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的回顾与思考(通用22篇)

时间:2023-12-14 作者:BW笔侠

优秀的作文应该具有一定的思辨性和思考深度,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作文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高考的回顾与思考(通用22篇)篇一

高考是每个学生都要经历的一场考试,它承载着无数家庭和学生的期望与梦想。在这一片掌声和汗水交织的战场上,我度过了一段不平凡的时光。正是因为高考,我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体会,这些经验和体会将伴我走向未来。

第二段:备战心态。

准备高考的一年里,我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心态。我明白,高考不是一个简单的考试,而是一场马拉松式的长跑。因此,我注重平时的积累和常规的训练。早起背单词,晚上做题,周末参加模拟考试。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我逐渐建立起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形成了良好的备战心态。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都会告诉自己:“只要付出努力,一切都会变得更好!”

第三段:合理安排时间。

时间对于高考来说是十分关键的。为了保证时间的合理利用,我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我按照科目和难易程度安排了每天的学习内容和时间。如果遇到一些特别重要的知识点,我会更加留心,多花时间和精力去复习。同时,我也很注重休息和放松。合理安排时间,既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又可以保持身体和心态的健康。

第四段:技巧与策略。

在备战高考的过程中,我也学到了一些应对高考的技巧和策略。首先,我注重对题型和考点的分析,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其次,我将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通过思维导图、总结卡片等方法对知识进行深刻理解和记忆。最后,我在模拟考试中不断尝试不同的答题顺序和解题方法,寻找最适合自己的解题方式。这些技巧与策略,帮助我在高考中更好地应对各种问题。

高考是一次人生成长的机会,也是一次思考和反省的时刻。通过这次经历,我更加明白了时间和计划的重要性。合理安排时间可以提高效率,使每一分钟都充满价值。同时,我也懂得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备考期间,我的家人和老师给予了我极大的支持和鼓励。而我的朋友们也是我坚持下来的动力。还有,心态对于考试结果的影响非常大。信心和坚持对于成功至关重要。通过这一年的准备,我变得更加强大和成熟。

总结。

回顾高考心得体会,我深刻认识到备战高考需要良好的心态和合理安排时间。同时,技巧与策略的应用也是取得好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会继续坚持这些经验和体会,不断完善自己,追求更高的目标。高考,是一次辛酸与欢乐并存的历程,而我,已经从中找到了成长的力量。

高考的回顾与思考(通用22篇)篇二

第一段:介绍高考回顾课程的重要性和目的(200字)。

高考是每个学生十多年学习生涯的关键时刻,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一次决定命运的考试。而高考回顾课程则是在高考结束后由学校或机构为学生安排的一系列复习与总结的课程。它的目的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梳理高考中所学的知识,思考复习的得失和问题,并通过课程的设计和学科的串联,帮助学生做好对未来学习和职业规划的准备。

第二段:回顾课程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的提升(200字)。

通过参加高考回顾课程,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它对我的学习效果的提升。首先,回顾课程帮助我巩固了高考所学的知识点,让我对这些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其次,课程中的题目和练习不仅让我复习了知识点,还提高了我的解题能力和应试技巧。在课程中,老师们总结了历年高考的重点和难点,教给我们解题的思路和方法。通过反复训练和实践,我对高考试题的解题思路和策略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把握。

第三段:回顾课程提高学生对于复习方法和策略的认知(200字)。

高考回顾课程还帮助我提高了对于复习方法和策略的认知。在课程中,老师们向我们介绍了一些科学的复习方法和策略,如合理安排时间,制定学习计划,掌握重点和难点等等。这些方法和策略在课程中通过简单的示范和实践得以训练和应用。这让我充分认识到了复习不仅仅是死记硬背,更要注重系统性和方法性,让我对高中生活和学习留下了深刻的反思和领悟。

第四段:回顾课程对于学生的职业规划和未来发展的影响(200字)。

高考回顾课程在整体设计中注重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和探索精神。通过选修一些实用的课程和活动,如职业规划、大学申请等,课程帮助学生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准备。在这些课程中,老师们根据我们的兴趣和特长,介绍了一些与职业发展相关的知识和技巧。这让我对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有了更加明确的目标和思路,也提高了我对于未来发展的主动性和自信心。

第五段:总结回顾课程的价值和意义(200字)。

总的来说,高考回顾课程对于我们的学习和成长是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的。它不仅帮助我们巩固复习高考所学的知识,提高了应试能力,也提高了我们对于复习方法和策略的认知和运用能力。更重要的是,它帮助我们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思考和规划,为我们今后的学习和职业做好了准备。通过参加高考回顾课程,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和方式方法的重要性。我相信,这些经历和体验将成为我未来学习道路上的宝贵财富和指导。

(总字数达到1200字)。

高考的回顾与思考(通用22篇)篇三

在中国的英语教学中,语法翻译法、听说法、交际法和任务型教学法是主要的有影响力的教学方法.回顾中国的英语教学现状,只有结合国情,辩证地反思各种教学流派的`利弊,取长补短,在教学实践中,继承前人优点又不墨守成规,才能探索出一套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方法.

作者:宫丽娜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外语学院,辽宁,大连,116029刊名:考试周刊英文刊名:kaoshizhoukan年,卷(期):“”(41)分类号:h3关键词:英语教学法回顾思考

高考的回顾与思考(通用22篇)篇四

高考是每个中国考生都经历的一场重要考试,它不仅仅是对雄浑知识的检验,更是一次成长与成熟的历练。回顾高考的这段旅程,我深有感慨,获得了许多宝贵的心得与体会。在即将结束的高中生涯中,我不仅成长了不少,更坚定了自己的人生方向,并明确了未来的努力目标。

首先,高考是一场历练心智的考验。高中三年,如同一场马拉松,需要坚持到底,这对我们的思想素质和心理承受力都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在经历了大量的压力和焦虑之后,我逐渐意识到要保持平静的心态,冷静应对考试的各种难题。与此同时,我也学会了控制情绪,不被外界的一切干扰所动摇。这些经历让我变得更加成熟和理智,也更加坚定了我实现梦想的决心。

其次,高考是一次自我认知的机会。回想起高中时光,我意识到自己对某些科目的喜好和擅长,并在选择专业时有了更明确的方向。高考是一个机会,让我看清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并且认识到通过努力和学习,可以克服自己的弱点,变得更好。同时,我也明白了选择一个适合自己兴趣和能力的专业,将会给我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因此,我决定在未来的学习中,更加注重个人兴趣和专业方向的锻炼,为未来的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高考是一场检验毅力的战斗。高中的学业压力,常常让我们想要放弃,但是只有坚持到底,才能迎来成功的喜悦。高考需要长时间的复习和不断的努力,而我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坚持和毅力的品质。长时间的刻苦付出,让我明白了努力的意义和价值,也为将来的工作和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都会坚持下去,直到实现自己的目标。

第四,高考是一次对自己全面能力的测试。高考不仅仅是对知识的测验,还检验了我们的综合能力。在备考过程中,我充分利用时间,不断提升自己的解决问题能力和思考能力。同时,高考还要求我们具备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和组织能力,以保证高效的复习和答题。通过高考的历练,我学会了更好地规划时间和安排任务的能力,这将对未来的学习和工作都大有裨益。

最后,高考是一次思想境界的升华。在高中的学习生活中,我结识了许多优秀的同学和教师,从他们身上汲取了无尽的智慧和勇气。同时,我也通过阅读和思考,学习了很多实际的知识和道理。这些经历让我明白了知识的重要性和思想的重要性,也加深了我对人生价值的理解。高考的历程让我懂得,只有持续的学习和思考,才能有实质性的进步和成长。

回顾这段高考旅程,我深知自己的不足和不完美,但同时也为自己的进步和成长感到骄傲。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保持学习的态度和精神,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我相信,通过高考的历练和学习,我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迎接未来的挑战,并追逐自己的人生梦想。

高考的回顾与思考(通用22篇)篇五

地方文献记录了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既反映了地方特色,又体现了时代的特色和社会发展的历程,对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做好地方文献收集、利用,是一个图书馆藏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特色所在。

一、征集情况。

邢台,古称邢州,历时三千年,文人学士,层出不穷,郭守敬、僧一行、尚小云,无不成为华夏儿女的骄傲。他们的学术成果、生平事迹,后人对他们的研究理所当然是我们图书馆收集的目标。1982年文化部在《省(自治区、市)图书馆工作条例》中规定“搜集、整理、保存文化典籍和地方文献作为省、市级公共图书馆的主要任务”,地方文献工作得到不断发展。

我馆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大力搜集地方文献,1992年开设地方文献专架,设独立目录。1999年元月中共邢台市委宣传部、邢台市文化局发出《关于开展建国以来我市出版发表的书籍、文献征集活动的通知》,要求各县、区、驻市单位的宣传部门积极配合邢台市图书馆开展本次活动。为出色完成该项任务,我馆指定专人负责,建立地方文献征集对象通信地址名录,深入基层收集地方志、地方史料、文艺作品;走访市属有关出版物单位,建立联系,收集近年出版的资料,如党史办、政协,文联、人大、大专院校、工业企业,建立赠书登记表,向赠书单位、个人发放收藏证书,继续保持联系。本次活动共收集地方文献488种,l000余册。1999年12月16日在我馆举办“喜迎澳门回归首届地方文献展”,仅开放一个月就接待参观看、查阅资料者近千人,收到良好效果。

二、征集范围。

地方文献的征集范围:邢台籍(含在外地工作)和在邢工作过的非邢台籍的专业、业余作家、作者建国以来出版的专著、合著以及各单位编辑的书刊、史料。基本上符合杜定友先生定义的广义范围上的地方文献。

1.历代地方人士著作。地方人士包括原籍在本地的,也包括原籍不在本地,但曾在本地任职、居住并有一定影响的人物。他们的著述往往反映了当地不同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状况。如清代名医李之和(编著《漱芳六述》),系邢台平乡县人,《母河吟》作者为天津人,曾在临西县文化馆任职。

