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教学设计范文(23篇)

时间:2023-12-28 作者:梦幻泡

教学计划还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精选的教学计划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工作有所启发。

乘法教学设计范文(23篇)篇一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7页例5及“做一做”,练习二第6~8题。

教学目标:

1.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收集和获取信息的过程,会正确利用小数倍解决实际问题,正确计算小数乘法。

2.掌握小数乘法的验算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形成修正错误、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形成独立思考、反思质疑的学习习惯,体验知识迁移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利用小数倍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合理选择小数乘法的验算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投影仪、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激活经验。

1.口算下面各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将答案按顺序记录在口算本上,再集体订正。)。

2.解答:一支铅笔0.5元,一支水性笔的价钱是一支铅笔的3倍。一支水性笔多少钱?(指名学生回答: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3.回顾:前面我们学习了关于小数乘法的哪些知识?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适时引导,整理回顾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以及积与因数的大小关系等。)。

二、情境导入,自主探索。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呈现教材主题情境图(ppt课件),让学生独立收集信息。

2.交流整理: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在课件上适时强调、突出相关的数学信息。)。

(1)非洲野狗的最高速度是56千米/时;

(2)鸵鸟的最高速度是非洲野狗的1.3倍;

(3)要求的问题是“鸵鸟的最高速度是多少千米/时”。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你们会解决这个问题吗?

(1)学生独立尝试,在练习本上列式并解答。

(2)教师巡视,收集个案,并指名演板。

2.独立思考,小组交流。(ppt课件出示,给予独立思考的时间。)。

(1)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2)怎样计算小数乘法56×1.3?

(3)你算得对吗?

3.汇报梳理,构建方法。

(1)以前学习的“求一个数的整数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那么求“一个数的小数倍是多少”也用乘法计算。(板书:求一个数的小数倍用乘法计算。)。

(2)在计算小数乘法时,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点小数点;点小数点时,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最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3)集体交流、核对。

(三)回顾检验,适当修正。

1.出示教材中小朋友的计算过程(ppt课件)。(师:同学们,计算后我们往往需要检查计算结果是否正确。瞧!)。

2.请你帮这位小女孩验算一下,她算得对吗?(独立完成。)。

3.交流汇报,明确方法。(教师巡视。)。

(1)把因数的位置交换一下,乘一遍,看对不对。(ppt课件呈现验算过程。)。

(2)用计算器来验算。(投影演示。)。

(3)根据积与因数的大小关系来验算。由于56乘1.3的积应该比56大,而7.28比56小,所以7.28肯定是计算错了。

4.检查过程,修正错误。

(1)师:同学们,在计算时我们往往先入为主,如果再算一遍,不一定能检查出计算中的错误,所以我们可以从刚才同学们使用的各种验算方法中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检查。

(2)师:在解决问题时,我们除了要检查计算是否正确以外,还要检查横式的得数写了没有,写对了没有?得数的单位名称是否正确?同学们,再检查一下,除了计算还有没有其他的问题,相互督促改正。

5.随堂巩固。(第7页“做一做”。)。

(1)独立完成。

(2)集体订正。针对课堂中生成的问题,有目的地投影展示,学生评价与小结。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一)基本练习。

1.练习二第6题(第二排的3道小题)。

(1)先计算,再验算。

(2)展示汇报,集体订正。

(3)订正时注意0.072×0.15的计算过程与验算方法。(按照整数乘法算出72乘15的积是1080,由于两个因数中一共有五位小数,而积的小数位数只有四位,先要在前面补一个“0”,再点上小数点,最后将积的小数末尾的“0”去掉,得0.0108。)。

2.练习二第8题的第一问:这只长颈鹿高多少米?

(1)认真审题,明确问题。(明确第一问要解答的问题。)。

(2)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3)交流汇报,集体订正。(强调用小数倍直观地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二)提高练习。

练习二第8题的第二问:梅花鹿比长颈鹿矮多少米?

(1)独立思考,自主解题。

(2)思考:如果直接求“梅花鹿比长颈鹿矮多少米”,你还能用别的方法解答吗?

四、课堂总结,梳理知识。

(一)回顾。

1.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2.你是用以前学习的哪些知识来解决今天遇到的新问题?

(二)梳理。

2.用小数倍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并用小数倍解决问题,用小数倍解决问题与以前学过的用整数倍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一样的。

3.计算后一定要验算,针对不同的计算类型可以灵活地选择合适的验算方法,发现错误要及时改正。

五、课堂练习。

1.练习二第6题(第一排)。

2.练习二第7题。

乘法教学设计范文(23篇)篇二

第59页的例2,做一做及练习十四第5~12题。

1、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的情境,在积极参与和讨论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进行乘法的估算.

(2)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解释估算过程,培养学生的数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比较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教学重点:尝试估算的过程,进一步巩固口算,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合理选择估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探究讨论尝试、练习、教学用具:课件。

一、复习铺垫:

1.口算。

2.你能估算下面各题的结果吗?

二、新课学习,探究新知:

1.出示59页主题图.问:他们遇到了什么麻烦?你能帮帮他们吗?

哪个同学知道?愿意来说一说吗?

(2)把在图中获取的信息汇总,说成完整的一道题:

大会堂里共有18排座位,每排22个座位。有350名同学来听课,能坐得下吗?要判断350名学生能否坐得下,必须估算出会议室大约有多少个座位。

(3)小组合作列出算式并说说自己的想法.请学生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算式:

18×22。

22×18。

2、探讨估算方法。

(1)小组讨论:怎样估算得数?小组合作讨论;22×18≈你是怎么想的?

(2)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各种估算方法。

方法一:18≈2022≈20。

20×20=400(个)。

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方法二:18≈20。

22×20=440(个)。

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方法三:22≈20。

18×20=360(个)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

(3)比较、评价。

学生说出后肯定学生的想法.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活性.

3、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刚才我们用了3种不同的方法进行估算,得出3种不同的结果,那是不是每种方法都能比较有把握地判断出够不够坐呢?着重引导学生明白:在第(3)种情况中,是估小了,既然估小了都够坐,那实际结果肯定就能坐下。这种方法在这里相对而言更有把握解决“够不够坐”的问题。

4.总结出估算的方法。

乘法估算,先把两位数看成最接近它的整十数,然后再用口算的方法确定积的范围,或者把其中的一个数看成最接近它的整十数,然后再用口算的方法确定积的范围.

三、巩固练习:

1.估算下面各题(估算抢答比赛).89×30≈。

43×22≈。

35×19≈。

24×39≈。

63×29≈2.做课本59做一做尝试解决问题。

(2)组织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让学生在交流中品尝学习的乐趣。

3、练习,突破难点。

《气象知识知多少》每本19元,李老师决定买12本,李老师大约要准备多少钱?

选择答案:a、12看成10。

10×19=190(元)。

b、19看成20。

12×20=240(元)。

针对不同争议,同桌互议,然后汇报。

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由于因数的不同特点,估算的方法可能有几种,但我们在解决不同的情境问题时,一定要考虑具体情况,灵活地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尽量取整十整百的数或者是几百几十的数。什么时候估大些,什么时候估小些,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不能机械地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

你们可要记住了哦!

四、扩展延伸:。

1.请你来做小判官。

2.生活应用。

五、总结。

请学生谈收获。

六、布置作业。

1.练习十四:第4题、第10题。

2.课外延伸。

请你把你是怎样用估算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小故事记录下来,写一篇生动的数学日记。

乘法教学设计范文(23篇)篇三

知识目标:依托现实情境,引导学生运用转化思想,沟通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从而理解小数乘正数的算理和计算方法。能力目标: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在观察比较,合作交流中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全过程,让学生能正确地计算小数乘整数,提高计算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渗透转化思想,感受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数学兴趣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和意识,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有关内容,寻找各种着眼点,加强对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

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练习过程中我将创设宽松和谐的练习环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愿望。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算理。因数扩大一定倍数,积也会扩大相同倍数,为了使积不变2,就要将积缩小相同倍数。

教学过程。

(这一部分是该教学设计方案的关键所在,在这一部分,要说明教学的环节及所需的资源支持、具体的活动及其设计意图以及那些需要特别说明的教师引导语)。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多媒体展示)。

1、0.09米=()厘米3.5元=()角。

150千克=()吨42米=()千米。

2、0.45扩大10倍是()75缩小它的1/10是()。

扩大100倍是()缩小到它的1/100倍是()。

扩大1000倍是()缩小它的1/1000倍是()。

3、0.725去掉小数点,比原来()倍。

4、13×12=156。

13×120=()。

13×1200=()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一一口答。

小数与整数的互相转化是学习本课的主要思维方法,而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则是转化的主要依据。通过口答练习,为学生探究新知作好知识和思维上的准备)。

3.5×3=10.50.72×5。

3.5---350.72扩大到它的100倍72。

×3×3×5×5。

----------------------------。

10.5元----105角3.60缩小到它的1/100360。

这节课是小数乘整数的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主动获取新知的能力。为了能让学生轻松的掌握新知,我努力的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复习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及整数乘法中由因数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为学生学习“小数乘整数”做好了铺垫,尤其是掌握了积的变化规律,为学习小数乘整数的算理有很大的帮助。

二、创设了一个“购买风筝”的情境,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自然的引出了小数乘整数的学习内容,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探索新知。

三、在学习过程中,我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如解决实际问题时,我让学生小组合作思考交流解决的方法,在师生的交流学习中,让学生充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与计算方法,从而得到许多有创造性的解决办法。然后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方法。

总之,这节课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在思考交流的学习中,给不同的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乘法教学设计范文(23篇)篇四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68~70页。

教学目标。

1.知道几个相同的数相加除了可以用加法,还可以用乘法计算,而且列乘法算式比较简单,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能正确写、读乘法算式,知道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会通过加法算出乘法的积。

3.逐步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认识几个几相加。

1.初步认识几个几相加。

(出示主题图)。

谈话:在春光明媚的一天,小白兔和它的邻居小鸡一起来到绿油油的草地上,一边玩着,一边寻找食物。请仔细看图,小白兔是几只在一起的?小鸡呢?(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小白兔是2只2只在一起的,小鸡是3只3只在一起的)。

谁能用算式表示小白兔一共有多少只?

