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教学教案范文(18篇)

时间:2023-12-04 作者:XY字客

教学工作计划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开展各种教育活动,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通过阅读这些范文,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教学工作计划的重要性和制定方法。

音乐课教学教案范文(18篇)篇一

第1节。

1、歌曲:划船。

2、综合训练。

1、学习用热烈而欢快的情绪,坚定而有力的声音演唱《划船》。

2、通过游戏《走走停停》,培养学生节奏的内心感觉和动作的反映与控制能力。教学重点:学唱歌曲《划船》。教学难点:歌曲中每一句后面的休止符处的演唱。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教学过程:

第14页两条乐句,(教师将其抄写到黑板上)。

注意,用lu来模唱乐句。(这两条乐句有什么不同?)。

请同学第一条第一拍唱强,第二拍唱弱,拍手表示。

第二条第一拍强,第二、三拍弱。拍手表示。

1、教师用i,sl弹奏两个短句,每句中有一个音重复。

2、请同学听后将教师弹奏的短句演唱出来,并拍出它的节奏。

3、请同学再数数教师弹的乐句中重复的是那个音,出现了几次。将答案填写在书上。

1、同学们,大家放假到了很多地方玩,有的地方有海呀、湖呀?在水面上有一种活动,是什么?(划船)。

请同学说一说划船的感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歌曲《划船》。

2、听录音范唱。回答,这首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听唱法学习。注意:休止符处唱法,重点练唱。

3、歌曲处理:

讨论:这首歌曲中唱的划船是在怎样一种情况下进行的?

应该用什么样的力度、速度来表现?

最后一句“绕过这座小山”应该怎样演唱?为什么?

注意:强调强拍表现出划船的节奏。

练唱。

5、请同学边唱边做划船的动作,注意手的动作要与歌曲的力度吻合。

1、教师讲解规则:按照教师拍打乐器的节奏学生作相应的动作。音乐停时,按教师要求做。

2、听节奏做游戏。

课下请同学们多做一做走走停停这个游戏,看谁做的最好。板书设计:走走停停。

第一次点头4次。

第二次拍手3次。

第三次叉腰5次。

第四次跺脚4次。

音乐课教学教案范文(18篇)篇二

1、创设情境,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唤起学生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前提。所以课的一开始我就抛出“你想做小音乐家吗”的问题,吸引学生参与闯关的层层考验,让学生步步都在体验成功的乐趣。到模仿乐器的演奏姿势,以及用“伸懒腰”的动作处理难点等,他们都喜欢参与到表演中来,这样既激发学习的兴趣,又扩大了对歌曲的理解。

2、搭建舞台,展生风采《音乐新课标》强调:“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歌表演这种形式就为学生个性的张扬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因此,在本课教学中当学生学会了歌曲,我请学生用动作表现自己喜欢的'乐器进行模仿演奏。有的学生选择表现演奏圆号,有的学生表现演奏小提琴,有的表现演奏吉他等等。在表演中,他们赋予创造性的自我表达,全身心地沉浸在自己的舞台中,从而发展孩子的个性、自主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注重创编,培养能力在新教材中,几乎每课都增加了编创活动,本课中我设计了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乐器改编歌词来表演唱这首歌曲。以往到创编环节,往往会因为学生缺乏创编的素材而使创编流于形式,所以在本课的一开始,我让班级小乐手展示的目的除了创设情境外,还是为完成为歌曲创编歌词教学任务提供素材,打下基础。这样的设计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又达到了学生能独立创编歌词的教学目标。本节课总体来说基本完成了教学目标,学生能用轻快、富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进行简单地表演,认识了小提琴、吉他、圆号,解决了八分休止符这一难点。但完成教学目标还不够,例如:学唱歌曲时,第一次聆听应该在聆听歌曲以前让孩子们带有目的的听,所以在这里应该先提要求,说清楚是要听听这些音乐家是住在哪里,演奏的是什么乐器。在这个环节因为没有事先说清楚聆听要求,导致学生聆听时没有目的,教师不能在中途进行引导,让学生养成聆听的好习惯。再如:乐器声音的教唱部分,虽然已经按照传统的方法,先节奏再歌最后旋律加歌词来教唱,但是感觉过于复杂。

音乐课教学教案范文(18篇)篇三

1、感受乐曲的欢快气氛,体验与同伴一起合作扮演角色“放风筝”的快乐。

2、通过观察教师的示范,掌握b段音乐老爷爷收放风筝的动作。

3、倾听音乐,根据音乐的变化完整表现出放风筝的情景。

1、音乐《放风筝》、风筝图片的ppt。

2、幼儿有过放风筝的经验。

1、故事导入:

从前有一位老爷爷特别爱扎风筝,他扎的风筝啊栩栩如生、造型各异。

(播放ppt,幼儿观察)。

老师出示四只不同种类的风筝图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老爷爷都做了哪些风筝呢?”

过渡语:你们看哪些风筝来了?它是怎样出来的。

(1)教师根据音乐变风筝造型,幼儿观察并发现教师变造型的规律。

指导语:老师的风筝是怎样变出来的的?

(2)幼儿边听音乐边按节奏变风筝造型。

(l)继续讲述情境:你们猗猜后来风筝们飞上天了吗?可是没有老爷爷的线他们怎么飞得起来呢。不过就在这时老爷爷回来了,他不但没有生气,还带着这些风筝在天上自由自在飞翔,这些风筝都很聪明,老爷爷风筝线往哪边扯,他们就往哪边飞。他们飞啊飞直到,天黑才砸家呢。

(2)倾听音乐,幼儿当风筝,教师当老爷爷,师生一起坐在座位上随音乐节奏自由模仿风筝向不同方向飞的动态。

(1)教师当老爷爷,师生一起玩放风筝游戏1-2遍。

(2)教师引导幼儿发现按节奏、飞得有美感的“风筝”,并请其示范。

(3)请个别幼儿上来当老爷爷放风筝。

(4)重点练习如何当老爷爷来指挥风筝飞舞。

(5)幼儿两两合作,一人当老爷爷,一人当风筝玩游戏。

引导幼儿评价:合作得怎样?动作是否优美、是否有节奏、是否看了主人的指挥。

过渡语:今天老爷爷扎了一条巨龙风筝,你们能把这个大家伙变出来吗?