2.地方出版物。地方出版物是指某一地区印刷、出版的所有资料,包括本地区过去和现在正式出版的书、报、刊以及各单位编印的非正式出版物。如:市政协编写的`《历史的足迹》;各县编写的《文史资料》;《三代文明研究》编辑部编印的《1998年河北邢台中国商周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市统计局编写的《邢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资料》;市人大编写的《邢台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

3.地方资料。其中有反映当地历史纪念地,名胜古迹的《前南峪抗日军政大学旧址》;有反映本地专题学术讨论的《郭守敬及其师友研究论文集》、《郭守敬》;有反映本地工农、文化发展的行业志《电力志》,《教育志》等;有反映本地综合情况的,如《邢台概况》、《邢台地区志》。

4.论及本地人民革命斗争史和党史资料。如:《冀南革命斗争史大记》、《冀南军区战史》、《邢台沦陷与解放史料》、《冀南党史资料》、《邢台地区党的创建》等,都是研究地方革命斗争史和党史的重要资料。

5.有关本地区的地方志、民族志、地名志。《邢台地区志》、《回族杰出人物》、《邢台地名录》,都是以本地为中心,记载本地地理、经济、人物等。历代地方志对本地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都有重要作用。

三、继续收集和加强利用。

1.继续加强宣传,增强人们对图书馆的认识和了解,让单位和个人认识到将出版物和研究成果、个人著述送到图书馆保存是功在千秋的文化积累,让地方文献收集工作成为持续性的、有特色的、有意义的工作。

(1)编制馆藏地方文献专门目录,将地方文献书名目录和分类目录单列,全面揭示,也可再根据本地需求情况编制专科或专题地方文献目录。

(2)编写地方文献内容提要,该项是对文献的深层揭示,是用户选择和利用文献的关键部分。

(3)举办馆藏地方文献展览和信息发布会。可邀请当地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前往观看指导,扩大图书馆地方文献收藏工作的影响,促进收集工作向深度发展。在参观我馆首届地方文献展时,省文化厅张希有厅长欣然题词:“努力把图书馆建成全民知识中心、信息中心、人才培育中心,为两个文明建设做出更大贡献。”随着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市各项工作都取得长足进展,记录发展、昭示未来、搜集整理地方文献对我们提出更高的要求。新千年,新起点。今年正值邢台旅游起步年,正值邢台扩大招商引资,改善投资环境,让我们行动起来,积极努力,发挥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职能,实现服务于邢台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的目的。

〔出处〕图书情报通迅2000(3)。

高考的回顾与思考(通用22篇)篇六

高考是每个学生人生中的一次重要考试,决定着他们未来的发展道路。为了更好地备考,许多学生选择参加高考回顾课程。在这个过程中,我收获了很多,感受良多。下面我将从时间安排、学习方法、增强自信心、人际交往和团队合作几个方面进行回顾,并分享我的一些体会和心得。

首先,时间安排是非常重要的。在高考回顾课程中,时间可谓珍贵,每一分钟都要充分利用。我养成了每天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并按计划执行的好习惯。这不仅帮助我合理安排学习和休息时间,还培养了我的时间观念和自律能力。同时,这也让我更好地掌握了时间,更高效地完成各种学习任务。

其次,学习方法的改进对于回顾课程来说至关重要。回顾课程是对高中知识的复习和巩固,因此学习方法需要有所变化。在这个过程中,我尝试了不同的学习方法,并逐渐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方法。我发现,预习、复习和做题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同时,注重分析问题和思考,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也是提高学习效果的关键。

此外,高考回顾课程也让我看到了自己的潜力,增强了自信心。通过与各个班级的优秀同学接触,我意识到自己与他们的差距不是天生的,而是努力程度和学习方法上的差异。这让我深刻明白,只要付出努力,任何人都能超越自我,取得优异的成绩。从那以后,我告别了自卑和动摇,坚定地相信自己的能力,更加勇敢地面对高考。

高考回顾课程不仅是个人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与他人交流和合作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我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伙伴。我们一起探讨问题,解答疑惑,不仅提高了学习效果,还培养了相互帮助和团队合作的能力。通过与他人的互动,我也学会了倾听和尊重,学会与不同的人相处。

在高考回顾课程中,我不仅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了应对压力的方式。高考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心理压力,但回顾课程让我逐渐学会了放松和调整自己的心态。我学会了运动放松、听音乐舒缓压力,也学会了与家人朋友聊天缓解。这样的学习过程是一次全面的成长,不仅是知识和能力的积累,更是心理素质的提升。

总结起来,高考回顾课程是我成长路上的一段宝贵经历。通过合理安排时间、改进学习方法、增强自信心、加强人际交往和团队合作,我不仅在学习上取得了进步,也收获了成长和自信。我相信,这样的经历会成为我人生中宝贵的财富,让我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在这段时间里,在高考回顾课程中,我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都积极主动去尝试,去探索。我明白,高考真正意义上是检验我们12年义务教育学习成果的一次考试,而且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它也是一个人生转折的重要关口。最珍贵的是,高考这场长达几天的战役,要想最后取得胜利,绝对不仅仅是一时拼劲的问题,而是需要在每一天、每一时间段内都不能放松。当我看到过去一段时间里自己正是在按照自己和老师的预期改变自己以前一直走的道路时,我会温暖的微笑,因为,每一个突破都是自己坚定信仰的最好的见证!

高考的回顾与思考(通用22篇)篇七

“青春是用来干什么的?是用来回忆的。”高考回顾课程是一次宝贵的机会,它让我回顾了历年高考试题,总结了自己的知识薄弱点,并深刻体会到高三学习的艰辛与复杂性。在这个课程中,我不仅找到了自己的学习动力,也提升了自己的学习效果。通过这一次回顾,我深刻认识到了高考备战的重要性,明确了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计划,也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高考回顾课程中,首先让我意识到了高考备战的严峻性和紧迫性。这次回顾课程详细地讲解了历年高考试题的难点和考点,我发现在高考中,不仅仅需要掌握基础知识,还需要对各种题型和题目的要求有准确的把握。高考试题不仅要求我们有扎实的知识基础,还需要我们具备良好的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高考的压力对学生来说是巨大的,但只有真正认识到压力的存在,我们才能做好心理准备,更好地备考。

其次,高考回顾课程让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计划。回顾课程再次让我意识到高考备考期间,时间的宝贵性和不可复制性。在这个阶段,我们必须明确自己的目标和计划,并且严格按照计划进行学习。高考回顾课程通过分析历年试题和考点,让我了解了高考命题的规律和特点,使我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考,而不是盲目地进行知识的海量堆砌。明确学习目标和计划,能够帮助我更好地分配时间和精力,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

此外,高考回顾课程还教会了我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学会正确运用学习方法和技巧,可以更加高效地进行学习,提升自己的学习效果。回顾课程提供了各科的复习资料和解题思路,告诉我们如何深入思考和解决问题。例如,在语文复习中,我们要注重理解文本的内涵和外延,通过阅读、推理等方法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在数学复习中,我们要通过做题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同时要学会总结解题方法和技巧,让我们能够迅速解答考试中的复杂题目。这些学习方法和技巧的灵活运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高考中各科目的要求。

最后,高考回顾课程让我对自己的备考状态进行了全面的检视。通过与老师和同学的交流和讨论,我意识到自己在备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这个过程中,我找到了自己的学习动力,明确了自己的学习目标,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调整和改进。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并且坚定地相信自己能够取得好的高考成绩。

总之,高考回顾课程对我来说是一次宝贵的机会,让我重新审视了高考备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通过这次回顾,我明确了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计划,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这个过程让我更加自信,并相信只要我付出努力,就一定能够取得好的高考成绩。回顾课程让我对自己的学习状态和方法进行了全面的检视和调整,让我更加积极地备考,更加有效地提升自己的学习效果。我相信,在高考的舞台上,我会展示出自己的真正实力,迎接更加美好的未来。

高考的回顾与思考(通用22篇)篇八

一、风格:紧扣整体趋势,地域特征存在。

从内容上看,高考命题往往会与全国的整体风格保持相对稳定,同时又往往能够反映考区的思想状况与经济水平。从命题形式上看,各地考题的延续性更为明显,纵观近两年的考题,上海、江苏等地采用的均为命题作文,全国卷一、全国卷二、北京、海南等地采用的均是材料作文,四川、山东仍然采用话题作文,其余等地则年年有所变化。从要求上看,有些考区特色鲜明,如湖南卷连续多年对文体都提出强制性要求,浙江卷近三年的考题虽然各不相同,但这些考题或在题目中、或在材料中、或在要求中蕴含着“情感”。

1.内容:关注生活。

调研近三年的高考作文题目,常考的角度如下:人生哲理,如冷热、远近、曲伸等;人生观、价值观,如生命、奉献、幸福等;人与自然,如环保、自然对人的启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学会认识,如认识自己、自然、人生、社会等;理性分析,如感性和理性、人性、理智、自我等;传统美德,如礼貌、孝顺、谦逊等;现实生活,如贫富、生存、奋斗、坚持等;道德法律,如公德、反腐倡廉、平等等;集体观念,如团结、合作等;心理健康,如自卑、承受力、孤独等;人文关怀,如老人、残疾人、乞丐、农民工等;为人处世,如宽容、帮助、表现自我等;读书做人,如成熟、情操、品位等。

这些角度,常考常新,20xx年将会更加关注生活,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有话可说,有理可论。

2.题型:稳中求变。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话题作文将会淡化,材料作文、命题作文相对稳定。虽然各地命题存在一定的延续性,但命题形式上“稳中求变”是今后的命题趋势,如长期以话题作文出现的省市,应该关注命题作文与材料作文的写作;长期以命题作文出现的省市,则应加强材料作文的指导;而连续几年都用材料作文进行考查的省市,则多关注命题作文。

3.要求:限制增加。

针对近年来高考“四不像”作文和胡编乱造、缺少生动记叙、缺乏深刻推理等系列问题的出现,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中增加了“感情真实”、“内容丰富”等要求。为了从根本上整治文体不明的现象,大多省市都由以前话题作文时开放式的“体裁不限”,改为“文体自选”。这个变化说明高考阅卷的评分标准对文体有了严格的要求,那种不伦不类的作文是无法获得高分的。而湖南卷更是走在全国前列,在文体上要求特别严格,北京、上海等地的考生更应该注重议论文的训练与写作。

尽管考题年年标新立异,但我们只要抓住了规律,掌握了命题的特点和趋势,备考就会有条不紊,事半功倍。

高考的回顾与思考(通用22篇)篇九

人力资本理论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8世纪,从威廉・配第开始,经过了如魁奈、亚当・斯密,甚至卡尔・马克思等人的发展,直到二十世纪60年代,才正式成为一种理论体系.但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现实对人力资本理论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人作为组织的基本要素之一而倍受关注,但人对组织的`作用,并不是始终一致的,只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产力的进步,人的作用才越来越凸现出来.本文旨在对人力资本理论的产生及发展过程作一点总结性的描述.在此基础上,对其理论发展作进一步的展望.

