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负数教学设计(精选24篇)

时间:2023-12-12 作者:笔砚

编制教学计划需要综合考虑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以提高教学质量。借助下面这些教学计划的范文,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教学计划的要点和编写方法。

人教版六年级负数教学设计(精选24篇)篇一

教学内容:课本89页例1、例2、做一做、练习二第1、2题。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已有的分数加法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建构,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让学生在合作学习、汇报展示、互动交流中,体验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3、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美。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学习目标。

1、创设情境:同学们,谁敢与老师比一比,看谁列式列得比较快?

比赛题目为:3个3/10相加的和是多少?6个3/10相加的和是多少?

师:同学们的表现真是太棒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分数乘整数》的数学问题?

第1页/共5页2、提出学习目标。

让学生先说一说,再出示学习目标:(1)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学生独立自学课本89页例1、例2,完成做一做(教师相机进行指导,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重在让学生展示不同的思维方法和错例,特别是引导小组内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探讨)2、全班展示(1)算法展示。

生1:利用乘法与加法的关系进行计算。2/154=2/15+2/15+2/15+2/15=8/15生2:先计算出结果,再进行约分。5/128=58/12=40/12=10/3=生3:在计算过程中能约分的先约分,再计算。23/4=3/22与4先约分,再计算。(2)比较三种计算方法,选择最优算法。

通过对比,让学生体会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比较简便,同时向学生说明先约分的书写格式。(3)错例展示:

错例1:学生把整数与分子进行约分。错例2:学生没把计。

第2页/共5页算结果约成最简分数。

3、学生质疑问难,激发知识冲突。

(1)针对同学的展示,学生自由质疑问难。

(2)教师引导学困生提出问题:同学们,你在学习中碰到困难了吗?能把你遇到的困难说给大家听吗?那你对同学的展示有什么想法与建议吗?4、引导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1、完成课本12页练习二第1、2题。2、生活中的数学。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

第3页/共5页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2、智力冲浪:用12个边长都是dm的正方形硬纸板可以拼成多少种形状不同的长方形?它们周长分别是多少?(a类同学做)。

第4页/共5页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

第5页/共5页。

人教版六年级负数教学设计(精选24篇)篇二

教学内容:

比较正数和负数的大小(《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5~7页例3、例4。及相应的“做一做”,练习一第1题)。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材是通过活动情境,在直线上表示从一点向两个相反方向运动后的情形,也就是在直线上表示正数、0和负数的内容,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负数的意义,并初步建立数轴的模型,借助数轴来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初步体会数轴上的顺序,完成对数的结构的初步构建。

设计理念:

在比较正数、0和负数的大小时,明确两层含义:一是所有负数小于0、小于正数;二是负数之间的比较,即值大的反而小,值小的反而大。总之,利用数轴来比较它们的大小,是最直观和有效的。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负数后,通过活动情境,用直线上的点来表示正数、0和负数的,这样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感受负数的意义,并初步建立数轴的模型,同时借助数轴来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体会数轴上正、负数的排列规律。

教学重点:

体会数轴上正、负数的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

会在数轴上比较正数、0和负数的大小。

教学目标:

1、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2、初步体会数轴上数的顺序,完成对数的结构的初步构建。

教学过程:

一、旧知孕伏:

1、读数,指出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85.6+0.9-+0-82。

2、如果+20%表示增加20%,那么-6%表示()。

3、某日傍晚,黄山的气温由上午的零上2摄氏度下降了7摄氏度,这天傍晚黄山的气温是摄氏度。

[复习旧知,为探究新知作孕伏]。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3:

1、怎样在数轴上表示数?(1、2、3、4、5、6、7)。

2、出示例3:

(1)提问你能在一条直线上表示他们运动后的情况吗?

(2)让学生确定好起点(原点)、方向和单位长度。学生画完交流。

(3)教师在黑板上画好直线,在相应的点上用小图片代表大树和学生,在问怎样用数表示这些学生和大树的相对位置关系?(让学生把直线上的点和正负数对应起来。)。

(4)学生回答,教师在相应点的下方标出对应的数,再让学生说说直线上其他几个点代表的数,让学生对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正负数形成相对完整的认识。

(5)总结:我们可以像这样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像这样的直线我们叫数轴。

(6)引导学生观察:

a、从0起往右依次是什么数?从0起往左依次是什么数?你发现什么规律?

[学生通过观察数轴上的点的对应数,很直观的体会到数轴上正、负数的排列规律]。

3、反馈练习:做一做的第1、2题。

[通过练习,巩固新知]。

(二)教学例4:

1、出示未来一周的天气情况,让学生把未来一周每天的最低气温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比较他们的大小。

2、学生交流比较的方法。

3、通过小精灵的话,引出利用数轴比较数的大小规定: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

4、再让学生进行比较,利用学生的具体比较来说明“-8在-6的左边,所以-8〈-6”

5、再通过让另一学生比较“8〉6,但是-8〈-6”,使学生初步体会两负数比较大小时,绝对值大的负数反而小。

6、总结:负数比0小,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

三、巩固练习:做一做第3题:

四、全课总结。

(1)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

(2)负数比0小,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

人教版六年级负数教学设计(精选24篇)篇三

老师的话:开学第一周学习了一单元《高尚》,孩子们学习了课文《尊敬普通人》,课文以一个世纪老人的视角,阐述了一个极其简单但又不易做到的做人道理:应该尊敬普通人。应该尊敬外丑内美的人,应该尊敬能经受挫折失败的人,应该尊敬真诚待人的人,应该尊敬热爱国家和民族的人,应该尊敬拼死抗争的士兵……孩子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下了自己所尊敬的普通人,每一位同学写了两个自然段,然后选择修改,以大组为单位写出了流水作文。从中我挑选了一些形成了新的《尊敬普通人》。在字里行间能感受到孩子们的美好心灵。

默默无闻,坚守职责,为祖国的花朵教授丰富知识的老师。

救死扶伤,却任劳任怨的医生,当他们治好了我们的疾病之时,我们却不知向谁表达最真诚的谢意。

每天在马路中央的绿化带的护花人,他们每天都不知吸上多少汽车尾气多少尘埃,却总是埋头苦干。

不辞辛苦地日日夜夜坚守在森林中的护林人,他们顶着烈日,冒着风雪默默地奉献着,他们给大地穿上了新衣。

隐身于茫茫人海中,在城市里默默无闻奉献的园丁,有了园丁才有这么美丽的花朵、草地。

每天穿行于大街小巷的清洁工,他们从清晨到傍晚,忙忙碌碌。虽然只有微薄的工资,但他们依然爱岗敬业。

遇到溺水孩童奋不顾身,跳下水流湍急的大河,用自己的手臂托起孩子生命的起点,到达自己生命终点的英雄。

晚上,卖油条的老大爷在漆黑的巷子里卖油条,一个小姑娘骑车走了过来,他托起灯为小姑娘照亮了回家之路的明灯。

在半夜,路上静悄悄时,一位捡到了三十块钱,交给了警察的穷苦人。

在田里面向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伯伯,他们用心给我们种植蔬菜,即使工作很累,但为了给我们供应食物,再辛苦也坚守着土地。

在十字路口上站岗的警察叔叔们,他们经历了大风、大雨、大雪······可他们也没有说一句很累很苦的话,只有默默地向人们奉献着。

在公众场合,看到衣服破烂不堪的老人,仍然跑上前去,叫了一声响亮的“妈妈”的少男少女。

简言之,我尊敬天底下一切善良的普通人,一切诚实的劳动者。如果名人是金字塔的尖顶,他们则是塔身和地基,创造着美好的未来。

人教版六年级负数教学设计(精选24篇)篇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2.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方法.。

3.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产生创造美的情感。

教学重点:把比熟练地转化成分数,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一出示学习目标:掌握按一定比例进行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方法.。

二出示自学指导。

自学数学书p49例题2,思考:

1你从例题2中得哪些信息?

21:4表示什么?你从中得到哪些信息?

3小女孩的5是哪里来的?她是怎么想的呢?

4你是怎样理解小男孩的想法11+4的?下面的空应该怎样填?

5方法一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方法二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的?

5分钟后做与例题类似的题目检查你们的自学效果,有信心吗?

自学时,要比大家的坐姿,比大家的读书态度。

三检查自学效果。

出示检测题:

一种糖水由糖和水按1:100配成,要配置这种糖水606千克,需要糖和水各多少千克?(用两种方法解答)。

检查方法1一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方法二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的?

21:100表示什么?11+100怎么理解?

3你发现应该怎样解答这类按一定比例进行分配应用题?

小结方法一把各部分数的比看作份数关系,先求每一份,然后再求各部分的量;方法二把各部分的比转化成分别占总数的几分之几,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直接求总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四当堂检测。

完成p49做一做1、2。

板演第2题与刚才几道题有什么不同?

人教版六年级负数教学设计(精选24篇)篇五

一、教材分析:

《百合花开》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第11册冀教版的一篇阅读课文。文章介绍了一株生长在断崖边上的百合经过自己的努力,战胜了恶劣的环境终于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风景。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读通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懂得断崖边上的百合为什么要努力开花。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作品中清新质朴、意味深长的语言。

(3)感受百合花的形象,感悟人生。

2、过程与方法。

(1)以读为主,以学生的自我感悟为主。

(2)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语句进行品读、想象,感悟文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百合花坚强自信执着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文章所蕴含的深意。

四、学生分析:

六年级学生是小学高段的结束年级,处在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在字词和语句方面有了一定的储备,在语文学习的知识技能上,具有一定的识字、阅读和写作的能力,同时这一时期,学生的有意注意开始明显发展,思维方式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一)复习前文,整体回顾。

教师:同学们,上节课你们初读了课文,并且学习了课文的1—8自然段,谁能给大家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学生汇报交流。

预设:一株生长在断崖边上的百合经过自己的努力,战胜了恶劣的环境终于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风景。

(二)创境导入:

1、教师:同学们,你们见过百合花开放吗?我们一块儿来看看。播放课件。

2、教师:百合花的美丽让人惊叹,看到花开冰心奶奶曾经这样说:播放课件,教师配乐读。今天让我再次走近百合花用心去感受这成功之花奋斗的泪泉。齐读课题:百合花开,融入刚才欣赏画面的想象有感情地再读课题。

(三)新授,赏析文本。

1、学生自读课文。

请你们自己默读课文第9~15自然段,勾画出描写百合花开的句子,反复读一读,从百合的表现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试着用简单的话或词语加批注。

学生自由读,

2、反馈汇报,品悟语言。

教师:谁想给大家读读你勾画出来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

a生:在野草……嘲笑它了。

师:教师出示句子,两句话哪句话好?“终于”让你感受到了?

