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道路作文字实用

时间:2023-05-28 作者:储xy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道路篇一

尊敬的党支部:

党的xx大报告科学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发展,把“必须坚持和平发展”作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要求之一,并再次郑重宣示“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并全面阐述了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方向。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党的xx大精神,充分认识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在新形势下继续沿着和平发展道路奋力向前迈进。

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国人民从近代以后遭受战乱和贫穷的惨痛经历中,深感和平之珍贵、发展之迫切、合作之重要,深信只有和平才能实现人民安居乐业,只有发展才能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只有合作才能实现世界和平稳定。走和平发展道路,就是要坚持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通过争取和平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来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扩大同各方利益汇合点,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这是中国人民顺应时代潮流,根据自身根本利益和文化传统作出的战略抉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

走和平发展道路,必须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主张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热点问题,反对动辄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坚持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秉持公道,伸张正义。作为国际社会的重要成员,中国始终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通过对国际社会的巨大贡献,中国为自身赢得了良好发展环境,得到了巨大发展,同时也壮大了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正义力量,已经并将继续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越来越大的贡献。

走和平发展道路,必须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和平发展,就是要打破“国强必霸”的传统逻辑,在中国强大起来的情况下,始终坚持防御性国防政策,不同任何国家搞军备竞赛,不走侵略扩张、争霸世界的老路。中国将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发挥负责任大国建设性作用,反对新干涉主义,反对肆意颠覆别国合法政权,团结国际社会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共创人类美好未来。

汇报人:

中国道路篇二

;

〔摘要〕 中国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探索、勇于创新、一步步走出来的发展道路。这条道路是中国历史和中国人民选择的结果,是符合我国实际的正确道路。没有中国道路,就不会有中国革命的成功,也不会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坚持中国道路,不仅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且对世界其他国家乃至全世界的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1 〕10他强调指出,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道路,“这是一条通往复兴梦想的康庄大道、人间正道” 〔1 〕11。中国的历史表明,社会主义才是中国的唯一出路;中国的实践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和稳定中国。中国道路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奋进胜利的旗帜,规定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而且对世界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具有借鉴作用。同时,中国道路对维护整个世界和平、促进人类共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一、中国道路的丰富内涵

中国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结合中国国情探索出来的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创的特色发展道路,是共产党人寻找到的适合像中国这样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道路。它既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要求,又符合中国不同时期的具体国情,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断发展的重要成果。党的十八大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 〕这一科学概括包含了丰富内容,需要我们深刻领会。

中国道路的内容可概括为四个方面,即“一个主体领导、一个基本路线、一个制度依托、一个总体布局” 〔3 〕。“一个主体领导”就是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领导核心地位,因为中国共产党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利益的捍卫者,它能够把握历史发展的方向,能够带领全国人民战胜困难、走向富强,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一个基本路线”就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简称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策。“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既是中国道路的根本目标,又是我们取得胜利的制度保障。中国道路是以经济建设为重点从而促进我国社会各个方面协调发展的道路体系,呈现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总体布局。总之,我们党为实现中国梦规划好了路线,设置好了棋局,制定好了策略。

中国道路既涉及道路问题,又涉及理论体系和制度保证问题,是理论指导、制度建设、实践过程的有机统一。中国道路“特”就特在我们党能够不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同时又能够不断开拓创新上;“特”就特在能够把实践、理论、制度紧密地结合起来,把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特”就特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统筹兼顾,五位一体;“特”就特在把追求国家整体和人民个体利益统一起来。

中国道路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共性和中国特色个性的统一。从本质上讲,中国道路不是其他什么主义,而是科学社会主义。它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原则,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根本目的是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需要,坚持无产阶级政党领导和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并通过社会主义高度发展最终实现消灭阶级、消灭剥削、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从形式上讲,中国道路凸显了“中国特色”的个性,既没有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也没有照搬西方国家的发展道路,而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它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重点不放松,又统筹政治、文化、社会、环境一盘棋;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又坚持改革开放;既坚持立足中国,又坚持面向世界;既不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述的机械应用,也不是对别国发展模式的全盘接纳,而是自我探索、不断创新的结果。中国道路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普遍原则与中国实际国情的有机统一。

