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平均数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平均数的教学设计(4篇)

时间:2023-03-10 作者:储xy
简介:百分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平均数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平均数的教学设计(4篇)》及扩展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百分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平均数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平均数的教学设计(4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平均数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平均数的教学设计篇一

1、使学生掌握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2、使学生能根据数据列出算式求平均数。

3、在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1、重点:掌握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2、难点:能根据数据列出算式求平均数。

教具、学具准备:练习本、自制统计图、米尺

一、谈话导入

老师准备了8个练习本,想奖给4个上课认真、作业完成得好的同学。(指名学生上台)

引导问:老师有8个练习本,奖给4个都很听话的同学,应该怎么奖呢?

8个本子,奖给了4个同学,每人得到了2个,谁能帮老师把这个算式列出来?(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8÷4=2)

在这个算式里8称为什么数?(总数)4称为什么数?(份数)得到的2称为什么数?(每份数,也叫平均数)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求平均数,大家看看今天学习的`与以前学的又有什么不同。

揭示课题:平均数

二、探求新知

1、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都是爱卫生、保护环境的小朋友吗?大家看到黑板上,这里是小红、小兰、小亮、小明利用课余时间收集到的废瓶子的统计图。

(1)出示统计图。

(2)观察:从统计图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3)问:他们收集到的废瓶子是一样多吗?在统计图上怎样才能使4个人收集的废瓶子一样多呢?大家来想想办法。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然后指名回答。

一种:“移多补少”,在统计图上引导学生把多的移到少的地方去。

二种:列算式,假如没有统计图的情况下,应该怎么办?(先求出他们的总数,平均分给了4个人,再除以4)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并板书:

(14+12+11+13)÷4

=52÷4

=13(个)

“13”在这里也叫什么数?

(4)巩固提问:这里为什么要除以4?

(5)教师小结:像这样的题目,首先要求出他们的总数,再看他们是平均分成几份,就除以几,这样就求出了他们的平均数。

三、巩固提高

1、活动“数小棒,求平均数”

早自习,老师分了不同数量的小棒给每位同学,现在大家拿出小棒,四人一组。

(1)组织学生活动,数一数、算一算,然后求出你们这组平均每人分得多少根小棒。

(2)指名学生汇报,并说一说你们是怎么求平均数的。教师板书。

(3)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教师小结。

2、活动:求平均身高

在小组内测出每个同学的身高,小组长作好记录,然后根据记录要求学生独立求出本小组同学的平均身高。

四、全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们觉得自己学的怎么样,学懂了没有?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平均数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平均数的教学设计篇二

1、通过具体情境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作用,会计算平均数,会利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2、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合情推断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数据的作用和统计对决策的作用。

3、通过平均数的学习,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进而形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合情推断的过程,使学生理解加权平均数的意义和作用,会计算加权平均数。

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合情推断,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进而形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5分钟左右)

1、出示图片:我班学生在大街上捡拾白色垃圾。

谈话: 白色垃圾对于我们的生活危害很大。出示相关数据。我校也要求学生调查自己家的情况。那么谁说说,你们家一周大约丢弃多少个塑料袋?

学生分别说。(三个)

2、看过一篇报道,城镇某校一个班平均每周丢弃塑料袋28个之多,大多数用于买菜,丢垃圾用。谁能说说平均数怎样算?

板书关系式: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3、看到这个信息你最想做什么吗?(到底城镇用的多,还是我们农村用得多?)如果以我班为农村调查对象。

4、比较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统计中的平均数。(板书)

二、 在活动中,自主建构概念

到底我们班的`同学平均每家一周丢弃多少个呢?看来要得到平均数只知道几家的数据还不行,你们最想知道什么吗?

(一)活动1:初估平均数。(3分钟)

1、出示数据,初估平均数。

学生面对分散而且毫无规律的数据,迟疑一下,在教师的鼓励下有的学生会大概猜一猜。但是数据不统一。

2、 “为什么不好估?有什么困难?”,“怎样就比较容易估算了?”两个问题的讨论,引出学生要对数据进行整理的需求。

3、 “怎么整理?”,这一问题又引发学生观察数据的特点,最后得到根据相同数据及其个数进行整理。

6、小结:看来平均数与每一个数据都有关系,其实这正是它为什么能广泛应用的原因,那就是用平均数描述问题更全面。

三、在应用中巩固概念。

1、出示要解决的问题 (9分钟)

学校要给五年级四个班数学竞赛颁奖,奖给谁?比较什么?1班34人平均分87、7分;2班33人平均分89、9分;3班人90、5分;4班35人85、5分

如果要给教这两个班的两位教师颁奖呢?颁给那位教师?

