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分析报告如何写(8篇)

时间:2023-03-24 作者:储xy
简介:百分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宏观经济分析报告如何写(8篇)》及扩展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百分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宏观经济分析报告如何写(8篇)》。

报告材料主要是向上级汇报工作,其表达方式以叙述、说明为主,在语言运用上要突出陈述性,把事情交代清楚,充分显示内容的真实和材料的客观。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宏观经济分析报告如何写一

ok3w_ads("s005");

【摘要】自2000年我国开展金融改革以来,国内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非利息收入比例不断上涨,且逐渐成为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模式不断转变的前提下,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已经成为下一个利润增长点;因此,“把握中国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规模的发展情况,探寻宏观经济、商业银行特征与非利息收入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重要探索方向。本文简要分析了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规模发展情况,对宏观经济和银行特征对中国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规模的影响进行深入探究。

【关键词】宏观经济  银行特征  中国商业银行  非利息收入规模

在现代社会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过程中,非利息收入主要包括:信托收入部分、投资收益、存款账户的服务费用、投资活动之外获取的收入、贷款收入及其他非利息收入。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经济活动形式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且国民经济结构发生一定的变化,传统产业的经济收入增长趋势缓慢,新兴产业飞速发展,比如:互联网经济、外贸经济等。宏观经济的发展趋势直接影响了商业银行的经营结构,对非利息收入规模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此外,商业银行特征与国有银行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进一步促进了非利息收入规模的发展。在本篇文章中,作者主要根据当下的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增长形式与现存问题,对宏观经济、银行特征及二者对于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规模的影响进行探讨,且结合影响情况,提出相关建议,以期能够为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良性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规模发展情况

(一)商业银行与国有银行的非利息收入规模发展对比分析

结合图1(国有控股银行在2011-2017年间的非利息收入额度表),图2(非国有控股银行在2011-2017年间的非利息收入额度表)内容可以发现,在2011年-2017年之间,非国有可控股银行与国有控股银行的非利息收入数额不断上涨;相较于非国有控股银行而言,国有控股银行的收入规模更大、收入额度更高,但是这主要是取决于国有控股银行自身基本特征,而非是其非利息收入比例更高。

在表格中可以看出,国有控股银行的非利息收入规模增长较为缓慢;且华夏银行等非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规模增长速度较快,这主要是由于商业银行的规模较小,导致非利息收入在总营业收入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从国有银行与商业银行的结构角度进行分析,商业银行的经营结构没有国有银行完善,但是其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二)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规模发展现存问题

根据上述的国有控股银行与商业银行的数据,结合商业银行分非利息购入结构(结构为“手续费、佣金”等收入为主,其他部分收入为辅),可以发现商业银行的收入来源主要为“手续费、佣金”部分;这也在侧面体现了我国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结构单一,且有待优化与调整。

其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商业银行的综合经营体系不断发展,银行收入体系中存在一些具有混业性质的收入,比如:保险商品收入,这一部分虽然没有占有较大的比重,但是由于我国对保险业务的监督管理较为严格,混业性质业务发展较为艰难;因此,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内容有待调整。

最后,在现如今的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中,手续费与佣金收入之所以占90%左右的总收入比重,是由于手续办理业务属于传统业务,且是基于原有的信贷业务产生的;这也导致非利息收入的规模增长缺乏独立性,对存贷款业务具有较强的依赖性,不利于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规模的健康增长。

二、宏观经济和银行特征对中国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的影响

(一)宏观经济及其对中国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的影响

纵观我国宏观经济的发展与经济环境变化,可以发现当下我国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但是由于通货膨胀带来的压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难度逐渐加大,因此,当前宏观经济调控的首要任务就是“保持经济平稳增长”、“优化调整经济结构”、“改革相关政策”,从而实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在宏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国政府强化调控,提出了多项政策,以此优化经济结构,带动新兴产业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宏观经济下的国际贸易因素、投资方向因素、消费发展趋势因素、产业结构因素与自然资源因素均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产生一定影响,间接影响了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调整。举例分析,在互联网经济快速发展的条件下,我国商业银行的信息化经营程度逐渐提高,有效提升了银行的经营效率;但是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具有竞争关系,这也对商业银行的经营与发展造成冲击。

要想实现商业银行的稳定发展,进一步实现非利息收入规模的扩大,就要结合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调整业务模式,重新寻求市场定位。根据宏观经济环境及宏观经济与非利息收入之间的关系,商业银行要重点强调“科技”与“创新”,一方面,要不断提升自身创新能力,了解客户需求,开展个性化服务,调整产品结构,推出更符合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产品体系;另一方面要加大科技引进力度,建立完善网络银行及在线服务平台,以此增加非利息收入额度。

(二)银行特征及其对中国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的影响

关于商业银行的基本特征,在上述的“商业银行与国有银行的非利息收入规模发展对比分析”与“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规模发展现存问题”就能够看出,其经营规模较小,且功能较为全面,能够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

对于非利息收入规模的发展而言,商业银行本身的特征对其具有直接影响,比如:银行规模直接限制了非利息收入额度的上涨、银行收入体系与收入渠道直接限制了非利息收入规模的发展上限。

基于此商业银行就要明确自身特征与非利息收入之间的关系,在現有收入结构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加大非利息收入业务,拓展收入范围。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银行可以适当减少对贷款方面业务的资源投入,加大非利息业务资源投入,以此促进非利息收入规模的扩大。此外,还要加大业务深度,要结合佣金及手续费业务进行延伸,比如:信托、担保等,构建多样化的非利息收入体系,拓宽银行的经营范围,从而实现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健康发展[6。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非利息收入已经成为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且呈现出收入规模不断扩大的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相关人员要深入分析商业银行的经营结构变化情况,分别从宏观经济与银行本身特征的角度出发,探寻外部环境变化与内部特征的影响,从而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建议,比如:强化金融创新能力、提高金融科技水平、优化收入结构、增强业务深度等,以此促进商业银行在新经济形式下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琼,单承芸.非利息收入对我国上市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j].武汉金融,2019(09):82-88.

[2]韩宇,潘家坪.中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现状及发展建议[j].中国林业经济,2019(04):62-64+73.

[3]朱宁,梁林,沈智扬,杜文洁.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中国商业银行内生性效率变化及分解[j].金融研究,2018(07):108-123.

[4]肖芍芳,韦朗星.非利息收入与银行收益的门限效应[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8,29(03):5-13.

[5]杨扬,时丹丹.利率市场化、非利息收入与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基于非利息收入门限效应的实证分析[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3):49-58.

[6]赵胜民,刘笑天.互联网金融影响了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吗[j].当代财经,2018(02):49-61.

[7]张丹丹.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影响因素分析[j].知识经济,2018(04):49-50.

