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爬山虎的脚的教学设计(优质21篇)

时间:2023-12-04 作者:书香墨

制定教学计划不仅要考虑课程内容,还要综合考虑教学设备、资源和环境等因素,为教学提供有利条件。下面是一些经验丰富的教师编写的教学计划范文,希望能对大家的教学工作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2023年爬山虎的脚的教学设计(优质21篇)篇一

1.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圈出本课会认的生字12个,借助拼音正确认读,并在游戏的过程中巩固生字,积累词语。在识字的过程中感受学习汉字的乐趣。

2、按照正确的笔顺,规范地写出本节课要求会写的4个生字,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认识一个新笔画:卧钩。

3.在随文识字的过程中,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克服困难,登上山顶的快乐。

1、通过随文识字,会认12个字,会写4个字;认识一个新笔画:卧钩。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克服困难、登上山顶的快乐。

1、指导写好新笔画及带有这个新笔画的生字。

2、课文较长,要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

生字、词语卡片,小黑板、课件。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看见过山吗?高高的山峰什么样子?爬过山吗?(请爬过山的小朋友谈一谈爬上山顶时的感受)今天,我们和同学们一起去爬山。

板书课题:爬山。

二、初读课文。

1.师范读。

老师范读课文,同学们要认真听清老师读的每个字的字音。感受爬山的经历。

2.自读。

让学生自由地读全文,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标出自然段,用笔把会认的字圈画出来,自己想办法解决不认识的生字,记住它们。根据拼音,自己拼读生字,把自己拼读不出来的字点上点儿。

三、随机指导朗读,并进行文中学字。

1.分段朗读课文。互听互评,纠正字音。

2.随文识字,积累词语。

要认识的字可以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随机学习,通过读课文让学生自己找出这些生字,并想办法解决字音。

3.分段读课文,认识每段中的生字如:第一段“星期天,我和同学们去爬山”。

(1)自读句子(或齐读)。

(2)指名学生读,找到第一段中的字宝宝“星期”讲解一个星期有七天,星期一到星期天。正音,带音节读。指名读字,读词,齐读生字,读句子。

(3)其他自然段也用这种方法学习生字。

指名读第二段内容,随文识字“(到欢路鸟叫加、油、花”)。

(4)老师拿生字卡片,找学生带音节读字,开火车读,齐读,

(5)到文中去找这些字带出来的词语。

拿出笔,把刚才学过的生字带的词语画上横线、自己练习读词。(指名读词语,来到、欢迎、山路、小鸟、欢叫、加油、野花)从读词中进一步熟记生字(师拿词语卡片)。

4.再回读第二段文字。

5.读第三段文字,学习生字“顶”词语“山顶”

6.把生字放到文中再来读一读,看谁能读准确。

7.读第四段文字,学习生字“心”词语“心里”

8.回读第四段。

四、学生拿手里的卡片问同桌,同桌互查,强化字音。

由同桌的小朋友互相当小老师,你指我认,检查生字识记情况。

五、律动。

六、拓展练习。

同学们,你们学会了这么多生字宝宝,真棒!可是,这些生字宝宝可顽皮了,他们现在都藏到句子里去了,你能准确地把他们读出来吗?(生字用彩笔写)。

(1)星期三,我去公园玩。

(2)放学的路上,我听到小鸟在欢叫。

(3)我为妈妈加油。

(4)山顶上的野花开了。

谁会读了?愿意给大家读一读吗?

还有一组扩词(课件)。

七、指导写字。

1、心:新笔画卧钩,与“飞”字中的横斜钩比较,强调第一点的走向和后面两点的位置。

2、鸟:知道里面的点是鸟的眼睛,不能丢掉。

3、在:第三笔是竖,不能丢掉。

4、花:上下结构的形声字,上面的草字头表示与草本植物有关,下面的“化”字表示读音。

看着老师写一个,提醒学生观察各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并反复书空练习笔顺。在本上写一个字头。

练习书写,教师纠正,注意让学生认真观察范字,对比发现自己的字哪写得好,哪还需要改进。

写字过程中注意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

八、总结全文。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12个字,会写了4个字,通过读文,我们感受到了克服困难,登上山顶的快乐。

2023年爬山虎的脚的教学设计(优质21篇)篇二

课时目标:

1.学习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2.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和兴趣。

3.学习作者第二自然段的写法,完成仿写。4.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点:

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和习惯。

点:

1、体会作者是怎样把事物具体、有序地写下来的。

2、仿写第二自然段。

教具准备:

1、课件ppt。

2、学生准备桂花实物。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吗?有没有同学可以告诉老师,《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指名回答)。

同学们的记性真不错。牢牢地记住了我们学过的知识。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爬山虎的脚》这一课。

二、学习课文,理解感悟。

(一)本文的课题是《爬山虎的脚》,那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向我们介绍爬山虎的脚的呢?

1.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的,边读边找,并做好标记。(教师巡视)。

2.好多同学真是找得又快又准,老师请同学说一说你找到的答案,其他同学仔细听,看看跟你的是不是一样的。(指名回答,并补充,再归纳)。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有什么好处?(生动形象地写出爬山虎脚的形状)。

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体会爬山虎是怎样爬得的。“一脚一脚”可不可以换成“一步一步”?(指名回答)(不可以,爬山虎的脚并不是像动物的脚一样交替向前,爬山虎的脚巴住墙以后,要往高处爬,就要不断地长出新脚。)。

触着墙的紧贴在墙上没触着墙的过几天就萎了。

4.作者笔下爬山虎的脚是那么可爱有趣,我们一起来有感情的读一下吧!(分成三大组,每组读一个自然段,看哪个小组读得最好)。

(二)同学们读得都不错,学习到这里我们知道了爬山虎要借助墙或者岩壁等,才能生长得更加茂盛。所以,作者看到的爬山虎是在____。(墙上和房顶)(学生可齐答或指名回答)。

1.同学们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课文的第1自然段)。

2.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读的时候注意我们的读书四要求:大声、快速、正确、有感情。开始吧!

(三)“占了一大片地方”说明什么?(叶子长得很茂盛)那现在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欣赏爬山虎美丽茂盛的叶子吧!

1.请同学们默读第2自然段。并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叶子的?(刚长出来的叶子—长大了的叶子,重点介绍了长大的叶子)叶子有什么特点?(鲜绿,均匀,好看)。

2.教师指名学生回答。

3.我们能欣赏到这么好看的叶子,多亏了作者的妙笔。那我们一起来想想作者是怎么把叶子写得这么美的。(指名回答)(有顺序,有重点,动静结合)。

三、细细品读,认真观察,完成仿写。

过渡:作者按一定的顺序,有重点,加上动静结合就把爬山虎的叶子写得那么美,我们也试着用这些方法来写写我们常见的桂花吧!

1.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桂花,分小组仔细观察,讨论桂花的特点有哪些?

2.每个小组推荐一位发言人,说一说你们小组讨论的结果。老师把学生讨论结果的关键词书写在黑板上。

3.总结学生的汇报结果。根据总结给出关键词:花朵颜色清新,小巧玲珑,千姿百态,香气四溢。叶子绿得深沉,枝干粗糙不平。

有顺序。

有重点动静结合。

并能用上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等)。

5.学生展示(根据学生写作情况,指名2—3名学生展示)。同学们真厉害!这么短短的时间里就能把桂花写得这么传神,真是太了不起了。

四、深深感悟,说说体会。

1.同学们,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和刚才的小练笔,你们有什么感受呢?(指名回答)(仔细观察)。

2.希望同学们可以通过仔细观察、认真感悟,去发现生活中更多的美。请大家记住,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作业布置:

完成课堂小练笔,多读几遍并认真修改。

板书设计:

2023年爬山虎的脚的教学设计(优质21篇)篇三

“耶,耶!“今天终于去爬我期盼已久的灵白线了!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出发,为了防止堵车,我们选择地铁出行。可是,我却发现今天的地铁真的好慢啊!感觉像坐了一个世纪。

灵白线就是灵岩山和白马涧之间的很多个山头连起来的“一条线”。爬灵岩山,轻轻松松的。我十分高兴,觉得简直太容易了,爬山也没什么难的嘛。可是,接下来的一座山头却大大改变了我的想法。好难走呀,几乎没路,到处是石头和沙粒,特别滑,爸爸在前面为我精心挑选每一步,然后我再跟着爸爸的脚步一点一点的慢慢地移动。

经过了第一个难走的坡,我松了一口气,以为只有最后一个山头了,谁知道更难的还在后面等着我们。其中,一个下山的地方十分艰险,假如不扶稳东西,每时每刻都有可能掉到山谷去,不过有好心人为了我们爬山方便,在每棵树之间都连了绳子,我们必须扶着树或者绳子,手脚并用的一步一步下移。我有几次都差点掉下去,还好我有非常大的臂力和爸爸在前面接我,所以我们也最终度过了难关。经过了五个小时的艰难险阻,终于到达了终点。爬了一天的山,感觉体力被消耗的差不多了,我们去吃了海鲜大餐。

经过这次爬山,我觉得:人生好像爬山,要想到达山顶,就必须克服重重困难。每当快要放弃的时候,再坚持一下,你就能登上巅峰。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2023年爬山虎的脚的教学设计(优质21篇)篇四

