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予树的教案范文(24篇)

时间:2023-12-08 作者:影墨

通过制定教学工作计划,教师可以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供大家参考。

给予树的教案范文(24篇)篇一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问题贯穿始终,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无形中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了人物心理的变化、以及课文里的饱含的对同情、善良、仁爱、体贴的美德的赞美之情。我认为,这些层层深入的提问就是有效性提问!

给予树的教案范文(24篇)篇二

自己再读一读,又读懂了什么?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妈妈特别担心?(只、却、怎么可能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呢?)。

2、把妈妈的这种担心放进你的朗读吧!(自由读,指名读)。

3、从妈妈的担心中你觉得妈妈是一个怎么样的人?(爱自己孩子)。

4、是啊,妈妈的爱是无处不在的,在这里,化作了一种担心,把你现在理解到的放进这句话里,肯定比刚才读得更好了!

5、学生读,指名读(适当点评)。

给予树的教案范文(24篇)篇三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31课给予树,我们都知道给予就是送给的意思。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能说说课文中是——给予————吗?(学生自由说)。

1.同学们理解的不错,让我们再一起用心地读一读课题吧。

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学生自由说)。

给予树的教案范文(24篇)篇四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语言。

2、能够运用联系上下文透过词语体会人物内心的方法,理解文中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3、能在教师地指导下,感受金吉娅的美好品质,受到情感地熏陶和感染。

教学重点:通过妈妈感情地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的最后一段话。

组织教学:

孩子们,喜欢做游戏吗?我们来做个“把心情写在脸上”的游戏吧!请大家站起来,老师说一个词语,你就用表情或动作把你的心情表现出来。

孩子们准备好了吗?生气!悲伤!微笑!大笑!狂笑!

你们一个个可真是出色的小演员。

教学程序:

一、情境导入。

1、(板书课题)师:在我们身边,生活着一些非常渴望得到别人帮助的人,他们的世界里缺少亲人的关爱,一颗援助中心的“给予树”架起了爱的桥梁。(师画圣诞树,贴上一张心愿卡)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给予树》这篇课文,一起来重温这感人的爱的故事。

2、首先我们回顾昨天认识的老朋友(词语卡)。火车呜呜开哪里?

3、谁还记得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二、品读悟情。

1、师:无论孩子做什么,最关心的人永远是妈妈。“母亲,人间第一亲;母爱,人间第一情。”孩子是妈妈的心头肉,孩子的成长也牵动着妈妈的心。孩子进步了,妈妈欣慰;孩子做错事了,妈妈生气。课文中的这位美国妈妈的心情也因为孩子地成长而发生了一系列地变化。会读书的孩子们,请你拿起你手中的笔,用“-------”画出文中写妈妈心情变化的句子。(副板书------勾)。

(1)生采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勾画,教师指导。

(2)小组内相互交流,教师指导。

2、全班交流。

(1)师:体现妈妈心情的句子有哪些?谁的小嘴最会说?根据学生的回答展示:“让我担心的是,家里并不富裕,我只攒了一百美元,却要由五个孩子来分享,他们怎么可能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呢?”

a、师:你从妈妈地担心里能感受到什么?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感悟妈妈的用心良苦。

b、让我们用朗读来感受妈妈对孩子的那份疼爱。

(2)师:妈妈的心情因为孩子们的表现而发生了变化,妈妈接下来是什么心情,根据学生回答展示:“我发现,她只买了一些棒棒糖------那种五十美分一大把的棒棒糖!我有些生气:她到底用这二十美元做了些什么?”

b、妈妈以为她用这二十美元做了些什么呢?(生:买零食、玩具、弄丢了)。

(3)最后,妈妈知道事情的真相后,心情又是怎样呢?根据学生回答展示:“我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

a、读第四自然段思考:妈妈为什么要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呢?因为她发现金吉娅这么......妈妈的心情很......(注意品读)。

(教师注意引导感悟重点句子“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感悟重点词语“什么都没有”,师:“什么都没有”就是“没有……..没有……没有……..”金吉娅被小女孩的境况所感染了,读----“可是妈妈,我们又这么多人......”小女孩的心愿卡能打动金吉娅的心,她是怎样写的呢?师读黑板上一张心愿卡:我是一个孤儿,我多么希望圣诞老人能送我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这样她就可以陪我聊天,陪我玩耍,陪我睡觉......我也就不再孤单了!)(副板书:读、抓、悟)。

(师根据学生的感悟来板书:激动、高兴、兴奋、自责等)。

b、而此时金吉娅送上的穿着裙子的洋娃娃分明不仅仅是一份礼物,而是一份……..(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     (主板书:善良、仁爱、同情、体贴)  所以妈妈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

c、妈妈发现自己的孩子是如此....所以---生读最后一自然段。

学法指导:孩子们,今天我们用勾画重点句、朗读重点句,然后抓重点词语的方法来感悟人物的品质,这是一种非常不错的学法。

三、拓展练笔。

1、音乐伴奏下:教师手指黑板上的树:“孩子们,这是一棵给予树,也是一棵爱心树,一棵充满着关爱、携带着善良的爱心树。尽管地震无情、病魔残忍,但我们的心中都是有爱的,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世界上每一个值得爱的人!圣诞节快到了,让我们把从金吉娅身上感受到的那份善良、仁爱、同情、体贴之心也给予我们身边的人吧。

2、学生在音乐伴奏下将自己的心愿写在心愿卡上。

3、展示心愿卡,贴在黑板的圣诞树上。

结课。

板书:

副板书:           主板书。

副板书:

-------勾。

树和心愿卡图            担心。

抓         善良  温柔                (高兴、兴奋、自责……)。

悟          同情  体贴。

给予树的教案范文(24篇)篇五

一、教材简说:

课文写的是在圣诞节到来之前,小女儿金吉娅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需要帮助的女孩。课文赞扬了金吉娅的爱心和她的善良品质。

圣诞节是西方最重要的节日,这是一个爱意流动的日子。在这样的一个特殊节日里,一个小女孩渴望拥有一个洋娃娃的愿望,另一个素不相识的小女孩金吉娅帮她实现了,这是一个多么美丽的故事。金吉娅小小的年纪,却能够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从中可以看到她金子般的心灵。

课文从妈妈“我”的角度来叙述故事,通过“我”的观察、心理变化及行为来体现金吉娅的善良品质。特别是通过孩子的做法和“我”开始对金吉娅的误解,衬托了金吉娅的美好心灵。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体会金吉娅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并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二是继续学习体会课文中人物思想感情的训练要点,积累语言。

二、教学重点:

通过妈妈感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理解课文的最后一段话。

三、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给予、试探、心意、祝福、甜蜜、担心、宽裕、前夕、提醒、兴高采烈、暗示、猜测、立即、卡片、盼望、显然、拥抱、仁爱、同情、体贴”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培养关爱他人的感情。

4.积累语言。

四、教学过程:

1.布置学生了解圣诞节,教师搜集圣诞节的背景音乐和西方过圣诞节的图片资料。

2.本课的识字量和写字量都较大,可以让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识记生字。学习中,教师要对易读错、易写错的字重点指导。

需要注意读音的字:“圣”“偿”都是翘舌音和后鼻音,“予”读yu,不读yu。“担”是多音字,本文读dan,另外还有dan的读音;“卡”,可读ka,还可以读qia。

有些字易混淆,如“予”和“矛”,“买”和“卖”,“即”和“既”。有些字虽然笔画简单,但不容易写匀称,如“予、卡、仁”等,教师需做书写指导。

3.本课表现的是外国儿童的生活,有一些风俗对学生来说不太熟悉,教师要想办法缩小文化差距,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如果有条件,教师可以从圣诞节的快乐氛围导人教学,给学生展示一些圣诞节的图片,播放圣诞节的音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阅读前,教师对一些学生不熟悉的国外事物和名词可以直接说明,如“圣诞节”“援助中心”“给予树”。可以先指导学生阅读课后的资料袋,或者给学生补充一些材料,让学生明白圣诞节是西方最重要的节日,也是最快乐的节日。“援助中心”“给予树”则可以给学生直接解释,是慈善组织办的赞助机构,他们在圣诞树上挂上反映孩子心愿的卡片来请求人们赞助。

4.本单元的专题是“爱的奉献”。教师可以以“爱”为线索,抓住“爱”字来进行教学。

首先,课文的时间背景是圣诞节前夕,这是人们最快乐的日子,也是充满了浓浓爱心的日子。

其次,文章主要表现的是金吉娅对陌生女孩的爱,即理解和同情。金吉娅拿着并不多的钱,本来要给哥哥姐姐买圣诞礼物,但当她发现“给予树”上的卡片后,便毅然给小女孩买了洋娃娃,而且,她对自己的行为有简单而充分的理由:“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这直接反映了金吉娅的善良和仁爱,这是人性中美好的一面。金吉娅的“给予”不光是礼物,还有同情和爱心。

最后,课文中还有几种不易发现的爱,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一找。例如,“母子之爱”和“手足之爱”,母亲在家里并不宽裕的情况下,仍然给每个孩子钱让他们买圣诞节礼物,这是母子之爱的表现;妈妈听完金吉娅的陈述后,没有责备她,却为她的行为而感动,也是母子之爱的表现。买礼物前,孩子们“希望送出最诚挚的祝福,收到最甜蜜的笑容”,这是手足之爱的表现;买完礼物后,孩子们“你给我一点儿暗示,我让你摸摸口袋,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这也是手足之爱的表现。这两种爱,是为金吉娅对陌生人的爱做铺垫的,更衬托出金吉娅对小女孩的爱的可贵。同时我们也可以感受到,金吉娅的“给予”行为虽然源于她善良的本性,但和她成长在这样一个“爱”的家庭氛围中也有很大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不断引发学生思考,例如,“为什么妈妈很生气?”“金吉娅在给小女孩买洋娃娃的时候,心里是怎么想的?”“听完金吉娅的讲述后,妈妈的心情是怎样的?”

