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计算教案(实用24篇)

时间:2023-12-15 作者:雨中梧

制定教学工作计划需要教师对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深入的了解。以下是一些成功教师的教学工作计划,希望对大家的教学有所帮助。

简单的计算教案(实用24篇)篇一

这个内容对学生而言很简单,要教给学生计算方法,可能只需要5分钟,全体学生便能全部掌握。但我们需要的并不是最后计算的结果正确率有多高,而是学生是否真正理解这种新运算的算理,能不能理解着去计算。只有真正理解了,才能为今后更复杂的分数计算打好基础,为学生的持续发展做好铺垫。

我以小丽生日一家三口吃蛋糕的情境引入,让学生提出用加减法计算的问题。第一个孩子提问:“爸爸妈妈一共吃了多少块蛋糕?”。现在想来,这是一个非常宝贵的问题,可惜当时我没有及时抓住,而是直接问“可以提出用分数计算的问题吗?”。第一个孩子提出这个问题是非常符合他们原有的知识基础,她提出了这个问题就是一个非常好的知识生长点。以往他们学习的都是自然数,都习惯以“一”为计数单位,而现在要转换为以“几分之一”为单位,这个坎就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需要我们教师引导学生去认识去理解的。如果当时我能引导学生:“你看,爸爸吃了3块,每块是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吃了三块其实就是几个八分之一?也就是几分之几?”让学生将一块与“八分之一”建立起联系,使他们在探索过程中逐渐适应理解分数单位,并能从这个角度去思考今天的计算方法,如果这步做好了,我想今天的学习就会水到渠成。

汇报的时候,我感觉孩子们应该是懂得其中的算理的,但表达方面差强人意,现在回想起来,似乎我的引导也出了一点问题。问孩子们计算方法,两个孩子都说了“只要把分子相加,然后写上分母和分数线。”可见他们是懂得计算方法的,但如果不解其中意,我感觉这样的教学还不够。因此出现了一下对话:

师:为什么只要将分子相加呢?

生:因为分子表示取走几份,爸爸取走3份,妈妈取走2份,一共取走5份。

师:为什么分母可以不变呢?

生:因为分母表示平均分成几份,而一开始蛋糕就是分成8份,在分的过程中并没有再分。

我想孩子是懂得其中的道理的,从他们说的话中可以感觉得到。如果这时候我再引导一下“蛋糕平均分成了8份,每份都是八分之一,无论怎么取,取的都是几个八分之一,因此分母总是8。”将这个道理提炼到分数单位的层面上来,而不是总停留在实物操作阶段,可能效果会更好一些。

原本我想让孩子接着提减法计算的问题,不想这时有个孩子发言:“老师,我可以用另一个办法求出爸爸妈妈一共吃了蛋糕的几分之几。小女孩吃了蛋糕的八分之一,蛋糕盒里还剩八分之二,合起来是八分之三,用一个蛋糕减去八分之三,就是八分之五。”这个小男孩从另一个角度解决了原先加法的问题,值得鼓励。我也借此改变了原先的设计,在这个时候将“1-八分之一”拿出来讲。因为前面的分数的认识教学还比较扎实,学生很容易理解1就是八分之八,在通过黑板上的张贴的蛋糕学具,学生很容易就算出了得数。

应该说,从课堂学生的反馈来看,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掌握得应该还不错。最后一个环节,我让他们看课本例题(今天我没有用课本例题,而是用一个情境将两种计算串联起来),并完成其中填空的部分。巡视中,我发现学生有道题完成情况很不理想。就是“六分之五减去六分之二”,学生都知道等于六分之三,但填写“( )个( )减去(  )个(  )就是( )”,学生的答案却五花八门,答对得很少。现在想想,这节课学习只能让学生从具体感知的层面上朦朦胧胧理解了算理,我在引导学生理解分数单位这一块做得还很不够。这也说明我备课还不够充分,如果能从学生提出第一个问题开始就注重引导,相信这个情况就不会出现。

简单的计算教案(实用24篇)篇二

时间的计算的巩固练习。

1、 结合生活实际,自主探究计算经过时间的算法,能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的进行有关计算。

2、进一步感知和体验时间,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习惯。

3、 进一步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进一步养成独立安排时间的习惯。

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

合理安排时间。

课件

一、创设情景。

师:“时间就是金钱”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

师:同学们,当你背着小书包,高高兴兴来到学校的时候,一天的学习生活就开始了。那么,你计算过每天在学校里的时间有多长吗?带着这个问题,以4人小组为单位,动脑筋想一想,算一算,比比看哪个小组完成得最棒。听懂了吗?好,开始。

生:小组讨论完成,并汇报。(说出怎样算出来的)

二、复习旧知并拓展。

1、复习旧知。

出示课件1——小明起床,上学,到校,上课,下课,放学的时间。

每张图让学生自己观察从中获取信息,并说出来。教师板书。

起床:7:00

上学:7:30

到校:7:45

第一节上课:8:20

第一节下课:9:00

放学:12:00

小组内任选两个时间段进行计算,并汇报本组算得的什么和计算结果。(说出计算方法)

有同学选起床到第一节下课有好长时间,如没有,教师出示课件叫学生试着计算。

板书9:00-7:00=2(小时)

师:为什么这里用小时不用时?

师:2小时有多少分? (120分)怎样知道的?所以这里的2小时是一段时间不是一个时刻。

2、拓展练习。

出示课件2(现在4:50,路上要用20分钟,回去看大风车节目能赶上吗?

用钟面演示,4:50再过20分钟是多少时刻。(请学生上来演示)

师:有谁知道大风车节目开始的时间?(鼓励表扬知道的同学,建议同学们把自己喜欢的节目开始和结束的时间记下来)。

板书:回到家的时间:5:10

大风车节目开始的时间:5:27

师:能赶上看吗?

三、团结协作。

同学们喜欢郊游吗?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份郊游的活动时间安排,好吗?比比看那个小组设计的最合理。

小组汇报。

四课堂.

师:这节课我们主要练习了时间的计算,还学会了安排时间.(板书课题:时间的计算)

四、课后作业。

观察邮政局的营业时间。

简单的计算教案(实用24篇)篇三

《认识几分之一》是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内容,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差异。而且,这部分知识为我们以后学习的小数认识、性质及分数的意义等内容教学奠定基础。本节课重点是让学生加深理解分数的意义,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动手实践,从而获得对分数的直观认识,领悟分数所表示的实际含义。学生初次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上完课后,我就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及课后感受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趣。

1.从生活情境中导入新课,感到有趣!

2.教学活动以操作探究为主,学得有趣!

