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教案全册(优质21篇)

时间:2023-12-10 作者:笔舞

在高一教案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能力水平,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在编写高一教案时,教师也可以根据范文的精神和教学思路进行创新和改进。

高一物理教案全册(优质21篇)篇一

1.知道及其单位.

2.理解额定功率.

了解从能量分析入手去认识物理规律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

使学生获得解决实际用电的初步知识.

本节教材从比较在相等时间内做功的多少引入的概念,再根据的定义和电功公式导出的计算公式,给出的单位.然后从的单位引出电功的单位千瓦时,说明1度就是1千瓦时.为帮助学生理解额定功率教材安排了小灯泡在不同电压下工作的演示,教材还介绍了不同用电器的两个重要指标,额定电压、额定,以使学生对常见用电器设备的功率有所了解.

1.重点:掌握的概念、公式及其应用.

2.难点:实际功率的概念、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区别.

3.疑点:灯泡的亮度决定于什么?

本节教材包括和用电器额定功率两块内容.教师可以利用前面学生学过的功率的知识和研究方法,突出比较做功快慢的方法:比较单位时间内用电器做功的多少.在讲解的`公式时,注意强调公式中的各量的对应关系,是同一段电路中的各量.不易同时给出的导出公式,使学生感觉公式多不易掌握.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区别学生不易做到,教师要通过实验讲清对一个用电器额定功率和额定电压只有一个,而实际电压和实际功率有很多.

重难点:重点是的概念和单位,难点是额定功率.

一.引入新课

方案一:复习功率概念引入电流做功有快慢的问题,然后可以举出一些实例如:电力机车每秒做功400多万焦,公共电车的电机每秒做功6万焦,洗衣机的电机每秒做功100多焦,而小收录机的电机每秒做功几焦.再举出时间不同做功不同的实例,问学生如何比较做功快慢,引出的定义.

方案二:分析类比建立的概念:可用幻灯片设计一组问题:1)怎样比较运动快慢?2)这样比较力对物体做功快慢?3)这样比较电流做功快慢?引出的概念.

二、:功率的概念要讲清:电流做功快,就大;电流做功慢,就小.的定义公式为p=w/t,的普遍适用公式是p=ui,比较大小时,要全面考虑到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关系,才能确定的大小关系.例如:在相等的时间内,根据p=w/t,电流做的功越多,就越大.

功率的单位容易和电功单位千瓦时混淆,可采用让学生计算1千瓦时的电功是多少焦,让学生体会千瓦时的意义.

三、额定功率:

方案一:可以用并进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验体会用电器的工作有正常工作问题,然后引进额定功率的概念.学生实验可以设计三组,1)是在比额定电压低的情况下工作;2)是在额定电压下工作;3)是在比额定电压高出1/5的情况下工作.

方案二:教师拿出220v60w和220v100w的灯泡,问将他们串联起来,哪盏灯亮?然后做实验,引出额定功率的概念.

例题1、一只额定电压为220伏特的`电热煮水器,在正常工作时通电12分钟,电度表的示数增加0.1度,问:

这个电热煮水器的功率多大?

a.甲图亮b.乙图亮c.同样亮d.无法判断

分析解答同一盏灯的亮度与它的实际功率情况有关,在甲乙两图中,灯1的实际电压不同,甲图中的实际电压小于乙图中,所以灯1在甲图中实际功率小于乙图中,所以灯1在乙图中较亮.b选项正确.

板书设计:探究活动课题灯泡的亮度决定于什么?

组织形式:学生分组

活动方式:教师提供实验器材:低压电源、电压表、电流表、标有2.5v的小灯泡、开关、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220v 40w白炽灯泡一只.(1)提出问题(2)教师可先演示或提示,再由学生操作.(3)观察灯泡两端的电压变化与灯泡相应的亮度变化.(4)讨论,分析.

高一物理教案全册(优质21篇)篇二

2、明确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

4、培养学生实验、观察、推理、归纳的科学意识和方法。

二、重点难点。

理解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的加速度都相同是本节的重点。

掌握并灵活运用自由落体运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是难点。

三、教学方法。

实验—观察—分析—总结。

四、教具。

牛顿管、抽气机、电火花计时器、纸带、重锤、学生电源、铁架台。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提问: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是怎样的?

vt=at。

s=at2/2。

vt2=2as。

(二)、自由落体运动。

演示1:左手掷一金属片,右手掷一张纸片,在讲台上方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同时释放,让学生观察二者是否同时落地。然后将纸片捏成纸团,重复实验,再观察二者是否同时落地。

结论:第一次金属片先落下,纸片后落下,第二次几乎同时落下。

提问:解释观察的现象。

显然,空气对纸的阻力影响了纸片的下落,而当它被撮成纸团以后,阻力减小,纸片和金属片才几乎同时着地。

假设纸片和金属片处在真空中同时从同一高度下落,会不会同时着地呢?

演示2:牛顿管实验。

自由落体运动: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显然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是:

(1)只受重力而不受其他任何力,包括空气阻力。

(2)从静止开始下落。

实际上如果空气阻力的作用同重力相比很小,可以忽略不计,物体的下落也可以看做自由落体运动。

(三)自由落体运动是怎样的直线运动呢?

