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体积与体积单位教案设计(实用16篇)

时间:2023-12-14 作者:JQ文豪

通过编写教案,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接下来是一些五年级教案的经验总结,希望能对你有所启发。

五年级数学体积与体积单位教案设计(实用16篇)篇一

1、使学生感悟体积的空间观念,建立体积概念,掌握常用的体积单位的意义;学会用体积单位来描述物体的大小;能合理估计物体的体积的大小。

2、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交流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经历物体体积概念的形成过程,体验和感悟空间观念。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学习,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建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形成体积概念。

两人一份学具(1立方分米和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模型);三把米尺等。

一、抓住体积概念本质,就地取材,创设生活情境。

师:“同学们,现在你们观察一下自己的抽屉,说一说你们抽屉里有些什么?”

师:“估计一下,你们现在的抽屉还能放些什么?能放多少?”

师:“为什么你们的抽屉还能放东西,说明什么?你能用一句话说一说吗?”

师:“抽屉没塞满说明抽屉还有空间,如果东西放满了,也就没有空间。从有空地儿到没有空间说明什么?”

师:“书包可以把抽屉的空间占了,几十本书也能把抽屉的空间占了,放上一箱的酸奶同样也可以把抽屉的空间占了。……说明什么?”

物体都会占空间,大家举例说一说物体占空间的现象。

师:“物体都会占空间,是不是物体所占空间都一样呢?”

师:“物体所占的空间大小不一样,有的物体占空间大些,有的物体占空间小些,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教师板书: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二、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创设精准的问题情境,探索学习常用体积单位,深化理解物体的体积概念。

师:“物体占空间多,那个物体的体积就大,物体占空间少,那个物体的体积就小。”

师:“拿出你们的书包或新华字典,摸一摸它们的大小,感觉一下自己书包或新华字典体积的大小。”

师:“想一想,你能用手比划着告诉你的同桌,你的书包或字典有多大吗?试一试。”

学生活动后,点同学分别到讲台上比划着告诉大家自己的书包或字典的大小。

师:“你们知道他们的书包有多大了吗?”

师:“谁能用打电话的形式告诉我,他们的书包有多大?”

师:“想出办法来了吗?其实我们不是没有办法,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39面,看一看书,再想一想,然后大家议一议,找到方法了就告诉老师一声。”

设计意图:其一、问题情境是引导学生有效学习的保证,从学生的知识起点创设出学生的问题情境能较好的激发学生的探究学习的动力。学生在认识了体积概念后,用直观形式来描述物体体积应该说是不成问题的,用手势比划一个物体的大小,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经验是非常丰富的,而用电话的形式来告诉老师物体的体积,对没有学习体积单位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描述物体的体积需要个标准,而这个标准便是体积单位,因为学生没有这个标准,所以学生完不成用电话的形式告诉别人物体的体积,也因为需要,学生的探究欲也越强,此时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本会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其二、学生的学习目的不仅是从教师那得到解决问题的结果,他们需要的是形成学习的动力和学习的方法,指导阅读教材,学会自主学习也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这一环节的设计体现了教学对学生学习的兴趣的鼓动性和对学习方法的指导性。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要用到体积单位,如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它们都是描述物体大小的体积单位。书上是怎样规定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的?找出来,并说一说。”

观察1立方分米和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模型,然后再用手势比划一下它们的大小。同一小组的同学可以互相进行学习。

学生自由活动,探索和体验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大小。

全班交流自己探索学习的情况。

师:“1立方厘米是怎样规定的?用手势比划一下,说一说什么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

师:“1立方分米是怎样规定的?用手势比划一下,说一说什么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分米?”

师:“1立方米是怎样规定的?用手势比划一下,说一说什么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米?”

师:“1立方米,大家比划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我们可以一起来做。我这儿有三把米尺,我让几个同学和我一起,用这几把尺借助教室的一个墙角共同来做一个1立方米的空间。”

师:“1立方米的空间到底有多大,老师想让几个同学站到我们做的这个1立方米的空间里去,看一看可以站多少同学?”

师:“大家不站不知道,现在我们的同学进去了,发现没有,1立方米的空间还真不小,整整一个小组的人都能挤进去,大家明白1立方米了吗?现在大家再估一估1立方米的空间可放多少物品?”

师:“你们能用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等常用的体积单位来描述物体的大小吗?试一试估计一下身边物体的大小。”

学生交流尝试用体积单位描述身边物体的大小。

三、引导学生反思整理,形成体积概念。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哪些知识?哪些知识你觉得很重要?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你还想知道有关体积的哪些知识?在今天的学习中,你最感兴趣的学习活动是什么?”