相关热词搜索: 商业银行 宏观经济 利息 ok3w_ads("s006");

ok3w_ads("s007");

宏观经济分析报告如何写二

ok3w_ads("s005");

我国设施园艺建设宏观管理的调查思考
摘要 该文对我国设施农业的现状作了概述,并在分析了当前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我国设施农业的宏观管理提出发展建议,包括管理准确定位;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合理规划设施布局;设施标准的制定;建立信息管理和技术咨询网络;抓好科学研究和培训几个方面。


1、概 述
我国自1979年至1994年先后从荷兰、日本、美国、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引进大型连栋温室21.2hm2,但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能耗过大,运行费用高,管理不善,仅个别勉强维持生产,绝大部分不得不宣告失败。90年代中,由于我国经济形势进一步好转,设施农业的发展又掀起了新的热潮,以北京中以农场引进以色列大型塑料温室为标志,又开始了新一轮较大规模地引进国外先进的大型连栋温室,与以前不同的是这一次引进的不仅是温室的主体骨架,同时引进了成套设备和栽培技术。据有关资料,1995年至1997年已签订引进合同达80hm2,价值3亿元,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如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地,突出地反应了国内对先进的设施栽培成套设备和技术的迫切需要。与此同时,国外温室厂家亦蜂涌而来,他们采取压低主体结构价格,提高内部设施价格的措施,试图占领市场。

总之,当前我国设施农业的发展,已面临新的形势,在设施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设施规格也在相应提高;在大力发展日光温室生产的同时,也在较大规模地引进国外成套设施与栽培技术;设施园艺生产多样化,不仅生产蔬菜,包括大宗菜和特菜,也生产花卉水果,但也暴露出在宏观管理上无序状态的问题。各地在纷纷上马,纷纷引进的同时,也不乏盲目性,缺乏总体规划、规范化和标准化。因此有必要在深入调查研究我国设施农业现状、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加强管理的意见和措施,以便为主管部门制订规范化的管理办法和宏观管理的政策性文件提供依据,从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宏观决策,疏通信息渠道,规范管理职能,提高企业素质实行名牌战略,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设施农业创造条件。

我国温室中95%以上为日光温室,普通加温温室和大型现代化温室,因能源问题,运行效果不经济而难以大面积发展。全自控现代化温室自改革开放的80年代初,开始逐步引进至今。估计将近100hm2。日光温室中约有60%为高效节能型日光温室。塑料大棚中90%为简易的竹木结构塑料大棚,只有在大城市郊区发展装配式镀锌钢管大棚,目前随着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有些地区,特别是南方一些地区,原有单栋大棚也向连栋大棚发展。据全国农技推广总站1996年底统计资料,我国设施栽培面积最大的省份是:山东、河北、河南、辽宁、江苏和新疆。而高效节能日光温室面积最大的省份为:河北、山东、辽宁等省。

现代化大型温室,主要是引进温室,从1985年至今,我国大约引进了近100 hm2。主要分布在经济发达的东部、东南沿海省份的大城市郊区。在1979~1994年期间,引进了21.2 hm2,分布在北京、上海、哈尔滨、大庆、广州、深圳、乌鲁木齐等地,由于能源消耗大,管理不善,入不敷出,最终不能维持,有的被拆除,有的另作它用,基本上是失败了。如1979年北京的四季青园艺场最早从日本引进的3 hm2现代化大型温室,现已改作贸易市场。1995年北京中以农场率先引进以色列温室1.2 hm2,开始了新的引进高潮。1996年引进面积最大的为上海,达l5 hm2,分别从荷兰、以色列引进,分5处进行试验,取得了一些重要经验;深圳市1997年从法国引进6 hm2薄膜温室,现已投入使用。还有很多省城如广州、石家庄、郑州、济南、南京、北京、重庆和银川等都有新引进温室,或正在洽谈引进事宜。这次引进的特点是:引进成套技术设备,除主体骨架外,包括环境调控设备、灌溉设备、全套栽培技术措施(从种子到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甚至授粉技术等),并有引进国派驻专家指导,即不单纯引进硬件,也引进软件。但大多是政府行为,也有部分是企业行为。

2、面临的形势和问题及应采取的对策

2.1设施农业发展的数量和质量

目前设施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是数量增长很快而质量水平较低。以设施栽培86万hm2计,城乡人均占有面积已达7.l7 m2,比80年代中期增长了19倍,所以发展方向应由扩大规模转向提高质量。同时产业结构要转型,单一生产蔬菜转变成以生产蔬菜为主,辅以生产花卉、瓜和果。从单一生产大宗菜,转变成生产大宗菜为主,辅以生产经济效益高的特菜,有条件的地区应积极发展名、特、优、新、稀产品,出口创汇。其次是提高现有设施水平。现在设施质量普遍较低,日光温室中绝大多数为80年代中期形成的普通类型,结构较简单,以竹木、水泥杆为骨架,厚厚的土坯墙体降低了土地利用率,可利用面积仅40%~50%;作业空间小,不便于机械操作,只能靠手工作业;保温、采光性能差,每年雨季过后,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维修结构;抗灾能力差,易被大雪压塌、大雨冲垮,如1997年12月一场大雪,江苏、山东不少普通型日光温室因承受不住雪压而倒塌;灌溉技术,仍以大水漫灌,有些地方每667 m2日光温室灌水量达500 m3/年。并且在多年使用后温室内病虫害严重而不得不依靠经常性打药来维持生产,这与发展绿色农业的趋势很不协调。所以山东省率先提出了设施农业的二次创业,不仅要选育优良品种,而且要改进设施结构及栽培管理技术,在提高产品品质上下功夫。

对于塑料大棚的发展,同样存在结构和栽培技术两方面有待提高的问题。

所有新建的设施,应该具备更高的质量水平,不应再停留在较原始的水平上,应能够生产高品质产品,借鉴引进温室的一些经验,逐步向现代化、自动化方向发展。

2.2 能源清费和气候资源的合理利用

我国是一个季风气候显著的国家,冬春季节在蒙古高压的控制和影响之下,我国的三北地区、青藏高原、云南高原晴天多,日照百分率超过50%,光照充足,是发展设施园艺生产的有利条件。但我国地处欧亚大陆东部,季风发达,大陆性强,气温的年变化很大,冬季严寒,夏季酷热,冬季气温比同纬度其它国家要低,而且愈向北方,偏低愈甚。例如1月份,东北地区比同纬度其它国家气温偏低14~18℃,黄淮流域偏低10~14℃,长江以南地区偏低8℃,华南沿海也偏低5℃。夏季除沙漠地区以外,我国又是同纬度地区最热的国家7月份平均气温东北和内蒙北部比同纬度平均偏高4℃,华北平原偏高2.5℃,长江中下游偏高1.5~2.0℃。根据计算我国北方各地冬季日平均气温≤5℃负积温要比世界同纬度地区高出1~4倍。这就意味着我国发展设施生产冬季加热所需能耗比欧洲国家要高得多。夏季比同纬度其它国家炎热,必然增加降温所需的能耗,而且夏季又是雨季,空气相对湿度大,湿热同季使藉助于蒸发降温机理的降温效率下降,在封闭条件下进行湿帘降温、喷雾降温,其降温效果必然受到限制。