课文中有两个泡泡,第一个是通过金吉娅的神态来突出她内心的难过,这种心情在后面金吉娅的讲述中有提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找一找。第二个是让学生通过读课文,做开放性的联想,加深读课文后的体会。

5.课文中有一些词语,需引导学生加以理解。如“善良”“仁爱”,本身有很深的含义,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的是“心地纯洁的”“同情、爱护和帮助人的思想感情”就可以了,不宜做更深的解释。而有的词语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深入体会,例如,学生可能知道“分享”的意思是“和别人一起享受”,但老师可以进一步问学生:“课文中的人物都分享了什么呢?”引导学生理解他们不但是分享了礼物,还分享了快乐,金吉娅还和一个陌生女孩分享了爱。“兴高采烈”可以和后面的“沉默不语”一起来理解,这是买完礼物后哥哥姐姐和金吉姬完全相反的神态,哥哥姐姐们兴致很高,非常高兴,但金吉娅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一方面,她为没能给大家买到更好的礼物而难过,另一方面她也害怕妈妈的责怪。“如愿以偿”在文中是指小女孩的愿望得到了实现,教师可以提问让学生回答:“小女孩的愿望是什么?她的愿望是怎么得到实现的?你觉得她的愿望实现以后心情是怎么样的?”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来加深对词语的理解。

课文的最后一句话是本课的难点。“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这句话的表达方式是把“实物”和“精神品质”联系在一起,显得新颖而别致。在体会句子含义时,教师可以提问:“妈妈为什么说金吉娅还送给了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呢?”引导学生认识到妈妈通过这件事看到了女儿身上的可贵品质。

6.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课后第二题设计意图是:通过妈妈心情的变化去体会金吉娅的可贵品质。在圣诞节来临前,妈妈担心家里不宽裕,没有更多的钱让孩子们购买礼物;当看见金吉娅买的棒棒糖时,妈妈有些生气,同时又有些疑惑;听完金吉娅的讲述后,妈妈为金吉娅的送礼行为和爱心高兴、激动。要注意的是,妈妈心情变化无非是突出金吉娅的美好心灵的陪衬。教师可以提问引导学生:“妈妈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

小练笔是“替那个女孩子写几句感谢的话”,对学生的要求不要太高,可以结合下面的活动进行。

圣诞的由来:为什么西方把12月25日定为圣诞节呢?这是在5世纪中叶由教会规定的。公元354年,在“菲洛卡连”日历中第一次写明12月25日是耶稣的生日,到5世纪西方普遍接受了这个日期为圣诞节。

圣诞树:据称,圣诞树最早出现在古罗马12月中旬的农神节。随后,德国人把12月24日作为亚当和夏娃的节日,在家里放上象征伊甸园的“乐园树”,上挂代表圣饼的小科饼,还点上蜡烛。到16世纪,宗教改革者马丁・路德,为求得一个满天星斗的圣诞之夜,设计出在家中布置一颗装着蜡烛的圣诞树。不过,西方关于圣诞树的来历流行着另一种说法:有个善良的农民,在圣诞节那天,热情地招待了一名流浪的孩子,临别时,孩子折下一根树枝插在地上,树枝立即长成了大树,孩子指着这树对农民说,以后每年的今日,树上都会长满礼物来报答你们的盛情。所以,今天人们所见的圣诞树上总是挂满了小礼物。

圣诞老人:圣诞老人原指公元4世纪时小亚细亚专区的主教尼古拉,他因和蔼可亲、慷慨济贫而闻名。到了6世纪,东方把他尊称为圣・尼古拉。由于民间有关尼古拉的传说中,都涉及到少年儿童和礼物,因此,圣诞老人便成为专门在圣诞节向孩子们送礼物的慈祥老人的形象。到了18世纪,通过文学和绘画,圣诞老人逐渐成为身穿红外衣的白胡子、白眉毛老人形象。传说他会在平安夜乘双轮马车四处漫游,观察人们的行为,尤其是小孩,如果表现好,将会得到苹果、坚果、糖等诸多奖品。圣诞老人已经成为圣诞节最受喜爱的象征和传统。他赶着驯鹿,拉着装满玩具和礼物的雪橇,挨家挨户给每个孩子送礼物的快乐形象已深深地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圣诞卡:世界上第一张圣诞卡是1843年由英国人亨利・高乐爵士提议、约翰・卡尔葛・荷斯利设计的。卡片上画的是一个贵族家庭,三代人一齐举杯对一位不在场的亲友表示祝贺。当时他印了1000张,印刷厂把没有用完的以每张1先令的价钱卖出,圣诞卡就这样诞生了。

圣诞礼物:据《圣经》记载,在耶稣降生的时候,来自东方的圣人会赠送礼物,这就是圣诞老人为儿童赠送礼品习俗的由来。英国儿童在圣诞前夕把长统袜子放在壁炉旁,相信圣诞老人在夜里会从囱下来,给他们带来装满袜子的礼物。法国的少年儿童则把鞋放在门口,让“圣婴来时把礼物放在鞋里面。”

给予树的教案范文(24篇)篇六

生:记得,是春节。

生:圣诞节。

师:在那样美好的节日里,孩子们最希望得到什么?

生:礼物、团聚、快乐、爱……。

师:有一年的圣诞节,在一个仅有8岁的孩子身上发生了一个感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

师:在这节课上,如果你能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认真听讲,你也一定能收到一份珍贵的礼物。

师(板书课题):指读“给予树”。

[以上是导入部分]。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师:同学们请一边读一边思考,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读完以后向同学或者老师请教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师(课件出示词语沉默不语 如愿以偿 仁爱 体谅)请同学们说说这几个词语的意思。

生:沉默不语是一句话也不说的的意思。

师:很好!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查词典。

师:不错,我们不懂的词语就应该多查一查。

生:……。

师:请同学们再读课文,从文中找出含有以上词语的句子。

生:朗读,划出句子。

“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

“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以上是整体感知部分]。

师:刚才同学说了“沉默不语”的规范解释,那么,在本文中是不是这个意思呢?

生:是。

师:很好,金吉娅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做,那她的内心在想些什么呢?

师:请自由读读1~3自然段后回答。

师:我们通过金吉娅“沉默不语”的外表走进了她的内心世界,感受到她的心里想着家人,体贴家人。这么体贴,为什么只给家人买了棒棒糖?让我们再来默读课文第4自然段,并划出相关的句子。

生回答所划句子,师强调并且课件展示:

“我的钱就……只够买这些棒棒糖了。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没有。”

课件中故意少“什么都”三字,使学生体会那个小女孩的一无所有。

师:那个小女孩没有……没有……没有……。

生(接着老师的话,补充):礼物、鲜花、欢乐、爱……。

师:请同学们把这段话朗读一遍。

生齐读。

生自由说话。

师生情景对话。

师:孩子,我们家并不宽裕,这点钱是让她帮哥哥姐姐实现愿望的。

生:…… 。

师:金吉娅,这是妈妈辛辛苦苦才攒下的钱,你该为自家人买礼物的呀。

生:……。

师:孩子,哥哥姐姐都给你买了礼物,你却要为一个素不相识的陌生人花钱,值得吗?你可要想清楚啊!

生:……。

师:孩子,你是多么善良,多么仁爱,多么体贴,多么富有同情心啊!

师课件展示:

“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师:请同学们把这句话读一遍。

生齐读。

师:那个陌生的小女孩收到的仅仅是一个洋娃娃吗?

生:不仅收到一个洋娃娃,还有爱。

师:对。

师板书:不仅……还有……。

师:请同学们用这组关联词造两个句子。

生:……。

师课件展示:“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生齐读。

[以上是课文理解部分]。

师课件展示:

1、如果金吉娅就站在你的面前,你会对她说什么?

2、那个陌生的小女孩会怎样表达对金吉娅的谢意?

师:请尽量用上以下词语“如愿以偿、善良、体贴、仁爱、同情、不仅……还……”回答。

[以上是想象说话、写话部分]。

给予树的教案范文(24篇)篇七

辜淑华:曹老师作为新老师体现了教学创新的精神,教授本课时好的方面贯穿了以同学为主的精神,坚持把课堂交给同学,文中的几个局部设计让同学自渎自悟,也是比较好的,同时,曹老师教学态度自然,教学层次也比较清晰,但是在最后掌握阅读链接的局部,却因为时间过短,没有进行深入,只是带过,可能比较匆促。

祝怡婷:曹老师的教态大方得体,课前准备比较充沛,注重了以同学为主。缺乏的地方,课文给人以快乐的感情,但是整堂课师生情感似乎没有进入课堂,学完课文后没有与文中人物发生共鸣,有可能是在备课时,曹老师目标订的过高,导致难以在课堂中落实。同时开课的问题“为什么给予是快乐的”可能提的过早,同学在开始的地方不理解,导致文中有些问题没有深入,情感没有达到目标要求。

熊顺华:曹老师整堂课目标清晰,课堂中各种方法设计也不错,导入局部的你认为“什么是快乐的?”同学说的也很有兴趣。缺乏的地方:教学本课时,似乎是为了使同学进入一个预设的课程中,没关注同学的“生成”。在课文的后半局部,曹老师让同学说说在生活中实际的例子,因为时间过短,同学没有说到位,我认为,课堂气氛的关注应该在研讨的过程中烘托出,使整堂课的学习在一种好的氛围中结束。

给予树的教案范文(24篇)篇八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够说出课文的大意。

3、通过联系上下文,分析母亲心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之心、仁爱之情、体贴之意。

分析母亲心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之心、仁爱之情、体贴之意。

联系上下文,理解结尾段的含意。

一、导入新课。

生:想到了圣诞节、圣诞礼物、圣诞老人。

2、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就在一个难忘的圣诞之夜,这棵圣诞树把两个素不相识的小女孩连在了一起,因此得名“给予树”。

3、通过预习,你知道“给予”是什么意思?像这样在一个词中,两个字表示同一个意思的词叫并列合成词。

过渡:文中写了谁拥抱了谁?请你回忆文中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感悟课文:

1、让学生说一说本课的主要意思。

2、在这件事中,妈妈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快请同学打开书,画出描写妈妈心情变化的词语来。

生:找到担心、生气、激动。

3、针对这些你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吗?引导学生提出妈妈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4、好,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妈妈的心情是怎样的变化的。

(1)妈妈担心什么?理解宽裕一词,你从哪可以看出家里不宽裕?

生:只攒了一百元,由五个孩子分享。

问:不宽裕就别买礼物了,为什么还要让孩子分享快乐?

让学生体会这恰好体现了妈妈源自对孩子的一种爱。

对比理解:他们怎么可能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呢?

他们买不到很多很好的`礼物。

让学生理解后再指导朗读。

(2)妈妈为什么生气?

问:请你仔细读课文,找出妈妈还可能为了什么生气?

生:妈妈想让孩子送出最诚挚的祝福,而小金吉娅却不够诚挚。

让学生体会妈妈是一位严格的家长。

(3)妈妈为什么而激动?

用(因为……所以……)回答。

就让我们跟随书中的主人公小金吉娅一起来到这棵圣诞树下,取下那张牵动人心的小卡片。

金吉娅看到卡片,是怎样做的?让学生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仁爱。

让我们回到书中,再一次体会金吉娅,你有哪些新的认识?

出示句子:

生:先开口本来想送给哥哥姐姐礼物(可以看出金吉娅是个体贴的孩子)。

金吉娅发现了给予树上的卡片(可以看出金吉娅是个细心的孩子)。

她取下卡片买了洋娃娃(她毫不犹豫买了洋娃娃,可以看出金吉娅的善良和仁爱)。

只够买棒棒糖(可以看出金吉娅体贴家人)。

哥哥姐姐与小女孩比,小女孩更需要礼物(可以看出金吉娅有同情心)等等。

她把事情的经过全都告诉了妈妈(可以看出金吉娅非常诚实。)。

让学生理解金吉娅所做的一切正体现了她有一颗同情心。正是这样,小金吉娅才对妈妈说话时显得声音很低。

师指导朗读第二段。

5、当妈妈激动不已时,是怎样想的?朗诵最后一段。填空练习。

问:如愿以偿是什么意思?联系上下文理解如愿以偿。

金吉娅送给我们的礼物中哪一个最重要?为什么?指导朗读最后一段。

给予树的教案范文(24篇)篇九

从前有个人在沙漠中迷失了方向,他饥渴难忍,濒临死亡。可他仍然拖着沉重的脚步,一步一步地向前走。他终于找到了一间废弃的小屋。

这间屋子已久无人住,风吹日晒,摇摇欲坠。在屋前,他发现了一个吸水器,于是就用力抽水,可是滴水全无。他失望到了极点。

忽然,他看见吸水器旁有一个水壶,壶口被木塞紧紧地塞住,壶上有一个纸条,上面写着:你要先把这壶水灌到吸水器中,然后才能打水。但是,请你走之前一定要把水壶灌满。他小心翼翼地打开水壶塞,里面果然有一壶水。

这个人面临着艰难的选择,要不要按纸条上说的,把这壶水倒进吸水器里?如果把水倒进吸水器不出水,岂不白白浪费了这壶救命之水?相反,要是把这壶水喝下去,就会保住自己的生命。他思索再三,决心照纸条上说的做,果然吸水器中涌出了泉水。他痛痛快快地喝了个够!休息了一会儿,他重新把水壶灌满水,塞上壶塞,在纸条上又加了两句话:“请相信我,纸条上的话是真的。你只有把生死置之度外,才能尝到甘美的泉水。”

