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小年的习俗(汇总15篇)

时间:2023-12-06 作者:BW笔侠

无论是叙事、议论还是描写,优秀作文都能够引人入胜,打动人心。以下是一些优秀作文的片段,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写作的灵感和启发。

过小年的习俗(汇总15篇)篇一

小年到来,众多村民会忙于赶制热气腾腾的年糕,整个加工场内散发着糯米香味。新年临近,仙居城乡居民都有打年糕、吃年糕的习俗,各地的年糕加工厂又为村民加工年糕忙开了。

吉林。

商贩会在街头叫卖的传统节令食品——灶糖。灶糖,外面有一层芝麻,里边是用麦芽糖凝固而成的,有健脾胃、滋阴清火、润肺止咳的功效。民间传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于是人民便敬献祭灶,意为用糖糊住灶王爷嘴,上天后说些甜言蜜语。

湖北襄阳。

当农历腊月二十三到来,民间称“小年”,民间有祭灶和吃灶糖、灶饼的习俗。在当地马王庙街上,市民排队两个小时,只为吃灶饼。据了解,许多市民提前三天都已经预定灶饼,摊位当天排队加上预订能卖出近万个灶饼。

河南许昌。

当地饭店员工会举行“祭灶”仪式。当腊月二十三一到,俗称“小年”,是人们吃灶糖、祭祀灶王爷的日子。

辽宁沈阳。

农历小年时候,帅府内会贴春联、挂灯笼,用大红灯笼连接成一片红火的灯海,再现帅府当年过年时红红火火、吉祥喜庆、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灯笼象征着团圆喜庆,过春节挂灯笼、贴春联的习俗也是为取迎祥纳福、吉祥喜庆之意,帅府还邀请著名书法家在小年当天现场书写春联,将福气和喜气送给游客们。

过小年的习俗(汇总15篇)篇二

今天是腊月23,爸爸不在家,我和妈妈一起过小年。

今天是祭灶的日子,一年以来灶王爷“住”在我家观察我们的家庭是不是和睦相处,人们是不是勤劳。这一天,灶王爷就要向玉皇大帝汇报每家的善行和恶行,送灶王爷的仪式叫辞灶,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把家家户户吉凶祸福的命运交向灶王爷手中。

我张贴上新的灶王爷图画,把灶王爷的旧容貌焕然一新。接下来就该做好吃的了,先把安琪酵母撕开,用30度的热水搅拌开,洒到面粉上和温水一起揉成面团,然后让面团“睡一会觉”。再炒两份油酥(一份甜的,一份咸的),把面团搓成长条,并用擀面杖把切好的小面团擀成片状,再把油酥抹上去,用刀把面团边缘割开,我小心翼翼地做着这一切,体验到了劳动的无穷乐趣。十五分后,我就闻到了香味。然后我和妈妈烧一炷香,放点糖果巧克力,好让灶王爷到玉皇大帝那里说点好话。在鞭炮声中,我们高高兴兴地送走了他。

这个小年让我们充满无尽的欢乐!

过小年的习俗(汇总15篇)篇三

小年这天,也是民间祭灶的日子。那么你知道过小年的习俗有哪些?中国过小年的习俗是什么吗?一起随小编来了解吧!

祭灶王。

祭灶。

小年这天,也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民间传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3]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得有“接灶”、“接神”的仪式。等到家家户户烧轿马,洒酒三杯,送走灶神以后,便轮到祭拜祖宗。

扫尘土。

过了二十三,离春节只剩下六、七天了,过年的准备工作显得更加热烈了。要彻底打扫室内,俗称扫尘,扫尘为的是除旧迎新,拔除不祥。各家各户都要认真彻底地进行清扫,做到窗明几净。粉刷墙壁,擦洗玻璃,糊花窗,贴年画等等。

剪窗花。

窗花。

所有准备工作中,剪贴窗花是最盛行的民俗活动。内容有各种动、植物等掌故,如喜鹊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戏牡丹,狮子滚绣球,三羊(阳)开泰,二龙戏珠,鹿鹤桐椿(六。

合同。

春),五蝠(福)捧寿,犀牛望月,莲(连)年有鱼(馀),鸳鸯戏水,刘海戏金蝉,和合二仙等等。

春联。

家家户户都要写春联。民间讲究有神必贴,每门必贴,每物必贴,所以春联数量最多,内容最全。神灵前的。

对联。

特别讲究,多为敬仰和祈福之言。常见的有天地神联:“天恩深似海,地德重如山”;土地神联:“土中生白玉,地内出黄金”;财神联:“天上财源主,人间福禄神”;井神联:“井能通四海,家可达三江”。面粮仓、畜圈等处的春联,则都是表示热烈的庆贺与希望。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米面如山厚,油盐似海深”、"牛似南山虎、马如北海龙”、“大鼠年年盛,小羔月月增”等等。另外还有一些单联,如每个室内都贴“抬头见喜”,门子对面贴“出门见喜”,旺火上贴“旺气冲天”,院内贴“满院生金”,树上贴“根深叶茂”,石磨上贴“白虎大吉”等等。大门上的对联,是一家的门面,特别重视,或抒情,或写景,内容丰富,妙语联珠。

洗浴。

大人、小孩都要洗浴、理发。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吕梁地区讲究腊月二十七日洗脚。这天傍晚,婆姨汝子都用开水洗脚。不懂事的女孩子,大人们也要帮她把脚擦洗干净,不留一点污秽。民间传有“腊月二十七,婆姨汝子都洗脚。一个不洗脚,流脓害水七个月”的俗语。

婚嫁。

过了二十三,民间认为诸神上了天,百无禁忌。娶媳妇、聘闺女不用择日子,称为赶乱婚。直至年底,举行结婚典礼的特别多。民谣有“岁晏乡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灯前姊妹私相语,守岁今年是洞房”的说法。

小年祭灶,所以由此产生一个传说,即玉皇大帝在每家派驻一位监督员-灶神(司命灶君、灶君、灶王爷、灶王),以监督考察这一家一年的所作所为,到了腊月二十三日这一天,灶神将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玉皇大帝根据汇报来决定下一年对这家是奖励还是处罚,第二年新年灶神再回来继续监督这家的作为。祭灶节这一天,实际是各家欢送灶神上天的节日。

具体操作方式:由于一般每家在灶台附近贴有灶神画像,有时还有灶王奶奶画像陪伴,经过一年烟熏火燎,画像已旧,面目黢黑。要把旧像揭下,用稻草为灶神扎一草马,为了让他“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还要贿赂他,用一块黏稠的糖瓜或者是糕粘在他嘴上,以使其“嘴甜”只能说好事,然后和草马一起烧掉。这个过程被称为辞灶。新年后再买一幅新画像,将灶神请回贴上。在中间这几天内,由于没有灶神的监督,一般人放量暴饮暴食、聚众赌博,放纵自己做一些自己平时也认为不应该犯的小过错。