学生分组实验(每二人一组)。

将电火花计时器呈竖直方向固定在铁架台上,让纸带穿过计时器,纸带下方固定在重锤上,先用手提着纸带,使重物静止在靠近计时器下放,然后接通电源,松开纸带,让重物自由下落,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小点。

运用该纸带分析重锤的运动,可得到:

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重锤下落的加速度为a=9。8m/s2。

(四)自由落体加速度。

1、学生阅读课文。

提问:什么是重力加速度?标准值为多少?方向指向哪里?用什么字母表示?(略)。

2、重力加速度的大小有什么规律?

(1)在地球上同一地点,一切物体的重力加速度都相同。

(2)在地球上不同的地方,重力加速度是不同的,由教材第37页表格可知,纬度愈高,数值愈大。

(五)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vt=gt。

h=(1/2)gt2g取9。8m/s2。

vt2=2gh。

注意式中的h是指下落的高度。

(六)课外作业。

1、阅读《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2、教材第38页练习八(1)至(4)题。

高一物理教案全册(优质21篇)篇三

(1)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对以后的反专制斗争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适应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民主启蒙作用。

2、顾炎武。

1)生平著作。

顾炎武,著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等。

2)思想主张:

(1)主张经世致用,注重实学,反对不切实际学风,提倡实践和真知;。

高一物理教案全册(优质21篇)篇四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教材分析

教法建议

本节教材的特点是概念较多,很多知识初中时学过,并且这些知识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建议让同学自学讨论的方法进行,可让同学提前预习或课上给出时间看书,教师提出一些问题,或让同学看书后提出问题,展开讨论,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并结合多媒体资料加深理解和巩固.

教学重点:质点和位移的概念

教学难点:位移概念的引入与理解

(一)提出问题,引起思考和讨论.

1、什么叫机械运动?请举一些实例说明.

3、同一运动,如果选取的参考系不同,运动情况一般不同,请举例说明.

4、选择参考系的原则是什么?(虽然参考系可以任意选取,但实际上总是本着观测方便和使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的原则选取)

(二)展示多媒体资料,加深理解(穿插在讨论问题之间进行)

1、太阳系资料:行星绕太阳运转情况.

2、银河系资料:星系旋转情况.

3、电子绕原子核运转情况.

4、飞机空投物资情况.

(一)提出问题,引起思考和讨论:

2、什么叫质点?

3、小物体一定能看成质点吗?大物体一定不能看成质点吗?请举例说明?

4、什么叫轨迹?什么叫直线运动?什么叫曲线运动?

(二)展示多媒体资料,加深理解.

1、火车(200米长)穿山洞(100米长)情况.

2、地球公转及自转情况.

(三)总结提高:

提出问题,引起思考和讨论.

2、“现在是北京时间8点整”中“8点”的含义是什么?

3、校百米纪录是10.21s、第2s末、第2s内的含义各是什么?

四、位移和路程

(一)提出问题引起思考和讨论:

1、说“物体由a点移动500米到达b点”,清楚吗?

2、如何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

3、什么叫位移?为什么说位移是矢量?

4、位移和路程有什么区别?它们之间有关系吗?

(二)展示多媒体资料,加深理解.

1、从天津到上海,海、陆、空三种路线抵达情况.

2、在400米跑道上进行200米跑和400米跑情况.

1、请你手托一石子水平匀速前进,突然释放石子,观察石子的运动情况?再请站在路边的人观察石子的运动情况.二者观察到的运动轨迹一样吗?请解释原因.

高一物理教案全册(优质21篇)篇五

1.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重要应用。

2.会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天体的质量。

3.掌握综合运用万有引力定律和圆周运动学知识分析具体问题的基本方法。

天体运动向心力来源的理解和分析。

启发引导式。

(一)引入新课。

天体之间的作用力主要是万有引力,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对天文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这节课我们要来学习万有引力在天文学上有哪些重要应用。

(二)进行新课。

1.天体质量的计算。

(1)基本思路:在研究天体的运动问题中,我们近似地把一个天体绕另一个天体的运动看作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提供天体作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应用。

高一物理教案全册(优质21篇)篇六

本节教材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2・必修)第五章《曲线运动》第六节《向心力》。

教材的内容方面来看,本章节主要讲解了向心力的定义、定义式、方向及验证向心力的表达式,变速圆周运动和一般曲线运动。前面几节已经学习了曲线运动、圆周运动、向心加速度,这节讲的是描述使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合外力,是对物体运动认识上的升华,为接下来万有引力的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所以在整个教材体系中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并且这样的安排由简单到复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方面来看,本章节是运动学中的重要概念,也是高一年级物理课程中比较重要的概念之一,是对物体运动认识上的升华,它把运动学和动力__联系在了一起,具有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也是学生知识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知识基础方面】

在学习本节课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曲线运动、圆周运动、向心加速度,具备了探究向心力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这为本节课的探究性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

【思维基础方面】

高一的学生通过初中科学和第一学期的学习,具有了一定的物理思维方法和较强的计算能力,但接受能力尚欠缺,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和启发。

【情感态度方面】

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中,与向心力有关的现象有,但是有一些是错误的这就给学生理解向心力的.概念带来困难。

【知识技能目标】

理解向心力的定义;

【过程方法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重点:向心力表达式验证,向心力来源与作用效果。设定一定运动情景,来验证向心力表达式。来源进行举例说明,进行受力分析。(重点如何落实)

难点:向心力表达式的验证。通过用圆锥摆粗滤验证表达式,通过圆锥摆做匀速圆周运动解释原理,分析其在运动角度和手里角度的合外力,测量数据与测量器材,一步步得出表达式的正确。

教学方法:演示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手段:多媒体,口述

1、引入

回顾本章内容,复习向心加速度,放一个有关视屏,向同学提问物体为甚么做圆周运动?