[设计意图]本节课为了突出重点,攻破难点。我设计时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时,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运用了大量的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让学生在读、想、说的过程中,产生阅读的兴趣,主动参与阅读,并在阅读中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

二、强化朗读训练。

朗读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的重要途径,也是进一步感受文章所蕴涵的情感的常用方法。所以在设计本课时,我创设了多种读的途径进行朗读训练。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自由读、个别读、评议读、默读、齐读……多种形式贯穿始终,读中悟、悟中读,使学生参与到读中来,收到以读带讲、以读悟情的效果。

三、加强学科整合。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我在教学“爬山虎的脚长在哪儿”这一问题时,我在引导学生的同时巧妙地采用板画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增强了学生理解感悟的能力,加强了学科间的整合。

四、合作互助、理解感悟。

“主动探究”型阅读教学注重学生之间的交流,每个学生既是老师,又是学生,既是提问者,又是答疑者,他们不断地转换角色,相互启发,在无拘无束的活动中流露情感,发展语言,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如在教学本课难点时,我采用了多种方法,如板画、出示实物、运用多媒体课件等方法,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让学生在交流中创新思维,让他们自主发现、自主实践,激发了探求知识的热情,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使孩子们真正成为课堂中的小主人。

[教学目标]。

1、解课文内容,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2、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和兴趣。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2、体会作者是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爬山虎的特点的。

[教学准备] 多媒体等。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入境。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研读叶圣陶老爷爷的作品《爬山虎的脚》。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师:这节课你想解决哪些问题?(生自由说)。

(二)研讨点拨。

1、学习第2自然段。

师:谁来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生自由汇报。)。

师:“拂过”是什么意思?如果把“拂”换成“吹”行不行?为什么?(生体会一阵风拂过,一墙叶子的动态美)。

师:听了同学们的汇报,你觉得叶圣陶老爷爷笔下爬山虎的叶子怎么样?(特别美)。

师:是的。爬山虎的叶子确实很美,我有一个朋友还专门为爬山虎的叶子做了一个小片子呢?可是他没找到合适配音的人。我说我的孩子们个个棒,找他们准行,怎么样。片子老师已经带来了,想不想试一试?(想)咱们先看一下片子,看看你能用哪些语句表达最合适。

师:[播放课件](1)、叶子刚长出来嫩红的到长大变成嫩绿的过程。

(2)叶子长大后铺满墙的样子。

师:谁愿意来试一试。师放课件2-3名同学试着配音。

师:[出示课件] 按课文内容填空。

那些叶子绿得那么(   ),看着非常(   )。叶尖(      ),在墙上铺得那么(   ),没有(   )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    )。一阵风(   )过,一墙的叶子就(   )波纹,好看得很。

师:指名填空。

师:指导朗读,生评读。

师:通过这一自然段的学习,孩子们的收获可真不少,表现也非常出色,

为了奖励你们,老师给同学们欣赏一组图片。

师:[播放课件]生欣赏配乐图片。

师:对!是爬山虎的脚。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的第3自然段,认识爬山虎的脚。

2、学习第3自然段。

师:谁愿意把第3自然段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你能听懂什么?(指名读。)。

师:谁来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师:随意把脚画在茎上,是长在这里吗?

生:不对。是茎上长叶柄的地方。

师:把脚画在叶柄上,这回画对了吧?

生:不对。应该画在叶柄的反面。

生:课文是这样写的。

生:我知道了脚的形状像蜗牛的触角。

师:谁见过蜗牛?(生举手)哇!这么多同学都见过,那谁能告诉老师蜗牛的触角是什么样的?(生自由说)。

师:课前老师给同学们捉了一只小蜗牛,想看吗?(想)我们来看一下,它的触角与爬山虎的脚是不是相似。

师:[播放课件]生作比较。

师:请孩子们仔细观察,蜗牛的触角和爬山虎的脚是不是相似?

师:什么相似?(形状)。

师:通过学习第3自然段,同学们知道了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

那么我们能不能再看着片子来为爬山虎的脚配音呢?(能)。

师:谁来试一试。(生试着配音)。

师:谁能不看书来给这段片子配音。(2~~3名学生配音)。

师: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观察了校园内的爬山虎,通过观察你认为爬山虎的。

脚引人注意吗?(不引人注意)这样不引人注意的爬山虎的脚叶圣陶老爷爷不仅发现了它的位置、形状、颜色,而且还发现了他是怎么爬上去的呢?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第4自然段。

3、学习第4自然段。

师:小组合作学习(1)画出写爬山虎动作的词语。(2)小组探讨爬山虎爬墙的动作,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爬上去的?孩子们可以把桌面当墙,也可以把同学的背当墙来爬一爬吧!一会看谁“爬”的最精彩。

师:谁来汇报一下,写爬山虎动作的词语有哪些?(指名说)。

师:谁愿意到台前表演一下,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生在黑板上做动作,边说边做。)。

师:怎样是巴住墙?谁来演示一下。(生做动作。)。

师:你感觉的不错,小细丝变成小圆片巴住墙,就好象是小壁虎的脚上的吸盘一样牢牢地抓住墙。

师:谁还想到台前演示一遍,看谁“爬”的最精彩。

师:我看到爬山虎的脚爬的可真好。他得先触着墙,然后再巴住墙,细丝由原来的直的变弯,拉住嫩茎,使它紧贴在墙上。边说边板书:触巴拉贴。

师:请大家看大屏幕,再次体会一下爬山虎的脚是怎么爬的。[播放课件]。

师:爬山虎可真了不起,为了生存,它不断地改变自己,使自己牢牢地巴在墙上,而这一过程不是一天、二天就能完成的。可见叶圣陶老爷爷是经过了认真而又持续不断的观察才看清的。这种做法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4、学习第5自然段。

师:[出示爬山虎实物] 。

上课前有一名同学送我一根有爬山虎脚的茎,他想请同学们帮他认一认这根茎上你看到的脚是触到墙上的呢还是没触到墙上的?先请同学们猜一猜。(是或不是)究竟谁猜得对呢?请孩子们快速浏览第5自然段,看看谁猜得对。

师:现在谁知道这根茎上的脚到底是触到墙上的就还是没触到墙上的?(生汇报并说出理由。)。

师:[播放课件]体会触到墙的脚什么样,没触到墙的萎了的什么样。师:没触到墙的脚不几天就萎了,掉了下来。连痕迹也没有了。可见墙对爬山虎来说是多么重要。所以课文第1自然段就向我们介绍爬山虎长在哪?齐读第1自然段。

三、拓展延伸。

1、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主要写了爬山虎叶子的特点和爬山虎脚的特点。叶圣陶老爷爷无论是写爬山虎的叶子还是写它的脚,都是那么有条有理,如次生动、具体,这是为什么呢?(生自由说)总结写法。

2、课后,请同学们用这节课学到的写作方法来写一种植物的片段,不用着急,老师给你们足够的时间去观察,看谁是观察最细致的孩子。

嫩红—嫩绿      按照顺序   。

叶子 朝下 均匀      抓住特点。

6爬山虎的脚                       观察细致。

脚  位置形状颜色  动静结合。

怎么爬:触巴拉贴。

2023年爬山虎的脚的教学设计(优质21篇)篇五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受益非浅”、“身临其境”造句。

2、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学习叶圣陶优秀的做人品质。

3、从文中学习修改作文以及借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给课文划分段落。

3、自学生字新词。

4、找出不懂的问题。

二、细读课文,突破重点。

1、划出有关叶老修改作文的语句。

2、叶老是用什么方法,从哪些方面进行修改作文的?

3、归纳总结出叶老修改作文的方法。

4、引导学生体会出叶老的良好品质。

三、再读课文,体会感受。

1、学生自读叶老的话。

2、利用重点的词语体会字句中含着的思想感情。

3、联系上下文,进一步理解“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样写的”这个句子,体会叶老的人品、作品,体会从叶老身上得到的启示和教育。

4、朗读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品味并体验作者的感受。

四、整体升华,学习方法。

修改作文的方法。

2023年爬山虎的脚的教学设计(优质21篇)篇六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有顺序、深入细致的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脚,把意思写清楚的。

3.朗读课文,能背诵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

1.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2.学习作者抓住爬山虎的特点,把一个意思写清楚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请同学们读一读上面这两幅对联。(多媒体播放)。

叶绿满墙满绿叶,风卷碧浪碧卷风。(回文联)苍苍翠翠处处葱葱郁郁,层层叠叠时时贴贴爬爬。

师:我请同学来读一读。

2、读了这两幅对联你想到了什么植物?

