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中的信息技术应用(汇总18篇)

时间:2024-04-03 作者:薇儿

通过学习范文,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层次和风格的写作作品,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继续往下看,您将能够找到一些优秀的范文范本,相信对您的写作能力提升会有所帮助。

教育中的信息技术应用(汇总18篇)篇一

学期临近结束,回顾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结合计算机的硬件实际,开展好常规教学。

1、开学初,便结合我校的计算机硬件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并严格按教学计划进行上课。在教学过程中,对具体的教学内容都进行了认真的教学分析,思考在现有计算机软硬件的实际情况下如何实施教学,收到较好的效果。

信息技术课已经成了学生十分喜欢的`课程之一。

3、在教学之余,我还注重培养学生其它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比如有的学生学会q天,有的学生学会了阅读电子图书,用计算机来解决一些其它学科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二、加强教学教研,努力提高业务水平。

教学的成败取决于教师,教师的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课堂的教学质量,在教学之余,加强了对业务的钻研。认真钻研新课程标准,研究教材,探索新教育教学方法,提高业务水平,在网上还注意收集相关资料,以扩大学生的视野。

三、配合学校工作,做好电教工作和机房管理工作。

本学期,为了校内教研课及公开课,我利用课余时间,为授课教师做课件,促进了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我利用闲暇时间学习新的电脑知识,以提高自身的电脑知识水平和技术理论水平。同时,维护好机房设备,保证畅通。

信息技术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展望学校的发展和学科的发展,我觉得还有许多知识要学,还有许多事情要做。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争取取得更大的进步。

教育中的信息技术应用(汇总18篇)篇二

学校教师发展中心要求上交假期中市里组织的培训总结,于是简单写了一下。

xx年8月20号下午至22号,xxxx市教科院组织的高中信息技术培训在xxxx实验中学如期举行。这次培训共有信息技术骨干教师100多人,他们来自于xxxx市各个地区的高中学校,其中有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也有不少优秀的年轻教师。此次培训,主要突出“三步四环节五课型教学模式”课堂研究;此次培训,充分挖掘了骨干教师的经验和智慧,通过专家教师的主讲,系统总结骨干教师教学经验中的精华。并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最大程度地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进一步提升以先进理念为核心的学科素养;全面推进我市素质教育的实施。

在本次培训中,听了两节公开课,暑期中能组织起学生来上课,很是难得,课后xxxx市教研室主任对这两节课进行了精彩点评。这两堂课让在座的每位教师对“三步四环节五课型教学模式”有了初步的认识。

在本次培训中,经验丰富的老教师xxxx老师作了报告“终日思考,不如须臾之学”,朴实的语言、切身的实践,让人听后受益匪浅;xxxx老师提出的“生态课堂”让人耳目一新,其生动的语言、实实在在的课堂教学案例让我们对课堂教学有了新的看法。

在本次培训中,教科院xxxx科长对高中信息技术“三步四环节五课型”教学模式进行了详细而精辟的解读,让在座的每位教师对“三步四环节五课型”教学模式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让我们的课堂教学变得有章可循。

短短两天半的培训结束了,可是培训的那种浓浓氛围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每一位参训教师。这次培训,给我们以后的信息技术教学指明了前进的道路,也给予我们强大的精神后备力量。

教育中的信息技术应用(汇总18篇)篇三

一、爱岗敬业,执着追求。

干一行,爱一行,没有爱岗敬业的精神你怎样善待自己的学生?教师是凭良心上课的,尤其是对于一个信息技术教师来说。因此,我把这句话作为自己教学的准则。要想有所作为,首先应该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但仅这样还不够,还应努力的钻研业务。信息技术不像其它学科,它的发展速度太快了,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必须要有“一桶水”。

二、从教学方法方面入手。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既有趣味又苦涩难学的学科,若是脱离实际讲一些枯燥的理论知识,学生会觉得乏味,而且不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那么,教学的成功与否,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是关键,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将对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首先,可以学习、借鉴其他科目的成功经验,根据教学需要恰当地采用讲解、观察、讨论、参观、实践等方法,做到兼容并蓄、取长补短。其次,可以吸收国内外信息技术教学的成功经验,在继承的基础上大胆改革,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在新授前,我都通过精心设计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探求和认知兴趣,这样一节课下来,才会有教为理想的效果。秘决:多夸奖学生。利用各种教学方式方法,使教学过程形象、生动。除了利用多媒体教学外,在上课时,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我会将每班分为若干组,每组有小组长,进行比赛,比速度,比成功率,比美观,这样,学生们在“玩”中就自然学到了东西。

从教学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对象和条件,灵活、恰当地选用教学方法,并善于将各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任何一种方法和模式的选择和使用,都应该建立在深入理解其内涵的`基础上。好的教育是用50种方法教一个学生;差的教育是用一种方法教50个学生。

三、处理好教师、学生及教材的关系。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以学生发展为本。现代社会的发展、课程改革的理念,要求现代课堂教学要建立新型的、平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传统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居高临下的训导、灌输,随意摆布的教学行为应彻底屏弃。要确认学生是一个有一定生活经验、认知基础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会学”个体,是一个独立构建个体。我们既要重视他的情感过程,同时也要注意到学生的思维过程。

四、关注基础水平和认知特点差异,鼓励个性化发展。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关注学生、关组学生的发展是这一理念的具体体现。信息技术课程同样要以学生发展为出发点,了解学生的不同特点,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我们可以通过设立多级学习目标和多样的学习方式,让不同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到合适的内容;还应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自主探索空间,鼓励不同意见和创造性思路的迸发,鼓励多样化的问题解决方式和方法。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水平差异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次教学;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采用补课的方法为其奠定必要的基础,消除他们对信息技术的神秘感,增强其学习的信心;也可以采用伙伴教学的方法,变学生的个体差异为资源,让学生在参与合作中互相学习并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协同完成学习任务;对于少数冒尖的学生,给予专门辅导,使其早日成才。

五、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不仅是一门新的学科,而且随着信息社会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也在作相应的发展。所以,我们必须注意知识的更新,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出新的研究课题,进行科学研究,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科学研究水平。肩负着信息技术教学和教学科研的任务。要完成这样的任务,必须不断地学习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丰富自己的信息知识,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以适应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不断发展。

以上是本人的一点教学心得,教学的路还要走很长,相信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还会遇到很多的问题,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够付出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

教育中的信息技术应用(汇总18篇)篇四

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是当前信息技术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普及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去年10月,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部部长陈至立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会议上指出:“在开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进入每一间教室,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

所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通过学科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将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即当时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据北京电化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馆馆长潘克明介绍,北京在“八五”期间就组织了200所学校开展了电化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促进教学过程优化的研究,主要任务是解决应用问题,要让教师应用现代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技术,并明确提出“激励整合”概念,目的是把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整合在一起,激励学生去自主学习。

闪耀星星之火。

随着普及信息技术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目标的提出,越来越多的中小学开设了信息技术必修课。潘克明认为,强调在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的做法,是国际上一些比较发达国家十几年前的做法,这些国家现在已经不再需要开设这样的课程了,而是把计算机很自然地作为一种手段运用到课堂中、运用到学习中。信息技术发展到最佳阶段,应该是不再开设信息技术课,信息技术而是很自然地融在教师的意识里,通过教师的教学体现出来。

从选修到必修,再从必修到选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至关重要。目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方面的实践工作和理论研究蓬勃开展,一些省市的中小学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方面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

深圳市南山实验学校经过几年的研究实践,把信息技术课程由单列转向把课时直接安排给学科教师,由学科教师应用计算机和网络,把计算机作为认知工具,采用任务驱动学习、研究学习、自主探究学习、协作交流学习等策略,围绕学科知识的学习进行整合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和计算机课程单列相比,学生在包括学科知识、主体意识、实践动手和计算机能力等各方面均得到显著提高。同时,熟练使用计算机与网络,不仅使学生们对教学内容得以更直接更生动的.理解,而且在课前、课后,学生在教师提供的网站上寻找一些相关的课外知识,拓展了他们的视野,锻炼了他们的想像能力。

像深圳南山实验学校这样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到一起凸显教学效果的,全国还有许多学校,如天津21中、43中的历史网络课采用主题学习网站形式;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工人子女小学“素质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实验研究”课题的“电脑作文”……这些学校的教师因为运用信息技术,课堂设计生动、教学形式活泼,教师教得“饶有兴致”、学生学得“热火朝天”,乐此不疲。

[1][2][3]。

教育中的信息技术应用(汇总18篇)篇五

通过这几天的信息技术培训及应用,我有以下几点感慨:。

学结构类型。它是强调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这正是创新人才培养所需要的。由此可见,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是改变传统教学结构、实施创新人才培养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目前国际上基础教育改革的趋势与潮流。