生交流,师问:哪个更科学公平呢?

2、学生应用计算器计算两个班的平均数再比较。

四、回顾总结 (5分钟)

在统计中应用平均数分析数据,说明问题是很重要的手段,今天我们学习的统计中的平均数和以往的平均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五、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平均数

(5+4+7+5+9)÷5 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30÷5

=6(个)

答:这5次平均每次记住数字的个数为6个。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平均数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平均数的教学设计篇三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90页例1、例2。

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知道平均数的求法。

2.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3.学习解决生活中有关平均数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师:孩子们,我姓王,大家可以叫我----王老师,真有礼貌!你们愿意和老师交个朋友吗?(愿意)你叫什么名字?你现在有多高?(学生个别汇报)

师:看来,同学们的身高有高有矮,谁能说说我们班同学大概有多高?是这么高吗?还是这么高?

(学生疑惑时,老师故意找出班上较矮和较高的学生,欲以他们的身高作标准,由此展开争议)

师:那你们认为我们班同学的身高大概与哪位同学差不多?猜测一下这位×同学身高大约是多少?这是我们班每个同学的身高吗?(不是)那是什么呢?

师:孩子们,现在对平均身高有感觉了吗?带着这种感觉一起进入今天的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感受平均身高,了解平均身高的意义,让生在脑海中对“平均数”有一个表象。】

一、情境导入,讲解例1

1.联系生活,情景激趣

为争创全国卫生城市,我校四年级同学自发组成环保小组,利用周末去收集饮料瓶。请看,这是其中一组收集的瓶子数量,老师把它绘制成了象形统计图。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例1主题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2.发现信息,提出问题

教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汇报,教师引导。

教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这个小组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教学例1,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1)小组合作,尝试解决问题。

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预设学生会想到“移多补少”和“数据的总和÷份数”的方法。学生可以在教师提供的练习纸上画一画、移一移,直观地看出平均数,也可以动笔计算求出平均数。

(2)汇报交流,理解求平均数的两种方法。

教师:这个小组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

学生:13个。

教师:大家都同意这个答案吗?13是怎么来的?

①“移多补少”的方法。

结合学生口述,用课件演示“移多补少”的过程。

教师:这种方法对吗?你能给这种方法起个名字吗?你们是怎样想到这个方法的?

教师:同学们想到了用多的补给少的这个方法,使每个人的瓶子数量同样多,这种方法可以叫“移多补少”法。(板书:移多补少)这里平均每人收集了13个,这个“13”是他们真实收集到的矿泉水瓶吗?

引导学生初步体会13不是每个人真正收集到的瓶数,而是4个人的整体水平。

②先合并再平均分的计算方法。

教师:还有不一样的方法吗?

结合学生口述,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先合并再平均分”的过程。

教师:怎样列式计算呢?

学生:(14+12+11+15)÷4=13(个)

教师:谁看懂这个方法了?能再说一说这个算式的每一部分是什么意思吗?

教师:像这样先把每个人收集的瓶子数量合起来,再除以4,也能算出这个小队平均每人收集了13个。

教师:谁再来说一说这种方法。

(4)引入概念,揭示“平均数”这一课题。

教师:13就是这4个数的平均数。这也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平均数)

师:那么,13是这四个同学实际收集的瓶子数量吗?

师:看来,平均数并不是真实存在的,它是一个虚拟的数。

师:那平均数13和他们实际收集到的数量相比较,你又发现了什么?仔细观察这组数据:实际收集的数量最大的是( ),最小的是( )它们与平均数13相比,你又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平均数在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

师:如果小亮只收集了7个,平均数会发生变化吗?变多还是变少?

如果小亮收集了19个呢?