祭灶探源。

祭灶节实际是中国古代世俗社会秩序的一种反映,表现普通人对皇帝及其基层官员的恐惧,以及对基层官员贿赂的风气,所谓“瞒上不瞒下”,只要把和自己最近的官员贿赂好,皇帝不会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即使小有触犯法律也可以逃避惩罚。

做糖瓜、祭灶是这一天的主要活动,从此后就进入准备过年的阶段,人们精神上开始放松。

祭灶的风俗,由来甚久。灶君,在夏朝就已经成了民间尊崇的一位大神。记述春秋时孔丘言行的《论语》中,就有“与其媚舆奥,宁媚与灶”的话。

先秦时期,祭灶位列“五祀”之一(五祀为祀灶、门、行、户、中雷五神。中雷即土神。另一说为门、井、户、灶、中雷;或说是行、井、户、灶、中雷)。祭灶时要设立神主,用丰盛的酒食作为祭品。要陈列鼎俎,设置笾豆,迎尸等等。带有很明显的原始拜物教的痕迹。

灶君传说。

普遍传说灶神是位俊朗的美男子,因此中国北方由男丁祭拜灶神,有“男不拜月,女不拜灶”之说,或许为“严男女之防”的表现,如实在不得已,祭拜时必须戴着斗笠遮掩面貌。

廿三灶神。

灶王爷称灶王、灶君、灶王爷、灶公灶母、东厨司命等,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司饮食之神。灶君本人,早期有炎帝、祝融之说。后来又衍生出许多说法。晋以后则列为督察人间善恶的司命之神。自人类脱离茹毛饮血,发明火食以后,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灶就逐渐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崇拜灶神也就成为诸多拜神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了。故《礼记·祭法》中“王为群姓立七祀”,即有一祀为“灶”,而庶士、庶人立一祀,“或立户,或立灶”。

中国古代就有祭祀灶神的。魏晋以後,灶神有了姓名。隋杜台卿《玉烛宝典》引《灶书》称,“灶神,姓苏,名吉利,妇名搏颊”。唐李贤注引《杂五行书》又称,“灶神名禅,字子郭,衣黄衣,披发,从灶中出”。灶神初为女神,或称是老妇,或称是美女,说法诸多。大约出于清代的《敬灶全书》则称,灶君姓张,名单,字子郭,当属男神。现在民间供奉的东厨司命定福灶君,是一对老夫妇并坐,或是一男两女并坐,即灶君和灶君夫人的画像。

中国道教兴盛之后,曾借《经说》之论,将灶神说成是一位女性老母。“管人住宅。十二时辰,善知人间之事。每月朔旦,记人造诸善恶及其功德,录其轻重,夜半奏上天曹,定其簿书”。后来就发展成了既有灶君爷爷,又有灶君奶奶之说。在不同的地区里,灶君夫妇又由不同的人选来充当,同时伴随着当地流行的民间传说故事。

祭灶日期

古人祭灶的日期,历来说法不一,有正月、四月、五月、八月、十二月等等。在我国封建社会里,诸教并存,神灵之数高达万千之多,民间习惯一概敬之。可能是为了简化统一,易记易行的缘故,把灶君每月上天禀报一次的说法,演化成了每年上天一次。并且把时间固定在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这一天,也就成了传统的祭灶节日。

山西境内,绝大部分地区是腊月二十三日祭灶。只有榆社、文水、黎城、阳城等少数地方是腊月二十四日祭灶。

祭灶风俗。

灶君神像,贴在锅灶旁边正对风匣的墙上。两边配联多为“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下联也有写成“回宫降吉祥”的。中间是灶君夫妇神像,神像旁边往往画两匹马作为坐骑。祭灶时要陈设供品,供品中最突出的是糖瓜。晋北地区习惯用饧,是麻糖的初级品,特粘,现在统称麻糖。有“二十三,吃饧板”的民谚。糖、饧之类食品既甜又粘。取意灶君顾了吃,顾不了说话,上天后嘴被饧粘住,免生是非。供品中还要摆上几颗鸡蛋,是给狐狸、黄鼠狼之类的零食。据说它们都是灶君的部下,不能不打点一下。祭灶时除上香,送酒以外,特别要为灶君坐骑撒马料,要从灶台前一直撒到厨房门外。这些仪程完了以后,就要将灶君神像拿下来烧掉。等到除夕时再设新神像。古俗有“女不祭灶”的说法,祭灶往往是男人们的事情。近代却多数由家庭主妇来充当祭灶的角色。

祭灶饮食。

小年民间讲究吃饺子,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山区多吃糕和荞面。晋东南地区,流行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锅倒”的说法。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粘结起来,冰冻成大块,吃起来酥脆香甜。祭灶这天除吃灶糖之外,火烧也是很有特色的节令食品。每到腊月二十三祭灶这天,城市中的烧饼摊点生意非常兴隆。供品除糖瓜之类外,也有供水饺,取民间“起身饺子落身面”之意,有的也供面条。

祭灶歌谣。

晋东南地区民间流传着两首歌谣,其一是“二十三,打发老爷上了天;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蒸团子;二十六,割下肉;二十七,擦锡器;二十八,沤邋遢;二十九,洗脚手;三十日,门神、对联一齐贴”。体现了时间紧迫和准备工作的紧张。其二是一首童谣:“二十三,祭罢灶,小孩拍手哈哈笑。再过五,六天,大年就来到。辟邪盒,耍核桃,滴滴点点两声炮。五子登科乒乓响,起火升得比天高。”反映了儿童盼望过年的欢跃心理。在所有准备工作中,剪贴窗花是最盛行的民俗活动。内容有各种动、植物等掌故,如喜鹊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戏牡丹,狮子滚绣球,三羊(阳)开泰,二龙戏珠,鹿鹤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寿,犀牛望月,莲(连)年有鱼(馀),鸳鸯戏水,刘海戏金蝉,和合二仙等等。也有各种戏剧故事,民俗有“大登殿,二度梅,三娘教于四进土,五女拜寿六月雪,七月七日天河配,八仙庆寿九件衣”的说法,体现了民间对戏剧故事的偏爱。有新媳妇的人家,新媳妇要带上自己剪制的各种窗花,回婆家糊窗户,左邻右舍还要前来观赏。腊月二十三后,家家户户要蒸花馍。大体上分为敬神和走亲戚用的两种类型。前者庄重,后者花梢。特别要制做一个大枣山,以备供奉灶君。“一家蒸花馍,四邻来帮忙”。这往往是民间女性一展灵巧手艺的大好机会,一个花馍,就是一件手工艺品。