中国道路既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从地下冒出来的,是我们党艰苦奋斗、精心探索,一步一步走出来的,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结果,是中国人民选择的结果。它酝酿于第一代领导集体的精心探索,开创于第二代领导集体大胆改革开放,发展成熟于20世纪末以来党带领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

中国道路酝酿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精心探索。从理论上讲,在中国道路的艰苦探索过程中,我们党首先选择了正确的指导思想,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重要地位。为了避免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教条,生搬硬套,毛泽东专门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命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提供了基本条件。从政治上讲,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实际出发,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艰苦斗争,赶走了帝国主义,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通过民主制度建设,实行民主集中制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制定了正确的政党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通过了第一部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指明了发展方向。从经济上讲,经过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并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中,集中发展重工业,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为国家建立了一整套制度、体制、管理方法等,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物质和制度基础。但由于我们急于求成,加上主观认识不足,把苏联模式神圣化,犯了如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9年反右斗争扩大化、1966年的“文化大革命”等错误,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证明,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内化为中国特色的理论,使之民族化、时代化、方法化、具体化,我们的革命和建设才能成功,否则,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教条,或者放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革命和建设都会遭受挫折。第一代领导集体精心探索所取得的獨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以及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挫折教训,都为中国道路的继续向前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道路开创于改革开放时期。20世纪70年代,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国际上,美苏两极格局逐渐形成,要和平、求发展成为世界潮流。国内结束了十年浩劫的“文化大革命”,百废待兴,中国该向何处去、“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成为摆在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各族人民面前的首要任务。我们党通过批判“两个凡是”错误方针和展开真理标准大讨论的两大措施,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结束了认为阶级矛盾是我国国内主要矛盾的错误,果断地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为了强调中国发展的特殊性,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上提出重大命题,即“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4 〕。从此,“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面旗帜成为引领我们开拓前进的伟大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此成为我们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主题。我们党在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道路中,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问题,先后归纳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不是社会主义等“十个”不是社会主义,通过排除法厘清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明确了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因此,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们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征程,开创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到20世纪末,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大幅提高,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影响力空前加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改善,中国道路创造了世界发展的奇迹,“中国道路”或可称为“中国模式”正在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中国道路发展成熟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20世纪末,国际形势风云变幻,社会主义遭受严重挫折,同时我国国内也发生了严重的政治风波。面对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我们党从容应对,粉碎了资本主义国家和平演变的阴谋,捍卫了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党总结前苏联解体的教训,十分注重党建工作,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推进理论创新,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时,狠抓“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制定科教兴国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主线,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征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对中国道路一以贯之地坚持和拓展,对这条道路的论述实现了三个方面的创新:扩展了总体布局,增加了生态文明建设,把原来的“四位一体”发展为“五位一体”;补充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容,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总结了台阶式发展、逐步达到共同富裕的经验。我们党还特别论述了中国道路的厚重历史底蕴,明确告诉世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谁也改变不了,中国会坚定不移地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中国会毫不动摇地沿着这条道路继续前进。

中国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基本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承载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和探索,寄托着无数仁人志士的夙愿和期盼,凝聚着亿万人民的奋斗和牺牲,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发展中国、稳定中国的必由之路” 〔5 〕。实践证明,中国特色发展道路符合党心民心,是完全正确的;坚持中国道路符合国情民意,顺应时代潮流,是非常正确的。只有毫不动摇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越来越突出;只有毫不动摇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才能最终实现。

三、中国道路的国内价值

中国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艰苦探索的结果,是符合中国实际的正确的道路。这条道路的成功,彰显了它的国内价值。

首先,没有中国道路,就不会有中国革命的成功。1840年鸦片战争彻底粉碎了中国清王朝的“天朝上国”之梦,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掠夺,使中国日益衰落、山河破碎、国土沦丧,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挽救民族危亡,进行了不懈努力,无论是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斗争,还是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的斗争,都不同程度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专制统治,但是都没能改变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中国人民依然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革命斗争的结果告诉我们,资本主义的“宪政民主”、多党制等不适合中国。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中国的先进分子看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威力,马克思主义化了的中国工人运动领导者成为中国人民的坚强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民主革命不仅找到了出路,而且经过艰苦的实践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通过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公有制经济占据国民经济的绝大多数;通过民主政治建设,制定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适合中国的国体和政体,顺利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任务,成功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可见,只有中国特色的道路才能挽救中国。

