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农业增收方案(通用17篇)

时间:2023-11-23 作者:书香墨促进农业增收方案(通用17篇)

编写计划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目标和方向,提高工作效率。下面的范文展示了不同领域的计划书,希望对大家了解和制定计划有所帮助。

促进农业增收方案(通用17篇)篇一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推动全镇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确保顺利实现年度农民增收目标,我镇结合近几年来农村工作的重点,立足我镇三农现状,深入分析我镇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紧紧围绕增加农民收入这一主题,结合本镇实际,制定增收实施方案。

二、工作目标

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是:预计xxxx年,全镇农业总产值达xxx亿元,年均增长xx%;农民人均纯收入达xxxx元,年均增长xx%。

三、主要做法

1、打造特色品牌、发展特色产业

(1)我镇计划投入资金xxx万元用于打造xxx农产品品牌,对xxxxxx原生米、xxx莲雾、xxx番石榴、xxx牛肉、粉等五个特色农产品进行品牌保护和开发,完善相关策划工作,逐步对五个特色农产品进行深入挖掘关联的故事典故、文化等,并通过xx日报等主流媒体进行大规模的品牌宣传活动,扩大品牌影响力,逐渐形成市场化运作模式,促进产业化发展。

展力度、扩大xx阉鸡的知名度,促进xx村委会xxx精米产品的良性发展,做大、做强xxx村委会的番石榴种植等,做到每一个行政村都有一个促进农民增收的亮点。

2、继续发挥农民合作社的致富带头作用

2017年底,xxx镇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xxx家,比较典型的一个是岭脚村的莲雾专业合作社社员已达xxx户,莲雾种植规模达1700亩,挂果莲雾的占50%,由原来的每亩收入5000元提升到了每亩1.2万元,另一个是文朗坡阉鸡合作社,该合作社给养殖户技术支持,统一采购鸡苗,统一出售,截至目前已带动该村30户农户参与养殖,户均收入约4万元。

我镇将规范农民合作社的管理,在镇墟专门设立农民合作社集中办公区,抓住农民合作社良好的发展态势,以农民合作社的优秀致富典型为样板,继续鼓励、促进专业种、养殖户成立合作社,扎实落实省、市给予农民合作社的优惠政策,积极做好农民合作社与省内外客商的对接工作,促进我镇农民合作社的良性发展,发挥农民合作社的致富带头作用。

3、提高农民科技培训的数量与质量

(1)从实际出发,根据对农产品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及农户就业、增收遇到的新问题,根据农民需要,有针对性的选择培训群体、增加农民培训的次数、提高培训的质量,发挥养殖大户以及种植大户的带头作用,邀请种养大户做经验推广(如开展xxx、xxx、xxx种植技术交流)。邀请农业方面的专家进行技术指导,确实改变以往培训中存在的流于形式、针对性不强、示范不够、农民积极性不强的问题。

训,使学员掌握技能,逐渐成为xxx镇的农业发展带头人。

(3)加强与市科协、市农林局、就业局的合作,根据市场需求及农户意愿,定期开展种植、养殖的技术培训,每年开展技术培训不少于xxx次,每季度不少于x次。

4、引导农户加强与果蔬市场的合作实现农超对接

当前农户生产存在市场信息把握不准、生产存在盲目性、市场定价的话语权较低、农产品质量不达标等问题从而导致增收困难。积极为农户提供市场信息,因地制宜引导农户形成合作社,完善对接渠道,促成农民合作社与大型超市的合作即“农超对接”。农超对接的商品流通及销售模式是市场需要什么,农民就生产什么,既可避免生产的盲目性,稳定农产品销售渠道和价格,同时,还可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监控农产品质量。

5、促进休闲农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

结合xxx农耕风情小镇建设,以xxx亭子坡农家乐、石桥文头坡村“田园梦想”的主题农家乐为重点,以青天“花香莲塘”为主题的花卉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的升级文明生态村为示范,加强与旅游公司的沟通与协作,深入挖掘我镇旅游观光休闲农业的亮点,以建设农耕风情小镇为核心,以点带面,带动xxx休闲农业整体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6、依托龙头企业带动农业发展

《临夏县促进农民增收实施方案》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促进农业增收方案(通用17篇)篇二

广大村组干部和农民朋友们:

大家好!

当前正是秋超增收的关键时段,秋季调茬即将开始,也是发展高效农业的黄金季节。、县政府号召,全县上下、全面发动、全民动员,抢抓有利时机,迅速采取措施,掀起新一轮发展高效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热潮。下面,我跟广大村组干部和农民朋友们说四个方面的想法。

一、发展高效农业、促进农民增收有着十分有利的政策环境 中央在取消农业税、农林特产税,加大水稻、良种、农机、农资等“四项补贴”的基础上,去年又设立了扶持现代高效农业发展专项资金,去年全县获得中央农业专项补助900多万元,今年又已获得1200多万元。、省政府在去年对高效农业补助5亿元的基础上,今年又将补助盘子扩大到7亿元。、市政府已经连续三年每年拿出几百万元奖励高效农业发展。、县政府在去年财政奖励高效农业300万元的基础上,今年将奖励额度扩大到超千万元,其中对农民自己投入新发展连片50亩以上钢架大棚或日光温室大棚的,在每亩补助2000元的基础上,再补助500元。这些政策措施充分说明各级党委、政府都在心系农民利益,帮助农民增收。广大农民朋友应当抢抓政策机遇,大力发展高效农业,不失时机地加快增收步伐。

1.8亩,一个三口之家5亩左右的承包地,按常规作物好的年成测算,一年纯收入大概在6000元左右,已经无法负担一个小孩从出生到大学毕业的基本费用。由于宏观经济影响,今年上半年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不快,农副产品出口受阻,大麦、油菜、生猪价格分别下跌15%左右;加之,秋熟作物在生长关键期又遭遇低温多雨等灾害性天气,棉花产量至少比往年减收三成以上。因此,今年农民增收的形势相当严峻,必须把发展高效农业作为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增加农民群众收入的根本出路和重要途径。

三、我县一批发展高效农业的典型值得大家学习借鉴

建大棚长蔬菜。有一批农户通过发展短平快项目实现增收致富。通洋镇食用菌从文明村起步,目前已有经营户5800户、13000人,每年5-7月份全镇有一半农户门前堆满食用菌菌种,7-9月份平均每天有100多辆载满原料的卡车发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老百姓形象地说:“运出去的是废料、拿回来的是钞票”,目前该镇有三分之一的农民在从事食用菌生产,农民纯收入一半以上来自食用菌生产,已辐射到阜余、耦耕、陈洋、四明等周边地区。有一批能人大户通过全民创业实现增收致富。陈洋镇农民戴元军充分利用我县丰富的芦苇、蒲草等天然原料,成立桃园家饰公司,生产加工草编窗帘、墙纸等600多个产品,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市级龙头企业,去年实现销售2500万元,出口创汇180万美元,带动了几百户农户从事柴草编织,人均年收入都超万元。有一批能人大户通过发展规模养殖实现了增收致富。耦耕镇的丁宝付从2017年开始炕孵肉鸡苗鸡,不仅每年有近400万的收入,还解决当地13名富余劳动力就业;海河镇农民范荣中发展生猪养殖,年出栏生猪超万头,去年实现纯收入近200万元;长荡镇农民孙海洋不断扩大蛋鸡养殖规模,目前存栏蛋鸡3万羽,年收入超过60万元。这些成功的典型,为我们放了很好的`样子,我希望广大农民朋友都来学习他们的做法,真正在全县形成“家家忙致富、户户有项目”的喜人局面。

四、狠抓发展高效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关键措施

每亩纯收益分别在3万元和1万元以上;现在崇老板将大棚承包给农户,大棚收益15%由老板所得,85%归农民所有,105户承租户年每亩收入近3万元。耦耕镇规划建设了2000亩的康源高效农业示范园,生产的礼品西瓜每亩纯收益1万元以上,现在以每年1000元的租金将大棚租给农户,连续种植5年大棚归农户所有。我们要学习借鉴耦耕和海通的做法,把土地出租给有实力的老板兴建大棚,再由农户从经营者手中反租倒包,这样既可获得土地租金,又可通过种植收益,获取双重效益。要动员资金实力不足的农民-联合起来建大棚,通洋镇25个能人大户领头新建了1200亩日光温室大棚,他们通过联合亲朋好友、周边邻居共同出资,带动了56户想建大棚但资金实力不足的农民一起致富。我们要组织有致富欲望、但无力投入的农户,联合起来,共同投入,按比例分红。

当然,发展高效农业、增加农民收入还有多种途径。比如,当前要积极发展其它短平快的种养植项目,发展各种类型的家庭致富项目,秋播结构调整时大力发展多种模式的粮经套种等等。总之一句话,我们光守住一、二亩农田长粮棉,要致富困难,要小康更难。