1、信息技术作为教师、学生的基本认知工具: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学科的内在需求,服务于具体的任务。教师和学生都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对待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把各种技术手段完美、恰当的融到课程的教学与学习中去。

2、能力培养和知识学习相结合的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学习的重心不仅仅放在学会知识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和培养能力上,包括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强调能力的培养也是我国新课改的重中之重。

3、“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在信息技术教学结构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合作性、探究性和创造性。

4、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和谐统一: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为我们提供一个开放性、趣味性、生动形象性的实践平台,是每一位学生在这个平台上可以轻松愉快的学习。这种个别化教学策略对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进行因人而异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5、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

海量的网络信息,改变了人类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从接受式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协作学习。新的学习方式要求学习者必须能够利用资源进行学习,学会在数字化情境中进行自主发现,学会利用网络通信工具进行协商交流、合作讨论式的学习,学会利用信息加工工具和创作平台,进行实践创造的学习。

6、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

在信息时代,知识的更新率加快,各学科间相互渗透,出现了更多的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在这种科学技术、社会结构发生剧变的大背景下,要求学习者能够具有主动汲取知识的愿望并能付诸于日常生活实践,要能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够自我组织,并能控制整个学习过程,对学习进行自我评估。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是将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合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但在利用信息技术之前,教师要清楚信息技术的优势和不足,并了解学科教学的需求。

从而使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下来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效果不好的学习任务。

教育中的信息技术应用(汇总18篇)篇六

(甘肃省环县第四中学)。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给教学带来了生机和繁荣,教育信息化也是必然的趋势,但在这个过程中出现的一些认识上和使用上的误区不得不引起大家的深思。通过提出这些问题,希望能够引起广大教师重视,以规范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误区;多媒体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计算机为中心,集声、像、图、文于一体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给教育教学带来了生机和繁荣。近年来,在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市先后实施了中欧基础教育项目、中英甘肃项目、义教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等一系列重大项目,使得我市各校的信息化建设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教育信息化也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了。但也应看到,在一定范围内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使用误区,这些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误区一,重硬件建设而轻软件维护。

一些学校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不到位,花费大量资金购置计算机、投影仪、幻灯机、音响、影碟机等设备,建计算机教室,建多媒体教室,但在软件投入方面,却显得很少。计算机教室和多媒体教室成了学校现代化建设的`政绩工程、利用率很低,设备闲置,有些教师想利用多媒体教学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一些学校,教师只有在公开课、优质课中才使用多媒体手段教学,而在平常的课中很少有人问津,甚至有些学校的多媒体教室已“沦落”为豪华版的会议室。

认为引入了信息技术,运用了课件,教学效率就一定会提高,甚至在一些优质课、竞赛课的评比中,使用没使用多媒体、有没有课件也成了一项评比的标准,仿佛这才是真正的课程整合。于是,教师都一窝蜂地忙于做课件,自己做不出,即使从网上下载也要有,课堂实际需要和课程特点却被放到了一边。

当然,在有些课中利用图片、视频、音频等素材,有其独特的优势,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我校的两节语文公开课,一节是《故宫博物院》,采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身临其境,通过学生的看、听、想,加上教师恰到好处的讲解,非常成功。而另一节《荷塘月色》,却让人感觉到是为了“多媒体”而“多媒体”,一些多媒体手段的应用并不利于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学生很难真正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在很多使用信息技术的课堂上,教师成了操作员,学生成了观众,电脑、投影仪等设备成了演示工具,“满堂灌”成了“电灌”。这种不顾教学需求和教学特点的技术盲从,忽视了听说读写基本能力的训练,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这无疑有悖于教学目标。

如果教师不引导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开展比较、总结、归纳、推理、应用等深度的思维过程,并在此过程中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提高学生的能力水平,那么教师搜集的素材就可能会吸引学生偏离学习目标,学习素材也会沦为让学生无谓兴奋甚至干扰学生思维的“西洋景”。

因此,我觉得多媒体技术的引入要得当,要符合学科特点和教学规律,滥用或不合理使用多媒体手段,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甚至起了阻碍作用。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在每周的班会课上仅仅靠简单乏味的说教,久而久之,会令学生生厌,经常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育效果非常有限。在班会课上可以适当地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利用信息技术信息量大、灵活多样、形象生动的特点,来辅助开好班会课。比如,在一次初一入学教育大会上,我们穿插了邹越的《让生命充满爱》,当时370多名学生挤在一间多媒体教室中,注意力高度集中,在讲到“爱老师”“爱父母”时,很多学生都流下了感动的泪水,那天许多学生都谈了自己的感受,后来的表现证明了此次教育效果的显着。

上面说的都是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尽如人意的现象,这也是教育信息化初始阶段不可避免的,其根本原因是教师的信息素养还有待提高。没有人怀疑,信息技术将改变教育的未来。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要有应用教育技术的意识,要有运用教育技术不断丰富学习资源的意识,要有关注新技术发展并尝试将新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意识。我们能可喜地看到,我市已有更多的教师不仅钻研电脑、网络,更试图在课堂中应用信息技术,使其成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新工具。计算机并不是什么神奇的魔法,而教师才是真正的魔术师。我们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要切实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把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扬长避短,优势互补,才能让现代信息技术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李莉。信息技术融入教学之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03)。

教育中的信息技术应用(汇总18篇)篇七

论文摘要:信息化对教育的影响是深刻的,为成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的契机。通过信息技术的推动,成人教育可以在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资源、教育管理等方面进行创新,从而实现成人教育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的一个重要特征。信息化对教育改革发展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信息化为教育带来的不仅是全新的现代教育技术,而且将对教育思想、内容、形式、过程、方法、管理等产生重大影响。我们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以教育信息化为契机,加快推进成人教育的创新。

一、信息化为成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教育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的一部分,是信息化在教育领域的拓展和渗透,它是指教育人员凭借信息技术手段,通过提高自身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推动教育理念、教育管理、教学水平、教学模式等方面的变革,加速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过程。教育信息化对成人教育的影响是全方位、多层次的,为我国成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1.从教育对象看,信息化使“有教无类”、“人人皆学”的理想成为现实。

两千多年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思想,但在那时这只是美好的理想而己。今天,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教育的兴起,这一美好理想即将变为现实。信息化时代的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开放式的教育。依托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参与学习的人数急剧增加,大量渴望学习的在职人员和其他学有需求者,都能够便捷地获得学习机会,获得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实现改变自身命运的梦想。

2.从学习方式看,信息化使“时时能学”、“处处可学”、“因材施教”的愿望成为可能。

信息化颠覆了传统的学习时空观,扩大了终身教育的内涵,学习的不间断性和随时随地的学习成为高效学习型社会的划时代标志。信息化改变了人类传统的学习方式和行为方式,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等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个性化学习条件获得迅速发展。学习者可以通过网络自由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利用网络的友好交互界面任意选择处理信息,主动积极地学习和探索,有利于学习者选择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学习者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而任意选择,使学习更能适应学习者的个性和兴趣。

3.从教育产出看,信息化有助于提高成人教育质量和效益。

教育信息化克服了信息的滞后性,实现了信息沟通的即时性和交互性,使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实现双向互动,使传统的单一灌输式教学模式得到根本变革,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信息化拓展了教育的空间领域,使成人教育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得到空前的提高。

4.从发展态势看,信息化带来了成人教育竞争和创新的动力。

教育信息化必然带来教育的全球化。教育全球化的最大特点就是教育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流动,教育活动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教育技术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和运用。教育资源总量的迅速扩张,导致成人教育开始走向“买方市场”。在这些因素的刺激下,成人教育机构之间的办学竞争加剧,同时也激发了成人教育机构的创新精神,促使其在开放型教育制度下靠质量、服务和收费取胜,从而为推动成人教育的创新提供了动力。

二、利用信息技术大力推进成人教育创新。

成人教育的主要任务是面向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培训应用型人才。进入新时期以来,我国成人教育得到快速发展,但整体水平和办学质量有待提高。通过信息技术的推动,成人教育可以在教育观念、内容、方法、资源、管理等方面进行创新,从而实现成人教育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信息技术不仅作为一种技术文化因素作用于成人教育的过程,同时也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因素影响着成人教育的观念。作为成人教育工作者,要确立新型成人教育观。一是成人教育的职能观。通常认为,成人教育的基本职能是促进社会和成人个体不断地协调发展。但在信息化时代,成人教育职能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这就是未来成人教育的职能必将更多地强调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强调每一个人的巨大潜能的充分实现。唤醒人的创造欲望,发掘个人创造潜能,开启个人通向充分发展的道路,是信息化时代成人教育应承担的主要使命。二是成人教育的发展观。信息化的发展速度是惊人的,成人教育如果不顺应信息化的大势,则必将遭到时代的淘汰。因此,成人教育必须走在信息化时代的前列,把网络建设作为成人教育发展的支撑点,力争站在知识生产、传播和利用的制高点。同时,成人教育的发展不再是办学规模的扩张,而是要树立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的发展观。三是成人教育的市场观。信息时代的开放性、平等性和竞争性等特点,决定了网络空间就是一个大市场,各种思想和文化信息在这里交汇和冲撞,由人们自由选择和认同。成人教育的资源更加丰富,成人教育的方式更为多样化,学员们有权选择受教育的方式和受教育的学校。因此,成人教育必须树立市场的观念,增强服务意识,研究学习者的需求,争取更多的成人教育生源。四是成人教育的开放观。加强与其他教育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加强与普通教育的衔接沟通,广泛吸引社会资源参与成人教育发展,共同建设完善的、一流的成人教育网络。关注教育全球化趋势,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积极推进成人教育的国际化进程。

