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吨的认识教学设计(热门18篇)

时间:2023-12-08 作者:LZ文人

教学计划应该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能够在教学实践中得到有效的实施。下面是一些优秀的教学计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帮助。

人教版吨的认识教学设计(热门18篇)篇一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41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周长的含义,建立周长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实物,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能初步测量图形的周长。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演示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思维。教学重点: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并计算图形的周长。教学难点:理解周长的含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直尺、线、卷尺、图片、计算周长表格等。学具准备:直尺、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建构模型。

1、以游戏话题谈话引入,课件演示喜羊羊绕水塘跑一周的画面。提醒生注意观察喜羊羊跑过了哪些路线。动画演示跑过一圈的路线。接着演示美羊羊绕另一水塘跑一周的动画。

提问:如果它们以同样的速度绕各自的水塘跑一周,谁先回到起点?为什么?

2、引入“周长”,提示课题。

水塘一周的长度,就是水塘的周长。我们这节课就来认识数学新朋友——周长。

1、出示各种图片。学生观察。

这些图片都认识吗?它们的周长在哪里?

2、指出图形的周长。

先抽生演示指图形的周长,老师引导明确从起点出发走一周回到起点。再让每生选三个图形指出它的周长。

3、找身边物体的周长。让学生找然后汇报。

(出示“下面图形是否有周长”和“下面图形的周长是否标对了”两道题)。

4、理解周长的含义。

你认为什么是图形的周长?

抽生试说。

看书上描述的概念同时板书(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三、合作探究,强化理解。

置疑:有什么办法能知道这些图形的周长?

1、抽生说方法。

2、小组为单位测量周长,填在表格里。

3、汇报方法及结果。引导发现方法的多样性。

四、学以致用,练习巩固。

课件出示练习题,完成、汇报、讲解。

五、全课总结。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人教版吨的认识教学设计(热门18篇)篇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6页的例3和第5~6页的“想想做做”第1~4题。

课时目标:

1、通过摆一摆、说一说等活动,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2、学生通过经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把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教学难点:

体会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教具和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红、黄、蓝圆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情境图。

让学生用分别用不同颜色的圆片表示不同的花,比一比各种花的朵数有什么关系?

2、学生动手操作后,小组交流自己比较的方法并汇报。

3,今天我们要来认识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课件演示三种花之间的倍数关系。

二、自主探究,掌握方法。

1、演示完成后让学生独立完成例题中的填空。并说一说填写的依据。

2、提问:要求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可以怎样计算?

学生独立思考列式后,小组交流算法。

分小组汇报算法,并说说算法的依据。

3、小结算法:82=4,并着重提醒学生,“倍”不能做单位。

三、巩固应用,解决问题。

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填空后,说说判断的方法和依据。

2、“想想做做”第2题。

同桌互动,先用圆片摆一摆,分一分,在填空。

3、“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读题并说说题意,先连一连,再填空,并说说怎样列式计算。

4、“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并说说列式的依据。

统计学生用“倍”做单位的情况,再次提醒学生注意“倍”不能做单位。

四、课堂总结,拓展升华。

1、这节课我们了一个新朋友“倍”,说说你对它的认识吧。

2、“倍”为什么不能做单位?

板书设计:

倍的认识和有关倍的简单实际问题。

人教版吨的认识教学设计(热门18篇)篇三

1.观察方格图,了解图中的信息,知道每个小方格的边长是1厘米。

师:大家观察方格图,从图中你都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会说:

每个小方格长是1厘米。

方格图中有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2.指出方格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计算。

师:谁愿意用手来指一指(描一描)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学生用手指或用笔描。

师:不用量,你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吗?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出来。

3.交流个性化算法,重点使学生理解图形的每条边有几个格,边的长就是几厘米。要给学生充分交流算法的机会。

师:谁愿意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结合学生的交流,老师进行引导性评价。

学生可能会说:

长方形:

数4条边,一共数了18个小格,就是18厘米。

只数了一个长边和一个短边,一共是9厘米,没数的还有一个长边和一个短边,用9乘2一共是18厘米。

师:这个办法不错,只数了一条长边和一条短边。

正方形:

数一圈一共是12厘米。

数两条边是6厘米,剩下的两条边也是6厘米,一共12厘米。

一条边,因为正方形的4条边都相等,所以3×4=12厘米。

师:这个方法更简单!

二、探索公式。

1.呈现教材上的两个图形,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出示两个图,让学生自己计算。

2.交流个性化算法。要给学生充分的交流不同算法的机会。教师板书出各种计算方法。

师: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除去教材上的算法外,学生还可能出现:

长方形周长:5+3+5+3=16米。

正方形周长:(3+3)×2=12米。

对学生不同的算法教师要给予肯定。

师:这么多方法中,哪种算法最简单呢?

3.组织学生讨论那种方法最简便,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使大家了解计算长方形周长,用(5+3)×2比较简单。

生可能喜欢长加宽的和乘2的多,如果学生说喜欢前面两个方法,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比较哪种方式表达简洁。

4.总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先让学生自己总结,再全班交流,最后师生总结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师:我们知道长方形的长边叫做长方形的长,短边叫做宽,正方形的4条边都相等,我们把每条边叫边长。你能总结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吗?自己试一试!

学生可能会说:

长方形的周长是两个长和两个宽相加。

一个长加上一个宽再乘2。

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所以就用一个边乘4。

在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板书出两个公式,并让学生写在书上。

三、尝试应用。

教师出示两个图形,让学生用公式进行计算。

师:看黑板上的两个图,请你用刚学的公式计算出它的周长。

四、课堂练习。

1.练一练第1题,先让学生理解题意,再自主计算并连线。

师:看练一练第1题,你看到了什么?

生:两个小鸟叼着一个图形。

生:还有两个大盒子,每个盒子上有周长的数。

师:你们知道小鸟回家是什么意思吗?

学生回答后自主计算。

2.练一练第2题。自己读题,理解题意。理解锯下的“最大”正方形的边长由长方形的宽决定。看懂图上的数据。

师:看练一练第2题,说一说锯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是什么意思?

学生可能回说:

尽量大。

长方形的宽多大就有多大。

(1)自己解答第一个问题并交流。理解并解答第(2)个问题,计算后交流。

师:看图自己解答下面两个问题。

师:要计算剩下的长方形的周长,你会想到哪些问题?

学生可能说:

知道了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就好算了。

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原来长方形的宽,它的宽就是原来长方形的长去掉正方形的边长。

五、拓展练习。

1.提出问题讨论中的第(1)题,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交流各自的想法。围成正方形,试围后交流。

师:自己计算出它的周长。

生: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因为32÷4=8厘米,所以可以折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厂是8厘米。

2.提出围成长方形的要求。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并计算动手试围后交流。

师:这根铁丝能折成一个长方形吗?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如:我用32÷2=16,再把16分成两个数的和,这两个数是长方形的长和宽。

长   宽。

15厘米  1厘米。

14厘米  2厘米。

13厘米  3厘米。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73页。

教学目标:

1.经历小组合作、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和方法进行室外实际测量的过程。

2.能估计周长,并用不同的方法测量周长。

3.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热爱生活,保护环境和爱。

护公物的意识。

课前准备:学生准备测量工具,绳子……。

教学方案:

教学环节。

一、全班活动。

1.在室外选择一棵较粗的大树,讨论大树的年龄,然后让学生一个人或两个人抱一抱大树。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把课堂搬到教室外,大家在院子里找棵大树,猜一猜这棵大树的年龄吗。

学生可能说出各种答案。

教师课前调查并告诉学生,同时进行爱护树木的教育。

师:树木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一定要爱护它们,现在青铜学们抱抱大树,和大树亲近一下,也可以两个人合抱。感受一下大树有多粗。

学生轮流抱大树。

2.估测、测量大树的周长。先让学生估测,给更多同学展示用自己的方式估测大树周长的机会。

师:估计这棵大树有多粗,也就是这棵大树树干的周长是多少?每个同学可以用自己的方式估计一下。不许用米尺和绳子。

学生可能出现:

用手乍了一圈共×乍,一乍大约是1分米,所以这棵树干的周长大约是×分米。

一个人抱大树抱不过来,一个人张开手臂大约是一米,所以估计这棵大树树干的周长是……。

多让几个学生说。

3.师生一起测量大树的周长,然后讨论还可以用什么办法量。

师:现在咱们一起用米尺测量一下,侃侃这棵树树干的周长到底是多少。

师生一起测量出结果。

师:怎么样?谁猜对了?如果没有米尺,只有直尺,或米尺不够长怎么办呢?

