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认识图形数学教案(专业18篇)

时间:2023-12-04 作者:琴心月

教学工作计划的编写要清晰明确,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便于实施和评估。下面是一些教学工作计划的样本,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实用的参考和建议。

幼小衔接认识图形数学教案(专业18篇)篇一

1、了解圆形、椭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主要特征。

2、练习幼儿的视觉辨别能力。

3、留心观察环境中的物体,发现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重点是让他们

粉笔、黑板、彩纸剪成的各种图形。

一、

1、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各种图形。如: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

2、让幼儿比较图形的'异同,让他们清楚地知道图形与图形之间有些是完全不同的。

3、有些是相似的,如:长方形和正方形,圆形和椭圆形。

4、有些是相关联的。如:长方形和正方形,两个正方形变成一个长方形;三角形和正方形,两个三角形变成一个正方形。

5、经过反复辨认,幼儿对图形的特征就会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概念。

二、先让幼儿知道物体有名称图形也有名称,以引起他们的好奇心,然后才把图形的名称告诉他们。

三、引导他们辨认生活中的物体所呈现出来的图形使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

四、用画纸剪出不同的大几何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椭圆形。再用纸剪出不同的小几何图形,然后让幼儿把同类的小图形贴在相对应的大图形上面。

通过此活动幼儿对图形有清晰概念,对不同的图形有了印象。能比较出它们之间的异同,不会把正方形和长方形看成是相同的图形。引导幼儿留心观察环境中的物体,发现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增加学习的兴趣。

幼小衔接认识图形数学教案(专业18篇)篇二

1、通过操作活动让幼儿感知许多物体(图形)可以分成相同的二分,并知道整体大于部分,部分小于整体。

2、尝试用目测,把实物分成一样多的两份,并在活动中用自己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进一步提高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及动手操作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1、教师示范用的蛋糕一只及幼儿操作材料图形一套。

2、人手一分不同颜色的各种图形。

3、操作材料:红枣、豆子、橡皮泥。

1、以两只“小松鼠分蛋糕”的故事,激发幼儿学习二等份的兴趣。

3、幼儿演示分法,教师帮忙。

5、幼儿动手操作,老师巡回指导,引导小朋友们相互讨论。

师:小朋友在操作的时候。可以相互讨论一下,应该怎样分?

6、幼儿反馈尝试的结果。

(2)请几个有不同分法的小朋友讲述,并用老师的操作卡演示给小朋友们看。

幼小衔接认识图形数学教案(专业18篇)篇三

第一课时。

2、教材简析《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是本册教材《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第一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教材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注重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

3、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4、教学重点会辨认这四种图形。

5、教学难点体会“面”在“体”上。

6、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若干、平面图形若干、白纸、彩笔等。

本次教学活动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模式呈现教学内容,注重让学生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探究、建模过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融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件出示:漂亮的城堡)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带我们来到了一座漂亮的城堡,在这座城堡里,住着各种形状的图形,请小朋友们认一认,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名字。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在图形的城堡里,除了立体图形家族,还住着一个庞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图形。(课件出示:平面图形)学生尝试说说认识的图形名字。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这些平面图形。(板书:认识图形)(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从常见的物体出发,再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平面图形,丰富学生对平面图形的感性认识。)。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1、感知“面”在“体”上。

(1)观察操作。提出要求:这些平面图形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体中,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赶快行动吧!

(2)汇报交流说一说:你在什么物体上找到了什么图形?再摸一摸自己找的图形的面,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说出“面”的主要特点是平。)(通过“摸”的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体会到物体的每个面都是平的。)。

(3)引导发现(课件演示“面”在“体”上的分离过程)。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发现,这些平面图形的家都住在立体图形上。(通过“看”,初步体会面在体上)。

1、动手操作,合作学习。

(1)教师启发:谁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把这些平面图形从立体图形上请出来,留在桌上的白纸上呢?(这一要求既有挑战性,也有探索性,同时具有操作性。)。

(2)小组合作完成。

(3)汇报、交流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想出多种办法(可用描、画、印等方法),给予赞扬。(充分给学生“说”的机会,让学生陈述操作过程,表达亲身感受,培养语言的条理性,促进思维的逻辑性。)(通过这种“做中学”,让学生积极参与操作过程,亲身体验面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建立平面图形的空间观念,突破本课难点。实现数学学习的亲历性,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实现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价值观。)。

2、小结我们从长方体上找到了长方形,从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从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圆柱上找到了圆形。我们还发现,这些图形的面都是平的.,并且只有一个面,所以,就把这些图形叫做平面图形。

3、游戏:我说你想试试你掌握的本领。老师说一个图形的名字,请你闭上眼睛,想一想它的样子,一边想一边用手指画一画。同桌之间可进行互动练习。(通过让学生闭眼想象所学的图形,培养空间想象力,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巩固加深,迁移拓展。

1、连一连:将图形与名字连线(变式图形的呈现,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将获得的性质特征概括到同类对象中去,使学生在概括中获得对图形进一步的理解。)。

2、找一找:生活中,你在哪里还见过这样的图形?(教师先引导学生看看教室里哪些物体上有这样的图形,可离开座位去找、去指、去摸,再把发现告诉大家。)师:其实,在我们回家的路上也能看到这些图形,现在,我们一起去马路上看看吧!说一说:这些交通标志牌是什么形状?(课件演示:介绍交通标志牌的作用,渗透交通安全教育)(将数学课上认识的图形与生活中的物体融合,加深对这些图形的认识。借助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对生活的观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3、找朋友(进一步体验“面”由“体”得。)。

4、数一数数一数每个图形分别是由哪些平面图形组成的?

