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犯罪刑法论文(汇总14篇)

时间:2023-12-05 作者:紫衣梦

范文范本是对经典作品进行总结和归纳的一种方式,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作品的内涵和艺术手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范文范本,供大家参考和学习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论网络犯罪刑法论文(汇总14篇)篇一

【内容提要】严重侵犯网络系统、网络数据及网络信息安全之犯罪即为网络犯罪。网络共同犯罪是通过网络而实施的针对网络系统和网络数据的共同犯罪行为。网络共同犯罪在通过网络达成共同犯罪故意及通过网络实施共同犯罪行为上,与传统共同犯罪有着显著区别,当慎察之。

【摘要题】司法实务研究。

由于计算机网络所具有的信息传送与资源共享功能,各种基于计算机网络的犯罪活动也从无到有,日益猖獗。计算机网络犯罪已经日益成为严重危害社会秩序的犯罪形式之一。仅在19,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的非法侵入计算机系统案件就达100多起[1](p.108)。网络犯罪的出现,在计算机科学、社会学、历史学、刑法学、犯罪学、刑事侦查学等诸多领域中产生了深刻的变革。近年来,网络犯罪日益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然而,关于网络犯罪的确切含义,存在相当大的争论。我们认为,网络行为涉及了三方面的秩序:其一,网络本身秩序,或者说网络系统之安全性;其二,网络资产合法所有权之秩序;其三,网络合理使用之秩序,即网络空间虚拟社会之秩序。根据20欧洲委员会《网络犯罪公约》草案的规定,网络犯罪是指“危害计算机系统、网络和计算机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以及对这些系统、网络和数据的滥用的行为”。笔者认为,从网络属性以及刑法保护的角度出发,将网络犯罪刑法保护对象分为三类是比较科学的,其分别体现了网络的不同价值属性,亦体现了网络犯罪问题的特殊性。因此,笔者倾向于将网络犯罪定义为严重侵犯网络系统、网络数据及网络信息安全之犯罪。(注:笔者这里严格限定网络数据与网络信息的范围,认为这里的网络数据仅指其本身即具有一定价值之数据,网络信息则是指以其所反映之思想内容为表征的计算机识别符号。)任何严重违反上述三种秩序之行为,均构成对网络秩序之侵害,具有刑法上的违法性。网络犯罪此种法益之存在,独立于传统刑法所保护其他之具体法益。如公民财产权、人身权等。这如同我国刑法上规定的金融犯罪一般。因金融秩序之重要,刑法对其单独规定,而因网络之重要,刑法亦有单独规定之必要。

根据我国刑法第25条的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作为共同犯罪的特殊表现形式,网络共同犯罪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理解:其一,在广义上,网络共同犯罪是指数个行为人共同实施的危害网络秩序所构成的犯罪行为。如前所述,笔者认为,网络犯罪包括针对网络系统安全、网络数据安全、网络信息安全所实施的犯罪行为。因此,二人以上共同实施上述犯罪行为的,均属于网络共同犯罪,而无论共同犯罪发生的场合。其二,在狭义上,网络共同犯罪当是通过网络而实施的针对网络系统及网络数据的共同犯罪行为。笔者认为,网络共同犯罪问题的提出,主要基于两个原因:(1)作为一种新型的通信工具,网络为传统的犯意联络建立了新的方式;(2)作为一种特殊的载体,网络中蕴涵了各种数据资产,提供了与传统共同犯罪不同的犯罪场所和犯罪对象,因而,其共同犯罪客观行为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网络共同犯罪所引起的刑法学问题也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如何对待通过网络达成的共同犯罪故意问题。首先,犯罪主体的状况难以确定。在网络危害行为中,其中相当一部分由不到刑事责任年龄的人实施,有的也仅仅到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因此,在行为人不明知对方是限制刑事能力责任人或无刑事责任能力人的情形下,与其共同实施网络侵害行为,行为人构成成立间接正犯,还是成立共同犯罪,不无疑问。其次,网络上用户的隐匿性使一些身份犯的犯罪状况也难以确定,而在共同犯罪中则要求各个行为人的身份必须特定化。如何认定其特定之含义将影响共同犯罪成立与否与刑罚轻重。再者,网络使犯罪故意之意思联络变得更为复杂。有时行为人并非有意相约,而是偶尔于网络中相遇,便一起攻击某一个计算机网络系统,至于其攻击动机如何,攻击情况是否顺利,攻击结果怎样,甚至其攻击了什么,行为人可能并不完全清楚。其二,如何对待通过网络实施的共同犯罪行为问题。一方面,因网络行为所特有的技术性因素,如何认定共同犯罪行为具有相当的难度。另一方面,在网络共同犯罪行为中,不同的犯罪行为人共同实施犯罪,表现出来的是不同的侵犯性指令或程序,无法分清不同行为人与犯罪结果之因果关系及因果关系的程度。于是,也无法对行为人进行不同的定罪量刑。即使在存在分工的情况下,除了教唆犯、组织犯之外,实行犯与帮助犯在计算机网络空间里的犯罪行为都表现为攻击性指令程序,无法分清哪些程序指令是由哪一个行为人操作实施的,帮助犯与实行犯之界限不明。因此,就广义的网络共同犯罪来看,并不能显著地反映网络犯罪的特性,如数个行为人共同针对计算机网络硬件所实施的盗窃、破坏行为,均未与传统共同犯罪之形态认定有显著不同。因此,笔者将要讨论的网络共同犯罪乃是基于狭义上的观点,主要针对通过网络实施的危害网络系统及其数据的共同犯罪行为。

(一)网络共同正犯。所谓共同正犯,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实行犯罪,即二人以上共同实行某一具体犯罪的客观构成要件行为。基于共同正犯的网络犯罪,认定其构成特征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1.共同实行故意之认定。两个以上行为人具有进行网络共同犯罪的故意,是认定网络共同犯罪成立的主观要素。所谓共同犯罪故意,是指各共同犯罪人通过意思联络,认识他们的共同犯罪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决意参与共同犯罪,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2](p.510)。网络犯罪共同实行故意的认定,须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其一,对共同犯罪行为人之明知。即共同犯罪人认识到不是自己一人实行犯罪行为,而是二人以上共同实施犯罪行为。在网络犯罪中,这包含了两方面的认识内容:首先,关于对共同行为人是否存在的明知。在网络犯罪行为通过网络实施的场合下,网络行为的不可视性决定了有时行为人并非明确知道有他人行为的参与。例如,行为人甲在实施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过程中,发现行为人乙也在实施侵入行为。在这样的场合下,认定甲具有明知之故意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如果甲在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时,仅仅发现了被他人已经打开的计算机入侵路径,是否可以认定明知呢?在日本刑法上,这种情形被称为继承的共同正犯[3](p.397)。在继承共同正犯的情形下,后来行为者的责任范围只应该在形成了意思沟通之后与先行行为者所共同实行的违法行为所产生的结果之内。其次,关于共同行为人身份的明知。在网络犯罪中,数个行为人之间既可能比较熟识,也可能是素昧平生,彼此之间无任何个人资料的了解。因此,对于对方是否实行“犯罪行为”以及实施何种性质之犯罪,认定上不无困难。在相对人是限制责任能力人的情形下,由于对方不构成网络犯罪行为,行为人本身自无成立网络共同犯罪之可能。在身份犯之情形下,不具有特殊身份之人与具有特定身份之人实施具有特定身份方能成立之犯罪,在行为人不明知对方具有特定身份之情形下,亦无法成立网络共同犯罪之故意,应以其各自所触犯的罪名定罪量刑。

论网络犯罪刑法论文(汇总14篇)篇二

摘要:共同犯罪相对于单独犯罪而言,是一种复杂的犯罪。刑法分则一般是以单独犯罪为标准加以规定的,所以刑法总则必须就共同犯罪的有关问题做出规定;刑法理论对许多犯罪问题的研究一般以单独犯罪为模式,所以需要特别研究共同犯罪现象。

关键词:共同犯罪;犯罪共同说;行为共同说。

共同犯罪,简称共犯,是相对于一个人单独实施犯罪而言的,共同犯罪是犯罪的一种特殊形式,比一个人单独实施犯罪复杂:首先,共同犯罪比一个人单独实施犯罪具有更大的社会危害性;其次,在共同犯罪的情况下,每个共同社犯罪人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和所处的地位是不同的,依照罪责刑相适应原则,需要区别对待,处以不同的刑罚,这就需要规定不同于单独犯罪的处罚原则;第三,共同犯罪具有结构上的复杂性,有的共同犯罪不能直接适用以一个人实施犯罪为标准而制定的《刑法》分则条文,而需要另行加以规定其行为形式。