四、启发课后观察操作,深化巩固课堂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

师:“今天大家的学习很投入,也学了不少有关物体体积的知识,我也很高兴。其实学习不单是在课堂上学习,也可以在课外学。比如今天学习后,大家就可以去观察一下生活中的一些物品所占空间,想一想怎样用今天所学的体积单位来描述它,如一枝钢笔大约有20立方厘米等。”

师:“课后,同学们也可以做一个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和一个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比较一下1立方分米和1立方厘米的大小。我相信同学们的课外学习会比课堂上更认真,更投入,会有很多发现和收获。”

设计意图:将学生的学习从课堂引到课外,由他主学习转到自主学习应该是教师教学的一种境界,是教师终身追求的目标。有效的教学需要我们在设计中去预设,在实践中去尝试。

五年级数学体积与体积单位教案设计(实用16篇)篇二

这节课主要是教学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让学生学会根据进率进行相邻体积单位的换算并与学过的长度单位,面积单位进行对比。

在教学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主要是通过计算和观察得出的。本节课导入环节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展开教学,我安排了关于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间进率的复习,以唤起学生关于单位间进率的学习经验。在单位间进率换算的教学环节则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进行推算。适当的引导学生把学习过的知识、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并且通过学生的思考、研究去探索发现新知识。学生对猜测的结果进行验证,兴趣很浓厚,大部分学生能通过自己或合作探究出进率是1000的。通过猜一猜,发挥学生主动性,提高学习趣味性、吸引他们求知欲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计算,自主探索得出“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的结论;同时,及时引导学生回顾得出这一结论的方法与过程,用类比、迁移的方法,放手让学生根据探索中得到的经验自主进行推算立方米与立方分米的进率,不仅掌握了数学知识,而且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接着,我安排了相应的练习。在练一练处理中突出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概括能力的培养,体积单位名数的改写虽然是新知,但是学生已有面积单位名数的改写作基础,独立解答这类新知并不困难,因此这一层的教学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在尝试了几题的基础上概括出解题的一般方法。

文档为doc格式。

五年级数学体积与体积单位教案设计(实用16篇)篇三

人教版数学第十册第29页——30页的内容及相应的练习题。

1、通过实验探究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经历长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体积计算公式。

3、培养学生动手拼摆能力,观察、归纳推理能力。

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体积公式的应用。

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每排个数、排数、层数和长方体长、宽、高之间的关系)。

学生分成2人小组,每组准备一些数量的小正方体、练习题单。

一、直接导入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常用的体积单位,今天我们来探究长方体的体积求法。

板书:长方体的体积。

二、猜测、为学生指名探究方向

1、课件出示:一个长方体。师:你有什么方法能知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

2、课件演示:把长方体切割成一个个的小正方体,数出每排个数、排数和层数;并用每排个数×排数×层数=总个数(即体积数)。

3、师:

(1)数小正方体个数的方法能解决所有的长方体体积问题吗?看来有必要得出一个求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2)猜测一下长方体的体积可能和长方体的什么有关?

4、课件演示,让学生理解长方体的体积与长方体的长宽高都有关系。

三、探究体积公式推导过程

1、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用小正方体通过拼摆,来探究一下长方体的体积和长宽高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

2、同桌合作:课件出示:合作要求:

(1)齐读要求。

(2)先摆,再观察,最后再填表。

3、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4、全班交流:

(1)小组汇报结果。

(2)观察表格思考:你有什么发现?同桌先互说。

(3)全班交流发现。

结合学生的回答,观察一个摆好的长方体,理解每排个数、排数、层数和长宽高之间的对应关系。并多抽几个学生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

5、师:你能推导出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了吗?学生回答,教师适时板书: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v=abh。

6、回顾刚才的推导过程,同桌互说。

7、及时练习:出示一个长方体的文具盒。

师:要求这个长方体文具盒的体积要知道什么条件?教师给出长宽高,学生计算,强调书写格式。

四、课堂练习

1、口算填表(见题单)。

2、小法官:

(1)两个体积相等的长方体,它们的长宽高一定相等。()

(2)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都扩大到原来的2倍,它的体积就扩大到原来的2倍。()

3、建筑工地要挖一个长50米,宽30米,深50厘米的长方体土坑,一共要挖出多少方的土?(在工程中,1m3的土、沙、石等均简称“1方”)

4、考考你:下列长方体的体积各是多少立方厘米?(小正方体的棱长1厘米)(见题单)

五、小结下课

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方法和知识两个方面来说)板书:长方体的体积长方体所含体积单位的数量=每排个数×排数×层数;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v=abh。

1、对推导过程的关键地方突出不够,即,每排个数、排数、层数与长方体的长宽高的关系理解说理不够,应该让学生多说,还可以通过课件演示一下。

2、教师语言还不够准确、精炼,提出的数学问题还可以更加准确具有指向性,对于关键地方的引导还不够合理。

3、应该板书出:1立方米=1方。加强学生对两个单位关系的理解。

4、本节课对于时间的安排差不多,比以前的课堂要合理得多,基本上是按照预定的时间完成的,这是我本节课最满意的地方。

五年级数学体积与体积单位教案设计(实用16篇)篇四

1、()叫做物体的体积。常用的体积单位有()、()、()。

2、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它的底面积是(),体积是()。

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它的底面积是(),体积是()。

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它的底面积是(),体积是()。

3、单位大小的感知。

举例:1立方厘米的物体;1立方分米的物体;。

1立方米的物体。

一个花圃的`面积约是10();一瓶药水重60();。

一个仓库的体积是125();一间教室的面积约是48();。

一堆沙的体积是1.98();一瓶墨水体积是约60();。

微波炉的体积约是45()。

五年级数学体积与体积单位教案设计(实用16篇)篇五

1、结合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观察、操作、探索的过程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抽象概括、归纳推理的能力。 教学