2、新课教学(熟悉一下过渡)

做小球做圆周运动的实验,多问题进行思考,得出向心力特点进行总结

教授有关向心力的有关知识并进行一定补充。

用圆锥摆粗滤验证向心力表达式小结:向心力定义表达式

高一物理教案全册(优质21篇)篇七

“其(君主)既得之(天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明夷待访录.原君》。

2)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

高一物理教案全册(优质21篇)篇八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对某个力进行分析的线索和方法。

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要逐步深入,帮助学生在初中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

一、基本知识技能。

1、理解力的概念: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不仅有大小还有方向,大小、方向、作用点是力的三要素。

2、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

3、要会从性质和效果两个方面区分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一)、对于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要准确把握这一概念,需要注意三点:

1、力的物质性(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2、力的相互性;

3、力的矢量性;

(二)、力的图示是本节的难点。

(三)、力的分类需要注意的是:

1、两种分类;

2、性质不同的力效果可以相同,效果相同的力性质可以不同。

教法建议:

一、关于讲解“什么是力”的教法建议。

力是普遍存在的,但力又是抽象的,力无法直接“看到”,只能通过力的效果间接地“看到”力的存在。有些情况下,力的效果也很难用眼直接观察到,只能凭我们去观察、分析力的效果才能认识力的存在。在讲解时,可以让学生注意身边的.事情,想一下力的作用效果。对一些不易观察的力的作用效果,能否找到办法观察到。

二、关于讲解力的图示的教法建议。

力的图示是物理学中的一种语言,是矢量的表示方法,能科学形象的对矢量进行表述,所以教学中要让学生很快的熟悉用图示的方法来表示物理的含义,并且能够熟练的应用。由于初始学习,对质点的概念并不是很清楚,在课堂上讲解有关概念时,除了要求将作用点画在力的实际作用点处,对于不确知力的作用点,可以用一个点代表物体,但不对学生说明“质点”概念。

高一物理教案全册(优质21篇)篇九

“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并赞扬卓文君私奔再嫁司马相如“正获身,非失身”,“当大喜,何耻为?”

3、评价。

1)冲击了封建礼教和正统思想;。

2)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二)、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

1、黄宗羲。

1)生平著作。

黄宗羲:主要著作有《明夷待访录》等。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明清三先生(或清初三大儒)。

2)思想主张:

1)猛烈抨击君主专制制度,尖锐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高一物理教案全册(优质21篇)篇十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知道它是矢量。

2、理解平均速度,知道瞬时速度的概念。

3、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别。

二、能力目标。

1、比值定义法是物理学中经常采用的方法,学生在学生过程中掌握用物理工具描述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抽象思维能力。

三、德育目标。

由简单的问题逐步把思维迁移到复杂方向,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由简单到复杂。

教学重点。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概念及其区别。

教学难点。

怎样由平均速度引出瞬时速度。

教学方法。

类比推理法。

教学用具。

有关物理知识的投影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质点的各式各样的运动,快慢程度不一样,那如何比较运动的快慢呢?

二、新课教学。

(一)用投影片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知道速度是描述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

2、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知道平均不是速度的平均值。

3、知道瞬时速度是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经过某一位置时)的速度,知道瞬时速度的大小等于同一时刻的瞬时速率。

(二)学生目标完成过程。

1、速度。

提问:运动会上,比较哪位运动员跑的快,用什么方法?

学生:同样长短的位移,看谁用的时间少。

提问:如果运动的时间相等,又如何比较快慢呢?

学生:那比较谁通过的位移大。

老师:那运动物体所走的位移,所用的时间都不一样,又如何比较其快慢呢?

学生:单位时间内的位移来比较,就找到了比较的统一标准。

师:对,这就是用来表示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在初中时同学就接触过这个概念,那同学回忆一下,比较一下有哪些地方有了侧重,有所加深。

板书:速度是表示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s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用v=s/t表示。

由速度的定义式中可看出,v的单位由位移和时间共同决定,国际单位制中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常用单位还有km/h、cm/s等,而且速度是既具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即矢量。

板书:

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2、平均速度。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在任何相等的时间里位移都是相等的,那v=s/t是恒定的。那么如果是变速直线运动,在相等的时间里位移不相等,那又如何白色物体运动的快慢呢?那么就用在某段位移的平均快慢即平均速度来表示。

例:百米运动员,10s时间里跑完100m,那么他1s平均跑多少呢?

