指导。

2、多与教研员沟通交流,在他们的指导下,少走弯路,多快好省。总之,在不到一年的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研究教师和学生积极性高涨,学生教师双双受益,老师对怎样更加有效的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针对我校的生源实际和教师发展前景,面对21世纪课程改革,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在今后的课题实验工作中,我们将一如既往,更加努力探索,不断实践、总结、学习,通过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集体的同伴互助、专家的引领,加快我校的小课题研究步伐,达到教师与学生双向成才的目的。

乌鲁木齐市三十一小学2008年12月24日。

校外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大全(19篇)篇十四

国家教委出台《新课程标准》,之后《新课标》在全国各地逐步扩大影响,它给我们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有力的挑战。身为教师的我,学习、感受了新课标,并有意识地在自己的教学中渗透《新课标》的精神。通过学习,我发现,自己几年前的一些尝试教学与其中的理念不谋而合,特别是在课程资源的开发方面。我觉得只要多留心,到处都有可利用的课程资源。作为普通教师,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充分利用课本资源。

1.利用好教学内容本身。

1)课本中选用的内容本身就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教师在讲课的同时,要记住通过课文给孩子们传达文中渗透的思想,让孩子们在学习知识的时候,同样在接受思想的熏陶。

2)根据课文内容,给孩子们介绍或推荐类似的文章、书籍,让他们有更广的涉猎。

3)根据课文的作者,给孩子们推荐此作者的更多的作品。

4)故事性较强的文章可以给孩子们进行表演的机会。

……。

2.注意教材的延伸。

很多时候,我们会为了让学生掌握更多知识点而忽略了对教材内容的延伸,而这些延伸其实是很好的教材资源的开发,它会产生你意想不到的结果。记得在教《乌鸦喝水》,我问学生:假如你是那只乌鸦,会用什么方法喝水呢?学生的答案自然是五花八门。其中一个十分捣蛋的孩子插嘴说:如果瓶子里的水不多,乌鸦放石子进去也喝不到水呀,因为水在石头缝缝里呢。这孩子答非所问,加上我当时也未认真思考,只是敷衍一句“是吗”便没再理会他了。两年后,有次我在洗鱼池,将鱼池的水吸到差不多见底时发现,鱼池虽有水,可都在石头缝里!我猛然想起,那小男孩是对的!若当时让孩子们回家试一试,孩子们收获会更多。

3.课本插图的利用。

中、低年级的课本,特别是一、二年级的课本,有大量的生动的插图,而且这些插图与课本教学内容有一定的联系,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插图进行说话训练,既训练了学生思维能力,又训练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而教师亦可以利用插图进行拓展。如我在教丁氏教材第一册时,就利用其中的插图编儿歌教给学生:

木字旁,爱树木,

松树、杨树来聚会,

伸展绿叶空气新。

我们要爱护树木,

绿色世界笑盈盈。

心字底,要用心。

思想好,立大志。

老师教导不忘记。

在读儿歌中,学生认识了生字,增长了知识,同时还可以在思想上也有所收益。

在高年级,教师则可以利用课本插图进行观察、复述课文内容的训练。如讲《捞铁牛》一课时,我利用课本插图让学生讲述捞铁牛的过程,并利用此图让学生展开想象,当时岸上一定有很多的观众,他们会有什么反应。学生通过朗读、看图复述,心中一定有不少感受,于是进行想象,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去感受,从而体会那个和尚的高明。

再者,可以给孩子们机会自己给课文画插图,他们一定会很感兴趣。

4.利用预习课文开拓孩子的视野。

我给学生布置预习作业时,其中有一条是查找相关资料。孩子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去寻求自己所需的资料。这个过程看似简单,却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知道了如何可以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并在查阅、了解的过程中开拓了视野。

二)课本外的课程资源。

1.我们身边的课程资源。

生活是最生动的教材资源。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可以充分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以及周围发生的事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在学习、生活的碰撞中学会待人处事。如有一次同学们排队跑步,一个在班上不受欢迎的男生故意将紧跟其后的另一男生绊倒在地,谁知害人又害己,自己也跌倒。他却恶人先告状,竟将后者反咬一口,并骂那些道出事实的同学。接下来的那节语文课,我让同学们就这件事情发表自己的见解。当我收上文章,发现同学们的内心世界是如此让人意想不到:声讨绊人的男生的占近一半;有的分析此男生不受欢迎的原因,有的劝勉绊人的男生要勇敢,要敢作敢当,还有两个女生觉得每个人都会犯错,我们应该大宏大量,给他改正的机会。第二天,我将同学们写的情况告诉大家,又花了一节课的时间给同学们讨论,最后,同学们基本达成共识:不要做“小人”,“小人”不受欢迎;敢作敢当才算男子汉;每个人都会犯错误,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并改正。同学们从此事中学习思考,学习分析,学会做人。

