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题教案(通用17篇)

时间:2023-12-05 作者:ZS文王

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师掌握教学内容、授课进度和教学重点的重要工具。接下来,我们将分享一些教学工作计划的实际案例,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灵感和启示。

应用题教案(通用17篇)篇一

(一)通过对两种解题方法的比较,学生对两种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更加清楚,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三)渗透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辩证唯物主义。

重点:灵活运用两种解题方法,选择最佳解题。

难点:正确分析数量关系,选择最佳。

写有练习题的幻灯片和幻灯。

“一个缝纫组运来98米布,做儿童服用了48米,做婴儿装用了45米,还剩多少米?”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并动笔做在课堂练习本上(用两种方法解答),教师课堂巡视,然后请两名学生板演(每人一种方法)。

学生甲98-48=50(米)学生乙48+45=93(米)。

50-45=5(米)98-93=5(米)。

学生解答后,教师可请学生先分析数量关系,再说说解题思路和每个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教师谈话:刚才这道题同学们用两种方法进行了解答,很好!但是在实际中我们一般只要求同学用一种方法解答,那么这里就有一个方法的选择问题,就是选择比较简便的解答方法,怎样选择呢?下面请同学们研究两道题,请你分别选择一种简便方法进行解答。

经过认真思考审题后,大部分学生第一道题选择第一种方法解答,如下:

96-16=80(个)80-38=42(个)。

答:还剩42元。

第二道题选择第二种方法解答,如下:

25+5=30(元)50-30=20(元)。

答:应该找回20元。

学生解答后,教师又请同学分别说说选择算法的依据和解题思路及每步算式所表示的意义以加深对两种算法的理解和掌握,提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识别能力,教师可再出一组题让学生独立选择方法做。

3.王老师买口琴用了48元,买笛子用了36元,给售货员100元,应该找回多少钱?

4.河里有40只鸭子,先上岸7只,又上岸13只,这时河里有多少只鸭子?

教师要求同学全体动笔,列式计算解答。教师课堂巡视,尤其要照顾一下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是否也掌握了。最后请中、下等水平学生说一说解答过程。

1.食堂有38筐萝卜。午饭吃了9筐,晚饭吃的萝卜的筐数跟午饭同样多,还剩多少筐?(要求用多种方法解答,并比较哪种方法简便)。

请同学们做在课堂练习本上,然后分别请一名学生板演,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如:学生可能做出如下几种解法。

学生完成后,教师请同学分别说说选择算法的依据和解题思路,对于用简便方法解答的学生要给予鼓励。

2.铅笔每支4角钱,小刚买了3支,给售货员5元钱,应找回多少元钱?请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在课堂练习本上。

(同学们可能做出以下几种方法)。

学生完成后,进行订正,并请同学们叙述每种解法的解题思路。同时在比较中指出解法二为最简便解法。

通过上述几道题的研究可让学生讨论一下两种解答方法的区别与联系(第一种解答方法是从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即两次求剩余;先减去第一个数,再减去第二个数。第二种解答方法是减去两个数的和,即先求和,再求剩余。两种方法虽然有所不同,但实质上是一回事,即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就等于从这个数里减去两个数的和,其结果不变。这一知识是我们将要学习的减法性质),以加深对两种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解题能力。

1.一支铅笔4角钱,一块橡皮2角钱,小华买了2支铅笔,一块橡皮,一共用了多少钱?

2.铅笔每支4角钱,小红有1元钱,要买3支,还差多少钱?

3.看图解答下题。

(想一想,怎样解答比较简便。)。

本节课是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应用题综合练习课,重在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因此课堂设计从整体设计上注意: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在亲自思考解答中比较两种方法区别与联系进而加深和理解两种解答方法的算理和算法,提高解题能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课堂设计用了四个教学环节完成上述任务,即,“做一做、说一说”,“设疑激发兴趣”、“巩固发展”、“比较沟通联系”,从而使学生在逐步理解、比较中强化解题思路,提高解题能力。

板书设计。

应用题教案(通用17篇)篇二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正比例知识解答以前学过的用归一和倍比方法解答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能进一步判断成正比例的量,加深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2.提高学生对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和对正比例的判断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解答应用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用正比例知识解答实际问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用正比例知识解答实际问题的思路。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1.判断下列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并说出理由。

(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2)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3)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树高和影长。()(4)出粉率一定,面粉重量和小麦重量。()2.解答下题。(看谁又快又好)一列火车4小时行驶280千米。照这样计算,行驶840千米需要多少小时。

方法1:(归一法)方法2:(倍比法)280÷4=70(千米)840÷280=3840÷70=12(小时)4×3=12(小时)二、揭示课题刚好我们运用以前学的知识解答了上题,今天,我们再用一种新的方法来解答此题。板书:正比例的应用。

三、

探究新课(一)。

教学例题。(上面复习题2)1.提出问题:

请同学们来继续审题,进行以下思考:

(1)题中有哪两种量?(2)“照这样计算”说明什么?(3)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为什么?(4)你能列出比例式吗?2.讨论交流。

分析并摘录条件:

路程(千米)时间(小时)速度2804(一定)840x3.列式解答。

【因为:

路程时间=。速度(一定),所以,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解:设行驶840千米需要x小时。

2804=840x【利用什么相等列比例式】280x=840×4x=12答:行驶840千米需要12小时。

小结:刚才这种解答方法叫做“用正比例解决问题”(二)尝试练习。

一列火车4小时行驶280千米。照这样计算,从甲城到乙城要行驶8小时,甲乙两城相距多远?【因为路程时间=。速度(一定),所以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解:设甲乙两城相距x千米。

2804=x8【利用什么相等列比例式】4x=280×8x=560答:甲乙两城相距560千米。

比较两个比例式:

2804=840x和2804=x8(1)相同点:都是利用速度相等列比例式;(2)不同点:两个x的意义不同,前者表示时间,后者表示路程。

(3)列比例式要注意的问题:量的对应。

(三)自学提高。

自学课本p59例51.把图文题改为下题,并指出课本中的题存在的歧义。

张大妈家上个月用了8吨水,水费是12.8元。邻居李奶奶家,上个月用了10吨水,水费是多少钱?2.提出思考问题(1)题中有哪两种量?隐含着什么量是“一定”的?(2)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为什么?(3)比例式12.88=x10左右两边分别表示什么?3.讨论交流。

4.屏幕出示例5的解答过程。

解:设李奶奶家的水费是x元。

12.88=x108x=12.8×10x=128÷8x=16答:李奶奶家的水费是16元。

(四)、

总结。

归纳。

用比例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讨论))1.审题。找出题中相关联的两种量,判断这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

2.设未知。

3.列出比例式并解比例。

4.检验并写答。

三、巩固练习。

(一)基础练习1.王师傅2小时制作42个零件。照这样计算,他制作63个零件,需要多少小时?【工作效率一定,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成正比例。】解:

设要需要x小时。

422=63x42x=2×63x=3答:需要3小时。

2.小明买了4枝圆珠笔用了6元。小刚想买3枝同样的圆珠笔,要用多少钱?【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成正比例】解:

设要需要x元。

64=x3【利用什么相等列比例式】4x=6×3x=4.5答:需要4.5元。

(二)。

提高练习。(挑战自我)1.200克大豆可以榨出豆油36克。照这样计算,5吨大豆可以榨出豆油多少吨?解解1:设可以榨出x克豆油。

5吨=5000000克36200=x5000000200x=36×5000000x=180000000÷200x=900000900000克=0.9吨解解2:设可以榨出x吨豆油。

36200=x5200x=36×5x=180÷200x=0.9答:可以榨出0.9吨油。

小结:比较两种做法:列比例式时,只要等式两边的两个数单位相同就可以了。

2.某厂有一批出口任务,工人们用3小时包装了50箱。照这样的速度,550箱的任务,12小时能完成吗?解:设550箱的任务需x小时完成。

503=550x50x=550×3x=1650÷50x=33答:12小时不能完成,需要33小时。

(三)拓展练习。

学校的旗杆很高,你能想出办法,测出它的高度吗?

在旗杆旁立一2米高的竹竿,测得它的影长为15米。在同时同地,测得旗杆的影长为9米,求旗杆实际高几米?解:设旗杆实际高x米。

1.5:2=9:x1.5x=9×2x=18÷1.5x=12答:旗杆实际高16米。

四、全课总结。

香洲区拱北小学—桂玉华“用比例解决问题”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学习内容,是在教学过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成正、反比例的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学习用比例知识来解答含正、反比例的问题。通过解答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从而加深对正、反比例意义的理解,也为中学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中应用比例知识解决一些问题做较好的准备。同时,由于解答时是根据正、反比例意义来列等式,又可以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的简易方程的认识。

成正、反比例的量,在生活实际中应用很广,学生在前两年的学习中,已接触过这种情况的问题,只是用归一、归总的方法来解答,没有上升到一般规律。所以,在教学上要十分重视从旧知识引申出新知识,为了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先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答,然后教学用比例的知识解答。要判断题目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以及列出比例式所需的相等关系,然后再设未知数,列出等式(方程)解答。

本节课只是教学《用比例解决问题》中的例5,学习“用正比例解决问题”。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能正确判断题中涉及的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并能利用正比例的意义正确解决问题;通过让学生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成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体会数学的价值。教学重点是掌握用正比例知识解答含有正比例关系问题的步骤和方法。教学难点是正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的关系,找出相等关系并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法和比例关系的知识,提出问题,探究解决有关基本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计算方法。2、采取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尝试、归纳概括等数学活动,自觉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3、从“一题多解”和“变式练习”的探究过程中,提高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纵观这节课,既注重了“双基”的训练,又体现了课改的新理念。本节课的设计在以下三个方面比较突出:

1、联系生活,旧知迁移。

数学知识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练习,新知的学习往往需要旧知或生活经验作支撑。所以在环节的设计上,我把“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一理念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学习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出发,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去掌握知识。”因此,在“复习”和“导新”环节、我都联系生活实际,用同学们最熟悉的行程问题引入,在让学生用算术法列式计算后,再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用比例知识来解答,重点是分析题中的两种量为什么是成正比例的两种量,并写出判断式。极好地沟通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意义-判断-应用)。

课本第59页的例5:我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来自学的。自学完后,我让学生先把这题图文应用题换成语言简练的纯文字应用题,并指出课本中的题存在的不足,除培养学生归纳问题、概括问题的能力外,还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2、注重策略,解决问题。

解决同一问题。这样就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学习空间,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策略去解决问题,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

同时,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我先是布置了前置性作业——“学习记录卡”的三点要求既突出了学习的重点,又把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清晰地呈现出来,有利于学生建构用比例解决问题的策略。然后,通过小组交流合作、口述思维过程的数学活动,探究用比例的知识解决问题,并通过归纳解题步骤提炼解题方法。

这样的设计,通过小组合作探讨,相互启发,实现优势互补,解决个体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引导学生归纳解题步骤(策略),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总而言之,是一个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过程。

3、精心设计,学以致用。

“鬼马”的吴权熙同学果真就提出了“既然简单的归一法能解决的问题,干嘛还要学习用那么麻烦的比例法来解决?”我趁机告诉学生比例法其实是找规律解决问题,在小学阶段虽然不能明显体现出它的优势,但可以为中学数学、物理、化学学科应用比例知识解决一些问题做好较好的准备,所以还是要认真把这个本领学好。

应用题教案(通用17篇)篇三

列:

答:兄弟四人一共带了元钱。

列:

答:分给甲元,分给乙元.。

列:

答:现在箱子里有个白球。

列:

答:白子占全部棋子的/()。

列:

答:共有筐荔枝。

列:

答:这所小学有男生人,女生人。

列:

答:问这块合金含金克,含银克。

列:

答:他们现在的年龄分别是,,。

列:

答:四只小猴共吃了个桃。

列:

答:那么参赛学生有人,获奖学生有人。

应用题教案(通用17篇)篇四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并能正确列式计算.