学生马上会回答:每秒平均跑10m。

师:对,这就是运动员完成这100m的平均快慢速度。

板书:

说明:对于百米运动员,谁也说不来他在哪1秒破了10米,有的1秒钟跑10米多,有的1秒钟跑不到10米,但它等效于运动员自始至终用10m/s的速度匀速跑完全程。所以就用这平均速度来粗略表示其快慢程度。但这个=10m/s只代表这100米内(或10秒内)的平均速度,而不代表他前50米的平均速度,也不表示后50米或其他某段的平均速度。

例:一辆自行车在第一个5秒内的位移为10米,第二个5秒内的位移为15米,第三个5秒内的位移为12米,请分别求出它在每个5秒内的平均速度以及这15秒内的平均速度。

学生计算得出:

由此更应该知道平均速度应指明是哪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3、瞬时速度。

如果要精确地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应怎样描述呢?那就必须知道某一时刻(或经过某一位置)时运动的快慢程度,这就是瞬时速度。

板书:瞬时速度:运动的物体在(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

比如:骑摩托车时或驾驶汽车时的速度表显示,若认为以某一速度开始做匀速运动,也就是它前一段到达此时的瞬时速度。

在直线运动中,瞬时速度的方向即物体在这一位置的运动方向,所以瞬时速度是矢量。通常我们只强调其大小,把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简称为速率,是标量。

4、巩固训练:(出示投影片)。

一物体从甲地到乙地,总位移为2s,前一s内平均速度为v1,第二s内平均开速度为v2,求这个物体在从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度。

师生共评:有的同学答案为这是错误的。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要严格按照平均速度的定义来求,用这段总位移与这段位移所用的时间的比值,也就只表示这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

三、小结。

1、速度的概念及物理意义;。

2、平均速度的概念及物理意义;。

3、瞬时速度的概念及物理意义;。

4、速度的大小称为速率。

拓展:

本节课后有阅读材料,怎样理解瞬时速度,同学们有兴趣的话,请看一下,这里运用了物理的极限思想,有助于你对瞬时速度的理解。

四、作业p26练习三3、4、5。

五、板书设计。

【总结】20xx年已经到来,高中的同学也即将进入一系列的寒假春节,小编在此特意收集了寒假有关的文章供读者阅读。

高一物理教案全册(优质21篇)篇十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知道它是矢量。

2、理解平均速度,知道瞬时速度的概念。

3、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别。

二、能力目标。

1、比值定义法是物理学中经常采用的方法,学生在学生过程中掌握用物理工具描述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抽象思维能力。

三、德育目标。

由简单的问题逐步把思维迁移到复杂方向,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由简单到复杂。

教学重点。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概念及其区别。

教学难点。

怎样由平均速度引出瞬时速度。

教学方法。

类比推理法。

教学用具。

有关物理知识的投影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质点的各式各样的运动,快慢程度不一样,那如何比较运动的快慢呢?

二、新课教学。

(一)用投影片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知道速度是描述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

2、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知道平均不是速度的平均值。

3、知道瞬时速度是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经过某一位置时)的速度,知道瞬时速度的大小等于同一时刻的瞬时速率。

(二)学生目标完成过程。

1、速度。

提问:运动会上,比较哪位运动员跑的快,用什么方法?

学生:同样长短的位移,看谁用的时间少。

提问:如果运动的时间相等,又如何比较快慢呢?

学生:那比较谁通过的位移大。

老师:那运动物体所走的位移,所用的时间都不一样,又如何比较其快慢呢?

学生:单位时间内的位移来比较,就找到了比较的统一标准。

师:对,这就是用来表示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在初中时同学就接触过这个概念,那同学回忆一下,比较一下有哪些地方有了侧重,有所加深。

板书:速度是表示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s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用v=s/t表示。

由速度的定义式中可看出,v的单位由位移和时间共同决定,国际单位制中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常用单位还有km/h、cm/s等,而且速度是既具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即矢量。

板书:

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2、平均速度。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在任何相等的时间里位移都是相等的,那v=s/t是恒定的。那么如果是变速直线运动,在相等的时间里位移不相等,那又如何白色物体运动的快慢呢?那么就用在某段位移的平均快慢即平均速度来表示。

例:百米运动员,10s时间里跑完100m,那么他1s平均跑多少呢?

学生马上会回答:每秒平均跑10m。

师:对,这就是运动员完成这100m的平均快慢速度。

板书:

说明:对于百米运动员,谁也说不来他在哪1秒破了10米,有的1秒钟跑10米多,有的1秒钟跑不到10米,但它等效于运动员自始至终用10m/s的速度匀速跑完全程。所以就用这平均速度来粗略表示其快慢程度。但这个=10m/s只代表这100米内(或10秒内)的平均速度,而不代表他前50米的平均速度,也不表示后50米或其他某段的平均速度。

例:一辆自行车在第一个5秒内的位移为10米,第二个5秒内的位移为15米,第三个5秒内的位移为12米,请分别求出它在每个5秒内的平均速度以及这15秒内的平均速度。

学生计算得出:

由此更应该知道平均速度应指明是哪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3、瞬时速度。

如果要精确地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应怎样描述呢?那就必须知道某一时刻(或经过某一位置)时运动的快慢程度,这就是瞬时速度。

板书:瞬时速度:运动的物体在(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

比如:骑摩托车时或驾驶汽车时的速度表显示,若认为以某一速度开始做匀速运动,也就是它前一段到达此时的瞬时速度。

在直线运动中,瞬时速度的方向即物体在这一位置的运动方向,所以瞬时速度是矢量。通常我们只强调其大小,把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简称为速率,是标量。

4、巩固训练:(出示投影片)。

一物体从甲地到乙地,总位移为2s,前一s内平均速度为v1,第二s内平均开速度为v2,求这个物体在从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度。

师生共评:有的同学答案为这是错误的。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要严格按照平均速度的定义来求,用这段总位移与这段位移所用的时间的比值,也就只表示这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

三、小结。

1、速度的概念及物理意义;。

2、平均速度的概念及物理意义;。

3、瞬时速度的概念及物理意义;。

4、速度的大小称为速率。

拓展:

本节课后有阅读材料,怎样理解瞬时速度,同学们有兴趣的话,请看一下,这里运用了物理的极限思想,有助于你对瞬时速度的理解。

四、作业p26练习三3、4、5。

五、板书设计。

高一物理教案全册(优质21篇)篇十二

(一)知识与机能:

1,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能从生产、生活的实例中,判断哪些力做功,哪些力不做功。

2,理解功的计算公式:w=fs中各符号代表的物理意义、各自的单位;并能用来进行简单的计算。

3,理解功的概念,知道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

(二)过程与方法:

1,组织学生通过对实例的分析、讨论总结出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利用对生活中具体事例的分析,加强对功的概念的理解。

3,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物理意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抽象概念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初步了解科学概念跟生活术语的区别。培养学生树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结合教材联系生活中的实际事例,培养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功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并会计算功。

弹簧测力计,斜面,小车,木块,刻度尺,鸡蛋。

(一),引入课题。以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一上课便向学生播放关于盘山公路,供轮椅通行的斜坡的动画引导学生思考,提出“有没有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这一问题,造成悬念,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给学生举例进一步引入课题,当我们提着一桶水在水平方向前进了一段距离时,因为我们用了力,我们说自己在“工作“。然而在物理学中功的概念是怎么定义的?怎样才叫做功?又怎样计算做功的多少?这就是本节课要学习和研究的内容。

(二),新概念“功”的导入。(体现重点)当你举高物体时,你就应用储存在体内的化学能,使物体的位置升高了。在物理学中,就说力对物体做了功。举起相同的高度,物体的重力越大,举起它所需要的力也就越大,力做的功也就越多;对于同样重的物体,举起的高度越大,力做的功也就越多。那么“什么是功?”

在物理学中,把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称为机械功,简称功。

如果我们用w表示功,f表示力,s表示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1j的功大致等于从地上拿起一个约50g的鸡蛋,并把它举过头顶,在此过程中你对鸡蛋做的功大约为1j。教师在说的过程中进行演示,然后让学生亲自体验感受1j功的概念。

教师对其进行解说:

1,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但因为惯性通过一段路程,如在光滑的,水平冰面上,一物体由于惯性做匀速直线运动。(f=0,w=0)。

2,物体受到力,但没有移动距离,即通过的距离为零。如一人用很大的力推一辆汽车,汽车没移动。(s=0,w=0)。

3,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也移动了距离,但移动的距离不是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如图(b)。(w=0)。

然后让同学讨论四幅画中哪些做功了,哪些没有?为什么?发表讨论后的结果。

教师总结概括,归纳根据功的概念可知,对物体做功有两个必要条件:一是对物体要有力的作用;二是物体要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定的距离。

让学生自己思考,然后请同学进行分析,讲解。再由教师进行详细讲解。

(四),活动实验,测量提升物体所做的功。(突破难点)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首先由教师讲解注意事项,实验步骤,再由学生设计动手操作)。

1,在斜面上拉小车的实验,并计算在自己的实验中拉力对小车所做的功,。

2,在竖直方向上匀速提升小车,使小车上升一定高度,测量并计算拉力所做的功。(实验过程中,教师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将两种测量结果记录在自己设计的表格中,分析得到的数据,看看利用斜面是否省力,是否省功。最后分析讨论由他们总结和发现规律,得出结论。老师在作进一步的讲解和总结。

(五),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再次向学生展示引入课题是播放的动画,引导学生思考,供轮椅上下的斜坡,在物理学中我们常称为斜面,也是一种简单的机械,这样可以省力,体现了社会对残疾人的关怀;盘旋公路也利用了同样的道理。研究表明利用简单机械可以省力但要费距离,或者可以省距离但要费力,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六)小结及作业安排。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功,功是力和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也学会了计算功。知道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作业设计:

1,一个质量为80g的皮球从高处下落了5m,重力对其做了多少功?

2,若你的教室在三楼,试估算你从一楼走到三楼要做多少功?

2,力学中的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对物体要有力的作用;二是物体要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定的距离。

3,功的计算:w=f·s1j=1n·m。

4,力对物体做功注意事项,力,距离,功各自的国际单位制单位。

5,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高一物理教案全册(优质21篇)篇十三

(2)认识单位制在物理计算中的作用.。

能力目标:培养自学能力.。

情感目标:体验自主学习.。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用较短的篇幅介绍了什么是单位制、什么是基本单位、什么是导出单位.。

教法建议。

探究活动。

组织:个人。

形式:查阅资料,撰写文章.。

高一物理教案全册(优质21篇)篇十四

3.从微观意义上看电流的强弱与自由电子平均速率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类比和分析使学生对电源的的概念、导线中的电场和恒定电流等方面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电源、电流的学习培养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的生产实践的意识,勇于探究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学问题。

重点:理解电源的形成过程及电流的产生。

难点:电源作用的道理,区分电子定向移动的速率和在导线中建立电场的速率这两个不同的概念。

(一)先对本章的知识体系及意图作简要的概述

(二)新课讲述————第一节、导体中的电场和电流

高一物理教案全册(优质21篇)篇十五

3、知道力的两种不同的分类;能力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对某个力进行分析的线索和方法.情感目标。

教学建议一、基本知识技能1、理解力的概念:

2、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

3、要会从性质和效果两个方面区分力.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一)、对于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要准确把握这一概念,需要注意三点:

1、力的物质性(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2、力的相互性;

3、力的矢量性;

(二)、力的图示是本节的难点.。

(三)、力的分类需要注意的是:

1、两种分类;

2、性质不同的力效果可以相同,效果相同的力性质可以不同.。

一、提问:什么是力?