老师很好地诠释了“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一全新的理念。老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探究环节,在不知不觉中理解并掌握分数。如,教师组织学生折一张正方形纸并表示出它的1/2,最后讲评正方形的多种折法;在操作中,帮助学生实现了1/2从有意义接受到自由表达的过程。而后,让学生自由说还想表示几分之一?学生有的说1/3,有的说1/8,1/6……,学生又动手折正方形纸,并把其中的一份涂上颜色。再围绕学生自己折的各种1/4进行比较,感受分数的本质意义。这充分体现出数学知识不是教师直接给予的,而是在学生一步步的操作、交流、感受、体悟中动态生成的,从而达到有效的数学学习的目的。

二、实。

数学最内在的特性是数学本身,应该反映数学的个性,体现数学的思维魅力,如果数学课堂无法让学生得到思维的快乐,得到思维品质的优化和思维能力的提升,那么数学的本质力量也就无法得到体现。

本课,学生对于分数的建构,经历了以下几个层次:

1.在直观的感受的基础上,教师引出1/2表示生活中的“一半”的数学化结果,在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之间架设了认知桥梁,并让多位学生说一说1/2所表示的具体含义,这是学生有意义地接受1/2概念的过程。

2.安排学生折正方形纸并表示其中的1/2,把1/2拓展到不仅是一个物体(月饼),还可以是图形的范围,实现了知识由理解向表达,由内化到外化的过渡,并由此展开求同思考(图形一样,折法不同,为什么都是图形的1/2),剥离1/2的非本质属性,凸显了本质属性。

3.类比迁移,折不同的图形,认识其他的几分之一,再展示学生中不同图形涂的1/4,展开第二次的求同比较(图形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它的1/4),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单位“1”是什么并不重要,关键是“平均分成了几份”和“表示这样的几份”才是分数的最本质的内涵。

这一探究过程是全课教学的亮点,凸显数学教学最本真追求。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使学生在直观感知的基础上,步步深入,层层递进,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完成几分之一概念的建构。

三、活。

1.把生活引入课堂,让学生“活学活用”

学生一旦走进生活,就容易将生活与数学联系起来,容易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用数学的思维研究生活,用数学的方法解决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识,体验生活的意义,享受生活的乐趣。课末,教师还安排了学生找寻生活中的分数。有机地拓展了学生的认识视野,使他们真切感受到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切实体验到分数的价值。

2.活用教材,体现数学课的“人文性”

初步认识分数是建立在生活原型的基础上,所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列举生活中平均分一个物体的例子,从而产生不同的分数,通过说一说、写一写,小组讨论分数各部分所表示的含义,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同时让学生学会和同伴交流数学思考的结果,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3.加强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主动建构数学知识。

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建构,而动手操作对学生的建构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教学中我提供了多次的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体会分数的含义。如,在让学生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2份或4份时,为了便于学生通过动手感知、体会平均分后的图形每份大小一样,每一份都是原来整体的二分之一或四分之一。

再通过让学生折出正方形纸的1/4,并涂上颜色,说一说自己折的1/4的含义,展示几种不同的折法,让学生观察、比较,认识到:它们的折法虽然不同,但都是被平均分成了四份,所以每份都是正方形的1/4。从而理解分数是建立在平均分之上。让学生动手折纸,不只是对1/4认识的简单了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分数的含义。因此,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求学生折纸,还要求学生用彩色笔画出阴影来表示四分之一。由于学生对二分之一已经理解,所以延伸到这部分知识很轻松。在辨认和应用方面,学生也能抓住分数的意义的实质来说明和辨认。

四、美。

1.教学语言感染力强,给人美的享受。

整个教学过程教师都能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肯定学生的表现,如“同学们的想法真不错!”“老师明白你的意思。”“你真是火眼金睛,“行”……同时也不忘鼓励学生求异创新。“他是这样想的,你呢?”“这样可以,还能想出别的方法吗?”发自老师内心的赞美,会激荡在学生心头,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创造情感。

2.课件制作精美,帮助学生理解运用。

多媒体课件是教学有效载体,把一些难懂、难理解的知识或素材做在电脑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运用新知。例如:老师在设计分月饼、生活中关于分数的图片、猜一猜、提高拓展练习的课件直观、实用又精美,让学生在美好情感体验中积极地理解运用知识。给学生留下“课虽完,意未尽”之感。

本节课,学生始终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分数,让新知的学习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这样联结的知识才牢固,才是“有意义的学习”。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认知冲突,学生主动操作,自主评价,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被调动并得以释放,学生学得轻松。同时,渗透数形结合思想,符合这一学段学生的思维特点。

在整个课堂预设时,想的比较完美,事实上在真正上这堂课的时候有很多的缺憾、还有待完善。在出示1/2时,让学生真正体验分数的产生以及分数的意义太过仓促。应该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去感悟。总之,通过这节课的交流,我发现自己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对于数学课还需要更多的精心设计和打磨,才能上出真正平实而高效的数学课。

简单的计算教案(实用24篇)篇四

教学内容:继续复习面积的计算,完成练习十九其余的题。

教学要求: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已学过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进行面积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复习了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以及推导过程。这节课继续复习面积的计算。

二、基本题练习。

1、求下面各图形的面积(单位:厘米)。

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完成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三、综合练习。

我们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就可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做练习十九第13题。

提问:计算圆的面积需要什么数据。我们怎样来测量圆的`半径。指导学生利用“两个端点都在圆上的线段中,直径最长”这个知识,先测量圆的直径,并算出半径。

计算直角三形的面积要先测量什么数据。

让学生在书上测量出所需要的数据。

指名两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完成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2、做练习十九第14题。

指导学生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用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来量,另一种是把不规则图形看成大小接近的规则图形。

3、做练习十九第15题。

让学生计算后组织交流并列成表。

指导学生看表说出当长方形周长一定时,长和宽的差的变化与面积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更加明确了哪些内容?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九第11、12题。

简单的计算教案(实用24篇)篇五

24时计时法(教材第84页及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自主探究计算经过时间的算法,能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进行有关计算。

2、进一步感知和体验时间,逐步建立时间观念。

3、进一步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进一步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

【重点难点】

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计算经过时间。

【复习导入】

1、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下列时刻。

下午2时是()

上午8时是()

晚上10时是()

夜里2时是()

下午5时半是()

凌晨4时20分是()

2、用普通计时法表示下列时刻。

19时是()

12时是()

24时是()

8时是()

22时40分是()

13:50是()

【情景导入】

(1)出示例题情境图(见教材第84页例3图)。

(2)问:从图上说说你得到哪些信息?

如何计算乘车的时间呢?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简单时间的计算。(板书课题)

【新课讲授】

1、讨论计算方法。

2、教师板书计算过程。

18时-9时=9小时

3、计算从几时几十分到几时几十分经过的时间。

(1)问:你还能想到什么办法?