因此,如何根据我国各地气候特点,发展设施生产必须要进行深入研究,不能照搬国外的经验,节能是中国设施园艺生产的重要课题。

2.3引进和国产化

1979~1994年引进的20 hm2大型现代化温室,由于高能耗和经营管理跟不上,高投入、低产出,至今几乎全部停止运营。1995年以后又开始了第二次引进大型现代化温室的热潮,其中规模最大的是1996年上海从荷兰、以色列引进了15 hm2微机全控制加温温室,进行蔬菜、花卉栽培。经过一年的运行,有盈利的也有亏损的,但为高能耗、高投入、高产出的现代高科技设施园艺经营提供了经验。

目前现代化温室的引进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投资大。以上海1996年引进的15 hm2温室来看,引进费用加配套设施设备费用,平均500~900元/ m2,投资太大,每年的折旧费、维修费太高,在短期内难以收回投资,这是影响温室引进的一大因素。

2)运行成本高。从上海5个基地在1996~1997年度运行成本看,平均每1/15 hm2(亩)为3.48万元,其中30%~40%是燃料成本。从上海各引进温室使用效果来看,冬季加温使用燃煤最经济,比用电或燃油热风的效果好、成本低。即使燃煤,在上海的荷兰温室中要保证果菜的生长温度,每天每公顷,仍需燃煤3t(每亩0.2t)。在济南,每1/15 hm2 (亩)每天需燃煤0.4t。在北京,则为每天每1/15 hm2 (亩)0.8t。有些引进温室(也包括部分国内设计的温室)的通风设计没有针对当地的气候条件,在高温高湿同季的情况下,降温依靠湿帘风机系统,不但降温效果差,能源消耗也相当可观,甚至不比冬季加热能耗费用少。能源消耗费用太高,使投入使用后的经营成本持续偏高,最终可能变成亏本经营,成为温室引进的又一大障碍。

3)功能定位存在一定问题。既然是引进的现代化大型温室,是资金技术密集型企业,其产品定位必须有高起点。高投入,必须有高产出,才能充分显示现代化、资金技术密集的优势,达到高效集约栽培目的。上海的东海荷兰温室,种植的彩色甜椒,市场定位于大宾馆和大饭店,价格可达24元/kg,其他产品市场定位也大都在宾馆饭店或超市,因其能保证优良的品质和周年供应,价格优势明显,所以其经营效果,已经突破了以前引进温室不计折旧,勉强保本的经营状况,在合理扣除折旧和经营成本后,仍略有盈余,并且会越来越好。南京市蔬菜所,80年代中期,引进一栋荷兰温室,一直种植番茄等大宗菜,年年收入不抵运行费用,从1995年开始,改成一半种菜,一半种花,当年收入与运行费持平,1996年1/4菜(番茄和樱桃番茄),3/4为切花和盆花,当年收入高于运行费用。所以功能定位不准确是许多引进温室经营不善的一大原因。结合旅游观光,生产优质花卉、蔬菜、瓜果和种苗,如上海的东海农场,江苏镇江21世纪乐园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4)规模小经营单一。目前各引进单位引进的温室面积一般为1~3 hm2,绝大多数为1~2 hm2,规模都不大,并且往往还种植多种作物,因此无论从面积还是从作物种类都形不成规模,这与国外的情况有很大差别。如荷兰,一个农户就有二、三公顷以上的温室,只种植一种作物,专业化程度很高,不仅有利于种植水平的提高,而且能保证履行市场合同,它的规模效益得到了比较充分的体现。我们目前的引进方式不能形成规模效益,这就增加了操作上的难度,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一种技术人才资源的浪费,3 hm2种植三种作物所需的技术指导同样能指导15 hm2种植同种作物的生产。

5)引进不配套。只引进温室设备而不引进内部管理机制,难以实现真正的现代化设施生产。现代化的设备加上现代化的观念及管理方式,才能保证高产出、高效益,达到引进温室的示范目的。

随着引进温室的不断增加,国产化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现代化大型温室的骨架和覆盖材料国产化,已经基本不成问题,但其内部的配套设施、计算机管理系统等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和观念,仍需认真学习。对于国产化,业内人士也有两种看法,一种要求加速国产化进程,人家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另一种态度则认为,先当学生,虚心学习,先吃透外来的东西,逐步缩小国产与引进之间的差距,不可操之过急。我们认为有关国产化的问题,硬件在短期内容易实现,软件特别是微机管理、生物技术(品种、授粉技术、定量化肥水管理等),我国与先进国家差距较大,是今后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我们在主体结构的国产化过程中已经做了不少简化改进设计,即使如此,也因难以形成规模生产,成本居高不下,而往往高于外商报价;没有温室专用的材料,或者有而精度不够,不能满足设施建设的要求,影响设施生产的效果;内部配套设备的国产化还有一定问题,产品不齐全,不配套,性能达不到要求,有的配套设施根本没有,不能满足现代化管理的需要。所以必须先搞清楚引进温室的质量、性能和种植要求,再加以改进,逐步实现国产化。

2.4建厂生产问题

以上海、江苏为例,仅上海周围,经营温室骨架约有5~6个厂家,有些地方还在盲目建厂,产品质量难以保证,因此必须要建立质量检测和评估体系,实行名牌战略,有序建设,有序竞争。

2.5关于大型现代化温室的发展问题

近年来,出现发展大型温室的热潮,首先是因为资金有了一些积累,包括一些大企业也投资设施农业将其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原有的设施技术不配套,土地利用率低,环境调节能力有限,而北京中以示范农场引进全套设备技术后,感到有了新的希望,各地政府部门、大企业于是将视点转向设施生产。我们认为具备下列四个条件的,可以适度发展:(1)资金实力允许(当地政府有补贴,或有企业参与。);(2)有良好的市场,包括消费者观念,优质、优价;(3)有雄厚的科技实力,包括经营管理技术、生产技术和劳动者素质;(4)形成规模,不搞分散建设,尤其是政府投资的项目更应如此。

3、国家管理部门在宏观管理上应采取的方针和管理原则

3.1管理的定位

国家管理部门的管理定位,首先应是宏观管理,起指导作用。要实现宏观管理,必须了解设施农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应对全国的设施农业根据气候条件进行合理的规划;建立各级工作机构,明确专人管理;及时收集和发布市场信息,指导农民及时调整种植计划,减少盲目性,以稳定农民的收入;制定适合各地区不同气候条件的不同档次的各种设施规格及技术参数,同时规范各生产厂家的生产行为,减少无序竞争所带来的损失,改变现有生产厂家各自制定规格,无统一标准的混乱局面;建立固定的监督检测机构,加强检测,以保护农民的利益;各级管理机构应同时承担技术咨询的任务;完善社会服务体系,包括生产资料市场、产品市场、产品采后处理(加工、分级、包装)、运销等。

3.2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合理规划设施布局

我国是一个气候类型多样的国家,各地气候对设施生产的利弊各异,应以多样化的设施生产模式,适应各地的气候特点。我们建议按大区划分,根据气候条件,做好各种设施的区划工作,充分利用当地的气候资源,经济合理地提高设施栽培水平。关于设施栽培的区划问题,80年代中期,曾进行过不少探讨,近年来各省市也认识到,充分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对布局设施栽培、设计种植制度(品种、茬口等)和制定管理规范的重要性,并进行了一些尝试。但比较分散,并基于经验,缺乏全国性统一的区划指标体系和区划体系。有些地方因设施栽培比较效益高,盲目上马,结果因气候条件不适宜而导致失败。规范各区设施类型及其规格、参数,使各种设施合理分布,种植制度和管理规范化,改善以前的盲目性和过于分散状况。