2.让学生学会利用家中的电脑。

电脑可说是现代查找资料的最便捷的工具。让学生利用电脑查找自己所需的资料,甚至可以把你的电子邮箱告诉学生,鼓励学生用电脑完成部分家庭作业,让学生建立利用现代先进科学技术为我服务的观念。同时通过网络,让学生认识包罗万象的现实世界,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培养竞争意识。

3.走出教室。

4.教师的言行身教是最有力的课外教学资源。

教师,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最好的榜样。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将进入孩子们的眼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学生的思想。教师用自己的言行教育学生,这将是最好的教育。

不用特地去编写,只要我们有心,教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普通教师来说也是一件比较容易的事。别看教师的这点举动小,可是也许会改变一个孩子的一生。

校外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大全(19篇)篇十五

校本课程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校本课程被越来越多的学校所理解和重视。校本课程以学校为主体,由学校自主确定课程,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共同构成了我国的三级课程体系。校本课程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也就是学校和教师通过多种方式,如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其更符合学生、学校的特点和需要;二是学校设计并开发新的课程,即学校在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并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利于发挥学校在课程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是学校教育教学理念的体现和创建特色学校的重要载体,有利于教师的成长和专业发展,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专长的发展。刘高娃认为校本课程开发是指:“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思想、为满足学生的实际和长远发展需要、以学校校长为领导,教师为主体进行的适合学校具体特点和条件的课程开发策略。”[1]实际上校本课程开发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就是要进行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一、立足学校办学理念与目标,深入挖掘校本课程资源。

一个学校的办学理念是这个学校的核心和灵魂,决定了该校要办成一个什么样的学校,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有着怎样的发展。因此无论是学校的领导还是老师,都应该立足于学校的办学理念,深入挖掘学校所蕴藏的校本课程资源。笔者所在学校的办学理念是“为人的成长创造最大的空间”。具体来说就是:学校坚信每个孩子都是尊贵的,是独一无二的生命,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尊重孩子的个性和需要,孩子学习的兴趣和渴望,以及追求知识的勇气和方法,比单纯的学习结果更为重要。视教育为充满生命活力的人的教育,不是把教育简化成现存知识的直接传递过程,而是看作生命与生命的交往和沟通。“为人的成长创造最大的空间”,不仅仅指向学生,在为学生“创造最大的`空间”的同时也是在为老师“创造最大的空间”。事实上学校的教育理念是校本课程在学校中能够良性发展,优质开展的重要保证,也是校本课程开展的重要资源。在“为人的成长创造最大空间”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校设立了“致力于培养具有广博的科学与人文基础,拥有高远志向、高尚情趣、高雅举止、高贵气质和宽广的国际视野、博大的胸怀的未来各行各业的领袖”这一目标。校本课程开发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载体和途径,同时这一目标也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资源。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校以教研组为单位,分别开设了5大类30多种课程,5大类指人文类、科学类、技术类、艺术类、体育类。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自由选择。为了让学生了解并逐渐地养成一些领袖所具有的品质。我校高中历史组开设了《蓝缨学生应该认识的100个人物》,让学生自主研究他们所认为的具有较大影响力并对自己产生深刻影响的人物,并对这些人物进行点评分析,以此培养学生收集材料、归纳分析的能力;高中语文组开设了《演讲与口才》,不仅让学生去观赏成功人士、外交家的风采,同时开展各种小竞赛,提高学生的口才与逻辑性;政治组开设了《时政漫谈》,针砭时弊,不人云亦云,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关注社会。学校的办学理念及目标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资源,我们应该深入理解,有效进行研究开发。

二、把握地域文化,创造性地开发校本课程资源。

探寻地域文化,开发校本课程。地域文化是指“用来指称某一地域内人们为了适应当地的自然、社会环境而创造的个体文化。”[2]王海燕认为地域文化在基础教育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有助于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更好地体验生活的意义,缓解学生与课程之间的对抗等。地域文化所形成的课程资源主要是以区域内所存在有形实体(如博物馆,图书馆,建筑,)与无形精神(如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所构成的,是能够看得见,听得到,具有极强的感召力和亲和力的资源。学生在体验文化的同时获得了潜移默化的感染和教育。我校地处苏州吴中区,其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古吴文化的发源地。从公元前2,秦始皇统一中国,实行郡县制,建立吴县算起,已有两千多年历史。阖闾、伍子胥、范仲淹、唐寅、叶圣陶、王大珩等一大批名扬古今的大家都出自吴县。针对特有的地理优势,我校高中历史组开设了《苏州的性格》,对比古今苏州性格的异同。这一特色课程,让学生了解山水吴中之秀美、柔和、包容。为了充分挖掘苏州历史文化的精髓,我校历史教研组还带领“苏州的性格”兴趣小组开展主题为“踏春寻迹”――山水吴中之秀美、柔和、包容的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调查,了解苏州的历史文化资源,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自主探究的能力。在活动中训练学生小组合作能力,使学生学会怎样与人沟通、交往与合作,培养学生团队精神,提高交往技能,并让他们为保护和发展这些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旅游事业献计献策,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注重人力资源,高效地开发校本课程。