(1)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变成一条龙,如何飞起来。

(2)教师当老爷爷,放飞“中国龙”。

音乐课教学教案范文(18篇)篇四

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理发师》的学习,感受歌曲愉快的情绪,并能用正确的声音进行演唱。

2、用理发店内的声音进行节奏训练,渗透音乐要素。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劳动是高兴的。并能在音乐活动中体验高兴。

重、难点:

1、歌曲《理发师》愉快情绪的体验,并能用愉快的、正确的声音进行演唱。

2、在音乐活动中进行歌曲的学习。

教学过程:

1、教师用事先录好的在理发店内的声音为切口,请生聆听在哪里?都有哪些声音?并请生边做动作边模仿。

2、师用歌曲音乐做背景,请生随着音乐学做理发师。(先全班进行同一种节奏,然后分声部进行。)

3、教师出示理发过程影片,请生看看理发的过程是怎么样的?并请生随着音乐进行理发。

1、教师语言导出新歌,请生听听歌曲的内容讲了个什么故事?并用语言描述一下,同时请生按节奏念歌词。

2、请生找出歌词中的声音,教师与学生分歌词与声音进行歌词对讲。(请生边念边用动作表演声音。师:我做理发师,你们来当剪刀和摩丝好吗?)

3、请生复听音乐,并请生随音乐表演声音部分的动作。

4、分小组与男女进行歌词与声音的对唱。

5、请生复听音乐,随音乐轻轻的'演唱,教师纠正演唱不正确的地方。

6、请生随琴有感情的进行演唱。

1、教师请一生上来当理发师,一生当顾客。其他同学演唱歌曲。

2、两组同学进行表演,再请一些同学进行节奏伴奏。(边看影片边唱歌边进举动作表演。老师请来了真正的理发师,我们和他们来一次比赛,看谁最出色,好吗?)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当了一回理发师,大家玩得开心吗?确实,我们的理发师傅为我们带来了美丽,带来了高兴,他们真了不起!让我们再一次用歌声来向他们表示感谢。

音乐课教学教案范文(18篇)篇五

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怪汽车》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2、能够找到大小相同的车轮为各类怪汽车装上车轮。

活动准备:故事怪汽车、各色手工纸以及手工纸剪成的大小不同的车轮。

活动过程:

看看这是哪里呀?(森林,公园)这个地方美丽吗?想去吗?那怎么去?

可是森另好远哦,我们开什么车去呢?(小汽车、公交车、巴士车……)。

哦,我们的宝宝开了那么多的车,那现在我们就开着你的车子向森另出发吧!(播放音乐)。

过渡:森林住三个好朋友让我们看一看他们是谁?

(一)欣赏故事前半段,并讨论:

1、ppt一个一个出现3个小动物。

2、小猫、小兔和小猴子分别用什么来做新房子?

3、改动故事,让所有的朋友来看自己的新房子。

4、为什么不可以?马路上能有什么?

2、警察不让他们在大街上滚房子,他们想了什么办法把房子搬回去呢?

(二)欣赏故事后半段,并讨论:

1、他们把房子变成了什么?小动物想出来什么什么办法?

2、房子怎么会变成汽车的`?

1、观察不同颜色的手工纸讨论他们可以是什么车?

2、从准备好的圆中找出大小相同的圆做车轮并请个别幼儿上来粘车轮。

从车轮的大小高低判断谁的可以上路,让幼儿知道前后一样平的车轮才可以开的稳。

1、前面的引入部分可以删去,有些与后面的故事脱离。

2、整节课的氛围是很好的,幼儿非常感兴趣。

3、故事有趣,适合小班幼儿,效果很好。

音乐课教学教案范文(18篇)篇六

1、引导学生用自然、真挚的歌声演唱歌曲《留给我》。

2、通过演唱歌曲,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3、让学生认识到热爱地球、热爱大自然对于我没人类的重要,爱护环境,人人有责,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培养学生对社会、对人类、对地球的责任。

音乐课教学教案范文(18篇)篇七

1、在理解歌词大意的基础上,能用身体动作表现内容。

2、进一步了解中国武术,能够表现出中国功夫雄壮有力的气概。

1、中国武术的录像带,音乐磁带。

2、活动前观看中国武术的表演或录像,模仿学习武术动作。

1、欣赏中国功夫。

——组织幼儿观看录像,欣赏中国武术。

——讨论:你看到的中国武术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大家都喜欢中国武术?

——请幼儿交流模仿各自学到的武术动作。

2、欣赏歌曲《中国功夫》。

——理解歌曲中所表现出的雄壮有力的.气概。

——幼儿尝试学唱歌曲中的基本句子。

——讨论用什么样的声音才能够唱出练武的刚劲有力。

3、设计武术动作,创编舞蹈。

——请幼儿自由创编舞蹈动作。

——教师将幼儿创编的舞蹈动作进行组合,组织幼儿学习。

——听录音学做舞蹈动作,鼓励幼儿动作准确有力,学习表现中国武术的特点。

音乐课教学教案范文(18篇)篇八

流水号:

编制:审核:批准:

课题:第五章音乐鉴赏。

1、1、认识影视音乐的体裁种类,了解各自在影视剧中的作用,在教师引导下分析音乐表现要素更深层理解音乐作品。

2、了解和熟悉经典的影视音乐,激发学生对影视音乐的进一关注。教学重点、难点:

对乐曲由感性到理性认识过程的引导。

授课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音乐鉴赏的本意为对音乐作品的鉴别和欣赏,或者是认真地欣赏与回味音乐作品。随着近些年各类音乐的创新与突破,市场上的音乐作品也是丰富多彩,为人们的业余生活提供了丰盛的听觉盛宴。