依照我国《刑法》第25条第1款的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这一定义内涵明确、外延周延、提示了共同犯罪的本质牲,在内容上充分体现了我国刑法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因而是科学的。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共同犯罪的一般成立要件:必须有两人以上且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必须有共同的故意、必须有共同的行为、必须有共同的犯罪客体。

1.必须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两个未达到法定责任年龄的未成年人共同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则不构成共同犯罪。数人共同实施犯罪,但如果其中只有一人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也不能构成共同犯罪。

3.共同犯罪人在客观上必须有共同的犯罪行为。各共同犯罪人在实施共同犯罪时,尽管所处的地位、具体的.分工、参加的程度、甚至参与的时间等可能有所不同,但他们的行为都是为了达到同一犯罪目的,指向相同的目标,从而紧密相联,有机配合,各自的犯罪行为都是整个犯罪活动的组成部分。

4.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客体。即共同犯罪人的犯罪行为必须指向同一犯罪客体,这是共同犯罪的成立必须有共同的犯罪故意和共同的犯罪行为的必然要求。

顾名思义,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实施了犯罪;那么,什么要素共同才能成立共同犯罪呢?就此存在犯罪共同说与行为共同说。

(一)犯罪共同说。

犯罪共同说是客观主义的共犯理论,根据犯罪共同说的理论,共同正犯必须是数人共同实行特定的犯罪,或者说数人只能就完全相同的犯罪成立共同正犯。犯罪共同说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存在着缺陷。该说旨在限定共同犯罪的成立范围,但实际上扩大了共同犯罪的成立范围。正因为犯罪共同说存在以上缺陷,部分犯罪共同说应运而生。部分犯罪共同说主张,只要行为人就部分犯罪具有共同实行的意思与共同实行的行为,不同的犯罪之间具有重合、交叉性质时,就“共同”的部分即在重合的范围与限度内成立共同正犯。在日本也有学者主张这一学说,审判实践也基本上采取部分犯罪共同说。

(二)行为共同说。

行为共同说是主观主义的共犯理论,根据行为共同说,凡是能够征表反社会性格的行为都是犯罪,只要行为相同,即便行为人之间犯意不一样,行为所体现出的行为人的反社会性格也是一样的,而且行为人可以跨越数个构成要件而成立共同正犯。行为共同说把共同正犯解释为行为人以各自的“行为”实现各自的犯罪,因此,共同正犯之“共同”乃是行为的共同。共同正犯的成立无须以共同实行一个犯罪为必要,多个行为人基于共同的行为而实现各自的犯罪,行为不需要完全符合同一构成要件。部分犯罪共同说虽然也遭到一些学者的批判,但该说较前两说有明显的进步,更具有合理性,也得到了不少学者的支持。

目前我国的刑法学的通说认为,只有数人实施了完全一致的犯罪才能成立共同犯罪。我们认为,我国刑法理论应当贯彻部分犯罪共同说,司法实践上也应当按照部分犯罪共同说处理共同正犯(共同实行犯)案件。根据部分犯罪共同说,只要二人以上就部分犯罪具有共同行为与共同意思,便可成立共同正犯。

三、总结。

综上所述,我国现行的共犯理论在改革开放初期解决共同犯罪的司法实践中的确起过重要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共同犯罪司法实践问题日益复杂化,在其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现行的共同犯罪理论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缺陷日益显现,亟需变革理论体系本身。因此对现行理论进行深入反思,重构狭义共犯的理论体系,就成为紧迫的任务提到日程上来。为了切实有效保障人权,平衡共同犯罪理论,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必须要对现有的共犯理论进行改革,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共犯理论体系。

参考文献:

[1]高铭暄,马克昌.刑法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

[2]周光权.犯罪论体系的改造[m].中国法制出版社.

[3]张明楷.刑法的基本立场[m].中国法制出版社.

[4]伍柳村.试论教唆犯的二重性[j].法学研究.

[5]余鑫才.试论教唆犯的刑事责任[j].安徽大学报.

论网络犯罪刑法论文(汇总14篇)篇三

网络犯罪是指通过互联网进行的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由于网络犯罪的崛起,民法对于网络犯罪的界定和处理方式进行了相关规定。在日常的学习和实践中,我逐渐认识到网络犯罪在民法领域中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下面我将从五个方面谈谈我对网络犯罪民法的心得体会。

首先,网络犯罪民法的界定。网络犯罪是一种新型的犯罪行为,其形式多样、手段复杂,给民事关系和公共秩序带来了巨大挑战。我认为,民法对网络犯罪的界定应综合考虑技术手段、实施方式和社会影响等多个因素,以确保对网络犯罪的准确界定。同时,要加强对网络犯罪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网络安全意识,以遏制网络犯罪的发生。

其次,网络犯罪民法的责任追究。网络犯罪的复杂性和跨境性给责任追究带来了诸多困难。我认为,民法应建立一套完善的责任追究制度,不仅要加大对实施网络犯罪的个人和组织的惩处力度,还要加强对网络服务提供者和平台运营商的监管,对他们应承担的责任进行明确和细化,从而形成一种严密的责任追究网络,确保网络犯罪行为的惩治和防范。

再次,网络犯罪民法的合理赔偿。网络犯罪给被害人带来了严重的经济和精神损失,因此,民法应明确网络犯罪行为构成的民事侵权责任,并规定合理的赔偿标准。同时,还应加强对网络犯罪损失的评估和鉴定工作,确保被害人能够获得合理赔偿,并在赔偿程序上简化流程,提高效率,以减轻被害人的负担。

此外,网络犯罪民法的国际合作。网络犯罪的跨境性给国际合作带来了新的课题。我认为,民法应与国际相关法律体系相衔接,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共同打击网络犯罪行为。针对跨境网络犯罪,可建立一套国际刑事司法合作机制,通过提供证据协助和引渡等方式,加大力度打击跨国网络犯罪分子,从根源上减少网络犯罪的发生。

最后,网络犯罪民法的完善。网络犯罪是一个日益严峻的问题,法律应不断完善以应对这一挑战。我认为,民法应不断地完善和修订,根据网络犯罪的新形势和新问题,及时更新相关法律条文,加强对网络犯罪的预防和打击力度,保持与时俱进。并且,要加强对网络犯罪行为的研究,积极推动相关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从技术层面上提供更好的保障。

综上所述,网络犯罪民法是一门相对较新的学科,其重要性和特殊性不容忽视。在日常的学习和实践中,我对网络犯罪民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体会。我相信,在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民法对网络犯罪的规定和应对方式会越来越完善,网络犯罪的蔓延也会得到更好的遏制。

论网络犯罪刑法论文(汇总14篇)篇四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犯罪问题也日益突出。作为普通网民,我们要时刻防范网络犯罪的侵害,保护我们的个人信息和财产安全。在亲身经历了一次钓鱼网站诈骗的惊险经历后,我深深意识到网络犯罪的威胁并从中汲取了宝贵的经验教训。下面我将分享一下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加强对网络犯罪的认知十分重要。网络犯罪形式多样,包括诈骗、盗窃他人账号、网络暴力等。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各种网络犯罪手段,以便更好地防范。通过互联网和媒体的发布,我们可以获得最新的网络犯罪案例和防范经验,及时了解网络犯罪的动态。同时,要加强对网络安全法律法规的学习,知晓自己的权益和责任,在网络空间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其次,保护个人信息至关重要。网络犯罪常常通过获取个人信息来实施攻击和诈骗。因此,我们要特别重视个人信息的保护。首先,在注册网站和应用时,不要随便填写个人信息,尽量提供少量必要的信息。其次,密码的设置要复杂且定期更改,不可使用简单且容易被破解的密码。同时,要避免在不安全的公共Wi-Fi下进行重要个人信息的交流和操作,以防止被黑客窃取信息。最重要的是,要时刻保持警惕,不轻易相信陌生人的信息和邀请,避免上当受骗。

再次,警惕网络陷阱,避免点击可疑链接。网络犯罪分子通过制造虚假的网站、邮件和短信,引诱用户点击有害链接,从而盗取信息或者操控用户设备。为了预防这种情况的发生,我们要保持警惕,不随便点击可疑链接。在进行网上交易或者登录网银时,应该主动输入网站地址,避免通过邮件或者短信中的链接进行登录,以防止被重定向到钓鱼网站或者下载恶意软件。