小结:这样看来,平均数很敏感,平均数与每一个数据都有关,其中任何一个数据的变动都会引起平均数的变动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比较,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注重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求平均数,充分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无论是直观形象的操作演示,还是运用平均分来计算,都为学生理解平均数这一概念提供了感性支撑,使学生初步理解了平均数的意义,掌握了求平均数的基本方法。】

2.教学例2,体会平均数的作用

(1)承上启下,调动学生参与热情。

在今天上课之前,你们在生活用平均数的机会多吗?实话实说,不多。那我们今天来用一用好嘛。请看大屏幕:今天老师想邀请你们来当回裁判,那么裁判需要什么样的素质?(公平公正)

四(2)班的男女同学比赛踢毽子,男生队派出4人,女生派出4人,如果你是裁判,你认为哪个队赢了?哪个队的成绩好呢?仔细看数据。

引导学生体会,在人数相同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用求总数的方法比较输赢。

教师: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学生:也可以比较两组队员踢毽个数的平均数。

教师:哪个队求平均数比较简单,你是用什么方法求的?

引导学生用平均数的意义来说明道理,求几个数据的平均数,就相当于把这些数据的总和平均分成这么多份,每份都同样多,平均数可以代表这组数据的总体水平。

(4)巧设矛盾,比较人数不同的两个队成绩。

教师:看来,女生队暂时领先。如果男生队再加一个人,谁会是最后的赢家呢?请各位裁判员独立思考后给出最终的裁定?并说出你是怎么想的?

预设学生会进行争论,有的认为看总数,第一组应该领先,有的认为在人数不同的时候,用总量来比不公平,只能用平均数来比较。

教师:为什么不公平?谁再来说一说?

引导学生通过对不公平的深入思考,体会平均数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好办法。

引导学生拿着学习单,说计算的方法。

师:在人数不等的情况下,是谁帮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是的,求平均数。通过统计图更能清晰地说明你们的观点。看(停顿)通过移多补少,一眼就能发现哪队的整体水平高呀?(女生)所以,平均数能反应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探究-全班交流-互相质疑-争辩,使学生深刻的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三、联系实际,拓展应用

1.练习一:三个铅笔筒,装了铅笔,分别6支、7支、5支,平均每个笔筒装了多少支?

师:看看每个笔筒里有多少枝?

提问:用了什么方法?

移多补少

呈现条形统计图,让学生说说怎么移多补少?

指出:移多补少。

2.练习二:小丽有这样的三条丝带,这三条丝带的平均长度是多少?

平均数是18cm

追问:用什么方法?

指出:测量后获得数据,用求和平分法。

在获得数据的基础上,移多不少。

3.练习三:冬冬来到一个池塘边,看到平均水深110cm,冬冬心想我身高是140cm,下水游泳不会有危险,对吗?

引导学生运用平均数的知识来解答:平均水深110厘米,并不是说池塘里每一处水深都是110厘米。可能有的地方比较浅,只有几十厘米,而有的地方比较深,超过他的身高。所以,冬冬下水游泳可能会有危险。

师:平均数反应的是整体水平,它会掩盖掉很多的信息,万一这条小河是这样的话,你觉得东东有危险吗?

师:所以呀,孩子们,天气越来越热,孩子们一定不能随便下水游泳,要有防溺水的安全意识,时刻注意安全。

4.练习四:中国男性平均寿命74岁,女性平均寿命77岁。

问题一:一位73岁的老伯伯看了这份资料后,不但不高兴,反而还有点难过。这又是为什么呢?

引导学生运用平均数的知识来解答:平均寿命74岁反映的只是中国男性寿命的整体水平,这些人中,一定会有人超过平均寿命的。

问题2:如果有一对60多岁的老夫妻,是不是意味着,老奶奶的寿命一定会比老爷爷长?

引导学生运用平均数的知识来解答:不一定!虽然女性的平均寿命比男性长,但并不是说每个女性的寿命都会比男性长。万一这老爷爷特别长寿,那么,他完全有可能比老奶奶活得更长些。

师:要想长寿,就要注意健康。健康让我们更有幸福感和安全感,要想有健康的身体,就要养成体育锻炼好习惯和良好的生活方式。

二、总结

这节课你收获了哪些知识?又学到了哪些方法?