季节不等人,机遇更不等人。希望广大镇村干部要迅速行动起来,抓政策宣传,抓示范引领,抓组织发动,推动更多农民投身高效农业、发展高效农业。希望广大农民朋友要有一种看人家致富、心急;望人家发财心跳的不服输精神,行动起来,积极参与,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勤劳致富奔小康。

促进农业增收方案(通用17篇)篇三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不断加强强农惠农政策,加大投入力度,保持了农业连续丰收、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好形势,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重大贡献,也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年,农业生产开局良好,但在农业连续丰收、农产品供给充裕的情况下,有的方面、有的地区对“三农”的关注度有所减弱,忽视农业的倾向有所抬头。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对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负面影响逐步显现。国际市场主要农产品需求萎缩、价格回落,部分农产品出口受阻,加上国际金融危机造成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内需减弱,导致国内农产品价格下行压力较大,农业生产效益下滑,农民工就业数量与收入出现“双下降”,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增收困难加大。农产品生产是保证市场供应的基础,也是农民就业的主要渠道、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一旦出现滑坡,几年内难以恢复。各地区、各部门必须从全局和战略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当前要在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已经出台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措施的基础上,按照远近结合、内外统筹、区别对待的原则,进一步采取更加有针对性、更强有力的举措,加强市场调控,扩内需、促出口、稳价格,推动农业生产调结构、上水平、增后劲,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稳定农业发展;通过保就业、重民生、促增收,维护农村稳定。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抓好粮食等大宗农产品生产

(一)抓好春耕春管。当前是春耕生产的关键时期,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按照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会议的各项部署与要求,加强田间管理,做好病虫害防控、气象灾害防范和农业科技服务,做好春耕各项工作。

户。启动实施马铃薯原种补贴,中央财政对马铃薯原种生产每亩补贴100元,财政部要会同农业部尽快研究具体实施方案并开展试点。

(三)做好农资生产供应。做好化肥生产原料的供应保障工作,落实好扶持化肥生产流通的各项优惠政策,春耕期间继续控制化肥出口,合理安排淡季商业储备化肥出库。加强对农资市场的监督检查和化肥、农药生产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情况的监测,建立产销存情况通报制度。研究建立农药淡季储备制度。

(四)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在稳定粮食、油料、糖料生产的基础上,支持优势产区发展棉花生产,避免棉花种植面积大幅缩减;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发展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提高蔬菜、水果质量和市场竞争能力。

(五)加强农业生产能力建设。2017年继续增加中央预算内投资用于农业生产能力建设。加快大型灌区节水改造、排涝泵站更新改造等建设,改善农田水利设施条件。启动实施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加大投入力度,加强投资整合,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继续支持建设棉油糖生产基地、旱作农业示范区,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有关建设项目要早安排,中央投资计划要早下达,地方配套资金要早落实。

(六)加大金融对农业生产的支持。各类金融机构要加大对农业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等项目的金融信贷支持。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农业保险财政补贴政策,逐步扩大保险范围。

二、促进畜牧业稳定发展

(七)加大生产投入。抓紧落实已出台的生猪和奶牛良种冻精补贴、能繁母猪补贴、生猪调出大县奖励等扶持政策,今年继续安排30亿元中央建设投资支持生猪和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建设,促进饲养方式转变,提高畜牧养殖水平。

(八)加强市场调控。认真执行国务院批准的《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调控预案(暂行)》,适时启动相应的调控措施。增加部分中央建设投资支持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扩大社会冰鲜冷冻储藏能力。继续实施奶粉临时收储政策,进一步扩大国产奶粉收储规模。将原料奶收购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期限延长至2017年12月底。

(九)加强疫病防控。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落实畜禽防疫经费,依法对畜禽实施强制免疫,所需经费由同级财政预算安排。严厉查处屠宰加工检疫、防疫疫苗销售以及运输中间环节的乱收费行为。

三、做好大宗农产品收储

(十)加大收储力度。继续落实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及早制定并印发2017年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将东北地区国家临时存储大豆收购期延长至2017年6月底,有关地方政府要切实采取措施引导农民降低大豆水分。按照略高于市场价格的原则,继续在主产区对油菜籽实行国家临时收储,保障农民基本收益。继续做好棉花收储预案,稳定棉农生产预期。安排好国家储备和临时存储粮油跨省移库和调运,充实销区和库存薄弱地区的库存。按照保证市场供应和不打压市场价格的原则,择机安排临时存储的粮油棉糖销售。各地区要按国家规定抓紧充实地方粮油储备。有关部门要及时研究增加天然橡胶国家收储的方案。 (十一)加强仓储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大对大宗农产品储备、物流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缓解仓储设施不足的矛盾。今明两年要安排中央建设投资,建设粮食储备仓容1500万吨、储备油罐175万吨、中央直属食糖储备库40万吨、棉花储备库50万吨。从今年起,安排中央补助投资建设资金,实施农户科学储粮专项,为主产区农户改善储粮条件,减少粮食产后损失。地方各级政府要对马铃薯储藏设施建设给予资金补贴,支持农民-联户新建标准化的储藏窖。

《稳定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促进农业增收方案(通用17篇)篇四

为了掌握我区农民收入状况,为制定我区农民收入五年倍增计划提供参考,区农业局将于近期组织开展我区农民增收专题调研。为了保证专题调研工作顺利进行,特制定调研工作方案如下:

一、调研目的:通过调研,掌握我区农民收入实际状况,深入分析收入构成,挖掘我区农民增收工作的新路子、新举措,为制定我区“十二五”农民收入倍增计划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采取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实地现场走访等形式,掌握全区近、中、远郊农民收入的实际状况。

三、调研对象:近郊地区燕子矶街道下庙村、柳塘村,中郊地区龙潭街道上首村、三官村,远郊地区八卦洲街道新闸村、东江村、五四村、中桥村,靖安街道大棚村、上坝村、营防村,共计10个行政村的村干部、种养大户、农村经纪人、村民小组长、创业户、转移的农村劳动力等。

四、时间安排:

1、7月4日—7月10日。

各小组以村为单位组织召开由村干部、种养大户、农村经纪人、村民小组长、创业户、转移的农村劳动力等组成的约10人的座谈会。

区农业局组织召开一次由区社建委、统计局、人社局、

2、7月11日—7月15日。

各小组梳理、汇总调研的各村实际情况,并进行归纳分析,拟订调研报告,提出意见建议,供领导参考。

五、人员分组:

六、具体要求:

3、各调研小组按规定时间完成调研材料。

栖霞区农业局

二〇一〇年七月四日

自“十个一”活动开展以来,我乡高度重视,按照、县政府的总体部署,结合实际,我对南安村所有农户进行走访,了解农户主要收入来源,分析农民增收的原因,以及存在的困难,提出改善民生的意见和建议,做好调研工作。

一、详细掌握基本情况

(一)召开村干部座谈会了解调研村基本情况

南安村位于县境北部,xx东北部,距乡政府10公里处。南安村由9个自然村合并组成。全村106户,540口人,其中劳动力324人,党员20人,女党员5人。全村总面积3250亩,其中耕地面积2588亩,林地面积420亩,核桃经济林面积2500亩。专业合作社2个,核桃和食用菌为南安村主导产业。农民收入呈多元化趋势,2012年全年总收入108.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00元,比2017年翻一番。

(二)召开群众座谈会了解农村发展概况

大家一致

认为,搞双孢菇大棚种植是一条出路,一定能挣到钱,为了能真正让村民看到效益,村xx决定先行搞实验。

2012年初刘向阳引资、出资230万元新建双孢菇大棚12座,成立向阳食用菌种植基地。项目建成后每棚当年可收入6万元,年收入达50万元左右。此外,向阳食用菌种植基地每年可解决40余人就业,每名妇女每年可挣到5000元务工费。并逐步形成产业链,农民的秸秆、玉米芯、牛粪得到充分回收利用,也能换取部分收入。12个菇棚双孢菇残渣可增1万担有机肥,可培肥100亩耕地。同时可带动运输、商业、饮食服务、购销等相关产业发展。

(二)农业结构调整加快了农民收入的增长。

近年来,玉米价格稳定有序,种粮农户从中切实得到实惠,促使部分农民重新回归农村,大力发展玉米种植。2012年全村玉米种植业收入是2017年的2倍,纯玉米种植户占总户数的'40%.玉米收入已成为主要的种植业收入来源。

由于大量市场需求,核桃成为一种新兴产业,近年来,南安村采取作物与核桃套种的模式,大力发展核桃经济林。现成园面积达130亩,每亩可收入5000元,仅这一产业人均增收2000元。但有部分农民认为核桃种植见效慢,阻碍田耕,排斥种植。

