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的风俗(模板21篇)

时间:2023-12-13 作者:琴心月

好的作文不仅仅是字句的堆砌,更重要的是能够给读者带来思考和启发。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作文范文,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灵感和参考。通过阅读这些范文,我们可以了解到优秀作文的特点和技巧,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大家一起来探讨和欣赏这些优秀作文,相信会对我们的写作能力有所帮助。

广西的风俗(模板21篇)篇一

“三月三”,是壮族、汉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农历三月初三,古称上巳节。相传是黄帝的诞辰,是王母娘娘开蟠桃会的日子,还有的说是道教真武大帝的寿诞。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至今。

壮族:壮族能歌善歌之俗,宋代《太平寰宇记》等即有记载。壮族对歌的场所叫歌坪,壮语“欢龙洞”。意思是到田间唱,也叫“欢窝敢”,即到岩洞外唱歌。届期,人们用枫树叶、黄花草、三月花煮染糯米饭,以祭奠刘三姐,并自己食用,俗说食此可以像花木一样兴旺茁壮。对歌时男女分别三五成群结队,双方选定后即开始对歌,歌词多为情歌,但由浅入深,所涉极其广泛,在“谈情说爱”的一问一答中歌唱现实生活、历史传说等等。其歌词旧时多为即兴编唱的。现在也有利用传承歌词的。曲调单一重复,但婉啭悠扬。这种对歌往往从傍晚开始,直到天亮,也有昼夜连续歌唱的。在歌圩上,青年男女还有碰彩鸡蛋、抛绣球等习俗。现在,壮族三月三的活动仍然十分盛行,届时有政府组织的,更多则是民众自发的。现在的规模较旧时尤大,人如海,歌如潮,蔚为壮观。

“三月三”是壮族的重大节日之一,是传统骆越文化的主要表现,统称为“三月三”歌圩。目前在广西壮乡南宁市武鸣县举办了六届“三月三”歌圩暨武鸣骆越文化旅游节。在歌圩旁边,摊贩云集,民贸活跃,附近的群众为来赶歌圩的人提供住食,无论相识与否,都热情接待。一个较大的歌圩,方圆几十里的男女青年都前来参加,人山人海,歌声此起彼伏,煞是热闹。田阳县的乔业都是历来较大的歌圩。人们到歌圩场上赛歌、赏歌;男女青年通过对歌,如果双方情投意合,就互赠信物,以为定情。此外,还有抛绣球、碰彩蛋等有趣活动。

侗族:侗族多于节日举行抢花炮、斗牛、斗马、对歌、踩堂等活动,亦称“花炮节”。

苗族:三月三是苗族的情人节,这一天苗族姑娘穿着盛装,来到一个固定的地方展示她们的美丽。小伙子们也等着这一天,他们有机会认识很多姑娘,和她们对歌,如果相互喜欢的话,马上就可以拉回家去。所以歌会散了之后就可以看到很多男男女女拉拉扯扯的。这一天,苗族人民家家杀鸡抓鱼、蒸三色饭,祭祀先祖。

瑶族:也称“干巴节”,干巴节是瑶族集体渔猎的节日,这天天刚亮,瑶族成年男子手持弓弩、火枪,带上粑粑于破晓时踏上捕鱼打猎征途,留下的妇女便在家杀鸡、宰鸭,做糯米饭,备办丰盛的节日食物;渔猎归来男人们将捕获的野物鱼类按户分配,晚上大家聚于广场,男的敲铜鼓,女的舞蹁跹。人们尽情享受劳动之余的欢乐,预祝丰收,欢度佳节。

布依族:布依族于节日杀猪祭社神、山神,吃黄糯米饭,各寨三四天内不相往来。

黎族:每年的`“三月三”,正当山花烂漫、红棉争艳、槟榔飘香的时候,黎族男女便会穿上盛装,带着山兰米酒、竹筒饭和粽子,从四面八方来到集会点祭祀始祖。当夜幕降临,山风送爽时,上年纪者聚饮叙旧,而青年男女们就成群结队相会对歌,表达爱情。天将破晓时,才依依惜别,相约明年“三月三”再相会。

畲族:以三月三为谷米的生日,家家吃乌米饭。许多人家往往选择这一天举办婚礼。夜幕降临时,则举行篝火会,竞相对歌。畲民善对歌,此日往往要邀请省内外各地的畲族歌手登台献艺,场面十分热烈。节日里还要赶舞场,跳起火把舞、木拍灵刀舞、竹竿舞、龙灯舞、狮子舞、鱼灯舞。同时还有问凳、操石磉、腹顶棍、操杠、赶野猪等畲族民间竞技。

土家族:土家族的三月三,则是土家族的情人节了。三月三的那天,土家族的阿哥阿妹聚在一起,以山歌为媒,以踩脚定亲。

广西的风俗(模板21篇)篇二

五色糯米饭是广西壮族人民的传统食品,因糯米饭呈现五种非常美丽的色彩而得名,它是吉祥如意、五谷丰登的象征,也代表壮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和祝愿。黑、红、黄、白、紫5种颜色的糯米饭,五彩缤纷的,让人看着都觉得好想吃,虽颜色鲜艳,它用的都是天然的植物色素——枫叶、黄姜、紫饭叶、红蓝草等植物的汁液,每逢清明节、农历三月三、四月八、牛王节、端午节等民间传统节日,壮族家家户户都喜欢做五色糯米饭吃,以作赶歌圩食用,或祭祖之用,寄托着人们五谷丰登的祝愿。五色糯米饭有“坚筋骨、益肠胃、能行、补髓”的作用之说。三月三当天,南宁的。街头早餐店也可以见到。

武鸣两江镇的八宝鱼生最出名,用花生、木瓜丝、萝卜丝、酸姜丝、香菜、紫苏,还有自腌的柠檬、酸梅,这些配料与鱼生拌在一起,吃起来可谓五味杂陈。

清明节前后,是艾草生长茂盛且最为鲜嫩的时节,由于农历三月三与清明节靠近,艾叶糍粑也成了“三月三”必吃的美食,俗话说,“年年艾叶绿,岁岁馃泛香,当天,艾叶糍粑遍布南宁街头巷尾,得到很多人喜爱和追捧,艾叶糍粑也有清凉香甜,味道鲜美,有消除腻意,增进食欲的作用。

蕉叶糍是壮家民间风味小食,南宁街头巷尾随处可以买到,也是南宁人的家常早餐的选择,磨好的米浆加糖搓匀,用蕉叶包成长条状,放到蒸笼上蒸,蒸好的蕉叶糍有股淡淡的清香味儿,一口就能咬到馅料,一般的蕉叶糍有花生馅或者芝麻馅的,也根据各人口味,有咸和甜两种。

在广西梧州,吃乌米饭是“三月三”的传统习俗,很多人会选择在市场上买枫叶,自己在家里做乌米饭,三月三当天,街道上乌米饭飘香。乌米饭的口味分为咸、甜两种,有人说乌黑发亮的乌米饭有祛邪扶正,健身暖胃的功效,吃起来也是相当美味。

广西生活中,常常会见到竹筒饭。岭南一带盛产竹子,凭祥的气候和环境十分适宜竹子的生长,竹筒饭是把大米和水放到竹子的节中,密封后烤熟,吃起来粒松软,既有米香,又有竹香,清爽可口,很受人们的喜爱。

红薯糍粑是扶绥县有名的特产之一,具有壮家的独特风味,扶绥当地的做法是把选好的红薯洗干净后放在蒸笼里蒸熟,然后剥去薯皮,再和糯米浆放在一起搅拌均匀,就做成了具有天然清香味儿的糍粑皮。

壮族称粽子为“粽粑”,宁明壮粽是用糯米、猪肉等煮制成的一种大粽粑,是壮族“三月三”特制的传统食品,也是用来祭祀拜祖的食品。壮粽比我们一般吃的粽子要大很多,一般要几个人一起吃才能吃完。

角粽形状似牛角,所以壮话叫“角莫”,“角莫”是用上乘的糯米做的,用粽叶或楠竹叶卷成斗斗状,用禾草捆扎,金龙镇的村民们把“角莫”当成送礼佳品,特别是寻亲访友时,都喜欢带上几串“角莫”。

农历三月三吃鸡屎藤面,是广西北海本地人的一种传统习俗,鸡屎藤面是选用刚采摘下来的新鲜的鸡屎藤叶子与大米混合研磨成粉,再做成一片片的鸡丝藤面,用这种面做成的鸡丝藤粿仔汤,味道清香甜美,是当地人喜爱的特色小吃。除了面,还有鸡屎藤糍粑。

把荷鱼丸,是崇左市天等县地道的地方风味小吃,汤煮、酥炸、煎蒸均可,韧而不硬,营养丰富,没有腥臭味,清爽不腻,味道别具一格,深受人们青睐。

莲花发糕是南宁人拜祖祭祀必不可少的的特色食品,莲花发糕有焦黄、泥黄、雪白三色、焦黄色发糕是最传统地道的做法,一般是用红糖做的,不过现在很少人早餐会选择吃发糕,只有过节的时候才买得比较多。

菜包是用牛皮菜做皮,用糯米、五花肉、香信、木耳、咸鱼、虾仁、葱花、老蒜等做馅,菜叶包好馅后放在锑锅和猪筒骨一起焖熟即成,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的最为正宗。据传菜包是六十年代困难时期艰苦条件下的产物,当时是用野菜包制而成的。

广西的风俗(模板21篇)篇三

“三月三”,是壮族、汉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农历三月初三,古称上巳节。相传是黄帝的诞辰,是王母娘娘开蟠桃会的日子,还有的说是道教真武大帝的寿诞。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至今。

