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科技创新人才实施方案(汇总21篇)

时间:2023-11-22 作者:字海2023年科技创新人才实施方案(汇总21篇)

一个好的实施方案能够为项目或计划的成功实施提供有力的支持。如果你正准备制定一份实施方案,不妨参考以下范文,或许能够帮助你更好地规划和组织工作。

2023年科技创新人才实施方案(汇总21篇)篇一

为贯彻落实全国民航科教创新大会精神和《关于推进民航科技教育创新发展的意见》,按照民航局党组“一二三三四”工作思路和民航科教创新“出成果、出人才、出效益”的要求,民航局将组织实施民航科技创新人才推进计划。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和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结合民航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和任务。

民航科技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以下简称“推进计划”)旨在通过创新体制机制、优化政策环境、强化保障措施,培养造就一批高水平的行业科技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引领和带动民航科技人才队伍发展,为持续提升民航科技创新能力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到2020年,推进计划的主要任务是:

1.造就一批民航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瞄准民航科技前沿和发展方向,重点培养和支持20名左右高层次民航科技创新人才,使其成为在应用基础研究、行业共性与关键技术突破、科技成果转化等民航科技创新领域具有引领作用,能组织完成国家或民航重大科技项目、重点工程、重大任务和重大建设项目的领军人才。

长,重点培养和支持50名左右具有较强科技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使其成为民航科技创新和生产一线的学术技术带头人,成为民航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的重要后备力量。

3.建设一批民航科技重点领域创新团队。依托国家或民航重大科技项目、重点工程、重大任务和重大建设项目,建设30个左右高水平科技创新团队,通过给予持续稳定支持,确保更好完成各项科技创新任务,保持和提升民航整体科技创新能力。

二、实施原则。

1.坚持高端引领与行业需求相结合。立足民航行业发展需求,面向行业内外公开选拔一批在科技创新领域具有一流水平的高层次人才和团队。以战略目标和重大需求为导向,围绕民航行业发展和用人单位需求遴选人才,在创新实践中用好人才,充分发挥用人单位的主体作用,有效调动和激发各类人才创造性和积极性。

2.坚持创新机制与营造环境相结合。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遵循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民航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在人才培养与发现、人才评价与激励、人才服务与保障等方面积极探索,推动民航科技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营造有利于人才潜心研究、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

3.坚持分类管理与突出特色相结合。注重人才梯队和创新团队建设,对领军人才、拔尖人才和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实施分类管理,在培养使用、评价激励、管理服务等方面分类施策、大胆探索,-2-重点突出对民航特色科技创新领域人才和团队的支持。民航科技创新领域主要包括:民航安全、适航审定、飞行技术、机务维修、机场工程、空中交通管理、机场运行管理、航空公司运营管理、民航信息化和信息安全、通用航空、航空油料和航空医学等。

三、遴选条件。

根据推进计划各项任务的不同特点,入选对象分别按照以下条件进行遴选。

(5)具有较强的科研领军才能和团队组织管理能力;

-3-(6)已纳入所在单位科技创新重点支持对象。2.民航科技创新拔尖人才。

(5)已纳入所在单位科技创新重点培养对象。3.民航科技重点领域创新团队。

(2)具有承担国家或民航重大科技项目、重点工程、重大任务和重大建设项目的经历;

(5)团队结构稳定、合理,核心成员一般不少于5人,不多于15人,可跨单位协作。

(6)已由所在单位组建一年以上,并有相应配套政策支持。通过民航局推荐,已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杰出人才、领军人才的,自然入选民航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已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负责人的,自然入选民航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已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的,自然入选民航科技创新拔尖人才;已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的,自然入选民航科技重点领域创新团队。民航系统外以上入选对象,符合条件的,经所在单位推荐,民航局审议通过后,入选推进计划相应人才、团队。

四、遴选程序和方式。

1.申报。面向全国开展申报推荐工作。民航重点实验室、民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民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人才和团队可通过所在单位独立推荐。

2.初审。由技术支持单位按照推荐要求进行形式审查。

-5-3.评审。由技术支持单位组建评审专家组,组织专家进行评审,择优提出人选和团队建议名单。

4.公示。经民航局科教管理部门审议后,确定公示名单,并在民航局网站进行公示。对公示期间反映的问题,由有关部门进行核查并提出意见。

5.批准。公示无异议的,经民航局批准后,向社会发布入选名单。

五、组织保障。

1.加强组织协调。做好与国家现有人才计划的有效衔接,形成协调有效、落实有力、组织实施有序、资源配置合理的工作格局。重点在人才发现、培养、使用和评价激励等方面积极探索,不断完善推进计划的实施。

2.完善专家咨询。将遴选民航行业专家和推进计划实施有机结合起来,选择一批履职积极、客观公正的高水平专家作为推进计划咨询评审专家,充分发挥专家在推进计划组织实施中的决策咨询作用。

-6-技术需求对接等活动,加强对入选对象的突出业绩和典型事迹的宣传。对符合条件的推进计划入选对象,民航局择优推荐参评两院院士、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4.开展绩效评估。根据推进计划的实施进度和目标要求,促进各类科技计划与推进计划的紧密结合,加强考核管理和跟踪服务,建立年度报告制度、考核评估机制和约束退出机制。

5.营造良好氛围。民航行业各单位要建立各自科技创新人才梯队和团队体系。推进计划入选对象所在单位要集成各方资源,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及时总结推广在推进计划实施过程中创造的典型经验和成功做法,加强对优秀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的宣传报道,为加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营造良好氛围。

2023年科技创新人才实施方案(汇总21篇)篇二

1、参赛对象:全校各班组织学生开展活动,每班上交3份科技小发明实物和作品介绍。

2、作品要求:从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入手,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力求创新、实用,贴近生活。注意作品要区别于普通的小制作,要有首创性。

3、上交时间:于11月6日放学前。

2、作品要求:观察类、考察类、实验类、说明类均可。在学习生活中发现某一现象,通过观察、实验、文字说明或图解等方式写一份小报告。

(1)论文格式要完整,建议包括摘要、关键词、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过程、研究结论、研究体会、参考书目等。

(2)探究过程要科学,数据材料要准确,可附表格、照片等。

3、上交时间:11月6日放学前。

1、参赛对象:3-6年级,各班整理一份带有科普性质的实践活动案例或报告。

2、作品要求:科技实践活动报告一份,附完整的原始材料(活动计划、活动记录、照片、新闻报道等)。

3、上交时间:11月6日放学前。

家庭实验室计划是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科技创新意识和创新素养培养的有效载体。各校要充分发动3-6年级的学生,结合《科学》学科的教学要求,利用家庭中的阳台、书房、客厅等空闲的地方建立家庭实验室,让学生都有参加科学研究的机会,研究过程与成果可通过网络科学观察日志、小论文等形式进行呈现;使学生能将课堂上所形成的探究能力、科学素养延伸到课外。

1、参赛对象:每个校区一只队伍,一支队伍3人(3-6年级)。

2、项目名称:“造一艘小船”

3、提供材料:吸管30根(直径约0.5cm,长度约21.2cm),铝箔纸一张(30cm×30cm)。

承重物体:棱长约为1cm的六角螺帽,每个重量约为8.5克。

检测水槽:长、宽、高均约为40cm左右,水深35cm(练习时建议使用科学工具箱进行)。

4、制作要求:

1、每支代表队3人一组,在40分钟内,用所提供的材料造一艘小船(大小控制在30cm×30cm×30cm之内),并完成承重检测。

2、所提供的材料可以进行加工,可以少用或仅选用其中某一种,但不能增加其他任何材料。

5、工具要求:

自己携带剪、切、打孔的等简便安全的工具,不能使用加热、燃烧、带电等有一定危险性的工具。

6、评分标准:

小船装好承重螺帽要漂浮在水中(不能接触水槽底部,否则成绩为0),等候裁判检测,测量小船承载的螺帽的重量为比赛成绩。如果重量相等,以未使用的完整吸管数量较多的代表队为获胜者。

7、温馨提示:

在练习过程中,务必要注意安全,要在家长或老师的陪同下进行演练。

附:吸管、铝箔纸和螺帽规格(供参考)。

吸管铝箔纸螺帽。

区里要求:

申报表一式三份、查新报告一份、项目说明材料和项目实物照片一份、相关证明(鉴定)材料一份(直接推荐参加市级比赛)。

为拓展我校学生的学习空间,丰富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的电脑操作能力和动手动脑能力,增强高科技意识,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同时为区中小学生科技节信息技术作品比赛做好准备,制定如下方案:

1、参赛对象:市瓦小学3-6年级学生。

2、区里比赛要求:

(1)小学生scratch现场编程比赛。

学生不带任何文具用品、资料,现场提供应用软件、相关素材。主题由组委会确定,学生独立设计、现场编程,最后将源文件和生成的可执行文件(exe)保存在指定的目录下。应用软件:比赛电脑装有windowsxp、ie、officexxxx、scratch、美图秀秀软件。若参赛选手要求使用其它更多软件,请在报名时提供软件光盘,由区教育信息中心统一安装。制作时间累计3个小时。

(2)信息技术创客作品展示活动。

作品要求:能够展现作者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倡融合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等领域,能够采用scratch或processing编程、单片机(如arduino板卡等)、传感器、电子元器件等器材独立设计的软件或软硬件结合的作品。

(3)电脑机器人创意设计项目。

申报表一式三份、电脑机器人创意设计实物作品一份、作品创意设计方案的详细介绍一式十份、喷绘展板(规格尺寸:120cm×90cm)一份、电脑机器人运行程序(包括支持程序运行平台、所设计程序源代码)光盘一份(直接推荐参加市级比赛)。

3、学校选拔方式:

(1)scratch现场编程比赛:各班自愿报名。

2023年科技创新人才实施方案(汇总21篇)篇三

科技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等八部门日前联合发布《关于印发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

一、目标和任务。

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以下简称推进计划)旨在通过创新体制机制、优化政策环境、强化保障措施,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科学家、高水平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工程师、优秀创新团队和创业人才,打造一批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加强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引领和带动各类科技人才的发展,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到2020年,推进计划的主要任务是:

1.设立科学家工作室。为积极应对国际科技竞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重点在我国具有相对优势的科研领域设立100个科学家工作室,支持其潜心开展探索性、原创性研究,努力造就世界级科技大师及创新团队。

2.造就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培养和支持3000名中青年科技创新人才,使其成为引领相关行业和领域科技创新发展方向、组织完成重大科技任务的领军人才。

3.扶持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着眼于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面向科技型企业,每年重点扶持1000名运用自主知识产权或核心技术创新创业的优秀创业人才,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

4.建设重点领域创新团队。依托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国家重点工程和重大建设项目,建设500个重点领域创新团队,通过给予持续稳定支持,确保更好地完成国家重大科研和工程任务,保持和提升我国在若干重点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

5.建设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以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科技园区为依托,建设300个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营造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政策环境,突破人才培养体制机制难点,形成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人才培养政策、体制机制“先行先试”的人才特区。

二、实施原则。

2.坚持与重大任务相结合。加强高端引领,突出科技前沿、重点领域和战略需求,在国家重大科技项目、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中培养、造就和集聚人才。

3.坚持体制机制创新。遵循人才成长规律,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重点在人才发现、培养、使用和评价激励等方面积极探索,着力激发科技人才敬业奉献、求真务实的内在动力,建立有利于科技人员潜心研究和专心创业的良好环境。

4.坚持统筹协作。加强项目、基地、人才的紧密结合,统筹推进现有科技计划和人才培养计划实施,加强部门协作和区域统筹,做好与部门、地方现有人才计划的有效衔接,形成部门协调有效、地方落实有力、组织实施有序、资源配置合理的工作格局。

5.坚持分类推进。按照“整体部署、分类推进、试点先行、逐步完善”的工作原则,针对不同任务特点,确定具体的实施方法和工作步骤。对于探索性强、实施难度大的任务先行开展试点,逐步完善,积累经验后全面展开。

二、遴选条件及方式。

根据推进计划各项任务的不同特点,结合现有的工作基础,支持对象分别按照以下条件和方式进行遴选。

1.科学家工作室。

科学家工作室实行首席科学家负责制。首席科学家原则上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研究方向处于我国具有相对优势的世界科技前沿领域;

--坚持科学精神、品德高尚。

首席科学家由有关部门、地方或国内外权威专家推荐产生。科学家工作室要有具体的科研规划、建设方案和部门(地方)支持措施,加强与国家相关人才计划的衔接。科技部组织专家对首席科学家人选和工作室建设方案进行论证,会同有关部门或地方批准建设。