二、讲授课文。

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有趣的课文《爬山虎的脚》。(板书课题)师:看了这样的题目也许你会问,爬山虎是一种植物怎么会长有脚?在我们米易就生长着这样美丽的爬山虎,你注意过吗?叶圣陶老爷爷用优美的语言为我们描述了爬山虎的脚。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

2、师:现在我们来分组(分个人)朗读。

(2自然描写爬山虎的样子,3、4、5描写爬山虎的脚)。

5、总结:你们看,叶圣陶老爷爷观察得多细致呀,连他们的细微的变化都看在了眼里。我更喜欢长大的叶子。

“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叶尖儿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有孩子们轻声附合我。)。

欣赏这一墙的样子,宛如欣赏一片绿绿的湖,或者是一片绿绿的海。风吹来,那绿波荡漾着,人的心也随之欢畅起来。那叶子真(美)!我有一个朋友专门为爬山虎的叶子做了一个小片子,可是没找到合适的配音的人。我说我的孩子们个个棒,找他们准行。怎么样。要不要试试?咱们先看一下片子。看看你能用哪些语句表达最合适。

放演示叶子的课件。

第一节是叶子小的时候长出来嫩红的样子。第二节是长大的叶子铺满墙的样子。(在师放片子的同时,几个孩子分试着配音。)。

师:同学们配得可真不错。那么我就更有信心地让孩子为下面的内容再试一把了。爬山虎的叶子如此之美,那他是如何在整面墙上来展示它的美丽的?是谁的功劳?对!是爬山虎的脚!那么我们一起来看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来认识爬山虎的脚。

三、精学感知。

(一)、第三自然段的学习。

1、请孩子自读这个段落,注意聆听。看看你从中知道了有关爬山虎的哪些知识。一遍读不出再来一遍。

2、生读课文。

3、孩子们汇报内容。

师:你知道了爬山虎的脚长在哪里?(长在茎上)。

师:“那是脚生长的什么?”(位置)。

师: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对。还有什么?(长在茎上长叶柄的地方)。

是长叶柄的地方的反面!

师:脚的形状像什么?(像蜗牛的触角)。

师:那触角什么样儿?你知道吗?(长在头上,软软的,细细的……)。

师:老师给咱们捉了一只小蜗牛,我们来看一下它的触角和爬山虎的脚是不是相似。放课件,做比较。

师:真的很相似?形状相似。

它的触角的颜色,是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师:孩子们知道的可真不少。脚的位置、形状、颜色,那就是它的特点。谁能把刚才说的来总结一下。(随学生复述,师板书:脚的位置、形状、颜色)。

我们现在都知道了爬山虎的脚的特点,那我们能不能再看着片子来为爬山虎的脚来配音了?你可以看着书来配。

师放课件。几名学生看着书,配音。

师:“我看到有同学不看书能配音了,谁来试试?”

师:我们说爬山虎的脚引人注意吗?不引人注意,所以叶圣陶老爷爷说以前也没注意到爬山虎的脚。可是他现在注意了,所以他就知道了脚的特点。他观察得可真仔细,而且写得很具体、清楚的。他不仅发现了脚的位置、形状和特点,还知道了他是怎么爬上去的呢。

(二)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师:把课文读通,看看爬山虎的脚是怎么一脚一脚往上爬的。注意有几个很重要的动作,你可得好好看看呀。你可以把桌面当墙,也可以把同学的背当墙,来爬一爬吧。一会儿咱们看谁爬的最精彩。

学生读课文,小组探讨爬的动作。师进小组一起和孩子们做动作。指导准确表达。

师:(在墙上做动作),我(手做脚)爬的时候先巴住墙,然后拉那嫩茎,使它贴在墙上。

师:巴住墙是不是就样,(做动作),牢牢地贴住,吸住墙?

师:真好,你感觉得不错。小细丝变成小圆片,巴住墙,就好像是小壁虎的脚上的小吸盘一样牢牢地抓住墙。

请三四名学生演示自己的爬,并边做边说。

师:我看到爬山虎的脚爬的可真好。它得先触着墙,然后再巴住,细丝由原来的直的变弯,拉住嫩茎,使它紧贴在墙上。(师边说边板书:触、巴、拉、贴)。

再次配音,看课件演示,学生表达过程。

(蛟龙的爪子)。

(三)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

生从课文中找出脚变化的语句,读出来。

(是触到墙的脚)为什么?

师:哦,你看到了萎的脚呀。来。再看一下,萎是不是说蔫呢?从课文中找一下答案。

回答:“萎的意思干枯,衰落。应该是没有痕迹了。我们看到的应该是触到墙的。没有触到的就没了。”

板书:触到墙的,没触到墙的。

师:如果仔细看那细小的脚,你会产生丰富的联想。你想到什么呢?(蛟龙的爪子)。

齐读这个比喻句。

四、学生活动:

根据课文2、3、4、5自然段的描述,请同学们分成小组进行画画比赛,画一画爬山虎,画出它的叶子、脚、茎。每个组选一个同学画,其余三个指导,出谋划策。画完后我们进行评比。

老师点评,指出长处和不足。然后老师出示规范的画法。

五、总结点题。

爬山虎的叶子固然是绿得新鲜,引人注目,但它的脚却是不大会引起我们注意的。但叶圣陶陶爷爷无论是写爬山虎的叶子,还是写它的脚,都是那么有条有理,叙述具体,这是什么原因呢?(观察细致)。

师:写爬山虎的脚,还有许多别的内容可写,作者为什么选取了课文中的三方面内容向我们介绍呢?(最能说明爬山虎的特点。)。

生活中有很多我们忽视的东西,他们的美和奥妙要我们来发现。那就让我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用心去观察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发现和创造更多的美。

那么课下,我们就用学习叶老爷爷写这篇课文的写法来写一种植物的片断,不用着急,老师给我们足够的时间去观察,看看谁是观察最细致的孩子!

2023年爬山虎的脚的教学设计(优质21篇)篇七

暑假里的一天,我们非常无聊,于是,弟弟提出建议:“我们去爬山吧!”“好啊!太棒了!”爸爸同意了,于是,我们就决定明天去爬山。

第二天,我们坐上车,拿上吃的,就出发了。我们在车上有说有笑的,就快到目的地了,弟弟说:“姐姐,你能爬上去吗?”“我当然能爬上去了!”我嘲笑弟弟说,“我看是你爬不上去,才来试探我的吧!”弟弟被我气得满脸通红,说:“哼!我一定能爬上去的!看谁笑到最后!”

目的地到了,弟弟站在山前,腿都在发抖,我看见了,就嘲笑他说:“还没爬呢!你的腿就在发抖,肯定爬不上去的!”我冲弟弟做了个鬼脸。这是,爸爸提议说:“我们来个比赛吧!看谁先爬上去吧!我先走了!”说完,爸爸就开始爬了。我看状,啊,不妙,赶紧爬啊!在第一层的时候,我碰到了两个大姐姐,她们有说有笑的,我对她们说:“大姐姐,一边说话一边爬山是很消费体力的。”“没关系的.。”我使劲爬啊爬,终于爬到了第三层,第四层,第五层,这时,我碰到了在第一层碰到的那两位大姐姐,这时,她们已经累得气喘喘吁吁了,她们看见了我,就对我说:“小姑娘,我们早就应该听你的了。真是太累了!”

第六层的时候,我已经累得气喘吁吁了,实在怕不上去了,爸爸对我说:“‘坚持就是胜利。’‘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听了爸爸的话,我顿时充满了力气,一口气跑上了山顶。

哇!山顶上真美啊!我们在山顶上拍了几张照片,就回家了。

2023年爬山虎的脚的教学设计(优质21篇)篇八

今天是个让人放松的星期天,别人有着自己的计划,而我们家是去爬高度不超过1000公尺的山鸡公山。一到那里,山上清新的空气让人心旷神怡,还看到了许多不同种类的动植物,例如:松鼠灵活的跳跃穿梭于茂密的树林间,还有不时听到悦耳的鸟叫声,感觉这里与都市截然不同,很像世外桃源。

没多久我们开始爬山,这座山虽然不高,但是有一点陡峭,由于这座山是独立的,不与其它的山连起来,从远处看这座山会觉得有点一柱擎天的感觉。沿途尽是百花盛开,虽然曾经遭受了风灾的重创,但复原的速度也很快,只有比较严重的地方未复原外,其它地方几乎看不到风灾过后的痕迹。步道途中有着一条河,这条河被风灾破坏的痕迹依旧存在;河上的桥也因日积月累的沖刷,桥墩也偏移了许多成了s形,走在上面还会摇摇晃晃的。道路的尽头有一处几乎可算是90度的峡谷,看着古道中的峡谷吊桥,不禁让人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到了山顶后,竟发现这里有着一间餐馆和庙宇,而且这里人声鼎沸,好不热闹!我们在那边吃完饭后,就坐在庙前的广场欣赏这里的风景,把景色尽收眼底。到了下午山上开始起了浓浓的大雾,有如孙悟空驾着筋斗云在云雾中穿梭一样,置身于云雾中,后来我们便带着依依不舍的心情回家去了,也结束了这趟愉悦的旅程。

这个星期天,不仅让我心情无比轻快,还可以解除一周来的疲劳,真是一举两得,而我们也应该好好的爱惜这片美丽的好山好水,给后代的子孙留下一片美好的家园。

2023年爬山虎的脚的教学设计(优质21篇)篇九

清明节到了,我们一家回时村老家祭祖,祭祖后,我们到贡山的姑姑家去爬山。

来到贡山脚下,我抬头一看,贡山连绵起伏,漫山遍野都是大大小小的乱石头,周围很荒凉。这是一座名副其实的荒山哦!我们在向导小表哥的带领下向贡山进军,一路上那是蝴蝶在为我们跳欢迎舞;野鸡在为我们唱前进歌。不知不觉间,我们爬到了半山腰。这时,妈妈和姐姐越朝下看越害怕,渐渐打起了退堂鼓。不到山顶非好汉,我和爸爸相互鼓励,历尽千辛万苦,终于登上了山顶!