生1:没有软尺的先用绳子量,再用直尺量绳子。

生2:皮尺较短,量一次做一个标记。

二、小组活动。

1.提出合作测量的要求,鼓励小组同学分工合作,先估测,再测量。并记录测量的事物,估测和测量的结果。

师:刚才我们一起测量了树干的周长。下面我们分组活动。大家选择校园的事物,如花坛、乒乓球台、垃圾桶等等,先估测周长,再实际测量。小组同学要分工合作,记录下测量的事物、估测和测量的数据。大家还要爱护公物,注意安全。

三、全班交流。

交流各组测量的过程、方法和结果。

人教版吨的认识教学设计(热门18篇)篇四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3页的内容、第84页练习。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比较等活动感知周长,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或简单图形的一周。

2.在指一指、描一描、算一算等活动中理解周长的概念,了解测量周长的方法,渗透化曲为直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

3.能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练习。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了解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们的周长。

教具准备:树叶、尺子、软尺、细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圈”和“周”的联系。

1.出示学生篮球场的情境。

经常运动可以锻炼身体,小美计划每天绕着篮球场跑一圈,我们看看她是怎么跑的。(出示动态演示跑步)。

师:小美跑得对吗?为什么?你觉得她应该怎么跑?

生1:她跑得不对,没有绕着篮球场的边线跑。

师:这一次,小美又跑够一圈了吗?应该怎么跑?

生1:不够,没有跑回到起点。

小结:从一点出发,沿着边线,最后回到起点,这样跑才是围着篮球场跑了一圈,这一圈在数学上称它为“一周”。(板书:一周)。

师:你知道篮球场的一周有多长吗?小美爸爸测量出篮球场一周的长度是66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跟“一周的长度”有关的知识。(板书课题:周长的认识)。

二、探索体验,理解周长的本质。

1、认识平面图形的一周。

出示平面图形长方形、三角形、圆。

师:你知道这三个图形的一周指的是哪吗?说一说、指一指。

师:你能找到身边物体的表面,指一指它的一周吗?(学生找一找、摸一摸)。

师:你真厉害!老师为你骄傲!现在有些物体表面的图形跑到练习纸上了,请你描一描它们的一周吧!

学生在练习纸上描一描活动一中古画表面、绿色小旗表面、五角星表面、树叶表面、钟面的一周。

学生展示描图形的一周。

2、图形一周的长度。

生:用直尺量出每一边的长度,再加起来。

师:你真棒!经过测量,古画每一条边的长度都是5分米,我需要花边的长度是多少分米?

生:20分米。

生:三条边的长度加起来。

师:那五角星表面一周的长度呢?

3、找到测量不规则图形一周的长度的方法,化曲为直。

师:树叶和钟面的边线不是直的,你有方法能测出它一周的长度吗?

生:用细线绕一周,再把细线拉直了用尺子量。(化曲为直)。

师:树叶表面的一周指的是哪里?用什么方法测出它一周的长度呢?

生:用刚才绕细线的方法。

师:刚才的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树叶表面等图形,我们都能通过测量,算出它们的一周的长度。(板书:图形一周的长度)。

4、质疑辨析,概括概念。

出现角、不封闭图形,组织辨析。

师:弯弯曲曲的图形、三角形、长方形、圆形等这些图形,都能算出一周的长度吗?

生:能。

师:那这两个图形谁来找一找它们的一周,并算出它一周的长度?(出示角、不规则图形)。

生:算不出一周的长度。因为角和另外那一个图形从起点开始沿边线回不到起点。(学生指一指)。

师:这两个图形和上面的图形区别在哪里?

生:这两个图形从起点沿边线回不到起点,没有封闭起来。

师:像角没连起来,有缺口的图形,我们叫不封闭图形。

生:封闭图形。

小结: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板书)。

三、练习巩固。

1、下面各图形中,哪些是封闭图形?描出封闭图形的边线。

(课本84页第1题)。

2.下面图形的周长一样吗?你是怎样想的?

四、课堂小结。

小朋友们,在今天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收获吗?!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本第83页“做一做”。

2、回家算一算家里饭桌表面、电视机显示屏表面等物体的周长。

板书:

周长的认识。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人教版吨的认识教学设计(热门18篇)篇五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66~68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测量活动,经历认识周长的过程。

2.知道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周长。初步学会表达测量的过程和结果。

3.鼓励学生积极与同伴合作,体验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乐趣。

课前准备:两种“小布艺”材料、剪刀、尺、针、线、每人准备一片树叶。

教学方案:

教学环节。

教学预设。

一、问题情境。

1.出示教师课前做好的小布艺,在欣赏小布艺的过程中,引出加工小布艺的事情。

师:(出示小布艺)这是老师做的小布艺,你们看,怎么样?

学生欣赏、交流自己的看法。

师:你们知道老师的小布艺是怎样做的吗?

生:我知道,是先用花布剪出做“小布艺”所需要的形状,再在边上缝上漂亮的花边。

师:你知道的真多!看来你也会做小布艺。

如果学生不知道是怎样做的,老师介绍。

2.提出某福利厂准备生产小布艺的问题,鼓励学生小组合作,研究怎样确定小布艺花边的长。

学生活动时教师要参与其中,指导学生进行操作。提醒学生在使用“剪刀”和“针”时要注意安全。

师:福利厂准备成批加工两种小布艺,在加工之前,要把所需的各种材料裁剪好。你们看,他们把小布艺的样子都有裁好了。现在,他们有一个问题想请你们帮忙,怎样确定每个小布艺的花边需剪多长呢?小组内合作,利用带来的工具,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咱们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想出的办法多,办法好!

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参与,并提示学生注意要小心使用剪刀和针。

3.交流各组确定(测量)小布艺花边长的方法和结果。要给各组充分表达不同方法的机会。只要学生的方法合理,教师都要给予鼓励,表扬方法独特的学生。

师:说一说你们组是怎样确定小布艺花边有多长的?