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统计量平均数,什么是平均数呀?平均数就是将原来几个不相同的数变得同样多的数,这个同样多的数就是平均数。通过两种方法研究平均数,分别是求和平分、移多补少方法。我们在探究的过程理解平均数的特性:平均数反映了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一个数据的波动会影响到平均数,平均数在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数学源于生活,我们还认识到平均数在生活中的运用。

师:说得真好!走出课堂,愿大家能带上今天所学的内容,更好地认识生活中与平均数有关的各种问题。下课!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平均数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平均数的教学设计篇四

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在愉悦轻松的课堂里,掌握富有挑战性的知识,丰富生活经验;在活动中增强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积累积极的数学学习体验。

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移多补少”先合并再平分“的实际意义和应用。

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灵活运用平均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今天上课前我想考考大家。

(课件出示)一次数学测验中,班级平均分是90分,你猜猜这个班的马莉莉同学可能会得多少分?为什么? (小组学生讨论,全班交流)

师:班级平均分是马莉莉的实际分数吗?如果不是,你知道“班级平均分是90分”是什么意思吗?

师: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用到平均数,(播放例子)那什么是平均数呢?怎样求平均数呢?(板书:平均数)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平均数的意义和求法。

(课件出示教材第90页例1情境图)

师:读情境图,你能找到哪些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生1:从情景图中可以读出小红、小兰、小亮、小明分别收集了14、12、11和15个塑料瓶。

生2:所解答的问题是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

师:你能解释“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的意思吗? (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生:“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意思是把收集到的这些塑料瓶按照人数进行平均分配。也就是把收集瓶子数量较多的转移给数量较少的,最后达成每人收集的个数同样多。

师:你能理解“同样多”是什么意思吗?在情景图中会表示出“同样多”吗?师:你是怎样表示出“同样多”的?

生:通过“移多补少”的方法,达到每人收集的个数同样多。

师:每人收集的个数同样多还可以怎样说?

生:每人收集的个数同样多就是平均每人收集到的塑料瓶的个数。

师:像这样,通过把多的矿泉水瓶移出来,补给少的,使得每个人的矿泉水

瓶数量同样多,这种方法叫“移多补少”,得到的这个相等的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平均数。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观察上图发现,还可以先求出塑料瓶的总数量,然后进行平均分配,可以求出平均每人收集的塑料瓶的个数。 师:请用算式表示出来。

生: (14+12+11+15)÷4 =52÷4 =13(个) 答:平均每人收集了13个。

师:谁能总结一下平均数的求法?

生: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师:这种求平均数的方法叫先合后分计算。

2、进一步强调平均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出示教材第91页情境图和统计表)

师:读图表,你能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吗?(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生1:已知第4小组男生队和女生队踢毽比赛成绩表。

生2:所求的问题是男、女两队,哪个队成绩好?

师:“哪个队成绩好?”是什么意思?用什么成绩来比较? (预设答案,既可以用平均数来比,页可以用总数来比)

生:如果比较两队的总成绩,有失公平,因为两队的人数不同,所以比较两队的平均成绩比较公平些。

师:你能说出总成绩、每队人数和每队的平均成绩之间的关系吗?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生:每队的总成绩除以每队的总人数等于每队的平均成绩

师:怎样列式解答呢?(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生:男生队平均每人踢毽个数女生队平均每人踢毽个数 (19+15+16+20+15)÷5 (18+20+19+19)÷4 =85÷5

=76÷4 =17(个) =19(个) 17<19

答:女生队的成绩好些。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练习二十二第1—3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通过本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相关范文推荐

    最新荒野的呼唤读书心得(汇总9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

    2023年合作研发项目协议 技术研发合作协议(十二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

    2023年四人合伙股东协议书(14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四人合

    最新幼儿园学前教育见习报告(通用9篇)

    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报告吗?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报告范文,希望

    2023年可贵的沉默教案(14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写教案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

    2023年主教工作职责(7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

    专业小学教师个人先进事迹材料大全(13篇)

    面对前方无限的机遇,让我们齐心协力,迎接挑战并实现我们的目标。这场活动旨在提升大家对XX的认识,以便更好地应用于实践中。这些开场白展示了作者的深入思考和敏锐的观

    最新劳动委员述职报告300字 劳动委员述职报告(四篇)

    报告材料主要是向上级汇报工作,其表达方式以叙述、说明为主,在语言运用上要突出陈述性,把事情交代清楚,充分显示内容的真实和材料的客观。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

    秋分文案简短(14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

    最新互联网接入合同需要备案 互联网接入合同印花税税率(4篇)

    在人们越来越相信法律的社会中,合同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它可以保护民事法律关系。拟定合同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合同范文,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