爬山可真好玩哦!

三年级:王兴旺。

上一篇:我的生日礼物——文具盒。

下一篇:手机涂改带

2023年爬山虎的脚的教学设计(优质21篇)篇十

《爬山》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课文,讲的是一对父子一同爬山时父亲教育儿子要努力征服自己,尽力做好每一件事,还启发儿子怎样欣赏大自然的景物。...

教材分析:

课文记叙了26年前父亲带着十岁的我沿着又弯又窄的山路去爬山,在爬山的过程中父亲告诉我能不能爬到山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尽力了,在下山途中又告诉我要用心欣赏沿途的美景的事情。我从父亲身上学到了智慧,从大山的身上学到了沉静。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3、激发学生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坚持不懈的信念和持之以恒的精神。

教学中难点:

1、学习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2、说说我跟父亲爬山时学到了什么。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讲授法、讨论法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第周。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初读课文,学习第一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读正确、流利,不读破词破句。

2、师生共同评价朗读情况。

3、幻灯出示本课生字。

1)指名认读生字,并口头组词。

2)出示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指定小组进行开火车读生字、新词比赛。

4)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找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并在句字旁加上自己的感受。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以小组为单位,小组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2、个小组内先互相讨论交流,进行改进。并推荐出代表发言。

3、个小组互相修改自然段的段意。

4、小组内互相朗读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喜欢的语句。

5、划分结构段。

第一自然段(1):父亲在一个夏日的清晨带我去爬山。

第二段(2-7):在上山途中父亲告诉我其实能不能爬上山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尽了力。

第三段(8-9):在下山去中,父亲告诉我大自然的没不只是用眼睛去看,还要用耳朵去听,更重要的是要用心去体会,左后用脑子去思考。

第四段(10)我从青山那里学到沉静,但是更重要的是我从父亲身上学到了智慧。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全班同学齐读课文第一段。

2、你读懂了什么?(小组内先互相交流,互相纠正。)。

反馈学习情况:

主要介绍了时间、人物。

3、你从课文的第一句体会到了什么?

(体会到了父亲是一个热爱大自然的人,也是一个十分疼爱我的好父亲。)。

4、你知道父亲为什么要带我去爬山呢?(学生自由发言,只要围绕课文内容都可以)。

五、小结。

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第一课时,我们知道了作者的父亲是一个热爱大自然的人,也是一个疼爱我的好父亲。

六、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2-10自然段;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背诵最后以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

1、指名朗读课文第二段。

2、学生评价朗读情况。

3、学生自主学习本段。

4、反馈学习情况:你读懂了什么?你有哪些质疑?

5、在爬山过程中,父亲对我说了什么?找出父亲的话。

6、听懂父亲的话吗?找出说明的词语来。(似懂非懂)。

7、一起朗读父亲说的话后思考: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8、当登上山顶时,父亲又对我说了什么?我理解父亲说的话了吗?从哪句可以看出?

9、为什么我的脸就像煮熟的鸭子一样红?

(因为在这次数学考试中我没有尽力,只考了61分,可我却说已经尽力了,被爸爸识破了。)。

10、全班一起朗读我和父亲的对话。

三、学习第三段(8、9)。

2、反馈思考情况。

3、父亲告诉我应该怎样欣赏大自然的美丽呢?(学生自由发言)。

4、读了父亲说的这句话,你知道他的意思吗?

(不论做什么事情,我们都要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要用心来体会,用脑去思考。)。

四、学习课文第四段。

1、齐读本段内容,自主学习本段。

2、学生质疑。

(1)你认为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2)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话要说?

3、反馈学习情况。

4、父亲是怎样带着我走那个黑暗而又宁静的山林的?

5、你是怎样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

爬山。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体会?(学生自由发言)。

2、你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不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尽力去做,并且告诉我们大自然的美不只是用眼睛去看,还要用耳朵去听,更要用心灵去体验,用脑去思考。)。

六、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上山-----尽力。

自然----用眼、用心、用脑。

2023年爬山虎的脚的教学设计(优质21篇)篇十一

《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佳作,文中主要讲了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的脚的形状,特点,以及他是怎样用脚爬的,启发人们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

本课的重点:了解作者是怎样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写出爬山虎叶子和脚的特点,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写爬山虎的叶子,作者从嫩叶写到成叶,重点讲成叶,从叶子的颜色,形状及叶子的动态描写,让人产生喜爱之情。

在介绍爬山虎脚的特点时侧重从三个方面来写:

2、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

处在四年级的小学生特有的好奇心重、接受新事物快的特点,有探求新知识的欲望。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课文中。

重点词、句、段。

4、学会作者是怎样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围绕爬山虎的脚,把。

意思写清楚。

3、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观察和写作能力。

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让学生正确理解爬山虎的脚不同于人的脚,而是长出一只脚巴住墙,再长出一只脚继续巴住墙向上。围绕爬山虎的脚把意思说得十分清楚。

1、通过课文内容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2、继续练习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和抓住课文主要内容,并学习作者观察周围事物的方法,培养观察事物的能力。

1、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课堂讲授力求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通过细心观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中。

2、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和阅读兴趣的激发,在学生的自主实践中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

3、重视培养语感,丰富情感体验,内化课本语言,拓展语文学习空间。

4、借助实物、图片、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不仅直观、形象、生动,同时弥补了课本知识的局限性。

一、多种方式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谜语:

(1)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丝瓜)。

(2)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葡萄)。

设计意图:激发兴趣,并从中了解到植物的特点。

2、导语:

我们种丝瓜和葡萄都需要搭架子,不然,丝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处生长。爬山虎,也是一株软软的藤,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爬到墙上、屋顶上,岩石上,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它有脚。)哪些同学看见过真的爬山虎?(展示爬山虎实物)你们平时看见的是爬山虎的什么?(叶子)那你们仔细观察过爬山虎的脚吗?叶圣陶爷爷就是一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爬山虎的脚》。

设计意图:拿自己和作者对比,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3、对课题质疑。

读课题,想一想,你如果是作者,你会从哪些方面去写。(叶子、脚的位置、形状、颜色、怎么爬、脚的变化)叶圣陶爷爷写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呢?让我们走进课文。

设计意图:置换角色,从课题质疑,可激发探究的兴趣,又可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二、整体感知课文,理清叙述脉络。

2、检查交流:

(1)请认为自己是学习最认真的一个同学当小老师,领读词语。

嫩绿舒服均匀重叠空隙漾起拂过叶柄蜗牛紧贴蛟龙枯萎逐渐牢固。

设计意图:学生当小老师,增强自豪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2)你读懂了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生长得很茂盛。第二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很美丽。第三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的生长位置、样子、形状。第四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是怎么爬的,第五自然段写了爬山虎脚的变化。

三、自主研读,交流收获。

1、你对爬山虎哪一个方面最感兴趣,就请选择其中的一个自然段仔细读一读,画一画,议一议,看看你有那些感悟和收获?可以和你的小伙伴一起学习。

设计意图: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习惯,打破传统“串讲”形式,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充分让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

2、汇报交流。

交流话题一:在写爬山虎的叶子的这一段你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处处注重了读,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学生获得了美的体验,激发起对美、对大自然的向往,也充分感受到语言的美。

交流话题二: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是怎样的呢?

爬山虎的叶子这样的繁茂、美丽,充满勃勃生机,跟它的脚有着很大的关系。出示图片:谁能说说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脚的样像什么?颜色是怎样的?课文是怎么写的?再读一读。把脚的样子比作什么?把脚比作蜗牛的触角,使人一看就知道很细。这么细的脚,作者都仔细看过是枝状的,并数了有六七根,说明叶圣陶爷爷观察得很仔细多具体啊!作者写爬山虎的脚更能看出他观察十分细致了。

设计意图:图文结合,不仅体会到语言的生动,还了解作者的.观察很细致。教给学生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交流话题三:怎么爬的?