学生的方法可能有以下几种:

我们组先做好一个小布艺,再将花边拆下来,用尺子量一量,就知道花边需要多长了。

我们组是用线沿着长方形花布、圆形花布的边各绕一圈,再用尺子量一量线有多长,线的长度就是花边的长。

将花布对折,用线量边的一半有多长,再用尺子量一量线有多长,将结果乘2也能算出来。

我们组直接用尺子量长方形花布的每条边的长,再加起来。

将花布在尺子上滚着量。

4.初步认识周长的含义。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指出:花边的长就是小布艺布料的周长。使学生初步了解周长的含义。

师:刚才我们用不同的方法测量出了花边的长,表现的真棒!老师告诉你们,花边的长我们把它叫做小布艺布料的周长。

1.观察硬币、课本、课桌等实物,让学生指出每个物品表面的边线。要指导学生“指”到位。使他们真实感受到周长是一个长度,为以后正确区分周长与面积打下基础。

师:我们认识了小布艺布料的周长,在我们身边许多物品都有周长,请同学们用手指出硬币,课本面,课桌面的边线。

指名指一指,请同学互相指一指。

2.教师总结,它们边线的长就是它们的周长。

师:刚才大家用手指的硬币面边线的长就是硬币面的周长。课本封面边线的长是课本封面的周长,课桌面边线的长是课桌面的周长。

3.提出同桌合作量一量课桌面周长的要求,让学生合作测量。

师:我们知道了什么是课本面和课桌面的周长,那它们的.周长到底是多少呢?同桌合作,动手量一量课桌面的周长。

4.全班交流测量的方法和结果。要给学生充分交流不同测量方法的机会。如果有学生只测量一组长和宽的长,用它们的和乘2算出结果,要给予鼓励,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另外,关注测量结果是否正确。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量的?课桌面的周长是多少?

量出桌子面每条边的长度,再加起来就知道桌子面的周长了。(说结果)。

用米尺围桌面一圈量出桌面的周长。(说结果)。

如果同学之间的测量结果不同,可让学生看一看测量时是否是从0刻度开始的。如果有学生用只量一条长边,一条宽边,然后用它们的和乘2这种方法,除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外,教师要给予鼓励。

三、课堂练习。

1.练一练第1题。

第一问是测量腰围和头围。先指出自己或别人的腰围、头围。再合作动手测量,教师指导测量方法。

师:同桌合作,一起量一量同桌的腰围和头围。测量时注意尺子的松紧要合适,被测量的同学身体要自然放松。

第二问是测量一片叶子的周长。同桌合作测量,然后全班交流。

师:拿出自己准备的树叶,指一指叶子的周长,同桌合作量一量叶子的周长。

2.练一练第2题。

(1)说明估测和测量要求,让学生测量自己的,然后填表。

师:按表格的要求,选择自己的物品,如铅笔盒、课本、作业本、鞋底面、椅子面等,先估计一下周长是多少,记在书中的表格中,再动手量一量,并将结果记录下来。

(2)全班交流时,注意学生估计的结果是否越来越好,让估计越来越准确的学生说一说是怎么做的。

师:说一说你是怎么测量的?

师:你估计得越来越准确,你是怎么做到的?

3.练一练第3题。

先指一指张奶奶每天走的路线,再说一说这里面含有几条边?最后自己独立完成计算。

师:(出示第3题)先指一指,说一说这里面含有哪几条边,再自己独立算一算。

教学内容:冀版《数学》三年级上册69、70页。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不同的方式探索交流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公式的过程。

2.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并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索、交流等活动,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

教学准备:小黑板呈现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教学方案:

人教版吨的认识教学设计(热门18篇)篇六

教学目标:

1、通过辨、指、描、补等活动,不断地丰富学生的感官认识,理解并内化周长的概念。

2、通过量、算、拉、撕等操作活动,引导学生探索不同图形周长测量的策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质疑辨思的能力,加深学生对周长概念本质的理解。

3、发展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渗透变与不变、对应思想、化曲为直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周长概念本质。

教学难点:排除面积大小对周长干扰。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一、顾名思义,唤醒认知。

师:这节课我们要来认识数学中的一个新朋友,看它的名字叫什么?板书:周长。看它的名字你觉得什么是周长?同学们的理解都很不错。周长指的就是一周的长度。板书:一周的长度。我们通过名字简单的认识了周长,下面我们就来展开对周长的研究。

二、丰富感知,理解本质。

1、辨一辨,明晰周长概念。

预设:生1:我觉得懒羊羊跑的不对,它跑到操场里边去了,它应该沿着操场的边线来跑。板书:沿边线。

生2:暖羊羊跑的也不对,它虽然沿操场边线跑了,但它没有跑完,它要再跑回起点的位置。板书:回起点。

生3:喜羊羊跑对了,它是沿着操场的边线跑的,而且还跑回到了起点。

揭示:像喜羊羊这样所跑的一圈,也就是我们刚才所说的一周。谁再来说说,怎样才是操场的一周?来伸出手从这一点出发描出操场的一周。

师:知道了什么是操场的一周,想知道操场的一周到底有多长吗?我们来看:操场的直道长度是110米,弯道是90米。那么操场一周的长度就是多少米?400米。这400米是操场一周的长度。也就可以说操场的周长是400米。操场一周的长度就是操场的周长。

2、指一指,理解周长概念。

师:了解了操场的周长,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很多物体的表面都是有周长的。看,老师这里有一片树叶,谁来给大家指指它的周长在哪里?树叶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

3、描一描,完善周长概念。

师:找了身边物体的周长,下面拿出你的练习页,观察练习页上四个图形,把你认为有周长的图形用水彩笔描出它的周长。

交流辨析:看黑板上这位同学的作品。他描的对不对?对比你自己描的来说说你的看法。

预设:

生:我觉得3号图形的周长他描的不对,当中的线不能描,因为周长指的是一周的长度,不包括里边的'线。

那1号和2号图形他描的对吗?像这样一周的长度就是心形的周长。这里一周的长度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周长。

角为什么不能描呢?

预设:生:角没有周长,因为角有缺口。

揭示:像这样不封口的图形叫做不封闭图形。前面的三个图形就叫做封闭图形。

那什么样的图形才有周长呢?板书:封闭图形。明确:只有封闭图形才有周长。

4、补一补,感悟周长本质。

师:角知道自己没有周长很不愿意,你能想办法补一补让它变得有周长吗?看谁补的有创意。展示欣赏不同补法。

预设:生1:2号图形大,比1号图形多了一个角。

生2:2号图形边多。

生3:2号图形这里的边是弯的。

同学们的比法各不相同。再来看3号图形。比较一下1号和3号图形谁的周长长?

预设:生1:1号,因为1号图形大,3号图形缺了一个角。

生2:3号,因为3号图形这里的边是弯的。

质疑:到底谁的对呢?我们再来看。课件演示只留下图形边线。

再问:现在你觉得哪个哪个图形的周长长?

明确:看来比周长时要比的是它一周边线的长度,而不是图形的大小。

5、量一量,内化周长概念。

师:我们比较了三个图形的周长。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不但要会比较周长,而且还要会测量周长。想不想自己动手来测量一下周长?在学具框里有老师给大家准备的测量工具和需要测量的三件物品以及记录单。请小组四人合作完成测量,看合作要求:1、选择合适工具进行测量。2、测量结果取整厘米数。3、算出周长并记录在记录单上。我们比比看,哪个小组合作的最好,完成的最快。开始动手吧。

生合作完成测量。

汇报交流:哪个小组来演示你们的周长测量过程?

预设:

生1:我们先用直尺测量出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再相加得到了三角形的周长是()厘米。

生2:我们用绳子围了杯口一圈,再把绳子拉直,用直尺量出绳子的长度,得到杯口的周长是()厘米。

生3:我们用软尺围了杯口一圈,知道了杯口的周长是()厘米。

生4:我们用直尺量出正方形一条边的长度再乘4知道了正方形的周长是()厘米。

三、巩固理解,升华概念。

1、拉一拉,体会变与不变。

质疑:为什么它的形状一直在变,周长却一直不变呢?