--在科技前沿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取得高水平创新成果,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具有主持承担国家或地方重要科技项目的经验;

--表现出较强的领军才能、团队组织能力;

--拥有博士学位或副高级以上职称,年龄在45周岁以下。

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由有关部门、省级科技行政管理部门、重点科研基地等限额推荐或知名专家特别推荐。科技部组织专家进行咨询论证,经公示无异议后批准支持。

--企业拥有核心技术或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企业具有较好的经营业绩和成长性。

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由省级科技行政管理部门限额推荐,科技部组织专家咨询论证,经公示无异议后批准支持。

同等条件下,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承担单位的主要创办人、法人科技特派员的法人代表以及“千人计划”创业人才入选者优先。

4.重点领域创新团队。

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原则上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所从事科研工作符合国家、行业重点发展方向和长远需求;

--具有承担国家重大科研课题、重点工程和重大建设项目的经历;

--团队创新业绩突出,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团队组织结构合理、核心人员相对稳定;

--团队具有明确的创新目标和科研规划。

重点领域创新团队由国家重大科研项目、重点工程和重大建设项目牵头组织单位择优限额推荐,科技部组织专家咨询论证,经公示无异议后批准支持。

5.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原则上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牵头单位为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科技园区;

--牵头单位建立了科教资源面向社会开放共享的机制;

--在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方面先行先试,能够发挥较强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

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由部门和地方择优限额推荐,科技部组织专家对基地建设方案进行论证,经推进计划部际协调小组批准后建设。

三、支持措施。

1.落实和制定配套政策。加大现有人才政策落实力度,结合《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实施,研究制定《关于加强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等政策文件。根据推进计划各项任务的具体情况,在科研管理、人事制度、经费使用、考核评价、人员激励等方面制定相关配套措施,并先行先试、逐步完善。

2.加强人才与项目、基地的有机结合。在国家科技计划实施和重点创新基地建设中,进一步突出对人才和团队的培养。改革科技计划管理办法,简化立项程序,对推进计划入选对象中已承担科研项目的,完成项目任务后优先给予滚动持续支持;未承担科研项目的,可自主提出研究项目,符合国家科技计划要求的,按程序给予优先立项。具备条件的依托单位优先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创新基地。

3.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统筹国家科技计划等相关经费的安排,调整投入结构,创新支持方式,加大对推进计划入选对象的支持力度。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设立中央财政专项经费,对科学家工作室等重点任务给予支持。加强专项经费监督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4.探索建立适应不同任务特点的具体支持措施。对科学家工作室采取“一事一议、按需支持”的方式,给予充分的经费保障,不参与竞争申请科研项目;首席科学家实行聘期制,赋予其充分的科研管理自主权,建立国际同行评议制度。对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加大培养和支持力度,扩大科研经费使用自主权。落实期权、股权和企业年金等中长期激励措施,加强科技与金融结合,加大对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的支持力度。鼓励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加强体制机制改革与政策创新,大胆探索,先行先试。

5.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推进计划入选对象所在单位、园区、地方和部门要集成各方资源,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及时总结推广在推进计划实施过程中创造的典型经验和成功做法,加强对优秀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的宣传报道,为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四、进度安排。

1.2011年,为部署启动阶段。发布推进计划实施方案,制定具体实施措施;开展科学家工作室建设试点,启动各项任务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

2.2012年至2015年,为全面实施阶段。到“十二五”中期,完成相关政策措施和管理办法的制定完善工作。到“十二五”末期,推进计划各项任务完成过半,开展中期考核评估。

3.2016年至2020年,为深化完善阶段。到2020年,在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创新体制机制、优化政策环境、建设人才培养基地等方面完成推进计划总体目标,带动和引领各类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发展。

五、组织实施。

在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的指导下,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做好推进计划的组织实施工作。

1.建立工作协调机制。成立由科技部牵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参加的推进计划实施工作部际协调小组,研究协商重大问题。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科技部。

2.建立专家咨询机制。择优遴选一批国内外科技、经济、管理等方面的高水平专家作为推进计划咨询专家,完善咨询机制,充分发挥专家在推进计划组织实施中的决策咨询作用。

3.建立绩效评估机制。根据推进计划的实施进度和目标要求,实施定期的报告制度和评估制度,参照国际通行做法,建立以创新和质量为导向的科研评价办法,加强对推进计划入选对象的跟踪管理和评估考核,不断完善实施工作,提高推进计划实施效果。(来源:赢在科技网)。

2023年科技创新人才实施方案(汇总21篇)篇四

各市区科协,高技区科技局、经技区科技与工业发展局,市直企业科协、市级学会:

为团结组织广大科技工作者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推动企业科协“讲理想、比贡献,争做科技创新能手”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技术创新水平,特制定此实施方案。

以企业科协为主体,按照“三个服务,一个加强”的要求,团结和组织广大科技工作者,紧紧围绕企业的中心工作,把改进生产工艺、提高装备能力、研制开发新产品作为基本内容,将“讲理想、比贡献,争做科技创新能手”活动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领域,为科技人员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努力为企业的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服务。

1、加强企业科协组织建设,新发展成立企业科协组织8个。

2、企业科协围绕企业科技进步和提高经济效益这一中心,结合重点项目、重点工程的实施,组织科技人员进行科技攻关、产品研发,在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开发方面取得技术创新成果50项以上。

3、发挥科协组织跨学科、跨行业、跨区域的智力优势和组织网络优势,坚持以架桥为手段,以项目为核心,以转化为目的的模式,组织科技人员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促进科技与经济相结合,加快高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实施重点“金桥工程”项目6项。

4、组织企业科协加强与厂外科技工作者的学术技术联系,与相关学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结对协作,帮助企业进行技术咨询、技术诊断、技术攻关,共同推动企业的技术创新。实施“厂会协作”项目6项。

5、开展学术交流活动。组织企业科协围绕企业的发展方向及热点、难点问题,以经验交流会、技术研讨、提合理化建议、编印学术刊物等形式,开展专业对口的学术交流,市科协对高质量的学术成果以《科技专家建议》的形式上报市领导及有关决策部门。以威海湾生态修复的对策研究为重点,市科协组织召开威海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学术研讨会。

6、围绕企业文化建设开展科普活动,创建科普车间10个。

7、以建立学习型组织为目标,组织企业科协紧紧围绕企业生产的实际需求,针对企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技术工人的不同需要,大力开展技术培训,不断提高科技工作者的技术水平和科学管理水平。

1、加强组织建设,壮大人才队伍。组织建设是企业科协各项工作的基础和保障。各级科协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一方面,做好现有企业科协的巩固和加强,对组织建设薄弱的企业科协要加强指导,搞好整顿,把热心科协事业、有奉献精神的科技骨干及时吸收到企业科协组织中来,选配好一个组织协调能力强,热心为科技工作者服务,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秘书长。另一方面,要发展壮大企业科协组织,抓好非公有制企业科协组织建设,年内各市区科协要发展和成立2个以上企业科协组织。

2、抓好品牌活动,增强工作活力。科协的生命植根于活动。各级科协组织要以开展“讲、比”活动,实施“金桥工程”和“厂会协作”为主要抓手,将三项活动整合为一体。一是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围绕企业发展中心,组织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开展新产品开发、提质降耗、技术攻关、技术革新、献计献策、提合理化建议等活动。二是实施“金桥工程”和“厂会协作”。组织企业科协架厂与学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协作之桥,大力实施“金桥工程”和“厂会协作”,共同进行技术创新,攻克技术难题或开发与推广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经济效益。各市区科协要分别组织实施“金桥工程”项目及“厂会协作”项目3至5项。市科协将把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金桥工程”项目及“厂会协作”项目作为重点项目向省科协及中国科协推荐。三是开展表彰奖励活动。市科协联合市经贸委、市计委开展优秀科技创新成果及科技创新能手评选表彰活动,评选表彰优秀科技创新成果50项、科技创新能手20名。

3、培植典型,总结经验。各市区科协要围绕工作目标,重点抓好2个以上规模较大、科技含量较高、科技人员比较集中的企业科协工作,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做好经验总结。市科协选择活动开展较好的企业科协为典型,召开威海市“讲理想、比贡献,争做科技创新能手”活动现场经验交流会,通过抓重点,树典型,推动全市企业科协工作不断发展。

4、建立奖励机制,激发工作热情。市科协将制定优秀企业科协干部、优秀学会干部评选标准及办法,开展优秀企业科协干部、优秀学会干部评选表彰活动,表彰宣传他们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精神,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促进科协事业的发展。

2023年科技创新人才实施方案(汇总21篇)篇五

第一条为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促进全省众创空间发展,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根据《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冀政发〔20xx〕41号)和《河北省财政厅关于财政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十项措施》(冀财教〔20xx〕112号),制定本实施方案。

第二条省级安排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资助资金(以下简称资助资金),按照“省级引导、市级为主、公开普惠、公平公正”的原则分配,与试点市专项资金统筹使用。

第二章支持范围和标准。

第三条资助资金主要用于资助大学生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试点市”辖区内众创空间中开展的创新创业项目,重点是电子信息、生物技术、现代农业、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医药卫生、文化创意和现代服务业等产业领域。

资助资金优先资助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和各省(区、市)创新创业大赛优胜项目团队、其他各类、各级、各地创新创业大赛获奖项目团队、已有天使投资和风险投资等社会资本介入的项目团队。

资助项目需经专家评审,资助金额不超过10万元。

第四条省科技厅、省财政厅遴选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积极性高、本级财政专项投入高的设区市列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试点市。

根据试点情况逐步扩大试点范围。

第五条确定大学生创新创业试点市的参考指标包括:

(一)市政府是否制定、出台促进众创空间发展的政策措施;。

(二)是否开展了市级众创空间认定、备案工作,拥有一批市级众创空间及省级众创空间;。

(四)是否设立了市级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资助专项资金、众创空间发展专项资金;。

(五)是否拥有一批知名创业导师。

(六)省科技厅、财政厅确定的其他指标。

第三章项目组织实施。

第六条试点市财政局会同科技局制定本市资助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实施细则,报省财政厅、科技厅备案。

第七条省科技厅会同省财政厅根据各试点市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总体情况,确定各试点市资助资金预算数。

第八条省人大批复省级预算后,将资助资金下达到试点市,市科技局负责按照《实施细则》要求细化落实项目。

第九条省科技厅委托第三方机构对试点市资助资金使用开展绩效评价。

评价结果作为安排下年度资助资金额度的参考依据。

第四章专项资金监督检查。

第十条试点市财政局、科技局应加强资金管理,及时拨付专项资金,按照职责对资助资金使用进行监督。

第十一条试点市财政局、科技局以及项目实施单位应按照职责加强资助资金的申报和使用管理,并自觉接受审计、财政等部门的审计、检查和监督。

第十二条对申报不实,存在弄虚作假、伪造、以不当方式唆使第三方机构出具虚假评价或检测报告,或其他套取财政资金行为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等有关规定处理。

第十三条本方案由省财政厅会同省科技厅负责解释。

第十四条本方案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023年科技创新人才实施方案(汇总21篇)篇六

为深入贯彻落实总局关于全面建设“科技质检”的指导意见,扎实推进“科技质检实验区”的建设,用科技手段抓质量,用科技手段保安全,用科技手段促发展,用科技手段强质检,进一步提升全局检验检疫履职水平,支撑和引领全局事业科学发展。经广泛征集意见,研究决定在全局范围内开展第四届“振兴杯”科技创新活动。

一、指导思想。

围绕“交流合作创新发展”主题,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抓创新、强科技,扎实推进“科技质检实验区”建设,全面推进科技进步。

二、活动重点。

扎实推进局“十二五”科技工作规划,努力实现科技工作“两有两更”目标——领域有突破;能力有提升;成果更丰富;绩效更科学。(领域突破:在科研项目申报领域、科技开放式合作服务方面实现突破。能力提升:提升公共检测平台服务能力、科研团队建设能力和科技领军人才创新能力。成果丰富:科研制标项目申报、完成数创新成绩。绩效科学:完善科技工作目标管理办法,调动科技激情,鼓励科技创新。)。

三、活动时间。

20xx年2月-20xx年4月:活动策划期。

20xx年5月-20xx年3月:活动实施期。

20xx年3月-20xx年4月:活动总结期。

四、活动安排。

(一)开展活动,营造氛围。制定第四届“振兴杯”科技活动方案,召开专题科技活动会,深化科技创新氛围,扩大科技工作影响,举办科技项目发布会;召开项目进度汇报会,落实在研项目进度,督促项目保质、保量完成;举办检验检疫学术论文征集活动,提升全员政策理论研究水平。