作者:莫山农李世聪作者单位:长沙交通学院刊名:会计之友pku英文刊名:friendsofaccounting年,卷(期):2001“”(5)分类号:f2关键词:

高考的回顾与思考(通用22篇)篇十

高考,是中国教育体制中的一次重要考试,是千千万万考生为之付出辛勤努力的终极目标。作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一部分,高考存在着一定的争议,但也无法否认它的重要性和影响力。无论结果如何,高考经历都将给每个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和宝贵的体会。在此,我将回顾我高考的心得体会。

首先,高考不仅仅是一场考试,更是一次思维能力、意志品质和心理素质的综合考察。高考考察的不仅仅是知识掌握程度,更是对吃苦耐劳、自律、抗压能力的考验。我曾经刻苦备考,终日泡在图书馆里,放弃了很多消遣和娱乐的时间,甚至牺牲了睡眠和社交。这让我深切认识到,只有面对挑战并勇往直前,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其次,高考是一次自我认知的过程。在走进考场的那一刻,我才真正感受到知识的浩瀚和自己的渺小。我曾为备战高考而默写无数的知识要点和公式,面对试卷上一道道陌生的题目,我陷入了迷茫。然而,我不断跳出自己的舒适区,学习解题的思路和方法,这使我在面对未知时更加冷静和从容。通过高考这个过程,我强化了自己的自信心和应变能力。

再次,高考是一次实践动手能力的锻炼。高考是实战,不同于平时的模拟考试。面对时间紧迫、压力巨大的情况,需要我们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高考中,一个小错误可能导致整个解答过程的推翻,这就像生活中的抉择,一时的犹豫可能会影响未来的发展。因此,高考让我明白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发展自己的动手能力。

同时,高考也是一次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机会。在追求自我价值的道路上,我们不可避免地与同学们争夺有限的资源。然而,我发现友谊和互助比竞争更为宝贵。我在高考期间,和同学们互相鼓励、共同进步,在晚自习时相互督促、共同解决难题。这种协作的经验让我深感与人为善、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也让我体验到友情的力量。

最后,无论最后的结果如何,高考都给了我一种无论困难多大,只要用心去努力就一定能够克服的信念。在高考的准备过程中,我遇到了许多各种各样的挑战,但我始终坚持下来。通过一次次的失败和反思,我逐渐明白了成功的路上并没有捷径,只有持之以恒的努力才能实现梦想。高考教会了我生活的态度和对待困难的勇气,这将是我一生受益的财富。

回顾高考的心得体会,让我充满了感慨和思索。高考不仅仅是对知识的考验,更是对我们人生意义和价值观的思考。它让我们更加理解了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激励我们更好地迎接未来的挑战。高考无疑是我成长路上的一次重要经历,它让我明白了知识的珍贵、自强不息的精神和永不放弃的理念。无论未来如何变化,我都将牢记高考所教给我的智慧,继续追求知识与真理的追求。

高考的回顾与思考(通用22篇)篇十一

2019年匆匆地走了,每个季节都如一幅画、一首诗、一支歌。

小鸟在前面带路,风儿吹向我们春天是一年中新的开始,什么都是新的,在这个春天我也实现了自己新的突破。学校举办艺体节,我们班准备报一个舞蹈。以前,我从来没有主动报过一次节目,也没有想过要报名,一直习惯于做一个旁观者。这次我突发奇想,快小学毕业了,干脆现在就报名,在毕业前给自己留一个美好的回忆。最初一起排练时,我既兴奋又忐忑,有的动作往往会跟不上节奏,可是她们并没有放弃我,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教我。这中间有磕磕碰碰,有欢声笑语,有泪水,也有汗水。最后登台表演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绽放了自己,得到了台下鼓励的掌声。

我固执地认为,暑期才是真正的夏天。刚进入暑假,妈妈报了我梦寐以求的游泳培训班。游泳馆的水是碧绿的,也是清澈见底的。刚经过太阳下的酷热,进入水中,瞬间被清爽和凉爽的感觉包围。也许是我有以前蛙泳的基础,我自由泳学的异常顺利,享受到了以前从未有过的,成功带给我的满足体验。训练间隙休息时,我躺在水面上,仰望着天花板。游泳馆异常的空旷,好像所有人都消失不见了,天地间只有我一个人。没有了繁重的学业压力,没有了爸爸期待的眼神,也没有了妈妈无休的唠叨,身边只有宁静和美好。清凉的水浸入我的肌肤,在心底里开出一朵花来。

进入秋天,我正式成为了一名中学生。

九月,云淡风轻。走进校园,只是一番陌生的景象,一瓣陌生的清香,在这里告诉我:这是中学。这是青春。这不是小学。这不是童年。

我走进了新的班集体,我成为了一名红星少年。经过汗水的洗礼,第一次军训,我们团结合作取得第一;第一次跑操比赛,我们再接再厉,再次取得了第一;第一次拔河比赛,我们与得第一擦肩而过,全力以赴取得了第二名。我们,为自己是红星2班的一员而骄傲而自豪。

我喜欢春天、夏天和秋天,独不喜欢冬天。作文,特别是考场作文,俨然就是我的冬天。

记得小学的时候,在家里写老师布置得作文,我干坐在桌前,一坐就是半天一个字也写不出来。有时爸爸妈妈实在看不下去了,过来指导我写作,也是讲到他们口干舌燥,费尽周折,才勉强完成。从此对作文产生了心理阴影,语文成绩也因作文水平而起伏不定。

初中的第一次月考,我很紧张,害怕语文考得一败涂地。当看到作文题目时,我心里一阵窃喜,这个题目以前写过!我侥幸逃过一劫,总体成绩还算可以。人不会总是这么幸运的,到了期中考试,作文我懵圈了,大脑一片空白,额头、手心全是汗,心里怦怦跳,绞尽脑汁也写不出一个字来。快要交卷时,我匆匆写了几句就交卷了。我都不知道自已是怎么走出教室的,回家就大哭了一场。爸爸说去年我写的一篇关于套圈的文章,简直就是一类文,有时又三天憋不出一个屁来,说我的人生就像玩过山车,简直不要太刺激。

冬,是春的孕育者。冬日,力量在储存,意志在坚定。

待到春风拂面时,一切又生机勃勃了。

期待属于自己的春天!

高考的回顾与思考(通用22篇)篇十二

1.对自己学习政治要自信:

政治学习中的基础差异没有数理化等学科大;所学内容与我们的社会生活比较密切;最后一年只要重视突出,肯下苦功容易见效果;要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坚信别人能做到的自己也能做到;要消除对“政治”的反感及恐惧,对政治课无兴趣是学不好、考不好的。

2.要充分分配时间:

充分利用时间是考好各科的共性,也有政治科复习本身的特殊要求。在高三学年里学政治的时间应比高一、高二的时间多得多;特别是到了五、六月份,花在政治上的时间至少应保证在保证1/4以上;考前几周甚至可以达到1/3—1/2(这是由政治科不同于中英数的独自特点决定的,政治科对基础的要求不像中英数那么高,在短时间内加强训练复习能起到一定的作用。过去有人称政治“是轻工业,投资少,见效大”,但在考前这一年及考前一、二个月内,要投入更多,否则是无效益可言的);每天复习政治(包括早上、下午及晚修、周末可自由支配时间)的时间应保障有1/6—1/5。

3.充分利用时间的另一要求就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排除一切干扰(包括不正的班风、自己不良情绪、不当朋友、不良习惯等影响);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计划;讲究学习、复习方法,掌握各种题型的答题方法;虚心听从老师的引导,按部就班进行复习;上课认真听讲,不要开小差;切忌自满、自以为是,一两次考试成绩不错就沾沾自喜,以为已经可以了,不再努力;对于不懂或不清楚的问题应及时问老师,不要有思想负担。

高考的回顾与思考(通用22篇)篇十三

时光之船即将离充满幸福与苦痛的2008年远去,我们也即将到达充满光明与憧憬的2009年……在这个不同寻常的夜晚,我要写下我一年来的每一个进步和每一个挫折!准备好了吗,现在就和我搭上时光倒转机,回到洋溢着欢乐的2008年吧!

……。

粗心毛病有所改善:

我一直是一个不怎么细心的人,这表现在做数学题不认真,经常在简单的题上出错。这让爸爸妈妈很着急,要知道,在高考时一分的差距都是很要命的!说真的,我并不是不想变得细心起来。可是每当遇到简单的题,我总会不由自主地感到不屑一顾。心里总会想:嗨,又什么大不了的,这题连三岁小孩都会做,怎么能难住我呢?尽管我如此的不认真,但也知道粗枝大叶是不好的,于是,我硬逼着自己每次做题读三遍再下手。第一遍读题分析,第二遍思考解题方法,最后一遍检查方法的正确性。长时间下来,我已经养成良好的习惯了。现在,我拿到题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分析,而不是像以前一样直接下手了!这样一来,我在简单题上出的错越来越少,我也逐渐变得细心起来了!

