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积的近似值教学反思(模板8篇)

时间:2023-10-12 作者:GZ才子苏教版五年级积的近似值教学反思(模板8篇)

意见建议是对某一问题或情况进行分析和思考后,提出的帮助改进或解决问题的建议或看法。在当前的形势下,我认为我们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苏教版五年级积的近似值教学反思篇一

本节课《积的近似值》是小学数学第二单元第五课时的教学内容,学生对本课的知识点并不陌生,但是,“积的'近似值”这节课的内容虽然简单,但比较枯燥,我首先从与学生的谈话中抓住他们的心理,并通过课本中求猕猴桃含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自然引出“四舍五入”。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始终以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出现在教学活动中,给学生提供充分探索的空间和时间,多注意让学生互相交流,多让学生想想“为什么?”说说“为什么?”,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窗体底端

教学中充分从生活中挖掘素材,加大信息量,学生讨论的焦点也最终落脚在“哪种结果更合理”上,充分体会到“积的近似值”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力求每位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通过一道解决问题的练习,让学生按老师的要求进行多次保留,比较哪个值最精确,从而让学生明确,数位越多越精确;另一道计算结果正好是两位小数不需要保留的解决问题,让学生明确取近似值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

教学时间中练习时间略显紧张,还有一些题目在现实生活中到底是应该保留几位小数呢?哪种更合理?更符合生活实际?值得进一步探索。

苏教版五年级积的近似值教学反思篇二

通过对小数乘法中求积的近似值的实际教学,我深深体会到数学知识的连贯性,由于该班学生的接受能力偏差,也就是数学基础太差,因此在实际的教学当中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我只有从基础做起,有四舍五入法的概念入手,循序渐进的训练他们如何求近似数,通过反复指导,部分学生基本掌握了求积的近似值,但是还有好多学生难以接受,一换题就觉得茫然,我就耐心的辅导,让他们首先做到计算准确,尝到计算的乐趣,然后启发学生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大胆的去求出积的近似值。经过反复的练习,大部分学生有所提高。总之,要想让学生正确快速的求出积的近似值,必须让学生首先明确算理,然后通过对比训练和反复练习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

苏教版五年级积的近似值教学反思篇三

在课前谈话中,我发现学生们对求数的近似数的方法很生疏,真正掌握的学生很少,这时我意识到学生的知识背景与我当初的预设有了很大的出入,那么在学习求积的近似数之前,必须让学生学会四舍五入,所以我在引入主题图之前,我先给学生复习了求一个整数、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重点在四舍五入时根据哪个数位进行判断,通过对几组不同的整数、小数进行取近似数,让学生演板、解释和订正,让全体同学从这个环节中掌握了求数的近似数的方法。然后通过情境图顺利导入新课。

在顺利解决了教材例题之后,学生对求积的近似数的必要性理解还不够完善,我就在课堂巩固这个环节,随机加入人民币的近似数问题,让学生在合作中、争论中解决了这一认知难点,从而完成了对教材知识的扩充,让学生了解到生活中某些积的近似值的特殊性。

反观这节课,因为有了课前对学生的知识背景的了解,我在处理教材的时候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比较准确的切入了学生新旧知识的交汇点,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为后面的知识扩充留有余地。但是这节课学生之间交流的活动较少,练习的形式不够多样。此外,针对班上学生的基础较薄弱,如何在短期内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这将是后期教学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苏教版五年级积的近似值教学反思篇四

教学目标

1.理解求近似值的实际意义,掌握求的方法.

2.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会根据实际需要求小数乘法中.

教学难点

会根据实际需要求小数乘法中.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一)口算

0.21×0.43×0.62.5×40.17-0.08

0.2×0.31.2×0.050.43×200.5÷10

(二)按要求取下面各小数的近似值.

0.384(保留一位小数)2.859(保留两位小数)

3.4(保留整数)7.996(保留两位小数)

二、导入新课

(学生试做)

教师:填的对不对呢?学完今天的知识,看谁能帮助营业员阿姨填一份标准的发票?

三、指导探索

(一)出示例5

1.请同学根据题意列式解答(指名板演)

2.讨论:为什么结果保留两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应看哪一位数字?

3.教师介绍“四舍五入法”

4.计算下面各题

0.8×0.9(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1.7×0.45(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副标题#e#

四、课堂总结

五、巩固练习

(一)一种面粉的价格是每千克1.92元,买14千克应付多少元?

(二)一种面粉的价格是每千克1.92元,买1.4千克应付多少元?

(三)出示图片:发票,由学生完成.

六、课后作业

(得数保留整数.)

七、板书设计

――――“四舍五入法”

教学设计点评

这节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通过帮助营业员阿姨开发票,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学好数学能解决大量实际问题,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于的探究活动

1.班内开展一次“用自己零花钱,募捐希望工程”的活动,把每人捐款情况记录在黑板上(钱数用小数表示),请同学帮助算出总钱数(得数保留整数)

提示:如果有捐款数目相同的,可以用乘法表示并计算。

2.在家长的陪同下,带着计算器完成一次为家里买菜的任务(去自由市场),计算出所共费的总钱数。

苏教版五年级积的近似值教学反思篇五

注重创设情境是《数学课程标准》中一个新的亮点,它使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更贴近学生的社会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经验。我觉得能把看似枯燥的计算课上得生动有趣,情境的作用尤为重要,在积的近似值的教学,我始终注重让学生获得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学生活中的`数学,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1.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自然生成问题情境

本课教学从你们知道什么动物的嗅觉最灵敏吗?所以人们常用狗来帮助侦探、看家。然后质疑为什么狗的嗅觉最灵敏呢?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