使学生能正确掌握解题思路.

多媒体课件.

课前谈话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六月吗?……

刚刚听了这么多的小朋友发言,老师真是替六月感到高兴因为有这么多的小朋友喜欢他。

师:刚才同学们都说了喜欢六月,其实老师也喜欢六月,你知道为什么吗?

……

天气热了,我们可以吃……,

那我们小朋友在学校里能不能吃冷饮?(不能)

那我们靠什么来解渴呢?对呀,可以喝纯净水。

师:我们小学的小朋友一天大约可以喝掉几桶纯净水?

那我们想想看,明天送水的叔叔会给我们小学送来多少桶纯净水呢?现在老师再告诉你,我们小学原有纯净水某某桶。

师:看着这三句话,你想到了什么?

(如果没有人说出来的话,教师可以这样引:那如果根据这三个条件,请你编应用题的话,你打算怎么编呢?)

(一)、根据情境编题并解答。(例题)

学生四人小组进行编题。

反馈。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题目补充完整。

请学生把题目齐读一遍。

师:看到这道题目,你打算怎么来做呢?

……

师:刚才有些小朋友都谈了自己的一些想法,那我们来看题。

师:那么根据第三个条件我们又可以求出什么?(板书:现在有纯净水多少桶?)

师:这道题目做好了没有?还漏了什么?集体口答一遍。(板书:现在有纯净水某某桶。)

(二)看图编应用题并解答。(尝试)

师:老师这里就有一些棒冰,

那你想一想,这题该怎样编成应用题呢?

(几个同学反馈之后,同桌在互相讲一讲。)

教师出示题目(小明家原有棒冰11根,买来了8根之后又吃掉2根,现在有棒冰多少根?)请小朋友齐读一遍。

师:这题你打算怎么做呢?

师:这题是用几步计算的?想一想第一步应算什么?

学生自己做题,教师巡视。

2、刚才有些小朋友编了另外的题目,请看(小明家原有棒冰11根,吃掉2根后,又买来了8根,现在有棒冰多少根)

师:这题你们会不会做呢?(学生独立做题,反馈并适当的提问。)

(三)直接做文字应用题(加强练习)

师:我们出了喝纯净水、冷饮解渴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东西来解渴?(引出水果)

老师这里就有许多的水果,我们要不要去看一看。(出示水果图,有超级连接)

师:有这么多的水果我们先看哪种水果呢?

(题目:1 商店有苹果67千克,卖出32千克后又运来50千克,现在有苹果多少千克。

2 超市原有西瓜50个,又运来32个之后卖掉了48个,现在超市有西瓜多少个?)

(四)编题

a 12+5-8

师:刚才我们做了几题有关水果的题目,那你能不能根据这个算式也来编几题算式?

b 任意编题。

师:如果连算式都没有的话,你还能不能编这样的应用题?

师:刚才我们编的题目都有一个什么特点?(板书:两步应用题)

它们都是用什么方法来做的?(补充:加减法)

师:这个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两步加减法应用题。

四、发展题

应用题教案(通用17篇)篇五

1、通过复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两步应用题的解法,数学教案-两步应用题。

2、正确理解解题思路。

理解解题思路。

小黑板。

上一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知识?

板书课题。

关于问题的两个已知条件有一个已经知道,有一个还不知道。

在解应用题的时候要先求出不知道的已知条件,再求问题,解答。

出示。

幼儿园买来12千克水果糖,13千克奶糖。分给小朋友15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读题。

求问题要知道哪几个条件?

(一共有多少千克糖和分了多少千克糖)。

哪个条件已经知道,哪个不知道?

一共多少千克糖不知道。

所以第一步求什么,第二步求什么?

生动手解答。

指名板演。

1一共有多少千克糖?

12+13=25(千克)。

2还剩多少千克?

答:还剩10千克,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两步应用题》。

出示例2。

幼儿园买来25千克糖果。分给小班7千克,分给大班8千克,还剩多少千克?(用两种方法解答)。

读题。

问题是什么?要知道还剩多少千克就要知道一共多少千克和分了多少千克。

分了几次?

引导学生明确连续分两次的可以一次一次分,也可以两次和起来再一起分。

生动手解答。

师巡视指导。

集体订正。

1、出示。

商店运来800根竹竿。上午卖出147根,下午又卖出85根,还剩多少根?

师巡视。

个别指导。

集体订正。

2、出示。

停车厂原来停有小轿车37辆,面包车25辆,开走了16辆,还剩多少辆?

生独立解答。

总结本节课复习的内容。明确解答两步应用题的思路。

117页12、13。

应用题教案(通用17篇)篇六

1、加强一步与两步应用题的比较,弄清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联系生活实际,加强应用题思路训练,培养思维能力。

3、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合理选择条件能力的培养。

课件。

同学们,想和王老师交朋友吗?谁愿意把自己介绍给大家。(生介绍)你想了解老师的情况吗?想知道哪些呢?(生:想知道老师今年多少岁)请你猜猜老师今年多少岁?(生猜,学生情绪高涨)老师今年到底多少岁呢?请同学们动脑筋想一想。

王涛同学今年10岁,王老师的年龄比王涛大17岁,王老师今年多少岁?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王涛同学今年10岁,王老师今年27岁,张老师今年多少岁?