各种比赛勇往直前:

我一直很重视参加校内校外的比赛,因为我认为它们不仅可以为小升初打下基础,同时也可以让我们见识见识外面的世界。2008年我参加了许多比赛,每一场比赛都使我收获了许许多多。前不久刚刚进入总决赛的听说读写大赛,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从八万多人中脱颖而出,和其他的99个同学一起闯进了总决赛,1月15日将要参加电视台的节目录制。将要在一百名学生里面评出27个单项奖和10个特等奖。除此之外,我还在北京“迎春杯”奥数比赛中获得小学组复试最佳参与奖;在全国“文艺之星”比赛中获得三等奖;在北京市小学生综合素质大赛中获得决赛资格;在全国“希望之星”比赛中获得复赛资格;在全国“春蕾杯”征文比赛中获得二等奖;在年级英语和数学竞赛中闯入了年级前十名;在区艺术节获得朗诵一等奖……说来说去,都是语数英三科的奖项,其他体育美术之类的一概没有,看来我以后得在这些方面加强锻炼,毕竟三好学生要全面发展嘛!

体育美术有所缺漏:

我不是一个有体育和美术特长的孩子,我不止一次地认为我没有这方面的基因。每当在体育课上,当别的同学表现优异,得到好成绩时,我总是感到非常无地自容。我总想跑得很快,跳得很远,可是我总是无能为力,也许我天生就不是这个料吧!在美术课上,当别的同学画出优秀的作品,得到老师夸奖的时候,我总是感到非常羡慕。不知怎么回事,我就是不能画出一幅好的画,总是会在中途失手。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不断地安慰自己。可是我是一个好强的孩子,我不甘失败,哪怕困难重重,我也一定要去努力。爱因斯坦、牛顿小时侯被认为是白痴,根本不能得到好的成绩,可是他们长大后却成为了伟大的科学家。我相信只要有信念,任何不可能的事都会变成可能!

2008,是一个令我充满了回忆的年代,离开了它,我还要继续努力,为以后的成功打下基础!有人说过,“荣誉是旅途中的美景,使人赏心悦目!但同时,荣誉只是一瞬间的,它只代表过去,而不代表现在和将来!”

高考的回顾与思考(通用22篇)篇十四

“八五”期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体育改革的逐步深入,体育产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体育产业化为整个体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蓬勃生机和强劲的活力。回顾“八五”期间体育产业的发展,大体上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就是头两年,为起步探索阶段;第二阶段就是后三年,为快步突破阶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后,国家体委提出了体育社会化的方针。1990年10月国家体委在湖南省常德市召开全国体育计划财务工作座谈会。会议要求:“要进一步开阔思路,更新观念,扩大财路,逐步实现体育经费结构多元化。”会议还提出体育场馆要在“以体为主,多种经营”方针指导下,进一步深化和完善承包经营责任制,加速从行政管理型向经营管理型过渡。

“八五”期间的头两年,体育战线的经营创收工作,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开始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据不完全统计,1979年至1992年全国体委系统体育经营创收总值达到16亿元。在“八五”的头两年,一部分经济发达的省市体育经营创收收入占整个体育事业经费支出的比例能达到10%―30%,上海市超过了50%。全国体育场馆中出现了创收1000万元的大户。

但是,在这两年中发展体育产业,还是遵循一种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改革思路,甚至还没有摆脱和突破“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剂为辅”的传统理论和观念的束缚。因此,体育产业虽然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对体育产业的认识,特别是在体育产业化的理论和实践上都没有出现突破性的进展。发展体育产业仅只被认为是改变经费来源结构,弥补事业经济不足的一种手段。因此,体育产业活动大多仍然运用“经营创收”的简单模式,停留在“体育搭台,经贸唱戏”的阶段。

1993年4月全国体委主任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印发了国家体委《关于培育体育市场,加快体育产业化进程的意见》,提出了体育事业要面向市场、走向市场、以产业化为方向的要求。

1993年6月国家体委在南京召开全国体育产业工作会议。由这两次会议为始到1995年的3年中,体育产业的发展加快了步伐,进入了突破性阶段。归纳起来表现在四个方面:认识上的突破;理论上的突破;体制上的突破;实践上的突破。

认识上的突破主要表现在各级体委领导和广大体育工作者、体育产业工作者深刻地认识到体育产业在发展体育事业和建设中国社会主义事业中的战略意义和价值所在。

认识上的突破还表现在各级体委领导对体育产业工作领导力度的加大。

理论上的突破主要表现:国家体委在1995年全国体委主任会议上正式提出了“本体推进,全面发展”的方针,较之过去“以体为主,多种经营”的提法大大地向前迈进了一步;对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思想和目的,现在的提法是“面向市场,适应市场,走向市场”,形成“具有自我造血功能、自我发展活力的新机制”,较之过去的“加强体育经济管理,实现体育经费结构多元化,弥补体育事业经费不足”的提法,有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本质内涵的突破;对体育产业的分类,过去争论不休,现在明确下来,体育产业分主体产业、相关产业、体办产业三大类,从而在理论指导实践的操作上有了遵循。

1995年6月,国家体委根据国家国民经济发展目标和体育事业发展规划,制订并发布了《体育产业发展纲要》。《纲要》明确了现阶段至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重点和发展目标,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要求和对策措施。《纲要》的制订,首次较为全面完整地形成了指导体育产业发展的理论体系。

体制上的突破主要表现在体育产业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了良性循环的轨道。

1995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发布,10月1日开始实施。《体育法》授权各级体育行政部门行使体育产业管理职权。

1994年8月,国家体委设立产业办公室作为体育产业管理的职能部门。

本着转变职能、政事分开、理顺关系、完善机制的原则,国家体委成立了体育彩票管理中心、体育基金筹集中心,体育器材装备中心等,这对体育主要产业:彩票业、体育用品业的发展,及促进和筹集社会赞助资金推动体育事业发展,无疑是个大大的加强。

三年多来,以足球改革为突破口,运动项目的管理体制改革迈出了较大步伐。41个全国单项体育协会、56个运动项目转入实体化管理。一些省市从本地实际出发也迈出了协会实体化的步伐。继足球实行俱乐部赛制后,篮球、排球、乒乓球也实行或准备实行俱乐部赛制。协会实体化和俱乐部赛制是产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突破。

实践的突破主要表现在体育产业发展开始出现四个方面的变化。一是产业运作的'主体化:过去体委是“搭台配角”,现在是经营的主体;二是产业市场的本体化:过去是“以体为主,多种经营”,现在是“本体推进,全面发展”;三是产业结构的立体化:过去是简单的“创收增资”模式,现在是在全方位、多层面展开;四是产业效益的规模化:过去是收入少、效益低,现在效益有了大幅增加。

――1994―1995年度,国家体委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组织和发行10亿元体育彩票,收益金达3亿元,大部分用在了两年内举办的12项国际和国内大型赛事。96―还要发行12个亿。体育彩票发行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日臻完善,体育彩票市场已经形成。体育彩票产业已经成为体育的支柱性产业。

――1994―1995年足球俱乐部赛制的运行,把足球业推向了市场,大大地激励了运动员、教练员的积极性。在提高足球运动水平的同时,积累雄厚的发展资金。中国足协还大胆开辟竞赛市场,经营国内外大赛。1995年5―8月100天内举办了12场商业性国内外赛事。举办经费超过4000万元,都是通过市场机制解决。

――开发、利用国家无形资产的巨大资源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效益。第二十六届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名称和标志及相关的名誉特许权的广告赞助,截止到1995年年底签约金额已达1000万元。

――福建省体委大胆引进外资,搞好综合开发,壮大体育产业。三年引进十个外资项目,合同额达30亿元。

――1995年在天津举办的全国体育用品博览会规模空前,交易额近10亿元人民币,使中国体育用品市场大大迈上一个新台阶。

――中华全国体育基金会成立后,在1994―1995短短的一年多的时间里,抓集资活动,抓基金增值,通过明星效应,推动“全民健身计划”和“奥运争光计划”的实施。在注重社会效益的同时,大力为体育事业筹集资金,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1990年国家体委系统经营实体67个,1995年增至190个,其中100多个是1993―1995年期间注册登记的。委直属一级企业的利润总额1990年1308万元,1995年3825万元,增长192%;资产总值1990年13,683万元,1995年32,533万元,增长137%;营业收入额1990年9072万元,1995年40145万元,增长342.5%。

――长春市体委与有关企业组建长春北方五环实业有限股份公司,以体育产业开发作为经营方向,以股份制形式进行投资,开发建设城市体育文化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有力地推动了体育事业的发展。

高考的回顾与思考(通用22篇)篇十五

不管是二轮复习还是以后的三轮复习,都要回归课本,必须回到课本。怎么回归?二轮的回归和三轮的回归是一回事吗?当然不是,下面一起来来看看如何回归课本:

1.复习框架。

我们二轮复习的回归课本,首先说说复习框架。

举例子来说,比如《生活与哲学》,我们想想,“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是哪个单元?属于什么主义?探索真理的历程是唯物论?认识论?还是辩证法?“意识的作用”有哪些?想不出来的话,就说明框架混乱了。

需要注意的是这本书有几个单元,标题分别是什么,每个单元有几课,每一章节顶部有一个蓝色的框题,还有蓝色字体的标题,分几层,都是什么。我们可以找一张大纸,把刚才说的这些框架写出来,一本书一张纸。每天整理出来一些,把结构弄清,这很重要。

写好以后,怎么用它来复习呢?比如看到“意识的作用”这一框,下面分为几个大点?每一点具体分为几个小点?我们看着自己的那张大纸,去仔细回想。实在想不起来的时候,就去课本上找出来,及时补漏洞。

如果做题的时候看到一个知识点,也要去想一想,这个知识点在我那张大纸上的什么位置?这样,慢慢地培养起自己建立框架意识的习惯,每天记住一两个大框架,不出两个月,我们就可以建立起一个非常完整的知识框架体系了。

2.建立联系。

怎么建立起这个联系?怎么才能对整本书有一个宏观的把握?