《给予的故事》讲述了一个人在沙漠中迷路后,饥渴已极、几近死亡,面对一壶能救命的水做出的选择:他选择了付出这壶救命水,结果不但自己喝上了甘甜的泉水,还给别人也留下了救命之水。故事赞美了高尚无私,给予奉献的品格。

1、正确认读本课4个生字,学会书写10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相互给予的快乐和幸福。

3、在讨论交流中流露真情,明辨事理,提高认识。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你们寄予国别人或者得到过给予吗?(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当评价)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给予的故事》。师板书课题。

(幻灯片展示)自学要求:请大家打开书,拿起笔,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做上记号,把自己的感受批注在旁边。

1、师:看大家刚才读书的.样子,老师真高兴。因为你们读书时非常专注,而且大部分同学做到了“不动笔墨不读书”,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作了批注。这就是最好的读书方法:边读边思,边思边写。

2、畅谈感受。

学生可能感受到的几个场景:

(场景一)。

(1)、迷失方向、饥渴难耐是在沙漠中最可怕的困难,可他偏偏都遇到了。

(2)周围仍是黄沙茫茫,看不到一点绿色。同学们想象一下,头顶是火辣辣的太阳,脚下是一望无际的沙漠,此时又饥又渴,还迷失了方向。假如是你,请描述一下你当时的感受。

给予树的教案范文(24篇)篇十

1、会认“予、圣、诞”等10个生字;理解“给予、援助、如愿以尝”的意思;会写“予、宽、裕”两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金吉娅的言行和心理。

3、以“给予”为主线,通过研读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引导学生感受富有爱心能给人带来真情和快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在生活中理解“给予”

1、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故事就是发生在这个美丽的圣诞节的前夕,(板书课题:给予树)边写边提醒写法。齐读课题。

2、读得很对,“给”字,今天我们知道了它的又一个读音,在课题中读“ji”,(出示“拼音”)再读一读课题。能读得更好吗?生读。

(给予树是一棵什么样的树?给予树会结果吗?为什么要把这种树的名字叫做“给予树”?给予树的叶子是怎样的?给予是什么意思?……)。

4、这些问题都和我想到一起了。我们归纳一下,同学们提的这些问题主要包括这样两个方面:(1)“给予”是什么意思?(2)“给予树”是一棵怎样的树?(板书:?怎样的树?)。

5、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给予”是什么意思?

(“给予”就是给与;帮助;送)。

生:我给灾区的人捐献过衣服。

师:那是你对灾区人民的给予,你真可爱。

生:我在大街上看到有的人很可怜,把零用钱给他们。

师:那是你对流浪人员的给予,你真善良。

生:过年的时候,爸爸会给我压岁钱。

师:那是你爸爸对你的给予,那样的时候你觉得幸福吗?

生:是的。

7、其实啊,刚才老师走进教室,你们那一张张灿烂的笑脸就是给予我最大的欢迎和热情,让我感到多么的温馨和幸福。这就叫(出示名言:给予永远比索取愉快。——高尔基)齐读。

二、初读课文,走进文本理解“给予”

1、今天要学的课文中哪些事情是一种“给予”?请同学们打开书本,好好地读读课文。你觉得难读的词语和句子可以多读几遍。边读边想,课文中哪些事情是一种“给予”。

4、学生继续读找。

5、找到了没有?谁能勇敢地站起来说一说在课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给予”?让学生朗读这些句子,指导朗读。

生:妈妈把100美元平均分给五个孩子。

师:这是妈妈对孩子的一种给予。

生:孩子们相互买礼物。

师:那是相互的给予。

生:金吉娅买了一个洋娃娃送个一个陌生的女孩。

生:金吉娅买了棒棒糖送给妈妈和哥哥姐姐。

生:金吉娅送给我们善良、同情、仁爱和体贴。

6、你们真会读书,第一次读就能从课文中读出这么多的给予。你能说说课文中谁的给予给你印象最深刻吗?(金吉娅对陌生小女孩的给予给我印象最深刻。)。

三、直奔中心,感悟金吉娅对女孩的“给予”

1、出示句子:“后来,我看到一棵援助中心的‘给予树’。树上有许多卡片,其中一张是一个小女孩写的。她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给他一个穿裙子的洋娃娃。”

(1)学生自由读。

(3)看看哪一个词会跳出来,从这个词中你读懂了什么?

a、援助(点击变红)。

“援助”是什么意思?“援助中心”是一个怎样的机构?(给别人提供帮助的地方。)。

想一想,最需要我们援助的人有哪一些?(在大街上乞讨的人需要援助。流浪儿、失学的孩子需要援助。)。

想一想,课文中需要帮助的小女孩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学生想象,教师评价)。

小女孩是多么需要人们的帮助啊!

还有其他的词语跳出来吗?

b、一直盼望(点击变红)。

我们不认识这个小女孩,不知道她长什么样,不知道她家里的情况,也不知道她对什么感兴趣,但是我们现在知道她一直盼望有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一直盼望”是什么意思?她一直盼望洋娃娃干什么呢?拓展。(晚上,她盼望——;梦中,他盼望——;早晨,他盼望——。

从晚上到早上,从梦中到清醒的时候,小女孩每时每刻都在盼望有一个洋娃娃,这真是——一直盼望。

指导朗读(指名读3人,她可是一直在盼望啊。评价:多么急切的心情。)。

你还看到了哪个词语?

c、卡片(点击变红)。

1、是啊,给予树上除了树叶还挂满了卡片,其中有一张卡片是这个小女孩的,卡片上有她的一个小小的愿望。就是这么一张卡片,你能看到卡片上写的字吗?看到了吗?写着什么?请你把看到的写下来吧。老师已经为你们准备了卡片。配上音乐。

把你写的念给大家听,看看能不能打动别人的心。

我是个孤儿,是个没有伙伴的小女孩,是个没有爸爸妈妈关怀的小女孩,我多么希望有一个穿这裙子的洋娃娃,我多么希望圣诞老人送给我一个洋娃娃!(情真意切,很能打动人)。我盼望圣诞老人送给我一个穿着红裙子、长着黄头发、头上带着红花的洋娃娃。(很直接)。

我是一个孤儿,我没有伙伴,爸爸妈妈因病去世了。我一直盼望有一个洋娃娃,在我最孤单的时候和我玩耍。(非常恳切!)。

2、是呀,金吉娅仿佛真的看到了这些情景,她被小姑娘的心愿感动了。她会想些什么?(学生想象)。

3、于是,金吉娅果断地作出了决定,买了洋娃娃,送到了援助中心。她会在卡片上写句什么话?(学生想象说话)。

4、小女孩收到洋娃娃,读着卡片上的留言,她又会怎么想呢?(出示名言:给予永远比索取愉快。——高尔基)。

四、总结给予,升华情感。

1、课件出示最后一段:我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article/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朗读。音乐声起《让世界充满爱》。

2、在这个圣诞节里,金吉娅给予别人的是什么?

3、妈妈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妈妈会怎么赞扬金吉娅?(引读句子,把书面语言转变为口语)。

5、这说明大家对“给予树”有了自己的理解。你能给“给予树”再起个名字吗?

(愿望树;感情树;快乐树;爱心树;友谊树)。

6、这样的一棵给予树应该种到每一个人的心中。请记住(出示名言:给予永远比索取愉快。——高尔基)。

五、书写指导。

1、认读词语。(出示词语,朗读)。

2、学写生。范写:宽、裕(请你提醒老师)。

3、学生书写。

给予树的教案范文(24篇)篇十一

《给予树》是小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爱的教育。本文主要写圣诞节前小女儿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需要帮助的小女孩,赞扬了金吉娅的爱心和她善良的品质。通过教学,一是让学生体会金吉娅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并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二是让学生学习体会课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的训练要点,积累语言。因此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1、会认“予,圣,诞”等10个生字,正确朗读“给予,试探”等20个词语,会写“裕,卡”2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通过妈妈感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教学中通过回家途中哥哥姐姐和金吉娅的不同表现,体会金吉娅沉默不语后的深刻原因;通过妈妈心情变化两个方面来体现金吉娅的善良和富有爱心。

本课教学我安排了两个课时,第一课时教学重难点是通过妈妈感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对陌生人的爱,第二课时主要分析金吉娅对陌生人的爱产生的深刻原因,体会母子之爱和手足之爱,重点体会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在第一课时教学中,以爱为主线,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景,体会“给予”

课件播放“扶陌生人上车”“给奶奶梳头”等四幅图片,把学生带入到一种爱的氛围中,初步感受到“给予是快乐的”“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这样的道理,使学生较快地进入文本中主人公的生活,为后面金吉娅送给一个素不相识的小女孩一个洋娃娃这一举动作了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通过让学生初读课文,提出“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这样一个问题,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并相机解决课文的生字词教学。虽然学生在回答过程中,语言组织不是很流畅,但学生们还是提炼出了文本的主要内容。

三、精读感悟,体会感情。

在这一环节,主要是通过回家途中哥哥姐姐的兴高采烈和金吉娅的沉默不语进行对比,引导学生理解产生沉默不语的深刻原因,并引出妈妈此刻的心情是生气并带有疑惑,抓住“疑惑”很自然地过渡到文章第四自然段,解决“金吉娅到底把钱花到哪里去了?”这个问题。又从金吉娅的语言“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步步深入体会金吉娅是一个善良,富有同情心的人,最后,通过妈妈心情的变化,再一次体会金吉娅的高贵品质。

四、朗诵诗歌,升华感情。

从平时的生活中你给予过别人什么,又得到过哪些人的帮助,感受到人间处处都有爱,学生的情感被激发了出来,这时,在背景音乐的衬托下,朗诵爱的诗篇,使文章思想进一步升华。

五、指导书写,抓“双基”

在这一阶段,主要指导学生书写“裕”“卡”两字,提出注意点。

一堂课下来,觉得自己在上课过程中比较自然,这是最大的进步,同时发现离心中自己设定的风格比较遥远,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之路上慢慢摸索,慢慢积累。就这堂课而言,我觉得最大的问题是过多地挖掘人文性,而有点忽视语文的工具性,由于担心时间不够,对生字,词语的教学一笔带过,导致学生在做作业时,看拼音词语错误率很高。

通过这样的一堂汇报课,发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找出自身的不足,这样一点一滴的积累,相信会对未来我的语文教学有一定的帮助。

对于《给予树》的教学,也算是经过深思熟虑,精心设计,抓住主线——妈妈的情感变化为切入口,层层推进,引导孩子进入文本,逐步体会主人翁——女孩金吉娅善良、仁爱的思想境界,从而培养孩子们关心他人,仁慈待人的思想感情。

可上着课怎么就觉得学生老是不愿意随着我的引领进行思考,师生关系显得陌生而疏远,远没有平时来得得心应手。

思考再三,猜想定是自己的设计出现了一些问题。粗粗梳理一下,理出如下两点反思。

首先,教学的设计要符合孩子们的思维习惯。

尽管自己觉得抓住文中妈妈的情感变化这一主线是比较合理的教学措施,但对于学生来说,毕竟阅读的跳跃性比较大。妈妈激动地抱住金吉娅的内容在文章的最后一段,妈妈因为攒的钱不多担心孩子们买不到礼物的句子在文章的开头,而妈妈看到金吉娅没给家人买像样礼物而生气的句子在文章的中间。这样,多数学生一时难以熟练掌握老师的引领路径,从而出现学习困难,使得探究的兴趣受挫。

对此,考虑在对全文进行研读的时候,得舍得花时间让孩子们更多地接触文本,熟悉文本,并激发孩子们的探究兴趣,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或者,从孩子们的阅读习惯出发,设计孩子们更易接受的教学方式。另外,在今后的教学中,多使用各种教学策略,培养并不断提高孩子们的阅读能力,也许存在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其二,对于孩子情感的激发,要从孩子的生活入手。

可能孩子们对于国外家庭的生活缺少了解,所以对于课文中的故事缺少亲近感,难以激起心灵的共鸣。

鼓励孩子们课前多多了解文章的背景资料,应该是个不错的办法。当然,让孩子们从更多的课外阅读中,了解更多的课外知识,体会更为复杂的人物情感,则是提高语文阅读能力最高明的举措。因为在课堂中,那些阅读面比较宽广的孩子依然能逐步接受老师的指导,较快领会到文章的思想情感。

如最后,当老师问:这样的“给予树”应该种在哪里?一些学生便能在文章内容的启发下,发自内心地说出:这样的“给予树”应该种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应该种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实录片段一〗。

生:读了“她一直盼望有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这句话,我很同情她。“一直”说明她盼望了很久了。

师:是啊,她也许是从……就开始盼望了?