(二)完善机制,规范管理。完善《局科技工作管理办法》、《局科技工作目标管理办法》、《局青年科技基金项目管理办法》、编制和试行《局技术性贸易措施工作管理办法》,梳理科技经费管理,规范科技管理工作。改选、成立新一届科学技术委员会,吸纳培养人才,充实科技人才队伍;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人才在科技质检建设中的核心作用,持续五支特色科技团队打造工作,努力培养技术过硬、素质优良的'科技队伍。

(三)自主立项,激励青年。按照《局青年科技基金项目管理办法》,结合本局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工作,对已通过省局专业组初审但最终未能立项的科研项目,试行本局立项,激发青年开展科学研究热情,提升青年同志科研能力和水平,加强科技储备,促进人才成长,实现科技人才新老对接。

(四)积极应对,合力破壁。充分运用现代化技术助力科技服务发展,开通网上科技之家,实现科技资源共享。举办技术性贸易措施专题讲座,组建局wto信息团队,充分发挥首席检验员和青年科技人才的作用,跟踪、报告国外技术法规、标准和通报情况,尝试开展国外技术壁垒信息预警平台,开通局wto资讯微博,及时、快捷地向工贸企业发布技术性贸易措施。广泛开展技术性贸易措施调查工作,召开代表性企业座谈会,征集企业评议专家,增加企业话语权。

(五)分步实施,分层培训。适时开展科研管理工作培训,编制并公布科研管理工作流程,充分发挥各级科技管理部门作用,提高科研管理效率。筹办实验室绩效管理人员培训,提升实验室管理人员素质,提升实验室层次。运用“技术讲堂”,开展检验检测岗位技能全员培训,提升一线人员检测水平。

(六)主动出击,丰富成果。主动联合市科技局、市农科所和市农委等部门,举办“科技服务三农”科研项目鉴定会活动,多方“联合”,促进科技服务发展。主动出击,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优势,参与高层次项目研究,促进科技成果向专利、应用转化。

(七)加强储备,长效发展。组织各类科技申报工作(4-5月,整理检验检疫工作热点、盲点、难点,谋划年度申报工作;6-8月,进行目标方案工作的调研;9月,全面展开申报工作),冲击高端课题申报,充分发挥院士等载体作用,力争高端课题立项零突破。

(八)力促实验室升级。整合资源,促进实验室层次整体升级。拍摄食品添加剂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宣传片,力争在总局的统一安排下通过实验室验收工作;扎实推进国家级车用灯具重点实验室的规划建设工作,力争实验室获得3c认证资质;加强化矿实验室建设,力争该实验室晋级总局区域性实验室。

(九)对各部门、专业组和个人的科技工作进行年终考核计分,通报科技活动成绩、展示科技工作亮点,掀起新一轮“振兴杯”科技创新活动争先创优新高潮;积极组织开展检验检疫“科技质检实验区”申报、创建工作。

五、活动要求。

(一)明确目标,制订计划。科技管理部门要紧紧围绕我局十二五规划中的科技工作目标,制定本年度的全局科技工作目标,并按部门进行指标分解。各部门和各专业条线要根据分解的指标明确各自的工作和任务,落实到人。

(二)规范工作,提高质量。科技管理部门要根据新的发展形势,制定和完善相关科技管理制度,引导科技工作有重点、有计划开展。各部门要根据相关制度,规范申报立项、项目研究、鉴定登记、经费使用等各个环节,确保各项科技工作的质量。

(三)定期督察,及时通报。科技管理部门和各专业组要及时掌握各项科技工作进度,充分发挥督察和协调作用。要做到每月通报项目进度情况;每半年通报科技积分情况;年底通报目标完成情况并全面总结。

各部门要紧紧围绕各自重点工作,深入发动、狠抓落实,确保各项科技工作顺利完成,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推动“科技质检实验区”的建设。

2023年科技创新人才实施方案(汇总21篇)篇七

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和任务。

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以下简称推进计划)旨在通过创新体制机制、优化政策环境、强化保障措施,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科学家、高水平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工程师、优秀创新团队和创业人才,打造一批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加强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引领和带动各类科技人才的发展,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到2020年,推进计划的主要任务是:

1.设立科学家工作室。为积极应对国际科技竞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重点在我国具有相对优势的科研领域设立100个科学家工作室,支持其潜心开展探索性、原创性研究,努力造就世界级科技大师及创新团队。

2.造就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培养和支持3000名中青年科技创新人才,使其成为引领相关行业和领域科技创新发展方向、组织完成重大科技任务的领军人才。

3.扶持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着眼于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面向科技型企业,每年重点扶持1000名运用自主知识产权或核心技术创新创业的优秀创业人才,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

4.建设重点领域创新团队。依托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国家重点工程和重大建设项目,建设500个重点领域创新团队,通过给予持续稳定支持,确保更好地完成国家重大科研和工程任务,保持和提升我国在若干重点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

5.建设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以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科技园区为依托,建设300个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营造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政策环境,突破人才培养体制机制难点,形成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人才培养政策、体制机制“先行先试”的人才特区。

二、实施原则。

1.坚持与科技、教育规划相衔接。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加强与《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工作的紧密结合。

2.坚持与重大任务相结合。加强高端引领,突出科技前沿、重点领域和战略需求,在国家重大科技项目、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中培养、造就和集聚人才。

3.坚持体制机制创新。遵循人才成长规律,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重点在人才发现、培养、使用和评价激励等方面积极探索,着力激发科技人才敬业奉献、求真务实的内在动力,建立有利于科技人员潜心研究和专心创业的良好环境。

4.坚持统筹协作。加强项目、基地、人才的紧密结合,统筹推进现有科技计划和人才培养计划实施,加强部门协作和区域统筹,做好与部门、地方现有人才计划的有效衔接,形成部门协调有效、地方落实有力、组织实施有序、资源配置合理的工作格局。

5.坚持分类推进。按照“整体部署、分类推进、试点先行、逐步完善”的工作原则,针对不同任务特点,确定具体的实施方法和工作步骤。对于探索性强、实施难度大的任务先行开展试点,逐步完善,积累经验后全面展开。

三、遴选条件及方式。

根据推进计划各项任务的不同特点,结合现有的工作基础,支持对象分别按照以下条件和方式进行遴选。

1.科学家工作室。

科学家工作室实行首席科学家负责制。首席科学家原则上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研究方向处于我国具有相对优势的世界科技前沿领域;

取得了国内外同行公认的突出成就,具有发展成为世界级科技大师的潜力;

能够坚持全职潜心研究;

坚持科学精神、品德高尚。

首席科学家由有关部门、地方或国内外权威专家推荐产生。科学家工作室要有具体的科研规划、建设方案和部门(地方)支持措施,加强与国家相关人才计划的衔接。科技部组织专家对首席科学家人选和工作室建设方案进行论证,会同有关部门或地方批准建设。

在科技前沿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取得高水平创新成果,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具有主持承担国家或地方重要科技项目的经验;

表现出较强的领军才能、团队组织能力;

拥有博士学位或副高级以上职称,年龄在45周岁以下。

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由有关部门、省级科技行政管理部门、重点科研基地等限额推荐或知名专家特别推荐。科技部组织专家进行咨询论证,经公示无异议后批准支持。

科技型企业的主要创办人,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和较强的创新创业精神;

企业创办不足5年;

企业拥有核心技术或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企业具有较好的经营业绩和成长性。

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由省级科技行政管理部门限额推荐,科技部组织专家咨询论证,经公示无异议后批准支持。

同等条件下,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承担单位的主要创办人、法人科技特派员的法人代表以及“千人计划”创业人才入选者优先。

4.重点领域创新团队。

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原则上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所从事科研工作符合国家、行业重点发展方向和长远需求;

具有承担国家重大科研课题、重点工程和重大建设项目的经历;

团队创新业绩突出,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团队组织结构合理、核心人员相对稳定;

团队具有明确的创新目标和科研规划。

重点领域创新团队由国家重大科研项目、重点工程和重大建设项目牵头组织单位择优限额推荐,科技部组织专家咨询论证,经公示无异议后批准支持。

5.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原则上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牵头单位为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科技园区;

牵头单位应有丰富的科技资源、较强的创新能力和良好的人才培养基础;

在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方面先行先试,能够发挥较强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

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由部门和地方择优限额推荐,科技部组织专家对基地建设方案进行论证,经推进计划部际协调小组批准后建设。

四、支持措施。

1.落实和制定配套政策。加大现有人才政策落实力度,结合《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实施,研究制定《关于加强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等政策文件。根据推进计划各项任务的具体情况,在科研管理、人事制度、经费使用、考核评价、人员激励等方面制定相关配套措施,并先行先试、逐步完善。

2.加强人才与项目、基地的有机结合。在国家科技计划实施和重点创新基地建设中,进一步突出对人才和团队的培养。改革科技计划管理办法,简化立项程序,对推进计划入选对象中已承担科研项目的,完成项目任务后优先给予滚动持续支持;未承担科研项目的,可自主提出研究项目,符合国家科技计划要求的,按程序给予优先立项。具备条件的依托单位优先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创新基地。

3.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统筹国家科技计划等相关经费的安排,调整投入结构,创新支持方式,加大对推进计划入选对象的支持力度。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设立中央财政专项经费,对科学家工作室等重点任务给予支持。加强专项经费监督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4.探索建立适应不同任务特点的具体支持措施。对科学家工作室采取“一事一议、按需支持”的方式,给予充分的经费保障,不参与竞争申请科研项目;首席科学家实行聘期制,赋予其充分的科研管理自主权,建立国际同行评议制度。对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加大培养和支持力度,扩大科研经费使用自主权。落实期权、股权和企业年金等中长期激励措施,加强科技与金融结合,加大对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的支持力度。鼓励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加强体制机制改革与政策创新,大胆探索,先行先试。

5.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推进计划入选对象所在单位、园区、地方和部门要集成各方资源,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及时总结推广在推进计划实施过程中创造的典型经验和成功做法,加强对优秀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的宣传报道,为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五、进度安排。

1.2011年,为部署启动阶段。发布推进计划实施方案,制定具体实施措施;开展科学家工作室建设试点,启动各项任务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

2.2012年至2015年,为全面实施阶段。到“十二五”中期,完成相关政策措施和管理办法的制定完善工作。到“十二五”末期,推进计划各项任务完成过半,开展中期考核评估。

3.2016年至2020年,为深化完善阶段。到2020年,在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创新体制机制、优化政策环境、建设人才培养基地等方面完成推进计划总体目标,带动和引领各类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发展。

六、组织实施。

在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的指导下,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做好推进计划的组织实施工作。

1.建立工作协调机制。成立由科技部牵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参加的推进计划实施工作部际协调小组,研究协商重大问题。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科技部。

2.建立专家咨询机制。择优遴选一批国内外科技、经济、管理等方面的高水平专家作为推进计划咨询专家,完善咨询机制,充分发挥专家在推进计划组织实施中的决策咨询作用。

3.建立绩效评估机制。根据推进计划的实施进度和目标要求,实施定期的报告制度和评估制度,参照国际通行做法,建立以创新和质量为导向的科研评价办法,加强对推进计划入选对象的跟踪管理和评估考核,不断完善实施工作,提高推进计划实施效果。

2023年科技创新人才实施方案(汇总21篇)篇八

为加快我市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石党发[201x]25号),现就实施“351”人才工程事宜提出如下方案:

1、选拔30名成绩突出,创新能力、业务能力强,学识水平高,并在本行业、本学科处领先水平,能够担当领军重任的市级专家。

2、选拔50名在我市各学科领域内具有较高水平,能起骨干作用的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3、选拔100名40岁以下,理论扎实、有发展潜力和培养前途的青年科技后备人才。

二、选拔范围和对象选拔工作在我市的各类企事业单位及部分机关、社会团体(含驻石单位)中进行。选拔对象主要是在科研、教育、卫生、工农业生产和科技推广等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党的基本路线,遵纪守法,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强,且符合以下条件者,均可申报、推荐、选拔:

(一)学术理论全面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了解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国内技术水平及发展趋势。提供能反映本人有较高学术水平和技术价值的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论文、著作。