请同学们拿出自备本算一算,(老师装作若无其事)学生开始计算。

很多学生开始议论,觉得题目有些问题,有的学生已经算好了(用10+27)。

2、学生补条件(根据学生的提问,电脑逐步显示)。

张老师的.年龄比王涛大x岁。

张老师的年龄是王涛的x倍。

张老师的年龄比王老师大x岁。

张老师的年龄比王老师小x岁。

张老师的年龄是王老师的x倍。

(根据学生补充的条件直接口答,教师板书算式)。

张老师的年龄比王涛和王老师年龄总和大x岁。

张老师的年龄比王涛和王老师年龄总和小x岁。

张老师的年龄是王涛和王老师年龄总和的x倍。

(你有胆量试试吗?学生试做第(1)题)。

3、尝试解答。

4、交流想法。

说说你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你怎么想到要先求王涛和王老师年龄总和的?(学生相互说说)。

你还有其它想法吗?(求张老师今年几岁?张老师年龄与谁有联系?)。

比较两种思路。(小组交流)。

选择自己喜欢的思路解答余下的两题。

学生交流自己的思路。

比较刚才3题,解题方法上相同的地方是什么?(为什么都要先求王老师的年龄)。

5、加强比较。

6、为什么前面几题只需一步计算,而刚才的几题需两步计算呢?(小组讨论,突出一步应用题与两步应用题的比较)。

1、出示题目,让学生选择条件做一做。

(1)电脑组的人数是英语组的3倍。

(2)科技组的人数比电脑组少25人。

(3)电脑组的人数比科技组和英语组的总数多10人。

(4)电脑组的人数比科技组的2倍多5人。

(5)电脑组的人数比科技组的3倍少5人。

(6)文艺组的人数比英语组和科技组的总数少5人。

2、学生说说思路。

3、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

今天你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总评:新课导入从学生与老师的谈话交流中生成数学问题,以学生熟悉的年龄问题展开讨论,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所要探索的问题。在展开阶段,能通过创设矛盾冲突,让学生自己来补条件,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又体现了教学的开放性,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能多角度、多侧面的考虑问题。练习题的选材能充分联系学校、社会实际,使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在整个教学过程,通过学生补条件、选条件,突出了应用题的思路训练,加强了一步应用题与两步应用题的比较,有效提高学生分析、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应用题教案(通用17篇)篇七

1、初步掌握只给出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和解题方法。

2、通过尝试练习,使学生能够区别有两个已知条件的一步应用题和两步应用题,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灵活地运用解题方法。

教师用的小学数学磁性教具箱,学生用的磁性学具板,以及投影机、投影片。

一、导入新课。

用游戏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两个文具盒,一个装红铅笔,一个装黄铅笔。

1、打开一个文具盒盖,学生看到有3支黄铅笔,教师提出要求“两个文具盒里一共有多少支铅笔?”(学生会说缺少条件,无法解答)。

2、教师再打开另一个文具盒盖,学生看到有5支红铅笔,这样学生可以求出一共有8支铅笔3+5=8(支)。

3、教师打开一个文具盒盖,出示3支黄铅笔,然后教师指着另一个文具盒说:“红铅笔比黄铅笔多2支,一共有多少支铅笔?”(学生会说出得数)。

引导学生编出应用题:“有3支黄铅笔,红铅笔比黄铅笔多2支,一共有多少支铅笔?”再引导学生分析,看出这道两步应用题只给出两个已知条件,而前面学的两步应用题都有3个已知条件。这堂课就来学习这类给出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板书)。

二、尝试操作。

教师在磁性演示板上,学生在磁性学具板上共同操作。在尝试操作中使学生体会到,先要求出红铅笔有多少支,才能求出一共有多少支铅笔。

三、尝试练习。

1、利用课本上的例题,做尝试题。从准备题过渡到尝试题。

(用白纸贴在黑板上进行比较,然后尝试练习,练后要求学生尝试说出道理)。

2、练后再引导学生自学课本,对照课本上的例题,验证自己算得对不对,并补充说出课本上的例题,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3、例题的第二个条件改成“养的白兔比黑兔少6只”。(用白纸贴在黑板上)。

要求学生列式计算,练习说出算理。

根据上述黑板上出现的4道题目,进行分析比较,联系课本上提出的“注意:有两个已知条件的.应用题,要仔细分析,确定该用一步解答还是分两步解答。”得出初步结论:题目给出的都是两个条件,如果直接说出两个具体数量(黑兔和白兔的只数),就用一步计算;如果只说出一个具体数量(黑兔的只数),另一个没有直接说出(白兔的只数),必须先求出来,这样就要用两步计算。

四、课堂作业。

课本第88页“做一做”两道题目。

1、(1)学校里有12盆月季,9盆米兰。月季和米兰一共有多少盆?

(2)学校里有12盆月季,米兰比月季少3盆。月季和米兰一共有多少盆?

2、公园里有6只小猴,大猴的只数是小猴的4倍。一共有多少只猴?

五、数学游戏。

a)拍手游戏(教师拍几下,要求学生多拍或少拍几下)。求一共拍几下?(同桌学生互相拍)。

b)猜盒里的铅笔。(与导入新课游戏相同)。

c)编题比赛。

要求学生编出这堂课教的两步应用题。(游戏的长短根据所留时间而定)。

六、课堂小结。

通过小结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出两个条件的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和解题方法。

[评点:邱学华老师按照素质教育的观念,用尝试教学理论作指导,根据儿童身心特点及认知规律,精心组织教材,紧扣教学重点及关键。运用直观演示,启发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展示思维活动过程。让学生弄清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发现解题规律,自己总结出已知两个条件的两步应用题的解法步骤和方法,同时注意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与自己的解法对照,及时强化验证。教学目的明确,教学要求适当,学生不仅获得了巩固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培养和发展了思维能力。

应用题教案(通用17篇)篇八

复习第1—5题。

进一步认识有三个条件的初步计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巩固从条件想起的综合法思路,提高分析能力。

找出所求问题的中间问题。

小黑板、投影片。

这节课我们复习本单元学过的一些两步计算应用题。(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进一步认识题里的数量关系,能比较熟练地用从条件想起的方法分析应用题,并能正确解答。

二、整理思路。

1、学生练习。

(1)果园里有8筐苹果,每筐30千克。卖出100千克后还剩多少千克?