祭灶对联。

小年腊月二十三以后,家家户户都要写春联。民间讲究有神必贴,每门必贴,每物必贴,所以春节的对联数量最多,内容最全。神灵前的对联特别讲究,多为敬仰和祈福之言。常见的有天地神联:“天恩深似海,地德重如山”;土地神联:“土中生白玉,地内出黄金”;财神联:“天上财源主,人间福禄神”;井神联:“井能通四海,家可达三江”。面粮仓、畜圈等处的春联,则都是表示热烈的庆贺与希望。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米面如山厚,油盐似海深”;“牛似南山虎、马如北海龙”;“大鼠年年盛,小羔月月增”等等。另外还有一些单联,如每个室内都贴“抬头见喜”,门子对面贴“出门见喜”,旺火上贴“旺气冲天”,院内贴“满院生金”,树上贴“根深叶茂”,石磨上贴“白虎大吉”等等。大门上的对联,是一家的门面,特别重视,或抒情,或写景,内容丰富,妙语联珠。

腊月二十三以后,大人、小孩都要洗浴、理发。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吕梁地区讲究腊月二十七日洗脚。这天傍晚,婆姨汝子都用开水洗脚。不懂事的女孩子,大人们也要帮她把脚擦洗干净,不留一点污秽。民间传有“腊月二十七,婆姨汝子都洗脚。一个不洗脚,流脓害水七个月”的俗语。

小年各地的禁忌各有不同。

相传湖北部分地区,小年忌宰杀。

河南有些地方忌讳捣蒜,认为小年捣蒜会把家里捣穷了。

中国台湾则忌舂米,据说会有把风神捣下来之虞,恐怕给来年带来风灾。

过小年的习俗(汇总15篇)篇四

灶王糖,是用麦芽,小米熬制而成的糖制品,售期最短,只有过小年前后才上市的糖果。用这种糖祭灶,意在用灶糖粘性,粘住灶神的嘴巴,使其“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甘蔗。

小年这天的甘蔗特别好卖。甘蔗因为“节节高”的美好寓意,是祭灶的必备。甘蔗是灶王爷登天的梯子,一节一节向上攀登,而甘蔗带尾梢有一种无止境的意思。

相传宋朝福州有个穷书生,祭灶日买不起供品,只好捡别人丢掉的甘蔗头供奉灶公灶婆,还剪了个纸马,写道:“一匹乌骓一条鞭,送你灶公上青天;玉皇若问人间事,谓道文章不值钱!”那日,灶公上天把此事告诉玉帝,玉帝十分同情,让书生中了状元。所以,在福州传统的祭灶日里,至今还有吃甘蔗一定要完整保留甘蔗头的讲究,这样才有“节节高”和“金榜题名”之意。

荸荠。

老福州祭灶,甘蔗和荸荠是必不可少的,有“甜甜蜜蜜”的含义。荸荠,则是为了取其福州方言的谐音,寓意“好运从年头一直延续到年尾”。

廿四团。

“廿四夜吃团子”是江南许多地方的风俗,寓意着一家团团圆圆、幸福美满。在苏州,每年腊月二十四过“小年”,做团子、送团子、吃团子是必备的一道年味。

苏州人祭灶中最重要的祭品便是团子,过去叫做“廿四团”。“廿四团”用糯米粉制作,馅儿有鲜肉、豆沙、萝卜丝等多种。蒸制好的团子上都要点印子,有圆的、方的、花瓣形的,用以区别不同的馅儿。

元宵。

惠州民间称“送灶君”,也称为“送灶主阿公上天”、“祭灶君”等。在送灶君这一天,大家都要烧香烛、备元宵、柑桔、红萝卜、茶水,外加两条带尾梢的甘蔗。元宵、柑桔、茶水自然是给灶君吃的,而元宵是必备品,意思是用来糊灶君的嘴,让他不要乱说凡人是非。

年糕。

年糕以谐音取“年年高”之意。农历小年又叫辞灶,就是吃了糕送灶王爷上天上去汇报工作。蒸了糕,放上枣,蘸上糖给他甜住嘴,叫他到玉皇大帝那里去说说民间的好事。

相传伍子胥在建姑苏城时城砖不是泥土做的,而是用糯米磨成粉后做成的“砖”,百姓曾用“糯米城砖”解决了一时的危机。苏州人为纪念伍子胥,此后每到寒冬腊月,就准备年糕。苏州年糕的造型与城砖相似,而且煮后不腻,干后不裂,久藏不坏。

年糕。

南宁人有过小年吃“年粽”的习俗,年粽是新年吉祥的象征,俗话说:“年粽年粽,年年高中(粽)”。年粽跟端午节的凉粽不一样,它有馅,有大有小,有长有短,有圆有扁。剥去叶子后,皮是糯米,馅是绿豆和猪肉,也有人放自己喜欢的食品做馅料。

米饼。

农历腊月廿三,民间俗称“小年”,广西武宣、桂平等地民间有做米饼的习俗。米饼是用糯米粉作主料,花生、芝麻、白糖作配料,放入模具打制成圆形,再经高温蒸熟,吃起来别有风味,有“团团圆圆”的寓意。

过小年的习俗(汇总15篇)篇五

一般来说,小年是在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但是各地的小年时间确实不同,北方大部分地区称腊月二十三/腊月二十四的祭灶节为小年,江浙沪一带的很多地区称正月初五为小年,中国国内也有不少地区称正月十五元宵节为小年,冬至也有地方叫作小年。

民俗小年。

小年,即每年农历腊月廿三或廿四,是祭祀灶王爷的节日。它是整个春节庆祝活动的开始和伏笔,其主要活动有两项:扫年和祭灶。除此之外,还有吃灶糖的习俗,有的`地方还要吃火烧、吃糖糕、油饼,喝豆腐汤。早在宋朝,就有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记载,但那个时候小年是不分两天的。所以腊月二十四的小年习俗历史是更悠久的。那么什么时候发生了变化呢?这就要到清朝了。清朝的皇帝从雍正年间开始,每年腊月二十三在坤宁宫祀神,为了节省开支,皇帝顺便把灶王爷也拜了。以后王族、贝勒随之效仿,于腊月二十三祭灶,自此开始有了官民在不同日子过小年的分野。

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据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禁、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

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得有“接灶”、“接神”的仪式。等到家家户户烧轿马、洒酒三杯、送走灶神以后,便轮到祭拜祖宗。

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这大概是模仿人间夫妇的形象。灶王爷像上大都还印有这一年的日历,上书“东厨司命主”、“人间监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更多热门

过小年的习俗(汇总15篇)篇六

年糕以谐音取“年年高”之意。农历小年又叫辞灶,就是吃了糕送灶王爷上天上去汇报工作。蒸了糕,放上枣,蘸上糖给他甜住嘴,叫他到玉皇大帝那里去说说民间的好事。

相传伍子胥在建姑苏城时城砖不是泥土做的,而是用糯米磨成粉后做成的“砖”,百姓曾用“糯米城砖”解决了一时的危机。苏州人为纪念伍子胥,此后每到寒冬腊月,就准备年糕。苏州年糕的造型与城砖相似,而且煮后不腻,干后不裂,久藏不坏。