学生汇报:我感受到百合开花非常不容易。

教师:百合从野草,到花开都经历了什么呢?

生:经历了别人的嘲笑和讥讽。风霜雨雪。恶劣环境的考验。

师:历经了这么多的不容易之后,百合开花了,真让人欣喜呀!谁能再来读读这一段,读出百合开花的艰难以及那份欣喜?教师指名读。

师:谁再给大家读读这句话?学生再读句子。这株百合我听出了真的不容易。这株百合我听出了花开的欣喜。

b生:百合花……泪滴。

师:谁还想给大家读读你勾画出来的其它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学生读句子。

教师:想一想,人们通常是在什么时候流泪?

生:伤心。生:特别感动。

师:这时的百合是难过还是高兴呀?生:高兴。

师:不仅仅是高兴呀!而且是极度——生:高兴,高兴得都——生:哭了。喜极而泣呀!

这时候百合内心里非常复杂,如果你就是那株百合,你的心里会怎么想呢?

学生汇报交流。

来,咱们一起读。

c生:年年……百合。

师:谁还想给大家读读你勾画出来的其它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

师:原本那一株断崖边上的百合,开花了,完成了自己的庄严使命,它骄傲了吗?生:没有。它停下开花的脚步了吗?生:没有。

教师:百合没有停下它的脚步,而是继续努力地开花,它在想什么?

学生:它在撒播自己的种子,它在传承自己的后代,它在传承自己的精神。

教师:如果它是一个人,最像生活中的什么人?这是一种什么精神?

生:最像妈妈,这是一种母爱般的奉献的精神。

教师:谁能再给大家读读,读出百合那种母爱般的伟大情操。学生朗读。

d生:几十……落泪。

教师:满谷的百合仿佛就在我们面前了,人们给这个美丽的山谷起了一个美丽的名字——生:百合谷。美丽的景色引来了无数欣赏美的人们。同学们看看这句话,自己先读一读。

教师:来欣赏百合的人很——生:多。你从哪些词语或句子中感受到的?

生:从城市,从乡村,千里迢迢,(……)。

教师:人们是怎样欣赏百合的`?

生:孩子们跪下来快乐地嗅着百合花的芬芳。生:情侣们手拉着手,许下“百年好合”的誓言。生:无数的人看到这从未见过的美丽,感动得直落泪。

教师:除了孩子和情侣,还有谁也会来看百合?他们会怎么做呀?

学生汇报交流:老人——欣慰;诗人——作诗;病人——树立自信。

教师:这段话写的是人的表现,作者仅仅是想写出人的表现吗?

生:我觉得这些都是为了衬托百合花开,说明百合花开是一种很壮观的景象。

师:这一段没有直接讲百合开花什么样,而是借助人们的表现衬托百合花开的情形,这写作方法,叫做侧面衬托。(点到为止)。

教师:让我们大声齐读,读出百合开花的美,读出人们的感动。

3、品悟百合精神。

生:我欣赏第一株百合,因为它的自信,执着,持之以恒。(板书)。

生:我也欣赏第一株百合,因为它全心全意地来做事情,面对蜂蝶鸟雀的嘲笑它也不气馁,自信。

师:文章中那句话最能体现百合的坚强,自信,持之以恒》出示课件:朗读(教师指导朗读方法,排比句朗读要注意就像爬台阶一样)。

生:我更欣赏漫山遍野的百合,因为它们继承了第一株百合的精神,都很自信,都具有持之以恒的精神。

师: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呀!出示课件:默默。

教师:看着看着,眼前的两幅图片慢慢融合为一体,满山遍野的百合。

仿佛找到了知音,面对我们会心的微笑。

师:靳老师读了这篇课文之后,情不自禁地写了一首小诗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我就这样把这株百合种在了自己的心里。请你们跟着我一起来读一读。(出示文字投影,师生齐读)。

(四)升华情感,解读作者。

师:这篇课文的原文叫作《心田上的百合花》,选编入我们教材的时候,编者改成了《百合花开》。

师:原来的百合花开只在作者心田上,现在的百合花也开在了——我的心田上。

生:你的心上。

生:所有人的心上。

教师:想不想认识这位名家?(出示照片以及文字)。

(五)教师结语:今天的课我们就上到这里,课下就请你用你的文字作种子,在你的心田上也种下一株纯洁的百合。下课!

人教版六年级负数教学设计(精选24篇)篇六

教学内容:

负数的练习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9页的练习一第4、5、6、7题)。

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材是通过练习一第4、5、6、7题,反复借助数轴让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已达到巩固负数的意义,正确理解正数、负数和0之间的关系,能熟练的比较大小的目的。

设计理念:

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负数,理解正数、负数和0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安排的一节练习课,通过师生双边活动、生生合作,相互启发。反复借助数轴让学生进行强化训练,以达到巩固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数量,正确理解正数、负数和0之间的关系,能熟练的比较大小,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目的。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认识负数,理解正数、负数和0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通过活动、学生与学生相互合作与启发,反复借助数轴让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很容易达到巩固负数的意义,正确理解正数、负数和0之间的关系,能熟练的比较大小的目的。

教学重点:

巩固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数量。

教学难点:

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教学目标:

1、能认读负数,会结合具体的量进行大小比较,懂得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数量。

2、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练习中渗透有关科学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以前没有接触过的数,是什么数呢?(负数)经过前几次的学习,你现在知道负数的哪些知识了?(回忆整理负数的内容)今天,我们来进行相关的练习。

[回顾旧知,引入课题]。

二、基本练习。

1、引入:我们的“天气预报员”给我们调查了明天几个城市的天气情况,我们一起听一听,当当记录员。

(1)一个学生报天气预报,其他的学生进行记录。

(2)从记录的情况中你有什么发现?

(3)学生反馈。(复习正数和负数的读法、写法,比较温度的高低,知道温差的大小)。

(4)同桌合作,互相启发,提出数学问题,请同桌解答。

2、教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时候会用到正数和负数,请同学们一起来举例说一说。

学生:知识竞赛扣分用负数表示。

学生:向前走用正数表示,向后走就可以用负数表示。

学生:收入和支出分别可以用正数和负数表示。

[相互合作,相互启发,由浅入深,提出问题,应用数学方式解答]。

三、指导练习。

1、练习一第4、5、6题。

2、实践题记录小组同学的身高和体重,以平均身高体重为标准记为0m或(0kg)。超过的记为正数,不足的记为负数,然后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四、课堂作业。

1、用正、负数表示。

我要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人教版六年级负数教学设计(精选24篇)篇七

活动目标:1、通过设计运动场,复习巩固比例、面积、体积、周长等知识,并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获得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方法。

3、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培养研究和解决问题意识和能力。

活动重点:学生通过合作,自己设计运动场,并解决相关问题。

活动难点:学生设计运动场的过程。

活动方式:小组合作。

活动准备:白纸、直尺、圆规等。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课件展示几幅不同地方的运动场图片。

这些都是不同地方的运动场,这几个运动场都有什么共同之处呢?

学生汇报。(都有跑道、都是椭圆形,由一个长方形和两个完全相同的半圆组成)。

教师总结,课件演示运动场的组合图。

这节课我们就来设计运动场。板书:设计运动场。

二、探究合作。

(一)绘制运动场平面图。

1、看到这个运动场,你认为至少应该知道哪些数据?

汇报:要知道长方形的长、圆的半径等。

如果学生汇报宽,引导:长方形的宽也可以看作什么?

如果学生汇报出周长或直径,师问:我们怎么来画出它的周长?

课件闪耀需要确定的数据的线条。

2、课件出示设计任务:学校要设计一个小型的运动场,运动场共设4条跑道,最内侧跑道的内沿长200米,每条跑条宽1米。

“最内侧跑道的内沿长200米”指的是什么?(内圈一圈的长度)。

这200米由哪几部分组成?(两条长和圆的周长)。

请同学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利用以上信息,如何分配长和半径比较合适?”

学生汇报,并说明分配的理由。教师将各组汇报的数据板书。

课件演示几种情况。明确:如果长的数据较大,那半径的数据就会较少,那么运动员在过弯道时,不便于加速,如果弯道数据较大,直道数据较小,那么不便于在这个运动场内的直道上设计短跑跑道,也不利于运动员发挥水平,当直道和弯道的长度大致相等时,才能兼顾到以上两方面的问题。

确定数据:长是50米,半径是16米比较合适。

3、如果同学们要画出运动场的设计图,你认为分哪几步进行?

设计步骤:

1)确定合适的比例尺。

2)计算图上距离。

3)画运动场的平面图。

每个小组桌上都有一张白纸,请同学们猜测一下比例尺是多少是最合适的?

学生猜测,教师板书。

那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算出每个比例尺对应的图上距离,再找出你认为最合适的比例尺。

现在就请同学们用合适的比例尺在最短的时间,画出最美的平面图吧,你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自由合作完成。

学生展示作品,并介绍设计步骤。

(二)建造运动场。

画的真专业!看样子同学们已经具备了设计师的最基本素质。现在我还要测试一下你们是否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要在这个运动场铺20厘米厚的煤渣,一共需要多少立方米的煤渣呢?

学生计算,指名汇报。

2、要在4条跑道上铺设塑胶,每平方米价格是170元,一共需要多少钱?

计算学生汇报思路,明确思路后独立计算。

(三)设计运动场。

1、要在这个运动场设计100米的赛跑的起跑线,设计在哪?怎么设计呢?

学生讨论,并在图纸上标出起跑线。

学生汇报。如果出现起跑线都在同一直线上的情况,提示:

如果你站在这个赛场比赛,你会选择哪个跑道?为什么?

每个跑道的长度都相等吗?

如果要使比赛公平,应该怎样设计起跑线?

(根据每个跑道的差,从内圈开始,每个跑道向前移一定的距离。)。

到底向前移多长的距离是最公平的呢?(第二道应该在第一道前面的3.14米处)。

照这样计算,第三道、第四道100米跑的起跑线在哪里?