[板书:2+2+2=6(只)]。

追问:这里有几个2相加,得多少?(板书:3个2相加得6)。

提问: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的加数,它们有什么特点?(同组小朋友可以互相讨论)。

2.补充生活中几个几相加的例子。

谈话:第一个算式的加数都是2,第二个算式的加数都是3,它们都是相同的数相加。像这种相同的数相加的例子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

比如,一双筷子有2根,那么4双筷子有多少根?谁会列式?

(板书:2+2+2+2=8)。

这个算式是表示()个()相加得8。

再比如,每组都是4个小朋友,像这样的3组小朋友一共有多少人?谁会列式?(板书:4+4+4=12)。

这个算式是表示()个()相加得12。

3.不同角度感知几个几相加。

(出示以5×3形式排列的玩具娃娃)。

谁知道这儿一共有多少个聪明娃娃?

让学生独立观察得到:横看看是3个5相加,竖着看是5个3相加。

(板书:5+5+5=5,3+3+3+3+3=153个5相加,5个3相加)。

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的得数,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不管是3个5相加,还是5个3相加,算出来的都是这儿一共有的聪明娃娃的个数,所以得数相同,都是15。

1.创设情境,引入乘法。

谈话:一张电脑桌上有2台电脑,4张电脑桌上一共有多少台电脑?你是怎么知道的?(板书:2+2+2+2=8)6张桌上呢?9张桌上呢?(请学生把算式写在练习纸上)。

小朋友,你们在列式时感觉怎么样?(学生可能会说算式太长了,很麻烦)。

有一种方法能解决这个问题,想学吗?(板书课题:认识乘法)。

2.写、读乘法算式,了解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谈话:像4个2相加,还可以用乘法算。写作4×2=8或2×4=8。介绍乘号、乘数、积等名称。(板书:4×2=8或2×4=8,并在算式下边标注乘号、乘数、积)。

指名口答“想想做做”第3题。

3.反思乘法的意义。

三、加深对乘法的认识。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谈话:聪明娃娃带了几道题目来考考大家,有没有信心接受挑战?(出示题目)。

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你能看图在括号里填上数,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吗?

学生填好后集体校对。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摆圆片的游戏。先看老师是怎样摆的。(出示两堆圆片,每堆3个)。

下面让小朋友自己来摆,听清要求:

(1)每堆摆2个,摆4堆。

(2)每堆摆4个,摆2堆。

你先摆的是几个几?又摆的是几个几?怎样列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把算式填在书上。

在小组内校对后提问:比较这两种摆法,你发现了什么?

3.把黑板上的加法算式都改写成乘法算式。

4.(出示第69页“试一试”的跳绳图)。

谈话:从图中你能知道什么?能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吗?

根据学生的提问分别出示:

(1)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2)正在跳的小朋友有多少个?

(3)甩绳子的小朋友有多少个?

谁能解决这些问题?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你认为自己这节课上表现怎么样?

乘法教学设计范文(23篇)篇五

例一教学不进位的乘法,让学生在掌握了整百、整十数乘一位数口算的基础上,探讨每一位上的积都不满十的任意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引出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通过计算使生懂得任意两三位数乘一位数,都是把这个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乘这个一位数,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学生已经有的估算的意识,教学时,可先让学生估算,然后让每个学生先自己独立试做,再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算法,最后在全班交流各小组的代表性算法,共同研讨解决问题的方案。

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精神。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笔算能力。

1、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2、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笔算的算理。

一、学前准备:出示口算卡片。

6×24×220×340×2300×220×450+76+40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一的情境图,引导学生说图意,并提出一个用乘法解决的问题。

2、怎样列式,说说问什么要这样列。

3、先估计计算结果。

4、要算出精确的结果该怎样计算呢?

5、全班汇报。

方法一、摆小棒。

方法二、连加。

方法三、分解组合。

6、组织学生讨论这几种方法的适用范围。

7、引导学生用竖式计算。

老师板书并讲解。

第二个因数要与第一个因数的个位对齐;再用3逐个与2和1相乘。

乘法教学设计范文(23篇)篇六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1—3页。

教材的第一道例题是出示了一幅农村生活情景图,通过求一共有几只兔和一共有几只鸡的实际问题列出两道连加算式,引导学生从3个2相加和4个3相加的角度理解连加算式的特征,为教学乘法意义作好准备,例题后的“试一试”,进一步丰富学生对几个几的认识。第二道例题在充分感知相同数连加的基础上教学乘法,包括乘法的意义、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用乘法算4个2相加可以列式4×2,也可以列式2×4。在教学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的同时,教材结合前一个算式着重介绍乘号,后一个算式着重介绍各部分的名称。至于乘法的意义,是这道例题最重要的内容,理解“还可以用乘法算”是例题的重点。例题后的“试一试”既要求列加法算式又要求列乘法算式,教材指点学生把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比一比,哪种写法比较简便,引导学生体会乘法的意义。 “想想做做”的第一题是看图列式,第二题是先按要求摆学具再列式,通过这两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几个几相加”的认识。第3、4题巩固了学生对乘法的意义和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的掌握。

1、使学生经历把几个相同的数相加表示成乘法算式的学习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初步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和区别;能正确地写、读乘法算式,知道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通过加法算得乘式的积。

2、使学生初步学会从简单的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并根据数学问题列出乘法算式,培养有条理地思考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初步认识乘法并应用乘法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合作学习的态度。

一、引入谈话。小朋友,今天老师带大家去动物乐园玩一玩,看看里面又有些什么数学问题?(出示主题图)

二、认识“几个几相加”。

1、学习例题,初步感知。

(1)提问:在动物乐园里有些什么小动物呢?(2)提问:兔一共有几只?小鸡呢?你是怎么知道的?(3)根据学生的不同回答,引导学生一起从图上数出3个2和4个3;板书算式:2+2+2=6(只) 3+3+3+3=12(只)

2、观察比较,再次感知。

(1)请学生观察这两个算式,说说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每个算式里的加数都是相同的)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概括“都是几个相同的数在相加”。

(3)教师小结 这两个算式里的加数都是相同的,每个算式都表示几个几相加的和。(“几个几相加”是认识和学习乘法的生长点,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在图上数一数,在算式中比一比,用语言说一说等数学活动,加强学生对“几个几相加”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含义,为学习乘法做好孕伏。)

3、完成“试一试”,深化感知。

(1)第1题先让学生看图数一数有几个几,然后照着摆一摆,边摆边说1个2,2个2……最后让学生填一填。

(2)第2题先让学生直接摆出3个4根,然后指着数一数,最后填一填。(两题的不同练习方式,一方面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几个几相加”的认识,另一方面又有效地反馈了学生对于“几个几”的认识和掌握情况。)

三、认识乘法。

1、学习例题

(1)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图,说说一共有多少台电脑?可以列成怎样的算式?它表示几个几相加?(板书:4个2)

(2)认识乘法教师说明:像这样几个相同的数相加还可以用乘法计算(板书课题:认识乘法)。

4个2相加就可以用乘法算,写成4×2或2×4 提问:4×2和2×4都表示几个几相加呢?等于几呢?(板书=8)教师在算式“4×2=8”中介绍乘号和读法(板书“乘号和4乘2”字样)学生读一读这个算式,再读一读“2×4=8”这个算式。教师再在“2×4=8”算式中介绍乘数和积,(板书各部分名称)

教师小结:4个2相加可以写成两个乘法算式4×2=8和2×4=8,他们都表示4个2相加。(教师的谈话巧妙地引入了乘法的学习;在两个乘法算式中分别介绍算式的读法和各部分名称则有机地分散了对于乘法的认识,使学生学得更明晰;引导学生的反思和适当的小结更让学生对于乘法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和深入的理解)

2、试一试

(1)学生观察图画,数一数有几个4,并填一填。

(2)想一想可以写成怎样的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再填一填。

(3)反馈核对。提问:计算4个5相加的和可以用几种方法计算?列乘法算式时是怎么想的?得数是怎么知道的?教师小结:看来几个几相加就可以写成几乘几。

(4)观察比较。请学生观察加法和乘法算式,比一比哪种写法比较简便。

(5)教师小结:几个相同的数连加时,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计算,教师没有在教学中直接说明,而是让学生在加法、乘法算式的自我比较中进行感受和获致,同时形成对乘法比较全面的理解;另外练习反馈时的提问有效地让学生感受到列乘法算式的思考方法。)

四、课堂总结想一想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又知道了些什么?(必要的学习反思和总结,有助于让学生养成学后思的好习惯,帮助他们把所学的新知及时存储和纳入相应的知识结构中去)

五、联系生活,感受应用。提问:想一想,生活中哪些问题也可以用乘法算?(联系生活的例举,可以考察学生对于乘法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

六、巩固练习。

2、想想做做2 学生独立填写,然后交流核对。

3、想想做做3

(1)第1题先让学生摆一摆,然后再列出加法和乘法算式。

(2)第2题学生独立看题,摆学具,填写。

(3)思考:写乘法算式的时候先要想什么呢?