5、拼一拼今天这节课小朋友学得很好,胡老师要奖励给每个小组一份礼物。请打开礼品袋(袋内装有平面图形若干),用里面的图形拼出你最喜欢的东西。

(1)小组合作。

(2)交流展示。

说一说,你拼的是什么?用了哪些图形?(拓展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满足学生的创造欲,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通过作品的展示,让学生学会自我欣赏和互相欣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6、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这节课最有趣的是什么?

板书设计:认识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

幼小衔接认识图形数学教案(专业18篇)篇四

教科书第65页例2及课堂活动,练习十三第1~5题。

1、结合现实情景,在操作活动中认识平行四边形,感受平行四边形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2、初步感受平行四边形的特性及与长方形的联系,加深对平行四边形的理解。

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在操作活动中认识平行四边形。

多媒体课件、木条做的长方形。

一、情景引入。

教师:同学们,你们以前认识过哪些图形?学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教师:其实在几何这个家族中还有很多图形等待我们去认识。想认识更多的图形吗?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种新的图形——平行四边形。板书: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二、自主探索。

1、认识平行四边形。

播放课件,内容设计到生活中学生比较熟悉的有平行四边形的物体。(如果没有多媒体,可以展示挂图或举例)。

学生看过课件后教师提问:在录像中你看到了哪些图形?

学生可能回答有长方形、正方形等,但估计大多数同学会感受到有很多平行四边形,也可能有的同学说不出平行四边形的名称。这时,教师有意把录像中的有关平行四边形突出显示,并用不同的颜色闪动实物中的平行四边形。

教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平行四边形。教师把平行四边形画在黑板上,或显示在屏幕上。

学生举例。

2、感受平行四边形的特性。

教师出示一个用木条钉的长方形。

教师: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是好朋友,它们互相之间可以变换,你相信吗?

学生分组拿出自己准备的小木条钉的长方形,把他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教师:你们发现长方形有什么变化?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教师:你们能把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吗?学生再次分组活动。教师:你发现了什么?说明平行四边形具有什么特性?(容易变形)。

教师:你现在知道生活中有的自动门为什么要做成平行四边形了吗?(此点只让学生有一点感受)。

三、课堂活动,深化认识。

(1)学生自主完成课堂活动第2、3题,然后交流。

(2)完成练习五第1题,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辨别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以加深对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3)分组活动完成练习五第2、3、4题。

(4)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五第5题,然后交流。

(5)在小组里讨论怎样做思考题,然后全班汇报交流。

四、反思小结。

教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位新朋友,你了解到些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在这节课的学习中,你还有什么问题?或还有什么想继续探索的问题?

文档为doc格式。

幼小衔接认识图形数学教案(专业18篇)篇五

“对称”的物体、图案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只要告诉幼儿“对称”的条件,幼儿就能容易找到,但是这种方法回到了原来的“灌输、传授”式,幼儿在活动中永远是处于被动者。所以如何让幼儿主动学,乐意去寻找发现,这是活动设计的关键。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要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观,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于是我设计了“猜一猜、找一找、做一做、画一画”的几个环节中,引导幼儿发现了“对称”所需的特点,环节清晰、明了,重点突出。

1、初步感知对称图形并理解对称图形的含义,尝试找出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幼儿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3、引导幼儿领略自然世界的美妙与对称世界的神奇,激发幼儿的数学审美情趣。

4、通过猜,找,做,画等方法表现对称。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1、两对称图片:苹果,蝴蝶。

2、对称及不对称图片若干。

3、操作纸每人一张。

一、“玩”对称、体验特征。

1、每人一张白纸,把纸对折,然后从折痕处开始撕,撕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

2、展示部分幼儿的作品:看一看这些图形,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共同的地方?

(引导幼儿进行观察、比较,小结出这些图形的特点:对折左右两边都相同,把它叠在一起,会重合。)。

教师提出概念:像这种对折后左右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我们叫它对称图形。

3、看看你自己手中的作品有没有这样的特点。

二、识对称,找对称轴。

1、引导幼儿找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再次感受对称图形的特征。

(1)指一指、摸一摸这条折痕,说说它有什么作用?

(2)告诉幼儿对称轴的概念:把对称图形分成了一样的两部分的直线,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对称轴。

2、操作活动:找对称轴。

(1)猜想: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有对称轴吗?有几条?

(2)每人一份操作材料尝试找出三种形状的对称轴。

(3)展示操作的结果(根据幼儿的操作情况画上对称轴),并检验找得对不对。

3、根据幼儿的操作结果,引导幼儿找出各图形的对称轴。

三、找对称,提高认识。

1、找一找,我们身上和周围有哪些事物是对称的?(如:人体、蝴蝶、标志等等)。

2、观看多媒体短片,了解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幼小衔接认识图形数学教案(专业18篇)篇六

p72的内容,练习十五的第1-4题,认识图形。

使学生能直观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能够辨别这些图形。

一些长方体、正方体的实物,同样大小的'正方体8个。

一、新课。

1.初步认识长方体。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到的物体有不同的形状,(拿出一个纸盒)。大家看,这是一个纸盒,谁知道它是什么形状的?板书:长方形。

让学生数一数纸盒有几个面?教学生有顺序的数法:上下,左右,前后各两个面,一共是六个面。

再出示一个长方体实物,其中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要求学生看一看长方体的各个面和相对面有什么特点。