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用了哪些十分贴切的动词写出了爬山虎爬的过程?(触、巴、拉、贴)“一脚一脚”换成“有步一步”有什么不同?看课件演示爬山虎爬的过程。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词句去体会,又以多媒体直观演示,突破了教学难点。

谁能汇报你读这段的收获?(没有触着墙的,枯萎了,触着墙的,脚巴在墙上的相当牢固。)“……要是……休想……”说明了什么?可见爬山虎的脚巴住墙是多么牢固啊。风能掀下它,不让它继续往上爬吗?雨能阻挡它向上攀登吗?可见爬山虎的脚具有多么不屈不挠的攀登精神啊!现在你对爬山虎的脚产生了什么新的感受?请带着这种感受再读最后一自然段。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要有人文性。在自然现象中渗透人文熏陶,在读中不知不觉内化了语言,积累了语言。

四、引导发现,总结写法。

设计意图:因为人们主要观赏的不是爬山虎的脚,而是爬山虎好看的叶子,有了爬山虎的脚,爬山虎才能爬得更高、长得更好的关系。

2、你从作者观察爬山虎中受到那些启发?可以结合句子来谈吗?(1)观察细致。(2)要抓住特点观察。(3)要注意事物的细微变化。

设计意图:在理解课文的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到具体的观察方法,使理论和实际例子相结合,学生更容易掌握。

五、拓展文本,课堂延伸。

1、仿照《爬山虎的脚》作者的观察方法,观察一种植物,先从远处看,再从近处看,特别要仔细观察它的茎、叶、花,看看有什么特点,再把它具体写下来。

设计意图:读写结合,学有所用,既是对原有知识的巩固,又让学生在练笔中提高了写作能力。

2、课外查询资料:(1)本文作者叶圣陶的生平。(2)爬山虎的有关知识。

设计意图: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的学习需要课堂外更广阔的学习空间,而查阅资料,就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不断促进学生的发展。

2023年爬山虎的脚的教学设计(优质21篇)篇十二

教材分析:

课文记叙了26年前父亲带着十岁的我沿着又弯又窄的山路去爬山,在爬山的过程中父亲告诉我能不能爬到山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尽力了,在下山途中又告诉我要用心欣赏沿途的美景的事情。我从父亲身上学到了智慧,从大山的身上学到了沉静。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3、激发学生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坚持不懈的信念和持之以恒的精神。

教学中难点:

1、学习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2、说说我跟父亲爬山时学到了什么。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讲授法、讨论法等。

教学内容:

学习生字,初读课文,学习第一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读正确、流利,不读破词破句。

2、师生共同评价朗读情况。

3、幻灯出示本课生字。

1)指名认读生字,并口头组词。

2)出示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指定小组进行开火车读生字、新词比赛。

4)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找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并在句字旁加上自己的感受。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以小组为单位,小组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2、个小组内先互相讨论交流,进行改进。并推荐出代表发言。

3、个小组互相修改自然段的段意。

4、小组内互相朗读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喜欢的语句。

5、划分结构段。

第一自然段(1):父亲在一个夏日的清晨带我去爬山。

第二段(2—7):在上山途中父亲告诉我其实能不能爬上山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尽了力。

第三段(8—9):在下山去中,父亲告诉我大自然的没不只是用眼睛去看,还要用耳朵去听,更重要的是要用心去体会,左后用脑子去思考。

第四段(10)我从青山那里学到沉静,但是更重要的是我从父亲身上学到了智慧。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全班同学齐读课文第一段。

2、你读懂了什么?(小组内先互相交流,互相纠正。)。

反馈学习情况:

主要介绍了时间、人物。

3、你从课文的第一句体会到了什么?

(体会到了父亲是一个热爱大自然的人,也是一个十分疼爱我的好父亲。)。

4、你知道父亲为什么要带我去爬山呢?(学生自由发言,只要围绕课文内容都可以)。

五、小结。

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第一课时,我们知道了作者的父亲是一个热爱大自然的人,也是一个疼爱我的好父亲。

六、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写生字词。

2023年爬山虎的脚的教学设计(优质21篇)篇十三

可以有效地帮助广大学科老师将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积累转化为多媒体课件方式。

多媒体课件开发一直到今天仍然存在“两张皮”的效应。传统的软件开发一般是由学科老师和计算机制作人员组成,由于各自的专业所限,有效的教学沟通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许多商业化教学软件的质量都是由此引起的)。为解决这一难关,一方面制作群体应增配教学设计人员(主要是教学形象转化设计者);另一方面就是要大力倡导广大教师尽快学会运用教学稿本而成为多媒体软件的创意和设计者。教学稿本就是为教师们而设计,下面以几个教学实例说明教学稿本的设计撰写。

有了一定理论的储备,我们就很容易找到多媒体教学设计的表达逻辑了。为了明确多媒体课件设计的特点及其表现形式,我们先看下面两个按常规教学形式表达的一个多媒体教学设计方案(教案)。

1、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和口语表达的能力。

2、认识爬山虎的脚的颜色、形状和生长部位。

3、重点理解爬山虎的脚是怎么样一脚一脚爬上墙的。

4、结合观察发展学习的审美情操。

文字教材、多媒体课件。

1、创设审美情景,以为主导地极大地调动学习的积极与主动。

2、教学设计分为四个大的环节:

创设情景,审美欣赏—细致观察,建构新知—反馈操作,强化认知—形成评价,自我完善。其中前两个环节是以教学讲授与演播为主,而后两个环节却是以学习的自主操作为主。

1、启发谈话:

谁知道爬山虎?它一般生长在什么地方?你能否说出它的一些特点?它美不美,怎样美?

3、教师演示,看一看描写第三段的有关爬山虎的视频资料,初步感受“均匀”、“空隙”等词汇,并重点感受“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了波纹,好看得很。”的动态艺术。

4、说一说你所感受到的美,再读读课文,体会一下课文中语言文字的艺术表达。

1、熟读第四自然段,重点理解爬山虎的脚的生长部位、颜色、形状。

2、cai,看一看描写第四段爬山虎的脚的生长部位、颜色、形状视频资料。培养口语表述能力。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爬山虎的脚的颜色、形状和它到底长在什么位置?

4、边读课文,边想象爬山虎的脚的生长部位与长成的动态效果—嫩红的六、七根细丝慢慢长大,细丝的头上又长出几个圆片,就像是蛟龙的爪子,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1、从上面的学习你真的知道了爬山虎脚的那些外部特懔寺穑?

2、利用和教学交互网络的操作,请你找一找爬山虎的脚长在爬山虎的植物的什么部位?

3、根据操作的交互反馈,再阅读课文。

4、最后用自己的话重点说一说爬山虎的脚到底长在什么位置?

1、读一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课文说了些什么?

2、找一找描写爬山虎的脚爬墙的动词(触/变/巴/拉/弯/贴)。

3、在找到这些词,并在课件上将这些动词拖至交互区,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

4、分别用鼠标点击这些动词,看一看与此相关的描述爬山虎的脚的相应动画。

5、对照画面,用自己的话有顺序地说一说爬山虎的脚是怎么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6、可以完整地观看一遍爬山虎的脚一脚一脚往上爬的完整动画。

这个简略的教学方案一个十分明确的特征就是强调了多媒体课件的教学应用(),并在创设生动的语言环境中,调动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这个教学设计方案中不难看出:一方面多媒体教学设计有别于常规电教的本质区别在于课件几乎主导了整个教学的程序(这也就是课件创意与多媒体教学设计原本就是一回事的缘故);另一方面就是“学”的意义真的可以在具备的物质条件下落实在自我形成的动手操作之中。

如果考虑到如何将常规教学方案转变成课件创意的表达方式,我们不妨创设这样一个大家熟悉的常用表格,将有关《爬山虎的脚》的设计可能涉及到的教学要点详细集中起来,以便于整理和观察。

其实,上述表列式的教学内容表达本身基本没有意义,但作为常规教学方案《爬山虎的脚》的设计,可以转化成了一些基本的教学创作要素,这些要素就是多媒体需要表达的直观化素材,我们将这些要素通过一定的形式全部整理成多媒体素材,并说明这些素材的表现形式和策略,那么一个渐趋于完善的创意表述形式也就基本形成了。

2023年爬山虎的脚的教学设计(优质21篇)篇十四

(1)学习本课生字,生词。

(2)自渎课文,重点学习本课第1、2段。

(3)学习作者描写事物的方法,学习如何去观察一个事物。

(4)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做生活的有心人。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2)通过对词语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一、导入。

二、初读课文,解疑,学习生字。

1、自读课文,划出本课的生字、生词,并通过上下文理解词义。

2、可见出示本课生字,生词,学生读,师纠正。

3、读课文,找出课文的哪几段写了爬山虎的脚。

4、教师讲解本课体裁说明文。

三、讲读课文。

1、课文的1、2自然段写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习。

a、个别读课文,思考:第1自然写什么?

b、这两处地方有什么共同点?

c、齐读思考:你能从这两句话中看出爬山虎的什么特点?

2、讲读第2段、

a、指名读第2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讲什么?

b、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写什么?

c、叶子颜色的美表现在哪里?

d、叶子的均匀、整齐表现在哪里?