音乐素有王冠之称,它是通过有组织的,在时间上流动的音响所形成的艺术形象,来表达人的感情,间接的反应社会生活的艺术。

(一)、中国音乐艺术的发展历程及其艺术特点:

1、先秦音乐——《诗经》。

诗经的风、雅、颂:“风土之音”、“朝廷之音”、红庙之音、“宗庙之音”

民间歌曲、宫廷歌曲、祭祀歌曲。

先秦音乐的律掉与乐器发展:

“五声”—宫、商、用、徵、羽。

“八音”—依据制作材料的不同,江乐器分为八个泪奔,曾侯乙编钟。

2、汉魏乐府及汉魏音乐:

乐府、李延年和司马相如、北狄和西域。

《上邪》《广陵散》。

3、唐宋音乐:

“教坊””梨园”《霓裳舞衣曲》、《渭城曲》。

曲子词:又称长短句,“曲子”就是曲调,“词”即歌词,合起来指一种新型的艺术歌曲,所以称作“曲词”

4、明清音乐:

民歌——《水浒传》中的《赤日炎炎》。

5、近代音乐。

(1)、江南丝竹(2)广东音乐:《紫竹调》与《步步高》。

(二)西方音乐与艺术的发展历程及其艺术特点:

1、古代巴洛克时期:《荷马史诗》。

意大利歌剧(蒙特·威尔第),提倡“激情风格”,提琴制作。

巴赫——伟大的宗教艺术家,《意大利协奏曲》“近代音乐之父”

2、古典主义时期:海顿·莫扎特·贝多芬。

3、浪漫主义时期:

早期代表人物:韦伯、舒伯特、门特耳松(发现巴赫)。

德国、奥地利、德国作曲家.

舒曼——德国作曲家。

肖邦——波兰作曲家。

4、现代主义音乐:略。

1、旋律:又叫曲调,它由长短、高低、强弱不同的音线组成。旋律被称为音乐的灵魂。

2、节奏:指不同长短时值音符有组织的序列,节奏被称为音乐的生命。

3、音色:也被称为音品,音质,是不同的发声体(人的声节或乐器)所发出的乐音的色彩特质,或是不同的音乐组合的音响构成的音质的特色。

4、和声: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乐按一定的规律结合同时发出的音响.

按时代分可分为古典音乐很和现代音乐。

按作品有无标题可分为标题音乐和无标题音乐。

风格分为:1、民间音乐:是由广大人民群众在生活中即兴创作,自发产生,与人民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音乐,它主要形式是民歌和民族器乐。

2、艺术音乐:艺术音乐又称为“严肃音乐”是指专业作曲家,表演家,演唱,演奏的音乐,讲究特定艺术技巧,追求某种艺术风格,富于深刻内容。

3、通俗音乐:又称流行音乐,是20世纪兴起的介于艺术音乐与民间音乐之间的一种通俗易懂,篇幅短小,娱乐性强的音乐。

1、听觉感受的敏捷性: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具有独特的审美效应。音乐是“直。

音乐课教学教案范文(18篇)篇九

1.听《童年的回忆》、《我们多么幸福》,唱《摇啊摇》、《小酒窝》等作品,表达出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热爱。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深切地体现本课《童年》的主题及“音乐与人”的亲密联系。

2.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速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3.听辨音的高低并进行模唱,初步能唱准,具有一定的音准能力。

聆听《童年的回忆》教学基本要求

聆听《我们多么幸福》教学基本要求

编创与活动

表演《摇啊摇》

表演《小酒窝》

1.钢琴曲《童年的回忆》

这首通俗钢琴曲音乐清新潇洒,优美动听,具有浓郁的抒情性。作者为法国的图森。经钢琴演奏家理查·克莱德曼的演奏,这首乐曲和其他同类的乐曲(如《水边的阿第丽娜》)同时流传世界各地,为人们所熟知和喜爱。

乐曲为三段体结构。

当乐段末尾的旋律停留在主和弦三音()时,a段欢快的旋律又骤然响起,乐曲进入再现部,最后在琶音和弦的衬托下,再度奏出b段的抒情动机结束全曲,主和弦的三音使童年的回忆绵绵不断。

2.合唱曲《我们多么幸福》

这首活泼欢快的歌曲,描绘了少年儿童的幸福生活,表达了他们为了祖国的明天而努力学习的决心及远大理想。

歌曲由主歌和副歌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旋律常作跳进,“”节奏多次出现,增强了弱拍上的力度,给人以爽朗明快的感觉,儿童们的.天真神态跃然于歌声之中。副歌为两部合唱,旋律以级进为主,优美流畅。“哈哈”的旋律音调使笑声既生动真实而又不失其音乐性,在欢笑声中,人们仿佛看到了孩子们灿烂的笑脸。歌曲最后,以歌曲中惟一的上行四度跳进达到高音区形成了歌曲的高点,表现了孩子们幸福、激动的心情。

这首歌曲在1980年全国第二次少年儿童歌曲评选中获一等奖。

曲作者—郑律成(1918-1976)生于朝鲜南部,自幼喜爱唱歌。当时朝鲜处于日本侵略者统治之下,1933年随亲人来中国参加朝鲜革命组织,同时坚持学习音乐。抗日战争爆发后在上海参加抗日宣传活动,1937年到延安学习工作。1950年入中国籍。作有300多首不同类型的作品,其中歌曲《延安颂》、《八路军进行曲》(即《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等均是知名之作。

3.歌曲《摇啊摇》

这是一首流传于上海地区的民间童谣。2/4拍,d宫调式。全曲平稳优美,有韵律感和动感,词曲结合朗朗上口。“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叫我好宝宝,一只馒头一块糕”歌词用上海方言,非常口语化,好像妈妈在哄宝宝睡觉时的语言和歌唱,具有摇篮曲的特点。第一乐句前两小节旋律相同,音调的起伏富有荡漾的小船或睡在摇篮中小宝宝的情境。第3小节的四度跳进,在情绪上出现了一个小高潮,从而把喜悦的心情释放出来。第二乐句在前句和后句中曲调和节奏运用了宽与紧缩的变化,五度和七度的音程大跳,展现了宝宝和外婆之间的亲热情景。歌曲的末句采用了换尾重复,使歌曲前后呼应,旋律趋于平静,表现了宝宝沉浸在甜美的睡梦之中。