3.3设施标准的制定

各地区应有适用于不同档次的设施类型及标准参数,对农民自制设施提出指导建议,规范农民的自发行为,使建成的设施经济适用。

"六五"、"七五"、"八五"期间,我国在塑料大棚、日光温室的结构优化方面都做了不少研究工作,而且取得了许多成果,但目前只有钢管装配式塑料大棚有国家标准。玻璃温室的结构标准尚未批准公布。至于日光温室标准,温室配套设备的标准至今仍是空白。所以在设施、设备标准化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对设施的生产厂家不仅要制订一系列质量标准,还必须成立专门质量监督和检测机构,经过检测,方能进入市场,为此也需要制定检测规范,包括使用仪器、测试标准和方法等,以保护农民的利益,不受劣质产品的侵害。

3.4建立信息管理和技术咨询网络

农民进行设施生产,相对投入较高,农民是自发生产,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存在较大的市场风险,所以应建立信息管理机构,及时向农民提供较准确的各种产品供求信息,并做一些科学的预测,指导农民及时调整种植计划,以获取较多的收益。农业部的有关职能部门应予以重视。

技术咨询具有同样重要性,技术的提高是设施农业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先进的技术必须由农民掌握后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建议建立技术咨询机构,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可作指导和监督。

3.5抓好科学研究和培训

知识经济时代,要求不断地创新。从而要求加强本学科领域的科研和培训工作,不仅要提高管理者的水平,也要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要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发展设施生产行之有效的途径,当前主要研究内容应包括:

1)面向21世纪中国设施生产可持续发展战略;

2)低成本、低能耗的设施设备成套技术体系;

3)高效设施栽培管理技术体系(专用品种培育、定量化水肥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

4)设施生产产业化体系(设备设施工程,种子工程,产后处理工程…)及经营管理模式;

5)现代化设施生产的标准体系与质量监控体系;

6)从中央到地方的培训体系和技术服务体系(包括建立科技示范园,服务机构和服务队伍,图书音像制作出版和培训计划等)。

3.6关于小型机械的问题

目前在普通的塑料温室和日光温室中,基本上没有使用机械,部分地区如北京、上海、浙江、广东、山东、天津、江苏、湖南等地均建立了工厂化育苗设施,但由于传统小农经济的影响,推广的范围和规模还是很有限的。在现有的大部分现代化温室内,常规的农机具也很少,尤其是采用了无土栽培种植方式,设备配置主要是灌溉设施、采摘车及采摘工具、喷雾设备(喷雾车及喷雾器)运输车、嫁接机、花卉及蔬菜清理分检设备、包装设备、育苗设备、冷库等。其中不少设备在我国还是个空白。

最近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东部地区和大中城市郊区要提高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有条件的地方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这给我国设施农业的发展又提供了新的机遇,要本着自主研究同技术引进相结合的原则,提高我国的农业设施的水平。

相关热词搜索: 宏观管理 园艺 设施 思考 调查 ok3w_ads("s006");

ok3w_ads("s007");

宏观经济分析报告如何写三

ok3w_ads("s005");

摘要:翻转课堂最早由baker提出,自此该教学模式正式发展,并且被广泛應用于各个阶段的各类教学中。翻转课堂推动了传统教学理念的正式变革,有效整合了传统教学中的课内外时间,对调了课堂与课外的学习内容,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宏观经济学课堂是一门重要的课程,该课程理论性较强,涉及的知识点众多,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具有明显的优势。基于此,本文探讨了传统教学中宏观经济学课程存在的教学问题,并分析了翻转课堂应用于宏观经济学课堂的可行性,最后提出了翻转课堂模式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宏观经济课堂;翻转课堂;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02-0183-02

翻转课堂能够有效对调学生课堂与课余的学习时间,在教学开始前将相关的资料分享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充分自主学习课堂的基本知识点,然后在正式课堂开始时基于教师的引导展开学习[1]。翻转课堂正式实施基于问题、案例、探究项目以及实践活动展开,对于宏观经济学课程这一类理论性较强、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相对单调的课程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宏观经济学课程特点分析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是相对于微观经济学而言的,是经济学发展中的分支学科,是指利用国民收入、经济整体的投资、消费等总体性的统计概念,分析经济的运行规律,该课程归属于经济学领域[2]。宏观经济学课程的开设目的在于培养具有宏观经济思想的人才,对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宏观经济学理论体系庞大,涉及经济学领域的众多内容,因此学生的学习难度较大,作为经管专业的基础性学科,是经管类专业学生必修的课程之一。该学科发展至今已经有多年的历史,基础内容构架完整,主要包括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is-lm模型、ad-as模型等模型构架,各个核心内容之间联系紧密且逻辑性强。因此,对于经管类专业的学生而言,宏观经济学课程一直是学习的难点,不仅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同时要求学生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较强,才能理解该课程的实际内容,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宏观经济学传统教学问题分析

1.经济学理论抽象难懂。宏观经济学课程是经管类学生的必修课程,对于学生而言,由于其包含众多的宏观经济概念、经济学数据以及经济学理论,因此课程内容较为枯燥,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感觉重要知识点晦涩难懂。作为基础性学科之一,宏观经济学课程内容以理论知识为主,且宏观经济学概念较为抽象,在传统教学课堂中教师一般利用数理模型和图形推导的方式授课,学生只能被动的去进行思维联想,因而课堂效果不够理想。学生普遍对宏观经济学课程兴趣度不高,在课堂中缺乏积极性和参与性,没有自主学习的意识。

2.课堂模式过于僵硬。宏观经济学课程的传统教学,课堂模式过于僵硬,在理论课程的教学中缺乏实际案例的支撑,教师在课堂上以讲授为主,难以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等都是经管类学生学习的核心专业课程,同样也是经济学理论的核心课程,因此与生活实际联系较少,其概念、内容的范围性和概念性都更为广阔,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利用有效的方式,致使教师教学吃力,学生学习吃力。

三、翻转课堂在宏观经济学课堂中实施的可行性分析

基于上述宏观经济学的课程特点以及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见宏观经济学内容较为丰富,涉及多种模型、市场数据,与经济市场的产品、货币、劳动、证券等息息相关,且多个因素之间相互影响,导致课程教学难度进一步加大。基于此,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式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合理应用教学时间,而且教学以引导和探究为主,能够规避传统教学的缺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程的知识点不再枯燥与抽象,让课堂更为灵活生动。