2、如果是200米赛跑,应该怎样确定各跑道的起跑线?(应该是每个跑道向前移6.28米处)。

3、运动场内还可以设计其他什么运动设施?

如:小足球场、跳远沙坑、跳高场地等。

二、总结全课。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人教版六年级负数教学设计(精选24篇)篇八

本文以一个世纪老人的百年阅历,感悟到一个极其简单但又不易做到的做人道理:应该尊敬一切善良的普通人,一切诚实的劳动者。

教学目标。

通过学生自学、合作、探究理解本课的内容,并使学生受到尊敬一切善良的普通人,一切诚实的劳动者的教育。结合课文,写一篇赞美普通人的文章。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和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育学生尊敬一切善良的普通人,一切诚实的劳动者。写一篇赞美普通人的文章。

教学构思。

预习中让学生画出好词佳句,找出疑难句。根据提示和要求,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采取合作、探究的形式学习这篇课文,理解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受到尊敬普通人的教育。

教学准备。

课时安排  1课时。

学习过程。

一、回顾单元内容,导入新课。

在这一单元中我们围绕“高尚”这一主题,学习了哪些人物的哪些高尚品质?(学生自由回答,可以是一个人物的一种品质。)。

师:这些人物中有像周总理这样的伟人值得我们尊敬,有像桑娜,看林人这样平凡的人也值得我们尊敬。(板书:尊敬)你认为还有哪些人值得我们尊敬?(学生自由回答)。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通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2、检查朗读,纠正学生的读音,并交流预习中画出的好词佳句及生词,交流文中破折号的作用。

3、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交流文章主要内容。

三、质疑问难,合作讨论。

1、分小组再读课文,互相检查阅读情况,在读中遇到的问题能解决的小组内自行解决,不能解决的记下来班内交流。

2、在预习及互读中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或者是难理解的句子?提出来全班交流。

四、深入阅读,体会感情。

1、自学的提示要求:

(1)思考:我们为什么要尊敬普通人?这些普通人有什么特点?

(3)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综合出有价值的讨论。

学生默读文章,独立思考,在书的旁边做相应的批注。

2、小组合作探究。

小组内将自己读书的感受,理解提出来,小组内共同探讨。

3、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五、拓展延伸,升华感情。

1、在文章中有“……”它的作用是什么?(还有很多的普通人也值得尊敬。)。

2、课堂小练笔:除了作者写的这些普通人,生活中我们还应该尊敬那些普通人?模仿课文自己写一写。(注意:观察身边的人,从他们身上找到值得你尊敬的地方,例要合情合理。)。

2、学生自由写。

3、全班交流。

六、总结。

师生互相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七、作业。

结合课文,把自己课上的小练笔加以补充修改,写一篇赞美普通人的作文。

板书设计:                       。

诚实的劳动者。

人教版六年级负数教学设计(精选24篇)篇九

通过学生自学、合作、探究理解本课的内容,并是学生受到尊敬一切善良的普通人,一切诚实的劳动者的教育。结合课文,写一篇赞美普通人的文章。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和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育学生尊敬一切善良的普通人,一切诚实的劳动者。写一篇赞美普通人的文章。

教学构思。

预习中让学生找出疑难句,根据提示和要求,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采取合作、探究的形式学习这篇课文,理解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受到尊敬普通人的教育。

教学准备。

课时安排。

1课时。

学生学习过程。

一、回顾单元内容,导入新课。

在这一单元中我们围绕着“高尚”,学习了哪些人物的哪些高尚品质?(学生自由回答,可以是一个人物的一种品质。)。

这些人物中有像周总理这样的伟人值得我们尊敬,有像桑娜,看林人这样平凡的人也值得我们尊敬,我们应该尊敬我们身边普普通通的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尊敬普通人》。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2.检查朗读,纠正学生的读音。

3.默读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质疑。

在预习中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或者是难理解的句子?提出来。

四、学习课文。

1.自学的提示要求:

(1)思考:我们为什么要尊敬普通人?这些普通人有什么特点?

(3)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综合出有价值的讨论。学生默读文章,独立思考,在书的旁边做相应的批注。

2.小组合作,探究。

小组内将自己读书的感受,理解提出来,小组内共同探讨。

3.全班交流。

五、拓展:写自己尊敬的人。

1、在文章中有“……”它的作用是什么?(还有很多的普通人也值得尊敬。)你还知道哪些人也值得尊敬?(注意:观察身边的人,从他们身上找到值得你尊敬的地方,事例要合情合理。)。

2、学生自由写。

六、总结。

作业设计:

1.练习。

请找出下面句中的错别字,并将正确的写在括号内。

(1)因为从童年到老年,经过慢长的岁月,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应该尊敬普通人。()。

(2)相信有真情,真诚地对待每一个人,甚至上当受骗,也从不思诲改的人。()。

2.结合课文,写一篇赞美普通人的文章。

板书设计:

善良诚实。

人教版六年级负数教学设计(精选24篇)篇十

一、教材分析:

《认识负数》是在学生系统地认识整数、小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负数的认识,使学生明白“数”不仅包括正的,还有负的,从而使学生对数的概念形成一个完善、系统的知识结构,为今后进一步认识负数打下基础。在生活中,由于人们生活和生产的需要,有时仅仅用已学过的数(即正数)已经不能明确地表达意思了,于是产生了负数。学生在感知了负数的产生之后,由于生活经验,已经见过负数的存在,于是在这种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尤其是在温度中,深刻体会了负数的意义,从而为下节课系统认识“正负数”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在学习“生活中的负数”之前,学生已经系统认识了整数和小数,并且对“分数”也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这些已学过的数的个数都是无限的。学生由于生活经验,可能在某些地方已经知道了负数的存在。基于这样的学习起点,本节课必须在学生认知冲突产生矛盾的前提下让学生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并通过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体会负数的意义。同时在本节课上也应尽量通过数学思想的渗透,使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结构,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正、负数打下基础。

设计理念:

1、注重体现数学知识形成的逻辑性。

新知的形成往往是在旧知的迁移或是与旧知产生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形成的。本节课我就合理采用后者的呈现形式,让学生在记录一组信息时,强烈感受到仅仅用以前学过的数已经不能清楚地表示一对相反意义的量了,于是体会到了负数产生的必要性。并感受符号化的思想,体会到数学的简洁性。同时通过生活经验的感知和内化,理解了负数的意义,又沟通了正数、0、负数三者之间的联系,使知识形成完整的结构。这样的知识形成过程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符合数学知识和思维的逻辑性。

2、注重体现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的紧密性。

《新课标》中提出: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可见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有多重要。本节课我先结合地震引出负数,再联系南方大雪灾,让学生在雪灾的场景中对比正、负数;还让学生举一举你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负数,唤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然后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和理解负数的意义。比如在温度中体会到负数刚好是与正数相反的,同时通过温度计的展示使“0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点”这一道理清晰地建立在学生脑海中。

3、注重数学科与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

数学知识中如果能有效结合教材实际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安全教育、爱心教育和环保教育,那就更体现数学教学的人文性了。本节课我就结合了汶川大地震、南方雪灾的事例和负数的历史,让学生感受到了我国军民一条心,全民献爱心的战胜困难的决心,还就两次灾害的发生提出环保的迫切性以及中国负数的渊源历史,同时结合教师精彩的结束语有效地对学生渗透了思想教育。

人教版六年级负数教学设计(精选24篇)篇十一

教材分析。

《碧螺春》是冀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传统文化吐馨香”中的一篇讲读课文。本课通过名茶碧螺春,向我们展示了中国的茶文化。课文开头,仅用一句话点明了碧螺春的“久负盛名及主要产地。接下来,课文依次介绍了碧螺春的传说、采摘、制作、品尝碧螺春以及人们对碧螺春的评价和喜爱。文章结构紧凑,前后连贯,描写细致入微,用词准确生动,富有浓郁的文化气息。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篓、煞”等11个要求会认的字,掌握“霞、弥”等10个要求会写的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第四、第六、第八自然段。

3、了解碧螺春的传说和采摘、制作过程,了解有关茶文化的信息。

4、了解茶乡人的生活和生产情况,感受茶乡人生活的美好。

5、把握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表达的有序性,体会描写的细致与准确,积累相关的词句。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碧螺春的传说和采摘、制作过程,并背诵课文第四、第六、第八自然段。

教学难点。

把握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表达的有序性,体会描写的细致与准确,积累相关的词句。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还不算太多,本课就是有关驰名中外的中国茶文化的科普读物,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

授课类型。

讲读课。

教学准备。

教师:录音机、小黑板、碧螺春茶叶、杯子。

学生:查找相关资料、预习课文。

教学方法。

以读代讲、小组合作探究、讨论法。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引入。

同学们,如果让你从饮食方面选一种,你会选择什么?(饺子、茶……)你知道哪些种类的茶?(龙井、毛尖、碧螺春等)。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是世界产茶、饮茶最早的国家,世界第一部茶叶著作——《茶经》,就是出自我国唐代陆羽之手。今天,我们就透过中国名茶——碧螺春,领略我国茶文化的魅力。

板书课题:碧螺春。

二、展示目标(出示小黑板)。

三、自学文本。

四、全班交流。

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生字、生词自学情况。

五、再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写作顺序。

本文先讲了碧螺春的产地,然后用一个传说介绍碧螺春名字的来历,接着依次介绍了碧螺春的采摘、制作、品茶以及人们的评价与喜爱。

给各段起个合适的名字:清晨采茶、入夜制茶、月下品茶。

六、质疑答疑:

七、小结:

八、作业:熟读课文第四、六、八自然段。

人教版六年级负数教学设计(精选24篇)篇十二

本册教学内容共分三个单元,放眼看世界、珍爱和平生活、只有一个地球。每个单元下设3个学习主题。本册教学内容主要突出了视野的全球化,主要涉及到我的家乡、我是中国人、走进世界等三个方面的课程内容。

(一)放眼看世界。1、世界有多大;2、多彩的世界;3、与世界同行。

(二)珍爱和平生活。1、战争的记忆;2、和平卫士;3、放飞和平鸽。

(三)只有一个地球。1、地球哺育了我们;2、地球的伤心事;3、为了地球的明天。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册教材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规定,儿童年龄与生活的实际,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编写的,它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只是在相互关联中得到发展,以较好的落实课程标准的目标。