一般情况下,教师被认为是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的主力军,而忽视学生、家长及在校职工等开发校本课程方面的作用,他们也可以成为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参与者,丰富校本课程的内容。

教师分布在教学的第一线,能够深入地了解学生,知道学生的需求及兴趣所在,在校本课程的开发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每个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自身的专业素养,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校本课程,可以个人独立开设,也可以年级备课组集体开设或是学校教研组集体开设。我校就是以年级备课组为单位,每个科目开设至少一门课程。如为了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语文组开设了《〈大学〉导读》;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和学生的需要,英语组开设了《英语口译》;为了增大学生化学科普知识,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化学组开设了《生活中的化学》。学生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又一重要资源。首先校本课程是随着新课改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其终极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这势必使得校本课程开发不能回避学生这一客观存在的主体。其次,校本课程实施的效果,最终的评价都与学生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不得不使教育工作者关注学生,了解学生。以本校为例,在每一学年开学初,学校会统一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学生问卷反馈,以及教师课后了解,研究学生在哪些方面知识比较匮乏,在哪些方面渴望获得更多的东西,以此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校本课程。

学生的家长也是校本课程开发的资源。学生家长在社会中从事着多种多样的职业,他们一直从事着相关方面的工作,对于一些实际问题有着更独到和深刻的见解。学校可以将这些家长请到学校举办相关主题的系列讲座,并将其系统化、规范化。鲜活的案例,系统的知识会让学生更愿意接受,更容易臣服,更可能引起学生内心深处的触动,而不仅仅是空洞的知识。

学校的职工是学校的工作人员,包括宿舍管理老师,清洁工,维修工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我校作为寄宿制学校,宿管老师负责学生的生活,如叠军被,宿舍卫生打扫,按时熄灯休息,按时离开宿舍,等等。其实这些都是对学生生存能力的培养。但是有些高中生却不能理解,认为这种类似军事化的管理缺乏自由,缺乏人性。为此学校可以组织宿管老师针对学生的情况,开设以“生存能力培养”为主题的校本课程。

四、区域联动,形成开发校本课程资源的合力。

校本课程拓宽了学生学习领域,开阔了学生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使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掌握了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为人生的后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内容上的丰富性,形式上的多样性,操作上的灵活性,使得校本课程已经深入学校,为学生、老师、家长所接受和认同。但是一项校本课程的开发并不是简单的,校本课程的开发不是看到别的学校开设了哪些课程就依照葫芦画瓢,也不是只停留于表面的应付了事。课程的开发者应该本着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的态度,精心地进行调查,研究,形成课程,并且要对课程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价。当然,由于种种原因,校本课程开发还存在着人力有限、资源有限、水平有限等问题,由此学校可以借助外部力量,形成开发校本课程资源的合力。

校校合作,共享资源。任丽秀认为:“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合作的、民主的、开放的过程。”[3]作为一定区域内的学校,在本区域内所享有的教育资源,接受的教育管理是相近或相同的。学校间可以加强合作,对共同的资源可以合作研究,这样不仅可以减少重复劳动,把教师从沉重的工作负担中解放出来,而且可以提高校本课程的质量。

专家指导,高效开发。就如何开发校本课程,何如评价校本课程,很多教师还缺乏专业性的、理论性的指导。甚至有些老师还没有从传统的教育中走出来,只关注学生的考分,而不注重学生的长远发展。这就需要相关的专家给予指导帮助,首先从思想上理清对校本课程的偏见和不正确的理解,再系统地指导教师如何寻找开发校本课程的有效途径及如何正确地进行评价。

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需要经历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抛弃传统教育思想中过时的、不科学的思想,立足于教育的本质,追求学生的长远发展。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寻找资源,注重学校办学理念,地域文化,学校人力资源,以及校外资源的开发;整合资源,尽可能地把具有教育价值的资源开发出来,形成系统的具有稳定性的校本课程,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服务于学校。

参考文献:

[1]刘高娃.校本课程开发的途径及意义.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月第28卷第1期(下).

[2]王海燕.地域文化与课程―关于人与文化的思考.华东师范大学,届博士学位论文.

[3]任丽秀.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策略及反思.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第6期.

校外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大全(19篇)篇十六

增城市荔城中学潘锐芬。

2008年6月,我参加了广州市教育局与广州大学“广州市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组织举办的广州市骨干教师培训,有幸聆听了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课程与教学研究所黄甫全所长主讲的《关于校本学习研究的三个问题》讲座,学习了校本学习研究的理论与研究方法,让我产生思想的火花。在这里,我也来谈谈自己在“利用本地资源开发美术校本课程”研究中的一点浅见。