使学生理解长方体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理解长方体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小正方体若干个 教法学法 合作法、讨论法

教学环节 第一次备课 动态修改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长方体的体积的计算。 (小本的字典,体积小)

(分割成若干个小正方体,再比较,求长方体的体积就是求长方体所含有多少个这样的体积单位。)

1、学生猜想

一个物体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呢?

(1)长、宽相等的时候,越高,体积越大。

(2)长、高相等的时候,越宽,体积越大。

(3)高、宽相等的时候,越长,体积越大。

与长、宽、高都有关系。

大胆猜测长方体的体积怎样计算

学生猜想: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2、动手实践操作

这个猜想正确吗?下面就请同学们通过实验去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

课件出示记录表。(课本29页)

(1)提出小组合作要求

请同学们小组合作,用你们手中的1立方厘米小正方体拼成形状不同的长方体,每拼成一种就记录下它的长、宽、高和体积各是多少,然后计算出来验证刚才的猜想是否正确。

(2)小组合作学习

(3)小组派代表汇报

生:把4个正方体摆成1排,每排4个,摆1层。这个长方体的长是4厘米,宽是1厘米,高是1厘米,体积是4立方厘米。

五年级数学体积与体积单位教案设计(实用16篇)篇六

1、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了解体积与容积的实际含义,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在操作、交流中,引导学生掌握在不同环境中比较体积大小的多种方法,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

3、在动手操作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体积与容积》是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的基础上,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之后的教学内容。这一内容是进一步学习体积的计算方法等知识的基础,也是发展学生空间基础观念的重要载体。对以后学习长方体体积的计算以及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有着重要铺垫的作用。

重点: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难点:理解体积和容积的联系和区别。

动手操作、观察、实验。

量杯、红薯、土豆、一个水壶、一个保温杯、一个塑料水杯、一个大的长方体盒子、一块香皂、苹果、橡皮泥、用小正方体拼插的形体等。

(课件播放乌鸦喝水的动画片断)在学生观看后引导学生思考:

师:乌鸦想到什么办法喝到水?

师:为什么投入石子水面就会升高?

生:水占的空间,石子也占空间,石子占的那部分的空间把水挤压上去了。

(板书:占空间)。

设计意图:这个动画片与本节课所学有共通之处,用它引入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石子和水都占空间,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现象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

师:(教师出示一个粉笔盒)找一找比粉笔盒占空间大的物体?

生:课桌占的空间比粉笔盒占的空间大。……。

师:再找一个比粉笔盒占空间小的物体?

生:橡皮占的空间比粉笔盒占的空间小。……。

师:看来,物体不仅占空间,还有大小之分。(板书:大小)。

师:在数学上,我们把粉笔盒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粉笔盒的……。

生:体积。

师:(教师出示实物)水杯的体积呢?铅笔盒的体积呢?苹果的体积呢?

生:水杯所占空间的大小就是水杯的体积。……。

师:我们说了这么多物体的体积,你概括一下究竟什么是物体的体积呢?

生: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聊天式”的教学活动,体现了一种“双主体”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看、找、想、说等活动中,体验“物体占空间的相对大小”,感悟出“体积”的内涵,在教师的追问中,学生在不经意间对“体积”的概念已经有了深刻的认识,教师轻松,学生活泼,一个和谐、平等、民主的气氛悄然形成。

师:(教师端出装有保温杯、塑料水杯、一个长方形较大的空盒、香皂、苹果的一个托盘)比一比这些物体的体积。

生1:苹果比保温杯的体积大。

生2:在这些物体中,长方形盒子的体积是最大的,香皂的体积最小。

师:这么快就计较出来了,你们用了什么方法?

生:看出来的呗!

师:体积差距较大的物体,我们可以一眼看出来谁的体积大,谁的体积小。

(板书:看)。

师:(教师拿出一个土豆和红薯)说一说谁的体积大?学生说法不一。

师:看不出来,想想办法,你有什么好办法?

生1:称一称哪个重,那个的体积就大。

生:2:我不同意,长方形的空盒子比苹果轻,但长方形空盒子的体积大,不信你掂一掂。

生1:(学生1掂一掂,感到苹果比长方形的空盒子重,但明显看出是盒子的体积大。)我错了。看来,物体的体积是指所占空间的大小,和物体的轻重无关。

生3:在杯子里放满水,然后放入土豆和红薯,看看哪个量杯溢出的水多,哪个物体的体积就大。

师:是受了乌鸦喝水的启发吧。

生4:给2个容器倒同样多的水,把土豆、红薯放进水里,比哪个水上升的多。

师:你们想用谁的方法?你们想亲自动手试一试吗?做实验,我们要注意什么呢?