(2)师生共同进行拨钟表的方法。

(3)小结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

【课堂作业】

教材第84页“做一做”。

【课堂小结】

说一说你的收获,你是怎样计算经过时间的?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

【课后作业】

1、教材第85~87页“练习十八”第2~10题。

2、完成《典中点》中本课时的练习。

简单时间的计算

简单的时间计算:18时-9时=9小时

简单的时间的计算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为了让大多数学生容易接受,我在教学经过时间的计算时,先让学生探究,再进行反馈交流,然后进行说想法(自己说、互相说),这样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找到学生最初的想法。在这阶段的学习中,学生能很好的掌握知识,学习兴趣也很浓厚。我用学生自己亲身体验过的事情,使学习效果明显,学生兴趣高涨,学习氛围浓厚。这样贴近生活的情景很容易让学生接受,学生学习起来不吃力。而且,我始终让学生先自己试着做,试着想,让他们自己去探索,有自己的想法后,再进行交流反馈,学生的思维能充分发挥出来,对学习知识的帮助很大。在教学时间的计算时,我辅以钟面,始终在钟面的帮助下让学生进行计算。这样,学生脑子里有钟面,形成表象,然后再慢慢淡化出来,直至脱离直观的钟面,在脑海中形成钟面。

简单的计算教案(实用24篇)篇六

解(1)。

∴(-0.45)5≈-0.018。

(2)按键/显示。

例3用计算器求值。

(1)(-6)2(2)-62。

随堂练习。

1.9.2×3+10.22.(-2.35)×(-0.46)。

答案1.37.82.1.0813.141.670;4.-8.0095.7.617。

简单的计算教案(实用24篇)篇七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正确计算比较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难点:初步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六个圆形纸,三个三角形不干胶,8个题卡。

一、复检。

生:高兴。

师:谁在这堂课上能积极踊跃的回答问题,并且声音洪亮,那谁就是最棒的。

生:分母。

师:4表示什么?

生:表示把这张纸平均分成4份。

师:1叫什么?

生:叫分子。

师:1表示什么?

生:表示4份中的一份。

师:“——”叫什么?

生:叫分数线。

师:分数线表示什么?

生:分数线表示平均分。

师:这个分数怎么读?

生:  里有2个  。师:你真棒!

师:2个   是多少?

生:2个     是   。

……………………。

(点评:教师设计这俩项复习,巩固了分数的意义,为下一步学习分数的计算,理解分数的算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新课。

(一)同分母分数加法。

师:刚才同学们回答问题回答的真棒!地里的西瓜听见了也很高兴,有一个大西瓜跑到了我的手里,非要奖励刚才回答问题的同学。你们看,这个西瓜又大又圆,连我都想吃了!

生:这一块用分数表示是 。师:他们俩一共吃了几块?

生:3块。

师:教师出示完图问,这三块用分数怎么表示?

师:(教师手指图说)实际就是2个 加上1个     等于3。

个      ,你们看是吗?生:是!

(点评:这样的分析过程使学生对分数的计算的算理理解的更加透彻)师:来,跟老师一起说一遍。

a生:……。

b生:……。

c生:……。

………………。

师:咱们一起说一遍:“……”

师:为了今后咱们计算方便,下面咱们一起总结一下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你们看分母是8,也就是说相同,在数学中,我们往他叫同分母(板书)。

师:分子呢?怎么样?

生:分子相加(师板书)。

师:来跟着老师的手读(随着读,教师把法则填完整):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分子相加。(板书)。

师:现在咱们齐读三遍。

师:这句话中同学们要注意的是必须是“同分母”,“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师:做题竞赛(大屏幕):(点名回答,并说出算理)。

(点评:这样竞赛式的做题更能提高学生们的做题兴趣)。

+    =   =1。

生:吃3块用分数表示是        。

师:你真棒。那咱们把这块巧克力全吃了,用分数表示是几分之几?生:全吃了用分数表示是      。

               看成1,行吗?

生:行。

(点评:这样引导能使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师:看大屏幕,看看哪个同学刚才听的认真,观察的仔细?

要求:说出得数和算理:

生:抢答,全体学生判断。

(二)同分母的分数减法。

生:两块。

师:对,多吃的两块用分数怎样表示?

生:对。(师把     填到算式后)                       =    师:也就是说3个       减去1个      是       。跟老师说三遍。

师:刚才加法的计算方法我们总结出来了,减法的算法跟加法的差不多,现在咱们一起来总结一下:(  )分母分数相(  ),(  )不变,(  )相减。(板书)。

a生:…………。

b生:…………。

…………。

2个      ,是        。

b生:…………。

c生:…………。

师:这有道难题,看谁会?出示题卡:

1-  (说出得数和计算过程)生:1-  =  -  = 。

1-   1-  1-  1-  (生逐题说,师生一起判断)。

(三)读书巩固。

师:看书99页~100页,填括号,(教师巡回指导)。

(四)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生:…………。

(五)作业(100~103)页 。

板书:             分数的简单运算。

(左侧)。

(一)同分母分数加法。

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    =   =1(右侧)。

(二)同分母分数减法。

-  =同分母分数相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减。

简单的计算教案(实用24篇)篇八

本节课是教学“除数是一位数除法”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表内乘法和相应的除法、掌握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不仅在生活中应用广泛,更是下节课“除法估算”和后面“笔算除法”教学的基础,因此这一内容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

本节课教学内容比较简单,主要是让学生掌握一位数除整十数和整百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由于学生前面已经有一位数乘整十数与整百数口算的基础,多数学生应用知识的正迁移已经知道了口算除法的方法,因此本节课我主要是采取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学习的方法进行教学——把课堂还给学生。

从学生汇报的结果看,多数学生都是应用的“添0法”,还有少数学生则应用的“做除法想乘法”的方法。从课堂效果看,学生都是从简单的算法上想方法计算,没有想到利用除法的意义来理解算理。因此在教学中我则增加了利用教具进行展示,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

由于本节课教学内容较简单,在后面的练习设计中,我则采取了不同形式的连续,如:记时比赛、夺红旗、……,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达到了巩固练习的训练要求。

总之,从《课堂作业》的反馈情况看,学生口算正确率在98%以上,只有少数个别学生存在错误。在后面的教学中,我更关注的是在保证口算正确率的基础上提高速度,即口算练习常抓不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简单的计算教案(实用24篇)篇九

1、通过学生的动手探究让学生理解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根据具体情况将“1”转化成几分之几进行灵活计算。

3、通过情境教学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4、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和逻辑推理能力。

5、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信心。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1减几分之几的算理。

1减几分之几的算理和算法。

长方形平均分成8份的纸、长方形巧克力图片和实物。

一、复习:黄老师知道

里面有()个里面有()个5个是也是()

1里面有()个,是。谁能跟他填得不一样?