2、米饼。

农历腊月廿三,民间俗称“小年”,广西武宣、桂平等地民间有做米饼的习俗。米饼是用糯米粉作主料,花生、芝麻、白糖作配料,放入模具打制成圆形,再经高温蒸熟,吃起来别有风味,有“团团圆圆”的寓意。

3、灶糖。

灶王糖,是用麦芽,小米熬制而成的糖制品,售期最短,只有过小年前后才上市的糖果。用这种糖祭灶,意在用灶糖粘性,粘住灶神的嘴巴,使其“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4、甘蔗。

小年这天的甘蔗特别好卖。甘蔗因为“节节高”的美好寓意,是祭灶的必备。甘蔗是灶王爷登天的梯子,一节一节向上攀登,而甘蔗带尾梢有一种无止境的意思。

相传宋朝福州有个穷书生,祭灶日买不起供品,只好捡别人丢掉的甘蔗头供奉灶公灶婆,还剪了个纸马,写道:“一匹乌骓一条鞭,送你灶公上青天;玉皇若问人间事,谓道文章不值钱!”那日,灶公上天把此事告诉玉帝,玉帝十分同情,让书生中了状元。所以,在福州传统的祭灶日里,至今还有吃甘蔗一定要完整保留甘蔗头的讲究,这样才有“节节高”和“金榜题名”之意。

5、元宵。

惠州民间称“送灶君”,也称为“送灶主阿公上天”、“祭灶君”等。在送灶君这一天,大家都要烧香烛、备元宵、柑桔、红萝卜、茶水,外加两条带尾梢的甘蔗。元宵、柑桔、茶水自然是给灶君吃的,而元宵是必备品,意思是用来糊灶君的嘴,让他不要乱说凡人是非。

6、荸荠。

老福州祭灶,甘蔗和荸荠是必不可少的,有“甜甜蜜蜜”的含义。荸荠,则是为了取其福州方言的谐音,寓意“好运从年头一直延续到年尾”。

7、廿四团。

“廿四夜吃团子”是江南许多地方的风俗,寓意着一家团团圆圆、幸福美满。在苏州,每年腊月二十四过“小年”,做团子、送团子、吃团子是必备的一道年味。

苏州人祭灶中最重要的祭品便是团子,过去叫做“廿四团”。“廿四团”用糯米粉制作,馅儿有鲜肉、豆沙、萝卜丝等多种。蒸制好的团子上都要点印子,有圆的、方的、花瓣形的,用以区别不同的馅儿。

8、年粽。

南宁人有过小年吃“年粽”的习俗,年粽是新年吉祥的象征,俗话说:“年粽年粽,年年高中(粽)”。年粽跟端午节的凉粽不一样,它有馅,有大有小,有长有短,有圆有扁。剥去叶子后,皮是糯米,馅是绿豆和猪肉,也有人放自己喜欢的食品做馅料。

过小年的习俗(汇总15篇)篇七

小年期间主要的民俗活动有贴。

春联。

作文。

供大家参考!

今天是小年夜,是一年中最后一天--除夕之夜。今晚和往日不同,晚饭可丰富了。不时地,外面出传来阵阵脆儿的鞭炮声,我耐不住赶紧吃完饭,跑出去看礼花。哇,好美的礼花,只见一条带着红红的尾巴的礼花冲上天空,随后"啪"的一声,在夜空打开,好圆啊,散落的时候还像星星那般一闪一闪的。又紧接着另一个礼花冲上天空,不一会儿,四面八方,哪里都有礼花,看得我眼花缭乱!可是我喜欢看礼花,觉得礼花好美!

于是,跟爸爸一起去礼花店,也买了两个礼花,爸爸点燃了礼花,我急忙跑到门口,捂住耳朵,顿时礼花冲向天空,在空中展示它完美的一瞬间!如果有画板,我真想把这一幕画下来.

回到房间,打开电视,全家人准备看春晚,我还拿了好多吃的放在边上.春晚开始了,支持人闪亮登场,精彩的歌舞,小品,杂技等等陆续表演.我觉得他们都好厉害啊!我真佩服他们.又到了赵大爷赵本山的小品了,我可喜欢这位爷爷了,又是此处省略几个字,把我们全家人都乐的前俯后仰!

将近凌晨,礼花声音连接的响,除夕夜真热闹,全家人一起过年.还有红包可以收,太开心了!

我又长大一岁了,我要比以前更懂事!

今天是小年,我写完英语作业,就去找我爷爷下棋,看爷爷坐在沙发上。我说:“爷爷,去下棋吧?”爷爷说:“累死了,我休息一下。”我又说:“玩一盘吧!”爷爷说:“你去干活吧,让我休息会儿”。

于是我去找奶奶,奶奶去阳台给我找了一块毛巾,让我去洗一洗,就过来。我洗完毛巾,跑到奶奶那儿,奶奶说:“先从养他开始,擦门。”我就拿起毛巾,擦起了门。奶奶让我只擦到第四层,我发现擦门的另一面后看起来就突然亮了起来,好像一只蛇突然蜕了皮,欢声了银色的大衣。

紧接着我有擦了整个阳台,我擦小桌时,上面的灰尘一下子就全没了,就像淘气的宝宝溜走了一样。当我擦到爷爷的屋里时,奶奶不让我擦桌子下面,可我不想让爷爷在桌子下擦,就爬到桌子下一会儿就擦干净了。

我又擦了好多舞姿,有七个呢。一个下午,我把家里每个房间打扫的干干净净。真是一个辛苦的下午呀!

从这次大扫除,我知道了要一心一意干活,劳动虽然艰辛,但成果却让人分外高兴。

“小年过完是除夕,开开心心过新年。”又走过了一年,这一年里我收获颇多,真可谓是硕果累累。马上就是除夕了,我的心里有着说不出的激动。

晚上,吃晚饭的时候,我像一只饿狼一样扑上饭桌,姥爷马上把丰盛的饭菜端到了我的面前,我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姥姥的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儿,拍拍我的后背,和蔼地对我说:“饿了吧,别着急,慢慢吃,别噎着。”我用力地点了点头。

说真的,我的心思都在放烟花上了。快速地吃完饭后,我催促着姥爷,让姥爷把烟花拿出来,接着我拽着妈妈和姥爷走到楼房外面,准备开始放烟花。按照习俗,我先拿出一挂“精品大地红”,打开一看,哇!一千响的,在地上一铺好长一串啊!可是由于引线太短,姥爷点了好几次都不行,怎么办呢?聪明的姥爷还在我冥思苦想时就想出了办法。他在鞭炮的引线底下垫了一张卫生纸,然后用打火机点燃了卫生纸。嘿!还挺管用的。今年买的鞭炮真响,虽然噼里啪啦震得我耳膜疼,但是却给节日增添了不少喜庆的气氛。

接着,我又放了“鲤鱼跳龙门”。点燃了引线后,“鲤鱼”就像陀螺一样从地面跳入空中,划出了一道美丽的弧线,落在地上后又飞快地旋转起来,一会儿红,一会儿绿……好看极了。