壮族:壮族能歌善歌之俗,宋代《太平寰宇记》等即有记载。壮族对歌的场所叫歌坪,壮语“欢龙洞”。意思是到田间唱,也叫“欢窝敢”,即到岩洞外唱歌。届期,人们用枫树叶、黄花草、三月花煮染糯米饭,以祭奠刘三姐,并自己食用,俗说食此可以像花木一样兴旺茁壮。对歌时男女分别三五成群结队,双方选定后即开始对歌,歌词多为情歌,但由浅入深,所涉极其广泛,在“谈情说爱”的一问一答中歌唱现实生活、历史传说等等。其歌词旧时多为即兴编唱的。现在也有利用传承歌词的。曲调单一重复,但婉啭悠扬。这种对歌往往从傍晚开始,直到天亮,也有昼夜连续歌唱的。在歌圩上,青年男女还有碰彩鸡蛋、抛绣球等习俗。现在,壮族三月三的活动仍然十分盛行,届时有政府组织的,更多则是民众自发的。现在的规模较旧时尤大,人如海,歌如潮,蔚为壮观。

“三月三”是壮族的重大节日之一,是传统骆越文化的主要表现,统称为“三月三”歌圩。目前在广西壮乡南宁市武鸣县举办了六届“三月三”歌圩暨武鸣骆越文化旅游节。在歌圩旁边,摊贩云集,民贸活跃,附近的群众为来赶歌圩的人提供住食,无论相识与否,都热情接待。一个较大的歌圩,方圆几十里的男女青年都前来参加,人山人海,歌声此起彼伏,煞是热闹。田阳县的乔业都是历来较大的歌圩。人们到歌圩场上赛歌、赏歌;男女青年通过对歌,如果双方情投意合,就互赠信物,以为定情。此外,还有抛绣球、碰彩蛋等有趣活动。

侗族:侗族多于节日举行抢花炮、斗牛、斗马、对歌、踩堂等活动,亦称“花炮节”。

苗族:三月三是苗族的情人节,这一天苗族姑娘穿着盛装,来到一个固定的地方展示她们的美丽。小伙子们也等着这一天,他们有机会认识很多姑娘,和她们对歌,如果相互喜欢的话,马上就可以拉回家去。所以歌会散了之后就可以看到很多男男女女拉拉扯扯的。这一天,苗族人民家家杀鸡抓鱼、蒸三色饭,祭祀先祖。

瑶族:也称“干巴节”,干巴节是瑶族集体渔猎的节日,这天天刚亮,瑶族成年男子手持弓弩、火枪,带上粑粑于破晓时踏上捕鱼打猎征途,留下的妇女便在家杀鸡、宰鸭,做糯米饭,备办丰盛的节日食物;渔猎归来男人们将捕获的野物鱼类按户分配,晚上大家聚于广场,男的敲铜鼓,女的舞蹁跹。人们尽情享受劳动之余的欢乐,预祝丰收,欢度佳节。

布依族:布依族于节日杀猪祭社神、山神,吃黄糯米饭,各寨三四天内不相往来。

黎族:每年的`“三月三”,正当山花烂漫、红棉争艳、槟榔飘香的时候,黎族男女便会穿上盛装,带着山兰米酒、竹筒饭和粽子,从四面八方来到集会点祭祀始祖。当夜幕降临,山风送爽时,上年纪者聚饮叙旧,而青年男女们就成群结队相会对歌,表达爱情。天将破晓时,才依依惜别,相约明年“三月三”再相会。

畲族:以三月三为谷米的生日,家家吃乌米饭。许多人家往往选择这一天举办婚礼。夜幕降临时,则举行篝火会,竞相对歌。畲民善对歌,此日往往要邀请省内外各地的畲族歌手登台献艺,场面十分热烈。节日里还要赶舞场,跳起火把舞、木拍灵刀舞、竹竿舞、龙灯舞、狮子舞、鱼灯舞。同时还有问凳、操石磉、腹顶棍、操杠、赶野猪等畲族民间竞技。

土家族:土家族的三月三,则是土家族的情人节了。三月三的那天,土家族的阿哥阿妹聚在一起,以山歌为媒,以踩脚定亲。

三月三歌会是白族的传统节日。三月三歌会,一是按照民族传统,男女公开对唱,唱白调,从三月三日起至九月九日止。三月三日是白族男女在一年中可以尽情歌唱的第一天;二是保和寺内送子娘娘和太子塑像香火兴旺,前来赶会的妇女中不少人怀有求子的愿望,老年妇女多为还愿而来,中青年则为对歌、听歌或者寻找知音而来。三月三的这一天,大理坝子各村的白族人云集保和寺,白天一群群、一伙伙的对歌,黄昏之后,对歌进入高潮。对对情侣在寺内或村间低吟浅唱,曲调悠扬。

三月三歌会也是广西壮族、汉族、瑶族、侗族、苗族等民族传统节日。

三月三,壮族人称“窝埠坡”或“窝坡”,原意为到垌外、田间去唱歌,所以也称“歌圩节”。也有称是为纪念刘三姐,因此也叫“歌仙会”。关于它的来历,民间有许多动人的传说。一说古代有一对情人,经常唱山歌来表达爱意。

歌节不仅是弘扬民族文化的盛会,亦是民族经济交流的盛会。据记载,歌节已有上千年历史。壮族山歌的发展尤为突出,歌会十分盛行,在古代男女青年聚集街头或江边饮宴欢歌。到了清代,形成了数百人以致数千人聚唱的大规模歌圩。

广西的风俗(模板21篇)篇四

赛龙舟、包粽子、挂艾草……每年端午,人们所熟知的传统习俗都会重复上演。昨日,南宁扬美古镇、坛洛下楞村等地群众,都自发组织了隆重的龙舟竞赛及相关民俗活动,欢度端午佳节。

不过,过端午的习俗在广西各个地方,又都呈现不一样的特色。看看曾居住在广西各地的老人,听他们聊聊自己记忆中的端午都是怎么过的。

从小在桂林平乐长大的潘女士,几年前才来到南宁定居。她告诉记者,每年端午,平乐一带的居民也会家家户户忙着包粽子。不过,他们包的粽子与大家常见的有所不同。“甜的、咸的都有,材料均取自天然的植物药草。”潘女士说,甜粽就是当地人俗称的“灰水粽”。包甜粽必须采用当地人所说的“黄金柴”,或将稻草燃烧成灰,泡水过滤后制作而成。“只有取用这两种材料,煮熟的粽子才会呈现金黄的色泽,碱性也较强。”至于当地的咸粽,多用花生、绿豆、板栗、黑芝麻混合糯米,在当中包裹一块排骨或一块五花肉包制而成。

潘女士说,自她懂事至今,端午到来,家家户户都会在自家门上挂艾叶。老辈人说艾叶可以辟邪;现在的年轻一辈则认为艾叶具有驱风祛湿的作用,有益于健康。

“此外,端午节当天正午时分,老人们还会在房前屋后洒些雄黄酒。”潘女士回忆道,历年端午节前夕,人们都会自行采购雄黄、米酒泡制雄黄酒。因为祖辈大多依山而居,山上蛇虫较多,为了防止蛇虫进屋,当地人习惯在端午这天将泡好的雄黄酒绕屋喷洒一圈,这一习俗也因此流传至今。

在下楞村,端午节赛龙舟的习俗已延续数百年,除此之外,当地还有许多独具特色的节日习俗。

卢婶年轻的时候嫁到下楞村,至今已在村里生活了30多年。她说,在下楞村生活,首先要学会每一个下楞妇女都要掌握的技能,就是制作河灯。每年到了端午节,龙舟赛事过后,家家户户都会以巷子为单位,老老少少乘上船,到河里放河灯。“用蓝色、红色、青色等颜色的彩纸,叠成四角形的河灯,中间放上蜡烛。夜晚点燃蜡烛之后,将河灯小心置放于水面,就叫点河灯。”

卢婶说,端午节前,村里每条巷子的妇女们都围坐在一起做河灯,每个巷子大约制作两三百盏,到了夜晚,河面上星星点点,非常漂亮。下楞村人认为,他们祖辈依水而居,河灯能为他们祈福、保平安。

另外,端午的夜晚,下楞村人还会集中在空旷处,请来道公,在事先搭好的“天桥”上做法,当地俗称“上天桥”。其实,“天桥”就是以一些桌子搭建而成的金字塔状结构的架子,村民们围绕着“天桥”敲锣打鼓,热闹非凡。

家住边阳街的老南宁老农说,住在邕江边一带的街坊,小时候过端午都有这样的印象,就是在端午当天清晨去邕江取“龙舟水”(也有居民称“龙船水”),取回之后用来煮饭、熬药、洗澡。不过,现在的年轻人很少有人延续这一风俗了。

不过,很多老南宁还是习惯在端午这天买回一些药草,回家用水烧开,再给全家人洗浴。“我们小时候一直是这么过来的,现在有了儿子、孙子,也希望他们遵从这一习俗。”永宁街一位阿姨对记者说,正因为有了这样的习俗,每到端午,各个农贸市场、菜市以及大街小巷,才会有那么多销售药草的商贩。他们销售的.,大都是鲜艾草、菖蒲、银花藤、野菊花、麻柳树叶、桉树叶、九节枫、活麻、柳树枝、野薄荷,以及桑叶等植物的叶茎,大家认为这样的“草药浴”可以解暑镇痛、散风清热,用在孩子身上可以去湿气、预防长痱子。

冷女士说,在她的记忆中,每年端午,家乡都有一番别样的景象。其中靖西一带的壮族群众,除了做“牛角”粽粑纪念屈原之外,当天还有一个非常热闹的风俗街日——赶药市。这一天,四面八方的群众挑着一担担中草药汇集圩镇。仅在县城,药摊就摆满市场和附近街头。赶药市的男女老少成千上万,现场人头攒动、人声鼎沸。