3、导读。

e、当风吹过,满墙的叶子也很美丽。

4、理解:拂漾。

5、齐读课文,个别读。

6、归纳短意。

四、背诵第二自然段。

五、小结,准备下课。

2023年爬山虎的脚的教学设计(优质21篇)篇十五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感受作者生动具体的描写,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

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

一、板题、读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六课爬山虎的脚(叶圣陶)。

二、检查上节课的学习情况:

1、上课前先检测一下同学们对于生字的掌握情况。

(听写:重叠、均匀、逐渐、触角)。

2、背诵第二自然段(指名背、齐背)。

三、新授:

过渡:听了同学们的背诵,让老师再一次感受到了爬山虎叶子的美,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铺满墙,这跟它的脚有着密切联系,课文的第三、四、五自然段详细的描写了爬山虎的脚。这节课我们随着叶圣陶爸爸一起去学习写“脚”的部分。

1、出示问题、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想一想课文围绕爬山虎的脚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把你喜欢的部分读一读。指名回答。(板书:位置、形状、颜色;爬;触着墙,没触着墙)。

2、学习第三自然段。

那书上是怎样介绍爬山虎的脚的位置、形状、颜色的呢?请找出来自己读一读。

(1)指名读。

(2)出示课件填一填。

(4)评一评,是否画得准确(出示课件,师引导学生体会“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使文章描写得生动具体)。

(5)通过作者的描写,我们体会到了作者写得非常细致,那么为什么作者会写得细致呢?因为他……(生答后板书:仔细观察),你从本段的哪个词语看出来的呢?(抓“注意”一词)。

(6)让我们一起细致、认真地来读一读第三自然段吧。

3、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合作学习(出示课件):

a、指名读合作学习要求。

b、合作学习。

c、反馈。

(2)抓住“巴”字(老师请一名同学上台,老师演示“巴”这一动作,请一名同学说出“巴”的感受),结合第四、五自然段,你还从文中的哪些句子中可以体会到爬山虎的脚就紧紧地“巴”在墙上的。

(4)齐读三、四、五自然段四、拓展文本,课堂延伸。

学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启发?

五、作业。

生活中,还有哪些与爬山虎相似的植物呢?课后去观察葡萄、丝瓜、冬瓜等并试着去写一写。

2023年爬山虎的脚的教学设计(优质21篇)篇十六

1、学会本课五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3、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4、自觉运用抓重点词句、联系生活实际等阅读方法读懂课文。

5、学习作者细心观察、连续观察的方法,激发留心周围事物的兴趣。

1、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难点)。

2、领悟作者细心观察、连续观察的方法。(重点)。

3、把观察到的事物具体地、有顺序地写下来。

一、课前游戏,激疑激趣。

1、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猜两条谜语,看谁猜得又对又快。

第一条: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打一种植物,是什么?(葡萄)。

第二条,上搭架,下搭架,开黄花,条条青龙藤上挂。也打一种植物。(丝瓜)。

2、如果种葡萄和丝瓜啊,还要做一项特殊的工作,什么工作?(要给他们搭架子。)。

不搭架子行不行?(不行,不搭架子,他们就没法儿往上爬了)。

二、揭示课题,感知文题。

过渡:刚才我们都知道了,葡萄和丝瓜都是靠搭架子才能往高处攀援的植物。而爬山虎呢,也是一种攀援植物,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6课。(板书课题)。

谁知道老师为什么把“脚”这个字写得这么大吗?那按照他这个意思,这题目该怎么读呢?指名读。

老师把脚这个字写这么大,还有没有别的原因呢?相信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会有新的理解。

三、交流预习,理清脉络。

1、学生交流:课前,通过预习,你们对爬山虎的脚有了哪些了解?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介绍)。

2、教师参与:课前,老师也了解了爬山虎的脚,我还从这本书(出示《十万个为什么》)中了解到,爬山虎的脚其实是它的另一种根,因为它生长在空气中,所以叫气生根。你看,老师这是怎么了解的?观察、读课外书、查找资料都是预习的一些好的方法啊。我们运用这些方法都对爬山虎的脚有了一些了解。那么,叶圣陶爷爷他是怎样写爬山虎的脚的呢?请同学们看第6课。

(二)初读感知,读准词语。

1、检查字词。出示课后生字,指名读。

2、出示:嫩茎一顺儿漾起波纹。

触着墙痕迹蛟龙。

强调多音字及儿化音的读法。

3、快速读读课文,看一看课文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爬山虎的脚呢?

(1)谁知道课文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爬山虎的脚?(3、4、5)。

(2)课文除了讲爬山虎的脚,还讲了什么?(叶子)。

四、以读代讲第二自然段。

1、自读一读第二自然段。注意:在这一段中有一句话非常重要,从这句话中我们就能知道这一段重点讲的是什么?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把这句话画下来。

2、出示:“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

(1)你能从这句话里读出这一段重点讲的什么吗?(长大了的叶子)。

(2)你从哪儿看出来的?(引人注意)。

3、再读读这段话,看哪几句话具体讲的是长大了的叶子?(3、4、5句)。

4、那谁能通过朗读把这些引人注意的地方表现出来呢?(学生练读)。

(1)指名读。(学生评议)。

(2)欣赏爬山虎叶子画面,听老师读。

(3)指名读。老师给你配上一段优美的音乐。让你来美美地读一读,其他同学一起来美美的感受一下那些引人注意的长大了叶子。

(这位同学读的时候,声音和感情都非常丰富,这可以用一个四字的词来形容。哪个词?声情并茂。读书就应该这样去读。)。

过渡: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爬山虎长大了的叶子。那么爬山虎的脚又是什么样呢?

2023年爬山虎的脚的教学设计(优质21篇)篇十七

1.结合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观察的仔细及用词的准确,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2.了解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什么样子,产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通过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脚的样子及特点。

体会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以及爬山虎的脚与叶的关系。

:课件演示。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谜语。

(1)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丝瓜)。

(2)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葡萄)。

(答不出来,出示图片)。

我们要是种丝瓜和葡萄,首先要做一项什么工作?

(搭架子。不搭架子,丝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处生长。)。

2.导语。

(生:因为它有脚。)(板书:的脚)。

3.对课题质疑。

看了这样的题目也许你会问,爬山虎是一种动物吗?不然,怎么会有脚呢?爬山虎是一种植物,夏天到了,我们就能随处见到这样美丽的爬山虎,(课件展示图片)。

你们仔细观察过爬山虎的脚吗?叶圣陶爷爷就是一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人。他用优美的语言为我们描述了爬山虎的脚。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爬山虎的脚》。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语的读音。

2.学习生字词语。

(1)出示生字词语:嫩绿、舒服、均匀、紧贴、痕迹、逐渐、

句子中的生字:我家也有爬山虎,从小院的西墙爬上去,在房顶上占了一大片地方。

(2)出示二类词语:空隙、蜗牛、触角、蛟龙、枯萎、漾起波纹。

3.再读课文。

问:课文都介绍了爬山虎的哪些内容?请同学们再仔细读读课文。

(1)问:爬山虎长在什么地方呢?课文哪个自然段介绍了爬山虎的生长环境?

师:我们一起看看爬山虎,(出示爬山虎的图片)。

追问:你觉得爬山虎有什么特点?

(爬山虎很茂盛,很能爬)。

(2)师: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的叶子是怎样呢?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读了有什么感受?(美)。

哪些地方写的美?你喜欢哪句?

随着学生的意思,出示句子指导朗读理解句子意思: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就变成嫩绿的。

师: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能从叶子的颜色区别叶子的生长时间)。

新叶子和长大了的叶子除了颜色的不同,还有什么不同?

新叶子很小,不大引人注意。

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

指名读句子。

师:爬山虎的叶子在生长过程中有什么变化?

(板书:颜色:嫩红——嫩绿)。

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让人看着非常舒服,还一顺儿朝下,均匀地铺在墙上,没有重叠,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师: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让人看着就非常舒服。我们赶快来看一看吧!

(出示图片,体会叶子的颜色新鲜,排列整齐)。

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师:想欣赏一下风吹时爬山虎叶子的样子吗?(放视频)。

随着视频老师说:微风拂过爬山虎的叶子,荡起波纹,多好看啊!

谁再来读读这句话?(指名朗读)。

(3)师:作者为什么把叶子写的这么美呢?(认真观察)所以我们要学习作者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4)小结:课文第二自然段围绕叶子的特点写得非常具体,无论是叶子的颜色,还是静态、动态都给人以美的享受。

三、总结。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著名作家叶圣陶爷爷写的《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

知道了爬山虎是一种攀援植物。叶圣陶爷爷通过深入细致的观察,把满。

墙的爬山虎叶子写得很美。那么,爬山虎的叶子有什么特点呢?课文第。

二自然段向我们作了介绍,下面请同学们用课文里的话介绍一下爬山虎的叶子。(让我们再一次重温一下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的叶子。根据背诵提示,谁来把第二自然段大声地背诵一遍?)。

(放课件:学生齐背课文第二自然段)。

(指名背诵,其他同学在底下小声地背诵。)。

2.师:通过这一自然段的学习,我们知道叶圣陶爷爷通过爬山虎叶子生长变化,写出了爬山虎的叶子颜色鲜艳醒目,排列均匀,写出了叶子的美。让我们欣赏到爬山虎叶子的特点。(板书:赏“叶”)。

(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字里行间渗透着爬山虎叶子的美丽,我们上节课赏了叶,(板书:赏叶)。

二、讲读第三自然段。

1.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内容。看看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脚”这个意思,把爬山虎脚的特点写具体、写清楚的。(板书:观“脚”)。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观脚(板书:观脚)看看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脚”这个意思,把内容写具体,写清楚地。)。

2.学生自读课文第3、4、5自然段。

学生自读课文第3自然段。

师提出:边读边思考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是什么样子的?颜色怎样?