其次,没有中国道路,就不会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只有这个国家的发展实情能够证明一切。从1956年开始,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提出以苏为鉴,探索适合中国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主张中国的工业化必须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以农轻重为序,走工农业并举的道路,积极发展对外关系等,虽然发展中曾出现“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和“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但是从总体来看,我们取得的成就是主要的,无论在经济、军事上,还是在科技、外交上都取得了重大胜利。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使得中国经济迅速腾飞,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国际地位越来越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向世人证明,这条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是富有生命力的,中国人民不仅富起来了,而且强起来了。

再次,中国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社会主义制度的诞生,为中华民族找到了正确道路,即中国必须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新起点,也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前提和基础。一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要求我们走社会主义道路。人类社会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社会主义社会代替资本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因此,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二是中国国情决定了我们只能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中国历史决定的,是中国各族人民选择的。不论过去还是将来,我们都应该坚持这条中国道路。只有坚持这条道路,才能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才能解决各种社会矛盾,才能进一步提高综合国力,才能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也才能证明社会主义是优越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人类最理想的社会。中国道路为党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各種爱国力量、一心一意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树立了一面鲜明的旗帜,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开拓前进的指路明灯。

相关热词搜索:;

中国道路篇三

;

摘 要: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是主观抉择与客观条件的内在统一所规定,具有特定的世界历史场景、国际关系背景、国际共运背景和中国历史背景,因此这条道路有着历史的必然性和不可动摇性。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不但要知道这一道路抉择的原点背景,而且要研究之后和当前新背景即条件的变化,才能看到发展,深刻理解和平发展的要义,也才能明了这一道路是否具有可持续性。

关键词:中国;和平发展;历史场景

作者简介:曹泳鑫,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上海 200235)

我们现在已经生活在21世纪,但中国的改革开放与和平发展道路的抉择却是在20世纪。正如研究20世纪的中国革命不可能脱离对当时的国际国内环境的研究一样,研究中国改革开放与和平发展道路也必须首先考察其开辟这条道路的历史场景。回到最初的以及过程当中的国际国内实际氛围去认识发生的一切,我们会发现,中国国内的变革,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而国际上也发生着变革,世界历史也有了新的进程。中国选择走和平、合作、发展的改革开放道路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的英明决策,也有着大的历史和现实场景的基本规定,这条道路有着历史的必然性。正因如此,中国和平发展道路有着不可动摇性。

一、中国选择和平发展道路的世界历史场景

然而,无可否认的是,随后扩张到世界的现代国际关系体系是以西欧体系为基准发展起来的,现代国际关系所包含的主权概念、外交习惯(包括谈判方式)、国际法、自由贸易逻辑大都起源于西欧国际体系。以主权国家为特征的现代国际体系要到欧洲的中世纪去追本溯源。在西欧国际体系下确立的崇尚主权国家平等原则的国际关系观,在亚洲、非洲当时的国际社会里却不存在。在欧洲向世界的殖民主义扩张所形成的国际殖民体系中,主权原则只适用于大国列强。可以说,西欧国际体系的扩展是以整个殖民地诸地域的牺牲为前提的,它向全世界扩张首先形成的是全球殖民体系。

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之后掀起的全球范围的民族解放运动,最终冲垮了殖民体系。新兴国家的首要目标,就是从殖民体系下被奴役的客体上升为自主独立的主体,争得平等参与国际社会的主权地位。为维护国家独立和平等,新独立国家积极援用近代国际法,纷纷主张民族自决、禁止外国干涉、拥有对本国天然资源的主权。联合国宪章则是对这种主权原则的确认、维护和发展。20世纪殖民关系的彻底消失和主权国家体系的全球化发展,无疑是世界政治的最重大进步。虽然调整主权国家国际关系的国际制度和外交思想发端于西欧国际关系体系,但随着当今整个国际体系的重大变化,国际制度和外交思想的原则也在变化。比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显著的变化是出现了对战争合法化的普遍否定和对民族自决权的认可。当然,新的变化还在继续。而且由于制约国际关系的生产力、经济等因素的作用加强,同样已经出现对国家地位、民族自决原则、国家独立主权的挑战。