4、想想做做4 同桌互相读一读,说一说,教师再指名几生进行反馈。

5、想想做做5 学生先填写,然后核对,再比较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注重强调读法和写法的统一。(多样的有层次的习题能全面地检查学生对于乘法意义的体会、理解程度和乘法读、写法以及各部分名称的掌握情况。每题反馈时有针对性的提问则能更深入地暴露学生的思维,了解学生学习的达成度。)

乘法教学设计范文(23篇)篇七

教学目标:。

1、能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数量关系。

2、会用线段图分析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3、经历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提高学生分析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经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数量关系分析过程。

教学难点:。

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解答方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

小黑板、多媒体。

教具准备:。

主题图、小组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同学们,我国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突出,所以应控制人口增长并需要保护好耕地。据统计,2003年世界人均耕地面积为2500平方米,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2/5。我国人均耕地面积是多少?谁愿意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积极举手发言)。

师:这是用分数乘法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进行有关的知识的.学习,揭示并板书课题:解决问题(一)。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从题目里你知道了哪些信息?需要解决的问题又是什么?

2、要解决我国人均耕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就要分析其中的条件和问题,怎样分析呢?(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师出示课本的线段图。

3、你会表示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吗?(生动手画图指名板演)。

4、给大家说说你是怎样表示的?

5、从线段图中你还知道什么?(师出示)“要求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就是求……”(指多名说)。

(师出示)“求2500的2/5是多少?“。

6、你们会算吗?动手试试。(指名板演):。

2500x2/5=1000(平方米)。

为什么要这样算?还有其它方法吗?(预设:2500÷5×2)。

结合计算结果,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进行国情教育。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一头鲸长28米,一个人的身高是鲸体长的2/35。这个人的身高多少米?

2、找出单位“1”,谁能解决,动手试试。

3、列式解决,讲评。

4、练习四第2题:让学生先找出题目中隐藏的单位“1”——全世界的丹顶鹤数2000只。

5、练习四第3题:让学生先找到单位“1”,再独立列式解答。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这节课你们一定有不少的收获吧,谁能说说?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乘法教学设计范文(23篇)篇八

课标要求与教材分析:

“认识乘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的内容。

本节课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让学生知道乘法的来源和含义十分重要。乘法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加法,乘法知识的生长点是几个相同数的连加,因此,教材是在与加法的比较中引入乘法的。主题图是草地上小动物的场景,让学生感知、理解几个相同数连加就表示几个几;几个几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认识乘法的意义及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和读写方法;通过教学让学生初步感知“求几个几的和是多少,用乘法写比较简便。”与过去的旧教材相比,苏教版新教材强化了几个几的实际含义,简化了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和读法。(不再区分乘数与被乘数,“×”读作“乘”等),删除了抽象的概念表述(乘法的定义、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等抽象用语)。

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掌握了加、减法的含义和100以内加、减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乘法的知识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认知上的一次飞跃。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对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和乘法计算及除法的含义和计算来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生比较熟悉两个数相加或不同的数相加,对几个相同的数相加接触较少。让学生通过“数一数”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经历把几个相同数的连加表示成乘法算式的学习过程,初步认识乘法的含义,初步体会乘法与加法的联系和区别;能正确读、写乘法算式,知道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通过加法算出简单乘法算式的积。

2、使学生经历从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几个几相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的过程,并通过观察、操作、分析和交流等活动,培养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3、使学生在初步认识乘法的过程中,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进一步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伴合作的意识。

课时课题认识乘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乘号,知道乘法的含义,初步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能对简单的实际问题进行初步的分析,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

3、通过列算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算式的奇妙与数字的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初步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中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从而深切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对几个相同的数连加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计算几个相同的数相加的能力,为认识乘法做好准备。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不断体会乘法的实际含义,在比较中感受乘法与加法的联系和区别,初步体验到求几个相同数的和,列乘法算式通常比加法算式简便。

使用教材的构想:

教材的安排没有把乘法的意义机械地灌输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不断体会乘法的实际含义。把认识乘法含义和应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紧密结合,优化概念形成过程。从蕴含乘法含义的例题启,把形成概念和应用概念融为一体。因此在使用教材教学时,让学生在操作、观察和思考的基础上充分理解和切实掌握。

一、认识几个几相加。

1、初步认识几个几相加。

(出示主题图)教师谈话:在春光明媚的一天,小白兔和它的邻居小鸡一起来到绿油油的草地上,一边玩着,一边寻找食物。请仔细看图,小白兔是几只在一起的?小鸡呢?(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小白兔是2只2只在一起的,小鸡是3只3只在一起的。)。

师:谁能用算式表示小白兔一共有多少只?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板书:2+2+2=6(只)]。

师追问:这里有几个2相加,得多少?(板书:3个2相加得6)。

师:刚才同学们表现得非常好!

老师想让你用算式表示小鸡一共有多少只?谁愿意试一试。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全班交流。

[板书:3+3+3+3=12(只),4个3相加得12]。

提问: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的加数,它们有什么特点?(同组小朋友可以互相讨论)。

2、补充生活中几个几相加的例子。

谈话:像这种相同的数相加的例子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

出示:比如一双筷子有2根,那么4双筷子有多少根?谁会列式?

(板书:2+2+2+2=8)。

这个算式是表示()个()相加得8。

再比如,每组都是4个小朋友,像这样的3组小朋友一共有多少人?谁会列式?(板书:4+4+4=12)。

这个算式是表示()个()相加得12。

3、不同角度感知几个几相加。

(出示以5×3形式排列的海绵宝宝)。

谁知道这儿一共有多少个海绵宝宝?

让学生独立观察得到:横看看是3个5相加,竖着看是5个3相加。

(板书:5+5+5=15,3个5相加。

3+3+3+3+3=15,5个3相加)。

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的得数,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不管是3个5相加,还是5个3相加,算出来的都是这儿一共有的聪明娃娃的个数,所以得数相同,都是15。

二、初步认识乘法。

1、创设情境,引入乘法。

谈话:一张电脑桌上有2台电脑,4张电脑桌上一共有多少台电脑?你是怎么知道的?(板书:2+2+2+2=8)6张桌上呢?9张桌上呢?(请学生把算式写在题纸上)。

师:同学们,你们在列式时感觉怎么样?

(学生可能会说算式太长了,太麻烦)。

师:有一种方法能解决这个算式太长的问题,你们想学吗?(板书课题:认识乘法)。

2、写、读乘法算式,了解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谈话:像4个2相加,还可以用乘法算。写作:4×2=8或2×4=8。

老师说明:在乘法算式中,等号前面的数叫乘数,等号后面的数叫积。

板书:4×2=8。

(乘数)(乘数)(积)。

介绍乘号、乘数、积等名称。(板书:4×2=8或2×4=8,并在算式下边标注乘号、乘数、积)。

3、教学“试一试”

(1)出示例图,自己先说说图意。

(2)提问:图中有几组小鸡?每组有几只鸡?求一共有多少只,是求几个几相加?

(3)学生填书,并写出一道加法和两道乘法算式,集体交流。

(4)讨论:求5个4的和是多少,哪种写法比较简便?

三、课堂训练与达标检测。

1、做“想想做做”第1题、第2题。

谈话:聪明娃娃带了几道题目来考考大家,有没有信心接受挑战?(出示题目)。

(1)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你能看图在括号里填上数,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吗?

学生填好后集体校对。

(2)学生独立完成第2题,集体交流时着重提问这道题是求是几个几朵?

2、完成“想想做做”3题。

谈话: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摆圆片的游戏。先看老师是怎样摆的。(出示两堆圆片,每堆5个)。

老师是怎么摆的?也就是摆了几个几?怎样列加法算式?怎样列乘法算式?你是怎样想的?

下面让小朋友自己来摆,听清要求:

(1)每堆摆2个,摆4堆。

(2)每堆摆4个,摆2堆。

你先摆的是几个几?又摆的是几个几?怎样列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把算式填在书上。

在小组内集体交流订正后提问:比较这两种摆法,你发现了什么?

3、完成“想想做做”4题。

读出乘法算式,再说出乘数和积各是什么。同桌同学先互说,再指名口答。

4、完成“想想做做”5题。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思考题:你会将下面加法算式变成乘法算式吗?