2.成人教育的内容创新。

教育方法的优劣直接关系着教育的效果。在相对封闭的社会环境中,由于教育者拥有信息的优先权和传播权,独白式的单向灌输式教育具有一定可操作性。随着信息化的快速推进,人们的信息获取方式变得多样化,可能会出现成人学员对知识和信息的把握在量上以及质上超过教师,并在时间上领先于教师的情况,教师的权威性和话语权可能会受到质疑,单向式灌输教育的合理性就会面临挑战。因此,成人教育方法的创新,最重要的是针对教育对象的特点,从单向式教育向多向互动式交流转变。同时,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情景模拟、拓展训练等新颖而实用的教学方法运用到成人教育中,培养学员的'实践能力,提高学以致用的效果。

信息化教育教学资源是一种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中,人们根据需求开发研制出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信息化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包括获取资源、改进资源和开发资源等途径。通过天网、地网下载或刻录,是成人教育教学资源的重要来源渠道。同时,教师们在获得教育信息化资源之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和需要进行改进,使其进一步按照自己的思想进行完善,这种改进资源的最大优势是由一个原始资源提供给无数个教师使用,就会产生出无数个新资源。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软件,不仅可直接在教学中共享,更重要的是还可让教师对新资源进行培植,让一个原始资源产生出无数个新资源。另外,根据学科教学需要和学校教育信息化环境条件,通过自行设计、制作教学资源,可充分融入教师的教学手段与方法,能够真正起到深化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的作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问题应该成为成人教育政策的重心之一。要大力扶持精品课程、优秀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共享,利用高科技的网络、卫星传输途径,推广校际合作、机构合作,是成人教育工作的发展方向。

5.成人教育的管理创新。

成人教育与信息化的结合,必将引发成人教育管理的巨大变革,这种变革将主要表现在:一是成人教育管理现代化。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传统的面授和函授教育方式,学习可以不受时空和距离等的局限,现代化的教育手段使成人教育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效果更佳。二是成人教育管理智能化。成人教育的办学类型丰富,学员来源广泛,教师、教材、教室具有不确定性,教学管理十分复杂。对人、财、物等进行信息化管理,可以准确掌握、快捷获取、随时修改管理对象的信息,不仅减轻了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而且保证了信息的准确性,大大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对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利用,可以实现对教学过程的监控,从而改进教育教学。三是成人教育管理个性化。信息时代的成人教育管理将更加突出学员个体的需要,以学员为中心的管理思想将得到切实的体现,教师将更多地扮演在学生积极参与基础上促进其能力充分发展的信息引导者,教学管理将根据学生的需要、兴趣、个性、进度等实行柔性管理。灵活开放的管理政策,使不同背景和不同需求的人可以自由地、有选择性地学习,有利于促进成人学员的多样化发展。四是成人教育管理品牌化。面对成人教育严酷的市场竞争,必须科学地进行市场分析,在练好内功的同时,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营销策略,建设成人教育的品牌,创建成人教育的特色,以此吸引更多的学员。

参考文献:。

[1]梅宏,陈玲,余程鹏.论成人教育信息化管理及其信息资源再利用.中国成人教育,2008(5)。

[2]杨改学.重视资源的开发和培植才能使教育信息化健康发展.中国教育报,2008(5)。

[3]马松庭.浅论现代信息技术对成人教育发展的作用.当代教育论坛,2008(2)。

[4]丁祖豪.教育信息化与我国成人教育的发展.成人教育,2006(2)。

[5]徐学美.成人教育在信息化时代发生的深刻变革.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02(2)。

[6]姚远峰.信息化与成人的变革.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0(9)。

[7]徐君,童水明.试论信息时代下的成人教育.浙江师大学报,1999(6)。

教育中的信息技术应用(汇总18篇)篇八

一、游戏入门,自觉学习。

既然学生爱玩游戏,那么就让学生通过玩游戏来激发他们想学的愿意。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例如学习指法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的很累,而且很不愿学,更加不能强迫其练习了。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比赛谁的成绩好或者与老师比赛。学生在“青蛙过河”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于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够打得又对又快。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这样,既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这是相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的.

相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而言,要学习的.基础知识比较多,学生对相对枯燥的基础知识却普遍感到乏味,学生虽对计算机的兴趣值颇高,但对教师讲起理论知识却不感兴趣,任凭老师费尽口舌、筋疲力尽,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仍似是而非,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二、精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

既然学生对计算机感兴趣,那么,在讲授基础知识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室的计算机、大屏幕、投影机,即可以进行重难点的讲解又可以进行示范演示。课堂上演示我们在课前精心制做的powerpoint幻灯片、flash动画等课件,配以优美的音响效果,学生的注意力被完全吸引到教学上来。教师再也不用为维持课堂纪律而花费过多的时间,完全可以把精力放在课堂教学的现场发挥之中,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获得更多的技能。

教育中的信息技术应用(汇总18篇)篇九

通过培训和学习,让我对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有了新的认识,当今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正飞速的发展,改变我的学习方式。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同时对我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对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现在已不只停留在课件的制作上。使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最新的技术,在这短短的培训中我收获颇多。

1、此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虽然时间不长,但是每一天紧张有序的培训都使我在观念上有一个更新。在平时我都停流在基本应用上,然而通过此培训,才真正的认识到自我在专业方面还有许多的不足,在今后的业务提升方面还有大量的知识要学习,只有这样随时为自我更新,补充新识,更新观念,从根本上提升专业素养。

2、随着信息化快速发展,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作为一名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等)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加工、组织、运用;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素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信息技术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1、通过聆听专家教授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标准解读”、“信息化教学环境”专题与案例分析的学习,使我充分认识到作为老师,首先要具备基本的信息素养,掌握信息操作的基本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除此之外还应具备信息收集处理以及表达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深刻的认识到教育信息的重要性,明白什么是教育信息化发的发展情况,真正理解了信息化教学环境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掌握了几种常用的教学模式和软件的基本应用。

2、通过聆听专家们对“资源检索与获取”、“多媒体素材的处理”、“办公软件综合应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微课设计与制作,等等的解析,才真正的意识到自己在专业知识方面太落后与不足。如一些视频对“办公软件综合应用”的解析和对“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设计”深入仔细的分析与演示操作,使我真正的知道了什么是办公软件强大的功能,平时我只会对办公软件进行简单的应用,没有更进一步去学习,看了视频的解析与演示操作,深刻的认识到什么专业知识,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来丰富自我专业知识。

1、远程研修教育不再局限在课堂,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媒体通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可以随时将自己的薄弱环节强化学习,直到完全巩固,更加便于对每个知识内容的融会贯通,使原来想做而做不到的事情成为现实。

2、通过这个平台,与全国教育专家进行了一次“零距离”的接触,“面对面”聆听他们的辅导讲座、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让我开阔了视野。专业方面,通过论坛与同仁们的谈数学、探迷惑,使我在思想、专业方面都得到很大的提高。这种平台,使我们的距离变得更近、更方便交流。

3、通过看视频,视频答疑让我们有了一次与专家学者进行近距离探讨问题的机会。在答疑过程中,专家们的建议和意见对我们今后更好地驾驭课堂,更好的解决课堂突发事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支撑。专家学者们奉献了他们的经验和研究成果,大大提高了我们的教学水平,让我们收获了知识的同时,也让我们增长了见识。通过观看答疑,我得到了很大启发,学会了许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窍门,让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游刃有余,对今后的教研来说感觉受益匪浅!与专家老师交流,在班级论坛中发帖、回贴,进行论坛研讨等活动,我学到了很多新知识,并为以后的教学工作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本次培训中,专家教授们都注重细节上的教学渗透,他们通过专题讲座与案例分析和演示操作的方式,不仅教给我们知识和技巧,更在无形中用自己的言行来引导大家,在一些细节的讲解上十分细致,恰当地渗透一些学科常识,使不同程度的老师都能得到提高,真正的学有所获。