四、翻转课堂在宏观经济学课堂中的应用

1.课前设计。翻转课堂的实施前提在于合理调整和规划学生课外和课堂内的学习时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由此,教师在设计和实施翻转课堂之前,应该做好课前设计,让学生课前做好充分的学习准备。在授课正式开始之前,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整理宏观经济学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点,并且将整理完成的学习资料分享给学生,让学生能够通过资料完成课前自主学习。在学习资料的设计和整合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量的学习任务,在学习任务的引导下,学生展开自主学习,从而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宏观经济学课程内容较为抽象,例如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is-lm模型、ad-as模型等模型构架都是教学的难点,但从这三大核心构架的研究范围来看,是从产品范围扩展为产品与货币范围,最后扩展至产品、货币与市场范围,且每个模型都有典型的推导公式,若仅仅从计算的角度去布置学习任务,学生则会第一眼就被海量的计算量吓倒,因此在学习任务的布置过程中不妨从把握好三大模型的关系角度入手,在明晰了三大模型关系的基础上,计算公式以及相关数据则只看作模型关系的一个变量和辅助计算工具,如此学生就能够有条理的展开自主学习,完成布置的学习任务。课前资料设计完成之后,教师要通过网络课程平台、电子邮件、qq等上传,让学生及时下载展开学习。

2.课堂设计。在翻转课堂实施过程中,课堂设计是以课前设计为基础进行的。在课堂设计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而教师则在课堂中担任引导的作用。课堂设计过程应该基于课前学生的学习状况、学习任务进行,要求教师整合资料,提前通过网络渠道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分析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宏观经济学的实际教学内容,创设情境,设置问题,构建研究项目,在课堂开始时引出课堂讨论的话题,让学生与学生之间以交流的方式拓展思路,教师也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确保学生能够向正确的方向去学习和思考,让学生通过问题、项目等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教学评价。翻转课堂的实施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充分调整课堂、课外学习时间,让学生在学习任务单的引导下展开课前自主学习,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能够通过课堂问题、项目的引导展开进一步的深入学习,进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五、结语

综上所述,宏觀经济学传统课堂教学中存在较多的问题,该课程内容理论性较强,涉及的概念较为广泛,课程深度较大,且传统教学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主,课堂模式太过僵硬,思考模式过于单一,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佳。翻转课堂作为现代应用广泛的新式教学模式之一,在宏观经济学课程中的应用具有显著的优势,要求教师结合宏观经济学的教材及教学难点,做好课前、课中以及教学评价的设计,利用翻转课堂解决教学难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而促进学生高效学习。

参考文献:

[1]苏华山,张运峰,吕文慧.宏观经济学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大学教育,2016,(12):167-169.

[2]张千友.新建本科院校:“翻转课堂”探索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主修经济学课程群222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j].职教论坛,2016,(36):22-26.

abstract:flipping classroom was first put forward by then,the teaching mode has been developed and widely used in all kinds of flipping classroom promotes the formal reform of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idea,effectively integrates the time in and out of the class in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adjusts the classroom and extracurricular learning content,and gives students the space and time to learn promote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conomics classroom is an important course,which has a strong theoretical nature,involving a lot of knowledge points,the application of the flipping classroom teaching model has obvious on this,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macroscopic classics in traditional teaching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urse of economics are analyzed,and the feasibility of applying flipped classroom to macroeconomics classroom is y,the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of flipped classroom mode is proposed.

key words:macroeconomic classroom;flipping classroom;applied research

相关热词搜索: 翻转 教学模式 课堂 课程 宏观经济学 ok3w_ads("s006");

ok3w_ads("s007");

宏观经济分析报告如何写四

ok3w_ads("s005");

经济法论文范文:

经济法的地位

摘要:地位问题在传统部门法领域里往往是被忽略的,或者被认为是不言自明的,因为人们往往认为传统部门法的“地位”不应存在问题。但是,对于经济法之类的新兴部门法,学者一般都认为必须对其地位问题作出说明,于是也就产生了对其深入研究的必要。

abstract: the status of the field in the traditional sectors, law is often ignored, or are considered self-evident, because people tend to think that the traditional sector law "status" should not be a problem. however, new sectors like economic law law, scholars generally agree that to make a note of its status, so also created the need for its in-depth study.

关键词:经济法独立性质

keywords: economic law independence nature

一、经济法的地位

我们通常的讲经济法的地位,实际上是指在整个法律框架、法律体系中,经济法是不是独立的体系,在整个法律体系中它所表现的重要性如何?由于法律体系是庞杂的、多元的法律部门构造而成的。如果经济法是独立的法律部门,则充分说明它在法律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如果经济法在任何层次上都在法律框架下不独立,那就是说明它不是法律体系中的组成部分,在法律结构体系中没有什么地位可言。但是,由于它们各自都在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因此它们在法律框架中的重要程度不尽相同。

二、经济法是独立的

经济法在诸多的法律体系中有着自身的基本原则,但它是完全是独立的,它所表现出来的基本原则是经济法立法的宗旨,也是经济法的核心,首先表现最为突出的是平衡协调原则,是其它法律所不及的,也是不可替代的。其次兼顾各方利益公平原则,和国家宏观调控市场机制相结合原则,更是经济法的灵魂所在。

我们知道,经济和行政法,在调整社会关系中体现出各不相同的国家职能。国家有两个基本职能,通常说一是行政职能,二是经济职能。这两种职能有时表现为各自分离,但有时又表现为相互结合。作为国家行使行政职能的依据是行政法,国家的行政职能的形式来完成经济职能的准则就是经济法。所以我们把民法中的等价有偿、契约自由等原则,在经济法中的某些前提下也可以适用,所以,我们可以总结出这样的结论,经济法是随着经济在民法中逐渐分离出来的。

三、经济法的性质

目前法学界关于经济法性质的理论很多,观点不一各种理论各种学说多种多样,可谓百花齐放。但我认为尽管如此,主流观点则是经济法是以公法性质为主,兼有私法性质的公法。当然还有其他的说法,笔者就看到一种说法是经济法是独立于公法和私法之外的第三法域——社会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经济法是社会法的学说”。这一提法显然和以上两种观点意见不一,但也表现出了“经济法”的独立倾向。

具体的经济法律、法规中既有公法规范,又有私法规范,但这不是公法私法的简单结合。经济法律规范的调整对象是国家协调本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这种经济关系属于公法调整的服从关系,经济法律规范为保障国家经济运行而设立,以国家整体利益为基本着眼点,它调整整个社会的经济运营状态,因此经济法是公法。经济法中的私法规范基国家利益为第一目的,因此不能影响经济法公法的性质。比如说反不正当竞争法在具体的实践案例中反不正当竞争法能保护私人利益,体现了私法的性质,但是反不正当竞争法基本着眼点是市场经济安定发展的秩序,而不是具体经济关系中受到损害的个人利益,其本质还是保护国家公益的公法。从这里可以看出,它既有独立性但也有互补作用。

四、经济与其它部门法之比较

(一)经济法与商法

我国法学界,很早就是“民商分立”和“民商合一”之说。但是,我认为,不论是从商法的源起,还是从商法所表现的内容来看,其码我国目前均没有建立商事法律部门的必要性,从商法表现出的不同形式,不同分类有的把商法合并在民法中,有的把它合并在经济法中去,这是因为随着经济法的发展及社会的多元化使在商法规定的“商人”与民法中的“自然人”和“法人”很难区别,“商人”的身份已经被社会商业化的行为淡化,它已不能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格被区分,既然这样商法存在的基础已不复存在,但现在法学界仍有一些人认为经济法是商法的一部分,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来显然缺乏理论根据和实际依据。