学生说一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怎样想的。列式解答。

指出: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有时候可以从条件想起,先求出一个问题,再根据求出的问题和另一个条件求题目的结果。

三、练习。

1、做复习第1题。

(1)说说每题怎样想的?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2)说说每一步求的什么?为什么用这种方法?

2、做复习第2题。

(1)学生先做,

(2)说说根据什么条件求的什么?

(3)比较:这两题都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为什么第一步的算法不一样?

指出:我们在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后,要根据条件与条件的联系,正确选择算法。

3、做复习第4题。

说说这两题哪一步解法相同,哪一步解法不相同?为什么?

四、复习小结。

今天复习是什么内容?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可以怎样想?你还明白了些什么?

四、课堂作业。

复习第3、5题。

应用题教案(通用17篇)篇九

(课本第82页、第83页内容,“想想做做”第1-5题)。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及语言表达能力。

圆片若干。

一、创设情景,活动引入。

1、师:小朋友,六一节要到了,大家为了布置教室扎了许多花,我们一起来看看扎了些什么花?(课件显示一个花篮里装了一些蓝花、红花、黄花)。

大家起来书数数每种花各有多少朵?

显示从蓝里拿出有2朵红花有4个2朵黄花有3个2朵。

2、理解:蓝花有2朵,红花有4个2朵,我们就说,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4倍,黄花有3个2朵,可以怎么说?(指名回答)。

3、摆一摆。

学生拿出小图片。(1)要求第一行摆2个圆片,第二行摆的个数是第一行的3倍。

问:第二行要摆的个数是第一行的3倍,第二行摆了几个圆片?你是怎样相的?

板书:3个22×3=6。

(2)要求第一行摆3个圆片,第二行摆的是第一行的4倍。

一块讨论:你是怎样摆的?又是怎样摆的?

二、合作探究,构建新知。

1、看显示:蓝花有2朵,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你能说出黄花有多少朵吗?你是怎样想的:(四人一组讨论)。

交流: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背,黄花的朵数用2×3=6,因此黄花有6朵。

2、想想: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红花有几朵?

(组内互相说说)列出算式:2×4=8。

3、小结:从上面可以看出: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就是求几个这个数的和是多少,所以要用乘法计算。

三、形行应用,加强实践。

1、课本第82页、83页“想想作做”第1、2题,看图理解图意并填空。学生独立完成。

2、第3题,学生边摆边列式。

3、游戏,变蝴蝶(把第5题做成头饰,学生根据题目选择)。

5的4倍5×42的3倍2×3。

3个43×44的2倍2×4。

四、自我评价,加深认识。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对自己的学习满意吗?

五、课堂作业。

第83页第4题。

教学后记:学生理解得不好.

应用题教案(通用17篇)篇十

1、学习解答口报应用题,初步感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2、能边听应用题边摆算式,认识加号、等号。

3、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4、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1、贴绒数字1、2、3、4、5、加号、等号若干。

2、教具若干。

1、集体活动。

2、学习解答口报应用题。

a:“草地上有2只公鸡,又来了1只公鸡,草地上一共有几只公鸡呢?”“你是怎么算出来的?”你小朋友用一道算式表示。(幼儿说教师记)“这道算式表示刚才的一件什么事情?(2表示草地上有两只公鸡,1表示1只公鸡,加号表示又来了,等于3表示草地上一共有3只公鸡。)加号是什么样的?(一横一竖)等号是什么样的?(两条一样长的横线),集体把2+1=3的算式读两遍。

b:“动物园里有1头大象,又运来了2头大象,动物园里一共有几头大象呢?你是用一道什么算式算出来的?”“这道算式表示了一件什么事情?我们再来说一说。”

3、幼儿学习用算式记录口报应用题。

a:“河里有1条鱼,又游来3条鱼,河里一共有几条鱼?”

b:“飞机场有2架飞机,又飞来了3架飞机,飞机场一共有几架飞机呢?”

“谁愿意把你列的算式告诉大家?”(幼儿发言)3、幼儿作业教后感:这节课是看孩子的理解能力,小部分孩子的理解能力很好,,有的小朋友会把加法说成减法,容易搞错了。在操作的时候,大部分孩子还是能做对了。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应用题”相对于幼儿来说,是一个较为难理解又难掌握的领域,如何让幼儿们在提倡的“玩中学”这一模式中掌握知识点呢?我将此作为本次课堂设计的一个难点。以动画人物的形象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随着喜爱的动画人物进入我所创设的环境中,让幼儿们在与动画人物相互交流的基础上,进行知识性的学习。在编应用题时,小朋友基本能大声的来编,可能是父母在场的关系,小朋友积极举手,认真的投入到活动中。在数学练习时,父母们都走去看自己的宝宝做练习,这个环节有点乱,可是家长们的心情可以理解,所以这个环节在父母们的一起参与下结束了。

应用题教案(通用17篇)篇十一

我们班的孩子已经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和看图列算式的能力。为了发展孩子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幼儿灵活运用知识的的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我给孩子们设计了一个自编口述应用题的活动。

首先,我用直观的教具,展示出了一个故事情境(农民伯伯的红萝卜),让幼儿接触应用题,知道什么是应用题和怎么编应用题,学习编应用题的方法。然后在教师的带领下,结合图片尝试自编口述应用题,再过渡到根据算式编加法和减法的应用题,最后每个幼儿一份算式题卡,每个孩子根据自己的算式编应用题。