4.歌曲《小酒窝》

是一首由四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儿童歌曲。2/4拍,五声羽调式。曲调富有浓郁的民歌风格,旋律欢快、活泼,歌词生动,富有童趣,抒发了在温馨家庭中孩子甜美生活的欢乐心情。第二乐句在第一乐句上进行了上移五度的旋律模进,并分别运用了富有弹性的顿音演唱效果,欢快的情绪,即刻在我们面前浮现出一个长有小酒窝、甜美欢笑的可爱儿童的形象。第三乐句出现了八分休止符和带装饰音的相间的间奏,在形象与情绪上更显天真活泼,“爸爸也喝”、“妈妈也喝”真实地表达了孩子对父母给予自己的爱而掩饰不住内心喜悦心情的流露。歌曲的结束句重复了第四乐句,在尾音上以高八度出现,使全曲在舒心欢笑的歌声中结束。

音乐课教学教案范文(18篇)篇十

3.能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的唱法,欣赏和学唱,参与和表现歌曲。

1.电子琴或者钢琴;

2.多媒体网络教室及相关网页。

【教学难点】学生能较清晰地辨析三种不同的唱法;要理解不同的发声方法会形成不同唱法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情景激趣,热身练唱。

1.演示自制动画《唱歌有益长寿——广西巴马文化调查》。

2.结合观感让学生自由发言,讨论为什么唱山歌能有助于长寿?

3.教师利势引导,“既然唱歌使人健康长寿,我们不防就从现在做起,经常唱唱歌,愉悦身心,争取做个长寿人。现在一起唱首歌好不好?”教师伴奏,学生集体演唱最近学习的歌曲(热身)。

二、视听歌曲片断,判别三种不同唱法。

1.播放歌曲片断。

a.播放《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中国大舞台》、《大中国》片断。要求听清歌词。

b.初步体会三首歌曲运用的不同唱法。

2.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师生交流讨论。教师:我们大家知道这三首歌曲运用了民族唱法、美声唱法、通俗唱法三种不同的唱法,也以自己的理解表达了一些看法,但对它们的区别与特点好像没能说得很清楚。我们可以请网络这位知识渊博的“老师”来帮助我们解决这一难题,下面我们通过上网来查找相关资料。

a.学生上网了解理论知识,教师巡视学生情况。

b.讨论民族唱法的特点有哪些?

c.网上有哪些关于美声唱法的相关信息?(学生发言)你能试一下吗?学生个别或者集体试唱美声唱法的歌曲《送别》,教师伴奏。

d.教师运用美声唱法范唱《乡音乡情》,感染学生。

e.你了解通俗唱法吗?(学生发言)你知道哪些运用通俗唱法演唱的歌曲?想不想唱一唱呢?(即兴演唱通俗唱法的歌曲)。

f.个别或者集体演唱学生感兴趣的通俗歌曲,体会通俗唱法的特点。

3.视听与区分。教师: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发言和我们的了解,我们知道了三种唱法的特点以及不同的风格,那么我的网站上有许多歌曲可以视听,大家可以上网视听,看你能不能区分他们运用的是哪种唱法。

a.学生视听。b.请学生说说视听了哪些歌曲,各自运用了哪些唱法?

4.讨论交流。教师:我们基本上可以区分唱法了,不过,三种不同的唱法,你最喜欢哪一种呢?请发表自己的见解。

a.你最喜欢哪种演唱方法?为什么?

b.网络投票,大屏幕演示投票结果。c.小结投票结果。希望课后学生们能大胆尝试不同唱法,体会不同唱法独有的风格。

三、知识延伸,提出思考。

a.播放民歌《辣妹子》,请学生说出这首歌的演唱者是谁?有哪些代表作品?

b.教师分析歌唱演员的演唱风格和特点。要求学生思考歌唱演员的这种风格和特点是否是不能改变的,并说出理由。

c.提供关键字“宋祖英”、“美声”,让学生上网查阅相关信息。

d.教师提出,一位民歌演唱家为什么也能适应演唱美声唱法的歌剧歌曲。

e.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歌手的演唱风格不是一成不变的,只要通过努力,掌握了不同的演唱技巧,就能够演唱其他风格歌曲的道理。

f.全课小结:本课我们了解了许多有关不同唱法的音乐知识,开始时我们还说了唱歌可以延长寿命,为什么唱歌能延长寿命?说到底是因为唱歌能使人快乐,人始终保持快乐、乐观的情绪,心情愉快,就会身体健康,也就长寿了,所以希望同学们要爱唱歌、经常唱歌。

点评。

一、《聊聊歌唱》课上网络用得好,保障了“聊”的广度和深度、促进了“聊”的自由度、提高了“聊”的效度和质量。

课内四次用网络,次次有新意,对课的深入给予了技术上的支持。首次是在学生对三种不同发声方法有了感性认识,但苦于缺乏音乐“专用词汇”之际,网络起到了“拐杖”作用,帮学生理性了解了不同发声的特点和差异,提高了学生以后听歌的“品位”;第二次用网是在“视听”阶段,满足了不同欣赏爱好学生的视听需要;再度上网,出现在“网络投票”,学生们在真实表达自己的“心声”,教师则能从这种真实中掌握每位学生在声乐方面的审美取向,这对教师今后教学的把握,意义不可谓不大;最后一次上网,显现的教学作用是知识拓展,潜在的作用是教会了学生一种知识获取的重要方法。

二、本课教学任务完成在课内,课的教育意义延伸于课外。

教育学生利用唱歌,为自身生活营造快乐,创造一种积极向上的乐观人生;通过列举“经过努力,原来专长唱民歌的演员可以唱好美声”的事实,告知学生事物是在变化的。这里充满着辩证法。