(二)经济法与民法

现在仍然有人把经济法融入到民法中去,或把民法纳入经济法之中这显然是错误的,实际上经济法与“民法”是并存的相邻法律部门,民法调整平等民事主体这间的财产和人身关系,而经济法调整的是社会的协调运行和整体经济利益,其中包括平衡协调原则,社会总体经济效益优先,兼顾各方利益公平原则,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等,他们所表现出最大的特点就是民法重在“个体”经济法,偏于“全局”二者恰可互补,但都不能相互代替。

(三)经济法与行政法

我们知道“行政法”是关于行政权力的组织分工和行使、运作以及对行政权力监督并进行行政补救的法律规范的总称,通俗的说,当国家行政权力日益扩张时,那么,人们就会想方设法来加强对行政权的控制,甚至制约和监督,这就是行政法,但是制约也好,监督也罢,总是要寻找它的合法性,这就是促使行政法在不断完善,不断进步,这样的制约和监督才能更科学,但是,经济法所表现的则不是这样,经济主要目的在于宏观调控,调控的目的是国家为了弥补自由竞争的有序、良性发展,但调控并非限制。

总之经济法的地位问题,一直是经济法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地位问题同体系问题一样,都是把握经济法理论的关键。透过对经济法地位的认识,可以折射出学界对经济法在总体上取得共识的程度。通过对经济法地位的阐述,我们也可以看出,经济法的存在,对于保证国民经济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确保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各方面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我国,经济法出现时间并不长,但在这期间,它对社会经济生活带来的影响却是广泛而深远的。我们在倍感欣慰的同时还应看到,这个年轻的法律部门在各方面仍存在着许多不尽完善之处,因此我们应继续努力,为赢得经济法更进一步的发展而奋斗!

相关热词搜索: 经济法课程论文范文 经济法 例文 地位 ok3w_ads("s006");

ok3w_ads("s007");

宏观经济分析报告如何写五

ok3w_ads("s005");

刘禹希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进行和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统计经济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为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更好地辅助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加强统计经济工作的任务刻不容缓。本文立足于我国统计经济工作的发展现状,分析统计经济工作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

在以往,市场经济的发展主要受政府主导。现如今,主要由市场经济自主发展,政府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状况运用宏观调控加以辅助运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时时刻刻掌握市场经济的发展状况。统计经济工作正是执行这一任务的不二人选,其通过专门的数据统计方法,为国家实时提供市场经济的发展状况,使国家能及时制定宏观调控政策加以监管。

一、统计经济工作的发展现状

虽然我国的统计经济工作相较于国外发达国家发展时间较短,但其发展迅速,自产生发展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在部分工作单位在统计经济工作上还存在诸多需要加以改进的地方。第一,数据的準确性有待提高。统计经济就是围绕经济数据展开工作,从侧面来看,数据统计的准确性无疑是统计经济工作质量的体现。在统计经济工作单位的工作条例中,明文规定了统计经济工作的严谨性、真实性和准确性。但在实际工作中,只有少数工作人员遵守工作条例。多数工作人员为了完成工作,对数据是否具有真实性和客观性没有深入考察,仅仅依靠主观判断对经济数据进行评判和整理。当数据存在不合理情况时,部分工作人员为避免工作麻烦甚至随意篡改和捏造数据。另外,部分工作单位的相关领导既没有对员工的工作情况进行监测,面对员工上报的数据时,也没有认真审核,这些不合理行为造成了经济数据的误差,大大降低了其准确性。第二,统计经济的工作效率有待提高。由于缺乏统一标准,各个统计经济单位、单位工作人员能力、地区实际经济情况等都大不相同,所以各单位上报的经济数据质量都参差不齐,大多统计经济单位存在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主要原因源于统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缺乏科学高效的统计方法。

二、统计经济工作的重要性

统计经济是为国家及国民展现国民经济实际运行情况的重要工具,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应用。许多国外的发达国家对这一工作极为重视,可见其对国家经济的重要性。近年来,我国对这一工作也越来越关注,大力加强了统计经济工作的应用程度。统计经济的统计对象不仅仅局限于经济领域,对社会、自然等各方面都进行综合全面的考查。统计经济工作主要是将国民经济的实际运营情况以数据的方式表现出来。通过经济数据我们能直观明了地观测市场经济的运行状况,是国家制定宏观调控政策的有效依据。一方面,统计经济工作通过各方面的经济数据收集,筛选有效数据,然后分类汇总进行数据统计,形成数据库。其能全面综合地反映我国的经济发展实况。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下,各行各业每天都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市场经济存在众多不确定因素,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加以监管。统计经济在一定程度上能增加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科学性。另一方面,降低市场经济的滞后性,提高国家宏观调控的时效性。通过统计经济对市场经济的实时监控,可以及时发现市场经济存在的安全隐患,使国家能及时制定宏观调控加以调整,确保我国的经济安全。

三、统计经济工作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

作为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据之一,统计经济能否有效开展十分重要。有效的统计经济工作为国家宏观调控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有利于国家宏观调控的顺利开展,反之,错误的经济数据易降低国家宏观调控的成效,使其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甚至在一定情况下产生反作用,危害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我国的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蓬勃发展,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良好景象。这其中不乏统计经济工作作出的巨大贡献。在这一时期,统计经济根据社会、自然、经济等现象及时综合分析出市场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及隐患,为国家制定科学合理的宏观调控政策争取更多的时间,以保证我国股民经济的稳步发展。在统计经济开展工作时,并不仅仅局限于当前的经济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也综合考虑了国家过去的经济发展状况,借鉴其有用经验或吸取失败的教训。另外,统计经济根据当前经济数据对国家的未来经济也做了进一步的预测,从过去,当前和未来三方面综合全面的进行数据统计,使国家在制定宏观调控政策时对市场经济能有一个全局的把控。

众所周知,我国国土辽阔,各地区在经济发展上各有不同,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进行多年的战略规划,所取得的成效微乎其微,而近年来,这一状况有所改善。主要原因在于统计经济工作的深入落实。统计经济工作的工作内容归根结底还是对各地区、各行业的经济进行数据化统计。通过统计经济对各地区、各行业的数据整体分析,国家相关部门可根据数据总结过去区域协调发展工作进程缓慢的原因,及时加以整改,保证各地区之间的经济都能协调发展,国民共同富裕。通过统计经济工作,使国家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无论是在宏观还是在微观上都能合理把控,有利于国家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宏观调控政策,促进我国经济的稳步发展。

各行各业、地区及国家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都不开国家宏观调控的监管与支持。而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直接依据之一的统计经济,在当下也显得越来越重要。虽然目前我国的统计经济发展状况良好,但也存在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这需要国家、统计经济工作单位和统计经济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使统计经济在国家宏观调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关热词搜索: 刍议 经济工作 国家宏观调控 ok3w_ads("s006");

ok3w_ads("s007");

宏观经济分析报告如何写六

(一)宏观调控

1.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国民经济核算中最核心的一个指标,即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国国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及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2.总供给与总需求