我的活动重点在于,引导幼儿自编口述应用题,难点是,编应用题最后要留一个问题,答案不能说出来。

1、能根据已有经验和范例,知道加减法应用题讲一件事情,说2个数字,问一个问题。

2、学习根据图片和算式自编应用题。

3、增加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喜欢数学。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农民伯伯、红萝卜和小白兔;算式题卡若干;"问号"一个;ppt。

一、准备活动:拍手游戏

t:我来问,你来答,

5可以分成1和几?(5可以分成1和4)

5可以分成2和几?(5可以分成2和3)

5可以分成2+几?(5可以分成2+3)

二、激趋引入:出题考考你

t:嗯,小朋友们都很聪明,那老师就要来考考大家了,看看我们大七班的孩子是不是真的很厉害哦。仔细看仔细听。

1、故事情境1(t边讲边出示教具):

小朋友有没有注意,老师刚刚是怎么提问的?(强调"一共")

一共有几颗红萝卜呢?

t提问:

你怎么知道的?怎么算的呀? 幼:3+2=5

你为什么选择加法呢? 幼:因为又长出了2颗,数量变多了,所以用加法。

老师把这个算式找出来。把3+2=5贴在黑板上。

2、故事情境2:

老师刚刚又是怎么提问的?(强调"还剩下")

还剩下几颗红萝卜呀?

t提问:

你又是怎么算的呢?为什么选择减法呢?5-1=4

为什么选择减法呢? 因为拔起了一颗,送给了小兔子,数量变少了,所以用减法。

老师把这个算式找出来。把5-1=4 贴在黑板上。

t总结:

三、看图编题

t:你们都会了嘛?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试试吧!

1、出示ppt第一张图片,小鸟图。

我们先来看看,图片上都有什么?小鸟,这两只小鸟的姿势,好像是刚飞来的。

现在我想把这幅图编成一个应用题,记住一定要留个问题给别人哦。(如果没人,教师先;如果有幼儿,请一个孩子,)

让幼儿一起回答。5。算式是3+2=5

最后的问题,老师是怎么提问的呢?老师在这里用了"一共",看来我们的加法应用题一般用"一共"来提问。

2、出示ppt第二张图片,夹子图。

图片上说的一件什么事?(请一个幼儿回答,教师编)

本来有3个夹子,后来破了1个夹子,现在还剩下几个夹子呢?

最后的问题老师是怎么提问的?老师在这里用了"还剩下",看来我们的减法应用题一般用"还剩下"来提问。

3、t:小朋友们,现在要你们来编应用题喽。请你们在三幅图里面选择一幅图,看看图片上都有什么,你来编一道应用题。

出示ppt 第三张,加法应用题三幅图。

请三个幼儿发言。

小朋友都很棒,刚刚我们编的应用题都是加法的,不知道减法的你们会不会呢?出示ppt第四张,减法应用题。

请幼儿发言。

四、算式编应用题

t:小朋友们真厉害,都会看着图片编应用题了。现在呀,我们换个玩法。老师这里有一个算式,请小朋友们看着算式编应用题。你来问,我们大家来回答。

出示加法算式卡。请幼儿编。

出示减法算式卡。请幼儿编。

小朋友们一定要编和别人不一样的应用题哦!看看谁的小脑袋转的最快。

五、我编你算,每人一份题卡

你们都会编应用题了嘛?现在啊老师会给每个小朋友一个算式,听清老师的要求,就像刚刚一样,请你编一道这个算式的应用题,把你的应用题说给身边的好朋友听,让好朋友来回答并写上算式的答案。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应用题”相对于幼儿来说,是一个较为难理解又难掌握的领域,如何让幼儿们在提倡的“玩中学”这一模式中掌握知识点呢?我将此作为本次课堂设计的一个难点。以动画人物的形象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随着喜爱的动画人物进入我所创设的环境中,让幼儿们在与动画人物相互交流的基础上,进行知识性的学习。在编应用题时,小朋友基本能大声的来编,可能是父母在场的关系,小朋友积极举手,认真的投入到活动中。在数学练习时,父母们都走去看自己的宝宝做练习,这个环节有点乱,可是家长们的心情可以理解,所以这个环节在父母们的一起参与下结束了。

应用题教案(通用17篇)篇十二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笔算加、减法的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相差关系三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各类应用题的分析、解题的思路,能正确地解答三类不同的应用题,进一步培养分析、综合、推理、判断的能力。

一、计算练习。

做练习十二第8题后两题(加和减)。

1、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做在作业本上。

2、集体订正,让学生重点说一说计算过程。

1、看图列式。

(1)示线段图。(用线段图分别表示蓝墨水28瓶,红墨水20瓶,求蓝墨水比红墨水多几瓶)。

请小朋友说说图上是什么意思?

(2)在图上改变已知数和问题,成为求蓝墨水瓶数的题。

让学生说说现在图里的意思?怎样列式?为什么要用加法算?

(3)谁能改变和问题,成为求红墨水瓶数的题?(根据改变两个条件和问题)怎样列式?

2、针对性练习。

现在,说说第一句中是哪种数量多,它可以分成哪两部分。

(1)小猴子比大猴子多几只?

(2)公鸡比母鸡少几只?

(3)松树比杨树少10棵。

(4)红金鱼比黄金鱼多5条。

师:我们分清了谁多、谁少,就可以根据题目的意思来分析数量关系,解答应用题。

3、完成练习十二第9题。

先做第一题,做完后提问:这个问题还可以怎样提?

想一想,这道题里有哪三个数量?(张芳养17只,徐军养26只,徐军比张芳多养9只)。

根据三个数量,还可以编成另外两道应用题。

做第(2)(3)题。

做完后指出:虽然每道题里的'三个数量都一样,但由于条件和问题不同,所以解答的方法和算式也不一样。因此,解答应用题先要分清条件和问题,然后根据条件和问题的联系,确定用什么方法算。

4、做练习十二第10题。

让学生说明题意,明确和绿旗面数都是与哪种旗比的。为什么解题的方法一样?