此外,安装可信赖的安全软件是保护个人信息的一种重要手段。网络犯罪源源不断,防范手段也在不断更新。因此,选择合适的安全软件来保护自己的电脑和移动设备是非常必要的。这些软件可以及时检测和拦截可疑的网络攻击和病毒,保护个人信息的安全。同时,要保持软件的及时更新,以便获得最新的病毒库和防护功能,以应对不断进化的网络犯罪。

最后,作为网络公民,我们不能仅仅关注自己的安全问题,还要积极参与到网络犯罪的预防中来。我们可以通过举报网络犯罪行为、参与网络安全宣传活动等方式,为网络犯罪的打击贡献一份力量。另外,与他人共同分享自己的网络犯罪经历和防范经验,也能帮助更多人增加对网络犯罪的警觉性。

总之,网络犯罪防范是每个互联网用户都应该重视的问题,我们要加强对网络犯罪的认知,保护个人信息,警惕网络陷阱,安装可信赖的安全软件,积极参与网络犯罪的预防。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保护自己的安全,享受互联网带来的便利与乐趣。

论网络犯罪刑法论文(汇总14篇)篇五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犯罪也日益增多。为了提高大家对网络犯罪的认识,学校特别邀请了网络安全专家举办了一场网络犯罪讲座。我有幸参加了这次讲座,对网络犯罪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心中不禁生出了许多感慨和思考。

首先,讲座上以实际案例为例讲解了现阶段网络犯罪的种类和手段。原本以为网络犯罪只是指黑客攻击网站、盗取他人信息那样的行为,而在讲座上我才发现,网络犯罪的手段远超我们的想象。比如,利用软件漏洞实施的攻击、网络诈骗、网络暴力等等。这些手段不仅犯罪分子能够轻易操作,而且往往给受害人带来的损失也是巨大的。通过讲座,我深刻认识到了网络犯罪的严重性和危害性,也更加明白了保护自己的重要性。

其次,讲座上谈到了预防网络犯罪的方法和途径。网络犯罪的防范需要从自身做起,讲座中网络安全专家强调了加强自我保护意识的重要性。比如,不轻易泄露个人信息,不随便点击陌生链接,定期修改密码和更新防病毒软件等。同时,讲座还普及了一些防范网络犯罪的常识,提醒大家要警惕网络犯罪分子的各种手段,并教给了我们相关方法和技巧。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我深感网络犯罪的可怕和普及,也明白了只有不断加强自身的安全防护,才能远离网络犯罪的威胁。

然后,讲座强调了网络犯罪对社会的影响和责任。网络犯罪不仅给受害者造成了经济及精神上的损失,也给社会带来了许多不安和困扰。网络犯罪分子的行径破坏了网络安全的秩序,使得网络空间无法真正成为一个安全和可信赖的环境。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网络犯罪负起一定的责任,不仅要加强自身的网络安全意识,还要积极参与到网络犯罪的预防和打击工作中。

最后,讲座还针对少年儿童网络安全问题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教育。青少年作为网络的主要用户群体,往往容易成为网络犯罪的受害者。因此,他们需要更多的关注和保护。通过讲座,我了解到少年儿童网络安全问题的严重性和普遍性,也明白了需要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和监督的重要性。作为学生,我要自觉抵制网络暴力、传播正能量,在网络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通过这次网络犯罪讲座,我不仅对网络犯罪有了更清楚的认识,而且还深刻感受到了信息时代的网络安全问题。我将珍视这次机会,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并积极参与到网络犯罪的预防和打击中。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我们才能够创造一个清朗的网络环境,使互联网成为一个更好的共享平台。

论网络犯罪刑法论文(汇总14篇)篇六

网络犯罪是当下社会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近日,我参加了一场关于网络犯罪的讲座,被深深的震撼和警醒。通过这次讲座,我深刻认识到网络犯罪给个人和社会造成的危害,也了解到了网络犯罪的种类和预防方法。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在讲座中,我们首先了解了网络犯罪这个领域的庞大和复杂。从个人隐私泄露、网络诈骗、恶意程序传播等方面,网络犯罪呈现出不容小觑的多样性。由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网络犯罪者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网络策划和实施犯罪行为,给个人和社会带来巨大的威胁和损失。

其次,讲座还详细介绍了某些常见的网络犯罪行为,并提供了相应的预防方法。在网络时代,大家都可能成为网络诈骗的受害者。通过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虚假网站、假公益活动等方式,犯罪分子骗取他人的财产或隐私信息。为了避免上当受骗,我们需要保持警惕,提高自身的网络安全意识,确保个人信息的隐私和安全。

另一个引起我深思的问题是网络言论的自由与道德边界的问题。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人们可以匿名地发表任何言论,甚至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这种行为不仅伤害了他人的感情,而且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讲座提醒我们,在网络空间中,我们应该保持良好的网络素养,发表负责任的言论,遵守社会道德和法律规范,才能建立一个和谐、健康的网络环境。

此外,讲座还告诉我们网络犯罪的预防需要加强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合作。家庭应该引导孩子正确使用网络,教育他们遵守规则,提高警惕;学校应该开展网络安全教育,并建立相应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社会应该加强对网络犯罪的打击和惩治,提高网络犯罪的成本和风险,形成合力。只有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预防网络犯罪的发生。

最后,在这次讲座中,我深深感受到了个人责任的重要性。不仅政府、企业、学校需要加强网络安全管理,每个人都应当自觉遵守网络安全规则,保护好自己的信息,不参与网络犯罪行为。我们作为网络时代的一员,应该认识到自己肩负着网络安全的责任,积极传播网络安全意识,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网络环境。

通过这次网络犯罪讲座,我真切体会到了网络犯罪的严峻形势和危害,也明白了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我们不能袖手旁观,必须行动起来,保护好自己的信息,同时也应该帮助他人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使网络空间更加安全,为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做出贡献。

论网络犯罪刑法论文(汇总14篇)篇七

当今社会,网络犯罪已成为一种全球性的问题,给人民的财产安全和人身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为了更好地防范网络犯罪,我参与了一系列的学习和经验总结。在此,我将分享我的心得和体会。

首先,了解网络犯罪的类型和手段非常重要。网络犯罪包括网络诈骗、网络侵入、网络盗窃等。学习这些犯罪类型和手段,我们可以提高自己识别和防范的能力。比如,我们需要警惕伪造的网站和电子邮件,避免点击垃圾信息中的链接,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不被盗用等。此外,网络犯罪还有可能通过各种社交媒体渠道传播,并欺骗人们提供个人信息。因此,我们需要保持警惕,时刻提高自己的网络安全意识。

其次,安全技能的提升是防范网络犯罪的重要保障。掌握一些基本的网络安全知识和技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防范网络犯罪。比如,我们需要了解操作系统及应用程序的更新和维护,使用安全可靠的密码,并定期更换密码,安装和更新杀毒软件等。此外,我们还可以学习一些防范网络攻击的技巧,比如使用虚拟专用网络(VPN)保护我们的上网行为。通过不断学习和提升安全技能,我们可以有效地降低自己成为网络犯罪受害者的风险。

第三,保护自己的隐私是防范网络犯罪的重要一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的个人信息容易被泄露和滥用。因此,我们应该重视个人隐私的保护。在使用社交媒体平台和在线购物时,我们应该谨慎地选择和分享个人信息,避免将个人隐私暴露在公共场合。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调整个人隐私设置,限制他人的访问权限,避免个人信息被滥用。保护个人隐私是我们自我保护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对网络犯罪的一种有力防范。

第四,加强网络安全教育的力度是防范网络犯罪的必要手段。网络犯罪的频发也暴露了人们网络安全教育不足的问题。我们应该加强对网络安全的教育,提高公众的网络安全意识。尤其是针对青少年和儿童,我们应该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网络使用观念和防范网络犯罪的能力。政府、学校、家庭和社区都应该共同努力,为人们提供更全面、系统、有效的网络安全教育,使人民在网络空间中更安全地生活和工作。

最后,建立全球合作是防范网络犯罪的关键。网络犯罪已经超越了国界和地域,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在防范网络犯罪方面,全球范围内的合作是必要的。各国应加强合作,分享情报,共同打击网络犯罪,通过国际合作,加强对网络犯罪分子的追踪、起诉和惩罚,维护公众的网络安全。只有通过全球合作,我们才能够真正有效地防范和打击网络犯罪。