明确:只要一周边线的长度不变,无论变成什么形状,周长永远不变。

2、分一分,排除面积干扰。

师:下面请同学们看,这是一张长方形纸。假如现在要把这张纸分成周长相等的两部分,大家会分吗?来展示一下你的想法。

生指各部分周长,再分别比较各边线长度。

发现:当撕成的两部分形状大小相等时,它们的周长就相等。

质疑:那如果撕成的两部分形形状大小不相等时,它们的周长还会相等吗?我们来看。

生判断说比较过程。

得出结论:看来图形形状大小不同时周长也可能相等。比较周长时千万不要被图形大小迷惑,应该比较一周边线的长度。

四、课堂总结,还原生活。

师:相信通过我们的学习,对周长这个朋友已经有了很深的认识,下面让我们到生活中去了解一下它的应用吧。生欣赏图片。周长在我们的生活中的应用远不止这些,让我们带着数学的眼光去发现更多的周长的应用吧。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人教版吨的认识教学设计(热门18篇)篇七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线段的过程,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线段的条数并会画线段。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思考、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乐于学习,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能用刻度尺画和量出指定线段的长度。

教学难点:线段表象的建立,会分辨线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师:请小朋友每人拿出课前准备的细线,同桌相互比比两根线的长短。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交流结果。

2、师:现在请小朋友来介绍介绍你们是怎样比的?

生:我是先把细线的一端对齐,然后把线拉直,再看另一端。

教师板书:拉直;一端对齐。

师述:我们把这根细线拉直以后,就可以看成是一根线段。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线段。

端点端点。

(2)教师说明:一根线段有长有短,说明线段是有一定长度的。当一根线段单独在一起的时候,为了表示它有两个端点,而且不变形,我们在画的时候要给它装上两个标志(在端点处画一短竖),用这个特殊标志来表示它就是线段。

2、寻找线段。

(1)师:请小朋友拿出课前准备的长方形纸,放平在桌子上。

师述:像长方形纸的四条边就可以看作线段,尺子的边也可以看作是线段。

(2)师:小朋友观察一下,在我们周围还有哪些也可以看作是线段?(观察、考虑两分钟)。

(要求:要说完整话。比如:什么的边缘是线段。)。

生1:黑板的边可以看作线段。

生2:窗户的边可以看作线段。

生3:课程表的框边也可以看作线段??(以上的回答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说完整的。)。

3、折线段。

(1)师:现在老师把这张长方形纸对折,然后展开,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看到中间有条线段。

师:对了,中间的这条折痕我们就可以看作线段。

学生动手操作。

交流自己的折法,总结对角折时折痕最长。

4、画线段。

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师:谁来介绍一下线段有哪些特点?

生1:线段是直的。

生2:线段还有两个端点。

生3:画线段时还要装上两个特殊标志。

三、方法应用及课堂检测。

1、判断线段。

师述:只要符合(1)直,(2)有两个端点和两个特殊标志,这两个条件的就是线段,和它的位置是没有关系的。

2、下面的图形各由几条线段围成?

3、用直尺把下面的两点连成一条线段。

小结:连接两点可以画一条直线。

4、下面有三个点,连接每两点画一条线段。

小结:连接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可以画三条线段。

5、下面有四个点,连接每两点可以画几条线段?

小结:连接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四点,可以画六条线段。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师:小朋友,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五、作业布置。

课本第7页练习一的第7、8、9题。

人教版吨的认识教学设计(热门18篇)篇八

1、教学目标:

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意义,知道用小数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

2、教学重点:

知道用小数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

3、教学难点:

会进行十进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4、教学过程:

一、铺垫练习。

填一填、读一读:

1元=()角1角=()分1元=()分。

1米=()分米1分米=()厘米1米=()厘米。

二、探究、尝试。

1、自学内容一做一做,说一说。

0.1元=()角0.01元=()分1.11元=()元()角()分。

0.1米=()分米0.01米=()厘米1.11米=()米()分米()厘米。

2、自学内容三想一想,填一填。

把“1”平均分成1000份,其中1份是,也可以表示(),其中的59份是,也可以表示()。

3、归纳:

像0.1、0.23、0.049……这样用来表示()之几、()之几、()之几……叫做小数。

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分别用()位小数、()位小数、()位小数……表示。

三、巩固练习。

书本p6第1、2、3、4题。

人教版吨的认识教学设计(热门18篇)篇九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实际含义。

2.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3.能识别小数,会读写小数。

4.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1.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2.会读写小数。

3、通过合作,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小数。

学生小组交流,教师选代表说明自己的分法和理由。

2.区别整数与小数。

出示课件:

师:我们将这些标价(物品的价格,即多少钱)分成两类。

左边这组数是我们以前学过的,都是整数。右边这组数它们有一个什么特点?(数中间都有一个小圆点)。象这样的数叫做小数,“”叫做小数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小数。(出示课题:认识小数)。

让学生试读标价牌上的小数。(出示课件)。

介绍小数的读法--小数点读作“点”,小数点左边代表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读;小数点右边代表小数部分,依次读出每一个数字,读时,先读整数部分,再读“点”最后读小数部分。认识以元为单位小数的实际含义。

哪些同学已知道,标价牌上的小数它们分别表示多少钱?(学生回答)。

2.完成表格中的填空。

(出示课件)。

要求学生轻声读出货架上三种食品标价中的小数,填写它们分别表示____元____角____分。

3.你还在哪里见过小数。

三、例1教学。

师:(出示课件)看看这些学生都在做什么?同学们。你知道自己的身高吗?

1.学生交流自己的身高是1米多少厘米?

2.只用米作单位,该怎样表示?

3.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一位小数。

介绍小数的写法:先写整数部分,再在右下角写点,最后写小数部分。

想一想:

什么样的分数能改写成一位小数?

4、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两位小数。

想一想:。

什么样的分数能改写成两位小数。

让学生把答案填写在课本上。

5.小组讨论。

出示:王东身高1米30厘米,写成小数是()米。

同桌交流后汇报。写成1.30米和1.3米都是对的,(因为30厘米也就是3分米)。

四、巩固应用。

1、练习二十一第1题。

2、练习二十一第2题。

五、拓展。

小数的历史。

六、小结: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人教版吨的认识教学设计(热门18篇)篇十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小数的产生过程,理解小数的含义。

2、使学生会读、写一位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3、联系生活实际,在引导学生进行简单小数与分数改写,以及用小数表示相邻单位进率换算的过程中,渗透转化的思想,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与发现的意识。

课堂实录:

师:我们先看一道题。

出示: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分数。

7分米=()米9分米=()米。

3角=()元2角=()元。

学生口答,教师选择其中1至2题,请学生口答时说说是怎样想的。

师(出示“铅笔”。):一枝铅笔多少钱?

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6角。

师:还记得课前观察过的标价牌吗?6角,标价牌上怎么写?你能写出来吗?

学生板书:0.6元。

板书:6角=0.6元。

师(指着0.6):会读吗?这样的数叫——。

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小数。

师:小数中间的小圆点叫——小数点。小数点写在数字的右下角。

指名学生发言,并让其板书:=0.4元。

师:估计一下,这支铅笔长几分米?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2分米。

师:2分米,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米还可以写成0.2米。

完成板书:2分米=米=0.2米。

接着,教师指着“6角”、“4角”分别提问,黑板上形成如下板书:

6角=元=0.6元。

4角=元=0.4元。

2分米=米=0.2米。

师:观察这三个等式的分数和小数,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生:分数的分母都是10。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这些分数都是十分之几。

生:我还发现这些小数都是零点几。

师:是的!那横着看呢?

生:分数的分子是几,小数点的后边也是几。

师:大家同意他们的发现么?我也同意!

生:这里的分数都是十分之几,小数都是零点几,十分之几就是零点几。

师:说得真好!能再说一遍吗?