这样使学生明白长方体有6个面,相对的两个面的形状相同。

2.初步认识正方体。

3.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图。

4.辨认长方体和正方体。

出示一些实物,让学生辨认。

课间活动。

5.做p72的“做一做”

二、巩固练习。

做练习十五的第1-4题。

幼小衔接认识图形数学教案(专业18篇)篇七

按规律排序是幼儿园数学活动的一项基本活动内容,有多种变化的规律。在活动中,我们发现孩子们常有不同的排列方式,如颜色、大小、形状的多种间隔。于是便设计了“找一找、排一排、说一说、摆一摆”这一系列数学活动,帮助孩子们整合日常活动经验,提升对规律排序的认识。

1、能通过观察、推理发现物品、图形或数字的排序规律。

2、能按照已有规律继续排序。

3、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使之愿意并喜欢参加数学活动。

4、了解排序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并学习将排序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1、发现并按规律进行排序。

2、自己创造规律进行排序。

1、材料准备:动物图片若干,幼儿操作材料,各种图形卡若干。

2、经验准备:认识几种平面图形。

一、找一找。

今天大森林里开联欢会,许多小动物都来参加,我们也去看看吧!

问题:(1)大森林里真热闹,谁来参加联欢会?

(2)它们排队有规律吗?什么规律?

二、排一排。

1、有些小动物来晚了,我们来按照规律给它们排好队吧。

2、引导幼儿排列出”abcabcabc”“aabbaabb”“aabaabaab”“aabcaabc”等不同模式。

三、说一说。

在我们身边有哪些物品是有规律的?(桌子、椅子、衣服的花纹)。

四、摆一摆。

1、操作材料练习。

问题:(1)你能看出来这些图形(数字)是怎样排列的吗?

(2)你来试试接着往下排吧?

(3)说说你是怎样排的?

五、分享自己的创造成果和经验。

六、谈谈排序跟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幼小衔接认识图形数学教案(专业18篇)篇八

大班幼儿的认知、操作、逻辑思维能力在不断提高,同时,他们不仅仅满足于老师所告诉的、所传授的,他们更希望通过自己的能力加以证实。因此,他们对操作比较感兴趣。目前,我班幼儿已经基本能单独进行图形、事物的一级分类,但是对事物图形进行二次分类有点困难。而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在我选择的“二次分类”这个数学活动时,我是考虑到,老师们习惯于仅以幼儿认识事物是从具体到抽象这一特点为依据,只强调直观性,在活动中教师常运用教具演示,并以此为基础讲解基本的数学概念,而实际上,幼儿数学概念的形成不是通过听老师讲、看老师演示所能解决得了的,必须通过幼儿自己主动活动的过程。“图形二次分类”主要让幼儿和教师一起通过图形的特征进行一次分类,再进行第二次分类,等幼儿初步掌握好二次分类的方法后,我们再进行一次直接的二次分类,我希望提供给幼儿充分的操作材料,再加以引导,一步一步深入,使幼儿真正在操作过程中去发现、归纳“图形的二次分类”的特征。

1、学习按图形的两种不同特征进行二次分类。

2、大胆用语言表述出图形的二个层次的不同特征,培养幼儿的分析、归纳能力和操作兴趣。

3、能按要求操作,形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按图形的两种不同特征进行二次分类。

教学难点:大胆用语言表述出图形的二个层次的不同特征,培养幼儿的分析、归纳能力和操作兴趣。

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两份,磁性板(板上画好房子、房间)、含两种特征的图形、标记。

整个活动采用了三种方法:游戏法、语言讨论法、尝试操作法。

1、游戏法:通过“图形宝宝分家”的游戏,达到在玩中学的目的。在游戏中发展幼儿的思维,变被动为主动。即使知识上得到了巩固和深化,又使幼儿的分析、比较、概括能力得到了提高。

2、语言讨论法:在数学教育中,讨论是一种常用的方法,但是,讨论的时机选在操作的不同时间,就会对幼儿的具体操作及思维活动起不同的作用。引导幼儿先讨论用什么方法分类,操作后,再一次请幼儿讨论。这样,通过不断的交流与讨论,加上教师的帮助归纳,使幼儿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二次分类的概念。

3、尝试操作法: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强调让幼儿亲手操作材料。在实际的操作中探索和学习,获得有关数学概念的感性经验。幼儿只有在“做”的过程中与材料的相互作用的过程,才可能对某一数学概念属性或规律有所体验,才可能获得直接的经验。在最后的操作活动中,给幼儿投放了充足丰富的操作材料,并通过商量,一个分一个记录的环节进行互助学习,对二次分类再一次进行经验归纳。

(一)、活动导入:

师:今天,“图形之家”来了一些新朋友,你们看一看,新朋友是谁?

生:圆形宝宝、三角形宝宝。

评析:设计了“图形之家”这个大家庭,让图形宝宝们顺利的带上了拟人化的色彩,吸引了幼儿。

(二)、幼儿操作,复习巩固一次分类。

1、请幼儿根据图形娃娃不同的颜色或者不同的形状,给图形娃娃分家。

生:形状不一样,颜色不一样。

师:那么,我们在给图形宝宝分家的时候,可以按照什么特征来给它们分类呢?

幼:按形状分,按颜色分。

2、幼儿操作,进行一次分类,教师巡回指导。

师:请你根据你喜欢的方式,来给图形宝宝分家吧?