1、此次远程教育培训,教育观念有所更新,教学方法更新,让我们农村教师也充分享受了运用远程教育培训的成果。结合专家讲座、作业练习、教师间相互交流等学习方式,更新教学理念,也明确了今后教学努力的方向。

2、本次培训让我在模块2:教师工作坊研修中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收获颇多:一是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虚拟实验工具的策略;二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提问与反思的教学策略;三是初中数学课堂提问与反思的教学策略;四是对初中数学拓展教材资源提高教学效益和策略。这将对知识更新,能力提高具有很大的帮助。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关注教学目标、关注学生参与、关注课堂效益和质量。使我认识到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过程。

1、通过远程教育培训,在学习的同时,在班级论坛学习交流时与区县内县外相识或不相识的同行朋友进行网上探讨。学到了许多新的教育观念,也通过同行的帮助,解除了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许多困惑。“发帖、回帖”充分交流阐述自己在培训中的感想、心得、体会,促进了教师之间的真挚交流,增长了教师的见识,增进了我们老师之间的友谊。

2、在培训的整个过程中,我学到了一些原来自己也不是太清楚的知识,巩固和升级了自己的知识库,这一点是非常有价值的。在本次培训过程中,通过完成专家推荐的作业,我发现,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我深深感到自身的不足,感到加强学习的重要性。很多老师的作业中提供了精彩的案例,优秀的教学设计,完美的教学策略……这些都是值得我去学习的。

3、培训是短暂的,效益是明显的,收获是充实的。远程研修平台上的老师都在努力地学习,积极地参与互动,发表文章和评论,作为指导老师几乎每天深夜十一二点都在网上批阅我们的作业,与同事们互动。像他们这样孜孜不倦的精神真是值得我学习。

4、这一次培训活动后,我要把所学的教学理念,咀嚼、消化,内化为自己的教学思想,指导自己的教研实践;要不断搜集教育信息,学习教育理论,增长专业知识,使自己走在教研工作的最前沿。

总之,这是收获丰厚的一次培训学习,充实和完善了自己,我很荣幸,但更多感到的是责任、是压力,也是促进自己信息技术专业不断成长的一次培训。这次培训使我受益匪浅。它让我站在了一个崭新的平台上审视了我的教研工作,使我对今后的教研工作有了明确的方向。

教育中的信息技术应用(汇总18篇)篇十

秩检验是一种统计检验方法、在数理统计理论中,人们把具有相同性质的统计数据按照一定顺序排列起来,把每个数据被排列位次的顺序数叫做秩,并通过对秩的检验,发现研究对象的统计规律,进而解决科学试验、生产实践和社会发展中的问题。例如,人们对同一试验编制多种方案,进行多次试验,把每种方案每次试验的数据按优劣排序,最后检验各种方案全部试验数据所得的秩的和,以此作为评价方案优劣的依据,从中选出最佳方案。这种方法叫秩和检验,在科学试验中得到广泛应用。各种会计资料也普遍存在着秩的现象,秩检验作为一种科学方法,完全可以应用到司法会计检验中去。笔者在多年检察工作实践中,注意运用这种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对此总结归纳。论述如下:

秩是按照事物的性质进行排列所得的顺序数,从理论上讲,事物的性质是多方面的。所以,秩的类型也应当是很多的。但作为司法会计检验实践所经常涉及的.主要有两种类型,即次序秩和时序秩。所谓次序秩就是由各种票据号码自身表现出来的按大小排列的秩。所谓时序秩就是由票据的填写时间表现出来的按日历排列的秩。一般说来,同一检验对象会同时具备次序秩和时序秩。不管是次序秩还是时序秩,都具有以下属性:

1、秩的多样性。虽然秩的类型主要有两种,但秩的具体种类是多种多样的。首先,会计凭证可分为编制凭证和原始凭证,所以,司法会计所检验的秩既有原始凭证的秩,又有编制凭证的秩;其次,合同契约在现实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利用合同进行经济犯罪的案件时有发生,所以,司法会计所检验的秩应当包括合同契约的秩;其三,经济学知识告诉我们,商品交换具有二重性,它既是商品空间位置的转移――物流,又是商品价值形态的转换――商流,而且二者是相对分离的,所以,司法会计所检验的秩既有商品空间位置转移手续――发货票、运费结算单上的秩,又有商品价值形态转换手续――收据、支票、汇票上的秩。如此等等,秩的多样性是显而易见的。

2、秩的连续性。秩的连续性是指如果把同一种秩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所得到的便是一串连续的自然数。应当指出的是,次序秩和时序秩的连续性都具有分区段连续的特征。次序秩会因为开票人打乱了票本的先后使用顺序而呈现出跨越性区段连续,时序秩也会因为年度月份的划分、节假日和未发生业务的空白日的间隔被分解成若干个区段。

3、秩的相关性。秩的相关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同一种票据上的时序秩和次序秩其连续性是相互关联一致的,次序秩小的票据,其时序秩也小,次序秩大的票据,其时序秩也大。不同的只是时序秩会因同一天发生多笔业务而出现重叠,增长速度低于次序秩。二是同一类业务在不同票据上的秩,其连续性也是相互关联一致的。如保险部门保单上的秩和保费收据上的秩,其连续性是一致的。

二、秩检验的方法步骤。

以上所述秩的连续性和秩的相关性,都是指正常情况下秩应当具有的属性。犯罪分子侵吞国家、集体财物,常常在各种票据上做手脚,这就必然会引起这些属性的改变。秩检验的任务就是从这些属性的改变中发现犯罪的踪迹,运用检验、鉴定结论证明案件事实。秩检验的方法可分为归类、排列和分析评断三个步骤。

[1][2][3]。

教育中的信息技术应用(汇总18篇)篇十一

论文摘要: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教育不是普通中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翻版,而应有自己的特色。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育要培养动手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必须加强和重视职教的计算机基础教育,采用多种形式提高基础教育的水平。

由于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以及职业学校计算机教育的特点,使得计算机基础教育在职教中有非常重要的特殊地位。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动手能力强应用型、复合型人才,而计算机基础课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特点以及它信息技术中的位置,恰恰体现了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途径。因此重视和加强计算机基础教育对提高职业学校整体教育质量、增加职业学校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以下是本人对如何加强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几点思考:

一、认清目标及特点。

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并具有熟练操作计算机及本专业熟练应用计算机的能力,为培养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服务。这个目标决定了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特点:

(一)注重应用。

这里的应用有两方面的意思,一是加强基本操作能力的培养。职业学校的学生一般应具有更熟练的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数据输入、信息处理和文字检索等);二是强调计算机教学联系生活世界。“回归生活世界”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主张。事实证明,一旦生活世界的相关信息纳入课堂教学的时候,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会提高,互动水平会提高,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会增强。我们可以把生活世界中的某些问题、疑难以例子、练习来呈现,用生活世界的资源作为学习的重要工具。

(二)灵活机动。

这是指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采用灵活机动的方式是为了适应计算机学科知识更新快的特点。如可以安排有教师指导的自学来补充或弥补因软件升级而没有及时安排的课程内容、流行的实用软件及专业范围内的一些计算机知识。另外基础教育的课程多和学生的基础不同,可以安排多样的方式补充教学。

(三)社会需要。

所谓的社会需要,就是要求我们的计算机教学要与就业相结合。在确定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内容时,除了根据知识单元和按层次选择外,还要特别强调社会需要,也就是目前社会各企业需要的计算机知识和技术作为教学内容。在教学时,作为老师,我们所教的知识也需要时时更新,以便于学生将来到社会去实践、工作时能够适应社会就业需求;否则,学生走出校门,会因知识的落伍而影响就业。要避免这种情况,在确定教学内容前要做好调研[1]。

二、提高操作课的课堂教学效果。

要想一节课内要使学生尽可能学到更多的计算机知识,操作熟练,需要教师花费一翻心血,寻找使每节课达到最佳效果的有效途径。

首先要确定适当的教学内容,我认为操作课教学内容的确定,应以学生现有的.计算机知识为基础,并根据学校现有的计算机设备实际情况而确定。目的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术,以适应目前迅速发展的信息技术需要。另外,教学内容要层次分明,既符合知识的逻辑顺序,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到深,循序渐进,各层次间要紧凑协调,过渡自然,一个操作接一个操作,从而使学生注意力集中,眼、耳、口、手、脑始终处于积极状态,同教师思维产生共鸣效应,也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高质量地完成该节课的任务。