总之,20世纪主权国家林立于世界,并且有不断增多的趋势。联合国等一系列合作性的国际组织都是建立在主权国家基础之上,同时也是对民族国家的主权地位的有效保障。这就可以说明,20世纪国际关系体系发生变化的特点就是主权国家体系的全球化发展。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政治会增添很多新内容,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也在变化。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传统的政治观念应该随着形势的发展而发展,而不是让新的国际环境去适应思想老套。然而观念的惰性往往比观念的发展更为突出。民族国家最早脱胎于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社会,虽然在国家关系的历史上,宗教十字军讨伐式的阴影在淡化,但国家关系中的意识形态色彩依然很浓。19世纪有过东西文化的剧烈碰撞,20世纪的冷战格局是因意识形态而划分为两极体系。信息科技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客观现实,在瓦解着两极体系。这些特征说明,对于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来说,在战争和冷战氛围下形成的革命外交路线结束的条件已逐渐成熟和明朗,世界历史进程的推动已让国际关系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生存和发展所面临的主要挑战也已经发生了新变化,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竞争所要求的科技和国内生产力的加速发展迫在眉睫,为此,一系列变革势在必行,包括国际战略调整在内的改革举措及其改革时代就因此到来了。

(二)求发展成为新时代主权国家之间竞争的主题

在主权国家体系新的扩展进程中,主权国家的制度模式已不再局限于欧洲资本主义民族国家的模式,出现了不同的民族国家类型和发展模式,其中包括社会主义国家等新型主权国家。新独立国家具有共同的反映主权时代特征的目标追求,一般来说,这些共同的目标追求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以现代主权原则为基础建立具有独立主权的现代民族国家;二是在国际上维护和确保自己的国家安全;三是追求以现代化为目标的国家富强。这三个方面的战略目标也必然反映在所有新独立国家的外交思想中,但不同国家在不同时期围绕这些方面会有不同的认识、解释,制订出不同的外交战略。一般来说,前两个目标的国际关系大环境在殖民体系瓦解后有了根本改观,联合国宪章等国际关系规则也提供了一定的保障(虽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长期存在),但第三个目标,也就是国家富强的现代化追求,却并非随着民族独立而自然而然地顺利实现;相反,其环境却变得严峻,道路曲折艰难。尽管现代化有着不同的模式和价值导向,但在解决了独立主权之后,经济增长和国力发展已开始成为国家追求的首要目标。因为它既关系到国内政治和社会的稳定即内部安全问题,也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国际地位和国际交往环境能否改善即国际安全问题。

在主权国家体制下,传统的大国在世界范围内争夺资源的方式也发生了改变,各种新的国际战略和发展理念也开始呈现,暴力政治逐渐被和平政治所代替。虽然政治自由主义在跨越主权问题上可能久攻不下,但此时的经济自由主义却在向主权发起新的一轮猛攻。经济依赖关系成为人们的普遍关注和被普遍思考和利用的良机,国家战略更多地围绕它而生成和变化。

总之,世界历史进程到20世纪后期的国际社会状况是,生存竞争主题发生变化,武力争夺逐渐被新的资源争夺形式所代替。在殖民体系崩溃后以及为民族独立而进行的斗争基本结束之后,求发展成为新时代主权国家之间竞争的主题,它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影响国家主权稳固性和国家安全性的关键因素。而发展的根本性动力依然来自于新的科技革命及其引发的生产力飞跃发展。科技革命使得新生的民族国家有了飞跃发展的历史机遇,也使之面临被边缘化的巨大风险。如何解决好生存和发展问题,是新的世界历史时代所赋予的严峻挑战。

相关热词搜索:;

中国道路篇四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中国梦,古人如此,今人亦然,吾亦如此。“有梦想就有希望”。这句话教育我们只要有梦想就会有希望,我们要为梦想而努力、奋斗。正如“不经历饥渴,如何能体会到清水的甘甜”所说的。

我的中国梦来自于他,是他让我的中国梦得于继续坚持下去。鲁迅弃医从文,再危机沉沦时,大声的“呐喊”,唤醒了人们,守住了希望,铸就了梦想。而我希望在雁尾默默的守护着最后撤离的大雁,希望是唤醒迷失梦想的人得清醒剂。因为梦想在,希望在;国魂在,人民在,家就在!