学生说完,教师小结:零点几也就是——十分之几。

师:请大家在教科书中完成第100页“想想做做”第1题。

师:请看,如果这张纸条长1米,它被平均分成了——。

生:10份。

师:其中的1份是——。

生:1分米。

师:写成分数是——。

生:米。

师:米还可以写成——。

生:0.1米。

师:那其余的括号会填吗?请大家填写。

教师视频展示一位同学的答案。

师:一起读一读,对他的答案你有不同意见吗?通过这个练习,我们同样可以发现什么?

生:十分之几就是零点几。

师:零点几就是——十分之几。请大家继续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写,教师巡视,然后由学生汇报。

生:、0.3。

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回答后,再汇报第2题、第3题是怎样填写的。

教师再次出示上课伊始出示的复习题: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分数。

7分米=()米9分米=()米。

3角=()元2角=()元。

师:我将这道题要求改为“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小数”,你会填写吗?自己轻轻地说一说。

生自由说之后,教师再请第3小组的学生开火车汇报。

师:请同学们看着老师,估计一下我有多高?

生:175厘米。

生:170厘米左右。

师:有个词用得好!

生:左右,就是大约的意思。

生:1.7米。

教师板书:1.7米。

师:你怎么想的呢?

没有学生举手回答。

师(教师用红粉笔将“1.7米”和“1米7分米”中两个“7”由白色描成红色。):给点小小的提示!

生:7分米就是0.7米。

师:真好!

教师再用绿粉笔将“1.7米”和“1米7分米”中两个“1”由白色描成绿色。

生:我知道了,1米和0.7米加起来就是1.7米。

师:谁再说一说:1米7分米=1.7米,怎样想?

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钢笔”。

师(板书:6元8角):这是我的钢笔,价格是6元8角,是多少元?

生:6.8元。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8角就是0.8元,6元和0.8元合起来是6.8元。

师:说得真棒!这里还有些商品,你能用小数来表示它们的价格吗?请大家填写教科书第101页第2题。

学生填写后汇报。

师:这些不满1元的钱数,我们可以写成零点几元;象这些超过1元的钱数;我们可以写成几点几元。我们再来看“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读、说之后,师: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小数?

生(手拿一支自动铅笔):自动铅笔的铅有0.5毫米和0.7毫米的。我的这支自动铅笔的芯是0.5的。

师:是的,铅笔芯的规格是用小数来表示的,0.7毫米的铅笔芯比0.5的粗一些。

生:我在超市里,看到商品的标价都是用小数表示的。

生(手拿数学书,并指着封底):数学书的价格也是用小数表示的。

生:歌手比赛时,评委打分一般都是九点几分。

生:上一次数学考试,我得了97.5分。

师:大家说得真好,看来平时都能注意留心观察生活。今天要学的内容还有一部分在教科书第100页最后一节,自己读一读,把你认为重要的地方划出来。

学生阅读后交流:知道了什么?

结合学生的交流,教师板书:自然数、整数。

学生交流“小数点、整数部分、小数部分”时,教师组织学生看黑板上的小数。

师:看黑板上的小数,请指出它们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

生:0.5中间的点是——小数点,左边的0是——整数部分,右边的6是——小数部分。1.6的整数部分是——1,小数部分是——6。

出示“想想做做”第5题:

师(指着0.1的箭头所指处):这儿为什么填0.1?

生:把0到1平均分成了10份,一份就是0.1。

师:那从0往右数两格是——。

生:0.2。

师(指着1.2的箭头所指处):看这里为什么填1.2呢?

生:1往后数两格就是1.2。

师做出手势,表示“合并”的意思。生:也就是1和0.2合起来是1.2。

师:请大家填出其余的数。

出示:

01234。

0.31.31.72.3。

师:你会选填哪一个小数?请说出你的理由。

生:因为方框在1和2之间,就不可能是0.3和2.3,而1.3更接近于1。

师:他说得好极了!来点掌声给予鼓励!

再出示:

012345。

师:我说一个数,你能用点在图上表示出它大致的位置吗?

教师报数:0.5;2.1;3.9;4.7。学生点点,并说出理由。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一个新的数朋友——小数,通过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生:小数少不了小数点。

生:十分之几的分数可以写成小数形式。

生:小数有零点几,还有几点几。

师:它们的大小与1相比,怎么样?

生:零点几小于1,几点几大于1。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问题吗?

结合学生的质疑,讲述“小数的历史”。

人教版吨的认识教学设计(热门18篇)篇十一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小数的含义,能认、读、写一位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知道自然数和整数。

2.通过观察思考、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经历小数含义的探索过程,学会讨论交流,与人合作。

3.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了解小数的产生的发展过程,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初步体会小数的含义,会读、写一位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初步体会小数的含义,感受小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小明搬新家了,家里需要一张新书桌,妈妈让小明自己到商店挑选,要记录下所选书桌的长和宽各是多少米。接到任务后,小明邀请好朋友小红一起来到商店。我们看一看他们所选的书桌是什么样的?(课件演示)。

二、新知探索。

1.认识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

(1)小明挑选的书桌的桌面长、宽各是多少?

(2)妈妈要求用米作单位,5分米、4分米究竟是多少米呢?运用前面所学到的知识想一想。(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板书:5分米是5/10米,4分米是4/10米。

(3)5/10米还可以用0.5米来表示。请仔细看,0.5是怎样写的?要注意小圆点的书写位置,0.5读作零点五。0.5叫小数。

(4)4/10米可以用怎样的小数来表示?

(5)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填完后小组内交流:为什么要这样填?

指名汇报,课件展示正确答案。

仔细观察,你发现十分之几可以写成什么样的小数?反过。

来,零点几就表示什么?

小结:十分之几可以写成小数零点几,零点几就表示十分之几。这就是小数的意义。(板书课题)。

(6)小数是在人们实际测量和计算的需要中产生的,在我们实际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在一千七百多年前就开始应用十进分数,也就是小数。(课件介绍古代数学家刘徽)。

2.认识整数部分不是0的小数。

(2)以组为单位试着把1元2角、3元5角改写成小数。

(3)全班交流,重点说说是怎样想的。

(4)小结:把几元几角改写成小数,通常分成两部分,几元和几角,先把几角表示成零点几元,再和几元合起来是几点几元。

(5)观察上面的小数,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6)学生讨论后读课本第100页下面一节,把你认为重要的地方划出来。

(7)通过阅读,你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完善板书)。

(8)任意写出几个小数,在小组内读一读。

全班交流时,指名说说各个小数的整数部分是什么,小数部分是什么。

三、应用反思。

1.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独立完成后全班校对交流,任意指两道题让学生说说想法。

2.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指名读一读、说一说。

3.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独立完成,如有困难可和小组同学或同桌商量。

全班交流,重点说说是怎么想的。

四、评价总结。

你觉得自己这节课表现得如何?有怎样的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比较小数的大小。

上课时间:6月1日,累计课时:58。

教学内容:第102―103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一位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从中进。

一步学习简单的数学推理。

2.通过应用一位小数大小比较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习惯,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学会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正确进行小数大小的比较。

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建立关于小数的数感。

教学准备: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天热了,大家开始吃冷饮了,说说你所知道的冷饮名称及价格。

2.(出示挂图)仔细观察情境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说一说。

3.集体交流。

4.现在老师想知道棒棒糖和冷饮哪个更贵一些?你们能告诉老师吗?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一)比较小于1元的两个价格的大小。

1.猜一猜:谁的价格更贵一些?