“我们小时候就常跟着长辈一起赶药市,所以也能辨识不少药草。”冷女士说,当地端午赶药市的习俗已经延续数百上千年,因此,每逢端午,靖西县远近村医药农,以及周边德保、那坡、田东、田阳、右江区、天等、大新乃至云南、越南等地的民间医生和群众,也会将自采自种的各种中草药,或各种药用动物、矿物等运至靖西出售,在集市上,可以见到许多奇珍异草。

“随着时代变迁,现在的药市早已不再只是单纯买卖药草了,而是发展成了一个民间药材交流大会,以及民间医学交流的一个大舞台。”冷女士说。


广西的风俗(模板21篇)篇五

壮族三月三主要有祭祀祖先、对歌择偶、聚餐、唱戏、抢花炮、抛绣球、斗蛋等活动。

摆祭坛做法事。

在祖神庙里摆祭坛,供猪、牛、羊三牲和彩色糯米饭,请师公班和道公班来做法事,祭祀祖神“娅浦”,祭坛四周高挂各村寨送来的幡旗。师公在祭祀前,首先设神坛或灵堂,点燃香烛,仪式开始,主持祭祀的师公身穿法袍,头戴法帽,扎法带,执法器(牙笏和镇坛木),在念咒唱经过程中,边唱边舞,开坛请神。仪式中间,有两童子分别戴红、黑两种木面具,持二环杖(即赶鬼棍)穿插表演双人棍舞,双人绸带舞,接着童子与其他师公共同表演,以祈五谷丰登。最后,全体师公与童子各持乐器(鼓、锣、钹、镲)和法器(杖、牙笏、镇坛木),由主持师公领头以排队一字形(少则八人、多则十几人),边打乐器边舞蹈,变化多端,节奏从平缓到急速,从稳步行走到转身跳跃,壮语称之为“踩罡”或叫“踩灯”(有踩十二灯、三十六灯、七十二灯等),每次跳踩罡时,都以队形显示出“福’“禄”“寿”字图样。

抬祖神“娅浦”巡游。

用彩轿拾出“娅浦”,吹奏八音,师公扮“骆垌”(即戴傩面的鸟神和蛇神)跳舞开路,巡游各村寨,驱邪祈福。骆垌舞是师公舞的一种,以打击乐为伴奏,表演时常常先歌后舞,舞时不歌,鼓舞相随,行舞定向则以东、西、南、北、中,再就是半蹲勾脚跨腿转体、点步、矮步、蹲揣为主要舞姿,表现祭祀、行军、出征、点兵、打仗、筹粮、存粮、养兵、招魂、驱邪赶鬼、喜庆、安民等内容。表达了骆越后人对骆越古国、对“娅浦”的尊敬和怀念。

放河灯。

晚上在廖江里放河灯,河灯从小陆圩一直摆放到罗波圩。

演大戏。

对歌择偶习俗是壮族三月三节日活动的重要内容,也是壮族婚姻文化的历史缩影。

对歌择偶习俗分为四个阶段:相见对唱“初恋歌”,唱到爱慕时转为“赠礼歌”,之后再唱“别情歌”,分手时唱“约会歌”。

“初恋歌”有六个进程:

1.游歌(又称沿路歌),为引起对方注意而即兴唱的一些与赶歌圩有关的山歌。

2.见面歌(初会歌),一般是互相问候,互通姓名、住地,并互相谦恭赞许。

3.求歌,即请求与对方正式对歌。

4.和歌(又称接歌),被邀请的一方,与“求歌”者唱答。

5.盘歌,即一般的对歌,双方互相盘问唱答,考察对方的聪明才智,以增进相互了解和初结情谊。

6.相交歌(又称甜歌),这是男女之间彼此倾心、相互爱慕,为抒发情怀、披露心声而唱的甜蜜之歌,是双方交结情谊的一种标志,有初交歌、深交歌之分。

“赠礼歌"(又称信歌、定情歌、赠物歌),是男女互赠信物,以表示确定关系、结缔姻缘所唱的歌,此时便是定情阶段。恋人在定情之后或会情之时,常以各种“思歌”(念情歌、相思歌)抒发思念的情怀,诉说相思衷肠。

“离别歌”(又称别情歌、相送歌),是对歌将结束时,男女双方难分难舍而对唱的歌,情人唱“别情歌”更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约会歌”,是恋人叮嘱,下次歌圩再见面的歌,虽然别情难舍,但有一番叮嘱在心怀,仍是充满着期待的。

“三月三”歌圩的绣球是壮族姑娘们在节前赶制的,制作工艺精巧,个个都是丝织工艺品:

十二花瓣连结成一个圆球形,每一片花瓣代表着一年中的某个月份,上面绣有当月的花卉。有些绣球做成方形、多角形等,绣球内装的是豆粟或棉籽。球上连着一条绸带,下坠丝穗和装饰的珠子,象征着纯洁的爱情。

铜鼓是壮族等南方少数民族非常重要的乐器,“三月三”歌圩中自然也少不了铜鼓的登场。在壮族等南方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中,铜鼓不仅仅是一种乐器,而且是权力和身份的象征,有“得鼓二三,便可称王”的说法。此外,铜鼓也曾作为传递战争信号、陪葬和祭祖驱邪的。器物使用。

壮族人民每逢婚丧嫁娶、乔迁新居和盛大节日,都有打铜鼓、唱山歌的习惯,铜鼓文化已经成为壮族人民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农历三月初三和秋收之后,广西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会自发组织抢花炮运动。男女老少都会穿上节日盛装,天刚亮就争先oxi恐后地奔向活动场所,抢得花炮的人被认为来年最有福气,也最受姑娘青睐。

参与抢花炮的每支队伍有8人,队员通过突破、挡人、变向、快冲等方式冲进对方炮台,将花炮放入算得分。由于规则类似于西方的橄榄球运动,故被称为“东方橄榄球”。

传统的“花炮”是一个铁制圆环,直径约5厘米,外表用红布或红绸缠绕。比赛场地通常设在河岸或山坡上,不限人数,也不分队数,每炮必抢,三炮结束。

在广西柳州融安县举行的壮族“三月三”板榄民俗文化山歌节上,当地群众在争抢花炮。

抢花炮流行在壮族、侗族、仫佬族等少数民族地区中,既是一项公平竞技的体育活动,也是群众喜闻乐见的民俗活动,寄托了村民祈求幸福安康的朴素心愿,其热闹程度更胜春节。

打扁担是壮族人民一项传统娱乐活动,女子的动作轻巧优美,男子的动作刚劲有力,寄托着壮族人民祈望丰收的愿望。

壮族人爱吃五色糯米饭,把它作为幸福吉祥的象征。

用五色糯米饭摆成“壮乡三月三”五个字。

每到“三月三”的前几天,家家户户都会制作五色糯米饭。人们采来红兰草、黄饭花、枫叶、紫蕃藤、栀子,用这些植物的汁来浸泡糯米,做成红、黄、黑、紫、白五色糯米饭。

相传,这种食品是深得仙女们的赞赏后流传下来的;也有人说这是为了祭祀歌仙刘三姐,吃了五色糯米饭能够人丁兴旺、身体健壮。

彩蛋是把熟鸡蛋染成彩色,在歌圩中男女青年用来传情之物。

壮族小伙在歌圩中手握彩蛋去碰姑娘手中的彩蛋,如果姑娘对小伙无意,就把蛋握住不让碰;若有意就让小伙子碰。蛋碰裂后,两人共吃彩蛋,这就播下了爱情的种子。

广西的风俗(模板21篇)篇六

多于三月三赶歌圩,搭歌棚,举办歌会,相传为纪念壮族歌仙刘三姐而形成的节日,故又称歌仙节。壮族多于三月三来扫墓,通常在三月三时蒸五色糯米饭。

多于节日举行抢花炮、斗牛、斗马、对歌、踩堂等活动,亦称“花炮节”。

于节日杀猪祭社神、山神,吃黄糯米饭,各寨三四天内不相往来。

以三月三为“干巴节”,是集体渔猎的节日,并将捕获的野物鱼类按户分配,共享收获的'欢乐,后云集于广场,唱歌跳舞,欢度佳节。

称三月三为“孚念孚”,为预祝“山兰”(山地旱谷)和打猎丰收的节日,也是青年男女自由交往的日子,人们称它为谈爱日。

土家族的三月三,则是土家族的情人节了。三月三的那天,土家族的阿哥阿妹聚在一起,以山歌为媒,以踩脚定亲。

吃地(荠)菜煮鸡蛋,祭祀、男女相会、河畔嬉戏、插柳赏花等。民间还有流杯、流卵、流枣、乞子和戴柳圈、探春、踏青、吃清精饭及开歌会等活动。主要流行在台湾、福建等地。

吃乌米饭。祭祀祖先、集会对歌。篝火会、赶舞场,火把舞、灵刀舞、竹竿舞、龙灯舞、狮子舞、鱼灯舞。还有问凳、操石磉、腹顶棍、操杠、赶野猪等民间竞技。

土族传统节日鸡蛋会。节日时间为每年农历三月三日或三月初八日、三月十八日,因地而异。届时,在寺庙里举行献牲酬祭,请法师诵经跳酬神舞,以禳灾祛祸,保五谷丰登,人畜两旺。与会群众还随身携带许多熟鸡蛋,一是自食,二是相互敲击作戏。

广西的风俗(模板21篇)篇七

传统的三月三歌节,古今各地都举行不同形式的歌会。有的以峒场坡地举行歌圩。有的在村头搭歌棚接歌手。有的沿着公路边、寨边举行歌圩。在歌圩场四周,摊贩云集,民间贸易活跃。较大的歌圩,方圆几十里成千上万的男女老少都前来参加,人山人海,歌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据初步统计,全区642个歌圩场中,以三月三为歌圩日的有96个,占14%。分布在东兰22处、武鸣县20处、都安19处、忻城7处、马山和龙州各6处、巴马5处。桂西较少,只有靖西县有2处。传统著名的三月三歌圩有武鸣县城、那羊、宁武、小陆,东兰三卡坳,马山永州,巴马的盘阳河畔,靖西化峒,都安的棉山、吉发,融水三防三月三,忻城三逢,宜山的下涧、柳州的鱼峰山等处。传统歌圩场上有赛歌、赏歌;也有男女青年对歌交情,对歌、碰蛋,谈情说爱,互赠信物,以物定情。此外,还有抛绣球、碰彩蛋、演壮戏等娱乐活动,男女老少在热闹非凡的节日氛围中度过。