3、讲解,演示。

师:你是按什么特征给图形宝宝分家的?有没有谁也是这么分的?在大黑板上演示,并贴上相应的标记。

师:谁有不一样的`分法呢?上来解释一下你是按什么特征给图形宝宝来分家的?为了让小朋友看的更清楚些,老师把它在另外一个“图形之家”上也进行演示并贴上相应的标记。

评析:此过程是帮助幼儿巩固图形的一次分类,教师一边记录一边运用语言跟进,为幼儿下一步的分组活动奠定基础,让孩子通过自己的主动探索来初步感知分类,在第一个环节中孩子们积极性很高,都在自己的主动参与中感知了通过图形的特征来分类。

(三)、学习二次分类。

1、找出这些图形的不同特征。

幼:形状不一样。

师:那我们可以怎样来分呢?对,现在我们可以按照他们的另一个特征——形状再来帮他们分家。

2、幼回答,师根据幼的回答进行操作演示。

3、谁来给绿房间里的图形宝宝来分分家呢?幼上台操作。

4、现在,请你给你们操作纸上的图形宝宝来分分家吧,操作的时候要记住你是按什么特征来进行分类的哦。

5、幼儿进行第二次分类操作,师巡回指导。

评析:清楚讲述操作要求,让幼儿在第一次分类的基础上进行第二次分类,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图形的二次分类,更好的分组操作。

6、讲解:让幼儿说说是怎样为图形进行分家的。

(2)再请另外一种分法的幼儿上来介绍一下。

(3)观察,最后的4个小房间里的图形宝宝有什么特征?(它们一模一样)。

7、总结:今天,我们给图形宝宝分了几次家啊?(2次)像我们今天这样,按图形宝宝两种不同特征来进行分类的方法,叫做图形的二次分类。其实,我们刚刚做的操作纸中间那一部分是我们的过度环节,我们可以把纸折一下,把中间的房间藏起来,就出现了这个图(师边说边演示),这就是把我们图形宝宝按照它们的两种不同特征直接分到那4个小房间里时的样子。

(四)、幼儿再次操作,巩固二次分类的方法。

(1)师:现在,还有许多图形宝宝想请我们小朋友来给它们分家呢,你们愿意吗?分之前一定要仔细观察这些图形有什么特征,他们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大小怎样的,再进行分类哦。

(2)幼儿再次操作,直接给图形宝宝二次分类。

(3)介绍,你是按图形宝宝的哪两种特征来进行分类的?

评析:加入新的图形的特征,让幼儿直接进行图形的二次分类,引导幼儿借助了标记,仔细看清图形的特征,成人看似简单的操作,对孩子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五)、活动结束。

师:“今天,小朋友真能干,帮这么多图形宝宝分了家,现在它们都舒适地住在自己的房间再也不争吵了。它们很感谢我们,想请我们去图形王国做客,你们愿意吗?那我们出发吧!

(六)、活动延伸:给更多的图形宝宝进行二次分类。

幼小衔接认识图形数学教案(专业18篇)篇九

2.让孩子能掌算数的基本能力。

师;喔噢,小朋友真聪明,想不想跟我进羊村看看啊?幼;想。

幼;哈喽喽喽喽(图片翻开给他们看)。

师;好了,小宝贝们看看图片上面有什么啊?幼;房子。

师;宝贝们知道这些都是谁的房子吗幼;不知道。

师;它们分别是喜洋洋,懒洋洋,美羊羊的家,它们家是不是都挨在一起的啊?幼;是。

师;那我们来看看数字和数字之间是不是挨在一起的吧!(出示卡片123)小朋友们来看看1的邻居是谁啊?(举手回答老师哦)(答对了就给一个神秘礼物)。

幼;二。

师;这么难的都没有难到你们,哼,邓老师太不甘心啦,老师这次要考你们一个难的。

师;看来小朋友们都学会了。

幼小衔接认识图形数学教案(专业18篇)篇十

1.学习用统计表按图形的两个特征统计图形数量。

2.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3.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5.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1.各种几何图形卡片若干。

2.大象、小鸟、鱼、乌龟、图片。

3.统计表图一、图二、铅笔。

一、出示用图形拼搭的小动物,激发兴趣。

二、学习用统计表统计几何图形数量。

1.出示乌龟图片,幼儿尝试用各种办法按形状记录每一种图形数量。

2.出示统计表(图一),指导幼儿按照从上到下,或从左到右的顺序和方法,学习按形状统计出乌龟图案中每一种图形的数量。

3.幼儿尝试用各种办法按形状、颜色记录乌龟每一种图形数量。

4.出示统计表(图二),学习按形状、颜色统计乌龟图案中的图形数量。

小结:刚才我们学习了用统计表统计乌龟的图形数量,统计时要仔细观察,从上到下,或者从左到右的顺序统计,不容易出错。

三、幼儿操作,能用统计表按图形的形状、颜色统计图形数量。为每组幼儿提供小动物图片3幅及统计表(图二),幼儿自选图片进行统计。

四、师幼一起对统计结果进行检验。

五、结束。

师:今天小朋友们表现真棒,我们学习了用统计表按形状、颜色对图形进行统计,而且小眼睛观察的仔细认真,学会了有序地观察。老师还有一些图形图片,小朋友可以自己进行拼搭,并用统计表统计。

幼小衔接认识图形数学教案(专业18篇)篇十一

1.感知球体、圆柱体、长方体等立体图形的特征。

2.能尝试按图纸制作立体纸盒。

3.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1.球体、圆柱体积木、长方体,易拉罐、乒乓球等实物若干。

