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研究生创新思维培养研究(优秀14篇)

时间:2023-12-14 作者:BW笔侠

通过学习范文范本,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各种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接下来,我们将展示一些范文范本的范例,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论文研究生创新思维培养研究(优秀14篇)篇一

内科学病种繁多、病情多变复杂,这就要求研究生进临床之前牢固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对待科研要有严谨的态度,善于发现其中的不足和问题,提供对应的看法及应对措施。因课堂教学是培养及提高研究生能力的最基本环节,可以通过采用灵活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如病例讨论、专题小讲座、学术最新进展报告等,并定期在科室内开展疑难病例讨论或专业知识讲座,让研究生多角度、多渠道地掌握好专业理论知识,为今后的科研研究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导师可以针对性指导学生学习内科学专业相关课程,以本专业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为切入点,进行有的放矢讲授,让学生了解当前国内外本专业知识的学术进展,重视本专业发展的国际前沿学习,为今后的科研提供了更多更好的重要依据。向他们传授查阅参考文献的方法和技巧,鼓励他们养成查阅参考文献习惯,让研究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点和临床能力制定相应的研究方向了解自己的科研课题在国内外的进展最新动态,了解目前研究所达水平,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甚至萌发新的见解。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基本的科研技巧,熟悉科研设计方法,了解实验仪器使用注意事项。

2.2创立良好的教学科研环境和创新能力培养机制。

内科学专业教师增强自己的教学技术和授课水平,是创立优良的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氛围的前提,教师的职业道德、授课水平、教学技术等都会直接影响研究生课内的教学效果。基于此,对内科学专业教师我们制定了以下要求:

(3)研究生多开展研讨性课程,采用启发式、双向式教学,开展pbl教学法,逐渐培养学生发散性、求异性的独立思考能力,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集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对相关问题进行展开讨论、分析、归纳总结,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学生融会贯通,培养研究生科研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其次,要建立良好的学术梯队,加强学术团队建设,注重培养团队主义精神。定期组织研究生科研工作汇报例会,要求研究生对目前科研工作作出总结,并提出目前遇到的问题和下一步计划。不仅对研究生科研工作完成进度起监督作用,而且对科研工作遇到的难题集思广益。同时也增进导师和学生之间的友谊,增加团队的凝聚力,促进学术团队的形成和进步,提高研究生科研创新的能力。此外,为了从根本上改善研究生的学风学纪,建立一个严谨、勤奋、认真、负责的学习氛围,要完善和健全学风建设相关的规章制度,要求老师学生严格执行。另外,积极构建竞争机制,强化导师指导小组的实际作用。研究生开展科学研究,并完成相关课题设计及写作,多基于导师引导下进行,可见研究生开展科研工作与导师主导的科研项目息息相关。一般而言,导师人格魅力、自身能力、学术水平、治学风格、个人修养等对研究生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故必须要重视导师素质、能级建设。严格进行导师选拔,构建招生遴选机制,每年管理部门向学生进行导师问卷调查表发放,要求其定期开展学术研讨会,强化与研究生的交流,并予以学术指导,拓宽研究生视野,强化实际操作技能锻炼,培养其协作能力。

2.3提高内科学研究生的学术理论水平与临床实验研究能力。

要想加强内科学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首先要重视学术基础理论知识的积累,进而增强实验研究能力。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

(5)提高对外交流参加积极性,重视课题申报与研究工作的参与。内科学研究生应参加讲座、学术会议等活动,重视对外学术交流,打好专业基础。明确临床最新进展;条件允许下可出国学习,参加学术交流与学习活动,接受专业培训。同时,研究生应重视课题申报与研究工作,将理论付诸实践,及时发现并解决实际操作中的问题,为今后科研工作积累经验。此外,内科研究生必须要树立科学的学习、科研态度,增强自身培养逆向型思维能力,积极采用新型技术或手段调整策略,进行全新的探索,提高自身发现、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坚持实事求是,敢于突破前人研究,并对医学伦理持尊重态度,树立科学的价值取向,促进医学技术可持续发展。

2.4增加内科学研究生的学术交流几率。

对国内外本专业相关的学术交流会要加以重视,便于扩大交流的同时了解本专业在各国新的研究动态和方向,扩大技术交流与合作,鼓励研究生大胆向国内外专家发表自己的学术观点,从而拓宽学术视野,启迪智慧,提高创新能力。其次在研究生毕业课题进行到一定阶段时,导师可以要求研究生定期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掌握课题进展,归纳课题成果,按照相关杂志期刊要求撰写成文并发表,参加内科学专业为主题的研究交流会议,培养学生独立完成课题研究以及撰写论文的能力。同时,锻炼学生的外语能力,随着知识全球化、教育全球化的发展,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兴盛,研究生只有掌握了良好的英语听、说、阅读、写能力,才能融入到国际医学界里,吸收先进的医学知识,进行国际医学交流,也是我国医学卫生事业与国际接轨、不断发展的需要。因此实际的科学研究教学中,建议学生学习背诵本专业优秀sci论文,定期进行最新专业文献的研究讨论,组织学生参加英语学术交流讲座,辅导学生撰写英文文章,全面提高学生英语的听、说、阅读、写能力以及专业英语能力。

2.5重视思想品德教育和学风培养。

医疗卫生事业是个特殊行业,肩负着维护人民生命安全及身体健康的重任。它的服务对象是人。因此注重思想品德和人文精神培养在研究生教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首先树立正确的医学、职业道德和人生观。除了对研究生进行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培训,还要从人文科学的角度教育研究生,以一种“大爱”精神与患者沟通,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还可定期开展研究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动,以谈话交流、专题讲座等方式对研究生进行医德医风教育;务必将医德教育渗透到研究生的临床实习、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等各个环节中。同时导师用长期积累的经验陶冶教育研究生,使其理解人文道德精神的价值,提高研究生的人文素质、社会责任感、文化品位,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这对研究生的良好医德、无私奉献精神的职业道德和胸怀宽广的人文精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总之,研究生教育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高层次、高素质、创新性人才的重任,直接影响我国的医学事业的发展。随着全球化体系的进展,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合作团队,这种形势使医疗科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研究生作为医疗科学的接班人,要求其科研能力与时俱进,所以对研究生的医学教育在整个医疗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值得我们医学教育者深入探索和思考,今后我们还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研究生培养模式,培养更多的优秀内科学专业的研究生,为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输送高水平的内科学人才。

论文研究生创新思维培养研究(优秀14篇)篇二

医学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高素质医学人才的重要途径,一方面影响着我国医疗卫生行业的服务质量,还对提高我国医疗科学的整体水平有重要影响。随着医学发展的日新月异,人们对医疗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因此加强对医学研究生培养更是至关重要。怎样促进和提高内科学研究生的科学创新能力和课题研究素质,以更好补充社会对高层次医学专业人才的需求。是当前高等教育研究的热点,并且对内科学医学事业的发展亦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教育教学经历和科研中发现的问题,关于目前内科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的近况和不足,对提高内科学研究生的科学研究创新能力作一简要总结。

1内科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现状和存在问题。

1.1研究生生源质量良莠不齐,临床能力水平参差不齐。

近年来,由于我国正进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患者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医疗纠纷不断增加,而且研究生无执业医师资格证,因此无法单独管床及进行临床诊治操作,从而使临床技能培训机会大大减少;此外由于面临就业困难的压力,部分内科学研究生在本科实习阶段开始忙于考研复习准备,很少参加临床转科实习,造成临床技能水平参差不齐。

1.2研究生人数与教学之间矛盾突出导师指导力度不够。

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体制改革,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另一方面,由于大多数普通医学院校的本科毕业生就业困难,考研队伍不断壮大,造成临床研究生人数大大增加。但医院各科室导师人数有限,故导师单独指导研究生的时间相应缩短;部分导师由于工作繁忙,不重视科研意识及创新思维的培养。

1.3理论知识教育存在不合理之处。

目前内科学专业研究生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不足、学习效率不高,很大原因还是由于传统的理论教育模式对新时代的学生缺乏吸引力,师生之间交流互动不够,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尽管近年来各高等医学院校引进多媒体教学,使教学更为生动,易懂,但却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固有的教育模式。

论文研究生创新思维培养研究(优秀14篇)篇三

我国目前需要的创新实践型人才,这是因为创新实践型的人才能够具备许多种优良的素质,而这些素质能够使他们在工作岗位上取得更加优异的成就,从而能够推动与加强我国的建设。创新实践型人才及其身上所具备的素质对于我国的未来建设是必要的,下面随笔者一起探讨下经过高校的培养,大学生创新实践型人才所具备哪些对社会、对国家建设有利的素质,进而阐述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1)能够形成优良的人格品质。对于时代要求下的创新实践型人才来说,他们应该是综合而又全面发展的人才,应该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的都有发展。他们能够在高校的教育中树立正确的“三观”即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经过高校的培养,他们能够具有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优良的人格品质以及负责、合作、奉献等良好意识,这些优良的品质能够帮助他们在众多的人群中脱颖而出,成为未来我国建设的精英人才。

(2)能够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科学文化知识是大学生所需具备的基础能力,同时也是大学生在进行创新与实践的理论基础。不同专业的创新实践的人才需要熟练掌握其不同专业的科学文化知识,大学生在经过高校的培养之后,能够掌握大量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够加深自身的内涵素养,同时也具备了建设国家的能力。为了更好地进行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就需要对高校的大学生进行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令其时刻关注各自行业的最前沿技术、消息以及发展的动向,从而使得他们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各个国家之间、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下的双从压力之中,在创新实践的过程中熟悉以及掌握大量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够为我国的建设提供基础的保障。