(1)12+12+12+6=()×()。

(2)6+6+6+3=()×()。

(3)10+10+5+5+10=()×()。

四、课堂小结。

认识乘法。

兔的只数:2+2+2=6(只)鸡的只数:3+3+3+3=12(只)。

3个2相加得64个3相加得12。

2+2+2+2=8(4个2相加)4+4+4=12(3个4相加)。

5+5+5=15(3个5相加)3+3+3+3+3=15(5个3相加)。

电脑的台数:2+2+2+2=8(台)。

4个2相加,可以写成:

4×2=8或2×4=8。

乘数乘数积。

教学反思:

学生一年级学过连加,但大多是不相同的几个数相加,对相同数的连加接触较少,而几个相同数连加是认识乘法的生长点。因而在教学中,从相同数连加的认识入手,通过一系列题目的训练,为学生认识乘法做好知识铺垫。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求新算法的欲望,引导学生感受相同数连加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通过比较,让学生感悟乘法计算的优越性。最后借助多样化、开放性的练习,让学生通过动手摆,动嘴说,动脑想,加深了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多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需要改进的地方:在学生动手摆、说的学习过程中,关注学生的面不够,今后要更多的关注学困生的思维训练。

文档为doc格式。

乘法教学设计范文(23篇)篇九

教学目的:

1、通过练习,加强对对乘法意义的认识,并能灵活运用乘法。

2、进一步体会乘法和加法之间的联系,能自觉地在练习中把两者有机结合统一。

3、能熟练读、写乘法算式,并加强对乘法各部分名称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

加强加法和乘法之间的沟通,深入理解乘法的意义,并能熟练运用。

教学准备:光盘、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练习。

1、学生介绍,老师适时板书。

回顾要点。

(1)“几个几相加”可以写成简便的乘法算式,乘法算式的意义就表示“几个几相加”

(2)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以及各部分的名称。

(3)计算乘法算式的积时可以想加法算式。

二、实践操作。

摆一摆。

3个2。

(1)学生独立摆,同桌检查。

(2)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3)说说两个算式的意义。

(4)追问:你是怎么计算出乘法算式的'结果的?(为什么只要想加法算式就可以呢)。

2个5,5个2。

每题过程同上,

读一读写的乘法算式,并说说各部分的名称。

三、巩固练习。

1、出示练习一第2题、第3题。

(1)四人小组:独立完成。

(2)交流汇报: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分别是如何得到的?进一步结合图分析两个算式的意义。

2、出示练习一第4题。

(1)四人小组:独立完成。

(2)交流汇报:这题和第2、3题有什么区别?没有了加法这个好朋友,怎么得出乘法算式呢?说说每个乘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3、出示第5题。

(1)独立完成。

(2)同桌检查:读一读乘法算式,说说各部分名称以及每个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课前思考1:

第1题要让学生实际动手摆一摆,结合摆的过程分别说一说各摆了几个几,从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几个几”的含义。

第2题重点要让学生理解图意,先说出各是几个几,再分别列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练习时要继续加强比较,进一步沟通乘法与加法的内在联系。教师在指导学生时,要先让他们看清每个鱼缸里有几条鱼,每组跳绳的有几个人,再分出有几个4条、几个5人。在此基础上列式,有利于学生实现由加法向乘法的过渡。

课前思考2:

本课要抓住“几个几”的理解,通过看图写加法算式再写成乘法算式,再说说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在加法中表示什么(一个是相同的加数,另一个是相同加数的个数)。这样一个过程来巩固孩子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和对加法与乘法之间关系的理解。

练习是否有效关键看孩子的参与程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有孩子的自主学习和思考,又要有小组的合作和交流,更要有老师的指导。要让每一个孩子都经历操作、思考、讨论和交流的过程,最后共享成果。

课前思考3:

这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几个几”。教学时可以让学生看图想一想,说一说,再完成填空。再要求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乘法教学设计范文(23篇)篇十

这单元内容分为两部分:口算乘法和笔算乘法、本课时是笔算乘法的起始课———不进位笔算乘法。教材首先呈现的是一个问题情境,利用已有知识经验计算乘法,最后介绍笔算乘法的方法。因此,理解乘法意义、掌握表内乘法、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以及笔算加减法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知识上、方法上的基础,同时,不进位笔算乘法的知识又为后续学习笔算进位乘法、笔算多位数乘多位数提供算理依据和算法模型。

1.经历自主建构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初步体会乘法竖式学习必要性。

2.学会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

3.在学习过程中,体验算法多样化,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增强应用意识。

自主建构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理解笔算乘法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首先,呈现两组题目:“同学们,你会算吗?”

(1)8+16=(2)45-9=

177+64= 305-87=

学生可以口算或笔算。从而明确加、减发笔算的三要素:竖式写法、笔算顺序和结果定位。围绕这三方面进入新课教学。

二、建构方法

(一)体会笔算必要性

“聪聪、芳芳、玲玲各有12颗珠子,他们一共有多少颗呢?”

学生列出算式12×3(板书:12×3)

今天我们一起探究怎么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指算式)(讲完再贴:多位数乘一位数)

“那么,12×3你会怎样算呢?”学生可能出现以下的情况:

※根据乘法意义变乘为加算出得数,

※根据情境图数出结果,我利用图形的直观将数数的过程整理出口算算式。(ppt)

这时,学生根据刚才汇报的算法,联系加、减法可以笔算,推测乘法也可以笔算。(板书:笔算)我对学生大胆地猜测加以鼓励,并提出:如果可以笔算,我们就从竖式写法、笔算顺序和结果定位三方面来研究吧。

(二)探究笔算方法

1、多种算法、引发矛盾

我借助口算算式提出疑问:“同学们,根据口算的过程你能写出心目中的乘法竖式吗?”我放手让学生带着思考,自己尝试写出乘法竖式。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这些笔算中,哪些是合理的呢?”

2、比较算法,分析矛盾:

(1)竖式写法

观察竖式,因数位置的写对了吗?学生会借助加、减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很快发现这个竖式末位没有对齐。“棒极了!孩子们,写乘法竖式时因数的末位要对齐。”

(2)笔算顺序

然后再引导学生观察前2个竖式,其中的6、30、36,分别是怎么算出来的?学生会结合口算算式说理,是用3分别去乘12个位的2和十位的1,再把积合起来。考虑到今天的教学内容从个位乘起的优越性体现不明显,本节课允许学生从个位或十位乘起,把从个位乘起的算法留到笔算进位乘法时再解决。

接着,我针对这个竖式提出质疑:“有的同学这样算可以吗?为什么?”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笔算乘法是用第二个因数分别去乘第一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

(3)结果定位

“那么,这道竖式结果也是36,怎么算的呢?”我充分地让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展现笔算过程,结合学生的说理先动态演示,30的零可以省略不写,直接在十位上写3,合起来就是36。然后我在黑板上完整地示范笔算过程。

(三)优化笔算方法

为了进一步巩固乘法的笔算方法,我出示两道对应的.练习:

4 1 2 3

× 2 × 3

学生完成后,我提出问题:“为什么有的同学算得这样快?你有什么小窍门呢?”学生争先恐后地说,“我用这种方法算得又快又准,我喜欢这种简单方法。”真的吗?我们用这种简洁的笔算方法尝试再算两道题。并且边算边说出笔算过程:

2 1 1 1

× 2 × 5

三、巩固应用

(一)基础练习

(1)出示课本第74页做一做

(2)第75页第2题的三小题

【设计意图:及时巩固算法,形成计算技能。】

(二)综合练习

出示课本第75页第1题和第3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四、总结提升

这个部分,我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进行回顾。

乘法教学设计范文(23篇)篇十一

(一)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乘法是几个相同的加数相加的简便形式的创造过程,从中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和区别。能正确地读、写乘法算式。

能力目标:让学生从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并在根据数学问题列乘法算式的活动中,培养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在初步认识乘法并应用乘法的教学中,继续培养学生数学的兴趣和合作学习的态度。教学重点:建立乘法的概念,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谈话导入,1、师生谈话,通过“玩”的谈话引出游乐场,并出示情景图。

师:同学们,今天咱们先谈谈玩的事情,有兴趣吗?谁给大家说说,你去那些地方玩过?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幅游乐场的图片。(出示图片)。

2、学生观察情景图,鼓励学生说一说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给学生充分表达想法的机会。

【设计意图】在“玩”的谈话中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让学生观察情景图,交流发现的信息,根据了解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身边的事物,以及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有利于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1、观察写出的所有算式,启发学生发现相同加数算式的特点。给学生充分观察交流的时间,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发现。初步了解“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定义。

(学生会说出不同的意见,如果学生发现不了特点,教师可引导,这边几道算式的加数有什么特点?学生可能一个一个算式的说如:3+3=6种加数都是3„„教师概括:每个算式中的加数都是相同的。)。

【设计意图】。

在观察、讨论的过程中了解算式的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的习惯和简单归纳的能力。也是认识乘法的必要过程。

2、教师说加法算式,学生写,有意识地说一个长一点的加法算式,引导学生想办法解决问题,引出学习乘法的需要。如:100个3相加,归纳求几个几相加可以用加法计算,也可用乘法计算。

3、学生自己写算式,了解乘法的意义,认识乘法,并介绍乘法的写法和各部分的名称。

【设计意图】。

学生自己写算式,一方面了解学生对相同加数的理解水平;另一方面,为后面改写算式创造素材,重要的是引出学习乘法的意义。激发学习乘法的兴趣。

4、鼓励学生把其他几个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的空间,巩固所学知识。

5、通过交流学生学习的成果,使学生初步体验用乘法计算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比较简便。

三、揭示课题,体验生活。

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位新朋友,——乘法,(板书课题:认识乘法)其实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我们的周围就有很多可以用乘法来解决的问题,如我们每只手上有5个手指头,我们的双手就有2个5可以有2×5=10或5×2=10来计算。

师:在生活中你还能举那些这样的例子吗?生交流。

四、简单应用,形成能力。

1、教师提出摆花片的要求,引出数学问题,让学生独立操作,然后交流摆的方法。

2、鼓励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教师注意了解学生写算式的情况,使下面的交流活动做到心中有数。

3、交流计算方法。对直接写出来乘法算式的同学给予激励性、导向性评价,并让学生读一读写出的乘法算式。

4、乘法的简单应用,考查学生能否会写出两个乘法算式。出示:同学们看小花猫也来为我们喝彩,谁会算一算来了多少只小花猫。

5、拓展练习,呈现算式并讨论。

师:3+3+3+3+2能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为什么?