生1:两个容器倒的水一样多。

生2:放物体要轻轻地放,防止水溅出。

生3:比水上升的高度。读数时,要平视。……。

小组合作:每4人为一组,工具:两个量杯、一桶粉红色的水、一个土豆、一个红薯等。小组分工合作,再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到实验是科学的、合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师:你们的结论是什么?你们是怎么发现的?

师:为什么看谁的水上升的多,谁的容积大?

生:水上上升的体积就是物体的体积。

师:对于2个不规则的物体,大小差不多,如何比较谁的体积大?

生:测量。

师:可以运用转化的思想通过测量比较它们的体积。看来测量也是一个好办法呀。(板书:测量)。

设计意图:在用排水法测量土豆和红薯的实验中,实验的步骤、实验的注意事项,都由学生决定的。充分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感受体积差距较小的不规则物体,运用转化的思想通过测量比较体积的大小,为后续为今后学习不规则物体体积埋下伏笔。

(1)师:同桌比较手中由不同个数的小正方体组成的各种形状的几何形体体积的大小。(包括长方体、正方体以及不规则的形体)。

师:你们是怎么比较的?

生1:我们的两个形体的体积差别较大,直接看就比出来了。

生2:我们采用数小方块的个数,哪个个数多哪个体积就大。

生3:(举起两个长方体)我们也是数的,但不是一个一个数的,而是先看看有几行,每行有几个,共有几层,相乘得出来的。

师:数的好,数的有策略。(板书:数)。

设计意图:认识到规则的几何形体,可以利用“数”小方块的方法比较体积大小。学生不同策略体现,渗透体积的计算方法。

(2)在实物投影下展示学生手中由12块小正方体拼成的不同形状的几何形体,感受到体积相同的物体,形状有可能不同。

(3)师:大家猜测一下,老师手中由6个小正方体组成的几何形体和刚才12块小正方体拼成的几何形体哪个体积大?引导学生思考仅仅通过数量比较体积的`大小是片面的,还要注重每个小正方体的大小是否一致,从而体会体积单位产生的必要性。

设计意图: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集体交流。试验演示得出不同物体集体大小比较的不同策略。希望学生对物体体积的感受逐渐丰满、立体。

师:(教师指一指桌上的托盘)请大家看看,这里有容器吗?

生:水杯、保温杯、空盒子都是容器。

师:你身边还有容器吗?

生:教室是一个容器。……。

师:这些都是可以容纳物体的物体,它们都是容器。

师:(教师出示一个塑料水杯和一个保温杯。)大家猜猜哪个杯子盛的水多?

生1:保温杯的体积大,所以保温杯盛的水多。

生2:看里面,容器内部空间大,容纳的水才会多,所以塑料水杯盛的水多。

师:两个观点,到底谁正确呀?谁有好办法?

生:给一个杯子倒满水,倒到另一个杯子中,看一看水是否溢出来。

学生演示:给塑料杯倒满了水,把水倒到保温杯里,水溢出来。

生1:老师!塑料杯的容积比保温杯的容积大。

生2:两个杯子的容积不一样,塑料杯的容积大,保温杯的容积小。

生3:物体的体积大,并不能说明它的容积就大。

师:什么是保温杯的容积?塑料杯呢?

生:保温杯所能容纳水的体积就是保温杯的容积。塑料杯所能容纳水的体积的体积就是塑料杯的容积。

师:什么是茶叶罐的容积呢?氧气罐的容积呢?

师:什么是容器的容积?

生: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就是容器的容积。(教师板书)。

师:容器所能容纳的物体只能是水吗?如果不是,举例说一说。

生:可以是液体、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气体。

师:“所能容纳”是什么意思?

生:“所能容纳”就是“最多能容纳”,再多一点就冒出来了。

设计意图:用直观演示法和谈话法,让学生认识固态、液态、气态的物体都是有体积的,知道什么是容积并重点理解概念中的关键词,丰富学生对于体积实际意义的认识,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

容积和体积有何不同?举例说明。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想法,教师加以引导。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白体积和容积的区别和联系,一个指外部空间的大小,一个指内部空间的大小;有的物体有容积,有的物体没有容积只有体积;体积大的物体容积不一定大。

师:这节课我们一直在研究什么呢?

1、玩一玩。

设计意图:这一个活动,主要是让学生体会到同一个物体虽然形状发生了变化,但体积保持不变,以加深学生对体积概念的理解。

2、“练一练”第2题。(教材第37页的内容)。

用相同数量的硬币分别垒成下面的形状,哪一个体积大?为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经验,在观察中进一步体验物体体积的大小。必要时可以组织学生搭一搭,增强实际体验。

3、“练一练”第5题。(教材第37页的内容)。

谁搭的长方体体积大?学生先观察,然后计算说出理由。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活动,既然学生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又为后面学习计算长方体体积做了铺垫。

五年级数学体积与体积单位教案设计(实用16篇)篇七

2.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3.能正确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不同.。

使学生感知物体的体积,初步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体积观念.。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1米、1分米、1厘米,这是什么计量单位?