通过参与学习和实践,我深刻认识到防范网络犯罪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需要时刻提高自己的网络安全意识,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加强对个人隐私的保护,并积极参与网络安全教育和国际合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防范网络犯罪,维护社会的安全与稳定。

论网络犯罪刑法论文(汇总14篇)篇八

【内容提要】严重侵犯网络系统、网络数据及网络信息安全之犯罪即为网络犯罪。网络共同犯罪是通过网络而实施的针对网络系统和网络数据的共同犯罪行为。网络共同犯罪在通过网络达成共同犯罪故意及通过网络实施共同犯罪行为上,与传统共同犯罪有着显著区别,当慎察之。

由于计算机网络所具有的信息传送与资源共享功能,各种基于计算机网络的犯罪活动也从无到有,日益猖獗。计算机网络犯罪已经日益成为严重危害社会秩序的犯罪形式之一。仅在,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的非法侵入计算机系统案件就达100多起[1](p.108)。网络犯罪的出现,在计算机科学、社会学、历史学、刑法学、犯罪学、刑事侦查学等诸多领域中产生了深刻的变革。近年来,网络犯罪日益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然而,关于网络犯罪的确切含义,存在相当大的争论。我们认为,网络行为涉及了三方面的秩序:其一,网络本身秩序,或者说网络系统之安全性;其二,网络资产合法所有权之秩序;其三,网络合理使用之秩序,即网络空间虚拟社会之秩序。根据欧洲委员会《网络犯罪公约》草案的规定,网络犯罪是指“危害计算机系统、网络和计算机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以及对这些系统、网络和数据的滥用的行为”。(注:参见:/zh-cn/zuanti/newhouse/zuanjia/167947/0905/。)笔者认为,从网络属性以及刑法保护的角度出发,将网络犯罪刑法保护对象分为三类是比较科学的,其分别体现了网络的不同价值属性,亦体现了网络犯罪问题的特殊性。因此,笔者倾向于将网络犯罪定义为严重侵犯网络系统、网络数据及网络信息安全之犯罪。(注:笔者这里严格限定网络数据与网络信息的范围,认为这里的网络数据仅指其本身即具有一定价值之数据,网络信息则是指以其所反映之思想内容为表征的计算机识别符号。)任何严重违反上述三种秩序之行为,均构成对网络秩序之侵害,具有刑法上的违法性。网络犯罪此种法益之存在,独立于传统刑法所保护其他之具体法益。如公民财产权、人身权等。这如同我国刑法上规定的金融犯罪一般。因金融秩序之重要,刑法对其单独规定,而因网络之重要,刑法亦有单独规定之必要。

根据我国刑法第25条的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作为共同犯罪的特殊表现形式,网络共同犯罪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理解:其一,在广义上,网络共同犯罪是指数个行为人共同实施的危害网络秩序所构成的犯罪行为。如前所述,笔者认为,网络犯罪包括针对网络系统安全、网络数据安全、网络信息安全所实施的犯罪行为。因此,二人以上共同实施上述犯罪行为的,均属于网络共同犯罪,而无论共同犯罪发生的场合。其二,在狭义上,网络共同犯罪当是通过网络而实施的针对网络系统及网络数据的共同犯罪行为。笔者认为,网络共同犯罪问题的提出,主要基于两个原因:(1)作为一种新型的通信工具,网络为传统的犯意联络建立了新的方式;(2)作为一种特殊的载体,网络中蕴涵了各种数据资产,提供了与传统共同犯罪不同的犯罪场所和犯罪对象,因而,其共同犯罪客观行为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网络共同犯罪所引起的刑法学问题也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如何对待通过网络达成的共同犯罪故意问题。首先,犯罪主体的状况难以确定。在网络危害行为中,其中相当一部分由不到刑事责任年龄的人实施,有的也仅仅到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因此,在行为人不明知对方是限制刑事能力责任人或无刑事责任能力人的情形下,与其共同实施网络侵害行为,行为人构成成立间接正犯,还是成立共同犯罪,不无疑问。其次,网络上用户的隐匿性使一些身份犯的犯罪状况也难以确定,而在共同犯罪中则要求各个行为人的身份必须特定化。如何认定其特定之含义将影响共同犯罪成立与否与刑罚轻重。再者,网络使犯罪故意之意思联络变得更为复杂。有时行为人并非有意相约,而是偶尔于网络中相遇,便一起攻击某一个计算机网络系统,至于其攻击动机如何,攻击情况是否顺利,攻击结果怎样,甚至其攻击了什么,行为人可能并不完全清楚。其二,如何对待通过网络实施的共同犯罪行为问题。一方面,因网络行为所特有的技术性因素,如何认定共同犯罪行为具有相当的难度。另一方面,在网络共同犯罪行为中,不同的犯罪行为人共同实施犯罪,表现出来的是不同的侵犯性指令或程序,无法分清不同行为人与犯罪结果之因果关系及因果关系的程度。于是,也无法对行为人进行不同的定罪量刑。即使在存在分工的情况下,除了教唆犯、组织犯之外,实行犯与帮助犯在计算机网络空间里的犯罪行为都表现为攻击性指令程序,无法分清哪些程序指令是由哪一个行为人操作实施的,帮助犯与实行犯之界限不明。因此,就广义的网络共同犯罪来看,并不能显著地反映网络犯罪的特性,如数个行为人共同针对计算机网络硬件所实施的盗窃、破坏行为,均未与传统共同犯罪之形态认定有显著不同。因此,笔者将要讨论的网络共同犯罪乃是基于狭义上的观点,主要针对通过网络实施的危害网络系统及其数据的共同犯罪行为。

(一)网络共同正犯。所谓共同正犯,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实行犯罪,即二人以上共同实行某一具体犯罪的客观构成要件行为。基于共同正犯的网络犯罪,认定其构成特征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1.共同实行故意之认定。两个以上行为人具有进行网络共同犯罪的故意,是认定网络共同犯罪成立的主观要素。所谓共同犯罪故意,是指各共同犯罪人通过意思联络,认识他们的共同犯罪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决意参与共同犯罪,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2](p.510)。网络犯罪共同实行故意的认定,须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其一,对共同犯罪行为人之明知。即共同犯罪人认识到不是自己一人实行犯罪行为,而是二人以上共同实施犯罪行为。在网络犯罪中,这包含了两方面的认识内容:首先,关于对共同行为人是否存在的明知。在网络犯罪行为通过网络实施的场合下,网络行为的不可视性决定了有时行为人并非明确知道有他人行为的参与。例如,行为人甲在实施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过程中,发现行为人乙也在实施侵入行为。在这样的场合下,认定甲具有明知之故意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如果甲在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时,仅仅发现了被他人已经打开的计算机入侵路径,是否可以认定明知呢?在日本刑法上,这种情形被称为继承的共同正犯[3](p.397)。在继承共同正犯的情形下,后来行为者的责任范围只应该在形成了意思沟通之后与先行行为者所共同实行的违法行为所产生的结果之内。其次,关于共同行为人身份的明知。在网络犯罪中,数个行为人之间既可能比较熟识,也可能是素昧平生,彼此之间无任何个人资料的了解。因此,对于对方是否实行“犯罪行为”以及实施何种性质之犯罪,认定上不无困难。在相对人是限制责任能力人的情形下,由于对方不构成网络犯罪行为,行为人本身自无成立网络共同犯罪之可能。在身份犯之情形下,不具有特殊身份。

之人与具有特定身份之人实施具有特定身份方能成立之犯罪,在行为人不明知对方具有特定身份之情形下,亦无法成立网络共同犯罪之故意,应以其各自所触犯的罪名定罪量刑。

其二,对共同危害结果之认识。共同犯罪人预见到共同犯罪行为的性质以及共同犯罪行为所引起的社会危害后果;在共同行为人具有网络共同犯罪预谋的情形下,确定其预见共同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后果并无困难。但是,如果在一个共同侵害行为中,一些行为人持非法侵入的故意,其他行为人持盗窃数据之故意,是否构成共犯?这个问题的解决,事实上涉及到关于共同犯罪行为共同说与犯罪共同说的争论,只不过在网络共同犯罪中,这个问题尤为突出而已。我国学者一般认为,故意内容不同的,不构成共同犯罪;超出共同故意之外的犯罪,也不构成共同犯罪。[2](p.510)笔者认为这同样适用于网络犯罪的场合。