一、“利用本地资源开发美术校本课程”的研究背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可见,作为学校自主管理、开发和实施的校本课程将成为课程改革关注的焦点之一。由于我们学校地处增城,这里特有的节日、古朴的民风民俗和未经雕琢的民族民间艺术等丰富的文化资源,正是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极好教材。增城这里有当地特有的节日,像白水寨省级风景名胜区国际登山旅游节、国际攀岩锦标赛、增城菜心节、客家文化节、国际牛仔服装节、增城广场摇滚啤酒音乐节等,值得学生去了解;有丰富的习俗文化值得学生去感受;有独特的旅游资源,如母亲河增江、正果湖心岛风景区、白水寨省级风景名胜区、牛牯嶂和大封门森林公园等供学生分享;还有增城被联合国提名为“和谐城市”,这些都值得学生去研究。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开展,“利用本地资源开发美术校本课程”可研究以下具体问题:如何发挥地方艺术教育资源优势,开发美术校本课程,以弥补新教材在实际应用中的不足;以地方和民间艺术教育为切入点,在现有的条件下有效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培养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

程开发的弊端,要求以学校为基地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实现课程决策的民主化。在中国内地,自从20世纪初创办新学校起,中小学就开始进行学校内的课程建设活动,如“第二课堂”、“第二渠道”、“校外课外活动”等。到了90年代中后期,“校本课程开发”的名称才正式从西方传人。从世界范围来看,校本课程开发一般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校本的课程开发,主要是指地方分权国家的做法:国家或省(州)政府制定、颁布课程门类、标准,学校依照教育法规自主选择、改编教科书,自主决定教学内容。另一类是校本课程的开发,主要指中央集权国家的做法:中央政府提供课程计划框架,并规定好大多数课程的具体内容,留出一小部分给学校。鉴于中国的教育传统和学校现实,我国所倡导的“校本课程”的内涵显然不同于地方分权制国家的“校本课程”,它不是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相违背,而是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相补充,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内在统一,共同支撑起我国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大厦。在这种认识的前提下,我们可以对目前正在倡导的“校本课程”作如下概括:校本课程是指学校在保证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基本质量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校本课程开发在中国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教学意义上的课程建设活动是一种自发的、仅限于课或者科目层面上的课程活动,严格地说,这只是一种教学意义上的活动;校本课程开发实践模式的探索是在西方校本课程开发的概念影响下,少数学校进行了规范的、以学校为基地的课程整合实践活动;作为国家政策的校本课程开发是对前两种活动的超越,在国家政策层面对校本课程开发活动作了规定,它预示着中国校本课程开发时代的到来。

校本课程作为课程的补充,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在实施新课程后,校本课程的开发显得更加重要。在美术学科中,校本课程在新课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国内外近些年来在校本课程开发上都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能够广泛应用的模式。因此,研究具有地方特点的校本课程,是十分必要的。

育(美术的启蒙教育)是可以从地方艺术开始的,在城镇、农村美术课程中,具有浓郁地方文化特色的校本课程与地方课程可以代替一部分教材内容,占有一定的课时,并对学生的发展起到良好的作用;创新之处是以多种形式的地方文化艺术为基础,并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开发高质量的具有实效性的校本课程与地方课程。

1、研究内容:

增城优越的自然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我们探索乡土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增城有着优秀的客家文化、广府文化和民间艺术,可开发利用大量内容独特、类型丰富的乡土美术课程资源。如何将丰富的、多彩的文化和艺术发掘、整理成便于学生学习、探索和教师教学、研究的乡土美术课程资源体系,是我们美术教师的第一大任务。

在校本课程内容教学中,在欣赏增城市建筑、服饰和人们生活的图片的同时,还采取多种艺术形式来表现。同时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热爱本土文化的情感。

利用本地资源开发的校本课程可以在美术教学中的推广和应用。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校本课程的内容和学生不同年龄的特点实施具有增城特色的校本课程。

了解我们增城的本土文化,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在开发过程中,教师可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学习水平来确定教学内容。

增城拥有悠久的历史,它造就了一批德育教育基地,都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极好资源。可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让学生认识、了解其所生活、居住的环境,进而欣赏家乡文化,关怀家乡文化,热爱家乡文化,从而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具有乡土气息的美术作品。并在实践中继承和创新这一民族传统文化。

我们可以以本地自然资源、旅游资源和风土人情为材料,指导学生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美术创作和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

节、增城广场摇滚啤酒音乐节等。最近的一次是2010年9月27日,由世界旅游组织、国家旅游局、广东省政府联合主办的2010世界旅游日全球主会场庆典暨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在广州增城广场开幕。这些都值得学生去了解;有丰富的习俗文化值得学生去感受;有独特的旅游资源,如母亲河增江、正果湖心岛风景区、白水寨省级风景名胜区、牛牯嶂、大封门森林公园和鹤之洲、湿地公园等供学生分享;联合国提名“和谐城市”,这些都值得学生去研究。

2008年3月,我根据增城“新塘国际牛仔服装节”的相关资料,设计了校本课程《我们设计的牛仔服装》,并作为增城市全市公开课进行了展示与交流,收到了较好的效果。2010年6月,本课课件《我们设计的牛仔服装》参加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美术学科、广州市中小学美术教学研究会“广州市第六届中小学美术优秀教学论文与优秀教学课件评选”获三等奖。