(3)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以及实践能力。目前我国的发展存在着一些阻碍主要是由于我国人才供应远远满足不了社会以及国家的需求。目前我国高校培养出的大学生人才每年都高达几百万,可是如此庞大数量的大学生进行流动却依然难以满足国家建设的需求,这主要是因为这些数量庞大的大学生中,真正的精英人才却是少之又少。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就是大学生的创新意识薄弱,动手的实践能力也较差,这就是阻碍我国大学生成为精英式人才最大的两个问题。由于目前我国的教育体制属于应试教育,在这样的教育体制下,往往是老师照着课本进行讲解,而同学们只是被动的接受,这样长时间一来,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得不到有效地开发,创新精神的教育工作缺乏。经过高校的创新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能够使得大学生在这两个方面的能力大大地加强。创新能力的加强能够激发大学生们的思维以及看待事物的角度等,从而改善了传统教学中的“灌输式”授课的弊端,能够使得大学生奋发向上、勇于探索未知的问题以及未知领域的内容,遇到一些难题时可以换种角度进行思考,妥善地解决问题。所以创新--这样的思维意识对于大学生自身的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此外我国大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也较差,实践能力的薄弱,造成大学生在就业上存在一些问题,就更遑论成为行业中的精英、为祖国作出贡献。经过高校的培养之后,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多显著的补充,使得他们在理论知识完善的同时,动手实践过程所体现的能力得到发展,使得大学生们获得完成某项工作和任务过程中所获得的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有利于加强大学生们的就业竞争力。

(1)对于大学生自己的必要性。对于学生来说,十多年的寒窗苦读都是为了将来能够找到一个好的工作,拥有美好的前程。但是目前的社会上对于就业岗位的竞争压力十分的激烈,要想在每年几百万的毕业生中脱颖而出就需要有一定的能力彰显自身的价值,对于如今的新时代来说,就需要一定的创新实践能力,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大学生能够具有发散性思维,能够打破常规从而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对于大学毕业之后想要自己创业的大学生来说,具有创新实践能力则是创业的必备能力。无论是在哪一个行业,都不能一味地墨守成规,拘泥于传统的发展方式,尤其是在新时代的今天,而且从目前社会上的成功人士中也可以看出,他们大都具有一定是创新实践能力。

(2)就社会企业而言的必要性。如今我国正在高速的发展当中,我国企业的数量也在节节攀升,因此也就加大了行业内的竞争压力,企业要想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的正增长,就需要吸收对于企业而言有用的员工,在如今这样的一个知识型社会、科技发达的时代,最受重视的人必然是拥有高端技术和知识的人,但是高端技术和知识的开发过程,同时也是创新能力实践的过程。如果没有创新实践能力作为基础,高端技术以及知识的开发过程就不会顺利的完成,社会与时代就不会向前发展。因此可以说,新时代高校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是必要的。

(3)从国家的角度来讲创新实践能力的必要性。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短短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经济、政治、文化都在飞速地发展当中,尤其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之后,我国的发展尤为迅猛。可以说,改革开放的实施就是一种创新实践能力的体现。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些都是之前历史上没有出现过的事情,是有着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领导人才能提出来的,而从历史的考验来讲,这样的创新实践能力的运用对于我国的发展是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的。不过我国目前的创新实践能力并不够完善。

3.结语。

创新实践能力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是日后为了自己的发展、企业以及社会的需求、国家发展的需要必备的能力。新时代的大学生只有具备了创新实践能力,才能是合格的当代大学生,因此高校对于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以及必要的,应该得到各个高校的重视。

论文研究生创新思维培养研究(优秀14篇)篇四

中医药研究生教育是我国中医药领域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要途径,研究生教育作为最高层次的学历教育,其最重要的使命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高层次人才,从而实现国家创新体系的源头性和开拓型创新,进而发展、提升国家综合国力和竞争力[1-2]。研究生本身面临激烈的竞争,也需要不断培养创新能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因此,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必须放在研究生教育的中心地位。

1招生模式的突破。

我国现有的中医药研究生选拔有些未能考虑到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通过统一的入学考试,测试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记忆,虽然有复试影响,但没有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在当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也出现了一大批对科学研究不感兴趣,仅为了一纸文凭叩开就业大门的`学生进入研究生队伍,这些原因造成了目前研究生在校期间,很难取得创新性成果。各高校应针对目前出现的问题,改进研究生复试工作方案,完善复试标准。在面试过程中除了考察学生对本学科基础知识的掌握之外,还要对本学科前沿知识和交叉学科知识相关情况的关注程度等进行考察。通过全方位的考核,筛选出那些基本功扎实,有创新潜质的学生。

2课程教学体系的优化。

大多数中医药类院校还是单项灌输授课的教学模式,学生很少甚至没有思维的余地,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力。研究生管理部门要树立创新意识的课程观,课程应该逐渐向前沿性、多元化方向发展,在课程总体规划上,加强基础理论与基础知识的比重,优化培养过程,倡导个性培养。授课方式上,改变单纯传授知识的模式,开展以提出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带着问题学,改善学生的思维方法,提高研究生的创造能力。

3构建创新型导师队伍。

研究生教育的主体是导师和研究生,一个学校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由其导师队伍的水平所决定。目前我国研究生导师素质参差不齐,部分高校为了适应迅速扩大的研究生招录规模,降低了导师的评定标准,使一些不具备导师资格的教师进入导师队伍,从而影响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导师队伍的建设是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要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研究生,一流的导师队伍建设是关键[3]。学校应严格遴选导师,以思想道德水平较高、学术上造诣较深、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较高的教师为主,采取动态调整机制,淘汰缺少责任心、知识结构严重老化、长期没有科研项目的导师;加强导师培训、交流,让资历丰富的导师对资历较浅的导师进行指导,鼓励导师参加国际型学术交流;建立、完善导师工作质量评估体系,建立相应的激励与管理机制,最大限度的发挥导师的潜能。

4加强学术交流。

目前,我国中医药类院校与一些综合性大学比起来相对封闭,与国内外著名大学和科研院所进行科研交流合作较少,再加上部分研究生参与学术活动的观念淡薄,导致科研前沿信息获取出现问题。学术交流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教学和科研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积极组织研究生参加一定数量的学术活动,来开阔研究生的眼界和思路,通过多学科、多领域专家专题讲座和不同专业研究生之间学术交流,改善研究生的思维方法,开发研究生创新意识,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

为了培养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必须在保障研究生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建立高水平科研创新平台。大力加强科研实验平台建设,解决研究生培养的硬件问题;加强实验室管理,整合各学科的科研优势,建立综合科研创新平台,避免科研资源的浪费;鼓励研究生参加高水平的科研工作,为研究生实践创新思想开辟场所,通过各种国家级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等平台来推动研究生培养。总之,研究生创新能力,不仅直接影响高等学校知识的水平,也关系到国家未来的整体创新能力[4]。中医药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受多因素复杂交错影响的,我们要在实际的管理和教学过程中,找准研究生培养的基本特点,秉承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指导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中医药高等教育适应新世纪知识经济的要求,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中医药研究生。

【参考文献】。

论文研究生创新思维培养研究(优秀14篇)篇五

摘要:随着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基于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研究要求不断提高,在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参与下,高校在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教学模式上取得了一定的突破,机器人教育载体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课程,就是在这一时间段发展起来的。本文章中,笔者就对以此课程进行分析,阐述实践创新能力培养重要性及机器人教育载体教学模式的作用,并对机器人教育载体下的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关键词:机器人教育;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

机器人是集机械结构、电子技术、计算机软件、自控、通信等多学科知识和技术的集成型机电一体化系统,形式具有多样性,应用上也比较广泛。对于目前实践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目前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为,保障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教育体系能够满足当今社会的人才需求,我国教育部门和高校需要重视对机器人教育与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课程的结合,以此来推动我国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发展。机器人教育为载体的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课程,其是将机器人的理论知识、设计制作、创新构想等环节进行结合,让学生在实践课程和理论课程的学习下,通过参与到机器人科技训练实践或科研项目之中去,来提高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并构建起学生们良好的实践创新意识。目前机器人教育载体下的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在开展上主要包括:科技训练课程、校企合作课程、项目活动等模式。其开展和应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大学生对机器人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同时提升了学生们参与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课程的积极性,有助于推动其他相关专业的发展和建设。

二、以机器人教育为载体的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开展措施。

(一)通过日常教学改革,深化实践创新培养课程项目发展。

传统的教学中对实践创新培养内容的缺失是促使高校构建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课程的初衷,基于此,在以机器人教育为载体开展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时候,需要注重对日常教学模式的改革,要通过转变教学主体的方法,将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和丰富,围绕着现阶段新课改下的新型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来进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课程的构建。比方说通过将机器人设计、机械设计及机电一体化系统构建等课程进行实验关联,来进行学生们相应的能力培养和意识构建。围绕着启发式教学理念,将电子技术、传感技术、单片机等课程进行教学改革,让学生们的电路设计和编程能力得到较好的培养。在教学开展过程中,还需要注重对实践课程占比的提升,要通过重视实践课程的建设,来让学生们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课程之中去。

(二)加强实验实训课程的构建力度。

对于实验实训课程而言,其能够有效的帮助大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并提高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以工业机器人专业为例,拥有完善的实验室及实验实训基地的工业机器人课程开展,将有效的保障学生们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基于此,高校需要注重对实验实训课程及基地的建设,要通过整合资源进行构建,可以通过校企合作或院校独立承建或院校合作建设等方式来增加实验实训基地的数量和质量。以此来保障学生们的实验实训课程开展能够有较好的硬件保障。另外,高校还要对实验实训课程的管理和考核模式进行完善,通过导入全过程的考核机制,注重学生们的日常学习状态的考核,以保障考核的有效性和科学性,通过采取开放式的实验实训管理机制,为大学生创新理念的常识和实践提供条件。

(三)导入cdio理念注重课外科技训练开展。

通过在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课程中融入cdio理念,围绕着机器人载体进行课外训练的开展,将有效的提高大学生们参与热情和参与兴趣。各院校需要积极的进行活动协调和设计,通过不断的更新活动的内容,注重活动过程的引导,来激发学生们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主动性。并在课外科技训练活动中,让学生们发掘自身的不足之处,并通过教师的引导来进行调整。例如,高校可以开展机器人创新设计竞赛,让学生们进行机器人功能、运作机理等方面的创新,并进行竞赛,在竞赛的过程中,学生们将主动将自己的知识和技术与机器人创新设计进行结合,并主动的对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索,而且在进行机器人创新设计的时候,通过多人协同合作,还能够培养学生们的交流和沟通能力。

三、总结。

在本文章的研究和论述中,笔者就以机器人教育为载体的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及措施进行分析和阐述,以期通过本文章的分析和论述,能够为我国高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开展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2]骆德渊,秦东兴,黄洪钟.构建以“机器人”为载体的机电工程实践平台培养大学生协同创新研究能力[j].实验技术与管理,,30(07):201-203.