我还放了不少烟花,放完烟花之后,我们一家围在电视机前看着春节联欢晚会,跟着钟表倒计时12点,我终于坚持不住上床睡觉了。临睡前我想:新的一年开始了,我要有一个崭新的面貌却面对新学期的学习,继续争取做一个优秀的学生。

小年是指农历腊月是29天的年份,而节日,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旧俗在这天祭灶、吃饺子。

据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

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得有“接灶”、“接神”的仪式。等到家家户户烧轿马,洒酒三杯,送走灶神以后,便轮到祭拜祖宗。这不,下午,姥姥和妹妹去喂马。我便又问“你家养马啦”妹妹答:“没呀”我又问:“那喂什么马呀?”“我也不知道”妹妹答曰。我晕。她上来时给了我一些草,让我放到灶王爷的旁边。原来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到了晚上,我们(我、姥姥、妹妹)先下去给灶王爷“钱”,但钱烧完后,要放鞭炮。姥姥妹妹和我都不敢放。就在这时,哥哥大包小提的来了这可真是巧呀!哥哥走过来,我和妹妹掉头就跑,我本来胆子就小,而且,这鞭炮声又大,便到楼上去看。可惜的是,一等我们跑到楼上,鞭也放完了,真是不巧呀!一放完,姥姥他们也都上来了。

小年夜的晚上,我们洗好澡,钻到妈妈的床上边吃水果边看电视。看到精彩的地方,忍不住就手舞足蹈起来,结果一不小心就把车厘子的汁水滴到了妈妈新买的被套上了,等我发现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紫色的汁水是那么清晰地印在那里,怎么办……我呆呆地看着。

“不得了了!妹妹把水果汁水滴到被子上了!”姐姐在旁边起哄似的尖声叫起来。“怎么了?”爸爸走过来,“小宝,你怎么不当心点,你看你把新被子弄得……”爸爸噼里啪啦把我一顿臭骂。我撅着小嘴巴,很心疼地看着被子,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

这时妈妈走过来了,看着我委屈的样子,安慰地对我说:“过年了,又要大一岁了,可不能哭噢。”妈妈看了看被子说:“没关系,你们看,被套上不是本来就有紫色的花吗?那么你现在滴上去的汁水像不像多了几个花瓣呢?要是你的‘珍珠’再滴到上面,就又多了几片透明的花瓣喽。”

我赶紧仔细一看:呀!被妈妈这么一说,还真是的!车厘子的汁水和被套上的花纹几乎可以以假乱真啦!于是,我破涕为笑,全家人顿时全笑了。“妈妈,你的想象力还真丰富啊,你分明是在帮着妹妹狡辩啊,爸爸你说是不是?”姐姐在一旁戏谑地说。房间里充满了欢乐的笑声。

今天是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姥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民间祭灶、扫尘、吃灶糖的日子。

可是我还是不明白,姥姥就告诉我,传说家家户户都有一个灶王爷,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以来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护和监察一家;到了腊月二十三日灶王爷便要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

因此,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实在具有重大利害关系。为了让灶王爷在玉帝面前说好话,所以这一天大家就要祭灶,尤其是要摆上饴糖,因为吃了糖说话就是甜!虽然姥姥说了很多,但我还是不太明白,不过,我知道在我们北方,过小年要吃饺子,这可是我最喜欢的。过了小年就要到春节了,我好期待哦!

过小年的习俗(汇总15篇)篇八

汉族民间传说,灶君爷上天专门告人间罪恶,一旦被告,大罪要减寿三百天,小罪要减寿一百天。在《太上感应篇》里,又有“司命随其轻重,夺其纪算”的记述。司命即指灶君,算为一百天,纪指十二年。在这里,重罪判罚又增加到减寿十二年了。所以在祭灶时,要打点一下灶君,求其高抬贵手。

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民间称为过小年,是祭祀灶君的节日。

祭灶的风俗,由来甚久。灶君,在夏朝就已经成了民间尊崇的一位大神。记述春秋时孔丘言行的《论语》中,就有“与其媚舆奥,宁媚与灶”的话。先秦时期,祭灶位列“五祀”之一(五祀为祀灶、门、行、户、中雷五神。中雷即土神。另一说为门、井、户、灶、中雷;或说是行、井、户、灶、中雷)。祭灶时要设立神主,用丰盛的酒食作为祭品。要陈列鼎俎,设置笾豆,迎尸等等。带有很明显的原始拜物教的痕迹。

灶君本人,早期有炎帝、祝融之说。后来又衍生出许多说法。中国道教兴盛之后,曾借《经说》之论,将灶神说成是一位女性老母。“管人住宅。十二时辰,善知人间之事。每月朔旦,记人造诸善恶及其功德,录其轻重,夜半奏上天曹,定其簿书”。后来就发展成了既有灶君爷爷,又有灶君奶奶之说。在不同的地区里,灶君夫妇又由不同的人选来充当,同时伴随着当地流行的民间传说故事。

古人祭灶的日期,历来说法不一,有正月、四月、五月、八月、十二月等等。在我国封建社会里,诸教并存,神灵之数高达万千之多,民间习惯一概敬之。可能是为了简化统一,易记易行的缘故,把灶君每月上天禀报一次的'说法,演化成了每年上天一次。并且把时间固定在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这一天,也就成了传统的祭灶节日。

山西境内,绝大部分地区是腊月二十三日祭灶。只有榆社、文水、黎城、阳城等少数地方是腊月二十四日祭灶。

灶君神像,贴在锅灶旁边正对风匣的墙上。两边配联多为“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下联也有写成“回宫降吉祥”的。中间是灶君夫妇神像,神像旁边往往画两匹马作为坐骑。祭灶时要陈设供品,供品中最突出的是糖瓜。晋北地区习惯用饧,是麻糖的初级品,特粘,现在统称麻糖。有“二十三,吃饧板”的民谚。糖、饧之类食品既甜又粘。取意灶君顾了吃,顾不了说话,上天后嘴被饧粘住,免生是非。供品中还要摆上几颗鸡蛋,是给狐狸、黄鼠狼之类的零食。据说它们都是灶君的部下,不能不打点一下。祭灶时除上香,送酒以外,特别要为灶君坐骑撒马料,要从灶台前一直撒到厨房门外。这些仪程完了以后,就要将灶君神像拿下来烧掉。等到除夕时再设新神像。

古俗有“女不祭灶”的说法,祭灶往往是男人们的事情。近代却多数由家庭主妇来充当祭灶的角色。

民间传说,灶君爷上天专门告人间罪恶,一旦被告,大罪要减寿三百天,小罪要减寿一百天。在《太上感应篇》里,又有“司命随其轻重,夺其纪算”的记述。司命即指灶君,算为一百天,纪指十二年。在这里,重罪判罚又增加到减寿十二年了。所以在祭灶时,要打点一下灶君,求其高抬贵手。