二、教学例1:

1、为了鼓励大家,黄老师准备了一份小礼物,(巧克力)出示图片,问:我把巧克力平均分成了8份,其中的一份是它的几分之几?给小明3小块,他得到了这块巧克力的——,给小红2小块,她得到了这块巧克力的——,他俩一共分到这块巧克力的几分之几呢?用什么方法算?(加法)

引导生说:3个加2个就是5个,5个就是。(如果说得好就不再请第二个学生说了)

师:对!说的好!

4、真能干!

练习1:翻开书101页第一大题的第2小题,(出示p101页第一大题第2小题图和算式),+你是怎么想的?(说得真好!表扬他!)请大家把答案填在书上。

出示练习2:+=(+等于多少?你怎么想?跟同桌说一说。请一生说)

出示练习3:+=+=(这两道题业本上)(请生说,用分数单位说)

5、:观察第一道算式:我们发现这两个加数它们的分母是——相同的,再看其它的算式,两个加数的分母也——相同,我们就说这是分母相同的分数相加(课件板书:分母相同的分数相加)。

师:通过小朋友的积极思考,我们探索出了分母相同时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以后就用这个方法来计算,好吗?来齐读一遍。

7、巩固练习:接下来我们看谁会用这个方法很快地算出结果,来,开开小火车咱们比一比!

卡片出示:+=+=+=+=

+=+=+=+=+=

(第一题+=算得这么快,说说你是怎么想的?2+2=4,分母5不变,就是,那接下来的我们都用这个方法来计算,好吗?)

三、教学减法:

2、板书—=猜猜看它的结果是多少?你说……你说……都猜,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3-2=1所以就等于。

师:还有谁跟他说的不一样的?(想想看,加法我们是怎样说的?)

生:就是3个,减就是减去2个,还剩下1个,1个就是,所以—=。

师:你真能干!还有谁想说?(再说一遍)

引导生说:分母相同的分数相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减。(你真能干!板书算法,大家一起跟他读——)

3、练习1卡片出示:—=(这道题等于几?你是怎么想的?)(说算理的,再引导说算法:还可以怎么想?)

出示算式卡:比一比,看哪一组算得快,读得整齐。

练习2卡片出示:—=—=—=—=

(一组一题不要求说算理,读:—=。)

简单的计算教案(实用24篇)篇十

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加深学生对24时计时法的认识。

(二)过程与方法

在自主探究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过程中,初步掌握一些求简单的经过时间的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简单的时间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时间观念,体会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好习惯。

教学重点: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加深学生对24时计时法的认识。

教学难点:理解计算经过时间方法的原理。

课件、钟面。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情境图:

教师:从情境图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学生汇报交流。

教师:根据信息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预设:到奶奶家要坐多长时间的火车?

教师: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板书: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设计意图】创设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情境,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时间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让学生有亲切感,并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有效的支撑和促进作用。

(二)自主探究,寻找策略

1、学生独立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师:解决这个问题,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2、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和同学说一说你是用什么办法解决问题的。

3、全班汇报。

请各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

预设:

(1)在钟面上通过拨针的方法,数出到奶奶家要坐9小时的火车。(操作演示)

(2)利用普通计时法分段计算。先求出上午坐火车的时间,再加上下午坐火车的时间。即:12-9=3(小时),3+6=9(小时)。

简单的计算教案(实用24篇)篇十一

1.知道24时记时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2.会计算一些简单的经过时间。

3.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意识,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理解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转化的.规律,区别时间与时刻。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出示神五图片及兔博士网站。

说说你从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15日9:00发射升空,16日6:23安全返回。)。

你想不想知道:神舟五号飞船围绕地球飞行了多长时间?我们一起来算算吧!

2.教法:15日9:0015日24:00。

16日00:0016日6:23。

24时=9时+15小时。

15小时+6时23分=21时23分。

答:飞行了21时23分。

二、巩固练习:

(一)出示列车时刻表,想想了解到哪些信息?

(1)t1次列车从北京西开往长沙的开车时间是下午5时。

(2)t2次列车从长沙开回北京西的开车时间是下午4:36。

(二)区分时间和时刻。

出示:北京故宫开放时间:上午8:00--下午5:00。

回答:(1)故宫什么时刻开门?什么时刻关门?

(2)故宫一天的开放时间是多少?

总结:时间是一个过程,时刻是一个具体时间。

(3)红红爸爸从北京到长沙出差,乘t1次列车在路上要用多长时间?

北京西长沙(隔天)。

17:008:38。

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

17:0024:00(0时)8:38。

24时-17时=7时。

7时+8时38分=15时38分。

(4)你还能根据列车时刻表提出哪些问题?

三、练习:

1.出示电视节目时间表,自己提问题并解答。

7:30金色年华9:00动画城13:00儿童英语19:30阳光剧院。

2.一场乒乓球赛14:25开始,经过1时15分结束,这场比赛是什么时候结束的?

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

3.一场电影长90分,电影结束时间是20:50,这场电影什么时间开始播放的?

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经过时间。

简单的计算教案(实用24篇)篇十二

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是在对人民币的认识后,是人民币的再进一步的认识。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主要有三个:一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二进行简单的计算,三是知道商品价格的表示形式。同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逐渐培养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

为了达成以上的一些目标我是这样设计这节课。

一、从学生经验入手直接引入商品价格,在学生回忆商品价格的表示方法中,唤醒学生的思绪,使学生觉得在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在操作中完成进率的换算。进率的换算在教学是一个重点也是难点,为此我在教学上通过不同的的付钱方法,深刻体会,这样的教学让说不清的关系,在操作讲解中得以内化。学生学了也不易忘记。

三、人民币的计算离不的购物。一年级的儿童虽然年龄小,但对于用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朴素的等价交换是有的。在购物的过程中完成简单的加减计算。

在这节中尽量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

1、知道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会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知道物品价格的表示形式。

2、培养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

3、通过购物活动,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0页。

教学过程 :

一、谈话引入。

调查的商品价格汇报。

二、引导 探索。

1、从一位学生的价格中引入商品价格的表示形式,并对并这种形式的教学。

小结商品价格表示方法,

我们用这种方法来给我们带的物品,写上价格并读一读。

2、假如请你去买某某同学的什么,你怎样付钱?先请学生说说方法。老师在信封里给你准备了人民币(复印),你来试试看?学生操作付钱。

在付钱的过程中,体会进率的换算。

练习3元8角=( )角,26=(  )元(  )角,

练习书上第51页的练习。

5、创设买恐龙玩具的情境,体会买商品的情景。完成简单的人民币的减法计算。

练习第52页的练习。

三、模拟实践(8分)。

刚才在书上练习时会算付多少钱,也知道应找回多少钱,现在我们用信封里的人民币来买小朋友的物品?先想想,怎样买?停、四人小组合作买对方的物品。教师轮回观察,交流反馈。你们是怎样买卖的?指名2-3对。

四、小结:(2分)。

简单的计算教案(实用24篇)篇十三

师: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很多礼物,猜猜看是一些什么礼物,《3、认识资源管理器》教案。其实礼物就在同学们的电脑里面,请打开"桌面"上的"礼物"文件夹去看看。