可见,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通过实际操作,总结经验,集中交流,改进提高,然后提升出校本课程开发的经验,形成地方课程,具有较高的时效性和实用价值。研究成果可以有效地指导城镇、农村学校的美术教学,探索出一条充分利用身边的现有资源,对学生进行高质量的艺术教育的有效模式,成果在国内同等地区具有推广价值。

国家实行三级课程管理政策目的之一就是尊重地方差异和学校不同,给学校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让学校在国家课程改革总目标下,在实施好国家、地方课程的前提下,根据师生的特点和需求,根据学校教育资源和学校传统优势来确立本校独特的办学目标和策略,通过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来最终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

研究的理论依据主要参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美术课程标准》、美术教育的基本规律、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

以美术课程为研究目标,立足于当地的文化艺术资源,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手段,利用丰富的地方和民间的比较成熟的艺术样式来丰富教材的内容,使学生能够接受到更适合自己的、更有实效性的艺术教育。

采用分散开发,综合提升的研究方法,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通过实际操作,总结经验,集中交流,改进提高,然后提升出校本课程开发的经验,形成地方课程,并进行推广使用。在进行课程开发的时候,通过分析自己的条件优势,学生优势和教师优势,确定自己的校本课程的内容,校本课程内容应丰富多彩,这样得出的结果更具有广泛的意义。

1、用科学的发展观的态度来指导课题研究。因此,必须以事实求是,客观、科学地进行研究,并重实证、重数据、重理性地进行科学论证。

2、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课题研究,运用统计学原理科学地收集数据、合理运用调查法、统计法、实地考证等方法进行研究。

3、研究人员必须加强美术教育理论学习,提高对传统美术文化的教育价值观的分析判断能力,抓住中学美术教育的本质进行传统美术文化教学实验。

4、及时慎重地、细致地收集科学实验资料,注意收录点滴的实验成果和体会。以保证课题研究获得良好的成果。

5、研究中要充分发挥一线教师的作用,并调动学生参与这一调查研究和教学实践活动,形成重视地方传统美术文化的氛围,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

6、要把握好传统和现代的关系:抓住当地重点和特色,挖掘传统美术文化元素,并能用现代的眼光审视和传承地方传统美术。

7、注意资源拓展途径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如:学校(校园文化及活动)、教学(美术课堂教学及其它学科渗透、课外活动、校本教研)、家庭、社区(如节假日祭祀、庆典活动),提高研究效度。

[主要参考文献]。

3、刘志军《课堂评价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

校外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大全(19篇)篇十七

新课程告诉我们,教科书不应该也不可能成为唯一的课程资源,它还赋予教师极大的自主性,要求教师要从课程的“消费者”变为“开发者”,从课程的“执行者”变为“创造者”,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新课程实施的基本要求。

就科学课程而言,国家《课标》中规定“科学教育”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为了使学生的科学学习具有广泛的智力背景,不能只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必须利用和开发多种多样的课程资源。因此在近几年的研究中,我们做了以下尝试:

1挖掘地域资源,开发地方课程。

科学课是对少年儿童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重要渠道,因此,我校想方设法开发和利用地方资源,积极开展好这项教学研究,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根据本校的环境、师资、社会力量等方面的有利条件,有意识,有目的的开发利用地方资源。

我校历史悠久,地处素有“磷都”之称的汉江之滨——湖北省钟祥市磷矿镇。这里风景优美,矿产资源丰富,文化积淀丰富,是不可多得的地方课程资源。我们从这些地方资源入手编写了《磷矿石》等地方课程。由于有了此课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到位于汉江之滨的磷矿镇是全国闻名的磷矿石矿产区,磷矿石总贮量约8.8亿吨,年产量150——200万吨,居全国第三位,湖北省第一位,远销浙江、江西、江苏、安徽、河南等地,供不应求。

学生知道了磷矿石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化工矿物原料,磷矿石80%——90%用来制造磷肥,其余用来制造黄磷、磷酸、磷化物及其他磷酸盐。这些产品主要用于医药、化工、食品、纺织、冶金、陶瓷、染料、玻璃、洗涤剂、饲料、国防等工业中。

还知道了磷矿石中有用成分的含量称为矿石品位,是衡量矿石质量的主要标志。磷矿地区的磷矿石品位参数基本上在30%——35%之间,属优质磷矿石。

更重要的是学生知道矿产资源是经过长期复杂的综合地质作用形成的,基本上不能再生,因此,必须合理的开采,提高矿产资源的利用水平,禁止乱采滥挖,损失破坏浪费矿产资源,同时对那些不保护矿产资源的行为要劝阻,情节严重的采用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手段给予坚决查处。由此不仅使学生认识了磷矿石的构造、用途等,还增强了学生更加热家乡意识,立志把家乡建设的更加美好的愿望。