生:也许她从懂事一直盼望到了现在。

生:也许她已经盼望了好几个圣诞节了。

屏显填空:

抱着心爱的洋娃娃,小女孩____,她说:“____”。

〖反思〗。

这一片段的教学,我抓住了文中“一直盼望”、“什么都没有”两个句子进行感悟,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在潜意识里和小女孩进行比较,从而引起内心的同情,更好地感悟到文章蕴涵的情感,达到“以说促悟,以悟促读”的教学效果。

〖实录片段二〗。

师:现在这位小女孩终于如愿以偿,抱着心爱的洋娃娃,小女孩会怎么样?又会说些什么呢?抱着心爱的洋娃娃,小女孩____,她说:“____”。

学生想象回答后小结。

师:所以,这棵给予树还可以叫什么树?

生:爱心树。

生:幸福树。

生:愿望树。

……。

师:多美的名字啊!那么同学们,你们意在心里种下一棵给予树吗?希望这棵给予树能在你们的心中生根茂盛,让我们每个人都来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反思〗。

给予树的教案范文(24篇)篇十二

师: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课文,谁来把题目读一下。

师:对不对?同意的举手。百分之一百。遗憾地告诉大家,不对。

生:应该是,31,给予树。

师:和刚才不一样吗?我听听差不多。

生:刚才读的时候把“31”和“给予树”连起来了,应该分开些。

师:请你读一下。

生读。

师:有一点进步,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地方,非常遗憾,没有读出来。

生:第31课,给予树。

师:掌声。这个“31”要读第31课。一起读一下。

生:第31课,给予树。

生:我知道,因为“给”还有其他读音,而“予”只有一个读音。

师:说得真好。那么“给”还有一个读音是什么?

生:gei。

师:组个词。

生:给你。

师:谢谢你。

齐读课题。

生:是12月25日。

师:是的。那一天叫――。

生:圣诞节。

生:没有。

师:给予树的意思懂了吗?

生:懂了。

师:下面请大家听老师朗读课文。

师读课文。

生:老师你有一个地方读错了,应该是兴xing高采烈,不是兴xing高采烈。

师:谢谢你。 。

师:听了老师的朗读以后,这些生字你能读吗?谁来读一下。

生读:予 圣 诞 享 默。

糖 逛 援 仁 偿。

师:读得怎么样。

生:后鼻音要读准,声音要响亮,要清楚。

师:我们就按照这两个要求读:声音响亮,口齿清楚。

师:刚才一位同学说要读准前鼻音和后鼻音,先把后鼻音的字读一下,看谁读得准。

生读:圣享糖逛 偿。

师:前鼻音的字谁来读。

生读:诞援仁。

师:请大家一起读一遍,读两遍容易拖腔拖调。

生读。

师:有拼音能读,不带拼音能不能读?

生读。

师:请同学看这个词语,谁来读。

生读:如愿以偿。

师:再读得干脆一点。

生读。

师:如愿以偿是什么意思知道吗?

生:满足了对方的愿望。

师:是这个意思吗?不要读字典上查到的。

生:愿望得到实现。

师:愿望得以实现就叫如愿以偿。前面再加两个字那就更准了。

生:自己。

生:我的。

生:别人。

师:和别人、我的都没有关系。重新想一个词。

生:陌生人。

师:这个愿望实现容易不容易?

生:人们的愿望得到实现。

生:终于。愿望终于得到实现。

师:说明这个愿望实现容易吗?

生:不容易。

师:如愿以偿就是这个意思。请同学再读这个词。

生读:宽裕。

师: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生:是衣字旁。

师:是的,而且右边还有两点,写字的时候要注意。我们开车时候要礼让三先,写字也要这样,互相宽容。看老师来写。

师范写。

师:老师给大家猜个谜语,谜面叫丰衣足食。

生:是裕。

师:为什么?

生:因为丰衣就是指衣字旁,足食就是指谷。

师:是的,当年蒋介石的军队想要困死、饿死我们,我们的军队吃不饱,穿不暖,毛主席提了八个字: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丰衣足食就是这个“裕”字。

师:这是什么字?

生:卡。

师:组个词。

生:卡片。

生:卡通。

生:ic卡。

生:电话卡。

师:“卡”字像一个连体婴儿,是哪两个字?

生:“上”和“下”。

师:这个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上面一竖要稍微短一点。一横要长一点,起笔收笔要重一点。

师范写。

生:我知道为什么是连体,因为“上”的一横也是“下”的一横。

生:我还有一个要提醒的是“上”和“下”都有一横,不要写成两横。

师:下面请同学拿出本子来,把这些字每个写一遍。看看谁拿本子的动作最快。

学生写字。

师:你的写字姿势多规范啊!字写得漂亮的,人一定也长得漂亮,看谁写得漂亮。

师:和这两个同学写得很好,应验了这句话,字写得漂亮人也长得漂亮。

师:下面我们来读课文。有什么要求?

生:要有感情。书要放好。

师:要正确,首先要正确,还要流利,然后才是有感情。

生自读。

师:你们班几个同学?

生:44。

生:表示非常认真,读得有感情。

师:我以为有感情很难的,在这些同学身上表现出来了。

生:读得入迷了。

生:还有就是投入了这篇文章。

师:投入到这篇文章中去了。谢谢大家。

师:下面谁愿意来读。请你读第一段,刚才你也读得摇头晃脑。其他人要用耳朵听。

生读第一自然段。

师:请发表意见。

生:“裕”读错了。

师:请再读一遍。

生读。

生:嗓子太尖。

师:这是她努力的结果。

生:我觉得有别的地方的方言的味道。要说普通话就要说好。

生:前面两个“了”有点拖了。

师:我非常非常非常同意这位同学的意见,我们读课文就像在说话,你想想,这是谁说的话?妈妈这样说话吗?谁再来把这个毛病改掉。

生读。

师:确实有很大的进步,但小手还不少。

生:应该是试探,而不是探视。还有他漏了一个字。

生:攒是第三声。

给予树的教案范文(24篇)篇十三

知识与技能:继续认识10个生字,会写“予、宽、买、卡”4个生字,并理解“援助、如愿以偿、宽裕”等词语意思。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体会人物内心;合作探究,懂得爱就在我们身边,每个人都能献出自己的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到金吉亚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培养关爱他人的感情。

通过妈妈感情的变化,体会金吉亚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理解课文的最后一段话。

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旧知。

1.复习字词。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给予树》这篇课文(手指写好的课题说)。首先,检查大家对字词的掌握情况。(出示重点词语)。

师:谁愿意接受挑战,准确地读读这些词语(指名读,随机指正)。

生:按照教师提示个别朗读。

师:能做个“拥抱”的姿势吗?课文中指谁和谁拥抱着?

生:学生做“拥抱”姿势。

师:“圣诞节”在哪一天?

生:12月25日。

师:这是西方最重要的节日,犹如中国的——(生:春节),是一个非常快乐的节日。

师:谁愿意在字音、字形方面给大家提个醒。

生:字形,予——矛买——卖;字音,给担即。

师:我们一起准确地读读这些词语。

生:根据教师所指的易错内容集体读。

2.了解内容。

师:看来,大家已经扫除了字词障碍,这对于阅读理解会有很大的帮助。上节课我们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了解了“在圣诞前夕,发生了一个与小女孩金吉娅有关的故事。”谁愿意叙述一下这个故事?教师提示:如果有困难,可以结合屏幕上的词语或者手中教材给自己提提醒。

生1:圣诞节快到了,金吉娅去给一个陌生的小女孩买了一个洋娃娃。

师:你能简单地概括事件。

生2:圣诞节快到了,金吉娅去买圣诞礼物,在援助中心看到一棵给予树,她用妈。

妈给的钱为一个陌生的小女孩买了一个洋娃娃,妈妈知道后很感动。

师:你能抓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发生、发展过程来叙述,让人清楚地了解故。

事,而且有条理性,这也是我们平时说话时要注意的。

二、情境导入。

(出示:金吉娅图片与小声配乐)。

师:看,这就是那个令妈妈十分感动的小女孩——金吉娅,一个可爱的女孩子!相。

信妈妈的这份感动也会同样感染着我们三年一班的每一位孩子!

有这样一句话:“一个容易被感动的人,一定是一个幸福的人,一定是一个善良的人,也一定是一个纯洁的人!”

三、情境感悟。

1.布置阅读要求。

接下来,大家就用“一边读一边思考”的方法读书,老师建议大家采用轻声朗读的方式,有利于思考,而且不影响别人。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

3.组织汇报(音乐停)。

从你们笔直的小胸脯,看出来你们已经准备好了,让我们一同分享彼此的感动!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进行及时梳理:

第1自然段:姊妹之间的相互探听,体现了亲情——第2句话。

妈妈对孩子的担心,体现了对孩子的爱——第3句话。

(注意指导朗读)。

第2自然段:妈妈将100美元分给5个孩子,体现对孩子的爱——第1句话。

第3自然段:哥哥与姐姐之间采购礼物后的喜悦,体现了家庭的融洽——第2句话。

如果直奔第4自然段,可以进行以下处理:

师:你能读读这部分吗?(生读后不说了)。

师评价:你的感动理由很简单,如果能结合具体词句来体会就更好了。谁接着谈谈:

1句.从“到处逛逛”和“漂亮的礼物”体会到金吉娅对家人的体贴。

2句.“援助中心”的理解。

师:知道援助是什么意思吗?

生:帮助。

生1:在大街上乞讨的人需要援助。

师:是啊,所以我国有流浪人员收容机构,专门帮助他们。

生2:失学的孩子需要援助。

师:对失学儿童的援助我国有著名的工程——希望工程。

生3:卖火柴的小女孩需要援助。

生4:受灾的人们需要帮助。

(如果学生没有谈到这句话,可以适机处理:文中两次提到“援助中心”,它是干什么的呢?)。

3、4、5句重点词:“一直盼望”体会这是一个可怜的女孩。

生:她可能是一个孤儿,晚上一个人很孤单。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一直盼望她什么都没有。

师:你很会想象,“联系上下文”理解,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

生:她生活在很偏僻的地方,没有伙伴。

师:圣诞节快到了,这个小女孩寄给“援助中心”一张卡片(放。

音乐、小女孩、卡片)你能想象一下,她会写些什么吗?

生:(想象交际)。

师:老师根据课文内容也做了想象,听,她是这样写的:(播放小女孩的话)。

师:孩子们,如果这个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你会怎样想?怎样做呢?