全册共分为三个单元,第一单元《放眼看世界》,意在使儿童了解世界海陆分布及主要地形等基本常识,知道一些国家的生活习俗、传统节日、服饰、建筑、饮食等状况,让学生知道各国在经济上互通有无的重要性,正确对待互联网。第二单元《珍爱和平生活》,使学生懂得和平的重要意义和价值,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正确对待科学技术,初步了解联合国的性质和宗旨以及重要作用等。第三单元《只有一个地球》,使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有意识地关心和爱护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增强学生自觉主动保护生存环境的意识和情感,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节约和合理使用自然资源的良好习惯。

三、学生分析。

响他们健康成长。学生通过几年的学习,学生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问题。但和前几年的学习相比,本学期历史社会知识增多,要求学生有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新教材中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和学生以前所学相比,难度较大。

四、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竞争与合作的作用及彼此间的关系,体验合作的快乐。

2、初步知道世界的海陆分布及主要地形等基本常识;知道一些国家的生活习俗、传统节日、服饰、建筑、饮食等状况;让学生知道各国在经济上互通有无的重要性,正确对待互联网。

3、使学生懂得和平的重要意义和价值,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正确对待科学技术,初步了解联合国的性质和宗旨以及重要作用等;培养孩子们的和平意识,号召他们为世界和平贡献自己的力量。

4、了解保护地球家园的重要性,培养孩子们从小养成良好的环保意识和环保习惯;有意识地关心和爱护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节约和合理使用自然资源的良好习惯。

5、培养学生开阔的视野、宽容的心态,正确认识其他文化,积极吸取外来文化的养分,更好的发展本民族的文化传统。

6、使学生能够逐步学会确定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目标,并据此独立安排自己的生活,发展他们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五、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直面并审视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学会确定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目标,学会独立。

2、以现实生活中的经验话题,逐步向学生打开成人生活的大门,在参与和探索中成长。

3、从各个不同方面和角度展示社会的多样性,把儿童培养为优秀文化的一代新人。

4、向学生展示新的自然观,使学生爱护环境,保护地球。

六、教学措施。

1、教法与时俱进,适应学生的实际,以及新课改的需要。

2、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使课内与课外有机的结合起来。

3、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4、经常开展与课堂有关的活动。

5、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人教版六年级负数教学设计(精选24篇)篇十三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在我们的生活中,你一定会因为某个名人轰轰烈烈的事迹而激动不已,一定会因为能够看到某个明星的现场演出而欢呼雀跃。然而,生活在我们周围的更多的是普普通通的人,你说我们的老师、父母、邻居、同学、朋友哪个不是普通人,但正是这些普通人给了我们生命以及快乐的生活。我们面对普通人会想到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片新课文《尊敬普通人》。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并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解决,想一想短文主要介绍了什么?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畅谈自己的收获。使学生初步了解故事的内容。

4、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主要提到了哪些普通人,他们都作了哪些普通的事。

5、学生交流汇报。

三、小组合作学习。

1、让学生自由默读课文,进一步了解课文所表达的内容,同时让学生边读边思考:为什么要尊敬他们?教师充分引导。

2、学生自由默读,并以小组形式进行交流自己的体会与感想,教师充分引导。

3、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交流。

4、学生集体汇报交流,深入体会其中的内涵。重点引导学生在读书中体会普通人做的普通使得真正内涵。引导学生明白普通人做普通事的可敬之处。

5、让学生带着对普通人的尊敬之情读课文,从而加深对普通人的理解。

五、本课一开始我们就提到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很多的普通人,他们就像文章中说的一样坐着很普通的事情。课前老师也让每位学生写出了自己尊敬的人。大家现在可以小组交流,找出小组中写得的等一会我们一起来展示给大家。

学生交流,教师指导。

学生展示自己小组中写得的文章。师生共同给予鼓励。

六、总结,下课。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作者所写的普通人,从中我们知道了普通人的可敬之处。不仅如此,我们也自己展示了自己尊敬的人,他们同样干着普通的事情,我们正是从点点滴滴的小事,体会到了这些普通人的可敬之处。我们都是普通人,正是因为我们这些普通人,生活才变得如此精彩。下课。

作业设计:

一、把句子改成反问句。

1、我们不会忘记党的恩情。

2、人类需要勇于实践的人。

3、这个故事使我感动得流泪。

4、这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我们不会忘记。

二、把句子改为陈述句。

1、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信心,怎么会惧怕反动军阀?

2、他呀!都老头子了,还订这些东西干什么呀?

3、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三、缩写句子。

1、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2、洪亮的钟声在天空中经久不息地回响。

3、敬爱的周总理无微不至地关怀着年轻的战士。

人教版六年级负数教学设计(精选24篇)篇十四

《穷人》是俄国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文章,主要写桑娜和丈夫在自家十分艰难贫穷的情况下,收养因病去世的邻居西蒙的孩子,反映了旧俄时代人民的悲惨生活和穷人的善良。本文对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细腻,感人至深。根据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主要通过让学生感情朗读、思维想象去感悟人物的内心,从而受到爱的教育。

具体设计有以下几点:

首先,抓住教材特点,长文短教。在学生了解作者,整体感知课文,提出疑问后,进行启发引导,直奔中心段。这样,就能够在有限的40分钟内,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其次,在学生划出“描写桑娜心理活动的句子”后,针对桑娜的做法谈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对省略的内容补充、想象;在学生找出并划出“能体现渔夫‘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语句”后,又进一步让学生对渔夫、桑娜和孩子们的将来进行想象,体会出穷人勤劳、淳朴和善良的本性,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好品质。这样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能力,而且使他们从中受到爱的教育。再则,让学生充分地读,使他们“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好品质。

2、理解不懂的词语。

3、通过补充省略的内容,提高想象能力。

4、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提高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和言行,体会人物的美好心灵。

【教法】。

〖情境教学法。

1、以教师饱含情感的语言启迪学生的.心灵。

2、让学生在心领神会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并以感情的朗读去表达情感。

【教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谈话导入,放课件,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明确目标。

1、交流对作者的了解。

(目的是使学生养成课前查阅资料的好习惯,培养他们整理资料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让学生用最简练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说出是怎么概括出来的。

教师评价。

(这一步是为了培养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3、让学生找出文中最使自己感动的段落,并从中提出疑问。

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提出这节课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桑娜和渔夫那么贫穷,为什么还要收养西蒙的两个孩子?其它问题让学生通过认真读课文,讨论交流,自行解决。

(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培养他们的自主能力、合作兴趣,乐于探究的能力。)。

三、直奔中心,激发想象。

学生读8~11自然段,划出描写桑娜心理活动的句子。

1、指名读划的句子。

2、出示课件。

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学生针对“桑娜觉得非这样做不可”,谈自己的观点,并说出理由,从而体会出桑娜这个人善良的本性。读这句话,再一次感受桑娜的善良。

(出示课件)她忐忑不安地想:“她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她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指名读这段话,其他学生仔细观察,看看这短话有什么特点。

让学生想象补充五个省略号的内容和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桑娜极其复杂、矛盾的心理和她“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质。

(一是让学生通过想象感受人物复杂的、矛盾的、变化的心情,二是抓住教材特点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三是体会列夫.托尔斯泰这位大作家、这位文学巨匠遣词造句的高明之处。)。

四、深入探究,拓展思维。

1、学生找出并划出能体现渔夫“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语句。

2、出示课件。

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通过对“熬”进行换词练习,对渔夫、桑娜和孩子们的将来进行想象,体会桑娜一家岁月的艰苦、生活的艰难,体会渔夫“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优秀品质。

五、总结全文,升华中心。

师生互动:教师进行课堂小结,同时让学生想象穷人富裕的一面,使文章中心得到升华,最后得出结论: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人教版六年级负数教学设计(精选24篇)篇十五

1.负数地初步认识。

2.数的大小比较。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的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能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1.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加深对负数意义的理解。

教材注意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选取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负数的意义,体会正数和负数可以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2.初步建立数轴的模型,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在学生初步认识负数后,教材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负数的意义,并初步建立数轴的模型,让学生体会数轴上数的顺序,完成对数的结构的初步构建。

本单元的内容具体编排如下。

例题内容。

例1引出负数的必要性。

例2进一步体会负数的含义。

例3认识数轴。

例4借助数轴比较数的大小。

1.例1。

例1通过分别表示室内和室外观测到的温度的情境引入负数,教学负数的写法和读法,并引导学生初步理解正负数可以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时,如果当地气温条件允许,可以安排实地的观测活动。也可以制作放大的温度计教具,根据例1的情境在教具上拨出相应的温度请学生表示,引导学生认识负数、体会生活中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学习负数的写法和读法,并结合实例帮助学生初步理解正负数是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2.例2。

教材通过存折明细中分别用正、负数表示存入和支出,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正负数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时,重点让学生观察存折中“支出(-)或存入(+)”一栏,结合具体的数据体会存入和支出的含义正好相反。

3.对例1、例2的小结及“做一做”。

对例1、例2进行小结,给出正负数的名称,明确它们的写法和读法。

教学时,注意不要给正负数下严格的数学定义。关于0,可以在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明确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并让学生结合具体事例体会0是正负数的分界点。

“做一做”第2题,用正负数表示珠穆朗玛峰和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丰富学生对正负数在生活中应用的感受。

4.例3。

例3教学在直线上表示正数、0和负数。通过在直线上描述学生和大树的相对位置,借助数轴的直观图引导学生把数轴上的点和抽象的正负数对应起来,感受数轴上正负数的排列规律,初步渗透数轴的概念和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回忆学习过的在直线上表示数的方法,然后出示例3的情境,适当引导学生确定好起点(原点)、方向和单位长度,以此引出对数轴的认识,并引导学生脱离具体的情境,把数轴的点和抽象的正负数对应起来。

5.例4。

例4教学数的大小比较。教材通过在数轴上表示出未来一周每天的最低气温,让学生借助数轴比较数的大小,包括正数与正数、正数与0、正数与负数、0与负数以及负数与负数的比较。

教学时,先在数轴上表示出未来一周每天的最低气温,再让学生比较数的大小。也可借助温度计上温度的排列来比较,即温度从低到高的顺序,对应数轴上的点是从左到右的顺序,也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正数、0和负数的大小关系。

1.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加深学生对负数的认识。

负数的出现,是生活中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需要。教学时,应通过学生感兴趣的素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出现负数的必要,并通过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对比,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在引入负数以后,教师要鼓励学生举出用正负数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例子,加深对负数的认识,让学生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把握好教学要求。

对负数的教学要把握好要求。小学阶段只要求学生初步认识负数,能在具体情境中理解负数的意义,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这里不出现正负数的数学定义,而是描述什么样的数是正数,什么样的数是负数就可以了。数轴的认识也只是描述性的定义,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经验,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所对应的点。关于数的大小比较,特别是两个负数的比较,这里还不是抽象的比较,只需要让学生能借助数轴比较就可以了。

人教版六年级负数教学设计(精选24篇)篇十六

一、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殷勤、失业、窘相、厚实、面孔、苗头、轻视、陡然、艰苦、软绵绵、牛毛细雨、结结巴巴、大病新愈”等词语。

2、进一步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二、教学重点;

进一步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三、教学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四、课前准备:

小黑板。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本单元的课文都与鲁迅有关,编者编排本组课文的目的就是让我们认识鲁迅,了解鲁迅。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到目前为止,相信大家一定对鲁迅有了不少的了解吧!谈谈吧!