2.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这是什么计量单位?

二、探究新知.。

我们了长度和长度单位,面积和面积单位.今天我们要一个新概念:体积和体积单位.(板书课题:体积和体积单位)。

(一)实验观察,建立体积概念.。

1.教师演示实验:

第一步:出示有杯水的玻璃杯,在水面处做一个红色记号.。

第二步:在水杯中放入一块石头,在水面处做一个黄色记号.。

第三步:拿出石块后,再放入一大些的石块,在水面处做绿色记号.。

汇报归纳:水杯中放入石块后,石块占据了空间,把水向上挤,水面向上升.。

石块大占据空间大,水面上升得高;

石块小占据空间小,水面上升得低.。

2.学生分组实验.。

实验方法:

第一步:拿出装满细沙的杯子,把细沙倒在一边.。

第二步:把一木块放入杯子里,再把倒出的沙装回杯子里.。

第三步:把杯中细沙倒出,把一大些的木块放入杯子里,再把倒出的沙装回杯子里.。

观察思考:出现了什么结果?这说明了什么?

汇报归纳:放入大木块,外边剩的沙多;放人小木块外边剩的沙少.。

这说明木块也占据了杯子的空间.木块大占据空间大,木块小占据空间小.。

3.总结两次实验结果.。

教师提问:以上的两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学生归纳:物体都占据空间,物体大占据空间大,物体小占据空间小.。

教师明确: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

4.比较物体体积的大小.。

实物比较:字典和大词典桌子和椅子水桶和茶叶桶课本和练习本。

(教师出示一组体积接近的物体)提问:这两个物体谁的体积大?

(二)认识体积单位.。

教师指出: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有时只凭感觉是无法判断出谁大谁小的,这就要我们。

精确地计量物体的体积.计量体积就要用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

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板书)。

1.认识1立方厘米(出示一块1立方厘米的体积模型)。

这就是体积为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

分组观察,然后汇报:你知道了什么?

看一看:1立方厘米的体积比较小,是正方体.。

量一量: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的棱长是1厘米.。

说一说: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厘米(板书)。

想一想: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物体比较小.。

议一议:哪些物体计量体积时使用立方厘米比较恰当?

2.认识1立方分米.(出示一块1立方分米的体积模型)。

这就是体积为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

分组观察,然后汇报:你知道了什么?

看一看:1立方分米的体积大一些,是一个正方体.。

量一量: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的棱长是1分米.。

说一说: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板书)。

想一想:体积是1立方分米的物体比1立方厘米的物体大.。

议一议:哪些物体计量体积时使用立方分米比较恰当?

3.认识1立方米.。

思考:什么样的物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

(板书:棱长1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

议一议:哪些物体计量体积时使用立方米比较恰当?

4..比较:这三个体积单位的共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

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又有什么不同点呢?

长度单位:线段。

面积单位:正方形。

体积单位:正方体。

(三)计量物体的体积.。

怎样用这些体积单位计量物体的体积呢?

计量物体的体积就是一个物体里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它的体积就是多少。

(四)反馈练习.。

1.看图说出物体的体积.。

2.用12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木块摆成不同形状的长方体.它们的体积各是多少?

(都是12立方厘米.不论物体是什么形状,含有几个体积单位,它的体积就是多少)。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了哪些知识?

四、随堂练习.。

1.填空.。

一块橡皮的体积约是8()。

一台录音机的体积约是20()。

运货集装箱的体积约是40()。

2.连线:学校主席台的体积24立方厘米。

书包的体积24立方米。

碳素墨水盒的体积24立方分米。

3.说说身边的物体的体积大约是多少?

五、课后作业.。

下面的图形都是用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的,说出它们的体积各是多少立方厘米?

六、.。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五年级数学体积与体积单位教案设计(实用16篇)篇八

1、知道体积、容积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知道常用的体积单位及其所占空间的大小。

3、会进行体积单位和体积单位,体积单位和容积单位之间的改写。

4、知道物体中所含有的体积单位就是它的体积。

教学重点:理解体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小故事,故事里蕴藏着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数学知识,请仔细听。

师:淘气为难了,拿苹果还是拿鸭梨呢?这节课我们帮淘气想个办法,让他分辨出大小。

(一)认识体积。

1、说一说。

生:……。

师:谁能联系身边的物体,也像这样说说看。

生:纸箱所占空间大小叫纸箱的体积。

师:你能概括一下,究竟什么是物体的体积吗?

生: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体积。

(教师小结并板书: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2、比一比。

生1:我的苹果体积大,他的橘子体积小。

生2:我的铅笔盒体积小,他的铅笔盒体积大。

(有的学生说红薯体积大,有的学生说土豆体积大,还有的没有发表意见。)。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交流。)。

师:谁愿意先说?