三、课堂作业:练习十二第8题前4道计算题,第11题、12题。

教学内容:教材第62页练习十二第13~16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的数量关系,能正确地进行分析和解答。

2、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加、减法简单应用题条件与问题的联系,培养初步的综合、分析的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基本题练习。

1、做练习十二第13题。

(1)读题,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2)口答算式,每一题分别提问为什么这样做。

3、口答列式。

(1)明明看40页书,东东看46页,东东比明明多看多少页?

(2)明明看40页书,东东比明明多看6页,东东看了多少页?

(3)东东看46页书,明明比东东少看6页,明明看了多少页?

刚才,我们已经练习了相差关系的三类应用题。现在请小朋友来看一看,这些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是怎样联系的。

1、完成练习十二第14题。

(1)用小黑板出示第14题,说明要求。

(2)请小朋友读第一组条件。哪种鱼的条数多?这两个条件可以求后面什么问题?为什么能求这个问题?现在把这两个条件与问题“大鱼有多少条”连起来。

(3)让学生完成余下的题目。

2、做练习十二第15题。

(1)小黑板出示,明确要求。

(3)这两个条件还能求出什么问题?

(4)指出:这道题已经知道这两个数,既可以提这两个数相差多少的问题,用减法来算,还可以提这两个数一共是多少的问题,用加法算。

(5)第(2)题已知什么条件和什么问题?知道了蓖麻25棵,要求向日葵多少棵,发补怎样的条件?这个条件里谁的棵数多?请小朋友把这道题连起来读一读。

提问:这里补成了几道应用题?

4、做练习十二第16题。让学生说说题意,弄清小军、小虎都是和谁比的。

三、堂作业:练习十二第15题第(2)题。

应用题教案(通用17篇)篇十三

1.师:(出示ppt)我们先来复习一下7的分合式有哪些,请小朋友来说一下。

2.现在,谁能根据7可以分成1合6来列算式,提醒一下,这个分合式可以列出4个算式哦!

1+6=7,6+1=7:;7-1=6,7-6=1。

小结:对于加法来说,小的+小的=大的;对于减法来说,大的-小的,对应的那个数就是答案。

(出示第二张ppt),请小朋友来看一下,你看到了什么?

eg:草地上有1只黄色的蝴蝶,又来了6只粉色的蝴蝶,现在一共有几只蝴蝶?

你还能说出其他的应用题吗?(提示,加法两个,减法两个。)。

经过第一个的练习,谁能自己说出这一个。

(根据上一个练习,同样请小朋友说出剩余的3个应用题)。

(出示ppt3)刚才小朋友说的都很好,那现在来看这一个,会的举手。

应用题教案(通用17篇)篇十四

本课题教学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数是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且初步理解并掌握了乘法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这些都为本课题内容的学习作了充分的知识铺垫和思路孕伏。教材编入这一部分内容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巩固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的计算,另一方面是使学生掌握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用两种方法解答应用题。本课题内容是两步以上应用题的重要基础之一,通过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数量之间关系的理解,发展学生分析、判断、推理、综合等初步逻辑思维能力,把解应用题的水平提高一步。

本课题教材有层次地显示了"连乘应用题"的知识结构。例题之后,教材引导学生按照两种不同的思路去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第一种思路:知道有5箱热水瓶,要求一共可以卖多少元,就要先算每箱热水瓶多少元?

第二种思路:知道每个热水瓶卖11元,要求一共可以卖多少元,就要先算5箱共有多少个热水瓶。通过这个分析过程,使学生明白分析这种问题的关键是弄清要算出题中要求的钱数,先选哪个作为已知条件,哪个条件是未知的,需要先算出来。分步列式后,教材又引导学生分别列出综合算式。然后说明:如果解答正确,那么两种解答方法的结果应该相同。可以用这种方法进行检查。再通过"做一做"和练习二十二中1-3题的练习,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这类题目的数量关系,掌握解答方法。最后通过第4题补充条件的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连乘应用题的结构数量关系。

本课内容这样有层次地呈示知识结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分析、判断、推理、综合,建立连乘应用题的认知结构。

1.使学生理解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初步会用两种方法解答,知道用一种解法可以检验另一种解法的正确性。

2.初步学会列综合算式解答连乘应用题。

3.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观点,培养自觉检验的习惯。

分析数量关系。教学难点:用两种方法解答的思路。

弄清要算出"一共可以卖多少元"先选哪个作为已知条件,哪个条件是未知的。

1.运用迁移规律,注意从旧到新、引导学生在整理旧知的基础上学习新知,体现"温故而知新"的教学思想。

2.运用直观性原则,采用线段图展示条件和问题,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创设思维环境,引导学生有序地思维,鼓励学生用语言准确、连贯地表述思维过程。

1.,5箱热水瓶多少元?

2.一个商店运进5箱热水瓶,每箱12个,?

3.一个热水瓶卖11元,,一共卖了多少元?通过上面的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一步应用题结构和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为学习新课做好铺垫。

1.学习例题,分三个层次进行。

第一层次:理解题意。出示例

1,要求学生认真读题,说一说有几个已知条件,问题是什么。再想一想例1与复习题有什么关系。揭示了事物之间的联系,暗示了思考方向。画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要边提问题边画。(图略)问题:

(1)5箱怎样表示?

(2)每箱12个怎样表示?

(3)每个11元用哪条线段表示?