当代的三月三歌圩,有的由官方定期连年举办。如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武鸣、巴马、隆安、环江、柳江等县每年“三月三”都举行歌节或壮族三月三旅游节。如武鸣县自1985年以来,每年都举行“三月三”壮族歌节,活动内容有千人竹杠阵表演及竞赛、广西第三届歌王大赛、民族体育竞技展演、广场文艺演出、旅游美食节等。又如上林县自2006年以来,成功举办了六届三月三“石门龙母节”。除了官办以外,更多的是由民间自发组织开展三月三山歌会。如柳城县崖山景区,荔浦县五登村,风山县袍里乡坡心村、长洲乡百乐村八龙屯,大化瑶族自治县北景乡平方村,鹿寨县平山镇石豆屯等等。三月三歌会不仅在广西举行,也在外地举行。如北京、上海、深圳等,每年也以各种形式举行壮族三月三活动。规模最大、办得较好的首推上海市。该市自2009年以来,已连续成功举行五届“广西三月三歌圩唱响大中国”系列活动。真是:祖国处处闻歌声,浪漫歌圩满中国。

三月三不仅是壮族的传统歌节,也是广西汉族、侗族、苗族等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汉族地区的玉林市,近年来民间也自发举行三月三歌会,已连续举行了五届,三月三山歌会响彻南流江畔。而三江侗族自治县富禄苗族乡每年农历“三月三”都举行抢花炮活动,已连续举行第129届民族传统花炮节,是侗乡独一无二的传统文化活动,已有三四百年的历史。节日期间,有传统龙狮表演、芦笙踩堂、侗族大歌、六甲山歌、彩调、桂剧、侗乡电影、侗戏、传统扮故事、篝火多耶晚会等表演活动。此外,还有千人品茶、斗鸡、斗鸟等表演活动和奇石展、民族服饰展示、商品交易会、侗族香油茶等美食展。

广西“三月三”不仅是歌节,也是壮族祭祖扫墓节。那一天,桂西崇左、百色等市县的。壮族同胞各家各户都举行隆重的一年一度祭祖扫墓。所谓扫墓,就是各家、各家族聚焦到墓地祭祀祖宗的坟墓。桂西南壮语称扫墓为“参坟”,或“碑坟”。扫墓节是壮族一年一度最隆重、最庄严的节日,人们认为农历三月三是最重要的节日,在远方的人们都会回到家乡扫墓,这一天是一年之中最多人相聚的日子。在壮族流传了千百年的《嘹歌》中有《三月歌·蒸黑饭拜山》唱道:“三月逢初三,家家蒸黑饭,分我一二团,拿去拜坟山。”这便是壮族三月三扫墓习俗的记录。壮族扫墓,内容十分丰富。通常是老少带着祭品来到墓地,其仪式主要有:除草添土,修整墓地,烧香上坟,供上祭品,跪拜敬酒,焚烧钱物,插标挂钱,燃放鞭炮,祈求祖先保佑家人幸福安康。每当扫墓节,桂西大地满山遍野,墓头挂钱飘扬,鞭炮声声不息。既是一年一度聚会祭祖,也是开春踏青。

广西的风俗(模板21篇)篇八

在农历三月三以及秋收之后,广西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民间会自发组织抢花炮运动。男女老少都会穿上节日盛装,天刚亮就争先恐后地奔向活动场所,抢得花炮的人被认为来年最有福气,也最受姑娘青睐。

2、对歌谈情。

三月三歌圩是男女青年进行交际的好时机。每逢歌圩,方圆数十里内的男女青年聚集在歌圩点。小伙子在歌师的指点下与中意的姑娘对歌。

3、打扁担。

打扁担是传统的自娱自乐活动,每一个壮家人都是打着堂的演员,妇女的动作轻巧优美,男子的动作刚劲有力,自娱自乐的“打着堂”,寄托着壮族人民祈望丰收的愿望。

4、绣球传情。

歌圩的绣球是姑娘们在节前赶制的工艺品,制作工艺都很精巧,个个都是丝织工艺品:十二花瓣连结成一个圆球形,每一片花瓣代表着一年中的某个月份,上面绣有当月的花卉。有些绣球做成方形、多角形等。绣球内装豆粟或棉籽。球上连着一条绸带,下坠丝穗和装饰的珠子,象征着纯洁的爱情。

5、打铜鼓。

广西的一些少数民族素来有在节日庆典或祭祀中击打铜鼓的习惯,这一风俗一直沿袭至今,现在东兰、天峨等地壮族群众每年过三月三和春节,都安、巴马、大化等地瑶族群众过祝着节,南丹瑶族举行葬礼祭祀,南丹中堡苗族过春节或遇上喜庆时都要以击铜鼓的方式表示庆贺或悼念之情。

6、碰彩蛋。

彩蛋是把熟鸡蛋染成彩色用以传情之物。小伙子在歌圩中手握彩蛋去碰姑娘手中的彩蛋;姑娘如果不愿意就把蛋握住不让碰,如果有意就让小伙子碰。蛋碰裂后两人共吃彩蛋,这就播下了爱情的种子。如今,碰彩蛋有了“碰碰碰,碰出好运气”的意头。

广西的风俗(模板21篇)篇九

到了传统节日三月三广西有什么风俗活动?到了每年农历三月三广西哪里最热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月三广西有什么风俗活动,如果喜欢请收藏分享!

“三月三”,是壮族、汉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农历三月初三,古称上巳节。相传是黄帝的诞辰,是王母娘娘开蟠桃会的日子,还有的说是道教真武大帝的寿诞。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至今。

壮族:壮族能歌善歌之俗,宋代《太平寰宇记》等即有记载。壮族对歌的场所叫歌坪,壮语“欢龙洞”。意思是到田间唱,也叫“欢窝敢”,即到岩洞外唱歌。届期,人们用枫树叶、黄花草、三月花煮染糯米饭,以祭奠刘三姐,并自己食用,俗说食此可以像花木一样兴旺茁壮。对歌时男女分别三五成群结队,双方选定后即开始对歌,歌词多为情歌,但由浅入深,所涉极其广泛,在“谈情说爱”的一问一答中歌唱现实生活、历史传说等等。其歌词旧时多为即兴编唱的。现在也有利用传承歌词的。曲调单一重复,但婉啭悠扬。这种对歌往往从傍晚开始,直到天亮,也有昼夜连续歌唱的。在歌圩上,青年男女还有碰彩鸡蛋、抛绣球等习俗。现在,壮族三月三的活动仍然十分盛行,届时有政府组织的,更多则是民众自发的。现在的规模较旧时尤大,人如海,歌如潮,蔚为壮观。

“三月三”是壮族的重大节日之一,是传统骆越文化的主要表现,统称为“三月三”歌圩。目前在广西壮乡南宁市武鸣县举办了六届“三月三”歌圩暨武鸣骆越文化旅游节。在歌圩旁边,摊贩云集,民贸活跃,附近的群众为来赶歌圩的人提供住食,无论相识与否,都热情接待。一个较大的歌圩,方圆几十里的男女青年都前来参加,人山人海,歌声此起彼伏,煞是热闹。田阳县的乔业都是历来较大的歌圩。人们到歌圩场上赛歌、赏歌;男女青年通过对歌,如果双方情投意合,就互赠信物,以为定情。此外,还有抛绣球、碰彩蛋等有趣活动。

侗族:侗族多于节日举行抢花炮、斗牛、斗马、对歌、踩堂等活动,亦称“花炮节”。

苗族:三月三是苗族的情人节,这一天苗族姑娘穿着盛装,来到一个固定的地方展示她们的美丽。小伙子们也等着这一天,他们有机会认识很多姑娘,和她们对歌,如果相互喜欢的话,马上就可以拉回家去。所以歌会散了之后就可以看到很多男男女女拉拉扯扯的。这一天,苗族人民家家杀鸡抓鱼、蒸三色饭,祭祀先祖。

瑶族:也称“干巴节”,干巴节是瑶族集体渔猎的节日,这天天刚亮,瑶族成年男子手持弓弩、火枪,带上粑粑于破晓时踏上捕鱼打猎征途,留下的妇女便在家杀鸡、宰鸭,做糯米饭,备办丰盛的节日食物;渔猎归来男人们将捕获的野物鱼类按户分配,晚上大家聚于广场,男的敲铜鼓,女的舞蹁跹。人们尽情享受劳动之余的欢乐,预祝丰收,欢度佳节。

布依族:布依族于节日杀猪祭社神、山神,吃黄糯米饭,各寨三四天内不相往来。

黎族:每年的`“三月三”,正当山花烂漫、红棉争艳、槟榔飘香的时候,黎族男女便会穿上盛装,带着山兰米酒、竹筒饭和粽子,从四面八方来到集会点祭祀始祖。当夜幕降临,山风送爽时,上年纪者聚饮叙旧,而青年男女们就成群结队相会对歌,表达爱情。天将破晓时,才依依惜别,相约明年“三月三”再相会。

畲族:以三月三为谷米的生日,家家吃乌米饭。许多人家往往选择这一天举办婚礼。夜幕降临时,则举行篝火会,竞相对歌。畲民善对歌,此日往往要邀请省内外各地的畲族歌手登台献艺,场面十分热烈。节日里还要赶舞场,跳起火把舞、木拍灵刀舞、竹竿舞、龙灯舞、狮子舞、鱼灯舞。同时还有问凳、操石磉、腹顶棍、操杠、赶野猪等畲族民间竞技。