畜牧业收入也成为农民增收的来源之一,以牛、羊为主,

由于缺水等条件限制,并没有形成大型养殖规模,在肉价上涨的情况下,牛、羊养殖发展前景可观。

(三)国家惠农政策保障了农民收入的增长。

随着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的力度加大,直接保障了农民收入的增长。另外,落实购买农机具补贴、畜牧良种补贴,对贫困学生实行“两免一补”的政策,实施退耕还林,建立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制度,开展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完善农村困难群众社会救助保障体制,实施家电下乡补贴政策等等,从政策上保障了不少农民收入的增长,此项收入比2017年增长19.4%。

(四)劳务输出的快速发展保证了农民收入的增长。

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

(五)外出经商的蓬勃发展加快了农民收入的增长。

2012年外出经商人数占到全村总人口的10%,他们自主经营,收入可观。他们的收入远远高于人均收入水平。有的高达几十万,但毕竟风险大,技术含量高。

三、目前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困难

1、农业内部结构调整滞后,土地对农民增收的实际贡献有限。2、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低,农业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3、农业成本增加,农民收入明增暗降。4、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差,农业抗风险能低。

四、促进农民增收的建议

南安村过去虽然在农民增收上有了一定提高,但经济发展仍然滞后,农民增收后劲不足。只有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的工作思路,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一村一品”为切入点,不断完善支农机制,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增收问题。

(一)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一村一品”特色农业。

结合地形优势,市场优势,以抓核桃产业为突破口,调整产业结构,扩大核桃种植规模。南安村核桃种植已显雏形,2012年初达2500余亩,2017年新植200亩,成园面积130亩。应在目前的基础上继续扩大规模,形成连片种植,打造南安、秀村、北石核桃产业带。

同时与浮山七月核桃深加工企业签订购销合同,解决销路问题。秉承“谁栽植,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强化技术培训和经营管理,充分激发农民创业增收的动力,实现南安村人均一亩核桃经济林的发展目标,力争到“十二五”末全村核桃年产量达50万斤,直接带动南安村农民人均增收2000元。

促进农业增收方案(通用17篇)篇五

为全面贯彻全国、全区和柳州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落实自治区、柳州市关于加强“三农”工作、增加农民收入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区和柳州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农业现代化为奋斗目标,以发展主导产业、推动全民创业、实施充分就业为重点,坚持市场为导向、科技为动力、产业为支撑,积极实施工业化引领、产业化提升、城镇化带动战略,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推动社会事业发展,逐步形成以农村产业、劳务经济、二三产经营收入为主导,以财产性、转移性收入为补充的农民增收格局,实现农民收入的跨越式增长。

二、基本原则

――坚持统筹城乡原则。以加快推进城镇化为目标,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农业现代化和城乡社会事业均等化,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劳动力就业、基础设施、城镇村庄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农工互动、城乡协调的发展格局。

――坚持深化改革原则。以土地经营权流转、林权制度改革、投融资体制创新及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为重点,优化配置资源,聚集生产要素,建立和完善促农措施,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充分调动农民增收和全民创业的积极性,为农村经济繁荣发展提供保障。

――坚持产业支撑原则。大力实施“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战略,培育和壮大优势产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保鲜、储运和其他服务,加强产业强村大户与龙头企业的引进培育,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延长农业产业链条,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业化经营,打好农民增收的基础。

――坚持分类指导原则。北部以林业为重点,大力发展松杉、毛竹、油茶、金桔、罗汉果及中草药套种;在国道沿线等条件较好的乡镇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基地和工业园区,积极发展高效农业和二三产业,重点抓好甘蔗、桑蚕、淮山、头菜、杂交柑、食用菌、畜牧、水产和特种养殖等农业优势龙头企业的培育和发展;南部以粮食、甘蔗为重点,大力发展蚕桑、葡萄、西红柿、食用菌、牛羊养殖等特色产业。着力培育各类强村,发展各类产业大户。

――坚持科技兴农原则。牢固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理念,强化技术服务,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建立以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为主体的技术服务体系,开展新品种试验示范和新技术的示范推广工作,提高科技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贡献率。

三、工作重点

以有效保障粮食安全作为首要任务,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

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支撑,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现代农业装备水平和农业科技水平,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抓好农业标准化工作,以龙头企业带动农业标准示范区建设。努力打造一批在区内外市场上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及其骨干品牌产品,发展一批具有规模优势和区域特色的农业产业带。力争到2012年,农业增加值达2017年不变价)。

――实施“倍增计划”,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实施“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十村示范、百村推进工程,把资金投入、市场建设、科技支持、人才培训、信息服务等集中向示范村倾斜,加快示范村建设步伐。通过打造“万元片区”“万元村屯”和“示范农户”,确保“十二五”期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力争达到15%,实现五年增长一倍目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000元以上。

――聚焦优势产业,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着力做大做强我县农业优势产业,把糖料蔗、速丰杉、毛竹、秋冬菜、生猪和牛羊饲养培育成二亿元产业,中草药、金桔、桑蚕培育成亿元产业,罗汉果、油茶、茶叶、食用菌、种苗培育、休闲农业旅游成千万元产业。实施农产品深加工专项工程,引导和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结构调整,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高了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推动科技创新,加快示范基地建设。依托各部门项目

和扶助政策,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创业,实施农户增收“十大行动计划”。创建一批高效特色种植业基地(甘蔗、金桔、中草药、桑蚕、食用菌等高效丰产示范基地);一批万元养殖村(场)(二元杂母猪、三元杂肉猪、鸡、竹鼠、网箱水产养殖等示范基地);一批林业经济基地(速丰杉、毛竹、油茶、茶叶和以杉木为主的种苗示范基地)。建设一批农业观光旅游村(屯)、农家乐旅游点,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带动农村个体工商户快速发展,加强农民转移就业创业技能,打造一批“万元村屯”和十万元“示范农户”。引导农民-联合起来,组建各类专业合作社,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和规模化水平,带动一批年增收万元以上的农户。

《关于促进农民增收工作的实施方案》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促进农业增收方案(通用17篇)篇六

一八三团地处高纬度高寒地区,农业职工长期依靠单一的大田种植,增收比较困难。2017年以来,一八三团党委按照十师党委提出的“变一季生产为四季生产”,也就是使农业生产从风险性的一季生产转变为稳定的多季生产出发,积极探索发展设施农业,推动职工从大田种植向设施农业转移,不仅促进了职工增收和子女就业,而且对团场城镇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一、依托国家项目和黑龙江援建,高起点规划设施农业基地

地2.1亩,单棚造价9万多元,(含水、电、路等基础配套设施)。目前,团场投入3680万元建成的320座高标准、高效节能设施大棚已经全部承包到户,投入种植的120座大棚累计生产蔬菜600多吨,实现产值300多万元,单棚单季户均实现增收2万元左右。

二、优惠政策多管齐下,鼓励职工从大田种植向设施农业转移

收50多万元,团场增效30多万元。

三、发挥协会作用,开展专业化生产

为实现标准化、公司化经营,基地专门成立了蔬菜协会,以生产合作为主,对生产农资进行集中采购,开展了绿色农产品产地无公害认证,按照统一种植计划,统一供应种苗、统一栽培管理模式、统一技术培训、统一商标、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的模式组织生产,使设施农业朝着品牌化、产业化的发展、公司化运作方向迈进。产品销售上依靠协会组织经纪人基地收购,在北屯和周边占据了一定的蔬菜市场,并且注册了额河商标,打出了自己的品牌,产生了一定的辐射力。这样既提高了管理和生产效率,又解除了种植户产品销售的后顾之忧,实现了种植“零风险”。通俗的讲,就是职工只要从事大棚种植,协会就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不会为不会种、卖不出发愁。协会还对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引进试验示范推广进行补助投入,今年上半年,引进了30多个新蔬菜品种进行试种。先后引进了滴灌技术、声波助长仪、紫外线灭虫灯,烟气、二氧化碳净化机、温室电除雾防病促生系统等物理农业技术,实现节水约50%,增产15—30%左右,单棚效益明显提高。今年年初,通过协会牵头,与新疆金洋公司签订万寿菊育苗合同,共育苗345万株,协会实现收入4.5万元。

四、发展多元种植,拓宽增收渠道

在黑龙江省的大力援建下,一八三团设施农业从小变大,从分散向基地集中,从单户发展向协会互助,依托基地+协会的发展模式,实现了大棚种植的高收益、高回报,让职工看到了从事设施农业的希望。也使得基地从单一的蔬菜种植快速向特色瓜果、花卉、育苗等多元化领域拓展。2012年,投入生产的120座大棚,种植蔬菜65棚,种植葡萄、红枣等果树20棚,对外育苗15棚,种植水果黄瓜、西红柿、蘑菇等特色产品20棚。种植周期由原来的春秋两茬增加到春秋冬三茬,真正实现了“春提早,秋延后”,实现了从风险性一季生产向稳定的多季生产转变。设施农业园区也成了富裕劳动力的吸纳地,从业人员达到了45人之多,团场和周边许多职工群众慕名到到大棚内采摘、购买蔬菜,聚集和辐射效应开始显现。