在科学研究中,有的教师经常把课堂设在校外,让学生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去探索自然界的奥秘。这一教学方式的转变,学生都像出笼的小鸟,他们放飞思维的翅膀,自由自在地寻找家乡的宝藏。科学的研究不拘泥于课堂的学习,而成为科学的开放性研究,是课堂内容的拓展和延伸。

2让学生参与活动,扩展地方课程范围。

渴望了解大自然的秘密是少年儿童的特征,不断探索陌生事物是儿童的本能。他们对周围事物或秘密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如何利用地方资源满足儿童的欲望呢?除了学校固定的兴趣小组活动之外,我们还带着学生走出校园,到社会上去参观、访问,带学生到野外去考察本地区的地质地貌。

如《仙女山的传说》这篇课例,既描绘了仙女山的来历,也表达了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在授这课之前,我们带领学生到“仙女山考察”让学生亲临仙女山,观其美景,探究仙女山的奥秘。接着让学生向当地老百姓搜集有关仙女山的资料。学生被家乡的风光所迷倒,情不自禁地说:老师,咱们把仙女山开发成旅游区,让全国人民都知道磷矿镇有座仙女山;有的同学说,要是在山顶修一座亭台楼阁,加上云雾缭绕,人走上去,肯定有一种到了仙境的感觉。家乡的美好愿景吸引了学生。大家纷纷表示要为改变家乡的面貌贡献力量。活动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激发了小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活动催人奋进,立志为改变家乡的面貌奋发图强的愿望已在学生的心灵中萌发。

根据研究性学习的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和自主性特点,本着鼓励学生亲自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自主学习提高综合素质的动机,让学生自主选择专题,成立活动小组,各小组成员明确分工,实地考察,参观访问,网上查询,获得了大量的一手资源。经过分析整理之后,举办总结交流会,全面展示学生的调查报告、访问手记、照片、论文等,显示了研究性学习对培养多种能力的独特意义,让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都得到了显著提高。

3结合科学课实践考察,增强主人翁的责任感。

新课程标准强调: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更是“实践课程”,在组织学生学习科学课时,采用考察、参观调查等方法,把学习科学知识对社会环境的改造与自己的责任联系起来,以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主人翁意识。

如学习《汉江在哭泣》课例时,为了让学生获得河水为什么会污染的感性认识,组织学生实地进行汉江污染地调查。学生从水的颜色,水中漂浮的杂物以及夏天河水散发出的气味,从感性上认识了什么叫做河水的污染,然后再实地考察河水污染的原因,再研讨河水污染的危害,学生从外部事物表现的现象上,了解事物变化的原因和相互联系,透过现象认识到实质性的问题:“三废”污染环境,给人们生活、生存带来危害,我们编写了《白色污染何时了》课例,使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人们不注意环境的保护,违反自然规则,就会受到自然的惩罚。

因此,学生理解了环境与人的关系,知道了人要做自然环境的主人,并且,学生自发地对垃圾进行分类:纸屑垃圾箱、果皮垃圾箱、废电池垃圾箱等,从而懂得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积极参加河水的保护活动。

几年来,我们在科学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地方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探索与尝试,但作为一个研究课题,还需不断拓展空间,拓宽视野,广泛而深入地进行全方位的探索和研究,让显性的和隐性的课程资源在科学课程中得到更充分的运用。

校外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大全(19篇)篇十八

物理作为高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我们应该非常重视这门学科。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对教学进行改革与实践,逐渐地对它的资源进行有效地、合理地、充分地以及深入地开发和利用,提到教学的日程当中,这将大大地保障物理课程的顺利进行。为此,高中物理教学实践中,课本不应该作为唯一的教学标准,而是需要改革教师和高中生这两个潜在的、具有爆发力的资源,积极地进行实际的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实验中愉快地、轻松地学习物理知识。为了对物理实验室的课程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就需要我们从几个方面入手,在物理实验教学实践中对几个资源高度地利用,从而服务于物理教育实验当中,促进教学的正常严谨地开展。针对物理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措施,我们做了几个方面的阐述:

一、物理资源的现状分析。

1.现在的物理教学过程中,大部分老师仍然采用一种传统的教学模式,简单地利用课本资源作为物理教学的主要参考物,进行单纯地教与学的一种互动过程,而不是多多地设立一些实验操作课,鼓励学生进行亲自动手、实际操作的做法,这种传统的、落后的教育方法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观察和体验的能力,不能够很好地享受操作实验的实际性,不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

2.有的高中学校虽然开展了一些实验课,但是鉴于实验器材的陈旧、实验器材的种类、质量、数量以及更迭换代等各种问题,对于这些困难,学校没有及时地解决,所有的事情都严重影响了物理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3.另外,许多老师仍然重视教学,而对实验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持一种消极的态度,也会在无形之中降低学生实践创造的能力,降低了学习效率,挫伤了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积极性。

二、充分地开发和利用物理课程实验资源。

高中课程教育中,要想提高物理教学的进程,就需要加大对物理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的力度,那么资源该如何有效地利用,学校和教师应该做几个方面的努力,从而培养学生探索物理知识的兴趣,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呢?就需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加大对课本资源的开发利用。课本作为我们学习物理知识的第一手材料,自然该被学校和教师很好地开发与利用,以此来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层面。