生:可怜,我送给她一个(师:有同情心)。

生:我把她接回家(师:有爱心)。

师:小金吉娅和你们一样,把妈妈给的20美元几乎用尽,买了一个洋娃娃,送到了援助中心。

老师有个问题想问大家,金吉娅家很有钱吗?你怎么知道的?

生:(联系前文第1、2自然段体会)朗读这部分内容。

师:家里不宽裕,却给小女孩买了洋娃娃。如果你是金吉娅,当时决定帮助别人时心理怎么想的?但面对家人时,内心却是复杂的。谁再来读读。

师:这位同学读这段话的时候声音并不大,而且速度还很慢,这是为什么?

生:因为金吉娅心里很难过。

师:她明明做了一件好事,为什么还要难过呢?

生:因为妈妈当时还不知道她干了什么,妈妈的误会让她难过。

师:可是,一回到家,她就开始向妈妈解释了呀?

生1:她也不知道妈妈是否同意她的作法,所以说话的时候底气不足。(感情读)。

生2:我认为是因为金吉娅的钱不够了,不能给哥哥姐姐买礼物了,所以有点难过。(感情读)。

生3:在她的心里,哥哥姐姐和那个陌生的女孩一样重要,但是“忠孝不能两全”,(笑声)她也是思考了一番才作出这个决定的。

师:你能从中看出金吉娅是个怎样的女孩吗?

生1:金吉娅是个善解人意的女孩。

生2:金吉娅还是个懂事的孩子。她怕妈妈生气对身体不好,所以一回家就赶紧跟妈妈说了事情的真相.

师:(做“恍然大悟”状)原来是这样!你也是个懂事的孩子,一下子就读懂了金吉娅的心。

生:金吉娅是个善良美丽的女孩子。

师:你这里所说的“美丽”指的是她有一头漂亮的金黄色的打着卷儿的头发吗?

生:我觉得她的心灵和外表一样美。

师:美得和谐,美得统一。

(适机板书:善良仁爱同情体贴)。

师:面对这样一个女孩,妈妈怎能不激动呢?怎能不欣慰呢?

(投影打出最后一段:我紧紧拥抱着金吉娅。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师生齐读)。

师:什么叫如愿以偿?

生:就是愿望实现了。

师:愿望得以实现,就叫如愿以偿。

4.深化课题。

师:孩子们,现在如果请你给“给予树”再起个名字,你会起什么呢?

(出示:给予树是一棵的树。)。

生1:给予树是一棵挂满希望的树。

生2:给予树是一棵充满梦想的树。

生3:给予树是一棵能让人梦想成真的树。

生4:给予树是一棵挂着卡片,卡片上写着心愿的树。

师:是啊,给予树是一棵挂满了心愿的树,是一棵充满了梦想的树,是一棵神奇的树,能让孩子的梦想成真,愿望实现。

四、拓展延伸。

师:那么,这样的一棵给予树到底应该种在哪呢?

生:在援助中心。

(多媒体:在《让世界充满爱》(或《相亲相爱》)的背景音乐中,播放各种贫困、战争、灾害、无助的照片)。

生1:在我们的心里。

生2:在每个需要帮助的人那里。

师:是啊,把给予树种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上吧,让我们的世界充满爱,充满温暖!

给予树的教案范文(24篇)篇十四

1、读懂课文,理解最后一段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金吉娅美好、善良的心灵。

3、在朗读、品味的过程中,关注课文的表达方式,了解“给予”的真正含义。

1、师引:今天,我们这一节课继续来学习《给予树》。齐读课题。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了解了课文中的什么内容?你能用上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吗?

2、出示:

3、学生回答,并借机追问,你是从哪一小节中读懂的?请你把它再好好读一读。

1、齐读最后一小节,(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2、解释“如愿以偿”(你读懂了“如愿以偿”这个词语的意思了吗?)。

课文中讲谁的什么愿望终于实现了?

是谁帮她实现的?请你连起来说一说。

3、师引:那个渴望得到洋娃娃的小女孩得到了梦寐以求的礼物后,她绽开了甜蜜的微笑,这就是一个??(学生齐: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4、师引:同学们体会得真不错,我想这个填空题一定也难不倒你了。

出示:

这个圣诞节,她不但给我们(),还送给我们()。

但是如果,我这样表达这句话,你能说出它们有什么不一样了吗?

出示:

这个圣诞节,她不但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提示:交换了位置,作者想强调的内容不同,在妈妈的`心里,对一个陌生女孩的爱心和棒棒糖相比,哪个更让妈妈喜欢?)。

指名、齐读。

1、师引:金吉娅送给一个陌生女孩的是昂贵的洋娃娃,送给自己的家人的却只是棒棒糖,难道金吉娅不爱自己的家人吗?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句子中体会出来的?请你再次静下心来,细细读读课文,找到句子来体会体会。

2、出示交流:(注意要求学生,读课文中的句子,并加上自己的理解)。

a、金吉娅说话的声音很低,显然在为没能给我们买到像样的礼物而难过。

吉娅的心里“像样的礼物”该是怎样的?

b、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

金吉娅为什么沉默不语?(注意用第一人称)。

哥哥姐姐在干什么?(出示课文中的句子)。

4、师引:那金吉娅为什么还要把那么贵的礼物送给陌生的小女孩呢?

(1)找出金吉娅说的理由,并用笔划出那句话。

(2)我们在读这段话时,是不是也要象金吉娅前面说话的声音那样很低吗?为什么?(想得到妈妈的谅解、肯定、支持)。

(3)谁想来试一试,(指名试读)一起来试一试。(齐读)。

(4)让我们再来读一读金吉娅的话吧!(师生合作读)。

1、听了金吉娅轻轻的叙述,你了解到金吉娅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提示用上善良、仁爱、同情、体贴)来说一说。所有的善良、仁爱、同情、体贴都源自于一个字,那就是??“爱”。

2、感情引读最后一小节:

多么有爱心的孩子啊,作为孩子的母亲,所有的语言都无法表达她此时此刻内心的激动,只有??(激动地读一读)。

作为孩子的母亲,也为刚才误解了孩子而感到深深的歉意,千言百语化作一个深情的拥抱,(我们满怀深情地读一读)。

作为孩子的母亲,更为有一个这样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他人的孩子而。

感到自豪,于是??(让我们自豪地读一读)。

4、在一个温暖如春的下午,金吉娅收到了一封来自远方的来信,那是那个收到洋娃娃的小女孩的来信,信上会怎么说?(想象说话)。

5、师引:。

同学们,“给予”是一种快乐,快乐了别人,也快乐了自己;“给予”是冬是里的一缕阳光,温暖了你的心,也温暖了他的心……你觉得“给予”是什么?(要求用优美的语句说一说自己对“给予”的理解)。

给予树的教案范文(24篇)篇十五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礼物,想看看吗?(出示)。

漂亮吗?看得这么入迷,心里在想什么呢?

老师今天不但带来了这么多汽车,还带来了一个跟汽车有关的动人故事,题目是“给予是快乐的”。(同时板书:给予是快乐的)。

齐读课题。

1、同学们,让我们暂时抛开世俗的纷扰,用心聆听这个感人的故事!(出示)。

2、谁来说你此时的心情?

3、过渡:带着你们的感动,打开课本到142页,轻声地读课文,找出让你感动的内容。

4、学生自学。

3、全班讨论。

l故事中出现了几个人物?哪两个是主要人物?

l哪些内容让你感动?(学生自由说)。

1、

a、(出示):

你是说这车是你哥哥白白送给你的?天哪!我希望……”

指名读。

评价指导。(读出“羡慕”)。

女生齐读。男生齐读。

b、同学们认为小男孩会希望什么?

过渡:保罗是怎么想的呢?小男孩又究竟希望什么呢?我们来看:(出示)。

(1)保罗:保罗当然知道他希望什么,他会希望他也有一个这样的哥哥……。

(2)小男孩:“我希望我将来也能像你哥哥那样……”

这里有两个省略号,都是蒋老师加的,你能分别说出省略号里的内容吗?先自己读读,再告诉我。

c、小男孩的回答出乎你们的意料吗?对于保罗呢?你们怎么知道的?

d、试着读读这几句话,把这种强烈的反差读出来?

分角色读。

a、(出示第二次对比):

l指名读。

l再次将保罗的想法和小男孩所说的话对比,你们能得到什么结论?

l错在哪儿?

b、这几句话中出现了一个节日是什么?谁知道这个节日?

(出示“圣诞节”)。

c、师:

圣诞节,一个多么令人期待的节日,每个孩子本应无忧无虑地等待着它的到来,然而小男孩却一心想着他那脚有残疾的弟弟。对于脚有残疾的人来说,最大的痛苦是不能和正常人一样行走自如。小男孩要给弟弟一辆新车,对弟弟来说这是最大的幸福和安慰。

l你们认为小男孩的这番话包含着他对弟弟的什么情感?

l自己练读,读出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l指名读。(你认为小男孩以后会努力实现这个承诺吗?读出他的那种坚定的决心!)。

l挑战读。

e、师:此时此刻你们的心情如何?能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达出来吗?齐读小男孩的话。

3、

a、(出示最后2节)。

指名读。

l看着车窗外的一切,车内的三个人心情一定难以平静。同学们,如果你就是那个小男孩、小弟弟或是保罗,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或是做些什么呢?围成三人小组分角色互相说一说、演一演。

l请1--2个小组上台表演。

b、这真是一个令他们三人都难以忘记的夜晚,

尤其是保罗,因为从此他真正懂得了一个做人的道理――“给予是快乐的”。

齐读。

通过刚才的学习,谁能告诉我“给予”就是指什么?(相机板书:奉献、帮助、关怀、关爱……)。

师领读课题。(突出“给予”再突出“快乐”)。

1、过渡:当我第一次看到这个故事的时侯,我真的很感动,感动于小弟弟的幸福,感动于小男孩的无私,感动于保罗思想的升华。

我把自己的收获总结为这样一句话:

(出示)。

2、学了课文,你们想到了什么呢?拿出小卡片,把你最想说的一句话写下来。

3、生书写,小组交流。

4、选比较1-2个优秀的打到电脑上,大家一块儿读。再指名说说自己写的。

5、师总结:看到同学们有这么多的感想,老师感到很高兴,有句话叫作: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希望同学们能在以后的生活中,多给予别人一丝关怀,一份帮助,同时也获取一份真正的快乐。

布置作业。

尝试给予别人一句关怀、一次援助,哪怕是一个笑容,并将自己的快乐与同学交流。

奉献。

帮助。

给予树的教案范文(24篇)篇十六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给予、试探、心意、祝福、甜蜜、担心、宽裕、前夕、提醒、兴高采烈、暗示、猜测、立即、卡片、盼望、显然、拥抱、仁爱、同情、体贴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培养关爱他人的感情。

4、积累语言。

通过妈妈感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理解课文的最后一段话。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搜集有关圣诞节资料。

3、多媒体课件。

两课时

一、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圣诞资料,导入新课。

二、出示课题,理解给予。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四、学习生字词。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多媒体课件展示圣诞有关的资料,创设西方孩子过圣诞节装饰圣诞树、制圣诞卡片,送圣诞礼物的快乐氛围,导入金吉娅一家购买圣诞礼物这一新课内容。

二、细读感悟,体会感情

1.金吉娅和哥哥姐姐高高兴兴去商场采购礼物,回来的路上他们有什么表现呢?

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

2.课件出示:

回家途中,孩子们兴高采烈。你给我一点儿暗示,我让你摸摸口袋,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

为什么金吉娅沉默不语呢?

3.当妈妈看到金吉娅知买了一些很便宜的棒棒糖时,心情怎样?

4.为什么妈妈很生气?

5.想象金吉娅在给小女孩买洋娃娃的时心里怎么想的?