(二)工作经历和能力在工业、农业、

教学。

医疗科研和科技推广一线工作造诣较深技术较精,有一定实践经验,压滤机滤布并有一定创新能力主持或作为主要人员完成过以下某项工作,并提供有一定见解的学术技术报告。

1、完成(主持)过地(厅)级以上科技攻关计划、重点项目或系列新产品主要部分的研究、设计、开发、推广工作。

2、完成(主持)过对行业(学科)发展有一定影响的重点项目或在技术改造中解决了重大技术难题和关键技术问题。

3、具有较深的理论基础,研究(主持)的成果(学科)具有创新性、开拓性,并对专业(学科)发展有重要影响,同行专家公认,并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引进、消化、吸收、设计以及开发的新产品(新技术)具有良好的技术性能或示范、引导作用,对本部门工作具有推动作用,经实践证明具有较大科学价值和应用价值。

5、在我市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研究、资源开发、重大建设项目及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中,提出合理化建议或可行性报告,得到地(厅)级以上有关部门采纳,经实践证明,具有较大科学价值和应用价值。

(三)业绩与成果本文来自.作为项目负责人或作为主要人员在研究、开发、管理方面做出以下贡献之一者:

1、完成地(厅)级以上重点项目或对行业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的项目,获得地(厅)以上科技进步成果奖。

2、完成某项大型或二项以上中型工程成套项目的研究设计,或引进、消化、吸收、推广应用国内外新技术、新成果方面有较大成绩,有阶段性成果,成果经地(厅)级以上专家委员会验收,经实践证明有一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3、在工业与农业研究、技术开发与管理方面,在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开发与推广应用上,对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扭亏增盈有较大贡献、产生了比较显著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4、在教育方面,地(厅)级以上教学成果奖获得者;做出重大贡献的优秀教育工作者;或长期从事教育事业,对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事业发展发挥了较大作用,所创建的教育理论或教学方法为同行所公认。

5、在文化艺术、体育、新闻等领域成绩较显著,是某一学科或艺术门类的带头人(或主创人),在省(部)级或全国展演比赛中获得较好名次,并获得地(厅)级以上主管部门授予的有关行业、专业奖励。

6、在医疗卫生岗位上,医疗技术和临床实践效果达到本地区先进水平,有良好的医德、医技,特别是在诊断治疗疑难病症方面做出重要贡献,有独到的医术、见解,其业绩为同行公认,社会影响较大,近3年内未发生医疗事故或医疗纠纷。

1、推荐。由本人所在单位公开推荐。对已列入地区或行业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规划的人员,也可经县、区人事部门或市直主管部门研究,征求所在单位意见后直接推荐。

2、申报。各县(区)、市直部门、单位在公开推荐的基础上,按照选拔范围和条件进行初审,经各县(区)、部门(单位)党委(党组)研究同意后,将申报材料报市人事局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科。

3、评审。市人事局会同有关部门按专业分别组织同行专家进行评审。

4、考核。对经专家评审初步入选市级专家及拔尖人才的人员,由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汇同相关部门进行考核。

5、决定。根据专家评审及考核情况,提出初步意见,报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研究决定。

6、公示。根据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研究确定的初步人选,在石嘴山日报、市电视台向社会公示7日。

(一)市“351”人才每3年选拔一次,3年后可重新参与评选。选拔时以近3年的工作实绩和业绩成果为主要依据,兼顾长期贡献。

(二)对评选出的市级专家一次性资助5千元,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一次性资助3千元。入选人员属市、县(区)行政、事业单位的,资助经费分别由市、县(区)财政承担;属各类企业的由企业承担。

资助经费主要用于“351”人才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出版学术著作、参加国内外研修、培训等。对获得青年科技后备人才荣誉资格的人员,由各行业主管部门和所在单位按培养目标给予一定的经费资助,并作为重点对象加强培养。

(三)要加强对获得荣誉资格人员的管理,每年度由用人单位或主管部门组织考核,填写考核表,报市组织人事部门备案。获得荣誉资格人员未经组织同意,中途离开本市工作的,用人单位或主管部门要及时告知市组织人事部门。

(四)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经市人事局核实报请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取消其荣誉资格,并收回资助经费和荣誉证书,情况严重的进行通报批评或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4、弄虚作假、谎报成果,采取不正当手段而入选的;5、由于其它原因,不宜继续作为市“351”人才的。

附送:

市“三农”影像信息资源库管理办法。

市“三农”影像信息资源库管理办法。

2、视频须附文字稿,注明标题、时间、地点、工业滤布作者等内容;

3、文稿须注明时间、地点、人物、事由、作者、出处等内容。(三)入库影像资料要求客观真实地反映所记录内容,不得做违背客观事实的加工和技术处理。用户访问资源库。除联络员外,任何人不得对后台资源库进行数据更改操作。

2023年科技创新人才实施方案(汇总21篇)篇九

工作方案是对一定时期的工作预先作出的安排和打算,工作中都需要制定工作方案。方案本身又是对工作进度和质量的考核标准,对大家有较强的约束和督促作用。所以方案对工作既有指导作用,又有推动作用,搞好工作方案,是建立正常的工作秩序,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为此收录了一些范文,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帮助。

围绕新区“四个一”主导产业,推动产业链、人才链、金融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加强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全年新招引科创类项目50个(其中科技企业类项目30个、科技孵化类项目20个),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0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60%以上,r&d支出占gdp比重达到2.82%,规上企业中有研发活动企业数占比达41%,新建区级以上研发机构10家,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20项以上。

1.引入源头活水,实施人才项目集聚计划。围绕特色主导产业,强化国家大学科技园、中瑞生态产业园集聚创新资源功能,发挥“金山英才”“两大高地”政策效应,大力招引科技孵化、人才、成果产业化项目。全面实施新区科技类和孵化类项目准入办法,优先准入扶持人才团队优秀、工艺技术先进、知识产权自主、研发能力突出的“高新化、智能化、绿色化”项目。(责任单位:科信局、招商中心、各园区板块)。

2.培育创新主体,实施高企量质提升计划。建立全区工业企业大数据平台,摸清已有工业企业存量底数。借助科技中介机构力量,为区内企业提供免费的专业化咨询等服务,以符合高新技术领域、拥有知识产权等企业为重点培育对象,制定“一企一策”精准服务措施,帮助企业规范科研和财务管理,提高知识产权创造和成果转化能力,逐步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群体。分行业领域开展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企所得税优惠等政策实操培训,以及高企申报和高企入库实务辅导,确保今年高企申报数量和通过率双提升。(责任单位:科信局、各园区板块)。

3.聚焦产业链条,实施研发平台支撑计划。依托校地合作研发平台,围绕主导特色产业链条,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导入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南京大学、大学等高校院所创新资源,形成开放式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创新孵化平台。实施企业研发机构梯度培育计划,鼓励有条件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按照“五有”标准建设区级研发机构,推动高新技术企业提档升级建设市级研发机构,支持龙头骨干企业高水平建设省级研发机构。开展区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运行绩效分析诊断,不断加强企业研发平台运行管理,促进企业加大科技产出绩效。(责任单位:科信局、各园区板块)。

采取上门走访、座谈交流等形式条块联动跟踪服务企业研发。

计划。

技术难题产学研合作需求,实现企业由“被动创新”向“主动创新”转变,激发企业创新活力。(责任单位:科信局经发局税务局财政局各园区板块)

5.优化创新环境,实施创新体系协同计划。以增强企业获得感为目标,加强区级科技政策执行绩效分析研判,优化已有财政扶持政策。构建以科技风险补偿贷款为主要内容的科技金融服务链,满足中小科技型企业融资需求,通过“苏科贷”等科技信贷产品帮助企业融资贷款不少于2亿元。以规上限上企业、高新技术(培育)企业为重点,建立常态化企业技术需求征集、院所技术资源对接机制,推动企业与相关高校院所的重点学科、优势学科开展产学研合作。(责任单位:科信局、财政局、经发局、各园区板块)。

6.加强组织。

领导。

各园区板块要把科技创新。

工作。

摆上重要位置,明确人员责任分工,周密部署安排,制定有力措施,确保目标任务保质保量完成。(责任单位:各园区板块)。

对推进工作不力的园区板块进行重点调度。严格督促检查做好督查问题反馈和协调解决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责任单位:科信局、经发局、党政办、各园区板块)

8.加强考核激励。除目标任务完成外,根据任务目标及度推进、绩效评估情况,对超额完成年度科技创新指标的予以加分,完成全年科技创新指标但因推进不力、进度滞后累计被通报2次以上的,予以扣分。(责任单位:科信局、经发局、党政办)。

2023年科技创新人才实施方案(汇总21篇)篇十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创新活动,激发全镇小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浓厚兴趣,展示他们的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科学素养,在全镇广大学生中普遍形成爱科学、学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气,促进全镇小学科技教育的深入开展,整体提升素质教育的实施水平。

创新、体验、成长。

本届科技创新活动共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活动启动(12月1日—12月10日)。

各校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具体活动实施方案,分解任务,认真宣传发动,积极动员广大师生主动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筛选题目。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12月11日—12月25日)。

结合综合实践活动及小学科学等课程,积极开展科学观察、科技制作、小设计、小论文、电脑制作、飞机航模、科幻绘画等多种类型的科技创新活动,真正做到“班班有活动,人人都参与”。

1、科普知识宣传:通过科技板报(队报),科技主题班(队)会,读科普书籍,看科普影视,举办科普报告会等形式,广泛开展科普知识宣传活动。

2、科学考察活动:观察自然现象、环境污染、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动植物和微生物培育等,并形成科学观察日记或科技小论文。

3、科技实践活动:以小组、班级为单位,以学校、社会为实践对象,进行科技实践,并形成具有真实性、示范性、教育性、完整性的科技实践论文。

4、科技制作发明:立足于生活实际,充分发挥广大师生的聪明才智,开展技术改造、创新与科学探究等小发明小制作活动。

5、电脑科技创作:包括电脑绘画、电脑动画、科幻画、电脑制作网页和其他数字化作品。

6、成果展示评比:各校要对科技创新活动进行总结,评选优秀作品参加全校联评与展示活动。

第三阶段:成果展评(12月26—20xx年3月上旬)。

1、镇级展评(12月26日—12月31日)。

各校将优秀作品贴上标签,分类造册,附上说明上交到齐镇教委,参加全镇第13届小学生科技创新大赛评选活动。

2、县级展评(20xx年3月上旬)。

根据县教研室安排,我镇将派专人带上优秀作品及相关资料,参加全县第13届科技创新大赛活动。

(一)高度重视组织到位。为保证本届科技创新活动顺利开展,各校要专门成立科技活动组织委员会或科技研究小组,统筹安排各项活动,具体负责相关工作。充分认识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意义,加强领导,成立相应组织机构,积极发动,广泛宣传,大力营造浓厚的活动氛围,使科技创新新理念深入广大师生心中。

(二)制定方案,措施到位。根据学校实际,创新活动形式,进一步扩大科普宣传的覆盖面,推动班级经常性科技活动的深入开展。

(三)精心组织,注重实效。增强科普活动针对性和有效性,精心组织,讲求实效。增强科普活动形式的互动性,提高小学生的参与热情,充分体现科普活动的时代特点,凸显科技与人文的相互交融。

(四)认真总结,积累经验。注重总结科技活动过程中的成功做法和典型经验。将活动总结及时报送教委办公室。

2023年科技创新人才实施方案(汇总21篇)篇十一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创新活动,激发全镇小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浓厚兴趣,展示他们的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科学素养,在全镇广大学生中普遍形成爱科学、学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气,促进全镇小学科技教育的深入开展,整体提升素质教育的实施水平。

二、活动主题 创新体验成长。

三、活动安排 本次科技创新活动共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活动启动 各校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具体活动实施方案,分解任务,认真宣传发动,积极动员广大师生主动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筛选题目。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 结合综合实践活动及小学科学等课程,积极开展科学观察、科技制作、小设计、小论文、电脑制作、飞机航模、科幻绘画等多种类型的科技创新活动,真正做到“班班有活动,人人都参与”。

1、科普知识宣传:通过科技板报(队报),科技主题班(队)会,读科普书籍,看科普影视,举办科普报告会等形式,广泛开展科普知识宣传活动。

2、科学考察活动:观察自然现象、环境污染、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动植物和微生物培育等,并形成科学观察日记或科技小论文。

3、科技实践活动:以小组、班级为单位,以学校、社会为实践对象,进行科技实践,并形成具有真实性、示范性、教育性、完整性的科技实践论文。

4、科技制作发明:立足于生活实际,充分发挥广大师生的聪明才智,开展技术改造、创新与科学探究等小发明小制作活动。

5、电脑科技创作:包括电脑绘画、电脑动画、科幻画、电脑制作网页和其他数字化作品。

6、成果展示评比:各校要对科技创新活动进行总结,评选优秀作品参加全校联评与展示活动。

第三阶段:成果展评 1、镇级展评 各校将优秀作品贴上标签,分类造册,附上说明上交到中心校。

四、活动要求

(一)高度重视组织到位。充分认识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意义,加强领导,成立相应组织机构,积极发动,广泛宣传,大力营造浓厚的活动氛围,使科技创新新理念深入广大师生心中。