团场还积极复制黑龙江农垦北方寒地设施农业先进的发展理念、发展模式,统筹三个基本发展方向:一是作为团场跨越式发展战略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实施。二是大力推广标准化种植,尤其要引导职工用农家肥种植蔬菜,形成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种植基地,生产专供超市蔬菜,提高蔬菜附加值。三是与培育“额河”品牌,发展农家乐、休闲观光农业相结合,高起点规划建设设施园艺休闲农庄,把我团设施农业打造成十师乃至全兵团设施农业精品园区,到十二五末,设施农业总产值达到1500万元以上,棚均产值3万元。

总之,随着团场设施农业基地规模的不断扩大,设施农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已经凸显,必将对实现“少数人种规模田,多数人种效益园”的发展目标起到示范带头作用,成为职工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和团场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示范窗口,对实现团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必将起到重要的支撑引领作用。

促进农业增收方案(通用17篇)篇七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推动全镇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确保顺利实现年度农民增收目标,我镇结合近几年来农村工作的重点,立足我镇三农现状,深入分析我镇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紧紧围绕增加农民收入这一主题,结合本镇实际,制定增收实施方案。

二、工作目标

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是:预计xxxx年,全镇农业总产值达xxx亿元,年均增长xx%;农民人均纯收入达xxxx元,年均增长xx%。

三、主要做法

1、打造特色品牌、发展特色产业

(1)我镇计划投入资金xxx万元用于打造xxx农产品品牌,对xxxxxx原生米、xxx莲雾、xxx番石榴、xxx牛肉、xxx粉等五个特色农产品进行品牌保护和开发,完善相关策划工作,逐步对五个特色农产品进行深入挖掘关联的故事典故、文化等,并通过xx日报等主流媒体进行大规模的品牌宣传活动,扩大品牌影响力,逐渐形成市场化运作模式,促进产业化发展。

展力度、扩大xx阉鸡的知名度,促进xx村委会xxx精米产品的良性发展,做大、做强xxx村委会的番石榴种植等,做到每一个行政村都有一个促进农民增收的亮点。

2、继续发挥农民合作社的致富带头作用

2017年底,xxx镇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xxx家,比较典型的一个是岭脚村的莲雾专业合作社社员已达xxx户,莲雾种植规模达1700亩,挂果莲雾的占50%,由原来的每亩收入5000元提升到了每亩1.2万元,另一个是文朗坡阉鸡合作社,该合作社给养殖户技术支持,统一采购鸡苗,统一出售,截至目前已带动该村30户农户参与养殖,户均收入约4万元。

我镇将规范农民合作社的管理,在镇墟专门设立农民合作社集中办公区,抓住农民合作社良好的发展态势,以农民合作社的优秀致富典型为样板,继续鼓励、促进专业种、养殖户成立合作社,扎实落实省、市给予农民合作社的优惠政策,积极做好农民合作社与省内外客商的对接工作,促进我镇农民合作社的良性发展,发挥农民合作社的致富带头作用。

3、提高农民科技培训的数量与质量

(1)从实际出发,根据对农产品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及农户就业、增收遇到的新问题,根据农民需要,有针对性的选择培训群体、增加农民培训的次数、提高培训的质量,发挥养殖大户以及种植大户的带头作用,邀请种养大户做经验推广(如开展xxx、xxx、xxx种植技术交流)。邀请农业方面的专家进行技术指导,确实改变以往培训中存在的流于形式、针对性不强、示范不够、农民积极性不强的问题。

训,使学员掌握技能,逐渐成为xxx镇的农业发展带头人。

(3)加强与市科协、市农林局、就业局的合作,根据市场需求及农户意愿,定期开展种植、养殖的技术培训,每年开展技术培训不少于xxx次,每季度不少于x次。

4、引导农户加强与果蔬市场的合作实现农超对接

当前农户生产存在市场信息把握不准、生产存在盲目性、市场定价的话语权较低、农产品质量不达标等问题从而导致增收困难。积极为农户提供市场信息,因地制宜引导农户形成合作社,完善对接渠道,促成农民合作社与大型超市的合作即“农超对接”。农超对接的商品流通及销售模式是市场需要什么,农民就生产什么,既可避免生产的盲目性,稳定农产品销售渠道和价格,同时,还可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监控农产品质量。

5、促进休闲农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

结合xxx农耕风情小镇建设,以xxx亭子坡农家乐、石桥文头坡村“田园梦想”的主题农家乐为重点,以青天“花香莲塘”为主题的花卉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的升级文明生态村为示范,加强与旅游公司的沟通与协作,深入挖掘我镇旅游观光休闲农业的亮点,以建设农耕风情小镇为核心,以点带面,带动xxx休闲农业整体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6、依托龙头企业带动农业发展

《镇促进农民增收实施方案最新》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促进农业增收方案(通用17篇)篇八

为了掌握我区农民收入状况,为制定我区农民收入五年倍增计划提供参考,区农业局将于近期组织开展我区农民增收专题调研。为了保证专题调研工作顺利进行,特制定调研工作方案如下:

一、调研目的:通过调研,掌握我区农民收入实际状况,深入分析收入构成,挖掘我区农民增收工作的新路子、新举措,为制定我区“十二五”农民收入倍增计划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采取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实地现场走访等形式,掌握全区近、中、远郊农民收入的实际状况。

三、调研对象:近郊地区燕子矶街道下庙村、柳塘村,中郊地区龙潭街道上首村、三官村,远郊地区八卦洲街道新闸村、东江村、五四村、中桥村,靖安街道大棚村、上坝村、营防村,共计10个行政村的村干部、种养大户、农村经纪人、村民小组长、创业户、转移的农村劳动力等。

四、时间安排:

1、7月4日—7月10日。

各小组以村为单位组织召开由村干部、种养大户、农村经纪人、村民小组长、创业户、转移的农村劳动力等组成的约10人的座谈会。

区农业局组织召开一次由区社建委、统计局、人社局、

2、7月11日—7月15日。

各小组梳理、汇总调研的各村实际情况,并进行归纳分析,拟订调研报告,提出意见建议,供领导参考。

五、人员分组:

六、具体要求:

3、各调研小组按规定时间完成调研材料。

栖霞区农业局

二〇一〇年七月四日

关于加快城郊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意见

为适应新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形势,加快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不断提升农业的市场竞争力,拓展农业的新功能,增进产业融合,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努力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实现“十二五”期间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目标,现就加快城郊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提出如下意见:

一、 充分认识加快城郊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城效型农村经济是介于农村经济和城市经济之间的一种综合区域经济,是城市辐射效应和郊区服务功能有机结合的高产优质、高速高效、集约发展的市场导向型经济,是一二三产业相融合的高端经济发展模式,其功能是“依托城市、服务城市、发展农村、富裕农民”。近年来,随着全市工业化步伐加快,城市化水平逐年提高,农业产业化快速推进,全市经济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加快经济转型才能更好的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城郊农业和农村经济是现代农业的组成和延伸,加快城郊农村经济发展,对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领域重大项目的实施,全市经济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基础条件不断改善,有效促进了工业化、城市化水平提高,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为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农村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适应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形势,走“依托城市、服务城市、发展农村、富裕农民”的特色化、市场化城郊农村经济发展之路,是有效实现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农村与城市相融合的有效方式,也是实现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2、加快城郊农村经济发展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现实需要。城郊是连结城市与乡村的重要结点,区位优势明显,资源优势突出,基础条件较好,是城市公共优势资源优先辐射的区域,推进城乡一体化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近年来,全市各级坚持把统筹城乡改革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作为破解“三农”问题的重要抓手,按照“试点示范、典型引导、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不断加大力度,统筹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城郊是城市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辐射的第一圈,发展城郊农村经济,更加有利于城乡生产要素优化组合、城乡产业融合发展、城乡差别逐步缩小、促进城乡共同繁荣,符合我市城乡一体化梯次发展要求,是以城带乡、互动发展、城乡融合的重要途经,是推进全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

《促进农民增收的方案》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促进农业增收方案(通用17篇)篇九

近年来,我县农业经济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农产品供给总量平衡。但是,农产品品种单一、产品品质不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矛盾在部分地区仍然存在。如何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努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已成为“三农”工作的重大课题之一。

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

(一)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个渐进的过程,它必须充分考虑资源条件和可能性。如果条件不具备,硬性调整效果也不会好,结构调整就不会顺利。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要求调整应从长远目标入手,以服务现在、着眼未来为宗旨,依靠科学技术进步,保持生态环境平衡,让产业结构调整与生态保护和环境规划结合起来,从而促进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之间协调发展。

(二)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

各乡镇自然条件、经济状况、产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着差异与不同,因此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应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实事求是地根据不同环境特点选择主导产业、主导产品,从而形成优势互补、各具特色的产业结构新格局。