6.课件出示:

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孩却什么都没有

从金吉娅的做法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7.听完金吉娅的讲述,妈妈的心情是怎么的?

出示我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尝的笑脸。

为什么说吉娅还送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

理解这一段话。

9、如果你是那个小女孩你会对金吉娅说什么?

三、课堂练笔,升华感情。

播放背景音乐,替小女孩写下感谢的话。

四、拓展活动,表达感情。

播放背景音乐,学生分组制作礼物,奉献爱心。

五、板书设计

给予树

哥哥姐姐 金吉娅 妈妈

兴高采烈 沉默不语 生气

激动

善良 仁爱 同情 体贴

给予树的教案范文(24篇)篇十七

1、正确读写本课12个生字及生字组成的词语,积累语言。

2、正确朗读课文,读好金吉娅对妈妈说的话,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培养关爱他人的情感。

【教学准备】。

1、教师:

自制幻灯片、七块磁铁、两张生字卡片、四张小卡片。

2、学生:

语文书、课堂作业本、铅笔盒。

【教学过程】。

一、导入。

2、圣诞节是西方国家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相当于我们中国的春节。那天,孩子们可以收到许许多多的礼物,所以可高兴了!然而,贫困人家的孩子就大不一样了,他们没有礼物,许多愿望都无法实现。于是,一些慈善机构、援助中心就让这些贫困孩子把愿望写在卡片上,插在圣诞树上,让好心人看了以后,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板画)。

我们把这样的圣诞树叫做“给予树”。

板书:

给予树的教案范文(24篇)篇十八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会认10个,会写12个;理解“沉默不语”等词语的意思。

2.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方法,并能运用此法理解课文内容。

3.读课文,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感悟思想感情,感受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等,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感染。

4.积累语言,练习写话。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检查预习

1.揭题导入新课。

2.检查预习。检查学生自主学习生字、新词及朗读课文的情况。对重点内容给以相应指导。

二、整体感知、自读质疑

1.自主读书,初步感知课文大意,了解文中所写的人物。

2.思考:课文写了哪些人物?谁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三、精读品赏,导学悟情

1.直奔重点,品读感悟。

(1)品读第三自然段。

以“沉默不语”为切入点,学习运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方法,理解该词背后所蕴含的意思,体会金吉亚的美好情感。

(2)品读第四自然段。

运用情景对话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悟人物,加深体验,受到熏陶。

2.升华情感,拓展延伸。

(1)品读末句,理解句意。

(2)感悟朗读,升华情感,拓展延伸。

四、总结提升,布置作业。

1.教师小结,回归整体。

2.依据学情,设计作业。

第二课时

一、谈话激趣,复习巩固

1.谈话激趣。

2.复习巩固。

二、依据文路,深悟亲情

1.自主读课文,感悟亲情。引导抓住母亲的情感变化,研读文本,体会母爱;抓住孩子间的馈赠,体会兄弟姐妹情。

2.感情朗读,深化体验。

三、创设情境,读写练笔

1.创设情境,激发写话欲望,进行写话练习。

2.交流、评议,引导悟情。

四、指导写字,积累巩固。

五、分层布置作业。

给予树的教案范文(24篇)篇十九

(3).打开书本,指名读书中的资料袋。

出示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

(2)学习期待部分

师:孩子们的表现怎么样?

生:孩子们收到最甜蜜的笑容。

师:孩子们的心情是多么的

生:兴奋、激动

师:请你带着这种心情读读这句话吧!指名读齐读。

(3)学习担心部分

师:在大家兴奋期待的时候,妈妈又为什么担心呢?

生:因为家里并不宽裕。

师:你从那些词句看出她的家里并不宽裕?

生:我只攒却要分享

生:担心

师:谁来读出妈妈的这份担心?自己试试,指名读齐读

(4)齐读第一自然段

你看,妈妈的担心和孩子们的兴奋期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我们一起在来读读这段话吧!

什么是给予树呢?请大家自己读读课文,把生字读正确了,把课文读通顺了。

1.出示新词:给予树,说说什么是给予树?

2.再来读读这几个词语,出示:金吉娅给予陌生如愿一偿

请你快速地默读课文,选择这些词语,完成下面的填空练习:

在圣诞节到来以前,()看到()上的(),就用给家人买()的钱,给一个()的女孩买了一个洋娃娃,让她终于()的事。

指名说二个齐读

师: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一)品味如愿以偿

1.师点如愿以偿:愿就是

生:愿望。

师:这个陌生女孩的愿望是什么呢?请你快速地自由读课文,用划出有关的句子。

出示这段话妈妈,我拿着钱援助中心的礼品区。指名读齐读

2.现在你能来说说她的愿望是什么吗?指名读

3.那么金吉娅是如何实现这个陌生小女孩的愿望的呢?请你再读读这段话。指名说

4.联系上下文,填上合适的词句,把金吉娅实现愿望的过程说得更具体些。指名说

6.齐读这段话

(二)对比体会小女孩的难过心情

1.师:如愿以偿的小女孩是多么

生:开心、激动.

师:但此时的金吉娅,她的心情是怎样的呢?请你再读读课文,用~~~~划出有关的句子。

指名读,出示这段话金吉娅的声音很低却什么也没有。

点评:读出难过的感受了吗?

是啊!你也在为金吉娅感到难过呢!

师:她只是在为没能给我们买像样的礼物而难过吗?她还在为谁感到难过呢?请你再读读这段话,指名说。

师:你能不能带着这种心情试着读读这句话?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指名说,点评:她真是善良,富有同情心的乖孩子。

5.齐读这两段话。

(三)领悟文章的中心思想

1.师:听了她说的话,妈妈被深深地打动了,她出示:我紧紧地拥抱着如愿以偿的笑脸。

生齐读:紧紧地拥抱如愿以偿的笑脸。

引读三次,语气一次比一次强烈。

说话练习:金吉娅的'哥哥姐姐对金吉娅说:()。

点评适当加入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体贴。

3.师:哥哥姐姐被金吉娅深深地打动了,这是一个多么善良仁爱富有同情心的孩子啊!这是一个多么令人感动的故事啊!其实这篇课文还蕴藏着很多爱意和给予之心呢!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篇课文,你发现了吗?齐读课文。

5.师小结:其实这个世界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彼此给予而充满了温暖,让我们把这些记录着让人觉得幸福的词语写一写,记一记吧!生写善良、同情、仁爱、体贴。

1.出示新词,请你用这些词语复述课文

2.2.替这个陌生女孩给金吉娅写一张感谢卡。

此课的教学可以从给予入手,首先让学生明白金吉娅给予了陌生女孩一个洋娃娃,给她帮助。通过读文,学生了解到她的家庭很不富裕,她的给予是很高尚的,是尽了最大的努力。她的给予是不容易的,并不是偶然的。这样学生就很容易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给予树的教案范文(24篇)篇二十

1、学习各种不同的讲道理的方式、方法,了解不同的文体特点。

2、学习把握不同文体中的主要内容,领悟文章深刻含义的方法。

本单元为哲理单元,或故事、或童话、或诗歌表达见解,阐明道理,是人读后受到启迪。

阅读链接中介绍了几种常见的阐述道理的文体,寓言、打比方、哲理诗漫画等。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抓住主要内容,理解字里行间所蕴含的道理。

阅读链接是本单元几篇课文的扩展和补充。

用故事讲道理

通过众所周知的《守株待兔》的故事,了解寓言的特点。

用打比方讲故事

以《泗水河畔师生游》以及两幅蕴含哲理的对联,引导学生体会打比方说理的委婉与奇妙。

对话框里的文字把学生由课内引向课外,指导学生课外了解更多的揭示道理,蕴含深意的作品。

教材介绍的几种讲道理的方式不必面面俱到地让学生了解掌握,可以选取学生感兴趣的一种方式,深入了解、研讨、学习,学生在搜集资料、创作、理解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掌握技巧,享受学习的快乐。以下几个方面可以选取学生感兴趣的课题某一角度深入进行。

一、自读《守株待兔》等寓言故事,了解语言特点。

“寓言”一词出于《庄子》。寓有寄托的意思,所谓寓言,就是作者用故事的形式巧妙的表达对人生的认识和感受。这些故事很简短,含有比喻和象征的意思,蕴含着人类的知识和智慧,是艺术化了的人身哲理。寓言起源于民间,劳动人民用生动、机智的故事寄托自己的生活经验。春秋战国时期,许多思想家和游说之士,大量吸收和借用这类民间故事,作为宣传自己主张的一种手段,他们进而创作新的寓言故事,以便说理生动、通俗易懂。

韩非子是当时最杰出的寓言作家,先秦寓言故事,《韩非子》一书中不仅多而且精采。大家熟悉的有《滥竽充数》《自相矛盾》《郑人买履》等等。

关于寓言的特点,在以前的教学中学生已经有所接触与了解,例如《陶罐与铁罐》《伊索寓言》等,本次教学前可以让学生搜集有关的故事,尤其是搜集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进一步感受寓言的特点。

有条件的班级可以让学生自己创作寓言故事,编辑成册或张贴出来大家交流、评议。

二、了解打比方说明道理的好处,学习打比方说明道理的技巧。

中国人说话爱打比方,用于文章叫比喻。比方打得好,可以生动形象、通晓明白,帮助人们理解问题,所以好的演讲者都会打比方。

打比方的第一个关键是要抓住共同点。换句话说,原问题和所打的比方必须具有相似点。

打比方的第二个关键是必须用简单的东西来比喻复杂的问题,而不是用复杂的东西来比喻简单的问题。水是实实在在的事物,而人的德行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孔子以水相比,生动形象地概括了“君子”的德行修养。

水还用来可以比喻什么?生活中常见的哪些事物还可以用开打比方说明道理?开启学生的思路,启迪学生的智慧,引发他们大胆想象是这项专题研讨的关键。

三、搜集有关哲理诗、对联,理解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引导学生搜集整理哲理诗,并从中体会诗句的含义,加强积累,以便写作时能够恰当地运用。

以下诗句可供参考。

1、陆游: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在迷茫中坚定执着地前行,才会有希望的惊喜。

2、刘禹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世间万物总不能摆脱消亡,但是同时又会有新生命的诞生,表达一种欣慰的情感。

3、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表达一种历尽艰难险阻后取得成功的骄傲情感,告诉人们成功的韵味,从而激励世人。

4、朱熹: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教人应当有奉献自己,服务他人而且默默无闻的精神。

5、王安石: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层。

站的高看的远,每个事物都能发挥他的作用,即使饱受他人的压制摧残也要实现自己的价值。

6、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死而后已的一种爱恋。感动他人的往往还是人与人之间的真情,所以好好去守护他人吧。

7、苏轼:人有悲欢离合,月由阴晴圆缺。

自然万物包括人都是分分合合,不必难过,可是你不是他,怎知别人的痛苦。表达无奈时的内心感受。

8、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人生就该豪迈洒脱,不谓权贵,做自己想做的事。

课时安排:本课建议教学2`3课时。

给予树的教案范文(24篇)篇二十一

《给予是快乐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24课教材。主要讲了保罗在圣诞节前夕与小男孩在短暂的接触中,从一开始的误解至最后的理解的过程,揭示了给予是快乐的这一人生哲理。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自主探究,自由表达,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真切感受,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情操。让学生在课堂中可以真正体验到“我”的存在,让学生担当课堂的主人,“我”的课堂“我”做主,“我”大胆地探究,“我”勤奋地思索,“我”体验成功的愉悦,“我”享受学习的快乐。

一、引入,揭示课题。

师:考一考同学们的成语积累情况,敢不敢接受挑战?

生齐:敢!