首先,我们要把课本知识拆分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种,稍微有一些语文功底的学生应该能从课本字面意思看出来,不过这个也需要平时的积累。

然后,我们要去总结。比如说,消费者能做的有哪些,企业或者经营者要做的有哪些,做法类的整理出来。然后是意义类,然后是原因类。要自己亲自去总结,才能更有印象。

为什么要整理这个呢?假设一道题让你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回答政府该怎么去做一件事,你整理好了以后,就可以在脑子里回忆一下,整本书涉及政府该怎么做的有哪些:

第1课,有对通货膨胀和汇率的控制;第2课,有稳定物价;第3课,促进消费;第4课,发展生产力和坚持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5课,有促进就业的措施;第7课,促进分配公平;第8课,有发挥财政的作用,税目和税率的制定;第9课,有市场秩序和宏观调控;第10课,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也就是说,老师给你提供的是一个复习的角度,要做到复习以后脑子里要清晰地知道每一课有什么知识,才能迅速判断这个知识和题目的设问有没有关系,才不会遗漏知识点以致失分。

具体做法:

1.试题归类。

归纳和总结是二轮复习中非常重要的日常工作。在此阶段,考生们可以将高考政治主客观题设问的基本类型分类、总结。

题型可以大致分为:措施类、建议类、社会实践类、短评类、意义类、认识类等。

整理归纳了题目之后,考生要对每一类型问题特点、解题思路、答案模式,进行分析和掌握。

经过二轮的系统整理之后,考生在面对之后的主观题时,就会对各种设问类型了然于胸,在考试时可以不慌不忙、从容应对了。

2.错题归类。

将遇到的错题进行归类总结,对于高考政治从审题、解题到答题的每一环节上提分,都有很大的帮助。

在二轮复习中,考生要积极地整理归纳错题,注意总结易混淆、相近的知识点。知道为什么出错,错在哪里,怎么改错,非常重要。及时总结,靠前回顾,可以帮助考生减少类似情况的发生。

3.热点归类。

这个阶段,考生也应该拿出一点时间来关注下新闻,捕捉一下考试的热点,也整理一下可能会出现的热点新闻。

时政热点历来是高考政治试题的重要考点。近年来,很多高考试题中都在考查学科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考查卡培生对相关理论的理解和运用,试题背景素材常常就来源于近期的热点新闻和话题。

高考的回顾与思考(通用22篇)篇十六

金鸡报晓,转眼我来吉的堡幼儿园已三月有余;回首时,刚有斯人独醉之感,即看今朝,顿觉仍需发奋。我国著名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过:“教育不能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不能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为池塘,没有情感就没有教育。”是的,我爱孩子,我关心班里的每一个孩子。有了爱,还务必有过硬的教育教学潜质,丰富的教学经验,具备学者的睿智和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只有这样的教师才能在新时期引导学生对人类礼貌产生深深的吸引,从而滋生创造的欲望。

我是十月份到吉的堡大班的,起初对幼儿比较陌生;为了让自己尽快熟悉幼儿,也让幼儿能尽快地适应我,我一有时刻就和幼儿玩游戏、聊天,以此拉近我们之间的距离,让幼儿对我产生安全感、亲切感。我们为幼儿创立了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并针对幼儿状况进行了家访,以到达家、园教育一致的效果。

一英文教学方面。

在每次的教学活动中,我都认真对待,为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更好、更快、更开心地理解我所讲授的资料,我总是不断的尝试、探索、创新。针对大班幼儿心理状况,以发展幼儿的独立性思维、大方、开朗的性格为目标,精心设计了丰富多彩的英文活动,并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制作精图文并茂的教具。从幼儿的实际出发,注意培养幼儿学习的用心性,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为主要目的。让幼儿在游戏中得到学习,在学习中感受乐趣,让幼儿玩得尽兴,学得开心。

之前,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了大班幼儿在常规方面比较乱;我们在11月初即按照孩子们的性格、特点有计划地制定、建立了良好的生活常规、游戏常规、活动常规,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快速、有效地改变以前常规混乱的不良局面。

二幼儿生活方面。

本学期对于孩子来说,生活方面大部分孩子能够自理,但保教工作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以培养幼儿各项生活习惯为重点,做到“三教一体”,配合本班老师一齐抓好幼儿在园生活习惯,照顾好幼儿的身体健康。我们的生活习惯培养包括:培养饭前便后洗手,饭后擦嘴、漱口等良好卫生习惯,对大、小便需要帮忙的幼儿给予照顾;对出汗过多的幼儿,提醒孩子多饮水,保证幼儿体内的水分充足;及时更换衣服,以防感冒,对体弱多病的幼儿给予个性照顾。为了培养孩子的自理潜质,在园期间多锻炼孩子,午睡时在我们的监督下尽可能让孩子自己整理床铺、自己穿衣穿裤等。在群众教育孩子时结合个别教育,使孩子在学习、生活方面共同进步。

三家长工作方面。

我深知,幼儿的进步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在家长工作方面,我始终坚持做到“三心”,即精心、细心、耐心,与家长建立彼此明白、信任和支持的人际关联,能灵活应用电话、《家园手册》及家访,与家长持续持续的联系,及时向家长反馈幼儿在园的状况,了解幼儿在家的状况,让家长感到把孩子交给我很放心、很安心、有定心。

此外,在校园生活美语及后勤生活美语方面,我坚持每日早晨给全体教师培训一日生活美语,并进行考核;在十一月末制定了《后勤生活美语》,并定期给后勤生活老师进行培训。

即将翻开新的一页,迎来新学期。在迈向新学期的征途中,我更有一种迎接挑战的勃勃雄心,一种对更大成功的渴望。我将总结经验教训,对不足之处找到补足的途径,把握新时代的机遇,迎接新时代的挑战,让每一个孩子在我的言传身教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吸取更多的收益,得到更多的关爱!

高考的回顾与思考(通用22篇)篇十七

高考改革蓄势待发,改什么、怎么改仍是一个困扰专家和学者的难题。同时也更是无数学生和家长所关注的问题。本报专访湖南省中学特级教师黄尚喜邀其作答。

潇湘晨报:如何看待这次高考改革提出的英语一年多考?黄尚喜:英语一年多考,主要是改变“一考定终身”的教育模式,给学生更多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就目前整体趋势而言,“一科多考”可能是一个全国性的趋势。语文、数学科目的分数可能会有提高的趋势,英语所占高考比例可能会降低。但是,湖南省科目变革与其它省份相比可能会比较平稳。

如果有可能,采取只考语数外三科,其它学科“等级考试”的方式,通过用等级来计入高考,体现现代教育更应该将学生个性的发展作为宗旨。

黄尚喜:从中央到地方都有一个趋势,那就是加强对传统文化的考察。培养中华民族、尤其是培养青少年文化自信力。增加分值可以加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重视程度。但是,从根本上来说对于学生交际能力、沟通能力、动手能力、独立能力上可能并没有多大的提高。

黄尚喜:到现在为止还没有突破性的改变,因为考试模式基本不变。仅仅是因为分值和材料变化,题型、选材上没有根本变化。应该说还是一种改良性质还不是改革。但是应试教育也不能说就是错,因为既然要选拔人才的话。没有别的评价方式,那么考试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只是考什么、怎么考还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潇湘晨报:对于打破这种“应试教育”,您的建议是什么?黄尚喜:首先从高考的选拔机制上来说,应该扩大高校自主招生的权利。让自主招生更加的开放,让综合素质高的“特殊学生”纳入高考的招生中。再者,作为高中老师,我们不仅仅把一双眼睛紧紧盯着升学率,而更应该注重“人的发展”,不应该让教育沦为升学的机器。

高考的回顾与思考(通用22篇)篇十八

以前的我,任性、骄横,从不会替他人着想,也许是这样,我的人缘很差,没人愿与我交朋友,可是,经过那件事后,我终于学会了换位思考。

记得那是一个昏暗的日子,我在姥姥家玩。咕咕咕……哎哟,肚子饿了,姥姥,帮我煮碗饺子!我对正在扫地的姥姥说。哦,好呀!姥姥笑着缓缓地走进厨房。不久,她就端了一碗饺子出来。哎呀,你端出来干什么,放到里面的桌子上去!我也不知怎么了,心中突然升起一股怒气,走进屋里坐下。姥姥一手支撑着患有风湿病的腰,一手端着碗走了进来。那我出去了。姥姥语气还是那么平和。去吧去吧!我不耐烦地说。端起碗吃了起来,咦——好淡呀!我走进厨房想放盐,找了半天,也没找着。姥姥——盐在哪里?我大声向门外喊。等了会儿,没有动静。我又叫道:姥姥——进来一下!你出来吧。许久,姥姥就这么回答了一声。哼,连盐都不肯来为我放,什么意思呀!我按耐不住心中的怨气,气冲冲地走上了楼。不管她了!我这样想着,也没有再下去吃饺子。

我恍然大悟了,真正要改的是我从不替他人着想!我充满歉意地对姥姥说:姥姥,是我错了,请你原谅我!姥姥俏皮地刮了我的鼻子,笑了。

【精选换位思考作文合集十篇】。

高考的回顾与思考(通用22篇)篇十九

[内容]。

20世纪的中国小学语文教学在继承中国几千年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优秀传统,借鉴世界先进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思想的基础上,创造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探索中国小学语文教学客观规律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在涉及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问题上获得了一些规律性的认识。这些认识不可能在这里一一罗列,只能选主要的列举如下:

(一)语文是工具,是交际的工具,是交流思想的工具,是思维的工具,是学习各门学科的工具,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工具。