土家族:土家族的三月三,则是土家族的情人节了。三月三的那天,土家族的阿哥阿妹聚在一起,以山歌为媒,以踩脚定亲。

广西南宁市武鸣区是壮族同胞的聚集地,这里也是每年三月三最热闹的地方之一了。这一天他们搞的节目有千人武术,千人竹杠舞,抛绣球,唱山歌等等,场面十分壮观,人山人海,很多广西人都聚集到这里观看表演,那是真的热闹。

1.大龙潭。

位于广西柳州市,距市中心仅三公里,大龙潭公园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一个融喀斯特自然山水景观,中国南方少数民族风情文化,亚热带岩溶植物科研、科普、植物景观为一体的大型风景游览区。

2.三江鼓楼。

三江鼓楼位于广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是侗族村寨的标志和灵魂。三江鼓楼属木质结构,以榫穿合,整座建筑不用一枚铁钉,几层至几十层不等,以单数居多,呈四面、六面或八面形,一般高十多米,最高者达几十米。形似宝塔,巍峨壮观,飞阁重檐,结构严谨,做工精巧,装饰细致,色彩朴质。被誉为“世界第一鼓楼”。

3.柳侯公园。

4.都乐岩。

都乐岩风景区位于柳州市南12公里处都乐村旁的山腹里,都乐岩并非一个岩洞,而是这里溶岩群的总称。景区由12座山峰、46个岩洞、一段3400米长的清溪和4个人工湖组成,方圆10公里。景区内群山环抱,峰峦逶迤,四季花团锦簇,绿树成荫,空气清新,是兼有山、水、林、洞、石之美、大自然景观极为丰富、田园风光浓郁的游览胜地。

广西的风俗(模板21篇)篇十

在南宁,人们过中秋节除了准备丰盛团圆宴,晚上还呼朋唤友到户外赏月。看花灯是重头戏,在中秋节的晚上公园各种造型的灯展让人流连忘返。中秋闹热够今天小编就来分享广西少数民族中秋节风俗范文,相信各位读者会有兴趣。

公园赏月:中秋节晚上到公园观灯赏月是大多数南宁人的首选,呼朋唤友带上各种水果、月饼、香烛到公园圈一块草地,赏月、打牌聊天是不错的选择。青秀山公园、南湖公园、人民公园往往是首选的目的地。青秀山公园是天然的大氧吧,每年青秀山公园都安排精彩的表演为赏月增加乐趣。今年刚参加工作的李小姐与记者聊起今年到青秀山公园赏月的计划。李小姐是外省人将第一次在南宁过中秋节,听说在青秀山公园赏月很热闹,与几个同事相约到青秀山公园烧烤。唯一遗憾的是今年的中秋节不是周末,赏月活动不能通宵。

放龙灯:中秋节,有许多的游戏活动,玩花灯是其一。中秋是我国三大灯节之一,过节要玩灯。当然,中秋没有像元宵那样的大型灯会,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早在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节,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中秋节晚上,在湖面或江面上飘着各式的灯,这些灯叫“龙灯”。城市或乡下都有放“龙灯”的习俗,邻居黄阿姨给我讲了放“龙灯”趣事,据黄阿姨说中秋节放“龙灯”是南宁民间的习俗,到了中秋节的晚上想要出嫁的女子拿一个柚子,先小心地挖柚子,放进一支蜡烛,“龙灯”就做好啦。待月光照到江面时,点着蜡烛把“龙灯”放到水面上。谁的“龙灯”飘得快谁就可能嫁得快;飘得远或近,可能嫁得远或近。虽然“龙灯”不能准确的预告人们的婚姻大事,但是放“龙灯”作为美好生活的中祝愿被沿袭至今。

广西侗族的中秋节习俗,晚上,经过充分准备的芦笙歌舞队去邻近的山寨赛歌,歌声悠扬,舞姿婆娑,人群仿佛荡漾在如水似的月光里,叫做“行月”;侗族有“赛歌求婚”习俗。中秋之夜,侗族小伙子身着节日盛装,手持芦笙,成群结队踏着月光,吹奏着美妙的乐曲,跳着欢快的舞步从四面八方涌向赛歌场地,一人领歌领舞,众人相伴相合。观众如云,乐声震耳。能歌善舞的小伙子很快就被漂亮的姑娘引到一边,两人对唱对舞。当一双双青年男女舞向山间小路后,赛歌场上的人也越来越少,单独离开的青年男女只有等待月老来年再抛红线。中秋传统佳节是壮族沙田柚子收获季节,有的人便将细香插在柚子上,叫做烧柚子香;还有用长竿举过屋檐,表示对月恭敬。柚子壳有特殊香气,细香插破,芳香四溢,可以驱除秽气。中秋夜,一般人家都将桌子搬至户外,摆满月饼和新鲜果品,以示供月。不得摆酒,传说月宫仙子是女性,不喝酒。

广西的风俗(模板21篇)篇十一

农历三月三又称三月三歌节或三月歌圩,是壮族的传统歌节。壮族每年有数次定期的民歌集会,如正月十五、三月三、四月八、八月十五等,其中以三月三为最隆重。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以下简称“三月三”),大地回春,春阳荫动。我国部分地区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都以各种形式欢度这一传统节日。三月三源于我国古代的“上巳节(古时以农历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又称‘修锲节’)”,是周代华夏族民间一祓祸祈幅的节日,上巳节原初的意义就是以巫术信仰为依托举行的乞婚配、求生育习俗活动,后演变成为我国古老的男女相恋的歌节。汉代,三月“上已”被确定为节日。魏以后,将上巳正式定为夏历三月初三日,即春楔,作为每年岁时中的重要令节。到晋朝时,上巳修锲巳演变为春游踏青和水边宴饮的娱乐性节日。宋元时,上已节春游踏青逐步让位于清明节,流楔游戏已不限于三月三。广西三月三,有的地方又称“三月三歌节”,是壮族的传统歌节;有的地方则是祭祖扫墓,是传统的扫墓拜山节日,别样的`风采,各有来历与不同的习俗。

关于壮族“三月三”歌圩(或叫歌会、歌节)的由来,有好几种传说:一说,古老相传唱歌可以乐神,可以消灾除难,求得风调雨顺,后来发展为定期的三月三的歌圩。二说,很久以前,有一对青年男女,从小相爱,他们很会唱山歌,谈情说爱都是用山歌来表达,但因受到家人反对,他们不能结为夫妻,便双双殉情。青年们为了纪念这对坚贞的情侣,每年在他们殉情的日子,聚焦起来唱山歌,并逐渐形成三月三歌圩。三说,唐代出了歌仙刘三姐,以山歌歌颂劳动和爱情,并揭露财主们的罪恶,因而财主们怀恨在心,趁她上山砍柴时,派人斩断山藤,使三姐跌山身亡,后世为了纪念这位歌仙,便在每年农历三月三——三姐逝世的日子,唱山歌三天三夜,歌圩就此形成。四说,远古时期,某家有三个很漂亮的女儿,上门求婚的人络绎不绝,但父母都看不上。后来父亲想了个点子——让求婚的后生仔当场唱歌,谁唱得最好,漂亮的女儿就嫁给谁。结果通过唱歌,三个女儿都找到了如意郎君。从此之后,唱歌成了一种男性求偶的形式,并发展成为歌圩。这几种传说,虽不是正史记载,但符合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广西的风俗(模板21篇)篇十二

在很多地方都有这个传统做法,在三月三当天,大家要求亲朋好友一起去沐浴,所谓的沐浴并不是像我们平时简单地洗澡,传说在沐浴过程中,是一个人反思和清醒的过程,是把身上的污垢和不好的东西全部都洗去,而和朋友亲人一起集体沐浴,是聚财聚福的象征,因此在三月三就有集体沐浴的做法!

广西的风俗(模板21篇)篇十三

一到冬至,在玉林,几乎家家都包粽子,不包粽子的也会到市场上买粽子吃。玉林人还有“糯米补气”一说,冬至日吃米粽,寄寓了劳动人民补益力气,以待来年的朴素愿望。

玉林米粽以精盐、南乳、豉油、五香粉等为调料,再选以猪肉、海味、绿豆、荷包豆、粟子、花生等作馅,熬熟后香味四溢,是人们最喜欢吃的.一种食品。在北流、容县、陆川等地,冬至除了包粽子还有包水饺、米花等习俗。

冬至前后,气温骤降,天气晴好,是做腊味的好时节。冬至前夕,在玉林部分县区已有不少居民趁冬至前的晴好天气早早腌制好了腊肉和腊肠。一串串红白交错的腊肉、腊肠,在阳光下油光闪烁,在寒风中浓香散发。闻到腊味香,离过年也就不远了。

冬至祭祀祖先是玉林人最为重要的活动之一,这天,人们会杀鸡杀鸭祭祀祖先。而在博白和陆川等客家人聚居地区,则有做社的传统习俗。所谓“做社”,即杀牲置酒祭社,祭地神。社,又称社皇伯公,实即是土地之神。冬至这天,这些地方做社、祭祀祖先,其礼节一丝不苟,风俗一直延续至今。

吃团圆饭,是玉林人在冬至这天的一个重头戏,往往是在祭祀完毕之后进行。冬至节团圆饭,其受重视程度堪比年夜饭,许多离家在外奔波的游子,不论多远这一天都会往家里赶,就是为了能与家人一起吃上这顿团圆饭。团圆饭肴酒丰盛,喜庆异常,一家老小欢聚一堂,其乐融融。

在玉林,不少居民在冬至这一天还吃羊肉等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广西的风俗(模板21篇)篇十四

节前家家户户准备五色糯米饭和彩蛋。人们采来红兰草、黄饭花或黄栀子、枫叶、紫蕃藤,用这些植物的汁浸泡糯米,做成红、黄、黑、紫、白五色糯米饭。相传,这种食品是深得仙女们的赞赏后流传下来的;也有人说是祭祀歌仙刘三姐的。吃了这种饭,人丁兴旺,身体健壮。