论文研究生创新思维培养研究(优秀14篇)篇六

一、什么是“以活动为中心,学生自主学习”

“以活动为中心,学生自主学习”就是指教师在研究教材与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设计和组织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的学生主体活动。在活动中,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并通过学生活动,让学生自己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己摸索学习方法,积累学习经验,在不断的学习实践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二、为什么要“以活动为中心,学生自主学习”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日新月异的时代,二十一世纪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必须具备较强的主体意识、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以及较强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这种跨世纪人才素质的培养需求,促使我们反思已往所进行的英语教学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重理论、轻实践;重书本知识的传授,轻动手能力的培养;重学习结果,轻学习过程;重间接知识的学习,轻直接经验的获得;重教师讲授,轻学生探索。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接受型的教学理论体系。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是外在的:记住教师所教的语言知识和通过考试。因此,我们认为课堂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必须确立以人的发展为终极目标,探索一种崭新的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教学模式。

三、实施原则。

“以活动为中心,学生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不应仅仅是帮助实现教学目标的工具,而且要遵循现代学生认识的发展顺序,帮助学生实现认知的飞跃。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设计的活动应该是学生能够接受,愿意接受,主动探求的形式,应始终贯穿以下原则:

1、趣味性原则。

在新课程标准中分级制定了情感目标。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树立自信心,主动求知。

2、实践性原则。

主体的实践性活动、直接经验对学生身心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教师应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用眼、用口、用手、用脑,在活动中启发多种感官去获得直接经验,增加感性认识。通过完成具有挑战的活动任务,让学生在亲身实践和实际体验中,独立思考,积极参与,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自主学习原则。

使全体学生都成为活动的主体,这是衡最活动教学成功与否的标志。要求教师确立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尊重他们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活动方式,尊重和保证活动的独立性与差异性,让学生积极地、自主地、创造性地活动和发展,真正使学生成为自己学习和活动的主人。

4、生活性原则。

在活动的设计中,要注重通过日常生活中具体的经验与生活来学习,要在经验的范围内发现适合于学生学习的材料;注重选择有可能引起新经验的知识点;注重选择与学生生活贴近的大自然和社会生活来展开教学,使他们有更多的对生活的.实际感受和与现实、大自然的直接接触,让他们从现实和生活经验中发现课题,在多样的、具体的生活经验中培养“用英语做事的能力”。

5、开放性原则。

活动教学过程是一种开放的过程,这主要体现在教学环境和氛围的创设上,一是开放的人文环境,要求营造出民主的,为学生所接纳的、无威胁的、富于创造性、主体性发挥的师生氛围,使学生形成一种自由的、无所畏惧、独立的探索心态,以激发学生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因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满足感是在一种允许提问与自由探索环境中获得的;二是开放的时空环境,表现在时间上不限制在一节课和在校学习时间,空间上重视教室内环境的灵活安排与组合,同时将课堂引向社会和大自然,利用更为广泛的教育资源,使学生得到最为广泛的关注与发展。

6、合作性原则。

“以活动为中心,学生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是以学生活动为中心进行的一种同伴间交往互助,合作交流。通过合作,学生能够相互学习,齐心协力解决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沟通能力、学习适应能力和社会适应性。合作还应包括师生共同优化教学的过程。教师要关爱每个学生,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和认知水平出发,设计出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以情促知。在活动过程中及时给与学生指导和帮助,对他们的成绩给与积极地评价,尽量排除他们的心理障碍。教学活动中师生的和谐交往可以激发学生对认知的兴趣,对学习的热爱。教师亲切的话语及与学生平等的关系,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意境中提高运用英语的能力。

四、主要的活动方式。

1、信息差的活动。

例如:在七年级下册unit7whatdoeshelooklike?一课中可以设计“寻人”的活动。

情景:(1)假设一名学生是公园里的保安,另一名学生找不到自己的妹妹/弟弟,前来求助。

(2)一个学生扮演警察,另一人扮演刚被坏人抢走背包的受害者,前来报警。

(3)一个学生请另一个学生帮忙,去机场接自己的外国笔友。

活动方式:学生两人一组,合作编排情境对话并表演出来。

目的:准确地表述出人物的。

2、游戏竞赛类的活动。

例如:在七年级下册unit4iwanttobeanactor一课中可以设计“猜职业”的游戏。

活动方式:小组活动,每组给一些写有职业名称的单词卡片,让一个组员提问“whatdoyoudo?”

根据另一个组员的肢体语言表演,猜出卡片上的词汇。哪一组在单位时间里猜出的最多,哪一组取胜。

目的:强化新词汇,操练询问职业的句型,培养集体荣誉感。

3、合作型活动。

例如:在八年级上册unit3whataredoingforvacation?一课中可以结合七年级下册unit3wheredidyougoonvacation?的内容,让同学们办一期以“vacation”为主题的英语板报。

活动方式:课内外相结合。同学之间分工合作:调查、撰稿、排版、绘画、书写等,各展所长。

目的:自由地就“度假”的话题展开交际,学习书面表达。学会分工合作,进行美育教育。

4、学习策略训练型活动。

例如:在每个学期期中与期末的复习阶段中可以安排学生就已学过的单词进行归类记忆。

活动方式:课后总结,设计表格。

目的:将单词归类记忆是一种词汇学习策略,有利于我们记单词,扩大词汇量。

论文研究生创新思维培养研究(优秀14篇)篇七

目前,创新能力不足是我国研究生教育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之一?具有关对研究生就业单位的调查显示:用人单位普遍认为研究生对于新事物的接受力很强,但有自己独特见解的人很少?在调查的用人单位中,大部分的研究生被用人单位评价为“缺乏创新性?能力一般”?究其原因主要归为以下几点:

(1)研究生扩招导致总体水平下降。

(2)长期应试教育的后果。

(3)导师指导不力。

论文研究生创新思维培养研究(优秀14篇)篇八

创新思维是思维主体本身打破对客观事物的原有理解,在此基础上融入自身的观点,形成自己对事物的理解的一个过程。作为21世纪最重要的经济发展要素,创新思维的载体是人才。在国家大力倡导创新创业教育的宏观背景下,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高度重视对创新人才的培养。

近些年来,我国研究生创新思维培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但从整体上看依然存在一定问题。首先,教学模式单一。以多媒体ppt教学为主体。在这样的学习方式下,学生只顾记笔记而没有时间进行思考,长久下来必然影响学生的思考能力,影响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如果长时间不复习更是容易遗忘。其次,授课主体是教师,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与本科生相比,研究生教育更注重在吸收知识的同时,将所学应用到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否则就无法真正地理解所学专业。以现在我国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学生的思维模式很容易固化,同时也严重影响我国研究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倒逼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变得异常迫切。

2、思维导图概述。

思维导图是一种思维工具,它是集数字、图形、颜色、符号等于一体的图形集合,是将知识点用各种数字,图形,颜色,符号来表示的大型图解,根据信息量大小由一个中心点不断地向外延伸发散,能够帮助学习者很好地呈现他们的学习内容和思维过程的工具和学习环境。学习者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理清学习内容的脉络,将抽象知识形象具体化,提高学习者的学习能力;也可以将原来不可见的思维过程呈现出来,提高学习者的发散思维能力。总之,思维导图更符合人类的形象思维与创新思维。

脑科学理论思维导图是放射性思维的表达,它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图形技术,是打开大脑潜力的万用钥匙。东尼·博赞曾指出:“如果将人的脑细胞在显微镜下放大,会发现每个脑细胞就是一个‘思维导图’。”人的大脑神经元细胞和思维导图都是由一个中心点出发,向外延伸出无数分支。也就是说,大脑结构与工作原理和思维导图有一定的相似性。

脑科学研究表明,左脑负责计算、语言、分析、顺序、文字、数字等逻辑思维,右脑负责视觉、图像、想象、颜色、空间、整体等形象思维。目前高校的教育方式是注重对学生左脑的训练,右脑的功能被极大地浪费了。作为一种新的思维模式,思维导图可以充分激发左右脑的潜能,对培养人的学习能力,改善人的思维方式都有很大的帮助。

知识可视化是指所有可以用来建构和传达复杂知识的图解手段,以图文结合的方式来呈现枯燥乏味的知识,促进其吸收、传播与创新。思维导图将知识点等信息用各种数字、图形、符号、颜色等进行区分,根据信息量大小由一个中心点不断地向外延伸发散。与大段纯文字相比,思维导图给学习者更好的视觉体验,使知识的呈现更加形象自然,帮助视觉和脑部相结合,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3、思维导图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对比。