五、反思回顾,

总结。

收获。

同学们,这一堂课上的快乐吗?快乐重要,但学习知识更重要。想一想这节课你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今天我们只是初步认识了乘法,今后还有很多内容等待我们去学习呢。学会了知识,在今后的实际生活中就能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

乘法教学设计范文(23篇)篇十二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p68~69页《口算乘法》主题图及例1。

【教学内容分析】。

口算乘法是笔算乘法的基础,学生必须掌握口算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口算。这是为今后笔算乘法学习中能准确较快地计算作铺垫。

【学习者分析】。

三年级学生有了两年的数学学习经历。

已经适应了新教材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在二年级时学习了表内乘法对乘法的意义有了初步的认识表内乘法已熟练口算。教学时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运用知识的迁移转化到整十数、整百数、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学习中较容易理解和掌握。

【设计理念】。

数与计算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是人们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主要手段,是人们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知识技能。《数学课程标准》提到小学数学学习要初步建立数感,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减少单纯的技能训练和单一的传授“算理”。本节课的教学思路是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轻松学习整十数、整百数、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以学生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通过观察、比较、类推得出口算方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的解答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在自主探究学习活动中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复习旧知识,为探究学习新课作铺地。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更努力地学习、探究数学知识。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在拓展练习时,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之情,体会到学习数学有无穷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2、难点:引导学生探索发现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口算技巧,并能熟练运用进行口算。

【教学资源】。

教学ppt课件、练习纸等。

【教学策略】。

自主探索,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1】。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教师活动:

点击课件《过河》逐一出示复习题。(看谁先过河)。

2×9=5×6=20+20+20=。

2个十相加和是多少?4个100相加得多少?

2、学生活动:

独立思考,自主完成复习题(将答案写在练习纸上);小组讨论计算结果;小组长汇报结果。

(设计意图:计算学习是枯燥乏味的,机械的训练使学生更加厌烦,运用新技术,创设激趣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使枯燥的计算例题讲析变得生动、形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便会感到轻松愉快、兴趣盎然。)。

【教学活动2】。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新知识(一)——学习例1。

1、教师活动(课件出示主题图):

(1)课件演示主题图《游乐场》;游乐场价格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学生将所提问题写在练习纸上。)(师:小精灵会给我们提什么样的问题呢?)。

1:(2)探究例1○。

1:坐旋转木马每人2元,9人要多少钱?10人要多少钱?例1○。

2:(3)探究例1○。

2:坐碰碰车每人3元,20人要多少钱?例1○。

2、学生活动:

1、例1○2的解决方法。(1)自主探究例1○。

(将解答过程写在练习纸上)。

(2)小组合作讨论解答方法。由小组代表汇报计算结果。

(设计意图:1、数学学习生活化是新课程的一个显著特点,强调教师的教学要和儿童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数学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知识不是高深莫测的。数学学习不是空洞的、枯燥乏味的。

2、数学学习过程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充分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参与者和引导者。)。

【教学活动3】。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新知识(二)——学习整百、整千乘一位数的方法。

1、教师活动(1):(课件演示左边计算式子)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4=1×4=4。

10×4=10×4=40。

100×4=100×4=400。

1000×4=1000×4=4000。

6×5=6×5=30。

60×5=60×5=300。

600×5=600×5=3000。

6000×5=6000×5=30000。

2、学生活动(1):动手计算(左边算式),小组成员核对;代表汇报计算结果。

3、教师活动(2):课件演示计算结果(右边算式),引导学生观察算式中的第一个因数与积(特别是红色字体),发现规律。

4、学生活动(2):认真观察,比较、类推,发现规律。

(设计意图: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教学活动4】。

全课总结。

1、教师活动:(课件出示)你这节课的收获是什么?

2、学生活动:将收获写在练习纸上。小组讨论,代表汇报学习收获。

生1: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乘一位数的计算都可以用口算。

生2:计算时,一般把其中的几十、几百、几千分别看成几个十、几个百、几个千,然后用一位数乘。

生3:还可以将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字与一位数相乘。然后看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结果后面补几个0。

(设计意图:将本节课学习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总结。以学生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通过观察、比较、类推得出口算方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的'解答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无穷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心情。)。

【教学活动5】。

实际运用,解决问题。

1、教师活动:(课件演示)口算下面各题:

10×4=10×6=10×8=。

30×4=40×6=60×8=。

200×4=500×6=300×8=。

2、学生活动:

在练习纸上作答,小组讨论,汇报结果。

(设计意图: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实际运用,解决问题是检验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设计难易适中的练习,让不同学生轻松愉快地完成,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参考文献:《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解读(修改稿)》雷玉芳2月21日。

乘法教学设计范文(23篇)篇十三

1、正确地进行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

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1、理解算理、掌握算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能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

1、出示准备题,师根据学生的口算,逐题写出每题的得数。

20×312×4200×31200×4×3120×42、提问:观察每组题,你发现了什么:

第二个因数不变,第一个因数末尾有几个0,积的末尾就添写几个0。

3、怎样算比较简便:(学生交流口算方法)。

小结学生的回答:第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先用第二个因数去乘第一个因数中0前面的数,再看第一个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后面添写几个0。

根据学生的分析回答,列出算式:280×3=?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尝试计算。师巡视。

师引导学生先估算,再在练习本上试做,做完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算法。

学生汇报,展示不同的算法,说出算理。

280×3=840(元)。

第一种算法:

第二种算法:

1、生解释算法一:先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位数。由于第一个乘数个位上是0,乘3后还得0,所以积的个位上也是0,这个0起占位作用。

2、生解释算法二:把280看成28个十乘3,先算28乘3,所以写竖式时把8和3对齐。得出的84表示84个十,这时再把第一个乘数末尾的.0落下来,这个0起占位作用。

3、师小结:计算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时,先用一个因数0前面的数乘另一个因数,再看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

4、如果用第二种算法,笔算时,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1)列竖式时要怎样对齐?第二个因数要和第一个因数0前面的数对齐。

(2)怎样相乘?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

(3)乘完后怎样写0?看因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几个0。

1、做一做。

420×6370×5130×9260×7。

2、把乘得的积填在下面的空格里。

3、王叔叔平均1小时能检测230个零件,他每天工作8小时,共能检测多少个零件。

乘法教学设计范文(23篇)篇十四

课前梳理巩固两位数乘一位数、几百几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既是对旧知的复习,也是本节课学习内容的一个铺垫。

1.创设情境,探究算理。

超市进了一批橙子,请大家帮忙整理整理。

(1)出示主题图。

(2)观察主题图,说说图中的数学信息并提出问题。

(3)学生列式汇报,教师板书:6×10=。

(4)小组合作,探究算理。

怎样才能算出得数?小组合作来试一试吧!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得出不同算法。

(5)小组代表汇报口算方法,教师根据汇报板书。

算法预设:

方法一:10盒橙子,可以先算9盒的个数,再加上1盒的个数。6×9=54,54+6=60(个)。

方法二:

方法三:先不看0,1×6=6,再在结果后加上0,所以6×10=60(个)。

……。

【设计意图】情境图直观生动,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便于学生理解算理,探究多种算法。

2.深入练习,知识迁移。

(1)计算下列各题。

5×10=9×10=18×10=40×10=。

(2)指名汇报各题口算方法。

(3)说说你喜欢哪一种方法,说说原因。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自主探究口算的方法,体会算法多样化,发散学生思维。学生在练习之后,体会并掌握最简便的口算方法。

3.层层递进,探究新知。

(1)出示主题图:

超市预定的苹果也到货了,同学们愿意帮帮忙吗?

(2)观察主题图,说说图中的数学信息并提出问题。

(3)学生列式汇报,教师板书:12×20=。

(4)想一想:12×20应该怎样口算呢?

引导观察主题图,思考多种方法。

先独立想一想,可以小声地说一说。

方法一:12×2=24,24×10=240(个)。

方法二:

【设计意图】现实情境是学生列算式的依据,通过直观的情境图,加深学生对情境的理解,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得出不同的算法,再通过练习,优化算法。

(6)再思考:超市进了200盒苹果,每盒12个,一共有多少个?