在晋北地区流传着“腊月二十三、灶君爷爷您上天,嘴里吃了糖饧板,玉皇面前免开言,回到咱家过大年,有米有面有衣穿”的民歌,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祭灶节,民间讲究吃饺子,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山区多吃糕和荞面。晋东南地区,流行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锅倒”的说法。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粘结起来,冰冻成大块,吃起来酥脆香甜。

过了二十三,民间认为诸神上了天,百无禁忌。娶媳妇、聘闺女不用择日子,称为赶乱婚。直至年底,举行结婚典礼的特别多。民谣有“岁晏乡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灯前姊妹私相语,守岁今年是洞房”的说法。

过了二十三,离春节只剩下六、七天了,过年的准备工作显得更加热烈了。要彻底打扫室内,俗称扫家,清理箱、柜、炕席底下的尘土,粉刷墙壁,擦洗玻璃,糊花窗,贴年画等等。

晋东南地区民间流传着两首歌谣,其一是“二十三,打发老爷上了天;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蒸团子;二十六,割下肉;二十七,擦锡器;二十八,沤邋遢;二十九,洗脚手;三十日,门神、对联一起贴”。体现了时间紧迫和准备工作的紧张。

其二是一首童谣:“二十三,祭罢灶,小孩拍手哈哈笑。再过五,六天,大年就来到。辟邪盒,耍核桃,滴滴点点两声炮。五子登科乒乓响,起火升得比天高。”反映了儿童盼望过年的欢跃心理。

在所有准备工作中,剪贴窗花是最盛行的民俗活动。内容有各种动、植物等掌故,如喜鹊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戏牡丹,狮子滚绣球,三羊(阳)开泰,二龙戏珠,鹿鹤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寿,犀牛望月,莲(连)年有鱼(馀),鸳鸯戏水,刘海戏金蝉,和合二仙等等。也有各种戏剧故事,民俗有“大登殿,二度梅,三娘教于四进士,五女拜寿六月雪,七月七日天河配,八仙庆寿九件衣”的说法,体现了民间对戏剧故事的偏爱。有新媳妇的人家,新媳妇要带上自己剪制的各种窗花,回婆家糊窗户,左邻右舍还要前来观赏。

腊月二十三后,家家户户要蒸花馍。大体上分为敬神和走亲戚用的两种类型。前者庄重,后者花梢。特别要制做一个大枣山,以备供奉灶君。“一家蒸花馍,四邻来帮忙”。这往往是民间女性一展灵巧手艺的大好机会,一个花馍,就是一件手工艺品。

腊月二十三以后,家家户户都要写春联。民间讲究有神必贴,每门必贴,每物必贴,所以春节的对联数量最多,内容最全。神灵前的对联特别讲究,多为敬仰和祈福之言。常见的有天地神联:“天恩深似海,地德重如山”;土地神联:“土中生白玉,地内出黄金”;财神联:“天上财源主,人间福禄神”;井神联:“井能通四海,家可达三江”。面粮仓、畜圈等处的春联,则都是表示热烈的庆贺与希望。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米面如山厚,油盐似海深”;“牛似南山虎、马如北海龙”;“大羊年年盛,小羔月月增”等等。另外还有一些单联,如每个室内都贴“抬头见喜”,门子对面贴“出门见喜”,旺火上贴“旺气冲天”,院内贴“满院生金”,树上贴“根深叶茂”,石磨上贴“白虎大吉”等等。大门上的对联,是一家的门面,特别重视,或抒情,或写景,内容丰富,妙语联珠。

腊月二十三以后,大人、小孩都要洗浴、理发。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吕梁地区讲究腊月二十七日洗脚。这天傍晚,婆姨汝子都用开水洗脚。不懂事的女孩子,大人们也要帮她把脚擦洗干净,不留一点污秽。民间传有“腊月二十七,婆姨汝子都洗脚。一个不洗脚,流脓害水七个月”的俗语。

腊月二十三。人们称为"小年",意味着一年的结束。

过去,过小年是"官三民四道士和尚五",就是说凡是家有秀才以上的功名的都在腊月二十三日过小年,黎民百姓是二十四日,道士和尚是二十五日。如今北方地区多在二十三日过小年。

过小年的主要民俗活动是"辞灶"。就是"祭灶王"。灶王也叫"灶君",民间称"灶王爷"。

相传灶王原来是一个叫张单的富家子弟,曾娶一贤慧女子郭丁香为妻,后又体弃续娶李海棠。李氏好吃懒做,不久就把张家财产挥霍一空,改嫁他人。张单家境败落,又遭火灾,双目失明。沦为乞丐。一天,他乞讨到一户人家,主人给了他热汤热饭,后发现施饭者就是他休弃的妻子郭丁香,羞愧难当,碰死灶前,被姜太公封为灶王。

过小年的习俗(汇总15篇)篇九

祭灶火烧是用面粉加红糖烙烤而成,民间取其谐音,预示来年日子红红火火。

2.吃糖瓜、饴糖、麻糖等。

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

糖瓜、饴糖、麻糖等吃食本为给灶王爷嘴上抹得吃食,逐渐演变成了小孩小年必吃的零食。晋西北有“二十三吃麻糖,吃不上麻糖啃指头”的俗话。

建好窗花后贴在打扫一新的屋子里,给家里增添了许多过年的喜气。

窗花图案有各种动、植物、人物等掌故,如喜鹊登梅,孔雀。

戏牡丹,狮子滚绣球,三羊(阳)开泰,二龙戏珠,鹿鹤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寿,犀牛望月,莲(连)年有鱼(馀),鸳鸯戏水,刘海戏金蝉,和合二仙等等。

过小年的习俗(汇总15篇)篇十

传说玉皇大帝在每家派驻一位监督员—灶神(司命灶君、灶君、灶王爷、灶王),以监督考察这一家一年的所作所为,到了腊月二十三日这一天,灶神将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玉皇大帝根据汇报来决定下一年对这家是奖励还是处罚,第二年新年灶神再回来继续监督这家的作为。祭灶节这一天,实际是各家欢送灶神上天的节日。

祭灶习俗:

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

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

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

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得有"接灶"、"接神"的仪式。等到家家户户烧轿马,洒酒三杯,送走灶神以后,便轮到祭拜祖宗。

过小年的习俗(汇总15篇)篇十一

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民间传说,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过了腊月廿三,家家户户就开始贴窗花了。

在很多地方,小年就开始贴春联,算是比较早进入春节了。

小年时,还要扫灰尘,北方人称“扫房”,南方人称“掸尘”。

过了腊月廿三,汉族民间认为诸神上了天,百无禁忌,娶媳妇、聘闺女不用择日子。

晋西北有“二十三吃麻糖,吃不上麻糖啃指头”的'俗话。

北方小年晚上习惯吃饺子,意为给灶王爷送行,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

过小年的习俗(汇总15篇)篇十二

祭灶节,民间讲究吃饺子,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山区多吃糕和荞面。晋东南地区,流行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锅倒”的说法。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粘结起来,冰冻成大块,吃起来酥脆香甜。祭灶这天除吃灶糖之外,火烧也是很有特色的节令食品。每到腊月二十三祭灶这天,城市中的烧饼摊点生意非常兴隆。供品除糖瓜之类外,也有供水饺,取民间“起身饺子落身面”之意,有的也供面条。