3.师:爬山虎的叶子这样的繁茂、美丽,充满勃勃生机,跟它的脚有着很大的关系。(出示图片)谁能说说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脚的样子像什么?颜色是怎样的?(指名说)。

课文是怎么写的?(出示句子)。

直接出示句子,指名读句子。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指名再读一读。

师问:把爬山虎脚的样子比作什么?(把脚比作蜗牛的触角)。

(叶圣陶爷爷观察得很仔细、观察十分细致。)。

(展示学生画的画,简单的进行一下评价)。

4.理解句子。

(1)再读读句子,从这几句话中你知道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吗?

如果学生说“长在茎上”,引导:再读读,长在茎上的什么位置?

如果学生说“长在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就问:跟叶柄长在一起吗?

出示:茎上长叶柄的反面。

追问:“茎上长叶柄的反面”是什么位置?请看图片。(出示图片)。

(2)我们知道了爬山虎的脚的位置,再来看看它长的样子?

如果学生说“像蜗牛的触角”,就问:蜗牛的触角是什么形状的?一起来看看。(出示图片)。

这样的触角像什么?——如果学生说“像细丝”追问:什么样子的细丝?

枝状的细丝什么样子?像树杈似的,谁来画一画?

细丝肯定很细,可不像树杈一样直挺挺的,要有一些弯曲。

爬山虎的脚是枝状的细丝,像蜗牛的触角,这就是爬山虎的脚的形状。

出示:枝状的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3)那颜色呢?(出示:嫩红)。

(4)我们知道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长叶柄的反面,是枝状的细丝,像蜗牛的触。

角,又是嫩红的。下面我们一起来画一画爬山虎的脚。

发给学生一张简笔画,指让学生画出“脚”的位置。

展示,并做简单的评价。

(5)这就是爬山虎的脚,请你向同学们再来介绍一下爬山虎的脚。

出示句子,指名读句子。

三、讲读第四自然段。

1.师:爬山虎有了这样奇特的脚,那他是怎么向上爬的呢?课文的第几自然段写了爬山虎是怎么爬的?(第四自然段)。

2.学生自读(默读)第四自然段。

3.师:谁能用书上的一句话概括的说一说爬山虎是怎样爬的?

(出示句子)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向上爬的。

师:“这样”指的是哪样呢?爬山虎的“一脚”到底怎么爬的?再读读第四自然段。找出有关的句子。

4.学生再次自读第四自然段。

出示句子: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

(指名再读句子)。

师:哪一组的同学能上来给大家演示一下怎么爬的?(指名演示)。

你们同意他的这种爬法吗?

出示句子: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向上爬的。

爬山虎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向上爬的。

问: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换“一步一步”行吗?为什么?

师:人走起路,脚印可以很多,但只有两只脚,这叫“一步一步”走。但爬山虎的脚是无数的,每长出一只脚,就巴住墙,不能再动了,再往上爬,就要再长出一只脚,长一只脚,巴住墙,再长出另一只脚,再巴住墙,它要不停的向上爬,就要不断的长出新脚来,所以叶圣陶爷爷说,“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师:它是不是只往上爬的?你怎么知道的?

师:它不只往上爬,还往左爬,右爬,爬满整个墙,所以才有叶圣陶爷爷在第二自然段中所描写的“一阵风吹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的很”。真是会读书的孩子,懂得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

5.师: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能爬,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又怎么样呢?

四、讲读第五自然段。

学完了这段,你知道了什么?

(没触着墙的脚萎了,触着墙的牢固,脚与墙有密切关系。)。

五、巩固练习。

1.出示,按课文内容填空。

《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围绕“爬山虎的脚”这个意思,写了三个自然段。先讲了_____;再讲_____;最后讲_____。

(叶子是为了烘托爬山虎脚的作用。没有叶子提供营养,爬山虎的脚也不会长得好。爬山虎的脚巴得牢,正是为了叶子的生长。爬山虎的脚和叶子谁也离不开谁。)。

3.师:爬山虎的叶子固然是绿得新鲜,引人注目,但它的脚却是不大会引起我们注意的。但叶圣陶爷爷无论是写爬山虎的叶子,还是写它的脚,都是那么有条有理,叙述具体,这是什么原因呢?(观察细致)。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后指定的段落。

2.小练笔:仿照课文的写作方法,观察一种植物,按一定的顺序写。

下来,注意观察植物的叶、茎、花、果等。

2023年爬山虎的脚的教学设计(优质21篇)篇十八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空隙、拂过、漾起”等词语,朗读课文,能背诵二至四自然段。

2、了解爬山虎的特点时,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作者的观察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观察事物的好习惯。

了解爬山虎的特点,以及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向上爬的。

了解爬山虎的特点,以及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向上爬的。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爬山虎的挂图,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

师: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课文,这节课我们来研究,爬山虎有什么特点,它是怎样一脚一脚往墙上爬的。

二、整体入手,感知叙述顺序和主要内容。

快速浏览全文,回顾主要内容。

三、自学赏析,品读积累。

尊重学生的个人学习体验,发挥学习自主性。

师:批划出课文当中你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然后再在小组里交流一下你为什么喜欢。

学生自读自批注,再在组内品读赏析,交流感受。师巡视指导。

学生大组汇报,师适时指导发言、引导组织。

如:

生:我喜欢第二自然段,我给大家读一读。“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得,也不留一点儿空隙。”这句话写了爬山虎的叶子是怎样排列的,我抓住了“一顺儿”“均匀”“没有重叠”“不留一点儿空隙”,说明爬山虎的叶子长得很茂盛,排列得很整齐。我给大家读一读。

(学生感情朗读,师做适当指导训练。)。

师:就像这位同学这样交流、汇报。还有谁对这一段进行补充?

(师引导学生对课文一部分一部分有条理得汇报)。

再就其它段落、其它部分进行交流赏析。

师适时板书,以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纲要,把握全文要点。

四、朗读背诵,梳理整体。

在理解课文内容和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知道学生背诵第2至第4自然段。可以借助板书。

五、课外延伸,仿写练笔。

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仿写一种植物,注意抓住植物的特点。

2023年爬山虎的脚的教学设计(优质21篇)篇十九

导学目标:

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能力。

3、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做生活的有心人。

导学重点:通过对词语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导学难点: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

教具准备:图片、彩色笔、画纸。

教学过程:

一、激趣求真,导入课题。

1游戏激趣。

2、导入课题。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下面认真看老师板书课题。

(版书:爬山虎)(来用红粉笔板书:\\\的脚\\\)。

(2)齐读课题。(生读课题)。

3、展示目标。(随机)。

二、合作探究,深入研读。

1、学生快速朗读课文3、4、5自然段。-----划出写爬山虎脚的位置句子或词语。

2、抽生交流。

3、直观理解:叶、叶柄、反面。

1、结合灯片自由朗读课文3、4、5自然段。在书上画出有关词语,句子。(读、划、填、画)。

2、小组合作完成学习提示。

3、学生汇报,师生评价。(注意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是从哪些自然段找到的,同时引导学生产出有没有不同的意见。)。

4、随机理解“蜗牛的触角?”老师特意给你们带来一只小蜗牛,你们想不想看?(出示图)(指名看图说出蜗牛的触角什么样)。

5、请你选择恰当的颜色笔,将图“爬山虎”的脚画出来。

引导学生一边画一边说出原因,相机引导学生评议。

6、小结:注意从作者不同的方面观察引导学生学习观察方法---细心观察,从文句中“不几天”体会作者连续观察。

探究三:爬山虎是怎样爬的?

1、自由读课文相关的语句,-----划出爬山虎怎么爬的动词。

2、抽生交流。(触、巴、弯、拉、贴)。

3、小组演一演。(假设你就是一株爬山虎,你能不能结合着几个动词把爬山虎爬墙的一系列动作表演出来?给学生说清楚要求,用手臂表示一根细丝,握住拳头表示细丝的顶端,张开手表示小圆片。)。

4、抽生黑板上表演。

5、再次结合图,理解“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这句话。可不可以换成“一步一步地往上爬?”

1、朗读课文最后一句话,说说自己体会?

2、拓展阅读,谈收获。

爬山虎为什么能牢固地吸附在墙上的呢?

我便带着问题去观察了爬山虎。我细细观察,发现爬山虎茎上有很多细丝,每根细丝都像蜗牛那细细的触角。当这些触角附在墙面上的时候,每根细丝的顶端都变成了一个个小圆片,正是这吸盘一样的小圆片,牢牢地吸在墙上,使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一小段爬山虎拉了下来,那么一株爬山虎有多少个触角呢?于是,我就在爬山虎茎上四个不同的位置,各量出了一米长的茎干,开始仔细测算了触角的数量,四次测算的结果,一米长的茎干上有近25个触角!正是这么多的触角把枝叶牢牢地攀附在高墙上的。

那么,爬山虎的触角究竟能承受多大的接力呢?于是我又开始啊忙碌的测量,并做了一张自制的拉力表:

从测定表中,可知每个触角平承受约0。125的千克,由此,我们又可以推算出每米爬山虎茎干能承受的拉力是3千克左右。没有想到不起眼的爬山虎竟然有这么大方魔力。

3、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句话。(惊奇,赞美)。

四、小结收获,感情朗读。

1、谈谈自己有什么收获。(重视观察)。

2、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并配乐。

五、拓展文本,延伸课堂。

观察身边的一株植物,以《我发现的秘密》写片段。

六、板书设计(略)。

2023年爬山虎的脚的教学设计(优质21篇)篇二十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能流利的朗读课文,读懂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

1.录音机及磁带。

2.小黑板。

揭示课题,整体感知。

1.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见过爬山虎?