(二)制定方案,措施到位。根据学校实际,创新活动形式,进一步扩大科普宣传的覆盖面,推动班级经常性科技活动的深入开展。

(三)精心组织,注重实效。增强科普活动针对性和有效性,精心组织,讲求实效。增强科普活动形式的互动性,提高小学生的参与热情,充分体现科普活动的时代特点,凸显科技与人文的相互交融。

(四)认真总结,积累经验。注重总结科技活动过程中的成功做法和典型经验。

2023年科技创新人才实施方案(汇总21篇)篇十二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精神,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遵循科技创新规律,以支撑区域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为主线,以建立健全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为重点,围绕“一路两带两改两市”发展布局,瞄准科技创新短板,聚焦经济社会急需,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全面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和水平,着力构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多领域互动、多要素联动的全面创新体系,为建设创新型新华提供强力支撑。

二、总体目标。

创新投入进一步加大。全区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逐年增加,规上工业企业科技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1.5%。

创新条件更加优越。建成省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2家,省级及以上企业技术中心6家,国家级众创空间达到2家,国家级星创天地2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1家,省级众创空间5家,市级及以上技术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以上,市级及以上孵化器1家,院士工作站6家。

创新产出大幅度提升。规上工业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比例达到60%,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8件以上,规上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逐年提升。

创新管理持续优化。积极争取省级以上各类项目和奖励。建立科技创新领导机构,研究部署全区科技工作,落实上级各项科技政策并制定配套实施措施,开展各项科技创新活动,形成推进区域科技创新的长效工作机制。

三、工作任务。

(一)加强区域创新发展顶层设计。

1.完善区域产业发展规划。落实创新发展战略,根据主体功能区规划,突出特色和优势,结合本区资源、产业、生态和创新基础,完善全区产业发展规划。依托创新创业平台和特色楼宇,全面提升创新能力,打造自主创新的战略高地、新兴产业的核心载体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前沿阵地,培育壮大创新型产业集群。

2.制定科技创新发展规划。结合全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研究制定科技创新发展规划,明确科技创新目标、任务和发展举措。

3.制定科技工作年度计划。围绕落实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加强科技工作组织谋划,制定科技工作年度计划,明确工作重点和责任分工,强力抓好落实。

(二)推进产业技术创新。

1.加强产业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围绕“一路两带两改两市”发展布局,聚焦产业变革方向,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联合开展技术创新,研发和应用先进技术,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大数据、物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加大发明专利授权资助力度,引导企业和相关单位创造和获取自主知识产权。

2.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建设研发机构,支持具有一定创新优势的企业建设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组织开展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机构达标行动,积极推动企业普遍建设研发机构。引导行业优势企业积极参与建设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与高校、科研机构及高端人才合作建设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和产学研合作基地。支持企业建设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科技创新平台,积极争创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支持建立形式多样、机制灵活的新型研发机构。

3.建设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着力打造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围绕区域主导产业发展,加强组织指导,以龙头企业牵头,联合省内外优势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和科技服务机构,建设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鼓励和支持申报省级备案联盟。

(三)培育壮大创新主体。

1.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后备培育工程,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建设高新技术企业后备培育库,发挥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服务机构作用,举办高新技术企业政策和申报流程培训,开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帮扶活动,打造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排头兵企业。

2.加快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计划,通过分类指导、梯次培育、差异扶持、扩量提质,推动更多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和质量双提升。通过协助企业申领科技创新券等方式,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技术研发、检验检测、管理指导、技能培训、市场拓展等服务。按照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办法,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工作,加快落实研发费用75%税前加计扣除政策。

3.优化企业营商环境。深化行政审批改革、投资审批改革、商事制度改革,提升政府服务能力和水平。全面推行审批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有效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为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提供便捷、高效服务。

(四)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

1.发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机构。鼓励企业通过专业科技服务机构开展技术交易、技术评价、技术转移、检验检测、技术咨询等业务,鼓励相关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机构在我区设立分支机构。加强技术经理人、技术经纪人等技术转移人才培养,提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能力。

2.组织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活动。根据企业、产业技术需求,经常性组织专家开展技术诊断、技术咨询、技术成果推介等活动,形成常态化产学研合作推进机制,促进高校、科研机构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发挥科技特派员作用,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3.发展科技金融服务。按照省、市有关规定要求加强财政科技资金引导,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广泛参与,加快创业投资基金、天使投资基金等建设。加强与省、市相关创投基金沟通合作,争取联合设立子基金。加强与省、市级金融机构沟通合作,支持金融机构依法设立主要服务,支持金融机构设立主要服务于科技型企业的分支机构。推动符合条件的高成长性科技企业上市,协调或引导企业有效利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等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

(五)壮大创新人才队伍。

1.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制定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特殊政策,在生活补贴、工资待遇、住房支持、医疗保障、子女教育、配偶安置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对引进的高层次科技人才,积极推荐纳入省、市相关人才计划,在创新创业方面给予一定经费支持。

2.加强人才交流合作。积极推广“星期天工程师”“假日工程师”“网络专家”等人才柔性引进模式,扩大人才供给渠道。加强与国内外特别是京津人才合作,为当地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战略咨询、技术研发等服务。研究完善人才交流支持政策,为引进人才交流合作提供保障。

3.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加强职业教育,加大从业人员技术技能培训力度,培养本土化、专业化技术人才。

(六)开展“双创双服”活动。

1.推进创新创业。打造“双创”和“一路两带两改两市”发展布局升级版,以培育市场主体和创新创业平台为重点,提升科技服务水平,为“双创双服”和“一路两带两改两市”发展布局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加强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星创天地)、“双创”示范基地、创业就业孵化基地等“双创”服务平台建设,吸引省内外高水平“双创”机构在我区设立分支机构。大力吸引高校毕业生来我区就业创业,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积极组织开展创业教育、创客培训和科技企业帮扶等活动,强化创业服务和指导,把打造成创新蓝海、创业沃土、创客乐园。

2.强化民生科技保障。开展“蓝天”“碧水”“净土”三大行动,提升大气污染防治、水资源保护与利用、土壤污染治理等水平。充分利用蓝川科技环境精治可视物联网大数据中心,构建“一网、一图、一报告”治理格局,实现精准施策、靶向治理,形成“科技支撑、网格引领、全民参与”的大气精细化管理体系。实施科技惠民项目,推广应用食品药品安全、疾病防治、垃圾无害化处理、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等技术,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3.推动科学普及。加强科普基地、科普大讲堂、科普长廊等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科普条件。深入开展儿童、青少年校园科普和“科技活动周”、“科普日”、“科技三下乡”等科普活动,营造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提高公众科学素养。

(七)强化政策落实落地。

1.推进重大科技政策落实。加强对各类科技创新政策的宣传和培训,促进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等重大科技政策落实。持续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确保财政科技投入只增不减。

2.制定区域性创新政策。根据全区创新发展需求,衔接国家、省、市科技创新政策,在科技投入、技术研发、平台建设、金融创新、人才引进、成果转化等方面及时制定和完善针对性科技政策,打通科技政策落实落地“最后一公里”。

3.建立科技创新政策落实督导机制。建立科技创新政策落实责任制,定期开展科技创新政策落实情况督导检查,帮助企业、科技人员更好享受优惠政策。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2023年科技创新人才实施方案(汇总21篇)篇十三

一、活动题目:

健康生活系列活动。

二、活动目标。

提升教工健康生活意识,通过各种活动达到缓解紧张工作状态,使教师们能以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面对学生,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从而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的目的。

三、活动方式。

个人、工会小组、学校集体组织等形式。

四、措施。

1、领导小组名单。

董向东王春峰冯伟王建东张会强全体支会委员。

2、奖励机制。

阶段小结。

学期末总结。

参加中心工会各项评比活动(先进工会小组、“三.八”岗位女能人、工会活动积极分子等评选工作)。

3、健康生活系列活动分工表。

序号活动内容任务及要求负责人完成时段。

1、学校支会健康生活系列活动方案职代会及全体教工通过孙艳洁3月末。

2、“三.八”节活动向女职工进行福利慰问冯伟孙艳洁3月8日。

4、工会网页内容更新、调整:保健、医疗常识等宣传徐海峰张利红整个学期。

5、教工间操每天必做,有记录和奖励关海静汲淑华整个学期。

7、中心教工乒乓球赛组织队员训练及比赛,有记录孙艳洁4~5月份。

8、教工春游休息,并为教工摄影展准备材料孙艳洁乔保才4月末左右。

9、暑期教师休假游休息,并为教工摄影展准备材料董向东冯伟孙艳洁7月份。

10、中心教工运动会组织队员训练及比赛冯伟孙艳洁张会强9月份。

11、教师节系列活动庆功会、教工摄影展等董向东冯伟孙艳洁9月份。

12、健康生活系列活动总结交流、表彰孙艳洁11~12月。

2023年科技创新人才实施方案(汇总21篇)篇十四

目前,我厂职工整体文化素质、技术水平呈平稳上升趋势,但总体水平仍然偏低,还存在人才管理机制较落后、培训机制较滞后,激励机制存在缺陷、企业后备力量不足等诸多问题。

根据公司的发展趋势和我厂的实际情况,特制定了以下人才培养计划。

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方式,改变用人理念,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企业对人才的管理并非是简单的“管人”,也并非是单纯的待遇提升,而更应该是关怀人、重视人和尊重人,塑造良好的人才培养环境。只有按照个人的身心特点去实施管理,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自身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实施人性化管理,通过关怀员工的身心健康、员工的生活环境等,用关心和服务员工来换取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和忠诚服务。

工的特点、专长进行有目的有方向的培养,设立清晰的梯队人才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完善职业生涯发展通路,明确人才推荐、储备、培训、考核等制度,建立健全人才管理制度与流程。增强员工自我提升的信心与动力。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引导员工通过努力提升自己获得职业发展。积极稳妥,有步骤的实施变革,确保公司实现新跨越。

对人才的培训支出不仅仅是单纯的经费投入,更是一种重要的投资,这种投资在促进员工素质提高的同时,更有技术上、管理上的回报,而且这种回报比单纯的资金投资更为长远更为有意义。因此,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培训体系,明确培训流程。不同的岗位有不同的技能和操作要求,针对不同类型的员工,制定选择标准,避免培训对象的随意选择性。培训中,组织应该全程控制,应当选择专门人员与培训人员和受训人员保持联系,建立培训效果反馈系统。同时,除了正规培训外,在日常管理中,可以开发各岗位帮带教练。

在人才培养中应考虑到“双赢”,在对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上,动态的为员工创造职业发展空间,以空间激发员工自我发展动力,以机制促进员工成长。为了使人才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用,应根据其需求对其进行有效激励,同时为了保证人才资源效用符合本公司的利益,同时必须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督与制约。

培养人才需要合理的考核与评价制度,考核、评价制度应遵照多量化,多维度。针对不同岗位的关键胜任力人物,制定有侧重的考核指标系统,充分发挥专业人才特长,公正考核,综合评价。

总之,企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只有不断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才能使企业保持较强的创新能力,才能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动力,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023年科技创新人才实施方案(汇总21篇)篇十五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有没有先进、繁荣的强大文化,对国家的兴衰存亡至关重要。一个国家硬实力搞不好,可能一打就跨;如果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不行,可能不打自跨。当今世界风云突变,各种矛盾还很突出,面临着复杂的国际环境,机遇和挑战并存;从国内来看,尽管经济发展很快,但我们也是各种矛盾多发的阶段,特别是目前我们处于经济转型的攻坚时期,能不能使我们的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文化发展就显得很重要。我们国家经济规模发展很大,但文化软实力相对较弱。任何国家的发展,都需要两条腿走路,一个是硬实力,一个是软实力。按世界统计,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都远远超过我们中国;在世界文化产业市场当中,美国、欧盟、日本占据了绝大多数的份额,而中国却非常少,这和中国的经济规模很不相称。要想使我们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把文化产业做大做强。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对文化建设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我们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这不仅包括经济发展的目标,也包括文化软实力大幅提升、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繁荣、人民的精神生活更加充实健康等目标。六中全会提出“文化强国”的后,使得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更为清晰,这也更好地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当前面临国际经济危机二次探底,出现了失业率高企、贸易萎缩等问题,中国在经济危机当中一花独秀并且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是也应该看到,在我们经济实力不断增长的同时,软实力发展还不够,特别是在国际金融体制改革、面临国际秩序重建当中,我们发挥的作用还十分有限。中华文化的优秀成果如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和谐文化等这些文化资源的国际影响力还有限。中华文化可以弥补西方文化当中单向思维、个人主义等缺陷,通过发挥我们的软实力在国际经济新秩序构建的过程中发挥作用,从而为克服金融危机做出更大的贡献。在这样一个重要的关键时期,召开中央全会研究文化发展战略问题,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全面的总结,把文化强国提升在战略层面上来思考,意义非常重大。