学生独立列式,思考口算方法。

(7)与同桌交流口算方法,说说口算时是怎么想的。

(8)学生总结口算方法,并说说自己喜欢的算法。

1.指导学生完成“做一做”。

(1)独立思考完成第一列和第三列。

(2)根据前面学习的经验,你能说一说你想怎么计算它们的结果吗?

(3)寻找两题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说一说,再完成第二列和第四列的计算。

【设计意图】在掌握了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基础上,引导学习探究计算方法,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整百数、几百几十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2.育苗路小学安排三年级同学去游乐园玩,三(1)班有52人,三(2)班有50人,三(3)班有58人,游乐园的游乐项目票价如下:

(1)三(2)班同学一起去玩蹦蹦床,交给售票员1000元,够吗?

(2)三年级同学一同去玩旋转木马,需要花多少钱买票?

(3)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两位数乘整十数、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方法,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会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这节课我们解决了不少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乘法教学设计范文(23篇)篇十五

1、结合“摆筷子”的具体情境,经历编制2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编制乘法口诀的方法。

2、掌握2的乘法口诀,会用已学过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进行简单的实际问题。

口算卡片,小黑板。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小明家今天中午来了客人,吃饭时该怎样来放筷子呢?

(二)学具操作、自主探究。

1。谁来说说怎么来放筷子。

引导学生知道“一双”就是2根筷子。

2。画一画。

3。填一填。

填好得数后,引导学生写出乘法算式。

整理2的乘法算式,

4。尝试编出有关2的乘法口诀。

(三)巩固新知。

1.用一句口诀来算2道算式。

2.在表中,把1,2,5—9分别与2相乘,将得到的数画上圈。

3.算一算。

4.游戏。

一个人有几只手,有几个手指?

4人有几只手,有几个手指?

8人有几只手,有几个手指?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2的乘法口诀,同学们你们会用这些口诀进行计算了吗?

(五)板书设计。

1×2=2一二得二2×1=2。

2×2=4二二得四2×2=4。

2×3=6二三得六3×2=6。

2×4=8二四得八4×2=8。

2×5=10二五一十5×2=10。

2×6=12二六十二6×2=12。

2×7=14二七十四7×2=14。

2×8=16二八十六8×2=16。

2×9=18二九十八9×2=18。

乘法教学设计范文(23篇)篇十六

教学内容:

教材p15例8及练习第1~5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用所学小数乘法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从中掌握一些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的过程,及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熟练正确地计算,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启发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计算下列各式:

教师找三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稿纸上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师:刚才同学们完成得都很好!这三题都是有关小数的乘法计算,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进一步学习小数乘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教材第15页例8的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情境图,并说说从情境图中能获得哪些信息。

学生观察情境图,然后说说自己的发现。

生1:图中的这位妈妈买了2袋大米和0.8kg肉,每千克肉26.5元。

生2:鸡蛋有10元一盒的和20元一盒的。

生3:图片中的这位妈妈只带了100元。

师:很好!为了方便大家更好地解决问题,我们可以将这些信息用表格的形式表示出来。如下表所示:(教材第15页表格)。

单价。

数量。

总价。

大米。

30.6。

2

26.5。

0.8。

鸡蛋。

10。

1

师:同学们能将上表中的空格填写完整吗?

学生独立计算,并填写教材第15页表格。

师:题中的问题是什么呢?

师:那么怎么解决第一个问题呢?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说说自己的方法。

生1:我是用计算器算的。买2袋大米和0.8kg肉所花去的钱是61.2+21.2=82.4(元),1够买10元一盒的鸡蛋。

生2:我是估算的。1袋大米不到31元,2袋大米不到62元;肉的价钱不到27元;再买一盒10元的鸡蛋,总共不超过62+27+10=99(元),所以用剩下的钱还够买一盒10元的鸡蛋。

师:剩下的.钱够不够买一盒20元的鸡蛋呢?

生3:我也是用估算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的。1袋大米超过30元,2袋大米超过60元;lkg肉超过25元,0.8kg肉也就超过25×0.8=20(元)。如果再买20元一盒的鸡蛋,总共就超过了60+20+30=110(元),110100,所以用剩下的钱不够买一盒20元的鸡蛋。

2.回顾与反思。

对比用计算器和估算两种方法,我们很容易发现,有时用估算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比较简单。

比较估算的两种方法,我们发现,第一种方法是把数往大了估,还没有超过100元,说明带100元钱够买这些东西了,第二种方法是把数往小了估,正好等于或大于100元,说明带100元钱不够。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17页练习四的第3题。

这个房间地面的面积为:

8.1×5.2=42.12(平方米)。

一块地砖的面积为:0.6×0.6=0.36(平方米),

所以100块这样的地砖不够铺这个房间的地面。

2.完成教材第17页练习四的第4题。

0.25×15=3.75(千米),所以王老师家离学校3.75千米。

5×0.8=4(千米),43.75,所以王老师步行0.8小时能到学校。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可以与大家分享一下吗?

学生发言,教师点评。

作业:完成教材第17页练习四的第1、2、5题。

解决问题。

单价。

数量。

总价。

大米。

30.6。

2

61.2。

26.5。

0.8。

21.2。

鸡蛋。

10。

1

10。

乘法教学设计范文(23篇)篇十七

2、把240缩小10、100、1000、10000是。

同步口答追问指出:移动小数点位数不够添0补足。

3、评议追问算法随即揭题。

1、例30.36×0.24。

试算集体评议比一比一样对吗?追问:为什么积的十分位上是0?

你能用交换因数位置的`方法验算吗?

结果怎样?说明什么?

2、例4小明体重35.5千克,爸爸体重是小明的1.8倍,爸爸体重多少千克?

集体读怎样列式?为什么用乘法?35.5×1.8表示什么意思?

估计积比35.5大还是小?为什么练习简评。

3、香蕉买多少元?

每千克3.6元。

师引出第一条规律,生说规律2、3。

一个大于0的数乘,积这个数。

应用规律比较大小。

3.2×0.8○3.2。

0.56×1○0.56。

0.63×1.1○0.63。

0.9×2.7○2.7。

练一练1。

练一练2。

乘法教学设计范文(23篇)篇十八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乘法估算”。

1、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能根据题目的特点估算。

2、培养学生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

掌握估算的方法。

根据具体问题进行估算。

复习引入。

师提问: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估算。谁知道什么是估算呢?

生答:就是估计着算,大概的算一下。

生答:就是求咱们刚学的近似数。

生答:在实际生活中,有时也只要算出近似数,不需要算出准确数。这样的计算叫估算。

创设情景。

师:你能帮老师估算出结果吗?

生:714+987=1701。

生:714+987≈1700,把714看成700,把987看成1000。

师:同学们,你们说哪种方法对呢?

生1:第一种对,算得很正确。

生2:第二种对,现在要我们算得是大约多少元。

学生展开讨论。

师总结:在加法估算的时候,就是把接近整十整百的数看作整十整百后,再进行计算。

深入探究。

师出示问题:三年级每班平均捐款202元,4个班大约多少元?

师:请你试着估算出他们的结果。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把202看成200,然后200×4=800元。

生:乘法估算和加法估算一样,把要估算的数看成整十整百的数,再计算。

小组合作练习。

你现在知道了乘法估算的方法,那就来完成下面的练习吧!

师出示练习题,

妈妈要买5袋饼干,每袋1元8角,带多少钱合适?

要求(1)你试着估算;(2)说一说你是怎样估算的?

师:你们的答案都一样吗?

生:有的一样,有的不一样。

师:谁能说一说,为什么用相同的方法而得出不一样的结果呢?

生:因为前三个算式都只有一个数接近整十整百,所以得数都一样。而后两个式子都有两个数接近整十整百,有的同学只把其中一个数看成整十整百了,所以容易弄错。

师出示例11。

生:列式解答。

生1:58≈6060×3=180(元)。

生2:50×3=150(元)8×3=24元150+24=174(元)。

师:用这些钱买3个足球,每个足球74元,够不够。

学生解答,并汇报结果。

生:200元钱不够。

三、巩固练习,完成做一做。

四、小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指名回答。

生2:要想把乘法估算的结果与准确结果接近,就要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而定。

生3:我们生活中如遇到要估算的情况,我们知道怎么做了。

从现在学生们的情况来看,他们习惯于精确计算,对估算的意识很淡薄,对估算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与作用,还没有真实的体验和感受,从而使他们在认识和行为上都“不太习惯”。具体表现在:估算方法的运用不灵活,要求估算结果却进行精确计算等,因此如何让学生明白估算的作用与价值,弄清精算与估算之间的区别与联系,逐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在学习生活中自觉运用估算,是我们进行教学的目的。但估算意识的培养,不是一下就能完成的,需要有一个长期的练习与积累的过程,需要我们教师经常的给学生创设估算的情景与机会,作为估算的起始课,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掌握估算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感受估算的意义与价值。

乘法教学设计范文(23篇)篇十九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2~3页例1、例2及做一做,练习一第1~5题。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掌握小数乘整数的一般方法,会比较熟练地进行笔算。

2.使学生经历将小数乘整数转化为整数乘整数的过程,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

3.使学生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源于生活,生活需要数学,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课件。

一、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一)课件呈现,寻找信息。

1.课件呈现放风筝的情境以及各种不同形状的风筝。

2.课件呈现买风筝的情境(例1的主题图),画面上醒目地显示四种形状各异、价格不同的风筝。

3.设问:从图中你能看出哪些数学信息?