其三,对共同意志之认识。即共同犯罪人希望或者放任社会危害结果的发生。希望或者放任社会危害结果的发生,是共同犯罪行为人主观方面的意志因素。共同意志之产生,要求行为人之间存在意思联络行为。日本有学者认为,共同犯罪的主观要件在于,行为人之间必须存在关于实施其相互利用的特定违法行为的意思沟通[3](p.397)。意思沟通的方式可以是明示的,也可以是暗示的。明示的意思联络,诸如通过书信、言语、bbs、聊天工具等进行;暗示的意思联络主要是通过积极行为识别。例如,明知他人实施犯罪行为,而主动予以配合的行为。

2.共同实行行为之认定。所谓共同犯罪行为,是指各共同犯罪人的行为都指向同一犯罪事实,彼此联系,互相配合,与犯罪结果之间均存在因果关系。网络犯罪共同实行行为的构成要件如下:

其一,各共同犯罪人所实施的均为犯罪行为。根据我国刑法理论,共同犯罪人所实施的行为,必须都是刑法意义上的行为。但在网络共同犯罪中,认定这一点变得极为困难。这主要是因为在网络的侵害行为中,许多都是由未成年人实施的,在未成年人的侵害行为不构成犯罪的情形下,其他共同行为人自然无法成立共同网络犯罪。这一点,在网络犯罪中也无例外。这里的问题是,如果行为人没有意识到对方是未成年人的情形下,如何认定?笔者认为,针对这一点,可以按对象错误予以解释。即使对方并不构成犯罪,行为人自己亦可成立共同犯罪。

其二,各共同犯罪的行为形成一个互相配合的统一犯罪活动整体。因网络的特殊性,如何认定形成统一的整体,具有相当的难度。笔者认为,统一犯罪活动整体包括两种形式:一是各行为人分别单独构成相对独立的危害结果,其整体危害为各单独危害之机械相加,其相互配合之含义,乃是共同促成了一个概括的危害结果。如数个行为人策划对某网站实施共同攻击行为,各行为人分别以自己的方式与手段对该网站实施了攻击行为,造成其损失。二是各行为人之行为相互依存,缺少任何行为之一,均无法成立法定危害结果。行为人行为相互依存,主要应从技术上的角度进行考察,即行为人一方的行为,是否为他人的侵害行为构成便利,这种便利既可以是单方,也可以是相互提供的。其技术上相互依赖,表现为三种形式:即:(1)后技术行为以先技术行为为基础,如一人负责黑客软件之编写,一人负责用该软件查找系统漏洞;(2)数人共同完成一技术行为,如几个行为人共同编写破坏计算机程序软件之行为;(3)数技术行为共同指向同一最终目标,如数行为人中,有人负责攻击计算机电子认证系统,有人负责获取客户信息,其行为之综合,促成电子欺诈行为之完成。

(二)网络教唆犯。所谓教唆犯,是指唆使他人实施犯罪。网络教唆犯是指通过网络教唆他人实行犯罪。网络教唆犯的构成特征如下:

1.网络教唆故意之认定。教唆犯在主观方面必须有教唆他人实施犯罪的故意。首先,依据传统刑法理论,教唆犯须认识到他人尚无犯罪故意,或者犯罪故意决心还不坚定[2](p.559)。如果教唆者认识到被教唆人已经有犯罪的决意,则不能认定为教唆,要么是帮助,要么构成传授犯罪方法。其次,网络教唆故意,既包括直接故意,也包括间接故意的教唆行为。直接故意教唆者,通常通过网络直接进行教唆行为。而间接故意的教唆,主要是指行为人直接以放任之心理态度从事的教唆行为之外,如行为人为验证自己所编写的破坏性软件是否符合自己的要求,而教唆他人使用,从而造成破坏的行为。另外,网站管理者明知其教唆犯罪行为而不予以制止,听之任之的,是一种不作为的教唆行为。我们认为,不作为的教唆行为,同样可以成立网络教唆犯。(注:从另一个角度考虑,这也是一种典型的网络帮助行为。)因为,作为网络特定服务的提供者,网络管理人有义务为自己所提供的服务保障其尽可能的安全性,如果不履行其安全维护责任,则在法律上属于典型的不作为。但是,在网站管理者由于疏忽没有察觉的情形下,其不具有放任之态度,故不成立网络教唆犯。而且,由于现代网络技术的纷繁复杂及网络事务的繁忙,期待网络管理者对其网络进行全面的、谨慎的管理是不现实的,因此,不能苛求网络管理者对此承担责任。值得注意的是,在现实中存在着大量的网络过失教唆行为。由于网络交流的屏蔽性,造成了语言理解上一定的障碍。行为人本没有教唆他人犯罪的故意,但其言语有时可能被他人所误解,客观上造成了教唆的效果。过失教唆者,不构成教唆犯。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刑法传统理论,教唆的故意,具有双重的心理状态:即在认识因素中,教唆犯不仅认识到自己的教唆行为会使被教唆的人产生犯罪的意图并去实施犯罪行为,而且认识到被教唆者的犯罪行为将会造成危害社会的结果。在意志因素中,教唆犯不仅希望或者放任其教唆行为引起被教唆者的犯罪意图和犯罪行为,而且希望或者放任被教唆者的犯罪行为发生某种危害社会的结果[4](p.126)。但是,由于网络空间中教唆者与被教唆人之间的陌生以及行为的复杂性,教唆者对其教唆行为具有何种危害后果有时并不确知。如何认定其教唆故意之内容,不无困难。笔者将在教唆因果关系认定中叙述这一问题,此处不赘。

2.网络教唆行为之认定。在网络犯罪中,通过网络教唆他人实行犯罪的,主要有如下几种形式:

其一,言语教唆。应当说,言语教唆是教唆犯最主要的表现形式,网络犯罪之教唆犯亦然。在网络犯罪中,言语教唆主要通过电子邮件、bbs、聊天工具等进行。这是教唆的固有含义。值得注意的是,通过网络进行言语教唆者,其言语在特定情形下可以表现为一定的声音符号,如利用网络的音频传送功能进行教唆。但是,在更多的情形中,其表现多是通过可识别的计算机文本语言,如利用电子邮件进行教唆。无论是采取何种方式,只要其信息传递的效果,足以使他人产生犯罪之决意,便可认定为网络教唆。

其二,工具教唆。教唆行为必须是教唆特定的犯罪,即必须使被教唆者产生特定犯罪的决意。在没有言语教唆之情形下,通过相关行为、提供特定犯罪之犯罪工具者,亦有成立教唆之可能。例如,通过计算机网络,直接向他人发送一种侵犯特定系统的黑客软件。在传统教唆中,事实上也存在工具教唆的可能,例如,行为人将自己窃取的仓库钥匙交给另一无盗窃决意之行为人,虽没有言语上的表示,但其教唆意图昭然。因此,关键是认定该教唆者之实际行为是否足以使被教唆者产生犯罪决意。

3.网络教唆对象之认定。其一,关于教唆对象身份的认定。根据我国刑法学通。

行理论,教唆的对象首先必须是达到了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教唆不满14周岁的人犯罪或者教唆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刑法典第17条第2款所规定的犯罪之外的犯罪,以及教唆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犯罪的,属于间接正犯,不能成立教唆犯[5](p.220)。在网络中,在教唆者对被教唆者身份不明知的情形下,教唆未成年人实施侵害行为的,应以事实认识错误论,(注:关于这点,在刑法理论上众说纷纭,主要的观点有教唆犯说、间接正犯说与过失说。(参见陈兴良著:《共同犯罪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377页)笔者认为教唆犯说更为适宜。)对教唆者而言,不成立间接正犯,而属于教唆犯。需要明确的是,明知并不等于确知。在现在上网人数中青少年占相当大比例的情形下,教唆者对被教唆者身份,往往是一种放任的心理态度。但在行为人明知对方是无刑事责任能力人或者是限制刑事责任能力人的场合,行为人构成间接正犯。