“鲁迅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鲁迅总是为别人想的多,为自己想的少。”

“鲁迅爱帮助别人,尤其是穷苦的老百姓。”

“鲁迅对青年总是很关心。”

师:是的,鲁迅的文学成就令我们仰慕,他的精神品质更令我们钦佩。他对青年一直很关心,据不完全统计,他一生共接待来访青年500多名,给青年回信3500多封,关心过的青年不计其数。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是一位青年工人对鲁迅的回忆。

板书课题“一面”,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

“青年和鲁迅只见了一面。”

(二)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课文究竟讲了一件什么事?赶快读读课文吧!

2、检查生字,点生读。

地窖、赫然、鲁迅译、懊悔、莽撞、

窘相、捻着、踌躇、摩挲、颓唐、

捏着、熏黑、憎恶、虐待。

3、交流课文内容。

“1932年秋,我在上海内山书店见到鲁迅先生一面的事。”

(三)聚焦外貌描写,研读体会写法。

“瘦”

2、文中多处对鲁迅的外貌进行了描写,默读课文,划出相关句子。

“我向里面望了一下——阴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

“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象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他用竹枝似的手指递给我,小袖管紧包在腕子上”

“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黄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

“我又仔细看他的脸——瘦!”

“我费力地从里衫掏出那块带者体温的银元,放到他手里——他的手多瘦啊!”

3、鲁迅先生为什么那么瘦?

“长期工作得不到休息”

师:的确是的,鲁迅先生是被工作拖垮的,直到逝世的前三天,他还在写作《因太炎先生的二三事》。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的一生都在写作、工作,他把他的一生都奉献个了革命事业。

4、这六处外貌描写除了写鲁迅先生“瘦”之外,还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有精神”(教师板书:瘦而有精神)。

师:从哪几处外貌描写能看出来?

“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

5、是的鲁迅先生瘦而有精神,你能通过读,展现“我”所见到的鲁迅先生吗?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两处外貌描写。(生自读——指名读——齐读)。

6、体会描写人物外貌描写的方法。

师:仔细读这两处外貌描写,有什么发现?

“这两处描写有些重复。”

师:我们把期中任意一处删去行吗?为什么?

“不行,因为第一次是鲁迅先生向我走来,里我较远。第二次,我与鲁迅先生面对面,距离更近,看得更为仔细,连烟嘴的颜色都写出来了。”

(教师板书:由远及近)。

“第二次用了四个分号,好像鲁迅先生的样子在我的脑海已经定格了一样。”

师:再读这六处外貌描写,你还能总结出其他描写人物的方法吗?

“作者先总的写鲁迅先生很瘦,再分别写了他的脸和手的瘦。”

(教师板书:从整体到部分)。

(四)解读人物,感悟品质。

1、过渡:作者通过六处外貌描写,把鲁迅瘦而精神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那么鲁迅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课文又向我们揭示了鲁迅的什么品质呢?快速读课文。

2、全班交流。

师:鲁迅是个怎样的人?

“他对青年很关心。”

(教师板书:关心爱护青年)。

师:从哪你能看出来?

“他把两本书只卖给我一元钱。”

(教师板书:廉价卖书)。

“他向我极力推荐铁流这本书。

(教师板书:推荐书)。

3、分角色读读我与鲁迅的对话。(同桌读——指名分角色读)。

4、为了突出鲁迅的品质,作者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

5、读完这部分,有难以理解的地方?学生质疑。

“我不懂,为什么青年没有说出鲁迅的名字?”

师:谁来帮帮他?

“青年肯定是怕鲁迅的身份被暴露了,才没有说”(五)理解最后一句话的含义“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

2、交流。

“鲁迅先生给了我极大的精神鼓舞,即使我受尽非人的虐待,哼都不哼一声。”

师:你是怎样理解最后一句话的?

“这句话是青年在种种艰苦和险恶面前坚强不屈的力量源泉。”

人教版六年级负数教学设计(精选24篇)篇十七

1.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了解负数,知道负数和正数的读、写方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正数、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进一步加深对负数的认识.

3.让学生经历创造符号表示相反意义量的过程.

4.通过介绍古代中国认识和使用负数的情况,使学生体会到中国古代文明对于数学发展的卓越贡献,激发民族自豪感.

理解负数的意义,掌握正数、负数和0之间的关系.

本堂课注重寻找尽可能多地承载负数本质意义而又具体直观的数学模型,以顺应从具体直观到抽象的人类认识的提升规律;注重沟通负数和0之间的关系,以避免形成以后学习的认识障碍。

首先,由两个数“1”和“2”写出一些算式,引出问题1-2=?创设了一个开放的、纯数学的教学情境,激起学生学习负数的需要和兴趣.然后让学生通过生活经验中的相反意义的量,自主创造出负数的表示方法,接着通过课本例1、例2的教学,理解负数的意义以及负数的'读、写方法,最后通过与生活链接,内化学生对负数两层意义的理解。

一、提示冲突,激发需要。

1.请同学们用1、2这两个数组成尽可能多的加法和减法算式。(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后,教师让学生汇报得出如下算式:)。

加法:2+1=31+2=3。

减法:2-1=11-2=?

2.1-2等于多少?有谁知道?这已经不能用我们所学的数来表示了,它应该用我们今天所学的新数来表示,(可能有些同学知道用负数表示)。

(设计意图:数学发展扎根于现实生活,还扎根于数学自身内在发展的需要,根据数学自身内在发展的需要,由两个数“1”和“2”写出一些算式,引出问题,创设了一个开放的、纯数学的教学情境,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有利于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这样引入简洁、高效,更为学生理解负数是因运算而出现的新数,有了负数,才能实现加减运算的封闭,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联系生活,自主探究。

三、沟通联系,丰富认识。

同学们,由于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人们又创造了负数。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进一步认识负数。(提示课题:认识负数)。

1.教学例1。

(1)电视台每天都会播放天气预报,你们知道是用什么来测气温的吗?(课件出示温度计)。

观察温度计上数字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课件突出两个刻度4)这两个4表示的温度一样吗?为什么?

(2)你会用今天学习的正数、负数分别表示这两个刻度所指的温度吗?

师:温度计是通过水银柱的高低变化来表示气温变化的。带有箭头的直线大家并不陌生吧,在下面的直线上,你觉得在0左右两边的两个点,哪个点表示+4?哪个点表示-4呢?说说你的想法。同桌之间可以通过讨论来完成。

(讨论结束后,小组代表汇报)。

(课件出示显示香港18℃、北京-8℃、哈尔滨-12℃的温度计)同学们能试着在带有箭头的直线上大致找出三个点,分别来表示-8、-12、18吗?说说你们的理由。

随学生的回答出示下面的数轴。

师:看着这条直线和直线上的数,你能围绕今天学习的内容说一句话吗?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小结:负数都在“0”的左边,正数都在“0”的右边;负数都比0小,正数都比0大;“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数轴上找点,不仅有数值大小的比较,还有位置的选择、倍数关系的估计等,虽然难度较大,但是,学生借助前面正负四的初练,加之每一个数的大小还有着温度计的形象提示,大部分学生都可以完成。这一环节既为已学知识进行了初步的整理和概括,更为下一课以及在初中学习数轴上正负数的大小、排列、运算作了很好的渗透)。

2.教学例2。

在我国的新疆吐鲁番盆地,一天当中温差很大。看温度计说说那里早晨、中午、晚上的温度。

吐鲁番这种独特的气候特点是由它特殊的地理位置造成的,(课件出示吐鲁番盆地)吐鲁番盆地大约比海平面低155米。(课件介绍海平面)。

(课件出示珠穆朗玛峰)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是多少米?

海平面以上用什么数表示的?海平面以下呢?那海平面的高度又该用哪个数表示呢?

0是正数吗?是负数吗?它是正数和负数的什么?

(设计意图:在学生初步认识负数的过程中,如果只在生活经验的层面上积累正、负数是表示具有相反意义量的经验,并不能给以后负数的理性学习带来多大价值。初步认识负数,不能仅仅停留在生活层面,更应上升到数学的高度。所以,通过课本两个例题的教学,既尊重了教材,沟通与生活的联系,又加深了学生对负数意义的理解,很好地体现了学生在“在数学的理性世界中”学负数)。

四、链结生活,内化理解。

生活中除了温度、海拔高度,还有很多地方会用到负数。

2.神七与负数:我国即将发射的神舟七号飞船在太空中向阳面的温度会达到()以上,而背阳面会低于(),但通过隔热和控制,太空舱内的温度能始终保持在(),非常适宜宇航员工作。

(1)21℃(2)100℃(3)-100℃。

3.叔叔下楼:李叔叔在5楼,他从5楼往上2层记作+2层,那么从5楼往下1层,记作()层。李叔叔在2楼往上2层,可以记作()层;同样是4层,为什么一会儿被记作-1层,一会儿被记作+2层。

5.你现在能表示出“1-2”的结果吗?试一试。

(设计意图:将课本上的例题内容与作业练习进行有效整合、灵活处理。设计了生活味、思考性极强的习题,不仅具有层次性,更具有深刻性。学生通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加深了学生对0的新意义,负数概念的两层含义及正、负数相反意义的相对性理解)。

五、全课总结,课外延伸。

同学们,生活中的负数还远远不止这些,课后多留心观察,下节课请同学们来交流,好吗?