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提出的战略目标。作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与我国国家现代化进程紧密关联的一个过程。为此,《决定》不仅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总体目标,而且提出了到2020年文化改革发展的奋斗目标。无论是向“总体目标”挺进还是将“奋斗目标”落实,“科技强文”都是一个重要举措和强劲动力。所谓“科技强文”,指的是我们文化建设中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创新与融合发展,指的是充分发挥并有效实施科技进步在我国当代文化建设中的驱动作用、支撑作用和提升作用。

一、我国自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以来,都一贯之地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胡锦涛总书记更是明确指出:“只有把科学技术摆在国家发展的战略地位,才能赢得发展的战略主动权”。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发展的内驱力及前瞻性体现出生产关系乃至社会制度的先进性水准。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在我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以来,为什么在强调“发展是硬道理”的同时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以为是具有前瞻视野并且极具现实意义的。所谓“第一生产力”,可以理解为各生产领域具体生产力的原初驱动力,是生产力不断发展的革命性因素,也是生产力不断攀升的先进性标志。文化建设,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理解为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提供文化产品的服务,前者可视为一种特殊的制造业而后者属于服务业,二者都有包含着生产者、生产工具和生产对象(材料)的“生产力”。对于这种具有特殊意义的“文化生产力”,是否也会遭遇、也需正视“科学技术”这个“第一生产力”呢?答案自然是肯定的。文化产品的生产是精神产品的生产,或者说是通过精神品质来提高产品附加值的生产,这是毋庸置疑的。但精神产品的一个重要品质,就是它要对受众的精神境界和社会的意识形态产生影响,而“产生影响”的先决条件是实现“有效传播”。实现有效传播,一方面与传播手段相关联,另一方面也与产品形态相关联,甚至也会关联到产品形态中传递出的价值取向。精神产品的价值取向,可能关系到科技进步对社会伦理的冲击与调节,它与“第一生产力”的关系是较为间接、较为曲折的关系;对于实现有效传播的另两个方面传播手段和产品形态,“科学技术”这个“第一生产力”显然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文化科技一体化”是当代发达国家发展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也因此这些国家的学者大多倾向于把科技看成是一种文化因素,特别是将其视为文化发展中的驱动因素。哈贝马斯通过描述现代文化生产的工业化趋势,更认为科技是发生在当代社会前沿和高端的文化现象。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在世界新科技革命推动下……科技发展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地影响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

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说,科技发展对当今世界的深刻影响,是从我们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到我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面对这种因科技发展而深刻影响并迅速改变着的当今世界,文化建设怎么可能胶柱鼓瑟、守株待兔、画地为牢、刻舟求剑呢?应对科技发展对当今世界的深刻影响和迅速改变,我们文化建设最好的办法就是提高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科技含量,就是通过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不断拓展并衍生出时代新兴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活动领域和产业业态。可以说,置身现代信息社会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一方面以科技创新支撑文化创意,一方面以文化创意引导科技创新。正如李长春同志所说:“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极大地增强了文化的创造力和传播力,催生了一系列新兴文化业态和新的表现形式……这是文化产业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部分,反映了文化产业未来发展的方向。”事实上,这也是我们当代文化建设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部分,代表着文化生产力的前瞻视野和强劲动力。

2023年科技创新人才实施方案(汇总21篇)篇十六

加强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在信息、生命、空间、海洋、纳米及新材料等领域超前部署,集中优势力量,加大投入力度,力争取得重要突破。

第二节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建设科技支撑体系,全面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一批产业技术研发试验设施,提高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加强科普能力建设,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

第四节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加强公民知识产权意识,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立知识产权预警机制,依法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行为。加强计量基础研究,完善国家标准体系,及时淘汰落后标准。

第五节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整合科技资源,合理配置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性研究力量,促进科研机构、大学、企业间科研人员的合理流动与合作,构建科技资源共享机制。

二、优先发展教育。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力完成“普及、发展、提高”三大任务,加快教育结构调整,促进教育全面协调发展,建设学习型社会。

第一节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

第二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促进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协调发展,提高办学水平和质量。

第三节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把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放在提高质量和优化结构上,加强研究与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四节加大教育投入。

保证财政性教育经费的增长幅度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强化政府对义务教育的保障责任,加大中央和省级政府对财政困难县义务教育经费的转移支付力度。

第五节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明确各级政府提供公共教育职责,制定和完善学校的设置标准,支持民办教育发展,形成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办学格局。

第一节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实施党政人才培养工程,完善培训制度,加强理论教育、专业培训和实践锻炼,提高党政人才思想政治素质和执政能力,建设高素质党政领导人才队伍。实施企业家培养工程,培养造就一批富有创新意识和能力、适应经济全球化要求的企业家,推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职业化、市场化。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和战略高技术人才培养工程,重点培养造就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和战略科学家。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建立一批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公共实训基地,建设高技能人才队伍。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加强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人才资源开发和人才队伍建设。鼓励和引导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工作、为国服务。积极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

第二节创新人才工作机制推进市场配置人才资源,消除人才市场发展的体制性障碍,规范人才市场管理,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社会环境。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干部人事分类管理体制,健全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重点的人才评价、选拔任用和激励保障机制。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注重在实践中锻炼培养人才。深化职称制度改革。贯彻实施公务员法,完善公务员制度。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要加大人才资源开发投入,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

2023年科技创新人才实施方案(汇总21篇)篇十七

随着科技的发展,创新已成为当今企业成功的必备因素,也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科技创新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具备创新精神的人才,因此,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变得愈发重要。在这个过程中,我得出了一些心得体会。

一、注重专业技能。

科技创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多方面的知识支持。因此,科技创新人才需要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只有这样才能在研究创新中取得进展,并且对所研究的领域都有一定的了解。对于科技创新人才来说,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注重深入学习专业技能是非常重要的。

二、培养创新思维。

在科技创新领域,创新思维是非常重要的。创新思维可以让人才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为了培养创新思维,我建议在学习时,多阅读各类相关书籍以及一些前沿知识,也可自己动手试验和体验。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吸取各种经验和智慧,这样就可以更好的培养创新思维。

三、发掘潜能。

科技创新是一个挑战性非常大的领域。仅仅担任工作本身是不够的,还要不断挑战自我,挖掘自身的潜力。当你思考现有的问题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的思路变得更加清晰和具有去击破难题的头脑。我相信,有强大的内省能力,人才将向着更加深度,广度和创新性的方向更进一步。

四、团队合作。

科技创新往往依赖于团队合作,因此,在培养科技创新人才时,注重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是非常必要的。团队合作有很多优点,比如可以充分利用人才的专业技能和创造力。在经过团队讨论,可以不断完善和改进创新思路,提高工作效率和创新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快速成长起来也是很可能的。

五、时刻准备面对挑战。

解决科技问题需要人才的不断努力和创新思维。在这个过程中,时刻准备面对各种挑战也是非常必要的,可以让人才更加敏锐和果敢,在面对挑战的时候可以从容不迫,妥善解决问题,并在解决问题中不断成长。

总之,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不断有人开拓和献身。希望我们能够共同努力,创造出更加优秀和顶尖的科技创新成果,为国家和人类的发展添砖加瓦。

2023年科技创新人才实施方案(汇总21篇)篇十八

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的有关精神和《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民委、财政部、人事部关于大力培养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的意见》(教民〔2004〕5号)(以下简称《意见》)的要求,为确保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计划(简称《民族骨干人才计划》)的顺利实施,保证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培养工作的社会效益,促进西部大开发和我国各民族的共同发展繁荣,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落实《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和第五次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充分认识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工作在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增强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中的战略作用。努力培养造就一大批坚定地拥护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坚定地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为西部大开发和民族地区的发展乐于奉献、具有较高科学人文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逐步缓解和扭转西部和民族地区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匮乏的状况,改善少数民族人才的层次结构,提升少数民族人才存量的综合水平,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目标的实现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二、培养任务、主要措施和计划管理。

(一)2006年度的招生规模为2500人,其中博士生500人,硕士生2000人;到2007年度招生规模为5000人,其中博士生1000人,硕士生4000人。

(二)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的培养任务主要由国家部委所属重点高等学校和有关科研院(所)承担和组织实施。按照“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的要求,采取“自愿报考、统一考试、适当降分、单独统一划线”等特殊措施招收学生。

(三)被录取的少数民族硕士研究生先在基础培训点集中进行一年的强化基础培训,重点补修英语、大学语文(汉语)、计算机、高等数学等基础知识,兼顾其它专业理论知识,以及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和宗教理论的学习。基础培训结束经考核合格者,转入招生学校硕士阶段研究生课程教学。

三、招生范围、招生计划和经费。

(一)招生范围。主要面向西部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招生,兼顾享受西部政策待遇的民族自治地方和需要特别支持的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以及内地西藏班、内地新疆高中班、民族院校、高校少数民族预科培养基地和少数民族硕士基础培训基地的教师和管理人才的培养,重点确保上述地区和单位教育、科技、医学和特色文化艺术、信息技术以及经济、公共事业管理等领域对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的需要。

(二)招生计划。本方案的招生计划属于国家定向培养计划,纳入招生单位总规模。根据少数民族和西部地区对人才的需求,教育部单独下达指导性定向培养专项招生计划。

招生计划的投放,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确定招生计划的投放比例;同时,兼顾国家重点扶持的民族地区的特殊需要。在考生综合素质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各有关招生单位按各少数民族在当地民族总人口中的比例安排复试和录取。汉族考生占各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总数的10%.定向省区合格考生不足时,将招生名额调剂到其他有需求的省区按规定录取合格考生。

计划方案,商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纳入年度中央级部属高校研究生招生计划,单独下达管理。各有关学校和单位根据国家下达的招生计划做好年度招生工作,于每年6月将招生计划的落实和招生录取的情况报教育部。

(四)培养经费。硕士研究生(四年)和博士研究生的经费按国家统一标准由国家财政核拨,其中硕士基础培训阶段的经费核拨到承担基础培训任务的高校和单位;硕士、博士生攻读学位阶段的经费按标准核拨到培养学校;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承担培养任务所需经费,按标准从现行财政渠道解决。生源地区和定向单位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给予适当的学习和生活费补助。

四、报考条件。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二)具有国民教育序列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和硕士研究生学历的少数民族在职和非在职(具有上述学历还未就业的应届、往届毕业生,下同)人员。非在职人员的招生比例要占招生计划总数的50%以上。

(三)品学兼优,汉语文、外语和民族语文成绩根据学科、专业要求达到一定标准和要求。

(四)报考硕士研究生年龄不超过40周岁,报考博士研究生年龄不超过45周岁。

(五)毕业后保证按定向培养协议到定向地区或单位就业。

五、考试和录取。

(一)硕士研究生参加全国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民族语文或汉语文及专业考试科目由招生学校和单位自行确定并组织命题;报考博士研究生的考试科目和考试时间由招生学校和单位自行确定。招生单位对符合国家确定的基本要求分数的考生实行差额复试。

(二)在职考生,由拟录考生与报考学校、所在单位或者隶属的上一级主管部门签订“定向培养”协议书,非在职考生的录取,由拟录考生与报考学校、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签订“定向培养”协议书后方可录取。优先录取在学术、科研、教学等领域有突出贡献或在民族医药、民族文化艺术等有一定造诣的考生,优先录取兼通民族语文的汉族考生。未签订“定向培养”协议书者,培养学校和单位不予录取。录取名单要在招生单位以适当形式公示。

(三)各招生学校和单位按照教育部制定的.当年招生工作的要求组织招生录取工作。被录取的博士研究生由培养学校和单位发录取通知书,按期入学就读;被录取的硕士研究生由培养学校和单位发录取通知书,学生持录取通知书到基础培训点进行一年的强化基础培训。