其二,关于教唆对象范围的认定。在刑法学上,教唆行为的对象,必须是特定的。如果教唆的对象不特定,则为“煽动”,不属于教唆[6](p.314)。在普通犯罪中,由于行为人之间的可知性,关于如何确定“特定”之范围并无困难。但在网络犯罪中,对象的不可知,造成了认定上的困难。一般来说,于因特网上利用信息交流工具,如电子布告栏系统(bbs),进行“煽动”犯罪的情形,以及提供针对特定系统之破坏软件供人下载使用的行为,因教唆对象之不特定,而不属于教唆犯。但是,在特定之情形下,如何认定对象之特定不无困难。如利用聊天工具,在一个聊天室中进行犯罪的教唆行为。在这里,网络聊天室构成了一个虚拟的具有特定范围的空间(房间),在这个特定空间中聊天的人总是特定的。进一步讲,即使是教唆者针对网络中的具体对象进行教唆行为,由于对被教唆人身份的不确知,有时甚至是毫无了解的情况下进行教唆,能否认定为教唆犯呢?笔者认为,教唆对象必须是特定的,教唆行为既可以是一次性对一人实施教唆行为,也可以是一次性对数人实施教唆。这一点,在利用电子邮件进行教唆时并无疑问。但是,在利用bbs等开放式交流手段的.情形下,其教唆言语可能被其他人所触及。因此,在认定时须严格限定教唆者具体教唆行为所针对的对象,其他非教唆者所明确教唆针对之对象者,不属于教唆对象之特定范围。

4.教唆因果关系之认定。在传统刑法理论中,教唆者须对自己教唆行为的性质及危害后果有明确的认识,即行为人应预见到自己的教唆行为将引起被教唆人产生某种犯罪的故意并实施该种犯罪。但是,在网络犯罪中,由于网络连接的广泛性以及技术的复杂性,有时行为人对特定行为所导致的危害后果并不明知。在许多情形下,行为人具有损害扰乱网络正常秩序之教唆故意,无论被教唆者具体实施何种危害行为,均不违背其本意。亦即在网络犯罪之情形下,由于网络之复杂性,行为人在诸多情形下并不明了其教唆行为之危害性。例如,教唆者向被教唆者推荐一种黑客软件,但其并不明知该软件之危害性,因而,虽然行为人对该软件所可能造成危害网络安全的结果是明知的,却未必知道其具体危害。因此,何种危害后果属于与其教唆行为具有因果关系之后果,认定较为困难。虽然可以将教唆者此种情形下之教唆故意认定为概括之故意,以实际发生危害之后果认定其教唆因果关系之存在。但单纯考虑实际发生之危害后果,则显然有悖于刑罚之公正性,有客观归罪之嫌。因此,笔者主张,解决网络教唆犯刑事责任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将网络教唆行为单独定罪处罚。

(三)网络帮助犯。所谓帮助犯,是指故意帮助他人实行犯罪。而网络帮助犯,如前所述,应是指通过网络于他人犯罪提供帮助之情形。网络帮助犯的构成特征如下:

1.网络帮助故意之认定。所谓帮助故意,是指明知自己是在帮助他人实行犯罪,希望或者放任其帮助行为为他人实行犯罪创造便利条件,并希望或者放任实行行为造成一定的危害后果[4](p.133)。网络帮助故意在作为犯之情形下一般与普通犯罪并无不同。而在以不作为形式的网络犯罪中,难以认定。这主要涉及网络服务提供者(isp)的责任问题。我国台湾有学者认为,isp自行得知或者接到通知后,并没有停止网络违法使用者用户连线服务或移除违法资讯的消极行为,不管是共同正犯或帮助犯的主观要件,皆是行为人须具有构成要件故意或者帮助故意。否则参与者即使参与构成要件的实现或者提供帮助,也不成立共同正犯或者帮助犯[7]。值得注意的是,构成帮助犯,虽然要求行为人明知他人将要实施的是犯罪行为,但明知不是确知,对于他人具体要犯的是什么罪以及犯罪的时间、地点等内容并不要求确切了解。也就是说,帮助犯明知他人准备犯罪,但不具体了解准备犯什么罪,而积极予以帮助,也构成帮助犯[4](p.134)。在网络犯罪的情形下,认定这一点尤为重要。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网络管理的复杂,网络服务提供者没有及时发现违法信息,而给他人造成不利影响的,因其并无帮助散布不法信息之故意,故不成立网络帮助犯。但是,从长远观之,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在人们生活中价值之广泛体现,对于网络服务提供者之义务,显然有严格之必要,即在特定情形下,使其承担相应之监督过失责任亦有可能。

2.网络帮助行为之认定。所谓帮助实行犯罪,是指在他人实行犯罪之前或实行犯罪过程中给予帮助,使他人易于实行犯罪或易于完成犯罪行为[2](p.549)。

网络帮助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其一,物质帮助。网络犯罪中的物质帮助行为,主要是向相对人提供用于犯罪的各种资金、软件。通过网络向他人提供资金、软件的,主要是指通过网络进行电子资金的转移以及发送软件的行为。其二,精神鼓励。精神鼓励之帮助行为,于传统刑法理论上又称之为无形之帮助[4](p.133)。但在网络犯罪中,这一称呼并不确切,因为,于网络环境中提供技术支持行为,亦为无形之帮助行为,却不属于精神帮助之范畴。在传统犯罪中,精神鼓励方式之运用,主要体现在为实行犯出主意、想办法、撑腰打气、站脚立威等。在网络犯罪中,对实行犯技能之认可,夸耀其具有实施网络犯罪之技术能力,足以达到强化其犯罪意志之程度,亦属于精神鼓励之范畴。其三,技术支持。即向他人进行犯罪提供所需技术的行为。技术支持行为,从行为表象上,是一种传授犯罪方法的行为,但在本质上,因技术支持行为人具有共同犯罪之故意,而与传授犯罪方法行为有别。在认定技术帮助时必须注意帮助行为与共同实行行为的区别,共同正犯的构成要件是共同实施犯罪行为,其所分担的行为对于犯罪结果不仅具有因果关系,而且就整个事件而言,行为不能是处于隶属性的地位。帮助行为一旦具有实行行为之特征,便成为实行行为,不以帮助论。因网络技术行为之特殊性,行为人提供帮助者,不能对法益构成直接侵害。在行为人之行为构成对法益直接侵害情形下,行为人成立共同正犯。如行为人“帮助”非法窃取秘密之人打开系统之“后门”,以供他人窃取秘密之用,其“帮助”行为实为共同实行行为。(注:所谓“后门”,是指软件制作人出于维护或者其他理由而设置的一个隐蔽或伪装的程序或系统的一个入口。)。

中公开发布此类工具软件的行为,一般不构成帮助行为。但是,如果该软件被纯粹用来侵害合法利益,则须区别对待。对于发布侵害对象不特定的工具软件,由于发布者对使用者使用之目的,使用之过程均不了解,因此,不成立网络帮助行为。但是,如果该软件具有明确的侵害对象,如在网上公布某重要软件的破解程序,在软件破解人构成违法之情形下,破解软件提供者事实上扮演了帮助者的角色。我们认为,从其行为的实质考虑,尽管行为人主观具有协助他人破解软件的故意,客观上实施了帮助破解的行为,且行为人对发布该破解程序所具有的直接后果非常清楚,但是,由于帮助对象的不确定性,行为人不成立帮助犯。

帮助行为既可以是作为,也可以是不作为,在法律上,对正犯的犯罪行为具有防止义务的人,故意不履行其防止义务,成立不作为之帮助犯。例如,网站管理者对于行为人在网站bbs上发表诽谤他人之言论,明知而故意不删除者,构成诽谤之帮助犯。但我国台湾有学者认为,isp与客户之间对受侵害的法益所有者并没有特别关系而负有排除侵害的义务。故isp的不作为――不中断服务或移除内容――不应以帮助犯论。[7]笔者认为,在isp明知其违法的情形下,其负有阻止传播之义务,不阻止的,构成网络帮助犯。但是,如果isp并不明知,鉴于维护网站内容的困难性,并不具有监督过失之责任,不成立帮助行为。

【参考文献】。

[1]李文燕主编.计算机犯罪研究[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1.

[2]马克昌主编.犯罪通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3][日]野村・稔.刑法总则[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4]陈兴良.共同犯罪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5]赵秉志主编.新刑法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6]张明楷主编.外国刑法纲要[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7]黄惠婷.帮助犯之帮助行为――兼谈网络服务提供者之刑责[j].台湾中原财经法学,,(5).