师:说说描述快乐的成语。

生1:满面春风。

生2:神采飞扬、兴高采烈。

生3:春风得意。

师:这个词多好。

生4:喜笑颜开。

生5:心花怒放。

师:同学们,有一种快乐不是表现在脸上,而是心灵的感应,如春风吹过,涟漪荡开。这种快乐便是——(在课题“给予”下圈点)。

生齐:给予。

师:给予是什么意思呢?用你的话说一说。

生:把自己的东西给别人。

生:为别人创造一些美好的东西、生活。

师:这句话含义太丰富了,包含好多呢。

生:给别人帮忙做事,送给别人需要的钱物,还有……。

生补:还有精神上的,如陪老人说说话。

师:给予的反义词呢。

生:索取。

师:这个词用得很准确。

生:给了她。

师:你的境界很高。

生:我估计不会给,人都是自私的。

师:是的,这个小朋友还小,还不懂道理,无论我怎么说,他也不乐意把到手的东西送出去。看来,课题“给予是快乐的”这句话说起来容易,真正懂得它的真义是不简单的,课文中的保罗也是如此,不信你读读课文。

二、初读,了解情节。

[学生自由读课文]。

师:保罗是怎么真正理解“给予是快乐的”?是一下子就明白的吗?(生摇头)。

(板书:……开始……后来……)。

生1:保罗在圣诞节前夕收到了他哥哥送给他的新车,一天,遇上了一位小男孩,开始小男孩请求他把车停到他的家门口,小男孩背着他的脚有残疾的弟弟下来了,后来,保罗开车与他们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师:我感觉中间是不是漏了个环节。

生2:开始,小男孩问保罗,这车是您的吗,当保罗得知这车这他哥哥送给他的圣诞礼物时,他说希望……保罗以为是希望也有这样的哥哥,而他却说是希望自己也能像他哥哥一样,这让保罗十份惊讶。

师:后来——。

生3:我来接着说。后来,保罗开车带着他在大街上兜风的时候,小男孩请求保罗将车开到他的家门口,保罗以为这小男孩是想炫耀自己。

师:可这回保罗又——。

生齐:想错了。

生3(接着说):哪知道小男孩是想让他的弟弟也出来看看圣诞节的夜景。

生4:保罗感动了,把小弟弟抱进了车里,他们在一起度过了一个美好的夜晚。

师:从那天起,保罗真正懂得了——。

师:让我们再来读一次课文,感受那一个个动人的场景,体会那一个个场景里人物的内心。咱们来开火车朗读。

三、赏读,体味真情。

师:听你们朗读时,我发现文中有一句话可谓意味深长,让我想到了很多……。

生1:第8小节“车开了一段路,小男孩转过身来,眼里闪着亮光”,这句里面的“闪着亮光”意味深长。

师: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你注意到这个细节,很好。从“闪着亮光”你能体会到什么?

生2:这是一种期盼的眼神。

师:不错。这亮光是一种期盼,一种渴望。小男孩期盼什么,又渴望什么呢?联系前面,看看后面。

(同学们在思考)。

生3:他说,“先生,你能把车开到我家门口吗?”再联系后面他背着他的弟弟出来,我想,这亮光是他心中的一个激动的念头:如果我的弟弟也能像我这样坐在车里欣赏着圣诞节的美景有多好哇,对,这亮光是小男孩的心里期盼,他期望保罗将车开到家门口,让弟弟看到这辆车,他要告诉他的弟弟,他将来也会送一辆新车给弟弟的。

师:是的,11小节小男孩抱着弟弟出来的一幕,任你是铁石心肠,也会被打动,轻轻地读读这个小节吧。(生朗读)。

师:“闪着亮光”这一句话确实意味深长,但还不是严老师心目中的那句。

生4:“他们三个人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师:噢,说说看?

生4:保罗和小男孩偶然相遇,中间发生的事情让保罗感受到给予是快乐的。

师:好,我们来读读这一小节。(生齐读,读中能体会到有情有义)。

师:这是个什么样的画面,在书上用个词语注注。

生5:感人肺腑。

生6:温馨。

师:我喜欢这个词儿。小男孩和他的弟弟也许没有亲人了,此时的保罗就是他们的长辈了,在这个圣诞节的夜晚,他们“一家人”驱车出游,这是多么温馨的画面啊。

生7:也许这个小弟弟从来就没有出过远门,从来没有见到外面的世界是怎样的,是保罗让小弟弟的眼前出现了一丝亮光。(师插:是温暖的亮光)。

这样的一个圣诞夜小弟弟将终身难忘。

师:是的,哥哥在身边,好心人保罗为他驾车,外面也许冷风飕飕,但车厢里温暖如春。

生8:这样的夜晚对于小男孩同样难忘。他遇上了好人保罗,他让小弟弟获得了幸福。弟弟快乐了小男孩自然也会十分的开心。

师:如果说小男孩遇上保罗是一种幸运,保罗遇上小男孩难道就不是一次幸运?

师(情绪激动):这个快乐的圣诞夜让小男孩和他的残疾弟弟难忘,难忘保罗就会忘记?

生齐:不会。

师:为什么?

师:“从中”怎么讲?

生11:是保罗从小男孩对他的小弟弟的照料中,从他的话语里、行动中明白了这个道理。

师:保罗仅仅就是旁观者吗?

生12:不是,他自己也在对小男孩的照料中,对小弟弟的关心中感受到了快乐!

师:不简单。具体说说。

生14:第6小节保罗“不由自主问了一句”,并且带小男孩兜风,这不也是给予吗?想想,这是个圣诞之夜啊,他应该赶快回家的。

师:不错,还有吗?

生15:第12小节“保罗下了车,把小弟弟抱进了车里”。

生16:保罗被小男孩的话语感动了。就像前面不由自主带小男孩兜风一样,这回也是不由自主连忙下车去抱起那残疾小弟弟。

师:说得多好啊。是眼前的真情让保罗再一次受到感染。让我们通过朗读再一次目睹这感人的一幕,为小男孩,为保罗感动。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11、12两小节)。

四、总结,升华主题。

出示小黑板:“整个夜晚,保罗从内心感受到,给予是令人快乐的。”

(学生读最后一段,谈体会)。

生1:我从这件事里体会到了什么是人间至情。我会记住这个故事,记住小男孩、记住保罗的。

生2:我也会记住那个小弟弟的,我祝愿他早日康复。

师:好想法,让我们在心里默默地祝福小弟弟能够康复,站起来,享受生活。

生3:这个圣诞夜我也不会忘记。我为保罗得到一辆新车而高兴……。

师(插):这个圣诞夜,保罗不仅有一辆新车,也拥有了一颗爱心,美好的爱心。我们为他高兴。

生4:保罗和小男孩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保罗向小男孩伸出了一双温暖的手臂;小男孩虽然只有十多岁,但也向他的弟弟献出了令我们心碎的爱的温暖。虽然我是个旁观者,但也深深被打动了。

生5:这个夜晚会陪伴保罗一生,我想也会陪伴我一生……。

生6:“给予”的意思是只求奉献,不求索取。

生7:这个不寻常的圣诞夜前夜,保罗被小男孩深深地感动了。也将关爱送进了小男孩和他的弟弟,从而深切地感受到给予的快乐。

生8:一个快乐给多少人分享,就变成了很多人的快乐。

生9:我也要做一个乐于助人,不求回报的人。

……。

师提示:最后一段的作用是篇末点题,点明中心。

五、拓展,课外延伸。

师:最后让我们以一首小诗结束这节课。

出示小诗:群星把光明送给夜空,

点点璀璨,

闪烁出永恒的美丽。

鲜花把芳香送给大地,

朵朵灿烂,

绽放出一春的明媚。

你听,你听啊,

它们在轻轻絮语——。

给予,

是美好的;

给予,

(齐念)。

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可以真正体验到“我”的存在,使我一直在探讨的问题,这节课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决这个问题,达到了一定预期效果。

一、“我”的课堂。课堂开始的“说成语”环节,是“我”的积累,在此基础上获得“给予”的初识;“初读”是“我”在读书,用我自己的话说出事情的前因后果;“赏读”是课堂的高潮,是“我”的情感与作者,与保罗、小男孩、小男孩的弟弟的交融与碰撞。

二、“我”很紧张。课堂是一个思维高度集中的智力活动场,要注重问题的设计,让学生感到老师就那么一两个提问却足以让“我”忙得不亦乐乎:

“车开了一段路,小男孩转过身来,眼里闪着亮光”,这句里面的“闪着亮光”的意味……。

“他们三个人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保罗和小男孩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保罗向小男孩伸出了一双温暖的手臂;小男孩虽然只有十多岁,但也向他的弟弟献出了令我们心碎的爱的温暖。

虽然我是个旁观者,但也深深被打动了。”

……。

这都是“我”自己呀!

三、“我”很愉快。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充分地体会到学习语文的快乐。语文不再是枯燥乏味、没有生气与活力的文字符号。在老师充满诗情画意的语言中,“我”的语文学习也是那样的生动活泼,语文原来是那样的有趣,祖国的语言文字是那样优美,人原来就是要这样活着。

给予树的教案范文(24篇)篇二十二

1、教师板书:给予回忆以前学过的课文《给予树》,说说自己对给予的理解,找一找生活中的反义词。

1、教师引导学生明确中的要求,回忆略读课文的学习步骤,教师进行引导,并提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

2、教师出示自学要求,学生明确要求,自读课文。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懂的地方做一做记号。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4、教师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

(1)分段读课文,读到读不通的地方引导多读几遍。

(2)检查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顺势板书课文中的关键人物,让学生根据课文中的.关键人物,来概括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1、再读课文,读到让你感动的地方,请你用波浪线画出相关的句子,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特别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同学。

3、全班反馈。根据学生的反馈教师出示重要的句子。

a、男孩却说:“我希望自己也能当这样的哥哥。”

(1)你为什么被这句话感动了?

(2)难道这个小男孩他不喜欢这辆小汽车吗?

(3)你是从哪里感受到小男孩也很喜欢这辆小汽车?

(4)同桌进行对话反馈,作为保罗他的哥哥送给他一辆车,他又有怎样的态度?

(很自然,很平常,不足为奇)。

(5)他和我们一样都被小男孩这种举动惊呆了?再读读这句让我们感动的句子。

b、男孩跳下车……..

(1)这句话分别从描写小男孩的哪两个方面来写的?

(2)请你标出相关的重点词语和句子。再读一读,面对小男孩的做法,你想说什么?

(3)面对小男孩的要求,保罗是一种怎样的猜测?你又是一种怎样的猜测?

(5)那个晚上的圣诞节你猜测一下,他们会是怎样度过的?

c、那个晚上为什么令保罗难忘?请你说说自己的理解。

1、学生自读阅读连接《给,永远比拿愉快》。

2、读了课文,请你谈谈高尔基想告诉他的孩子什么?你有什么启发?

给予树的教案范文(24篇)篇二十三

知识与技能:

1. 正确认读本课4个生字,学会书写10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相互给予的快乐和幸福。

1. 利用故事《给永远比拿愉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让学生自读自学疏通生字词,大体了解文章内容。

3. 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思考并讨论,把握文章中心。

4. 回味课题,深化理解,提高认识,明辨事理。

体会相互给予的快乐和幸福,感受高尚无私的胸怀,置生死于度外的品格。

揣摩一个在沙漠中饱受饥渴折磨、濒临死亡的人面对一壶水和一张纸条的抉择。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给予的意义。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一)教师讲述故事:高尔基的《给永远比拿愉快》。出示课件。

(二)学生畅谈生活中给予他人与得到给予的经历。出示课件。

(三)板书课题,过渡:我们看看《给予的故事》又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一)自读课文,边读边划出本课的生字词,标好段落。出示课件。

(二)开火车认读生字,指导识记生字。课件出示。

(三)指名分段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三、置身场景,畅谈感受。

(一)学习第一个场景。

1、主人公是在什么样的处境中面临生死的抉择?你是从哪看出来的?(第一自然段)出示课件。

2、读了这一段,在你眼前展现出怎样的一幅画面?让学生想象着说。

3、假如是你,头顶上是火辣辣的太阳,脚下是茫茫的大沙漠,此时的你又饥又渴,还迷失了方向,描述一下你当时的感受。

幻灯出示茫茫的沙漠,感受炎热与饥渴。

4、让学生带着这种感觉来读一下这一段。

5、主人公遇到这么大的困难,他放弃生的希望了吗?从哪看出来的?