人教版六年级负数教学设计(精选24篇)篇十八

教学目标:

1、体会《古诗十九首》的语言风格特点。

2、学习诗歌的艺术效果和思想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牛郎织女相思之苦及委婉动人的别离之感。

2、鉴赏叠字的艺术效果。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2、点拨法:以点带面,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

3、联系法:以题为纲,联系课内课外拓展延伸。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内容:

一、导入:

(学生)讲述牛郎织女的故事。

补充资料:七夕节始终和牛郎织女的传说相连,这是一个很美丽的,千古流传的爱情故事,成为我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牛郎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与范喜良、白素贞与许仙)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它又被称为乞巧节,相传七夕的夜晚天上牛郎织女相会,妇女于当晚陈列瓜果于庭中,在月下穿针,向织女乞求智巧。20__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又被认为是“中国情人节”。

看,我们的祖先多浪漫啊,两颗不相关的星星,就能创造出这么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其实,牛郎织女星起初只是自然界的星星,随着岁月的演变才有了一些情节,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迢迢牵牛星》,对这个爱情故事的情节发展起了很大作用。

二、介绍《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都是五言诗,全篇由五字句构成。东汉末年社会动荡,男子从征服役,家庭破裂、夫妻分别,那些有抱负的文人也因混乱的时世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所以《古诗十九首》主要内容就是抒写仕途碰壁后产生的人生苦闷和厌世情绪(游子诗)以及离别相思之情(思妇诗),主题主要是感叹生命短促、坎坷和向往爱情的忠贞,希望夫妻团聚,怨恨虚度青春。

《古诗十九首》在艺术上继承了《诗经》、《楚辞》的传统,吸取了乐府民歌的营养。《诗经》的赋、比、兴表现手法,在“古诗”中得到广泛运用。《迢迢牵牛星》是其中艺术成就颇高的一首,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它为“无言之冠”,钟嵘在《诗品》中说它是“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那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到底这首诗有什么特色,为什么能赢得如此高的评价,看看它是不是真的“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三、诵读文本、整体感知。

1、请学生朗诵诗歌,感受诗歌音节之美。

2、结合注释,理解诗歌。(详见课文下注)。

诗歌翻译参考:

一边是遥远的牛郎,一边是隔着银河的灿烂织女。

轻巧地摆动着柔美洁白的双手,札札地穿梭纺织。

整天都织不出布来,眼泪零落就像下雨。

清清的银河水浅浅,相隔距离又有多远?

隔着一条清清的银河,只能含情注视默默不语。

四、层层深入,鉴赏分析。

(一)基本内容。

明确:本诗以牛郎织女为话题,叙写了牛郎织女隔河相望,织女因不得与牛郎相聚而终日以泪洗面,织布不成,他们含情相视而不得互诉衷肠。

(二)写作思路。

明确:一二句描写环境,中间四句描写织女,最后四句点明离别的根源和哀怨。诗中充满浓厚的浪漫气息,将神话和现实和谐地结合起来。

板书:两星的形状(景)——织女的相思(人)——分离的痛苦(情)。

(三)诗句鉴赏。

1、鉴赏诗歌叠词之美。

这首诗在十句中有六句用了叠音形容词开头。

板书:迢迢——距离之美。

皎皎——星光之明亮。

纤纤——手之修美。

札札——织布之声。

盈盈——河水清浅之貌。

脉脉——相视之态。

答: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这七组叠字写尽了易安居士国破家亡之恨。

哪位同学能模仿这句话给《迢迢牵牛星》的叠字作结。

答:《迢迢牵牛星》六组叠字写尽了“牛郎织女”的相思之苦。

2、鉴赏诗歌无一句直写相思却句句含思的艺术效果。

同学们觉得此诗表达了相思之苦,全文哪里写相思了?我没有看到“相思”二字啊!

从“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中可以看出,这两句诗不仅写出了织女织布时动作的娴熟,织女的姿态之美,更写出了织女因牛郎不在身边的孤寂苦闷。“擢”举起,“弄”是摆弄。因为思念而不能认真工作,以工作来排遣心中的苦闷。从“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和“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两句也可以看出,她因为思念,一整天也织不出一匹布来,而“泣涕零如雨”更是直接写出了她相思的神态,后面“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是说,他们两人一水之隔,却不能互诉衷肠,表达了那种相思之情。“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件”也是!诗中揭示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河汉“清”且“浅”,人近在咫尺却不得相见,更让人觉得悲怜。“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也可以看出,“迢迢”,遥远的样子。牛郎织女相隔天涯,这里正是以织女的口吻表达对牛郎的思念。“迢迢、皎皎”就是从环境上渲染了星空广阔、相爱之人远隔天涯的悲凉气氛,让人联想起男女相思之情。

这首诗,没有一句直写相思,却句句写相思!这就达到了无一句直写相思却句句含思的效果。(板书:环境渲染,情感刻画,动作描摹——无一句直写相思却句句含思)。

那么,诗中写得这种思念仅仅是天上才有得吗?

不,是人间离情的写照。“一曲天上悲歌,一绪人间离愁”(板书:天上悲歌,人间写照)。

五、拓展迁移:

(一)。

宋朝的苏门四学子之一,秦观也写了一首“鹊桥仙”来描述牛郎织女的生活:

鹊桥仙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二)。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

而是我就站在你的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而是明明知道彼此相爱,却不能在一起。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明明知道彼此相爱,却不能在一起。

而是明明无法抵挡这股思念,却还得故意装作丝毫没有把你放在心里。

而是用自己冷漠的心对爱你的人掘了一条无法跨越的沟渠。

梁祝双双化蝶,白娘子永镇雷峰塔,牛郎织女七夕鹊桥相会,孟姜女哭长城,这些痴情男女用生命与所有的信念捍卫着忠贞的爱情,他们用这样一种方式成全了自己也成全着后人。这种心心相印的爱情是温暖、是希望、是人们永久的信仰。每当我们拾卷重读,闭目遐想,千年前的荡气回肠就会遥遥走来,久久击打着贫瘠的情感荒漠的灵魂。

六、课后作业。

背诵《迢迢牵牛星》,预习《短歌行》,完成习题。

补充资料:从前有一个牛郎,他有一头老牛,一天,老牛跟他说,仙女会下到凡间,到小河里洗澡,让牛郎悄悄拿走一个织女的衣服,这样她就会留下了给他做媳妇。于是,那天牛郎便跑到小河边,照着老牛的话做了。也可能是一见钟情吧,他们相爱了。后来,经历了一些小故事,他们两个人终于生活在了一起,还生了两个小孩,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可是,人仙不能结合,王母娘娘发现后将织女抓回天庭,织女被抓走后,老牛就告诉牛郎,自己死后用自己的牛皮做成筐,挑在肩上,就可以飞到天上找织女。牛郎照办,他挑着两个孩子,眼看就要追上织女了,王母却从头上拔下一根金簪,划了一道长长的天河,这样牛郎织女只能隔河相望。他们苦苦的相思感动了喜鹊,喜鹊就飞上天搭成鹊桥让他们相见,这样王母才允许他们每年的七月初七相见。后来,每到农历七月初七,相传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姑娘们就会来到花前月下,抬头仰望星空,寻找银河两边的牛郎星和织女星,希望能看到他们一年一度的相会,乞求上天能让自己能象织女那样心灵手巧,祈祷自己能有如意称心的美满婚姻,由此形成了七夕节。

人教版六年级负数教学设计(精选24篇)篇十九

教学习目标:

了解课文内容,通过揣摩人物心理、语言、神态、动作等描写,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和善良,学习他们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抓住重点词句、段落,揣摩人物内心活动,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教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感情朗读,激发学生情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学法:自读自悟,小组讨论交流。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

提问:课文中的“穷人”是谁?他们的“穷”表现在什么地方。

(指生回答,引导学生归纳出“穷人真穷”)。

(引导学生得出“穷人更穷”)。

3、引入。

二、自主讨论交流,体会人物品质。

1、提出疑问。

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来后,桑娜知道自己家会更穷吗?你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2、让学生思考、分组讨论,充分发表意见。

3、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段落来体会,并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1)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儿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他没来!……为什么把他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写出了桑娜的自责。

“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几个问号?连续的问句表现。

了桑娜的担心。

“是他来啦?……不,还没来……”桑娜害怕地想。她到底想不想让丈夫回来呢?(既想又不想)那你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如果加上表情和动作,就更能体会出桑娜的害怕。

“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桑娜担心地想。

“他会揍我的!”--多担心啊!“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反问自己表现自责。

“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桑娜坚定地想。

我们用心体会了桑娜复杂的心情,有自责,有害怕,有担心,有坚定,这种思绪混乱、矛盾重重的心情,就是什么?(忐忑不安)。

(学生提到省略号,在本段中,省略号就是表示桑娜心理活动的断断续续、矛盾重重,所以,我们要运用适当的停顿表现出来)。

(2)“不,没有人!上帝,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桑娜沉思着,久久地坐在床前。

桑娜的愿望是美好的,但现实是残酷的,生活上的贫穷,让她的内心矛盾重重,忐忑不安,陷入了深沉的思考。

(3)谢谢上帝,总算活着回来啦。……我不在,你在家做些什么呢?