教师通过对初中内容复习、讨论的基础上,总结出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提问:下列实例,哪个物体对哪个物体施加了力?

(1)、马拉车,马对车的拉力.。

(2)、桌子对课本的支持力.。

总结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有施力物体就有受力物体,有力作用,同时出现两个物体.。

强调:在研究物体受力时,有时不一定指明施力物体,但施力物体一定存在.。

二、提问、力是有大小的,力的大小用什么来测量?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什么?

教师总结:力的测量:力的测量用测力计.实验室里常用弹簧秤来测量力的大小.。

力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符号:n.。

三、提问:仅仅用力的大小,能否确定一个力:

演示压缩、拉伸弹簧,演示推门的动作.主要引导学生说出力是有方向的,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体会并得出力的三要素来。

高一物理教案全册(优质21篇)篇十六

3、知道力的两种不同的分类;。

能力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对某个力进行分析的线索和方法.

情感目标。

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要逐步深入,帮助学生在初中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

教学建议。

一、基本知识技能。

1、理解力的概念: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不仅有大小还有方向,大小、方向、作用点是力的三要素.

2、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

3、要会从性质和效果两个方面区分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一)、对于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要准确把握这一概念,需要注意三点:

1、力的物质性(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2、力的相互性;。

3、力的矢量性;。

(二)、力的图示是本节的难点.

(三)、力的分类需要注意的是:

1、两种分类;。

2、性质不同的力效果可以相同,效果相同的力性质可以不同.

教法建议:

一、关于讲解“什么是力”的教法建议。

力是普遍存在的,但力又是抽象的,力无法直接“看到”,只能通过力的效果间接地“看到”力的存在.有些情况下,力的效果也很难用眼直接观察到,只能凭我们去观察、分析力的效果才能认识力的存在.在讲解时,可以让学生注意身边的事情,想一下力的作用效果。对一些不易观察的力的作用效果,能否找到办法观察到.

二、关于讲解力的图示的教法建议。

力的图示是物理学中的一种语言,是矢量的表示方法,能科学形象的对矢量进行表述,所以教学中要让学生很快的熟悉用图示的方法来表示物理的含义,并且能够熟练的应用.由于初始学习,对质点的概念并不是很清楚,在课堂上讲解有关概念时,除了要求将作用点画在力的实际作用点处,对于不确知力的作用点,可以用一个点代表物体,但不对学生说明“质点”概念.

教学过程设计方案。

一、提问:什么是力?

教师通过对初中内容复习、讨论的基础上,总结出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教师通过实验演示:如用弹簧拉动钩码,或者拍打桌子等实验现象展示力的效果以引导学生总结力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力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指出了力的物质性.

提问:下列实例,哪个物体对哪个物体施加了力?

(1)、马拉车,马对车的拉力.

(2)、桌子对课本的支持力.

总结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有施力物体就有受力物体,有力作用,同时出现两个物体.

强调:在研究物体受力时,有时不一定指明施力物体,但施力物体一定存在.

二、提问、力是有大小的,力的大小用什么来测量?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什么?

教师总结:力的测量:力的测量用测力计.实验室里常用弹簧秤来测量力的大小.

力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符号:n.

三、提问:仅仅用力的大小,能否确定一个力:

演示压缩、拉伸弹簧,演示推门的动作.主要引导学生说出力是有方向的,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体会并得出力的三要素来.

教师总结: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四、提问:如何表示力?

先由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然后教师小结.

力的表示: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力的图示:用一条有标度的有向线段表示力的大小,箭头方向表示力的方向,线段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讲解例题:用20n的推力沿水平方向推一正方形物体向右匀速运动.用力的图示表示出推力.

教师边画边讲解.注意说明:

1、选择不同标度(单位),力的图示线段的长短可以不同;。

2、标度的选取要利于作图。

通过作图练习、教师指导让学生掌握力的图示作图规范.

力的示意图:用一条无标度的有向线段表示力的三要素.

让学生体会力的示意图与力的图示的不同.

五、力的作用效果:

回忆初中的知识,提问: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

六、力的分类:

教师总结力的分类,强调高中阶段按照力的性质划分,在力学范围内常见的力有重力、弹力、摩擦力.

按性质命名的力: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力、磁力等等;。

按效果命名的力:拉力、压力、动力、阻力、支持力、压力等等;。

在力学范围内,按力的性质划分的常见的力有:重力、弹力、摩擦力.

高一物理教案全册(优质21篇)篇十七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知道它是矢量。

2、理解平均速度,知道瞬时速度的概念。

3、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别。

二、能力目标。

1、比值定义法是物理学中经常采用的方法,学生在学生过程中掌握用数学工具描述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抽象思维能力。

三、德育目标。

由简单的问题逐步把思维迁移到复杂方向,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由简单到复杂。

教学重点。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概念及其区别。

教学难点。

怎样由平均速度引出瞬时速度。

教学方法。

类比推理法。

教学用具。

有关数学知识的投影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质点的各式各样的运动,快慢程度不一样,那如何比较运动的快慢呢?