生:学生打开桌面上的"礼物"文件夹,查看各种类型文件。

师: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管理文件和文件夹的工具--"资源管理器"。

生:明白本课的基本学习任务。

师:看看哪个小朋友最能干,先把"资源管理器"找到,并打开。

生:学生根据经验操作,尝试打开资源管理器。

师:你是怎样找到"资源管理器"的。

生:学生说自己的方法。

师:打开资源管理器的方法很多,方法一:单击"开始"菜单,依次选择"程序"子菜单中的"资源管理器"命令,就可以打开资源管理器。方法二:在任何文件夹的右键菜单中选择"资源管理器"命令就能打开资源管理器窗口。方法三:在任务栏的"开始"按钮上单击鼠标右键,在快捷菜单中选择"资源管理器"命令。方法四:按住shift键,在任何一个文件夹图标上并双击鼠标右键就可打开"资源管理器"窗口,并直接进入该文件夹,教案《《3、认识资源管理器》教案》。

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很多种打开资源管理器的方法,学生实践创作,教师给予点评。

教师指导学生梳理总结打开资源管理器的方法,鼓励学生继续探寻其他打开资源管理器的方法。

师:你能给"资源管理器"窗口的各部分找一个合适的.名字吗?(大屏幕出示:标题栏、菜单栏、状态栏、工具栏、资源管理器的工作区)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各部分的名称,交流识记窗口各部分的名称。

1、教师指导学生认识各部分的名称,讲解标题栏、菜单栏、状态栏、工具栏、资源管理器的工作区功能。

2、文件夹框中显示了计算机中的磁盘或文件夹;有的文件夹或磁盘前会出现"+"号或"-"号。

请同学们用鼠标单击"+"或"-",看看他们有什么作用。

3、在资源管理器右侧的当前文件夹内容窗口中,文件夹的显示方式有四种。

学生根据本课的内容,找到并能认识了解各部分。

五、梳理总结,拓展延伸

教师梳理总结资源管理器中的标题栏、菜单栏、状态栏、工具栏、资源管理器的工作区。鼓励学生去探寻各部分的功能。

师:使用"自定义文件夹"命令能使文件夹视图看起来更像一个web页面,还可以为文件夹添加背景图案和进行字体设置。

学生自主探究,教师点拨文件夹的操作

1、自定义文件夹

2、选中文件

3、剪切和复制文件。同学之间互相交流探究。

教师讲解要点知识:

1、自定义文件夹的操作步骤

2、我们经常要对文件夹进行各种操作,如复制、粘贴、重命名等,在进行这些操作之前,首先应该选中要操作的一个或多个文件对象,选中文件夹的方法很多,教师逐一介绍。

3、剪切和复制文件

学生具体实践操作文件夹,教师指导并给予点评。

教师梳理总结用"自定义文件夹"命令改变文件夹的风格;选中文件夹的多种方法;复制和剪切文件的操作要领。引导学生拓展文件的其他操作。

简单的计算教案(实用24篇)篇十四

1、能根据教师示范问句,合着曲调唱出答句。以问答式的唱歌形式学会演唱歌曲。体验问答式歌唱的乐趣。

2、理解歌词内容,会进行简单的创造。

3、在探索活动中,运用逻辑思维完成歌唱活动。

1、音频《动物问答歌》。

2、课件:灵巧的工具和聪明的人。

3、计算器实物。一些比较常见的工具:卷笔刀、橡皮擦、剪刀……

1、引趣:

以唐老鸭的动物问答歌节选段调动幼儿的兴趣。

师:你们看,谁来了。唐老鸭今天想给我们出难题了,你们会吗?

什么两条腿,什么四条腿,什么六条腿,什么八条腿,什么没有腿?

鸡鸭两条腿,猫狗四条腿,蜻蜓六条腿,螃蟹八条腿,蟒蛇没有腿,蜈蚣肚子下面全是腿。

2、练声:

师:"现在轮到你们了,准备好接受挑战了吗?"念唱式问答。什么动物真是小?小老鼠呀真是小。

什么动物叫喵喵?小花猫呀叫喵喵。

师:"这个难不倒你们,那再来一句。"师:"看看有这么多工具呀,你们都知道吗?我要开始提问喽。"(展示灵巧的工具)什么工具真有用,(卷笔器)呀真有用。(请个别幼儿说--集体说)师:"我还要问,你们准备好了吗?"

3、提趣:

师:"聪明的小朋友,你们真的很棒,我这还有一个问题需要你们一起来帮我解决。"

4、解决问题:

师:"你们想一想谁能来回答,一边仔细听问题,一边动脑筋好好想。"请个别幼儿来试试。

提问:"你们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二加三等于几?""什么工具只要一按电钮就可以知道二加三等于几?"(出示计算器)

5、合作问答:

师:"你们现在能完整地回答我了吗?"教师完整地用提问方式演唱,幼儿尝试完整地回答。

师:"我觉得小朋友可真聪明啊,你们是不是也想老考考我呢?"幼儿提问,教师完整地演唱。

幼儿间相互问答式演唱。

6、延伸创作:

师:"我觉得老是这个问题也不好玩,我们来想点别的问题吧?"师:"除了计算机真灵巧还有别的吗?它们又会做些什么呢?"请幼儿自由选择一个工具,玩一玩,并尝试创编活动。幼儿间互相练习用自己的工具问答。(引导,拿同一种工具的幼儿在一起探索。播放计算器伴奏带为背景音乐)

7、结束活动:

今天唐老鸭可高兴了。我们班的小朋友可真聪明,什么问题都难不倒你们。那么下次再见了!

简单的计算教案(实用24篇)篇十五

第81、82页例1,练一练,练习十八第1-4题。

1、学生初步了解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初步学会解答比较容易的两步计算应用题,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综合法思路分析应用题,初步培养分析、比较和推理能力。

用综合法思路分析应用题。

小黑板。

一、复习引导:

1、口头提问题练习。

同学们做了3种颜色的花,每种8朵,?

学生提问题,并列式解答。

3、思考:一道应用题至少需要几个相关的条件?几个问题?

二、新授:

1、教学例1:

出示例1:同学们做了3种颜色的花,每种8朵,送给幼儿园20朵,还剩多少朵?

指名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让学生四人一组讨论:根据和这两个条件,可以求出。

;根据和,可以求出。

汇报讨论结果,并让学生列式解答,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思考:这道题和复习题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揭示课题:今天学习的就是两步计算应用题。

2、教师:

提问:这样的两步计算应用题,我们是这样分析和解答的呢?