2.自制图形纸若干、剪刀、胶带、浆糊等。

1.观察比较球体与圆柱体,感知图形的特征。

(1)出示球体与圆柱体。让幼儿通过滚动实验,感知两个形体相同与不同的地方。

(2)师小结:不管从哪边看,球体都是圆的,可以向任何方向滚动,叫球体。看起来像柱子,从上向下一样粗,两头是圆的,并且两个圆一样大,叫圆柱体。

(3)进行游戏:看谁找得对。

请幼儿找一找老师提供的物体中有哪些东西是球体的,有哪些东西是圆柱体的。

师:现在请你们来找一找球体和圆柱体,找到后请你大声说出这个物体是球体还是圆柱体。

2.认识长方体,并尝试根据图纸制作礼物盒。

(1)出示一个长方体纸盒,先认识长方体,再请幼儿将盒子拆开,仔细观察长方体的构造图,引导幼儿发现折痕。

(2)将拆开的纸盒还原,进一步感知如何制作立体纸盒。

3.根据图形纸,自己制作长方形纸盒。

师:看看,老师今天带来了许多美丽的图形纸,让我们一起来跟着这些图形纸制作一个漂亮的纸盒吧。

4.装礼物:互相欣赏礼物盒并装礼物。

幼小衔接认识图形数学教案(专业18篇)篇十二

1、建立凑十法中“十”的模型。感受凑十法的优越性,知道如何凑十。

2、经历知识转化的过程,感受学习数学的方法。

3、体会数学学习中的转化思想。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教学重点。

掌握凑十法。

教学难点。

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能完整叙述思维过程。

小猴子图片、桃子图片、2行5列的大表格一张。

为感受凑十法的优越性奠定基础。

1、师出示课件卡片: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10加几的加法,有一只聪明的小猴子想考考大家(课件出示小猴子),有没有信心?请看大屏幕:10+1=()10+7=()10+3=()10+8=()10+5=()10+6=()10+2=()10+4=()10+9=()。

2、小结:10加几等于十几。

让孩子们在头脑中将盒子建成10的模型。

1、先来仔细观察一下:一共有几个格子?

2、如果每格装一个菠萝,一共可以装多少个?

3、出示9个菠萝图:现在有几个菠萝?怎么知道的?

4、出示8个、7个菠萝图,提问同上,感受8加2和7加3的模型。

5、出示10个菠萝图,问答后小结:装满就正好是10个。

体会凑十的优越性,初步感受凑十需要从一个数里分出一部分和另一个数组成10。

1、小猴的桃子,9+3。引出凑十法,从多样化中初步感受凑十法的优越性。

(1)出示10个格子的盒子装有9个桃子,盒子外面有3个。师背景叙述:爱劳动的小猴帮妈妈摘桃子,昨天摘了一些放到盒子里,看一看是几个?(9个)今天又摘了几个?(3个)。

(2)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能解决什么问题(提一个数学问题)?(两天一共摘了多少个桃子)。

(3)你知道吗?怎么知道的?可能出现点数、接着数和凑十法,对于前两种请学生上黑板演示一遍即可,凑十法做重点分析。教师对凑十法的引导语:从外面拿一个放进去装满正好是10个(板书10),10加剩下的2等于12。启发其它孩子理解,提问:听明白他的想法了吗?谁来再说说?/一样想法的请举手,再来说说。引导其它孩子评价,教师定性评价语:不仅快,而且一眼就看出一共是12个。

(4)教师在课件上圈出盒子,小结:将盒子装满凑齐10个,加上盒子外面剩的2,一眼就看出是12,又快又简便。这真是一个有魔力的`盒子,只要你将它喂饱(装满)它就告诉你答案。结语:凑十是一种简便快捷的计算方法。

教师小结:脱离实物进行凑十。

1、说图意、提问、列式。

2、说计算过程。提问:怎么凑十?

“凑十法”是一种简捷的计算方法,本节课的教学并不要求学生必须用“凑十法”进行计算,但是学生应该会“凑十”的计算方法,初步掌握“凑十”的计算方法,做一做时再通过圈一圈、看图计算和算一算,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凑十”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做数学。

幼小衔接认识图形数学教案(专业18篇)篇十三

1.让幼儿探索有弹性的物体,获取有关弹性的科学经验。

2.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其关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尝试教学法。

1.大型玩具弹跳垫。

2.弹簧及带弹簧的玩具、用具(拉力器、弹簧秤),其他有弹性的物体(各种橡皮筋、各种皮球、海绵块、手表带、袜子、带弹性的衣服等等)。

3.字卡(弹性)。

一、组织幼儿在室外玩大型玩具弹跳垫之后,进入室内坐好

师:(提问)

1.小朋友在玩弹跳垫时身体有什么感觉?