音乐课教学教案范文(18篇)篇十一

《快乐的罗嗦》是一首广为流传的欢快、活泼的云南民间舞曲。是幼儿所喜爱的。新《纲要》中提到: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件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那么,怎样在本活动中体现新《纲要》的精神,使幼儿轻松、愉快地演奏乐曲呢?在此活动中,我以幼儿最喜欢的动物为题材,编成简单的故事导入教学,并将乐句分解,与故事中动物的特征相匹配,在这基础上,让幼儿扮演小动物并自由创编表演动作,结合形象、生动的图谱,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掌握乐曲的节奏,再请幼儿将动物与乐器相匹配,这样的做法使幼儿能轻易地感受曲子中不同乐句的强弱变化,较快地感受、理解乐曲。

运用舞蹈动作和观看图谱来表现乐曲及演奏乐曲。

有节奏的创编舞蹈动作。

学习看图谱及教师的身势动作。

1、学习节奏乐《快乐的罗嗦》,感受、表现乐曲欢乐、活泼的情绪,体验合作成功的快乐。

2、运用舞蹈动作和观看图谱来表现乐曲及演奏方式。进一步学习看图谱演奏。

1、图片、图谱,幼儿使用的胸饰:小兔、小马、小青蛙、小羊若干,狮子一个。

2、录音机、录有《快乐的罗嗦》的.磁带。

3、打击乐器:小铃、铃鼓、圆舞板、双响梆子、鼓、钹、洗衣板等。

提问:小动物们演奏的这首曲子,曲名叫什么?你听起来感觉怎么样?

1、出示图片,听音乐,请幼儿随音乐自由做小动物的动作,并在教师的帮助下确定节奏型。

2、幼儿自由选择,教师指挥,幼儿完整表演动作。(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并佩带胸饰坐到该位置上。)教师:让我们一起跟着音乐来完整跳舞吧,那么怎么跳呢?请看图谱吧。(出示图谱)。

(1)幼儿看图谱跟随音乐完整表演动作。

(2)教师用身体动作指挥幼儿完整表演动作。三、乐器与动物相匹配。

教师:小动物们,我们要开始演奏了,我们来请一些乐器做朋友,请你们找一件适合你们的乐器吧。

1、小白兔,跳跳跳,可以用什么乐器来表现?为什么?

2、小马,的笃的笃用什么乐器好?

3、小羊“咩——”地叫着,可以用什么乐器?

4、小青蛙,呱呱呱,用什么乐器表现?四、幼儿选择乐器,尝试演奏乐曲《快乐的罗嗦》。

1、分句练习。

2、跟随音乐教师指挥,幼儿完整演奏。

3、累加乐器钹、鼓完整演奏。

4、艺术活动的高潮表现:尝试部分幼儿演奏,部分幼儿跳舞的综合艺术活动。

大班黄梅戏表演唱:新猴子学样。

音乐课教学教案范文(18篇)篇十二

1.冬雪给大地带来严寒,雪景给我们带来银白世界的欢乐。这一自然现象给音乐文化提供资源。虽然祖国各地很多地方未能观其美景,但我们可以从歌曲、乐曲、京剧的音乐声中去寻找体验、去获得乐趣。

2.初步学习模进方法创作旋律。

第一课时:唱《堆雪人》;听《乘雪橇》。

第二课时:唱《雪花带来冬天的梦》;听《踏雪寻梅》、《打虎上山》。

第一课时。

1.解题导入:“雪花”、“梦”有关系吗?

2.聆听范唱。

听完范唱,对歌名能理解了吗?

雪花-梦-小动物-春风-梦醒。

3.再听一遍范唱,在“告诉小××”的间奏处,请大家轻轻随音乐拍手(xx)。

4.解决两处难点:

“#2”的音高要*近“3”,这样“#2”就能唱准。

注意弱起的节奏,用划拍法唱准。

5.自学歌曲的曲调。

6.歌曲表演时,注意两个乐段的对比,第一乐段注重叙述性,平稳而口语化,尤其是四个“告诉”,要体现对小动物的保护的环保意识。

第二乐段是全曲的高潮,注重抒情性,表现对小动物的亲切和热情。

7.讨论:

设问:

(1)歌曲告诉了我们什么知识?

(生物科普知识——冬眠)。

(2)还有哪些动物也冬眠?

(知识的拓宽与延伸)。

8.带着生态平衡、环境保护的意识,有感情地唱好本歌。

9.小结:冬雪带给我们的.益处——生态平衡。

1.这是我国近现代作曲家黄自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的一首歌曲。简介黄自的生平。

2.欣赏《踏雪寻梅》。

边听边看书上的歌词,如能将歌谱也同时展示,效果会更好。

3.讨论歌曲表现的内容。(歌曲抒发了主人翁在冬天,踏雪寻梅、勤奋读书、追求好时光的心情。)。

4.再次聆听。鼓励学生看着歌谱,轻轻哼唱。

5.小结:这是20世纪30年代以描绘雪景为题材的歌曲。

1.初听《打虎上山》。

介绍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剧情中的《打虎上山》唱段的背景。

2.聆听引子音乐,体验“莽莽林海、广阔雪原”的壮丽景色。

3.复听全唱段。学习杨子荣的英雄气概。

音乐课教学教案范文(18篇)篇十三

1.区分音的强弱。

2.学会唱《大鼓与小鼓》这首歌。

辨别区分声音的强弱。

会正确表现声音的强弱。

大鼓、小鼓。

如:拍手和点手心,拍手心和拍手背,拍腿和拍肩等。

教师准备两幅图片,上面画有f和p,告诉小朋友f表示强,p表示弱,并用动作表示出来。

(1)小朋友敲击大鼓、小鼓,进一步感知音量的变化。

(2)欣赏并学唱《大鼓与小鼓》,小朋友用声音的大小来表示大鼓、小鼓的强弱变化。

注意声音的强弱并表现出来。

1.在活动室里放置强弱记号f、p。

2.表演唱《大鼓与小鼓》。

评量:能用动作、音量表现声音的强弱。

分析:此次活动通过身体的动作来感知强弱,通过学唱歌曲辨别强弱,使小朋友在游戏中学会了区分声音的强弱,从而发展了小朋友的音乐感知能力。

音乐课教学教案范文(18篇)篇十四

一、聆听《魔法师的弟子》、《黄鹤的故事》。

二、表演《洛列莱》。

三、编创与活动。

一、乐于主动了解本课所选作品的创作过程、文化背景及表现形式。

二、能以叙述的口吻、平静的呼吸、有表情地齐唱或独唱《洛列莱》。

三、聆听《魔法师的弟子》、《黄鹤的故事》。能听辨主题及主奏乐器的音色及在音乐中的表情作用。

四、能依据《三个小和尚》的故事,集体编创并表演,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承担任务。