(二)学习第二个场景。

木屋、水壶、汲水器、纸条……

2、对于一个在沙漠中饱受饥渴折磨、濒临死亡的人来说,哪怕是一壶水也能挽救他的生命。恰在这时,真的在他面前出现了一壶水,然而他并没有立即喝下这壶救命的水,因为他在水壶上看到了这样一段话——生齐读。

3、课件出示纸条上的话:“要先把这壶水灌进汲水器,才能打出水。走之前,一定要把水壶装满水。”

4、如何理解纸条上的话?

纸条上的话有两层意思:(1)满足自己的需求。(2)方便别人。

5、学生齐读,体会:当他看到这壶水和纸条上的字时,他的心情怎样?

6、带着上面所谈到的这种心情读一读?

(三)学习第三个场景。

2、在这种情况下,假如是你,你会怎么做?

3、生死就在一念之间,他又是怎样的心情?他做出了怎样的抉择呢?

4、把水倒入,按纸条上的话做。按纸条做后的结果是怎样的?

5、这时主人公是什么样的心情呢?你体会到了什么?

四、设置悬念,承接研读。

是什么促使他这样去做,让他把生死置之度外呢?

下节课我们继续研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通读全文。

(一)听写生字词。

(二)四人小组内分段读文。

(三)过渡:是什么促使那个人按纸条上说得去做呢?

二、反复揣摩,重点理解。

课件出示:只有把生死置之度外,才能尝到甘美的泉水。

(一)结合课文内容与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二)此时此刻,你想对主人公说些什么?

(四)在茫茫的沙漠中,寸草不生,骄阳似火,主人公饥渴难耐,他如果不管纸条上的忠告,选择喝下水壶里的水,也无所谓错,而那又会有怎样的结果?出示课件,学生展开想象讨论。

(五)主人公在冒着牺牲自己生命的危险,也要试一试,为更多的人找到生命之水,这是何等高尚的品质呀。

三、品味“给予”,总结全文。

(一)学完课文,你对“给予”又有什么新的理解?

(二)小故事中蕴涵着大道理,谈谈你学完本文的感受。

四、感情升华,拓展延伸。

有句话叫付出永远比索取快乐。此时,老师有很多想给予同学们:课件出示

一束花

一句话

送去的是温暖

表达的是关爱

伸出你的手

别人握住的就是力量

露出你的笑

别人感受的就是阳光

只要我们心中充满爱,我相信,在世界的每个角落里,你、我、他,我们大家都能在自由的天空下创造出更加美好的世界。

希望同学们可以永远的记住一句话:“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五、课下作业,推荐篇目。

(一) 把《给予的故事》讲给家长和朋友听。出示课件

(二)搜集阅读有关以爱为主题的文章读,如《善念的回报》、《掌声》 等。

给予树的教案范文(24篇)篇二十四

观课议课是语文教研活动的重要方式,是落实校本教研的重要途径,是探索、诊断、检验课堂教学改革成效的重要方法,也是广大教师喜闻乐见的语文教研形式。

长期以来,我们青年教师将观课、学课作为自己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笔者曾经无数次醉心于名、特、优教师的独具匠心的设计,痴迷于大家富丽堂皇的课堂气象。总以为,大家就是这样的,是高不可攀的,是可望而不可及。这种想法止步于听到于永正老师执教的《给予树》一课。

《给予树》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讲述的是八岁的小女孩金吉娅,在随家人购买圣诞节礼物时,用自己原本准备为家人购买圣诞礼物的20美元,为一位陌生的希望得到救助的小姑娘完成圣诞愿望的故事。故事情节简单,内容浅显,但感情真挚,人物形象丰满感人。于老师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和在学习活动的设计上给笔者全新的感受——原来语文课可以这样上,也能上得很好。

按照课标要求,三年级的阅读教学第一条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条是“初步学会默读”,第三条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第八条是“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

1.读的目标落到实处。

在于老师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看到,他紧紧围绕课标设计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作为一项重要目标予以落实,通过学生的自由读、指名朗读、教师范读、学生比赛读等多种形式进行读的训练,目标达成度高。文中金吉娅对妈妈说的话是表现她金子般美好心灵的重要部分,读好这段话对理解人物、感受语言至关重要。在学生读不出金吉娅对家人的愧疚,但又认为自己做的正确的复杂的心理时,于老师适时地进行了范读。在声情并茂的范读后他问学生“从我的朗读中,你觉得金吉亚是个怎样的孩子?”学生回答:“有爱心,有同情心,善良,仁爱。”“我在读金吉亚的话时,仿佛就变成了只有八岁的金吉亚。家里并不宽裕,妈妈好不容易攒了一百美元,每人只能分到20美元去选购圣诞礼物,而且妈妈要求每人至少要买四份圣诞礼物,但是我却用这二十美元给陌生的小女孩买了圣诞礼物。现在,我就站在母亲面前告诉她这一切。请大家把金吉亚说的话好好读一下,看谁能读出她的仁爱、同情、体贴和善良。”于老师说。在学生的练习中,老师还不时提示大家注意课文中“低”“难过”等词语,“她声音很低,因为她不敢大声说,她没有按照妈妈的要求去做,没有买到四份像样的礼物,所以声音低,不敢说。再想一想她是个那么富有同情心的小女孩,你就能读好了。”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把自己想成金吉亚,还原文中的情境,非常精彩地朗读出了这段话,使读书的目标圆满达成。

2.词语教学目标高标准达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于老师的词语教学独具特色,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于老师抓住“并不宽裕”这个并不起眼的词作为突破口展开词语教学训练。在理解“并不宽裕”的词义时于老师首先要求学生默读课文,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因为这个词的理解程度直接制约着学生对金吉亚美好品质的理解,所以当学生说出“‘并不宽裕’就是家里不富裕,没大有钱”的认识后,于老师并没有满足学生此时对词语理解的反馈。他继续追问“书上怎么写的?从一二两个自然段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家里钱不多,生活不富裕?”并要求学生拿起笔,在书上圈画出哪些词句能说明“并不宽裕”的意思。学生按照于老师的要求默读课文,圈画词语。学生很快找到了“只攒了100美元”,“五个孩子分享”,“每个孩子二十美元”的句子,于老师板书下“一百美元”、“五个”、“二十”几个词。再一次让学生联系这些数字理解“并不宽裕”这个词。在最后他总结到:“同学们,好多词语的意思就在课文的字里行间,只要我们认真读书,联系上下文就可以把它读懂。”并要求学生运用这个方法去理解“如愿以偿”。在教学的第三个板块,于老师根据课后习题设计了小练笔,并强调要“用上黑板上的所有词语”(如愿以偿、并不宽裕、一百、五个、二十、八岁),达到了积累运用的目的。只有会运用,才是真理解。可以说,于老师的教学目标设计紧紧围绕课标,简明务实。

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教学内容选择的得当与否已成为制约语文教学课堂效率的瓶颈。我们遗憾地看到,一部分教师在备课时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很多情况下是凭着“这里我要讲,我该教这里”的直觉在选择教学内容。至于为什么要教这些内容,而不是其他内容,选择这些教学内容的依据是什么,我们的教师没有理性地追问过自己。这种下意识的选择行为导致课堂上教师该讲的内容不讲,却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在书上写的明明白白学生一读就懂的内容上转圈圈。更有甚者,会把学生原来读懂的又教糊涂了。

依据教学目标,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于老师抓住了“一二一”就高质量的达成了教学目标。即:读好一段人物语言,理解两个词语,写好一段话。金吉娅对妈妈的那一段话是作者精心设计的,描写生动,是理解金吉娅善良、仁爱的突破口。于老师紧紧抓住这段话的朗读体会人物的高尚品质。在学生读不好的时候,于老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在学生的心和作者的心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一下缩短了作者和学者心灵的距离,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感情共鸣。于老师说,学生读不好的原因是学生看到的是字而不是感情。当我们把学生引导到作者的感情轨道上使,文本的难点瞬间攻破。通过“并不富裕”和“如愿以偿”两个词的理解,即上下贯通了文本有使表现金吉娅品质的重点词语凸显出来,可谓精巧。在写话的训练中,于老师要求用上黑板上的所有词语。这些词语是理解课文内容的节点,是体会文章感情的关键,是揣摩人物品质的凭借。当学生恰当的使用这些词的时候,它们已内化为学生的词语。

学习活动的设计是课堂教学设计的主体,能否设计出并有效地组织好学习活动,是一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有人提出要“简简单单教语文”。在《给予树》一课的教学中,我们没有看到花哨的表演,繁复的环节。于老师采用的教学方式是常态的,是我们每位语文教师平时采用的方式:读读书,交流交流,写写话。读、说、写是学好语文的常道。关键是在这些常道中如何达到不寻常的效果,那需要教师用心地用好每一种方式。有效的学习活动方式有时可以很简单。

在观课议课中我们老师要清楚观、议的要点,要思考语文到底教什么,给学生留下什么,要有强烈的目标意识和过关意识。只有这样,我们开展的观课议课活动才能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改革。

相关范文推荐

    卫生院医用耗材管理制度(精选20篇)

    规章制度的制定应当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确保表述准确、明确且易于理解。在制定规章制度时,可以参考下面给出的案例,结合组织内部的需要进行修改和完善。

    最新大班语言活动教案鸭子骑车记(精选23篇)

    大班教案的编写需要充分考虑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注重课程和活动的循序渐进。以下是一些经典大班教案的片段,希望能够给教师们提供一些有用的教学思路。作者通过这个让人兴

    我的奇妙世界(热门20篇)

    在写作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修辞的恰当性以及段落的结构合理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作文范文,供大家欣赏和学习。这个奇妙的世界充满了宝藏——

    妈妈的味道小考(精选21篇)

    优秀作文是一幅丰富多彩的图画,通过文字描绘,将读者带入作者的世界。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优秀作文样例,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提升写作水平。世上有一种味道,她让人记

    飞向侏罗纪高中(通用16篇)

    写作是一个不断尝试和提升的过程,只有积极实践才能取得更好的写作成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作文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

    小学三年级校园一景(通用18篇)

    优秀作文能够凸显出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深度,因此我们要多加练习,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奔跑的梦想:梦想是一朵鲜花,而奔跑是为了收获它的芬芳。校园,是老师和同学

    别自己和自己过不去(优质15篇)

    优秀作文注重细节的描写,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作品的魅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写作的灵感和指导。我们大多数人都常常内疚。心理

    分管教学工作总结(实用14篇)

    教学工作总结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系统内部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阅读一份关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教学工作总结。回首2013,虽然有

    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设计与反思(通用23篇)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过程、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深入思考和总结的过程。如果你想了解更多有关教学反思的范文和写作技巧,这里有一些推荐的参考书目和资料。

    小学一年级班会课教案设计(汇总17篇)

    一年级教案要注意个性化教学,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和特点,提供不同的学习机会和方式。这些教案所涵盖的内容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等多个学科,能够满足一年级学生的综合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