你见过的爬山虎是怎么样的?

2.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去看看叶圣陶爷爷写的《爬山虎的脚》,去了解爬山虎,欣赏爬山虎。

4.展示预习成果:学习生字新词。

5.听录音读课文,学生思考作者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爬山虎的?

(爬山虎生长的地方、叶子、脚三方面)。

6.师生交流哪几方面介绍爬山虎。

1.同学们现在想先探究哪一点呢?(生回答)。

2.自读课文描写爬山虎脚的第三、第四、第五自然段,思考作者是从哪几方面生动、具体的介绍爬山虎的脚的?(脚的样子、爬的样子、脚巴在墙上很牢固)。

3.师生交流,概括出几方面的内容。

4.交流描写“脚的样子”的第三自然段,找出相关句子。

交流重要的词。(反面、枝状的六七根细丝、嫩红)让学生了解作者是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来写的。

5.读描写“脚的样子”的句子。

6.请学生上台画爬山虎的脚,并说说为什么这样画。

7.交流描写“爬的样子”的第四自然段,找出相关句子,并读这些句子。圈出这些句子中与“爬”有关的动词。

8.理解句子: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一脚一脚”能否换成“一步一步”?为什么?(前者要慢,更能体现出爬山虎的顽强,爬墙时的艰辛,很牢固)理解时可联系上下文。

9.交流描写“脚巴在墙上很牢固”的第五然段,找出相关句子,并读这些句子。句子中“要是……休想”体现了什么?(很牢固)。

“要是……休想”能不能造一个句子?(学生造句)。

有感情的朗读第三、四、五、自然段,课后背诵三、四两段。

3.脚巴在墙上很牢固。

整堂课我的教学设计还是可以的,但是教学效果却让我感到很不满意。我想在这里固然有学生的一些因素,可是我的因素还是占主要比重的。学生在这堂课上表现出的积极性比平时低了一些,在开始让他们“读生字”的环节中只有四个同学举手表示要试一下,这让我很心寒,应该说预习了的学生对于生字没有什么问题的。课后从学生那里得知来了几位听课老师有点害怕,所以才不举手的。这让我感到我平时应该在这方面做一些工作,让学生知道他们才是课堂的的主人,而不要对听课的老师有所顾忌。

(一)在这堂课中让我觉得我的心理素质不是很好。这可能是我刚踏上工作岗位的缘故,在课堂上我表现得很紧张(虽然别人可能不觉得),所以在学生表现的积极性不高时,我的激情也降低了,这是很不应该的,无论怎么样,上课一定要有激情。

(二)教师可以设计教学内容,但是不能设计学生的回答,只能是引导学生回答。在这一点我表现出的教学行为就比较幼稚,想法太过于完美,总是想着让学生的答案与我设计的差不多,结果学生就是答不到点子上,于是我就乱了方寸,出了教师不应该的行为(对学生的回答评价不够),总是在等学生符合自己需要的答案。老师不应该这样,要随机应变,实在引导不过来的,自己说出来让学生知道了也就够了,这一点比起老教师经验就差多了。

(三)问题一定要提得好,提得准确。这一点是我这堂课的重要收获之一。在课上我把“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爬山虎的?”粗心的问成“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爬山虎的脚的?”结果学生都回答到3、4、5段中去了,茎、细丝什么样的回答都有,叫学生答得越多,出现的乱七八糟的回答就越多,差点课都上不下去!在这里我深深感到语文老师对于所提问题的准确性是极为重要的,特别是让学生思考的问题,一定要让学生知道让他们做什么,回答什么!

(四)研究课程要细,不能只是研究表面上的一些内容。研究课程细不细主要是在备课时备得充分与否,我觉得今天教学效果的不理想主要还是我备课这一块做得不够,我的备课知识内容浮在水面上,没有更深层次的去进行挖掘教材中的资源,比如我在和学生交流第四自然段“爬的样子”的教学中我只是简单的让学生找出有关的句子和与“爬”相关的动词,然后让他们读一下就好了,没有更深入的和同学去理解,这是远远不够的,而事实上文中恰恰这些“动词”是用得很美,可以说是很妙的,这里是有顺序与讲究的,一点一点儿递进,不能交换顺序。在这些动词上要研究得细一些。这主要是备课不够,如果备课充分,那么今天在教学中就不会有那么多的问题了,正如一些老教师所说:“只有备课做好了,才能上好一堂课。”今天让我觉得还是很有道理的。

(五)板书要简单,布局要合理,层次要清晰。在这堂课上我的层次是蛮清晰的,但是简单与合理就不够了。首先一点是这个板书是不合理的,第一层中的三方面是介绍爬山虎的,而不是介绍爬山虎的脚的,后面的三方面才是写爬山虎的脚的,这是我板书中的一个重要错误,以后要特别注意,板书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理清顺序或帮助理解,而错误的,不合理的板书只能带给学生误导!其次我的板书不够简单,我上课是学生边讲我边写的,我的板书就显得字数多了点,很罗嗦,可以直接写“生长的地方、叶子、脚”就可以了,不用再写上“爬山虎”这三个字了,写板书的时候字多了,时间就浪费了,在我写的时候学生就干等着。究其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还是备课不仔细,如果在备好课之后再好好推敲一下,可能就没有这样的情况了。

2023年爬山虎的脚的教学设计(优质21篇)篇二十一

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一)复习导入。

1.爬山虎的叶子是什么样儿的?

2.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爬山虎的脚的?指名读。

(二)讲读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讨论:

(1)用铅笔画出课文中描写爬山虎脚的词句。

(2)这一段讲了爬山虎脚的几个特点?每个特点是什么?

(3)从哪一句可以发现作者是注意观察的?

(三)讲读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它能够一脚一脚往上爬的原因是什么?

3.小结:

作者抓住了爬山虎的叶子、脚会爬的特点,向我们介绍了爬山虎。作者细致入微的描写,在我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那满墙的爬山虎。

(四)讲读第五自然段。

1.齐读第五自然段。

2.思考:这一自然段讲了几层意思,主要意思是什么?

明确:(1)触着墙的爬山虎才能生存;(2)爬山虎的脚能牢固地巴在墙上。

(五)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2.读后思考:爬山虎的叶子为什么能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

(六)指导背诵三、四、五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三、四、五自然段,并逐段背诵。

2.指名背诵。

(七)总结。

这篇课文采用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观察的写作方法,生动地向我们描绘了爬山虎会爬的秘密。

(八)布置作业。

1.用“舒服”、“均匀”造句。

2.课后3、4题。

(九)板书设计。

1.教师注意在阅读教学中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变化的观察方法和抓住特点细致入微的描写的表达方法,从而了解爬山虎的叶子、脚的特点。从而培养学生观察事物时要有认真、仔细的态度。

2.注意运用教学软件,投影片等现代教学手段来突破难点,理解课文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23年公司前台年终工作总结个人(精选15篇)

    写一份月工作总结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能力提升。如果您正在为写月工作总结苦恼,不妨来看看下面这些范文,或许能给您一些启示。

    最新我回到了古代(精选18篇)

    一篇优秀作文需要有深度的思考和丰富的知识储备,这需要作者进行广泛的阅读和积累。以下是一些备受好评的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指导和借鉴。

    2023年银行中年员工培训心得(实用19篇)

    在写培训心得时,要注意条理清晰、重点突出,结合实例进行说明。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培训心得样例,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上的帮助。军训是一次意志的磨

    2023年我爱家乡小学(汇总17篇)

    优秀作文要能够引人入胜,读者读完之后会被作者的思想、情感和文笔所折服。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优秀作文的篇章,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思考。我的家乡在内蒙

    2023年公司战略规划大全(16篇)

    在一个公司中,分工合作是非常重要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和任务。接下来,我们将为大家分享一些公司管理经验和经典案例。一、目的。为贯彻执行国家、省市、公司安全生产

    2023年教导主任岗位竞聘演讲稿范文(16篇)

    演讲稿范文是演讲者在演讲中为了更好地组织语言和表达思想而编写的一篇演讲稿,它可以帮助演讲者更加有条不紊地展示自己的观点和论据。在下面的范文中,你会发现不同主题和

    2023年菜园小学生(专业21篇)

    优秀作文起承转合,内容连贯,让读者愉悦地领略到思想与艺术的结合。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优秀作文的魅力,以下是一些精选作品,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启发和思考。

    最新大学开学第一课心得(实用18篇)

    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不断提升自己的沟通和表达能力,为自己的人际关系建设奠定了基础。值得一提的是,以下这些心得体会都是真实的故事,它们可以给我们启示和启发。

    最新年度学生会工作计划(精选19篇)

    学生会工作计划的有效执行需要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的详细规划和时间的合理安排。下面是一些优秀学生会成员的经验分享,希望能给大家在制定工作计划时提供一些启示。

    2023年数学老师述职报告经典(热门20篇)

    述职报告是在工作岗位上对工作成果和工作方法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种重要文件,它能够为个人的职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在这里,我们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成功的述职报告范文,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