(四)各相关部门要积极配合,按职责分工组织实施和管理。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民族教育的处(室)会同相关处(室)进行招生计划的申报、提出各民族录取比例的建议,负责考生民族身份的审核、定向培养协议的组织签订、对本地区定向生的协助管理等。招生考试工作由教育招生部门和有关高校负责组织实施,各有关部门按职责给予必要的支持和配合。

六、毕业生就业。

研究生毕业后,在职人员回定向单位工作;非在职人员按定向协议回定向地区就业,也可以由生源地区在本地区调剂就业。硕士服务期为5年,博士服务期为8年(内地西藏班、内地新疆高中班、高校少数民族预科培养基地和民族硕士基础培训基地的教师和管理人员参加本计划学习毕业的,硕士服务期为8年,博士服务期为12年)。毕业生不按协议就业者,要支付培养成本和违约金。违约金的具体标准、支付方式等另行规定。

七、教学、培养工作的要求。

(一)少数民族研究生教学、培养工作的基本要求是大力加强基础,全面提高科学和人文素养,重点增强实践能力,着力提高科研和创新能力,为使其在西部大开发和民族地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发挥骨干带头作用打下坚实的基础。基础强化培训阶段,重点是强基固本,强化规定课程的教学和培养,使学生的基础综合水平接近或者达到攻读硕士研究生课程的基本要求;博士、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阶段,在大力加强专业理论教学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和重点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学校和单位要多为学生创造实践教学和课题研究的机会和条件,选配优秀的专家、教授担任导师和授课,确保教育、教学质量。在基础强化培训、硕士、博士课程学习阶段,都要对学生加强政治思想和马克思主义民族宗教理论政策的教育。根据国家有关法律,宗教不得干预国民教育。培养学校和单位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宗教和邪教对培养工作的干扰;学生不得从事任何宗教活动。

(二)党和国家采取特殊措施培养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是一项意义深远的政治任务。各民族学生要有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发奋图强,刻苦研读,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始终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提高道德和人文修养,遵纪守法,诚信待人、处事,为西部大开发和民族地区繁荣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八、职责和管理。

(一)教育部和国家民委负责对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计划宏观政策的制订协调。教育部负责培养计划的协调和制定招生、教学、管理以及有关政策措施,组织招生录取工作,并检查督促执行情况;协调解决办学中出现的重大问题;组织评估办学情况,总结交流经验,表彰先进等。国家民委负责提出有关政策性建议;督促检查党的民族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协调和协助解决涉及民族宗教等方面的特殊性问题。

(二)承担培养任务的中央部委所属院校和有关科研院(所)在主管部门的领导下,根据国家下达的年度招生计划,负责考生报名、考试和招生录取工作;负责博士、硕士阶段的常规管理、教学和毕业生派遣工作;对基础强化培训基地教学、管理等提出建议。基础强化培训基地负责基础强化培训阶段的管理、教学和结业考核等项工作。

(三)。

学生的学籍、后勤、生活等管理和其他工作要严格执行教育部关于研究生管理工作的有关规定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做到统一管理,统一要求。培养学校和单位要根据国家的有关政策,并按少数民族学生生活习惯的要求,严格按规定办好清真餐饮。

(四)生源地区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会同组织、人事、科技等部门每年向全社会发布教育、科技、经济等领域人才需求信息,引导优秀考生报考《民族骨干人才计划》研究生;在此基础上制定人才需求规划和提出年度培养需求计划;加强与当地组织人事部门、用人单位以及教育部的联系与协调等有关工作;协助学校和有关单位做好本地区生源管理等方面的特殊性工作;协调财政部门落实按规定由生源地区财政对学生的补助经费;负责组织和协调签订定向培养、就业协议等工作;配合做好招生、录取等工作;对招生、培养工作提出建议。

九、加强监督管理。

(一)生源地区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招生部门和招生学校及单位要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严格按本方案、年度招生计划和工作要求落实招生任务,并按规定的标准和条件录取新生。接受纪检部门和社会的广泛监督。

(二)被录取考生未按规定签订定向协议的、冒名顶替少数民族的、考试作弊的、不按规定程序录取的,一经查实,无论在基础培训和研究生学习阶段,都要取消学籍,退回生源地区,两年内不得参加《民族骨干人才计划》的报考。对直接责任者要给予相应处罚。

(三)如定向省区和单位不能按协议为合格的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的,扣减该省区下1年的招生计划。

十、其他有关要求。

(一)培养学校和单位要把培养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作为一项光荣而艰巨的政治任务加以高度重视。在培养工作中,要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认真贯彻落实《意见》和本方案。按培养目标的要求,严格执行教学计划,培养出政治上合格,业务上过硬的各民族人才。

(二)西部和各民族地区党政部门要高度重视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使用工作,按学以致用的要求,为他们创造必要的生活、工作条件,力求避免人才浪费和闲置。

新疆等西部地区少数民族科技骨干特殊培养工作实施方案,由人事部牵头另行制定。

2023年科技创新人才实施方案(汇总21篇)篇十九

财经学院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方案(讨论稿)为切实提升财经学院专业建设内涵,提高财经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经学院教职员工充分讨论,特制定财经学院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方案。

在学院党政领导下,根据归口管理的基本原则,以办公室、实验室、教学系为实施单元,制定相应实施细则。学院党政领导班子负责总体计划研究、任务分解、过程控制与总结。

以“特立交通,经济天下”为办学特色,以“深化教学改革,推动学科发展,建设教学研究型学院”为主题,以培养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强烈的创新意识、宽广的国际视野、扎实的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

(一)专业提升计划。

1.专业提升计划目标。

“专业提升计划”以促进财经学院所有本科专业内涵提升为根本目标,各专业通过5年建设,建成在市内有较强竞争力、在校内拥有比较优势与特色的专业,使我院人才培养质量再上一个新台阶。

(1)会计学专业。

并争取通过国家专业评估与认证。

(2)市场营销专业。

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明确专业特色与优势,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加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质量、专业综合实力和社会知名度达到市内同类院校前列,校内专业评估达到“良好”,并积极争取成为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3)经济学专业。

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培育专业特色与优势,人才培养质量、专业综合实力和社会知名度达到校内先进水平,校内专业评估达到“合格”,并积极争取成为校级特色专业。

(4)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健全人才培养体系,培育专业特色与优势,人才培养质量、专业综合实力达到校内中上水平,校内专业评估达到“合格”,并积极争取成为校级特色专业。

2、专业提升计划基本思路。

(1)研究专业发展战略、人才培养定位,明确专业建设目标与建设思路,确定专业特色和优势建设方向。

各专业成立专业建设委员会,委员会由外校专家、行业专业、校内专业专家构成,负责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各专业在研究专业发展定位、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时,必须邀请专业建设委员会专家讨论、诊断2次以上,由学院相关领导牵头,各系负责组织。

(2)完善与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形成科学合。

理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

在新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要进一步突出实验实践教学,各专业在把握总学分不变的前提下,适当增加实验实践学分。形成理论课程、课内实验课程、独立实验课程、实训课程、课外实践课程相互融合相互补充的有机体系。

理论课程的设置,要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方向,突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要与学分制密切结合,逐步实现学生选课、选师、选时的自由。

(3)加强课程建设,更新教学内容,完善教学大纲,建设精品课程。

逐步推行课程负责人制,完善课程授课质量规范,建立院-校-市三级精品课程体系。

(4)加强教材建设,完善实验教材。

加强学院教材规划与建设,特别是加强实验课程大纲与教材的编写与出版。

(5)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提升专业师资队伍素质。

各专业根据课程性质努力打造优质教学团队,完善团队考评机制,加强团队建设与学习,不断提升专业教师队伍素质。

(6)加强教学改革与研究,围绕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开展针对性的改革实践。

等方面的改革,并形成一系列改革成果。

(二)学生实践能力提升计划。

(1)更新教育理念,实现从重视学生知识传授向重视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转变。用3-5年时间将各个专业打造为实践特色鲜明的应用型专业。

(2)成立学生实践工作部,专职管理学生校内外实践活动。学生实践工作部由专业教师、学生工作教师、学生干部组成,每年年初制定实践计划,年末提交实践总结。

(3)创造学生校内实践平台,提升学生校内实践能力。由学生实践工作部与宣传部、学工部、后勤总公司密切合作,建立校内学生实践教学基地。

(4)创造并拓展学生校外实践平台,提升学生校外实践能力。以学生实践工作部为主导,以学生社团为依托,组织学生开展校外实践活动,创新实践活动形式和内容。

(5)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国内外各种专业竞赛,不断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组织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学生人文礼仪素质提升计划。

(1)制定财经学院学生礼仪规范标准,加强学生传统文化教育。

(2)加强学生文体素质培养,举办形式多样的学生文体比赛。

(3)加强学生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培养,构建学生道德档案,建立学生道德信息跟踪系统。

(四)学生就业提升计划。

(1)完善财经学院学生就业工作制度规范,明确学院、教学系、教辅人员和专业教师的职责。

(2)广泛联系社会行业单位,建设学生就业实习基地,拓宽学生就业渠道。

(3)加强学生就业指导,更新就业观念,创新就业形式。

(4)通过3-5年时间的建设,会计系签约率达到校内前十位,一次性就业率超过96%;市场营销系签约率达到校内前二十位,一次性就业率超过93%;经济学系签约率达到校内前三十位,考研率达到20%,一次性就业率超过90%;国际经济与贸易系签约率达到校内前三十五位,考研率达到20%,一次性就业率超过88%。

(一)专业建设委员会。

各专业成立专业建设委员会,委员会由外校专家、行业专业、校内相关专业专家构成,负责专业的建设和发展,确定专业发展定位,探索专业发展特色,诊断专业发展问题,提出专业发展实施方案。

(二)教学团队。

以学科专业为基础,以相似相近课程群为单元,整合学院教学资源,组建优质教学团队。教学团队实行负责人制,设负责人1人,每个教学团队由若干相关课程负责人组成。

(二)科研团队。

2023年科技创新人才实施方案(汇总21篇)篇二十

根据xx省教育厅《关于做好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评估工作的通知》(琼教高[20xx]130号)精神,以及《xx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评估总体规划》的统一安排,我院将于20xx年年底前接受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为了切实做好迎评促建工作,推动学院又快又好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总结办学经验,查找问题和薄弱环节,积极更新高等职业教育观念,进一步梳理和细化学院发展思路和办学理念,进一步加强xx人才培养模式及运行机制的改革创新,进一步适应xx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旅游岛建设对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求,推动学院全面、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以教育部提出的“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二十字评估方针为指导,要让其核心要求“评建结合,重在建设”在学院领导层及全体师生员工中形成共识并落到实处,保证评估工作健康发展;要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xx]16号)的精神,切实按照“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开展人才培养工作,切实把工作重心放到内涵建设上来。

总体目标:通过迎评促建,使学院人才培养工作的内涵真正得到充实,人才培养的基本条件真正得到改善,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学院综合办学实力不断增强,为在“十二五”期间将我院建设成为办学特色鲜明,优势明显,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xx院校奠定坚实基础。

(一)通过迎评促建,进一步明确学院办学定位的顶层设计,推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xx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努力培育和提炼学院办学特色和专业特色,大幅度提升学院核心竞争力。

(二)根据评估指标体系和数据平台信息,全面、客观、深入查找分析我院人才培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针对薄弱环节进行全面整改建设。通过一年半的迎评建设,务必实现全部7项主要评估指标、16项以上的关键评估要素以及7项以上的核心评估要素达到合格以上标准,确保学院顺利通过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三)进一步强化教学工作中心地位,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xx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构建为切入点,整合资源,加大对教学基本建设的投入和推进力度,全面改善办学条件,加快内涵建设进度。确保在接受正式评估之前,学院内涵建设重点项目和质量工程建设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基本达到或接近评估要求。

(四)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建设,规范教学管理,充实院系(部)两级教学管理队伍、教辅队伍和督学队伍,建立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长效机制;通过评建,促进全院教风、学风、管理水平、校园文化等方面的建设迈上新台阶。

1、要处理好建设与评估的关系。按照“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核心要求,把主要精力和工作重点放在扎扎实实地促改进、促建设、促教学质量的提高上,求真务实,力建内涵。

2、要处理好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的关系。既要切实加强完善基本办学条件,更要重视学院教风、学风、管理水平、文化氛围等软件环境的改善,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创新xx人才培养模式。

3、处理好重点建设与全面改进的关系。在自评建设中,既要突出重点,对“关键评估要素”特别是“核心评估要素”要大力建设,加强对重点考察项目的整改力度,也要着眼于整体改进人才培养工作,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4、要处理好领导重视和群众参与的关系。学院领导班子对评建工作要精心组织,靠前指挥,推动评建方案落实到位;同时要广泛动员,组织全员参与,确保学院人人了解评估指标,人人参与评建工作,人人明确人才培养工作的内容、要求和职责。