假使鲁迅先生没有弃医从文、没有呐喊人们、没有付出,那么就不可能有今天的中国。

还记得断臂钢琴王子刘伟吗?命运对他是如此残酷!他在10岁时因电击失去双臂,可他偏偏爱上了专门为手设计的乐器——钢琴!对于一个平常人来说,这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梦想。而刘伟,用他的信念与坚持做到了!他用脚趾,弹奏出了人间最美的音乐。听到刘伟演奏的动听的钢琴曲,你的心中是否也会震撼与感动?刘伟用他的行动告诉我们:只要坚持、努力,梦想就会实现!刘伟,他让我的中国梦更加坚定。

梦想让刘伟成为一个不一样的音乐家,也让他成为一代伟人,更让他成为祖国的希望。

同样具有中国梦的,还有唐太宗。当玄武门事变后,他说:“吾登基后,一定要还万民一个政治清明、世态平和的盛世,一定要使朝政充斥着虚心纳谏的风气。”他就是唐太宗,他的这段话代表了他的中国梦,最终也实现了。他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图景,他的功绩被写进了《贞观政要》和被誉为“二十四史之一”的旧唐书与新唐书中。唐太宗让我的中国梦看到了希望。

我的梦就是中国梦,中国梦也是我的梦。我的中国梦就是:努力学习,在有生之年,争取为国家的某个领域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使中国走向国家统一、繁荣富强、国民具有高度环保意识的世界强国。“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为一名高中生,我要走的路还有很远。

要实现自己的梦想,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付出自己的努力,共同构筑梦想,让梦想照耀中国,闪亮世界,也让自己的梦想之花绽放,开始努力吧!放飞我们的梦想,一起加油!

中国道路篇五

第六框 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知道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能力方面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归纳整理历史史实,从而得出正确结论的应用能力和透过历史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抽象概括能力。

思想觉悟方面

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教育,使学生树立社会主义理想,增强社会主义信念。

教学方法

本节主要采用学生讨论归纳为主的方法。

重点难点

1、重点

近代中国人民救国的奋斗历程,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2、难点

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统治者相互勾结,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问题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设计

第六框 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一、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学生自读课本

学生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1、找出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为什么会这样?

2、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3、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现状如何?

(因为学生已学过历史,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现状已有一定的了解)

教师总结:

如果没有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也会象其它资本主义国家一样,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是帝国主义的侵略,使中国社会的扭曲发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这种社会制度下,广大人民,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人民急切盼望改变这种社会现状。

二、旧民主主义革命没能完成救国的历史使命

学生自读课本

学生思考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1、近代革命志士进行的救国探索有哪些?结果怎样?

2、以上探索说明了什么问题?为什么?

教师归纳总结

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是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封建势力顽固而强大,反对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没有能力领导民主革命趋向胜利。

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们知道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试图用走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现状是不可能的,要改变中国的社会现状,只能用新的革命方式,就是中国共产党领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从而有力地证明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这就是我们下节课要讲的内容。

板书设计 :

第六框 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效果检测与矫正:

为什么说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教学札记:

中国道路篇六

;

思想就是力量。科学的思想在照亮人们精神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人们生活的物质世界。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历程孕育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孕育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道路,孕育了今天正蓬勃发展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一条通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

这条道路是怎样走过来的呢?回顾一下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历程,就能对中国道路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毛泽东同志,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在他诞辰100周年时,出版了八卷本的《毛泽东文集》,开卷篇是1921年元旦期间他在新民学会的两次发言。

穿越时空隧道,这篇文献为我们还原了这样的场景:

1921年新年的长沙,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十几个年轻的知识分子,来到潮宗街文化书社,召开新民学会长沙学员新年大会。会议是在一个并不起眼的小房子里召开的,但讨论的话题却是改造中国与世界的方法和目的。

28岁的毛泽东在会上作了两次发言。他说:我赞成用俄国式的革命道路。他比较了社会民主主义、无政府主义等方法,认为“激烈方法的共产主义,即所谓劳农主义,用阶级专政的方法,是可以预计效果的,故最宜采用”。