生1:掂一掂哪个重,那个的体积就大。

生2:放进盛有一样多水的杯子里,谁水面上升的高谁的体积就大。

生3:把土豆和红薯放到同样大的杯子里,再各倒入200毫升的水,谁的水面高谁的体积就大。

师:把无法用观察的方法比出体积大小的物体放入水中做实验,可以知道它们的体积大小。下面,咱们就分四人小组,利用桌面上的工具,进行实验。

生1:我们实验的步骤是把土豆、红薯放到同样大的两个烧杯里,然后每个杯子里都倒入200毫升的水,结果放红薯的烧杯水面上升到370毫升,放土豆的上升到360毫升,我们组认为红薯的体积大。

生2:我们组先把两个烧杯各放入150毫升的水,再把土豆红薯分别放到烧杯里,观察水面升高情况,得出也是红薯体积大。

生3:我们组用一个烧杯做的实验,首先在烧杯里放200毫升的水,把土豆放进去,看到水面停在360毫升刻度上,拿出土豆再放红薯,水面停在370毫升。说明红薯体积只比土豆大一点点。

师:电脑博士也做了这个实验,看看它和你们想的一样吗?实验的结果怎样?你有什么发现?(课件展示实验过程。)。

生:……。

(二)认识容积。

1、认识容器。

(教师出示500毫升可乐瓶,200毫升茶叶盒,50毫升墨水瓶,学生上台操作。)。

师:排的对吗?可乐瓶能用来做什么?

生:盛可乐、盛水、盛色拉油……。

师:茶叶盒呢?

生:装茶叶。

师:像这类可以用来盛放东西的物体,我们称之为容器。(板书:容器)。

2、感知容积。

生:……。

师:你能从生活中举例,也像这样说一说吗?

生1:塑料桶装满水,水的体积就是桶的容积。

生2:茶杯里盛满水,水的体积就是这个茶杯的容积。

师:谁能总结一下,什么是容器的容积?

生1:杯子里水的体积就是杯子的容积。

生2:容器里所盛物体的体积就是他的容积。

(教师小结并板书: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容器的容积。)。

生:不同意,因为水没装满。

生:可乐瓶容积大,墨水瓶容积小。

师:你还能找出生活中的两个容器,并说出哪个容器容积大,哪个容器容积小吗?

生:教室里的纯净水桶容积大,我喝水的瓶子容积小。

3、比较容积相近的容器的大小。

(出示标有1号、2、号标签的两个瓶子:一个是果粒橙瓶子,一个是康师傅绿茶瓶子,商标都已撕去。)。

师:它们谁的容积大?谁的容积小?你能设计一个实验来解决这个问题吗?下面咱们分小组解决这个问题。

生1:如果有商标就好了,上面有容积,一看就知道,可是现在没有商标,我们组把l号瓶里装满水,再把水慢慢倒进2号瓶,倒满后1号瓶还有剩余,说明1号瓶容积大。

生2:瓶口太小倒水不方便,我认为把两个瓶子都装满水,倒进同样大的两个烧杯里,看水面的高度就可知道他们的容积大小。

师:你认为哪一组设计的方法最简便,最容易操作?那就请你们上台来演示。

(学生实验。)。

师:刚才,我们一起研究了物体的体积和容积,还掌握了比较它们大小的方法。下面我们来轻松一下,做个闯关游戏。

第一关:课件出示教材第42页插图。

生:……。

师:他们的说法你同意吗?

说说你的想法。

生:……。

第二关:,课件出示教材第42页练一练第1题。

师:你能想出结果吗?如有困难可用实验方法亲自捏捏看。有结果了吗?

生:我认为一样大,因为一块橡皮泥不管捏成什么样,还是它自己。

第三关:课件出示教材第42页练一练第2题。

师:谁愿意先说?

生:……。

生:有可能,小明的杯子小可以多倒几杯,小红杯子大就要少倒几杯。

师:说得很有道理。

五年级数学体积与体积单位教案设计(实用16篇)篇九

1、()叫做物体的体积。常用的体积单位有()、()、()。

2、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它的底面积是(),体积是()。

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它的底面积是(),体积是()。

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它的底面积是(),体积是()。

3、单位大小的感知。

举例:1立方厘米的物体;1立方分米的物体;。

1立方米的物体。

一个花圃的`面积约是10();一瓶药水重60();。

一个仓库的体积是125();一间教室的面积约是48();。

一堆沙的体积是1.98();一瓶墨水体积是约60();。

微波炉的体积约是45()。

文档为doc格式。

五年级数学体积与体积单位教案设计(实用16篇)篇十

一、填空。

1.2.5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2.7090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3.6000立方厘米=()升。

4.300立方厘米=()毫升。

5.420毫升=()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6.7立方米9立方分米=()立方分米。

二、判断。

1.用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拼成一个大正方体,最少用4个这样的小正方体。()。

2.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是正方体。()。

3.把一个长方体切成两块后,表面积和体积都不变。()。

4.1立方米比1平方米大。()。

5.把1块正方体橡皮泥捏成长方体,它的体积没有变。()。

五年级数学体积与体积单位教案设计(实用16篇)篇十一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体积单位:立方米(m)立方分米(dm)立方厘米(cm)。

五、思维拓展。

请同学们摆一个体积是24立方厘米的长方体,摆后说一说长、宽、高各是几厘米?