准确指导学生学唱旋律选段,准确哼唱并学习旋律的特有韵味.

能依据《三个小和尚》的故事,集体编创并表演,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承担任务。

钢琴、三用机、多媒体。

《洛列莱》是与海涅同时代作曲家西尔歇用海涅的同名诗,铺成的一首叙事歌。已成为德国最著名的.一首艺术歌曲。

《魔法师的弟子》又译《小巫师》。乐曲以德国文学家歌德的叙事诗《魔法师的弟子》为题材。

《黄鹤的故事》是根据一个古老的民间传说改写的。

音乐教材、电子琴、电教媒体课件、录音机等。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演唱《洛列莱》。

1、师简介歌曲背景。歌曲是c大调的,带变化再现的两段体结构的一首歌。曲调带有很浓厚的德国民歌特色,朴实无华。

2、师讲个故事。

3、播放歌曲范唱。

1)随琴声有感情的读歌词。

2)轻声试唱歌谱。

3)唱词。

4)完整演唱。

5)有感情的演唱。

4、师弹琴。

小结:下课。

1.聆听《魔法师的弟子》感受那优美奇妙的音乐。

2.指导学生进行旋律创作,加强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准确指导学生学唱洛列莱,准确视唱并学习旋律的特有韵味.

:同上.

:电子琴.录音机.

1.听音乐问好.

2.发声练习.

3.节奏训练.

4.导言.

二.基本部分:

1.完整聆听范唱音乐.

2.随音乐打拍子.

3.仔细听范唱曲旋律.

4.分段进行模唱.

5.注意正确演唱.

6.唱好音乐的强.弱.

三、聆听《魔法师的弟子》全曲分成序奏、谐谑曲和结尾三部分。序奏速度较慢,谐谑曲主题使人仿佛看到兴奋的魔法师的弟子更为起劲的念咒语,结尾表示魔法师回来了。

1、师简介乐曲背景。

2、师讲故事。

3、播放乐曲。

4、师请生谈感受。

5、再次播放乐曲,问;主题在全曲中出现了几次?

主题每次在情绪上有什么变化?

小结。

课题:聆听《黄鹤的故事》10-1。

1.聆听《黄鹤的故事》感受优美的乐曲曲调。

2.指导学于进行音乐创作,加强学生的音氏不素养,提刘学生的欣赏能力.

:准确指导学生学唱旋律选段,准确哼唱并学习旋律的特有韵味.

:电子琴.录音机.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问好.

2.发声练习.

3.复习.

4.节奏训练.

5.导言.

二.基本部分:

1.介绍乐曲.

2.完整聆听乐曲《黄鹤的故事》.

3.说一说听乐曲的感受。

4.反复聆听。

5.一段段的模唱.

6.正确的进行模唱.

7.复唱《罗列莱》。

三.结束部分:小结.结束全课.

音乐课教学教案范文(18篇)篇十五

1、能认真听赏《电闪雷鸣波尔卡》,感受音乐所表现的雷、点的音乐形象。

2、能用轻快、明亮的声音学会演唱《踩雨》,体会雨中嬉戏的乐趣。

3、能积极参加音乐游戏,培养自身的旋律流畅感。

指导学生体验歌曲所表现的音乐形象。

本节课以“雨”的音乐形象为线索,通过“听雨——戏雨——看雨——踩雨”四个教学环节进行设计。

“听雨”这个环节让学生感受乐曲《电闪雷鸣波尔卡》中雷、点的音乐形象,“戏雨”环节使学生在音乐游戏中培养旋律流畅感,“看雨”环节让学生感知歌曲描绘的形象,“踩雨”环节让学生在玩中熟悉音乐的节奏、旋律,以便刚好的学唱歌曲《踩雨》。

二课时。

第一课时。

1、唱《春雨蒙蒙》。

2、听《电闪雷鸣波尔卡》。

(1)、导入:春雨是柔和的,夏天的雨是怎样的呢?你能听到什么声音?

(2)听赏《电闪雷鸣波尔卡》。

(3)生仔细听辩“雷声隆隆,电光霍霍……”

(4)介绍作品。

(5)欣赏录象带。

3、说雨中趣事。

你愿意告诉大家在雨中的生活趣事吗?

1、导入。

下雨了,一把小阳伞撑了起来,红、黄、蓝……哪一把和“小红是好朋友呢,大家帮忙来找一找。

2、音乐游戏《找邻居》。

唱一唱,听一听伞上的旋律,你觉得“小红伞“上的旋律与哪一句连起来唱最流畅。在游戏中培养学生的旋律流畅感,同时熟悉歌曲《踩雨》的旋律。

音乐课教学教案范文(18篇)篇十六

本课教学设计从主人公小莫扎特对音乐的酷爱,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识字、朗读、学文、写字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特别注意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进生活、潜心发现,真正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无限、创造的乐趣无穷,品味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在积累名言、复述课文、想象创作中,将对小莫扎特的喜爱深深地留在心底。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字,注意有的字作部首时的笔画变化,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感受小莫扎特的聪明、可爱。