2.小组交流:谁更贵一些?理由是什么?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说一说。

3.在括号里填上符号,读一读。

(二)比较大于1元的两个价格的大小。

1.你会比较蛋筒和冰淇淋的价格吗?

2.小组说说你是怎么比的?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说一说。

3.在括号里填上符号。

4.现在你能选择自己喜欢的两种冷饮,比一比它们的价格吗?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说一说。

5.集体交流,教师板书。

6.小结: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比较一位小数的大小,能说说是怎么比的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板书:先比整数部分,再比小数部分。)。

三、巩固练习内化提升。

1.完成第103页想想做做第1题。

(1)指名说说彩带的长度。

(2)独立比较。

(3)全班交流,重点说说是怎么比的。

2.完成第103页想想做做第2题。

(1)独立完成。

(2)全班交流,重点说说是怎么比的。

3.完成第103页想想做做第3题。

(1)仔细审题一独立填写。

(2)全班交流,重点说说是怎么想、怎么填的。

人教版吨的认识教学设计(热门18篇)篇十二

教材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91页内容。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几何直观图认识小数,会读、写简单的小数。

2.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积累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体验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会读、写小数。

认识具体情境中小数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有学生买东西用的钱导入,今天要认识一位新朋友(小数)。

出示课件(主题情景图):找数学信息。

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认识小数。(板书课题:认识小数)。

二、教学新知。

(1)出示课件,让学生通过分类区分整数和小数,初步感知小数。

把文具价格标签上的数分成两类。

提问: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2)结合生活经验感知以“元”为单位的小数表示的意义。

根据生活经验回答:5.98元表示()元()角()分。

(3)认识小数由整数部分、小数点和小数部分,三部分组成。

够整元的做整数部分,不够整元的做小数部分。

2.小数的读法。

(2)出示小数的读法。

强调,小数部分从左到右按顺序读,见几读几。

(3)练习小数读法。

练习对比:整数部分连续两个0或三个0都只读1个0,小数部分有几个0就读几个0.

3.小数的写法。

(1)出示小数的写法。

(2)根据方法试写小数。

小数点点在个位的右下角,不要点的太轻,也不要画的太长,与“1”混淆。

(3)练习写小数。

4.总结。

一起总结这节课所学内容。

三、作业。

练习二十第一题。

人教版吨的认识教学设计(热门18篇)篇十三

《认识钟表》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内容。本节课要求学生对整时的认识,是学生建立时间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了基矗教材在编写上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生动具体的学习数学。按照“认识钟面结构——整时的读写法——时间观念建立”的顺序编写。

二、学生情况分析。

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孝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创设情境,设计了色彩鲜艳的课件,让学生在课件所创设的情境中学习。同时我还采用了发现教学法,让孩子们通过合作交流发现钟面的结构,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想,激发了认知兴趣,而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钟面,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

2.培养学生建立时间观念,养成珍惜时间、遵守时间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学重点。

重点:充分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掌握认读整时的方法。

五、教学难点。

难点:正确说出钟面上所指的整时。

六、教学准备;。

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钟表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请听这是什么声音?

课件播放“滴答滴答”声音。

学生猜出是钟表的声音。

(出示钟表店)里的钟,它是人们用来干什么的?(看时间的)你会看吗?想学会看吗?那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板书认识钟表)。

抓住学生对钟有初步的认识这个特点,利用课件创设情境,去钟表店玩一玩。使学生看到各式各样的钟表发出惊喜的叫声,露出喜悦的神情,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非常有感兴趣。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感受到钟就在自己的身边钟,钟就在自己的身边。

1.请小朋友拿出自己身边的钟,仔细观察:钟面上都有些什么?把你的发现告诉给你的同桌。

2.交流汇报:

(1)生汇报:有2根针,一根长,一根短;钟面上还有数字(1、

2、3.----12);钟面上还有小圆点或一点一点的。小朋友观察的真仔细。

(2)仔细研究:

师边板书边说:小朋友发现,钟面上有12个数(师生边写边说),这些数又是怎么排列的呢?(从1到12这样子排列的,12个数围成了一圈,这12个数还把钟面分成了好多格子。是多少格呢?数一数(师生)。

钟面上有两根针(师边画边说),一根长,一根短。你们知道它们的名字吗?,生说师归纳板书:又长又细的那根叫分针,又粗又短短的那根叫时针。

哪你知道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是朝哪个方向走的?

3.现在小朋友对钟的秘密知道的多一些了吧!

4.现在你能很快认得出学具钟上的分针和时针了吗。

请你指一指说一说,并同桌互相说一边。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设计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引出,并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围绕问题研究钟的结构,然后让学生畅所欲言,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帮助学生在初步认识钟面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钟的:1~12个数、分针和时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

(三)认识整时。

看一看。

导入:看板书说我们已经认识了长的叫分针,短的叫时针。那。

你们知道它们是怎样告诉我们时间的吗?

1.出示7时的钟面,有谁知道这是几时吗?说说你怎么看出来的。(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就是7时)。

请2-3名学生说。

师生齐说: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就是7时。(板书:7时)。

说一说。

1.(出示三个钟面)老师这儿还有几个钟面,仔细观察,分别是几时?

第一个是几时?(8时)你是怎么看出这个时间的?(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8,就是8时。)。

第二个呢?(3时)那你又是怎么看出来这个时间的?(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3,就是3时。)。

第三个呢?(6时)你是怎么看出来这个时间的?(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6,就是6时。)。

2.刚才我们认的7时,8时,3时,6时,请仔细观察一下,这几个钟面上的指针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分针指着12时)。

3.小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拨一拨。

1.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学会看几时了,接下来老师想看看哪位小朋友既会动脑又会动手。老师想让你们拨出3时,9时,12时。

2.学生动手。

3.交流说一说你是怎么拨的?(展示)。

想一想。

师:有了时间我们就可以把一天的生活进行计划,那我们来看小明她是怎么安排自己的一天的。

课件出示6幅图(上午7时小明起床刷牙,上午8时小明上课,上午10小明在做操,中午12时小明在吃饭,晚上6时小明在看电视,晚上9时小明在睡觉)。

学生看图交流。

由于一年级学生对时间概念非常薄弱,借助配有钟面的学生的生活照片,让学生来认识整时,并按看一看、说一说、拨一拨、想一想的顺序有序地组织教学,使整个教学过程生动活泼,趣味盎然。

(四)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谈收获。

认识了钟表我们可要学做时间的小主人,古人告诉我们:“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大家一定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噢。

最后让我们在美妙的歌声中结束这节课。

播放歌曲《时间像小马车》。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人教版吨的认识教学设计(热门18篇)篇十四

教材简析: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认识小数。教材先安排认识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再认识整数部分不是0的小数,最后介绍小数各部分的名称。教材从学生的现实出发,极力选取学生身边的事例,使生活素材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力求让学生从直观到抽象主动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体会小数的含义,能认、读、写小数部分是一位的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观察思考、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经历小数含义的探索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会讨论交流,与人合作。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习惯。通过了解小数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初步体会小数的含义,能认、读、写小数部分是一位的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初步体会小数的含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星期六,小红和妈妈一块去商店,商店里正在播放商品优惠信息:

钢笔。

铅笔盒。

橡皮。

书桌。

毛笔。

剪刀。

15.4元。

12元。

0.6元。

208元。

3元。

7.9元。

如果让你把这几种商品按价格分分类,你怎样分?

预设分法:

钢笔。

15.4元。

毛笔。

3元。

剪刀。

7.9元。

铅笔盒。

12元。

橡皮。

0.6元。

书桌。

208元。

右边这列数我们已经学过,那左边这列数呢?

你们知道这列数叫什么?