抢花炮。

在农历三月初三以及秋收之后,广西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民间会自发组织抢花炮运动。

参与抢花炮的每支队有8人,队员通过突破、挡人、变向、快冲等方式冲进对方炮台,将花炮放入算得分。规则类似于西方的橄榄球运动,故被称为“东方橄榄球”。传统的“花炮”是一个铁制圆环,直径约5厘米,外用红布或红绸缠绕。比赛场地通常设在河岸或山坡上,不限人数,也不分队数,每炮必抢,三炮结束。

绣球传情。

歌圩的绣球是姑娘们在节前赶制的工艺品,制作工艺都很精巧,个个都是丝织工艺品:十二花瓣连结成一个圆球形,每一片花瓣代表着一年中的某个月份,上面绣有当月的花卉。有些绣球做成方形、多角形等。绣球内装豆粟或棉籽。球上连着一条绸带,下坠丝穗和装饰的珠子,象征着纯洁的爱情。

打扁担。

打扁担是传统的自娱自乐活动,每一个壮家人都是“打着堂”的演员,妇女的动作轻巧优美,男子的动作刚劲有力,自娱自乐的“打着堂”,寄托着壮族人民祈望丰收的愿望。

打扁担的舞蹈形式有双人舞、四人穿花、多人穿花等各种套式。舞者多为双数。表演者手拿扁担,围在长凳或舂米槽旁,有节奏地时而敲打板凳,时而互相撞击扁担。

对歌谈情。

“三月三”歌圩是男女青年进行交际的好时机。每逢歌圩,方圆数十里内的男女青年聚集在歌圩点。小伙子在歌师的指点下与中意的姑娘对歌。

通常是男青年先主动唱“游览歌”,观察物色对手,遇到合适的对象,便唱起见面歌、邀请歌。女方若有意就答应。男青年再唱询问歌,彼此有了情谊,唱爱慕歌、交情歌。歌词皆即兴发挥,脱口而出。若姑娘觉得眼前的小伙子人才、歌才都满意,便趁旁人不注意,悄悄将怀中的绣球赠与意中人,“他”则报之以手帕、毛巾之类的物品,然后歌声更加甜蜜,遂订秦晋之好。

打铜鼓。

广西的一些少数民族素来有在节日庆典或祭祀中击打铜鼓的习惯,这一风俗一直沿袭至今,东兰、天峨等地壮族群众每年过“三月三”和春节,都安、巴马、大化等地瑶族群众过祝着节,南丹瑶族举行葬礼祭祀,南丹中堡苗族过春节或遇上喜庆时都要以击铜鼓的方式表示庆贺或悼念之情。

碰彩蛋。

彩蛋是把熟鸡蛋染成彩色用以传情之物。小伙子在歌圩中手握彩蛋去碰姑娘手中的彩蛋;姑娘如果不愿意就把蛋握住不让碰,如果有意就让小伙子碰。蛋碰裂后两人共吃彩蛋,这就播下了爱情的种子。如今,碰彩蛋有了“碰碰碰,碰出好运气”的意头。

三月三节日起源。

农历“三月三”是中国多个民族的传统节日,其中以壮族为典型。在古代,壮族青年男女聚集街头欢歌、汇聚江边饮宴。在壮族传说中,三月三是壮族始祖布洛陀诞辰日,汉族为上巳节。三月初三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仍是一个隆重而盛大的节日。在我国北方中原地区也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轩辕生”的说法。

广西的风俗(模板21篇)篇十五

我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夜晚,当天晚上,夜空漆黑一片,燕山公园却灯火通明。我漫步在石砖道上,欣赏两旁的花灯:路两旁,迷你小房子闪着金光,一群一群的劳动人民在灯光照耀下辛勤劳作;山顶,一座多层宝塔闪着阵阵亮光,照亮了周围的树林,给人一种神灵将要显灵的感觉;河上、桥下,荷花灯乘着绿叶随波漂流。河上点点亮光,如同天上的星星;此时的河,成了璀璨的银河……一路上,闪耀的花灯注视着我,照着我前行的路,陪伴我共度这个美好的夜晚。

正当我沉浸在花灯的世界中时,一阵食物是香气传来。我循“香“而去,只见一条华灯璀璨的小吃街。臭豆腐、炒鱿鱼、炸土豆……扑鼻的香气与诱人的卖相,让无论多么吝啬的人都停下匆匆的脚步,瞧一瞧,擦擦流出的口水,禁不住要尝一尝。

宋团城灯会已经成了家乡的新年俗。

传说在明代中叶时,溧阳曾任南京国子监司业的乡贤马一龙,在辞官隐居家乡后,为了改变活动泛滥、民生凋敝的状况,会同乡绅们每年由出资主持,在八个地方筹办八次大型节庆活动,让老百姓广泛参与,免费享受,从而减少一些不必要的、自行组织的民间活动,遏制奢侈浪费的风俗习惯。第一场节会便是观灯节。这便是如今灯会的前身。现在,不仅灯变得多样化了,还增加了舞狮、舞龙、小吃街等新事物,使灯会更加热闹。

可今年,冠状病毒来势汹汹,大家不约而同的成为了“宅男宅女”,灯会也暂不开放。但这并没能打消我的热情,反而让我更加期待了。等疫情结束,我一定要第一时间冲到灯会门口,好好感受这家乡的风俗。

广西的风俗(模板21篇)篇十六

说起我们壮族的节日,那最熟悉的便是“三月三”了。

在“三月三”这天,人们会唱山歌、抛绣球、打花炮、吃五色糯米饭。说起唱山歌,就会想起刘三姐,她聪慧美丽,歌如泉涌,歌声优美动听,深受民众喜爱,被人们称为“歌仙”,所以人们还专门在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这天纪念她。

在我的家乡,每逢三月三,人们便会一起对山歌。有时就算我听不懂方言,但是我也乐在其中。

五色糯米饭有黑、白、红、黄、紫这几种颜色,象征着五谷丰登。小时候我很疑惑,为什么糯米饭有这么多的颜色?这些颜色是怎么来的呢?问了妈妈才知道,哦,原来是用植物染成的。黑色用的是黑豆;黄色用的是栀子;紫色用的是红蓝草;而红色是用枫叶染的。

去年三月三,我们一家人回了老家。经过了大约四个小时的路程,终于到了家里。一进家门,只见奶奶拿着栀子和红蓝草正在泡水。我连忙跑向厨房,兴奋地喊道:“奶奶这个什么时候才泡好啊?今晚可以吃了吗?我想吃糯米饭了。”奶奶笑了笑:“要到明天,你先去吃外面的那些糯米饭吧。”我吃到的是白色的糯米饭,不甘心地想:唉,这些糯米饭只有香和味,要是有颜色,那才叫好吃呢!毕竟美食都讲究色香味俱全嘛。

我记得那天我总是在厨房里进进出出,恨不得马上吃到黄色和紫色的糯米饭。终于我从中午熬到了晚上,连睡觉都梦到自己在吃五色糯米饭,真想快一点到明天。到了第二天,我匆匆洗完漱就跑进厨房,看到已经煮好的糯米饭,那色泽光鲜亮丽,五彩斑斓,摆在簸箕上,仿佛开了一朵五彩的绒花。那诱人的香味扑鼻而来,真是让人口水直流三千尺啊!

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除了我们壮族的三月三,还有彝族的火把节、傣族的泼水节……我爱我的家乡,我爱我的祖国。

广西的风俗(模板21篇)篇十七

1960年8月16日宣告独立,成立塞浦路斯共和国。1971年12月14日与我国建交。

在生活细节上有如下特点:

余,还是节假日,都以跳舞消除疲劳。遇上喜庆日子如婚礼等,一连要跳几天,不但青年人跳,老人孩子也都参加。塞扑浦路斯人的另一种消遣方法就是闲坐。他们闲坐着,吸着一根水烟管,或是品茶、饮酒,谈东道西,议论世上浮华时尚、金钱、政治。有的既不喝酒,也不吸烟,也不参加聊夭,干脆呆呆地坐着,面对近水浮物默默地遐想。塞浦路斯是爱神阿芙罗秋蒂的故乡。

然而,当地青年男女的婚恋,完全操纵在父母之手。传统式婚礼比较隆重。骑马进教堂,一路上,鼓乐齐鸣,热闹非凡。

塞浦路斯人喜爱素灰色、蓝白相间色。

塞浦路斯大多数旅馆和饭店只供应欧式膳食,但各种小吃遍布全国。大多数人喜欢吃一种叫“马伊卡”的饼状食品;另有一种叫“格里基斯”的半蜜饯的美味小吃,用水果、果皮或花片做成。每家都有自己特制的佳肴,用以款待宾客,吃时用特制的银叉。人们善饮咖啡,有的咖啡馆一天24小时都在营业;这些咖啡馆服务周到,气氛温馨。主要调料是橄榄油加大量香料;他们平时对吃不特别讲究,但到了星期日,许多人家喜欢远离城市到海滨或农村去,在橄榄树下或圣庙旁边吃烤肉。他们还常把羊肉焖熟后,就着砚和生菜沙拉一块吃,还大量佐以酒和白兰地。

相见礼仪。

塞浦路斯人性格坚强而又和善,等人接物异常热情、公道,他们的好客是有口皆碑的,如果客人在咖啡还没有凉时就离去,他们会露出不悦之色,不管在什么地方,你不知道而又急于知道的东西,大都可以及时从他们那里打听到或得到满意的答复。在这里,久别重逢的亲友行握手礼和拥抱礼;一般情况下,经常见面的人或初次见面的则轻轻握手即可,有时也点头致意并辅以手势以示友好;如果需要向他们打听旅游、禁忌等有关事宜,应先有礼貌地称呼对方,并介绍自己的单位等。