(二)提出问题,揭示课题。

1.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先来解决买3个蝴蝶风筝多少钱的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教师板书或ppt课件呈现:3.53=)。

2.追问: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过的算式有什么不同呢?

3.引导: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数乘整数。(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

二、自主尝试,感悟算理。

(一)感知算理。

1.算一算:3.53,可以怎样计算?

给足时间,让每一位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独立计算出买3个蝴蝶风筝所需的钱数。教师巡视,注意发现学生中的不同计算思路。

2.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的计算思路可能有:用加法进行计算;改写为复名数进行计算;化元为角进行计算等。

(二)重点分析、研讨化元为角算法的算理。

1.组织全班学生对上述多种不同解法逐一进行分析、评价和充分肯定。

2.引导学生着重分析化元为角的计算方法。

师:上述几种算法中,你认为哪种算法比较简单?这种算法中的关键是什么?

乘法教学设计范文(23篇)篇二十

课标要求与教材分析:

“认识乘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的内容。

本节课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让学生知道乘法的来源和含义十分重要。乘法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加法,乘法知识的生长点是几个相同数的连加,因此,教材是在与加法的比较中引入乘法的。主题图是草地上小动物的场景,让学生感知、理解几个相同数连加就表示几个几;几个几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认识乘法的意义及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和读写方法;通过教学让学生初步感知“求几个几的和是多少,用乘法写比较简便。”与过去的旧教材相比,苏教版新教材强化了几个几的实际含义,简化了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和读法。(不再区分乘数与被乘数,“×”读作“乘”等),删除了抽象的概念表述(乘法的定义、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等抽象用语)。

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掌握了加、减法的含义和100以内加、减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乘法的知识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认知上的一次飞跃。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对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和乘法计算及除法的含义和计算来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生比较熟悉两个数相加或不同的数相加,对几个相同的数相加接触较少。让学生通过“数一数”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经历把几个相同数的连加表示成乘法算式的学习过程,初步认识乘法的含义,初步体会乘法与加法的联系和区别;能正确读、写乘法算式,知道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通过加法算出简单乘法算式的积。

2、使学生经历从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几个几相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的过程,并通过观察、操作、分析和交流等活动,培养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3、使学生在初步认识乘法的过程中,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进一步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伴合作的意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乘号,知道乘法的含义,初步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能对简单的实际问题进行初步的分析,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

3、通过列算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算式的奇妙与数字的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初步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中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从而深切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对几个相同的数连加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计算几个相同的数相加的能力,为认识乘法做好准备。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不断体会乘法的实际含义,在比较中感受乘法与加法的联系和区别,初步体验到求几个相同数的和,列乘法算式通常比加法算式简便。

使用教材的构想:

教材的安排没有把乘法的意义机械地灌输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不断体会乘法的实际含义。把认识乘法含义和应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紧密结合,优化概念形成过程。从蕴含乘法含义的例题启,把形成概念和应用概念融为一体。因此在使用教材教学时,让学生在操作、观察和思考的基础上充分理解和切实掌握。

一、认识几个几相加。

1.初步认识几个几相加。

(出示主题图)教师谈话:在春光明媚的一天,小白兔和它的邻居小鸡一起来到绿油油的草地上,一边玩着,一边寻找食物。请仔细看图,小白兔是几只在一起的?小鸡呢?(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小白兔是2只2只在一起的,小鸡是3只3只在一起的。)。

师:谁能用算式表示小白兔一共有多少只?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板书:2+2+2=6(只)]。

师追问:这里有几个2相加,得多少?(板书:3个2相加得6)。

师:刚才同学们表现得非常好!

老师想让你用算式表示小鸡一共有多少只?谁愿意试一试。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全班交流。

[板书:3+3+3+3=12(只),4个3相加得12]。

提问: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的加数,它们有什么特点?(同组小朋友可以互相讨论)。

2.补充生活中几个几相加的例子。

谈话:像这种相同的数相加的例子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

出示:比如一双筷子有2根,那么4双筷子有多少根?谁会列式?

(板书:2+2+2+2=8)。

这个算式是表示()个()相加得8。

再比如,每组都是4个小朋友,像这样的3组小朋友一共有多少人?谁会列式?(板书:4+4+4=12)。

这个算式是表示()个()相加得12。

3.不同角度感知几个几相加。

(出示以5×3形式排列的海绵宝宝)。

谁知道这儿一共有多少个海绵宝宝?

让学生独立观察得到:横看看是3个5相加,竖着看是5个3相加。

(板书:5+5+5=15,     3个5相加。

3+3+3+3+3=15, 5个3相加)。

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的得数,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不管是3个5相加,还是5个3相加,算出来的都是这儿一共有的聪明娃娃的个数,所以得数相同,都是15。

1.创设情境,引入乘法。

谈话:一张电脑桌上有2台电脑,4张电脑桌上一共有多少台电脑?你是怎么知道的?(板书:2+2+2+2=8)6张桌上呢?9张桌上呢?(请学生把算式写在题纸上)。

师:同学们,你们在列式时感觉怎么样?

(学生可能会说算式太长了,太麻烦)。

师:有一种方法能解决这个算式太长的问题,你们想学吗?(板书课题:认识乘法)。

2.写、读乘法算式,了解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谈话:像4个2相加,还可以用乘法算。写作:4×2=8或2×4=8。

老师说明:在乘法算式中,等号前面的数叫乘数,等号后面的数叫积。

板书:4 × 2 = 8。

(乘数)(乘数)(积)。

介绍乘号、乘数、积等名称。(板书:4×2=8或2×4=8,并在算式下边标注乘号、乘数、积)。

3、教学“试一试”

(1)出示例图,自己先说说图意。

(2)提问:图中有几组小鸡?每组有几只鸡?求一共有多少只,是求几个几相加?

(3)学生填书,并写出一道加法和两道乘法算式,集体交流。

(4)讨论:求5个4的和是多少,哪种写法比较简便?

4、反思乘法的意义。

三、课堂训练与达标检测。

1.做“想想做做”第1题、第2题。

谈话:聪明娃娃带了几道题目来考考大家,有没有信心接受挑战?(出示题目)。

学生填好后集体校对。

(2)学生独立完成第2题,集体交流时着重提问这道题是求是几个几朵?

2、完成“想想做做”3题。

谈话: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摆圆片的游戏。先看老师是怎样摆的。(出示两堆圆片,每堆5个)。

下面让小朋友自己来摆,听清要求:

(1)每堆摆2个,摆4堆。

(2)每堆摆4个,摆2堆。

你先摆的是几个几?又摆的是几个几?怎样列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把算式填在书上。

在小组内集体交流订正后提问:比较这两种摆法,你发现了什么?

3、完成“想想做做”4题。

读出乘法算式,再说出乘数和积各是什么。同桌同学先互说,再指名口答。

4、完成“想想做做”5题。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思考题:你会将下面加法算式变成乘法算式吗?

(1)12+12+12+6=( )×( )。

(2)6+6+6+3=( )×( )。

(3)10+10+5+5+10=( )×( )。

四、课堂小结。

兔的只数:2+2+2=6(只)         鸡的只数:3+3+3+3=12(只)。

3个2相加得6                     4个3相加得12。

2+2+2+2=8(4个2相加)              4+4+4=12(3个4相加)。

5+5+5=15(3个5相加)             3+3+3+3+3=15(5个3相加)。

电脑的台数:2+2+2+2=8(台)。

4个2相加,可以写成:

4×2=8或  2  × 4  =  8。

乘数   乘数    积。

教学反思:学生一年级学过连加,但大多是不相同的几个数相加,对相同数的连加接触较少,而几个相同数连加是认识乘法的生长点。因而在教学中,从相同数连加的认识入手,通过一系列题目的训练,为学生认识乘法做好知识铺垫。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求新算法的欲望,引导学生感受相同数连加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通过比较,让学生感悟乘法计算的优越性。最后借助多样化、开放性的练习,让学生通过动手摆,动嘴说,动脑想,加深了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多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需要改进的地方:在学生动手摆、说的学习过程中,关注学生的面不够,今后要更多的关注学困生的思维训练。

乘法教学设计范文(23篇)篇二十一

《标准》认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在"探究新知"这一过程中,创设一些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和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在动脑观察中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方法,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明白算理,掌握算法。

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一个难点。所以,教材中将这部分内容专门作为一段,安排在学生掌握了用一位数乘多位数的一般方法之后,以便学生集中学习0在乘的过程中的具体处理方法。

教材中先讲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一结论在小学阶段包含了0乘非零自然数、非零自然数乘0和0乘0三种情况。对于0乘非零自然数,可以用乘法的意义来解释,即表示几个0的和。

例5教学关于0的乘法,说明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为后继教学做好准备。"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个结论在小学阶段包含0和任一非0自然数相乘及0乘0两种情况。对于0和非0自然数相乘,可以用乘法的意义来解释,即表示几个几的和。对于0乘0,就不能用乘法的意义来解释。这种情况在数学理论上只是一种补充规定,在教学中只能直接告诉学生,不宜作其他的解释。