(设计意图:创设与学生生活和学习内容相适应的情境,促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主动学习数学,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新知探索。

(一)认识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

小红和妈妈转了一圈后,决定买这一张书桌(出示例1图)。

1.从图中你知道些什么?

5分米用米作单位是多少米?

说明:5分米是5/10米,还可以写成0.5米。

反过来,0.5米表示什么?

4分米用米作单位是多少米?0.4米表示什么?

板书:5分米5/10米0.5米。

4分米4/10米0.4米。

2.比较:

这两组数量,横着看你发现了什么,竖着看又有什么发现?(小组讨论)。

竖看时,第二列有什么共同点,第三列呢?什么样的分数可以写成零点几?

小结:十分之几可以写成小数零点几,零点几就表示十分之几。

3、一位小数的读写。

谁来把写成的小数读一读?

板书:0.5读作零点五。

0.4读作零点四。

同学们都会读了,写的时候,你觉得要注意些什么?(预设:小圆点的位置及写法)。

拿出你的小手指在桌上写一写。

4、练一练:

p101/1、这把1米长的尺子平均分成了多少份?你会照样子填一填吗?

独立填写,巡视指导,汇报交流。

p101/3、先独立填写,再交流。注意指出不同填法。

5、游戏:对口令(老师和学生对答“十分之几”和“零点几”)。

(设计意图:探索中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想一想、比一比、说一说,并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认识整数部分不是0的小数。

买完了书桌,小红又去选了两样学习用品。

出示:圆珠笔笔记本。

1元2角3元5角。

1、能不能像刚才那样,把几元几角写成以元作单位的数?(四人一组讨论)。

为什么1元2角是1.2元?你是怎么想的?3元5角呢?

谁来读一读这两个小数?

板书:1元2角1.2元1.2读作一点二。

3元5角3.5元3.5读作三点五。

小结:几元几角分成两部分,几元和几角,先把几角表示成“零点几元”,再和几元合起来就是几点几元。

2、比较:上面2个小数和下面2个小数有什么不同?

0.5和0.4小圆点的左边为什么写0?而1.2和3.5小圆点左边为什么不写0呢?

3、转了一圈,小红的肚子饿得咕咕叫,买点食品吧!

p101/2独立完成,巡视指导,汇报交流。

4、老师这里也有些食品优惠券,想要吗?想要先得过关。

谁能读出优惠券上的小数,并说出它的价格是几元几角,这张优惠券就送给谁。

(设计意图:肯德基优惠券是学生经常见到和使用的,学生喜闻乐见,增强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1、出示:下面各数哪些是小数?

85/120.57/1004.790。

提问:你们为什么找得这么快?

2、那么这行数中除了小数、分数还有些什么数?小数是有哪几部分组成的呢?请同学们自学p100最后一段,并思考黑板上的问题。

出示自学问题: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些数是自然数?

小数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学生汇报,老师板书小数各部分名称。

3、题一中,哪些数是自然数?他们都是什么数?

0.5的整数部分是多少,小数部分呢?4.7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学,了解小数的组成,培养自学能力)。

三.拓展延伸。

刚才,我们学了这么多有关小数的知识,老师有个问题:你觉得使用小数有什么好处呢(自由发言)。

实际上,小数在咱们的生活、生产中处处可以用到,同学们要学会用数学的眼睛观察生活,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想一想从下面几幅图中你知道些什么?

出示:江苏电视塔东方明珠电视塔多伦多电视塔中央电视塔。

318米468米553.3米386.5米。

介绍:东方明珠电视塔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三高的电视塔。多伦多电视塔是世界第一高的电视塔。

2、最近南京的交通有了一个重要的变革,谁知道是什么?请同学们仔细听记下老师所读的小数。

出示:图略。

南京地铁1号线全程21.7千米,其中14.3千米是地下线,7.4千米是地上线,全程总造价39.2亿元,创造了全国地铁建设的“三最”。

谁来汇报一下你记的小数。

介绍:你知道南京地铁创造了哪“三最”吗?出示:(一是票价最低、二是地铁造价全国最低、三是运营用工人数最少。)不久的将来南京还会有2号线、3号线等,那时,我们的生活将更加美好。

3、介绍数学家刘徽。

刘徽(生于公元250年左右),是中国数学史上一个非常伟大的数学家,在世界数学史上,也占有杰出的地位。他的杰作《九章算术注》和《海岛算经》,是我国最宝贵的数学遗产。

早在一千七百多年前,刘徽就开始应用十进分数也就是小数。而欧洲直到十四、十五世纪才出现十进小数,小数点直至十七世纪才开始使用。刘徽的发现比欧洲早了一千多年。

刘徽的一生是为数学刻苦探求的一生。他虽然地位低下,但人格高尚。他不是沽名钓誉的庸人,而是学而不厌的伟人,他给我们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设计意图:将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关注生存性资源,拓展知识面,并适时进行德育渗透。)。

人教版吨的认识教学设计(热门18篇)篇十五

3、会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变形成用关于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形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观察、比较、猜想、验证等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数学说理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

2、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培养关注生活,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培养良好的数学应用意识。

二、重点、难点。

重点: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

难点。

1、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不唯一性和相关性。即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有无数个,但不是任意的两个数是它的解。

2、把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变形成用关于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形式,其实质是解一个含有字母系数的方程。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寻求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认识二元一次方程,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的特点,体会到二元一次方程的引入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2、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活动,激发学习情绪,营造学习气氛,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自主探讨,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不唯一性和相关性。

3、通过学练结合,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一个数的3倍比这个数大6,这个数是多少?

师生互动探索新知。

1、发现新知。

根据它们的共同特征,你认为怎样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含有两个未知数,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一次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2、巩固新知。

判断下列各式是不是二元一次方程(1)(2)(3)(4)。

3、师生互动再探新知。

(1)什么是方程的解?(使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2)你能给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下一个定义吗?(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一对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

若未知数设为,记做,若未知数设为,记做。

4、检验新知。

(1)检验下列各组数是不是方程的解:(学生感悟二元一次方程解的不唯一性)。

(2)你能写出方程x-y=1的一个解吗?(再一次让学生感悟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不唯一性)。

5、自我挑战三探新知。

有3张写有相同数字的蓝卡和2张写有相同数字的黄卡,这五张卡片上的数字之和为10。设蓝卡上的数字为x,黄卡上的数字为y,根据题意列方程。

请找出这个方程的一个解,并写出你得到这个解的过程。

学生在解二元一次方程的过程中体验和了解二元一次方程解的不唯一性。

五、总结。

比较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方程两边都是整式,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一次。

如果一个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项都为1次方,那么这个整式方程就叫做二元一次方程,有无穷个解,若加条件限定有有限个解。

人教版吨的认识教学设计(热门18篇)篇十六

《认识方程》这一内容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方程,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为方程的意义是一节数学概念课,概念教学是一种理论教学往往会显得枯燥无味,但是方程与学生的生活又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在本课教学中始终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让学生感受方程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从课前谈话开始,我利用两三分钟与班上学生聊上几句,轻松导入课题,消除彼此之间的紧张心情。在探究方程概念时,我放手让学生自学课本,以天平图,月饼图、水壶图整节课的主线,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让学生从这些具体的情境中获取信息,去寻找隐含的相等关系并用自己的语言加以表述,然后尝试用含有字母的等式——方程表示各个相等关系。让学生亲身体验方程产生的需求,方程在运用中的优越性并成功建立数学模型,最后总结出方程的意义。得出概念后,进入练一练环节,我设计了两个练习:一是判断是不是方程的练习,通过学生自己合理判断认识到方程的两个特征缺一不可,弄清等式与方程的区别与联系,加深学生对方程外部特征的印象,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意义,加深了对方程概念的理解:二是设计了根据情境图写出相应的方程,借助媒体呈现一些线段图,组织学生根据这些图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这些题可以培养学生在现实情境里寻找等量关系的能力,也为以后运用方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查一查的练习是是从人类最普遍的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这四大方面入手,把课本后的练习题套上适当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得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最后拓展题,让学生根据所给信息提出问题,列出方程,在较复杂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体会算术方法解决起来比较复杂的问题,可以比较容易地通过方程表示其中的数量关系,体会方程思想的魅力。经历方程建模的全过程,真正让学生理解方程的含义,体验方程思想,引领学生走进方程世界。