在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上达成共识,应当说是20世纪,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语文教学界取得的重要成果。

语文既然是交际的工具,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那么,语文这个工具的运用必然伴随着人的思想感情。因此,语文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具有思想性。

近年来有人提出了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的论断。笔者认为,“人文性”只是“工具性”的自然延伸,并不能否定工具性。因为,所谓“人文性”,是指语文是文化的.载体,它在传播人类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其实,如果语文不是工具,它就不可能充当文化的载体,也就不可能起到传播人类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作用。

(二)语文学科的基本任务是指导学生掌握语文这个工具,掌握语文这个工具的标志是具有听说读写的能力。

关于语文学科的目的任务,本世纪曾有过多次大的争论。进入80年代以后,这种争论基本上停息。因为大家已达成了这样的共识:语文学科的基本任务(或曰“特有的任务”)是培养听说读写能力,在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中,要进行思想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发展学生的智力。

(三)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基本途径是听说读写的实践。因此,语文学科的教学活动主要是听说读写的训练。

[1][2][3][4]。

高考的回顾与思考(通用22篇)篇二十

人生如梦,岁月如流,转眼之间,在这辞旧迎新的日子,和百感交集的时刻,我情不自禁地想起许多人,许多事,不由自主地想记录,想回忆,想倾诉。多年以前,我曾经有一个梦想,就是当一名作家。已经过去了许多年,我常常感叹光阴飞逝,时时叹息命运无常,许多梦想的花瓣在人生旅途不断凋零,许多追求逐渐放弃,但作家梦一直藏在我的心中,热情一直不减,激情依然荡漾。但是看看现实,仿佛梦想离我越来越远,作家仿佛遥不可及,但是人往往有这样一种心态,越是追求不到的东西,在心中越是更加美好。三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和单位里的一个年轻人去网吧,由于不会玩其他游戏,在他的鼓励下,随手写了一首诗歌《美的旋律》和一篇散文《青春啊青春》,在他的帮助下发给了《神东煤炭报》和《神华能源报》(当时叫《华夏能源报》)。没有想到,几天后在单位看报纸,《神东煤炭报》发表了诗歌《美的旋律》,编辑是神东新闻中心的邢晨晨,对我来说,真是意外的惊喜。又过了几天,《神华能源报》发表了我的散文《青春啊青春》,编辑老师是《神华能源报》专刊部的赵利平。由于她们的鼓励,我顿时又蠢蠢欲动,重新萌生起了藏在心头已经沉睡多年的作家梦。逐渐地,我写出了一些诗歌散文和小说,但都是一些激情应景之作,没有什么分量。但对于热爱写作的我来说,无疑是一步步地在走近作家之梦。从2010年五月开始,到今天为止,我写了大约600篇小文章,收录最全面的是红袖添香网站,在榕树下也发表了一部分,在《神东煤炭报》发表了几篇,在神东网站发表了几篇,在《神华能源报》发表了一百多篇,在中国煤矿文化网发表了二十篇,在《神华能源》杂志发表一篇约稿,在《阳光》杂志发表了一组散文四篇,并且在新闻中心肖峰老师的引导下,顺利加入了中国煤矿作家协会。原计划要利用五年的时间发表一百篇文章,没想到在两年半的时间里顺利提前实现。“作家”离我如今越来越近,但我内心仍然不觉得自己是作家,正如肖峰老师说的,作家只有作品能够证明自己,没有作品,算什么作家哪!而我最需要写出有分量的作品来,这就是我最近一个时期的追求和目标。

回忆这两年多的写作历程,我最感谢的应该是《神华能源报》的许多编辑们,是他们的激励和鼓励使我不断奋发,不断前进,也是他们用辛勤的劳动和无私的大爱给我力量,给我信心和勇气。我感谢他们给了我一片耕耘的土地。

单位一位主管新闻的领导曾经要给我一点奖励,直接经办这事的一位年轻人却不愿意,我默默地放弃了这份要求。在我心中当时就有这样的想法,你可以不给我发表,也可以不给我报酬和奖励,但你阻挡不了我追求梦想的脚步。我要用自己的努力证明我自己!时间隔了四个月,这位年轻人给我打来电话,说要给我奖励。目前我还不知道多少,但在我心中金钱多少绝对不是我最关心的东西。我可以不要许多东西,但绝不能放弃自己的追求,自己的梦想。我要努力写作,用行动证明自己。

高考的回顾与思考(通用22篇)篇二十一

[内容]。

20世纪的中国小学语文教学在继承中国几千年教育的优秀传统,借鉴世界先进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创造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探索中国小学语文教学客观规律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在涉及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问题上获得了一些规律性的认识。这些认识不可能在这里一一罗列,只能选主要的列举如下:

(一)语文是工具,是交际的工具,是交流思想的工具,是思维的工具,是学习各门学科的工具,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工具。

在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上达成共识,应当说是20世纪,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语文教学界取得的重要成果。

语文既然是交际的工具,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那么,语文这个工具的运用必然伴随着人的思想感情。因此,语文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具有思想性。

近年来有人提出了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的论断。笔者认为,“人文性”只是“工具性”的自然延伸,并不能否定工具性。因为,所谓“人文性”,是指语文是文化的载体,它在传播人类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其实,如果语文不是工具,它就不可能充当文化的载体,也就不可能起到传播人类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作用。

(二)语文学科的基本任务是指导学生掌握语文这个工具,掌握语文这个工具的标志是具有听说读写的能力。

关于语文学科的目的任务,本世纪曾有过多次大的争论。进入80年代以后,这种争论基本上停息。因为大家已达成了这样的共识:语文学科的基本任务(或曰“特有的任务”)是培养听说读写能力,在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中,要进行思想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

(三)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基本途径是听说读写的实践。因此,语文学科的教学活动主要是听说读写的训练。

“训练”的思想,是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一个重要思想。早在三四十年代,他在谈到语文教学时,就多次使用过“训练”这个概念。六十年代初,他更明确地指出:“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引自《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717页)可见,培养语文能力的过程就是一个训练的过程。

语文训练的过程,不是一个单纯的语言文字符号的训练过程。无论是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训练,还是积累语言的训练,都必然是把语言形式和它所承载的思想内容当做一个整体进行的。语言训练一旦离开思想光辉的辐射,学生面对的只能是一堆苍白、冰冷的符号。

近年来提出的“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就是要加强听说读写的训练。它所针对的是削弱听说读写训练的两种倾向:一是把大量的时间用在了讲解、分析毫无意义的问答上,挤掉了听说读写的训练;二是只重视内容的分析,忽视了语言文字的理解、积累和运用。

(四)语文训练的过程,不仅是一个语言形式和思想内容辩证统一的过程,也是一个语言和思维统一发展的过程。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的过程借助语言进行,思维的结果借助语言表达。因此,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相统一,会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

(五)语文训练是教师的“训”和学生的“练”相统一的过程。这个过程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更离不开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是训练成败的关键。

语文训练中的“训”指的是教师的设计、指导、启发、示范和必要的讲解;“练”指的是学生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训”的目的是使学生想练、会练、练好。离开学生的“练”,“训”就毫无意义。因此,必须坚持以“训”导“练”,以“练”为主,“训”、“练”结合的原则,这个原则也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六)语文训练是一个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因此,语文训练既要根据不同的阶段,突出不同的重点,又要注意许多最基本的内容(如字词)在任何一个训练阶段都是不能忽视的。

这是语文训练的一个重要特点。不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语文基础,简单划分若干阶段,每个阶段突出一两个重点,是不足取的;一旦划分阶段,就把每个阶段的训练重点绝对化,也会严重影响语文训练的成效。

(七)语文训练的最终目标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改”。这种能力就是语文学科的自学能力。最终目标,不是到“最终”才培养,必须从语文学科的启蒙阶段就要开始。可见,培养自学能力,既是语文训练的落脚点,也是语文训练的出发点。

语文这门学科是最适宜于自学的一门学科,语文这个工具也必须靠自学才能真正掌握。当然,自学的要求随年级的不同可以有所不同,自学的因素随年级的升高应当逐步增加。即使是一年级学生,只要学会了拼音,就可以借助拼音阅读,借助拼音识字。

(八)语文训练的主渠道是课堂,但课堂不是语文训练唯一的渠道。以课外阅读、课外练笔为主要内容的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九)发挥汉语拼音在语文训练中的多种功能,在学生不识字或识字不多的情况下,利用汉语拼音帮助学生阅读,发展学生语言,是语文训练启蒙阶段的一项创造。

学汉语和识汉字的矛盾,是中国小学语文教学的难题之一。利用拼音帮助阅读基本上解决了这个难题。当然,这对拼音教学提出了新的、较高的要求,如何在不增加学生的负担的前提下,使学生尽快过拼音关,成了一个新的难题。不过,在没有更理想的办法之前,这仍不失为一种较好的选择。

(十)语文训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训练学生的作文。小学生作文是一种练习,它不同于成人的写作,更不同于文艺创作。因此,对小学生的作文,一不能要求过高,二要敢于放手,三要培植兴趣,四要把学生从被动的地位解脱出来。

原因很多,也很复杂,这里只能列举几个方面。

(一)理论研究的成果尚未转化为广大教师的认识。

教学“大纲”是教学理论研究成果中已被实践反复证明并在理论界基本形成共识的内容的概括,它基本上反映了教学的客观规律。按道理讲,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当十分熟悉教学“大纲”,透彻理解教学“大纲”的内容,但事实上,真正熟悉教学“大纲”的为数不多,比较深透地理解“大纲’精神的为数更少。因此,目前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是组织广大语文教师认真学习“大纲”,使“大纲”的基本观点、重要规定植根于教师的头脑之中。