2.你们知道身体为什么会向上跳吗?(自由发言)

二、幼儿自由探索材料、鼓励幼儿大胆尝试

1.请幼儿准备好有带弹性的物体,重视幼儿的发现。

师:你们面前摆放了很多东西,请小朋友试着去拉一拉、压一压、捏一捏,看看有什么变化。(提问后幼儿自由发言)

2.鼓励幼儿再尝试一次,巩固对弹性特征的感觉。

师:请小朋友再去试一试刚才没有玩到的东西,看有没有新的发现。(教师指导幼儿自由发言)

小结:这些东西真有趣,用力压或拉它时,它会变形,手一松,它又能变回来,这就是物体的弹性。

3.请幼儿用身体语言来表示弹性的特点。(如弹跳、弹簧步等)

三、比较尝试,巩固弹性概念

1.出示一些有弹性和没有弹性的物体让幼儿尝试、比较。

师: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许多与刚才不一样的物体,请你们再去试一试,把新的发现告诉我。(自由发言)

小结:有的物体能变形但不能还原,有的物体不能变形,所以它们没有弹性。

2.请幼儿把有弹性与没有弹性的物体分家,分别放在两个不同颜色的筐子里。

四、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弹性的`认识和理解

师:在生活中你们还见过哪些有弹性的物体?(自由发言)

五、小结内容,游戏结束

1.小结:短短的时间里我们又学会了许多知识,知道了用力拉或压物体会改变形状,手一松物体又恢复原状的现象叫弹性,还明白了弹性的东西对我们的生活有重要的作用。

2.游戏“走迷宫”,幼儿出教室。

幼小衔接认识图形数学教案(专业18篇)篇十四

1、根据图形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

2、用数字与标记记录分类的结果。

3、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幼儿用书附不干胶(一)黑板画红色圆形和黄色方形,四盆花教学ppt4页蜡笔36支。

1.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好多小伙伴,其中有两个有颜色的宝宝,你们找到它了么?(红圆圆,黄方方)。

3.一起数一下红圆圆和黄方方有几个兄弟姐妹(8)。

4.它们有两个房子,一个红色的,一个黄色的,你们觉得这8个小伙伴应该怎样住呢?

(都住在红色的房子里)。

(红色小朋友住红房子,黄色小朋友住黄房子)。

5.噢,那我们看一下8位小朋友是不是这样选择房子的`呢?

(ppt播放红色图形宝宝回家,回红房子)。

6.它们找到自己的家了么?

7.那剩下的黄色图形宝宝是不是也能找到自己的家呢?(ppt播放)。

8.剩下的黄宝宝也回到了自己的黄色房子里,咦,家住在红色房子里的宝宝有几个?(4个)家住在黄房子里的有几个宝宝?(4个)所以4+4=?(8)所有的小朋友都找到家了么?(找到了)。

9.图形宝宝回家睡了个美美的觉,它们现在想去自己的好朋友家里玩耍,它们的好朋友有两个房子,一个大一点,一个小一点。

10.哎呀,这可怎么办呢?这么多的宝宝该去哪个房子玩呢?小朋友帮他们出出主意吧。|(一起去小房子)。

11.哇,房子这么小,大哥哥大姐姐好像连门都进不去呢!(一起去大房子)。

12.一起去大房子,8个兄弟姐妹挤在一个房间里,小弟弟说:“我的屁股都被挤在外面了呢(小的去小房间,大的去大房间)。

13.咦,这个主意听起来不错哦,我们一起看一下弟弟妹妹是不是去了小的房间呢?(ppt展示小图形去小房间)。

14.还剩下三个大哥哥大姐姐,它们舒舒服服地进了个大房间(ppt展示)。

展示数字5.3.5个小朋友住在了小房间,3个大姐姐大哥哥住进了大房间,你们和他们都找对了房间。

16.打开课本,指导完成课本上的图形分类(做一道题发放一次幼儿用贴)。

17.指导完成第3页数糖果,并指导幼儿说出哪个动物分到的糖果比别人的少(小猪)它有几颗?(4颗)小兔和小狗分到几颗?(1颗)。

18.在黑板上讲解给花瓶涂色,四个花瓶,分别装有5朵、6朵、5朵、4朵小花(幼儿数数后的到的结果)。

19.师示范把有5朵小花的花瓶里面的小花涂上颜色(师发蜡笔)。

20.幼儿自己完成幼儿用书给花瓶涂色。

21.作业安排:数学练习册第3页。

22.结束教学。

幼小衔接认识图形数学教案(专业18篇)篇十五

(都住在红色的房子里)。

(红色小朋友住红房子,黄色小朋友住黄房子)。

5.噢,那我们看一下8位小朋友是不是这样选择房子的呢?

(ppt播放红色图形宝宝回家,回红房子)。

6.它们找到自己的家了么?

7.那剩下的黄色图形宝宝是不是也能找到自己的家呢?(ppt播放)。

8.剩下的`黄宝宝也回到了自己的黄色房子里,咦,家住在红色房子里的宝宝有几个?(4个)家住在黄房子里的有几个宝宝?(4个)所以4+4=?(8)所有的小朋友都找到家了么?(找到了)。

9.图形宝宝回家睡了个美美的觉,它们现在想去自己的好朋友家里玩耍,它们的好朋友有两个房子,一个大一点,一个小一点。

10.哎呀,这可怎么办呢?这么多的宝宝该去哪个房子玩呢?小朋友帮他们出出主意吧。|(一起去小房子)。

11.哇,房子这么小,大哥哥大姐姐好像连门都进不去呢!(一起去大房子)。

12.一起去大房子,8个兄弟姐妹挤在一个房间里,小弟弟说:“我的屁股都被挤在外面了呢(小的去小房间,大的去大房间)。

13.咦,这个主意听起来不错哦,我们一起看一下弟弟妹妹是不是去了小的房间呢?(ppt展示小图形去小房间)。

14.还剩下三个大哥哥大姐姐,它们舒舒服服地进了个大房间(ppt展示)。

展示数字5.3.5个小朋友住在了小房间,3个大姐姐大哥哥住进了大房间,你们和他们都找对了房间。

16.打开课本,指导完成课本上的图形分类(做一道题发放一次幼儿用贴)。

17.指导完成第3页数糖果,并指导幼儿说出哪个动物分到的糖果比别人的少(小猪)它有几颗?(4颗)小兔和小狗分到几颗?(1颗)。

18.在黑板上讲解给花瓶涂色,四个花瓶,分别装有5朵、6朵、5朵、4朵小花(幼儿数数后的到的结果)。

19.师示范把有5朵小花的花瓶里面的小花涂上颜色(师发蜡笔)。

20.幼儿自己完成幼儿用书给花瓶涂色。

21.作业安排:数学练习册第3页。

22.结束教学。

幼小衔接认识图形数学教案(专业18篇)篇十六

1.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周围环境中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教案-认识物体。

2.培养主动探索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活动一:

创设情景,激情促思。

师: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袋子里装着什么吗?