毛泽东同志只是那个年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一个代表。在当时的北京、上海、广州等地,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不约而同地走到了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认定只有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他们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呢?毛泽东同志道出了其中的缘由:“我看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采,单要采这个恐怖的方法。”“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毛泽东同志用形象的10个字,概括了近代以来仁人志士探索民族复兴之路的苦涩历程。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日益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民族危亡,民不聊生。救国寻路,民族复兴,就成为近代中国的基本政治主题。中国的各种政治力量为此进行了不懈探索,做过各种尝试。

洋务派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其中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当然值得称道,但试图在不变更大清王朝封建皇权的前提下走强国之路,结果只能是失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改良派登上政治舞台,试图“跪着造反”,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式的资本主义,结果同样是失败。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拉开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但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自身的软弱、妥协和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依赖性,不能和不敢充分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中国仍然在黑暗中徘徊。

就在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在黑暗中苦苦求索时,1917年,俄国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劳农政府,第一次把社会主义从理论学说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它像一缕新世纪的曙光,照亮了暗夜中国的前程。

于是,在李大钊、陈独秀等人的影响下,走俄国革命的道路成为中国一批先进青年最终的选择。

历史常常是这样,在看似山穷水尽时为人们展现出一线生机。91年前那个夏天的晚上,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李达、李汉俊等13个年轻人,在上海秘密成立了中国共产党。

新的革命实践、民族复兴道路的新探索由此开始。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马克思成为了先进的中国人最感兴趣的外国人。他的理论成为了中国人民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追求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富裕幸福的旗帜。在中国道路的每一段历程上,人们都可以看到这面飘扬的旗帜。

进入新世纪,江泽民同志和胡锦涛同志反复强调:马克思主义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了根本。

探讨中国道路,离不开马克思主义。中国人只是在找到了马克思主义以后,才有了一个正确的目标和方向。中华民族复兴的新道路也是从这里起步的。有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奋斗的动力和方法也就找到了。中国道路如果说是一幅蓝图的话,马克思主义就是描绘这个蓝图的一个底本。马克思主义是认识、理解和开启中国道路的一把钥匙。

中国人就这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然而,信仰不等于实践,实践也不等于成功。当中国共产党人拿着这个理论武器去改造中国社会的时候,却发现如何运用它与此前选择它一样艰难。

中国共产党面对的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落后农业大国,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分散的小农经济、小生产广泛存在,又遭受着帝国主义侵略和压迫。中国的条件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所分析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的条件有着巨大的差别。

最初,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基本照搬马克思主义学说和俄国革命的经验,把主要力量放在了城市,发动城市工人罢工。但是,1923年的“二七”惨案,使工人运动陷入了低潮。

中国共产党转而与国民党合作,建立工人阶级和民主力量的联合战线,掀起了国民大革命的风暴。然而,蒋介石、汪精卫集团背叛革命,大批共产党人被杀害,如火如荼的大革命失败了。

中国共产党人终于认识到了“枪杆子”的重要,开始武装夺取政权的尝试。但当时党内的一些领导人继续推行以“城市中心论”为特征的“左”倾冒险主义。各路起义军在攻打大城市的过程中接连失败。

第一个发现必须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创造出指导中国革命实践新理论的,是毛泽东同志。

为了回答和解决严酷环境中一个又一个的紧迫问题,毛泽东同志写下了《井冈山的斗争》、《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此后又写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等一系列著作。中国共产党人逐步明确了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这样一条中国革命的道路。

这是一个伟大创造。不论是从国际共运的理论看,还是从实践来看都是史无前例的。共产国际的一切文献,在讲到无产阶级政党领导夺取政权时,都是同工人运动联系在一起的。从当时已有的实践来看,国际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是以巴黎为中心,通过城市起义取得的,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也首先是从城市工人和士兵的武装起义开始的。

创造新的理论不容易,让人们接受新的理论更需要时间,需要过程,需要实践的检验。共产国际领导人当时就认为,中国革命就要像俄国十月革命那样,在城市里组织工人暴动,武装夺取政权。他们觉得中国共产党跑到山沟沟里去搞武装割据,站不住脚,是注定要失败的。受共产国际的这种影响,当时党内有许多人认为,搞工农武装割据,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最后是走不通的。