二、新课教学。

(一)用投影片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知道速度是描述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

2、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知道平均不是速度的平均值。

3、知道瞬时速度是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经过某一位置时)的速度,知道瞬时速度的大小等于同一时刻的瞬时速率。

(二)学生目标完成过程。

1、速度。

提问:运动会上,比较哪位运动员跑的快,用什么方法?

学生:同样长短的位移,看谁用的时间少。

提问:如果运动的时间相等,又如何比较快慢呢?

学生:那比较谁通过的位移大。

老师:那运动物体所走的位移,所用的时间都不一样,又如何比较其快慢呢?

学生:单位时间内的位移来比较,就找到了比较的统一标准。

师:对,这就是用来表示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在初中时同学就接触过这个概念,那同学回忆一下,比较一下有哪些地方有了侧重,有所加深。

板书:速度是表示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s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用v=s/t表示。

由速度的定义式中可看出,v的单位由位移和时间共同决定,国际单位制中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常用单位还有km/h、cm/s等,而且速度是既具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即矢量。

板书:

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2、平均速度。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在任何相等的时间里位移都是相等的,那v=s/t是恒定的。那么如果是变速直线运动,在相等的时间里位移不相等,那又如何白色物体运动的快慢呢?那么就用在某段位移的平均快慢即平均速度来表示。

例:百米运动员,10s时间里跑完100m,那么他1s平均跑多少呢?

学生马上会回答:每秒平均跑10m。

师:对,这就是运动员完成这100m的平均快慢速度。

板书:

说明:对于百米运动员,谁也说不来他在哪1秒破了10米,有的1秒钟跑10米多,有的1秒钟跑不到10米,但它等效于运动员自始至终用10m/s的速度匀速跑完全程。所以就用这平均速度来粗略表示其快慢程度。但这个=10m/s只代表这100米内(或10秒内)的平均速度,而不代表他前50米的平均速度,也不表示后50米或其他某段的平均速度。

例:一辆自行车在第一个5秒内的位移为10米,第二个5秒内的位移为15米,第三个5秒内的位移为12米,请分别求出它在每个5秒内的平均速度以及这15秒内的平均速度。

学生计算得出:

由此更应该知道平均速度应指明是哪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3、瞬时速度。

如果要精确地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应怎样描述呢?那就必须知道某一时刻(或经过某一位置)时运动的快慢程度,这就是瞬时速度。

板书:瞬时速度:运动的物体在(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

比如:骑摩托车时或驾驶汽车时的速度表显示,若认为以某一速度开始做匀速运动,也就是它前一段到达此时的瞬时速度。

在直线运动中,瞬时速度的方向即物体在这一位置的运动方向,所以瞬时速度是矢量。通常我们只强调其大小,把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简称为速率,是标量。

4、巩固训练:(出示投影片)。

一物体从甲地到乙地,总位移为2s,前一s内平均速度为v1,第二s内平均开速度为v2,求这个物体在从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度。

师生共评:有的同学答案为这是错误的。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要严格按照平均速度的定义来求,用这段总位移与这段位移所用的时间的比值,也就只表示这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

三、小结。

1、速度的概念及物理意义;。

2、平均速度的概念及物理意义;。

3、瞬时速度的概念及物理意义;。

4、速度的大小称为速率。

拓展:

本节课后有阅读材料,怎样理解瞬时速度,同学们有兴趣的话,请看一下,这里运用了数学的“极限”思想,有助于你对瞬时速度的理解。

四、作业p26练习三3、4、5。

五、板书设计。

高一物理教案全册(优质21篇)篇十八

能独立说出功的概念和计算公式,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能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功的意义,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提高探索自然现象和物理规律的兴趣。

【重点】。

理解功的概念,能够进行功的计算。

【难点】。

做功因素的判断以及功的计算。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多媒体展示叉车提升货物的场景并提问叉车机械的成效通过怎样的物理过程实现。

【学生】观察思考后回答:货物受到叉车的力的作用,

【教师】同学们观察非常认真,对之前知识掌握非常牢固,货车受到力的作用并被举高的成效在物理学中就叫为功,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吧。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功的定义。

学生回答:课本沿着力的方向移动;粉笔盒向上升高。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得出功的定义: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且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学里面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二)做功的因素。

教师多媒体展示情境图片:

1、小车在推力作用下前进;。

2、物体在绳子拉力作用下提升;。

3、提着滑板在水平路面前行;。

4、用力搬石头而未能搬起;提问学生这几种情境中力是否有成效。

学生回答1、2情境中推理和拉力有成效,做功,3/4中滑板受到的力及石头受到的力没有成效,不做功。

教师评价学生善于观察,理解准确,并顺势提问被踢出的足球是否有功?

学生不难答出足球被踢出后,没有了脚上力的作用,具有惯性而运动,故没有做功。教师评价后安排小组结合做功与不做功的这几种情况讨论做功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学生回答:有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教师点评总结,这就是做功的因素。

(三)功的计算。

教师引导:大家都已经掌握做功的两个因素,那么一个力做功多和少怎么判断呢?