生:想。

(生分别摸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学生踊跃举手。师再多指几名生到讲台前摸物体都完成得很好,很自然。)。

师:今天,我们上一节"认识物体"的活动课。

活动二:

合作探究,加深理解。

生:(齐答):能。

师:谁愿意和老师做这个游戏?

(指一生上台,闭上眼睛,师说形状,生摸物体。)。

师:下面请同桌两个同学合作,共同做这个游戏,好吗?

生(齐答):好。

(全班同学拿出学具,共同做"摸物"的游戏。)。

活动三:

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学生汇报)。

生1:冰箱是长方体,书也是长方体。

生2:足球是球。

生3:我家的药盒是正方体。

生4:铅笔上面的橡皮是圆柱。

生5:铅笔也是圆柱。(举了一根削了的铅笔。)。

生4(反驳):不对,你那根铅笔不是圆柱,它上面是尖尖的。

师:你能把它变成圆柱吗?

生4:把上面尖尖的砍平。(做了一个"砍"的动作。)。

生6:电视机是长方体。

生7(反驳):错,电视机后面是鼓鼓的,不是平平的。

………。

活动四:

搭拼学具,拓展创新。

师: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这四个伙伴随处可见,它们的用途可广了,不仅给我们带来方便,还能美化我们的生活呢!现在,请同学们用这些物体,搭一件最喜欢的东西,当一个小小的设计师。

(学生动手搭学具)。

师:谁愿意把你们最有创意的作品展示给大家?

(允许学生下位欣赏)。

本节课以多种形式的游戏活动,给学生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首先从创设"猜猜看袋子里有什么"这一有趣的情境出发,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行为产生强大的内张力。学生很自然地投入到学习中,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参与着猜测、思考、表达等数学活动。学生通过观察、触摸、比较,主动探索出这四种物体之间的区别,从而加强对这四种物体的认识。

"活动二"让学生动手摸一摸,并和同桌说一说,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与同桌同学交流。在这里给予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时间,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大胆地探索知识,做到敢想、敢说、敢问、敢争论。不仅每个学生自我表现的欲望得到满足,而且学生在探索中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圆形的特征。在整个过程中既有学生自己的亲身体验,又有同学的合作交流,最终让每一位学生都获得成功的喜悦。

"活动三"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去寻找数学、发现数学,将今天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体出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末尾产生了两个学生争论不休的问题。如"削尖的铅笔是不是圆柱","电视机是不是长方体"等问题,把课堂推上一个高潮,学生在大胆质疑,互相争论中,不仅加深对这四类物体特征的认识,还培养了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敢想敢说敢质疑的能力。

"活动四"让学生搭拼学具,目的是再次扭转学生的注意力,因为此时学生的精神已开始处于一种疲劳,即将要分散转移的时刻,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好动特点,把学生的注意力再次收拢,让学生当一个"小小的设计师",搭一件自己喜欢的东西。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参与兴趣,而且学会在参与过程中运用知识、内化知识。在这一环节中,允许学生下位去观赏,给学生的互相学习提供了机会,再通过对作品的展示和评价,让学生学会自我欣赏和互相欣赏,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幼小衔接认识图形数学教案(专业18篇)篇十七

教科书p32~33页做一做及练习五第2题。

1.通过观察和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1.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及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6袋各种形状的物体.

2.多媒体课件.

(1)同学们,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见到形状各种各样的物体,今天老师带来了几样.(牙膏盒﹑肥皂盒﹑牛奶盒、易拉罐、铅笔、乒乓球、魔方、笔筒、茶叶筒、弹球……)你们认识它们吗?(一一说出物体本来的名字)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学生边说教师边摆。

问:同学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呢?

(学生可能会说:分成几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正正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

(2)揭示概念:同学们说的非常对。

a:教师拿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实物长方体:它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像这些物体它们都有个共同的名字叫"长方体"。

b:直接出示形状是正方本的物体,它是正正方方的,有平平的面。它们叫"正方体"。

c:出示形状是圆柱的物体:它们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有平平的面。它们叫"圆柱"。

d:出示球状物体,它们是圆圆的。

活动1:

1.请你高高举起球,互相看看拿对了吗?放回学具篮中,依次出现:圆柱、正方体、长方体(长方体不放回篮中)。

2.摸--感知"长方体"。

(1)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你们手中的长方体,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和同学们说一说。

(2)汇报:

师:谁能用最大的声音告诉大家,你现在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子?你是怎么感觉到的?

生1: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师:还有不同的感觉吗?

生2:有6个平平的面。

师:还的吗?

生3:相对的两个面一样。

师:谁能说一说长方体到底是什么样的?