(三)坚持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相配合的原则 市场对资源的基础性配置作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特点。通过利益机制驱动,市场机制可自行调节各项经济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但是,市场机制本身具有信息传递滞后性等缺点。因此,为克服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弊端,需要制定出相应的产业政策进行宏观调控,正确引导。

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户专业技术水平不高,思想保守,市场主体意识没能很好形成,极易失去市场主动性,错过增收致富的好机会。

(二)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土地经营规模小。虽然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涌现出一大批特色基地,但从整体上看还是以一家一户分散种植为主。由于种植分散,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销售上也以自产自销为主,从而极大地限制了农户总体收益的进一步提高。

(三)农产品品质不高,难以适应市场需要,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比较缓慢,不利于农民自身种植水平的提高,当然更不利于农户的增产增收。

(四)单一农户对市场的'适应与把握能力差。一方面生产无序,缺乏统一标准,难以形成一定的市场规模;另一方面,收获集中,流通渠道不畅,还会出现互相踩价,低价抛售的现象,导致农民增产不增收。

三、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几项建议

1、解放思想,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增强群众参与调整的积极性与自觉性。一是组织农民外出考察,帮助农民打开眼界,寻找思路,激发调整的信心和决心。二是组织科技培训,鼓励农民参加农广校学习,带领农民到发展快的地区实地参观;聘请专家教授到当地举办培训班,邀请专业技术员长期巡回指导生产、传授科学技术,帮助农民解决在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难题。三是建立各种生产协会,充分发挥技术带头人的作用,在生产中学习专业知识,进而推动农业产业结构的平衡发展。

展。这就需要搞好协调,进行土地流转。在充分征求民意的基础上,立足长远,立足实际,制定农业发展规划,鼓励农民按照自己的种植要求,兑换、租赁土地,力求取得较好的效果。

3、提高品种档次,发展特色产业,保证农产品优质高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是优质,重点是特色,落脚点是效益。只有优质品种,特色产业才能为农民增加收益。因此,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与推广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还要及时掌握市场供求信息,各地价格等,建立专业批发市场和营销队伍,确保农产品优质高效,产的出,销的了。

4、打开市场,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产品的整体竞争力。通过成立专业合作组织,扭转单个农户竞争力低下的局势,变竞争为合作,变被动为主动,从而占据市场主体地位。要遵循市场决定生产,生产服从市场的原则,既重生产更重市场,做好市场调查和预测,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方面的基础性作用,加快形成订单农业,构造农产品产运销一体化服务,合理高效地调整好结构,确保农民增收致富。

促进农业增收方案(通用17篇)篇十

为贯彻落实哈尔滨市百万农民工技能培训(阳光工程)增收项目启动会议精神,充分发挥农广校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的.重要作用,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有效性和有序性,促进农民工充分就业和增收,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哈尔滨市百万农民工技能培训(阳光工程)增收项目启动会议精神为指导,以培训沼气工为重点,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培训,促进农民充分就业和增收,为我县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办实事。

二、任务目标

计划培训沼气工200人。

三、培训基地

在鸟河乡乐陵村建立培训基地,依托基地进行培训和实践。

四、增收项目

根据我县大规模开展沼气建设的情况,将培训后的沼气工全部推荐到龙能燃气公司及各乡镇沼气建设工地任技术员和日常维护人员。预计每人年可增收1万元。

五、保证措施

为保证农民工增收项目顺利实施,我校将加大协调力度,积极与龙能燃气公司及有关乡镇、村签订意向性用人合同,确保沼气工充分就业。同时,加大宣传力度,鼓励更多的农民工参加培训。

黑龙江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宾县分校 

二〇一一年四月二十三日

促进农业增收方案(通用17篇)篇十一

各乡(镇)、街道党委,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委和区级机关各部门,区人武部党委,各人民团体: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和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更好地顺应示范区“二次创业”的新形势,加快农村改革发展步伐,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和《省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科学认识形势,明确目标任务。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把促进农村发展、农民增收作为全区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采取得力措施,组织实施一系列推动农村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战略工程,我区新农村建设取得较大成就,农村面貌发生较大变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农民收入水平走在全省前列。但是,作为示范区下辖的唯一县区,我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与示范区加快发展的新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农村发展仍然存在着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农村整体面貌不新;农业产业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程度不高,示范效应不强;农民收入持续增长难度较大。特别是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已有所显现。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保持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我们面临的形势更为紧迫,任务更为艰巨。全区各级各部门一定要认清当前农村工作面临的形势,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全委会精神,科学分析各方面发展条件的变化,充分认识和利用中省支持示范区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抢抓国家扩大内需、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机遇。

(三)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着力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建立和完善地方农业标准。以现代农业标准化示范园为重点,积极引导园区内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按标准组织生产。严格执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建立和完善农产品标识和可追溯制度,加大投入力度,落实监管责任。禁止非标农药、化肥入区和使用,杜绝不合格农产品进入市场,打造杨陵无公害蔬菜品牌。抓好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推广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农业技术,扩大农产品基地认定和产品认证规模。鼓励开展农产品原产地保护和商标注册,实施品牌经营。对获得省级名牌产品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一次性奖励3万元;对获得国家名牌产品或中国驰名商标的,一次性奖励50万元。不断加快我区农业生产标准化、生态化、品牌化战略步伐。

(四)扶持壮大二三产业,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依托示范区“二次创业”加快发展的优势,紧紧围绕农高会和在建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加快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使其成为推动农村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一)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抓住国家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历史机遇,围绕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大项目整合力度。以农田水利建设为重点,综合实施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节水灌溉等涉农项目工程,建设渠、井、窖相互保障,水、电、路相互配套的农业基础设施。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保护性耕作技术,提高土地质量。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装备水平。积极重视农村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加强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警,提高监测水平,完善处置预案,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灾害处置和农民避灾自救能力。为农业生产奠定良好基础。

(二)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抓住国家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历史机遇,结合民生八大工程,科学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加强以水、路、电、讯、气等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一)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土地管理制度。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家庭经营要向采用先进生产技术和手段的方向转变,增加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投入,着力提高集约化水平;统一经营要以区内两所高校的科研力量为依托,以现代农业园区为载体,向以多种合作方式,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服务体系的方向转变。落实国家土地流转政策,做好宅基地确权、登记、颁证等工作,依法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鼓励农民采取出租、入股、质押、置换等方式流转农村土地经营权,支持离土离乡农民自愿、有偿转让宅基地使用权,支持有条件的农民通过房产出租等途径增加财产性收入。解决好被征地农民就业、住房和社会保障,在促进农民增收的同时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二)健全统筹城乡发展机制。统筹土地利用、城乡规划和产业发展,促进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

促进农业增收方案(通用17篇)篇十二

国发〔2017〕2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不断加强强农惠农政策,加大投入力度,保持了农业连续丰收、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好形势,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重大贡献,也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年,农业生产开局良好,但在农业连续丰收、农产品供给充裕的情况下,有的方面、有的地区对“三农”的关注度有所减弱,忽视农业的倾向有所抬头。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对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负面影响逐步显现。国际市场主要农产品需求萎缩、价格回落,部分农产品出口受阻,加上国际金融危机造成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内需减弱,导致国内农产品价格下行压力较大,农业生产效益下滑,农民工就业数量与收入出现“双下降”,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增收困难加大。农产品生产是保证市场供应的基础,也是农民就业的主要渠道、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一旦出现滑坡,几年内难以恢复。各地区、各部门必须从全局和战略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当前要在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已经出台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措施的基础上,按照远近结合、内外统筹、区别对待的原则,进一步采取更加有针对性、更强有力的举措,加强市场调控,扩内需、促出口、稳价格,推动农业生产调结构、上水平、增后劲,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稳定农业发展;通过保就业、重民生、促增收,维护农村稳定。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抓好粮食等大宗农产品生产

(一)抓好春耕春管。当前是春耕生产的关键时期,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按照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会议的各项部署与要求,加强田间管理,做好病虫害防控、气象灾害防范和农业科技服务,做好春耕各项工作。

(二)加大补贴力度。各地区要按规定落实好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政策,对中央已经提前拨付的各项补贴资金,要及时足额落实到位、兑现到户。启动实施马铃薯原种补贴,中央财政对马铃薯原种生产每亩补贴100元,财政部要会同农业部尽快研究具体实施方案并开展试点。

(三)做好农资生产供应。做好化肥生产原料的供应保障工作,落实好扶持化肥生产流通的各项优惠政策,春耕期间继续控制化肥出口,合理安排淡季商业储备化肥出库。加强对农资市场的监督检查和化肥、农药生产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情况的监测,建立产销存情况通报制度。研究建立农药淡季储备制度。