从内容上看,传统式教学以书本为主,教师围绕书本上的内容为学生们讲解。教学内容以文字、公式为主要载体,学习过程比较枯燥乏味,人的思维容易被禁锢在大段文字中,不能灵活地思考。而且在学习时需要找重要知识点,否则容易遗漏。在出现ppt教学后,书本上的内容被搬到了屏幕上,这种情况并没有发生太大变化。而思维导图教学模式是将知识点用各种数字、图形、符号来表示的大型图解,是对重要知识点的科学梳理和高度凝练。其特殊的图形模式使知识点一目了然,记忆深刻。不断向外延伸的图解有助于学习者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发散思维。

从主体上看,传统式教学以教师授课为主,学生通过记笔记的方式将教师讲授的内容记录下来,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很少形成自己对问题的思考。思维导图模式不一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来绘制思维导图,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会更加透彻且记忆深刻。

从教学模式上看,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师在传道授业之时对学生使用的是一样的教学模式,但因为每个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接受能力并不在一个层次上,一样的教学模式并不适合每个学生的个人发展。使用思维导图模式教学后,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来判断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制定更符合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模式以达到因材施教。

思维导图教学重在“图”,简单地利用粉笔和黑板就可以在课堂上绘制思维导图进行教学。目前大部分高校实现了多媒体教学,这也为思维导图教学提供了更好的条件。学校可以利用传统ppt教学中使用的计算机、幕布、投影仪、思维导图软件等设备进行思维导图式教学。随着思维导图被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和使用,市面上也出现了各种思维导图软件。使用思维导图软件使绘制时间缩短,且操作过程简单易学,适合广大师生使用。思维导图软件的出现为绘制思维导图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高校研究生群体大部分年龄在25岁左右,这个年龄段的青年接受了本科四年的系统性训练,对所学知识有了一定的专业认知,正处于将所学理论应用到实际问题解决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是研究生群体思维最活跃的时候,具有较强的接纳新事物的能力,因此这一时期是创新思维能力的最佳塑造期。

5、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从思维导图的理论基础出发,思维导图的特点就是将左脑和右脑有机地结合起来,它更符合现代人类大脑的工作原理,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大脑,激发人脑潜能。同时,思维导图给学习者更好的视觉体验,使知识的呈现更加形象自然,帮助视觉和脑部相结合,促进对知识的理解。通过对思维导图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对比,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具有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优势。同时,思维导图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师为不同学生制订不一样的教学模式与教学计划,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专长,使教育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在国家倡导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鉴于我国目前基本具备使用思维导图教学的条件,且研究生群体正处于思维能力塑造时期,高校使用思维导图教学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与迫切性。

论文研究生创新思维培养研究(优秀14篇)篇九

最近看到一则教育案例,对笔者触动很大,深感幼儿的好奇心培养未被充分重视。案例是这样的:一场大雨过后,活动场地上来了一位不速之客―――蚯蚓。晨间活动时,孩子们发现它在场地上躺着,于是一个个好奇地瞅着它,有的蹲着,有的猫着腰,有的踮起脚;一会这个用小手轻轻地触碰它,一会那个用小脚试图轻轻地踩它……正当小朋友们观察得起劲时,老师温柔的声音传过来了:小班的宝宝,快来抓妈妈的‘尾巴’哦。在老师的呼唤下,小朋友们极不情愿地离开了。可是不一会儿,又有几个孩子偷偷地跑过来关注这个不速之客。这时,老师走来了,对孩子们十分生气地说:还不快来抓我的‘尾巴’!……在幼儿户外活动中,常常会无意间闯进一些不速之客,这些不速之客往往会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致使一些孩子表现出一些不听话行为,如案例中孩子偷偷去观察蚯蚓的行为。有些幼儿教师往往不能正确看待幼儿的这种不听话行为,认为这些幼儿不遵守纪律,于是会感到非常气愤而批评幼儿。殊不知,幼儿正是出于好奇才表现出了这种不听话行为。

一、巧用不速之客,满足幼儿的好奇心。

由于幼儿的知识贫乏,他们还没有见过自然界的许多事物,对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充满了好奇,尤其是对一些没有见过的小动物更是充满了好奇。案例中,许多幼儿可能是第一次见到蚯蚓,出于好奇,幼儿很想认识一下这位不速之客,而忘记老师正在组织进行的游戏活动,跑到蚯蚓旁去观察蚯蚓。在这位幼儿教师看来,老师不让看,不让做的事情,幼儿偏要看、偏要做,这些幼儿有些不听话。

好奇心是一切问题的源泉,在幼儿的发展过程中,好奇心是天生的,而最能激起这种好奇心的就是自然界中鲜活的事物。幼儿对不速之客进行围观,实际上是幼儿好奇心的表现。如果幼儿教师此时只是斥责幼儿,就会扼杀幼儿的好奇心,破坏幼儿的求知欲。幼儿教师应该正视幼儿的这种好奇、求知心理,利用这一不速之客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幼儿教师可以讲一下蚯蚓的生活习性,如蚯蚓生活在地下,喜欢夜间出来活动,蚯蚓的活动能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是一种有益的动物。此外,教师也可以讲解一下为什么蚯蚓在雨后会爬出地面,因为蚯蚓依靠湿润的体壁来呼吸,下雨之后,土壤里的空气被雨水挤出来了,土壤中的空气缺少,所以蚯蚓只有爬出地面进行呼吸。这样,幼儿教师的积极引导,既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又使幼儿在这一过程中学到了一些新知识。

二、正视幼儿的破坏行为,呵护幼儿的好奇心。

因此,幼儿教师不能简单地把幼儿的这些破坏行为认为是搞破坏,应站在幼儿好奇心的角度来看待幼儿的这些行为,了解幼儿这些破坏行为背后真正的原因。对于幼儿这种探索性的破坏行为,成人应理解,并予以鼓励。

幼儿教师可以建议家长给幼儿买些可以拆装的玩具,让幼儿自己拆装,了解玩具的原理。这样既满足了幼儿好奇探索的心理,又不会带来玩具的损坏。

善待幼儿的提问,保护幼儿的好奇心。

随着幼儿的成长,其语言表达能力也在发展,但由于幼儿的认知能力的限制,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很多他们不懂的事情,所以幼儿的提问也会越来越多。幼儿问得最多的就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问题,如我是从哪里来的?水是怎样变成冰的?我走,怎么星星也走?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有些幼儿教师和家长由于比较忙,就禁止幼儿提问题,或者对幼儿的提问敷衍了事。殊不知,幼儿好奇心的主要表现就是喜欢提问题。

面对幼儿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幼儿教师和家长应合理对待,采用合适的方式予以实事求是地问答。对于简单的问题应及时问答,对于复杂的、一时难以回答的问题,可以和幼儿一起探寻答案,因为在参与的过程中,既让幼儿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又可以使幼儿学会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另外,幼儿在提问时,幼儿教师和家长要注意倾听,因为注意倾听能使幼儿感受到教师的关注,这对于幼儿好奇心的发展是一种无形的强化。

四、走出听话教育的误区,保护幼儿的好奇心。

在我们的传统教育中,往往把听话的幼儿称为好学生、乖孩子,这些幼儿常常会受到表扬,而不听话则往往成了坏学生、坏孩子的代名词,这些幼儿常常受到批评。因此,我们也常常这样教育孩子在家要听家长的话,在幼儿园要听老师的话。有调查显示,许多家长和幼儿教师也认为听话的学生是好学生,不听话的学生是坏学生。

幼儿不听话的言行常常会惹怒家长和幼儿教师,殊不知,顽皮、淘气的幼儿往往具有很强的意志力、独立性和好奇心。我们一定要走出这种听话教育的误区,因为这种听话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幼儿的好奇心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幼儿教师和家长应该认识到幼儿顽皮、淘气、不听话,是幼儿自我意识、独立意识发展的结果。幼儿教师和家长在评价幼儿时,不能将幼儿听话与否作为好学生、好孩子的唯一标准。

论文研究生创新思维培养研究(优秀14篇)篇十

(江苏省江安高级中学)。

摘要:对于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育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方面。对于数学科目特有的科目观念的认识以及在此基础上创新认知环境,探讨并选择使用可用的授课方法,以此变革旧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思维想象空间,达到对学生课业的减负是现代高中数学教学发展的新趋势。数学在高中学科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接纳新的思想理念,拓展学生思维广度与深度对于整个高中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学生数学能力包括了运算、逻辑、空间想象等各个方面。从学科的层面来说,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对于破解数学难题的思路有着重要的影响。只有具备了数学应有的思维,学生才能在遇到数学问题后努力思考予以化解,学生掌握数学思维后经过适当的扩展,方能创新解决路径。高中数学教学的意义不仅在于对科目知识的全覆盖,更在于科目思维能力的培育、提升。

一、接纳新颖独特的思维观念。

高中的应试教育体制使得教师特别注重对自己讲解能力的提高。在这种以升学为目的的教育模式下,学生只能接受老师讲授知识内容,而没有独立思考的机会与时间。有的教师甚至担心学生在自己有限的学习储备的情况下去摸索或独立思考的时间会挤占课堂上讲授的时间,因而学生可能偏耗时的.摸索、探究、思考会被老师轻易打断。老师通过制订“标准答案”而达到简单的解题目的,使得学生失去独立思考、锻炼思维发散的必要条件与机会。有时候学生独特的想法被老师忽视或轻而易举地予以否定。高中数学教学中出现的这种弊端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思维的扩展与创新。