“我?”桑娜脸色发白,说:“我嘛……缝缝补补……风吼得这么凶,真叫人害怕。我可替你担心呢!”------“两个人沉默了一阵。”

渔夫的沉默:没有打到鱼,明天一家七口的生活还没有着落,自己怎么向妻子交待。

桑娜的沉默:丈夫的问话,让她紧张,想说出实情,但又有太多的担心和忧虑,于是用缝缝补补来掩饰自己,心里仍然在盘算着如何告诉丈夫。

(4)“我也不知道,大概是昨天。唉!她死得好惨哪!两个孩子都在她身边,睡着了。她们那么小……一个还不会说话,另一个刚会爬……”桑娜沉默了。

这一次的沉默,桑娜不敢直接说出实情,而是用试探的语气来看看丈夫的反应。

面对西蒙的悲惨遭遇,桑娜本能地把两个孤儿抱回了自己的家。“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与“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看似矛盾,实际上反映了桑娜同情穷人、关心穷人的善良品质。

5、继续讨论:渔夫会同意桑娜的这种做法吗?从课文哪个地方可以看出渔夫的决定?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抱养两个孩子不是简单的接济和施舍,而是艰难而漫长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可能要消耗他无数的精力、体力乃至生命,但是他为了帮助别人,宁愿自己受苦。没有豪言壮语,朴实的几句话,已充分的展现了他善良的本性。

善良、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

他们还具有怎样的品质呢?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勤劳(这间渔家的小屋里温暖而舒适。地扫得干干净净。丈夫清早驾着小船出海,这时候还没有回来。丈夫不顾惜自己的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

三、问题探究,主题升华。

因为:桑娜和渔夫有勤劳、善良、淳朴、富于同情心、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板书:穷人不穷)。

2、学习了本文,你有什么收获?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16、穷人。

桑娜渔夫西蒙。

穷人抱养两个孩子穷人勤劳、善良穷人。

真穷更穷宁愿……也要不穷。

[穷人教案教学设计(s版六年级下册)]。

人教版六年级负数教学设计(精选24篇)篇二十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课文中出现的新词。抄写描写环境的句子。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3、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4、练习续写课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2、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练习续写课文。

课前搜集资料、课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1、穷人是什么意思?(穷苦的人)看着这个课题,你心里想到些什么?

课文为什么用“穷人”做题目?

2、为了解开同学们的疑问,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篇课文的作者和当时的时代背景。

3、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

教师和学生共同了解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伟大的作家,出身贵族,但是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青年时期就开始文学创作,他全部的创作时间达六十多年。其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他的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是世界文学中的不朽名作。

4、师:托尔斯泰晚年时把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叙事诗《穷人》改编成了一篇文章。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穷人》,板书课题。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全文。

用生字生词卡片检查生字读音。(提醒注意“溅、填、怨”都是前鼻音。)。

2、再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桑娜和她的丈夫,在邻居西蒙病死后,主动收养了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

3、抽生检查读书情况,并正音。

4、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同学们读课文,完成填空练习。

课件出示:

桑娜和渔夫从早到晚的干活,还只能___________;孩子们没有___________;吃的是___________,菜___________鱼。

西蒙的两个孩子她一个人张罗,如今又加上病。寡妇的日子___________!

一只苍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似的,从___________垂下来。

母亲的临死的时候,拿___________盖在他们的身上,还用___________包住他们的小脚。

2、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人教版六年级负数教学设计(精选24篇)篇二十一

负数的练习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9页的练习一第4、5、6、7题)。

本节课教材是通过练习一第4、5、6、7题,反复借助数轴让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已达到巩固负数的意义,正确理解正数、负数和0之间的关系,能熟练的比较大小的目的。

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负数,理解正数、负数和0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安排的一节练习课,通过师生双边活动、生生合作,相互启发。反复借助数轴让学生进行强化训练,以达到巩固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数量,正确理解正数、负数和0之间的关系,能熟练的比较大小,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目的。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认识负数,理解正数、负数和0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通过活动、学生与学生相互合作与启发,反复借助数轴让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很容易达到巩固负数的意义,正确理解正数、负数和0之间的'关系,能熟练的比较大小的目的。

巩固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数量。

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1、能认读负数,会结合具体的量进行大小比较,懂得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数量。

2、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练习中渗透有关科学的知识。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以前没有接触过的数,是什么数呢?(负数)经过前几次的学习,你现在知道负数的哪些知识了?(回忆整理负数的内容)今天,我们来进行相关的练习。

[回顾旧知,引入课题]。

二、基本练习。

1、引入:我们的“天气预报员”给我们调查了明天几个城市的天气情况,我们一起听一听,当当记录员。

(1)一个学生报天气预报,其他的学生进行记录。

(2)从记录的情况中你有什么发现?

(3)学生反馈。(复习正数和负数的读法、写法,比较温度的高低,知道温差的大小)。

(4)同桌合作,互相启发,提出数学问题,请同桌解答。

2、教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时候会用到正数和负数,请同学们一起来举例说一说。

学生:知识竞赛扣分用负数表示。

学生:向前走用正数表示,向后走就可以用负数表示。

学生:收入和支出分别可以用正数和负数表示。

[相互合作,相互启发,由浅入深,提出问题,应用数学方式解答]。

三、指导练习。

1、练习一第4、5、6题。

2、实践题记录小组同学的身高和体重,以平均身高体重为标准记为0m或(0kg)。超过的记为正数,不足的记为负数,然后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四、课堂作业。

用正、负数表示。

我要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人教版六年级负数教学设计(精选24篇)篇二十二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认识“恩、嘿、哦、喃”4个生字。

能正确理解下列词语:自作自受、魁梧黧黑、喃喃、忐忑不安。

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生活的穷困和悲惨。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课文初步感受渔夫夫妇淳朴、善良的美好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交流收集的材料。

1、简介本文作者以及其主要作品。

2、简介时代背景。

二、自选方式,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学生读书后,要求他们提出课文中易读错的字音,读不通的句子以及不理解的词语。

仅以易读错的字音为例,学生有可能提出以下几个字:

自作自受魁梧黧黑仍旧模样勉强倾听。

可采用教师带读、轮读、个别读等方式练习读准字音。

三、检查朗读,从正确、流利两个方面评价。

四、交流初读收获。

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文章的写作特色,以及对渔夫夫妇的悲惨生活和优秀品格的初步感受几个方面谈谈初读的收获。

五、置疑,交流。

学生提出的问题先在小组内讨论解决,然后再提出小组内决不了的问题,全班交流。学生可能主要提出以下问题:

1、为什么以“穷人”为题,而不以“桑娜和渔夫”为题?

2、桑娜明明知道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丈夫受的了,为什么还要把邻居的孩子抱过来?

3、当桑娜拉开帐子,渔夫看到邻居的两个孩子以后会有什么表现?

4、文章中省略号处桑娜的心理活动是怎样的?

其中,第一个问题学生较易理解,因此当堂课就可以解决。而后三个问题比较有深度,初读课文后便回答比较困难。可待到以后深入理解课文时再给予解决。

六、学写生字。

要求学生自己提出难写的字,并自己想办法识记。

人教版六年级负数教学设计(精选24篇)篇二十三

《有的人》这篇课文的教学要让学生们体会诗歌的结构与表达方式方面的特点。以下是百分网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小学六年级《有的人》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应届毕业生考试网!

1、反复的诵读、揣摩、品味,把握诗人感情的脉络,

2、诗歌中运用的对比手法。

1、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诵课文。

2、 学习诗歌中运用的对比手法。

3、 体会诗歌的结构与表达方式方面的特点。

多媒体计算机

一课时

04年2月5日晚8时35分,著名诗人臧克家老先生却因病离开了人间。

(出示幻灯片3)臧克家是继郭沫若之后,我国诗坛上最杰出 的大诗人之一。他早在30年代初相继出版了《烙印》和《罪恶的黑手》 等,以鲜活的生活感受和崭新的艺术风貌,引起诗坛的瞩目。 新中国诞生后,臧克家多作政治抒情诗,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有的人》便是他这类诗的代表作。这首诗是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作。

1、了解鲁迅,了解作者

2、我的积累

1、现在我们播放朗诵带,请同学们在听的同时,注意诗歌的朗读节奏和重音。(播放视频文件)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全诗,注意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然后齐读全诗。

3、鲁迅简介

为了更好的学习这首诗歌,我们先回顾一下鲁迅先生的生平。

鲁迅(1881~1936),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881年9月25日诞生。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

同学们还能说出哪些鲁迅先生的作品?

……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逝世,国民党反动派血腥镇压人民,不允许人民悼念鲁迅先生,直到1949年,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地隆重纪念他。臧克家亲自参加了首都的纪念活动,目睹了人民群众纪念鲁迅的盛况,并瞻仰了鲁迅在北京的故居。他深切追忆鲁迅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一生,百感交集,于1949年11月1日写了《有的人》这首短诗,抒发自己由纪念鲁迅所引起的无限感慨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

4、思考讨论:这首诗可以分几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学生讨论后明确:全诗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节):以鲜明的对比评价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第二部分(第2、3、4节):从两种人对人民不同态度的对比中,热情颂扬了鲁迅先生战斗而伟大的一生。第三部分(第5、6、7节):从人民对两种人的不同态度的对比中,抒发了作者及人民永远怀念鲁迅的深厚感情。

1、 学习诗歌第一部分

(1) 指名学生朗读第一部分。

第一个“活”指肉体活着,第二个“活”指精神活着;第一个“死”指精神的死亡,第二个“死”躯体的死亡。

死生乃是自然规律,不可逾越,也无法逃避。古往今来,多少哲人和诗人对此惆怅过,悲叹过,思考过,议论过。“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一种生死观,“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是一种生死观,“好死不如赖活”又是一种生死观。而诗人则彻底抛开生死的自然状态,把它幻化为意识形态。生死的界限变做道德的、审美的判断。于是,有的人生即死,有的人死即生。这在科学上是不可思议的,在艺术上确是真实可信的;这里情感的因素起着决定的作用。

2、 比较学习诗歌第二、三部分

(1)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三部分,思考这两部分在内容上有什么联系?