2.对教师资源的全方面开发利用。学校需开设培训的平台,让教师在一定时间内不定期地培训,准确及时地了解教育发展的`前沿,并且对教师进行知识的宣传与教育,让教师坚持以学生为主的素质教育理念,不能因为功利、成绩的好坏或者说亲戚朋友而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按这些外力原因对学生进行桌位的安排调整,亦或者是根据自身的好恶,对实验教学不怎么热情而减少实验课的开设甚至是不上,各种原因都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兴趣。

3.对实验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学校需要及时地更新学校的实验器材与设备,为了跟上物理教学发展的进程,好让学生能够有足够的资源来支持实验的操作。上物理课时,教师应该多多地设立实验课,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验,在这个操作的过程中,仔细地观察与记录,整理实验资料,归纳实验结果,得出结论,然后经过对比、反复操作,不断地领悟、参透实验,反反复复中就能慢慢地了解并且加深对物理知识的掌握与运用;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学生时刻关注自己身边的东西,或许它们就是你们学习进步或者是实验的资源,联系生活实际,让我们的学习更轻松、快速前进。

4.开发和利用信息化资源。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电脑、平板、手机等先进的技术设备迈入千家万户,我们对于知识获取的渠道更加便捷,那么自然也就能开发与利用这些资源,比如,有的实验器材欠缺,学校不能开展实验过程,这个时候,有效地利用计算机资源,下载资料,然后通过网络播放实验现象,让学生能够及时地看到仿实际的操作过程,从而为物理实验教学提供契机。

三、开发和利用物理资源,从而有效地运用于物理教育实践中。

通过对上面这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并且积极地运用于教学之中,把课本资源、教师资源、实验资源、信息化资源等有力地集合起来,从内容的组合上,工具的先进性运用,还有不同方式方法的相互融合,不断地改善教学的方法以及多物理知识探索的兴趣与学习的动力,共同使用,为物理教学的开展作出贡献,从而对物理教育的推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开设物理实验课,让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更加方便与快捷,加上它独特的视觉效果和直观性的美感,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积极性与对物理探索的兴趣,而且由自己动手得出的结论便于学生持久的记忆。在这个实验的过程中,也让学生积累了更多学习知识的材料,为以后的学习提供了资源的共享。

对物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使得师生之间的交流更加直接,最终服务于物理教学工作,促进物理教育的开展。

参考文献:

校外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大全(19篇)篇十九

摘要:语文课程的开发和利用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本文中,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对如何拓展小学语文课程资源进行分析,随之提出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实践方法,旨在进一步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水平。

小学语文课程是小学教学当中最为重要的课程之一,在小学阶段是学生积累知识培养品质的关键时期,而这一时期语文课程对于学生素质的培养尤为重要。但是现在主要的小学语文教育方式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进行讲解,而教学工具只有教材,部分教师还会稍加使用多媒体,但这种教学方式并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学生往往对文章里的内容一知半解,不能深刻地体会其中的情感,同时由于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强,所以其根本不能牢固掌握教师教授的内容。而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现在小学语文教育的主流思想,拓展语文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生活中时时刻刻都能进行语文的学习,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其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

拓展小学语文教学的课程资源已经成为众多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而诸多学校与教师却对课程资源的概念缺乏深入的理解。就目前来看,我们可以将课程资源的理解主要分为广义的`和狭义的两种,从广义上来说,课程资源是为了课程教育开展而组成的各种辅助因素,如社会文化、教师的知识储备等等;从狭义上理解,课程资源就是指语文教材、多媒体等教材工具的使用。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要通过不断寻找生活中的资源,将资源与语文内容相联系,培养学生的语文情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中主要是掌握汉字的相关知识,而他们所处的环境就是被汉语言文化包围的,所以更有利于学生学习语文课程。但从整体来看,目前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较为乏味、枯燥,加之小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差,如果教师一直在课堂上按教材进行讲解,学生很难集中注意力,学习效果也难以提升,所以教师必须拓展学习资源,为学生营造更加有趣味的学习环境。

2.1有效地开发与利用教材资源:教材资源是小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主要工具,小学语文教材的编纂是根据学生的成长特点进行的,它涵盖了学生所要学习的主要知识内容,具有一定的权威性,所以在对小学语文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的第一步,就是应该以一种新的方式对教材资源进行充分的开发与利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语文文字和篇章结构都是小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重要资源,在小学语文教材的编纂中,编纂者也是为了学生尽可能掌握知识而进行结构的设计。例如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在进行文章的学习时,前面就会设计单元导读的环节,而且在文章的后面还配套相应的章节练习,让学生在学习完文章之后可以对知识进行进一步的巩固。例如在《桂林山水》这一课中,在文章之前设计了桂林山水的景色图片,而且还有对桂林山水的相关介绍,这就让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已经对桂林山水有了初步的认识,对其背景有着一定的了解。在文章后面设有相应的练习,如寻找书中的使用修辞手法的语句,以及对某些段落的理解,作者在一些语句中所要表达的情感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解读就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学习到的内容。