解决这一问题的本质在于对数学科目本质的理解以及对单一授课教学观念的变革,通过深入理解数学学科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本质以及创新教学授课模式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空间十分重要。具体的做法就包括整体上要突破原有的讲授框架,并注重引导学生联系日常生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热情。数学学科本身就具有紧密联系实际的特征,学生通过对生活细节的设想与联系,就可以达到对原有思路的延展。这方面的例子有很多,在解答比如椭圆的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就应该被鼓励特别注意生活中的椭圆实例,通过这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可以深入地对课本公式定理的理解,同时也对学生学习热情的调动、思维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提供灵活巧妙的可用方法。

目前大多数学教师普遍认为高中数学本身带有一定的拔高与难度,是高中教学中最为棘手的教学科目,数学学习在教学大纲的既定下难有新的内涵与大的扩展余地。甚至包括一些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都会认为让学生明确一个知识体系下的多种题型以及解题的路径就够了,老师一般会在每一体系的教学中以既定的几个教学例题基础上进行单线教学,从不特意的扩展知识体系,延展解决思路。通过较为严格的分工,使得学生接受与老师讲授呈现单一模式,两者关系难以有新的延展与衔接。学生大都通过课堂上的僵硬记忆与学习笔记,甚至是死记硬背那些典型数学题目来应对数学问题。这种带有强迫性质的灌输教学模式下的学生难以创造出新颖独特的思维方法,难以深入地明晰数学模型下的数学本质与思路。学生渐渐地在这种模式下变得麻木与习惯。

外,联系到日常生活中的数学模型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其次,教师自身要加强自我学习,不回避数学学科中难点、疑点,并鼓励与学生共同思考,甚至是做学生的学生。另外,还一定要接纳新的教学思路,大胆运用,特别是那些对于学生发散性思维构建有重要作用的教学办法要特别注意。要多层次多方面地变换数学教学模式,要在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基本思路上反复着手,多重变化,由表及里层层解析。

高中数学教学一方面担负着高考升学的重任,一方面对于学生数学运算、数学逻辑、空间思维能力的提高起到关键的作用。在高考的负担下,学生的创新扩展思维本身就被很大程度上得到限制,因而教师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引导对于学生扩展思维的培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那些束缚学生数学思维的教学模式应该得到破除。同时以提高学生发散思维、创造性思维能力为教学提纲的教学方法要得到重视,对机械的教学模式应得到审视并得以转变。

参考文献:

[1]程军。加强“问题解决”的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j].数学教学通讯,(01)。

论文研究生创新思维培养研究(优秀14篇)篇十一

社会往往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功利性的价值判断,学生也会认为“当老板、赚大钱”就是创新创业的成功。

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限制了一些学校的视野,导致部分学校急功近利、盲目跟风,忽视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在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不利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另外,一些学校的创新创业教学改革仅仅流于形式,学生无法深入体会创新创业实质,学校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只能成为“纸面工程”。

2.1以建立多学科支撑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为基础。

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要以课程为本,而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学科。

如美国一些学校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就体现了对创业者科学与人文素养的全面要求。

其中的核心课程就设有战略与商业机会、创业者资源需求与商业计划、创业企业融资和快速成长等;其选修课程则涉及外国文化、历史研究、文学艺术、伦理道德、自然科学和社会分析等领域[1]。

论文研究生创新思维培养研究(优秀14篇)篇十二

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要途径,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当前,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是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关键。基础医学(basicmedicalsciences,bms)属于基础学科,是现代医学体系的基础,为研究人类生命和疾病现象的本质及其规律的自然科学[2]。基础医学研究生是现代医学体系搭建的承载体,其发展的结果左右着医学体系的未来。但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既往的基础医学研究生的无论培养模式,还是教学模式均存在一定滞后[4],如科研实践参与不够、创新意识缺乏等。我校基础医学院早已关注到该问题的严重性,因此近年来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对基础医学研究生创新培养进行初步探索并总结如下。

1科学修订专业培养方案是创新培养的指导原则。

近年来,随着我校课程体系的改革,课程学习由原来的1年改为半年,培养方案的更新成为迫在眉睫的工作。在学校总体规划下,基础医学院在对各相关学科进行充分调研基础上,以国家教育部提出的“完善以提高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为指导,结合我院基础医学相关学科的教学、科研特点,制定、修改并完善相应的课程体系和研究生培养方案。在课程体系的创新中,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规范新入学研究生实验操作出发,到常规实验的系统化培训;同时利用新建成的基础医学科研中心平台开设“生命科学技术前沿”课程,进一步对研究生实践技能进行培训,为创新培养奠定坚实基础。在培养方案的创新中,突出“学术交流”在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性。要求研究生在学习期间至少参加各种类型的学术交流或做学术报告每年10次。

2创新团队建设是创新培养的人才保障。

强大的师资力量,优秀的学术团队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研究生的人才保障。由于地理位置所限,引进富有国际学术影响力的学术带头人进入我校比较困难。因此我们重点加强现有人才梯队的建设。近3年来,该院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出国学习共有10人次,国内高级访问学者4人,中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14人,已获得博士学位10人;引进具有博士学位9人。同时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并做大会报告,加强对外学术交流。当前,我院中青年学术骨干正逐渐成为我院研究生培养的中坚力量。

3构筑高端科研平台是创新研究生培养的物质保障。

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基础医学科研中心已建成并投入使用。该中心面积2.2万m2(其中公共平台5000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达4600万元。中心以开放、共享为理念,可以开展核酸水平、蛋白质水平、细胞水平、组织学水平等各项生命科学研究。同时拥有p2实验室,为人类病原学研究提供平台。该中心自对外开放以来,为基础医学各专业学生开展高新实验仪器设备培训25次,参与培训356人次数。迄今,使用各类仪器设备人数达230余人次;此外,两个省级特色重点实验室(重大疾病发病机制研究及药物防治特色重点实验室与现代病原生物学实验室)也参与构成了基础医学科研中心。高端科研平台的搭建,为基础医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物质保障。

4搭建学科合作、校企合作平台为创新培养插上腾飞的翅膀。

打破学科界限,加强多学科合作,是当前医学发展的趋势。基础医学作为医学相关学科的基础,加强多学科合作更有利于学科的纵横贯通,拓宽研究思路。我校基础医学相关学科在这条路上已经迈出第一步。如人体解剖学和临床影像科室及骨科学专业合作,进一步加深了学科的纵横研究,为研究生的.科研选题增加思路。又如病原生物学与临床血液科、循证医学合作,探讨病原感染在血液系统肿瘤发病机制的相互关系;与临床检验科室合作筛查临床耐药菌,探讨临床耐药菌株的耐药机制,为指导临床用药提供原则;与流行病学、统计学、传染病学合作,探讨感染性疾病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等等;这些合作一方面增加了学院申报大项目的竞争力;另一方面,研究生也在多个实验室及不同学科导师及同学中扩大科研接触面,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因此,改变传统模式,加强多学科的合作,是今后提高基础医学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必然趋势。

同时近年来,随着研究生培养规模的日益扩张,大力拓展和挖掘各种现有或潜在的教育资源已成为解决当前教育资源供需矛盾的一个重要切入点[5]。因此,经过学院的多方努力和深入磋商,基础医学各学科与贵州省疾控中心、贵医附院、贵州省人民医院、贵州省肺科医院、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益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等合作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为研究生培养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同时,发散学生的研究思路,促进产学研转化。

5加强学术交流为创新培养提供沃土。

以基础医学“宗恩”博士论坛为载体,在基础医学一级学科、病原生物学、免疫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等二级学科内部根据自我需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术交流,旨在为研究生培养营造学术氛围,增强学术交流,激发研究生创新思维,展示研究生风采。如“病原生物学论坛”,一方面通过邀请校内外,省内外,国内外专家、教授做客“病原生物学论坛”,为病原生物学专业教师和研究生做学术讲座,在学科内部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鼓励研究生努力学习,勇于创新;另一方面要求研究生每学期做读书汇报或课题进展汇报等,通过将他们的工作在学科内部展示,从而营造一定的内部竞争气氛,促进研究生的共同进步;迄今各种各类报告已开展60余讲。同时,基础医学院每年年底举行学术年会,要求3年级学生进行毕业论文报告,2年级学生进行研究工作进展汇报,请相应专家打分,评选出学科内部的优秀硕士研究生并给以一定的物资鼓励。除此以外,各学科内部常规还有围绕导师团队的课题组会,进一步推动研究生培养工作。通过这一系列工作,逐步增强研究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同时在学科内部,不同学科之间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拓宽了学生与教师的学术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潜能。

当前我校研究生管理是在校级管理制度下开展二级管理模式。尽管还没有很大的教育与管理自主权,但是二级管理的优势已经显现。作为二级院系,通过二级管理,可以掌握学生第一手资料,从而更好地督促导师加强管理。当前,基础医学院设有专人进行研究生管理。基础医学院设有1人专门负责研究生培养管理工作。主要负责研究生培养各环节的监管和督促。自开展二级管理以来,已初步拟定相应的管理规章制度,主要包括基础医学院研究生教学中期检查制度,基础医学院研究生开题报告制度,基础医学院研究生参加学术报告制度,基础医学院研究生参与教学管理制度;基础医学院研究生课题进展检查制度,基础医学院研究生与预答辩、答辩制度。这些制度的制定和实行进一步规范基础医学院研究生各项工作。同时基础医学院还成立了研究生培养督导委员会,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保障。

综上所述,基础医学研究生培养和管理相对于其他类型研究生培养和管理有其共性,更有其特殊性[7]。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基础医学研究生有赖于完美的顶层设计,多方参与作为管理人员,坚持科学规范的管理及热情周到的服务;作为导师,做到尽心尽责,德智并重;最后,作为主体的研究生,在不断加强专业素质培养同时,注重培养自身的人文素养。总之,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摸索出一条适合我校基础医学研究生创新培养的道路。