互相照应,2、3、4节分别照应5、6、7节。

2、3、4节每一节的前两句都写反动统治者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每一节的后两句都写像鲁迅这样的人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5、6、7节每一节的前两句都写人民群众对反动统治者的态度,每一节的后两句都写人民群众对鲁迅这样的人的称颂。

“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野草 题词》

作者借鲁迅的诗来表现鲁迅的高尚品质

(出示幻灯片9、8,齐读)

(4) 这两种人最后的结局如何?

a:(1)“把他摔垮”,即打倒、推翻之意。(2)“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即被人民忘记,被人民唾弃。(3)“他们的下场可以看到”,即身败名裂、遗臭万年。

b:(1)“永远记住他”。(2)“到处是青青的野草”,即鲁迅精神到处被传颂,被延续。(3)“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表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鲁迅先生无比崇拜,无限爱戴的深厚感情。

三、 再次品读诗歌

要求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

1、迅速默读全诗,体会:“有的人”究竟指哪些人呢?(可以互相讨论)

学生讨论后明确:每节诗的前两句都指反动统治者,他们虽然“活着”,却如行尸走肉,他们欺压百姓,下场可耻。每节诗的后两句都是指鲁迅以及像鲁迅这样的人,他们虽死犹生,永远活在人民心中,赢得人民的尊敬和歌颂。诗作的侧重点是歌颂鲁迅及像鲁迅一样的人。

《有的人》更含蓄,而且扩大了诗歌的内涵,使得诗歌更具有普遍意义。

阅读泰戈尔的《某人》,比较两首诗的异同。

上图书馆借阅或上网阅读臧克家作品《老马》、《罪恶的黑手》。

人教版六年级负数教学设计(精选24篇)篇二十四

《我们能为地球做什么》是小学《品德与社会》高年级教材中的一课,本课的教学内容共分为“我们的生活与环境”、“留住大自然的绿色”、“打造节约型社会”以及“减少垃圾污染”这四个版块。

第一个版块“我们的生活与环境”,学生将以完成“资源消耗调查表”的形式来了解每天这些资源的消耗会给地球带来怎样的影响,以及这些资源利用后的去处和对地球造成的再次影响是什么。

第二个版块“留住大自然的绿色”,介绍了“保护母亲河行动”的相关内容,让学生思考自己可以为保护母亲河采取怎样的措施,调查并了解自己的身边有没有水土流失或荒漠化的情况,同时为如何改变这一现状而出谋划策。

第三个板块“打造节约型社会”,“小资料”向学生介绍了我国水资源的总量、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我国部分城市供水不足等情况,同时还介绍了何谓“中水”,以及学习世界上其他国家在节水上采取的先进措施;学生通过完成“节水意识测试题”来反馈、反省自己的家庭用水、节水情况;开展“节水创意大赛”,学生分享智慧的火花,并且知道自己应该为节约水资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第四个版块“减少垃圾污染”,通过一系列的调查和思考活动,学生能够了解到胡乱排放生活垃圾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破环,同时思考如何处理已经产生的生活垃圾,并且探究可以采取哪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来避免生活垃圾的产生,从而真正能够为我们生活的地球来做些切实有效的保护举措。

本课的教材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很好的落实生命教育的相关内容,了解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珍惜水及各种地球上的资源,减少生活垃圾的排放,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我们共同的地球家园。同时本课的教材在整册教材中也与其他教学内容相关,如五年级第二学期《只有一个地球》等,在实际教学中也可以把相关的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

二、学情分析。

根据在日常教学中对班级中学生认知、探究、情感等情况的了解,再结合本课的教学内容,现对学生情况分析如下:

1、有一半以上的学生了解每天资源的消耗会给地球带来怎样的影响,以及这些资源利用后的去处,但是对地球造成的再次影响是什么,学生的脑海中可能只有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

2、对于“保护母亲河行动”,三分之二的学生知道这一项活动的开展,但是对于这项活动的一些具体行动和意义,学生可能了解得不够透彻。

3、因为班级中开展过关于节约水资源的班会活动,因此全体学生都应该知道一、二条节约用水的金点子,对其他国家节水的一些好举措,学生也有所了解,估计个别学生知之不详。

4、学生都能够了解到生活垃圾如果胡乱排放会对环境造成无可挽回的破坏,

不过一半左右的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还未能养成自觉减少生活垃圾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设计为第一课时,主要围绕“水资源的浪费、污染、节约”等内容展开教学,根据教材分析和学生情况,现将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1、知道水资源的重要性,了解国家为保护环境而采取的先进措施。

2、掌握一些节约用水的好方法,能够为保护自己周围的环境和节约能源做力所能及的事。

3、亲近地球,热爱生命,爱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四、教学重难点。

掌握一些节约用水的好方法,能够为保护自己周围的环境和节约能源做力所能及的事。

活动一:与媒体对话,感恩地球,揭示课题:

1、谈话引入:请你对想要感谢的人说一句感恩的话。

学生交流、互动。

教师小结、过渡:从你们的话语中,我感受到了你们对给予你帮助鼓励、体贴照顾之人的感激之情。今天,我也想表达一下我的感恩之情,我所要感谢的不是一个人,而是我们所居住的这个美丽而又生机盎然的星球——地球。

媒体出示:介绍地球的相关短片。

2、学生交流观后感:看了刚才的短片,听了我的感恩心语,你想说些什么吗?

(说明:教学设计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因此本课的教学从学生身边出发,结合学校德育工作,请学生向想要感谢的人说一句话,教师随即表示要感谢地球,顺其自然地引出课题,为下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活动二:与伙伴对话,了解水的作用,探究违规排放废水对地球的危害:

2、小组合作探究:水,重要吗?我们离得开水吗?在我们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水扮演了一个怎么样的角色?带着小组探究活动单,开展同质组活动。

出示小组探究活动单:(分为人类生活、工业、农业、畜牧业等,下面列举其一)。

水在这一领域的作用。

人类生活。

我的感想。

3、小组交流,教师总结:的确,我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都离不开水,水,生命之源、万物之本!板书:生命之源、万物之本!

学生交流,教师相机补充:那么工厂里面排放出来的废水呢?

媒体出示:不法厂矿违规排放废水的图片。

启发谈话:瞧,这样的行为会对我们的生活环境乃至地球带来怎么样的影响?

(说明:五年级的学生对于水的相关知识已经了解了很多,因此这个环节的教学设计重点是帮助学生再一次了解水的重要性,在原有的基础上将教学的内容挖得再深一点,让学生了解各个领域水的重要性,以及不法排放废水的严重危害性,让学生对此有深入的认识。)。

活动三:与生活对话,知道节水的重要性,博采众长,探究节水金点子:

1、教师过渡并板书:违规排水,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着实可耻!

2、激发思辨:不过,一位叫丁丁的同学就用水的问题有着这样一种想法。

媒体出示:丁丁的想法(我是丁丁,对于那种违反排放污水的行为,我也是深恶痛绝,不过我也在想,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水,而且水也能循环,也能净化,那么也就是说,我们想用多少水,就用多少水,水是不用节约的!)。

3、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你同意丁丁的观点吗?为什么?

4、教师小结:看来大家都不同意丁丁的观点,你们也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下面再看看一组数据,让我们用事实来说话。

出示资料:我国的水资源总量、我国人均水资源情况、我国城市供水不足情况,一个月家庭用水量、学校用水量等等。

5、交流:看上这样一组数据,你想说些什么?

学生交流,教师小结:是啊!节约用水,人人有责。板书:节约用水,人人有责。

6、自我反馈:那么,你有节水的意识吗?请你做一做这份“节水意识小测试”,进行一下自我评价。出示:“节水意识小测试”(详见教材p32)。

7、学生交流小结:看来,并不是人人都有强烈的节水意识,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具体操作呢?“他山之玉,可以攻石”,让我们先学学国外人们节水的先进措施。媒体出示:日本人节水(洗手水收集再利用)。

9、学生交流,教师相机点评,方案要体现出新颖性、先进性和可操作性。

(说明:本环节以丁丁的想法作为学生一个思辨的内容,从而让学生了解到节约用水的必然性,同时,学习了其他国家节约用水的先进措施后,本环节把世博的相关内容也结合进去,请学生设计节水的金点子,此外节约用水的内容以往在班会课上也涉及到过,所以在这里,教师向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学生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凸显出新颖性、先进性和可操作性。)。

活动四、与成果对话,知行统一,课外延伸:

1、教师总结:金点子闪闪发光,指导我们在节约用水方面努力践行,坚持不懈。希望你们能够在自己的实际生活中做一个节约用水的小能人。

板书:努力践行,坚持不懈!

2、课外拓展:今天,我们为地球妈妈出了一份力,其实,我们在其他的很多领域,都还可以为地球妈妈做些什么,希望你们能利用课外的时间,去调查、去研究,去思考,完成这份“拓展研究单”,然后在下节课来进行交流。

媒体出示:课外拓展研究单、

某一领域我们还能为地球妈妈做些什么。

(说明:课内到课外的延伸,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以课外拓展研究单的形式帮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利用多种途径去学习,去积累、去探究,并为下节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板书。

我们能为地球做什么。

生命之源、万物之本!

违规排水,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着实可耻!

节约用水,人人有责。努力践行,坚持不懈!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范文推荐

    测控技术与仪器实习报告(精选14篇)

    实习报告的写作还需要注重细节和逻辑性,通过详细记录和分析实习期间的工作和学习情况,可以为以后的职业发展提供有力的证据和参考。下面是一些优秀的实习报告范文,希望能

    公司新年工作活动方案范文(14篇)

    在制定工作方案时,我们需要考虑到工作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避免过高的要求和不切实际的目标。编写一个优秀的工作方案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相信大家可以做得更好。

    物业维修员个人工作总结(精选15篇)

    月工作总结不仅仅是一个报告,更是一个对个人成长和团队进步的机会。这篇月工作总结范文通过详细的时间安排和任务分配,让人看到作者对时间管理和团队合作的重视。

    烟草客户经理心得体会(专业18篇)

    心得体会是通过自己亲身经历,对某种事物或经历感悟和思考的文字表达。它可以让人更好地反思和总结自己的所思所感,从而获得更多的经验和智慧。我觉得写一篇心得体会真的是

    请送我回家六年级(汇总22篇)

    优秀作文是作者内心世界的抒发,它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优秀的作文是一种艺术,通过阅读一些优秀的范文,我们可以学习到一些写作的技巧和方法,希望以下范文能给大家

    中学生期末学习总结(汇总13篇)

    通过学习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发现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是否科学有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学习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我在xx中学xx的第一

    未来的祖国(模板19篇)

    优秀作文是对一个主题或一个事件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后的成果,其中融入了作者独特的见解和感悟。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精彩纷呈的优秀作文,它们或让我们思考人生,

    同学的优点初一(汇总15篇)

    在写作中,优秀的作文常常能够展现出作者独特的眼光和思考方式。阅读优秀作文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不同类型的作品。我有一个非常聪明的同学——名叫李子涵。

    初中数学教研组复习计划(汇总16篇)

    教研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有助于推动学校的整体提升。以下是教研方面的一些经典案例和研究成果,供大家阅读和学习。坚持“常规教研课题化,课题研究常规化”的教

    初三成长类(通用18篇)

    优秀作文是一块文化瑰宝,代表着作家的水平和创作才华。下面是一些优秀作文的片段,它们用细腻的描写和深入的思考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月3日下午,我有幸来到二七区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