长方体体积=长宽高。

提问:长方体的长、宽、高不同,体积相同这是为什么?

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教学反思:

在教学长方体的特征时,我始终采取让学生多动手观察,多体验,自己找出并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这样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学生的积极性都得到了提高。

五年级数学体积与体积单位教案设计(实用16篇)篇十二

室内装饰所花费除地面、墙面、天花、门窗等装修费用外,还有购买家具和电器的费用。家具和装修两者投入的比例应是1:1,甚至家具的投入费用更高一些。现在很多人把钱花在买昂贵的装饰材料上,而很少考虑到家具,其实真正影响家庭氛围的'是家具、摆件和艺术装饰品。其中装修费用按其花费方式可分为设计费、材料费和人工费三种。

资料。

设计费在装修中占装修总造价的比例不超过10%。材料费约占装修总造价的40%~50%。材料选择应根据设计和使用功能的要求,不要盲目追求豪华,或为降低成本而挖空心思寻找低价位的材料,质量才应是关注的焦点。

人工费约占装修总造价的30%。装修队的资质、信誉、承接工程的多少是选择装修人员的必要条件。而工程量的大小、工期的长短、设计的复杂程度、施工的难易度都对人工费用有直接影响。

下面以中档装修标准为例加以说明。

材料:客厅墙面和天花刷乳胶漆,地面采用复合地板,卧室地面铺设复合地板,采用榉木面复合门和塑钢窗,做木门套,通长木质窗帘盒,大理石窗台板,阳台封铝合金窗,厨房、卫生间用泛亚地砖铺地、泛亚面砖贴墙,顶棚采用铝合金扣板做吊顶,那么,一套三室一厅一厨一卫宅,装修费用约为肆万贰仟元,厨房设备采用厂家订做厨具,防火板面层、大理石或不锈钢台面,用不锈钢洗涤盆及水龙头,安装脱排油烟机及热水器,电器开关、插座、线路、照明进行改造等,费用约需一万七仟元。

五年级数学体积与体积单位教案设计(实用16篇)篇十三

2、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它的底面积是(),体积是()。

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它的底面积是(),体积是()。

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它的底面积是(),体积是()。

3、单位大小的感知。

举例:1立方厘米的物体;1立方分米的物体;。

1立方米的物体。

一个花圃的`面积约是10();一瓶药水重60();。

一个仓库的体积是125();一间教室的面积约是48();。

一堆沙的体积是1.98();一瓶墨水体积是约60();。

微波炉的体积约是45()。

五年级数学体积与体积单位教案设计(实用16篇)篇十四

1、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实践活动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一系列“自主探究----得出结论”的过程,体验其中的成就感,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分数除以整数计算法则的推导过程。

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纸等。

一、旧知复习,蕴伏铺垫。

复习时我安排了两道练习,引发学生记忆的再现,为学生选择原有知识中的有效的'信息做好铺垫。

1、展示问题:

(1)什么是倒数?

(2)你能举出几对倒数的例子吗?

(3)如何求一个数的倒数?

2、展示多媒体:笑笑和淘气去买白糖。

问题1:他们每人买了两袋白糖,一共买了多少袋白糖?

问题2:这些白糖一共重2千克,每袋白糖有多重?

问题3:如果笑笑家15天吃完一袋白糖,那么平均每天吃多少千克?

二、创设情境,理解意义。

展示多媒体: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1、利用准备好的纸,先把纸平均分成7份,再涂出其中的4份,然后再将这4份平均分成2份,将其中1份涂色,最后看看涂上色的这部分占整张纸的几分之几。

2、汇报。

三、大胆猜想。

学生通过操作,明白2/7是怎样得到的。那么到底应该怎样计算分数除法呢?让学生大胆猜想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学生根据刚才的推理,很容易得出“分母不变,被除数的分子除以整数得到商的分子”的计算方法。

四、再次探究。

1、学生很快发现有些算式是无法用以上结论计算出来的,如4/7÷3,分子4除以3是除不尽的。

2、让学生动手分一分、涂一涂,然后再让他们进行小组交流。

3、得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除以一个整数(零除外)等于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五年级数学体积与体积单位教案设计(实用16篇)篇十五

一、填空。

1、叫做物体的体积。常用的体积单位有()、()、()。

2、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它的底面积是(),体积是()。

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它的底面积是(),体积是()。

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它的底面积是(),体积是()。

3、单位大小的感知。

举例:1立方厘米的物体;1立方分米的物体;。

1立方米的物体。

一个花圃的面积约是10();一瓶药水重60();。

一个仓库的体积是125();一间教室的.面积约是48();。

一堆沙的体积是1.98();一瓶墨水体积是约60();。

微波炉的体积约是45()。

二、下面都是用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的立体图形。数出它们的体积是多少,填在()里。