再让学生看书,读一读书上的思考过程。

3、教学“想一想”

出示题目,让学生说一说想一想。

指名板演,其余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说一说第一步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让学生比较与例1的异同点,以及解题方法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第一、二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指名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练习十八第一、二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指名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四、作业:

练习十八第三、四题。

简单的计算教案(实用24篇)篇十六

1、复习5以内加减法,能按物体的某一特征列式计算。

2、发展幼儿初步的观察力、分类能力。

重点:掌握5以内的加减法。

难点:能根据物体的某一特征进行列式计算。

1、物质:皮球5只,泡沫球5只,式题卡片,幼儿每人贴一只。

小球(一面数字,反面式题)。

2、心理:在游戏中培养幼儿对计算活动的兴趣。

玩球—看球编题——观察编题——找好朋友。

一、玩球:

我们和球做游戏好吗?泡沫球滚到谁,谁就要:

1根据自己身上的小球数字说一种5以内的分合方法;

2根据自己身上的小球数字编一道加法或减法题;

3编一道答数是自己身上小球数的加法或减法题。

二、看球编题:

2、请个别幼儿说说根据球的什么特征排的,同时分类操作排出式题。

三、观察编题:

1、皮球娃娃还带来了许多玩具图片,请小朋友找找它们的不同之处自己来编题好吗?(每组来选一张)。

2、请个别幼儿讲讲“排的是什么式题”?(加法题)“按。

照玩具的什么特征排的?”

3、引导幼儿根据玩具特征排减法题,并讲出这样排的根据。

4、交换玩具图片,按照图片旁的数字,根据玩具的不同特征,排一道答数是这个数字的加法题或减法题。

5、讲讲看到是数字几?排的题目是什么?根据什么特征来排。

四、找好朋友:

1如果小朋友身上的小球数字是一个大皮球上题目的答数,就马上找这个大皮球做朋友。

2小球找大球:拿下小球看反面的题目,如果答数和大皮球上的答数一样,就马上把小球贴在这个大皮球的旁边,看谁送的又快又对。

3幼儿送小球,教师巡回验证,启发幼儿将送错的改过来。

简单的计算教案(实用24篇)篇十七

《保护我的计算机》是宁夏教育厅教研室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四年级第六单元的内容,教材由“任务引导”、 “知识窗”等模块构成较完整的知识体系,由“网络中的安全隐患”、“个人计算机的网络安全” 两部分内容组成。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常见的网络安全隐患,学习一些常见的网络安全措施,要让学生知道:网络虽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但开放的网络系统也带来了众多的安全隐患。“知识窗”模块,主要介绍了“系统漏洞与补丁”,使给学有余力的同学提供了拓展知识的空间。教材由 “做一做”、 “试试看”模块构成课内操作实践体系;(“做一做”模块让学生参照操作步骤完成任务后,可以模仿或自主确定方法步骤,进行“试试看”的模块)。使学生学会使用常见的网络防护软件来保护个人计算机的安全。使学生树立正确网络安全与防范意识,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

1、知识和技能:

(1)知道网络中的安全隐患;

(2)了解网络防护软件的种类,掌握360安全卫士的基本使用方法,学会维护个人计算机的网络安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探究、交流学习,知道网络安全隐患和防范措施。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学生网络安全防范的意识。

教学重点:学会网络防护软件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树立网络安全与防范意识。

教学媒体(资源):

微机室 360安全卫士 计算机多媒体课件(ppt演示文稿) 片断

教学

环节

教师的活动

学生的活动

教学媒体(资源)

的作用和运用

设计意图、依据

1、提问:同学们,你们平时上网最喜欢做些什么呢?上网时遇到过哪些问题?

2、出示课题《网络安全与防范》

学生回答

齐读课题

出示课件:幻灯片1,出示课题

联系生活实际引入学习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1、网络中的安全隐患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网络中的安全隐患。)

师提出问题:网络中的安全隐患都有哪几种?

引导学生看书63-64页快速浏览网络中的安全隐患这部分内容。

引导学生回答提出的问题,师进行小结。

师引导再次阅读网络中的安全隐患这三部分内容,还能获得哪些知识。

师巡视指导

2、个人计算机的网络安全

师引导学生说出防护软件的种类。

师小结常用的防护软件的种类。

引导以360为例进行学习。

引导完成做一做

师指明学生演示操作。

师出示知识窗

学生看书快速浏览相关内容,找出问题的答。

汇报学习结果

看书自学

学生汇报学习收获

学生回答防护软件种类

学生探究学习完成做一做

学生演示

学习知识窗

出示课件:幻灯片2

明确问题,探究找出问题的答案。

出示片断(病毒):进一步体验病毒的危害。

出示课件:幻灯片3,进一步了解网络隐阱

出示课件:幻灯片4,了解常用的防护软件。

出示课件:幻灯片5,明确任务及要求,帮助学生完成任务。

出示课件:幻灯片6,了解漏洞与补丁的相关知识。

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知道网络中的安全隐患及其表现形式。

引导学生学习360安全卫士的使用方法,举一反三,知道其它防护软件。

简单的计算教案(实用24篇)篇十八

一、电子计算机的概念:

电子计算机是一种能自动高速而精确地对信息进行处理,具有内部存储能力,由程序来控制其操作过程的现代化电子装置,小学计算机教案(一)。

二、电子计算机的外形(提问)

显示器、主机、键盘、鼠标、

三、计算机的发展简史

1946年诞生了世界上第一态电子计算机,由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的',称为"埃尼阿克"

四、电子计算机的发展阶段

a、第一带电子计算机主要电子元件是电子管,体积庞大,耗电量大,运算速度低,昂贵,仅用于军事研究和科学计算。

b、第二代电子计算机主要电子元件是晶体管,体积变小,成本降低运用范围逐步扩大。

c、第三代电子计算机主要元件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体积、消耗、价格迅速减少或降低,开始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

d、第四代电子计算机主要元件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体积进一步缩小,性能进一步提高,普及到普通家庭。

五、计算机的应用

a、科学计算例如:气象预报、海湾战争中伊拉克导弹的监测

c、过程检测与控制

d、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辅助教学例如:用cai演示化学反应

e、人工智能例如:代替人类到危险的环境中去工作

简单的计算教案(实用24篇)篇十九

本课选自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信息技术》七年级(上)第二单元第一节。本课理论部分过多,包括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以及硬件组成两部分内容,旨在引导学生了解计算机工作原理以及计算机硬件组成结构,使学生更加深刻的认识计算机。

七年级学生都使用过电脑,但是真正打开计算机看过内部构造的学生却很少,因此有必要在理论课的基础上,让他们知道并见识主机箱内部构造,了解各部分硬件的名称以及作用。

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硬件组成。

2

通过让学生动手主动参与实践(观察拆开的计算机)的过程,进一步感性地认识计算机硬件和结构,掌握学习方法。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增强小组的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

重点:硬件系统的组成及硬件功能。

难点:计算机主要硬件的技术指标。

1. 准备好多媒体课件,保证机房教学软件运转正常。

2. 每个小组准备一台拆开的主机箱。

3. 准备学生自主学习资料包。

讲解法、实验法、自主学习法。

1.课时安排

1课时

2.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3分钟)开题:通过视频“未来计算机”

我们怎么得出“电脑”的答案?引出我们大脑的思维过程

图片展示大脑思维过程:

请学生描述人脑的思考过程。

猜谜语

思考大脑思维过程:

眼睛耳朵接收到问题,大脑思考,接着通过嘴巴说出答案

谜语入门,快速直接。

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3分钟)

分组自主学习计算机硬件

(15分钟)

提问:我们的计算机是怎样工作的呢?和我们人类的思考过程有没有共同点呢?