(四)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在稳定粮食、油料、糖料生产的基础上,支持优势产区发展棉花生产,避免棉花种植面积大幅缩减;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发展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提高蔬菜、水果质量和市场竞争能力。

(五)加强农业生产能力建设。2017年继续增加中央预算内投资用于农业生产能力建设。加快大型灌区节水改造、排涝泵站更新改造等建设,改善农田水利设施条件。启动实施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加大投入力度,加强投资整合,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继续支持建设棉油糖生产基地、旱作农业示范区,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有关建设项目要早安排,中央投资计划要早下达,地方配套资金要早落实。

(六)加大金融对农业生产的支持。各类金融机构要加大对农业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等项目的金融信贷支持。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农业保险财政补贴政策,逐步扩大保险范围。

二、促进畜牧业稳定发展

(七)加大生产投入。抓紧落实已出台的生猪和奶牛良种冻精补贴、能繁母猪补贴、生猪调出大县奖励等扶持政策,今年继续安排30亿元中央建设投资支持生猪和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建设,促进饲养方式转变,提高畜牧养殖水平。

(八)加强市场调控。认真执行国务院批准的《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调控预案(暂行)》,适时启动相应的调控措施。增加部分中央建设投资支持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扩大社会冰鲜冷冻储藏能力。继续实施奶粉临时收储政策,进一步扩大国产奶粉收储规模。将原料奶收购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期限延长至2017年12月底。

(九)加强疫病防控。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落实畜禽防疫经费,依法对畜禽实施强制免疫,所需经费由同级财政预算安排。严厉查处屠宰加工检疫、防疫疫苗销售以及运输中间环节的乱收费行为。

三、做好大宗农产品收储

(十)加大收储力度。继续落实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及早制定并印发2017年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将东北地区国家临时存储大豆收购期延长至2017年6月底,有关地方政府要切实采取措施引导农民降低大豆水分。按照略高于市场价格的原则,继续在主产区对油菜籽实行国家临时收储,保障农民基本收益。继续做好棉花收储预案,稳定棉农生产预期。安排好国家储备和临时存储粮油跨省移库和调运,充实销区和库存薄弱地区的库存。按照保证市场供应和不打压市场价格的原则,择机安排临时存储的粮油棉糖销售。各地区要按国家规定抓紧充实地方粮油储备。有关部门要及时研究增加天然橡胶国家收储的方案。 (十一)加强仓储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大对大宗农产品储备、物流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缓解仓储设施不足的矛盾。今明两年要安排中央建设投资,建设粮食储备仓容1500万吨、储备油罐175万吨、中央直属食糖储备库40万吨、棉花储备库50万吨。从今年起,安排中央补助投资建设资金,实施农户科学储粮专项,为主产区农户改善储粮条件,减少粮食产后损失。地方各级政府要对马铃薯储藏设施建设给予资金补贴,支持农民-联户新建标准化的储藏窖。

《关于当前稳定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意见》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促进农业增收方案(通用17篇)篇十三

在取得无公害生产种植成效的基础上,我们以“协会、公司、经纪人”的农民联营经济组织为依托,大力发展贸工农、种养加为主体的龙头公司,扶持发展集农产品精深加工、冷藏保鲜、包装储运为一体的龙头企业,瞄准国际国内大市场,实现农产品的国际出口,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我们积极鼓励支持协会以公司为参与市场竞争和融资的主体,代表协会开展对外经营与合作,引进私营业主,加快发展绿色食品加工园区。目前,元谋能禹绿色食品加工园区内已有14家企业入驻建设并相继投产。其中,龙川江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已成为能够带动县内外5万亩薯类生产种植的加工型龙头企业;3家小香葱加工企业已经完成了组建企业集团的任务,带动群众种植小香葱近3000亩,产品获得了出口贸易权,并销往韩国、日本和新加坡,开始直接出口创汇;元谋与北京汇源果汁集团合作的蔬菜精深加工项目已进入了实质性工作阶段,项目报批、土地征用、厂房建设规划、引种试验等各项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引进的上海恒通集团和昆明子元集团投资建设的印楝生产基地和印楝无公害农药加工厂,广东恩平汉忠水产养殖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建设的对虾、欧鲶鱼基地及饲料加工厂,海南椰林农业开发公司投资建设的精品香蕉出口基地正在加紧建设中。

由于农民生产组织形式上的创新,带来了整个农村和农业经济的根本性变化。2002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86元,比2001年净增了153元,增长8.8%。今年1至6月,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1275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净增292元,增长达29.7%,是同期全省农民现金收入增长量6.7%的近5倍。在农民人均收入大幅增加的同时,全县社会治安综治工作也由全州倒数第二变成了正数第二,实现了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既定目标。

各位领导,我们探索实践的“协会、公司、经纪人”的农民联营经济组织模式才刚起步,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也不少,今后的工作更加艰巨。但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在州委、州政府的领导和关心下,争取各方面的支持,团结全县各级干部和各族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凝聚合力,大胆创新,不断排除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奋斗!

3

页,当前第。

3

1

2

3

促进农业增收方案(通用17篇)篇十四

5月中旬,就发展特色农业带动生态旅游和农民收入增长这一议题,我们前往新城、月塘、刘集、枣林湾生态园及相关部门进行调研,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生态农业建设成效显著

我市围绕促进农民增收这一目标,狠抓农业生态项目建设,在项目引资、土地流转、基础配套、收费减免、综合服务等方面予以倾斜,发展势头强劲。

一是投资兴业氛围浓厚。在产业政策的鼓励和指引下,一批千亩以上的大项目先后落地,星河生态园、四季果园、康大农庄、达天湖观光农业园等,为我市特色农业加快发展奠定了基础。在大项目稳步推进的同时,乡镇努力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强化创业引领,一批中小型集生态、休闲于一体的项目相继建成或加紧推进,如新城的马坝药材基地、周云生态经济园;月塘的新鑫湖生态农业观光园、和园生态园;刘集的余桥农业观光园、鼎盛生态园等,投资生态农业,兴业创业的氛围已经形成。

二是旅游市场初步形成。随着生活水准的提高,城市居民休闲观光、亲近自然、体验农家乐趣的需求成为一种趋向。星河生态园以其规模、特色成为吸引市民观光的主场地,客流量连年上升,仅今年芍药节期间,进园游览就达3.5万人次。登月湖风景区是全国生态农业旅游示范点,在“游登月湖——赏雨花石——品登月茶——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这一主题的引领下,成为居民享受农家乐趣的首选,周边城市也有不少游客前来观光。刘集镇依托白羊山森林资源,开发山地健身型生态休闲项目,加之镇域水资源丰富,被誉为扬州的“西郊公园”。新城的坡山生态园、绿篱无公害蔬菜基地,也吸引了不少人群前往观光。

三是农民增收渠道拓宽。其一,土地流转使农民在获得固定收益的同时,有更多机会务工或从事经营活动,以绿篱蔬菜基地为例,周边的群众每年人均可增加收入7000元左右;其二,自主性经营户越来越多,生态园区的建设,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非常明显,枣林渔村美食一条街的形成,乡镇以服务生态游客户为目标的农家乐经营户的产生,使农民增收有了更大的空间。我们在月塘去一农家乐经营户走访,该户从99年涉足,05年把平房翻建成三层楼房,目前拥有16张床位,可容纳百余人同时就餐,且内部设施比较完备,像这样的经营户,月塘有10多家;其三,随着集镇餐饮业的发展和生态游人群的增多,不少农户利用自家承包地发展种、养业,吸引游客上门采摘、垂钓,为客人提供鲜活农产品,在丰富生态游内容的同时,也为农民自身增加了收入。

二、影响生态旅游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

发展特色农业,打造景观区,进而带动生态旅游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从实践的效果看,成效是明显的。在看到成效的同时,我们也感受到,生态旅游的发展及其所显现的带动作用,还不十分尽如人意,究其原因,主要是:

亮点不突出。生态旅游是近几年兴起的旅游品种,而我市早年生态农业建设较少考虑要融入发展旅游业的因素,大多以经济林、果、蔬为主,虽说具有一定观赏性,但并无多少特别之处,市民生态游大多是老三样:垂钓、打牌、吃饭,或采摘些新鲜果蔬,各区域之间差异也不明显,这是其一;其二,地域文化、民风民俗、人文景点发掘甚少,知识性、趣味性、连贯性、给人想象空间等文化元素欠缺,生态景区文化含量低,品味不高,雅俗共赏的内容不多,形不成亮点。