(1)总供给,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社会所提供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量,指一个国家全部企业愿意而且能够提供总产出的量。总供给由消费、储蓄、政府收入、进口四部分组成。

(2)总需求,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社会对最终产品和劳务愿意购买并有支付能力的总需求量。总需求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支出、出口需求四部分组成。

只有保持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才能保持国民经济总量平衡,实现国民经济良性循环。

3.宏观调控的目标

宏观调控的目标包括:(1)经济增长;(2)充分就业;(3)价格稳定;(4)国际收支平衡。

(二)财政收支与财政政策

1.财政收支

财政收入作为财政分配的一个方面,它是指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集中起来的货币资金。从我国取得财政收入的形式来看,财政收入可以分为税收收入、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如国家发行的国库券收入、经济建设债券收入等)和其他收入(如各种管理费收入等),可以概括为税、利、债、费四种形式。

财政支出作为财政分配的另一个方面,它是指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的整个过程。政府财政支出包括政府购买支出和政府转移支付,政府购买支出是政府财政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

2.税收与税率

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其政治权力,依法参与单位和个人的财富分配,强制、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税率则是指由国家设置的、税务机关向企业和个人按不同税别征税的比例。

税收所具有的基本特征是:(1)强制性;(2)无偿性;(3)固定性。

3.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的主要手段或工具是政府支出和税收,它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

(三)货币政策

1.货币

经济学通常将货币定义为公众普遍接受的,对商品、劳务和债务的一种金融支付手段。

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货币执行着五种职能:流通手段、价值尺度、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

2.信用和信用工具

所谓信用,就是用契约关系保障本金回流和增值的价值运动,其实质是证明资金买卖双方债权、债务关系的书面凭证,是一种具有法律效力的金融契约。信用一般都具有期限性、流动性、安全性、风险性以及赢利性等特性。

信用工具的种类有很多,包括商业票据、银行票据、债券、股票等。

3.货币政策

调节总需求的货币政策工具有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三种。

(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指商业银行按中央银行的规定,必须向中央银行交存的存款准备金与存款总额之比。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控制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从而影响市场利率和货币供给量。

(2)再贴现率。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贴现或开具合格票据办理贴现时所采用的利率。中央银行通过再贴现率的调整,可以影响商业银行介入资金的成本,调节货币供给量。

(3)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通过买卖有价证券来调节货币供给量。当经济衰退时,中央银行买入有价证券,投放货币,刺激需求,刺激经济增长。反之,当经济过热时,中央银行卖出有价证券,回笼货币,抑制需求,抑制经济增长。

(四)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指流通中货币量超过实际需要量所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经济现象。

通货膨胀按其形成原因可划分为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和结构型通货膨胀。

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价格水平的持续上升,无论是消费需求、投资需求过热,还是政府需求、国外需求过热,都可以引发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上升所引起的价格水平的持续上升。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可以由上游产品价格上涨导致原材料成本上升引起,也可以由工会组织对劳动力市场垄断或其他原因导致工资上涨引起,还可以由垄断企业利用市场优势操纵价格、抬高利润引起,甚至可以由汇率变动使本国货币贬值导致进口产品价格上升引起。

结构型通货膨胀,指在没有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的情况下,只是由于经济结构因素的变动,也会引起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即物价上涨是在总需求并不过多的情况下,而对某些部门的产品需求过多造成部分产品的价格上涨现象。

宏观经济分析报告如何写七

金融危机在影响东莞经济的同时,也给东莞带来了结构调整的好时机。东莞在应对金融危机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东莞的经济恢复并超越了经融危机前的水平。

首先经融危机使东莞的很多企业倒闭了,而倒闭的那些企业都一些无名的、小规模的企业,它们的发展前景并不是那么乐观,这样的企业倒闭了会给东莞的经济带来发展的空间的。

再来,东莞提早部署产业转型升级的措施,防止了经济大起大落,前几年的投资也到了收获期;东莞的生产能力还在,竞争优势还在,加上改革开放30年企业人才储备、配套条件、环境、市场都比较完善,这些都会保证东莞的产业还不至于伤筋动骨,占到东莞经济一半的it产业目前还相对稳定。

而且,在受经融危机影响时,东莞政府、企业、市民的目是一致,都想把经济搞上去,并提出“千人扶千企”。而且政府的“六个10亿”工程带给企业带来了信心。信心比黄金重要。企业家认为政府是站在他们那边的,就坚定了扎根东莞的信心,与政府携起手来一定能顺利渡过难关。

同时,国家做出了迅速反应,先后出台了降低贷款利率、上调部分出口产品退税率、稳定汇率等一系列措施来刺激内需、拉动消费,从宏观面支持企业的发展。东莞居民消费总水平同比上升了。全年物价水平上扬,但东莞居民收支继续增长,居民消费也保持了较强增势。

最后,东莞还利用外资保持持续增长,对外贸易也进入了全面恢复性增长期。东莞鼓励外资企业的成长,鼓励出口。

与危机前相比,东莞更加坚定了东莞经济转型的策略;外资企业增加;企业的质量有所提高。

在发展过程中,东莞也存在着发展空间越来越小、区域发展不平衡、社会管理任务繁重等困难。下一步,东莞将继续抓好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

宏观经济分析报告如何写八

ok3w_ads("s005");

相纪宏

對已经有明确解决方案的问题,金融市场参与者的学习能力和意愿是相当不错的。3月份的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全球央行携手按照2008年的经验进行了史上最大规模的流动性宽松。而市场参与者们也按照经验教训迅速回补头寸,中间甚至连二次探底都没有形成。但是对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金融市场参与者的思考能力和执行能力就差强人意了。例如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一直没能得到合理回答,但参与者们又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非常规货币政策进入后期,宏观金融市场将如何演化?近期国际市场的一些变化,显然与市场参与者们对这个问题的回答相关。

从美联储紧急投放流动性开始,对美联储货币政策和美元货币地位的批评就一直没有断过。近期很多现象似乎验证了这一担忧,例如黄金和比特币的暴涨,美元汇率以十年来最快的速度下跌等等。应该说,美元的国际定价货币地位是一个非常重大的问题,如果对美元的信心受到影响,我们习以为常的很多经济金融模式将被颠覆。但是回顾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的故事,我们会发现类似的担忧在2009年也出现过,而且严重的多。当时不仅出现了美元汇率的大幅度下跌和黄金大幅度上涨,而且原油、铜等工业品甚至连一些农产品价格都出现了大幅波动。金融市场对美元的信心极其虚弱,逃离美元做多新兴市场成为全球基金经理的热门话题。然而虽然美联储此后又采取了数轮宽松政策,美元大通胀却迟迟没有到来,给宏观经济学家们留下了许多至今还在热烈讨论的谜题。