计算机正是模仿人脑进行工作的,其部件如输入设备、中央处理器、输出设备等分别与人脑的各种功能器官对应,从而完成信息的输入、处理、输出等,计算机也因此被称作“电脑”。

展示图片,教师讲解计算机工作过程。

问题:计算机各部分硬件功能及作用?

1、把学生分成10个小组,每个小组学习计算机硬件的一部分内容

2、学生打开学习资料包中“计算机硬件”ppt并分组学习。

3、提问各个小组学生并总结小组学习成果。

分析出计算机的工作过程可以用“输入、处理、输出”6个字来概括。

自主学习并聆听其他小组的学习成果,认真总结计算机的各部分硬件功能及作用

通过类比,让学生知道计算机的工作过程

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对计算机硬件进行整体认识

猜猜我是谁(活动)

1、让学生打开学习资料包中的“猜猜我是谁”文档,让学生分组讨论并猜出学习资料中描述的计算机硬件名称。

总结分类通过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掌握计算机各部分硬件及其特点。

1、 识别机箱中的cpu、电源、主板。

2、 识别机箱中的内存、硬盘。

3、 识别机箱中的.声卡、显卡和网卡。

各组组员开始讨论,以上的任务要求,对机箱中的各个部件进行讨论研究。小组观看打开的电脑主机识别主机内硬件学生观看分析教师巡视指导。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挑战游戏。

计算机硬件归类划分(3分钟)

1、 对零散的计算机硬件进行系统分类。

2、 总结课堂内容,并提出指挥计算机硬件的运行是软件,引出下节课内容。认真听讲,总结课堂内容总结课堂知识并引出下节课内容。

简单的计算教案(实用24篇)篇二十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加、减法的笔算法则,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加、减法的计算,提高计算能力,加、减法计算练习。

我们已经学习了万以内的加、减法,这节课练习加、减法的计算。

1、口算。

(1)用小黑板出示练习十四第9题。先指名学生说出口算过各和得数,再指名学生直接口算得数。

(2)小结:口算加、减法,一般从高位算起,要用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如果哪一位相加满十,在前一位上增加1,如果哪一位不够减,在前一位退1和本位上合起来再减,小学数学教案《加、减法计算练习》。

2、笔算。

(1)做练习十四第10题第一小题,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地做在课本上。

(3)做练习十四第10题其余两小题。

(6)学生在练习本上做第13。

做练习十四第14、15题。

练习十四第12题。

简单的计算教案(实用24篇)篇二十一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本节课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认识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分数并能比较分数的大小,本节内容包括同分母(分母小于10)分数加减法的计算。考虑儿童的生活实际,用学生分吃苹果提出问题引入新课,从而激发学习积极性。

探究新知中,从例1分吃西瓜的情境引入同分母分数的加法。图中将一个西瓜平均分成了8份(块),哥哥吃了2块,弟弟吃了1块,要求一共吃了多少块,即计算28+18是多少。受整数加减法的影响,学生很可能认为18+28等于316,鉴于这一点,教学时着重引导学生在情景中感知,形成正确表象;在操作中体会,得出正确结论;在交流中明理,认识到分数计算中分数单位并没有发生变化,从而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接着教学同分母分数的减法。通过学生拿小正方形从56中拿出26,来展示计算过程,形象直观,便于学生理解算理。这样逐级展现算理,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有助于学生对分数减法算理的理解。最后引导大家总结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能正确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2.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能正确计算1减几分之几的分数减法。

3.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4.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主动应用数学的意识。

学习重点。

掌握简单的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学会1减几分之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学习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学具准备:黄、白小正方形各十个。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2份呢?4份呢?

1.同学先独立思考,再讨论交流意见。

2.学生拿出学具四枝。

1.填空。

(1)里面有()。

2.每人吃一份,三个同学一共吃了这个苹果的几分之几?你会解答吗?

3.导入新课。

铅笔摆一摆、分一分、说说。

3.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个,里有()个。

(2)7个是,4个是。

(3)就是()个再加上()个,结果等于7个,也就是()。

答案:(1)4。

2(2)(3)5。

2.算一算。

4.一张餐桌长1米,宽710米,长比宽多多少米?

答案:(米)。

二、探究新知。

一、探究同分母分数加法。

出示教材第96页例1的情境图。

1.老师:仔细看看图上的人在干什么?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怎么列算式?

老师板书:

我会列式:

讨论思考:

18+28得多少呢?为什么?

老师板书:

二、自学同分母分数减法。

1.自学教材第96页例2的情境图。

2.观察后动手操作。

3.你能用一个算式来。

一、1.学生1:它们在吃西瓜,哥哥把一个西瓜平均切成了8块。

学生2:哥哥吃了两块,是这个西瓜的。

学生3:弟弟吃了一块,是这个西瓜的。

2.学生回答。

我提的问题是:哥哥和弟弟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3.同桌拿出小正方形摆一摆。

4.学生汇报:

是1个,是2个,+也就是1个加上2个,一共是3个,也就是。

二、1.学生按照要求打开书本自学教材第96页例题2。

2.用正方形摆一摆。

3.同桌交流。

4.独立思考后再交流意见。把长方形平均分成六份,黄色的占5份,就是5个六分之一,去掉2个六分之一,还剩3个六分之一。即。

三、学生交流:例题1是分数的加法,例题2是分数的减法。都是分母不变,分子直接相加减。

四、1.认真观察。说意思:把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拿走一份,还剩几份?

2.交流得出:1-=?

3.操作:拿出一张正方形纸,把一张正方形纸平均折成4份,撕掉一份,还剩3份。

4.学生交流结果:

学生1:可以看作是把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1表示这样的4份。

学生2:1可以看作4个。

学生3:4个减去1。

说明这个图意吗?

板书:

三、讨论观察以上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1.学生讨论。

2.汇报。

师小结: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四、探究1减几分之几的计算方法。

课件展示教材第97页例3的情境图。

1.引导学生观看课件的演示过程。并说说演示过程的意思。

2.讨论列式怎么计算:

1-=?