例5首先呈现了一幅极富情趣的主题图:七仙女向王母娘娘汇报说,仙桃都被孙悟空吃光了,一个大仙桃也没摘到。由此引出小精灵问:"一共摘了多少个仙桃?"的问题。然后通过加法和乘法的计算,得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结论。

例6教学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这里教材也呈现出了一幅有趣的主题画,老寿星因为天天到公园散步所以才会长寿。他每天都要在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的公园里步行3圈,从而引出了问题:你能算出老寿星每天要步行多少米吗?鼓励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教材出示了学生的两种算法,既可互相对照,又体现多种算法。对于分步计算的方法,因为进位难度降低,所以还可以鼓励有能力的学生从高位算起,直接进行口算。

有一个因数是0的乘法、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和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一个难点。教材将这部分内容安排在学生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一般方法之后,以便学生集中学习0在乘的过程中的具体处理方法。由于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学生已能根据问题进行讨论交流,使"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的规律呈现出来。学生在出次接触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会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及强烈的探索欲望。但在计算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特别注意:不管因数中间是否有0,都要用这个一位数去乘多位数每个数位上的数,即使十位上是0也要乘。当个位8不满十时,十位上要用0占位。对于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要加强比较和改错的教学。

1、知道"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经历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过程,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体验类推、迁移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4、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积极探索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准确地进行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结论。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乘法教学设计范文(23篇)篇二十二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习,使学生得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结论。

2、在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一般方法之后,能利用一般笔算方法自主学习、掌握因数中间有0的笔算方法。

方法与过程:能运用学过的计算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并能和同学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情感与态度:学生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理解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与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准确、迅速地进行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笔算。

根据这一教学目标,本人设计教案时主要抓住以下几个特点:

故事向来是低年级学生的爱好,因此,根据课本插图,把摘鲜桃的情节让学生编成一个简单的小故事:“王母娘娘叫七个仙女到蟠桃园去摘仙桃回来准备祝寿,仙女们来到蟠桃园,看见孙悟空在吃蟠桃,树上一个蟠桃也没有了,仙女们回来,想王母娘娘报告情况……”适时提出问题:“一共摘了多少个仙桃?”由此引出连续几个0相加,可以用乘法表示,结果等于0,又通过“想一想:0×3=0,9×0=0,0×0=0”,紧接着学生又举出0×()=0的例子,观察后得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在这里我又设计孙悟空两手一共拿几个桃子?0+7个,和0×7进行比较,初步让学生感知0+7和0×7在意义上的区别,紧着在学生完成一组口算题的基础上,通过两组题0×5=00+5=5和8×0=08+0=8,再次比较,使他们发现0和一个数相乘与0和一个数相加意义上的区别。接着又以老寿星散步的故事引出第二个知识点,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进入学习。

求寿星每天散步多少米?可以用估算,也可以用口算用,还可以用竖式计算。学生用竖式计算时,要求学生说说计算过程,特别注意两个问题:

1、与0相乘时怎么处理?

2、十位上为什么只写进位2,(又一次让学生感受到0和一个数相乘与0和一个数相加的区别)。

508。

×3。

1524。

另一种方法是分步计算的方法:这种方法鼓励学生直接进行口算,从高位算起。

500×3=1500。

8×3=24。

1500+24=1524。

学完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时,做一些相关练习,其中包括0和别的数相加,看学生是否能正确比较计算。学完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后,通过207×8和502×3的比较,再次让学生感受到0和一个数相乘与0和一个数相加的区别,并让学生掌握个位相乘不满时,一位数和十位相乘要用0占位。

回顾整个课堂,应该说学生掌握情况还可以。我最满意的地方通过几次对比,使学生真正意义上了解了0和一个数相乘与0和一个数相加的区别,在计算时才不会出错。不足的地方:口算方法,503×8=1524,0×3=0这一步处理的有些过急,不应该擦掉,这样能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时,不管多位数中间有没有0,都要用一位数去乘多位数数位上的每一位数。

乘法教学设计范文(23篇)篇二十三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87页。

1.让学生整理并熟记1-6的乘法口诀表。熟练地运用口诀进行乘法计算。

2.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

一、回忆搜集再现。

师:小朋友,我们学过哪些乘法口诀?

师:闭上眼睛想一想,1~6的乘法口诀有几句?

学生闭上眼睛回忆。

师:现在老师这里有一些不完整的口诀,你能把它说完整吗?

一般题:二得二三五()二()得八。

开放题:()得六()得四()十二()十八。

在回答()十八时,

生1:三六十八(同学认可)。

生2:二九十八。

师:对吗?

生3:我们没学过。

生4:对的,因为两个九相加得十八。

师:是啊。只要我们学会了编口诀的方法,没有学过的口诀也会编。

二、整理观察记忆。

生:整理成加法表、减法表进行记忆。

师:说得真不错。那你们能把乘法口诀也整理成一张表吗?

小组合作整理、排列,老师巡视。

展示各小组用各种排列方法整理成的乘法口诀表,小组代表作介绍。

师:小朋友整理得都有一定道理。这里也有一张口诀表,你有办法补充完整吗?

学生独立思考后,在书上填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师:邮递员,邮递员,来送信。(送信游戏)。

生:(走上台)在“二二得四”和“二四得八”中间贴上“二三得六”的口诀。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我是竖着看的,在“二二得四”和“二四得八”中间应该是“二三得六”。

生2:也可以横着看,第三排是3的乘法口诀,在“一三得三”与“三三得九”中间当然是“二三得六”。

师:邮递员,好细心,认真负责做得对;你满意,我满意,我们大家都满意。(师生一起拍手表扬)。

师:小朋友,看了这张表,你想说些什么?

生1:我想说,横着看分别是1的乘法口诀、2的乘法口诀……6的乘法口诀。

生2:我想说,竖着看从左往右依次是一几、二几……六几的乘法口诀。

生3:我想说,斜着看第一句乘法口诀中前两个数都一样,分别是一一、二二、……六六。

生4:我还发现,乘法口诀“二二”与“一四”的得数相同,“一六”与“二三”得数相同,“二六”与“三四”得数相同。

师:小朋友真会发现,其实这张乘法口诀表下面还有一部分乘法口诀呢。

生:还有8的乘法口诀,9的乘法口诀,我也能背。

师:小朋友真聪明,那你知道乘法口诀有什么用吗?

生:可以帮助我们计算乘法算式,不仅快,而且正确。

师:是啊,乘法口诀的作用很大,我们要牢牢记住它。你能记下来吗?你准备怎样记?

学生自由背口诀,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师:小朋友记在心里了吗?背给大家听听好吗?

生1:我能横着背。(背口诀)。

生2:我能竖着背。(背口诀)。

生3:刚才他们都是顺着背的,我能横着倒背。(背口诀)。

生4:我能竖着倒背。(背口诀)。

生5:还可以斜着背。(该生斜着背出了第一行,就停下来了)。

师:斜着背较难,小朋友有兴趣的话,课后可以试一试。小朋友,还有别的背法吗?老师会拐弯背呢。(示范背“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三四十二,三五十五,三六十八”)。

相关范文推荐

    高手炒股绝密心得范文(23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让自己更好地认识自己,发现自身的潜力和不足。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1.炒股是资源再分配,并不创造财

    数星星的孩子第一课时的教案设计(优质17篇)

    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师与学生、学校和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和合作的重要工具。接下来是一些教学工作计划的实例,供大家参考和学习,欢迎大家共同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雨的秘密(汇总20篇)

    在大班教案中,教师还需要考虑不同幼儿的差异,采用个别化的教学方法。在编写大班教案时,可以参考一些优秀的教学案例和教材,以下是一些推荐的资源链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

    高中语文前赤壁赋的教案大全(22篇)

    高中教案是教师针对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而制定的教学指导方案。希望这些高中教案范文能够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提高教学质量。2、通过对词中所描写的历史人物的分

    保险营销员业务员工作总结(通用19篇)

    保险工作总结可以加深对保险行业的认识,提高工作的专业性和有效性。保险工作总结范文中的经验和教训对于我们提高工作效率和专业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一转眼已经是20x年了

    总结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学习体会(模板14篇)

    学习体会是我们对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进行思考和解决的重要途径。不妨一起来阅读一些优秀的学习体会范文,探索其中的写作技巧和特点。2、落实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在干

    幼儿园教师冬季发言稿(优秀22篇)

    无论是学术研讨会、企业年会还是学生会选举,发言稿都是我们展示自己的重要工具。每个人的发言稿都有其独特性和个性化的表达方式,所以在借鉴范文时要保持自己的风格和特点

    雷锋月校园活动策划案(模板19篇)

    校园活动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些活动,学校能够更好地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校园活动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一、活动背景:

    彩云追月教学计划(优秀19篇)

    教学计划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特点进行个性化调整,提供有针对性的学习支持。以下是几位资深教师的教学计划分享,对教学实践有一定的指导作用。1.突破常规——展

    雷雨教学设计和反思(优秀17篇)

    教学反思是一种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取得的经验和成果进行概括和总结的重要方式。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和思考的一种重要方式,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我想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