论网络犯罪刑法论文(汇总14篇)篇九

今年来,我市少数地方赌博活动猖獗,屡禁不止,严重毒害社会风气,扰乱社会治安,破坏家庭和睦,危害社会稳定。为依法严厉打击赌博违法犯罪活动,促进平安汉川建设,根据国家法律和司法解释的规定,结合我市司法实践现就有关问题通告如下:

一、以营利为目的组织3人以上赌博,抽头渔利数额累计到5000元以上,或赌资数额累计达到5万元以上,或参赌人数累计达到20人以上,均构成赌博犯罪,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参与赌博情节轻微,尚不够刑事处罚,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拘留:

(一)在工作场所、公共场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上赌博的;。

(二)一年内曾因赌博受过治安处罚的;。

(三)国家工作人员赌博的;。

(四)引诱、容留未成年人赌博的;。

(五)赌资数额接近刑事案件立案标准的。

四、明知他人实施赌博违法犯罪活动,而为其提供场所、资金,或者帮助接送赌客、望风看场、收受投注、兑换筹码、结算赌资等直接帮助,情节严重的,以赌博共犯论处。

五、因赌博被判处非监禁刑的社区矫正人员,在矫正期间又参与赌博的,依法撤销缓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收监执行刑罚。

六、因赌博产生的债权债务不受法律保护。为索取赌债实施非法侵入祖宅、非法拘禁、故意伤害等违法犯罪行为的,依法从严惩处。

七、对查获的赌资一律予以收缴,非法所得一律予以追缴。

八、政法干警禁赌不力的,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参赌、护赌的,从严追究法律责任。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或村(社区)干部涉赌的,从严打击,并移送市纪委监察局、市委组织部给予纪律处分和作出组织处理。

九、主动到司法机关投案自首,检举他人严重赌博违法犯罪行为,并经查证属实的,依法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十、举报涉赌违法犯罪活动,经查证属实的,予以奖励。举报电话:110。

论网络犯罪刑法论文(汇总14篇)篇十

为营造反诈防诈的浓厚氛围,切实增强群众的防骗意识,有效减少案件发生,根据《xx省“打击治理电信网络犯罪集中宣传月”活动实施方案》,积极开展防范电信网络犯罪集中宣传月活动。

xx县支行高度重视电信网络犯罪集中宣传月活动,加强组织领导,明确部门职责,强化统筹协调,进行活动部署,集中组织人员对实施方案进行学习,发动员工加入防范电信网络宣传志愿者队伍。

重点宣传xx省金融行业贯彻落实打击治理电信网络犯罪各项举措及成效,及时发布高发类案件典型案例,提高群众防骗意识和能力。

在宣传活动期间,我行采取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手段:

一是将宣传标语录入到营业网点的户外led电子屏中,每天滚动进行播放,以增强群众的自我防范意识。

二是利用营业大厅开展宣传。在营业大厅醒目位置张贴宣传海报、在营业窗口放置宣传折页、对来往顾客耐心讲解防知识,时刻提示前来办理业务的群众警惕慎重、注意防范。

通过开展本次活动让消费者充分认识到了电信网络的严重危害,提升了安全防范意识,提高了辨别真伪的能力,活动效果良好。

论网络犯罪刑法论文(汇总14篇)篇十一

摘要:打击网络犯罪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要想做好也需克服一定的困难。因为网络犯罪具有智能性、危害性、连续性、隐蔽性等特点,而且种类繁多。所以,打击网络犯罪需要从信息安全和社会保障两方面双管齐下,这样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一、网络犯罪的概念与特征。

网络犯罪是指以计算机网络为工具或以计算机网络资产为对象,运用网络技术和知识实施的犯罪行为。网络犯罪不是一个具体罪名,而是某一类犯罪的总称。它具有许多崭新的特点,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极高的智能性。具体表现为犯罪主体具有相当高的网络技术和电脑技术。无论是以网络资产为对象的犯罪(破坏型除外),还是以网络技术为工具的犯罪,不掌握一定的电脑技术或网络技术,就难以实施该类犯罪。第二,极大的危害性。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从国防、电力到银行和电话系统现在都遭到侵入和破坏,后果不堪设想。由于网络犯罪的特殊性,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也是其他类型犯罪所无法比拟的。俄罗斯黑客弗拉基米尔.利文与其伙伴从圣彼得堡的一家小软件公司的联网计算机上,向美国citybank银行发动了一连串攻击,通过电子转账方式,从银行在纽约的计算机主机里窃取1100万美元。第三,一定的连续性。某些类型的网络犯罪一旦将来某一指令或程序装入网络信息系统,它就会持续不断的发挥作用,有时,犯罪分子会达到欲罢不能的境地。“特洛伊木马”就具有这种特性。第四,极强的隐蔽性。网络犯罪侵害的多是无形的直接目标往往是无形的电子数据或信息,而数据一旦存储进电子计算机,人的肉眼就难以看到,并且数据进入电子计算机后就无笔迹异同的差别。因而,对这样的犯罪即使发现也难以侦破。特别是窃取信息的犯罪,发案后信息的载体并未发生任何变化,很难从中发现问题。基于上述几个特点决定了网络犯罪的发现率和暴露率极度低,并且种类繁多。

1.制造、传播计算机病毒。

在网络上散布计算机病毒,十分猖獗,它已经成为一种严重的犯罪形式。网络病毒是造成最大破坏性为目的的攻击行为,网络病毒是人为制造的干扰破坏网络安全正常运行的一种技术手段,网络病毒的迅速繁衍,对网络安全构成最直接的威胁。有些病毒具有攻击性和破坏性,可能破坏他人的计算机设备、档案。由于网络病毒的泛滥成灾,已经成为现代文明社会的一大公害。

2.高技术侵害。

这种犯罪是旨在使整个计算机网络陷入瘫痪,以造成最大破坏性为目的的攻击行为。如美国康奈尔大学的一名研究生曾通过全美最大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把自己设计的病毒程序输入五角大楼远景规划网络,导致美国军事基地和国家航天航空局的6000多台电脑全部瘫痪,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近1亿美元。

3.网络泄密。

利用网络窃取科技、军事和商业情报是网络犯罪最常见的一类。当前通过国际信息高速公路互联网,国际犯罪分子每年大约可窃取20亿美元的商业情报。尤其是在经济领域,银行成了网络犯罪的首选目标。犯罪形式表现为通过用以支付的电子货币、账单、银行账目结算单、清单等来达到窃取公司财产所有权的目的。

4.侵入他人网站、主页、电子信箱。

入侵他人网站后以指令、程序或者其他工具开启经过加密的档案,均可找到处罚依据。但是,入侵者在入侵他人网站后并未开启经过加密的档案,或者开启的档案并未经过加密处理,这种行为各国规定较少。另外,还发生入侵后窃取他人档案或者偷阅、删除电子邮件;将入侵获得的档案内容,泄露给他人;入侵后将一些档案破坏,致使系统无法正常运行,甚至无法使用,以及盗用他人上网账号,未经他人同意而拨号上网,而上网所花费的费用则由被盗用者承担等等。

首先,必须强化信息安全防范意识。非法侵入计算机的第一关就是破译口令,因此,要堵塞口令漏洞。目前采用的安全措施有“黑匣子”技术或“回拨号”系统以及安全系统的密码器和加密软件,它可以控制交易活动和计算机的使用。在全社会范围内,对网络人员从业人员及网络客户加强网络安全意识教育和法制教育,真正做到“既要使网络开放,又要使网络安全”。

其次,要加强信息安全的社会保障。网络和信息安全属于高科技领域,因此,有必要建立和发展专业化的.管理机构,对涉及信息安全方面的问题进行规范化管理,对网络和应用系统的运行进行经常性的巡查、搜索、监测、预防有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和排除安全隐患,发挥“网络的警察”和“网络医院”对“黑客”和病毒的治理作用。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相继出台了一些旨在保护计算机使用及网络安全的专门的法律法规,包括1991年通过的《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1994年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1997年的新刑法中关于计算机犯罪的相关规定以同年颁布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互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2000年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等,还在新刑法中增加了与利用计算机犯罪有关的条款。这些法律法规在一定程度上对网络犯罪起到了遏制作用,它们都为信息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网络犯罪是一个近期才出现的新高科技型犯罪。虽然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不断的蔓延滋生,但是如果我们加强安全意识,制定完善的法律保障,那么还是可以有效的防范和减少网络犯罪。

参考文献:。

[1]王云斌.网络犯罪[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2]史振郭.网络犯罪刑事立法探析[j].东南学术,2003.5.

[3]兰凯军.谈谈网络安全刑事立法[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4]李俊.浅析网络犯罪[j].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

[5]岳海云.浅议网络犯罪问题[j].学术纵横,2007.12.