(二)应试教育机制严重制约着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实践。

这是长期以来影响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钱梦龙先生曾慨叹:“现在语文课内教的.一些东西,对提高学生的实际语文水平,基本上不起作用。”为什么呢?因为当前不少教师处处注意与考试对口,而现在某些颇为风行的试题模式又不能发挥正确的导向作用。因此,学生在语文课上花了大量时间学到的东西,除了用于对付考试外,实际上都是些基本无用的“应考语文”。(参见《人民教育》第2期《飞红点翠写春光――访特级教师钱梦龙》)这里主要是针对中学语文讲的,可小学语文教学又何尝不是这样一种状况呢?能把责任仅仅推到老师们头上吗?我认为不能。老师们之所以处处注意与考试对口,是应试教育的机制迫使他们做出的选择。因此,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既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也是燃眉之急。

(三)在某些理论问题上,我们还没有作过深入的、实事求是的探讨,而理论上的哪怕一丝一毫的偏差,都会导致实践中的巨大失误。

无论从宏观上看,还是从微观上看,语文教学中都还有一些似是而非的认识。这里仅列举几点,作为引玉之砖,以期引起理论界的深入研究。

1.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关系问题。

在这方面,流行的说法是:语文知识是语文能力的基础。

如果这里的语文知识,指的是识字、积词,记住了若干句子、片段或诗文等,那我们可以赞同“语文知识是语文能力的基础”的诊断;但如果这里的语文知识指的是语法学、修辞学、逻辑学、文章学等学科的知识,就值得商榷了。因为,“迄今为止,编入课本的那些语修逻文的知识,基本上是语言学家、文章学家研究出来的属于原理定则、常识概念的东西,是一种静态描述的学科知识。这类知识对语文有用,但无大用,可是我们却一直说它是基础。说一个学生基础没打好,就是指的这些知识没学好吗?我们要求学生具备的所有语文能力都是建立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之上的吗?显然不是”。(引自第1期《课程.教材.教法》陈日亮先生的文章)。

那么,语文能力是怎样培养的呢?“获得运用工具的技能,大体上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以知识为基础,由知识到技能;另一种是直接传授,由技能到技能,知识起辅助作用。我认为语文属于后者。”(引自19第7期《课程.教材.教法》刘国正《我的语文工具观》)“学生学习本民族语文,多数情况是‘能力在先,知识在后’,而不是相反。就拿幼儿园儿童来说,别看他们年龄小,他们已经会说不少互相连贯的话,具有相当可观的口头表达能力了。这种能力是如何形成的?当然是不断实践、不断学习大人说话的结果,而不是先学习知识再转化能力的结果。”(引自《文汇报》年12月9日孙光萱等《能力在先,知识在后――语文学习规律谈》)。

笔者之所以不厌其烦地引用一些同志的论述,并不是要全面否定语文知识的积极作用,只是想从中引出下述结论:

第一,笼统地讲“语文知识是语文能力的基础”,是不符合学习语文的客观规律的。

第二,有些语文知识是语文能力形成的基础,但到底具体有哪些语文知识是基础,尚需认真研究。

第三,语文的有些理论知识并不是语文能力形成的基础,但它对语言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如语法知识、修辞知识、文章知识等。

第四,有些语文知识,既不是语文能力形成的基础,也没有指导语言实践的作用。如文学常识等。

作这样的分析,对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现在教学中的不少微效劳动就是由于大讲一些无用或用处不大的理论知识造成的。

本来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不讲语法、修辞的理论知识,不涉及名词术语、可我们不少老师却在课堂上大讲这些知识,更为严重的是有些地区还在考这些知识。

2.语文教学和语文课堂教学的关系。

我这里说的课堂教学,指的是课本的教学。

早在50多年前,叶圣陶先生就曾指出:“国文教本为了要供学生试去理解,试去揣摩,分量就不能太多,篇幅也不能太长;太多太长了,不适宜于做细琢细磨的研讨工夫。但是要养成一种习惯,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单凭一部国文教本,是够不上说反复的历练的。所以必须在国文教本以外再看其他的书,越多越好。”(引自《叶圣陶语文论集》第3页)正因如此,一些优秀教师总是千方百计地在课内和课外加大学生的阅读量。然而,从大范围来看,多数学校、多数教师除了课本之外,基本上不指导学生读书读报,这可以说是学生语文能力不尽如人意的一个重要原因。

叶圣陶先生说“必须”在国文教本之外再看其他的书,而我们却把看课本之外的书看作可有可无。原因何在呢?原因主要在于我们把语文教学等同于语文课本的教学。不从根本上改变语文教学等于语文课本的教学的观念,要把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到比较理想的程度是不可能的。

&。

高考的回顾与思考(通用22篇)篇二十二

如果把25年来高考语文卷中的大小作文综合起来看,它们已涉及到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和说明等各种表达方式。若仅以大作文的命题形式而言,可分为单纯命题作文和提供材料作文两类。

单纯命题作文共有3次。它们分别是1982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议论文),1988年的《习惯》(文体不限),1994年的《尝试》(记叙文)。

提供材料作文多达22次。这其中又可分为以下6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提供文字材料,缩写和改写各一次。1978年要求考生将一篇《速度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的议论文,由1800字缩写成500~600字的短文。1979年要求考生把何为的短篇小说《第二次考试》改写为《陈伊玲的故事》。

第二种情况是,提供漫画自拟题目作文两次。1983年要求对一幅《这里没有水,再换个地方挖》的漫画展开议论。的作文题中出现了两幅漫画:一幅是《给六指做整形手术》,另一幅是《截错了》。要求考生以《我更喜欢漫画〈〉》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第三种情况是,提供文字材料写信两次。1985年提供一则环境污染方面的材料,要求考生以“澄溪中学学生会”的名义,给《光明日报》编辑部写一封信,反映情况,申述理由,呼吁尽快解决。1989年提供的材料是,一个重点中学高三年级里中上水平的学生对历史很感兴趣,他想报考某重点大学历史系,而班主任和父母对此则持有不同的看法,使得这位同学非常困惑和苦恼,给你写了一封信,想听听你的意见,请你给他写一封回信。

第四种情况是,提供文字材料再加命题或半命题作文6次。它们分别是1980年的《读〈画蛋〉有感》,1981年的《毁树容易种树难》,1986年的《树木・森林・气候》(副标题自定),1991年的《近墨者黑》和《近墨者未必黑》(二题任选其一),的《坚韧――我追求的品格》和《战胜脆弱》(二题任选其一),的《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副标题自定)。

第五种情况是,提供文字材料,规定范围,由考生自拟题目作文9次。1984年提供的材料是中学生和中学语文老师对作文教学的不同反映。命题者要求考生联系自己和周围同学的现状,以对中学作文教学的看法为中心,写一篇议论文,1987年提供的材料是a县育民小学在征得家长同意后,举办了游泳训练班,经过科学训练,在全县小学生游泳比赛中获得了团体冠军。命题者要求考生就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这个问题写一篇文章。1990年提供的材料是一对孪生的小姑娘在玫瑰园中与母亲的对话。一个说这是个坏地方,因为这里的每朵花下面都有刺;另一个说这是个好地方,因为这里的每丛刺上面都有花。命题者要求考生就第一个小姑娘的说法,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议论。1992年提供的文字材料较长,在“春雨潇潇,路灯朦胧”的候车亭旁,依次出现的人物除“我”以外,还有“运动鞋”“红雨衣”和“伞下一对男女”,他们在公共道德问题上前后有不同的表现。命题者要求根据所提供材料加以设想,写一篇短小的记叙文,记叙他们中的谁又怎样回来清理这个地方。同时再选择材料中的一个或几个人物的思想行为,进行分析,写一篇短小的议论文。1993年提供了这样一则材料:夏日的夜晚,院子里梧桐树的一块老皮剥落了,露出鲜嫩的新皮。女儿对老树皮发出一串赞叹……儿子对新树皮发出一串赞美……父亲听着,看着,深有感触地说:“我希望人世间的一切都能像你们所说的那样……”根据这个材料,让考生写一篇记叙文,要求对环境和气氛加以具体描写,并要写出女儿、儿子的具体话语和父亲未说完的话,写出人物的神态。1995年提供的材料是一首寓言诗《鸟的评说》,诗中的7种鸟相互攻击、讽刺和嘲笑。命题者要求考生根据这首短诗,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提供了3则材料,第1、2则为正面材料,第3则为反面材料。命题者要求考生根据“材料2(乐于助人)”和“材料3(遇到别人碰上麻烦事时悄悄走开)”,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提供了一则寓言,说一个年轻人在“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和“荣誉”这七项中必须丢弃一项时,把“诚信”抛掉了。命题者要求考生以“诚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提供的材料,说的是一位登山者途中遇到了暴风雪,面临生命危险;正在这时,他发现雪地上有一个冻僵的人,是救人还是尽快找到避风处自救?经过心灵翻江倒海的思量,他选择了救人。命题者要求围绕“心灵的选择”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第六种情况是,提供几何图形命题作文1次。提供了4个各不相同的几何图形,问哪一个与其他3个类型不同?要求考生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题,写一篇文章。

25年来的作文题,若以体裁进行分类,则有书信体两次,读后感两次,体裁不限的7次(从19到20已连续5年不限文体),规定写记叙文的3.5次(注:1992年要求写短小的记叙文、议论文各一篇,每篇不少于350字即可,各占25分),规定写议论文的10.5次。如果再以每次作文的篇数来划分,要求小作文、大作文各写一篇的9次,不大不小写两篇的1次,只写一篇大作文的15次。

二高考作文的粗略分析。

纵观25年的高考语文卷,首先,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思想性一直是高考作文的主旋律。1982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个题目取自千古绝唱《岳阳楼记》,要求论述的是人生的价值观问题,议论的中心是“苦乐观”,即对吃苦与享乐、逆境与顺境等的人生态度。题句作者范仲淹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坦荡胸襟和高风亮节,能引导考生积极思考个人与集体、局部与全局、眼前与长远、荣誉与困难、权利与责任等关系。又如1992年高考作文中的记叙文,要求“记叙他们中谁又怎样回来清理这个地方”,试题在所提供的材料中已明确点出:“‘运动鞋’‘红雨衣’和‘伞下一对’,他们都有可能回来。”这就是一种积极向上、向善的形式,引导广大青年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把爱护公共环境当作自己的自觉行动。1993年的试题要求在记叙文中赞叹老树皮,赞美新树皮,这也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的引导,不少考生从老皮剥落,露出新皮这种自然现象,联系到社会现象,赞叹革命前辈崇高无私的奉献精神,赞美新生事物强大的生命力,等等,这样的立意就十分准确而切题。20和年分别要求围绕“诚信”和“心灵的选择”作文。在我国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让当代青年学生思考和表述诚信和舍己救人等话题,显然是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相关的。