2.2巧妙地开发与利用挂图、磁带、多媒体等现代教育资源:在开发和利用小学语文教学资源中,教师还要善于使用挂图、磁带、多媒体等资源,利用这些资源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例如教师在讲解某一描述自然景观的文章时,可以将标有这一景象的挂图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产生视觉冲击。在《桂林山水》的一文中就可以通过使用挂图等教学设备,让学生通过挂图对风景进行描述,通过学生的主观表达,让学生加深对文章的了解。教师还可以通过播放磁带等方式,让学生跟着磁带进行美文朗读的模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一样,减少文章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将桂林山水以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加深学生对桂林山水的认识。

2.3合理地开发与利用生活、身边、自然中的课程资源:除了利用已有的教学资源,我们还要善于在生活中发现教学资源,将生活中的所能接触的资源运用到语文教学当中,往往会得到更好的效果。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计一个课前5分钟交流环节,通过一种轻松愉悦的聊天方式来让学生进行交流,通过分享学生之间的生活趣事,拓展他们的所见所闻,往往在学生两天的过程当中学习到一些做人的道理,有利于学生高尚道德品质的养成。教师还可以设置意见箱,让学生将一些不能与同学进行共享的事情以悄悄话的形式对教师表达,将一些自己的心理话与教师分享,同时当自己遇到困难时也可以寻求教师的帮助,而教师则要以一种更加成熟的角度给予学生的解答,同时也增进了学生和自身之间的距离,有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2.4开发并形成各具特色的校本课程资源:每个学校都有自己学校的办学特色,所以在拓展教学资源时可以将学校的办学特色融入其中,将学校的办学优势和资源优势融入到语文教学当中。例如,学校可以定期开展一些绘画比赛,鼓励学生参与其中,而绘画的内容就是来源于语文教材,将古诗词以画的形式展示出来,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而且学生以自己的理解对诗词进行诠释,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以这种形式来进行语文教学,不仅成为学校的教学特色,同时也让学生掌握绘画的技艺,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3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小学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局限于语文教材之中了,教师需要不断地拓展学习资源,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语文的学习。另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语文信息,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角度寻找语文的存在,同时通过资源的利用也让学生提高了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作为教学工作者,我们也一定要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帮助学生寻找更多的学习资源,从而有效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相关范文推荐

    企业培训基地建设方案(热门20篇)

    建设方案的更新和优化是不断改进和提升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在以下范文中,可以看到不同建设方案的编制思路和方法,供大家在实际工作中参考和借鉴。企业作为市场竞争的主体

    大班学期计划(实用13篇)

    学期计划的制定要实际可行,不能过于理想化,同时也要有一定的弹性,以应对突发情况和计划外的变化。如果你还在为写学期计划而烦恼,不妨看看下面这些范文,它们或许能给你

    初一演讲稿三分钟(通用19篇)

    有时候,人们喜欢用“三分钟热度”来形容一个人对某个事物的短暂热情,但我们要学会将这三分钟的热度转化为持久的努力和追求。根据以上分类名称,随机生成的段落首句可为:

    小学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纲要(精选13篇)

    一个朝代的兴盛,是建立在雄厚的物质基础之上的,老百姓们能够丰衣足食,过着安定的生活,这个国家便会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而雄厚的物质储备则是由劳动获得的,正可

    空调维修维护合同范文(16篇)

    合同协议在各行各业都有广泛的应用,确保交易的公平和合理性,维护市场的稳定。阅读合同协议范文可以帮助大家了解合同的结构和常见条款,为编写自己的合同提供参考。

    林地占用协议书(精选12篇)

    合同协议的违约行为可能导致法律责任和经济损失,双方应谨慎履行合同义务。在起草合同协议时,可以参考下面的案例,了解不同类型合同的写作特点。按照县委、县政府在全县开

    律师助理简历理由(优质22篇)

    一个好的个人简历能够清晰地呈现个人的优势和亮点,让招聘人员快速了解到你的能力和工作经验。需要注意的是,以下的个人简历范文仅供参考,你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个性化

    红楼梦前二十回读后感(热门17篇)

    读后感可以是正面的,表达对作品的欣赏、尊重和赞扬;也可以是负面的,表达对作品的批评和不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读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写作有所启发。

    安全生产责任承诺书酒店(优秀18篇)

    生产的发展应当注重可持续性,兼顾环境保护和经济效益。在生产中,如何合理处理人力资源是一个重要问题,以下是一些关于生产人力资源管理的经验总结,供大家参考。

    健康类栏目策划案范文(17篇)

    在策划书中,还需要详细列出项目所需资源和财务预算,确保项目的可行性。这是一份精心编写的策划书范本,其中包含了市场调研、推广方案、预算等重要内容,希望能够为大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