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再次犯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与国民党军队的正面对抗中遭到严重失败,丢失了几乎所有的根据地,并被迫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这次失败的教训是惨痛的,中国共产党人由此也重新认识到了毛泽东同志和他的理论的正确。

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系统总结了中国革命的经验,写出了《〈共产党人〉发刊词》、《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著作,对中国革命的性质、目的、步骤、领导阶级、依靠力量等重大问题进行了分析,创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使得毛泽东同志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更加成熟、清晰、可行。正是依靠这一理论,毛泽东同志和他的战友们建立起了一个用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理论和革命风格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一个在党的绝对领导下为人民解放事业英勇奋战的人民军队、一个团结全民族绝大多数人共同奋斗的统一战线,并依靠这“三大法宝”,最终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实现了近代以来几代中国人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理论引领着实践,实践又推动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而对马克思主义的灵活运用和创新发展则为我们开辟了一条到达理想彼岸的独特道路。坚持与发展,在毛泽东同志的身上得到了生动的体现。

毛泽东同志多次说过,《共产党宣言》他反复地读,读了至少上百遍。每一次读都有新的体会,新的收获。他从长期的实践中深切地体会到,中国革命必须要有马克思列宁主义作指导,但同时又必须坚决反对本本主义,反对照抄照搬。中国共产党通过长期的革命斗争,特别是在艰难曲折中的砥砺奋进,证明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也成为全党的共识。这就是:一方面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这一点毫不动摇;同时,又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它的指导作用。

在文章开头毛泽东同志提出一个重要命题:“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他认为:不论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对国际指示和苏联经验,对上级领导机关的指示,都不能够“一味盲目执行”,中国革命必须从中国的实情出发,“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

以这篇著作的基本理念为基础,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整风运动中提出了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实事求是,是中国的一个历史典故。毛泽东同志赋予了它新的内涵。实事求是,就是不迷信任何教条,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也就是说,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这一思想方法提出后,在党内取得共识,成为中国共产党人摆脱教条、解放思想的最根本的思想方法。此后中国共产党人的一切理论创新都源于这一思想方法。它至今仍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理解中国道路最关键的一个概念。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在迅速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成功地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历史转变,使中国这个占世界人口1/4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这里所说的“奠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奠定了制度基础,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二是奠定了物质基础,初步建立起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特别是在国防尖端科技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三是确定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指导思想,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第三点尤为重要。毛泽东思想中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活的灵魂,已经深深地溶入到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成为了中国人想问题、办事情的基本准则和方法。

正如毛泽东同志在革命胜利前所预言的,建设的道路更长,更艰苦。为了找到一条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作了大量艰辛的探索。这一探索取得了很多重要理论成果,积累了宝贵经验。《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等,至今仍让人感受到那一代共产党人独立自主的创造才华。然而,后来这一探索却出现严重错误。特别是在“以阶级斗争为纲”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这些错误理论指导下发生的“文化大革命”,更使中国社会陷入了严重的内乱,经济社会发展遭受重大挫折。

1978年,中国道路迎来了一个新的起点。

这篇著名的讲话,后来被誉为是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就是从这时起,中国开启了以改革开放为鲜明标志的伟大历程。

今天再来看这篇文献,它最重要的作用是恢复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使人们大胆地思考问题,大胆地进行改革尝试。

在当时的中国,最需要重新思考和探索的是什么呢?就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根据马克思的描述,社会主义是个美好的社会,是比资本主义更高级的社会发展阶段。但是,中国的社会主义在实践中搞了二十几年,人民生活还是很贫困。这就说明我们过去的做法是有缺陷的。这首先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认识有偏差,同时在怎样搞社会主义的方法上也有不对头的地方。

“社会主义如果老是穷的,它就站不住。”

邓小平同志认为,我们要搞的是真正体现社会主义本质、比资本主义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他还认为,马克思主义为我们奠定了理论基础和前进方向,但并没有对怎样搞社会主义提供现成的具体答案。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应该根据现在的实际,从时代条件和国情出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道路。照搬书本和别国的经验从来是不能成功的,革命和建设都要走自己的路。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道路从此有了一个自信而响亮的名字。