观览时,就感受到交通的不便,路况较差,路幅较窄。同时,生态景区公交通达欠缺,也制约着一些市民的观光意愿。

客流量不大。其一,组织程度低,生态农业项目分散在不同区域,加之一些中小型项目所具备的观赏性较弱,除了星河生态园、登月湖风景区、白羊山森林公园等有组团观光外,大多数游客是自助形式,旅行社很少介入,生态观光客流量上升势头不明显;其二,推介力度不足,前面提到的月塘农家乐经营户,接待过不少小型团体,还接待过数十名外国游客,却未做过营销宣传,大多数生态农庄及农家乐经营户,采取的是等客上门的经营方式,亦或是依赖政府部门的宣传推介,自身利用媒体扩大市场影响的意识不浓;其三,费用偏高,生态农庄垂钓、就餐费用较高,就连农家乐经营户,每客就餐也要40元左右,价格低了不愿做,影响了部分市民消费热情。

《发展特色农业拓展生态旅游促进农民增收》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促进农业增收方案(通用17篇)篇十五

第一条为了促进绿色建筑发展,节约资源,改善人居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国务院《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有关绿色建筑的规划、建设、运营、改造以及对绿色建筑发展实施监督管理和引导激励等活动,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绿色建筑,是指在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按照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划分为一星、二星、三星三个等级。

第三条绿色建筑发展应当遵循政策引导、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社会参与的原则,贯彻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建筑方针。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促进绿色建筑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完善工作机制,全面推动绿色建筑发展。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鼓励和支持绿色建筑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示范、推广,促进绿色建筑技术创新与进步。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绿色建筑发展宣传教育,普及绿色建筑知识,增强全民节能意识。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绿色建筑发展的指导和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改革、经济和信息化、财政、科技、国土资源、环境保护、交通运输、水利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促进绿色建筑发展的相关工作。

第七条实行绿色建筑发展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具体考核办法另行制定。

第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完善促进绿色建筑发展的诚信信用制度和奖惩机制,做好对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图审查机构、监理单位、能源利用效率测评机构、房地产开发企业及其从业人员的信用信息采集、评价、确定、发布和应用等工作,实行守信激励、失信惩戒。

第九条对在绿色建筑发展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或者奖励。

第二章规划与建设。

第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发展改革、经济和信息化、国土资源等部门编制绿色建筑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绿色建筑规划应当明确绿色建筑发展目标、重点发展区域和新型建筑工业化要求等内容,并确定绿色建筑等级要求。

第十一条省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本省实际,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公布绿色建筑标准和绿色建筑、绿色建材评价标识制度。

省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制定公布推广使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目录以及限制或者禁止使用的高能源消耗技术、工艺、材料、设备目录。

第十二条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内新建建筑,应当按照绿色建筑标准进行建设。

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公共建筑应当按照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标准进行建设。鼓励居住建筑按照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标准进行建设。

第十三条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在招标、拍卖或者挂牌公告中,应当依据绿色建筑规划明示该地块绿色建筑等级要求。

第十四条新建建筑项目立项及备案文件应当包含绿色建筑等级要求,明确工程选用的绿色建筑技术以及投资、节能减排效益等内容。

投资主管部门在项目立项时,应当将绿色建筑要求纳入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范围,出具的项目批复文件应当载明绿色建筑等级要求。

第十五条建设单位报送的工程设计方案应当附具节能评估审查意见。

建设单位委托项目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等建筑工程设计文件时,应当明确绿色建筑等级要求,不得要求设计单位低于绿色建筑标准进行设计。

新建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公共建筑,设计单位应当在设计文件中,明确安装建筑用能分项计量及数据采集传输装置的设计内容,建设单位应当按照设计要求安装装置。

建设单位应当根据绿色建筑等级承担质量保证责任。

第十六条设计单位编制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等建筑工程设计文件时,应当明确绿色建筑等级要求,编制绿色建筑设计专篇。

第十七条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机构应当按照节能评估审查意见、绿色建筑施工图审查要点,对施工图设计文件进行审查。

第十八条施工单位应当按照经审查合格的施工图设计文件施工。施工中应当采取降低能耗、水耗,减少废弃物排放,防治噪声和扬尘污染等措施。

第十九条监理单位应当按照经审查合格的施工图设计文件进行监理。

第二十条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对绿色建筑工程质量承担责任;设计单位项目负责人、施工单位项目经理、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按照有关规定分别承担相应责任。

第二十一条新建建筑项目竣工验收前,建设单位应当委托具备相应资格条件的建筑能源利用效率测评机构对建筑能源利用效率进行测评和标识,并将测评结果向社会公示。能源利用效率测评结果不合格的,不予竣工验收。

能源利用效率测评机构应当按照绿色建筑标准和技术规范对建筑能源利用效率进行测评。

第二十二条房地产开发企业销售商品房,应当向买受人明示所售商品房的绿色建筑等级及技术措施、节能设施的保修期限及保护要求等内容,并在商品房买卖合同和住宅质量保证书、住宅使用说明书中载明。

第三章运营与改造。

第二十三条绿色建筑的运营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节能、节水、节材、绿化等管理制度完备;。

(二)节能、节水和建筑用能分项计量及数据采集传输装置等设施设备运行正常;。

(三)供暖、通风、空调、照明等设备的自动监控系统运行正常,记录完整;。

(四)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废气、污水等污染物达标排放;。

(五)分类收集生活废弃物,规范设置垃圾容器。

第二十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和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平台,实施建筑能耗动态监测和信息共享。

建设单位应当将建筑用能分项计量及数据采集传输装置接入监测平台,并保证运行正常。

第二十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健全建筑能耗统计、能源审计和能效公示制度。

未安装用能分项计量和数据采集传输装置的既有公共建筑所有权人或者使用权人,以及供电、供气、供水、供热等能源供应单位,应当每年将建筑能耗数据报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

第二十六条省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制定公共建筑能耗限额标准,并向社会公布。对超限额的公共建筑实施建筑能耗超限额加价制度和差别价格政策,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应当对公共建筑能耗限额执行情况进行节能监察。

第二十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推动既有建筑绿色改造。旧城区和棚户区改造、城市环境景观整治、既有建筑抗震加固,应当同步实施绿色改造。

国家机关办公建筑的绿色改造费用,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居住建筑和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公益事业使用的公共建筑纳入政府改造计划的,改造费用由政府和建筑所有权人共同承担。

使用财政资金进行绿色改造的项目,项目实施前应当进行建筑节能量核定;项目完工后,应当进行建筑能源利用效率测评和标识。

第四章技术与应用。

第二十八条绿色建筑应当推广应用自然通风、自然采光、雨水利用、余热利用和太阳能、地热能、空气能利用等先进适用技术。

第二十九条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建设单位应当选择合适的可再生能源用于采暖、制冷(热)和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利用设施应当与建筑主体一体化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

第三十条新建、改建、扩建建筑,建设单位应当使用取得标识的绿色建材,并配套建设节水设施,选用节水器具,场地排水管网建设应当采用雨污分流技术。节水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鼓励新建建筑安装雨水收集装置。建筑的景观用水、绿化用水、道路冲洗用水,优先采用雨水、再生水等非传统水源。

第三十一条新建建筑应当推进土地节约利用,按照开发利用规划和相关标准开发地下空间。

第三十二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推动绿色建材发展,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提高绿色建材在建筑中的'应用比例。

第三十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支持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建设,推广装配式建筑体系,提高新型建筑工业化技术集成水平。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据绿色建筑规划确定一定比例的建筑应用新型建筑工业化技术。

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政府投资的其他公共建筑优先应用新型建筑工业化技术。

第五章引导与激励。

第三十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安排资金,用于绿色建筑技术推广、既有建筑绿色改造、墙体材料改革、建筑能耗监测系统运行、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合同能源管理、绿色生态城区示范,以及绿色建筑宣传培训等。

第三十五条绿色建筑发展实行下列扶持政策:

(五)核算建筑能耗时,建筑利用可再生能源量可以抵扣建筑能耗量。

第三十六条鼓励和支持企业、高等院校、研发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研究编制绿色建筑标准,开发具有高原地区特色的绿色建筑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研究开发成果可以依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优惠扶持等政策。

省人民政府科技主管部门应当支持绿色建筑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研发机构建设,强化绿色建筑产业现代化领域技术创新,将绿色建筑关键技术列入科技研发的重点领域,促进绿色建筑科技成果转化。

第三十七条鼓励商品住房按照全装修成品住房的要求建设,推行一次装修到位或者菜单式装修,促进个性化装修和产业化装修相统一。

第三十八条鼓励城市新区建设、小城镇建设、大型住宅区建设、棚户区改造项目按照绿色生态城区进行规划和建设。

第三十九条鼓励发展绿色建筑技术服务产业,建立健全绿色建筑技术服务体系。

鼓励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对既有建筑进行绿色改造。

第四十条鼓励农村牧区建筑按照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建设,应用建筑外围护结构保温、太阳能光热、光伏等绿色建筑技术和建材。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一条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法律、法规已经规定法律责任的,从其规定。

第四十二条建设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以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按要求附具节能评估审查意见的;。