2.始终关注思考的主体是学生

在这个解决问题的情境中,学生始终是问题情境的主动参与者,我做到只是根据学生随时出现的问题加以针对性的指导,在计算过程中注重让学生自主思考,先尝试自己解决,并进而在交流中加深理解、达成共识(积应保留几位小数),讨论的焦点始终关注积应该保留几位小数上,再进而能正确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3.体会积的近似值的应用价值

教学中充分从生活中挖掘素材,加大信息量,学生讨论的焦点也最终落脚在哪种结果更合理上,充分体会到积的近似值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力求每位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通过一道解决问题的练习,让学生按老师的要求进行多次保留,比较哪个值最精确,从而让学生明确,数位越多越精确;另一道计算结果正好是两位小数不需要保留的应用题,让学生明确取近似值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

教学时间中练习时间略显紧张,还有一些题目在现实生活中到底是应该保留几位小数呢?哪种更合理?更符合生活实际?值得进一步探索。

苏教版五年级积的近似值教学反思篇六

学校:授课教师:年月日

课题游园不值

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词,理解诗句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背诵古诗。

3、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了解古诗所描绘的景物,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突破重点难点设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用学习古诗“四步法”去体会,感悟。

教学媒体小黑板、图片及有关课件

教师活动及主要语言预设学生活动预设

一、创景激趣,自主设疑

1、创景导课,激发兴趣

春天是万紫千红的,春天是千姿百态的,看着这么美丽的春天,你想到哪些词语来赞美春天?古往今来无数诗人用饱含深情的诗句描写赞美春天。谁能背诵有关春天的古诗?让我们来欣赏一首描写春天的诗。

板书:古诗《游园不值》齐读两遍诗题

2、初读古诗,感知提问

(1)、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诗歌节奏。

(2)、划分朗读节奏。

3、说说用什么方法学习古诗?

4、你还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吗?

二、研读感悟,自主探究

请同学们根据刚才提出的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古诗《游园不值》。边读边勾画相应的信息,相信你一定能在诗中找到满意的答案。

三、多元导悟,合探解疑

交流自学情况:指名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1、简介叶绍翁

2、理解题意

3、探寻不值原因

在交流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习理解古诗所表现的古今汉语不同特点。

(点拨“怜”在汉语中有“可怜”“爱惜”两种解释,这里应该是“爱惜”的意思,“小”字本意与“大”相对,这里引申为“轻轻”)

3、读全诗完整地说说诗意。

5、品味诗歌的思想感情

6、请同学们想象一下满园的春色是什么样子的?

7、小结。诗人虽然“游园不值”,但已从“一枝红杏”看到了“关不住”的春天,这充满勃勃生机的浓浓春意让诗人赞叹不已。

四、巩固深化,学用延展

1、自主巩固,课堂小结

请你当一回小老师,根据本节课内容编一道题考考你的同桌。

2、练习

想象、指名背

齐读诗

读一读

划一划

提问题

自主探究

指名读

理解题意

理解诗意

悟诗情

自主编题

板书设计:

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苏教版五年级下册)]

苏教版五年级积的近似值教学反思篇七

注重“创设情境”是《数学课程标准》中一个新的亮点。它使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更贴近学生的社会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经验。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然而,“创设情境”是教师个人的任务还是由师生共同完成,是实际教学中存在的两种不同的做法。下面就“积的近似值”教学,谈几点自己的思考。

首先,要避免情境由教师备课时一个人精心设计好,避免问题由教师提出来,避免学生始终被教师“牵着鼻子走”。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学习的自主性便大打折扣。要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自然生成问题情境。本课教学从讨论“买菜时应该考虑了解哪些信息呢”入手,了解学生在解决这一问题时的真实想法。在充分尊重了学生看法的基础上提供相关信息,使每位学生都成为情境的创设者。本课还创设了“填写发票”的问题情境,通过联系刚才大家解决的问题,提出“你能帮卖方填写一张发票吗?”,使学生产生“填写发票”的需要。然后指导学生亲自尝试填写发票的过程,在填写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填写发票的方法,从而获得了“必要的数学”。在这个解决问题的情境中,思考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只是根据学生随时出现的问题加以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始终是问题情境的主动参与者。创设情境并非是教师的专利,教师应该积极引导每位学生参与到情境设计的过程中,使情境真正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其次,要避免削弱学生的主体地位而造成的信息量比较少,讨论的焦点要避免停留在“积应该保留几位小数”上,要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积的近似值”的应用价值。本课教学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产生疑惑,并尝试自己解决,进而在交流中加深理解、达成共识(钱应根据实际情况保留两位小数),再进而能正确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苏教版五年级积的近似值教学反思篇八

《交流》本节是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的最后一章,通常最后一章都是关于研究方法的学习。通过本节的学习希望能使学生了解到科学家的研究工作并不是自己一个人单独的活动,而是需要经常与他人进行交流的,并了解一些交流的方法如:描述、讨论、辩论、图表、海报等交流方式。

在讲解的知识往往不如学生自己总结的知识学得好所以在向学生介绍这几种交流方法时都准备了学生可以利用这几种方式进行交流的问题如:描述的方法准备的问题是给学生出示几张甲壳虫的图片请一位同学用语言描述其中一种让其他同学猜猜他描述的是哪一个,在活动后在请学生总结出描述是语言一定要精确等,使学生在体验中了解这些方法在交流中所起的作用。其实交流的方法在其他科目中也时常会使用,所以最后使学生联系自己平常的生活和学习说说这些交流方法的应用,学生们都联系的很好。

相关范文推荐