[1][2][3]下一页。

个完全不同的认识范畴,要求阐述的也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社会问题。“近墨者黑”是从整体的社会现象来观察问题的,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意识,从这个意义上说,当然是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则是就个体的思想表现而言的,人们都有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近墨者又未必黑。如若看不到这是两种不同的认识领域,揭示不出其内在的规律,仅仅是罗列一些现象材料,那是不能论清题旨的。再如1989年要求给处在困惑和苦恼中的好友写回信。毫无疑问,这封信的成功与否,关键取决于发友看了你的信后能否减轻乃至消除困惑和苦恼。你必须首先在好友报考重点大学历史系和一般院校以及外经贸专业三者中确定其中一个,然后再说出一些能使他信服的道理来;与此同时,还要顾及好友、班主任及父母三方面的'想法和可接受的程度。只有这样,才能把信写得入情入理,既观点鲜明,又不失之于偏颇。

再次,高考作文对考生知识面的广度和文章的布局谋篇及语言文字的运用等都有较高的要求。一位考生在1988年题为《习惯》的作文中写道:“如果爱迪生习惯于黑暗,那么今天我们也许还点着蜡烛;如果赵武灵王习惯于宽大的袍子和沉重的战车,也许赵国早就灭亡了;不客气地说,如果老祖宗类人猿习惯于爬着走路,那恐怕我们今天的境况就不可想象了。”这位考生的知识面就较为宽广和扎实,否则就不可能把科学发明、历史演变、生物进化等方面的知识如此信手写进文章里来。1986年的作文题是《树木・森林・气候》,要求考生从现实生活中选择一个有意义的话题来发表自己的见解。这篇作文所提供的材料是带有比喻性的。对于用比喻性的材料作文,一般所采用的方法是先引用材料,稍加概括,然后转入自己确定的正题,这叫转折入题。有位考生是这样入题的:“‘一颗树不能改变气候,只有森林才能改变气候’,提起森林调节气候,我不禁想起了社会气候……。”类似这样的入题方法,就是掌握了斩折入题的个中要领的,它给后文的论述拓开了非常广阔的余地,让人读来备感亲切自然。文章的语言向来都有高低之分,文野之分,雅俗之分。不少高中毕业生由于长期的努力,语言的功底已较为厚实。我们高兴地看到,每年的高考作文中都有精品佳作。这些优秀作文不但思想内容健康充实,而且语言也非常精美流畅。有的考生还擅长于把一些好诗好句十分贴切地引入文章,如1993年的作文,有位考生引用“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来赞美新树皮,引用“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来赞颂老树皮,不但显得精要,也给文章平添了几许高雅。又如1995年在根据《鸟的评说》展开议论时,有的考生引用了“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以及“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等诗句,很形象地阐明了人各有所长,又各有所短,要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的道理。

三高考作文的几点启示。

第一,要提高对思想性在写作中起统帅作用的认识。有的学生总认为写作与作者的思想境界关系不甚密切,只要提高写作技巧就能写出好文章。其实这是认识上的一个误区。鲁迅先生说得好:“我以为根本问题在作者可是一个‘革命人’,倘是的,则无论写的是什么事件,用的是什么材料,即都是‘革命文学’。从喷泉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出来的都是血。”(注:《鲁迅全集》第3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544页)叶圣陶先生的语文教育论著中,更是反复强调思想修养的重要性,他说:“有些人认为只要学好了语文,思想内容的问题也会随之解决,因而就想专在字词语句方面下功夫。这个想法也不对。”(注:《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139页)由此可见,我们在练习写作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及辨别是非的能力。1989年高考作文的书信中,有位考生告诉好友:“你千万不要听父母的话,他们都是时代的落伍者,满脑子铜臭味;你也不要听班主任李老师的话,他让你考一般院校,是因为把握大,你考取了,他能名利双收,不但可以提高知名度,还可以多拿奖金。”这位考生在信中所反映出来的思想倾向就是不够健康的,当然只能得到极低的分数,因为它既不符合当时的客观实际,也丝毫不能消解好友的困惑和苦恼。

第二,要通过课内外的结合,尽可能地扩大知识面,掌握更多有用的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高考是全国性的选拔考试,它的公正性、公平性是世人所公认的;所以,作为占分最多的作文题,且不说具体的题目,哪怕是题型和大的范围都是难以事先估计到的。尤其是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题,愈来愈具开放性,打破了学科之间的封闭,有时引入几何图形,有时甚至引入某些科技前沿知识,等等。所以,与其说投机取巧找捷径猜题目,倒不如老老实实地经过长期训练打好基础。要学好课内的语文篇目,要多参加社会实践,多关心国内外大事,还要有计划地多读名家名著。除了学习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外,还要多了解自然科学方面的常识。只有这样,临到写作时,大脑仓库中才有足够可供选择取舍的好材料;才能左右逢源,得心应手。

第三,要强调在看问题时运用辩证的思维方法以及提高组材成篇的能力。高考的作文题或所提供的材料,往往故意给考生设置两种或多种不同的情况,让考生选取一种进行阐述或议论。所设置的不同情况又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一正一反,互不相容。如1981年的“毁树”与“种树”,1990年的“这里是个坏地方”和“这里是个好地方”,19的“乐于助人”和“悄悄走开”等。其实,1988年的命题作文《习惯》中也包含着好坏两种习惯。另一类是能够相容、不是非此即彼的。如年的《我更喜欢漫画〈〉》,所提供的两幅漫画都很好,要你经过比较后选择其中一幅展开议论;1989年给好友写回信,报考重点大学历史系,报考一般院校及报考外经贸专业都不无道理,它们之间是优与更优的关系;20所提供的4种几何图形,任何一个都与其他3个不同,都可以作为正确答案。对此,考生必须予以辩证地把握和认真地分析,否则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偏误。

第四,要养成每次作文动笔前都认真审题的习惯。古人说得好:“袖手于前,始能疾书于后。”(注:清・李渔:《李笠翁曲话・闲情偶寄》)大量事实证明,有没有袖手思考的过程,是大不相同的。1991年的作文,有的考生由于对“近墨者未必黑”的含义未作深入考虑,结果所用的论据竟是“驯虎女郎的性格未必变得凶残,治血吸虫病的医生不一定就传染上血吸虫病,管监狱的工作人员更不会因接近歹徒而变成歹徒”,等等。其实,以这些材料作论据,根本不能证明“近墨者未必黑”。再如1993年的作文中,有位考生在文中赞美了新树皮,却贬抑了老树皮:“社会上的腐朽事物就像老树皮,他们倚老卖老,舍不得让位给新贤,当然,改革的大潮会冲击他们,新生事物会把他们抵下去的。”试卷所提供的材料中明明白白写着女儿和儿子分别对新老树皮发出的赞叹和赞美,二者应是对立的统一,但这位考生却还是把老树皮写成腐朽的事物,完全曲解了命题者的本意,出现了认识上的片面性。如果认真审题,这类问题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为生动活泼的多向思维。要向名家学习,也要结合自己的思想实际,多读多写,使想象既大胆,又合理。

我们期望通过中学语文教师和广大学生的共同努力,尽快把应试教学转变为素质教学,有效地推进语文教改的步伐,更快地提高中学写作教学的整体水平。

上一页[1][2][3]。

相关范文推荐

    学校风景美丽的校园范文(21篇)

    在学校里,我们不仅学习学科知识,还培养了很多实践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学校总结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借鉴和启发。春天到啦!校园种有几棵香樟和龙爪,它

    抒情式演讲稿(实用16篇)

    演讲稿范文的写作过程需要事先进行充分的准备和深入的思考。接下来,小编将为大家分享一些优秀的演讲稿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思路。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学林

    我和我的老豆(精选22篇)

    我们常常羡慕那些能写出优秀作文的同学,他们的思维清晰,表达流畅,值得我们学习。以下是一些来自优秀作文集的片段,希望大家能从中受到启发和指导。谈起我喜爱的节日,我

    一缕清风的诗句(实用17篇)

    优秀作文是作者思想的结晶,是他们对于人生的深刻领悟和独特见解的呈现。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搜集了一些优秀作文的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少一些伪装,少一些

    假如我是服装设计师三年级(专业19篇)

    服装在不同的时代和文化中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它可以反映出社会风貌和时尚潮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服装总结感悟,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和启示。最近,我迷上了

    那一刻我怦然心动初中(专业18篇)

    优秀作文通常能够通过真实的材料和精彩的阐述给读者以鲜明的感受和深刻的体验。下面是一些经典的优秀作文示例,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曾经以为从我的掌纹中能看到我的

    幼儿的注意教案大全(22篇)

    教学工作计划需要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因此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定制。接下来,请大家仔细阅读下面这些教学工作计划的范文,相信对于提高教学效果会有所启

    工作总结人口普查(优质24篇)

    通过月工作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在工作中的优势和不足之处。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完成月工作总结,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写作技巧和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希望能够提

    夸自己教案(热门24篇)

    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依据,对于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是一些优秀教师的教学工作计划,可以借鉴他们的教学思路和策略。2.能理解情景表演

    小学五年级状物我的小闹钟(通用24篇)

    优秀作文能够表达作者独特的观点和感受,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下面是一些优秀作文的范文,小编认为这些范文在思想和语言方面值得借鉴和学习。在我的床头柜上,摆放着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