(4)问题怎样表示?这一步使学生知道怎样理解题意,为分析数量关系打下基矗第二层次,分析数量关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问题入手,提出要求"一共可以卖多少元?"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启发学生说出不同的做法。方法之一:方法之二:一共可以卖多少元?每箱多少元有几箱一共可以卖多少元?每个多少元有几个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第一种分析思路,每箱多少元,有几箱,这两个条件中哪个是已知的,哪个是未知的?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学生明白之后,再引导学生讨论第二种分析思路,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第三层次,确定算法。引导学生结合分析结果,确定怎样列式计算,并说说为什么这样算?分步列式计算之后,教师要指出,我们采用不同的思路就得到了不同的解题方法,今后学习应用题,还会遇到这种情况,如果我们遇到问题,能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对今后的学习是十分有利的。然后,要求学生将两种解法分别列出综合算式,再比较两种算法的差别,并说明理由。

2.反馈校正。指导学生做教科书99页上的"做一做",要求学生认真审题,用两种方法解答。教师巡视,注意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并给以适当的提示。做完后指名说说思考过程,集体订正。如有问题,及时校正。

3.小结。指出两种解答方法是一样的,我们可以用一种解法的结果来检验另一种解法的结果是不是正确。

并要求学生阅读99页例题下面的一段话。

1.做练习二十二第1题,审题之后提示学生想一想与例题有什么类似的地方,然后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做完后集体订正时要先看两种解答方法的结果是否一样,如果不一样,表明列式或计算有错误,要及时检查。同时对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以帮助和指导。

2.做第2题,要求独立完成,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做第4题。读题后提问,题中有几个已知条件?问题是什么?能不能解答?还需要补充什么条件?(学生在补充条件时,只要不是非常脱离实际,就要采用。)集体订正时,教师让两个补充条件不一样的学生分别说出做题过程,并说明列式的理由。

100页第3题

应用题教案(通用17篇)篇十五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应用题”相对于幼儿来说,是一个较为难理解又难掌握的领域,如何让幼儿们在提倡的“玩中学”这一模式中掌握知识点呢?我将此作为本次课堂设计的一个难点。以动画人物的形象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随着喜爱的动画人物进入我所创设的环境中,让幼儿们在与动画人物相互交流的基础上,进行知识性的学习。在编应用题时,小朋友基本能大声的来编,可能是父母在场的关系,小朋友积极举手,认真的投入到活动中。在数学练习时,父母们都走去看自己的宝宝做练习,这个环节有点乱,可是家长们的心情可以理解,所以这个环节在父母们的一起参与下结束了。

应用题教案(通用17篇)篇十六

1、引导幼儿初步体验编一道加法应用题必须要有一件事情,两个已知数(条件)及一个问题,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自编加法应用题。

2、发展幼儿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想象力,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习惯。

3、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4、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5、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应用题教案(通用17篇)篇十七

活动目标:

1、幼儿尝试用“又、一共、还剩下”等词语口编加法、减法应用题。

2、两组图片进行对比,感知问号的不同问法。

3、参与白板操作游戏,对数学活动产生兴趣,体验口编应用题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白板课件。

2、幼儿人手一道算术题。

活动过程:

1、导入。

2、学习看图口编应用题,并记录算式题。

(1)问题一。

--师:我们来看看谁带来了第一道题?图上有什么?

--出示美羊羊笑脸图,表示答对了。

(2)问题二。

(3)理解对比两幅图,感知问号的不同问法,幼儿学编应用题。

--师:小朋友看看这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

--谁能用三句话把三幅图连起来完整讲述?

--教师:我们用三句话讲述,最后一句是提出一个问题,这样的讲述我们叫它应用题。

--谁能用三句话把这三幅图完整讲述编出一道应用题?

--教师:这里的的两个问号提问是不一样的,飞来是用一共来表示的,飞走是用还剩下来表示的。

--幼儿根据应用题记录算式:6+3=9、9-3=63、根据生活经验幼儿自编应用题。

--刚刚我们都是看着三幅图来编应用题的,现在我们能不能看着算式口编应用题呢?

--幼儿每人一个算式题,尝试看算式编应用题。

4、结束活动。

相关范文推荐

    发起同学聚会倡议书(汇总19篇)

    范文是学生学习的参考资料,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作文的结构和内容要点。接下来是一些经典范文范本,希望对大家的总结写作有所帮助。是一次鼓舞人心的聚会,那么怎么来写。倡

    石料购销合同范文(18篇)

    购销数据的分析和挖掘可以帮助企业做出更加准确的决策。请大家仔细阅读以下购销总结案例,总结出其中的经验和教训。甲方:(供方)。乙方:(需方)。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经

    部编版田忌赛马教案(热门19篇)

    教学工作计划可以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确保教学进度和质量的平衡。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编写教学计划的技巧和方法,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1、今天呢,黄老

    世界读书日方案(汇总15篇)

    为庆祝第“世界读书日”,推动书香校园建设的深入开展,学校特开展系列读书活动,让师生在读书中学会思考,在读书中开拓视野,在读书中享受生活,在读书中感悟人生。阅读,

    记我的农家小伙伴六年级(专业19篇)

    优秀作文的内容丰富多样,可以从生活、人物、事件等方面入手,自由发挥创意。以下是一些经典作文的段落,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我有一个很好的小伙伴,他的名字叫

    感恩爱的演讲稿(优秀17篇)

    感恩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是我们面对生活中挫折和困难时的一种内心力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感恩的故事,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你们好!我演讲的题目是《感恩

    谈谈自己的入党初心(通用21篇)

    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员,是对自己能力和品德的一种认可和肯定,值得我们去追求。这是一篇入党积极分子答题笔试的模拟试题,供大家练习和提高。什么是初心?在我看来初心是内

    雷锋的电影观后心得感悟(优质22篇)

    写心得体会能够培养我们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帮助我们更加清晰地理解和传达自己的想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方面的参考和借

    幼儿园小班教案鸡蛋哥哥(汇总19篇)

    幼儿园小班的幼儿们在这段时间里经历了很多新鲜事物,总结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记录和回忆这些经历。以下是幼儿园小班的一些学习心得,欢迎大家一起来学习和交流。

    煤矿顶板事故心得体会和感想(汇总17篇)

    心得体会是实践经验与思考的结合,是我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顶板事故是煤矿安全生产中常见的一种事故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