论文研究生创新思维培养研究(优秀14篇)篇十三

“学校办学指导思想明确、定位准确、发展科学合理,实施有效……着力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学校的凝聚力和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09年,我校取得了工信部研究生教育优秀工程评估第一名的好成绩,评估专家给出了这样的评价。

5年来,研究生教育坚持以质量为主线,以培养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一流创新人才为目标,建设学风严谨、业务素质高、热心教书育人的导师队伍;创建面向国际前沿、积极活跃的学术交流氛围;建立科学、规范、务实、高效的研究生教育管理体系;探索及实践适合中国国情并具有哈工大特色的研究生教育模式,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人才,推进了建设世界一流的研究生教育进程。

深化改革,争创一流,导师队伍建设进步显著。

“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最关键的因素是研究生导师,研究生导师水平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杜善义院士说。近年来,学校通过实施聘任国际一流学者担任兼职博士生导师、允许优秀副教授申请博士生导师、严格进行博士生导师招生登记等措施,使我校的博士生导师队伍水平得到明显提高。目前,已有111位国际一流学者在我校挂牌招收博士生,正在我校培养博士生的境外兼职导师达到83人。

境外高水平学者担任我校博士生导师,一批博士生工作在学科的国际前沿。2007年,博士生指导教师遴选制度改革成为我校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改变了过去只有教授才能参评博士生指导教师的局面。目前已有73名满足条件的优秀副教授通过博士生导师遴选,为我校博士生导师队伍增添了新的活力。同时,学校每两年还进行一次博士生导师招生登记,建立起了导师能上能下的动态机制,成为保证导师队伍质量的重要举措。

加强课程建设,促进学术交流,研究生培养质量稳步提高。

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与课程的'水平息息相关。为保证研究生主干课程的授课质量,学校每年确定一批重点支持的研究生主干课程项目,5年来,学校已建成194门研究生主干课程项目,正在建设96门,为提高研究生的授课质量提供了保证。

为充分借鉴国际高水平大学在研究生教学中的经验,学校自2008年起实施“与国际高水平学者共建研究生课程”项目。来自牛津大学、曼彻斯特大学等国际知名大学的高水平学者走进课堂,并与我校教授组成共建小组,全方位确定并实施课程方案。目前已有26门共建课程正在建设,部分课程已经完成第一轮授课,受到了研究生的广泛欢迎。研究生金家华在听完《信息系统研究方法》课后说:“这是一段充实的学习经历,作为一名硕士生,能接受这么先进的教学理念,我感到由衷的高兴,也对我未来的学习充满了信心”。

同时,学校还通过举办博士生学术论坛、博士生模拟国际会议、研究生学术活动月等种类齐全、覆盖面广的系列学术活动,大力支持双边(多边)博士生学术论坛,鼓励和支持研究生参加各类学术交流、科技竞赛和科技创新活动,提高其学术水平与创新能力。近年来,学校有156名博士生获得专项基金资助,在境外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上宣读论文;73名博士生赴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家参加双边、多边博士生学术论坛;387名博士生参加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校内共组织35期博士生学术论坛,每年组织700余期各类讲座、报告等。我校还在近3年研究生公派出国工作中,超额完成了指标。留学基金委将我校2011年的公派指标提高到了253人,位居全国第一。

改革机制,满足人才需求,培养机制与培养模式改革初见成效。

培养机制改革也是我校在研究生教育领域实行的一次重大变革。2006年学校在全国率先进行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4年多来,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建立起了硕士生基本奖助学金体系,打破了原资助体系中的“大锅饭”,激发了研究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明确了导师的责权利,加强了导师对研究生的考核选择及资助力度,显著提高了博士生的待遇。教育部对我校的培养机制改革方案给予高度评价,并多次邀请我校在研究生教育系统的大会上作经验介绍。

2007年,全国高校的目光再次聚焦到我校。这一年,我校率先在全国进行了硕士研究生分类培养的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将硕士研究生分为学术研究型和应用研究型进行分类培养,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到论文要求都按照不同的定位分别设置,将原来的以培养学术型研究生为主的单一培养模式,转变为培养学术型和应用型并重的模式。

目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进展良好,试点院系反馈说:“学生、导师比较肯定这种改革模式,在课程设置、做论文等方面更能突出学术研究型与应用研究型的培养特色,切实提高了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截至2010年,我校已有14个学院、20个一级学科实施分类培养。首批试点分类培养的4个一级学科已经有两届硕士研究生毕业,就业情况良好。

同时,学校积极实施领军人才工程,推动先进典型不断涌现,发挥榜样的作用。学校积极实施以入学教育、主题教育、毕业及从业教育为主线的全程育人模式,通过开展党支部委员、社团干部、“三助”等骨干培训,提高研究生的整体综合素质。学校还通过开展研究生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工程、研究生“十佳英才”评选等,引导广大研究生学习榜样的力量与作用。“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获得者张兴文、周彬,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高会军等优秀人物不断涌现。

经过多年的发展建设,我校研究生教育生机勃勃,研究生培养质量明显提高,培养层次和规模不断发展,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2005-2009年,我校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5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19篇;受理发明专利、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的博士生人数占博士生总数的比例达到19.1%.5年来,学校共授予博士学位3599人、硕士学位22738人。全日制在校研究生总数为13086人。如今,我校已经成为培养高水平人才的重要基地之一。

论文研究生创新思维培养研究(优秀14篇)篇十四

对于创新思维这个词的含义目前有许多不同的认识和表述。对其可以有广义和狭义的理解方式。狭义的创新思维指形成新的理论和新发明或发现及塑造出新艺术形象的一种思维方式,所强调的是思维的成果独创性、前所未有性,而且是得到社会承认的以及具有重大社会效益的。广义的创新思维是贯穿在人们提出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所有能对创新成果发生作用的思维活动。内容涵盖在发明创造创新活动中直接提出新的解决办法和间接介入创新的思维活动,这种思维方式包括逻辑和非逻辑思维。一般认为,国内外目前对创新思维这一概念的认识和理解没有一致公认的定义。

国内关于创新思维的研究主要始于20世纪80年代。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伴随改革开放,创新思维的探讨和研究再次兴起。80年代初期我国的钱学森院士发表了《自然辩证法、思维科学和人的潜力》一文,大力倡导建立思维科学,也是得益此,之后成立了“思维科学学会筹委会”,次年他又主持召开全国第一次“思维科学研讨会”,这次会议被看作思维科学研究进程中的里程碑。随后的1983年第一次创造学学术研讨会召开,创新思维作成了各个领域的人们关注的焦点,有关创新思维的研究从这期间开始也逐渐获得大量积极的研究成果。据国內对创新思维成果的不完全统计,创新思维领域的研究在1984年之前,鲜有论及创新思维的论文,1984年后,具有较高水平的相关论文就大量开始涌现,论文水平也持续提高。80年代的学术专著重点是探讨思维发现的模式,也有一些思维科学方法论著不同程度的探讨创新思维。探讨思维模式的论著比如周义澄1985出版的《科学创造与直觉》,章士嵘1986年出版的的《科学发现的逻辑》,邱仁宗1987年出版的《成功之路科学发现的模式》等。[3]另外,1986年章士嵘在《科学发现的逻辑》研究分析了创新思维实质及发生机理问题。陶伯华与朱亚燕1987年出版的《灵感学引论》以及岳海等编写1989年出版的《灵感奥秘试探》对直觉灵感及在创新思维中的作用和意义进行了研究。王极盛在1986年出版的《科学创造心理学》学术价值很高,书中对科技创造中的智商与非智商元素和社会心理元素进行了深入的定性与定量分析。心理学科涉猎的领域如周昌忠1983年版的《创造心理学》,还有北京师范大学知名心理学家朱智贤、林崇德1986年出版的《思维发展心理学》,[4]虽然不是针对于探究创新思维,但其研究观点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但国内创新的探讨在这10余年里有一定不平衡发展的情况。形象思维(尤其是创新思维)研究的相对落后的情况还没有实现实质角度的改变。[5]钱学森院士在1995年的一封信中曾提到国内对创新思维的研究尚未起步,这一忧虑也引起了国家上层的重视,并因此通过大量的政策保证创新思维的研究,对其的研究因此焕发新的生机。在这以后,对创新之探讨遂成为国内学者研讨的核心,他们对创新性思维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深入探讨并使得创新思维的发展呈现出方兴未艾之势力。

90年代后,各领域关于创造性思维的一些有代表性的成果如发表的著作明显增多,比如张丽华、白学军发表了《创造性思维研究概述》,书中认为创新思维产生和发生受遗传因素和家庭、学校、社会环境、个人品格的多个元素综合的影响。[6]何克抗在出版的《创造性思维论—dc模型的建构与论证》一书中指出创新思维由六个重要因素即发散、形象、直觉、时间、辩证、横纵思维组成,且这些要素分工配合,都有重要意义和作用。[7]同时他还提出了内外双循环模型。刘仲林编著出版《中国创造学概论》,书中提出并“阳刚”、“阴柔”两种思维,并对其进行了详尽的阐释。[3]可以看出,在这一阶段,由于创造学在国内发展的势头,创新思维也开始出各个领域的大量成果涌现。学者们从多个角度比如脑科学、心理学、生理学、科技方法论等方面研究和探讨创造性思维的理论。由于学者们思索探究的角度不同,故提出了大量角度新奇不可通约的观点,引发了对创新思维的形成过程、实现基础、创新方法等核心焦点问题的争论,创造性思维的研究范式逐步形成。近年来创新思维的研究热度也不断攀升相继问世的一些论著都对创新思维的研究提出了具有新颖性的见解。