其次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计算机操作课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学科,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将对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第一:教法选择应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练习为主线的有机结合。教师主导作用即通过教师认真预设教学,积极引导,不断辅导,落实到重在导思,导操作上,最后,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及不断的练习,能独立完成有关操作并享受自己操作成功的喜悦心情,这样一定能达到最佳效果。第二:教法选择应注意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计算机操作课是有趣、好玩的,但是要做到使自己的操作技能技巧达到熟练程度,能够运用自如,那就不是一件有趣、好玩、容易的事情了,学生常常因自己的计算机知识欠缺,操作不够熟练,无法上升到更高层次或者无法进行创新,从而逐渐失去兴趣,产生厌学现象。因此,教师在教法的选择上应注意激发兴趣。常言道:学习兴趣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巨大动力,是激发创造的精神源泉。学生的兴趣越浓,注意力越高度集中,求知欲最旺,知识迁移最快,信息交流量最大,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课堂教学效果当然也是最佳的。因此,教法的选择、运用,必须有利于激发兴趣、培养兴趣、稳定兴趣、发展兴趣。第三:教法选择应注意自学能力的培养。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一种操作系统和一种软件应用的知识可以享用一生的时代已经过去,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又十分有限,因此只有通过自己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取,才能跟上计算机发展的步伐。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在学生认知水平能够承受的前提下安排一些适合自学的内容让学生自己掌握,从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开始自学的内容要少而简单,等学生认为自学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且乐于参与时,再适当加大自学的难度。比如:在文字处理的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已掌握文字框的基本属性操作方法时,可以把图像属性、表格属性操作的内容让学生自己去学习体会,这样做会使学生在不断的成功体验中增强自信,并逐渐养成求知探索的习惯。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有了自学的习惯,必然会在平时也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探讨,课堂上再经过教师的讲解、指点及自己的练习,所掌握的操作技术就会更快、更多,这样也使整个课堂教学更快、更高质量地达到预期的目标,从而提高教学效果。现在提倡的任务驱动法、项目教学法等都是适合计算机教学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灵活组织运用[2]。

再者增加学生上机时间。计算机操作课就是要求教师悉心辅导,学生反复练习,体会通过某个操作所得的结果,寻找操作的技能技巧,最终达到能综合运用的目的。如果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只追求进度,不给学生充足的练习时间,一味地要求学生一个操作接一个操作快速地学习,那将导致学生当时好象掌握了而课后全部忘记的结果。因此,学生的课堂练习时间要安排充足,并强调学生珍惜有限的练习时间,勇于尝试,同时教师应对学生的操作及时作出评价,让学生在得到教师的肯定及指导后,兴趣更浓,学习劲头更足,这样课堂教学效率更高。

三、提高教师素质。

(一)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领导要充分重视。

教育管理部门要制定相应的政策与法规,为教师学习计算机知识创造有利条件,并将此项内容纳入“继续教育”中进行考核、认证。比如,将教师掌握计算机知识作为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并作为教师考核、晋级、聘任的条件之一。学校可组织计算机教师举办计算机应用能力大赛,激发计算机教师提高自身知识。

(二)各学科的教师要有紧迫感。

传统教学手段向现代化教学手段转变,计算机技术介入教育教学过程,并成为未来教育教学的基本模式,这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顺应历史的潮流,更新传统他教育观念,才不会被历史所淘汰。这就要求所有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要加强学习,奋发进取,不断更新知识,改变知识结构,主动、认真地学习计算机知识,并将计算机技术逐步应用到教育教学上,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越性,提高课堂效率。比如,我校积极建造多媒体教室,创造电化教学环境,鼓励老师自制课件,上电教课,听电教课,评电教课。用现代化手段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三)计算机教师要勇于承担各种任务。

作为计算机科任教师,除了搞好计算机学科的教学工作外,还应积极协助其它学科的老师使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学校应把计算机教师的这部分了作纳入教师工作量进行考核,对计算机教师的各项劳动给予充分的肯定,提高计算机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我校的做法是以计算机科组为主导,分批培训老师,通过集体学习与相互帮助,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四、学校应尽量改善设备条件。

学校大量投入资金建设专用的多媒体教室,尽量做到每生一机,便于学生练习。有条件的还应该为每个教研组配备若干台计算机,把适合于不同学科使用的一些软件装入相应机器,便于全组老师在备课过程中选用。

总之,有领导的重视加合理的方式方法一定会使职业学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谭浩强.面向应用-大力推动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r].长沙:湖南省高教学会计算机教育专业委员会,2006.

[2]郑金洲.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

教育中的信息技术应用(汇总18篇)篇十二

基于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以技术操作为重点的学科特征,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要积极转变传统以理论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通过生活化的教学设计,更好地体现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价值和应用价值,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生活化教学要遵循以下设计原则:

1.开放性原则。

所谓开放性的设计原则,即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要打破教材的限制,对于同一问题的解决,不要一味开展标准化的教学,而是要鼓励学生通过多种信息技术手段来解决现实问题,这样不仅能够拓宽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还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2.价值性原则。

增强生活化教学的针对性,加快学生信息化素养的养成,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3.难易适中原则。

所以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在设计生活化教学方案时,一定要难易适中,既不能过于简单,让学生失去探究乐趣,又不能因为难度过大而影响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4.人本原则。

人本原则就是要求生活化教学方案的制订,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信息化素质的养成。

同时,教师在教学评价环节,要多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减少一味的批评指正,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等积极情感。

二、新课程理念下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生活化教学策略。

1.善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常识。

初中生对于信息技术学科知识的积累虽然不是很多,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其实已经遇到了很多信息技术学科方面的知识,形成了对个别信息技术知识的感性认识,这其实已经为学生理解和学好某些信息技术知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克服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障碍,更加深入地理解信息技术知识的应用价值,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信息技术主动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难题,让信息技术为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服务。

硬盘等计算机内部的硬件设备,这样会在第一时间消除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陌生知识的心理距离,有效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扫除学习障碍。

2.善于发掘生活中的信息技术教育资源。

在新课程理念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除了要充分利用教材开展教学外,还要善于发掘学生现实生活中的教学素材,只要是有利于教学和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生活教育素材都可以充实到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上来。

一方面,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教育资源,这是因为现在的网络教育资源非常丰富,又能够实现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有效联系,可以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素材和学习空间。

这样可以尽快营造出生活化的教学氛围,让抽象的理论知识更加具体化,便于学生的理解与记忆。

但是如果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在教学中能够积极引入生活中的视频、声频、flash动画等趣味化的多媒体作品开展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生活化教学往往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运用生活中的实物进行教学,加强实物的观察与操作。

这样既能帮助学生在抽象概念与客观实物之间建立起直接的联系,又能更好地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可谓一举多得。

教师只有多进行实物教学,并阐述各个硬件的功能和识别技巧,才能更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

4.善于组织开展生活化的教学形式。

这样会导致信息技术教学变得枯燥乏味,很多学生甚至因此丧失了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通俗化、具体化、生动化,对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形式进行改革和创新,增强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对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提高大有裨益。

然后再延伸到“我的电脑”与文件夹、文件管理相关的知识,这样可以让信息技术教学更加贴近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意识。

5.善于布置生活化的课外作业。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生活化,不应当仅仅体现在课堂教学环节中,还应当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多思考、多探究,做到学以致用,让学生在更多的生活实践中加深对信息技术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教育中的信息技术应用(汇总18篇)篇十三

[摘要]在基础教育实践中,教师由于不理解学生的信息行为而不能进行有针对幽的相关教育,这种情况普遍存在。随着社会信息化日益推进,人类文化日益彰显“前象征文化”的特征;基础教育领域中年长的教育者与年轻的受教育者相比,在信息技术素养上处于相对劣势,这就导致了“信息代沟”的存在。“信息代沟”是中小学道德教育,特别是信息伦理教育低效的原因之一;克服“信息代沟”所带来的负面教育影响,需要从教师自身、教育管理者等层面切实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

一、作为“网络世代”的中小学生。

美国学者唐·泰普斯科特(tapscott,d.)提出了“网络世代”的概念,他的这一概念指的是在这一年正处在2-22岁年龄之间的青少年。我们当前的中小学生也大多属于此年龄区间,所以也可以称他们为“网络世代”。关于“网络世代”所持有的价值观,泰普斯科特的观点明显过于乐观,他认为:“他们是年轻的领航员……比任何长辈拥有更多的知识……他们不会有个人主义,相反地,他们在紧密的人际互动网络中成长茁壮,并展现出积极的社会责任感。”从总体上讲,以上这种论调显然与我们所观察到的现实情况不相符。相反,在作为“网络世代”的中小学生中有许多人信奉伦理相对主义,他们不想让伦理法律作为他们信息活动的“羁绊”,总是希望在bbs上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总是想往网上传什么视频就传什么视频,他们使用bt疯狂下载电影而可能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在侵权等。需要指出的是,我们是基本认同“网络世代”“比任何长辈拥有更多的知识”的观点的;更为准确地,在信息技术知识和能力上,“网络世代”整体性地超越了他们的长辈。也正是由于这一点,作为教育者的中小学教师在受教育者面前丧失了应有的权威。网络成瘾的中小学生会认为,老师没有资格干涉我们的信息生活,因为他们根本不了解我们的文化。