小年的习俗吃糖瓜、饴糖、麻糖等……。

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

糖瓜、饴糖、麻糖等吃食本为给灶王爷嘴上抹得吃食,逐渐演变成了小孩小年必吃的零食。晋西北有“二十三吃麻糖,吃不上麻糖啃指头”的俗话。

过小年的习俗(汇总15篇)篇十三

北方腊月二十三的晚上一般要吃饺子,因为这天要送灶王爷上天汇报工作,人们煮好饺子端端正正摆在供台上,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

面花。

山东半岛的人们在腊月二十三这天家家户户都忙着蒸枣花馍、团圆饼、寿桃等面食,蒸出来的这些面食又叫面花。

粘糕。

山东部分地区每年腊月二十三都要蒸粘糕、吃粘糕。粘糕是用黄米、红枣等做成的一种甜味糕点,意在粘住灶王爷的嘴,使其向玉帝汇报工作时只讲好事。

火烧。

河南漯河、平顶山一带小年夜这天不吃饺子,而是家家户户自己做火烧吃。火烧又叫烧饼,与小年几乎划等号,当地人讲没有火烧的小年算不上完整的小年。

麻糖。

晋西北地区小年夜要吃麻糖。山西大同的麻糖是用优质小米熬成“饧”,再加入磨好的小米面搅拌均匀,通过特殊工艺发酵和固化处理,做成各种形状的糖块,有玉骨麻糖、擦酥麻糖、夹馅麻糖、瓜蛋糖、板子糖等。不管是哪种麻糖,都是为了粘住灶王爷的嘴,以免他把人间美味奢华的事报告给上天。

关东糖。

关东糖,又叫灶王糖,一年之中只有小年前后才能吃到。关东糖是用麦芽、小米熬制而成的风味特殊的糖制品。关东糖又香又酥,粘性大,主要是祭灶用。祭灶时,要把关东糖用火烤融化涂在灶王爷嘴上,这样他到玉帝那里就不能讲坏话了。

炒玉米。

晋东南地区腊月二十三有吃炒玉米的习俗。人们用麦芽糖把炒玉米粘起来冰冻成一块一块的,口感脆甜香酥。

小年是哪一天,小年夜是指哪一天。

小年在各地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一般北方小年是腊月二十三,南风方小年是腊月二十四。

但是一些民俗专家认为,北方在南宋以前是政治中心,受官气影响较重,小年多为腊月二十三;南方远离政治中心,小年为腊月二十四;鄱阳湖等地居民,小年则定在腊月二十五。

所以现在北方地区是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南方地区是在腊月二十四过小年。但是,具体说来,又有很多的例外,比如:

北方的山东境内的临沂地区,山西境内的榆社、文水、黎城、阳城等少数地方是在腊月二十四日祭灶过小年。

南方安徽的皖南地区,过小年的时间不尽相同,在徽州很多地方是腊月二十三,在旌德却是腊月二十四,还有的地方是腊月二十五。

湖南的怀化小年跟北方大部分地区一样,定在了农历腊月二十三。

江西鄱阳湖等沿湖的居民,保留了船家的传统,小年定在腊月廿五。

在福建龙岩长汀,小年也是腊月二十五。

而在福建莆田特别是莆田沿海地区,更是与众不同,腊月三十才是小年,正月初四是大年。

除此以外,在安徽省淮北市有些地方将正月初五视为小年。安徽北部和南京地区把正月十五视为小年,把过小年和过元宵合在一块,特别热闹;云南部分地区是正月十六,而西南和北方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则又是除夕。

1、贴灶神画像。

祭灶,其实小年这一天最重要的活动,除了供奉糖瓜、糕点,还要换灶神画像。把旧的灶神画像揭下的同时,家家户户也都要请回来一帧新的灶王像。

2、赶乱婚。

过了二十三,民间认为诸神上了天,百无禁忌。娶媳妇、聘闺女不用择日子,称为赶乱婚。民谣有岁晏乡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灯前姊妹私相语,守岁今年是洞房的说法。

3、大扫除。

尘与陈谐音,故而扫尘旨在除旧迎新,拔除不祥。扫帚将墙壁上下扫干净、擦洗桌椅、冲洗地面,各家各户都要不留死角地彻底清扫,做到窗明几净。同时小年的这一天,也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

4、放鞭炮。

过小年时,还有放鞭炮的习俗,因为这是年前的第一炮,很重要。中国人过节都喜欢热热闹闹的,鞭炮的声响,可以渲染过节气氛,但是由于空气污染等因素,近年很多城市都是不让小年卖鞭炮、放鞭炮了。其实最重要的只要人团圆,家就热闹了,节日的气氛也就有了。

据说,古代有一户姓张的人家,兄弟俩,哥是泥水匠,弟弟是画师。哥哥拿手的活是盘锅台,东街请,西坊邀,都夸奖他垒灶手艺高。年长月久出了名,方圆千里都尊称他为“张灶王”。

说来张灶王也怪,不管到谁家垒灶,如遇别人家有纠纷,他爱管闲事。遇上吵闹的媳妇他要劝,遇上凶婆婆他也要说,好像是个老长辈。以后,左邻右舍有了事都要找他,大家都很尊敬他。张灶王整整活了七十岁,寿终正寝时正好是腊月二十三日深夜。张灶王一去世,张家可乱了套,原来张灶王是一家之主,家里事都听他吩咐,现在大哥离开人间,弟弟只会诗书绘画,虽已花甲,但从未管过家务。几房儿媳妇都吵着要分家,画师被搅得无可奈何,整日愁眉苦脸。有天,他终于想出个好点。

就在腊月二十三日张灶王亡故一周年的祭日,深夜,画师忽然呼叫着把全家人喊醒,说是大哥显灵了。他将儿子媳妇全家老小引到厨房,只见黑漆漆的灶壁上,飘动着的烛光若隐若现显出张灶王和他已故的妻子的容貌,家人都惊呆了。画师说:“我寝时梦见大哥和大嫂已成了仙,玉帝封他为‘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你们平素好吃懒做,妯娌不和,不敬不孝,闹得家神不安。大哥知道你们在闹分家,很气恼,准备上天禀告玉帝,年三十晚下界来惩罚你们。”儿女侄媳们听了这番话,惊恐不已,立即跪地连连磕头,忙取来张灶王平日爱吃的甜食供在灶上,恳求灶王爷饶恕。