1.创新思维与高校教育。

知识技术的创新,创新人才的培养,这些都是创新教育承担的伟大使命。大学生创新教育的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培养、校园环境育人等方面,涉及到了创思的意识与创新的思维,创新的技能与情感,以及创新的人格培养,以及创新相关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等相关方面,涵盖了社会、家庭与学校等环境的创新教育[9]。

高等教育中,创新教育的实施取得了许多的成果。学术论文涌现,比如王耀农的《发达国家研究型大学的经验对我国的启示》一文中指出我国当前的高等教育忽略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太过于强调了课堂知识的灌入,忽视了对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本身的培养而过多的重视学习成绩。他提到,高校教育中的教师课程往往成了学生汲取知识的唯一途径,这导致这种高校的教育方式很难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廖志豪在《高校科技创新型人才的素质特征及培养》文中认为,目前我国的创新教育只停留于宣传创新,创新教育仍然没有在高校有实质的落实。[8]高校的课程的设置方面也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的培养,课程设置往往过于重视对课堂内容教授,而忽视了对学生实践素质培养;教学方式也局限于老师主动灌输知识,学生从课堂被动吸收的状况。这样的教学模式,必然非常不利于大学生们的学术综合素质的良好和均衡的发展,从长远的意义上也必然影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与创新能力的锻炼。王扬、孙振佳、郝春景的《创建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平台的研宄》也指出,高等学校通过建立学生科教与创新平台,可以达到培养学生创造创新素质,同时营造更加良好的校园氛围的目的,更能有效的调动起学生们自主参与科研等创新活动的兴趣。

另外,有关创新能力与思维的培养,李才俊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新探》一书中提到了影响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环境并对环境进行了描述。王长喜在文章《大学生创新性思维发展及创新能力培养的外部环境因素研究》中指出外因比如社会、教师素养、教学方式、校园文化、学生个体等因素都会影响大学生创思思维的发生和发展。王桂龙在《环境育人的教育心理学解读》一文中从心理过程的角度对环境育人进行了研究,讨论了环境育人的教学心理效应、心理活动模式及心理活动过程这三个方面。田友谊在其博士论文《创造教育环境研究》中探讨了创造教育与文化、物质、制度、心理、媒介、环境有关联。吴文澎在其硕士论文《高校校园环境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中,主要讨论了什么是高校校园环境,如何分类,校园环境的作用。这些文章主要提及到教学环境以及校园环境的功能,对研究校园物质环境、人际环境、文化环境这三大校园环境对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影响有所启发。

技术创新有狭义和广义之说,狭义的技术创新指的是对某种产品提出或对某种生产工艺的创新或者改革。广义的概念除了包括这一内容,还含括管理理念的突破、相关制度的变革等等,技术创新也是经济与技术的一种结合,指的是利用技术作为手段,来满足市场的需求,最终达到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目的。创新技术的提出始于上世纪中期,同时随着时代进步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技术改进在经济增长发挥的作用也更加醒目,其理论的发展也渐渐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80年代开始,国内很多学者纷纷研究创新与技术,这一阶段国家也极其重视[11]。90年代初,国家拟定并出台了技术创新工程相应的方案,技术创新试点工作随之开展,这种以点带面的方式迅速铺开,逐步推进了在全国开展技术创新。90年代末,国家技术创新大会召开,制定并出台了推进技术创新,加强高新技术相关产业发展的决定,这一决定的作出也掀起了全国各地技术创新活动的活跃。目前国内技术创新理论的划分基本上分为三个方向:经济学、管理学和技术哲学方向。其中主要研究内容为技术创新的管理学研究和经济学研究。

国内技术创新理论不断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但与国外比较仍然需要弥补差距,主要表现在研究范围不够广泛,理论研究水平不甚完善,技术创新理论还处于一种边缘理论的研究地位。这方面的研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我国的理论研究较为传统化,缺乏创新性,大部分的理论研究成果也停留在评价和阐述国外学者对技术创新理论概念的这一阶段,对于方法创新等一些理论问题并没有开展深入细致的研究。二是理论方面的研究较为单一,各种理论支持不太完善,缺乏系统性,特别是关于管理学和经济学这方面的研究内容相当少。另外,国内理论研究部学术规范性不够,需要加强,避免明显的局限性。三是的理论往往停留在研究探讨的阶段,并没有付诸市场实施,故实用意义欠缺。

国内在建筑设计领域对创新思维和建筑设计开展了交叉研究,出现了不少的学术成果,涉及的研究有以下的一些主要观点如:建筑创作需要引入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方法在建筑设计当中具有理论研究意义与现实意义;比起其他领域,在创新成果方面,建筑师的成果形成的高峰期相对慢一些,建筑师需要积累大量丰富的素材,同时对相关领域具有深刻独到的认识后,才有可能设计出有真正好的有价值的作品;建筑设计过程中任何一个阶段的进展都需要设计者具有相应的人格素养创新结果才能因此获得,创新思维的养成也不能忽略了创造个性的塑造;运用多学科交叉的方法,系统研究建筑设计创新思维方法,并不断总结积累,将有利于培养建筑师的建筑设计创新思维能力。

对建筑设计创新思维领域的创新研究,国内目前也是处于摸索阶段,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总结如下:一是过多重视了客体层面上的研究,而忽略了对主观层面的研究;二是现有研究更加侧重建筑设计创新思维的原理、表达、影响因素等方面,而在深层次的理论方面还比较薄弱。三是理论与案例的实际结合较为缺少,只有理论得到案例的验证,并结合了典型案例和相应的背景,这样的研究才更具有实践性。故需要该领域的学者更加立足于目前的研究现状,加强建筑设计创新思维的理论与实践方法研究。

另外,国内有关建筑设计创新研究的一些专著,主要集中在创新实践方面的,对于创新理论方面的研究主要分散在这些专著当中,有待对建筑创新理论进行全面的研究。相关书籍主要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何玉如的《传统与创新--何玉如作品选》、版的崔悦君的《创新建筑——崔悦君和他的进化式建筑》,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版的切沃的《创新建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出版的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二十年求索創新路: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实践案例集》]此外,与建筑设计创新研究有关的学位论文逐步从创新手法与创新实践的研究方向往系统化的创新理论研究方向取向,因此产生了一大批有意义的学位论文。如同济大学硕士梅轶超的《当代建筑创作中的创新手法研究》,东南大学博士高裕江的《形态·创新——现代建筑创新理论与实践研究》(20),天津大学硕士刁建新的《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创新之关联》(20),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程文的《城市规划创新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邢凯的《建筑设计创新思维研究》(20)等。

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正如爱因斯坦所说:“人是靠大脑解决一切问题的。”人脑中的创新思维活动是人的创新实践活动中的“骨髓”“、基石”。没有思考中的创新,就没有实践中的创新。因此,衡量教育成败的最高标准不再是考试成绩而是能否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而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是关键。因为,教育的过程是实现知识转移的过程,即从教师身上、教科书和文献资料中转移到学生头脑中,这个过程充满着记忆、理解、想象、创新,这些都与人们的思维活动紧密关联。教育得法,思维的潜力就能得到很大的发展,反之会使思维迟钝。因此我们教育工作者应懂得教育与思维发展的辩证关系,采取有效的思维训练方法,培养创新人才。

1.扩展创新思维视角。

创新视角就是用不寻常的视角去观察寻常的事物,使得事物显示出某些不寻常的性质。所谓不寻常的性质,并非事物新产生的性质,而是一直存在于事物中,只不过以前人们从未发现罢了[2]。有位曾获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说:所谓发明创造就是,观察到的事物与别人相同,构想出的事物与别人不同。例如,毕加索有一辆放在墙角很长时间的破旧的自行车。有一天,他对着这辆旧自行车凝视片刻,头脑里便浮现出一幅构思巧妙的艺术画面。他立即动手,把自行车的坐垫和把手拆下来,重新拼合在一起,便构成了一幅惟妙惟肖的牛头:坐垫的前部是牛嘴巴,后部是牛额头,车把手则是两只牛角。这两个原先破旧的自行车部件,换了个角度重新观察,便产生了新的形象,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又如:有个男孩在入住没多久的新房子的墙上画了几条长长短短粗粗细细的蜡笔线。孩子爸发现后,抡起巴掌就打了男孩,事后问男孩为什么这么做?他委屈地说幼儿园里的墙就是彩色的,他想把家打扮得和幼儿园一样漂亮。从孩子的角度来衡量,他这样做非但不应挨打,还应受到表扬。这一点上,大人们应换位思考,孩子表面看似调皮捣蛋,令人头疼,实质却代写论文可能包含着许多潜能。以上例子告诉我们:人一旦打破思维定势,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事物的现象,就会得出不同的答案。因此我们观察和思考外界的事物,不能总以自我为中心,用自己的目的、自己的需要、自己的态度、自己的价值观、情感偏好、审美情趣等等作为“标准尺度”去衡量外来的事物和观念。凡与自己这个“标准尺度”相符合的才是“对的”,“好的”,“美的”,凡与自己这个“标准尺度”相违背的便是“错的”,“坏的”“,丑的”。这无疑会束缚人的思想观念、思维定理。实际上,每个人由于先天的禀赋不同,后天的社会背景和生活经历不同,各自的心目中便都有一套由独具个性的观念、价值、情感等要素所组成的“标准尺度”。但每个人却不应只在自己的独特世界里用自己的“标准尺度”去衡量万事万物,而应沉下心来,深刻认识自己,冲破“自我视角”,从“非我视角”看待万事万物。从创新思维的领域来看,思维中的“自我视角”会使眼界狭窄,有害于创新思维。而“非我视角”却能超越“自我”,不断地破除“自我”,充分发挥思维主体的“视角转换功能”,从他人的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并能体谅和宽容与己相异的人、事、物,以开放的心灵接纳整个世界。也只有打破“个人自我”,才能理解别人的观点和行为也同样具有某种程度的合理性。在某种状态下,我们不但要“知己”还需要“知彼”,要站在对方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然后制定出相应的策略,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稳操胜券。