对这个问题,我们不是宏观经济学家,只是交易员,所以更倾向于提供两个市场参与者的视角。我们一直认为衡量分析市场参与者的行为需要尽可能全面,对美元的全球货币循环,离岸美元是非常重要的部分。我们注意到2009年前后一个很大的变化是随着全球化的加深,新兴市场普遍获得了大量的美元资产,新兴市场的金融机构管理美元资产普遍偏保守,而且多为顺差国,因此天然形成了一个蓄水池,参与美元大循环的效率较低。另一个因素是随着金融监管的加强,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保险等普遍被施加了严格的风险资本要求,形成了大量的安全资产需求,美债由于其得天独厚的收益率优势,一直有很旺盛的需求。这两个因素使得离岸美元大多是发挥了储蓄功能,而不是货币流转效率较高的支付功能。可以想象,如果货币金融系统里有大量只储蓄不消费的参与者,通胀肯定很困难。

那么后疫情时代这些因素可能改变吗?我们的观点是当前的风险较2009年有升高,但还未形成威胁。我们最担忧的趋势是全球化的止步或者逆转,使得新兴市场对积累美元不再有兴趣。另一个因素是投资者对美元资产尤其是美债的观点。一些参与者认为,在当前位置美债已经完全丧失了收益功能,只有避险功能。如果顺着这个方向推演传统的60:40或者风险平价基金的行为,一个天然的推论是,以避险功能而言,长期债券显然比短期债券效率高得多,如果美联储进行收益率曲线控制更是如此。所以,实盘投资者对美债的避险功能的看重,反而有可能促成他们抛售短期美债,给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增加阻力。

如果问题的症结在于流动性过剩和美元资产吸引力下降,美联储是否有能力在情况稳定之后退出?一些乐观的参与者认为近期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的下降意味着美联储已经在退出了,但我们注意到美联储只是退出了外国央行互换部分,而这部分流动性现在已经有足够充裕的途径填补,美联储退出后美元汇率和货币基差都是下降的,也就是离岸美元还在持续宽松。更进一步说,我们对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常态化甚至退出都抱着比较悲观的展望。回顾2009年以后的历史,在整个经济社会已经深度货币化的情况下,每次欧美央行的收紧尝试,往往都会对金融市场某些部分形成冲击,进而动摇货币政策制定者的决心。2006年日本央行,2008年欧央行和2015年以后美联储的多次尝试无不如此。

相比之下,中国宏观调控部门的思考显然更长远,执行力也明显胜出。我们还记得2008年为了刺激国内需求而推出的四万亿刺激政策,虽然有效挽回了经济滑坡,但是其无序发展也催生了通胀,促成了金融市场投机情绪蔓延,更为严重的是形成了地方政府债务杠杆刺激模式。所以,当央行开始针对金融市场的投机情绪,调整货币政策步调,遏制了不切实际的流动性预期的时候,我们不应该感到惊讶。更何况从财政的角度,宏观调控部门仍然在加码试图催生实体经济的需求,只是不希望看到这部分努力滞留在金融市场和房地产而已。这种宏观调控模式可能是中国独有的。我们此前提到,中国央行相比完全进行价格调控的欧美央行有一个很大不同,那就是不受传统的货币银行理论桎梏,可以花更多力量进行结构性调控。所以在流动性调控上,欧美央行的行为模式是以超量的流动性催生需求,而中国央行可以针对行业进行指导。

图:2009年前后美元和欧元的国际地位消长

资料来源:国际清算银行工作论文

所以,接下来对宏观流动性的观察应该看得更细,而不是更远或者更深。行业、主题、流动性和市场情绪的互动可能会更加微妙,应该结合市场的微观行为理解。例如,有些参与者认为股市交易量的增加意味着超额资金仍在堆积进入股市,但是我们注意到,a股机构投资者中,由于机构营销特点,新基金最受追捧,这不仅促成追涨杀跌,也使得资金进一步向表现较好的龙头板块和龙头股集中,进而放大波动。此外,量化策略近年来在a股市场兴起,尤其是一些高频策略例如t+0策略,更倾向于在趋势型市场进一步放大波动,增大交易量。

如果6月份还可以说一些参与者在犹豫疫情的变化,那么7月份开始,如何调整头寸以适应后疫情时代的变化,已经是一个必须认真看待的主题了。如前所述,国内的货币政策走的最前,已经纠正了一些对宏观流动性不切实际的期望。但是具体到某些结构和主题上,有一些领域还在享受流动性和风险偏好溢出。股票市场可能是其中之一,但是随着市场的演化和参与者不断修正认知,这些预期可能都会被很快纠正。例如,本次股票牛市的热门主题,爆款公募基金申购所代表的增量资金入市,其实市场参与者们很快发现,投资者们申购爆款公募基金时也赎回了不少存量老基金,所以存量资金博弈的色彩很重,并不是单纯的增量资金。

当前的宏观政策和经济复苏状态仍有利于权益类资产。随着市场投资者逐渐将疫情和美中关系视为中性的风险,市场的主要矛盾已主要在微观层面:权益类资产的资金流动情况和结构性的估值高企,后者同时也是前者的一个阶段性结果。如果资金流动的方向和特点不变,结构性的估值高企可能一直存在,但不意味着全市场都会泡沫化,也就是说市场仍然提供了很多的投资机会,不必担忧2015年的情形再现(即便是2015年6月,部分蓝筹股的估值依然处于一个合理甚至是便宜的估值水平)。近期的公募基金募集情况和大小非股东的减持力度与2015年5月接近,同时ipo的融资规模也创了2015年以来的新高。资金的供需情况一般很难解释短期内市场涨跌,但从中长期维度可能对估值中枢是有解释意义的。

行业方面,a股优质赛道的估值溢价较大,中长期性价比不足,但在当下公募基金加速入市驱动下短期趋势性依然较强,且博弈成分较多。尽管高估值不是卖出的理由,但波动率的加大提示我们在该类资产需要更多控制风险。

债券方面,从我们与市场的交流中,我们感觉越来越多的参与者开始倾向于用正常的货币政策思维去看待国内债券了。目前债券的收益率处在一个比较均衡的区间,而且已经有参与者们开始基于长期价值观点开始配置债券。虽然交易情绪上,偏淡的交易量和狭窄的波段显示交易盘可能逐渐丧失了兴趣,但这可能是一件好事。

相关热词搜索: 蔷薇 笔记 交易 ok3w_ads("s006");

ok3w_ads("s007");

相关范文推荐

    有关宏观经济分析报告范本(二篇)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报告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报告范文,希望大家能

    如何写宏观经济分析报告范本(九篇)

    报告材料主要是向上级汇报工作,其表达方式以叙述、说明为主,在语言运用上要突出陈述性,把事情交代清楚,充分显示内容的真实和材料的客观。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

    有关宏观经济分析报告(5篇)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写报告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报告

    精选宏观经济分析报告汇总(八篇)

    在当下社会,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报告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最新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

    二年级四个太阳说课稿(精选10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

    推荐宏观经济分析报告通用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报告优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

    如何写宏观经济分析报告(精)

    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写报告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最新报告范文,

    关于宏观经济分析报告通用(3篇)

    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报告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报告。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

    如何写宏观经济分析报告汇总(6篇)

    报告材料主要是向上级汇报工作,其表达方式以叙述、说明为主,在语言运用上要突出陈述性,把事情交代清楚,充分显示内容的真实和材料的客观。报告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

    精选宏观经济分析报告怎么写(4篇)

    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报告吗?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优秀的报告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