3.分组操作实践。

4.汇报交流:

老师板书:

5.组织学生交流怎么把这道题转化成同分母分数的减法,交流后汇报。

老师小结:把1转化成与减数分母相同的分数,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

个是3个,就是。

5.组织学生交流后得出:把被减数1转化成分母是4的分数。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97页“做一做”第1、2、3题。

2.教材第98页第1、4题。

1.交流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2.独立完成作业。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布置作业。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五、教学板书。

六、教学反思。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认识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分数并能比较分数的大小,本节课学习分数的简单加减法。通过直观、推理让学生充分感知,然后经过比较归纳,最后概括算理,从而使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进而达到感知新知、概括新知、应用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本节课注重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和敢于质疑,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动眼等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把数学课上得有趣、有效、有益。最后通过交流总结,学生得出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教师点评和总结:

简单的计算教案(实用24篇)篇二十二

练习二十一第9-12题。

认识和解答先求两个数的总数(或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再求它与另一部分的相差数(或和,倍数)的两步计算应用题。

会用分析法思路分析这类应用题,提高分析推理和举一反三的能力。

小黑板。

一、基本练习:

1、出示:

(1)学校卖了15个足球,还买了4盒皮球,每盒6个,足球和皮球一共买了多少个?

(2)学校买了15个足球,还买了4盒皮球,每盒6个,足球比皮球少买了多少个?

(1)学生读题。

(2)思考: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3)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自备本上。

集体订正时,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解答两步应用题,可以看问题,想需要的条件,确定先要求的中间问题,求出中间问题后,再根据求题里问题的数量关系,求出题目的结果。

3、出示。

(1)红花比黄花多多少朵?

(2)花和黄花一共多少朵?

(3)红花朵数是黄花的多少倍?

让学生说出问题的数量关系式。

4、揭示课题:

我们根据看问题想条件的方法,可以找到所求问题的数量关系,确定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要怎样算。这节课,就用这样的方法,继续练习两步计算应用题。

二、发展题练习。

(一)1、出示:

少先队员种了24棵蓖麻,还种了2行向日葵,每行4棵。

1、学生读题,思考:这题有几个条件?

2、缺少一个什么?(问题)。

3、讨论: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4、学生列式解答,并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二)第98页第10题。

1、学生读题。

2、思考:要求“楼上的座位比楼下少多少个?”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

3、学生列式解答。

(三)书第98页第12题。

1、学生说图意。

2、图中告诉我们哪些条件?

3、思考讨论:

(1)戴眼镜男孩和扎辫子女孩各用了多少钱?必须要知道哪些条件?

(2)要求戴帽子男孩付了50元,应找回多少元,必须先算什么?

三、作业:第98页第11题。

简单的计算教案(实用24篇)篇二十三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和学习用线段图表示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连乘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数量关系,探求不同解法的思考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

二、教学重点。

利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并用两种方法解答。

三、教学难点。

用线段图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

四、教学过程()。

1、复习检测,铺路搭桥。

(1)编筐小组每人每天编16个筐。照这样计算每个人4天可以编多少个筐?

(2)编筐小组每人每天编16个筐。照这样计算,5个人每天可以编多少个筐?

2、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出示例1:编筐小组每人每天编16个筐。照这样计算,5个人4天一共编多少个筐?

认真审题找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怎样用线段图表示图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呢?

展开讨论,尝试画线段图来分析解答。

师生反馈:重点提示两种解法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共同点:列式时都要用16做被乘数,都是用乘法来乘。

不同点:一种解法是先求5个人1天编多少个。另一种解法是先求1个人4天编多少个。

3、巩固练习,发展提高。

用两种方法列综合算式解答。

根据题目写出算式所表答的意义。

6台装订机3小时能装订课本9000册。

9000÷6———9000÷3————。

9000÷6÷3——9000÷3÷6——。

4、作业检测:练习二第一、第二、第三题。

简单的计算教案(实用24篇)篇二十四

了解计算机发展的历史阶段、分类、特点和发展趋势。通过分组讨论,了解计算机有哪些应用。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补充说明。

组织教学。

复习导入。

信息的处理主要指什么。

提问。

思考、回答。

探索新知一、计算机的发展。

讲授。

思考记忆。

举例讲解。

理解记忆三、计算机的特点。

讲解并板书。

记笔记四、计算机的应用。

提出问题:你见过或知道计算机有哪些应用?说出来与同学们交流。

分组讨论五、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举例讲解。

思考记忆。

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说一说第四阶段的特点?

看书、讨论。

回答问题提出问题:同学们,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想一想,未来会出现什么样的计算机?

思考、想象。

回答问题。

课堂总结计算机接收数据后,按照指令进行运算而得到结果,其运算速度极快而且精确。人们常称其为电脑。

相关范文推荐

    兔年的主持词(优秀16篇)

    主持词需要遵循一定的礼仪规范,以展现主办方的专业素养。主持词不仅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艺术,以下是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主持词范本。丙: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合:大家下

    吆喝教学设计方案(模板16篇)

    通过编写计划书,我们可以更好地组织时间和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小编特意搜集了一些实用的计划书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和启示。教材分析:《吆喝》是人教版八年级

    爱岗爱家演讲稿大全(23篇)

    演讲稿需要有明确的主题和结构,以确保演讲内容的有序和连贯。演讲稿范文除了提供写作上的参考外,还可以帮助大家提升演讲的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而那些不需要别人催促

    竹篱笆和牵牛花教案(专业23篇)

    制定教学工作计划需要考虑学科特点、教学资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对大家制定自己的教学工作计划有所启发。让我

    高三时间在奔跑(专业13篇)

    在阐述观点的同时,优秀的作文还需要具备以情动人的能力,让读者在观点的同时也能够感同身受。阅读优秀作文可以拓宽自己的思路和写作技巧,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

    移动通信的员工管理制度(实用18篇)

    有效的规章制度可以促进组织成员的自律和团结,提升整个组织的综合实力。规章制度范文的阅读和借鉴需要结合自身情况和总体要求进行评估和筛选。每位员工都是公司的代表,员

    教研工作总结的报告(优质19篇)

    通过写月工作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职业路径和职业发展规划。请大家一起来看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月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写作的灵感。

    乡武装部长述职述廉报告(专业17篇)

    述廉报告的撰写过程是企业对于廉洁经营意识和责任担当的体现。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述廉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和研究。如下:。作为一个党员领导干部,知识的更新是提高自

    中小学素质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热门18篇)

    撰写演讲稿需要注重语言的规范和准确性,避免使用过于生僻或难懂的词语,以保持与听众的良好沟通。在下面的范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成功演讲的例子,可以从中学习和借鉴。

    公司合同管理的规章制度(精选17篇)

    规章制度的建立需要经过合理的程序和广泛的参与,确保其合法性和合理性。这是一份关于规章制度实施效果的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一、公司全体员工必须遵守公司章程,遵守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