不足之处,还是有点紧张,比如学生把等式说成等号老师没有及时纠正,但是学生心理明白的,只是表达时的口误。总之,整堂课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参与度很强,大部分同学都能理解方程的意义,能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人教版吨的认识教学设计(热门18篇)篇十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和操作建立线段的表象,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主要特征,能把物体直的边看成线段。

2、使学生能根据对线段的初步认识,从一组图中辨认出线段,会数图形里线段的条数,并会画线段。

3、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和想象力,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线段表象的建立。

教学准备:

生每人一小段毛线、一把学生尺、一张长方形纸。

教学过程:

实践--让学生获得体验。

在认识线段的导入环节,设计让孩子视觉上先进行曲直对比,再亲身体验用手把弯的毛线拉直的过程,由观察、对比、动手等实践使孩子获得对线段的初步认识,体验到线段有两个端点、是笔直的。

1.感受线段的“直”

曲直对比。

师:小朋友们请你们欣赏几幅图,他们有什么不同?(跳绳的绳-拔河的绳;直吸管-弯吸管)。

其实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这样的例子,比如(跑道、头发等等)。

师:请你观察随意放在桌上的毛线是什么样的?(弯曲的)那请你猜想一下,如果用手捏住线的两端往两边拉,这条线会变得怎样?动手验证你们的想法。

学生动手操作用手拉毛线两端。

师:你发现原来的线和拉紧后的线有什么区别?

学生汇报,并板书“直的”。

2.初步感知线段。

师:你究竟是怎样把线拉直的呢?

接着生的话,让学生拉着线,师边指边说:用手捏住线的两端往两边拉紧,两手之间这一段可以看成是线段。(板书“线段”)。

师:那你现在知道我们是怎样得到线段的吧,用眼光扫一下老师手中的线段是从哪到哪。

学生活动:一生拉线段,另一生指其从哪到哪。交换。

3.感受线段的“两个端点”

师:现在老师要拉考考你们了(拎线的一头)这样能得到线段吗?为什么?

生自己动手拉一拉,说一说。

师:你发现要得到线段,初了它必须是直的,还要有什么?

结合学生说的,得出:需要用手捏住两边拉紧,这两头就是线段的两端,两头的点就叫做线段的端点(板书“端点”)。

追问:线段有几个端点?(板书“有两个”)。

学生活动:同桌互相拉一拉线段,指一指线段的`两个端点。

实践--让学生加深认识。

在学生初步认识线段的基本特征以后,由教师手执毛线进行变式训练,巩固学生对线段的认识,知道线段不考虑方向、长短,本质特征是直的、两个端点。从现象的认识到本质特征的挖掘使学生的认识上升一个档次。

4.深入感受线段特点。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线段是直的,而且有两个端点,那你会判断吗?

教师拉手中的毛线,学生进行判断。(相机追问:为什么不是线段?)。

师:老师考不到你们别的小朋友不服气了,也要来考你们了,读题判断。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人教版吨的认识教学设计(热门18篇)篇十八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比较等活动感知周长,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或简单图形的一周。

3.能结合具体情形,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情景感知,初步建立周长概念表象。

1.从一圈抽象到一周。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今天我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位好朋友,你们想认识他吗?

2.小胖要减肥,爸爸制定了一个锻炼计划,让他每天围着操场跑一圈,我们去看看他是怎么跑的。(观察图1同学们要认真的看小胖是怎么运动的)。

3.他跑对了吗?

4.图2第二天这回跑完一圈了吗?

5.图3第三天让我们陪着小胖一起跑,好吗?伸出小手,一起出发、一起喊停,预备出发。(学生结合老师的演示手势比划,齐声喊停)。

6.指出:围着操场跑一一圈也可以说成围着操场跑一周。(板书:一周。)。

结合图2来说一说怎样就够一圈?(不是封闭图形)强调封闭图形,板书:封闭图形)。

这个操场的一周有多长呢?为此小胖的爸爸进行了测量,我们一起去看看.

(直道90米、弯道110米、直道90米、弯道110米)。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认识周长”。板书课题。

4、说说你对周长的理解。

通过学生的观察和比较,认识一圈就是一周,。

三、量算结合,理解“周长”

1、自主探究。

操作演示,出示个图形的变相(保持原图形状)。

师:好,请大家停一下.咱们看看哪一个组坐得最好。瞧他们小组做好了,反应真快,咱们大家要想他们学习啊!

师:来,那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的方法?

树叶表面:三角尺:数学书封面:钟面:

板书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他的周长。

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1找一找我们周围那些物体表面也有周长?

2.增加干扰,强化周长。

相关范文推荐

    个人自我介绍英语版(实用13篇)

    自我介绍需要简单明了地表达自己的身份、个人经历、兴趣爱好等信息,让别人对你有更全面的了解。为了更好地帮助大家写好自我介绍,以下提供一些优秀范文供参考。

    梦想与信念的演讲稿(优质17篇)

    梦想是人生航行的明灯,让我们在人生的大海中找到方向。以下是一些令人激励的梦想实现故事,让我们一同感受他们的坚持和努力。老师们,学生们:大家好!今天我国下属演讲的

    记一次羽毛球比赛小学一年级大全(23篇)

    比赛不仅仅是一种竞争,更是一种学习和成长的机会,通过与他人的较量,我们可以看到自己的不足,从而不断提升自己。小编整理了一些比赛总结的范文,希望对正在写比赛总结的

    七年级语文教育教学计划(通用15篇)

    教学计划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而规划和安排的一系列教学活动,它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希望以下教学计划范文可以为你的教学

    幸福小学一年级大全(14篇)

    优秀作文应该富有感染力和创造力,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作文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有一回,我去叔叔家玩,来到叔叔家的阳台上,就听到楼

    电算化实训报告心得体会(通用22篇)

    总结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他人,增强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心得体会的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写好自己的心得体会。通

    以案促改整改情况报告范文(21篇)

    情况报告可以用于决策层面,帮助领导者制定战略和解决问题。希望这些情况报告范文可以为我们撰写情况报告提供参考和借鉴。市纠风办:2月20日,我局收到《整改通知书》后

    三角形边关系教学设计(汇总17篇)

    教学计划是教师根据教育要求和学科标准,提前安排学习步骤和教学任务的一份计划。这些教学计划范文覆盖了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教学内容,适用于不同教学场景。

    新生杯篮球赛新闻稿(热门18篇)

    新闻报道是新闻媒体的重要任务之一,通过它,人们可以了解到各行各业的新闻动态。阅读优秀的新闻报道范文可以拓宽视野、增长知识,了解国内外热点新闻事件。为了促进各年级

    我喜欢的格言(实用22篇)

    优秀作文能够展现出作者的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对于提高语文水平有着积极的影响。下面是一些优秀作文的佳作,让我们一起欣赏这些精彩的文学之作吧。有人说:没有做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