作为“网络世代”的中小学生向往和热衷于信息生活方式,音乐手机、mp5、电脑甚至网吧成为他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年轻一代更容易接受和使用新兴的信息技术,这是信息社会的一种常态,本身并无可厚非。其问题在于:基础教育的实践中,“网络世代”中小学生的这种特性会在教育中造成某种困境。

“代沟”,顾名思义就是“代与代之间的差异”。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mead,m.)对“代沟”进行了如下描述:“……整个世界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局面之中,年轻人和老年人——青少年和所有比他们年长的人——隔着一条深沟在互相望着。”对于丰富多彩的信息活动,中小学教师与学生之间不能相互理解并进行有效的沟通。例如:有些班主任教师不明白为什么自己的学生会网络成瘾,对电脑这一“铁疙瘩”如此着迷。这类现象就是代沟在当前基础教育实践中的重要表现,我们可以明确地称其为“信息代沟”。具体到教育语境中,“信息代沟”涉及到作为教育者的中小学教师一代及作为受教育者的中小学生一代。

在社会快速信息化的进程中,年长一代教师与“网络世代”一样,都要面对信息技术对生活的“入侵”,但是这两代人对社会生存环境变化的反应并不一样。未来学家托夫勒(toffler,a.)等人认为,计算机等技术的发展使知识积累和更新速度提高到了难以置信的程度,所有人都要面临一种大规模的未来冲击;在激烈的社会变迁中,年轻人凭借着他们能够作出自由选择等优势,在某些方面比年长者更容易适应变化,他们更有优势学习新的知识技能;年轻人不需要再把年长者当作学习的榜样,这就逐渐改变了过去社会长期积淀下来的长辈总是充当知识与生活各个方面引路人的传统模式。这种长辈向年轻一代学习的情形在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是第一次。玛格丽特·米德提出了著名的“文化三种类型理论”:她把人类文化分为三种不同类型,当谈到“未来重复过去”这一类型时,称之谓“后象征文化”;当谈到“现在是未来的指导”这种类型时,称之谓“互象征文化”;当论及年纪长的一代不得不向年轻的孩子学习他们没有的经验这一文化类型时,称之谓“前象征文化”。

基础教育实践中,年长一辈中小学教师与年轻一代作为“网络世代”的中小学生拥有两个活动和生存的空间:一是现实空间,另一是虚拟空间。这一情形是人类文化发展中的第一次。在现实空间中,无论是年长的教师一代还是年轻的“网络世代”学生,他们当前正在体验的文化是工业文化、农业文化与信息文化的.共同体。在工业文化和农业文化中,年长的教育者与年轻的“网络世代”体验的文化主要是“后象征文化”;而在信息文化中,由于信息技术的使用,这两代人体验的文化又主要是“前象征文化”和“互象征文化”,而且相比较而言,“前象征文化”的成份更多。因为在新的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面前,年长的教育者和年轻的“网络世代”都有可能是一个新手,这些信息技术对他们两代人而言都是第一次遭遇,所以在年长的教育者愿意学习的情形之下,他们两代人其实是在相互学习,这就是所谓的“互象征文化”。另外一种情形是,教育者作为年长一代,他们与年轻的“网络世代”相比,学习新兴的而且是在快速发展着的信息技术的意愿并不强烈,学习和掌握信息技术知识的能力也不及后者。在这种情形下,年长的教育者是要向年轻的“网络世代”学习的,这就是所谓的“前象征文化”。

在现实空间中,年长的教育者一代与年轻的受教育者是同时“在场”的。而在虚拟空间中,情形则较为复杂,一般而言存在着两种可能:一是年轻的受教育者,即“网络世代”“在场”,而年长的教育者并没有“进场”,也就是“不在场”。在这种情形下,就只存在着受教育者“网络世代”一代在场,如此则年长的教育者并不能理解年轻的受教育者的虚拟生活,这就是一种非常严重的“信息代沟”。出现这种情形的部分原因是由于一些年长者不愿意接受新鲜事物的个性特征以及事实存在着的年长者在接受和掌握新兴事物能力上的相对劣势,他们可能干脆就不能或事实上没有进入虚拟空间开展生活。另一种更为普遍的情形是,对于虚拟空间而言,年长的教育者虽然进入意愿不强、能力不够,但是他们还是“进场”了,也就是说在虚拟空间里,年长的教育者和年轻的受教育者两代都是“在场”的。但也正是由于上面的原因,年长的教育者虽然“进场”了,但是他们“进场”的时间比年轻的受教育者晚,而且他们对虚拟空间开展生活所必须的信息技术知识和能力的掌握程度并不高,意愿也不强。在以上两种情形里,年长的教育者都不能为年轻的受教育者树立应有权威和行为典范。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年长的教育者需要向年轻的受教育者学习,如此就是所谓的“前象征文化”。

基础教育领域中的“信息代沟”指的是,作为教育者的中小学教师与作为受教育者的年轻的中小学生在信息活动方面的差异。首先在这里肯定的是,在基础教育中存在着所谓的“信息代沟”,在这种情形下,教育者并不能在受教育者面前树立应有权威。也就是说,“信息代沟”一方面导致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这两代人之间在信息活动方面沟通的困难。例如,现在许多教育者都面临着一个棘手的问题,即有许多青少年网络成瘾,而且网络成瘾导致的后果是这些“网络世代”学业荒废,在现实生活中他们不能正常地与人相处,在社会意识、社会感情和社会技能上得不到应有发展。更为严重的是,面对这些上网成瘾的“网络世代”,无论是专业的还是非专业的教育措施和教育影响,其效果都不佳。因为有效的教育措施和教育影响的一个前提条件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能够进行有效的沟通。面对有这种“问题”的“网络世代”,教师存在的问题是对“网络世代”的网络生活了解不够,他们要么是对有这些“问题”的中小学生不管不问,要么是简单粗暴地禁止他们接触网络。这种教育方式往往是低效或者无效的。对这些网络成瘾中小学生的教育首先需要教育者本人熟悉和理解年轻人的信息生活,而“信息代沟”的存在使这种对年轻人信息生活的熟悉和理解成为难以完成的任务。

另一方面,如果追究基础教育中教育者合理权威丧失的主要原因,其中之一就是他们信息知识与能力的缺乏,就是“信息代沟”的存在。对教育特别是道德教育(信息伦理教育)而言,作为教育者的教师需要具有合理的权威。合理权威的存在是教育中一些场合所需要的“令行禁止”的前提,合理的权威也是开展榜样教育的成功要素。而在信息时代,教育者获得合理的信息生活方面的权威就需要他们克服事实存在的“信息代沟”。

怎样克服基础教育实践中年长的教师与年轻的学生之间的“信息代沟”是一个重要的实践课题。总体上讲,我们需要提高教育者的信息素养,使他们对信息知识技能的掌握能够与受教育者“网络世代”同步,而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提高教育者的信息素养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师在计算机技能上并不比自己的学生熟练,他们不能屈服于这种无助的感觉,也不能认为这没有关系,而是需要重新认识到提高信息技术素养属于他们自己职业责任范围之内的事。”但是在现实之中,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能认识到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重要性;甚至有不少教师认为自己不是教授信息技术的,所以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对他们而言不重要,是可有可无的。当然,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在中小学教育中,所有学科都要渗透信息伦理教育,信息伦理教育不只是德育学科的职责,而应该是所有教育者的义务;又因为填平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信息代沟”是提高信息伦理教育效率的前提条件之一,而要填平这种“信息代沟”就需要切实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另一方面,在道德教育之外,其他所有的学科教学都需要提高教学效率,教师也必须对年轻的学生所共享的文化有足够的了解,特别是他们之间新兴的信息文化。总之,提高中小学所有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是克服教育实践中“信息代沟”的关键,教师需要对此有充分的认识,并自觉地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素养。

另外存在一个问题是,学校管理层一般总是花许多钱来购买大量的信息技术硬件,而对广大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却是不重视的。这种做法一方面使这些教育经费没有最大限度地发挥功用;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培训,广大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得不到切实提高,使得教师在信息技术方面与“网络世代”学生仍然处于两个不同的世界。这两个世界不能够相互理解,不能够进行有效沟通。教师在“网络世代”学生面前失去了应有的权威,如此使教育的效能得不到提高。所以,学校管理层在学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既要重视硬件建设,更要强调软件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信息技术培训,以提高教育者的信息技术素养,填平教师与“网络世代”学生之间的“信息代沟”。这样就可以重新树立中小学教师作为教育者应有的合理权威,使其与“网络世代”学生之间能够相互理解,沟通顺畅,以提高教育的有效性。