沿着这样一条道路我们首先应该做些什么呢?当时的中国最具体、最严峻的实际,如果用一个字来表达,就是“穷”,也就是经济不发达,生产力落后。因此,邓小平同志的思考首先从这里破题。

翻阅1980年4至5月间邓小平同志的多次谈话,围绕的是同一个主题:社会主義首先要发展生产力。后来,这些谈话就以这句话为标题集纳为一篇文章,收入《邓小平文选》。

新的实践总能带来新的认识,新的惊喜。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首先在农村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允许农民有更多的经营管理权,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有的农村一年翻了身,有的两年翻身,迅速摆脱贫困状态。

在农村改革取得突破的同时,按照邓小平同志的设计,对外开放和经济特区建设也“杀出一条血路”,在利用境外资金和技术加快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

在一些地方,个体、私营经济和乡镇企业的出现,使僵硬的计划经济体制打开了一个缺口,原有的国营企业也开始放权让利,进行承包经营等多方面的改革。

一系列改革开放的实践,使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中国呈现出蓬勃的生机。改革开放试验的成功,加深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道路,对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的认识。

我们找到了一条路子。但正当我们加快改革步伐,朝着现代化的目标迈进时,中国道路却受到了来自另一方面的干扰和冲击。

改革开放之初,社会上出现了空前的思想活跃局面。但在纠正“左”的错误倾向时,也出现了右的倾向。社会上极少数人片面夸大党在历史上的失误,散布种种怀疑或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否定人民民主专政、否定党的领导、否定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言论。邓小平同志认为必须对这种思潮进行反击,否则,人们没有统一的理想、信念,中国社会就可能再次陷入混乱。

为了保证我们的目标和步骤不受干扰和冲击,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同志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提出了必须坚持的四项基本原则。即:要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此后,邓小平同志反复论述和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道理。特别是在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他多次谈到:四项基本原则,我们绝不会放弃。没有这“四个坚持”,特别是党的领导,什么事情也搞不好,会出问题。出问题就不是小问题。如果走东欧这条路,中国就完了。

198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根据邓小平同志的思想,提出并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指出在这一历史阶段,为了摆脱贫穷和落后,必须把发展生产力作为全部工作的中心。在这次代表大会上,邓小平的理论和他领导开辟的道路被高度概括为三句话: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后来,我们进一步把它简称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一内容被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国共产党章程》,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路线。这也成为了中国道路最基本的内涵。

邓小平同志留给后人的最后一篇重要文献,是1992年他视察南方的谈话。

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的本质进行了集中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围绕这一本质,他为改革开放实践划定了一个尺度、方向和标准,即:判断一项政策是不是社会主义的,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由此出发,邓小平同志对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一系列重大的认识问题进行了回答,进而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中国改革的进程。

南方谈话是对改革开放10多年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邓小平理论发展成果的集中体现。在历史的关口处,邓小平同志以他的胆识、睿智和远见、阅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历史性课题作出了明确而深刻的回答,大大深化了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全党和全国人民更加清楚地看到,只有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下去,国家民族才有希望,才有前途,别的道路都是死路。

南方谈话,包括邓小平同志的其他著作,始终贯穿着一条主线,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关于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思想,关于“三个有利于”的标准,都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时又结合中国的实际而提出来的,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因此,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的确,社会在飞快地发展。20世纪的最后10年,世界正发生着剧烈而深刻的变化。经济全球化,政治格局多极化,以信息网络技术为主要标志的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使得整个世界充满了变数。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如何顺时应变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需要考虑的重大问题。

(摘自6月26日《人民日报》。由于文章篇幅较长,本刊分两次登出)

相关热词搜索:;

相关范文推荐

    最新人生道路作文 成功的道路作文实用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人生

    中国道路作文模板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中

    应届生求职信模版优秀(九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

    最新应届生求职信字 应届生求职信(优秀6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

    应届生求职信字(汇总6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

    四年级秋天作文字(大全九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四年级

    2023年四年级秋天作文字(9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

    最新四年级秋天作文字优秀(10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

    最新小狗四年级作文(优秀七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

    2023年小狗四年级造句 小狗四年级作文字7篇(优秀)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小狗四年级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