仪态礼仪。

作为一个崇尚文明的国度,这里的'人们从小就注重养成良好的谈吐和行为举止。在日常生活中,很难见到当地人边走路边吃零食、边奔跑边大喊大叫的现象,也难得见到有人边说话边用手在对方面前指指点点的行为。他们把举止庄重,谈吐文雅,待人和蔼可亲视为起码的准则,受人尊重的必要条件。他们良好的教养还体现在其他各种社交场合,如在晚会上,忌不系衣扣,也不随便脱上衣;男子请女子跳舞应先向女子旁边的丈夫或恋人致意,然后立正向女子点头致礼。跳舞时,可以含口香糖,但不能吃零食。

塞浦路斯在地理上是东方和西方的交界处,东西方文化长期在这里碰撞、交融,商务方面的习俗也表现出广纳并蓄、灵活运用的特色。经过介绍认识以后,他们有交换名片的习惯。客人到他们家里作客,可带些小礼物,包括食品和鲜花;如果对方宴请,也可回请,但规格不宜太高。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设想通过私人感情加强公务联系或促成某笔交易,因为他们不喜欢这样做。

主要禁忌。

塞浦路斯严禁出口古物,包括在沙滩和荒地上拣到的,除非事先从塞浦路斯博物馆领得许可证。这里的希腊族和土耳其族一般不能通婚,如果同时遇上他们,不宜询问和议论这里的婚姻习惯和宗教等。

文档为doc格式。

广西的风俗(模板21篇)篇十八

1.又到了阳春三月,花红柳绿的时节。万物复苏,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美丽景象。

2.昨日象那东流水,流走生活的琐碎,流来问候来相陪,流动牵挂共相会,愿你生活最和美,愿你日常不太累,祝福你时时顺心,刻刻陶醉。

3.三月三,一世情缘相伴永远。

4.不好的日子赶快过去,温暖的日子尽快到来,三月三一个美好的日子。

5.燕儿枝头鸣,剪辑精彩欢快;草儿绿芽尖,编辑努力开拓;花儿迎风笑,转播成功幸福;祝福心中飘,直播关心甜蜜;春色灿烂,财源滚滚低头看见;岁月荏苒,祝福深深从不间断。春日里,愿幸福尽情浏览,好运时刻萦绕身边。祝快乐无限!

6.农历三月三,是传统的“风筝节”,在我的故乡,这个时候是孩子们的天堂。春风微微地吹过田野和山坡,天空中密密麻麻地布满了,大的小的,圆的方的,长的短的风筝。有蜈蚣,有蜻蜓,有瓦片,还有燕子。

7.春天里,花是香的,草是绿的,你是幸福的,我是知足的。春天里,风是暖的,天是朗的,你是健康的,我是快乐的。祝你春天过的健康幸福!

8.真正有价值的生活,是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节奏,而不是依附于别人的评价,三月三,早安。

9.踏着春天的脚步,我们走向新的一天。托付这微风,托付这春意,带去我真诚的问候。多少思念与牵挂汇成一句:祝你天天快乐幸福安康!

10.三月的小雨,三月的微风,从我的脸上轻轻走过。

11.春风和气和风春,福寿双全双寿福;清风轻雨轻风清,延年益寿益年延;财气旺旺旺气财,名就功成功就名。祝福朋友事业蒸蒸日上,财运亨通,健康长寿!

12.当风吹来时,我的祝福化作雨来滋润你;当桃花盛开时,我的祝愿碎成片片的花瓣飞向你;在这万物复苏的时候,我用春天盎然的心祝你天天快乐!

13.又是一年三月三,一江春水暖,一世爱相伴。

14.又是一年三月三,我在等花也等你。

15.丝丝杨柳随风吹,衔泥燕子迎春归;新鲜空气藏春意,吴侬春梦待时飞;拟展歌喉呼良朋,踏青由来需同行;抛开烦恼去寻梦,哪管他人睡与醒;做自己的梦,让别人失眠;祝君春风得意,开春大吉!

16.真的希望你把微笑带走,把美好留下,真的希望你把幸福带走,把牵挂留下,真的希望你把快乐带走,把欣慰留下,真的希望你把祝愿带走,让我的愿望成真!

17.冶游风景似江南,佳节欣逢三月三。千队红妆万枝桨,桃花春水白鹅潭。

18.岁月匆匆人渐老,日子天天新模样,愿你容颜天天16岁,永远美丽又俊俏,在三月三祝福你美丽的姑娘,青春永驻,白马王子天天围着你,爱情甜甜蜜蜜,生活幸福美满。

19.花是春天的名片,花是吉祥的祝愿。二月,愿你容颜如花,笑颜如花,青春如花,心情如花,爱情娇艳如花,事业锦上添花,天天乐开花!

20.春播一粒“快乐籽”,三月三愿你岁岁多福禄。

文档为doc格式。

广西的风俗(模板21篇)篇十九

三月三是广西壮族人民的重要节日。为了让我们真正感受到这个传统节日的浓烈氛围,我们学校举行了“传承传统文化,走进三月三”的活动。

当天早上8点钟左右,我们班分成八大组,在课桌拼成的大桌上,摆上各自带来的美食。哗,真美!每组的食物都是那样丰富多彩,有五色糯米饭、茶叶蛋、三角粽、鹌鹑蛋……但每组都少不了一种食品,那就是五色糯米饭,有的平铺在小簸萁上,看似一朵五色花,有的躲在透明的碗里,宛若一朵五色花苞,有的则被捏成一团团,像一个个彩球……看着那么精美的食物,我们真舍不得吃掉它们,只静静地看着,轻轻地赞叹。最后在老师的命令下,我们才动起了手。

品尝完了美食,已是8点半左右了,我们便拿好小凳子排好队到操场参加活动。

没几分钟,台上激动人心的音乐响了起来,第一个节目以非洲鼓开场,接着就是老师们跳舞,走秀……节目都完了,接下来就是让大家都很期待的竹竿舞了。

“开开合合,开开合合……”这是竹竿摆动的节奏,我们跳竹竿舞时就要跟着这个节奏来跳。“开开”的时候,我们要把一只脚放在里面,点两下,“合合”的时候,我们要把脚放在外面,点两下,需要重复这些动作两次,到了第三次“开开合合”的时候,我们应该先把一只脚跳在里面,另一只脚进去的时候,我们还要把刚刚跳在里面的脚给伸出来,伸到地面后,我们把还在里面的脚,像刚才一样跳出来,就这样竹竿舞就跳得又顺畅又好了。

时间就这样悄悄地溜走,不知不觉已到了活动结束时间,我们只好恋恋不舍地收起了竹竿。虽然是这样,可大家的情绪还停留在那开心的时刻,脸上写满了兴奋。

那天我们都很开心,既真正感受到了我们壮族的传统文化,还可以吃到壮族的特色食物和跳上了令人身心愉悦的竹竿舞,真是一次有趣的活动。

在我国“三月三”是汉族及多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相传三月三是皇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汉族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但是现在,每个民族的三月三都是不同的形式。壮族的三月三相传为纪念壮族歌仙刘三姐而形成的节日,故又称歌仙节。

大家都知道山歌是壮族的特色,壮族每年有数次定期的民歌集会,如正月十五、三月三、四月八、八月十五等,其中以三月三最为隆重。这一天,家家户户做五色糯饭,染彩色蛋,欢度节日。歌节一般每次持续两三天,地点在离村不远的空地上,用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村歌手。对歌以未婚男女青年为主体,但老人小孩都有来旁观助兴。小的歌圩有一、二千人,大的歌圩可达数万人之多。搭歌棚,举办歌会,青年男女们对歌、碰蛋、抛绣球,谈情说爱。壮族多于三月三来扫墓,通常在三月三时蒸五色糯米饭。

壮族山歌简称为“壮歌”,又称“壮族民歌”,一般指壮族人民用壮话演唱的民间歌谣。壮歌最早可以追溯到壮族原始社会时代狩猎时的呐喊。虽然呐喊不能算是歌,但它无疑孕育出了壮族山歌的种子。真正义意上的壮歌应该是从壮族原始社会中的生产劳动和祭祀活动开始,这从现在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中可见一斑。广西壮族古老的歌圩集会和绣球一直流传至今。壮族素以“善歌”著称,壮乡素有“歌海”盛誉。壮民善以山歌来表现生活,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壮族山歌历史悠久,壮民从盘古开天地一直唱到如今,几乎人人能歌善唱,已近“以歌代言”的地步。

歌圩节上抛绣球主要是娱乐,也作定情信物。当姑娘看中某个小伙子时,就把绣球抛给他。不过壮族人玩绣球,以抛绣球为乐,也不是近一两百年的事物了。南宋人朱辅所著的《溪蛮丛笑》,对歌墟的抛绣球活动描述道:“土俗节数日,野外男女分两朋,各以五彩新囊豆粟,往来抛接,名为飞纶。”周去非在《岭外代答》中也说:“土已日(三月三),男女聚会,各为行列,以五色结为球,歌而抛之,谓之飞纶。男女目成,则女受纶而男婚已定。”所谓飞纶,就是今天的绣球。

南宋周去非的《岭外代答》载,壮人“迭相歌和,含情凄婉……皆临机自撰,不肯蹈袭,其间乃有绝佳者。”宋《太平寰宇记》中也记载:“壮人于谷熟之际,择日祭神,男女盛会作歌。”这说明,当时的歌圩已经相当兴盛。1934年编的《广西各县概况》记载,当时广西有歌墟活动的地方就有多达26个县,几乎遍布广西各地。

一年一度的三月三到了。三月三是我们壮族人民传统的盛大节日。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杀鸡宰羊、蒸糯米饭、煮彩蛋。