3、积累并运用“亲切地”、“惊奇地”、“兴奋地”、“难为情地”等词语,初步了解抓重点词语读懂课文的学习方法。

教学准备。

1、学生:搜集有关莫扎特的`资料。

2、教师:生字卡片、挂图、莫扎特创作的音乐作品。

教学重点。

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字,朗读课文,感受小莫扎特的聪明可爱。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揭示课题。

孩子们,你们有谁学过钢琴?说一说你们是怎么弹钢琴的。你们听说过能用第三只手弹琴的吗?简介小音乐家莫扎特。听听莫扎特的音乐。请同学们拿起你的小手跟老师一起板书:小音乐家。读读课题。

二、创设情景,读文识字。

1、听一听:听读课文(范读)。圈生字,如果你愿意也可以跟老师一起小声读。

它(读拼音,同桌或小组交流,,猜一猜,组合生字等)。

3、记一记:师出示生字表。你要提醒大家注意哪些字的读音,如果你愿意,教大家读一读,或给你喜欢的字组组词,也可以用词说一句话。(注意:“厅”、“钢”、“量”是后鼻韵,“虽”是平舌音)全班读读生字,开火车读,打乱次序读,去掉拼音读。

4、猜一猜:一学生说记字方法,自己抽同学猜是什么字。(方法提示:熟字加偏旁,加一加,换一换,编谜语或利用字义记字,做动作记字……)孩子们的办法均给予鼓励,只要他能记住就行。教师适机利用偏旁或其他喜欢的识字方法拓展识字。

如:雨、需、竹、简……。

三、再读课文,感悟体会。

1、你喜欢莫扎特吗?读读课文。用“——”勾出你喜欢他的词语、句子。读读,说说你体会到什么。(充分鼓励孩子们去读书、去发现)。

神。教师适机给孩子们介绍两句名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2)抓住“难为情”体会当时莫扎特的心情。

(3)重点体会最后一小节:抓住“有办法”,“爬上凳子”,“昂着头”,“把头一低”,“小鼻子碰在琴键上”等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感悟小莫扎特聪明、可爱、自信。

指导朗读第三句。通过反复朗读,联系上下文体会“第三只手”指什么?莫扎特用“第三只手”完成了什么任务。

做动作读,表演加对话读,让莫扎特的创举和创新深深地刻在学生心中。适机介绍名言:创造是一种乐趣。

2、老师喜欢莫扎特吗?从哪些词语或句子体会到的(注意引导学生感受教师感情的变化)?勾一勾。小组分角色读课文。小组讨论,分别交流。(学生只要说到一个方面均给予鼓励)再有感情地读读。

3、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课文,看谁讲得生动(内容不作求全求美的要求,多予鼓励)。

5、作业:孩子们,只要你爱动脑,生活中处处都有创造的机会,我们人人都能创造,咱们也来尝试尝试吧,创作一段你喜欢的生活中或大自然中的音乐。交流评价,评选“创意之星”。

1、“我发现”:学生观察“描描写写”中会写的字,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或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例:“呀”、“弹”左窄右宽,“单”、“虽”、“简”上短下长,“忽”、“需”上下相当,“单”、“虽”的竖都在竖中线上)。

2、哪个字最难写,想看着老师写一写吗?教师范写“需”(注意关键笔画“需”的“一”、“丨”的位置)。请大家也来写一写。注意写字姿势。做到一看二写三对照。

3、交流展示,让学生体验“我真行”。

音乐课教学教案范文(18篇)篇十七

1、尝试用轻重两种力气敲击小鼓,感受声音的大小。

2、体验音乐活动的快乐。

3、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4、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每人一面小鼓、鼓声音乐

一、导入:

(幼儿和老师一起跟随《走路》歌曲入场。)

师:咦!这有一块花布,小朋友想不想看看,花布下面藏着什么东西呢?

这是小鼓,放在小鼓两边的小槌子叫做鼓槌。

鼓槌可以干什么呢?

老师的小鼓敲起来咚咚咚、咚咚咚。

你们想不想自己试一试?请每个小朋友拿一面小鼓,自己动手敲一敲。

“小鼓小鼓睡着了”,请小朋友轻轻地把鼓槌放在小鼓两边。

二、引导幼儿用力敲鼓声音就大,轻轻敲声音就小。

1、师:小朋友敲累了,我们休息一下,小耳朵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

这是什么声音?

这段鼓声听起来,感觉怎么样?

怎样才能敲出大大的鼓声呢?

请xx上来试一试?

怎样才能敲得更大声一些?

刚才他们是怎样敲的?

师总:使劲敲小鼓声音就会大大的。就像大象走路一样咚咚咚。我们一起来说:“大象走路咚咚咚。”

2、师:我们再来听下面一段鼓声,和刚才的鼓声比有什么不同?

这段鼓声听起来感觉怎么样?

怎样才能敲出小小的鼓声?

老师再请xx上来试一试?

刚才他们是怎样敲得?

师总:轻轻的敲小鼓声音就会小小的。就像小猫走路一样咚咚咚。我们一起来说:“小猫走路咚咚咚”。

三、游戏巩固:

师:大象走路咚咚咚,小猫走路咚咚咚。老师把他们变成了一首好听的歌曲,请小朋友先欣赏一遍。

小朋友想不想自己拿着小鼓表演一下?

我们再给后面的阿姨表演一遍?

四、结束:

师:我们一起排队给托一班的小朋友表演一下吧!