学生回答:两种情况拉力大小不变,第二种提升更高,第二种拉力做功更多。

教师评价后总结得出: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越大,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越大,力所做的功也就越多。我们定义:力学中,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如果用f表示力,s表示沿力的方向移动的距离,w表示功,则功的表达式为;强调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单位,其中功的单位为牛米,也叫焦耳,符号为j。

教师多媒体展示课本中例题,请同学进行作答。

学生黑板展示计算公式及结果为答案正确,表扬鼓励各位同学。

环节三:巩固提高。

【教师】1j有多大呢?我们知道2个鸡蛋大概1n,1j就相当把两个鸡蛋举起1m做的功。

环节四:小结作业。

同学们来总结一下今天学习的知识,并回家估算一下背着书包从楼底教室大概做多少功。

高一物理教案全册(优质21篇)篇十九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明确电源在直流电路中的作用,理解导线中的恒定电场的建立。

2.知道恒定电流的概念和描述电流强弱程度的物理量———电流。

3.从微观意义上看电流的强弱与自由电子平均速率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类比和分析使学生对电源的的概念、导线中的电场和恒定电流等方面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电源、电流的学习培养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的生产实践的意识,勇于探究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学问题。

重点:理解电源的形成过程及电流的产生。

难点:电源作用的.道理,区分电子定向移动的速率和在导线中建立电场的速率这两个不同的概念。

(一)先对本章的知识体系及意图作简要的概述。

(二)新课讲述————第一节、导体中的电场和电流。

高一物理教案全册(优质21篇)篇二十

能力目标

培养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力.

情感目标

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学习兴趣.

建议

教材分析

教法建议

设计示例

难点:相互作用力与二力平衡的异同

示例:

一、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1、举例并分析:

例1、实验:水槽中两个软木塞上的铁条和磁铁的相互作用.(视频资料)

问题:观察到什么现象?如何解释?(表述中要明确受力物和施力物)

例2、实验:坐在椅子上用手推桌子,会感觉到桌子也在推我们.(具体体验)

问题:感觉到什么?如何解释?(表述中要明确受力物和施力物)

让学生看书上的例子或举例.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定义.

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

实验:做书55页实验,读出弹簧秤示数,看两个弹簧秤示数是否相等?

二、牛顿第三定律(反作用定律)

2、区分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

例题:粉笔盒静止在讲台上.请分析粉笔盒受到哪几个力的作用?它们的反作用力是什么力?作用在谁身上?(画出示意图)

在学生能够正确回答后,继续提问:粉笔盒所受到的平衡力和粉笔盒与桌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有什么共同特点?有什么不同点?(以上问题根据学生情况设问)

相同点

不同点

相互作用力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两力必性质相同;

同时出现,同时消失;

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互为施力物和受力物);

与运动状态及参考系无关.

平衡力

同上.

性质可以不相同;

可以不同时消失;

同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研究对象)

3、牛顿第三定律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根据学生情况处理.

提供直升机螺旋桨转动的视频资料.

探究活动

题目:如何在拔河比赛中获胜

组织:以自然组为小组

方式:研究方案并进行比赛

评价:可操作性、引起兴趣、与实际结合.

高一物理教案全册(优质21篇)篇二十一

上节内容中,学生用所学的“圆周运动”、“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和“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经历了一系列科学探究过程,得出了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特点,学生对天体运动的研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和求知欲。本节课教师再引导学生从太阳与行星间引力的规律出发,根据类比事实将“平方反比关系”的作用力进行猜想,假设和推广,从太阳对行星的引力到地球对月球的引力,再到任意物体间的吸引力都满足“平方反比的关系”。学生会带着好奇和探究意识以及必要的检验论证,一路探究下去,最终得出万有引力定律。使学生在理解掌握万有引力定律的基础上,培养了探究思维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相关范文推荐

    献爱心捐款活动倡议书(通用19篇)

    作文是一种与世界对话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掌握这些范文范本,可以让我们对写作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在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的今天,我们可以

    司法所年度工作总结最(通用20篇)

    司法工作总结是对司法工作进行归纳和总结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为今后的工作积累经验。在这里,小编为大家分享一些优秀的司法工作总结范文,与大家共同

    小狮子的教学设计(模板20篇)

    教学计划的编写过程需要注重前瞻性,即要预见到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并提前制定解决方案和应对策略。在以下内容中,小编整理了一些教学计划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示。

    敬老院个人工作心得体会(热门16篇)

    随着工作的不断进行,我们应该及时停下脚步,反思和总结自己的工作心得体会,以便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请大家浏览一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工作心得体会范文,相信其中会

    没叠被子检讨书(模板22篇)

    检讨书不仅是对过去的反思和总结,更是对未来的规划和改进的一种表达方式。最后,让我们共同欣赏一些非常出色的检讨书范文,它们将给我们写作带来新的启发和思考。

    做四有革命军人心得体会(优质20篇)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的一些感悟和领悟的总结。小编为大家搜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上的灵感和思考。培养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

    那个不一样的春天大全(17篇)

    作文是语文考试的重点,很多考生都希望能写出一篇优秀作文。鉴于大家对优秀作文表达方式的关注,小编挑选了一些范文供大家参考。坐在窗边,听小草长出来的声音,看树上长出

    工程项目财务工程报告范文(14篇)

    报告范文的语言要简明扼要,重点突出,使读者能迅速抓住重点内容。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由于城市绿化工程是近年来刚发展起来新生事物,

    体育局上半年工作总结(专业18篇)

    每个月的工作总结都是对自己工作成果的一次盘点,通过总结我们可以了解自己的进步和不足,进而提升个人能力和职业发展。以下是一些精选的月工作总结示例,希望能够为大家提

    当兵入伍的心得体会及感悟(精选18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培养我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让我们更加敏锐地发现生活中的细节与感悟。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推荐一些精选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为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参考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