教育中的信息技术应用(汇总18篇)篇十四

xx年11月开始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远程培训,使这个冬日尤其忙碌,每天上课之余,便置身网络学习平台,虽阵阵寒意,而竟不觉。

课程学习与研讨交流过程中,深感专家的专题讲座、名师的课题讲座,都是理论水平高、立意高远、立足课堂,既具前瞻性、又密切联系实际,使我在观念得到更新、理论得到提高、知识得到积淀的同时,眼界视野更高阔。现在感到我们的辛勤耕耘,也可能不知不觉中,就汇入信息技术推动教育变革的洪流之中,虽然我自知做不了“可汗”,却能理解它存在和发展的合理性与价值意义。

在网络学习参与专家视频答疑活动、浏览简报、学习同伴优秀作品的过程中,切实感受到网络平台功能强大,教育资源丰富,专家名师的水平高,同行之中山外有山。文章和评论,观点独特新颖、方法行之有效。在这里,好的讲座可反复收看,并有配套的资源下载供参考;提出的问题,有人助答;同行在关注、评论你的发言,你也自觉不自觉参与互动。虽在现实互不识,网络在线见如故,哪怕在静静的深夜,你也绝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经过培训,不仅对具体的通用信息技术,word、ppt、plash等掌握加深,对用工具处理文件的技巧(比如图片、音视频处理)、素材的搜集、资源的整合、课件的编写也更熟练。当然也体会了在网络平台中伴随着经验值提升是贡献的增加,有贡献才能分享。尽管目前主要还是用信息技术支持优化教学环节,对“微课程”、“电子书包”、“翻转课堂”尚无能企及,但自如地利用多媒体与课程融合,教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组合成了一个合理、协调、有创造性和发展性的学习整体,已经算收获颇丰。

本次培训最大的特点是“学评测一体,融入过程”,研修成果的呈现,无论是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环节优化课程作业,还是校本实践环节提交研修成果(教学设计、教学课件及相关资源、教学反思等),都是立足学校、课程、学生,在专家引领、同伴互助协同、个体反思实践中完成。

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把语言、声音、图像、文字、动画、音乐等经过处理后,形成一种全新的、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形式呈现教学信息,弥补了以往课堂教学中的某些不足,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难点,优化数学教学有很大的辅助作用。以往可能更多在上公开课才调动全力运用,现在成为常态,自觉运用。

教育中的信息技术应用(汇总18篇)篇十五

摘要:信息技术课程是初中学生一门必修课程,对于提高初中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都有着非常重要意义。本人通过近几年初中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的实践探索,谈谈对信息技术应用基础教育教学的几点探索与体会。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应用基础;实践探索;课堂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初中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初中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为了更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实用型综合性人才是当前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培养目标之一。我们广大信息技术教师要激发初中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合理利用好教材内容,创新教学方法,营造愉悦、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我们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实效。本人结合近几年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经验,从新课程教学实际入手,谈一谈我自己的探索和体会。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得到了普及和广泛的应用,它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上的各行业也因为有了信息技术的辅助从而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所以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要以提高初中学生的应用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为主。信息技术教材是我们课堂教学的依据,首先教师要充分利用好信息技术应用基础教材,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合理安排和专业相关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增、减教学内容。

2创设愉悦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学习乐趣。

兴趣是初中学生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他们学习的最好内在动力,无论哪门初中课程的学习,学生只要对此产生了较强的兴趣,他们就会自主投入到学习之中去。信息技术应用基础这门学科相对来说比较抽象、概念性强,教师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与学生信息技术实际水平,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吸引初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兴趣。下面谈两种常用的课堂教学激趣方法。

2.1以物激趣。实物是最形象可观、最具体的,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运用现有实物进行教学,以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兴趣。例如:讲解信息技术的组成这一章节时,我提前准备了两台已经报废的电脑,在讲解了课本基础知识后,让初中学生分组去“解剖”这两台电脑,加深学生对信息技术硬件的了解。有的学生在拆完后又凭借自己的印象与用课堂所学知识把报废电脑重新组装起来了,虽然这对初学电脑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挑战性,但这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2以疑激趣。学贵有疑,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利用疑问可以充分激发初中学生的好奇心,调动他们的学习欲望,从而促使他们主动思考、积极探索,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例如,讲解完word2003中的'图文混排教学内容后,我及时展示出提前准备好的一份word文档,这份文档运用了图文混排教学内容,但其中设置了几处错误,让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知识把它们找出来。文档精致的外观、新颖的设计形式立刻吸引了初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3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培养初中学生的自学能力。

对于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创新才能不被社会淘汰,这也决定了初中学生必须具备终身学习的观念与能力,而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就必须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入手。我们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对课堂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所以我们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引导作用,促使初中学生主动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教学备课力求要少而精,突出重点、强化难点;第二,课堂教学增强师生互动,尽量多的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和沟通,通过交流了解初中学生对教学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程度;第三,对教学重点、难点内容要充分利用好板书,加深学生的理解与掌握。第四,每堂课都要安排一些适当的活动让学生主动去探究。以信息技术运用基础教程中excel2003表格的教学内容为例,我在教授完“数字属性”的基本操作方法后,表格的字体属性和边框属性的操作就安排了学生自学,遇到困难时我及时给予一定的指导,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将是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教师及时指导的过程,这样大大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让初中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取了知识,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有助于学生养成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4加强初中学生课堂实践操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信息技术应用基础这门课程最突出的特点是学生实践性较强,很多知识需要学生自己通过上机操作和实践来获得。因此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要特别注重初中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践,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每节课都要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分析。一般情况下我只是对所学内容的重点、难点进行必要的讲解和演示。布置课堂练习是提高初中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有效方法,在课堂练习中,学生之间可以研讨、交流,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自己的想象力,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主动去探究。还是以ex-cel2003表格的教学为例,讲解完excel2003表格的基本操作方法后,我安排了excel成绩单课堂练习,需要学生自主完成,如果学生遇到操作中困难时我会及时给予一定的方法指导。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得到里充分调动,大大增强了师生间的活动互动,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提高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实效。由于初中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课堂练习一定要有梯度,有些练习有一部分学生不能独立解决,这就要求我们信息技术教师进行及时适当的指导,所以在课堂操作练习中,教师要随机及时辅导,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们教师还要善于发现、总结初中学生的操作练习中的薄弱环节,对一些初中学生操作掌握不牢固的地方再次、多次地演示、讲解,做到今天问题今天解决,这样就会大大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总而言之,我们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要提高《信息技术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效果,首先要激发初中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这就需要信息技术教师合理利用好教材内容,创新教学方法,营造愉悦、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实效,才能有效提高初中学生信息技术综合应用能力。

作者:杜建伟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新集镇初级中学。

文档为doc格式。

教育中的信息技术应用(汇总18篇)篇十六

泉州市实验小学郑瀛泽。

[内容摘要]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形势下,本文从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基础性,实用性、扩展性和自主性四个方面来体现素质教育。在基础性方面:小学阶段是基础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同样是要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计算机学科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实用性方面:尽可能的让学生学到一些实际的技能,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创造条件,为他们掌握现代化学习工具提供一切可能的条件。扩展性方面: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还要注意知识的扩展性,虽然主体是基础教育,但是计算机也是一门活动课程。而简单的程序设计语言是小学生初步认识计算机世界奥秘的重要途径。因此,我校的'电脑兴趣小组,在完成基础教育的前提下,根据自愿的原则,吸收部分对电脑有浓厚兴趣的同学,进行logo语言教学的试验,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自主性方面:大胆地采用学生辅导学生的办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总之,计算机的发展是没有止境的,信息技术教育的要求也是在不断提高的。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将眼光仅仅局限于课本,而要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认真实践,及时总结,发挥计算机教学的基础性、实用性、扩展性、自主性作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为21世纪培养出实用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为了迎接世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挑战,世界各国都把发展信息技术作为新世纪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目标。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这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可见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

[1][2][3][4]。

教育中的信息技术应用(汇总18篇)篇十七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普及应用,并且对社会各个行业领域带来深远持久的影响,教育行业也不例外。计算机为基础的教育在各个专业学科教学中受到青睐和认可。护理教育是医学系统结构的基础组成部分,为适应现代教学发展趋势,培养出具备专业能力和职业操守的多层次复合型护理人才,必须发挥计算机基础教育的作用,满足护理人员的素质要求。