[6]秦晓波,高毅,龙刚,柴志成.论网络犯罪及预防[j].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6.

[7]姚世鹤,金英洁.网络犯罪及相关问题研究[j].法制与经济,2008.48.

[8]雷中坚.浅谈网络犯罪的防范对策[j].社科纵横,2008.109.

[9]谢宜辰.网络犯罪的特点及发展趋势[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8.

论网络犯罪刑法论文(汇总14篇)篇十二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犯罪也愈发猖獗。作为社会中的一员,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成为网络犯罪的受害者,甚至潜在的犯罪者。在这个信息时代,我深切体会到了网络犯罪对我们的威胁,同时也得出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网络犯罪的勾结令我深感到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互联网让人们的信息可以在瞬间流转,虽然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也带来了隐私泄露的风险。咨询,购物,社交,都需要提供个人信息,但我们如何保障这些信息的安全呢?网络犯罪的高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个人信息被泄露,黑客通过窃取身份证信息、银行账号或密码进行非法活动。所以,我们必须重视个人信息的保护,使用安全有序的网络环境,加强密码的设置,不随意透露个人隐私。

其次,网络犯罪的存在促使我更加理解合法使用互联网的重要性。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既带来无尽的乐趣,也对我们的心智和身体造成潜在的威胁。盗版软件、色情信息、网络欺诈等违法行为层出不穷,容易引发心理和法律问题。合法使用互联网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积极配合相关部门进行整治,不参与、不传播不良信息,是我们应该做到的。

再次,网络犯罪的可怕性让我坚信了网络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尽管许多人使用互联网,但在网络安全方面却存在很大的漏洞。许多人对网络犯罪的认知有限,容易成为犯罪分子的牺牲品。网络安全教育正是通过普及网络安全知识,提高人们的网络安全意识,从而避免成为网络犯罪的受害者。网络安全教育应该贯穿于各个年龄段,从小学时期就要教育学生如何正确使用互联网,了解网络犯罪的危害性,争取让每个网络使用者都具备一定的网络安全知识。

最后,网络犯罪的频发令我意识到了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和完善的必要性。网络犯罪是一个新兴的领域,传统的法律体系难以完全适应网络犯罪行为的演变。因此,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网络法律体系,明确规定网络犯罪的各类行为,制定相应的处罚措施,提高打击和惩治网络犯罪的力度。同时,相应的法律机构和执法力量也需要加强,提高办案的效率,保障网络环境的安全。

网络犯罪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威胁,我们必须主动应对。我们要加强个人信息的保护,合法使用互联网,普及网络安全教育,同时,政府和法律机构也需要在建设相应法律体系的同时加强执法力量。只要我们共同努力,网络犯罪定能成为我们生活中的旧事。

论网络犯罪刑法论文(汇总14篇)篇十三

为提高学生及家长的安全防范意识,增强学生及家长对电信犯罪的识别和应对能力,增强自我防范意识,我校开展及时开展了以“预防电信,保护财物平安”为主题的宣传教育系列活动。

1、通过国旗下的讲话。提高学生的防范意识,加强自我网络保护的思想理念。

2、通过班级班会让教师、学生及其家长充分认识到开展防范电信宣传教育活动的特殊重要性,进一步了解电信的形式、手段、特点和危害,并对每个种类的“警方防范提示”进行了讲解和分析,使大家掌握必要的防范技能,切实筑牢思想防线。

3、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向家长宣传防范知识,进一步提高了社会大众的防范意识。

4、通过电子通告,再次申明八个“凡是”不要相信、八个“凡是”都是、牢记“三个不要”、谨记“六个一律”的精神意识。

通过开展防范宣传教育系列活动,既引导在校教师、学生及其家长提高警惕,加强自我防范,防止上当受骗,构筑坚实的思想防线;又通过学生穿针引线,形成家校共同防范电信的协作机制,提升防范合力,确保家庭财产安全。

论网络犯罪刑法论文(汇总14篇)篇十四

在当今信息时代,网络已经成为人们学习、工作、娱乐和社交的主要工具。然而,随着网络的普及和使用,网络信息犯罪也逐渐崛起。作为一个互联网时代的年轻人,我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也曾遇到过一些网络信息犯罪的问题,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地认识到了网络信息犯罪的危害,也体会到了自己在网络安全方面的不足。下面我将从自身经历出发,谈一谈我对网络信息犯罪的心得体会。

首先,作为一个网络用户,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和提高警觉。我曾经遇到过网络诈骗的问题。有一次,我收到了一封冒充银行发来的电子邮件,声称我的银行账户出现异常,并要求我点击链接进行操作。当时,我并没有立即相信,而是主动去联系银行客服核实,才发现这是一封诈骗邮件。这次经历让我明白了网络诈骗的手段和技巧,以及网络诈骗背后的不法目的。网络信息犯罪的手段多种多样,我们只有保持警惕,才能降低自身在网络信息犯罪中的风险。

其次,保护个人隐私是防范网络信息犯罪的重要举措。曾经有一次,我的社交平台账号被盗取,我的朋友们都收到了对方发来的诈骗信息。当时,我才意识到自己在网络平台上的隐私保护措施不足。我没有设置复杂的密码,也没有开启双重认证等安全设置。通过这次教训,我深刻认识到了保护个人隐私的重要性。在使用网络时,我们应该学会设定强密码,定期更改密码,以及开启双重认证等安全措施,这样才能有效地保护自己的个人隐私。

此外,对网络信息犯罪行为要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我曾听说过一些网络信息犯罪案件,如网络盗窃、网络诈骗、网络谣言等。这些犯罪行为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和损失,还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了解网络信息犯罪的手段和特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警惕和防范。同时,也需要加强网络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公众的网络安全素养,加强网络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普及。

最后,通过合法渠道举报网络信息犯罪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在我身边,曾经有朋友目睹了网络信息犯罪行为,但却选择了保持沉默,不敢站出来举报。这让我意识到,静观其变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每个人都应该勇于举报网络信息犯罪行为,为网络安全环境做出贡献。网络信息犯罪的发展必然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担负起责任,积极参与到网络信息犯罪行为的打击中。

总之,网络信息犯罪已经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严重威胁,我们不能低估其风险和危害。作为一个网络时代的年轻人,我们更应该保持警惕、增强个人网络安全意识,并积极参与到网络信息犯罪行为的防范和打击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网络空间中创造一个安全、和谐的环境。

相关范文推荐

    计算机软件开发简历(模板18篇)

    一个好的个人简历可以让你在众多求职者中脱颖而出,给雇主留下深刻的印象。接下来,我们将分享一些有关个人简历制作的优秀案例,以供您参考。计算机软件开发员技术毕业生

    产品质量保证承诺书表格(汇总16篇)

    质量月活动还可以激发员工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下面是一些企业质量月的实施情况和效果评估,供大家参考和借鉴。三轮品牌:电池型号:电机类型

    三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笔记(热门17篇)

    教学工作总结是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基础,通过总结可以发现教学规律和方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三年级上学期看起来很长,可是教起

    学校副职述职述廉报告(实用19篇)

    述廉报告是展示政府廉政形象的窗口,对外界传递了政府重视廉政的决心和态度。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述廉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从xx年7月份政府换届以后,我担任

    掌心的温暖字初中(专业17篇)

    优秀作文的评价标准包括内容丰富性、观点独特性、逻辑严谨性、语言表达能力和文采性等多个方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作文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生产部新员工工作总结(优质14篇)

    月工作总结是我们对自己工作的一种自我评价,也是对工作成果的一种总结和归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优秀的月工作总结样本,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

    银行新员工的培训心得体会(模板23篇)

    培训心得体会是对培训活动中自身自律、坚持和积极参与的体会和反思。培训心得体会是参加培训活动后对所学知识和经验的总结和归纳,帮助我们更好地记忆和应用所学内容。我觉

    技术工人年终总结(优质24篇)

    年终总结是一种对过去一年工作进行总结和概括的重要文书,它可以帮助我们回顾过去、反思经验、提升自我。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年终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妇幼个人工作总结(汇总18篇)

    月工作总结是对自己在工作中的一种负责和认真的态度的体现。接下来小编将为大家推荐一些优秀的月工作总结样本,这些样本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对大家写作月工作总结会有所启

    竞选学生会幽默的演讲稿三分钟(专业21篇)

    学生会竞选是学校中一项重要的活动,可以提供给同学们锻炼领导才能的机会。学生会竞选是学校组织中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领导才能的机会。一个完美的学生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