从此后,经常吵闹的叔伯兄弟和媳妇们再也不敢撒泼,全家平安相处,老少安宁度日。这事给街坊邻友知道后,一传十,十传百,都赶来张家打探虚实。其实,腊月二十三日夜灶壁上的灶王,是画师预先绘制的。他是假借大哥显灵来镇吓儿女侄媳,不料此法果真灵验。所以当乡邻来找画师探听情况时,他只得假戏真做,把画好的灶王像分送给邻舍。如些一来,沿乡流传,家家户户的灶房都贴上了灶王像。岁月流逝就形成了腊月二十三给灶王爷上供、祈求合家平安的习俗。祭灶风俗流传后,自周朝开始,皇宫也将它列入祭典,在全国立下祭灶的规矩,成为固定的仪式了。

过小年的习俗(汇总15篇)篇十四

“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天。”2月1日是农历腊月二十三,民间称“小年”。澳门年俗,可以说是别有风情,至今它还保存下来最传统的中国年俗之一——“谢灶”。

谢灶又叫“送灶”或“祭灶”。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晚,俗称小年夜,人们为了表示对灶君一年来保佑各家各户灶火不断、饮食平安的谢意,在灶君向玉皇大帝述职时,特地给他饯行。

谢灶要摆设贡品,主要有:一碗清水,一碗白米,几棵带尾叶的甘蔗,还有炒米饼、柑桔、红糖和一封利是,以及一份“灶君疏”,大意是向灶君请罪,用糖糊灶神之嘴,免得其到玉帝面前说坏话,请他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祭灶”一定有甘蔗,据说是为了“甜嘴”,为了使“灶王爷”上天说好话;有被切成一段一段的稻草——这是马料,喂马用的,因为“灶王爷”是“官”,“官”是一定要骑马的,骑马就一定要喂马,喂马就一定要有马料。

“扫年”是过年之前的大扫除,象征“除旧迎新”。在“扫年”当中,人们把一些陈旧无用之物统统扔掉,象征着把“晦气”赶跑。

除夕前人们便忙碌张罗备办各式年货了:买鸡、鹅、鸭、鱼肉;添制新衣饰;新购家具、器皿;选购年画、春联等。尤其要买柑桔、青橄榄等水果作象征吉祥如意和迎送亲友的佳果。旧俗过年前,男必新理发,女必“挽面”,现女子多为剪发美容。

过小年的习俗(汇总15篇)篇十五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天上有两个神仙。大神仙叫大年,小神仙叫小年。大年心眼好,爱惜人。每到五谷不长的寒冷季节,大年怕饿坏人,就把天上的.白面撒下来让人们吃。小年虽说是大年的亲兄弟,心眼却坏透了。他用邪术把大年撒给人的白面变成雪籽,吃下去不治饿还冻坏肚子。等到把人们病倒了,他再变成巨齿獠牙的猛兽下来吃人。他吃人吃饱了肚皮,就躺下睡觉,一觉能睡三百六十天,醒过来还吃人。人们虽说知道它三百六十天下来一回,可是藏到哪儿也躲不过去。只好烧香磕头,请求大年给作主。

大年正为白面变雪、人烟稀少的事胡猜乱想哩,一听人间祷告,才知道是小年作的恶。他气恨恨地去找小年,小年却满不在乎地说:“你行你的好,我吃我的人,碍你啥事啦?”大年看他不讲理,气得抬手去打他。谁知小年心恶劲大,竟反手把大年打倒在地,还恶狠狠地说:“不念一母同胞,我连你也吃了!”

大年打不赢小年,只得亲自下凡对人们说:“小年生来怕雷怕火,等他再来了,你们用油松干柴烧青竹,围成圈子,点上火,人们坐在中间,它下来就吃不着人啦。”人们记住大年的话,小年下来时,干柴油松烧得青竹“砰啪”乱响,烈火烤人,急得它转圈磨牙没办法,只好空着肚子回去了。他知道这是大年的主意,就去打大年,大年没法,也跳到人们烧的火圈里。小年恨得咬牙切齿地说:“等我练好了火功,把你们吃个孩娃不留!”

日出日落,草青草黄。凶狠的小年三千五百九十九天没睡觉,终于练成了火功,再过一天又要下去糟践人啦。

大年呢,也早已作好了准备。他也是三千五百九十九天没睡觉,整天没明没夜地熬气力,练武艺,再过一天也要下山和小年大战一场,保护人类不受残害。

正好到三千六百天中午,大年小年在半空中迎头碰上。小年知道不除掉大年自己吃不安生、就动手打起来。大年毫不示弱,二人打得黄风滚滚,云雾遮天。这就是后来春天风多雾多的原因。

一气打了三十二天,小年急了,张嘴要吞掉大年。大年急忙举起手心雷,谁知小年纵身一蹿躲到了高处。大年追着他往上打,他就一直往上蹿。这就是二月二打闷雷的原因。

相关范文推荐

    去小学化心得体会(精选17篇)

    心得体会的写作过程可以促使我们思考和总结,提高我们的表达和思维能力。以下是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精选范文,希望对大家写作有所帮助。小学是每个孩子成长道路上的一个重要

    人事主管试用期工作总结版(优秀14篇)

    月工作总结是一种自我激励和督促,可以促使我们保持高品质和高效率的工作状态。以下是一些经过筛选的月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阅读和参考。自20xx起幸运的成为公司总部行

    计算机教学个人总结(专业20篇)

    个人总结是一种自我反思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个人总结,希望能给大家在写总结时提供一些帮助和指导。20xx春期末来临,我来

    幼儿园幼儿心理健康教案(专业13篇)

    幼儿园教案是教师的思想和智慧的结晶,是保障幼儿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在这里分享一些幼儿园教案的精彩例子,希望能给教师们提供一些建议和借鉴。一、活动目标:1、练习幼

    诚信是福演讲稿参考(优质18篇)

    诚信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的基石,是一种道德力量的象征。下面是一些诚信教育的资料和实践经验,希望对大家的学习和成长有所帮助。同学们,老师们:早上好!期末考试将至,为

    大学开学时间通知(精选15篇)

    发送通知前,我们需要充分考虑受众的特点和需求,以便信息能够准确地传递并得到有效反馈。我们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实用的通知模板,帮助大家更方便地撰写通知。不同省份不同的

    向日葵太阳花初一(优秀16篇)

    优秀作文的内容应该丰富多彩,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共鸣。鉴于大家对优秀作文表达方式的关注,小编挑选了一些范文供大家参考。从前,有一座山,那里的村民不友好。所以雪一

    村官季度工作个人总结村官半年工作总结(优秀16篇)

    月工作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为未来的工作规划提供借鉴和指导。以下是一些经典的月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参考和指导。时间过得很快,作

    教案第课时(模板12篇)

    教案模板可以提供给学生参考,有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教案模板是教师备课时用来设计和组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的一种工具,它可以促使教师反思自己的

    向老师道歉检讨书(优秀19篇)

    在写检讨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坦诚地面对自己的错误,并积极思考如何改进和提升。在以下的范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领域、不同主题的检讨书案例。尊敬的何老师:您好!我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