()立方厘米。

()立方厘米。

()立方厘米。

()立方厘米。

五年级数学体积与体积单位教案设计(实用16篇)篇十六

2、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的实际意义,发展空间观念。

三、教学重点。

四、教学难点。

感受体积单位的意义。

五、教学具准备。

剪刀、透明胶、米尺、橡皮泥。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选单位填空:小明身高150()教室的面积为40()。

富民到昆明的距离是24()。

游泳池水深2()占地面积250()。

(二)、教学实施。

1、认识1立方厘米。

(1)出示1立方厘米模型。

(2)分组观察﹑探究交流,然后汇报,你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看一看:1立方厘米的体积比较小。

量一量:1立方厘米正方体棱长是1厘米。

说一说:棱长为一厘米正方体体积为1立方厘米。

想一想: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物体有多大。

做一做:橡皮泥做体积为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

拼一拼:2立方厘米、5立方厘米、10立方厘米。

举一举:生活中哪些物体体积约为1立方厘米(如蚕豆﹑玻珠、手指末节等)。

2、认识1立方分米。

(1)出示1立方分米模型。

(2)分组观察、探究、汇报,你知道了什么?

看(大小)量(长短)说(概念)想(有多大)做(正方体)拼(体积)。

举一举:柚子、菠萝等。

3、认识1立方米。

(1)学生分组探究。

根据以上的体积单位推测,什么样的体积是1立方米(板书)。

(2)四个同学围成1立方米空间,用米尺在墙角搭一搭。

(3)哪些物体体积约为1立方米?(电视箱子、太阳能水塔)。

(4)课外延伸。

你们知道一吨水的体积是多少?一吨水的体积就是1立方米,教师教育水资源有限,节约用水。

4、互相讨论:这三个体积单位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都是正方体、棱长不同)。

5、比较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的不同。

(距离大小)(表面大小)(空间大小)。

6、练一练:p45第一题。

7、练一练:p45第二题。

独立完成,小组讨论,集体订正。

(三)、头脑风暴。

10002=100×100×10010000-0=10000(打两个成语)。

(四)、课堂作业。

1、想一想,填一填。

(1)常用的体积单位有、、。

(2)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

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

棱长为1米的正方体,体积是。

2、选择适当的单位名称填在括号里。

(1)一块巧克力的体积约是6()。

(2)一个成人鞋盒体积约是6()。

(3)一块橡皮的体积约是8()。

(4)一载重汽车车厢体积约是8()。

(5)一把椅子高90()。

(6)一张单人床的面积约是2()。

3、连线。

学校主席台的体积24立方厘米。

书包的体积24立方米。

碳素墨水盒的体积24立方分米。

4、说说身边物体的体积。

(五)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想一想,相互交流,共同分享: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相关范文推荐

    写梦想的演讲稿(实用19篇)

    10.梦想是创造奇迹的种子,它在不经意间扎根心田,孕育着我们迈向成功的勇气。以下是一些哲人名言和格言,关于梦想的智慧和深刻洞察,大家一起来探索和思考。

    我忘不了那句话小学(精选18篇)

    优秀作文需要有新颖的观点和独特的见解,能够给人带来思考和启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获奖作文的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灵感。在我的记忆中,有许多难忘的话。

    茶文化主持词开场白大全(20篇)

    在这个盛大的场合,我感到非常荣幸能够担任主持人,为大家带来精彩的活动。如果大家对这个话题有浓厚的兴趣,可以多了解一些相关的书籍和文章。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

    榜样五年级(优秀15篇)

    优秀作文是在学生写作过程中,通过精心选择、组织和表达思想而创作出的文学作品。欣赏优秀作文的同时,也要学会从中吸取经验和借鉴优点。每个人都有自己最敬佩的人,她可能

    企业读书节活动方案(专业20篇)

    活动方案是为了更好地组织和管理活动,确保活动能够顺利进行而制定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活动方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企业读书活动可以激发员工读书兴

    房地产公司工作总结与计划(热门14篇)

    月工作总结是对过去一个月工作表现的回顾和概括,它能帮助我们发现问题并改进工作效率。在阅读以下的月工作总结范文时,大家可以思考如何将其中的写作技巧应用到自己的总结

    省委督导组信访稳定工作汇报(汇总13篇)

    汇报工作也是对自己工作的一种总结和检验,通过汇报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进一步提升自我。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工作汇报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通过这些范文,我们可

    写景之我眼中的春天大全(18篇)

    优秀的作文是一种精神的表达方式,能够充分展示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作文的实例,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参考。春天来了,小草从土里抽出芽来

    小学毕业班励志演讲稿小学毕业班励志故事(精选17篇)

    励志是一种智慧,它能够指引人们走向成功的道路,开启内心的潜力和无限可能。以下是一些优秀人物的成功总结,可以给我们提供宝贵的启示和思考。各位家长:大家好!今天为了

    动物小白兔(优秀17篇)

    优秀作文能够通过生动的描写、深入的思考等方式,给读者带来强烈的感受和启发。分享这些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够激发大家对写作的兴趣和热爱,进而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