2.激发创新思维潜能。

创造性思维是高级的复杂的思维活动,但决不是神秘莫测和高不可攀的,决不是只有少数“天才”和科学家才具有的东西。它存在于创造活动中,是思维发展过程中比较新颖、独特的思维活动,其最显著的特征是突破性创新,即面对问题表现出一种思维突破。如突破一般性思维的常规惯例,突破已有的陈腐观念和陈旧的理论框架,突破科学上的未知王国的层层设防,经过思维的创新,能够给出新概念、新判断、新假说、新思想,提出新的方法。例如:一次音乐课,老师拉着手风琴,全班同学跟着节奏唱着歌,不经意间,音乐老师边拉手风琴边慢慢走到了坐在第一排的晴前面。对于这一最正常不过的现象,晴脑中闪过了一个念头:“老师是听到这边传出的歌声好听才走近过来的,目的是想听清楚是谁的歌声”。两周后的又一堂音乐课,老师提出请几个女生一起唱首歌,其中晴在被请之列。晴的瞬间反应是:“老师肯定想听我唱,以检验我的嗓音,但又担心女生害羞不好意思唱,所以点了另外几个女生一起唱”。事后证明,晴当时的思维活动及心理反应和老师的意图和想法完全吻合。以上事例显示,晴有着很强的直觉能力。别人所思所想她都能觉察到。其实,人都具有直觉能力,但又不是人人都能发挥出这种直觉能力。只有当人脑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下,养成随时随地对万事万物作出应有的反应的习惯,思维潜能才能得到充分发挥。笔者认为,通过冥想与自我交谈的方法,创造性思维的潜能可以得到充分的激发。首先展开想象的翅膀,超越逻辑思维的束缚,超越已有的知识经验,任由心灵探索辽阔的空间,任由幻想随意驰骋,让思维进入新的境界。在冥想的过程中,把自己意识中的内容印入无意识的层面,使思维中潜伏的能量运作起来。爱因斯坦说得好: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则可以概括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就像四通八达的交通网,是保证思维畅通的重要条件。丰富的想象使人的思维富有连动性和流畅性。其次,应用“自我交谈”的方式,即自己对自己说话的方式,激发思维潜能。因为人的发展、变化都遵循着脑中所思所想。思维决定命运。进行自我交谈时,反复对自己说的任何话都会决定自己的观念和自我形象,从而对行为发生影响。晴就是一位爱冥想和进行自我交谈的人。走路、骑车,做家务,凡是体力劳动时,晴的脑中永远没有休闲的时候,始终都处在冥想和自我交谈之中。而且冥想和自我交谈的内容具体而生动,与生活和工作密切相关。多年的冥想与自我交谈使得晴:思维活跃,思路开阔,思维敏捷,判断力强,洞察力敏锐,并能凭借敏锐的直觉洞察人心,对思维客体的言语行为能作出闪电式的反应,并迅速在头脑中进行信息处理,作出准确的定论。

由此可以看出,人可以通过“冥想”和“自我交谈”即自我鼓励来开发内在的潜能,使之产生无限的勇气,这种勇气可以令人迎难而上,通过调动智慧、创造性和灵活机智地应用条件,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效果。

3.运用创新思维方法与艺术。

创新思维有许多技术层面的问题,为了打破思维枷锁、为了扩展思维视角、为了激发思维潜能,我们还需要一定的思维方法与艺术。(1)运用质疑思维法。对每一种事物都提出疑问,对每一种现象都有适当的反应,这是许多新事物新观念产生的开端,也是创新思维最基本的方法之一。著名哲学家笛卡尔认为,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思考能力,这种能力人与人之间并没有多少差别,即思维能力极强或极弱的人都很罕见。但在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在思维和知识方面却有明显的差距。笛卡尔进一步认为,那是因为有些人没有正确运用自己的天赋,他们犯了方法上的错误。方法错了,思维的路径就错了。因此,我们对万事万物都应运用质疑的方法。质疑就是思考、思索。人生疑问最重要,有疑便有答,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人的心灵就会得到激励,个性也会在疑问中被一次次推向高潮,达到高超的境界。

(2)运用发散思维法。创新思维最基本的方法之二是发散思维法。所谓发散思维,是指在思维过程中,根据问题提供的信息,不依常规,广开思路,寻求变异,从多方面探索答案的思维方式。换言之,发散式思维要求我们在思考过程中,破除思维定势,增加各种可采用的视角,扩大观察范围,把思维对象放在更广阔的背景里加以考察,从而发现它更多的属性。我们发现,有些人在思维过程中跨度很大,能够海阔天空地联想,在既定的探索领域里任意驰骋。而有些人则缺少应有的思维广度,只会在一个问题的圈子中绕来绕去,思路总是打不开。其实,在许多场合,只要扩展思维的广度,便能引出一连串的创意。而这一点就需要发散式思维。

发散式思维主要是通过社会思维的协同作用来体现的。它可以有利于创新者个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迅速升腾,从而产生有效的创造性思维结果,又可以使创造个体在社会思维的协同下,使创造激情、创造冲动、创造智能达到互相启迪、互相补充、互相影响的效果。所以,发散式思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非逻辑思维方法与艺术。

(3)运用直觉思维法。直觉是一个人对他所从事工作的一种自我判断性思维,是个人或集体实践经验的升华[3]。直觉思维也可理解为直接得出思维结论的思维,在创新思维中占据重要位置。在某一创造性工作过程中,一般都是先从粗略的思索中寻找明智的思路,从模糊的印象出发导出清晰的思维,进而从含蓄趣于明朗,从紊乱归诸条理。这主要是靠直觉思维。在大量的案例中,有许多一时难以理清的问题,往往都是先抓住思路,顺藤摸瓜,最终才能解决问题,这也靠直觉的启示。这种启示自始至终地贯穿于思维发展的全过程。只要我们紧紧抓住对全局有启发的关键,在记忆中留下有价值的数据、信息,并把它们组合起来,加以调整、联系、改造、发展,那么就能恰如其分地做出判断。

直觉思维总是突如其来,瞬息即逝的,我们应在念头产生的一瞬间,机敏地捕捉它,这是至关重要的。运用直觉思维方法和艺术,思维将会变得十分敏捷,思维会自由奔放、畅通无阻。创新者运用直觉思维方法与艺术,必须善于学习,了解新情况,研究新问题,积累创新工作经验。也只有具备相应的综合素质,包括相关的知识背景、经验积累以及对问题的特定感受,才能获得正确的直觉。

(4)运用调动潜意识思维法。调动潜意识法,就是根据人脑存有的大量潜意识功能及基本创造过程中的突破作用,有目的、有意识地运用显意识去冲击、刺激和诱导潜意识,实现突破创新,获得一举成功的思维方法与艺术。它的重要作用就在于运用潜意识、发挥潜思维功能、开发人脑潜在的智能。运用调动潜意识法首先要选定明确的目标,依靠显意识去收集、筛选信息,论证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并对相关信息纵横交叉组合。信息密度越大,显态功能和潜态功能交流的信息量就越大,发挥潜功能的效率就越高。其次,科学有效地运用联想的作用,使人们更深刻地理解潜意识,更多地开发人脑潜在的智能。

相关范文推荐

    机电一体化专科个人简历(热门16篇)

    无论是找工作还是申请学校,一个清晰明了的个人简历都能给对方留下良好的印象。以下是一些成功求职者的个人简历样本,供大家参考拟定自己的个人简历。尊敬的领导:您好!首

    小蚂蚁和蒲公英中班语言教案范文(20篇)

    中班教案能够帮助教师发现学生的学习差距,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化指导。为了给大家提供更多中班教案的参考,下面分享几个教学案例。1、感受诗歌的意境美。2、培养幼儿的口

    隧道施工技术工作总结(优秀19篇)

    技术工作总结是对所做工作的价值和成果进行评估的过程,通过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工作质量和进步空间。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技术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高一以母爱为话题(优秀18篇)

    优秀作文能够通过文字抓住读者的心灵,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母亲的爱是伟大而无私的,它比天空更深

    小学生竞选班级班长的演讲稿大全(18篇)

    在写小学生演讲稿时,要注意选材合适、内容充实、语言简洁、表达有感情。以下是一些小学生在演讲比赛中获得好成绩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大家下午好!非常感谢老师给

    纪昌学射说课稿(通用21篇)

    教案模板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提供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教学资源和辅助材料。这里提供的教案模板是由一些经验丰富的教师亲自编写的,希望能够对你的教学有所

    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论文(优质19篇)

    学习是一种享受,让我们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感受到心灵的升华。如果你正在为写学习总结而犯愁,不妨看看下面这些范文,或许能够给你一些灵感。兴趣可以作为学生探索知识的

    小班数学一样多公开课教案(专业12篇)

    小班教案的编写需要结合教材和教学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资源。这里为大家提供了一些小班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1.让幼儿在操作中体会一样多的具

    物业公司工程部经理述职报告(优秀20篇)

    通过撰写述职报告,我们可以对自己在工作中的表现进行深思熟虑和总结,并提出进一步的计划和目标。看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述职报告范文,通过借鉴范文可以更好地写

    小学期末教学工作总结(专业22篇)

    教学工作总结是对我过去一段时间内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的一种重要批示材料。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推荐了一些经典的教学工作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