生:长长方方的,有6个平平的面,相对的两个面一样。

(3)感知"正方体"。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现在认识一下正方体,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

汇报:你觉的正方体摸一摸后,你对它有什么新的认识吗?

生1:正正方方。

生2:有六个面。

生3:每个面都一样。

(4)感知"圆柱"。

师:把圆柱找出来,摸一摸,你对它有什么新的认识吗?

生1: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

生2:两头有平平的两个面,是贺的。

生3:站的很稳,躺着会滚。

(5)感知"球"。

师:拿出球来摸一摸,看一看,你对它有什么新的认识吗?

生1:圆圆的。

生2;无论怎么放都会滚。

(学生每汇报完一种物体的特征教师提醒:请不是拿这种物体的小朋友赶快找一个看一看,摸一摸,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

1.由实物抽象实物图形。(出示长方体)。

师问:去掉长方体美丽的花外衣,你还认识它吗?

(电脑依次演示将实物抽象成图形,依次认识正方体、圆柱、球)。

活动2。

找相同:教师拿出一个立体图形,学生找出和它一样形状的物体.

2.记忆想象:。

同学们请闭上眼睛,听老师描述图形的样子,你们在脑子里想一想这是什么图形?

a:有一种图形正正方方的,有6个平平的面,每个面都一样.

b:有一种图形圆圆的,没有平平的面,它特别淘气,不论怎么放它都会滚动.

c:有一种图形,长长方方的,有6个平平的面,它不是每个面都一样,但是相对的两个面一样.

d:有一种图形.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圆的平面,站的很稳,躺着能滚.

1.出示课件"小狗图"这幅图上用了哪些图形,分别有几个呢?

2.游戏3:让学生蒙上眼睛随便拿一个立体图形摸一摸,再说出拿出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充分利用游戏的形式,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今天,我们认识了各种形状的物体,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用它们装扮着我们的生活,请同学们回去好好观察看看美丽的生活中哪里还有它们的存在我们下节课说。

幼小衔接认识图形数学教案(专业18篇)篇十八

教材简析:

10是一个特殊的数,既是计数的结果,又是计数单位,在计算中以10来进位和退位,因此单独安排一课时。在10的认识这一课时中,教材选用了小朋友喜欢的跳舞场面,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情不自禁地试着去数一数共有几个小朋友,这就很好地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在想想做做中,第1题帮助学生理解10以内数的顺序,练习顺数和倒数,这既锻炼了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的口头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第2题通过数10根捆成一捆的练习,为后面学习计数单位十作孕伏,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脑、动手实践能力。第3题是让学生自主探索出该怎样又快又准地数数,达到了巩固新知识的目的。第4题让学生在比较中复习10以内数的顺序。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会独立认、写10,并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教学难点是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孕伏10个一就是1个十。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产生数数的欲望,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认、写10;理解1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2、发展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孕伏10个一就是1个十的思想。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好数学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讲述:瞧,这些小朋友给你们带来了一个节目。(《数鸭子》音乐声响起,10个小朋友正欢快地在台前跳舞)(表演完后)。

今天可不是叫你们数鸭子了,赶紧数数刚才有几个小朋友在跳?舞吧!?

二、自主探索。

1、出示挂图,进一步激起数数的兴趣,初步探索。

学生利用原有数数的经验争先恐后地数出共有10个小朋友。教师让学生上台作现场数数演示,其他学生对此作评价。教师鼓励不同的数数方法。

相关范文推荐

    晚自习睡觉检讨书范文(17篇)

    在写检讨书时,我们应该全面客观地审视自己的错误和失误。下面是一些写好检讨书的秘诀和实用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尊敬的老师:您好!对不起老师,明明已经到了高三这

    初三收藏阳光(模板17篇)

    优秀作文通过多样化的写作技巧和独特的表达方式,给读者带来全新的阅读体验。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作文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启示和借鉴。它们多样的主

    我的读后感留评大全(18篇)

    读后感是我们在阅读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后对其内容进行概括和感受的写作形式。接下来是一些经典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启发和思考。每年夏末秋凉的季节,对于我这种体

    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人教版一年级教案设计(热门18篇)

    编写教案的过程是教师不断研究和调整教学计划的过程,以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小编整理了一些经典的一年级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及分

    社会实践军训感受(通用17篇)

    社会实践是指学生通过参与社会活动,了解社会现象和掌握社会技能的一种教育方式。小编精选了一些社会实践的收获和体验,希望能让大家更好地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和意义。

    敬老院实践的社会实践报告(优质16篇)

    通过社会实践报告,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社会现象,提高对社会问题的洞察和分析能力。这里有一些值得阅读的社会实践报告样例,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写出自己的报告。

    幼儿园后勤主任的述职报告(专业18篇)

    安排时间来写述职报告,可以帮助我们思考过去一段时间自己的工作情况,为接下来的工作做好准备。以下是一些写得较好的述职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幼儿园英语/德语:

    勿忘历史演讲稿(优质14篇)

    演讲稿的语言应该简洁明了,避免使用过于复杂或晦涩的词汇和句子。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的演讲稿范文,它们包含了不同主题和风格,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让我们一

    酒店采购管理制度(专业19篇)

    采购工作需要综合考虑价格、质量、交货期等多个方面因素,以确保企业获得最佳的采购结果。以下是一些采购中常见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希望对大家的采购工作有所帮助。

    西游记高二读后感(通用18篇)

    读后感是一个很好的反思和思考自己阅读能力和品味的机会。下面是一些网络上流传的读后感分享,或许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和灵感。提到《西游记》大家一定很熟悉,我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