针对我们托二班孩子性格活泼好动、动手能力以及模仿能力普遍较强。而小鼓又是孩子们平时喜欢的玩具,所以我制定了以下活动目标:

1、尝试用轻重两种力气敲击小鼓,感受声音的大小。

2、体验音乐活动的快乐。

一、目标制定合理。

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的目标。活动目标基本完成,幼儿学习兴趣浓厚,目标掌握较好。

二、模仿操导入为活动做好铺垫。

活动开始部分,我把孩子熟悉的歌曲《走路》进行创编:“大象走路咚咚咚,小猫走路咚咚咚......”伴随音乐和孩子边做模仿操边入场,让孩子对轻重两种力气所产生的不同声音有了初步认识,为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形象的实物教学激发了孩子学习的兴趣。

在认识“小鼓”之一环节,我通过出示实物,让孩子自己尝试敲击小鼓,孩子的积极性很高,大大的激发了学习兴趣。

2、在游戏环节中,我让孩子用小鼓演奏歌曲《走路》。进一步巩固用轻重两种力气敲击小鼓,感受声音的大小,体验音乐活动的快乐。幼儿的兴趣又一次调动起来,个别幼儿没有认真听从老师的要求,自己使劲的随意乱敲起来。为了活动秩序以及目标的顺利完成,我制止了孩子的这种行为,引导孩子按照我的思维用演奏的形式来完成目标。虽然目标也完成的不错,但课后我反思自己的这一行为欠妥。在制定目标中,我想让孩子通过这节活动体验音乐活动的快乐,但是当孩子真正玩得快乐时,我却因为这一行为和教案不一致,害怕影响活动效果而生硬的制止孩子,扼杀了孩子的探索欲望,打击了孩子的学习兴趣。

通过这节活动,我明白了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多尊重孩子、从孩子角度出发,灵活、随机应变地处理好课堂中的问题。

音乐课教学教案范文(18篇)篇十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歌曲《唱山歌》,感受壮族民歌的风格特点,培养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采用欣赏法、小组合作等方法,激发对音乐的理解。

【知识与技能】。

了解“对唱”形式、“变换拍子”及壮族民族风俗,并能用优美、委婉的声音演唱歌曲。

【重点】学唱歌曲《唱山歌》,感受壮族民歌的风格。

【难点】一字多音的演唱。

钢琴、多媒体。

(一)新课导入。

播放电影《刘三姐》对歌视频片段,提问学生视频中的人物在做什么,周围的景色怎样,唱歌的人是谁,她是哪个少数民族的歌手。教师总结“视频当中的人们在有山有水的地方开心地对歌,我们曾经学过“甲天下”的山水在广西桂林,这个美丽的地方不仅有迷人的风景,更居住着一群勤劳善良、乐观开朗的壮族人民。除了刚才播放的对歌歌曲,电影里还有另一首优美的歌曲《唱山歌》,接下来我们伴随这首歌曲,一起走进我们的桂林,走进壮族。”

(二)初步感知。

1、初听歌曲,教师设置问题:歌曲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速度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进行总结:歌曲的情绪是优美、婉转地,速度为中速。

2、再次聆听歌曲,教师设置问题:歌曲的节拍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进行总结:歌曲是由2/4和3/4交替进行的,这样的节拍我们叫做“交换拍子”。

(三)探究学习。

1、学生学唱旋律,感受变换拍子的旋律特点;

2、找出旋律中的相似乐句,并根据特点划分乐句;

3、分乐句带入歌词,学唱歌曲,理解歌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4、观察歌词与旋律对应特点,找出“一字多音”,并掌握“一字多音”的'唱法;

5、跟随钢琴伴奏有感情地完整演唱歌曲。

(四)拓展延伸。

介绍壮族风俗歌会“歌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影片中人们的演唱形式和学生自己演唱歌曲的形式有什么不同,结合歌曲《唱山歌》总结壮族民歌的风格特点,由小组代表发言进行小组间的讨论交流。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歌曲《唱山歌》,走进了“山水甲天下”的桂林,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桂林不仅有美丽的风景,还有动听的音乐以及善良的壮族人民。我们国家有55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文化,我们除了要了解这些文化,还应该保护和传承我们国家的这些艺术瑰宝,热爱我们的民族文化。

五、板书设计。

相关范文推荐

    受表彰学生代表发言稿(模板18篇)

    发言稿的撰写过程需要充分准备和实践,在口头表达之前多次修改和完善,确保内容精准、简洁、有说服力。小编为大家收集了一些脍炙人口的发言稿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撰写发言

    在初三动员大会上发言稿(汇总17篇)

    发言稿中的语言应该简练明了,重点突出,结构合理,能够引起听众的兴趣和共鸣。以下是一些经典的发言案例,它们展示了不同场合下的不同风格和表达方式,给大家提供了一些参

    青少年儿童近视防控工作总结范文(22篇)

    通过月工作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评估自己在过去一个月的工作中的绩效,为下一个月的工作做好准备。了解其他人的工作总结也是提高自己写作能力的好方法,下面是一些优秀的月

    食堂合作经营合同(优质17篇)

    经营需要合理配置企业的资源,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效益。经营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都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以下是一些相关的案例分享。转让方:(以下简称甲)受让方:(

    初一入学教育方案(专业20篇)

    计划书可以提供对工作进度和效果的监控和评估,让我们能够及时调整和改进计划。下面是一份经过专家审定的计划书样本,供大家参考和学习。一、活动时间:20xx年9月5日

    火锅店的辞职报告(实用21篇)

    辞职报告是在离职时向公司或上级提交的一种书面材料,它是对自己离职原因及工作表现的总结和概括。在写辞职报告时,我们可以参考一些行业内的标杆公司或名人的范文,以便更

    教育年会发言稿(模板22篇)

    发言稿的写作过程不仅是语言表达的锻炼,也是我们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的反映。下面是一些经典的发言稿范文,这些范文有着严密的逻辑和优秀的语言表达,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启

    爱家乡爱阳泉(模板19篇)

    优秀的作文需要有独特的思维和观点,能够给读者带来新的思考和启示。以下是一些经典的优秀作文,这些作文不仅在内容上有着独到见解,而且在表达方式上也非常值得借鉴。

    小学我喜欢动物小狗(热门20篇)

    优秀作文不仅可以展示作者的才华,还可以培养作者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这些优秀作文范文包含了各个方面的主题和风格,相信能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我们家有一条狗,我给它

    元宵节中班社会领域教案(专业19篇)

    中班教案的编写要求教师合理利用教材、教具和媒体等教学资源。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中班教案范文,希望能够给中班教师提供一些教学设计思路。外表白白圆圆,心里花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