三月三的早晨,天刚蒙蒙亮,妈妈就已经把蒸好的五色糯米饭倒进大圆盆里,热腾腾地活像一个鲜花竞艳的花盘。我吃了几口糯米饭,就来到妈妈身边,帮她选蛋煮蛋。妈妈说:“煮蛋的时候,火不要太旺,以免蛋在锅里开裂。等水开后,你在一旁用筷子将蛋上下翻一翻,好让它们受到均匀的热度,蛋在锅里就安然无恙了。”妈妈说完就忙别的去了。我照着妈妈说的煮好蛋,并把这些蛋涂上七彩颜色,码在竹篮里就像一篮五颜六色的贝壳。

你可知道,碰蛋比赛是三月三孩子们的最大乐趣。我和妹妹拣了几个又尖又大的彩蛋,朝村口跑去,找伙伴们展开碰蛋大战。

村里的伙伴也纷纷来到村口。我们有的把蛋放在衣兜里,走得慢慢的,生怕蛋在衣兜里“打起架”来;有的把蛋放进毛线网袋里,挂到胸前;有的两手中各拿一个蛋,兴冲冲地跑来。碰蛋开始了,村口顿时热闹起来,小伙伴们这一群那一伙地围在一起碰蛋比高低。“啪!”一个蛋被碰破了,人群里爆发出一阵欢笑声。

我和妹妹拿了四个鸡蛋、四个鸭蛋,和小伙伴碰了起来,结果三赢五输,我们把碰破的蛋一个个剥开皮吃掉了。小伙伴们也在剥蛋,大伙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然后用涂满各种颜色的手抹着沾在嘴边的蛋,笑了。

我们回到家里,只见妈妈正把一碗碗、一碟碟热气腾腾的鱼、肉、菜摆满一桌。这时,爸爸笑盈盈地拎来了几瓶好酒,同邀来的亲戚好友开怀畅饮。一桌人高高兴兴地吃饭、喝酒,欢笑声在屋里回荡着。

广西的风俗(模板21篇)篇二十

农历三月初三,俗称“三月三”,是壮族人民举行歌圩的日子。因此,又叫歌婆节(歌舞节)。

“歌圩”,是外族人给壮族定的汉名,壮语叫“欢龙垌”,意思是到田间去唱的歌;有的地方叫“欢窝敢”,意为出洞外唱的歌。因为过去壮族人很少建寺庙,神像都放在岩洞里。岩洞里是神圣的地方,必须保持肃穆,只有到岩洞外才能放声自由歌唱。

三月三是壮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壮族人称“窝埠坡”或“窝坡”,原意为到垌外、田间去唱歌,所以也称“歌圩节”。也有称是为纪念刘三姐,因此也叫“歌仙会”。关于它的来历,民间有许多动人的传说。

一说古代有一对情人,经常唱山歌来表达爱意。但由于封建礼教的束缚,两人不能结为夫妻,于是他们双双殉情。人们为了纪念这对情侣,遂在三月初三唱歌致哀。

传说最广是关于刘三姐的:壮族歌仙“刘三姐”经常用山歌歌颂劳动和爱情,揭露财主们的罪恶。有一年的三月初三,刘三姐在山上砍柴时,财主派人砍断了山藤,使她坠崖身亡。后人为了纪念这位歌仙,便在这天聚会唱歌,一唱就是三天三夜,歌圩就此形成。

这些传说现已难于考证,但在宋人着的《太平寰宇记》中就有记载:“壮人于谷熟之际,择日祭神,男女盛会作歌。”这说明当时的歌圩也很兴盛。

宋元以后,壮族山歌的发展尤为突出,歌圩也成了文化娱乐和男女谈情说爱的场所,并出现了抛绣球的游戏。女子将绣球抛给自己心爱的男子后,双双退出歌场,互赠定情信物,到了清代,便形成了成千上万人参加的大型活动。到1934年编的《广西各县概况》记载,当时广西有歌圩活动的就有二十六个县,几乎遍布广西各地。

壮族对歌的场所叫歌坪,壮语“欢龙洞”。意思是到田间唱,也叫“欢窝敢”,即到岩洞外唱歌。届期,人们用枫树叶、黄花草、三月花煮染糯米饭,以祭奠刘三姐,并自己食用,俗说食此可以像花木一样兴旺茁壮。

壮族歌墟,是壮族传统文化的结晶,它是在长期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关于它的来历,有许多动人的`传说。其中以“赛歌择婿”的故事流传最广。传说在很久以前,一位壮族歌师的女儿,品貌端序、美丽,歌声婉转清脆。歌师一心想为女儿选一个歌才、人品都出众的青年做女婿。消息传开,男青年一批接一批前来赛歌,负者自然离去,歌才最好的一个小伙子留下来与歌师的女儿成了亲,他们的结合被传为佳话。从此,男女青年借歌传情择偶。就形成了歌墟。

壮族三月三歌节这天,家家户户做五色糯饭,染彩色蛋,欢度节日。那天,青年男女三五成群,互找对象以歌对答,此起彼伏彻夜不息。所唱内容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无一不唱。在歌圩中,还有抛绣球作为定亲信约的,所以,它又是恋爱中青年传达情意的场合。

在歌圩上,各村屯的男女青年,各自三五或群,寻找别村的青年,集体对唱山歌。通常由男青年主动先唱“游览歌”,观察物色对手;遇有比较合适的对象,便唱“见面歌”和“邀请歌”;得到女方答应,就唱“询问歌”;彼此互相了解,便唱“爱慕歌”、“交情歌”;分别时则唱“送别歌”,歌词随编随唱,比喻贴切,亲切感人,青年男女经过对歌后接触,建立一定感情,相约下次歌圩再会。

一个较大的歌圩,方圆几十里的男女青年都前来参加,男女青年山歌对唱,如果双方情投意合,就互赠信物,以为定情。此外,还有抛绣球、碰彩蛋等有趣活动。绣球则是定情信物,当姑娘看中某个小伙子时,就把绣球抛给他。碰彩蛋是互相取乐承欢,亦有定情之意。

歌圩上还举行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有热闹的放花炮,以及演出群众喜闻乐见的壮戏等。

农历三月初三,又称“上巳节”。春秋时期就已在流行。

《论语》有云:“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大约写的就是当时的情形。

古时以三月第一个巳日为“上巳”。巳日多逢三月初三,魏晋以后,上巳节定为三月三,后代沿袭。“上巳”在汉代定为节日。

《后汉书·礼仪志上》记载:“是月上巳,官民皆絜(ji,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chn,病),为大絜”。

祓除也叫祓禊,即去水边沐浴。“上巳节”正处于季节交换,阴气还没有完全褪去,人容易患病,去水边沐浴可以祛除病痛和灾祸,并祈求福祉降临。

广西的风俗(模板21篇)篇二十一

对于三月三这个传统的节日,别人认为似乎是热闹的,而我却并不喜欢它,因为三月三的吃、住、玩我比较讨厌。

我讨厌三月三的住。因为这几天,姑姑、姑父以及一个哥哥、一个弟弟都住在我家。这倒还好些,可还有其他留宿的客人,那只能勉强了。可客人睡在我家,糟糕的是他们必定在楼下打扑克牌,而且喧闹声萦绕耳畔,还要打得很晚,让我想睡却又睡不着,睡不好。

三月三的玩不仅讨厌,而且给我带来的是苦恼。因为,我们这个村子不大,操场里没有多少摊位。即使有玩的,也只有蹦蹦床和旋转木马之类的,除此之外,就没有别的了。说到蹦蹦床,那是一个不大的充气垫子。对于我来说,没有什么好玩的,因为蹦蹦床不仅面积小,而且玩的人也太多了。如果你去玩,只能是你碰我,我碰你,实在没意思。旋转木马只能适合低年级的小朋友或者更小的孩子,根本不适合像我这样年龄段的人玩。

相关范文推荐

    海的女儿中小学生阅读心得(专业19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促使我们思考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的表现,从而更好地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以下范文中涉及的话题非常丰富,从学习方法到人际关系,从自我管理到团队协作,都有

    幼儿园大班工作计划报告(模板20篇)

    幼儿园工作计划的制定需要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和合作,形成强大的团队力量。幼儿园工作计划的范文如下,希望对大家的工作有所启示和帮助。工作计划网发布幼儿园大班安全工

    小学家长开放日活动方案(模板16篇)

    活动方案的设计必须具备合理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以确保活动能够取得预期效果。在这些活动方案范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不同类型活动的具体安排和步骤。依据县教研室活动

    我以雷锋为榜样(汇总20篇)

    优秀作文能够引发读者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些优秀作文的精彩篇章,供大家欣赏和学习。如果雷锋现在还活着,那么他现在已经72岁了。想必大

    国庆节公司领导致辞范文(24篇)

    国庆节是中国人民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重要节日之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国庆节纪念品推荐,让我们一起选择一份特殊的礼物。亲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学生们:大家好!

    五四节日策划(实用18篇)

    策划书的编写应遵循系统性、条理性、逻辑性和科学性的原则。策划书范文的阅读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对项目的整体把握能力,从而更好地管理和推动项目的进行。

    食堂餐具管理制度(优秀16篇)

    规章制度对于员工来说是一种约束,同时也是一种保障,可以保证员工的权益和公平性。规章制度对每个员工都是平等适用的,不论职位高低,都应当遵守。1、操作员更衣、洗手后

    小狗乖乖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专业19篇)

    在幼儿园小班,孩子们开始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下面是幼儿园小班的教学方法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1.学习听信号手膝着地向前爬行、倒着爬。2.提高幼儿动

    高一物理教师下学期工作计划(汇总15篇)

    教师工作计划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工作计划范文八:积极参加教学研讨和教学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为学生成长提供更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小货郎含反思(汇总23篇)

    幼儿园大班的教学活动应该丰富多样,以满足孩子们的个性化需求。希望以下的幼儿园大班总结范文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借鉴和思考。1、了解京剧中老生、花旦、丑角的外形及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