5、建立“组织到位,责任到人,时限明确,工作到位”的评估指标(任务)责任人制度。各项目小组和各系(部)、处(室)要坚决服从学院评建领导小组的指挥,不折不扣地接受学院布置的任务,按时、按量、按要求完成预定的建设项目,不拖学院评建工作后腿,不影响学院评建工作大局。

6、建立院领导督办和评建工作例会制度。院领导分工督办项目小组及各系(部)、处(室)的评建工作;学院评建领导小组工作例会每月召开一次,评建办工作例会每两周召开一次,各项目小组和各系(部)、处(室)也要建立评建工作例会制度。

7、实行评建工作检查制度和评建工作一票否决制度。因自身原因导致工作延误或失误,将追究其领导责任和工作责任,造成重大不良后果的单位或个人,将取消年终评优资格;对评建工作优秀单位和个人,学院将给予表彰奖励。

8、在今明两年学院经费预算中编列内涵建设重点项目专项资金和评建工作专项经费。把当前制约我院人才培养质量的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践教学条件建设两大瓶颈作为建设的重中之重,以“校企合作”平台建设作为全面开展内涵建设和质量工程建设的重要突破口,成立学院“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加大领导力度,加强政策导向,落实资源保障。

根据我院实际情况,拟按以下五个阶段实施评建工作:

(一)学习动员及前期准备工作阶段—20xx年3月至4月。

本阶段主要任务是组织全院教职工认真学习《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xx]16号)、xx省教育厅《关于做好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评估工作的通知》(琼教高[20xx]130号)等重要评估文件,深刻领会教育部新一轮xx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精神实质和二十字评建方针,准确理解新评估指标体系的内涵,统一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评估观念;建立评建工作机构,分解下达评建任务。主要工作包括:

1、学院成立评建领导小组及相关工作机构,各系(部)成立评建工作小组(3月下旬前完成)。

2、3月20日,召开全院迎评促建动员大会。

3、制定学院评建工作实施方案和考核奖惩办法,根据指标体系将评建任务分解到各项目工作小组和各系、部、处、室(3月下旬前完成征求意见稿)。

4、建立学院评建信息网,设立评建工作宣传栏,编发评建简报(3月下旬前完成)。

5、邀请省内外评估专家来我院做辅导报告,到兄弟院校学习考察(4月上中旬)。

6、数据平台工作人员培训(4月上旬)。

7、编发《xx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学习手册》和评估学习资料参考目录(4月上旬前完成)。

8、组织全院师生员工进行xx人才培养工作主要文件和评估知识的学习讨论(3月下旬至4月中旬),4月下旬组织考试。

(二)自查自评,全面整改建设阶段—20xx年5月至20xx年4月。

本阶段历时一年,是决定我院评建工作成功与否的关键阶段。其工作任务是在全面自查,摸清学院和本部门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情况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制定整改方案;以内涵建设为重点,全面进行整改建设,确保各项评建任务在本阶段基本完成,预定确保的评估指标达到合格或合格以上标准,并通过学院内部验收。

1、各项目工作小组和各系(部)根据评建任务分解表,分别召开研讨会,对照评估指标体系和数据平台信息,联系实际,对各项指标项目及其对应的“说明”和“重点考察内容”进行自查自评,总结成绩,查找差距和问题,在此基础上,形成本项目工作小组或本系(部)整改建设方案(时间跨度为20xx年5月至20xx年4月),并于20xx年5月25日(周五)前报送学院评建领导小组。

2、各系(部)应制定本单位的评建任务分解表,将任务详细分解,责任落实到人。按照“边查边改边建”的工作思路,整理、充实、完善自20xx年3月以来的各级各类文件、课程教学基本资料、内部管理规章制度,并妥善建档备查。学院评建办将于20xx年6月中旬停课前组织检查评比。

3、学院“十二。五”建设发展规划及其他重大项目规划是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和指导性的文件,是组织实施整改建设的重要依据,必须在20xx年6月上旬前制定并正式颁发,包括:

(1)xx工商职业学院“十二。五”建设发展规划。

(2)xx工商职业学院“十二。五”专业建设规划。

(3)xx工商职业学院“十二。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4、教务管理部门根据评建要求和专业、课程建设的实际需要重新组织修订《xx工商职业学院教学管理制度汇编》、《xx工商职业学院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出台xx工商职业学院教师教学工作考核评价标准等重要教学管理文件,为20xx年度试行开展学院全员评教提供工作标准。上述工作应于20xx年11月底前完成。

5、5月上旬前,学院确定内涵建设重点项目和质量工程建设项目,并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抓落实,抓质量。

6、加快专任教师“双师素质”培养和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步伐。5月上旬前学院出台专任教师“双师素质”达标的认定标准和程序、专任教师到企业一线挂职锻炼以及聘请行业企业技术专家、管理骨干、能工巧匠到学院兼职的相关政策,制定每个学期的培训计划,安排挂职锻炼指标。

各系于5月中旬前制定20xx—20xx学年度本系师资队伍建设计划,并报送人事处和评建办;各系(部)、各相关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密切合作,努力加大人才培养引进和外聘兼职兼课教师工作力度,力争通过一年半的建设,使全院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得到基本改善: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比例达到50%以上,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任务的20%以上由企业行业的专家或业务、管理骨干承担,实践教学任务的40%以上由企业的技术骨干或能工巧匠承担。

7、各系整改建设方案应包括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内容,根据专业特点和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考核鉴定的基本要求和程序,科学合理地制定各专业、各年级参加职业资格鉴定或职业标准达标要求的计划,将课程设置和课程教学与职业资质获取紧密衔接;努力扩充产学合作的范围和深度,力争在校企合作培养人才、共同开发课程、教材方面取得实效。

8、加大对特色专业(重点建设专业)和精品课程(重点建设课程)建设工作的指导和扶持力度,按照评估要求的“就业导向”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突出实践性;加快特色专业建设和精品课程建设配套的校内实验、实训软硬件和校外实践基地建设。

9、20xx年10月前,完成20xx年学院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的数据填写、审核和报送;各项目小组和各系(部)负责人必须熟悉和分析更新后的平台数据,有针对性地改进和加强整改建设工作。

10、20xx年12月下旬,进行全院整改建设工作中期检查评比,结合20xx年年度工作考核,总结经验、表彰先进。

(三)总结验收,重点整改、完善深化阶段—20xx年5至8月。

20xx年5月上旬,各项目小组和各系(部)、处(室)向评建办报送“整改建设阶段工作情况总结报告”(项目小组还须提交项目自评报告初稿),学院组织检查验收,分析评估前阶段工作进展及确保建设项目完成情况,提出进一步整改的意见。评建办根据专家组意见提出有针对性的整改要求,并下达《整改任务书》。

20xx年5月中旬,各项目小组和各系(部)处、室向评建办报送“重点整改,完善深化阶段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

20xx年6月,评建办组织编写学院自评报告和分项目自评报告,6月底完成初稿呈学院评建领导小组审改。

20xx年8月前,学院自评报告、分项自评报告、学院建设发展规划、专业建设规划和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定稿付印;自评报告、支撑材料完成最后的补充完善及归档建档工作。

20xx年8月,在接受正式评估前3个月,接受省教育厅对我院进行的评估基本条件检查。

20xx年8月下旬,评建办组织检查相关责任单位准备“专家现场考察”、“特色专业剖析”、“精品课程建设汇报”、“说(听)课”、“深度访谈”、“教师(学生)座谈会”等准备工作情况,8月底前全面完成自评建设工作。

(四)预评估及巩固、提高阶段—20xx年9月。

组织好专家对我院人才培养工作的预评估,并根据专家组模拟评估的意见和建议,组织讨论研究并进行最后整改,以巩固提高前面两个阶段自评建设的成果,同时对薄弱项目和前段遗留的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倾注全力攻坚克难,务求突破。

高质量地完成20xx年度数据平台信息填报工作。

按评建规程要求,在专家组进校前30天将自评报告、数据采集平台最新信息及相关材料及时提交省教育厅和评估专家,并通过校园网向社会公布。

(五)接受专家组进校评估阶段—20xx年10月至11月。

全院动员,全力投入,高质量地完成11月专家对我院进行现场考察评估的各项工作准备。

迎接专家组进驻我院进行正式评估。

评估后整改阶段—20xx年上半年或全年。

按照教育部和省教育厅评估文件的要求,xx院校在接受正式评估后,不论评估结论是“通过”还是“暂缓通过”,都必须继续实施半年至一年的整改。

学院将根据专家组评估过程中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明确不足,确认差距,拟订整改方案,报省教育厅备案后实施整改建设,以巩固评建成效,弥补工作弱项;继续强化内涵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023年科技创新人才实施方案(汇总21篇)篇二十一

科技创新是现代社会的主题,伟大的科技创新离不开科技人才的奉献和努力。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人才的培养非常重要。作为一名科技创新人才,我深感自己肩负着时代的使命和责任。在日常工作中,我也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探索成长之路。

作为一个科技人才,创新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如何培养创新意识呢?首先,需要留心观察,注意发现身边的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同时,也需要积极学习和实践,多思考,多交流。特别是要有自己的思想主张,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不断推陈出新,不断创新。

第三段:专业技能的提升。

作为一名科技人才,专业技能也至关重要。不论何时何地,我们都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我们可以通过多读书、多看报、多听讲座来增长知识,也可以通过实践、参与项目来提高实战能力。同时,也需要保持谦虚和执着的精神,不断修炼自己,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

第四段: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科技创新离不开团队合作,一个优秀的科技团队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和配合。在团队合作中,我们需要遵循团队的规定,服从组织的安排,配合工作的进度,发扬团队精神,互相支持,共同前行。团队合作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促进成员的相互了解和交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第五段:未来展望。

未来的科技创新仍然有很多挑战和机遇,作为一名科技人才,我们需要保持前瞻性,树立远大的目标和信念,勇于面对挑战,迎接机遇。我们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发扬团队精神,不断创新,不断进取,为科技创新的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结:

未来科技创新的发展,需要各行各业中的科技人才通力合作,这需要我们不断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提升专业技能,做好团队合作,锐意进取,勇攀科技高峰,在科技创新的征程中做出自己的贡献。科技创新是激动人心和充满希望的事业,让我们一起为之努力!

相关范文推荐

    最新西游记回读后感想(热门22篇)

    写读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把握书籍的主旨和核心思想,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和思考。让我们一起阅读下面这些读者的读后感,看看他们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有什么不同的见解。

    最新公务员年度考核工作总结会议(精选19篇)

    公务员工作总结是对一段时间内的工作内容、工作效果以及自身表现进行概括和总结的一份重要文件。以下公务员工作总结范文是在实际岗位工作中总结出的,具有实用性和参考价值

    最新建筑行业年终总结诗歌(实用21篇)

    年终总结是对过去一年的工作进行评估和总结,以便更好地规划来年的工作计划。下面是一些优秀员工的年终总结,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示。20xx年的工作已经进行了一半,根据

    2023年青少年科技活动方案策划(实用17篇)

    策划方案应该考虑到各种可能性和风险,并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在以下的策划方案范文中,你可以看到不同行业和领域的策划案例,了解到各种不同的思路和方法。本届青少年科技

    最新农村土地承包合同侵权起诉状(模板16篇)

    承包合同应注重工程质量和安全,保证工程符合法规要求,并确保在合理的成本范围内完成。接下来是一些承包合同范本,供大家在编写合同时参考和使用。一、承包形式:____

    最新绩效考核培训通知范文(18篇)

    通知是一种必要的沟通工具,能够帮助组织和个人更好地协调行动。接下来,我们将介绍一些通知范文,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撰写通知。直接上级20%考核衡量因素:报告上交及

    2023年农牧民普通话培训工作总结(模板19篇)

    培训工作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经验,积累教训,为今后的培训提供借鉴。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培训工作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一、指导思想:为了全面贯彻

    最新银行反恐怖工作方案(热门17篇)

    工作方案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如工作的复杂性、时间限制、人力和物力资源等,以及其他相关方面的要求。希望大家在阅读这些工作方案范文时,能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

    最新劳动能力鉴定重新鉴定申请书(热门18篇)

    申请人:______________,地址:______________号,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

    2023年反恐怖工作责任书(汇总16篇)

    岗位职责是为了确保每个员工都清楚自己在工作中应该做些什么,不做些什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岗位职责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和参考。发展是第一要务,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