(三)未进行建筑能源利用效率测评或者测评结果不合格通过竣工验收的;。

(五)未能保证计量传输系统正常运行的;。

(六)未按规定利用可再生能源的;。

(七)未使用绿色建材和节水设施的;。

(八)未安装生活废弃物分类收集设备的。

第四十三条设计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以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按照绿色建筑设计标准进行设计,编制绿色建筑专篇的;。

(二)未在设计文件中明确安装建筑用能分项计量及数据采集传输装置设计内容的;。

(三)未按规定同步设计可再生能源、节水设施或者建筑用能分项计量及数据采集传输装置的。

第四十四条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机构未按照节能评估审查意见、绿色建筑施工图审查要点对施工图设计文件进行审查的,由省或者设区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以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五条施工单位未按照施工图设计文件确定的绿色建筑标准使用可再生能源利用设施、节水设施器具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以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六条未安装用能分项计量和数据采集传输装置的既有公共建筑所有权人或者使用权人,以及供电、供气、供水、供热等能源供应单位未按要求报送建筑能耗数据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以五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在绿色建筑监督管理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附则。

第四十八条本办法下列用语的含义是:。

(一)绿色建材,是指在全生命周期内可减少对天然资源消耗和减轻对生态环境影响,具有“节能、减排、安全、便利和可循环”特征的建材产品。

(二)公共建筑,是指供人们进行各种公共活动的建筑。

(三)既有建筑绿色改造,是指以节约能源资源、改善人居环境、提升使用功能等为目标,对既有建筑进行维护、更新、加固等活动。

(四)建筑工业化,是指采用标准化设计、工业化生产、装配式施工和信息化管理等方式来建造和管理建筑,将建筑的建造和管理全过程联结为完整的一体化产业链。

(五)装配式建筑,是指用工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在现场装配而成的建筑,从结构形式来说,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木结构都可以称为装配式建筑,是工业化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六)能源利用效率测评,是指对建筑能源消耗量及其用能系统效率等性能指标进行计算、检测,并给出其所处水平的活动。能效标识,是指依据能效测评结果,对建筑能耗相关信息向社会或产权所有人明示的活动。

第四十九条本办法自4月1日起施行。

促进农业增收方案(通用17篇)篇十六

元谋是典型的热区农业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经营机制,调动了广大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长期坚持党在农村的这一基本政策,是确保农村稳定、社会稳定的基础。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一家一户小生产的分散经营,难以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生产主体规模化、专业化的高效组织形式的需要,农产品卖难、农民增收难的矛盾十分突出。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后,市场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竞争日趋激烈,市场对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日趋明显。面对这样的发展形势,县委政府在深入调查研究,准确把握发展趋势后认为,农民的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必须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进一步补充和完善,才能适应国内外市场专业化、规模化和信息化发展的需求,切实解决农产品卖难、农民增产不增收和农村经济增长缓慢的现实问题。并以创新的思维,积极探索实践提高农民生产组织化程度的、以“协会、公司、经纪人”为组织模式,“好品种+订单”为经营模式的“农民联营经济组织机制”,以求有效地解决农民增收、财政增长难的突出问题。通过近三年的实践,认真抓好宣传引导和扶持措施的落实,取得了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农民专业协会,是以农户自愿、平等、互利为原则,联合经营各自资源的自我服务中介组织。它以市场为导向,农户为主体,经济效益为中心,资本营运为纽带,适应农产品生产专业化、规模化的要求,依托自我教育、相互带动的组织优势,实施产销或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形成了新的组织模式和利益共同体,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完善和发展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机制的有效组织形式。协会充分发挥组织生产,提供服务的功能,将会员分散的资源统一规划利用,积极为会员提供专业高效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为会员农户统一购买种子,确定农药和化肥,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生产,实现了根据市场、品种、播种时间统一种植标准和质量标准,既避免了假冒伪劣农资产品坑农害农事件的发生,又使科技措施得到广泛的推广运用,产品生产的有效性、针对性和质量效益显著提高,为市场销售和增加效益打下良好的基础。

促进农业增收方案(通用17篇)篇十七

**县辖5镇2乡、110个村民委员会、92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2.4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8.3万人。全县辖地总面积3119平方公里,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占总面积的85.4%,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全县耕地面积63.5万亩,人均耕地不足3亩,人均水浇地不足半亩。全县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季风影响显著,气候干旱少雨。

日供孙桥集团蔬菜10吨。培育和引进蔬菜生产加工龙头企业10多个,发展经纪人队伍100多人,并成立了蔬菜协会、科技服务中心和科技服务队。

全县设施农业发展呈现如下特点:一是投入力度加大。2017年,县财政共投入设施农业补贴260万元,打井上电配套资金830万元,初步形成了“农户筹、政府补、金融贷、企业投”的多元化投入机制,社会投资成为设施蔬菜产业化发展的主体力量。二是规模逐步扩大。设施农业逐渐由原先的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向联户连片园区化发展。三是设施档次不断提高。近几年新发展的温室、大棚多数采用了钢结构、后墙体、下卧式结构,起初发展的生贵式大棚逐步淘汰。与此同时,喷灌圈、膜下滴灌、机械种植等手段在设施农业上开始应用,恒温保鲜冷库等服务设施逐步配套。四是效益逐步显现。经过几年的摸索和实践,我县设施农业种植技术不断提高,经验进一步丰富,相对于传统种植,设施栽培的经济效益逐步开始显现。2017年,后房子、城卜子、旧德义等村大棚种植户每亩温室蔬菜纯收入1—1.5万元,大棚蔬菜纯收入0.6—0.8万元。特别是在今年全县旱情严重的不利条件下,设施农业的优势和效益更为明显,**镇富民农业专业合作社大棚马铃薯于7月初上市,亩均纯收入近3000元;大榆树乡地沟子温室草莓年初上市以来,亩均收入1万多元,效益可观。

二、主要做法

建成万亩设施农业示范县的决策。成立了县农村工作推进领导小组,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协作联动,形成合力,为设施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二是集中统一规划。、政府把设施农业作为滩川区农业的主导产业,按照“因地制宜、统筹规划、优化布局、扩大规模”的思路,在立地条件较好的***乡、***镇、**镇、***镇、****镇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全县形成了***乡后房子、三苏木,、qxy镇旧德义、伏虎,***镇六苏木、****镇什字,**镇土城子等设施农业种植区。三是促进规模发展。按照“规模调大,结构调佳,品种调优,效益调高”的总体思路,以提高设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选择比较优势明显、有发展潜力的主导品种,统一规划,连片建设,规模经营,重点发展以大棚为主的种植园区,扩大设施农业生产规模,形成地域优势和规模优势,依靠规模占领市场。2017年,全县重点建设10个设施农业示范区,园区规模最低要达到50座,积极向“一村一品,一乡一品,数乡一品”的产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加快设施农业建设步伐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中生结业典礼校领导讲话词(热门17篇)

    典礼可以让人们在庄重和美好的氛围中体验人性的情感和价值观,从而获得心灵上的满足和激励。下面是一些关于典礼的实用建议和经验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各位老师、党校

    银行入职演讲稿(通用22篇)

    银行通过金融创新不断推出新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过去几年,银行业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取得了巨大成果,以下是一些值得关注的数字化创新案例。今天我所演讲的题

    陈祥榕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优秀23篇)

    心得体会是在一段时间内对所经历、所学习的心情和收获进行总结的一种表达方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启迪和帮助到大家,欢迎大家

    领导万能讲话版(精选17篇)

    演讲稿范文可以用于各个领域的演讲,包括但不限于科技、教育、文化、社会等。以下是一些成功的演讲稿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灵感和启示。各位代表、同志们:长

    防疫期间先进人物事迹材料(实用19篇)

    事迹材料是一种典型案例或真实经历的书面材料,可以帮助读者在面对困境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请大家关注以下这些事迹材料,他们记录了许多令人感动和激励的故事和经

    消防个人三等功事迹材料(模板14篇)

    事迹材料的编写需要注意事迹的客观性、准确性和可读性,以便于他人了解和评价。以下是一些关于优秀个人和团队的事迹材料,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们的成功经验。我叫杨健,大专

    学年度第二学期综合组教研计划(优质17篇)

    学期计划可以帮助我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规律的生活方式。制定一个好的学期计划可以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效果,以下是一些学生制定学期计划的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

    中国医师节组织活动方案策划(汇总15篇)

    在策划方案中,需要考虑各种可能的情况和问题,并制定相应的对策和解决方案。掌握一些常用的策划方法和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编写策划方案。为调动全院临床医师学习基本

    大学学生会十一月工作总结(通用14篇)

    学生会工作总结是我们向老师、同学们展示自己工作成果的机会,也是对外界展示我们学校文化的窗口。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学生会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参考和启

    社区疫情开展情况汇报范文(21篇)

    情况汇报的目的是为了汇总和传达一个特定时间段内的情况,以便各方能够掌握全局。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实用的情况汇报参考材料,希望对大家的工作有所启发。疫情期间,安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