2、分析我国护理教育的发展现状。

2.1教学资源相对匮乏。

现代人们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改善,开始重视自身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全面协调发展,因此对护理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这种背景下我国医学教学资源匮乏问题愈发明显。随着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社会对于护理人才的缺口形势严峻,我国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开设的护理教育专业难以完全满足社会的需要。这种情况下,我国护理教育进入了全民发展阶段,涉及硕士教育、本科教育、专科教育和中等教育四个层面。护理教育是新时期教学规模迅速扩展,对于缓解严峻的护理人才形势起到一定作用,但是这并没有从根本上挖掘出我国现有的教学资源,专科课程设置不合理、师资力量不足和教学评价方式不完善等问题依然突出。

2.2教学体系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为了满足当前社会对培养高质量护理人才的缺口,护理教育事业也在不断创新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体制。高等学校开始在护理教育中增设人文科学、心理学、人际沟通学以及社会研究学等综合学科课程,意在培养综合素质的护理人员。但是并没有涉及护理教育的根本,从整体教学体制上来改善现在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条件,不能有效融合新时代思想在教学实践中。因此现阶段的护理教育仍然停留在以教师主导课堂的传统教学阶段,并没有充分发会出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我国当前的护理教育水平和发达国家护理教育水平相差较大,护理教育模式不够专业完善,教育体系不够成熟。现阶段医学产业缺乏对护理教育的整体认知,因此过快发展起来的护理教育规模并没有取得明显成效。

3、计算机为基础的'教育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

社会各个行业领域都受到计算机技术的影响,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习惯。在护理教育中引入计算机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同时这也是现代社会医疗信息化和网络化发展对护理人员素质的必然要求。

3.1加强护理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计算机为基础的教育具体是指将计算机和网络引入到护理教学课堂中,帮助授课教师组织开展教学活动,更容易引发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思考。一般计算机作为物质载体,根据教学安排和教学需要及时搜索出大量的护理资源和可讨论案例来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不同应用环境下课程采用的计算机软件版本有所差异,同时护理专业教材中配备的光盘也通过计算机在课堂放映出来,辅助教师教学。利用计算机有助于加强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网络软件课程包含范围较广,师生之间的良好沟通和交流能够提高护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从计算机网络基础教育中可以随时掌握最新的护理知识和护理发展趋势,从而更好地针对学生缺乏的理论体系和应用技能进行培养,一般在计算机基础教育中学生都能够掌握计算机在护理实践岗位中的应用。

3.2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计算机为基础的教育创新了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并且重视护理教育最新成果的传播和研究。发达国家比我国更早开展计算机为基础的教育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并且从中已经相继产生大量的科研成果。现阶段计算机基础教育已经形成相对成熟的教学体系和教学软件课程,促进了护理教育的进步。计算机为基础的教育符合当前我国倡导的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发挥出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价值理念,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等方面来培养护理人才,直接在计算机多媒体课件中展示出来,以直观化、动态化和趣味化的形式让学生易于理解,尤其是在分析案例时计算机基础教育优势明显,让学生在掌握系统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再次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训练,符合现代医学行业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

4、结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为基础的教育占据我国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适应了现阶段我国实施的教育体制和教育理念。坚持将计算机引入到护理专业课程教学中,发挥出辅助作用,有助于培养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完善我国的护理教育体系,为医疗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胡蕴华.以计算机为基础的教育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j].信息系统工程,2012(11).

[2]刘仕云,宋海波.新形势下医学院校五年制护理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探讨[j].教育(文摘版),2015(8).

教育中的信息技术应用(汇总18篇)篇十八

(一)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

把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在一起,主要是通过信息资源将设备的潜能发挥出来,根据学科的特点来提高学科教学的质量。

将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整合在一起,能够转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将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这对教学改革更好地进行非常有利,给老师教学进行提供了便利。

语文本身的综合性比较强,若是仅仅通过以往的教学方法很难满足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而将信息技术应用进来,能够很好的改变这种情况。

(二)将信息技术和学科进行整合的优点。

1.能够进行学习资源的拓展。

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信息技术起到的作用非常重要,通过信息技术能够将那些抽象的知识具象化,语文课堂教学也会更加的生动,给学生带来更加出色的感官刺激,能够根据学生本身的特点,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2.能够推动课程改革的进行。

在以往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主要的方式便是进行言传身教,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这种办法已经很难满足实际的需要。

而将信息技术运用进去,能够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在教学的时候,学生还可以根据老师的提问进行网络资源的搜索,从而更好的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

比如说在进行《济南的冬天》教学的时候,老师可以将网络资源利用进来,对教学进行优化设计,老师可以通过视频的播放来让学生直观地认识济南的冬天,这样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会更加投入,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整合信息技术和初中语文教学的措施。

(一)根据学生特点,重视学生兴趣培养。

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的时候,培养学生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若是语文教学仅仅是单纯的让学生进行阅读和背诵,那么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很容易丧失。

在语文教学的时候,学习兴趣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能够激励学生更好的学习语文。

老师整合信息技术和初中语文教学的时候,需要全面地把握学生的心理情况,并根据学生本身的特点来做好教学设计,这样能够将学生本身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

多媒体技术本身的集合性比较明显,能够将图片、音频以及视频集合在一起,这样能够让板书的形式更加多样化,和学生的学习心理相符合,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课堂内容多样化。

比如说在讲到《苏州园林》的时候,如果仅仅通过静止的文字,很难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出来,而通过多媒体可以将苏州园林的视频播放给学生看,并加上文字和音乐,这样能够给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

(二)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难点。

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老师应该重视重点和难点二者之间的关系。

以往在教学的时候,老师往往是通过语言解说的办法来进行,并且教学手段比较少,效果也比较差。

而将多媒体运用进来,能够利用丰富的资料来将难点和重点表现出来,提高语文教学的趣味性。

比如说,在学习《孔乙己》的时候,老师应该通过多媒体来进行图画的绘制,借助阅读和图画的结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把握人物一性格特点。

(三)将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出来。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语文教学的内容也有了一定的变化,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也应该随之而发生变化,将信息技术运用进去。

老师应该重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加自主地进行学习,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还能够学会合作,这对学生终身学习是非常有利的。

在学习《论语》的时候,老师可以预先将学习任务布置给学生,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然后根据小组的实际情况,通过自主学习来讨论和查询,这样学生学习的目标就比较容易达成。

老师可以给有些小组安排完善孔子简介的任务,可以让有些小组来查询孔子的社会地位,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学生的知识也能够真正地得到丰富。

在课堂教学的时候,学生可以根据小组来进行成果的展示,然后进行交流、互动,能有较好的效果。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少讲,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凸显,真正体现新课改的要求。

三、总结。

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的时候,将信息技术和语文整合在一起,能够给语文教学的顺利进行提供便利。

现在语文教学的任务比较艰巨,老师必须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将其合理的和语文教学整合在一起,将其作用真正地发挥出来,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相关范文推荐

    行政人员团队工作(精选18篇)

    行政是为了提高组织工作效率和效果而进行的各种手段和措施的综合体。以下是一些成功的行政总结案例,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定的灵感和思路。岁末临近,新春将至,不知不觉二

    学生的上课睡觉检讨书(优质22篇)

    在生活和工作中偶尔会犯错误,写一份检讨书有助于我们认识到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份检讨书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参考和启示。

    穿靴子的猫故事(热门19篇)

    阅读范文范本可以激发我们的写作灵感,促使我们更加有创造性地进行写作。请大家仔细阅读以下总结范文,体会其中的写作技巧和思维方式。读了这本书,我对这只聪明的猫十分佩

    学生的个人工作总结(热门13篇)

    学生工作总结是促进学校与家庭、学生与老师之间沟通与交流的重要方式。小编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学生工作总结样本,供大家阅读和借鉴,希望能激发大家写作的灵感。

    创业者合伙经营协议(优质24篇)

    合伙协议还包括合作伙伴之间的合作方式、利润分配等条款。合伙协议的范文可以帮助合作伙伴更好地了解协议的内容和结构,为其撰写提供参考依据。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幼儿园财务工作总结范文(15篇)

    幼儿园工作总结可以提高教师对幼儿教育的思考和研究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幼儿园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这学期在上级领导的指导下,已圆满完成了本

    环境保护与鸟类保护(实用22篇)

    范本是写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参考工具,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各种写作技巧。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经典的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1、知识与技能。(1)能

    18-65岁人群的数学期试总结与反思(汇总13篇)

    这个学期即将结束了,写一份学期总结能帮助我们回顾过去,为未来做好准备。希望以下的学期总结范文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参考。对于学生学习困难形成的原因,大多数

    大学生军训感想分享(精选13篇)

    范文范本是对于某种特定写作形式或主题的精选样本,用于帮助我们进行参考和学习。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优秀范文范本,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提高写作水平。今天上完军事理论课后

    教育工作者的考核办法心得体会(专业14篇)

    工作心得体会可以提供给领导和同事参考,促进团队共同进步。工作心得体会范文的质量和效果与读者的理解和接受密切相关,以下是一些关于如何写出易于理解和接受的工作心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